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父爱的诗歌篇1
社区感恩父亲节主题活动总结1: 父亲的爱也许不比母亲的爱那么强烈、那么明显,但是父爱重如山。因此,为了歌颂父亲、让社区父亲们感到节日温暖,表达对父亲的感恩,6月18日,花苑社区开展了“父爱如山感恩父亲节”活动。用诗歌、合唱的形式表达对父亲深沉的爱。
参加社区的有花苑社区艺术团团员、志愿者等社区40余名父亲参加。活动中志愿者朗诵着自己写的诗歌《怀念父亲》、《父亲是一首歌》…一首首感人的诗句流进现场每一位父亲心中。社区艺术团的父亲们唱着《父亲》等一首首歌颂父亲的歌曲充分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和无限祝福。活动进现场还进行了十佳父亲评选,包括“睿智父亲”、“和蔼可亲父亲”、“热心公益”父亲“等,由参加活动的父亲现场评比选出,得到大家热烈欢迎。活动还邀请了社区理发店志愿者现场免费为社区父亲理发、刮胡子,让父亲们感受到社区年轻人对自己的关爱。
“父爱如山,感恩父亲节”,花苑社区祝愿所有的父亲,节日快乐!
社区感恩父亲节主题活动总结2: 社区举行“感恩父亲节,社区在行动”,让辖区不少“老爸们”第一次过上了一个有意义父亲节。
活动现场,40多位社区工作人员为前来参加活动的“父亲们”送毛巾、送拖鞋。
“这是第一次过父亲节,真是很开心、很幸福!”现年45岁的斯拉木·麦麦提高兴地说,“开发区如今变得越来越文明,民众的素质越来越高,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了,真的非常感谢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志愿者们!”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离开总是装作轻松的样子,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活动现场这首感人的歌曲《父亲》从音响缓缓流出,歌词饱含深情,旋律婉转动人,悠扬的歌声触动了每颗柔软的心灵。让大家想起了自己那个坚毅、严厉、沉默、操劳的“老爸”。
父爱如山,深沉而凝重。父亲的爱总在严厉中绽放出;父亲的爱总在子女需要的时候才来临;父亲的爱总是让我们不得理解,待到完全理解时,方知父亲的良苦用心……
社区感恩父亲节主题活动总结3: 为了歌颂父亲、让父亲们感到节日温暖,表达对父亲的感恩,6月18日,宝莲社区计生协会在宝莲双语幼儿园开展主题为“情暖父亲节·感恩六月天”的活动,孩子们用手工的形式表达对父亲的爱。
歌颂父爱的诗歌篇2
一年一度中秋节到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下面是精心推荐的学生歌颂中秋节现代诗歌,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学生歌颂中秋节现代诗歌一中秋节沉默
躲藏在一个不好意思告诉你的地方
我现在就厚着脸皮告诉你
我藏在一个铁甲虫的肚子里
在河西走廊的戈壁上
向西爬行
只要我不回头
三峪 被我踏得最熟的土地
和在那里生活的音容笑貌
就离我越来越远
只要我不回头
我就不再是孩子
不再在爷爷奶奶身边撒娇
把饭也要送到我的被窝里来
从甲虫肚子里出来
我获得了重生
在飞天的故乡
却不能奔向皎洁的月宫
一晃就是两个月
月亮都熟了
可是我能吃吗?
学生歌颂中秋节现代诗歌二中秋的月
放纵千万里的长线
将远方憧憬的心
拉回到亲人身边
藏在父母的泪痕里
浸在兄弟酒杯的对峙里
印在爱人的'心窝里
中秋的月亮,光洁美丽的容光
送给人们桂花的馨香
带给人们久远的期望
送给人们美好难忘的时光
宁静的月宫
张果老砍伐梭椤
陪伴美丽的嫦娥
漫游仙宫田园美景
天国牧歌令人神往
天宫殷勤的玉兔
捣制良药
根治人间的抑郁和忧伤
人们走出不安的阴影
走向温暖的金色阳光
年年岁岁如水月光
春风满面幸福安祥
迢迢银河遥远天堂
绚丽彩虹金桥飞架
牛郎织女
正在为美满幸福的生活奔忙
天上宫阙
莺歌燕舞金壁辉煌
神仙美景人心欢畅
中秋的月亮,美丽光洁的容光
但愿人们好运长久
年年岁岁幸福的人们
共同拥有难忘的中秋
共同沐浴美丽的月光
银色的月光
托起人们宁静的心境
明净的月亮
弥漫月饼醉人的清香
晶莹美丽的月亮
飘荡在九天之上
悠闲的轻舟
载着人们的美好祝愿
载着人们的幸福憧憬
在茫茫的天际远航
学生歌颂中秋节现代诗歌三在这雾锁秋月的中秋节里
手捧清茶倚在窗前
寂寞啜饮着记忆
心
却是那么的低落
总想
在这个中秋节里还能看见你的身影
与你在月光下把身影拉得长长
共赏那嫦娥悄送的月糕
却发现
人依旧
翘盼那轮月光
思念
揉进清风
飘向你的方向
情感
散在河中
顺水流淌你的地方
在这个没有月亮的中秋节里
漆黑的夜孤自独醉
期盼的心却是那么滚烫
思念的歌不再吟唱
梦回故乡
学生歌颂中秋节现代诗歌四雁来雁去 花开花落
月圆月缺 云升云降
又是一年中秋节
吃月饼 赏月亮
观嫦娥 看玉兔
宾朋把酒黄昏后
星汉灿烂 银河起舞
霓虹闪烁 街灯阑珊
月光如水歌如潮
畅寥廓 抒情怀
想故乡 思亲人
手机架起连心桥
学生歌颂中秋节现代诗歌五孩童的心
没有距离
爱着别人
就是不放弃自我
宇宙深处
倘如有爱
阳光的两头
必定是系着
两个梦
你梦到牛郎
我梦到织女
两极的冰
怎在
歌颂父爱的诗歌篇3
父亲的爱是伟大的爱,是无私的爱,是与母爱等同分量的爱!
