王维的送别诗10篇

王维的送别诗篇1

一、王维送别诗的内容

王维现存诗有四百二十余首,其中送别诗占70多首,几乎占到五分之一。王维的送别诗,不仅数量多,而且在拓宽表现领域,内容丰富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送别诗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送友赴边是王维的送别诗的主要内容,如《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据十韵》、《送韦大夫东京留守》、《送崔五太守》、《送李睢阳》、《送李判官赴东江》等等,这类作品在王维的送别诗中占据了主要的位置,主要表达作者对友人建功立业的美好愿望,表现了诗人开朗乐观、积极进取的情怀。

王维送别诗中有一部分内容是送友人归隐田园的,从中可以体现他那崇尚自然与散淡的天性。如王维作于天宝初年的《送纂毋校书弃官还江东》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另外,抚慰失意友人也是王维的送别诗的一大主题,不仅饱含深情,精神格调高扬,而且其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有力拓展了送别诗的思想内涵。如《送杨少府贬郴州》就是劝勉失意友人的经典代表篇章。

二、王维送别诗的艺术特色

王维的送别诗独具特色,诗中所呈现出的艺术特色非一般送别诗可比,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一)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苏轼在《东坡志林》中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王维不仅是著名诗人,还是绘画高手,同时,从他的诗作中读者还能充分地体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情的完美境界,以及两者融合后所产生的审美意蕴。这在其送别诗中也体现得非常明显。

如《送张判官赴河西》后面四句:“沙平连白云,蓬卷入黄云。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诗人再现了漫漫黄沙飞动与皑皑白雪相连,蓬草飞旋、卷入云端的画面,描绘出了边塞昏天暗地的独特风貌。同时,画中有情,即在如此慷慨悲壮的背景下,诗人倚剑高歌送别朋友去河西赴任,表达了深切不舍又寄寓祝福的送别之情。

另外,真切形象地抒发主观感受,把自己的志趣品格寄寓在诗行、画面之中,也是王维送别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如《送元二使安西》中,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开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两句写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滴。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从而使这场送别一反黯然神伤的基调,而透露出一种轻快又富于希望的情调。可见,王维,不愧是以诗为画创造意境表达感情的专家圣手。

(二)意象独特、意蕴丰富

王维送别诗之所以含而不露却又感人至深,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诗人运用了独特的意象来表情达意,因此他的送别诗意蕴丰富,读来令人享受不已。

所谓意象,就是诗人为了表达感情的需要而选择客观物象作为媒介,同时经过与诗人思想情感的融合,渗入了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由此便成为融入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王维送别诗所运用的意象非常多,他在借鉴和沿袭传统意象的同时,也通过自身情感的浸润,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意象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离愁别意。其中有代表性的如落日、白云、铙声等等。

如落日这一意象,古人见落日大多想到时光易逝,生命的短暂,而在王维的笔下,落日却成了诗人表现离愁别绪的敏感触点,并以此作为离别时的最佳活动背景。同时诗人习惯把送别与落日联系在一起,因为日落归山,一天将近,最能勾起游子的离情别绪。因此落日这一意象成了王维抒发离别之愁的理想对象。比如在《临高台送黎拾遗》中:“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诗人在日落时分,登台远望,眷恋之情不禁油然升起。原野一片空旷,在极目远眺中,只见飞鸟在落日的陪衬下匆忙还巢,这更增惆怅之情,再加上送别的友人就在这无边无际的原野上渐行渐远,一去不复返,这使得送行之人更加伤感凄怆。

总之,王维的送别诗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可堪称是中国古代诗歌田园里的一株奇葩。而王维送别诗成就极高,影响巨大,因此他被称为“盛唐四大诗人”是当之无愧的。

参考文献

[1]陈铁民.王维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陈铁民.王维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2008.

王维的送别诗篇2

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20课《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 学习古诗,懂得诗意,吟诵《送元二使安西》。

2.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和友人之间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

师:听说你们在三年级就已经把《古诗70首》背熟了,关于送别的诗句你们知道有哪些吗?(学生背)

师:同学们,古时候没有电话,更没有微信。朋友之间一分别,就是三五年,甚至是永别。正因此,诗人在送别友人之后常会作诗一首,记录自己的感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送别诗,去见证他和友人的话别。

【设计意***:通过引导学生背诵之前积累的送别诗,缩短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进入送别题材的古诗意境中。】

二、 读准字音,理解诗题,了解出使路线

师:自己读一读这首诗。

师:读一读题目。

师:王维要送的这位好友叫什么吗?(元二)

师补充:元二姓元,在家中排行老二,所以他的友人都称呼他元二。

师:那“使”的意思就是(出使)

师:那王维送别元二要去哪里啊?(安西)

师补充:安西,它是当时唐朝最西边的一个遥远的地方。(***片)

师:王维送别友人出使安西,你们知道他在哪里送的?(渭城)

师补充:渭城(示红)是古人送行的中转站,唐人送别朋友送到渭城就不能再往西送,因为渭城以西的路太难走了。

师:(播放***片)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生:(荒无人烟、黄沙漫天、寸草不生)(板书)

师:这首诗除了安西、渭城,还有一个地名,谁发现了?(阳关)

师补充:阳关在今天甘肃敦煌,是旅客从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

师:(***片)我们已经知道元二出使的路线,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送别时的场景吧。自己读一读诗的前两句。

师:这里面有一个多音字,当它代表不同意思的时候读音也不同,这里读客舍(shè第四声),对了,那客舍的意思就是旅馆、客栈。

【设计意***:本环节引导学生读准课题、说课题意思。针对诗中出现的三个地名,教师在讲解时采用借助地***路线的形式,使三地一线的位置关系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加上简单讲解,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渭城”与“安西”两城之间的路途遥远,也为理解诗人的情感埋下了伏笔。】

三、 想象画面,细品诗意,入境悟情

(一) 研读诗歌前两句,感悟诗情画意

师:读诗的前两句,说一说你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我从“柳色新”读出柳条特别嫩绿。

师:所以“新”指的是……

生:初春时候柳条长出新芽,所以“柳色新”。(读)

师:是呀,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曳的杨柳,让你想到……(杨柳青青)(板书)

师:除了杨柳青青,你还看到什么呢?自己再读一读这两句诗。

生:从朝雨我看见了蒙蒙细雨。

师:朝的意思就是早晨。

师:所以早晨的雨就是蒙蒙细雨、小雨了吗?为什么不是?

(因为是小雨才能打湿路面的灰尘而不是冲刷)

师:“拧保ㄊ竞欤,看看它的偏旁,再联系诗句,想象画面,你能说出它的意思吗?

