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师的诗歌篇1
关键词:古典诗歌教学 加强 初中生 人格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
中***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042-01
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明珠,古典诗歌当中蕴含着我国古代人民无数的思想、情感和智慧。通过古典诗歌的学习,不但能够让学生学习我国古典文化中的精粹,而且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格素质。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优秀的诗歌,这些诗歌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助。
可是,目前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囿于升学压力的禁锢,在古典诗歌的教与学中更多的是注重识记和基本大意的了解,而对于诗歌中蕴含的丰富的感情却都忽略了。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对李白的浪漫不羁、杜甫的忧国忧民、陆游的爱国情怀、柳永的缠绵多情等等都是一带而过,而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应付考试上。笔者以为,这种做法与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大相径庭,诗歌最重要的魅力就在于诗歌本身的韵味和它蕴涵于诗歌中的情感,而我们进行诗歌教学的重点也不应该放在简单而无味的背诵方面,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诗歌去感受诗人的情怀,从而塑造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
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加强对初中生的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通过诗歌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人格教育呢?就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1 通过古典诗歌教学培养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首要的就是要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就是对自己的祖国充满了热爱和忠诚。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都把国家的事情作为自己的责任,为了国家前赴后继,为了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在《白马篇》中诠释了何谓爱国。在初中的语文教材里有许多的爱国诗歌,充分体现了诗人们对祖国的深情。唐代诗人陈子昂尽管深受排挤,可是仍然不忘国家与人民的安危,在《送魏大将***》一诗中,他这样写道:“雁山横化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更是把自己的命运紧紧地和国家联系在了一起,他的许多诗篇都反映了安史之乱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拳拳赤子之心天地可鉴。明末将领文天祥,一曲《正气歌》感天动地,为了国家大义,他宁死不屈,从容赴义。
在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这种爱国主义情感注入到学生的血液当中,从小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古典诗歌教学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
现在我们很多学生也会说“我很爱国呀!我热爱国家”等等话语,可是在实际上他们却从来都意识不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他们不关心国家大事,不关心身边的人,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吃得好不好,穿得漂不漂亮,玩得开不开心,自私自利。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有无数胸怀国家安危的志士仁人,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与发展而奋勇拼搏,从古代诗歌中就可以可出他们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语文教师就要通过古典诗歌教学,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虽然一生身处忧患之中,仍然吟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仍然记挂着楚国的兴亡;范仲淹虽然数度被贬,可是依然坚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唐代杜甫虽然自己住着难挡风雨的茅草屋,可是心里想得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些古典诗歌,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都是古代先贤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教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们受到诗歌的感召,增强他们的责任心。
3 通过古典诗歌教学培养初中生的感恩之心
俗话说“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之恩”,知恩***报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于现在的初中生独生子女占大多数,他们从小就收到了来自祖辈和父母辈的关心宠爱,在他们心中,其他人就应该对他们付出,就应该无微不至地给予他们关爱,这一切他们早就习以为常了。如果想让他们以同样的态度来对待对方,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在他们心中根本没有感恩之心。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古典诗歌教学时,就应该引导学生去理解诗歌里面包含的浓浓的亲情与友情,让他们学会感恩,能够孝顺父母、关心他人。
感恩教师的诗歌篇2
关键词:约翰?邓恩;玄学派诗歌;玄妙;文艺复兴时期;骑士派诗歌
约翰?邓恩(1572-1631)是英国玄学派诗歌的开创者与集大成者,活跃在十六、十七世纪英国文坛,他未像同时代作者一样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诗歌影响,是当时最为***的韵文作者。他一改伊丽莎白时期辞藻华丽、句式复杂诗风,创作了兼具口语体风格、哲学思辨内涵的玄学诗歌,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坛独树一帜。
一、创作背景
(一)社会动荡
在英国历史上,16世纪末17世纪初是一个动荡不安,风云际会的时代。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晚期,诸多社会矛盾开始显露。呼吁宗教改革的清教与腐败的国教的矛盾,资产阶级掌控的议会与封建王权的矛盾,无能***府与生活在水深火热的人民的矛盾,各种矛盾最终引起了1642年内战爆发。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后,克伦威尔开始***事独裁***府,又引起人民不满,继而斯***亚特王朝***。这一系列变革的结局看似回到原点,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过程中受到强烈冲击,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已成历史,一个新兴自由社会开始形成。
