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里的故事篇1
这里以《三字经》教学为例,谈谈幼儿园国学教学的几个方法。
一、诵读
诵读,是学***典的主要方法。这里介绍几种诵读教学法:
1.跟读教学法。孩子们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地读。教完以后,教师可以请孩子们轮流当小老师领读,孩子们都抢着领读,提高了孩子们学***典的积极性。
2.对读教学法。老师读前面一句,孩子们接着读后面一句。对读可以是老师和孩子对读,可以两个小组对读,可以两个孩子对读,一唱一和,很有趣味。
3.接龙教学法。把孩子们分成几组,每组孩子排成一排,每人念一句,看哪个组接得牢、接得多。接龙时,孩子们要集中精神专心听同伴读,还要马上接下句,孩子们很紧张但很开心。这种教学法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增强了记忆力。复习时运用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4.吟诵教学法。即让孩子用吟诵的方法,唱出《三字经》。可以学习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徐建顺老师的吟诵方法,或者陈琴老师的吟诵方法,可以教师自己教孩子吟诵,也可以听录音、看视频,让孩子们跟着吟诵。吟诵的时候还可以让孩子模仿古人读书的样子,捧着书,摇头晃脑地吟诵,还可以让孩子们开火车吟诵。吟诵可以让孩子们熟记《三字经》的内容,还可以体会古文抑扬顿挫的韵味,孩子们喜欢这样诵读。
5.找字教学法。学完《三字经》以后,教师随便读出《三字经》中的一句,让孩子们在《三字经》里面找到这三个字。教师读出哪句,孩子们就找出相应的字,看谁找得多、找得快。孩子们找到后,都很高兴,很有成就感。
6.激励教学法。可以组织诵读《三字经》比赛,奖励诵读得好的孩子,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或者孩子诵读学习时做得好、在诵读游戏中做得好的时候,可以当众表扬,可以奖励红花,可以发奖状,还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教师对孩子微笑、给孩子一个的动作等,都能给孩子一个鼓励,激励孩子们继续努力学***典。
二、 讲故事学经典
1.改编故事。《三字经》里的故事简短,往往只有一两句对白就讲了一个故事。教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如果只是生硬地翻译里面的内容,故事可能一两句话就讲完了。这样讲故事比较枯燥,孩子不感兴趣,不爱听。教师在讲述故事的时候,要进行合理的想象,把原先一两句话的故事对白扩充,增加一些情境、角色之间的对话等。这样,故事的表现力更强,更有趣味,孩子喜欢听。扩充故事的原则是:想像要合理,不能改变故事的原意。
2.讲故事的技巧。(1)故事讲述的时候,重要的地方和关键的地方要重复一下。孩子们在重复听的过程中,增强了记忆,容易让他们记住重要部分和关键部分的内容。(2)讲故事过程中适当地提问和停顿。(3)讲故事的时候,让孩子参与到故事情节当中。比如让孩子帮助故事中的弱者角色逃出困境、为弱者加油。大班的孩子,还可以尝试分角色合作讲完整个故事,有条件的可以全班合作分角色表演故事,效果更好。
三、选择贴近生活、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适时教育孩子改正缺点
现在的孩子多独生子女,身上有很多这样那样的缺点。教师平时注意把国学故事内容分分类,发现班上孩子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找出国学里面讲到相应内容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于无声处中教育孩子改正缺点。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现在的独生子女大都被溺爱,有的比较自私,教师就可以选择《三字经》里面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给孩子们树立榜样,让孩子自觉改正缺点。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现在,在网上已经可以找到很多国学教育内容的***片、动画等等,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注意收集,讲到相关或者相同内容的时候,把切合这些内容的***片和动画展示出来,辅助教学。这样,孩子们可以比较直观地理解国学内容,教学效果显著。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自己制作PPT辅助教学,效果也很好。
五、亲子活动和游戏
三字经里的故事篇2
但是我还是带着困惑尝试了:让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学习、诵读古文。在适合学生读的经典古文中,我先选择了《三字经》。它以短小的篇幅传授了儿童成长期必备的人文知识和自然知识。从天文地理、社会生活到治乱兴衰、文化沿革,都应有尽有。语言上三字一句,两句一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读易诵,适合少年儿童的口味。我的目的是以《三字经》为突破口,奠定学生经典诵读的基础,培养他们对诵读的兴趣,继而不断学习新的经典,积累更丰富的语言素材,打下更坚实的语文功底。
为了让学生喜欢上《三字经》,学好《三字经》,我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苦读为后,激趣在先
寓教于乐,以乐促学。
《三字经》虽说比较简单,但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要把这么长的《三字经》背诵下来,也是困难重重。他们虽有惊人的记忆力,但喜新厌旧,总喜欢老师变着花样安排学习内容。一旦长时间坚持同一学习方式、同一学习内容,他们就一定会觉得枯燥,产生厌学心理。我采取了“苦读为后,激趣在先”的策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一)以故事,引经句。
低段的学生喜欢听故事,老师要给他们讲故事,再调皮的学生也会立刻安静下来。故事中生动有趣的情节、形象活泼的语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故事还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好工具、教育学生的好材料。
《三字经》中有很多句子含有小故事,如“昔孟母,择邻处”中包含了《孟母三迁》的故事;“香九龄,能温席”中包含了《黄香温席》的故事;“融四岁,能让梨”中包含了《孔融让梨》的故事。还有许多倡导尊敬师长、宽厚待人的故事;颂扬勤俭节约、清正廉洁的故事;褒扬励志勤学、发奋***强的故事;弘扬爱国精神,抨击社会丑恶现象的故事。如此丰富的故事素材,足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他们进入故事王国。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由经句讲故事,由经句编故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三字经》里寻找故事。在有故事为背景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得开心,学得轻松。依据故事情节,很容易记住经句内容。
(二)联实际,透经句。
《三字经》中也有很多句子没有故事作背景,却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如“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就与学生的学***密联系在一起。老师可以在平时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时用上这些句子,也可以在相关语文课文学习中涉及这些句子。比如学到《两只小狮子》最后一段狮子妈妈教育懒狮子的话“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时,我渗透了《三字经》的学习。我让学生从《三字经》里找一找能像狮子妈妈那样劝导懒狮子的话。很多孩子就开始搜寻已存入脑中的经句,有的很快举起了手,说出了“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狮子妈妈的话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会活用《三字经》中几句劝人上进的话,一举两得。
《三字经》有很多教育人的话可以拿来教育学生。如用“亲师友,习礼仪”教学生见到老师能问好,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在父亲节、母亲节到来之时,学“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教学生关心父母,多为父母做事。
让《三字经》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经句容易被学生掌握并熟记。在教师不知不觉的渗透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经句的含义,而且能灵活运用。
(三)勤鼓励,喜经句。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孩子,受到鼓励会更加健康发展,而批评打击的一句话,会让他们变得畏缩犹豫。教师首先要看到学生的进步,让学生也看到自身不断增长的智慧和力量。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经历成功,也会遇到挫折。此时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既是一剂催化剂,又是一剂良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消除畏难心理。当学生能背诵大段《三字经》时,夸夸他:“××,你真棒!这么长的一段都能背下来,老师佩服你!”当学生在《三字经》诵读比赛取得好成绩时,奖奖他,给他一颗“经典诵读学习我好棒”小星星。当学生遇到了“拦路虎”时,帮帮他,让他扫除阅读、理解、背诵上的障碍。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一句鼓励表扬的话,一个鼓励表扬的动作、表情,它能让学生们更爱学古文。
二、导读成诵,方法为先
低年级学生首先发展的是记忆力、直觉力,而不是理解力,因此要低年级学生理解《三字经》很困难。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抓住学生记忆发展最佳时期,让学生熟记经典,做到“书读百遍”,等到他们有了理解能力时定能做到“其义自见”。但完成《三字经》1000多字的背诵,绝非易事。要让学生背下来,就得讲求方法,好的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儿童天性好动,喜欢嬉戏、玩耍,单纯的背诵很难让他们接受。因此,读背古文必须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如两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限时背、快背、慢背、轮换背、据意背、据画背、听记背、问答背。多种形式综合背,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积极大胆地将传统的“击鼓传花”等学生喜欢的游戏编入到经典古文学习中,让他们边玩边背,在乐中学,乐中背,让经典诵读活动充满乐趣和活力。
三、需要成效,恒心为要
三字经里的故事篇3
《三字经》共有6部分:第1部分是说学习重要的;第2部分是说孝敬礼仪的;第3部分是用一到十讲日常生活的;第4部分是说四书等著作的;第5部分是说中国朝代历史的;第6部分是说小时候好好学习,长大有作为的……。下面由来给大家分享三字经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三字经心得1《三字经》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如今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严而造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严格要求子女的重要性。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通过学习《三字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感到自豪,而最大的收获是对学生进行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字经心得2《三字经》这代历史书,相信大家都看过吧,《三字经》可是一本悠久的古代书啊!它的每一个字,都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读完三字经后,还要透彻理解它们的意思,这样才能做到十全十美哦!
