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经典的古诗10篇

重阳节经典的古诗篇1

经典是圣贤先哲对自身生活的记录和感悟,它本身就是传统文化,更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经典诵读的过程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基于此,我校进行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时,将经典诵读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经典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再现传统文化画面,加强经典中的传统文化实践,力争让经典诵读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挖掘经典中的传统文化资源

经典中富含传统文化。我们以节日诗歌为例,如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诵读这首诗时,我们在充分诵读、体会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的基础上,可以挖掘唐代人民是怎样过重阳节的。除了诗中写的登高望远、爬山、插茱萸外,通过查找资料,我们还知道了重阳节的来历及历史传承。重阳节这天习俗众多,包括秋游赏景、临水玩乐、登高远眺、观赏、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酒等,是一个非常温馨的传统节日。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新的含义: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寓意平安和谐、生命长久和健康长寿。我们在学习时,号召学生回家和家长一起按传统方式过重阳节,传承古老的传统。

又如宋代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诵读的同时,我们体会到古人过年时要放鞭炮、换桃符和欢天喜地心情,可以挖掘春节的来历、传说及传统习俗让学生知晓,并要求学生将这些来历、传说讲给他人听,将传统习俗付诸实践。

像这样的古诗词很多,如唐朝杜牧的《清明》、唐朝宋之问的《途中寒食》、唐朝林杰的《乞巧》、元代元好问的《京都元夕》、汉代关于七夕节的诗词等,几乎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诗词歌赋,从这些诗词歌赋中都能挖掘出很多传统文化资源。

二、再现经典中的传统文化画面

经典诗词歌赋的画面感都很强,我们可以在诵读时用不同方式分门别类地再现。再现的方式很多,我们可以根据诗词歌赋的内容,选择合适或喜欢的方式加以呈现。

诗配画:几乎所有经典诗词都可以用此种方式再现画面,尤以写景类、叙事类为佳。配的画可以是单幅的,也可以是多幅的连环画,让浓浓的诗情变成生动鲜明的***画。教师组织鉴赏和评比,激发孩子的创作兴趣。

诗配乐: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先生早已给很多唐诗谱上了曲子,成为人们争相传唱的歌曲,并出了专辑《读唐诗》,收录了《登鹳雀楼》、《春居》、《红豆》等名篇。我们在诵读这些经典诗词时可以欣赏、学唱,甚至把这些由古诗词编排的歌曲编成舞蹈,让这些诗词变成童谣,永生难忘。

讲诗文故事:很多经典中都蕴含有趣的传说、故事,在诵读经典时可以有意识地积累,开“经典中的传说”故事会,通过这种方式,将源远流长的故事流传下去。

演一演:叙事类、送别类作品都可以演出来,比如课本中的《杨氏之子》、《送元二使安西》,我们在学习时把它们改编成了小剧本,在课堂上表演。当学生身着古装、羽扇纶巾、满腹经纶地“劝君更进一杯酒”时,你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离文明又进了一步,不得不感叹经典的魅力。

奏一奏:在素质教育的号召下,大多数孩子都学了一两门乐器。我们可以把乐器和诗词结合起来,比如学习《伯牙绝弦》,我们在弄懂文言文的意思后,把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楚,用表演的形式再现这个故事,演出时还请学古筝的同学演奏古筝曲《高山流水》。

三、加强经典中的传统文化实践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经典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很多,创作时的背景、情境、传说,经典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哲理甚至思维习惯,精神上的鼓舞、气节上的鞭策、文学上的各种修辞手法运用等,都值得我们用心体会和模仿。它们是那样鲜活,喜怒哀乐,时隔千年,仍然让我们感同身受。比如古诗中那些富含哲理的句子的应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今天都依然散发着璀璨的光芒;比如那些咏“梅、兰、竹、菊”的诗篇仍荡涤着人们的灵魂,那些气节歌仍是我们的民族魂;比如那些写景的、表达思乡之情的作品,仍能激起我们的共鸣……

重阳节经典的古诗篇2

一、古典诗词鲜明的节奏美

古典诗词中的节奏,就是诗人在创作时,对诗歌中的语言文字经过有规律的排列、组合、停顿和艺术加工而营造的音乐节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诗歌格律。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单音节字居多。所以,在中国古典诗词作品中,四言诗是由四个音节组合成为一句的诗歌形式,比如《诗经・采薇》等;五言诗是由五个音节组合成为一句的诗歌形式,比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等;七言诗是由七个音节组合成为一句的诗歌形式,比如杜甫的《登高》等。虽然每句诗句中的音节是固定的,但是其数个音节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成对组合、有序排列形成顿音和停延的音乐节奏的。其中,四言诗每句二个顿音,比如《诗经・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五言诗每句三个顿音,比如《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七言诗四个顿音,如《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此外,词的顿音和停延的划分既要考虑意义的完整性,又要兼顾音节的整齐性,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教学时,宜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的方式仔细辨别、体味四言诗节奏的整齐美、五言诗与七言诗节奏的活泼美、词的节奏的错落变化美等美学特质。

二、古典诗词音调的抑扬美

音调即为声音的高低和频率。中国古代汉语中的汉字具有阴阳上去入不同调值。其中,阴平与阳平归为平声类,上去入声归为仄声类。在古典诗词创作中,诗人根据诗歌意蕴表达的需要,将平仄音调不同的汉字有规律地组合、交替和重复等,可以使古典诗词作品产生有规律的长短有致、高低起伏的音调变化,给读者带来和谐优美、悦耳动听的艺术效果。

以李商隐的七言律诗《锦瑟》为例。其诗句的音调抑扬之美主要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此,每联的上下两句的声调抑扬基本相对,错落有致,诵读时能给读者带来妙不可言的高低扬抑极尽变化之感,给诵读着带来愉悦的审美体验。教学时,宜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的方式细心品味。

三、鉴赏古典诗词声情的和谐美

郭小川说:“在语言艺术中,诗的音乐性应当是最强的……因为诗是表现感情的,而音乐则大有助于感情表现。”中国古典诗词尤甚。纵观中国古典诗词,其音乐美还表现在形式与内容的高度和谐之中:声情和谐、声情并茂、声情俱美。

以李清照的《声声慢》为例。整首词对每个字眼都进行了精挑细选,对每个词语的组合也异常周密细致。其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双声叠韵的使用,不仅用凄美之至的语言塑造了诗人孤独寂寞凄凉的晚年艺术形象,还用抑扬的声音使诗人的自我艺术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更使整首词富于音乐节奏之美:(1)符合音乐艺术的辩证法。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中,大量难以发音的齿音连发,将那一曲难言的、无尽的哀歌唱彻,将那一腔难以倾吐的悲哀倾尽,将那难受之感借难发的齿音传递齿外,而得以淋漓尽致畅所欲言。(2)词人运用十四个叠字,既具备“短音有急促、激烈、烦优繁多、狭小等情趣”之审美情趣,(陈望道语)又符合“词之荡漾处多用叠韵,促节处用双声,则其铿锵可诵”(王国维语)等古典诗词创作原则。这种空前独创的齿音连叠形式正是李清照高超的声情合谐语言艺术形式的独特表现。教学时,宜引导学生通过浅吟低唱的方式对之细细品味。

重阳节经典的古诗篇3

关键词:古典文学;现代文学;深远影响

中***分类号:I2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2-0164-02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古国,文学的发展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典文学发展到现代文学,我国的文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历程。我国的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有很大的区别,但是现代文学还是继承并发展了古典文学的精华,之所以现代文学能够顺利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现代文化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源于传统文化的积淀。现代文学是古典文学的发展,更是区别于古典文学的、具有现代文学特征的文学艺术。就我国古典文化对现代文化的影响而言,主要体现在古典诗歌对现代诗歌的深远影响、古典散文对现代散文的深远影响、古典小说对现代小说的深远影响,以及古典戏剧对现代话剧的深远影响四个方面,下面进行逐一分析。