我的父亲算是一位医生。为什么这么说嘞?那是因为我的父亲以前是医生,现在在外为别的医院送药。他餐风露宿,一到夏天脚上便长满了痱子。有时几十斤的货,他背在肩上,手直发抖,肩膀也背死了血。在外,他常常只吃午饭和晚饭,有时7、8点钟他还没有吃晚饭。他是多么含辛茹苦啊!
虽说父亲这么辛苦的挣钱养家,但他却从不有所怨言。他总是尽全力满足我和弟弟的要求。
五岁时有一次,我看上了一件很漂亮的衣服,哭着嚷着要父亲给我买。父亲看着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掏出钱给我买了。我当时别提多高兴了!现在想起来真后悔啊!
以后时常看到父亲黄瘦的面庞,黑发中的银丝,愁眉不展的表情。于是我问父亲:“你怎么啦?”父亲总是深情地望着我,好半天才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还小,不懂。”
现在,父亲还是照样省吃俭用,有时也会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孩子,你长大了,也该懂事了。你要好好学习,这样爸爸才有奔头呀!。。。。。。”
多么激昂的话语呀!多么伟大的父爱呀!爸爸你放心,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你对我的希望!
多少年来,那些诗人、伟人、作家,无不称颂母爱,传扬母爱。但却很少有人歌颂父爱,赞颂父爱。今天,我却要在这里歌颂父爱:
歌颂父爱的诗歌篇4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爱传递
【中***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27-01
打开初中语文课本,里面不仅有含蓄隽永的诗歌,文情并茂的散文,说理透辟的议论文,也有构思巧妙、情节曲折的小说……这些作品都蕴含着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无不折射着丰富的爱。孔子、孟子仁者爱人的“里仁为美”;爱国之情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等;人格之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友人之爱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恋人之爱“关关雎***,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母子之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爱祖国河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没有爱的初中古诗文教学是苍白的,不懂得爱的语文老师是贫乏的。挖掘爱,才能张显语文学科的无限魅力;让爱回归,方能找回语文课堂教学的个性与灵魂。下面笔者从七个方面阐述爱是初中古诗文教学的灵魂。
一、仁者之爱
“仁”是《论语》的核心。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他希望建设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而为***者最主要的责任就是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爱民这一问题是事关国家成败的关键因素。从血缘的感情出发主张 “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则认为生命虽然是人人都想要拥有的,但人们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应该是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学习“仁者爱人”的思想是整个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基础,对于今天教育学生如何走出道德困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家国之爱
让学生在古诗文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是语文教师在古诗文教学实践中应该认真落实的。爱国之情在古诗文中的反映以屈原、杜甫、陆游等为代表。《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诗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杜甫的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名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在《三吏》、《三别》中,更是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他把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
陆游早年就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书”(《观大关有感》),在《夜读兵书》中写下“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表达了抗敌报国的决心;中年亦“报国计安心,灭胡心未休”(《枕上》);到了老年仍在诗中发出了奋激铿锵的声音“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
三、人格之爱
古诗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追求高尚人格,以古诗文中各种各样有成就的人物为榜样,从内心迸发出对这些人物的钦佩,产生对真善美高尚情操的追求。
陶渊明深感自己周身的社会是充满着物欲与名利之争的,而他怀揣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态,选择归隐山林,《桃花源记》流露出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皈依田园,追求自由的生活理想。
《陋室铭》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爱莲说》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四、友人之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友人的名作,“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道出了友人之间深深的牵挂之情。李白的诗今存九百多篇,而写给友人的诗歌合计有一百三十二篇,约占七分之一。他的诗脍炙人口,为历代诗人所称颂,譬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这些友人之间的送别诗告诫我们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是不容易的。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五、恋人之爱
爱情,这一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也是古诗文作品永恒的主题。让我们于孤灯之下,拂去书案的尘埃,翻开那早已泛黄的《诗经》:一条大河向东流,河心沙洲上,荒草萋萋,一对美丽的鸟儿发出“关、关……”的鸣叫,似在向一个人倾诉着无穷的爱慕和思念:深秋清晨,蒹葭河畔,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思夜想的人啊,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心中的伊人不过幻影云雾,水月镜花。爱情、爱情诗,是永恒的,而真挚率真的情感又给学生什么样的启示呢?