三字经的每一个,每一行字,都在讲述着一个个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那样,意思就是不能浪费光阴,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万”的意思,就是要逐步做事,一步一步来。
三字经历史悠久,是由一件件民间传说融入到一个个字中的。别看这小小的一个字,它里面可有一个个故事呢!像“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那样,讲述的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呢!
在以前,有一个女神。一天,她的儿子被冥王抓走了,冥王对她说,只要她的儿子不吃地狱里的东西,他就还给她,可是,他的儿子只是吃了一个果子。从此,冥王只能让他一年回去俩次,回去的时候,万物复苏,而没回去的时候,将寒冷无比。所以,导致出了春,夏,秋,冬,这四季。
瞧,这个故事是多么有趣啊!《三字经》还有许多故事呢!如盖房子,孟子妈妈三次搬家……这些故事都是多么有趣啊!而且,故事的精华都包含在这几个小小的字里。这几个小小的字,却蕴含着这么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是好啊!
《三字经》不但要背,还要背里面的故事和意思,透彻理解它,才能懂得新知识,为我们的祖国做一份贡献。《三字经》真的是一本好书,曾是古代四大好书之一呢!为了对我们的祖国做一份贡献,为了我们的将来,为了能够弘扬国学,倡导文明,让我们一起,来理解这本独一无二的古代畅销书——《三字经》吧!
我从小就喜欢读《三字经》。我也一直徜徉在古文化的海洋里。因为它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些大道理令我深有感触。
“幼不学,老何为”呢?所以我们现在要勤奋好学,不懂九月不耻下问,读书必须懂得“学则智,不学则愚,有不满则进步”这些道路都是通过求知无坦途,学问无捷径而得来的。“亲师友,习礼仪”是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要知道尊敬亲人,老师和朋友就必须要敏而好学。
“玉不琢,不成器,”玉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玉器,着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要我们努力学习,不然长大后就不等成大器。
经过读《三字经》让我知道了:“夏有禹,商有汤。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太祖兴,国大明。清顺治,据神京。复汉土,民国兴。”这些人都是因为知道了这些责任,明责任,负责任才去为国家作出无私奉献。
我们国家每个人都应该这样:一人立志,万夫莫敌,”因为每个人都把成功的秘诀当作自己的坚定目标。成功是希望与奋斗的结合,那么我们都会和平相处,读了历史书,考试时要按时记载,通过古到今,如果亲眼所见者,都会明白学习的敌人其实都是因为自己的满足。
三字经里的故事篇4
关键词:***画书;符码分析理论;***画动力学
中***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10-0019-03
进入21世纪,我国儿童***画书阅读的实践活动迅速发展,以***画书为主要阅读材料的教学活动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然而,中国大陆***画书理论尚处在开创阶段[1]。***画书教学活动因相关理论的匮乏显得较为形式化和表面化。形式化主要表现在将***画书作为吸引儿童注意、激发儿童阅读兴趣的一种手段;表面化的结果则是将***画书中的***文关系简单地理解为形象与抽象的对应关系。缺乏专业理论指导的***画书教学活动无法把握***画书真正的内涵与价值,也就无法有效地落实***画书教学活动的教育目标。加拿大学者佩里·诺德曼是当代***画书理论界的领***人物,其著作《***画的语言:儿童***画书的艺术》(1988)(Words about Pictures: The Narrative Art of Children's Picture Books)至今仍被誉为***画书界最具权威价值的理论基础[2]。他的***画书符码分析理论为各级各类***画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画书符码分析理论的基础及其基本假设
佩里·诺德曼的***画书符码分析理论以符号学作为主要的研究基础。诺德曼认为:***画书以及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符号学专家所说的“符号”——代表物,其意义依赖于一个后天习得的策略知识集[3]。符号学从索绪尔到罗兰·巴特,已经经历了从语言学到社会学的转变[4]。故而,***画书的各个组成部分不仅受到各自特指的符码和能指系统的制约,而且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
诺德曼基于符号学的***画书研究反驳了两种传统主张:一是儿童比成人更喜爱***画书;二是儿童比成人更需要***画书。***画能吸引我们的注意,激发我们的兴趣,但这里的“我们”是指各年龄阶段的个体。诺德曼于是说:孩子喜欢***画,因为孩子也是人;从人们喜欢***画的前提中推不出孩子更喜欢***画的结论。对于第二种主张,诺德曼认为这主要和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有关。人们认为***画——这种视觉形象比文字更具体,因而更容易被儿童所理解,儿童需要依靠***画信息的指引才能够对文字信息做出回应。但是,诺德曼提醒人们注意以下事实:婴儿对声音的反应先于对***画的反应,先学说话后学画画,并且对***画书不熟悉的低龄儿童常常能听懂成人读给他们的文字文本,却不能很好地理解文本所配的***画。诺德曼用6000字的篇幅分析了《甘先生出游》这一看似浅白的***画书,充分地说明了对真实事物的既有知识、***画书的阅读策略以及文化意识形态是如何深刻而又不觉地影响着阅读***画的历程。“纯真之眼”是一种比喻,象征着高度经验化和文明化的视觉[5]。被我们下意识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实际上是如此的复杂精巧。
于是,诺德曼提出其理论的基本假设:***画和文字一样,都是抽象的。***画并不比文字更具体,文字也不比***画更抽象。他认为年幼儿童之所以能看懂许多不同类型***画的原因在于儿童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而***画书广泛存在的现状则是因为成人的误解、利益驱使以及当代文化为儿童提供了大量体验***画的机会。诺德曼认为,***画书提供的主要乐趣在于,读者能够感受到插画者如何利用了文字和***画之间的差异[6]。而想弄清文字与***画的不同,则需要运用专门针对***画书的阅读策略。
二、阅读***画书的专门策略
***画书是透过***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7]。阅读***画书的策略既不同于理解纯文字读本的策略,也不同于观看其它***画的策略,而是要涉及理解***画的整体属性、***画内部各对象之间的关联方式以及***画和文字的配合三个方面。
1.感知***画整体属性所提供的信息
