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挖基坑时,如果地下水位过高,如不及时降低水位,不但会使施工条件恶化,造成土壁塌方,亦会影响地基的承载力。严重时甚至会产生流砂现象。因此,在土方施工中,做好施工降水工作,保持土体干燥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改善了工作条件。但降水前,应考虑在降水影响范围内的已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可能产生附加沉降、位移,从而引起开裂、倾斜和倒塌,或引起地面塌陷,必要时应事先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基坑降水;降水深度;地表沉降
1、工程概况
葫芦岛市901人防工程位于葫芦岛市连山区连山大街西段。西起新华转盘,东至水泥交通岗。工程总体分两个标段,Ⅰ标段为连山大街段,东西走向,场区呈条带状,东西长约429米,南北宽约40米。地下构筑物建筑面积约21000平米,基坑挖深度为6~8.5m,拟采用逆作法施工;Ⅱ标段为市中心医院前广场,总建筑面积14865平米,基坑开挖深度为6~8.5m,采取基坑明挖,地下工程与医院主体相连。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葫芦岛市连山大街西段,部级公路102线在此通过。公路两侧为主要商业区、市中心医院等,车辆人员流动性较大。地上、地下设施较为复杂,场地地形平坦。属山前平原区地貌单元。
2.2、场地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按照其生成年代、成因类型及岩性,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杂填土:主要由混凝土路面、建筑垃
圾、粘性土、砂土等组成。结构松散,稍湿,勘察层厚0.4~3.2米。
②粉质粘土:黄褐色,由粉粒、粘粒组成,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可塑状态。厚度0.4~2.4米,分布普遍。局部为粉土夹层。
③砾砂:黄褐色,由长英质矿物组成。颗粒多呈次棱角状,其中砾石主要爱为强风化石英岩、砂岩等岩屑组成,粒径大于2mm以上占总重量35%以上,充填物为砂土等,局部见0.2~0.3的粉质粘土夹层,该层厚1.6~6.6米。
④圆砾:浅黄褐色,由花岗岩、石英砂岩等碎石颗粒组成,一般径3~10mm,最大可达80mm。充填约10%粘性土。风化强烈,均匀性差。密实状态。
2.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本场地地下水埋藏较浅,主要赋存于砾砂层中,透水性较好。稳定水位埋深3.1-4.5米,枯丰水期地下水位变幅为1.0-2.0米,渗透系数经验值为50-60m/d,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受连山河水侧向补给及大气降水的补给。
在ZK14号钻孔中采取水样进行室内试验,经室内水质分析试验知,该地下水类型为SO4-HCO3-Mg-Ca型,PH值为7.04。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规范评价该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干湿交替情况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弱腐蚀性,对钢结构有中等腐蚀性。
3、施工场地特点
降水井布井方式呈包围状,主要布置在建筑轮廓线外侧1.5m位置,连山大街两侧井群多位于人行道上,场地狭小,对布井和施工均有一定难度,而且安全程度要求高。排浆排渣容易污染环境、影响交通,为此要特别注意交通疏导和环境卫生。
施工场地布置指导思想:由于护坡桩已经开始施工,为解决交叉施工及便于桩基下一步施工的进行,顺利开展工作,降水井先从Ⅱ标段开始,连山大街两侧降水井待土建施工完成维护桩后再进行施工。
4、施放井位
4.1、人员及设备安排
为确保井位施放工作完成,由专门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放线定点工作。采用满足本工程需要的设备进行施放井位。
4.2、井位布置的一般形式
根据本降水设计方案,本工程降水管井的布置形式为“封闭式”, 降水距基坑边坡上缘1.5米。井间距20米。
4.3、井位布放及确认
井位初步布放后,在地下管网情况不详时有必要进行物探追踪,如发现有地下管线异常,必须错开地下障碍物,即对井位作出相应调整,确认无地下管线后,用白灰作出显著标志,必要时采用钢钎打入地面下300mm,并灌入石灰粉。上钻前须再由人工挖探坑确认,由布井技术人员量测井位并加以确认。
4.4、降水井结构
1)井深:15m; 钻孔径450mm; 井径315mm。
2)井管:315PVC管,地表下4m为死管,过滤器与井管材料相同,4~14m位置的滤管外包一层40目尼龙网。
3)砾料:粒径0.5~1.0Cm碴石。
4)水泵:采用扬程大于18m潜水泵,水泵下入深度14m。
5、抽降及维护
1)现场保证有不少于5台备用降水泵,现场降水人员对不能正常工作的水泵必须及时更换,保证抽降效果。
2)降水人员分两班轮流进行值班,每班2人。
3)电工每天须有电工记录,每天早晚检查现场降水线路,保证现场降水用电安全。
4)定期清理降水管线,保证排水线路畅通。
6、降水动态观测
1)按设计要求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确定监测井的位置及数量,其位置平均分布于降水区域内。
2)降水井施工完毕,抽水开始后,水位未达到设计降深之前(一般为前15天),每天观测1次水位、水量;当水位达到设计降深后,每5天观测1次。
3)对监测记录应及时整理,绘制Q~t与s~t的过程曲线,分析水位下降趋势,预测掘进掌子面的地下水位,并根据水位变化情况调整开泵地段和开泵数量,在保证掌子面无水涌进的同时,减少地下水资源无谓排放。
4)根据观测记录,及时分析降水过程中不正常状况及产生原因,提出调整及补充措施,确保达到设计降水深度。
7、降水结束后的降水井回填
施工降水为结构工程施工的辅助工程,属临时工程范畴,因此降水工程结束(竣工)后,应予以拆除或采取适当处理措施。本工程施工围挡、明敷排水管线、临时供电线路、临时建筑设施等,应在工程竣工或完成其使用目的后立即拆除,降水井和其它地下临时工程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所有降水井进行回填,其目的是使原有井身空间与地层连成一体,保证井室与路面、井身与周围地层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降水井的回填方法根据降水井所处的位置而定。井深范围内2m以下均回填碎石。
地面下2.0m内适其用途确定回填材料。沥青、方砖路面上用C15砼回填,回填到路面;土路及绿化带内回填粘性土,以便植被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