新兴的社会总是有各种思想涌现,各种价值观交锋。社会动荡在戏剧、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上都有反映,其在诗歌上的反映尤为鲜明。人类最早的文学创作形式便是诗歌,从《贝奥武夫》到但丁的《神曲》,诗歌都是历史的载体。十六世纪异***突起的玄学派诗歌和骑士派诗歌就是时代最典型的代表。玄学派诗歌少有阳春白雪气质,时常前言不搭后语,融入的思想也是杂七杂八;骑士派诗歌则严格遵循古典主义原则,音调优美,行文晓畅。两种流派的诗人都以贵族青年居多,但所著诗歌风格迥异,说明当时人们***思想,观念多元。如果说骑士派诗歌是怀旧经典,玄学派诗歌则是时代潮流。首先,玄学诗歌虽然仍以精妙语言闻名,但又兼具口语体风格。日常生活语言出现在文学诗歌中,这说明文学正走向市民阶级,普通人的思想也得以被记录。其次,玄学诗歌最大的特点在于玄妙。玄妙的意象和玄妙的语言让读者或莫名其妙或恍然大悟。玄妙特性反映出的是社会转型时期文人才具有的复杂世界观。玄学诗歌另一特征是融自然科学元素于文学诗歌中,这是自然科学发展对文学的影响。天文、物理、化学等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们有了新的发现。其中影响最深刻的有哥白尼的日心说,推翻地球中心论;哈维的血液体内循环说。宗教学说中的荒谬理论被击碎,人们开始相信科学,诗人们更是大胆地借助科学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虽然这样的推理方式稍许牵强,更少了几分浪漫色彩,但无疑是新颖有趣的。
因此,邓恩的诗歌绝不是凭空之作,邓恩及邓恩的诗都是时代的产物,玄妙的特性看似是邓恩非主流思想的外显,但终究有其客观依据和历史背景。
(二)命运坎坷
汤姆斯?坎贝尔还这样说道:“邓恩的人生远比他的诗歌有趣。”事实正如此,邓恩的一生几起几落,既享受了高权重位,荣华富贵,也体味了潦倒落魄,委曲求全。他的诗歌以爱情、宗教、死亡为主题,他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从邓恩年轻时期的经历,就能断定这将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据不完全考证邓恩于1572年出生于伦敦富商家庭。邓恩自幼便显示出非凡的智力,他先后在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和林肯法学院学习,游历意大利和西班牙,跟随英国舰队远征卡地兹城。这些经历开阔了邓恩的眼界,为诗歌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邓恩的爱情诗也大都写于二十岁左右。本?琼生说“邓恩最好的诗歌创作于二十五岁之前。”理查德?贝克是英国十六世纪著名作家和国会议员,他的著作《英格兰国王编年史》中这样描写约翰?邓恩,“约翰?邓恩先生离开牛津大学,居住在英尼斯法院,并不风流放荡,实际上非常洁身自好。他时常拜访名媛、演奏家,并写些自己欣赏的诗歌。后来他的才智得到詹姆斯国王的赏识,由此他开始致力于神学研究,继而成为神学家,被任命为主持牧师,最终成为一名不仅受到称赞,更受听众钦佩的传道者。”
邓恩的母亲伊丽莎白来自插曲词作家世家,信奉天主教。正值宗教改革之际,天主教神权受到号召自由的新教的冲击,不少天主教家庭受到迫害和流放。邓恩的舅父是传教团的首领,在邓恩幼年时被捕入狱,然后被放逐法国。邓恩在早年也因为信仰天主教遭到极多不利。在林肯法学院学习期间,邓恩被选为圣诞节司仪,但他拒绝扮演。由于信仰问题,邓恩数次求任职位都不能成功,期间他拒绝了出任郊区主教的圣职。直到不惑之年,邓恩不得不屈服于现实,改变信仰,拥护新教。事实证明邓恩这一背叛开启了他在事业上的一帆风顺,他被授予多地教区长头衔,出入白厅给皇室贵族宫廷朝臣布道,作为随团教士随子爵赴德国。邓恩在诗中直言不讳揭露人性的黑暗面,大概也是对自身经历的感触。自己未能坚守信仰原则,又饱尝背叛带来的利益,他对世人的嘲讽更像是自嘲与无奈。但邓恩无疑是一名优秀的牧师。同为牧师,并经常在爱德华七世的常规弥撒中步道的考古学家奥古斯特?谢索婆是这样评价他的同行的:“他仪表优美,谈吐活泼,卓有成就,这使得他能出入贵族的社交圈,并在伊丽莎白女王法庭得到名流们的认可。他无疑是一个幸运的年轻人,因为他可以自由地花费金钱,和侍臣们享有同样的地位,并极可能变得更富有。在他所有的天赋中,他最大的长处就是可以极少睡眠。他能通宵达旦地读书后依然保持活力和清醒。他和年轻人们一起娱乐,但从未渎职。他的人格魅力令人无法阻挡。”
文学史学家、女权主义先锋安娜?詹姆斯认为“约翰?邓恩的学识和玄学作品远不及他的婚史有趣”。相传邓恩在青年时放荡不羁,他创作的大量艳情诗便是最好的证明。但二十五岁是邓恩的人生转折点,在这一年他就任英国掌玺大臣伊戈顿爵士的秘书,结识了一生挚爱安?莫尔,伊戈顿夫人的侄女。爵士极力反对邓恩与侄女的交往,但二人还是在相识四年后秘密结婚。这一大胆的举动带来了严重的后果,邓恩被免去职位,投入监狱。虽然法院确认了婚姻的有效性,但经济拮据的邓恩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人生低谷期,直到皈依新教才获得职位。但安?邓恩在邓恩事业有转机不久后离世,带给邓恩无尽的伤痛。邓恩的女性观是纠结矛盾的,一方面他固守宗教中的男权思想,毫不掩饰对女性的歧视;另一方面他受到人文主义冲击,渴望坚贞的爱情和情感的***。这是邓恩个人经历与文艺复兴思想共同影响带来的产出,矛盾的语言配合矛盾的情感,造就玄妙的邓恩诗歌。
二、复杂的情感
考虑当时社会动荡的大背景,结合邓恩的坎坷经历,也就不奇怪邓恩诗歌常常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宗教改革带来的巨大社会变革冲击了几千年来固有的信仰,使得人们不得不对一切开始怀疑,在没有得到定论之前,个体的思想犹如黑暗中摸索前进的孤帆,总是随着波浪漂流。邓恩在《世界的剖析 ―― 一周年》中表达了新旧交替之际的混乱不安:
新哲学怀疑一切,
火的元素已被扑灭,
太阳消失,地球也不见了,
非人类的智慧所能寻到。
人们直爽地承认世界已经衰亡,
而在星球和天体上
找到了多种信物,他们看
这里已被压碎成原子一般
一切破裂,全无联系,
失去了一切源流,一切关系:
君臣、父子,都已不存在……
(傅浩,译。下同)
如果说化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的新发现带给人们的只是认识自然方面的冲击,那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提倡的自由平等权利完全颠覆了旧时代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森严等级,来不及适应这突如其来的改变,邓恩希望能从上帝那找到精神的依靠:
击碎我的心,三位一体的上帝,
现在你只轻叩,呼吸,照耀,***;
为了重新起立,请你把我打倒,
用大力砍,卷,烧,给我新体……
邓恩在世界观遭到现实的撞击后,这使得他苦恼不已,他请求三位一体的上体用最残酷的方式分解现在的自己,然后塑造一个全新的,适合新社会的自己。可是,他依靠的上帝真的值得深信吗?作为一个曾经信仰天主教,后皈依基督教的神学家,很难猜测邓恩究竟有多虔诚,只不过他太需要一个精神支柱,上帝无疑是最好的人选。既然世间的一切都不再可信,不如相信自己的上帝,布道的过程是劝服听众的过程,更是劝服自己的过程。邓恩的宗教诗大多都呼唤主的解救,解救他逃离这混乱的世间。
但世间还是存有能留住邓恩的事物,比如爱情。早年的邓恩是“不相信爱情的青年”。他一反比特拉克时期将女性奉为神明的风格,将女性的伪善和虚假描绘的淋漓尽致。《歌》中,可以告诉他“你所遇到的一切奇闻异事,赌咒过,没见过,一个既忠实又美丽的女人活着。”即使找到这样的女人,邓恩也不愿意去追求,因为她“将会把――在我到来之前――两三位欺诈。”可见邓恩对女性深深的不信任,他宁可相信旅途归来者诉说的奇闻轶事,也不相信有既忠实又美丽的女人。《爱的遗嘱》可能是邓恩表达的情感最为苦涩的一首,诗人将智慧融入绝望,悲吟了一首欲爱不能的叹歌:
在我叹出最后一口气之前,伟大的爱神,
请让我数说一些遗赠;在此我奉赠
我的眼睛给阿尔戈斯,假如我的眼睛还能看清,
假如它们失明了,那么爱神,我把它们献给您;
我的舌头给流言;我的耳朵给信使;
……
由此我将不再给予;而我将以死
来毁灭这世界;因为爱情也会死。
那时你的千娇百媚都将一钱不值,
就像金子埋在矿里,而无人开采;
你的万方仪态也将无用武之地,
仿佛墓穴中的日鬼。
爱神您,通过使我爱上她――
她既忽视我也忽视您――教导我
发明,且实践这唯一方法,以消灭我们三个。