师:是的,“拧本褪恰按蚴”“湿润”的意思。“拧弊钟玫煤苡蟹执纾蒙蒙细雨落下来刚好打湿路面的灰尘,所以早晨的雨是“蒙蒙细雨”。(副板书)

指名读。

联系这两句诗,除了杨柳青青、蒙蒙细雨,你还看到了什么?(客舍青青)

师:客舍怎么会是青色的呢?

师:联系上一句中的蒙蒙细雨,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蒙蒙细雨清洗了屋瓦。

生:因为是初春,天又下着蒙蒙细雨,所以屋瓦上长青苔了。

生:路两旁翠绿的柳树将屋瓦映衬得碧绿碧绿的。

师:你们真会读书,真会想象。是呀,青灰色的屋瓦在蒙蒙细雨的清洗下变得更加干净清爽。

师:我们看到了杨柳青青、蒙蒙细雨还有客舍青青,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幅画面吗?

生:思考。

师:跟你的同桌小声交流下。生回答。

师总结:清早的渭城飘着蒙蒙细雨,让送行的道路变得干干净净,它打湿了客栈的瓦片,打湿了两旁的柳树,柳条显得更加清新、嫩绿。

闭上眼睛,深呼吸,正身处渭城的你有怎样的感觉?(心旷神怡)指名读

师:此刻渭城到处干干净净,一点灰尘都没有,真是(一尘不染)。(板书)

闭上眼睛,想象画面,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两句诗。

(二) 品读诗歌后两句,强化情感

师:客栈外是这么美的春景,我们把目光转到客栈里面,王维和元二在做什么啊?

自己读一x诗的后两句。

生:喝酒。

师:是呀,中华民族自古就与酒结下不解之缘,上至皇帝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祭祀祖先要用酒,庆祝丰收要用酒,迎宾客送宾客更要用酒。那他们只是喝了一杯酒吗?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更”说明他们已经喝了许多杯,可能还要喝许多杯。

师:是呀,频频祝酒,殷殷话别,你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生:“尽”就是他们都一饮而尽,他们不仅一杯接着一杯喝,还把杯里的酒都喝尽了,喝光了,只有好朋友之间才这样。

师:是呀,酒逢知己千杯少,你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师:他们肯定不是光喝酒,还要边喝边聊。而且王维还要不停地劝元二喝酒呢。

元二啊,喝下这杯酒吧,出了阳关就再没有我这个老朋友陪伴了。

他可能还会怎样劝元二喝酒呢?

小组合作要求:四人小组,组内小声讨论,组内成员分别作答。

师:同学们,此时你们觉得这还仅仅是一杯酒吗?从这杯酒中你还尝到了什么?

生:担忧,祝福,舍不得。

师:这一杯又一杯酒饱含了王维的担忧、祝福和浓浓的不舍之情。要知道这次分别可不是一般意义的分别。从地***上看似短短的距离,有三千多公里的路程。古时候没有汽车、火车、飞机,即使用当时最快的交通方式――骑马,也要足足走上半年多的时间!

说不完的离别愁绪,道不完的深情厚谊,千言万语汇成一句,生齐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设计意***:通过情境的创设,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不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引导学生在精神上与诗人产生共鸣。再通过教师的语言渲染、三维动***的展示,让学生置身于诗境中,体味文字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种味。】

四、 配乐朗读,情感共鸣

师:《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诀别诗!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5年后就病逝了,渭城一别,此生再难相见。

因为有情,这首诗千百年来代代传颂;因为有情,这首诗不久就被配上音乐,成为当时唐代最流行的音乐之一――《阳关三叠》也叫《渭城曲》。(播放音乐)

让我们在乐曲声中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吧。

【设计意***:通过配乐诵读,感受诗的韵味美,升华情感。】

五、 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杨柳青青荒无人烟

王维的送别诗篇3

1.自主读懂诗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朋 友间的深情厚谊。

2.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重点难点:

1.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

2.对诗歌意象(“酒”)的理解;正确理解“西出阳关无故人”,通过 “更”“尽”把握诗人的心境。

一、解读诗题,了解作者

(课前板书古诗,“■”字暂不写)

师:同学们,你知道哪些送别诗?

(生背诵《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有时候,离别是一种“千帆皆不是,唯有孟浩然”的无限惆怅,有时候又是一种“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洒脱不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送别诗,看看这首诗要表达怎样的感情。都说题目是诗的眼睛,谁愿意试着谈谈?

生:送/元二/使/安西。

师:为什么这样读?

生:元二是一个人的名字,安西是地名,使是去的意思,连在一起就是送元二去安西,所以这样读。

师:看来,你是根据自己的语感和理解读出停顿和节奏。真好!“使”就是出使,那么,谁送元二呢?

生:王维。

师:你对王维有哪些了解?(生沉默)

师:这样吧,老师这里有关于王维的简介,给你30秒的时间,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记下来,出示灯片(生记忆)。

生1:王维是唐朝的著名诗人,有“诗佛”之称。

生2:王维最擅长山水诗,苏轼评价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生3:王维还精通音乐。

师:真好,把大家说的合在一起就比较全面了,我们再对照灯片一起回顾一遍。(生齐读简介)

二、学习全诗,理解诗意

师:知道了题目的意思,对诗人也有初步的了解,能不能准确无误地读读这首诗呢?对照黑板试试看。

生:老师,漏了一个字。

师:(故作惊讶)是吗?漏了什么字?

生:“■”。

师:哦,“■”字怎么写?

生:左边“氵”,右边的上面是个“口”字,下面是个“巴”字

师:跟我一起写,“■”是什么意思呢?

生:“湿润”。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课文注释里有。

师:很会利用资源,对照课文注释理解是个好方法,“■”字要写正确,对于四年级的同学来说很简单,怎样写美观呢?

生:右边写的时候上窄下宽。

师:很好,按照她说的工工整整地把“■”字写两遍,注意你的姿势。(生练写)

师:现在自由去读读吧。(生练读)

师:谁愿意站起来试试?

生1:(读诗)(舍读成shě,“无故人”读成“无敌人”,“朝”读成cháo)

生2:是“zhāo”,不是“cháo”。

师:你为什么读“zhāo”。

生:早晨的意思就读“zhāo”。

生:是故人,不是敌人。

师:故人是什么意思?

生:老朋友。

师:是呀,老朋友怎么就变成敌人了呢?还有舍字,你仔细看它的造型,像什么?

