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第1篇
关键词:项目预算;绩效评价;评价指标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udget for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status quo, should be made of the economy, complianc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four areas of the budget to build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combined with "schistosomia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project budge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project, focusing on budget for the projec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studied.
key words: budget for the projec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valuation
一、我国预算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势
我国的预算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府编制的预算为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1998年12月15日,在全国财***工作会议上,***副***提出了逐步建立公共财***基本框架的思路。公共财***基本框架下的预算改革要求在预算的组织形式上编制部门预算,在预算的编制方法上采用零基预算;2000年正式进行部门预算改革,实行“一个部门一本预算”; 2001年又推行部门预算,划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2003年再次完善预算编制体系,明确要求基本支出试用“定员、定额”预算,对项目支出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进行排序;同时,项目预算试行建立项目库。
因此,编制部门预算已成为预算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其本质特征就是改变原来按财***资金性质和部门交叉管理的方式,以部门为依托构建新的预算管理体系。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入,某些深层次问题渐渐凸显,如科学的定额体系尚未建立、财***调控功能受到诸多因素制约、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等,特别是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问题更为紧迫。
二、预算绩效评价
(一)预算绩效评价现状
按照***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规定和要求及***的统一部署,从2001年开始起进行预算绩效评价的小规模试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此项工作起步较晚,且缺乏系统性研究,仍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与财***预算管理改革的需要,尚存在很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1)有关绩效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不足;(2)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3)绩效评价的规范化程度不足;(4)存在评价主体缺位现象。
(二)构建科学规范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开展预算绩效评价是揭示部门预算资金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深化预算体制改革、改善***府形象的需要。鉴于我国预算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其重要性,目前应从四方面着手构建科学规范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1、制度和组织体系。制度体系的构建应从预算资金的各个环节入手,从审批、拨付、使用到监督管理层层把关,形成预算资金使用的科学运作程序,使预算资金的管理做到有章可循;组织体系包括具体明确预算绩效评价的工作范围,制定评价工作程序,确定评价结果的应用等;
2、指标体系。对预算资金绩效进行科学度量直接关系到绩效评价的结果和评价目标的实现程度;
3、标准体系。评价标准是评价预算资金绩效优劣的基本标尺,它与评价指标体系相匹配,对于每一指标,都有其对应的评价标准;
4、评价方法。评价方法的选择涉及到指标的权重确定,主要方法包括德尔菲法、ahp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
同任何绩效评价一样,在上述四个方面中,预算绩效评价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只有构建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准确地度量出预算支出的实际效果。
因此,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核心和评价目标实现的关键。
三、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理论与方法
在当前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框架下,预算绩效评价按其内容分为基本支出预算绩效评价和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本文主要探讨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的概念
项目预算绩效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反映公共部门项目预算支出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方面的特征:
1、经济性。在评估某一系统的绩效时,经济性指标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某系统在既定的时间内,究竟花费了多少钱?是不是按照法定的程序花费金钱?”,它一般指系统投入到项目中的资源水准。经济性指标关心的是“投入”的项目,如何使投入的项目作最经济的利用。经济目标并不关注服务的品质问题。
2、效率性。效率性要回答的首要问题是:“系统在既定的时间内,预算投入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效率性指标通常包括:服务水准的提供、活动的执行、服务与产品的数量、每项服务的单位成本等。效率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效率关心的是手段问题。
3、效果性。效果性通常是指公共服务实现目的的程度,即公共服务符合***策目标的程度,通常以产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加以衡量,它包括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两个方面。就行为过程来说,它包括投入是否满足经济性要求,过程是否合规和合理;就行为结果而言,它又包括产出与投入相比是否有效率,行为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以及产生的中长期影响。效果关心的是:目标或结果。
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则是对公共部门预算支出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方面特征的综合判定,它包括确定目标、拟定评估指标、选择评估方法、安排适当的评估时间和评估步骤、得出评价结果等过程。
(二) 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1、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绩效评价指标是通过各种手段将绩效目标转化为可操作性的具体指标。预算支出系统公共服务的复杂性和多重性决定了其绩效需要多个互相联系的指标所构成的体系来衡量,由于不同的指标反映了绩效的某个侧面,同时现代绩效评价不仅要求对最终的产出结果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要对投入和转换过程进行评价,因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在整体上需要遵从一定的逻辑关系,如***1所示。
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逻辑关系可以用“投入-产出-结果”链来分析:
(1)投入是指用来提供服务或产品的资源。投入过程结合产出和结果过程后,在分析三者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可设计经济性指标。要讲求经济性(遵从性),即以最低的成本获得适当质量的资源,如机构臃肿,违规采购,就缺乏经济性。
(2)转换过程是进行投入、获得产出和结果的方式。从转换方面看,要讲求遵从性,一个良好的转换过程至少有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相应的绩效指标是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同时当其他领域的指标(特别是结果指标)不能清晰地定义时,转换过程的指标往往可以有效地替代它们。
(3)产出指服务本身。从产出方面来看,要讲求效率性,即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使产出最大,或在产出一定时力求使用的资源最少。衡量产出的绩效指标是效率性,即使每单位的投入量最小,或一定的成本下使产量最大。
(4)结果是指服务达到的目标。支出系统的结果是指所提供的服务要满足公众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要求,结果指标通常由其职能目标转换而来,许多结果指标的数值需要通过收集公众的反映,进行统计得到。
(5)经济性(遵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者之间彼此相互关联,缺一不可。项目预算的经济性(遵从性)是项目开展的先导和基础,效率性是项目管理有效机制的外在表现,效果性是项目管理活动最终目标的反映。如果忽视项目的性能、质量等效果因素而一味地去追求项目资金的节约、效率,则会导致项目预算偏离其最终目标;而为了取得最终目标却不计成本、不惜任何代价、不考虑效率,将最终导致财***资源的浪费和不足。只有三管齐下,预算项目才可能用最低的成本、最少的资源投入、最高的效率,取得最好的效果。