诗歌极力表达一种荒诞的逻辑:“我”死了,那么“我”的爱也会死去,“我”所爱的“她”也就死了。“我”立下遗嘱,要将自己的所有的器官、品行、财产,直到“我”发现“我爱的姑娘将她的情谊赠给了别人,”这使得“我的赠礼显得如此不相称”。“我”愤愤决定不再给予,“我”要通过自己的死将世界毁灭,因为“我”拥有的足够多,多到世界会因我的死亡而毁灭;既然世界被毁灭,姑娘的千娇百媚万方仪态也将一文不值;既然是爱神使我爱上姑娘,也就是爱神教我这个足以毁灭世界的办法,这一办法一旦实践,爱神也被消灭;“我”、姑娘、爱神都不再存在。
只因爱不到想爱的人,“我”从一个慷慨大方的人变成了仇世者。这种“同归于尽”式的极端情感在《幽魂》这首表达方式血腥残忍的诗中一览无遗:
我因你的轻蔑而死,呵,女凶手,
你以为从此便脱离
我不休的纠缠之时,
我的鬼魂将来到你的床头,
将看见你,伪装的处女,躺在更差的怀抱里;
那时你微弱的烛火摇曳将熄,
而他,当时你所委身者,早已倦卧,
假如被你又摇又掐弄醒,会以为
你要求更多,
于是假装熟睡而把你躲避,
那时,簌簌发抖的可怜东西,受了冷落,你
将僵卧,浸浴在一滩水银似的冷汗里――
比我更像鬼;
到时我要说的话,现在不告诉你,
以免保护了你;既然我的爱情已耗尽,
我就宁愿你在痛苦之中悔恨,
也不愿你由于我的恫吓而永葆纯真。
诗中的“我”因女子的轻蔑而死,但即便化成幽魂“我”,我也要纠缠不休,去恫吓不忠的女子。从“做鬼也不放”的报复想法中不难看出邓恩对女性的仇恨。既然邓恩怀疑女性的坚贞,他又怎会相信爱情的永恒。事实上邓恩对永恒爱情的态度也是矛盾的,貌似他深信不疑,因为他自认为能因为拥有爱情而《追封成圣》:
假如不能因爱而生,我们可因爱而死,
假如我们的传奇不适合
墓碑和棺座,那它将适合诗歌;
假如我们不印证一段历史,
我们将在情诗中建造华丽的居室;
一只精致的瓮一如半亩墓地,
同样适合最伟大的骨灰,
看到这些赞诗,所有人都将证明
我们已因爱情被追认成圣……
邓恩认为,像具有美德或修行水平高的教徒会被封为圣人一样,拥有伟大爱情者也将被封为圣徒,“我们”的爱会写进诗歌传唱,哪怕“我们”的生命最终将盛入一只精致的瓮,但它如半亩墓地一样适合最伟大的骨灰,“我们”将受到世人膜拜。这首诗歌是邓恩爱情诗中一首典型的“爱情颂歌”。很难理解对女性坚贞极度怀疑的邓恩为何同时在苦苦追求至真至善的爱情。也许在《出神》一诗中能找出线索梳理邓恩复杂的情感。《出神》一诗既反传统柏拉***主义,又不同于同时代骑士派提倡的及时行乐思想。柏拉***认为心灵“存有”的高层世界是不变的,而肉体的感官变异。邓恩认为爱人之间的灵魂应该结合,以弥补单独的灵魂的不足。但他又认为灵魂作用于肉体感官之中,因此享乐也是必须的。邓恩追求的是灵肉相容的境界。首先,邓恩怀有理想主义,渴望永恒的灵魂上的融合。同时受人文主义影响,邓恩是绝对不排斥肉体上的享乐的。青年时期的风流经历又使得邓恩看透女性的不忠和善变。综合这些,邓恩的爱情观、女性观是复杂纠结的。
如复杂的十七世纪,邓恩本人就是一个复杂思想的混合体。无论是在歌与十四行诗还是哀歌中,都留有他无羁思想的踪迹。游走于各种极端,从不显露思维脉络,玄学诗歌从此妙不可言。
三、怪异的表达
除了内容的复杂性,玄学派诗歌还以大胆新颖的比喻、脱俗缜密的推理等表达方式著称。邓恩的语言更是惊世骇俗无下限,他的诗歌不讲究韵律,用词杂乱无章,以独一无二的方式赋予事物意象,善用三段论式哲学思辨,用自然科学原理来曲折推理。
邓恩尤其擅长使用明喻和隐喻,他使用的意象往往新颖独特,令读者称妙叹绝。在使用意象方面,邓恩远远超越杰里米?泰勒,邓恩格调更高,深入了艺术的内在灵魂,给读者更大的满足感和持久的愉悦。邓恩最著名的意象莫过于“圆规”“太阳”“蚊子”。其中“圆规”所在的《赠别:莫伤悲》在意象使用上可谓一绝:
所以我们的灵魂是一体浑然,
虽然我必须走,但灵魂却
并不***,而是延展,
就像黄金打成透明的薄叶。
即便是两个,也好比是
圆规的一双脚紧固相连;
你的灵魂,那定脚,坚定不移,
但另一脚移动,它也旋转。
虽然它居左在中心,
但另一个在外远游时,
它便俯身倾听它的足音,
那一个回到家,它便把腰挺直。
这首诗创作于邓恩出使法国前,当时安妮怀有身孕,邓恩强忍内心的离愁,以淡然的口吻写下《赠别:莫伤悲》赠与妻子。诗人阐述了真诚相爱的两人的关系像圆规的两只脚一样不离不弃,因此短暂的离别无足轻重,可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又岂在朝朝暮暮”。诗中出现了黄金薄叶和圆规两个意象。诗人们曾用黄金比喻善良的品行,但将爱情比喻成黄金实在奇妙。薄薄的黄金叶片就像无形的爱情,轻柔珍贵;突兀的“圆规”则象征亲密的爱人,圆规的两个脚步调一致,不离不弃,正像爱人间的忠贞不渝。
除了挖掘各种事物的特质,邓恩的大部分作品都在以不讨人喜欢的方式讲述不讨人喜欢的真理,或者用最刺耳的方式传达讨人喜欢的想法。无论多么深刻,多么脆弱的情感,在邓恩的诗中总是表达艰难,尽管有生动的形象,但概念总是模糊不清,用词也常混乱无章。殊不知,邓恩已经将哲学思辨溶于混乱的言语之间,若细细推敲,可挖掘出思维缜密的三段论式推理。例如《跳蚤》一诗:
光看看这只跳蚤,看看在它体内,
你拒绝我的东西是多么微乎其微;
我,它先叮咬了,现在又叮咬你,
在这跳蚤肚里,我们俩的血混为一体;
……
虽说出于习惯你总是想扑杀我,
可是,别再给这加上自我毁灭
和渎圣――杀害三命的三重罪孽。
……
当你委身于我时,将仅仅有的那么点童真
会损耗,一如跳蚤之死从你那儿窃取的生命。
以跳蚤为艳情诗的主题已显得很突兀怪异,但诗中的逻辑推理更是奇妙。有一只跳蚤,先后叮咬了“你”“我”,于是“我俩的”血液在跳蚤体内融合,这象征着两人实际的结合;“你”残忍地将跳蚤杀死,杀死的不仅是跳蚤,还有寄予于跳蚤身上的我俩的生命。这其中蕴含的三段论是:跳蚤叮咬了二人,二人的血液在跳蚤体内结合,跳蚤体内就是二人结婚的殿堂;你杀死跳蚤,就是杀死跳蚤、“我”“你”;既然杀死跳蚤不会使你虚弱,那你接受“我”的要求也不会有什么损失。邓恩突破了传统的爱情比喻,借跳蚤发挥了他诡辩的天赋,使他原本无赖的请求变的冠冕堂皇。
总的来说,邓恩的作品给我们一种这样的感觉:伟大的天赋被错误的机体糟蹋了。邓恩纵容自己的思想乌江般奔驰:他的诗歌即使有一个正经严肃的开篇,却总以荒诞诡辩结尾,并且时时不忘炫耀深奥的学识以证明自己的才华。在《歌》中:
去,捉住一颗陨落的星辰,
使曼德拉草根怀胎,
告诉我,过去的岁月何处寻,
或是谁把魔鬼的蹄子劈开,
教我如何听美人鱼唱歌,或如何躲避嫉妒的刺蛰,
一系列看似毫无关联的意象有一个共同的目的:证明逸闻轶事比女性的忠贞更让人信服。正因为所有词句的出现都有目的,邓恩的诗歌才会呈现出形散而意不散的凌乱美。可见邓恩集发散性思维与严谨逻辑推理于一身,超高创作天赋可见一斑。
肤浅地看,邓恩的诗像谜语一样令人疑惑。诗人似乎在尽其所能将诗歌写的难懂,他不惜费力使用各种语言,却不是为了表达,而是为了隐瞒。诗人从不直截了当地表明观点,而是使用一系列意象。各种不着调的类比,牵强的想象,出其不意的转折,或惊喜或疑惑,或粗糙或刺耳,或高雅或怪异,或严肃或可笑,或虔诚或亵渎,各种风格混合在一起。但是,混杂物下不仅充溢着智慧,更有最精妙的想象,最真诚的柔情和最深沉的感触。
四、结语
邓恩文风颇具特色,确难以大众化,古往今来不乏对玄学诗歌的批评。美国文学家阿尔佛雷德?威尔士针对当时的邓恩热,对邓恩的作品展开苛刻的批评:“我们无需钦佩邓恩,更不值得去热爱邓恩。明喻牵强,隐喻过度,这些不只是偶然的污点,实为诗歌的主旨。他应该给我们简要的画面,明了的表达,既然他爱过恨过,却仍然让样式胜过本质。”
以邓恩为代表的玄学派诗歌自出现以来就颇受争论,不讲究韵律,善用诡辩、奇怪的意象,这些特点使得它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排挤在主流文学之外,有时甚至遭到诗人们的诟病,邓恩的老友本?琼森,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就曾经说过“邓恩该绞死,因为他的诗不谐律。”不讲究韵律的诗歌会被部分读者追捧,就像复杂的邓恩也会被人欣赏,他的“头脑天生是严肃的、具有宗教气质的;但不是天生虔诚或禁欲的,而是世俗的和野心勃勃的。”
辩证地看,邓恩的诗歌能驻足于英国文坛,而且在当今颇受重视(例如20世纪初以T.S.艾略特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们对邓恩的追崇)是有原因的。 正如美国文学家、教育家菲利克斯?先令所说:邓恩的诗歌既有“积极的创意”,也有“消极的创意”。积极之处在于邓恩作为诗人的敏锐洞察力,在他的诗中相距甚远但又存在共通之处的各种意念相互碰撞,擦出至今仍罕见于文学作品中的火花;消极之处在于他的诗歌不讲韵律,***于同时代其他作品。当然,以上也只是菲利克斯的一家之言。关于邓恩作品的评价从未停止,虽然其中有褒有贬,但从侧面说明邓恩作品是有吸引力的。玄妙的玄学派诗歌已经占文坛一席重地三百多年,在未来将继续引领风骚。
参考文献:
感恩教师的诗歌篇3