生:房子。

师:是呀,客舍,就是旅馆,在这里读“shè”,我们再来试试看。(生齐读)

师:很好,字正腔圆。可是,古诗和音乐一样,是有节奏和韵律的,比如老师会这样读(范读第一句和第二句),你们能试着读一读吗?(生读,师用/划出停顿)

师:一开始就能读出字的节奏,其实,凭的就是你的语感,这是一种能力。同学们很不错,那老师要让你们挑战更高难度的。请看大屏幕,你能对照下面的注释想想古诗里包含着什么意思吗?(生思考,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思考和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王维劝元二再喝一杯酒,因为西出阳关后就没有我这样的老朋友了。

师:你敏锐地抓住了“更”字,更就是“再”的意思。你看,抓住了最关键的词去理解,整句诗也就不难理解了。

生2:我知道了渭城的早晨下了一场雨。

师:一场什么雨?倾盆大雨吗?

生2:是很小很小的雨。

师:蒙蒙细雨。语文课上,咱们的语言应该有浓浓的语文味,我们试着说有语文味的话好吗?

生:因为湿润了灰尘。

师:一个“■”字告诉了你是蒙蒙细雨。

生:我还知道了,柳树经过雨的冲洗显得更加绿了。

师:那你能把整首诗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渭城早晨的小雨湿润了灰尘,客舍旁边的柳树经过雨的滋润更加鲜艳,劝你再喝了这杯酒吧,西出阳关就没有老朋友了。

师:真好!每个关键的、难理解的词都说得很准确,古诗的意思自然很明了,是呀,出了阳关去哪里啊?

生:安西。

师:你去过安西吗?

生:没有。

师:(出示地***),请看大屏幕,安西就在今天的***附近,安西都护府就是当时唐朝在这里设立的最高***事机构,而长安,是当时唐朝的京城,王维和元二都住在这里。猜猜看,从长安到安西,在唐朝骑千里马去要多长时间?

生1:一两天。

师:呵呵,是坐飞机吗?还是高铁?

生2:一个星期。

师:远远不够。

生3:两个月?

生4:八个月。

师:差不多,至少半年。去这么遥远的地方,作为好友,王维当然要去送了,于是往西走,有一座城叫——?

生:渭城。

师:所以这首诗也叫《渭城曲》。分别前的晚上,两个朋友在附近的小旅馆住下,通宵达旦地喝酒聊天,所以第二天早晨,他们才会看到这样美的景色,(板书“景”)读——

生: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师:送到渭城,元二就孤身上路了,继续往西走,走到阳关(***片)。阳关在当时一直都是内地走向西域的通道,出了阳关,就离开自己的故乡,诗中这样说——

生: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那这样一首送别诗的题目该怎样读,这首诗又该怎样读呢?还能那么高亢、快乐地读吗?(生有感情地读题)

师:我听出了淡淡的哀愁。这首诗又该怎样读呢?(生有感情地读诗)

三、想象画面,升华情感

师:我们刚才知道了,苏轼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好诗如好茶,需要你细细地品,慢慢地悟(板书:品悟)。请一个同学读第一句和第二句,其他同学边读边想象画面。(生读一二句)

师:你出色的朗读,让我的脑海里有画面了,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1:我看到了蒙蒙细雨,客舍旁边的柳树翠滴。

师:《诗经》中有一句话是“杨柳依依”,一说到“依依”我们便会想到哪个词?

生:依依不舍。

师:那古人送别时折柳表达什么感情呢?

生:依依不舍的感情。

师:蒙蒙细雨,瓦楞青青的客舍,翠滴的柳色,这样一幅画的主色调是什么?

生:绿色。

师:这样的画面,带给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生:清新,美丽。

师:把你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去。(生读第一、二句)

师:美得清新,美得令人陶醉。然而,就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早晨,好朋友要分别了。蒙蒙细雨、杨柳依依更加勾起诗人心中的离情别意。现在,你的感受也许更深了,一起来读读。(生读第一、二句)

师:如今,好友要走了,王维设宴为好友送行,宴席上,诗人不知道好友西出阳关何日能再见,于是举起酒杯对好友说——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当时阳关以西那么遥远,你能想象那是个什么地方吗?

生1:沙漠。

生2:荒无人烟。

师:你看,这不是越说越有语文味了吗?唐代诗人曾经写下这样的诗句(出示幻灯片,生读):“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达碎石中,四蹄皆血流。”你从诗中感受到什么?

生1:马的四只脚都被石头划破了。

师:坚硬的马蹄尚且流血,何况是人呐!

生1:我知道了从早到晚风不停。

师:你深刻地理解了“终朝”的意思。

师:这就是元二一路所经之处,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生1:这是一条危险的路。

生2:这是一条生死难料的路。

生3:这是一条死亡之路。

师:所以,临别时,王维对元二说——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西出阳关只是见不到老朋友我了吗?

生1:还见不到家里的***亲。

生2:见不到儿时的玩伴。

师:听不到什么?

生1:听不到亲切的家乡话。

生2:听不到母亲的唠叨、儿女的欢笑声。

师:尝不到什么?

生1:尝不到美味的酒。

生2:尝不到家乡的特产。

师:所有的一切都浓缩在一个“无”字中,那西出阳关后有的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幻灯显示)

师:渭城蒙蒙细雨,杨柳依依。安西却——

生1:干旱。

师:你发现了吗?老师前面是四字词语哦,为了读起来更上口,你应该说——

生2:寸草不生。

师:渭城温暖如春,生机勃勃,而安西却——

生1:车水马龙。

师:你知道车水马龙是什么意思吗?

生1:就是车很多,马很多。

师:是呀,你理解得很正确,可是,刚才不是说“荒无人烟”吗?怎么又成“车水马龙”了呢?

生1:那里打仗会有很多人很多车,会死很多人。

师:哦,我明白了,那叫“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表达要准确哦,否则,很容易给人造成误解。

生2:死气沉沉。

师:渭城有可以一起饮酒作诗的朋友,而安西却——

生1:一无所有。

生2:生死未卜。

师:是呀,形单影只,孤身一人,举目无亲。夕阳西下,只有元二和那匹孤独的骆驼,这一去,不知何日是归期。此刻,王维,你想对元二说什么?

生1:元二,再见。

生2:元二,你放心去吧,家里我会替你照顾好。

师:那样一条危险重重的路,那样一条生死未卜的路呀!还会说什么呢?

生3:元二,你一定要平安回来啊!

生4:元二,那边天气不好,你要多穿衣服保暖呀!

师: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是一杯怎样的酒啊?

生1:这是一杯离别的酒。

生2:这是一杯祝福的酒。

生3:这是一杯兄弟情深的酒。

生4:这是一杯回忆的酒。

师:这是一杯盛满了诗人真挚情谊的酒,这是一杯饱含深深祝福的酒,这样的酒喝了多少杯?

生:无数杯。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来?

生:“更”字。

师:是怎么喝?