一、古典诗歌对现代诗歌的深远影响

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国堪称为诗歌的王国。诗歌不仅受到文学界的高度重视,而且还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各种不同层次的选拔活动均有涉及。就我国的诗歌发展过程而言,大体经历了《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最后发展到现代诗。在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很多到现在也无法超越的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等等,他们的诗可谓是诗中的极品。诗歌在我国的历史是很悠久的,为现代诗歌沉淀了深厚的基础。虽然在后,涌现出的各种新诗体都摆脱了传统诗歌的桎梏,但是依旧存在着传统诗歌的影子。比如说,我们所熟悉的胡适先生,在他的代表作《尝试集中》,旧体诗还是随处可见的;再如出自沈尹默先生之手的《三弦》中也依旧存在乐府诗的影子。古诗中的很多表达手法、意境的刻画等是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并且古诗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高的成就,所以在现代诗中依旧借用着古诗的意境刻画以及表达方法。作为新诗代表人之一的戴望舒,他的作品中也依旧有传统诗歌的韵味,并且采用着传统的象征体系。老舍也用曲艺为基础来创作新诗,所以古诗对现代诗有着很深的影响。在现旧体诗并且写得很好的人也大有人在,比如鲁迅、茅盾等等,他们对古体诗可谓是信手拈来,他们通过旧体诗来表达自己对现代生活的情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二、古典散文对现代散文的深远影响

我国古典散文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与古诗一样在古代文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历史上也涌现出很多大散文家,汉代的杨雄、司马迁、张衡、贾谊,魏晋南北朝的建安七子、陶渊明以及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等等,这些人在古代散文上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早在秦汉时期散文就开始形成了,并产生叙事以及议论两种形式。到南北朝时期散文得到进一步发展,哲理***论等等形式的散文体层出不穷,散文家也是数不胜数。唐宋年间散文到了一个更加繁荣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描写景物进而来表现作者内心世界的散文作品有很多,比如大家熟知的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等等。到了明朝,又出现了市井民众所喜爱的适情作品。我们现代的散文都是以古代的散文为基础发展而来的,虽然格式上没有以前没那么严格,但是,在散文的形式上大都和古代散文相似。现代的散文依旧和古代散文一样语言优美、意境深邃、情感至真。现代散文有时为了读得更加流畅也会力求押韵,这都是古代散文对现代散文的影响。现代散文是古代散文的发展和继承,摒去了格式的枷锁,继承了其优美的语言和特有的表达方式,最终形成现在的散文。

三、古典小说对现代小说的深远影响

在古典文学对现代文学影响的几个表现中,古典小说对现代小说的影响是最明显的。诸如鲁迅将《儒林外史》这部作品的讽刺艺术应用到自己的小说中,可以说时时可见。在《故事新编》这部小说中,鲁迅应用了大量的历史传说,以及古代神话,也就对古典小说因素的借鉴。同时,鲁迅的小说还有一个行文简洁的特点,这也是对传神写意的良好借鉴。在鲁迅之后,便出现了诸如郁达夫、孙犁等抒情小说家。这些抒情小说作品在对传统诗歌抒情特点继承的基础上,更具有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出自郁达夫之手的小说《采石矶》,引用了大量的中国古诗词,同时还有《迟桂花》等非常注重营造良好的意境。此外,还有一批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小说家,他们通常更加注重小说的故事,不论是小说结构,还是小说语言,甚至是小说的表现方式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古典小说的结构、语言,以及方式等。诸如出自赵树理之手的《登记》以及《小二黑结婚》等都对白描手法进行了集中的应用,对于小说故事性的特别强调,而且还在道具运用等方面对古典小说进行了一定的借鉴,这样的白描方法与话本小说在很大程度上有着相似性。在我国的现代文学中,还有一个分支就是章回小说。章回小说通常采用古典小说中的结构形式与叙事方法,诸如张恨水的《金粉世家》,李涵秋的《广陵潮》以及不肖生的《近代狭义英雄传》等等。

四、古典戏剧对现代话剧的深远影响

与前面叙述的诗歌、散文以及小说相比较,现代话剧与古典戏剧之间的联系并不是非常密切,但是千丝万缕的关系还是存在的,古典戏剧对现代话剧的深远影响还是得到了充分体现的。我国现代从事于戏剧舞蹈创作的优秀剧作家大都非常重视古典戏剧创作的经验,吸取古典戏剧的精华。诸如曹禺的《雷雨》,整个戏剧的情节非常符合大众的胃口,曲折的情节迎合了观众的欣赏习惯,尤其是大众对于故事性情节的欣赏习惯。整个剧目通过对戏剧冲突进行全面精心的安排,将整个故事情节一步一步地推向了剧目的高潮阶段,广大观众的心弦被紧紧地扣住了。与此同时,我国的古典戏剧在情景交融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特色,对于词句的写作更是备加注意。在戏剧中的诗词,通常都是抒情诗,意蕴深厚。而在我国的现代话剧中往往正是缺乏这样的诗意浓厚的作品,诸如郭沫若的《屈原》,曹禺的《家》等。在我国的***战争时期,出现的新歌剧同样也对古典戏剧的一些特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继承与发展,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白毛女》,曲折变化的戏剧情节,可读性强的故事,同时在整个剧目的结构上更是对古典戏剧的写意方法进行了全面充分的运用,此外在音乐的形式方面,也在很多情节中与民歌、戏曲的一些素材结合在一起,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创新。在延安进行旧剧改革时期,曾经涌现出了《逼上梁山》等著名的新编历史剧,这些剧目均是古典戏剧的演变与发展,是现代戏剧家对古典戏剧的创新与改革。

五、古典文学对现代文学内容上的深远影响

我国古典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除了体现在以上四个方面以外,还有就是主题内容上的影响。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在主题内容方面也对现代文学造成了很深的影响。诸如爱国主义是我国古典文学经常表现出来的突出主题,其对现代文学的影响非常大。再如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闻一多,以及郭沫若等的作品,都将前辈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诸多内容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实际苦难,对于现代文学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诸如艾青和鲁迅的作品,都对《诗经》中的风雅进行了一定的借鉴,同时还有《诗经》中体现出的现实主义传统也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借鉴与应用。《诗经》通过现实主义传统将下层人民群众的辛苦劳作,以及百姓的生存环境、生存状态等充分地反映出来,表达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阿Q正传》作为鲁迅的代表作品,以及《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作为艾青的代表作品,都将现实主义体现出来,表达出下层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以及对***府救治的渴望。

我国是一个文化古国,文学在我国取得的发展是举世瞩目的。就我国的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而言,现代文学不仅有其独有的特征,而且还对古典文学进行了一定的继承与发展。古典文学给现代文学造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相当广泛的,同时还表现在诗歌、散文以及小说和戏剧各个方面。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我国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深入挖掘古典文学的精华因素,加强古典文学因素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加强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的结合,探索现代文学发展的新途径,以此来加强对古典文学的学习,摄取古典文学的精髓,促进现代文学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佳.古典文学研究方***综述[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9,(2).

[2]“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全国学术研讨

会将在武汉举行[J].外国文学研究,2005,(5).

[3]易定***.《试论晚唐山林隐逸诗人》文学研究方法述评[J].安康师专学报,2005,17(5).

[4]夏向***.敦煌文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9,(6).

[5]汪淑霞.1994年以来阮籍诗赋研究综述[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2).

[6]李冬梅,郭贺.论陈寅恪的文学研究方法[J].沈阳大学学报,2007,19(4).

重阳节经典的古诗篇4

摘 要: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散文之所以能保持长久的魅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兼备精深的古典文学造诣和广博的西方艺术素养。这使她的散文既漾动着传统渊源的温润之光,更激荡着现代诗艺创造的前卫意识。她将诗的想象逻辑和诗的情感结构运用于散文创作,在散文中借鉴诗歌的复沓、联想等手法,借鉴现代诗的语言和节奏,追求散文的色彩美和建筑美,在时空上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和思绪。

在台湾地区的文学天地间,散文以其代有人才,名家众多,阵容齐整,佳篇绚烂而占有重要的位置。众多散文家因对传统的承继光昌以及大胆革新与锐意创新而形成了重峦叠嶂、万壑争流的散文景观。在这群活跃的散文作家群中,张晓风无疑是一位令人瞩目的散文大家。浓厚的古典文学涵养,使张晓风的散文散发出古典文化的芬芳,尤其是长期受古典诗词的浸润,使她具有诗人气质。她以诗人的眼光和感觉去观察生活,感受人生。她的散文具有诗的激情,诗的联想,诗的感应,诗的风采,诗的气质。她把诗与散文糅合在一起,跨越了诗与散文的界限,字里行间透露出浓郁的诗情和诗的意蕴,造就了一种既有意象,又有蕴含,既清新又朦胧,既现实又浪漫的风格。古典诗词中“雨荷”“圆月”“松树”“杜鹃”“梧桐”“垂柳”“红枫”等意象的大量应用,直接体现了张晓风与古典文学传统之间深厚的渊源关系。但是,对中国古典文化有着几近痴迷的她,并没有在古典里迷失自己。如果说,张晓风早期作品充满着古典诗词的阴柔之美,趋于婉约的话,那么,她后来的一些散文,便明显地借鉴了现代诗的意境和语言策略,无论从其内涵或艺术表现技法看,都显现着现代诗的品格,而别具艺术魅力。