六、母子之爱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通过古诗文教学教育学生懂得体贴父母,引导学生学会尊敬父母,激励学生学会关心父母,是初中古诗文教学很重要的内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等等, 这些都是母爱的颂歌,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深笃之情。字里行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怀。
七、河山之爱
写长江:《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黄河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写泰山:《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西湖:《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等等。这些名篇名句,无不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读山品水,可以领悟到世事的兴衰变迁,人生的喜怒哀乐,寻觅到与自己精神家园的相通之处。
综上所述,初中古诗文教学是爱的传递。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不应只局限于字、词、句、篇的学习,还应该让学生在掌握字词、积累词汇、理解课文、增强阅读能力的基础之上,潜移默化地渗透爱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怀,教育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生命,引导学生珍爱友情、孝爱父母、尊爱师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语文》人教版教材、教参(七年级―九年级),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初中课程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歌颂父爱的诗歌篇5
罗伯特·彭斯生于农民家庭,辛勤从事田间劳动20年,他的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他37岁时,在贫病交迫中离开人世。
罗伯特·彭斯是苏格兰著名的农民诗人。他通过自修,深入地研究了古典文学和民间歌谣。他以诗歌为武器参加民族***运动。1776年的美国******,使他写作《华盛顿将***生辰烦歌》。1789年法国大***时期写了《自由树》,寓言诗《两只狗》和《威利神父的祷告》等诗篇,深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无耻,教会的专制和教士的伪善:1786年他的第一部诗集《苏格兰》方言诗歌出版,震动苏格兰文坛。从1787年起,他积极从事收集和改编歌谣工作,有370多首古歌曲经过他的创造性的艺术加工而得到广泛传播.如,赞美爱情的《红红的玫瑰》,歌颂友谊的《往昔的时光》等。
罗伯特·彭斯虽然生活困顿,但他始终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和饱含着乐观情绪,这充分表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我们读他的诗篇,就会感受到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他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歌颂自由战士反侵略反奴役的无畏精神,抨击一切伪善的、贪暴的、荒***的压迫者、权势者和宗教界人士。
罗伯特·彭斯写了大量的爱情诗,其中有热恋、有失恋、有欢乐、有痛苦。对爱情的忠贞是他的重要主题,他的爱情的特点是率直。如叙;.抒情长诗《爱情与自由》:“我曾经是年青姑娘,/多久以前己经记不清,/我喜欢如意的年轻男人,/一直到如今。/我的父亲原是轻骑兵,/难怪我见了大兵就相亲.”从中可以看到十八世纪苏格兰农村男女青年质朴无华的性格和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纯真气质。这些诗毫无雕饰痕迹,近乎天籁。
罗伯特·彭斯的诗作,无论是抒情诗、讽刺诗、诗札和叙事诗,都具有淳厚的民歌风味和浓烈的地方色彩。他的诗作仿佛不是写出来的文字而是流出来的音乐,他的许多诗篇被谱成歌曲至今在各国传唱。《往昔的时光》一诗仿佛成了全世界的“国歌”。
当代的彭斯研究家詹姆士,巴克说:“彭斯是最伟大的天才—贝多芬、莎士比亚:伦勃朗……等一群中的一员。”这不是过誉。当然彭斯的诗歌在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种种美德的同时,也宣扬了小生产者知足常乐的保守思想,这是他的诗歌所不足之处。但要知道.任何作家都不能超越他生活的社会环境,我们就能理解他们而不是苛求.