生:大口大口地喝,有个“尽”字。

师:这样一杯一杯地一饮而尽,他们不会醉吗?

生1:他们借酒消愁。

生2:酒不醉人人自醉。

师:醉了才好啊!醉了时间才能停下来!女生,让我们怀着复杂的感情劝元二一杯——

女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难复还。男生,用你们的朗读表达此刻的心情。

男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多少往昔追忆,多少离愁别绪,多少殷殷嘱咐,都在这一杯杯浓浓的酒中。这哪是酒啊,这分明是——

生:浓浓的情(师板书:“情”)。

师: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再喝一杯,元二就该启程了,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送送元二吧!(生齐读)

师:西出阳关的元二啊。无论走多远,无论在哪里,记得回来,记得还有故人的牵挂和祝福……然而,王维终没能等到元二回来。王维在元二走后的几年便去世了,元二听到噩耗,痛哭流涕,日夜兼程地 赶回来,然而,如今陪伴他的只有冰冷的墓碑(PPT音乐起),站在墓碑前,元二思潮起伏——

王维的送别诗篇4

佳作集锦

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王 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①荡桨向临圻②。

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

①罟(ǔ )师:渔人。这里指船夫。

②临圻(qí):近岸之地,这里指江东岸。

谢亭①送别

〔唐〕许 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②。

〔注〕

① 谢亭:又叫谢公亭,位于宣城(今属安徽)北面。南齐著名诗人谢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②西楼:即指送别的谢亭。

品茗共赏

古人写送别诗,总喜欢选择一些习惯性的意象。

王维笔下的杨柳是其一。“柳”与“留”谐音,故唐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表示希望远行的人留下来。在送客之地渡头,望着象征不忍离别的杨柳,难舍之情又添几分。

许浑笔下的劳歌是其二。三国东吴时期兴建的劳劳亭(旧址在今江苏南京),是著名的相送之地。古时候的人们有唱歌送行的习俗,“劳歌”即是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逐渐成为送别歌的代称。唱一曲劳歌,行舟载着离人就要远去,依恋之氛围更深一层。

王维送友人时是春日,船夫撑着船桨,载着好友渐渐远去。诗人想起相处时的点点滴滴,心底升腾起些许不舍。然而春色正好,这波光粼粼、桃红柳绿、四处的勃勃生机,却催生了诗人心中婉转的惜别之情。忽然间,他释然了。他在心底默默对好友诉说:“你在江上行走,江南江北的春色都包围着你;而我的相思,就如同这无边无际的美好春色,永远陪伴着你,一路前行。”

离别是愁苦的,但友谊是温暖的。清丽新颖的比喻、明快开朗的基调,正显示出大诗人王维傲人的诗才和宽阔的胸怀。

许浑送友人时是深秋,湍急的流水就这么带走了亲爱的朋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格外鲜艳的色彩刺激着人的视觉。景色这么浓烈,看似与别离之情格格不入,实际上是以乐景写哀情,恰好有力地反衬出分离的悲苦。

王维的送别诗篇5

关键词:送别诗;语境;审美取向

中***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8)10-004-02

作者:温长青,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河南,安阳,455002

在繁花似锦的唐代诗坛上,表现友人之间深厚友谊和良好祝愿的送别诗占了相当比例。而在表现这一共同普遍的主题的时候,由于诗人的个性差异和他们所处的具体环境的不同,诗人的审美取向便有了很大的差异或正好相反。请看下面几首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一)

李白的《赠汪伦》,写于天宝十四载(755)。这一年,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便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即诗人自己,继而写送行者,这样就鲜明地展示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而“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一句把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真切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至于送行者是谁,次句并没有像首句那样直叙,而是用了曲笔,只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自然内中有汪伦)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里诗人用了“忽闻”一词,表明这似乎出于李白的意料。这句诗是比较含蓄的,只闻送行者其声,不见送行者其人,但事实上,人已呼之欲出了。

诗的后两句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停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作了有力的铺垫。桃花潭水既是那样的深湛,但自然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诗人怎会忘记汪伦以美酒款待他的深情厚谊呢?这样,水深与情深,便自然地联系起来,而结句“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的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桃花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深呢?这便十分的耐人寻味了。清人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语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确实如此,如果用比喻手法,虽然也能写出汪伦送别的情谊之深厚,但毕竟太平凡了,而诗句之妙正在于“不及”二字,桃花潭水虽说千尺之深,但跟汪伦送别的情谊比起来,那就远远“不及”了。这样无形的情谊化为生动的表象,既自然而又情真,使得这首小诗,深受后人赞赏,“桃花潭水,,也就成了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

下面我们再来看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诗的前两句是写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的。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看起来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非常浓郁。而“朝雨”这里充当了一个极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时间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土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渑轻尘”的“渑”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颇有分寸,显出这雨是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随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都有意关涉到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一种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因为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绝对不是令人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因为绝句的篇幅所限,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殷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而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词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自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在国势强大的盛唐,从***或出使阳关之外,在时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进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有依依惜别的情谊,也有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和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进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份情谊,而且有意无意的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而“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也当然不只是属于行者,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便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进一杯酒”,正是不自觉的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三四句剪取的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这首诗就以这样的精心的描写,表现出了一种极有普遍性的离别之情,引起后代无数人的情感共鸣。

最后让我们来看高适的《别董大二首》(其一)。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定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别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二首》(其一)便是这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关于董大,各家注解都以为可能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略脱名与利”的音乐圣手。而高适写此诗时,也应在不得志的浪游时期。这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自然不免“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诗的前两句,直写目前景物,纯用白描手法。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的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董大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乎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作为董大的知己,诗人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颠水涯有壮士长啸。后两句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王维的送别诗篇6

〔中***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1―0073―01

古诗词一般用字凝练,感情浓郁,意蕴深远。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诗人就会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事或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支离破碎的分析和指令性的包办,让学生一味地对诗句、诗意死记硬背,恐怕很难体会诗的韵味,领会诗人的写作意***。笔者认为提高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背景,理解诗意

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一诗,这首五言绝句主要表现了诗人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诗人为什么在这样的季节有如此独特的心理感受呢?其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这时就应该让学生去搜集、查询作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宣州时,距李白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真实写照。这样,学生了解了诗的写作背景,再去理解古诗,就会水到渠成。不仅理解了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两句诗句字面表达的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二、学会想象,体会感情