一、诗的联想与感应。张晓风在她的散文《地泉》中写到:“有人以为诗是题在题诗的壁上,扇上,搜纳奇句的古锦囊里,或是一部毛诗,一卷杜子美里。其实,不是的,诗是地泉,掘地数寻,它便翻涌而出,只要一截长如思绪的绠,便可汲出一挑挑一担担透明的诗。”作为一个至情至性的作家,她说过,她不是书写分行押韵那种职业意义上的诗人,而是以诗为事业,以追求和创造诗意为人生终极目的意义上的诗人。她的散文洋溢着浓郁的诗情和诗意。她的许多作品实际上是一首具有鲜明的意象、浓烈的感情和动人的旋律的散文诗。不少散文采用了诗的结构和节奏,句子跳跃性强,意象密集,有些则类似意识流作品。张晓风常常采用诗歌那种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她的散文也因此通篇涌动着强烈的感情激流,这感情经过诗化的提炼,具有令人陶醉的诗的韵味,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从她的散文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诗一般的情怀和语言所带来的审美愉悦。

首先,张晓风将诗的想象逻辑和诗的情感结构运用于散文创作。她挥动着诗笔写了大量的诗性散文。她的许多散文,有明显的诗化倾向,淡化对日常生活过程的记述,代之以阐释自然,解读社会人生的奇思玄想和瀑布流泻般的感情抒发。如《母亲的羽衣》中的“羽衣”就是诗意化的形象比喻,羽衣是一件梦的衣裳,是每一个女性的青春梦想,青春岁月的标志,也是每一位母亲深情回顾中的往昔时光。有些散文则注重通过对自然景物,作者心理感受的描写以形成作品的诗意情调。如写景记游《常常,我想起那座山》,展现在读者跟前的是自然景观的描写和一路上对自然所寓含的神谕的参悟,是宽远的联想和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全文没有一条贯穿始终的叙事线索,内容随作者的思绪和感情而自然流转,极富诗歌的跳跃性。作者按诗的想象逻辑,将人与物合一,抒写深切的人生体验,有着诗一般细腻而炽热的热情和瑰丽宽远的想象。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她写的是散文,但把握世界的方式却是诗性的,即以感悟代替对生活历史性的考察,而这本质上与诗是一致的。其散文体现诗的精神:自由、抒情和想象。“临场感”甚为饱满的感性,经灵性和知性的提升之后,体现了一种高妙之境。

诗的构思离不开想象和联想。张晓风基于对生活的独特感受,驾起感情的马车,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散文王国里纵横驰骋。她的散文想象大胆而新奇别致,天上地下万事万物都可信手拈来,在清风明月、山松野草之间驰骋想象,营造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意境,令人耳目一新。不着痕迹的比喻在散文中俯拾即是。她把春天想象成一个“美丽的、多层的大蛋糕”,而地上的野花是“蛋糕的底层”。在山水中徜徉了一天,临走时她说:“山风跟我说了一天,野水跟我聊了一天,我累了。”她想做“旷野上的一只野鹤”、“深山里一缕宛转的气流”,赤足在石块与石块之间跳跃着,“恍惚以为自己就是山上的一块石头,溪边的一棵树”,一切世俗的烦恼消失了。

天空的蓝笺已平铺在我的头上,我却苦于没有云样的笔。(《画晴》)

这是何等的气魄!

阳光的酒调得很淡,却很醇,浅浅地斟在每一个杯形的小野花里。(《魔季》)

阳光为酒花为杯,让人感到春天暖洋洋的太阳,照耀宁静悠远的深色原野,到处满含着无边的甜美的醉意,令人备感生命的美好。

我此刻也卧看大树在风中梳着那满头青丝……我也有华发绿鬓,跟巨木相向苍翠。

花蕾是蛹,是一种未经展示未经破茧的浓缩的美。花蕾是正月的灯谜,未猜中前可以有一千个谜底。花蕾是胎儿,似乎混沌无知,却有时喜欢用强烈的胎动来证实自己。(《咏物篇》)

历史或者是由一个一个的英雄豪杰叠成的,但岁月——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缔造的。(《花朝手记》)

这种想象简直要直追盛唐诗人了。她深入体察事物,从中寻找美的所在,捕捉思想的火花,只用淡墨淡笔,简单勾勒,便使寻常的花木,都别有一番生趣。

张晓风在散文中还借鉴诗歌的表现形式。她的许多散文是用诗一样的结构组合而成的。如《一个女人的爱情观》全文几乎都是由一种句式写成,反复吟诵爱一个人就是怎样怎样。这种跳动的节奏,一咏三叹的旋律,分明就是诗。《如果你是天使》通篇围绕标题这句假设句行文,每段以此句起始,来表现母子深情。她将诗中的“复沓”借鉴到散文中,一来使所抒之情有波澜起伏的层次感,二来也造成一种回环的美,颇具音乐性。再如《雨之调》分别由“雨荷”“清明上河***”“秋声赋”“青楼集”“油伞”等五个***小文编缀而成。这样的结构,很容易让人想起诗歌中的“组诗”这一形式。张晓风对这样类似组诗的“组散文”情有独钟,《春俎》《常常,我想起那座山》《爱情篇》《矛盾篇》《眼神四则》《魂梦三则》《林木篇》《花朝手记》《衣履篇》《初绽的诗篇》《玉想》等等,它们或写景、或抒情、或叙事、或咏物,都是围绕总标题,运用现代诗组诗的形式来营造散文集锦式的艺术,从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出发勾起一串串萦思,处处散发出诗一样的象征意象,各显奇颖,各呈异彩。这类散文如书法中的狂草,有着最自由随意的布局,读这样的散文就像跟作者做一次天马行空的精神漫游。

二、诗的语言与节奏。丰富的历史知识,精深的古典文学造诣,以及广博的西方艺术素养,使张晓风的散文艺术殿堂建筑在坚实的中西文化交融的基础上。她的散文自由活泼,挥洒自如,文字意象繁复,节奏感强,语言复沓跳跃,具有音乐美和意境美。她极力注重语言的加工提炼,善于将文言、现代人的口语和欧化语熔为一炉,精心铸造,巧妙地加以剪裁衔接,另创新意,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她的语言,既有如“爱是火炽的,恨是死冰的,同情是深渊的,哀愁是层叠的”(《雨天的书》)的古典的清新典雅的排比句,也有现代诗的快节奏语言。

我愿我的朋友也在生命中最美好的片刻想起我来。在一切天清地廓之时,在叶嫩花初之际,在霜之始凝,夜之始静,果之初熟,菜之方馨,在船之启碇,鸟之迥翼,在婴儿第一次微笑的刹那,想及我。(《初心》)

这段文字速度快,笔力强健,气势充沛,一气呵成,运用现代诗的节奏和律动,有最好的现代诗那样苍苍莽莽的感性。

我愿我是那春泥年经上生活过的众生的记录,我是圆我是方我是点我是线我是横我是直我是交叉我是平行我是蹄痕我是爪痕我是鳞痕我是深我是浅我是凝聚我是散。我是即使被一场春雨洗刷掉也平静不觉伤悲、被仓颉领悟模仿也不觉可喜的一枚留痕。(《你要做什么》)

这些语言运用现代诗常用的语言反常搭配的技法,似翻滚的大海,滔滔不绝地喷涌。有时她的语言又似山间的溪流,轻快热烈、幽默诙谐;在她笔下阳光是可以嗅出来的,芳草可以绿得冒出水来,白色的天光可以乱扑扑地压下来,桥因超载月光而成为危桥。有时又似纯净的潮水,恬静温柔,充满诗意。《眼神四则》中,当她听说明治年间,为了把极重的木材拖到工地,有个村里的女子把头发剪了,搓成百尺大绳时,不觉神思飞扬:

美丽是什么?是古往今来一切坚持的悲愿吧?是一女子在落发之际的凛然一笑吧?是将黑丝般的青发,委弃尘泥的甘心捐舍吧?是一世一世的后人站在柜前的心惊神驰吧?