(6)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根据项目的“职能-目标-产出-转换-投入”逻辑顺序逐层构建。投入产出的逆过程构成了一个“目的-手段”链,评价指标体系是对“目标-手段”链进行科学分析,逐步进行系统分解而建立的。需要强调的是,必须注意目标一致性的问题,即:评价指标与项目目标的一致性表现在评价指标的内容正确真实地反映了目标的实质含义,能够正确评价项目的绩效,而且能引导项目向绩效目标方向发展,同时还表现在评价指标的内容是否反映了项目总目标的整体性和各个侧面。
(二)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对于具体的评价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除遵循上述框架体系外,还应遵循以下原则:1、相关性;2、重要性;3、科学性;4、系统优化原则;5、通用可比性;6、实用性;7、目标导向性;8、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另外,由于项目预算支出范围广泛,不同领域的支出性质不同,因此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还应结合项目预算支出的不同性质分别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1、共性指标——遵从性与效果性指标。如资金使用规范率、资金到位率、资金目标实现率等;
2、个性指标——经济性和效率性指标。不同性质的项目预算支出,其经济性和效率性的重要程度也不同,相应的成本效益表现和衡量也会不同;项目预算支出按性质分为如下三类:①基本建设类项目;②行***事业类项目;③其他类项目,主要包括:用科技三项费用、农业综合开发、***策性补贴、对外援助、支援不发达地区等资金安排的项目。
四、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实例
下面以长航血吸虫病防治项目预算为例来具体说明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方法。
(一)按照 “职能-目标-产出-转换-投入”逻辑顺序,在明确长航血防工作的职能、目标和工作内容,并界定其项目类别(属行***事业类项目)的基础上,分析得出长航血防项目预算的特点:(1)项目的持续性;(2)项目投入既是最终投入,又是中间投入;(3)***区涉水工作地综合治理体现了血防项目的社会效益。
(二)分析血防项目的“投入-产出-结果”链,以“目的-手段”链为工具,结合血防项目的个性特点,构建的血防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血防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 说 明
效果性 血吸虫病感染率 血吸虫病感染率=感染人数/***区工作人数
收治率 收治率=收治人数/感染人数
遵从性 资金使用规范率 资金规范率=1-违规资金额/项目预算资金额
效率性 感染率每下降1%所需费用 感染率每下降1%所需费用=血防资金比前期增加数(扣除一次性投入)/感染率比前期下降百分比
人均预防费用 人均预防费用=预防费用 / ***区职工人数(预防费用包括个体防护用品费、普查费、预防药品定额储备费、医用耗材费)
人均***费用 人均***费用=某类病人***总费用 / 某类接受***病人人数 (按晚血病人、急感病人和慢性病人三类分别计算)
工作宣传费用比例 工作宣传费用比例=开展血防工作和宣传的费用 / 血防项目预算资金额
血防工作计划完成率 血防计划完成率=完成分项血防计划工作总项数 / 血防计划工作总项数
血防任务完成质量 血防任务完成质量=(血防知识普及率+受检率+改水改厕达标率+防护用品配给率+***情及时上报率)/5
血防设备利用率 主要血防设备工作小时数/(251×8)
***区涉水工作地综合治理率 无重复感染和新感染人员的***区涉水工作地数/***区涉水工作地总数
***区职工对血防工作的满意度 对血防工作满意的被调查职工人数/被调查的职工总数
参考文献:
[1] ***.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财预(2004)84号
[2] ***.关于开展中央***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财建(2004)729号
[3] 张亚杰等.财***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市场周刊,2005(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第2篇
关键词:项目预算;绩效评价;评价指标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udget for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status quo, should be made of the economy, complianc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four areas of the budget to build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combined with "schistosomia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project budge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project, focusing on budget for the projec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studied.
key words: budget for the projec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valuation
一、我国预算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势
我国的预算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府编制的预算为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1998年12月15日,在全国财***工作会议上,***副***提出了逐步建立公共财***基本框架的思路。公共财***基本框架下的预算改革要求在预算的组织形式上编制部门预算,在预算的编制方法上采用零基预算;2000年正式进行部门预算改革,实行“一个部门一本预算”; 2001年又推行部门预算,划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2003年再次完善预算编制体系,明确要求基本支出试用“定员、定额”预算,对项目支出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进行排序;同时,项目预算试行建立项目库。
因此,编制部门预算已成为预算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其本质特征就是改变原来按财***资金性质和部门交叉管理的方式,以部门为依托构建新的预算管理体系。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入,某些深层次问题渐渐凸显,如科学的定额体系尚未建立、财***调控功能受到诸多因素制约、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等,特别是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问题更为紧迫。
二、预算绩效评价
(一)预算绩效评价现状
按照***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规定和要求及***的统一部署,从2001年开始起进行预算绩效评价的小规模试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此项工作起步较晚,且缺乏系统性研究,仍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与财***预算管理改革的需要,尚存在很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1)有关绩效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不足;(2)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3)绩效评价的规范化程度不足;(4)存在评价主体缺位现象。
(二)构建科学规范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开展预算绩效评价是揭示部门预算资金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深化预算体制改革、改善***府形象的需要。鉴于我国预算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其重要性,目前应从四方面着手构建科学规范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1、制度和组织体系。制度体系的构建应从预算资金的各个环节入手,从审批、拨付、使用到监督管理层层把关,形成预算资金使用的科学运作程序,使预算资金的管理做到有章可循;组织体系包括具体明确预算绩效评价的工作范围,制定评价工作程序,确定评价结果的应用等;
2、指标体系。对预算资金绩效进行科学度量直接关系到绩效评价的结果和评价目标的实现程度;
3、标准体系。评价标准是评价预算资金绩效优劣的基本标尺,它与评价指标体系相匹配,对于每一指标,都有其对应的评价标准;
4、评价方法。评价方法的选择涉及到指标的权重确定,主要方法包括德尔菲法、ahp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
同任何绩效评价一样,在上述四个方面中,预算绩效评价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只有构建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准确地度量出预算支出的实际效果。
因此,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核心和评价目标实现的关键。
三、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理论与方法
在当前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框架下,预算绩效评价按其内容分为基本支出预算绩效评价和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本文主要探讨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的概念
项目预算绩效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反映公共部门项目预算支出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方面的特征:
1、经济性。在评估某一系统的绩效时,经济性指标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某系统在既定的时间内,究竟花费了多少钱?是不是按照法定的程序花费金钱?”,它一般指系统投入到项目中的资源水准。经济性指标关心的是“投入”的项目,如何使投入的项目作最经济的利用。经济目标并不关注服务的品质问题。