如,《枫桥夜泊》一诗,诗人张继描绘了一幅“秋江夜泊***”。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对江边景物的描写,表现他孤寂忧愁的情怀。教授这首古诗时,不仅要让学生答得出“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把诗人所描绘的意境想象出来。因此,教学时,教师可先给学生配上一段蕴含淡淡忧思的轻音乐,让学生从“月落霜天”、“江枫渔火”中想象出事物的形象和色彩。通过想象,学生的头脑中便会展现出一幅清冷凄凉的画面。接下来,再从“乌啼”、“钟声”去想象当时的声响:这清冷凄凉的境地里,只有乌鸦哇哇的叫声和半夜里寒山寺敲钟的声音。在学生进入意境、意犹未尽的时候,让学生把想象到的画面画下来,进一步感受诗人的感情。这样,学生通过想象这幅“月落霜天”、“江枫渔火”、“乌啼”、“钟声”的“秋江夜泊***”,就会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就能很容易地体会到诗人那种孤寂忧愁的情怀。

三、加强诵读,提高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重要性。读多了自然成诵,从而也就能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意义和感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应帮助他们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确定感情基调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之后,再看哪些是表达这种感情的关键字,重音就可以落在这些字上。如,杜甫的《闻官***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第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便与作者的感情达成了共鸣。

王维的送别诗篇7

一、“山”与“月(日)”意象交织的意境美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生动形象的意象来开拓诗境,形成淡泊悠远、闲适自然的意境。明代的朱承爵在《存馀堂诗话》说:“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王维借自然景象,融入恬淡之情,使他的诗歌展现出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在《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一诗中,“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这几句先是描写山中秋景,山色苍翠葱绿,秋味正浓;秋水日日喧流不息,打破秋日的宁静。然后视线转向乡村风情:在落日的余晖下渡头一片宁谧,炊烟袅袅升上云天,给和谐的乡村增添一分生气。苍翠的山、熔金的落日,营造出一番生机无限、秋意浓郁的意境美。山水田园诗的最高境界不在于简单的描摹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在景物中融入一种情趣寄托,达到情景交融的诗意。这首诗又借与知己友人临晚风、听暮蝉、看落日、赏孤烟、醉饮狂歌,把自己和裴迪比作陶渊明和接舆,那份高洁脱俗、超然物外的品性和这幅秋日晚景***浑然融合在一起,意蕴深远。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旷、深远的意境,这种意境美是在虚实相生的审美空间与想象视野中产生的。例如,《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首诗,不着一字朋友离别后的想念,却在平白如话的平淡中给读者留下余韵无穷的想象空间。诗歌的起首句打破常规,不细写相送的情景、话别和心境,只以“山中相送罢”将这一难舍难分的场景一笔略过。山路高远,难以再见朋友的身影,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百无聊赖的时光及相见何时的叹息,俱化作“日暮掩柴扉”的动作中。友人离别已经远去,留给诗人的是漫漫长夜和独守草舍的寂寞。“山中”和“日暮”,一个点名环境,一个说明时间,实写了友人的离别。最后两句化用《楚辞·招隐士》中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感叹王孙出游不归。春草绿非眼前之景,是诗人设置的艺术联想,绿草会随春意如约而至,但与友人能否见面却尚未可知。诗人拉远时间和空间的镜头,将对友人的思念表现得更加真切。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中国的诗词文章里都着重这空间的点染,抟虚成实的表现手法,使诗境里面有空间、有荡漾,和中国画具有同样的意境结构”。王维借想象设置独特的虚实相生的意境,寄情感于言外,令人神远。

二、“山”与“月(日)”意象交织的组合美

盛唐时的《河岳英灵集》中对王维的评价时说:“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王维善于捕捉山水田园的景色特征,运用自然凝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幅优美深远的画卷,抒发亲近自然、追求闲适的心境。他的“山”与“月(日)”意象交织的诗歌所体现出的组合美,常常反映在诗歌的画面层次美和动静结合的***景美中。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读王维的诗如同进入画境,在感受诗人热爱自然的诗情外,还能领略到层次变幻、组合精妙的画意美。《山居秋暝》使是充满了画面组合美的着名诗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秋后的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群山如洗,一番澄澈的清丽之景。夜色逐渐降临,皎洁的明月照在疏朗的松林间,落下斑斑驳驳的树荫,洒下一地月色,泉水显得格外清亮,缓缓地流淌在山石之上,发从淙淙的响声,山林变得越发清静。竹林喧动,渔舟下行,莲叶摇曳,一群美丽的浣衣女子归来,山居的闲适感油然而生。前两联写景,后两联写人,人与景同在。上是空山明月,下是清泉光影,一群女子在其中穿行。青山、明月、翠松、碧莲、浣女,以有人、有声来衬“空山”,由静到喧,营造出一种空灵、洁净的世外意境。

这首诗同时体现出动静结合的艺术。月光和空山是清静的,淙淙的流水更衬出环境的寂静。竹喧、浣女笑和莲动是在安静中才能听到的声音,以喧衬静,动静结合,这比单独写静更富诗意。有月下秋景,有潺潺水声和浣女嬉笑声,视听相融,使诗歌富有立体感和流动感。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此清寂、明净、深幽的景,正是诗人洁身自好、追求理想境界的品性的外化。

王维对大自然的声音的体验,是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将诗人的心境和环境融为一体的。例如,《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歌从静态的人闲、夜静、山空入手,构成雨后的山间夜晚宁谧的氛围。桂花落、月出、鸟鸣,制造出动态的声音,尤其是一声声的鸟鸣,打破宁静的环境,更突现了山中的幽静和生机,这正是诗人以自然美来展现自己对理想社会环境的追求。

三、“山”与“月(日)”意象交织的情感美

“山”意象是王维在诗歌中常用的,如“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等。王维诗歌中的的山,不是其他诗人笔下神秘的象征,也不是王朝兴衰、人事代谢的映射,而是寄予了空灵淡泊之境界的“远山”意象。例如,《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在诗中,远在云峰之上的香积寺,高不可测,似入“无人径”却在深山处闻钟声,泉水在曲折的危石间逶迤流淌,薄暮的雾色使青松更添阴冷色。在“深山”和“日色”的外在笼罩下,诗人的禅意和超然出尘的心境渗透其中。

王维晚年只喜好静,“万事不关心”,欣赏“落日满秋山”的美景,过着“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自在闲适生活,以“山”为伴,以“月”为友,远离尘嚣,诗人的心灵与山水合一,精神境界出世。

王维的送别诗篇8

在比较中分析意象之美。意象是意境的组成要素,是诗人寄托情感的载体,也是分析作品主旨、情感的重要突破口。因此要分析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就必须研究意象。而研究意象的方法之一就是比较分析法。

同一种意象,相似的寄托。中国的文化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因此诗歌中的意象就有了约定俗成的象征意义。比如“杨柳”,柳与留谐音,故有惜别怀远之意,依依不舍之情。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王昌龄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等,都借助于“柳”这一意象抒写情怀。