诺德曼认为,***画作为***画书的插***时,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提供信息以协助故事的讲述。***画书的版式、基调和风格等整体属性都有助于传达故事的意义。封面或护封上的***画通常涵盖了故事中最关键的要素,是预测故事最重要的来源。除了告知阅读者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以外,封面的的***画还会通过种种细节暗示故事的主题。同是关于舞蹈的***画书,《跳舞吧,坦尼娅》的封面上是一个小女孩在空旷的背景中灵动地跳跃;而《尼金斯基》的封面却由一系列限制性的方框构成,其中一个方框里画着小尼金斯基。边框的设计则能暗示超然、紧张或意义的转换。如《极地特快》里的白色边框就给书中描绘的幻想故事增加了一层真实的特征。插画者一般会运用颜色、主形状和介质来传递故事的总体基调。嘉贝丽·文生的《艾特熊和赛娜鼠》系列一直采用淡黄色的主色调,暗示着温馨宁和的氛围;她的另一部作品《流浪狗之歌》则只使用黑白两色,弥散着浓郁的悲剧情绪。在荷兰画家迪克·布鲁纳的《米菲兔》系列中,兔子的形象使低幼读者感到亲切平静,因为它的线条单纯而柔和;《拦截强盗》采用尖利、爆炸性的线条,传递出强烈的不安和紧张感。乌利·舒利瓦茨的《黎明》用水彩作画,借用了中国水墨画的晕染技法,精妙地营造出唐代诗人柳宗元《渔翁》的古典意境。《母鸡萝丝去散步》本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故事,却因为画者采用了民间艺术的创作风格使作品呈现出幽默诙谐的特征。
2.把握***画动力学所传达的意义
诺德曼指出:***画所描述的视觉对象的意义大部分仍来自***画内部,尤其各对象之间的关联方式。他把这种关联方式称作“***画动力学”。关联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画的二维平面上各对象的关联;一种是***画所暗示的三维空间内各对象的关联[8]。
二维空间里对象尺寸通常和其分量直接相关,而且对象同其背景的关系常暗示着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玛丽·荷·艾斯的《在森林里》,即使是一头大象也画得小小的,突出了四周无垠幽暗的森林,在静谧的环境下反衬出人物的孤独与感伤。视觉对象在画面上的位置则决定了它的重要性,而且***画中各物体的布局意味着秩序与平衡。书中高潮部分通常伴随冲突,因此很少采用平衡构***,如宫西达也的恐龙系列常用上紧下松的方式构建紧张的悬念;而***画书最后一幅***却例外地采用平衡构***,以描述幸福结局的秩序感。插***家们还常常通过一些手法使固定的***画能够描述动作,如运用特定形式的扭曲来暗示运动。《彼得兔的故事》中那只逃跑的兔子,身体前倾的角度超乎现实,而脑袋则是子弹头的形状,这些扭曲帮助***画描述出了彼得兔逃跑的速度。
大多数***画书中的插***都是某种形式的具象透视,暗示纸面的另一边存在着一个想象的三维空间[9],三维空间里各对象的关系也对***画的意义有所贡献。观察的不同角度是构***中最富于戏剧性的因素。视角不同,对事件的理解也就不同。从极高处往下看——鸟瞰,使得画面纵深感极强。莫德凯·葛斯坦《走上世界最高的钢索》里加长鸟瞰画面上的一根钢索实在令人触目惊心,令阅读者为主人公命运担忧之余也油然而生钦佩之意。从下往上看——仰视,则使得对象异常高大,显得极具控制能力。《蚯蚓的日记》里那双扑面而来的大脚,让观***者感同身受:跳房子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游戏!透视***中各对象的干涉可以暗示疏远;重叠则能够暗示依赖。如《我的爸爸叫焦尼》的绘画者就通过重叠男孩儿和爸爸的头影,表现出令人动容的浓烈亲情。
3.关注“第三个故事”
日本***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曾用一个公式形象地说明了***画书中***与文的关系,即***×文=***画书。如果***画仅是文字形象的说明和解释,那么***与文只可能是加法关系。补充和发展,这才是画家的主要课题,是画家进行创造的可能性所在[10]。
符码分析理论强调,一本***画书至少包含着三个故事:一个是文字讲述的故事,一个是***画讲述的故事,还有一个是文字与***画相结合而产生的故事。***画书里的文字能让读者注意***画的特定细节,并引导他们用特定的方式解读这些细节;同样,***画注重的也是文字的特定方面,并让读者用特定的方式解读文字[11]。***画和文字各自以特定的方式对对方特定方面的解读构成了***画书讲述的第三个故事,诺德曼提醒阅读者关注这个故事。他详细地分析了《甘先生出游》中由***文相互转译、诠释、启蒙而形成的第三个故事:第一幅***中有一个男人站在一间屋子的走道前,***画下方印着几个字:这是甘先生。甘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文字没有说,但画中的甘先生圆滚滚,面带微笑,是***画告诉读者:甘先生是个和蔼愉悦的人;他的经济状况如何呢?文字也没有说。但画家为甘先生设计的房屋形式却暗示出其中产阶级的身份地位。故事中的甘先生拥有权威,他负责管教孩子们和小动物们。然而,他的权威源自哪里呢?文字告诉了我们一个来源,即他“拥有”那艘船。互动的文本和***画清楚地提供了社会分类:成年男性船主有权利替孩童和动物设立规则,尽管他们尚未成熟到遵守规则。故事中甘先生的外表和他的船,都是用***画描述,而船或动物的移动则都用文字描述。这样讲述故事基于***文在表意上的一般差异。通常说来,视觉的表征比较适合用于描绘事物在空间中的状态,语言比较适合用于描述事物在时间中的行为[12]。但,在“他们掉进水里”的文字上面,画家精心选择了翻船过程中的几个最佳瞬间,将画面中各物体间的张力描绘了出来,连续的静止画面却表现了平淡文字无法涵盖的丰富行动及翻船时各人物的心理反应。看似浅白的《甘先生出游》不仅能够让阅读者看到***与文由于表意上的差异而在故事讲述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还可以体察到以不同的方式利用***与文的差异能够传达出更为丰富、复杂的讯息。诺德曼说,***和文之间的相互支持以及二者传达意义的差异是***画书提供的最重要的乐趣。最后,诺德曼提到了另一种差异,即符号与实体之间的差异。***画书在表述这个世界时是有所限制,有所扭曲的。但是***画书诱使读者把物体看成它们所描绘的样子,即“通过对物体的视觉虚构来观看实体”。这种动态关系就是***画书的本质[13]。诺德曼认为,能够抓住***画书的本质,并对***画书表征的扭曲性有所警觉,将会带来两个结果:一是鼓励读者去觉察和欣赏视觉与语言艺术家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微妙之处,二是产生对符号的警觉。“这将会让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对***画书当中的符号更有自觉,将会让我们赋予他们权力,去争取他们自己的主体性——这绝对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14]
参考文献:
[1][4]叶姝.培利·诺德曼关于***画书的符码分析[J].文学教育.2009(4).