所有明治年间的美丽青丝岂不早成为飘飞的暮雪,所有的暮雪岂不都早已随着苍然的枯骨化为滓泥?独有这利剪刀切截的愿心仍然千回百绕,盘桓如曲折的心事。信仰是什么?那古雅的木造结构说不完的,让沉沉的黑瓦去说,黑瓦说不尽的,让飞檐去说,飞檐说不清的让梁燕去说,至于梁燕诉不尽的、廓然的石板前庭形容不来的、贮水池里的一方暮云描摹不出的以及黄昏梵唱所勾勒不成的,却让万千女子青丝编成的巨索一语道破。

这些语言刚健不失柔美,豪气中犹存雅韵,显示出特有的情调和色彩。这些语言奇俏精炼,字字珠玑,为了适应文章整体风格和表达至情至性的审美激动,打破呆板的句法框架,形成一种迫不及待的气势,作者的感情和才情避开任何既定的结构和组织,无拘无束地显现出来。难怪王文兴评价:“张晓风的文字,其运用之灵活,在当今的我国作家中几乎不作第二人来想。”

张晓风的语言有绮丽婉约的一面,柔肠千曲,情思逶迤,但婉约中有昂扬和洒脱,是婀娜寓阳刚,常用比喻和意象,情思郁勃,自藏豪气,将古典诗文的典雅整饬精练与适合表达浓情烈意的欧化句式很好地熔铸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语言风格。她充分发挥了中国古典散文汉语言文字那种立体化和感性化的美学效果,但对于中国古典散文的不足之处,她也有清醒的认识。传统中国画对色彩和光影对比关注不够,因此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色感都很淡,崇尚的是冲淡清远。见之于游记,描写山水,往往在清淡中见韵味,不是在瑰丽奇伟中见生命。张晓风在散文创作时,既汲取了中国古典散文重视韵味的优点,以凝练文字和意象传达出盎然的天趣和无尽的哲思;又取法西方现代文学,追求一种在浓墨重彩尽情挥洒中凸现强劲生命力的美学风格。这使她的记游散文恣肆而细腻,远看有气势,近看有细节,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开创了中国现代山水游记的新局面。为了营造诗的意境,给读者视觉的愉悦和色彩的象征意义,张晓风的散文文句力求整齐对称,错落有致,色彩感强,具有绘画美和建筑美。

首先,张晓风通过对色彩的捕捉和描绘,去进行散文意象的创造。《雨之调·雨荷》就在短短的篇章中,描绘了一株雨中挺立的红莲。冷暖色调的对比,不同颜色的叠合、互映,使这篇散文的色彩达到了和谐美和层次美。同时还用象征意义,演绎其思想内容。雨中半开的红莲“像一堆即将燃起的火”,红色象征热情、勇敢、炽烈的生命之火。

初春的嫩叶照例不是浅碧而是嫩红,状如星雨的芒萁蕨如此,尖苞如纺锤的雀榕如此,柔枝纷披的菩提如此,想来植物年年也要育出一批“赤子”,红彤彤的,血色充沛的元胎(《我在》)。

用嫩红的元胎来描绘芒萁蕨、雀榕、菩提等植物的初生嫩叶,惟妙惟肖。

其次,张晓风的色彩描绘是服从于自我心灵表达的需要的,她已抛开了意象的浅表描写,而趋向内在和心灵,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她的散文往往运用华美的辞藻绘画造型,写意与写实相结合,具有色彩斑斓、意蕴深远的绘画美,这显示她散文语言方面的精深造诣。

从来没有偏爱过红色,只是在冷冷清清的落叶季节里,心中不免渴望地向往那一片有着热度的红。当满山红叶诗意地悬挂着,这是多么美丽的忧愁啊!那一树枫叶,在晨风中舒开我纯洁的浅碧,在夕阳中燃烧我殷红的灿红。(《林木篇·枫》)

小草莓包括多少神迹啊!如何棕黑色的泥土竟长出灰褐色的枝子,如何灰褐色的枝子会溢出深绿色的叶子,如何深绿色的叶间会沁出珠白的花朵,又如何珠白的花朵已锤炼为一块碧涩的祖母绿,而那颗祖母绿又如何终于兑换成浑圆甜蜜的红宝石。(《咏物篇》)

作者把创造诗的意境作为营构篇章的美学理想。“花”经过情感的过滤和哲思的包孕,已带上了某些理念的色彩;花只是作者表情达意的中介,而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对人生的体悟才是作品的灵魂。作者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借助富有动感和质感的语言,经过精心的架构,理念从酣畅的描述中不露斤斧之痕地流露出来,艺术的魅力由此而生。在这里,“你会惊悟到原来颜色也是有欲望,有性格,甚至有语言、有欢呼的!”(《矛盾篇之三》)色彩的描绘成了张晓风作品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之一。

张晓风散文节奏明快简洁,文气顺畅多变,体现了“英伟之气”的又一侧面。她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或者赋予旧词新的生命,并通过长短句的搭配产生抑扬顿挫、疾徐快慢的效果,形成跌宕起伏、自然优美的节奏。

秋山寂寥,秋容空寥,秋天也正自搭着一条围巾吧,从山巅绕到低谷,从低谷拖到水湄,一条古旧温婉的围巾啊!(《衣履篇》)

我若能挥鞭纵马,直攀峰头;我若能逐草而居,驱羊到溪涧中去痛饮甘拳;我若能手拨马头琴,讲述悠古的战史;我若能身肩绫罗绸缎去卖给四方好颜色和女子,是的,我若是草原上的战士、牧人、行吟诗人或商贾,则阿尔泰山便如沙地的长枕,可以狎昵亲密。但我不是,我是必须离去的过客。(《戈壁行脚》)

寥寥几句,随着情绪的起伏形成了自然优美的节奏,状写出自己生命的感动,给人以诗的清新和柔丽,具有诗的节奏。她常常根据感情的跌宕起伏而安排节奏,自她的散文中,读者可领略现代诗的感觉,现代诗的意象,现代诗的节奏。这些蕴含现代诗的诗质散文语言,与传统美文比,感觉敏锐,意象繁复,节奏灵活,弹性十足,密度加大,富于表现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抒情小品所能概括得了的。

参考文献:

[1] 楼肇明:《星约·情冢·诗课》,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2] 《张晓风散文系列》1-7卷,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年3月版。

重阳节经典的古诗篇5

一、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相结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更是承担着启蒙和延续的重任。小学生毕竟还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假如教师能够在语文教学时,一方面教会学生语文知识和语言运用技巧,一方面向学生渗透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岂不是鱼和熊掌兼得吗?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的引导,因而学校就需要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相结合。例如,在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学期会举行经典诵读比赛,教师需选择一些经典诗篇或者优秀文章进行朗诵,例如《弟子规》《三字经》《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同时,学校还会组织全校教师学习硬笔字和软笔字,邀请当地有名的国画大师和书法大师进校园,不定期举办书法作品展示会等。在新教师培训上,学校效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拜师学艺”,建立了“青蓝工程”,为新教师精心挑选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作为师傅,实行“师徒挂钩”制度。这些举措,都有力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也为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与诵读方法的引导、实施相结合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学是以诵读为主的,这种古老的教学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缺陷,但其能在我国得以传承数千年必然有其可借鉴之处。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诵读”中吸收合理内核,并不断地加以改进。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儿童时代是人生中记忆力最佳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多读书,多背诵一些优秀的文章,对于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是很有帮助的。学生们只有对文章进行不断地诵读和品味,才能获得对文章的独特感受。而想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表达能力,更需要学生多读书、多背书。笔者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必须掌握的古诗词篇目,进行整理与补充,列出每个学期必须背诵的20首古诗题目,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在每节语文课前设置“经典诵读”环节,由领读员带领着全班同学朗读五分钟。在学期末,进行“古诗考级”,先挑选10位学生进行考级,考级过关者发放考级卡;再由这10位学生担任“考级员”,对全班同学进行考级,考级过关者给予发放考级卡。这种“古诗考级”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班级中掀起了一番“背古诗热”。通过与诵读活动相结合,有效地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三、与弘扬传统民族节日相结合