波西·比希·雪莱也同样是英国19世纪上半叶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出身于贵族家庭,深受卢梭和葛德文的思想影响,1811年因写《无神论的必然性》被牛津大学开除,1813年发表第一部长诗《麦布女王》,抨击封建制度的罪恶和宣传空想社会主义,因而受到英国统治阶级的仇视。1818年他被迫离开英国,定居于意大利。他接连创作了长诗《***的起义》,诗剧《***了的普罗米修斯》,诗歌悲剧《沈西》。
从雪莱最早的第一部长诗《麦布女王》看,它显示出诗人的诗风的最大特点是表现未来和乐观主义,轻快明朗,炽热奔放。如雪莱所说:“这首诗无疑是在一种颇为激烈情况下写的,是全力反对宗教、***治与家庭等方面的压制的。”在长诗《***的起义》中更加鲜明地表现了雪莱的诗歌风棺。诗作中的黄金城***暗喻法国大***.反抗暴***的男女主人公被处死,然而他们死而复生,预言自由的最终胜利。诗人让他们在临刑前引吭高歌:“瞧!春天来了我们的生命虽告终,但春天的诞生早在我们心中,犹若山间的阴影烘托出朝阳,我们的死亡会促进人类的前进!”
诗剧《***了的普罗密修斯》是雪莱的典型代表作。这首诗借用古希腊神话题材,颂扬了反抗专制暴***的斗争精神,赞美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并预示人类反抗专制暴***一定会胜利,美好的理想一定会实现。
抒情诗《西风烦》中一句优美深邃的名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动人的情感表达了对光明和美的追求。激励了许许多多置身逆境中却充满希望、执着追求的人们。
歌颂父爱的诗歌篇6
郭训民
大概是因为爷爷做私塾先生的缘故,父亲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我们那一带的文化人。父亲写的一手好毛笔字,当年我们村过春节时全村的春联几乎都是他的作品;父亲还打的一手好算盘,最绝的一招是双手打,打出的结果保证一模一样,不用再打二遍。那时我们兄妹多,爷爷奶奶也都健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沉重担子压着年轻的父亲。尽管如此,父亲还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把他那伟大的父爱春雨般地播洒到我的心灵深处。
我依稀记的,我们家居住的地方应属第一生产队,可当时的大队领导为了强化第二生产队的班子力量,派我父亲去那儿当会计。勤快而负责的父亲很快就把第二生产队原来乱糟糟的账目整理的妥妥帖帖,还协助队长程玉文把原来落后的第二生产队搞得红红火火,一跃由原来的后进典型变为先进集体。这样,父亲便越发地忙,每天都是披星戴月地上班下地,正在上小学的我很少见到父亲的身影。由于那时正是国家经济困难时期,饥饱无常的生活无情地摧残着我的肠胃,可恶的胃病从小就和我如影相随了,我常常喊肚子疼,那是饿的呀。初夏时节,正是枣花儿开的时候,晚饭后,我们兄弟几个常一顺儿地在院子里的枣树下酣然入睡。睡梦中,我常常被一阵轻轻的按摩所惊醒,晚归的父亲正用他那双大手轻轻地按揉着我的胃部,那手柔软而温暖,一下,两下,三下……皎洁的月光从斑驳的枣树枝中透出来,映照着父亲疲倦的脸,小小的我竟也生出一丝感动,让父亲赶快去休息吧。
日月流年,我们都已长大,父亲却渐渐老了,但他对我们的爱却没有随岁月流走一丝一毫。下班归来,我有时学习倦了,有时批改累了,便躺在炕上沉沉地睡去。梦中的我常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沉积在肠胃中的液体仿佛都舒展开来,五脏六腑都是那么欢快地流淌着。我努力地睁开眼睛,却见年迈的父亲仍用那双大手给我的胃轻轻按摩。见我醒了,他疼爱地说:“别动,你太累了,我再给你胡拉胡拉。(按摩)” 我赶紧坐起来,让父亲歇歇。我觉得眼中有一种热热的东西直想往外涌,这是多么平凡而又令人感动的父爱啊。
父亲的奋斗精神仍和年轻时一样强烈,他靠自己的双手劳动,把深沟变成良田,把荒地变成沃土,他在自己开垦的土地上播种着希望,收获着喜悦,他的苦干精神征服了大家,被评为黑龙江省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创业的典范。父亲还利用休息的时间,把过去苦难的经历和现在美好的生活进行比照,写出了一首首歌颂祖国歌颂***的小诗,认真地记在了一张张小纸片上,品读着一行行通俗易懂的诗作,我的许多新闻界的朋友都赞叹不已:“没想到这么能干的老人还会写诗,真是太了不起了!”报社姜道龙编辑为他写了《农民诗人和他的农家诗》,发表在《鹤岗日报》上,作家张兴旺还把老人的诗歌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为父亲出版了自己的诗集《创业者之歌》,这对从年轻时就有着远大志向的父亲来说,该是多么大的鼓励呀。
歌颂父爱的诗歌篇7
关键词:孟子 《诗经》 雅诗 义用 俗化
《孟子》一书共引《诗经》36次,有28处23篇都引自雅诗,其中大雅20处15篇,小雅8处8篇,在这之中,又有3处是对话时别人所引,他自己引用的是17处。
一、孟子对《诗经》的义用