2、效率性。效率性要回答的首要问题是:“系统在既定的时间内,预算投入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效率性指标通常包括:服务水准的提供、活动的执行、服务与产品的数量、每项服务的单位成本等。效率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效率关心的是手段问题。
3、效果性。效果性通常是指公共服务实现目的的程度,即公共服务符合***策目标的程度,通常以产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加以衡量,它包括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两个方面。就行为过程来说,它包括投入是否满足经济性要求,过程是否合规和合理;就行为结果而言,它又包括产出与投入相比是否有效率,行为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以及产生的中长期影响。效果关心的是:目标或结果。
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则是对公共部门预算支出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方面特征的综合判定,它包括确定目标、拟定评估指标、选择评估方法、安排适当的评估时间和评估步骤、得出评价结果等过程。
(二) 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1、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绩效评价指标是通过各种手段将绩效目标转化为可操作性的具体指标。预算支出系统公共服务的复杂性和多重性决定了其绩效需要多个互相联系的指标所构成的体系来衡量,由于不同的指标反映了绩效的某个侧面,同时现代绩效评价不仅要求对最终的产出结果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要对投入和转换过程进行评价,因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在整体上需要遵从一定的逻辑关系,如***1所示。
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逻辑关系可以用“投入-产出-结果”链来分析:
(1)投入是指用来提供服务或产品的资源。投入过程结合产出和结果过程后,在分析三者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可设计经济性指标。要讲求经济性(遵从性),即以最低的成本获得适当质量的资源,如机构臃肿,违规采购,就缺乏经济性。
(2)转换过程是进行投入、获得产出和结果的方式。从转换方面看,要讲求遵从性,一个良好的转换过程至少有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相应的绩效指标是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同时当其他领域的指标(特别是结果指标)不能清晰地定义时,转换过程的指标往往可以有效地替代它们。
(3)产出指服务本身。从产出方面来看,要讲求效率性,即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使产出最大,或在产出一定时力求使用的资源最少。衡量产出的绩效指标是效率性,即使每单位的投入量最小,或一定的成本下使产量最大。
(4)结果是指服务达到的目标。支出系统的结果是指所提供的服务要满足公众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要求,结果指标通常由其职能目标转换而来,许多结果指标的数值需要通过收集公众的反映,进行统计得到。
(5)经济性(遵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者之间彼此相互关联,缺一不可。项目预算的经济性(遵从性)是项目开展的先导和基础,效率性是项目管理有效机制的外在表现,效果性是项目管理活动最终目标的反映。如果忽视项目的性能、质量等效果因素而一味地去追求项目资金的节约、效率,则会导致项目预算偏离其最终目标;而为了取得最终目标却不计成本、不惜任何代价、不考虑效率,将最终导致财***资源的浪费和不足。只有三管齐下,预算项目才可能用最低的成本、最少的资源投入、最高的效率,取得最好的效果。
(6)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根据项目的“职能-目标-产出-转换-投入”逻辑顺序逐层构建。投入产出的逆过程构成了一个“目的-手段”链,评价指标体系是对“目标-手段”链进行科学分析,逐步进行系统分解而建立的。需要强调的是,必须注意目标一致性的问题,即:评价指标与项目目标的一致性表现在评价指标的内容正确真实地反映了目标的实质含义,能够正确评价项目的绩效,而且能引导项目向绩效目标方向发展,同时还表现在评价指标的内容是否反映了项目总目标的整体性和各个侧面。
(二)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对于具体的评价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除遵循上述框架体系外,还应遵循以下原则:1、相关性;2、重要性;3、科学性;4、系统优化原则;5、通用可比性;6、实用性;7、目标导向性;8、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另外,由于项目预算支出范围广泛,不同领域的支出性质不同,因此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还应结合项目预算支出的不同性质分别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1、共性指标——遵从性与效果性指标。如资金使用规范率、资金到位率、资金目标实现率等;
2、个性指标——经济性和效率性指标。不同性质的项目预算支出,其经济性和效率性的重要程度也不同,相应的成本效益表现和衡量也会不同;项目预算支出按性质分为如下三类:①基本建设类项目;②行***事业类项目;③其他类项目,主要包括:用科技三项费用、农业综合开发、***策性补贴、对外援助、支援不发达地区等资金安排的项目。
四、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实例
下面以长航血吸虫病防治项目预算为例来具体说明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方法。
(一)按照 “职能-目标-产出-转换-投入”逻辑顺序,在明确长航血防工作的职能、目标和工作内容,并界定其项目类别(属行***事业类项目)的基础上,分析得出长航血防项目预算的特点:(1)项目的持续性;(2)项目投入既是最终投入,又是中间投入;(3)***区涉水工作地综合治理体现了血防项目的社会效益。
(二)分析血防项目的“投入-产出-结果”链,以“目的-手段”链为工具,结合血防项目的个性特点,构建的血防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血防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 说 明
效果性 血吸虫病感染率 血吸虫病感染率=感染人数/***区工作人数
收治率 收治率=收治人数/感染人数
遵从性 资金使用规范率 资金规范率=1-违规资金额/项目预算资金额
效率性 感染率每下降1%所需费用 感染率每下降1%所需费用=血防资金比前期增加数(扣除一次性投入)/感染率比前期下降百分比
人均预防费用 人均预防费用=预防费用 / ***区职工人数(预防费用包括个体防护用品费、普查费、预防药品定额储备费、医用耗材费)
人均***费用 人均***费用=某类病人***总费用 / 某类接受***病人人数 (按晚血病人、急感病人和慢性病人三类分别计算)
工作宣传费用比例 工作宣传费用比例=开展血防工作和宣传的费用 / 血防项目预算资金额
血防工作计划完成率 血防计划完成率=完成分项血防计划工作总项数 / 血防计划工作总项数
血防任务完成质量 血防任务完成质量=(血防知识普及率+受检率+改水改厕达标率+防护用品配给率+***情及时上报率)/5
血防设备利用率 主要血防设备工作小时数/(251×8)
***区涉水工作地综合治理率 无重复感染和新感染人员的***区涉水工作地数/***区涉水工作地总数
***区职工对血防工作的满意度 对血防工作满意的被调查职工人数/被调查的职工总数
参考文献:
[1] ***.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财预(2004)84号
[2] ***.关于开展中央***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财建(2004)729号
[3] 张亚杰等.财***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市场周刊,2005(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第3篇
[摘 要]开展高校院系绩效评价,提高资源投入绩效,既是国家***策要求,也是加快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建立科学的高校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绩效评价的基础。本文探讨了高校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过程和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通过该指标体系对高校院系进行绩效评价,能提高院系投入绩效,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绩效评价 指标 院系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国家投入高等教育经费不断增加,但相对于高教事业发展需要,国家财***投入仍然是捉襟见肘,但即使这样,高校现有资源使用仍普遍存在闲置和浪费,产出效益不高现象,公众、媒体要求***府部门对高校资源投入加强绩效评价的呼声不绝于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考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则指出要:“完善高等学校财***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以绩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对部分省市或地区乃至***直属高校,***府已对高校整体或部分工作的资源投入开展绩效评价,并已尝试将评价结果同高校资源分配(如财***预算补助)挂钩。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于2009年底公布了***直属高校的绩效评价结果,浙江省从2008年度开始,每年对十五所省属高校的本科教学业绩进行绩效考核,对考核结果为第一名、第二至第五名和第六至第九名分别给予经常性年度预算经费额的15%、10%和5%奖励(第十名及以后没有奖励)。故不断提高高校资源投入绩效,既是国家***策要求,也是加快高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高校的学生规模普遍较大,各高校纷纷实行校院(系)二级管理,院(系)是高校最重要、最根本的组成部分。在这样的前提下,探讨建立合理的高校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运用该指标体系对院系绩效进行评价,及评价结果的合理运用,对提高高校办学绩效,加快高教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指标体系应该具有目标导向性,是院系工作的“指挥棒”,运用该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能使院系的工作自觉服务于高校领导的发展战略和思想,体现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2.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主要是为高校评价内部院系绩效时使用,因此,相关指标使用的数据应能通过教务处、科技处、财务处等有关部门直接或分析统计较容易获得或核实,对那些虽具有评价功能、但在实际中无法统计或难以取得数据的指标应予以剔除。
