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造景观在旅游资源中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而如何发挥其最大的存在价值成了我们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对人造景观的定义、现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进行分析阐述,并针对如何发挥人造景观的积极作用,使得其更好地发挥人造景观存在的意义进行了剖析。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先对人造景观的定义做出分析,进而阐述了人造景观在国内的现状,论证了人造景观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并由此得出如何更好地发挥人造景观的积极作用,力***做到去粕取精,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关键词:人造景观;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 保护自然; 旅游发展
中***分类号:F590.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中国的风景名胜区成千上万,其中当然有值得游客观看的人造景观,但这些值得看的人造景观,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历史所留,古人所造,而极少是现代人建造的。这当然很好理解,成百上千年前的东西,已经被岁月赋予了它们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人文精神,楼台已经不仅仅是楼台,宝塔已经不仅仅是宝塔了。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保护风景名胜,不但需要具备智慧,更需要具备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本文将对人造景观展开论述,并找出如何合理正确地、有利地发挥人造景观的积极作用的方法。
一、 人造景观的定义
“人造”指的是依靠人模仿自然的技能来制造,简单来说就是人工制造,与“天然”相对。
景观,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景观一词最早在文献中出现是在希伯莱文本的《圣经》中,用于对圣城耶路撒冷总体美景(包括所罗门寺庙、城堡、宫殿在内)的描述。在生态学中,景观的定义可概括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景观:是指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广义景观: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缀块性的空间单元。广义景观概念强调空间异质性,景观的绝对空间尺度随研究对象、方法和目的而变化。总体来说,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而人造景观的定义众说纷纭,我便从其上两者的定义中综合得出,人造景观是指人为模仿自然、融合自然元素、为环境点缀而建造的具有观赏性、吸引力的,融合空间与物质对象的综合体。
二、人造景观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深圳于80年代率先推出中国第一座人造微缩景点“锦绣中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游人络绎不绝。两年内,这个投资上亿元的项目,就连本带利赚回来了,深圳也因此一跃成为全国的重点旅游城市。“锦绣中华”的创造性成功,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建造人造景观的热潮。仅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大观园在华东就一下子冒出了7座,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游乐宫全国竟有近40座,各类民族文化村等主题公园更是数不胜数。新的人造景观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当地的旅游产品,对满足来势凶猛的国内旅游需求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部分人造景点在起初确实得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绝大部分人造景点却是热闹一时,难以长久。由于有些人造景观一味追求快速盈利,所以创意差、设计粗、品位低、施工劣,根本谈不上具有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风貌,是十足庸俗、拜金的商业文化。
当然,不可否认,有些人造景观建筑的建造,对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发展经济、吸引投资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地方为招揽顾客,借“文化遗产”之名,不惜以一些粗俗简陋的招数装神弄鬼,其中,有的凭借神话传说,大肆宣扬封建迷信并修起了祠堂和宗庙;有的用阴曹地府“恶人受恶报”的恐怖景象和魑魅魍魉散布迷信,甚至用荒唐怪诞的情景来制造气氛,招徕游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例如,在齐国故都临淄的众多古代遗迹旁,新建了一所大型游乐宫,采用现代声、光、电自动控制技术,臆造出了神鬼天堂及恐怖的地狱场景,它不但冲淡了历史文化,也有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古人给我们留下了长城、故宫、十三陵、秦兵马俑、苏州园林和四合院等,我们给后人留下什么?难道是一大堆到处可见的人造膺品——仿古城和游乐宫吗?这种既破坏自然生态又破坏人文生态的建筑行为,真该彻底清理和杜绝了。
三、 人造景观的作用
(一)消极作用
1、浪费土地资源,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从管理学角度上来讲,浪费是指资源的非预期使用、或使用和控制不当、或没有节制(控制)、或这些情况的组合。而一个建造出来后没有产生任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人造景观,无疑就是一种浪费。中国虽说地大物博,地产丰富,但是随着人造景观的泛滥,再多的土地也经不起这样的浪费,正如有一道小细缝的水缸,里面的水一点点地往外渗,一两天也许没事,可是时间一长,水缸里面的水总有一天会流干的。一个建筑从设计***纸到进行施工,到最后建造完成,中间耗费的人力少则几十人,多则上千人,耗资数额更是难以估计。人造景观的开发建设投资少则数百万、数千万,多则数亿元人民币,超过亿元人民币的占75%以上;圈地少则几百亩,多则数千亩。就如阿房宫,投资1.3亿,占地780亩;大唐芙蓉园更大,投资13亿,占地1000亩。中国正处于发展阶段,本就极缺人力物力财力,若是把这些资源浪费在这些徒劳无功的事情上,岂不是又让发展的道路更长更远更艰难了吗?
2、人造景观的泛滥会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
“审美疲劳”原本是美学术语。具体表现为对审美对象的兴奋减弱,不再产生较强的美感,甚至对对象表示厌弃,现指在生活中对任何人或任何事物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厌倦或麻木不仁的感觉。“审美疲劳”,用心理学的原理来解释,是说当刺激反复以同样的方式、强度和频率呈现的时候,反应就开始变弱。通俗点说,就是对于一种事物的反复欣赏所产生的一种厌倦心理。而现在这些人造景观就可以作为我们的审美对象。
如今许多地方的人造景观缺乏科学的论证,景点建设风格雷同,缺乏文化含量和地方特色,建成后运营都成问题,更不用说收回投资了。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地方热衷于建仿古建筑,却忽略了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甚至迫使古建筑为人造景观让路。这样的盲目跟风,使得大多数人造景观主题类似、节目雷同、产品个性化差异不明显,缺乏地方特色,这样的审美对象不能在顾客心里形成强有力的刺激感,不能让顾客眼前一亮,使得人们对建筑本身或者背后真正的文化内涵失去了兴趣,没有太大的吸引力。真正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因其高品位和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能吸引旅游者多次游览,而人造景观仅仅能给旅游者带来一时的新鲜感。此外,随着旅游经济迅猛发展,游客们见多识广日趋理性,他们的旅游品位越来越高,向往真山真水、生态旅游,对人造景点不感兴趣,人造景点门庭冷落车马稀、被淘汰出局亦属必然。
3、若处理建造不得当,会对周围环境和生态造成不良后果
中国的风景名胜区成千上万,其中当然有值得游客观看的人造景观,但这些值得看的人造景观,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历史所留,古人所造,而极少是现代人建造的。但现在人建造的所谓“景观”,显然无法具备这种历史价值和人文精神,无论造型多么奇特,规模多么宏伟,它们只能是钢筋水泥或者是玻璃木头堆砌出来的建筑物,游客千里迢迢过来,目的当然不是看这些东西。但有些地方***府或者说景区景点却总是不明白这一点,总喜欢拿画蛇添足当成是锦上添花,动不动就对自然风景名胜区动大手术,搞大建设。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新的东西没人看,自然的,旧的东西反而遭受到了破坏,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