一、诗歌教学,要注重背诵积累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背诵是诗歌教?W传统而有效的方法。“童子以记诵为能,少壮以学识为本,老成以德业为重”正是强调了儿童阶段记忆背诵的重要性。而在实践教学中,许多老师正是以每日适量的诗歌作为儿童背诵任务,不但培养了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基础上,打好了低年级学生博学的基础。通过这样的背诵积累和知识沉淀,对学生以后写作文章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死记硬背不是可选的方法,背诵的前提是要理解,只有理解了诗歌的内涵,才能记忆牢固,也能为学生的理解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完全的理解也不现实,作为老师,在实践教学中,要逐步引导,将学生带入广阔的诗歌海洋中,尽情徜徉,慢慢积累。
二、诗歌教学以培养想象力的方式进行
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的开发不仅可以强化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是锻炼低年级学生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要通过诗歌教学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从理解内容上做起,在教学中,要逐步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词语、句子相互衔接联系在一起,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对这些内容进行想象,以内容带动学生的想象力。其次,强调认真地学,通过学带动想象,这里的学包括学生对诗歌的语境、节奏和韵律的学习,可以采用课堂播放配乐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整体感受,聆听诗歌长短停顿的节奏,将自己当成诗歌作者本人,模仿感受,启发想象力。再者,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将诗歌中的意象,通过学生自我的理解描绘出来,对于老师而言,不要在乎学生画得好坏,而要注重学生作画过程中是否进行了思考、想象、构思。通过作画,更能加深对语句的理解。最后,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对故事的热爱,对诗歌进行故事重编,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活跃思维。
三、创设情境,体会诗歌之美
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是重要的组织形式。同样,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诗歌教学而言,效果也十分明显。我们以《一株紫丁香》为例,紫丁香代表了师生恩情,这种情谊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创设情境,通过播放师生恩情的歌曲,渲染气氛,老师和学生共同诵读,烘托出学习背景,激发学生的情感需要,最终帮助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感情。
四、阅读教学的延伸
感恩教师的诗歌篇4
【关键词】古典诗词;审美阅读;创新教学
一、营造氛围,交流情感
诗必因情而发。古人说诗言志,优秀的诗歌作品都是在诗人被现实生活激发起沸腾的感情时写就的,作品“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何其芳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有良好的氛围和积极的情感活动。
二、以乐配诗
中国有着优秀的古典诗歌,也有着优秀的古典音乐,两者有一个相同之处,那就是都表现意境。在古诗词的教学之中可引入古典音乐这一资源,在音乐的氛围里学习古代诗歌,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辛弃疾的《破阵子》时可播放《十面埋伏》,那慷慨激昂的战斗氛围充满整个课堂,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词人愿意战死沙场,却又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教学王昌龄的《出塞》时可播放《胡笳十八拍》展现塞外的空旷寂寥,有利于学生感受边塞诗的豪壮之美。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则可播放王菲的现代歌曲《水调歌头》让学生品味两种不同的滋味,以更好地感受词人的情怀。
音乐配合古诗词教学时,所选音乐必须与所教诗篇的情调、节奏相和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效的辅助,决不可胡乱选一首歌或一首曲子就上,那样将得不偿失。
三、感受情感美
亲情、爱情历来是诗人吟唱不衰的话题,翻看中国古典诗歌,这部分内容是最灿烂、最炫目的。在教学中,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感受亲情的伟大,爱情的高尚。古人言:“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足见诗人对家乡的热爱。沐浴在亲人无私的爱的光辉中,是多么幸福。在对亲情的歌咏中,最为人称道和传唱的是孟郊的《游子吟》,没有谆谆叮咛,没有涟涟别泪,一片母爱的纯情凝聚在临行缝衣那无声的场景之中,歌颂了伟大的母爱。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中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而曹植的《七步诗》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不可互相迫害,应和睦相处。在对这些诗歌的理解中,重在培养学生感恩母爱的伟大、亲情的无私,能把这种爱延展,感恩于社会、感恩于祖国,更要让学生明白充满亲情的家园是和谐欢乐的家园、充满亲情的社会是和谐文明的社会、充满亲情的民族是和谐进步的民族。这样才达到了我们学习鉴赏的目的。
四、体验品味,升华情感
在对诗词的意境主旨有了整体理解和把握之后,学生就会自觉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艺术,通过诗词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和对话,从而聆听先贤古圣们的教诲,学习他们博大精深的思想及崇高伟大的人格。可让学生表演性地像作者一样带着情感吟诵诗词,抒感。如果有条件的话,诗词可以拍个PTV即诗词TV,让学生在尽情享受生活乐趣的同时得到艺术美的熏陶。
五、培养学生良性的竞争意识
古诗词,一般来说,篇幅较短小,而且朗朗上口,易于背诵,根据古诗词的特点进行如古诗词朗读比赛、背诵比赛、默写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比赛,这样比赛可以以个人、小组、男女等方式进行。可以说,学生赛得开心,背诵的教学目标也易于完成,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效果相当满意。
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而占主体地位的则是学生。教师“满堂灌”、“一言堂”并不讨巧,反而要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把自教给学生,让学生动手动脑,自己查阅资料,自己体会诗词的意境,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能力,又可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对古诗词充满热爱之情。正如陆游所说:“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课标要求的是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的综合训练,而古诗词教学更要贯彻这一宗旨。
参考文献:
[1]何登洲.创设诗化情境进行诗化教学DD我对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W),2009(03).