3.相关性原则。指标的设置应考虑是否同院系密切相关,尤其重要的是要考虑该指标是否为内部院系所能控制,有些指标虽然同院系绩效密切相关,但如果按该高校当前校院二级管理模式,该指标不是院系通过自身努力所能实现,则也不应将其列为评价指标,否则将挫伤院系积极性,影响评价效用。
4.探索性原则。由于高校产出的多样性、模糊性和复杂性,院系绩效评价时将会遇到许多精确度量有难度的内容,对于这些现象的统计,无论在指标的设计还是数值测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试验性成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要提倡和鼓励各种探索,在探索中逐步完善。
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院系绩效的内涵是多维的,许多指标是抽象、模糊、难以定量测评的,如所培养人才的社会贡献度、社会服务效果等,更适宜通过社会调查或由专家给出主观评判,同时各院系由于发展阶段,历史投入等不同,不可能所有院系全部用一个标准定量衡量,也应鼓励特色,对特色部分也更宜采用主观定性评价。
二、高校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高校对院系的投入包括师资等人力资源投入,房屋、场馆、设备和家具等固定资产投入和院系运转发展的水电、耗材等流动资产的投入,这些可全部折成人民币表示。高校的产出,对外表现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的成果,对内则表现为教师素质的提高,队伍结构的优化(学历、学位、职称等的优化)等高校内涵提升。高校院系绩效评价以投入与产出比值作为总评价指标来衡量,即院系绩效评价总指标P= ×Wi(其中Oi 为第i 项产出,Wi 为第i 项产出对应的权重,n 为院系总共的产出项) 。P 值越大,表明绩效越好,反之,则说明绩效越差,评价结果用于院系绩效P的相对排序。
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中,着重要解决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1.合理核算“投入”
由于高校目前仍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尚未计提折旧,未实行成本核算,所以高校“投入”指标核算主要需解决当前高校会计制度未对院系“产出”实行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通过辅助管理系统或账目,正确核算各类资产损耗,包括共用资产在相应“产出”间的合理分摊,对院系实行模拟经济***核算,合理核算评价期院系“产出”对应的“投入”,将所有“投入”全部折成人民币并汇总计算。
2.正确选择“产出”指标
院系产出分为教学产出、科研产出、社会服务产出和内涵提升四部分,经查阅相关文献,综合相关专家、职能部门、校领导意见,确定如下表的高校院系绩效评价“产出”指标体系。
高校院系绩效评价“产出”指标体系
注:表中指标对应产出原则上均应为评价期间取得,对非评价期间取得的产出,可视对评价期间继续取得此项(类)产出是否产生不利影响及在评价期间维持该原有产出是否需要投入情况,按视同评价期间取得产出的一定比例计算。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第4篇
关键词:高校;院系绩效;评价指标
中***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2.02.025
院系绩效评价是对院系办学活动的业绩和效果的评价与肯定。是高校院系管理的重要内容。绩效评价是指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按既定的标准,对院系办学活动进行严格有效的考查和评价[1]。如何构建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时反映院系发展水平、运行状态和办学绩效,是高校院系管理的重要工作。建立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大大促进学校院系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推动院系提高管理水平,合理利用办学资源,促进学校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应该本着科学、实用、合理可行和服务管理的基本思想,力求体现以下原则:
一是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该原则要求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符合高教的发展规律,能够客观、公正、准确地反映其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及结构效益。评价指标在同一层次内应尽可能界线分明,系统性强,每个指标都应有明确的内涵、科学的解释、合理的权重指标。
二是全面性和目标一致性原则。院系办学具有复杂性、多层次性的特征,指标体系应全面完备地考虑,瞄准国家科学目标和学校发展方向。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是院系管理目标的细化,准确反映学校的发展目标和需求,达到指标体系与学校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三是可比性和互补性原则。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能够反映院系办学绩效的共性指标为主体指标;不可或缺的个性指标,注重不同类型院系之间权重的互补性。
四是具体性和可衡量性原则。指标体系要简明、清晰、细化,切定工作目标;要定量化或行为化。对院系的管理状况,难以定量的工作就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2]。
五是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相结合的原则。在进行院系绩效评价时,既要横向比较各院系之间的办学绩效情况,也要纵向比较院系年度之间的绩效升降情况,以求合理指导院系的办学活动[3]。
二、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院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等多项工作。院系绩效评价指标是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它与学校发展战略目标联系紧密,也是学校总体战略目标分解到各院系的职责和要素目标,然后根据绩效驱动因素,进一步细化为教学工作目标,形成各项工作的绩效指标[4]。根据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考核指标和标准。考核要素用分值计算,对其重要程度用权重指标区别,得分是完成情况与考核标准进行对比后所得分数与权重的乘积。以某高校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例,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一级指标受权重约束,权重比例与项目的内容反映学校办学的总体特色。二级指标既受一级指标的约束,又受权重约束;其项目内容是一级指标的延展。三级指标受二级指标约束,但不受权重约束,在三级指标下设立若干项目的赋分标准。各院系根据自身的特色,各有偏重,以长补短,相对平衡。三级指标各项的具体内容及赋分标准,应根据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制定。
三、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数据计算
(一)院系贡献值计算
四、结 语
上述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近几年在武汉理工大学进行了实际运用,从试行的情况来看,虽然有些指标仍有待完善,但总体上还是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其体现出一定的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比性。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考核要素用分值计算,实行了院系办学绩效评价的量化管理与量化考核;
二是采用权重指标,区别了院系办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程度,便于院系管理工作者抓住重点,明确目标;
三是采用明确的指标内容,统一院系办学与学校发展目标的一致性,还可引导和促进院系的管理工作;
四是这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亦可推广应用到高校及相关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之中。
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完善该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系统、有效,真正发挥其对高校院系教学科研的管理效能。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在高校内部要营造一种以绩效为导向的文化氛围,确保绩效指标在考核中的有效运用。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校绩效文化氛围,可以形成追求优异绩效的核心价值观,用这种核心价值观引导和约束院系办学的行为活动,保证绩效考核顺利实施。
第二,注重学校发展目标与院系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保证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三,绩效指标要结合学校院系的实际,由简到繁,逐步深入细化。
第四,注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及可比性。理想的指标应客观、科学,既要符合实际又要有对现实的超越性,要能充分发挥其对院系工作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55-257.
[2] 卿建中. KPI考评――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J]. IT经理人世界,2002(1):92.
[3] 刘 强,由国辉. 中小企业绩效考核的问题分析与建议[J].交通企业管理, 2005(3):47-48.
[4] 樊秀娣. 高校管理体制建设的一个开拓性尝试: 同济大学开展校内院系办学绩效评估的实践与思考[J].评价与管理,2007(1):20-24.