我们首先来看孟子引雅诗《文王》的情况,共4处,其中有一处是重复引用。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是赞扬文王“修德以配天命”,获得更多的福分。“命”,本指的是天命,孟子引申为文王之道――仁***。孟子认为只有学习先王的仁***,恶辱而居仁,重视自身道德的修养,同时也尊敬士人,使仁者居位而施仁,才能使国家安定富强;在《离娄》中,孟子以此句来说明行为若没收到预期的效果,就应该反思自身是否做得得体、到位。只有自己“身正”才能使“天下归之”,从而求得更多的福分。“配命”在孟子的义用中,已不再是尊天命,而应理解为遵循自己的合理行为原则。孟子认为个人应该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君子要有仁德之心、仁德之行,士人要“立于人之本朝”,求见诸侯应该有自己的原则、解气,这也就是它“不失其驰,舍矢如破”的观点。孟子对《诗经》的引用是他坚持仁***立场的理论基础。原诗本指按照规矩法度驾车,箭一放就能射中目标,而孟子借之说明士人要出仕,最根本的是推行其学说和主张,要敢于拒绝偏离正轨的召唤,不能与之同流合污。若士人站在本朝的立场上思考行事,而本朝却处于“道不行”的时代,那么这是应该感到耻辱的。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在孟子看来,诸侯权贵拥有的是名利和爵位,而有志之士则拥有仁义节操、圣贤之法。士人不能为了个体利害、贵贱得失而“枉道而从彼”。虽然孟子提倡“君君”,可是他在这个问题上并不是盲目地愚忠。他首先考虑到的是作为“人”本身的气节、精神。人,特别是士人,具有***的人格尊严和高尚的人格,善于辨别“君”是否值得去“尊”。如果君有道,那“君君”则是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如果君无道,那么“君君”已经违背了做“人”的原则,则不可效法。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本意是说文王为天所佑,革新周朝旧制,使之昌盛兴旺。《滕文公》中孟子则引用来说明治理国家应该关注民事,“恭俭礼先,取于民有制”,“设立学校以明人伦”。《文王》歌颂的是文王的功绩:受天命、行仁***,得其民、得其心。孟子之所以反复引用《文王》的章句,都是以之为论据来强调统治天下必须要以文王之道――仁***。孟子在谈圣人之道实施的过程中是离不开“民”的,他对“民”的产生、发展有着深刻的了解,所以对雅诗的义解也很自然地倾向于民化――也就是俗化。
《滕文公上》处处透露着孟子“以民为始”的思想,圣人在洪水泛滥、禽兽逼人的恶劣条件下,带领人民辛勤劳作,使“中国可得而食”,“人得平土而居”。显然,圣人之德的成败是以人民的利益的实现为衡量标准的。这是他“以民为本”思想的体现。孟子还认为治理国家要得民心,而得民心的关键在于实施教化,即要“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是“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士人和百姓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各自的地位决定了他们的言行和举止都不能超越身份的界限,在下则尽下事,“不失其驰,舍矢如破”。所以他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行为规范。
二、义用――对《诗经》的俗化
除了士人、大臣外,孟子认为历来被当做“圣”的君主也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在《万章上》中他同样义用了《下武》中的“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来说明舜道德之高。舜即使做了君王仍对尧非常恭敬,也非常孝敬父亲,把“以天下养父母”作为最高的孝养。这样,君王不再作为一个“圣”存在,而是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的人。由此,对神圣的君王的颂扬便向普通人性的美善过渡、俗化。而《梁惠王上》中所引用《绵》古公父之“好色也是”,旨在说明古公父即使偏爱绿色也并不妨碍他建立周朝的功绩。很明显,孟子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把圣人描绘成一个好色之人,这也是一个对先贤俗化的例子。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王赫斯怒”旨在说明文王尤勇,一怒而安天下,这是大勇,以规劝齐宣王好勇而无错,即不要好“匹夫”之勇,而应好“天子”之勇。“怒”在原诗中指的是文王作为一国之君看到国家被侵略的威怒,而不是个人的喜怒,但孟子则用以指个人的喜怒情感,以劝诫宣王。
《公孙丑上》:“麒麟之於走兽,凰之於飞鸟,泰山之於丘垤,河海之於行潦,类也。人之於民,亦类也。”《梁惠王章句上》:“刑於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於家邦”。《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亏心于天,二乐也;得天下英雄而教育之,三乐也。”作为圣人的君,也是一个有情之人,他有爱心、有仁心,这种仁爱之心是要自己内心坦荡,无愧于天地,编辑天下则是父母兄弟无恙,百姓得到教化,这三乐都是以人为出发点,都是对人本身的关怀,既体现了百姓的利益受到重视,体现了君主对民的重视,也体现了君主自身的品格。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孟子以圣人为人,还圣以俗的俗化倾向。所以《诗经》中文王的圣行在孟子引用下已不再是纯粹的颂德之作,而是充满着“人性”气息了。