同一种意象,不同的情怀。所谓意象,就是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的融合。时代不同,人生各异,当诗人们看到同一个事物时,他们自然就会产生不一样的主观感受。下面的两首送别诗都写到了“水”:“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丹阳送韦参***》),“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韩琮《暮春水送别》)。古诗词中的“水”,常用来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哀愁,表达离别的伤感。这两首送别诗,都借“水”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情感却不同。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借此抒发友人离别之愁;韩诗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暗指人生美好年华的消逝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将友人离别之情、忧国忧民之心、壮志未酬之意交织在了“宫前水”中,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在比较中领悟情感之美。“人是会思想的苇草”。正由于人的思想各异,在面对同一种题材时,诗人们才会产生不一样的智慧火花。“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正因如此,诗人们才有了各种各样的人生轨迹,才形成了鞭辟入里的人生感悟。

孟浩然在《送杜十四之江南》一诗中写道:“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诗中的“渺茫”一词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同样面对送别,李颀却更多地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之情,“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送魏万之京》)。细细体会,情感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美感,这与作者、友人当时的心境、经历、遭遇不无关系。

一位诗人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这一切均由他的人生观和生活经历所决定,又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知人论世,方可切中要害;知人知文,才能入木三分。

当然,同一个诗人在面对同一题材时也会流露出不同的心境。陆游在《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中写道:“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这与其在《书愤》中写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句子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同中有异。两者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但仔细比较又能发现前者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后者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在情感的比较之中,我们可以了解诗人的人生际遇,欣赏诗人的生命之音。

在比较中赏析技巧之美。诗歌的内容短小精悍,它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表达技巧或淋漓尽致或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比较阅读法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理解基本技巧的基础上提升实践运用的能力。技巧是不变的,但在具体的运用中又是灵活的,也正因为这样,才形成了摇曳多姿的技巧之美,才产生了思维碰撞的创造之美。

相似的情感,诗人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物、细节、修辞等来抒发。在我国古代诗歌中,送别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位诗人如果不加以创新,就会落入窠臼,诗作也就不会具有生命力。为了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李白在《赠汪伦》中直抒胸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送友人》中借景抒怀――“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王维在《送沈子福之江东》中以喻传情――“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借酒抒情――“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相近的画面,诗人可以工笔描绘,可以勾勒轮廓,也可以借助修辞表现。同样是刻画庐山瀑布,李白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飞流直下三千尺” 体现了宏大的气势,开阔的意境。徐凝则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千古长如白练飞”描绘出瀑布的形态、色彩,给人以美感。

在比较中鉴赏风格之美。诗人的性格、气质、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他们的作品也就呈现出不同风格。比如李白的豪放飘逸、王维的清新秀雅、柳永的柔美婉丽、辛弃疾的“龙腾虎掷”等。我们可以比较阅读加深对其风格的理解。

不同的诗人有着不同的风格,当然,同一位诗人在不同的作品或不同的时期也会体现不同的风格。杜甫在《登高》中写道“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在《客至》中写道:“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殴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前者体现了诗人年老时漂泊异乡凄凉、疾病缠身的苦闷,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而后者却点染了静谧的氛围,表现了有客到来的喜悦,体现了清新热烈的特点,两者截然不同。周邦彦是北宋婉约词的集大成者,以词风富艳精工著称,但在《苏幕遮》(燎沉香)中却呈现了清新淡远的风格。

王维的送别诗篇9

【摘 要】《辋川集》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语言精美,意蕴深远,本文通过对诗歌文本的分析,发现在诗歌所营造的和谐画面中,有一位或悄然静立于景致之外或热情参与画面美感的抒情主人公,他热爱自然,对朋友真诚,品味高雅,又思维活跃,基本上符合王维本人的实际形象。

【关键词】王维;《辋川集》;抒情主人公

王维的山水诗自然清新、澄净秀雅,充满诗情画意,为后人所称道。他擅用五律、五绝,来表现山水的美和诗人独到心境,篇幅短小,语言精美,意境悠远,其中《辋川集》堪称其代表。《辋川集》是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首,是王维在辋川闲居时所作,描绘了辋川的自然风光。辋川即辋川别业,在陕西蓝田县南辋谷里,那里山清水秀、峰峦叠嶂,古木奇花、郁郁葱葱,深得终南之神韵。这组诗全部以辋川景点的名称来命名,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多方位多角度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诗人不仅以细致的笔墨绘出景物的鲜明特色,并让读者透过景物,看到一位或***于景物之外或热情融入其中的抒情主人公。本文将从诗歌文本本身出发,力求寻找并展示此抒情主人公形象。

一、热爱自然

《辋川集》是一组描写辋川自然景观的诗歌,每首诗都是一幅画,在这和谐美好的画面中,我们不难觉察到抒情主人公的存在。他睁开自己发现美的眼睛,将自己热爱自然之心,倾注到大自然的每一处角落。

他时刻欣赏自然的美丽。白天,他站在北垞的高地上遥观风景,“北垞湖水平,杂树映朱栏。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北垞》),湖水静平清澈,倒映着绿树朱栏,南来的辋水蜿蜒悠长,消失在青茂森林的尽头,水树相接,水白树翠,境界壮阔。夜里,他借月色漫步河滩,“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白石滩》),水清且浅,白石显现,绿蒲新长,鲜翠青葱,邻家少女,月下浣纱,主人公此时应是远望浣纱少女的背影,不忍打扰这份美丽。他能细致观察事物的动静。看雨中白鹭翻飞,“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栾家濑》),灵动的水波不时跳跃相溅,晶莹的水珠四处迸散,惊得白鹭上下飞;看辛夷花山中自开自落,“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春日的辛夷,静静在山涧绽放,静静自开自落,主人公面对这样一派纯真自然、没有目的的花朵盛会,用双眼捕捉花瓣飘落的瞬间,用心灵感受自然的和谐,此时他已化为一朵辛夷。

二、待友真诚

王维一生交游很广,据陈铁民先生考证,诗人与裴迪、储光义、綦毋潜、祖咏、卢象等人都有深厚情义,这从诗人那些广为流传、深情款款的赠别诗中即可体会。在《辋川集》中不难发现诗人与朋友交往的痕迹,如《临湖亭》、《茱萸沜》、《宫槐陌》、《欹湖》、《柳浪》等作品。在这些诗歌中,笔者看到了一个待友真诚、热情的主人公,他对待朋友,不论是相迎还是相送,都充满浓浓的情谊。