随着世界多元化进程的加快,中、西文化也已日益交融。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处处可见各种“洋文化”的入侵,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开始流行过“洋节”,如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等等。而我们国家的一些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反而渐渐被人所淡忘,造成不少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不了解。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了一些反映传统节日的诗词。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将这些教材合理利用起来,让阅读教学与弘扬传统节日结合在一起。例如,笔者在教学《九月九日山东兄弟》这首诗时,除了向学生介绍这首诗所描绘的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习俗外,也让学生在课后收集一些有关重阳节的信息:比如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的传统和一些有关重阳节的神话故事等等。再如,“拗九节”是福州特有的一个民俗节日,在这个节日之前,笔者让学生回家收集“拗九节”的相关知识,制作手抄报。在“拗九节”那天,开展“给敬老院老人送拗九粥”活动,由学生自带拗九粥,或小组集体购买拗九粥,送到敬老院,给老人们献上一份孝心。通过这些教学和实践活动,学生对传统节日有更多的了解,从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充分的弘扬。

四、与阅读教学课堂实践相结合

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到学生识字量的因素外,也要把握住小学生好动、活泼及好奇的心理因素,更要坚持课堂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方式。大多数的小学生都爱听故事,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多也都是以故事的形式传承下来。在现今的语文教材中也保留有许许多多经典的国学故事。对于这些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故事,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穿插表演、讲故事等形式,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让学生能更好地吸收课文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例如,笔者在教《守株待兔》这篇寓言故事时,为了让学生感悟寓言的寓意,设计了一个表演环节,让学生扮演兔子和农夫。简单的表演,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然后,笔者再向他们揭示这个故事所阐述的寓意就更能被学生所接受了。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面对的学习主体是儿童,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要使小学生能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深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贴近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其好奇心展开多样的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对于一些经典传统古诗,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比如视频、音频、音乐等,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情境中,充分理解古诗词,感受作者的情感。例如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插***、播放课文录音、教学课件展示庐山瀑布的风景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对庐山瀑布有直观的了解。在学生充分入境的基础上也可以利用一些音乐背景,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进一步感受诗歌中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从而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

重阳节经典的古诗篇6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诵读经典,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如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时,教师可抄录高鼎的《村居》,指导学生朗诵,领会意境。教学《劝学》时,教师可抄录乐府诗《长歌行》,体味“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所包含的哲理,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喜爱之情。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的语文知识以及其他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以识字为前提和基础的。识字的本质就是学习并掌握一种阅读工具,以便学习者领会、理解各种书面材料的意义,具备涉猎各种知识的能力。

现在的识字教学是先学6周的拼音,再随文识字。古人识字是不用拼音的,但比现代人更擅长作诗赋辞,这是为什么呢?

传统的启蒙教育思想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古人仅用一年的时间,通过熟背《弟子规》、《三字经》和《千字文》,能识2000多个汉字,基本过了汉字关,而现在的学生小学6年才能识2540个字。

仔细分析《三字经》、《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生字集中出现;二是字与字连在一起,组成有意义的词、短语或句子,也就是把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呈现;三是以韵文的形式编辑,文句整齐、押韵、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种把生字集中起来传授,同时把识字与阅读融合在一起的方法,有助于识字效率的提高和书面语学习的全面开展。

三、补充内容,加深理解

利用经典与课文内容的联系,教师可适时补充教学内容,作为课文的补充,加深理解。

学习《莲叶青青》时,教师可将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抄录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比喻的特点及由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体会课文引用古诗文的准确、精妙。

四、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诵读诗词,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节奏、韵律,这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好文章诵读得多了,巧妙的修辞、畅达的语句、铿锵的声调、周密的谋篇布局,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自己的能力。对写作教学,教师可提供有关诗词,让学生联系所写内容,体会意境、感情,达到借鉴、练笔的目的。如布置学生写《我爱校园的绿树》时,教师可提供贺知章的《柳枝词》,让学生观察垂柳,体会“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境,借以描写垂柳的情态。

五、陶冶情操,端正品行

经典的价值伴随着人的成长,能帮助人克服逆境难题。长期的诵读,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中华文化的智慧宝藏将任其悠游探取,从而陶冶其性情,开阔其心胸,端正其品行。

教师可让学生背诵《三字经》、《论语》,让学生感受古圣先贤的智慧与品格,使自己受到感染。

六、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

很多诗词歌赋都反映了我国民俗节日的来历。教师可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诗词,吟咏背诵,借以了解民俗节日的情况,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教师可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吟诵的词《采桑子·重阳》和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清明节,教师可向学生介绍清明节的来历,抄录杜牧的诗《清明》等。

七、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古诗文诵读的效果在短期内不容易看出来,它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但事实上,不少学生已经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运用起他们学过的知识。在三年级的课堂上,老师问谁知道“树高千尺,叶落归根”的含义,一个学生站起来背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个学生的回答方式令人耳目一新,由此可见古诗文对学生的影响。

八、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

经典诵读,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在学校轻松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每篇课文读几遍就会背了,也能出色地完成阅读理解和小作文。我想这与他们一直坚持每天诵读20分钟的经典是分不开的。

重阳节经典的古诗篇7

新课标要求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能“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张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音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低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课标推荐的这些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佳作,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

下面我就根据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文本资源,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和学校校本教材,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谈谈做法。

一、让学生愿读,突出一个“趣”字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在过去的知识经验愉快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

(一)范读

教师诵读古诗,把诗词的韵律与节奏、语调读准确,甚至模仿古人入情入境地摇头晃脑,把诗词饱含情感表现出来,借以激发诵读兴趣。

(二)讲故事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经典古诗文中相当一部分是有故事背景的。对这些诗文,可以以故事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如在诵读《游子吟》一诗时,创设这样的情境:有一天,孟郊要出远门,夜已很深,母亲还在油灯下为儿子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衣裳,衣裳千针万线,缝得密密的,生怕儿子回来太晚,衣服穿破没人补。第二天,孟郊上路了,他看到路边的小草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心想:母亲的恩情不就像这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也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通过一边讲故事,一边诵读古诗,学生觉得生动有趣。借助讲故事进行诵读的古诗还有《锄禾》《悯农》《江上渔者》,等等。

(三)巧用简笔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景画。在诵读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简笔画勾勒出古诗的情景,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古诗的意思,便于诵读和记忆。如学习《小池》时,我在天空中画一个圆圆的太阳,地面上画一条弯弯的小河,河旁边几棵小树,水面上几支含苞欲放的荷花,荷花上班几只蜻蜓,让学生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像这样的古诗教学还有《咏鹅》、《江南》、《独坐敬亭山》、《敕勒歌》等,教师在作画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字词、诗句的感知,学生由最初的“美感”到“喜爱”,由“喜爱”到“关注”,由“关注”到“诵读”,层层递进,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对古诗的领悟力。

二、让学生会读,突出一个“美”字

(一)感受文字美

古人作诗作文讲究“炼字”,经典古诗文一般语言凝练。如贾岛、韩愈“推敲”诗句的故事,又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锤炼,都是著名的例子。在诵读活动中或适当对古诗文的精妙字句进行点评,或组织学生进行对比辨析,或通过猜字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悄然领悟其精妙,都可以让学生有“美不胜收、乐不可言”的感受,从而增强学生语感。

(二)把握韵律美

经典古诗文一般语言凝练、节奏和谐、旋律优美,本身即有诱人的韵律美感。因此,读准节奏、把握韵律是感受经典古诗文之美的第一环。我在诵读活动中,注意根据作品的不同艺术特征,选择听读、范读、领读、齐读、分部重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浓厚的诵读氛围和诗歌意境。许多学生在反复诵读后常常欲罢不能,感叹“怎么这么好听!”。

(三)体验情境美

经典诗词常常富于画面感、情境美。这些画面情境或是浓缩的场景,或是自然的景观,或是简短的故事,成为构建诗词意境的基础材料和核心意象。诵读时采取适当方式向学生呈现这些美丽画面、美妙情景,无疑有助于在学生潜意识中种下将诵读视为赏心乐事的种子。如组织诵读杜甫《绝句》、王维《山居秋暝》等诗的活动时,我用课件展现诗中描画的情景,通过美轮美奂的***画,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意境,让许多学生脸上露出了会心微笑。

三、让学生乐读,突出一个“勤”字

诵读活动真正取得成功的标志是“乐读”,即学生在诵读中体验到审美的愉悦、成功的满足,从而乐在其中。让学生从诗文之美走向诵读之乐,无疑既是康庄大道,又是终南捷径。为此,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时间安排

1.早晨诵读,养成习惯。每天早晨安排10分钟,进行经典诵读。

2.课前诵读,营造气氛。每节课前3分钟,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诵读。

3.课余时间诵读,增进乐趣。把这周要诵读的古诗写在前黑板上,便于学生诵读。一周还不会的,把古诗写在后黑板上,便于学生复习。学生在课间游戏中都可以诵读。

4.校内互动,师生共读。教师与学生共同诵读同一首诗,课上与学生一起诵读。

5.校外延伸,亲子同读。学生把诵读内容回家背给家长听,家长鉴赏此诗文并检查孩子的诵读情况。家长与学生同步诵读相同的内容,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进一步增进亲子关系。