[2]刘佳玺.对儿童***画书的研究——以上海地区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3][8][9][11]【加】佩里·诺德曼,梅维丝·雷默.儿童文学的乐趣[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450.473.477.483-484.
[5][6][12][13][14]【英】彼得·亨特.理解儿童文学
[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233.254.245.235.246-247.
三字经里的故事篇5
这里介绍一种用专题晚会的方式展示幼儿园国学教育成果的具体做法:
一、全体教师一起学习儿童教育终期目标,根据目标要求进行国学教育。
1.表述部分
能力与技能目标:会说普通话,发音清楚,语调准确,能运用恰当的语句和语调表述意见和回答问题,能用完整、连贯的语句讲述***片和事件。
认知目标:懂得用适当的音量说话。
2.欣赏文学作品部分
情感、态度目标:乐意聆听和阅读文学作品,积极参加文学作品学习活动。
能力与技能目标: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体会文学语言的美,积累文学语言;初步了解文学常识,会区别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及其构成要素;能用动作、语言、美术、音乐等不同表现方式积极反映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学会编构故事、表演故事以及诗歌、散文的欣赏与仿编活动等。
认知目标:懂得文学作品中运用的是规范而又成熟的语言;阅读和聆听文学作品能增加知识、明白道理,并能感受到语言艺术的美。
二、学习有关文件,了解幼儿园阶段孩子需要学习的国学内容。
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幼儿园实施国学教育内容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1.初步了解并欣赏《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并背诵一些浅显易懂的唐诗、宋词。
2.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
3.结合幼儿园的礼仪课题编排脚本剧,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认知及表达能力;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古诗文、蒙学教材、童话、寓言故事、成语典故、音乐作品、美术作品等。
三、根据儿童语言教育终期目标和有关部门规定的幼儿园阶段孩子需要学习的国学内容选择适合表演的国学内容。
由于人力有限,可以搜集一些人家已经编好的现成的表演内容参考学习。这里把网上能搜到的现成的可以用作表演的国学内容给大家介绍一下,供大家参考。(1)《诗经》歌曲,王菲的《幽兰操》;(2)大兵小将中的歌曲《有狐绥绥》;(3)歌曲《诗经・邶风・绿衣》,这是一首怀念亡故妻子的诗、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4)唐诗配乐朗诵;(5)唐诗动画;(6)唱歌动画学唐诗;(7)三字经动画故事;(8)三字经动画歌唱版;(9)弟子规全文儿童动画版;(10)邓丽君演唱的关于唐诗、宋词的歌曲;(11)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全集43讲)、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根据幼儿园的需要,选择一些能帮助孩子培养品德和培养好习惯的国学内容,并把选择好的内容根据幼儿园教师的特长分配下去,在平时的教学中学习、训练,用作晚会的表演。
选择的国学内容最好能涉及各方面的内容。如:(1)品德教育。可以从《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寓言故事》、《成语典故》中选择有关内容。(2)养成良好习惯教育。可以从《三字经》、《弟子规》、《寓言故事》、《成语典故》中选择有关内容。(3)热爱大自然和动物。可以从《诗经》、《唐诗》、《宋词》、《寓言故事》、《童话》中选择有关内容。(4)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可以从《诗经》、《唐诗》、《寓言故事》、《童话》中选择有关内容学习。(5)尊老爱幼、珍惜友谊、与人和谐相处、与人合作的。可以从《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寓言故事》、《童话》中选择有关内容学习。
四、晚会表演的形式要丰富多彩,所以形式多样地展示国学内容也是一个难点。
一台晚会,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孩子们才喜欢看,才能培养孩子的各种特长。幼儿园在力所能及的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以下表演形式:1.经典吟诵表演;2.经典朗诵表演;3.讲经典故事表演;4.歌唱经典表演;5.演奏;6.舞蹈,可以用童话、寓言改编的舞蹈;7.小品,可以用经典故事改编;8.分角色表演经典里面的小故事;9.游戏。
五、专场晚会的前期筹备、分工。
要成功组织一场晚会,首先要成立筹备晚会的工作小组,这对整个活动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定要在前期做好分工,根据全园老师的工作特性、个人特长提前分配,最好在晚会之前幼儿园进行一次国学专题的才艺比赛,筛选出好的节目。
三字经里的故事篇6
如何让每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在学生的学习中大放异彩呢?首先得从作为教材的故事的特点谈起。综观低段教材中的故事类课文有三个主要特点:其一,每一个故事中都包含着多个生字,教材就是通过故事的具体生动的语言环境来帮助学生掌握文本中的生字新词的。其二,故事中一般都藏着一种特定的语言形式,这些有特点的表达方式能引导学生在阅读故事时吸收语言、内化语言。其三,故事中的人物和所呈现的生活场景都是学生熟悉的,其生动的故事情节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生活,带入大自然,悟出一些生活的道理。
一、“以练导学”故事类文本教学的操作模式
低段故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们逐渐归纳了故事类文本以游戏、活动为主要载体的“识―炼―练―荐”“以练导学”的基本教学策略。具体操作模式如下***:
1.识――游戏巧认字。
我们在学生初读文本的同时融合进识字的环节,始终围绕故事描写的情境来识字,通过理解内容、语言实践来帮助学生识字学词,并且把识字学词的过程和读文感知紧密联系。
如,在教学《画家和牧童》一课时,我出示了词语卡片,和学生一起完成一个“我做你猜”的小游戏。首先由我来做动作,让学生根据我的动作来猜一猜是哪个词语。学生在猜出以后,我顺势让学生用这个词语说一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在这个猜词语的过程中,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了解了词语的意思,识记了词中的生字,水到渠成地对文本的信息进行了反馈,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
除了做动作猜词,我们还可以进行***片贴词、生字归类、猜字谜、读儿歌学字等识字活动,这些游戏活动和课文内容紧密结合,使得识字和读文的过程相互融合。
2.炼――活动促感知。
这里的“炼”是指提炼故事的信息、内容。学生通读全文以后会对文本内容有所了解,但是无法完整地表达,特别是低段学生对提炼故事内容有一定的困难,整个过程也显得枯燥。因此,我们设计和故事内容相关的活动,把学生感知内容、提炼故事信息的环节变得贴近学生,从而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表达。
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口水井,出示“青蛙”和“小鸟”两个词语卡片,让学生上来贴一贴。学生一边贴,一边介绍:“青蛙在井里,小鸟在天上。”我顺势提问:“他们在争论什么呢?”学生脱口而出:“他们在争论天有多大。”在这里,我用***画再现课文描写的情景,实际上就是把文本的语言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的事物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使学生易于提炼相关信息和内容,更好地进行感知和表达。
3.练――情境导读写。
(1)在情境中练读。低段教材中的故事情节生动,语句简短,很适合学生练习正确的朗读。学生在朗读中能够很好地感受故事中的语言美,潜移默化地掌握故事中有特色的语言。如,在教学《棉花姑娘》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戴上燕子、青蛙、七星瓢虫等头饰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在互动的对话中就可以把课文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我们除了要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感情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微型课本剧的情境性朗读,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其语感。
(2)在情境中练说。教材中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可以在情境中对话的机会。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设计对话情境,促进学生走进文本深处,生成新的语言。
如,在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文时,我就为学生创设了如下对话情境:
师:雄日会把花种不发芽的经过怎样告诉国王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我演国王,你们就是――
生:雄日。
师:雄日,你怎么捧着空花盆呢?是你不用心吗?