他迎客湖上,把酒共饮,“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临湖亭》),轻舟迎来贵客,悠然从湖上划来,在四面荷花盛开的临湖亭中,与客临窗畅饮,共叙人生,此时一个热情开朗、把酒畅饮的抒情主人公跃然纸上;他面对“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的茱萸,想到“山中倘留客,置此芙蓉杯”(《茱萸沜》),他打算把这些红绿可爱的茱萸果实放到酒里待客,并借茱萸之典,祝朋友无灾无难、生活平安;他面对生长着“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的山间小路,提出“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宫槐陌》),要及时清理小路以接待来访的高僧,可见他平时与僧人多有交往,亦很敬重他们,怕落叶而有所怠慢;他湖上别友,日暮送君,“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欹湖》),太阳西下,吹箫送客,好友深情回望,只见白云在青山回旋舒卷,主人公亦深情与其对望,足见友情之深厚。

三、品味高雅

作为才子型诗人,王维生活品味很高,在《辋川集》中,亦有不少诗歌展现抒情主人公的生活内容,月夜竹林弹琴(《竹里馆》)、傍晚吹箫别友(《欹湖》)、临湖饮酒赏荷(《临湖亭》)等,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品味高雅可见一斑。

他“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主人公独坐深幽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在这无人知的深林,只有净洁如洗的明月清辉遍洒,与他结伴,竹琴相伴本已高雅,加上明月,更是高雅之至,一个高雅闲逸、离尘绝世、怡然自得的主人公鲜明于此;他“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欹湖》),斜阳脉脉,与友相别,没有高声话别,没有低声啜泣,唯有这箫声,呜咽悠远,依依两情,尽在这无言胜似有言中表达,引人无限遐思,一个身披霞光、品位高雅、吹箫凝神的主人公鲜明于此;他“当轩对尊酒”,感受“四面芙蓉开”(《临湖亭》)的盛况,他与友人面对清湖新荷,当轩对樽,饮美酒而共论诗文,赏芙蓉而更添情趣,如此一个意趣高雅、适心幽闲、任真忘我的主人公鲜明于此。

四、思维活跃

王维才华横溢,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在《辋川集》中,不少诗歌表现了主人公的活跃思维,不仅有对事物的深沉反思,而且有对眼前事物的热烈联想。

他对事物有深沉的反思。“新家孟城口,古木馀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孟城坳》),主人公面对孟城坳,满目只有枯木败柳,因而对来者今人产生深切的感叹,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云:“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主人公此刻心中亦在反思,今日我悲昔人的繁华,安知他日来者不悲自己?今古盛衰之感尽展。“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华子岗》),主人公站在华子岗,面对飞鸟在无垠的连山、无边的秋色里飞翔,感受自然的无穷,由飞鸟到无尽的连山,由空间的永恒到人生的哲理,他的惆怅之情难以言表。大自然空间的广阔无穷、飞鸟的自由自在,衬托自己的渺小与被束缚,一言“惆怅”,意旨深悠绵远。

他对事物有丰富的联想。“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文杏馆》),主人公面对建在高处、被云雾环绕的亭子,展开美好遐想:不知亭中的彩云会在哪化作细雨滋润人间?此联想极为美妙,停伫的云彩,在主人公心里已化为细雨,滋润人间万物了。“日饮金屑泉,少当千馀岁。翠凤翔文螭,羽节朝玉帝”(《金屑泉》),主人公想象着每日饮用金屑泉水,能够长命至千岁,在幻想中,他持羽节来到神圣庄美的宫廷朝见玉帝。仅一潭泉水,就想到了长生不老、朝拜玉帝,足见想象丰富。

综上所述,《辋川集》中的抒情主人公深切的热爱着大自然的一切,不论是对白天美景的展示还是对黑夜静谧的勾画,不论是对动态画面的捕捉还是对静态事物的展示;他真诚的对待朋友,不论是热情地相迎还是深情地相送;他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弹琴高歌,饮酒赏花,展现高雅的品味;他思维活跃,对事物不仅能够深刻反思,又能展开丰富的联想。他的生活单纯而多彩,充满了人性和文人情趣。以此来管窥王维亦官亦隐的生活状况:王维并非是索隐山林后孤灯清影的苦禅寂灭,而是心中时时充满对生活的奇思妙悟。

【参考文献】

[1]陈铁民.王维集校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97.

王维的送别诗篇10

这次路途遥远而且任务艰巨,王维一路上都在护送元常,一直到渭城才将分手离别。

在渭城休息一晚后,刚刚起床的他们发现客舍外刚刚下了一场小雨。渭城清晨的蒙蒙细雨湿润着地上的尘土,让空气更加清新,客舍周围刚刚冒出嫩绿色的柳叶,在春雨的洗礼下更显得青翠。但是景美易生情,一股离别之情涌上王维的心头,把诗人的快乐又“吸”了回去。诗人按捺住自己的离别之情,陪伴好友一起欣赏美丽的风景。

离真正分别的时辰越来越近了,王维在客舍旁的凉亭里摆下了“饯行酒”,对好友元常说:“元二兄,我们来喝点小酒散散心吧!”元常见他的好友如此情真意切,便双手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他们边喝着,边天南地北地聊着天,大家都故意不触动那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不知不觉中,从西域方向驶来了接元常的小马车。两人马上就要离别了,不知何时才能再相遇。王维在这最后分手的时刻,举起酒杯深情地对元常说:“兄弟啊,请你再干上这最后一杯离别的美酒吧!因为西行出了阳关就很少有能体谅你的知心好友了。”元常喝光了这杯离别酒后,依依不舍地登上马车,掀开布帘,不停地向王维挥手,直到王维的身影消失在视线里。

王维站在客舍门前,望着好友渐渐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忧伤,吟出这首送别友人的千古绝唱——《送元二使安西》早春三月,由于朝廷在***设立安西都护府统管西域各国,王维的好朋友元常奉命去安西都护府传达朝廷的最新旨意。

这次路途遥远而且任务艰巨,王维一路上都在护送元常,一直到渭城才将分手离别。

在渭城休息一晚后,刚刚起床的他们发现客舍外刚刚下了一场小雨。渭城清晨的蒙蒙细雨湿润着地上的尘土,让空气更加清新,客舍周围刚刚冒出嫩绿色的柳叶,在春雨的洗礼下更显得青翠。但是景美易生情,一股离别之情涌上王维的心头,把诗人的快乐又“吸”了回去。诗人按捺住自己的离别之情,陪伴好友一起欣赏美丽的风景。

离真正分别的时辰越来越近了,王维在客舍旁的凉亭里摆下了“饯行酒”,对好友元常说:“元二兄,我们来喝点小酒散散心吧!”元常见他的好友如此情真意切,便双手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他们边喝着,边天南地北地聊着天,大家都故意不触动那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不知不觉中,从西域方向驶来了接元常的小马车。两人马上就要离别了,不知何时才能再相遇。王维在这最后分手的时刻,举起酒杯深情地对元常说:“兄弟啊,请你再干上这最后一杯离别的美酒吧!因为西行出了阳关就很少有能体谅你的知心好友了。”元常喝光了这杯离别酒后,依依不舍地登上马车,掀开布帘,不停地向王维挥手,直到王维的身影消失在视线里。