Construction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llege and Department in the University
LI Xu-feng,DAI Kai-fu,LIAO Zhi-qiong,WANG Zhi-fang,ZHANG Xia
(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WUT,Wuhan 430070,Hubei,China)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第5篇
【关键词】 高校; 内部预算; 绩效评价; 评价指标; 指标权重; 评价标准
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是指建立一定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纳入学校预算管理的资金使用效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笔者认为,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应以高校年度内部预算文本为框架进行设计。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校级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教辅)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管理部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专项经费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后勤保障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其他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指校办产业及附属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其中,各级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指标权重、评价标准的合理建立,是构建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开展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的中心环节。
一、校级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的建立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分三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第一层次,按照综合评价法,从财务管理实质出发,为校级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设置经费筹集绩效、经费使用绩效、可持续发展财力绩效等3个一级指标;第二层次,按照一级指标的管理属性,结合高校工作及业务需求,设置多渠道筹集经费绩效、人员经费使用绩效、教学经费使用绩效、科研经费使用绩效、后勤保障经费使用绩效、校产经营绩效和经费增长与资产增值绩效7个二级指标;第三层次,根据二级指标的各自业务内涵,结合教育、财***等部门的有关管理要求,设置了42个三级指标。三级指标的建立是做好预算绩效评价的基础。
(二)三级评价指标的建立
1.多渠道筹集经费绩效指标。包括:年度收入预算完成率、财***拨款占总经费比率、生均财***拨款额、自筹经费占总经费比率、学杂费收缴率、资产负债率、累计信贷资金占年收入额比率和债务化解率。2.人员绩效指标。包括:年度支出预算完成率、人员支出占总支出比率和人均工资费用。3.教学经费绩效指标。包括:教学经费占总经费比率,生均事业费,教学业务费、设备购置费及***书资料费占公用经费支出的比率,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原值,教学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生均***书资料费,师生比,生均教学行***用房,重点学科建设经费预算完成率和博士、硕士点建设经费完成率。4.科研经费绩效指标。包括:科研经费收入预算完成率、科研收入增长率、人均科研收入、科研支出与总支出比率、教师人均论文奖励费、教师人均科研奖励和人均骨干教师再奖励。5.后勤保障经费绩效指标。包括:后勤保障费占总支出比率、生均水电暖费和水电暖费节约率。6.校办产业经营绩效指标。包括:校企上交收益占总经费收入比率、校企经营收益增长率、职工人均校产收入和资产增值保值率。7.经费增长与资产增值潜力指标。包括:经费收入增长率、资产增长率、总收入与总支出比率、“一卡通”资金沉淀率、设备招标资金节约率、应收账款清欠降低率和发展性支出占总支出比率。
(三)指标权重的建立(指标分值的设立)
根据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的原则,结合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的重点,笔者认为,多渠道筹集经费是高校开展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教学科研活动及后勤保障是经费使用的主渠道,经费增长点及资产增值是财务管理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为便于顺利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可将校级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总分值界定为100分,并根据重要性原则确定多渠道筹集经费绩效分值为30分,教学、科研、后勤经费绩效分值为60分;经费增长及资产增值为10分。三级指标分值的界定主要根据所属二级指标的分值及各指标在本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而确定。例如,在三级指标中,财***拨款占总经费比率、生均财***拨款、自筹经费占总经费比率、信贷资金占经费总收入的比率、生均事业费、人均科研费、生均水电暖费等系列指标,总体上反映了一个高校的综合财务实力和管理水平,是校级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评价指标,分值应适当提高。分值确定后,如何判定各指标具体得分情况,笔者认为应根据以下原则评判。1.行业标准原则。例如,***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规定,综合大学的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为:师生比1:18,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30%、生均教学行***用房14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 000元、生均***书80册等具体标准;再如,教育主管部门规定高校信贷资金的规模不得超过当年经费收入总额等具体规定。若指标得分高于行业标准,则为满分;若低于行业标准则视具体情况而折扣取分。2.计划标准。主要指学校年度预算、工作计划等确定的各项具体绩效目标。如,债务化解率计划降低10%;学费收缴率计划达到98%以上等具体工作计划目标,达到计划标准则为满分,达不到则折扣取分。3.历史标准。主要指某项指标历年取得的最好绩效水平,一般为近三年内的数据。在取值时,应把评价年份的指标数据与历史最好水平相比较确定得分。如,生均水电暖费、生均事业费等,指标值优于历史标准则为满分,劣于历史标准则折扣取分。4.其他标准。主要指权威机构、专家学者认定的评价标准。如高校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过高或过低都对高校的发展不利)等认定标准。指标值在此区间则为满分,不在认定区间则视具体情况折扣取分。
(四)评价标准(绩效结果认定)
评价标准是按照指标体系的总和得分判断高校内部预算绩效高低、好差、优劣的依据。根据简便易行的原则,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标准可确定为:90分以上(含90分)为绩效好;75至90分(不含90分)为绩效较好;60分至75分(不含75分)为绩效不明显;60分以下(不含60分)为绩效差。
二、管理部门、教学(教辅)单位、后勤保障、专项经费及其他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指标权重、评价标准的建立
管理部门、教学(教辅)单位、后勤保障、专项资金及其他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的建立,原则和方法上与校级层面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指标权重划分、评价标准的建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管理部门、教学教辅单位、专项经费、后勤保障及其他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根据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服务的业务对象和不同的绩效目标而在总体目标相同的一级指标框架下设置了不同的二级、三级指标。由于其指标权重、评价标准的建立与校级评价体系相同,以下重点探讨管理部门、教学(教辅)单位、后勤保障、专项经费及其他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建立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管理部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建立
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做好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因此评价管理部门的预算支出绩效应当从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出发,一级指标的建立主要从人员绩效、办公效能和管理效益方面着手,二、三级指标的建立重点从日常办公经费绩效方面展开(具体指标因限于篇幅省略)。
(二)教学(教辅)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建立
一所高校的学科建设、博硕点数量、科研水映了它的综合实力。教学(教辅)单位是高校学科、博硕点建设、科研活动的基本单位,其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应是高校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重点。从收入预算绩效的角度出发,与之相关的二级指标主要有学杂费收缴率等指标;从经费使用绩效和可持续财力绩效方面来看,教学(教辅)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二、三级指标建立应着重从学科、博硕点建设绩效以及教学日常经费绩效、日常科研经费绩效等方面着手,以便对各教学(教辅)单位的预算支出绩效进行集中评价(具体指标因限于篇幅略)。
(三)高校后勤保障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建立
高校后勤保障的根本任务是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物力保障,为教学、科研及广大师生提供优质后勤服务,同时通过自身的科学管理,不断壮大和发展整体实力。因此后勤保障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应重点围绕人员绩效、日常保障绩效和节能减排绩效等方面进行安排(具体指标因限于篇幅略)。
(四)高校专项经费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建立
高校专项经费是高校安排下达的除基本支出以外的具有指定项目和用途的经费。由于其数量多、投入大、影响广,因此,在建立专项经费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时,主要从教学专项绩效、科研专项绩效及后勤保障专项绩效等方面进行考量(具体指标因限于篇幅略)。
(五)其他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建立
其他预算绩效主要指行***上归学校领导,经济上***核算的校办企业的预算绩效。建立完备的校办企业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规范校办产业经营行为,提高其经济效益和资产增值保值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校办产业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应围绕两个重点:一是上交学校利费水平,主要对学校贡献方面;二是资产保值增值方面(具体指标因限于篇幅略)。
纵观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提纲挈领,总揽全局;二级指标界定范围,明确方向;三级指标服务于二级,是绩效评价之根基。三个级次,循序递进,构成了严密合理的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就指标权重取值而论,应以标准原则评判,重要性为先;就评价标准而言,应以可操作性为上,坚持避繁就简。总之,严密合理的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辅之以适当的指标权重和明确的评价标准,是构建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做好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的中心环节。
【参考文献】
[1] 张文利.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研究[J].财会研究,2009(23).