感恩教师的诗歌篇5
英语课一下课,我们几个班干部连作业都没顾得上写,就马上装饰起教室来。这次我和倪呈希都贡献出了彩条,因为我们都想把这次的班队课搞好。
上课铃响了,随着队歌的响起,文艺演出也就开始了。第一个节目是马颉仪和杨呈昊表演的双簧,他们表演得十分搞笑,惹得我们捧腹大笑,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第二个节目是张苗等四个人为我们带来的歌曲《感恩的心》,让人赞叹不已。接下来是我和何彦文朗诵的诗《啊,老师》,我念得十分入迷,几乎到了忘我的境界。因为有句诗诗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教了我们那么多年,交给了我们这么多知识,却不求回报,所以,我只有朗诵好这首诗,才能表现出我对老师的感谢。第四个节目是蒋佳妮的走模特……
上课铃响了,随着队歌的响起,文艺演出也就开始了。第一个节目是马颉仪和杨呈昊表演的双簧,他们表演得十分搞笑,惹得我们捧腹大笑,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第二个节目是张苗等四个人为我们带来的歌曲《感恩的心》,让人赞叹不已。接下来是我和何彦文朗诵的诗《啊,老师》,我念得十分入迷,几乎到了忘我的境界。因为有句诗诗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教了我们那么多年,交给了我们这么多知识,却不求回报,所以,我只有朗诵好这首诗,才能表现出我对老师的感谢。第四个节目是蒋佳妮的走模特……
老师,您是火,滋润着我们这些幼苗;您是火,点燃了我们的心灵;您是光,照亮了我们的道路;您是热,温暖了我们的心窝。
老师,在属于您的节日里,谨献上我深深的祝愿:祝您教师节快乐!
感恩教师的诗歌篇6
一、善待自己
融人文精神于外语教学,就是要适时地利用课堂主渠道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学会尊重、学会爱、学会感恩、学“做人”,让学生自觉地不断自我完善。同时,还要联系日常的外语教学引导学生既恰当地估价自我,又养成积极进取的科学态度。平时我在教学中每周会发给学生自己收集的诗歌,让他们欣赏和诵读,既从听力上让学生感受英语诗的韵律、节奏之美,又可以让学生反复吟诵,体味其中诗人的情感。
【案例一】
I Am Different
I am different from my head to my toes.
I am different from my eyes to my nose.
I come from a place that is far and wide,
A place where we all smile instead of cry.
I am very different as you can see,
But I still have a lot of love in me!
这是一首教会学生认识自己的小诗,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体味诗歌的音律美,从而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达到认识自己、善待自己的人文目的。
二、善待他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竞争和跨文化交际与日俱增的今天,我们应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理解、学会关心、学会合作,这是极其重要的人文素质。“尊重他人,虚心向每个人学习”,毕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唤醒沉睡的爱,让爱的种子发芽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谁不会爱,谁就不能理解生活。母亲是孩子未来命运的创造者,要让孩子长大以后爱祖国、爱人民、爱人类,就必须让孩子对母亲爱的种子早日发芽、成长、开花、结果。”为了唤起学生对父母的爱,在教学诗歌时,可设计优美的诗歌配乐朗读,同时向学生介绍如何赏析经典文学作品。此外,也为诗歌赏析提供契机。以下便是我课外让学生诵读的童谣:
【案例二】
What does the bee do?
What does the bee do?
Bring home honey.
And what does Father do?
Bring home money.
And what does Mother do?
Lay out the money.
And what does baby do?
Eat up the honey.
通过诗歌的诵读,让学生体味父母那份无私的爱,那份儿女都早已因为习惯而麻木甚至是已经忘却,而父母仍然在默默无私地奉献的爱;同时让学生学会包容、学会感恩,并学会感受人间的一切真爱,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2.唤起冷漠的心灵, 让学生学会感恩
教会学生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人。我经常引用古今中外的感恩事例,时时发现社会上、学校里、家庭里感恩的故事,一有机会就讲给学生听。这样,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懂得感恩,让他们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的,除了自身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常怀感恩之心,便会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
三、善待自然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界的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对自然的认识与利用,通常是以人为出发点,最终还回到人身上的。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关爱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自觉增强环保意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案例三】
Animals, Animals
Animals, animals, animals, animals
Animals are big, animals are small,
Animals can walk and fly and swim and crawl,
Animals are special, unique and colorful,
Animals of every kind are all so wonderful
Animals, animals, I love animals.
关爱自然、关爱动物、关爱地球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责任。这是一首教会学生认识动物的小诗,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可以体味诗歌的音律美,从而触动情感之弦。
感恩教师的诗歌篇7
关键词:感恩 感恩教育 中学语文教材
感恩教育是德育的分支,开发利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提倡感恩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本论文将从实行感恩教育的策略与方法这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感恩教育实施的策略与方法
感恩教育实施的策略与方法丰富多样,但利用中学语文教材实施感恩教育的策略,笔者根据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将其概括成以下几个方面:
(一) 信息筛选
这一步骤要求教师根据教材中文章的特点筛选出可供利用的感恩教育信息。主体是中学语文教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对所教授的课文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全面深刻的理解,把握住课文的语文因素和德育因素等,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与方法,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状况和知识储备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语文教学,做到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及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完美统一。
教师要在全面深刻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出具有感恩教育价值的信息。具体说来,首先在体裁上,感恩自然类的文章在体裁上多是诗歌、写景散文和说明文;感恩父母、祖国、社会类的文章在体裁上多是叙事散文、小说。其次,从角度上,有的文章直接讴歌自然如《春》、《敬畏自然》等;有的文章侧重自然对人心灵的净化,如《再别康桥》、《荷塘月色》等。此外,也要注重课文之间在某一感恩主题上的联系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间在感恩教育上的联系等。总之,要求教师在全面深刻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中的感恩教育资源,并将其融入具体地语文教学中,做到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忽略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二) 情感体验
这一步骤是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感恩。具体策略如下:
1. 在阅读与想象中体验
(1)重点把握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体会诗歌与散文(写景题材)的语言美,感知恩情。“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情性,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比如,《再别康桥》一诗,全诗七节除首尾两节外其余每节都有一个中心意象,优美语句的交织构成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画面;平仄压韵回环往复,具有一种音韵之美;诗行排列整齐,符合诗人提倡的“建筑美”的创作原则。仔细阅读,在欣赏主体的脑海中便想象出一幅有声有色动静相宜的康河夕照景,读者仿佛身临其境陶醉于自然创造的美景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感恩自然。再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于百草园的描写可谓生动形象,请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读来如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回归到了童年时代,跟随着当年的作者一同在百草园中探秘寻宝。
(2)品味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细致的语段,把握其中所体现的人物性格。比如表现母爱的散文《我与地坛》,作者在塑造母亲这一形象的时候并未通过太多的对话描写,而是借助形象的动作、神态、细节描写真实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心理,于无声处感受母亲心中的万语千言。读者似乎看到了那个送儿子出门久久呆立在原地孤独无助的母亲的背影,深刻体验着母爱的苦难与伟大,感同身受,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感激、愧疚之情油然而生。
2. 在思考与回味中体验
在整体全面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前后课文,通过对比、类比等方法,引导学生在思索与回味中体验感恩。比如在教学《我与地坛》一课时,作者那种面对厄运不屈不挠的心路历程深深感染着学生,教师可以联系同册课文中《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作者海子及《花未眠》的作者川端康成,引导学生探讨生活与生命的真谛。海子是天才诗人,少负盛名;川端康成学贯中西,曾获诺贝尔文学奖。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海子和川端康成才气名气皆有,无身体疾病却都选择了自杀的方式来结束生命,史铁生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且遭受车祸致残却选择了坚强地活下去。这样,通过作者之间的对比,使学生懂得精神上的空虚软弱远远甚于身体上的病痛,使学生懂得不怕挫折笑对人生,懂得感恩生命,珍爱生命。
3.身体力行
教师筛选信息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最终还是要归结到报恩上来,知恩的目的是***报。感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报恩,感恩教育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中去。教师要善于以教材为突破口联系生活结合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帮助其转化为外在行动。
总之,感恩教育大有可为,提倡感恩教育也是在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开发和利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既是语文学科所具人文性特质的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感恩教育能够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使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做人。本论文关于感恩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只是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其中的理论观点仍有待语文教学实践的检验。
注释:
1. 刘淼 李樱,纵观英国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2003.3
2. 赵鑫珊,科学.艺术.哲学断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
1985年版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2.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必修)1——6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必修)1——6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
4. 潘文富,《传统礼仪与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4上半月
5. 施红燕, 《语文学科中的心理品质教育》,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7上半月
6.闵智亭,《热爱自然 尊重生命》 新华网专题报道,
7. 林姗姗, 《小学语文中的感恩教育》,小草资源网
感恩教师的诗歌篇8
蕊丽: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艳培:伴着花的芳香
蕊丽:踏着歌的节拍
艳培:我们迎来了六月的时光
蕊丽:我们的心像怒放的花朵
艳培:荡起一片欢乐的海洋!