(二)激励措施要得当

首先是语音上的激励。在诵读古诗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鼓励,鼓励得准确,鼓励得有层次,夸到点子上,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上。针对那些诵读古诗准确无误、咬字清晰、节奏感强、富有感情的学生,我会毫不犹豫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他做到更好,如“哎呀,你的诵读水平可真高,老师和同学们都像你学习。”“你真是一个懂诵读的好孩子!你读的时候可真入情入境啊,继续努力啊!”如果遇到声音小但还是有感情的同学,我就说:“你的声音真好听,你能大声诵读一遍吗?”“如果你的声音大一些就更好更棒了。”此时学生一定会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积极性会越来越高。对待一些诵读得不太到位的学生也应该给予鼓励,“你的声音好响亮啊,这遍你读得不太到位,再读一遍好吗?相信你第二遍一定比第一遍好。”用这样的语音鼓励,学生会立刻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其次是形式上的激励。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改造学生的经验。在诵读古诗文的活动中,我不仅仅从语言上激励学生,更从多种形式上让学生乐读。

1.物品小馈赠,每背一首古诗,奖励一颗星,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可以换一把火炬张贴在“星星火炬评比栏”。

2.开展诗文诵读比赛,分个人、小组、集体自由组合等多种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参与的积极性。

3.在班级墙壁上张贴学生的作品,一张张诗词小报、一幅幅诗歌配画,展示了孩子们诵读经典的每一分收获。

4.把经典的诵读与学生的文艺表演、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如集体边跳皮筋边配乐诵读《三字经》等。

重阳节经典的古诗篇8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古典诗词更是有着值得炫耀的历史,丰富的内涵,悠长的韵味,高深的意境,一切的一切,流传至今。也正因此,纵览数十年来的流行音乐,处处都有古典诗词的影子,点点滴滴可见古典诗词的风韵犹存。本文拟从两方面对“中国古典诗歌与流行音乐”做相关阐释:一是唐诗宋词元曲及流行音乐的由来和特点;二是从不同角度看诗歌对流行音乐歌词创作的影响。

首先研究唐诗、宋词、元曲及流行音乐的由来发展和特点:

(一)唐诗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古体诗,如《诗经》、《楚词》等;另一类是格律诗,在一首诗中,讲求平仄、韵脚和对仗等。唐帝国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国内各民族的融合,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各阶级各阶层的生活变得丰富复杂,为诗词创作提供了多种多机关报养料和素材。唐帝国制定和执行的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以诗赋主要内容,这种机制也直接促进了诗歌的创作。其特点: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英雄气概、或儿女情长。

(二)宋词

词是诗经及魏乐府之蜕变和唐代近体诗不断发展的结果。词和诗的最大区别就是,诗为整齐的

五、七言(齐言),而词则长短句(杂言),依照乐曲的节拍而填制长短句的“词”。“词”就这样产生的。宋词的成熟繁荣时期,则是词创作的最高峰,数量质量都达到了巅峰时期。宋词得到整个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普遍认同和喜爱。词已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沃土之中,得到空前的发展,成为一个历史时期文学样式的代表。其特点: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拨气息的文学新形式。词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三)元曲

清李调元《雨村曲话》引《弦索辨讹》称:“三百篇而为诗,诗变而为词,词变而为曲”,明王世贞《曲藻》又称:“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说明了曲的起源。曲与词的主要区别是,词的字数有一定限制,曲的字数不定,词韵大致依照诗韵。前期主要是文人和戏曲家创作后期产生专业的散曲作家,起了重要作用,使曲坛更为绚丽多彩。元散曲分为豪放、清丽两大派别。其特点:元曲韵密,有时每句用韵,甚至句中押韵,同时元曲平仄要求更加严格。元曲可加衬字,尤其是套曲,衬字较多,如不分正字衬字,作品的句式、平仄等就分不清。

(四)流行音乐

当代的流行音乐在古代诗词曲的基础上,融国家***治、经济、文化、人文、地理、风土人情;集景、事、物于一体,作为词源,而后配以音乐,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具有现代气息的美的语词曲综合体,抒发人类情绪。其特点: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词曲,***治色彩、文化色彩、艺术色彩都较浓,在特定时期的***治色彩尤其突出。词曲均不限形式,基本没有严格的韵律要求,比较随意。

下面我从不同角度谈一下诗歌对当代歌词创作的影响:

(一)影响的方式

一、有的作直接引用:

古典诗歌直接成为流行音乐的表现主题和内容,给了流行音乐另一表现空间,考量着当代音乐人对文化的把握。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流行音乐的表现功能,提升了流行音乐的层次。

音乐展现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形形的情绪与心态,而作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古典诗歌的功能与意义恰好在这个地方。尽管处于不同的时代,人们所经历的事物各有不同,由此衍生而出的情绪感受也会相去甚远,但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反应与情感,却并不受时代与地域的限制。因此,某些古人所经历的心理应变放在今日也同样可以适用,那么用以表现古人情感的诗词歌赋,同样也可能是今人的心理映照。中国的古典诗歌非常讲究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而结合到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往往是含蓄婉转,迂回曲折,动人不止,这些恰是当代许多流行音乐创作人孜孜以求的一种境界。因此,许多音乐创作人,大胆地采用拿来主义,直接挑选经典的古典诗词,谱上曲,换一种角度来诠释千古佳句。这对他们是一个挑战,对演唱人来讲亦是如此,因为听众会不自觉地拿曲作者的曲与演唱人的唱来与原诗歌相联系,看是否和谐悦耳,从而对创作者与演唱人的高下进行评判。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我觉得当属邓丽君。邓本身是以唱台湾小调起家,本身已有不少民族文化气息的濡染,加上台湾一批执着于传统文化的音乐人,共同创作出许多与原诗歌同样经典的作品。邓丽君曾经出版过一张名为《淡淡幽情》的个人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和多位宋代词坛名家的经典作品,有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秦少游的《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等等。以上歌曲由台湾声名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扬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再加上邓的内敛婉约清丽的唱腔,使这张专辑成为中国音乐史上世代传颂的极品。

二、有的作间接引用

1、创作元素

文学创作素来讲究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从而提示其所表现主题的广泛性。许多当代的流行音乐词作者,更是喜欢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其展开或以其为思路加以演绎,继而展现一段现代的故事情感。例如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绿草苍苍,白露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露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是引自《诗经》的诗句。

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有两个人。一是台湾的琼瑶,她的很多歌词里都喜欢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庭院深深深几许”,“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等。另一个是大陆的陈小奇,他是大陆歌坛岭南派的领***人物。他有一个颇有影响的“涛声依旧三部曲”(《涛声依旧》、《白云深处》、《巴山夜雨》),是大陆词作家里古风最重的一个。陈喜欢将古诗词中的名句或典故经演绎,并与现代人的情感相结合而成歌词,由此形成他独特的陈氏风格,也为中文流行歌词创作形成一个典范。

例如由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唐诗中有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歌词直接或间接引用了原诗中的“月落乌啼”、“枫桥夜泊”、“到客船”等短语,我们深切感觉到诗歌中的那种愁绪也萦绕在歌词中。

再如伊能静《念奴娇》出自苏轼《念奴娇》和的《沁园春》,S.H.E的《长相思》的Rap部分出自李清照的《声声慢》,这些都是对诗歌文化中古典元素的重现与运用。梅艳芳《床前明月光》歌词有一部分完全照搬了李白的《静夜思》,反复吟唱。

2、创作形式

从创作的形式上来看,古典诗歌也为现代流行音乐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思路,或是确立另一种风格。

我觉得这也是整个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结果。很多当代的流行音乐在写作形式上,仍不可避免地借鉴、套用或模仿了古典诗歌的语言格式与风格。用古典诗歌的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音乐,一方面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手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无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说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思,古典诗词往往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许多回味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

至于例证,我们先说香港。香港的很多词作家,他们的古文化功底相当深厚,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很多的用典,甚至用古典诗歌的写作规范来进行创作。首先是黄霑,最有名的是《笑傲江湖》的主题歌《沧海一声笑》:“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他的风格恰似一位笑傲江湖的大侠,豪情奔放,热情不羁。