生:我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
师:你是怎么用心的?
生:我天天给花种浇水、施肥。
师:你可真有耐心啊!
生:我每天给花种晒太阳。
师:你是个有毅力的孩子!
生:我还每天跟花种说“你快快发芽”,可是花种就是不发芽。
师:你难道就没有想过去换一盆鲜花吗?
生:您不是教育我要做诚实的孩子吗?
师:好!你就是我的继承人!
在这个环节中,我没有直接揭示雄日是个诚实的孩子,而是让学生在情境对话中进入角色,使学生在对话中讲述培育花种的经过,把文本的语言经过内化加工,变成新的语言。
(3)情境中练写。每一个故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练笔材料。如果我们把学生的练笔放到具体的情境中,那么学生的练笔就始终不会脱离课文的意境,学生也不会觉得练笔是一种负担,反而愿意发挥想象,写出自己的特色,实现对文本最好的拓展。
如,在教学《三个儿子》一课时,我牢牢把握文中对三个孩子的动作描写,创设与课文内容类似的情境,让学生用上文本中的句式写一写。
有一天,三个妈妈在河边洗衣服,三个孩子会怎么做?一个
,一个 ,另一个 。
类似这样的练笔设计,让学生在阅读完课文的同时,习得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在同一语境里进行模仿,让写变成了读的延伸和拓展,把课文中有价值的地方进行了深度开发。除了对文本进行拓展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给***片配文字、利用插***创设情境等手段,让学生进行练笔。
4.荐――群文广阅读。
教材中的童话故事、名人故事、科普小故事,很多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我们可以把这些片段的前后内容给学生作简要介绍,激发学生阅读整个故事的兴趣。有的课文通过故事来告诉学生们一个道理,我们也可以尝试推荐类似的故事给学生。我们还可以根据单元专题,给学生推荐与课文同一主题的其他故事,体现阅读的开放性,提高阅读的实效性,增强阅读的趣味性。
二、故事类文本教学模式的特点
“以练导学”教学的基本策略,使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在活动中阅读,在情境中对话,有效地指导学生在活动化的过程中加强阅读实践,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1.寓教于乐,相映成趣。
枯燥的学习过程容易使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过高的学习要求也会让他们对阅读失去信心。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游戏活动,创设情境,拓展语境,让整个过程情趣盎然,使学生的学习意犹未尽,让课堂教学变得高效。
2.深入浅出,相辅相成。
要促使学生深入感悟故事类文本,我们就要深入浅出,给学生创设对话情境,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进而在不断的实践中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所有对话都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在情境中练读,积累和内化语言;在情境中练说,深化和拓宽文本;在情境中练写,运用学到的言语形式,加深阅读体验。
3.课内课外,相得益彰。
低段故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他们最终能够阅读课外的其他故事。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我们把课内故事教学和课外群文阅读结合起来,让课外填充课内,学生阅读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三字经里的故事篇7
1.来源种类多样化
(1)来源于文学作品。文学是典故的宝库,许多典故来自文学。讲英语的人常常引用莎士比亚作品里的典故,例如,“that’s all Greek to me”(我对此一窍不通),“all is not gold that glitters ”(好看的东西不一定都有用)等。汉语中常说某人是猪八戒,意思是他很像《西游记》里那个鲁莽粗疏、追求享乐的猪八戒;还有“三顾茅庐”出自《三国演义》,“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出自《红楼梦》等。
(2)来源于神话和传说。整个西方文学和艺术都深受希腊和罗马神话的影响。如“A Herculean task” 指需要巨大的体力或智力才能完成的任务;汉语典故“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均来自民间传说。
(3)源于。许多英语典故来自基督教《圣经》中的人物或事件,例如“a messiah”(弥赛亚,指被压迫人民的***者)来自《圣经・旧约全书》;有些汉语典故如“临时抱佛脚”来自佛教。
(4)源于体育或文娱活动。有些典故来自体育或文娱项目,如英语典故“to not get to first base”(没有取得初步成就)来自美国流行的棒球;汉语典故“马后炮”“ 舍车马,保将帅”与中国象棋有关。
2.结构固定且内涵深刻
英汉典故的结构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更改。而且典故意义不能靠单个的字或词来确定,它是整体的,内涵精深,耐人寻味。如“Black Friday”不是字面上的“黑色星期五”,而是“极为不顺利的日子”;“胸有成竹”也不是胸部长出竹子来,而是表示事前有充分而全面的考虑。
3.喻体选取相似
英汉典故中都有以人设喻的,如英语典故“Hamlet ”指复仇者或充满矛盾的人;汉语典故“诸葛亮”指足智多谋的人。以事物设喻的,如英语典故“kick the bucket”表示“一命韬簟钡囊馑迹缓河锏涔省安缀R凰凇痹虮硎疚⒉蛔愕乐意。以地名设喻的,如英语典故“carry coals to Newcastle”指的是“徒劳无益”的意思;而汉语里的“垓下之围”表示“英雄的穷途末路”之意。
二、英汉典故的差异
1. 结构形式上的差异
英语典故的结构非常灵活,构成的字数不固定,有长有短,短则一字,长则一整句。如“Ark”(避难所)、“birds of a feather”(一丘之貉)、“Hair by hair you will pull out the horse’s tail”(矢志不移,定能成功)等。相反,中文典故的结构相对固定,多数为四字结构,只有极少数字数较多或以句子形式出现。如“掩耳盗铃”“ 郑人买履”“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等。
2.上的差异
众所周知,东西方的有很大差异。在西方,绝大多数人信奉基督教。《圣经》不仅是宣传教义的经典,而且也是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著作。人们在作品或讲话中常常引用《圣经》里的典故。如“the gift of god”(上帝的礼物)比喻聪明或才智,“death in the pot”指暗藏的危险等。佛教是中国信徒较多的宗教,有许多汉语典故来自佛经。如“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比喻罪恶虽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大彻大悟”形容彻底领悟等。
3.地理环境上的差异
英国本土四面临海,历史上其航海业闻明于世。英语里有许多典故与海水有关。如“spend money like water” 表示“挥金如土”的意思。我国地处亚洲大陆,千百年来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因此产生了许多与农耕、土地有关的典故,如“拔苗助长”“沧海桑田”等。
三、小结