蕊丽:六月,是童年的摇篮,是童年的梦乡。
艳培:六月,是童年的沃土,是童年的太阳。
蕊丽:六月,是一支歌,一支幸福的歌
艳培:同学们,我们迈着喜悦的步子走进了六月,走进了我们自己的节日
合:“六一”儿童节!
艳培:温暖的阳光,诱人的花香
蕊丽:我们心情澎湃,放声歌唱
合:现在尚武寨小学庆六一文艺演出现在开始。
艳培:今天是个开心的日子,就让开心的锣鼓敲起来,让火火的歌谣唱起来。
下面请欣赏幼儿园的孩子们为我们表演节目《庆祝六一儿童节》。
蕊丽;请让我们再一次为他们的勇敢喝彩。接下来请欣赏四年级给我们带来的合唱《自由飞翔》
蕊丽:乘着歌声的翅膀,我们感到了自己的思绪也跟着飞翔起来。
艳培:教室里,操场上,活泼的是我们孩童的天真,
蕊丽:阳光下,绿荫里,收集的是我们童年的欢笑。
艳培:在这欢乐的日子里,
蕊丽:让我们共同祝愿:
合:祝愿全世界的小伙伴们六一快乐!下面请欣赏四年级的李乐的诗歌朗诵《六一儿童节》
艳培:每天清晨,我们迎着老师的目光进校门,放学他们又目送我们离开,安全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程。请听一听我们给大家带来的快板《安全知识小快板》
蕊丽;自从我们开展了素质教育之后,身边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大家来看:请欣赏五年级的王振鹏,谷宗彪,谷明旺,李建光给我们带来的三句半《素质教育倡导多》
艳培:感恩是人的一种美德,感恩是人的一种义务,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养育我
们的父母,感谢教育我们的老师。
蕊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在这美好的节日里,让我们满怀感激之情地说一声——
合:谢谢你们,爸爸妈妈!谢谢你们, 辛勤的老师!
下面请欣赏六年级的女声合唱《感恩的心》。
艳培:还记得不差钱中鸭蛋的青藏高原吗?她的高音令人难忘,五年级的李文标同学也要和她赛一赛那?下面请大家仔细听一听到底谁的更好听吧。
蕊丽;听了李文标的歌声,觉得他很有天赋,很有潜力,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新荷长成了大大的荷叶,三年级的张学领同学就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那,这是为什么那?一起来听听。
艳培:听完这首优美的诗,一年级的同学们也跃跃欲试那,请欣赏谷明祺、谷宗朝,张文东带来的表演《蘑菇应该奖给谁》
蕊丽;夏天到了,牵牛花悄悄地爬上了我们的篱笆,给我们带来了一首首欢快的歌曲,让我们听听由张新,谷姗姗等同学带来的歌曲《牵牛花》。
艳培:听完牵牛花的歌声,小螺号也不甘示弱了,要比一比谁更响亮那,请欣赏五年级的合唱《小螺号》
蕊丽:听了歌曲,诗朗诵那么多节目,让我们轻松一下,请看英语短剧《a thief and a policeman》表演者:张文奇,李章英,张艳蕊,张艳培。
艳培:清凉的风吹起来了,让我们跟随着二年级的同学们一起去郊游吧。
感恩教师的诗歌篇9
教师节主持词一
男:尊敬的各位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男:九月,金色的季节;
女:九月,温馨的季节;
男:九月,鲜花盛开的季节;
女:九月,天真烂漫的季节。
合:迎着九月的和风,我们迎来了第32个的教师节。
男:老师,您是一支蜡烛,燃烧自己只为照亮别人;
女:老师,您是一只春蚕,身死丝尽,只为把温暖留给人间。 男:亲爱的老师,您辛苦了!
女:您的付出,您的辛苦,我们看得见。
男:看!鲜艳的红领巾红似火啊!飘荡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女: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一条红领巾都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合:濮阳双语实验学校教师节联欢会现在开始。
首先有请李校长讲话。
开场舞
一、 一一班,舞蹈《老虎、老虎》
小老虎,有时聪明伶俐,有时憨态可掬,有时调皮打闹。看,他们来了,下面请欣赏 一一班带来的舞蹈《老虎、老虎》.
二、 一二班、四首古诗《骆宾王》、《静夜思》、《悯农》、《画》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下面让我们跟着一二班同学们的古诗朗诵,体验我们传统文化的韵律,感受先人们的智慧。
三、二一班歌曲《感恩的心》
草木为了感激春的到来而吐露新芽;鲜花为了感激夏的到来而竞相开放;硕果为了感激秋的到来而挂满枝头;雪花为了感激冬的到来而银装素裹。感谢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感谢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感谢朋友,给了我们友谊;感谢坎坷,让我们在一次次失败中变得更坚强;下面请欣赏二一班给我们带来的歌曲《感恩的心》
四、二二班,孟星月诗朗诵《老师,您辛苦了》
老师,是您托起我的理想之帆;是您点燃我的知识之火。多少年季节的轮回,多少个春夏秋冬,您是红烛燃烧着亮丽的生命,奉献几多血和汗,不求青史留英名,你用真情传播着智慧的火种老师,您给了我们一杆生活的尺,让我们自己天天去丈量;您给了我们一面言传身教的镜子,让我们处处有学习的榜样。亲爱的老师,您辛苦了。下面请欣赏二二班的诗朗诵《老师,您辛苦了》
五、二三班的诗歌朗诵《一株紫丁香》
在老师的窗前,盛开了一株美丽的紫丁香,这是谁种的呢?掌声有请我们二三班的诗歌朗诵《一株紫丁香》
六、三一班 刘梦佳《三只小熊》
每个家庭都充满了温馨,不仅人是如此,动物们也是一样,就让我们来看看可爱的小熊家庭吧!请欣赏三一班刘梦佳同学的舞蹈《三只小熊》
武术操《精忠报国》
每个小男孩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今天他们身穿一套套的武术衣,整齐的队列,强劲有力的动作,一声声的呐喊,呐喊出他们的气势,他们个个神采奕奕,个个朝气蓬勃,他们散发出超强的正能量。 下面请欣赏三一班带来的武术操《精忠报国》。
七、三二班《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老师像一棵大树一样。高大、美丽、无私的奉献、所有美好的词都不能把老师的伟大体现出来。老师是个伟大的职业,是祖国的天使是花园的园丁,而我们是那一朵朵小花,培育着我们的未来和祖国的未来。小时候的梦想是长大后也像老师一样。长大后,我的梦想实现了,才明白老师当时的心情有甜有苦有欢笑有泪水。下面请欣赏三二班带来的武术操《精忠报国》
八、三三班舞蹈《我真的很不错》
我们是一群快乐的孩子,我们健壮的成长,沐浴着老师的关怀和丰富的知识,我们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别看我们年纪小,我们真的很不错,不信,请看三三班带来的舞蹈《我真的很不错》
歌曲《相信自己》 有人说梦想在那遥远的地方,可想不可触;也有人说梦想就在眼前,伸手可得。那么在座的同学们,你们是否相信梦想就在你们的手中,没有什么不可以,去拼搏才能胜利。下面请欣赏三三班带来的歌曲《相信自己》,希望大家一定要相信自己!!