再有邓伟雄,他和黄霑一样,写了很多电视剧歌曲,这是当时香港音乐创作的一个主要形式。在《万水千山总是情》中:“莫说青山多障碍/风也急/风也劲/白云过山峰也可传情/莫说水中多变幻/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爱共永”。邓的作品擅长描摹内心感受,颇有宋词的遗风。

再看台湾方面。台湾方面的歌词创作更偏重于现代文体,更多关注风花雪月,但这也恰好是许多旧诗文的主要素材。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是方文山。

方文山擅长拆解语言使用的惯性,利用古代诗词的元素语言,重新浇灌文字重量,赋予其新的意义,纺织出新的质地,建构后现代新词风。其创作的歌词中充满强烈的画面感、浓郁的东方风,是华语歌坛“音乐文学”的创作才子,也是各种音乐奖项的常客。方的文字独树一帜,其代表作《东风破》、《发如雪》、《台》、《青花瓷》、《兰亭序》中诸如“”、“阁楼”、“戎***”、“墨香”、“风月”、“铜镜”、“宣纸”等大量古典诗歌元素的运用堪称完美。我认为,方文山的歌词创作实际上引发了音乐创作的一次***。在他笔下,歌词不再是单纯的流行文化,而成为一种可能酵生多种文化想象的文学形式。亦诗亦词,亦词亦诗。从那些新奇歌词韵脚中衍生出的“素颜韵脚诗”,辨识度极高,且当脱谱欣赏时,亦可独自低吟,成为另一种诗歌。

我们以《东风破》为例: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谁再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著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细品其文,会发现全词呈现的意境与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中那种淡淡哀愁极其相似。内容虽属写情思却无邪,类于李白《长干行》中“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两小无猜的爱情。而且歌词中多处可以捕捉到古典诗词的影子,如“酒暖回忆思念瘦”典出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水向东流”容易让人联系到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外,词中出现的多种意象,如灯盏,如琵琶,如琴音,如枫叶,如篱笆,如古道,如漫草,都可以联系到古典诗歌,透出一种典雅之美。

再如《娘子》“娘子却依旧每日折一枝杨柳,你在那里在小村外的溪边河口默默等着我”,折柳是古人送别之意象;《发如雪》“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不正是“弱水三千,唯取一瓢饮。遇人千万,只你一人在心”,《长恨歌》中“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诠释吗?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还有不少人熟悉的周传雄演唱的《寂寞沙洲冷》:“自你走后心憔悴/白色油桐风中纷飞/落花似人有情这个季节/河畔的风放肆拼命的吹/不断拨弄离人的眼泪/那样浓烈的爱再也无法给/伤感一夜一夜/当记忆的线缠绕过往支离破碎/是慌乱占据了心扉/有花儿伴着蝴蝶/孤燕可以双飞/夜深人静独徘徊/当幸福恋人寄来红色分享喜悦/闭上双眼难过头也不敢回/仍然拣尽寒枝不肯安歇微带着后悔/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

歌曲中流露出来的凄凄伤感,表现出来的丝丝无奈的情感基调,其实就出自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在正确把握了苏轼词中的情感之后,再来倾听《寂寞沙洲冷》,那一定是另有一番味道。

尽管古典诗歌与当代流行音乐是不同时代的产物,表现出不同时代的语言和内容特征,并接受不同时代标准的审视与评判。但不管怎么说,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古典诗歌永远都会对当代包括未来的流行音乐创作起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现代文化对古典文化的借鉴与沿袭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古典诗歌是流行音乐创作中一个不可舍弃的主题,一处用之不竭的源泉,一种无法回避的诱惑,从各方面影响着流行歌坛。

(二)意象的比较

(1)借物思乡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苏幕遮》(范仲淹):碧动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暗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流行音乐:《望乡》:“夕阳河边走,举目望苍穹。渺渺炊烟飘来了思乡愁,多少回朝夕晨暮思念着你,清清河水是我流淌的泪。窗外明月光,映照我脸庞。欲知故乡亲人是否安康;捧一盏乡酒,陪伴着你呦,无论我身在他乡与远方。”

诗歌和流行歌曲在表达情感的时候,大都是借助物象描写。如《苏幕遮》描写蓝天、白云、水波、斜阳等,歌曲《望乡》则描写夕阳、天空、炊烟、河水来抒感。

(2)特定节日思乡

唐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流行音乐:《九月九的酒》、《九九女儿红》。

以上都是在特定节日思乡的例证。

(3)以月喻心

《菩提心论》:照风本心,湛然清净,犹如满月,光遍虚空。

唐诗僧皎然的《水月》一诗:夜夜池上观,禅身坐月边。虚无色可取,皎洁意难传。若向空心了,长如影正圆。

流行音乐《月亮代表我的心》: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我的情不移,我的爱不变,月亮代表我的心。

以月喻心,是佛家常用的比喻,在禅宗理论中,月更是常常用心作为“证心”的事物。《月亮代表我的心》同样是以月喻心,是一个充分的例证。

总之,内容上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如表现对恋人思念的爱情篇、描写战争场面的记实篇、弘扬祖国秀美山川的抒情篇等。歌曲或直接引用诗句或间接引用,即对某些诗句加以改变,或表达意思上与诗词相同相似。古典诗歌所蕴涵的魅力就在于它具有激发现代人的创作灵感,给流行音乐重新注入活力。

重阳节经典的古诗篇9

利用优良传统文化知识充实语文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播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怎样让我们的语文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呢?

一、扎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着作

语言文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大力度对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的培养,为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深厚的基础。首先,要教会学生读准字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有许多的生僻字,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拼拼音等形式读准字音。在其次是要识别一定数量的文字。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有许多古今不同义的字词,了解它的古今意思,能更好的理解古文。再次是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如谚语、俗语及成语等。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深入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着作。

二、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进行因材施教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典籍众多,或短小精悍,或长篇论着,或浅显易懂,或深奥晦涩。选择适合小学生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培养学生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教给学生做人做事之道理。根据学生年龄的差异安排诵读内容:如: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百家姓》;三年级学习《千字文》;四年级学习《弟子规》,背古诗词20首;五年级学习《孝经》,背古诗词20首;六年级学习《增广贤文》,背古诗词20首。而《老子》是经典中的经典,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它对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无法估量的作用。《老子》则适合各年级学生诵读。

三、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

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的魅力。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努力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可以从课文注释、引语入手,挖掘有关民族文化信息;可以从故事情节人手,挖掘整篇(部)作品的文化内涵;可以从课文主题人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可以从课文词句人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还可以从课文插***、课后练习人手,挖掘文化意趣。

四、诵读古诗文,挖掘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之中,就方法而言,“读”是第一大法,可谓“读”占鳌头。古训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说;东坡诗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种读,不仅仅是默读,更注重于朗读。中国语文教学方法以诵读为本是由汉字、汉语的特点决定的,汉语是以汉字为基础的,汉字一字一音、一形一义,***性很强,其具体含义,得从上下文中体味。这种文字又具有声韵之美,只有读之于口,方能“声与心通,声可求气,亦可传情”,从而形成强烈的语感。可见,“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唯其意”的“诵读法”对汉语学习何等重要,自不待言。

五、结合课文内容,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机会,适时给学生传授优良传统文化知识。抓住语文常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优良传统文化气氛,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古代诗文是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载体,古代诗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们仔细地欣赏、品味。在我们小学阶段的课本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内涵,感受古诗文所凝结的文化精髓。

六、加强习作指导,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得到升华

古人云:“文以载道。”“道”就是主题,就是让学生在习作中认识、明白一些道理。通过习作,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会进一步得到升华与提高,从而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就是通过习作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具体指导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会得到许多信息。如,传统艺术中的戏曲、相声、民歌、民族舞蹈、地方小调,种类繁多、妙趣横生;传统工艺中的编织、刺绣、剪纸、陶瓷都是我国的古老工艺,门类众多,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我国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活动更是数不胜数,像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学生通过习作自然会萌发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由衷喜爱之情。

七、通过传统节日和有关古诗教学感悟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他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但如今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却在中国大行其道。如果能在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并吟诵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中秋节时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等诗篇,并收集有关月的古诗文,专门开一节专题课进行赏月品诗,进行一次诗文熏陶;在清明祭扫***墓和怀念亲人时引导学生诵读杜牧的《清明》等诗篇;在端午节时,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从而了解爱国诗人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到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八、借助先进的现代教学媒介,提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重阳节经典的古诗篇10