[2] 李红民.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8(6).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第6篇
1影响地方***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因素
1.1绩效评价的目的因素
想要建立地方***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做到确定其建立依据,而这个依据就是绩效评价的自身目的。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由绩效评价的目的来决定的,不同地区的***府部门,绩效评价的根本指标不同。***府想要改进公共事业的绩效,那么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要比单纯的绩效评价更加着重注意分析潜在影响绩效评价的因素,并对如何改进进行深入讨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用于地方***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种类繁多,数量不可忽视,在进行评价时不能做到全面具体,以此只能根据评价目的来进行***府管理绩效的评价。不然,不只绩效评价没有意义,而且操作性也不强,失去了评价应有的价值。
1.2地方***府的职能因素
绩效的本质就是***府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履行质量和程度,在***府管理职能之上建立地方***府公共事业的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的内容根据管理职能不同进行细致标注,全面准确了解地方***府管理的主要职能。宏观角度来说,地方***府主要职能包括:教育领域、科技发展、文化传播、卫生监督、体育培养、建设基础设施、保护环境等。评价这些职能的指标就要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教育领域绩效评价体系、科技发展绩效评价体系、文化传播绩效评价体系、卫生监督绩效评价体系、体育培养绩效评价体系、设备建设绩效评价体系、保障社会绩效评价体系、保护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等。根据不同的职能来制定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我国土地资源丰富,不同的地区,历史影响因素和自然条件都不相同。因此,建立指标时,要充分考虑职能的不同影响着指标的制定。既要制定特殊的指标体系,也要制定通用的指标体系,利用数量进行分析制定,尽可能地减小不同地区的职能差异,完善差异带来的误差和负面影响。
1.3地方***府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因素
因地域的差异,主观条件、客观条件都会影响到绩效评价体系。这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上级领导的要求,根据上级领导提出的总目标,传达完成任务分配、指示、计划相关规定、法规、条例等;二是地方领域的人员素质、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目标完成的质量及实现程度、***府管理制度等;三是外界环境直接影响,即相关企业、区域特点、部门的发展质量、发展速度等方面。以其作为建立制度的基础,建立地方***府公共事业的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只有真实全面地深入、掌握、研究分析、利用这些条件,才能合理地制定地方***府公共事业的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4评价所需信息的质量和数量因素
利用信息管理可以直接预测地方***府对事业的管理,但是不能直接深入了解管理内容。因此,可以用来间接探究***府管理绩效。***府管理绩效就是搜索、处理信息的过程,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明确有效性、全面概况性影响着绩效评价指标能否实现预测的可能性。针对信息的质量和数量的充分考虑,保证有效建立***府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是,可以分析***府管理绩效信息评价的来源、***府管理绩效信息源与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相互联系,评价的对象不同、目的不同,所得到的信息就不同。通常信息主要表现于群众的评价、领导的评价、***府自我评价、同等岗位相互评价、社会评价等相关数据资源。二是,合理利用采取到的信息科学绩效评价,将生活实际和采取到的信息互相对比,选择符合标准的评价。三是,依照信息的质量和数量对建立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调整。
2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2.1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指出***府实际管理的有效成绩是绩效评价的标准。绩效评价指标必须按照事业具体部门和管理职能建立体系。所以,教育领域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科技发展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文化传播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卫生监督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育培养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设备建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保障社会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保护环境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等,这类别构成地方***府的绩效评价指标。
(1)教育领域管理绩效评价指标。
教育领域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教育领域费用所占GDP的比重、在校学生与教师的比例、大学生的实际入学率。地方***府在教育事业中的资金投入越多,GDP的比重就越大,充分体现此地方***府教育领域管理绩效不断增加。教育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具有严格的序级。根据各个序级和教育业绩发展的总体反映,做出教育领域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目前来看,我国不同级别的地方***府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支持、人力资源、物力材料,改善不同级别的教育设备和资源。大学生的实际入学率这一指标可以对平衡层次不同的教育领域水平进行评价,增加绩效评价的整体性;此外,该指标具有国际通用性。
(2)科技发展管理绩效评价指标。
科技发展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R&D***府公共事业支出所占GDP的比重;专利申请的数量或件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可以根据一个地区或国家科技发展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来衡量,当R&D***府公共事业支出占GDP的1.0%以下时,该地区或国家处于开发应用技术时期;当R&D***府公共事业支出占GDP的1.0%到2.0%时,该地区或国家处于应用创新技术时期;当R&D***府公共事业支出占GDP的2.0%以下时,该地区或国家处于完全创新技术时期。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比重普遍大于2.2%。申请专利可以具体反映出地方***府科技发展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提高科技创新推广、奖励、鉴定等科技成果的水平。
(3)文化传播管理绩效评价指标。
文化传播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电视人口的覆盖率、广播人口的覆盖率、平均公共***书馆的藏书量。电视人口的覆盖率和广播人口的覆盖率是衡量人民娱乐生活和文化设备的绩效标准,平均公共***书馆的藏书量能够推进***书管理技术的发展和利用。
(4)卫生监督管理绩效评价指标。
卫生监督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公共卫生监督管理的支出所占GDP的比重;以万人为计量单位对比病床数量;以万人为计量单位对比医生数量。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发展长久,公共卫生监督管理的支出所占GDP的比重不断增加,医疗设备越来越高科技。以万人为计量单位对比病床数量和医生数量衡量卫生监督管理绩效评价的指标不断增长。
(5)体育培养管理绩效评价指标。
体育培养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县级以上级别举办的运动会次数。根据***府对体育设施的建设和运动会的举办,综合获取体育培养管理绩效的提升指标,以运动会举办的次数来评价体育培养管理绩效。
(6)设备建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
设备建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人均园林的绿化面积、人均路面的面积、人均下水道的管道长度。这里的设备建设指的是狭义上的地方***府公用事业,衡量设备建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有很多,但是指标值是具有通用性的。因此,我们以人均园林的绿化面积、人均路面的面积和人均下水道的管道长度这三项作为代表指标。
(7)保障社会管理绩效评价指标。
保障社会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保障社会管理的支出所占GDP的比重、收容性质的社会福利单位数量、社会福利救济的人数。保障社会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贯彻执行保障服务,建立完善的福利体系。
(8)保护环境管理绩效评价指标。
保护环境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保护环境管理维护费用所占GDP的比重、工业废水的排放达标率、固体废物的利用率。保护环境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衡量地方***府环境质量维护能力,是改善社会环境工作的绩效指标。
2.2管理的成本指标体系的构成
管理的成本指的是:地方***府在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管理公共事业中所消耗的费用,它包括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成本。内部成本指标是指:工作在机关单位人员的工资总额占该地财***支出的比率、机关单位人员年工资总额用于工作人员的劳保、工资和补贴;外部成本指标指:对公共工程的投资、支付公共事业的管理费用。
2.3内部的管理指标体系的构成
公共事业管理绩效十分关注内部的学习和经营过程,内部评价事业管理和外部评价事业管理相结合,主要包括人力的资源状况、行***办事的效率、***府是否廉洁***务。