九、四一班《不老的老师》
听说有一种神奇的草,如果吃了就不会变老,我们要去寻找这种草,把他献给我们敬爱的老师,让我们老师脸上永远挂着甜蜜的微笑,请欣赏四一班,全体学生带来的歌曲《不老的老师》
十、四二班诗歌朗诵《教师颂》
无论是领袖、将***、作家、科学家、学者,还是千千万万的的普通劳动者,在成长过程中,都受到教师的教诲与启迪,都凝结着教师的心血和汗水。 您用粉笔挥洒激情,用生命熔铸崇高;您默默无闻,您无怨无悔 下面请欣赏四二班诗歌朗诵《教师颂》。
十一、四三班 全体合唱《国家》
当中华大地遇到危难,我们的国家用爱心相助。当举世震惊的地震让儿童失去温馨家园时,我们的国家用爱心援助,我们的祖国总是带给我们最坚实依靠、给我们力量!下面,请欣赏四三班全体同学带来的歌曲《国家》。
十二、五一班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因为感恩,世界所以美丽,因为感恩,世界才会安祥。让我们怀带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吧!下面请欣赏五一班全体同学带来的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十三、五二班 朗诵《感谢您、老师》
假如没有您,土地依然沉睡;假如没有您,山野依然荒秽,假如没有您,河流也会枯萎,假如没有您,人类依然愚昧 。您是朋友,传递温暖;您是父母,孕育智慧;您是园丁,辛勤耕耘;您是老师,赋予我们理想和智慧。我们感谢您,感谢您的栽培,我们崇敬您,崇敬您无私的奉献,我们依恋您,依恋您的教诲。下面请欣赏五二班诗朗诵《感谢您、老师》
十四、五三班 《感恩的心》手语
将来,无论我成为挺拔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老师,我都将以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敬!祝福是真心真意,不用千言,不用万语,五三班的同学默默唱着心曲,祝福老师节日快乐,掌声有请他们!
女:虽然庆祝第二十九个教师节的文艺汇演就要降下帷幕了,但我们对教师的崇敬和热爱之情将会永远延续下去。愿九月阳光永驻,愿人间万世师表!让我们再一次祝福我们的教师节日快乐!
男:各位老师、同学们,庆祝第xx个教师节联欢会到此结束!
合:谢谢大家!
教师节主持词二
女:同学们,
合:大家好!
男: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全校师生欢聚一堂,在第XX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庆祝成绩、放飞理想。
女:在这继往开来的日子,仙居中学喜气洋洋,把收获的喜悦和前进的激情,书写在我们的脸上。
男:仙居中学历经 50 年风风雨雨,不断创造辉煌业绩,在东宝教育天地中书写了一首首壮丽的篇章。
女: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同舟共济,全市第一所农村示范初中仍然奋勇前行,不同凡响。
男:刚刚过去的学年里,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学校各项工作蒸蒸日上。
女:刚刚结束的中考中,龙泉、东宝上线率全区第一的业绩,实现千百学子寄予的厚望。
男:此时此刻,歌声与微笑不能忘记所有辛勤耕耘、泼洒青春的教育者。
女:此情此景,鲜花与掌声必须记起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老师。
男: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艰辛。
女:诗词歌赋,颂不完您作出的贡献。
男:忘不了您和风细雨般的叮咛,荡涤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女:忘不了您浩荡东风样的话语,鼓起了我前进的风帆。
男:因为您一片爱心的浇灌,才会有桃李的绚丽。
女:因为您一番耕耘的辛劳,才会有稻麦的金黄。
男:假如我能搏击蓝天,那是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
女:假如我是冲浪的勇士,那是您给了我弄潮的力量。
男:愿我们的谢意编成一束不凋的鲜花,给您的生活带来无限芬芳。
感恩教师的诗歌篇10
摘要:作为玄学派诗歌的代表人物,邓恩一直都备受研究者们推崇。本文作者主要从张力视角来解读邓恩的名篇《别离辞:节哀》。此诗是邓恩的代表作之一,全诗都充满了张力,作者主要从语言、情感、意象三个方面来解读,力求使读者能够更好的感受到此诗强大的张力。
关键词: 张力,细读法,《别离辞:节哀》
中***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2
一、细读法和张力论
英美新批评(The New Criticism)是现代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力的流派之一,它作为一个形式主义文论派别形成于英国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到50年代在美国得到长足发展并达到顶峰,60年代之后逐渐衰落。新批评理论家共同点是注重对文本的逐字逐句的细读,从语义的层面研究文学。文本细读法(close reading)是该流派的主要研究方法及术语。燕卜荪于1930年出版的《含混的七种类型》一书,被认为是典型的“文本细读”之作。“细读(Close reading),实为‘细评’,指对作品进行仔细的阅读和评论,评论者在作品的结构、反讽、比喻、张力等方面中显示文本的语义”(张首映150)。
“张力”(tension)也是英美新批评的一个重要术语,由新批评派理论家、美国现代诗人艾伦・退特(Allen Tate)提出。1937年,艾伦・退特在其论文《论诗的张力》中指出:“我不是把它当作一般的比喻来使用这个名词的,而是作为一个特定名词,是把逻辑术语外延(Extension)和内涵(Intention)去掉前缀而形成的。我所说的诗的意义就是指它的张力,即我们在诗中所能发现的全部外展和内包的有机整体”(赵毅衡 117)。退特认为好诗的共同特点体现在它们的张力上,而张力又包括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他从语义学的角度指出,外延指的是词的‘词典意义’,而内涵则是词的暗示意义、感彩等”(朱立元123)。退特将张力论用于分析了玄学派诗人邓恩的诗作,他认为玄学派诗歌是最好的张力诗。
张力理论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广大新批评派理论家的重视,他们对张力论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罗伯特・潘・沃伦(R.P.Warren)在其代表作《纯诗与非纯诗》中指出:“诗的韵律和语言的韵律之间存在着张力……存在于美与丑之间;存在于个概念之间……”(新批评文集181)。沃伦所叙述的张力存在于诗歌的韵律、语言、文体、修辞方法等各种因素之间,大大的扩展了张力的应用范围。樊・奥康纳(W illiam VanOconnor),“进一步将张力的应用范围扩大,认为张力还存在于诗歌与散文之间;个别与一般之间;具体与抽象之间;比喻的两方面;反讽的两部分之间等等”(谢梅 36)。将张力的使用范围从诗歌意义扩大到了文学作品的各个因素之中,也更加强化了张力的实用性。
二、邓恩及其《别离辞:节哀》