一、奖励激发兴趣

儿童心理是很重模仿的,一人读古诗文较难,大家一起读,则兴趣将会大大提高。为此,我们一年级组把课标后面附有的古诗背诵推荐篇目80首印成小册子,发给学生,人手一册。因为低年级的孩子接受能力有限,我们要求他们每个星期至少会背一首古诗,上不封顶。每天早读课的20分钟用来读古诗。先由老师带领孩子读,当然,如果有学生会读的,就请他做小老师,带领全班的孩子读。小老师可以获得一些物质奖励,比如一支笔,一个本子等等。大多数孩子看到别人做小老师领读时很神气,还可以获得奖励,自然心生羡慕,诵读古诗的欲望被点燃,学习古诗的兴趣自然而然变浓了,课间都可以见到他们读诗的身影呢。几个星期下来,孩子们已经养成了诵读古诗的习惯。早晨一到学校,他们就会拿出小册子大声地读起来。

二、参与感染兴趣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刚开始有的孩子未进入状态,我们和家长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让家长了解经典的魅力所在,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也参与到活动中来。每一首古诗我们都要求孩子读给家长听,不会读的,可以请家长进行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不懈,家长的行为感染了孩子。到后来有些家长兴致很高,甚至和孩子一起读古诗文,还互相比赛呢。一家人兴致高昂,这也成了最好的亲子活动。

三、成就延伸兴趣

孩子天生都有一种炫耀的心理。当他知道一点东西的时候,他是恨不得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很了不起。当孩子会背一些古诗,他也是非常想显示自己很了不起的,所以教师要维持其成就感。记得班级里有一个孩子,他上课注意力很不集中,做事拖拖拉拉。但是有一天,当我询问学生谁知道关于“风”的诗歌时,他竟然会背李峤的《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并且请他做小老师带领所有的孩子读诗。他当时很开心,那天的课也听得格外认真。从那以后,每次读诗他都很投入,读得愈来愈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呢。因此,教师如果赏识孩子,这样也会让他们得到一种成就感。

四、故事激励兴趣

如何让孩子保持浓厚的兴趣呢,针对低年级孩子的身理特点和年龄特点,故事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在学习古诗文时,适时地引入某段背景故事或诗人轶事,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时,可以讲讲“推敲的由来”;如在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前,可以讲一讲张继赴京应试落举,心情郁闷而写下此诗的故事,并由于此诗张继的名气远远大于当时中举的举人;在学习王安石《泊船瓜洲》时,可以跟学生讲讲王安石反复修改“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诗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当然在学完某首古诗后,让学生根据诗意展开想象,编成故事,也能很好地激发兴趣。

五、活动推动兴趣

重阳节经典的古诗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重阳节经典的古诗10篇

学习

幼儿园园长个人总结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园长个人总结,内容包括幼儿园防拐骗演练活动园长总结,幼儿园园长培训总结及收获。一、落实制度,明确分工1、落实制度:在往年的基础上,把各项制度落实、实施。该奖则奖,该罚则罚。提高教师的职责心,以及做事的进取性。2、明

学习

描写田园风光的作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田园风光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描写田园风光的作文,田园风光作文400字优秀。1、二人在田园诗中都描写了大量优美的田园风光,表达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他们以平淡、朴实、清新、自然的笔触对田园风光进

学习

运动会绿色环保口号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运动会绿色环保口号10篇,内容包括运动会关于绿色环保10字押韵口号,运动会霸气口号超拽绿色环保。其实我们要做的也很简单:每当有用完的废电池不要乱扔,应集中交给回收站处理;每当有生活垃圾要扔掉的时候,应认真地进行垃圾分类,再

学习

廉洁教育论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廉洁教育论文,内容包括校园廉洁教育论文1500字,廉***教育论文一千字。廉洁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要求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加强大

学习

文艺部工作汇报模板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文艺部工作汇报模板,内容包括文艺部工作总结范文模板大全,文艺部个人简历工作汇报。四、年10月27日,文艺部配合女工部完成了第二届刺绣展。五、年11月9日,文艺部配合体育部完成了院教职工与经管系篮球队进行的“毕业杯”篮球

学习

快递实训总结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快递实训总结,内容包括快递实务实训总结怎么写,快递实训心得体会。Keywords:analytichierarchyprocess;campusexpresssupermarket;productiontrainingbase;constructionmode;Xi'anInstit

学习

林业大学本科论文模板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林业大学本科论文模板,内容包括林业本科论文怎么写,南京林业大学论文模板。1.1林业经济管理学作为部门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职能缺位林业经济管理学具有部门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科属性,其研究对象特定,即林业范畴内的经济和

学习

感恩教师的诗歌10篇

阅读(27)

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明珠,古典诗歌当中蕴含着我国古代人民无数的思想、情感和智慧。通过古典诗歌的学习,不但能够让学生学习我国古典文化中的精粹,而且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格素质。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优秀的

学习

中秋节祝福语大全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祝福语大全10篇,内容包括给老公发中秋节祝福语,中秋节朋友祝福语。2、月影摇晃着欣喜,快乐洋溢着心底,花朵飘香着日子,月饼甜美着惦记,心愿徜徉着欢喜,祝福泛动着涟漪,心绪调剂着信息,只为送给你。中秋快乐!3、中秋佳节明月

学习

冬日情怀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冬日情怀10篇,内容包括关于冬日的优秀文章加感想,冬日的感悟随笔。早晨醒来,发现外面的天灰蒙蒙的,不带一丝太阳的痕迹。和烈日炎炎的夏天形成了鲜名的对比。我想这就是寒冷的冬天带来的信息。坐上爸爸的车,外出买菜,突然觉得,街

学习

联谊会方案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联谊会方案10篇,内容包括举办联谊会的流程和方案,联谊会互动方案。二、活动内容、地点以原沔阳中学68-72同学为主体,邀请健在的原学校老领导、班主任、科任老师参加。1、联谊大会。在仙桃市花源酒店大都会举行(大会议程另定)

学习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信息工程论文,内容包括电子工程论文,电子信息工程论文免费***。2.1使电子信息工程的设计一体化与机械化得以实现诚如人们知道的,所谓自动化技术,就是全面***发展生产力,用机械运作来代替人工操作,最大化的节约人力资源

学习

教师观课报告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观课报告,内容包括小学教师观课报告心得,观课报告英语800字。肩肘倒立是水平三必须掌握的技巧性动作,属于倒立基础上的垫上平衡,其支撑点是双肘和肩,支撑部位是腰部后侧。所以对初学者来说,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

学习

学校食堂学生工作计划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食堂学生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学校食堂学生工作计划,学校食堂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2、试点学校学生总数:约9517人,约占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21.66%。试点学校的确定,是经过高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高县教育局联合对学

学习

人间真情的古诗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人间真情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有关人间真情的古诗100句,人间真情的古诗词有。二、在留白中将古诗二次创作,丰富其内涵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其概括性和抽象性较强,思想性和情感性较深,与其它文学体裁有着诸多的不同,却又具

学习

经典爱情宣言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爱情宣言10篇,内容包括交友爱情宣言短句,爱情宣言短句一对。3、爱是喜欢靠在你身后,不管前面的路会怎样,什么都不理会的相信你4、引喻山河,指日可诚。5、爱是默默在心底记下你的喜好,希望更多的了解你6、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学习

立春诗句古诗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立春诗句古诗10篇,内容包括立春宋白玉蟾古诗,人日立春古诗朗读。

学习

元宵节的诗句古诗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元宵节的诗句古诗10篇,内容包括元宵节的诗句古诗小学,元宵节的诗句古诗朗读。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烛影摇红

学习

小学元宵节的古诗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元宵节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小学元宵节的古诗,小学元宵节古诗100首。在此上元佳节,闻春之气息,夜色撩人,赏灯猜谜,正适合整理心情,培植爱情的萌芽。同时也诉说着感伤流离,寄托着真情无限。一、灯影里的爱情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

学习

有关冬至的古诗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冬至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长安冬至古诗董其昌,冬至独游吉祥寺古诗。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候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结果,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是我国劳动人民

学习

经典小故事大道理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小故事大道理10篇,内容包括小故事大道理经典大全集,经典小故事大道理与感悟。【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2-0017-03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对社会、***治、艺术、文学、教育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学习

贺新年的古诗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贺新年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贺新春的诗句古诗大全,贺新年的古诗佳句。同为罗马杰出的诗人和评论家,贺拉斯比亚里士多德晚出生了两百年。虽然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思想对贺拉斯文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但这绝不代表《诗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