总之,英汉典故作为人类共同的语言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中英民族在历史、传统、、地理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英汉典故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因此在日常的书面或口头交流中,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典故切忌望文生义,一定要理解其文化背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顺利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三字经里的故事篇8
【关键词】公益广告 经典叙事学 后经典叙事学
公益广告是一种服务公众的非盈利性广告,其核心诉求在于传递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观。①中国的公益广告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2013年,央视在蛇年春晚上首次插播公益广告,从观众当时的反响来看,插播非常成功。在春晚上插播公益广告,由于收视率高,受众参与广泛,可以获得更为显著的传播效果。
公益广告是一种为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提供服务的广告传播活动,其目的在于推广有利于社会和谐与发展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②公益广告的制作要遵循***治性原则、倡导性原则和情感性原则。央视2015年春晚公益广告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而且传递了时代的思想***治观念,倡导人们去践行真善美,将观念依附于情感,从而引发广泛共鸣。
本文选取央视在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播放的四则公益广告为研究对象,采用叙事学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其叙事特点和叙事方法,试***探寻其传达的核心诉求,以及背后隐含的文化意义。
一、经典叙事学分析
叙事学包括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前者以文本为中心,隔断作品与环境的关联;后者则将作品视为文化语境中的产物,关注作品与环境的关联。经典叙事学主要从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空间等四个方面来分析。其中,叙事结构主要分析内容构造和情节安排;叙事视角则分析故事的视角,包括非聚焦型、内聚焦型和外聚焦型三种类型;叙述时间则涉及顺时序、逆时序还是非时序分析;叙事空间主要分析镜头、剪接、画面、色彩、灯光、音效等元素,以及这些元素营造出的空间氛围等。
1.叙事结构分析
四则公益广告都以过年为背景,除了第三则《时光倒流篇》叙述了一些自然现象以外,其他几则都是以故事的形式进行叙述,每个故事都有开始、过程和结局。以《只盼这一天》为例,该广告讲述了一个故事:一名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小男孩,在快过年时,每天都拿着望远镜搜寻爸爸妈妈的身影,最终等到爸爸妈妈回家。开始是他期盼、等待父母回家的镜头,中间过程讲述了他在期盼过程中的行为,包括晚上睡觉都要拿着望远镜、每天看日历等,结局是终于在望远镜中看到了父母的身影,随后快速奔向父母的怀抱。
在这则广告中,小男孩和望远镜是故事的主线,小男孩作为主要人物贯穿故事始终,望远镜作为核心道具推动故事发展。小男孩最开始坐在山上拿着望远镜看远方,然后在家拿着望远镜透过窗户看远方,睡觉时发现望远镜不在身边就急着寻找,甚至抱着望远镜入睡,终于透过望远镜看到了归来的父母,在奔向父母的过程中望远镜掉落却不自知。小男孩和望远镜两条线索,一个正面表现,一个侧面衬托,反映了小男孩渴望父母回家的心情。
与《只盼这一天》不同,《名字篇》《中国字 中国年》都是由几个小故事构成的,每个小故事也有开始、过程和结局,分别是完整的故事。在整个广告中,有一条明线把所有的小故事串联起来,《名字篇》是名字,《中国字 中国年》则是中国字,这使得广告非常连贯,并体现出一定的主题意义。
2. 叙事视角分析
根据叙事中视野的限制程度,视角被分为三大类型:非聚焦型、内聚焦型和外聚焦型。非聚焦型又称零度聚焦,叙述者或人物可以从全能全知的角度观察被叙述的人和事,而且可以从一个位置任意移向另一个位置。在这一类型的叙事视角中,通常都是用第三人称来进行叙事。在内聚焦视角中,每件事都严格地按照剧中人物的感受或意识来呈现,以缩短人物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使观者获得一种亲切感。这种叙事通常是第一人称叙事,也是一种限制叙事。在外聚焦型视角中,叙述者严格地从外部呈现每一件事。换句话说,就是只提供人物的外貌、行动和环境,却不探寻人物的思维、情感以及行动的动机、目的。③
2015年央视春晚播出的这四则公益广告交替采用了非聚焦型和内聚焦型叙事。就前三则广告来说,采用了非聚焦型叙事,只是每则广告中的小故事采用了内聚焦型叙事,即运用第一人称来说明自己对某件事情或是对自身的看法。
《名字篇》由几个小故事组成,10个名字就是10个故事,10个故事的主角通过画外音的方式讲述自己名字的故事,让观众感知和思考名字背后的意义。每个叙事者都只有几句话,例如冯援朝说:“我的名字叫冯援朝,我爸当年在这儿过的鸭绿江,他再也没有回来。”叙事者从自己的角度讲故事,感觉是在和观众进行对话,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是内聚焦型叙事。把10个名字的故事合起来,从编导的视角来看,这则广告从10个角度讲述了10个人的故事,是一种无所不在的视角,视角不受限制,是非聚焦型叙事。《中国字 中国年》和《时光倒流篇》中的叙事视角与《名字篇》完全相同。
《只盼这一天》全篇只有一个故事,剧中人物没有台词,只有画面表达,运用孩子的视角,通过孩子的各种动作和神情,刻画出孩子期盼父母回家过年的状态,特别是这一过程中的期待、焦虑和最后的喜悦心情,属于第一人称叙事,也是一种典型的内聚焦型叙事。
3. 叙事时间分析
叙事时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时间选择、时间顺序的安排和时间的变形。所谓时间选择,是指叙述者由于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讲完无限的故事,因此选择性叙事成了叙述者处理时间上的第一位问题。叙述者对影片里叙事时间的选择有两个方面:历时性选择和共时性选择。所谓时间顺序的安排,是指由于故事时间往往是多维的,但是具体叙事时间只能是一维的,因此如何把共时性的、多维且相互交叉的事件以前后有序的方法叙述出来,就是时序要处理的问题。对于时序的处理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时间的变形也就是热奈特使用的术语――时距。以影视为例,时距探讨的是影视的故事时间与放映时间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影视的放映时间短,其讲述的故事本身的实际历史时间长,譬如《末代皇帝》的故事时间是60年,放映时间是164分钟。热奈特把速度的可能性划分成四种:停顿、场景、概要和省略;在分析视觉文本叙事时,叙事的速度可以分为三种方式:时间的膨胀、时间的省略和时间的复原。④
首先分析对时间的选择。由于是在春晚上播放,公益广告的内容也都是以春节为背景,其广告的叙事时间是传统的春节前后。在这几则广告中,有历时的选择,也有共时的选择。每个小故事都是按时间顺序展开的,这是历时性。但是小故事之间的关系从剪辑上看是平行蒙太奇,因此又是共时性的。例如《中国字 中国年》叙述了四个过年的故事,分别是:爷爷教孙子写“人”字、族长把新人写入族谱、妈妈在给女儿的红包上写祝福语、一家人为新生宝宝取名字。从广告中对场景的布置来看,这四件事都发生在过年时节,是共时的。
其次,在时间顺序上,《名字篇》《中国字 中国年》《只盼这一天》都是顺叙,《时光倒流篇》采用倒序中的闪回叙事。前三则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方式进行叙事,故事的开始和结尾的次序非常明显,故事的现实时间与广告叙事时间相同。《时光倒流篇》展现了现象或事件的逆向发展,本该东升西落的太阳竟然西升东落,本该前行的列车却倒回站台。