3地方***府对绩效评价指标的总体框架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第7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中***分类号:G6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13)06010804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前,我国高校运行一直采取国家直接管理模式。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是高等教育办学主体,高校隶属于***府,高校的设立、所需经费、招生计划、专业设置和学生分配等都必须遵循国家指令性计划。在这种模式下,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财务管理目标,但按教育产品属于公共产品性质,高校教育强调社会效益这一原则,则高校财务管理目标是实现***府的受托责任[1]。在这种模式下,由于高校是***府的附庸或延伸,***策上的“一刀切”,分配上的“大锅饭”,***府对高校管得太多,统得过死,责、权、利严重不对等,导致高校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教育资源缺乏有效的配置和管理,办学效益和效率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为此,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和实践新的高等教育体制。1995年全国人大八届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立了以财***拨款为主、其他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新体制;1997年实施高校收费并轨,学杂费收入占高校经费收入的比例得到了一定幅度的提高;1998年颁布和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章第十一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第四章第三十条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从法律层面为高校办学提供了依据和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实施和完善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推进***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校、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这意味着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不仅仅要满足***府需求,而且还要满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的颁布,收稿日期:20130916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绩效评价的省属高校财务管理研究” (W2013088)
作者简介:李梦苏(1972-),女,辽宁丹东人,高级会计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财务管理研究。Email: 我国的高等教育获得了飞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投资来源日趋多元化。在此背景下,为打破过去“重投入、轻效益”的局面,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高校办学效益,客观上要求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的财务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综合的评价。通过财务绩效评价,可以引导和规范高校办学行为,使高校的办学目标更明确,实现目标的策略和路径更科学,促进高校办学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也有利于激励高校减少教育资源使用中的铺张浪费现象,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教育质量、管理水平及提升办学效益,维护***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基于此,本文对高校财务评价模型中的核心内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以期为开展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活动奠定基础。
二、历史发展与研究述评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依附于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依附于国家***治与经济的发展。建国60多年来,我国的***治和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教育体制进行了多次变革,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因此呈现出三个发展阶段和三种显著特征:第一阶段为教育事业费拨款支出分析阶段,评价分析主体是高校自身,分析目的在于改善学校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第二阶段为综合财务指标比较分析阶段,评价分析主体是教育行***管理机构,分析目的是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第三阶段是建立统一、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阶段,如1995年国家教委财务司推出的《高等学校财务评价系统》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第一个一级指标反映高校支付能力情况,由现实支付能力和潜在支付能力两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第二个一级指标反映自有资金和非自有资金在年末存款中所占比重情况,由自有资金、非自有资金和自有资金净额3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第三个一级指标反映高校资金的利用情况,包括自有资金利用程度、占用其他资金程度和全部流动资金利用程度3个二级指标。,评价内容从主要关注高校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扩展到财务综合实力、财务发展潜力和财务状况等方面。
近年来,在国家对高校的投入逐渐加大、高校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一些研究机构及学者也开始关注高校财务绩效问题。2000年由世界银行资助的“高等院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在南京大学正式启动。课题组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设计了反映高校财务综合实力、财务运行绩效和财务发展潜力共38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该指标体系对直属高校进行了综合评价。2005年上海财经大学中国教育绩效评价研究中心与江苏省财***厅合作设计了“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评价指标、13个二级评价指标和26个三级评价指标),选择南京师范大学和扬州大学等10所江苏省省属院校进行评价研究。2009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设计了由12个投入指标和13个产出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直属的72所高校中的69所进行绩效评价,《中央高等院校绩效评价报告》。学者彭海颖[1]、洪林、陆为群[2]和詹儒章 [3]对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思路进行了研究。陈胜权[4] 从教学绩效、科研绩效、筹资绩效、综合实力、办学效率和发展潜力六个维度建立包括19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刘国永[5]论述了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介绍了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价值选择、基本原则和方法。张海丽和曾繁荣[6]借鉴南京大学高等院校财务绩效评价课题组的研究,从高校的投入和产出角度建立由10个评价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张兆亮[7]重视非财务信息在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中的作用,将平衡计分法引入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学习成长四个维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帅毅和罗燕琴[8]在界定高校财务绩效等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由5个准则层指标(教学绩效指标、科研绩效指标、自筹能力指标、资产绩效指标和产业绩效指标)和19个评价层指标组成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数学对 G 大学的财务绩效进行了评价。徐月丽[9]建立由教学绩效、科研绩效、资产绩效和自筹能力4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曹***和刘洪南[10]基于高校应向投资人和债权人说明高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状况、高校教育资源配置、核心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视角,提出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偿债能力指标、教育资源使用效益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
高校财务绩效是投入一定的教育资金所产生的能用数量表示的最大效果、最高效率和最大效益。从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看,南京大学高等院校财务绩效评价课题组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偏重于资产、收入、使用和增长方面,对高校效率(投入与产出比率)的关注不够。上海财经大学中国教育绩效评价研究中心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财***支出视角评价高校财务绩效,较少考虑***府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关注了高校效率,但对高校财务实力、运行绩效和发展潜力关注不够,另外,该研究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着适用性不广、通用性不大的问题,如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奖数和国家三大科技奖一等奖奖数等指标对于绝大多数高校并不适用。上海财经大学中国教育绩效评价研究中心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基于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在高校收入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评价结果没有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学者们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对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和理论依据等研究不足,评价指标选择缺乏相应的理论分析。
表1高等院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1二级指标综合财务实力1学校总经费收入、国家拨款总额、学校自筹经费收入、科研活动收入、教学收入总额、校产上交及经营收益、捐赠及赞助收入、学校年末资产总额运行绩效1师生比、生均事业支出、学生生均设备费、教职工人均获取经费额、教学活动收入年增长率、人员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教师人均科研经费、科研活动收入年增长率、学校自筹经费占总经费收入比重、学校自筹经费年增长率、自筹基建经费占基建经费的比重、固定资产年增长率、学校融资收入占银行存款平均余额的比重、学校其他投资收益率、校产上交及经营收益年增长率、对校办产业投资增长率、校办产业资本金利税率、校办产业资本保值增值率发展潜力1学校年末借入款总额、学校年末借入款总额占学校总经费比重、学校年末存款净余额、学校年末净存款占学校总支出的比重、学校年末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比重、自有资金动用程度、非自有资金动用程度、年末垫付款总额、应收及暂付款占年末流动资产比重、学校资产负债率、校办产业长期负债总额、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表2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综合表