他把在宫殿里歌功颂德的朝廷之乐,义用来阐释他的民本思想,使之充满了“民利”色彩,而其中对民意的强调,使雅诗由圣人之作向民俗之作转化,在意义和思想倾向上走向民间,将圣人的品格还原于人,将圣人的德行推向民众的利益,使雅诗的俗化倾向充满了人道主义的色彩。
三、义用与俗化――孟子的民本观
孟子对士人的品格要求,对“圣”的人化和俗化,还不足以证明他对民的关怀,只有当二者充分结合起来的时候,俗化才真正体现出它的民本内涵。
“不衍不忘,率由旧章。”本是赞美周成王能遵循旧章,善于安民,使用贤臣,为人爱戴。孟子以之来论证有仁心仁德却不遵循先王之道,是不足以使百姓蒙受其恩泽,不足以使民心归附、安定天下的。如果施以“不忍人之***”便会“覆天下”。不仁者在位,只会播其恶于民众,出现“上无道,下无义,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的后果。所以孟子以殷为鉴,引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来规诫统治者要吸取殷朝的暴***教训。而在此句中,原诗的“不远”应该指时间上的近。《荡》是周大夫警睫暴君,希望他吸取前代之教训。殷商纣王正因为暴***,失去民心,周朝才得以灭而代之。若重复其暴***,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民心归顺,“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社会由乱而治的变迁。孟子引雅诗旨在奉劝当权者的行为应以民心的安抚和归顺为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对民心相背的理性思考,这在剥削阶级社会不能不算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呼声。这样,孟子便把对圣人、士人的人格要求与人民利益结合起来,完成了他对雅诗义用的人化和俗化。
综上所述,《孟子》对雅诗的义用实际上带有一种人道主义的色彩,他敢于把歌奏于朝廷、歌颂帝王功绩的充满神圣意味的雅诗拿来为广大百姓说话,提出了“以民为本”的思想,同时也要求君王应该以“人”的身份去行仁***,使雅诗趋于人化、平民化、俗化,这也算是对《诗经》诗意的一个人道主义的诠释。
参考文献
歌颂父爱的诗歌篇8
一、开场白:
娇娇老师:尊敬的各位领导
小朋友:亲爱的老师
合:大家好!
娇娇老师:九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春的灿烂,夏的蓬勃,积聚成这秋的硕果。
小朋友:九月也是一个回报的季节,春的播种,夏的培育,酝酿着这秋的喜悦。
娇娇老师:九月金秋,教师是这个季节的主人,空气中洋溢着感含师恩的浓情。此时此刻,让我们用诚挚的情感祝愿我们全体教职员工——
合:节日快乐!
娇娇老师:下面,我宣布:xx县幼儿园教师节特别演出
合:现在开始!
二、节目流程:
1、娇娇:
每一个宝贝都是快乐的,高兴的,孩子都是父母老师的宝贝,希望他们永远幸福,快乐。下面请欣赏大二班的舞蹈《快乐宝贝》。
2、娇娇:
有一种表演形式最贴近生活,它不像歌舞那样飘渺幻美,几乎我们所有人都能够欣赏,下面请欣赏由学前三班小朋友带来的话剧表演《快乐的农撤。
3、小朋友:
看我们中一班的小帅哥们表演的真出色。小朋友们都希望得到父母的拥抱,希望得到小伙伴的拥抱,更希望得到老师的拥抱,下面请欣赏中二班带来的舞蹈《爱我你就抱抱我》。
4、娇娇:
唐诗宋词往往被人们称之为经典,俗话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在我们的孩子对唐诗的学习有了新方法,请欣赏学前一班的节目《唐诗新昌》。
5、小朋友:
看看我们小朋友表演的多精彩啊!谢谢学前一班的精彩表演,接下来请欣赏大三班带来的舞蹈《快乐的小猪》。
6、小朋友:
献给老师的歌,歌颂您安于平凡的伟大,乐于奉献的崇高,献给老师的歌,歌唱您春蚕般的情思,红烛似的的胸怀,亲爱的老师 我们知道 任何言语 都不足以表达一份崇敬,我们懂得 任何财富 都不能把如此渊博的爱心拥有,那就让我们把一颗颗感恩的心像您一样传承在每一个金秋。敬爱的老师请接受我们最诚挚的敬意,请允许我们深情的把您颂扬。请欣赏由中一班小朋友带来的《教师节颂歌》。
7、娇娇:
小朋友们的表演真是让人赏心悦目啊,他们的精彩表演让后面的小朋友压力很大啊,不过我相信,后面的小朋友会化压力为动力。接下来,请欣赏大一班小朋友表演的舞蹈《我不上你的当》
8、娇娇:
今天的表演真是多姿多彩啊,我们学前三班的小朋友也不示弱,接下来请欣赏 《三句半》。
9、小朋友
是谁为我点燃了指路明灯?是谁给我一双强有力的翅膀?是谁帮我描画美好的明天?老师是你带来文明的种子,是你用自己的生命和心血把我们教育成有用之人!今天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30个教师节,今天是你们的生日,请欣赏老师为我们带来的舞蹈《今天是你的生日》。
三、结束语:
娇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小朋友:我认为,教师们的付出与奉献是无法用语言和数字来描述和统计的。
娇娇:为此,我们只有深深的祝福,节目的最后衷心的祝福各位老师节日快乐!