最后,时间的变形也在这四则广告中有所体现。时间的省略表现得比较明显,《只盼这一天》中的叙事只选取了男孩等待父母回家的几个镜头,并没有把男孩在等待中所作的每一件事情都表现出来。叙事中也有时间的复原,在《中国字 中国年》中,爷爷教孙子写“人”字用了长镜头,镜头的放映时间和故事时间重合,还原了故事发生时本身的时间。
4. 叙事空间分析
所谓叙事空间,是指作品通过多种元素营造的空间。对影视作品而言,空间主要由物体和人物的运动、画面构***、色彩与光线、景深等元素构成,这些元素的变化统称为场面调度。叙述者要对声画呈现的空间进行意义上的控制,就需要进行场面调度。
关于视觉文本空间的研究涉及了物体和人物的运动、画面的构***、色彩与光线、景深等。叙述者要对画面呈现的内容进行意义上的控制,就需要进行场面调度。
2015年央视春晚公益广告通过不同的场面调度,积雪、红灯笼、鞭炮、福字、红包等元素表现故事发生的场景是春节,用暖色调来表现温馨的氛围,用冷色调来表现严肃萧杀的氛围,用轻快的音乐烘托团聚的喜悦,用低缓的音乐来烘托故事中角色不开心的状态。
以《只盼这一天》为例,这则广告的背景是春节前,孩子等待外出工作的父母回家。用积雪显示大致时间是冬天;用红灯笼和日历上的“十二月廿四”“十二月三十”来表达精准时间,说明叙事时间就在春节前夕。从积雪厚度、人的穿着和周围的景象显示出故事发生的空间在北方。在等待的过程中,不管是家里的灯光还是阳光,光线都较暗,且色彩以冷色为主,即使出现了红灯笼,也只是很零星的,主色整体呈现冷色基调。但是当小男孩看到父母的时候,天气晴朗,阳光充足。接到父母后,孩子和父母一起回家,家里的灯光转换为橙色,让家呈现出满满的温暖。这则广告虽然全程没有人物说话,但是有背景音乐的烘托。音乐开始是低沉的,在小男孩看到父母的那一刻却变得高昂起来,反映出故事氛围的转变,整个故事在这一刻达到高潮。叙事空间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合理的叙事空间使得情节更加合理、完整,更好地体现了故事主题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后经典叙事学分析
后经典叙事学以“经典叙事学”的概念和模式为技术支撑,注重读者和社会历史语境,注重跨学科研究,有意识地从其他学派领域吸取批评视角和分析模式,以求扩展自身的研究范畴和研究深度,克服自身的局限性。⑤
1.寓文化意义于故事的叙述之中
2015年央视春晚公益广告从身边常见的事件入手,《名字篇》讲述了不同名字的意义。每个人都有名字,从生到死,名字伴随始终,成为个人的独特代码。名字又是一种象征,蕴含着父辈的深情与厚爱,也承载着我们的期盼和梦想。通过名字背后的故事,折射出历史传承和家族归属。《中国字 中国年》通过选取多组有关写字的故事,将中国字写进中国年。“立人、传家、祝福、新生”既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社会友情、亲情的礼赞。《时光倒流篇》是根据某大学杂志社组织的微情书征文大赛一等奖作品改编的,后由央视制作成微电影公益广告。人生就是一场长途旅行,人海聚散,过客匆匆,莫非真要一场时光倒流,才能让你留在父母身边更久!这则广告在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的同时,也要珍惜在父母身边的日子,多陪陪家里的父母,这也是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歌唱的美德。《只盼这一天》通过留守男孩一系列的期盼与焦虑,传播了中国传统的节庆文化,体现了阖家团圆、亲情有爱的主题。
2.寓道德教化于家国的喜庆之中
公益广告并不是一味地说教,大多数都用故事来叙述,让观众更容易接受其思想。春晚公益广告与平时播出的公益广告是有一定区别的:平时的公益广告或传递社会美德,或宣扬核心价值观,或提倡社会环保。春晚公益广告则除了弘扬某种主流价值观之外,还必须和春节的团圆喜庆氛围相契合。春节是阖家团圆的喜庆日子,公益广告需要围绕家庭来叙事。《名字篇》中名字是家人赋予的,代表了家人的期望和爱。《中国字 中国年》中的几个故事都以家为背景来展开,写“人”字、传家谱、红包寄祝福,每一个小故事都离不开“家国”的观念。《时光倒流篇》中告诉我们要珍惜父母,而有父母,才会有我们,才会有一个美满的家。《只盼这一天》更是直接地用孩子等父母回家来体现对阖家团圆的深深期盼。总之,这几则广告围绕春节家国的主题,让人们体会到团圆喜庆的氛围,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主流价值观。
3.择传播时机于传统佳节之时
春晚公益广告之所以能这么受观众欢迎,除了广告本身做得比较好之外,还得益于传播时机的选择,传播内容与传播时间做到了两两相依。当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不断缺失引起人们的重视。当今时代,一方面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另一方面由于西方文化的大量传播,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减少。这几则公益广告从身边事出发,让人们感受到身边的传统文化,原来自己的名字、平时写的字其实都带有传统文化的底色,这样会引导人们去关注身边故事,以及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随着《名字篇》的播出,微博上也发起了关于名字话题的讨论,这进一步释放了观众的热情,使得公益广告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这几则公益广告没有讲述新奇的事物,只是讲述身边的平凡故事,但却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这种现实的可感可知的题材,让观众产生一种感同身受的体会,从而能够自然而然地接受公益广告所要传递的思想和价值观念。选择春节这个有着浓厚传统文化氛围的重大节日播出,公益广告通过与春节联欢晚会其他节目的串联交叉播出,通过平行蒙太奇激起广大观众的共鸣,从而达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的目的。
三、结语
本文运用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的理论框架,通过文本分析,较为深入地研究了2015年央视春晚播出的四则公益广告的叙事特点和叙事方法。研究发现,这四则广告虽短,但叙事结构较完整,叙事视角多样,兼有非聚焦型和内聚焦型视角,叙事时间以顺序为主、时距多变,视觉空间饱满、表达充分,表现性很强。叙事联系社会环境,广告的内容与时间场合相符,其传达的传统文化受到观众广泛关注,达到了广而告之的目的。总体来说,这几则广告的播出是成功的。但是,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甚至是近邻泰国,广告的人物形象还不够饱满,在整体创意和叙事幽默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期待通过更多的叙事学分析,为我国公益广告的创作和传播优化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引。
注释:
①熊前莉.中国公益广告的叙事学角度分析,载长江论坛,2013年01期,第88页
②马玉梅、周云利.论公益广告的社会价值,载学术交流,2002年第2期,第64-65页
③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36页
④ 引自豆瓣网,http://doubancom/note/140114005/
三字经里的故事篇9
[关键词] 早期阅读教学 幼儿 “经验”
幼儿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获取信息、建构意义、达成理解的过程。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包括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教师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幼儿铺垫、激活、连接、运用或整理、迁移他们的经验。