投入指标1产出指标 校本部教职工总数1当年在校生数博士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1当年学历在校留学生数 副高以上比例1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数研究与发展全时人员数1国外学术刊物数科研经费总额1国外学术会议提交论文数教育经费总额1出版专著数其他经费拨款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奖数本年度完成基建投资额1国家三大科技奖一等奖奖数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1国家三大科技奖二等奖奖数***书册数1省部级科学研究与发展成果奖奖数***书馆面积1部级项目验收数教室面积1技术转让当年实际收入额1专利出售当年实际收入额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构建原则
1.科学性原则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多个指标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作用的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是指评价指标选择的科学性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科学性。前者要求评价指标选择要依据一定的理论,评价指标不重复、不遗漏,指标之间应相互***,基本反映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本质特征和目标要求;后者要求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符合系统的一般特性,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相关性。
2.相关性原则
在高校投资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结果不仅要满足***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需求,而且还要满足***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为此,构建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守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的遵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价指标的选取要与高校财务绩效相关;二是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得出的评价结果要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相联系,要有助于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需求。
3.可比性原则
高校的财务绩效如何只有通过综合评价,通过高校之间、高校现在绩效与过去绩效对比才能反映出来。因此,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选择评价指标时应考虑可比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比性是指评价结果的可比性,要求在评价指标体系发生较大变化时,为了使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应对前期评价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评价指标的可比性是指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和通用性,即对仅适用于个别高校或少数高校的评价指标应避免使用,如果确实需要使用,应采用一些特别的方法进行处理。
4.可操作性原则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评价活动。影响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除了评价指标选择、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和评价指数构建模型之外,还有数据的可获得性。对于一些可能比较适用于高效财务绩效评价的指标,由于数据不容易获得,或即使可以获得但不够准确,应慎重选择,评价指标的选择尽量要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虽然迄今为止对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内涵还没有完全达成共识,但大多数学者认为,高校财务绩效是指投入一定的教育资金所产生的能用数量表示的最大效果、最高效率和最大效益。因此,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从财务效果、财务效率和财务效益三个维度进行构建,考虑到某些评价指标如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奖数和国家三大科技奖一等奖奖数等对于绝大多数高校并不适用,但这些评价指标在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中又十分重要,因此,本文设计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高校财务绩效基本评价指标体系,另一部分是高校财务绩效评价补充指标体系。
1.评价指标选择
高校财务绩效基本评价指标体系是适用于大多数高校的评价指标体系,由财务效果、财务效率和财务效益评价三个方面的指标构成。高校财务效果是高校生产的最终有用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总和,通常表现在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和产出的科研成果等方面,因此,高校财务效果可以通过师生比、学生就业率、科研成果年均增长率和生均事业费支出等指标进行评价。高校财务效率综合反映高校资金的使用程度,通常用高校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来表示,因此,设置科研成果收益率、学校融资收入占银行存款平均余额的比重、学校其他投资收益率和校办产业资本金利税率等指标评价高校财务效率。高校财务效益是指预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和经济利益的实现情况,应利用教学设备利用率、***书借阅率和生均办学成本等指标进行评价。高校财务绩效评价补充指标体系也称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修正指标体系,设置此类指标体系的目的是对依据基本评价指标体系得出的评价结果进行修正,在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中,有些评价指标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奖数非常重要,不设置该类指标,评价指标体系就存在缺陷,评价结果就会受到质疑。设置该类指标,对于绝大多数高校又没有意义(因为没有数据),因此,有必要将其作为补充指标或修正指标。该类指标体系仅适用于少数高校,如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或国家三大科技奖一等奖的高校。
2.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基于对高校财务绩效的认识,按照高校财务绩效评价设计原则,借鉴南京大学高等院校财务绩效评价课题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其他专家、学者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建立高校财务绩效基本评价指标体系和高校财务绩效评价补充指标体系,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高校财务绩效基本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1二级指标1三级指标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数1财务效果1师生比、学生就业率、国外学术刊物数、国外学术会议提交论文数、出版专著数、科研成果年均增长率、生均事业费支出、学生生均设备费、教职工人均获取经费额、教学活动收入年增长率、教师人均科研经费、科研活动收入年增长率、学校自筹经费占总经费收入比重、自筹基建经费占基建经费的比重和固定资产年增长率财务效率1科研成果收益率、学校融资收入占银行存款平均余额的比重、学校其他投资收益率、校办产业资本金利税率、校办产业资本保值增值率、校办产业投资增长率、学校自筹经费年增长率和校产上交及经营收益年增长率财务效益1教学设备利用率、***书借阅率、生均办学成本、学校年末借入款总额占学校总经费比重、学校年末净存款占学校总支出的比重、学校年末总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自有资金动用程度、非自有资金动用程度、应收及暂付款占年末流动资产比重、学校资产负债率和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
表2高校财务绩效评价补充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1二级指标高校财务绩效
评价补充指数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奖数、国家三大科技奖一等奖奖数、国家三大科技奖二等奖奖数、省部级科学研究与发展成果奖数、部级项目验收数、技术转让当年实际收入额、专利出售当年实际收入额和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数
四、结束语
鉴于现有研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本文基于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内涵,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构建了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当指出的是,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评价目标、评价主体与客体、评价模型(包括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数构建模型和评价标准)和评价报告等多个要素,本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属于该系统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之后,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选择科学的综合评价模型确立评价指标权重,构建可用于对比分析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数,还需要检验评价模型的有效性,搜集相关数据开展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等。这些都将是下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彭海颖.高校财务管理目标及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思考 [J].统计与决策,2005,(6):113-114.
[2]洪林,陆为群.关于地方高校实施绩效评价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30):34-36.
[3]詹儒章.论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的绩效评价[J].教育财会研究,2008,(2):16-17.
[4]陈胜权.高等学校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建构[J].中国成人教育,2012,(2):24-29.
[5]刘国永.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原理、方法及运用[J].教育与经济,2007,(3):30-35.
[6]张海丽,曾繁荣.基于改进 DEA 方法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21):32-34.
[7]张兆亮.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81-82.
[8]帅毅,罗燕琴.基于模糊数学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研究——以G大学为例[J].会计之友,2011,(2):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