歌颂父爱的诗歌篇9
写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总想多说一句,青年朋友们,在你们热捧当红艺人的时候,可千万不要忘记老一代的艺术家,因为他们是中国艺术界的瑰宝,给过现在的当红明星太多的传承,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和影响,才有中国艺术界的多姿多彩。
小时候,我常常会把胡松华和郭颂弄混,一是因为这两个人岁数很接近,二来,两个人的名字里的“松”字和“颂”字读音很相似。对于这两个人的评价,我几乎是和对于师胜杰和牛群的相声一样,难分伯仲,师胜杰和牛群都属于体形敦厚、年龄相仿的人,水平又十分接近。后来,才知道这两个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胡松华比郭颂要年轻一岁,郭颂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那几分钟出世的,加上郭颂的家就在事变发生的地方,所以,郭颂后来常常说他真是“九一八事变”给震出来的,教导后人莫忘国耻。胡松华则是北京人。
胡松华有一个十分自豪的大家庭,他的弟弟胡宝善也是著名的歌唱家,他的侄子胡***则是当红的影视明星。
最早听到的胡松华的歌曲是妇孺皆知的《赞歌》,可以说,在七、八十年代乃至于九十年代的中国,不知道《赞歌》是谁唱的人是有的,但是,没有听过《赞歌》的人是没有的。而胡松华另一首歌曲《马铃儿响来玉鸟唱》,则成了胡松华的保留节目,就像何纪光的《洞庭鱼米香》,就像吕文科的《克拉玛依之歌》,就像刘秉义的《我为祖国献石油》,给多少中国人带来美的享受。这个歌除了胡松华唱,任何人唱都不行,不管你是李双江、李光曦,还是杨洪基,所以,这支为《阿诗玛》配的歌就姓了胡了。
就像唐国强能演电影也擅长书法一样,就像赵本山能演小品也精于二胡一样,歌唱家胡松华的书法和绘画都十分了不起。这是因为胡松华从小生活在一个艺术氛围很浓的世家,他的父亲就是一个酷爱书画的中医。***将***书法题赠胡松华:“书画歌并茂,德才艺同辉”。作曲家瞿希贤题赠胡松华:“赞歌一曲留史册,长歌万里壮山河”。
胡松华的歌曲融汇了中国和西方的多种元素,所以作曲家时乐蒙评说他是“中国式的美声唱法”,并书幅题词“纳江河溪流百千,酿中华美声甘泉”。共和国三代领导人都亲听、赞赏过他的歌声。
胡松华演唱的歌曲很多,除了为大型音乐剧《东方红》唱的《赞歌》和为《阿诗玛》配的《马铃儿响来玉鸟唱》久负盛名以外,《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也是广为人知的名曲。
歌颂父爱的诗歌篇10
一、《诗经》中的法律概念――“辟”
“辟”出自《诗经・大雅・板》:“民之多辟,无自立辟。”“民之多辟”的“辟”为“邪僻”、不老实之意。《左传》昭公六年:“叔向曰:‘楚辟,我衷,何若效辟?’”杜预注“辟,邪也。衷,正也。”“无自立辟”的“辟”为法律、法度之意。《尔雅・释诂一》:“辟,法也。”甲骨卜辞中“辟”用作“法”字之洲甚多,诸如,“惠王又作辟”,“王国惟辟”。“民之多辟,无自立辟”的大意是:国人(广大平民)心中已经充满邪僻,大王(周厉王)不要再制定更多的不合情理的法去逼迫他们了。《国语・周语上》:“荣夷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也就是说,周厉王为了贪财,通过立辟(立法)把山林川泽之利收归王室所有,不准平民利用,这就触犯了平民的利益,引起平民极大的不满。据《史记・周本纪》记载,为了压制舆论,厉王竟然又要立辟“以告,则杀之”。这必然引起大规模的平民反抗***,所以周厉王的老臣凡伯作这首《板》诗以讽谏厉王,警告厉王不要纵情妄为。《诗经》其他篇章也有很多有关法律的概念、思想和内容。
二、《诗经》所反映的神权法思想
《诗经・商颂・玄鸟》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这首诗是借助神话传说来美化商王的祖先。《史记・殷本纪》载:“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卯,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因此,商的始祖是感天而生,商王于是成了“天子”。这种血统源流的拟制,使君王的权威巧妙地与“天”直接联系起来,据此,他们便能代天恭行治理,可以代天行罚,其立法也具有了“天意”。这种神命和神意被认为绝对正确,其效力超越时空,万世不移,永恒不变,世人只有服从的义务,毫无怀疑和要求更改的权利。