王维站在客舍门前,望着好友渐渐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忧伤,吟出这首送别友人的千古绝唱——《送元二使安西》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王维的送别诗10篇

学习

房屋拆除施工合同模板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房屋拆除施工合同模板,内容包括房屋拆除及清运施工合同,拆除房屋施工协议书范本。1、拆房工程范围:2、拆除房屋建筑面积约平方米,按本合同确定的单价结算。二、合同价格:确定拆除房屋建筑面积单价为80.00(捌拾)元/平方米,合计总

学习

小学教育案例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教育案例10篇,内容包括小学成功教育案例,小学生教育案例100条。案例一:“他们笑我唱歌‘跑调’”2009年,我教授三年级的音乐。班里有个女学生在表演时总是低着头,问及原因,她轻轻地说:“我唱歌跑调,他们说我唱歌难听”。通过

学习

一生无悔歌词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一生无悔歌词10篇,内容包括一生无悔原唱完整,一生无悔歌词。前景没法打算怎么谁会偷生远方里黄家驹:每次记忆哭笑将心意再变改一分一秒无意对一切话别无意却远走他方合:没有泪光风里劲闯怀着心中新希望能冲一次多一次不息自强

学习

自我鉴定报告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自我鉴定报告,内容包括最新自我鉴定模板6篇,工作自我鉴定报告。首先,更为全面的认识了什么是教学评估它是对全国各普通高校进行的本科教学评估。它的意义就在于更进一步的加强国家对高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促使各级教

学习

电子机械论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机械论文,内容包括机械电子类论文题目,机械硕士论文集锦9篇。社会的发展需要物质和信息的推动,在人类社会文明的最初阶段,受生产力水平限制,社会的关注点都在物质上,信息的传递方式过于单一。随着人类文明的逐渐发展,人们发

学习

基础会计课件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基础会计课件10篇,内容包括会计基础知识ppt,《基础会计》教材ppt。二、《会计学基础》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应把握的几个方面(一)要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明确,所采用的手法能使学生从中获得什么或理解什

学习

小学家长会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家长会10篇,内容包括小学家长会活动方案通用10篇,小学家长会美篇。在父母教育他的时候,他应该恭敬的听从;父母责备他的时候,要让他心悦诚服的接受;不许和父母顶嘴,即便是父母说的不完全正确,也应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找适当的

学习

采购内业工作计划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采购内业工作计划,内容包括采购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文4篇,采购年度工作计划方案。物资采购是国有企业重要的运营工作之一。物资采购工作的有效开展,对国有企业的有序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实际的物资采购工作,会遇到一些风险。如

学习

服务技巧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服务技巧10篇,内容包括服务心得大全,优质服务手法及技巧。在航空服务过程中,语言表达得体、明了、动听,就会使旅客有温暖、愉悦、亲和之感;反之,语言不中听,生硬、唐突、刺耳,让旅客难以接受,甚至引起旅客的不满与投诉,会给航空公司

学习

小学春季值周总结

阅读(24)

水是湿地的主体,是湿地更新演替的主导因素,水质和水量是影响湿地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1];水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对环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因子,同时湿地结构和功能也显著地受到水分条件的控制[2]。因此,湿地水环境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其研究核心是对于

学习

写夏天的古诗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写夏天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描写夏天的古诗完整版,古诗夏天100首。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2.《夏日登鹤岩偶成》【唐】戴叔伦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

学习

综合管理部工作总结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综合管理部工作总结,内容包括综合管理部每周工作汇报,综合管理部部门总结及计划。围绕公司下达的绩效指标制定了综合管理部的经营目标和计划,并及时进行了目标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工区,每个月通过绩效指标的考核,促进各单位不断

学习

教师个人读书计划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个人读书计划,内容包括教师新学期个人读书计划范文,教师读书计划个人2000字。二、我的读书目标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同时通过阅读接触更广的课外知识,深化更多的学科内容,

学习

万不得已的意思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万不得已的意思10篇,内容包括万不得已的已成语解释,万不得已的已字什么意思。一年来,我在工作之余,进一步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在农村的路线、方针、***策。结合现时的*

学习

送别诗大全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送别诗大全10篇,内容包括李叔同的送别诗,送别诗情感归纳。【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学:1.古诗新唱《游园不值》《春夜喜雨》(播MP3音乐)。2.古诗大比拼(看***读诗、诗句接龙等)。一、激情导入走进

学习

送别诗句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送别诗句10篇,内容包括送别诗句十句,送别亡人诗句。3、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6、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8、劝君更尽一杯酒

学习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唐代诗人王维的诗10篇,内容包括唐代诗人王维关于落日的诗,唐代王维辋川诗。溯源山水画史,有将王维作为山水画始祖之说,其实水墨山水画的渊源可推到更早的年代。东汉墓室壁画、初唐敦煌壁画都有水墨山水画的影迹。盛唐时的吴道

学习

送别诗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送别诗10篇,内容包括送别诗词十二首,送别诗词100篇。【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学:1.古诗新唱《游园不值》《春夜喜雨》(播MP3音乐)。2.古诗大比拼(看***读诗、诗句接龙等)。一、激情导入走进主题(播

学习

渭城曲王维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渭城曲王维10篇,内容包括渭城曲王维作者简介,渭城曲王维。【正文】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被谱成歌曲后,称《渭城曲》或《阳关曲》,多简称《渭城》、《阳关》。这支骊歌,中唐时已成为送远饯别的经典歌曲。这首

学习

竹里馆王维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竹里馆王维10篇,内容包括王维的竹里馆中最有名的句子,王维竹里馆全文。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如王、裴辋川绝句,字字入禅。他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

学习

王维的山水诗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王维的山水诗10篇,内容包括王维的山水诗默写,一首王维的山水诗。禅宗是中国的文化,她有深刻的佛教特色,并吸收了道家、玄学的思想,是中国哲学和文化的主要内容。在唐代时期,禅学文化快速发展,诗歌更是达到鼎盛时期,禅和诗结下了不

学习

鸟鸣涧王维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鸟鸣涧王维10篇,内容包括王维的20首诗鸟鸣涧,鸟鸣涧王维朗诵。王维虽然被称为“诗佛”,但当时儒道释三家有合流的倾向,王维思想中也有很深的道家文化,“天机”一词最早就来自于道家。《庄子・大宗师》云: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