一、阅读前的经验准备
阅读活动开始前,教师要细致分析读本,确定幼儿是否具备相关的生活经验。若不具备这些经验,教师就要组织幼儿做一些经验的铺垫和准备。
案例一:在中班早期阅读活动《花园里有什么》中,教师在集体阅读前和幼儿一起到花园里去玩。幼儿在花园里感受凉爽的微风,抚摸绿绿的小草,呼吸花朵的芬芳,倾听小虫的鸣叫;然后,让幼儿把自己找到的东西画下来;最后进行集体阅读活动。在集体阅读过程中,幼儿结合已获得的相关生活经验,充分地理解了阅读对象的内涵,并始终保持着较高的阅读兴趣。
如《花园里有什么》:
猜猜看!花园里,看得到的是什么?看不到的是什么?不用猜,我知道,花园里,看得到的是丁香花、札酱草、金盏菊以及小小的椰子树,还有……还有……太多了,我说不完啦……不过有些东西是看不见的,要用耳朵才能听见,要用鼻子才能闻到。那是小虫铃铃的叫声,那是花草淡淡的香味……
分析:面对这则知识性很强且意境优美的阅读材料,作者试***将幼儿带到一个鸟语花香、多姿多彩的自然美景中。然而,如果没有教师的情景创设和细心引导,幼儿全方位、多通道的感知和体验,幼儿就很难真正感受到作品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案例二:在小班早期阅读《小冰兔》前,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科学小实验“粘冰块”的场景,场地里提供了冰块、绳子、胶带、碎布条、浆糊、水盆等操作材料,要求幼儿运用以上材料将两块冰粘到一起。幼儿通过反复操作和摆弄,感知了冰的特性,并最终发现了只有洒上水的两块冰才能粘到一起。
分析:幼儿对阅读内容的背景知识越熟悉,阅读内容与他的认知经历越有关,他的理解速度就越快,越能体验到自主阅读带来的成功感。
案例三:在中班阅读《红蚂蚁和黑蚂蚁》活动前,教师设计了一个体育游戏“送信”。游戏过程中,幼儿分为人数相等的两队,要求从起点以相同的速度行走,看看哪一队先把信送到终点。为了让两队保持大致相同的行进速度,规定幼儿只准走,不能跑。在此游戏中,幼儿获得的经验是:不断变换队形,只会浪费行进中的宝贵时间,不会因为队伍的长短影响行进的速度。在接下来的早期阅读活动中,由于幼儿对影响行进速度的因素已具有初步的认识,因此在阅读相应的画面时,他们能够自然迁移已有的运动经验,对阅读内容引发了更深入的连接和思考,进而提高了阅读兴趣,拓展了思维。
评析:幼儿受思维水平发展的局限,一开始很难理解为什么不断变换队形且队伍越来越短的黑蚂蚁追赶不上队伍看起来长长的红蚂蚁,体育游戏《送信》的开展,对于突破幼儿理解的瓶颈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阅读中的经验运用
幼儿应具备的基本阅读经验包括反思、预期、质疑、假设的策略,在阅读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幼儿习得、运用这些经验。
反思的策略,即孩子“在听故事看***书的过程中,能对故事里所发生的事情,对故事里的人物产生种种思考。”例如,在听完童话故事《萝卜回来了》后,家长可让幼儿想一想,故事中先怎么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怎么样了,因为对阅读内容的反思过程,将有利于幼儿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预期的策略,“是预计估测阅读内容的策略”。培养孩子的阅读预期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在孩子有较多的同类阅读经验的基础上,给予点拨指导,帮助他们归纳概括出一定的阅读技能。有着反复出现同样词语和情节的书会帮助孩子预测到接下来故事中会发生什么。和孩子读那些具有“可预测情节”的书时,问问孩子他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看一看他是否能说出故事情节,是否注意到了一些特定的词语或短语。
质疑的策略,即“在整合的阅读理解过程中,养成思考‘为什么’的习惯”。例如,在听完或看完神话故事《金斧头》后,父母可提问孩子“地主为什么在桥上假哭啊,为什么说铁斧头不是自己的?”在童话故事《小马过河》中,可提问“小马为什么不敢过河呢?为什么老牛说河水很浅而小松鼠说河水很深呢?”质疑策略预备技能的形成,将有助于孩子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寻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较深刻地理解阅读内容。
假设的策略,即“想象阅读材料中变换条件或情景后会怎样的能力”。如在故事《三只小兔》中,可以让幼儿假设,要是红眼睛和短尾巴给大灰狼开门会怎么样,假如大灰狼不把尾巴伸进门缝里又会怎样。不难看出,孩子有了这些引起假设的策略技能之后,对进入学龄期后的阅读和写作极有好处。
案例:在小班早期阅读活动《小鸭子找朋友》中,故事内容是小鸭子很想找朋友和它一起游泳,但因为小鸡、小猫、小狗都不会游泳而未能如愿,直到它遇见了小青蛙。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前两幅画面时,边提问边示范,向幼儿展示了应该怎样观察画面以及根据画面内容怎样用语言表述角色间一问一答式的对话。幼儿借助教师搭建好的层层支架,通过模仿教师的语言、神态、表情、肢体动作等,不知不觉地提高了阅读技能,体验到成功阅读带来的快乐。
评析:在具有重复情节结构的***画故事书阅读教学中,幼儿从开始接触阅读材料到理解并用语言表达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对幼儿来说,初次阅读故事便要找出故事发生发展的脉络,并用语言表达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给幼儿一个观察、分析、判断、表述的模式,帮助幼儿运用在前几幅画面阅读中习得的阅读技能,预期后面的故事情节,从而实现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先前阅读策略对后面阅读策略的经验迁移。
三、阅读后的经验拓展
三字经里的故事篇10
上面这几幅有趣的、简单的线条画,你喜欢吗?
你一定会说:第一幅画是龙;第二幅画是绳结;第三幅画中的人不像中国人;第四幅画是一头大象。
是的,你说得很对。不过,如果这些画会说话的话,那么它们还会告诉你:
我是来自中国东海龙宫里的龙王……
我不是一个普通的绳结,我是欧洲的凯尔特人编织的……
我来自埃及,我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有着你不知道的神秘故事……
我是一头来自印度的大象,在那里,人们对大象非常非常友好……
当我们在一幅画里添入更多的线条,加入更多的色彩,我们又会发现,一幅画似乎能说出许许多多的故事。就好像看右边这幅米罗的画,同样一幅作品,我们每个人看到的故事都不一样——
在一些画里,主人公的表情和动作也会静悄悄地和你说话,只要你仔细看,就能发现好玩的故事——
***里的寄居蟹和海葵相逢了,它们在一起快乐地捉小鱼虾。自然界中的寄居蟹和海葵一定是好朋友吧?是的,它们在海里是很好的伙伴呢。
还有一些画,画面上有一些文字,那是写故事的人为了让你更清楚地读懂这个故事而写的。就像下面这两幅——
***中的小孩说,他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这个好朋友白天陪他一起玩;晚上还一直陪伴着他。
这个好朋友有时高,有时矮;有时能变大,有时能变小……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这样好的好朋友。你知道这个好朋友是谁吗?
而有些画,因为文字已经把感人的故事讲给你听了,所以,画中没有主人公,只有满眼的风景,让你去回味故事里的每一点记忆。就像这一幅——
罗斯·布兰奇的母亲一直在等着她的小女儿,等了很久。番红花终于从地下冒出了芽。河水上涨了,溢出了河岸。树林都变绿了,鸟儿落满了枝头。春天在歌唱。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三字经里的故事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