神权法思想在国外往往和宗教有密切关系。比如,犹太教法关于禁止利息的禁则,被奉为神的直接命令,具有神圣的效力,世人无权变更。中国古代宗教不太发达,宗教神权一般在世袭王权控制之下,因此,法律没有宣称自己直接源于神的命令。但是,人们认为最高的神即“天”在冥冥中主宰人世生活,所以人们对天特别敬畏,最高统治集团因而就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把国王美化为“天子”即天的儿子,把王法变成天意,即《汉书,刑法志》所谓“天秩有礼,天讨有罪。故圣人因天秩而制五礼,因天讨而作五刑”。礼与刑一样,具有法律效力。礼通常用来调整贵族统治者内部关系,刑主要适用于社会下层“庶民”。
国家的法律一旦变成了神的旨意,国家的统治征伐也都有了“正义”性与”合理”性,这对贵族统治者来说尤为重要。因此,上层社会的艺术家要通过祭歌、颂歌等艺术形式美化与神化统治者。比如《诗经・大雅,大明》:“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尔命,燮伐大商。”命,天命。《诗经・周颂・维天之命》:“维天之命,於穆不已。”孔颖达疏:“言天道转运,无极止时也。”缵,美好。马氏《通释》:“缵女为好女,犹言淑女、硕女、静女,皆美德之称。”这段诗文的大意是:天命正从天而降,天命降给周文王。在周原之地的京都中,文王又娶来莘国美丽贤淑的姑娘为王后。文王虽然早早已离世,幸好王后还生有伟大的武王。皇天保佑命令周武王,前去讨伐殷商。
但是商朝的灭亡也使周人的神权法观念面临极大的困境:既然殷人是上帝的后裔,拥有那么大权威的上天为什么不保佑殷人?为什‘么反而授命于周人呢?
于是,周人在继承夏商以来的天命论的同时,在动摇的神权观念中加入了“人”的内容,即强调“德”,淡化“天”。《诗经・大雅・文王》:“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天命靡常”,说明天命不会永远不变地保佑某一个朝代或某一个国王。这种疑惑与反恩,终于产生了一个更务实的法律思想:“明德慎罚。”正如《左传》僖公五年引《周书》所言“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因此,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统治者必须“敬天”、“孝祖”、“保民”,才能“以德配天”,“受天之佑”。这些思想是神权法思想向世俗法思想转变的表现。
三、《诗经》所反映的周代在所有制方面的法律制度
《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溥,后作普,《玉篇・水部》:“溥,普也。”率,循,自,沿着。《尔雅・释诂一》:“率,循也。”这里的“臣”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概念。臣,本意是战俘。《说文》:“臣,牵也,事君也。像屈服之形。”杨树达《臣牵解》:“臣之所以受义于牵,盖臣本俘虏之称……囚俘人数不一,引之者必以绳索牵之,名其事则日牵,明其所牵之人则日臣矣。”战俘是奴隶的重要来源,所以“臣”后来就有了“奴隶”的词义。《尚书・费誓》:“臣妾逋逃。”孔传:“役人贱者,男曰臣,女曰妾。”古人尚自谦,在别人面前喜欢自贬低贱,故平民、官吏甚至贵族相互之问以及对国君对上级也自称“臣”。《史记・高祖本纪》:“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臣”在此是人们相互间的谦称。《诗经・周颂・臣工》:“嗟嗟臣工,敬尔在公。”郑玄笺:“臣旧诸侯也。”因此,“臣”在周代是指全国所有人口,包括公民(贵族和平民)和非公民(奴隶等全国其他人口)。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按照周代的法律,第一,土地的所有权归周王所有,这是土地国家所有制的一种形式,诸侯贵族只享有使用权,土地不得买卖,即《礼记・王制》中所谓“田里不鬻”;第二,全国人口也归周王所有,我们以前对“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理解要么不很全面,要么有些模糊,于是,每当在商周国王的大墓中发现人殉时往往认为那都是奴隶,是阶级压迫的标志,其实,殉葬者不仅仅是奴隶,也有贵族,因为他们都归国王所有,在国王的眼里他们和铜器玉器一样,都是王的所有物。
四、《诗经》所反映的周代婚姻方面的法律制度
《诗经》中有关婚嫁的篇幅很多,在此以《诗经・齐风・南山》为例: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歌颂父爱的诗歌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