邓恩是玄学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出生于富商家庭,曾就读于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但均未获得任何学位。曾在欧洲大陆游历,风流潇洒,并在宫廷中任职,本来前途无量。然而,在1601年,他因与一位大臣夫人的侄女相恋私奔结婚而被关进了监狱,从此仕途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出狱后,他的生活一直处于潦倒的状态,最后不得不担任自己曾经断然拒绝的神职。1621年,他担任了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教长,直至去世。邓恩丰富的人生阅历、渊博的知识,在他的诗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别离辞:节哀》写于1611年,据说是写给他的妻子。与妻子的结合,使得邓恩对待感情态度发生了转变,“诗中的意象一扫前一阶段的嬉皮和玩世不恭的意味,而变得更加深刻和严肃”(张金凤 106)。本诗的主题跟他大多数的诗歌一样是关于爱情的,整首诗通过幽默的语言,理智的思维,讲述了他与妻子之间的爱情以及该如何看待他们之间的暂时分离。通过邓恩的描述,诗人强调了他与妻子之间的爱情是净化了的,分离与否对于他们而言,并不会有什么影响,从而呼应诗的题目,让其妻子不要对他们的分离过于悲伤。笔者主要注意到这首诗独特的张力,尝试利用新批评派的经典理论―张力论来对该诗加以解读。
三、张力在《别离辞:节哀》的体现
正如退特所说,“玄学派的诗歌是最好的张力诗。”《别离辞:节哀》作为邓恩的代表作之一,无论是语言上,还是主题上都很好的体现了作者营造张力的能力。下面我们就从语言上和主题上两个方面来分析,邓恩是如何营造张力的。
1、新奇的比喻――语言的张力
在语言上,邓恩通过使用各种意想不到的比喻来表现自己和妻子之间的爱情,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第一个诗节中,诗人先是很突兀的在开篇描述一个德高望重之人的死亡,让人不禁觉得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但紧接着的描述让我们瞬间明白,原来作者是非常具有创意的讲其与妻子之间的“分离”比喻为“死别”,这样的一个比喻增加了读者在诗行上逗留的时间,增加了审美情趣。
在第二个诗节第一个诗行中,作者说“让我们化了”,原诗中“化”在英文中为“melt”,作者用了这样一个跟人风马牛不相及的字眼来形容二人的精神和灵魂。第二个诗行里,作者用了“泪浪”“叹风”两个词语,它们的英语分别是 “tear-floods” “sigh-tempests”,诗人巧妙地将 “tear”的程度比作 “floods”,将 “sigh” 的强度比作“tempests”,这两个比喻非常形象也非常到位的表达了一般人在分离时的那种痛苦,诗人夸张地将“眼泪”“叹气”和“洪水”“暴风”安排在了一起,给人很强的张力之感。
在第三个诗节中,作者引入了“天动”和“地动”两个概念来比喻他们之间的分离,作者用“天动”和“地动”这样两个物理现象来比喻他们之间的分离,如果能够做到精神上的统一,互相包容和理解,那么即使是分离,也会像“天动”那样,不会对他们之间的情谊造成任何伤害。
在第六个诗节中,邓恩将他和妻子两人的灵魂跨越物理鸿沟比作了金子,两人感情上、灵魂上的统一就相应的比作了金子的融合,而邓恩的离去,不会造成两人的分离,仅仅只是一种“向外延伸”。在这里,作者巧妙地利用了金子良好的延展性,即使强力的敲击,也只是将其打到薄薄的一层,不会造成它的破裂。即使像分离这样大的外力冲击,也不会对他们二人的感情或者灵魂造成什么影响,仅仅只是一种延伸而已。
在第七个诗节到第九个诗节中,作者给出了他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一个比喻。他将夫妻二人比作为圆规的两只脚,其中妻子为固定的那只脚,处于中心不移动的位置。圆规想要画出完美的圆圈,它的定脚一定不能发生挪移,一旦移动,圆必定会有所缺陷。这就像两人的关系,只要妻子坚定,那么丈夫一定会围绕在妻子周围,画出生活美满的圆圈。所画出的圆圈,也有美满幸福的意象,这暗指两人的婚姻、爱情会像圆圈一样,圆满。
作者在整首诗歌中用了上面提到的这几个隐喻,利用喻旨和喻体之间的距离,在使得该诗更加生动有力的同时,也是整首诗歌充满了由此而带来的张力。
2、理智的分离――情感的张力
除了语言上充满了张力之外,全诗整体的情感基调也充满了张力。如前所述,这首诗是邓恩及其夫人分别时所作,一般写分离的诗歌总是充满了一种离愁别绪、深深的忧伤。而在《别离辞:节哀》,邓恩用了种种比喻、对比、以及冷静的笔调给我们陈述了一种不一样的分离。第一诗节中将他们的分离比作是德高望重之人的去世,处之淡然。就想诗人说的“对灵魂轻轻的说一声走”一样,尤其是 “轻轻”二字,更加突出了诗人在极力用一种积极地笔调来劝慰已经怀孕又要即将遭受分离之苦的妻子。这样一种冷静的笔调正好颠覆了人们传统观念里的离愁别绪,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随后作者又通过将他们的分离和“天动”“地动”等现象作对比来说明二人感情不会因分离而有所损伤。黄金比喻和圆规意象的引入,突出反映了作者在以一种更加积极,更加乐观的角度来劝慰妻子。黄金的不可分割性象征了二人情感的不分离,圆规的圆满象征了二人感情和人生终将圆满。读者看出很浓的离别伤感情绪了吗?显然没有,反而是觉得,二人在一起的形式已经不再重要,分离也只不过是二人感情的延伸,不会造成感情的破裂。所以,我们此时便能从总体上把握住邓恩笔下的离别与他人离别之间不一样的地方。他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悲情式的离别,呈现给读者一个冷静、理智、乐观、积极地分离,这样鲜明的、与前人相异的感情基调正是该诗张力的有一个很好的体现。
3、鲜明的对比――意象的张力
正如我们之前所描述的,张力体现在对比中,体现在矛盾中。《别离辞:节哀》里,邓恩也采用了意象的对比来表现张力。第一个诗节里面作者将德高望重之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和其悲恸的友人之间的态度做了对比,反衬出德高之人对待死亡的泰然。在第三个诗节,作者将“地动”和“天动”两个意象做了对比,形象表达了“地动”的巨大危害以及“天动”虽然动静大,但其不造成任何危害。这样的对比,很有张力的表达出作者及其妻子的分离不会对二人感情造成影响。紧接着,在第四个和第五个诗节中,作者将他们夫妻之间的爱情和世俗男女之间的爱情做了对比,指出他们的爱情是净化了的,不像世俗爱情那样存在于形式,作者的爱情已经超越了形式,这样两个意象的对比,显示出了作者的感情犹如宗教般充满了神圣的感觉。如诗中所说:“互相在心灵上得到了保证,再不愁碰不到眼睛、嘴和手”(卞之琳 41)。另外一个更为大家所津津乐道,并被无数批评家奉为经典的意象便是“圆”的引入,正常的别离都很难与“圆”扯上关系,但是作者运用“圆”这个意象和常人思维中的别离意象做了鲜明的对比,挑战了我们的传统思维模式,呈现出别样的分离。这样种种新颖的意象或者观点在对比之下效果更加强烈,使文本从这个角度也显示出强大的张力,增加了审美情趣。
结语
张力经过发展已经被扩展到文学作品的各个层面上,一部好的作品总是在整体上、细节上、情感上、语言上亦或是结构上等方面显示出张力。使读者处于一种蓄势待发的紧张感和压迫感中,读完之后,极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邓恩这首《别离辞:节哀》可以说是运用张力的极佳代表,作者通过使用一些新奇的比喻、意象的对比等手法营造了本诗的张力。同时,在感情基调上,作者也一扫传统别离的苦痛、忧伤、不舍等情感,给人一种理智、平和的感觉。通过这样,张力再一次在全诗得到表现。邓恩用其超乎常人的才智和写作技巧,在上述三方面营造了极强的张力,使读者读者通读全诗时始终沉浸在一种新鲜感、一种张力感之下。
参考文献:
[1]卞之琳.《英国诗选》.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魏健.《英美文学鉴赏导读》.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谢梅.西方文论中的 “张力” 研究.当代文坛,2(2006):36-38.
[4]张金凤.漫谈隐喻和邓恩的爱情诗.外国语学院学报,2(2003):104-107.
[5]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感恩教师的诗歌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