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职业是指人们从事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工作,即为一种承担了某种职责和义务的行业性的活动。它是人类普遍的生存、生活方式,是促进个性发展的手段,是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途径。职业的实质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职业活动体现了职业主体的社会关系,职业活动生产了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维持人类社会稳定发展。
【关键词】职业;内涵;作用;意义
职业是人类普遍的生存、生活方式,是促进个性发展的手段,是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途径。人生职业生命周期占据了大多数人们社会活动时间的70%以上,一个人职业生命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人生的意义,甚至决定着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在一定意义上,人生最有意义的时光是在职业社会中度过的,人生最大的价值是通过职业成就来实现的。因此,科学理解职业的内涵、作用和意义对于我们理性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职业的定义
关于职业的定义,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职业的英文表述为"Occupation"、"vocation"和"Career"等,可译为工作、天职、经历、生涯、事业等。从中文词义来分析,“职业”一词,由“职”与“业”组成。所谓“职”,包含有社会职责、天职、职位、权利和义务之意。所谓“业”,包含有业务、行业、事业、事情和独特性工作之意。所谓“职业”,是指人们从事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工作,即为一种承担了某种职责和义务的行业性的活动,从而也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一般表征。由此,也可以说,职业是人的社会角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例如同学们的父母以及亲戚朋友,从事着工人、农民、教师、司机、营业员、警察、医生、个体私营业主等各种各样的工作。无一例外的是他们从事着的这些工作是相对稳定、有报酬的。由于研究目的和研究视角的不同,不同学科的学者对职业的定义进行了不同的界定。最具代表性主要是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定义界定。
(一)职业的社会学定义
职业的社会学定义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解释职业的概念。主要代表有美国学者泰勒、中国学者陈婴婴等。美国学者泰勒在《职业社会学》中把职业定义为“职业的社会学概念,可以解释为一套成为模式的与特殊工作经验有关的人群关系。这种成为模式的工作关系的结合,促进了职业结构的发展和职业意识形态的显现。”我国学者陈婴婴认为“个人进入社会的物质生产或非物质生产过程后获得的一种社会地位,个人通过这一社会位置加入社会资源的生产和分配体系,并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综合以上社会学家的职业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职业的社会学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职业是社会分工体系中某一分支的社会位置,为劳动者进入生产系统成为生产者提供场所。
2、职业是个人与社会、他人和单位形成联系的联接点。社会依靠个人的职业活动来推动和发展,个人则依通过职业活动维持自身的生存,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3、职业是劳动者承当一定职责和义务的劳动角色,它体现着劳动者的社会角色。劳动者必须遵守劳动角色的规范要求,具备劳动角色的技能要求,履行角色的权利和义务。
(二)职业的经济学定义
职业的经济学定义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职业的概念。主要代表有美国学者阿瑟·萨尔兹、中国学者潘锦棠等。阿瑟·萨尔兹在《社会科学百科全书》将职业描述为:人们为了获取经常性的收入而从事连续性的特殊活动。我国学者潘锦棠则把职业定义为:“职业是指人们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工作。”综合以上经济学家的职业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职业的经济学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职业是劳动者获取经济利益而从事的某项职业,劳动者通过职业劳动获取经济收入,承担该职位所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2、职业是劳动者从事的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的某项工作,劳动者必须不间断、连续地从事某项工作,该项工作才能称其为职业。
3、职业是劳动者从事的社会分工体系中某一具体、专门的社会分工,不同的行业分工、不同的职业岗位赋予从业者不同的工作内容、职责、报酬和社会地位等等,对劳动者从事该职位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规范。[1]
二、职业的特性
在通常情况下,每个人到了一定时期都应当具有某种职业。在选择职业和从事职业之前,我们有必要对职业的特征有所了解。职业的特性是职业自身形成、发展和职业主体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与其他形式的劳动相区别的本质属性。归纳起来,主要具有以下几点特性:
(一)社会性和经济性
1、社会性。职业的社会性反映在职业主体的社会属性和不同职业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不同职业都是社会分工细化的产物,并且不同的职业主体之间相互关联,所生产的劳动成果在社会流通领域交换,以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2、经济性。从职业主体而言,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相应的报酬。换言之,职业是个人获取经济收入的来源,是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庭生活的工具和手段。从生产关系而言,不同的职业分工及其职业主体形成了不同的生产关系,所生产的劳动成果,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二)稳定性和专业性
1、稳定性。任何一项职业或工种从其产生、发展、完善到消亡都需要一个过程,并且这种过程是一个渐变的缓慢过程。职业在这一变化过程的任一环节中,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且职业主体在从事某项职业期间,同样也是比较固定的。
2、专业性。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即表明了职业的专业性。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有不同的专业技术要求,从业者必须达到其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专业职称或取得其从业资格证方可准入。
(三)规范性和群体性
1、规范性。职业的规范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职业主体必须遵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2)职业主体必须遵守其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行业规范。如某些岗位对从业者持证上岗要求、签署保密协议等等。
2、群体性。职业的群体性不仅表现在从事某一行业或者某种岗位的从业人数,更重要的是同一单位或同一部门的从业人员在其协作过程中,在语言、文化、习惯、利益和目标等方面所形成的群体价值观。
三、职业的作用和意义
职业始终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什么说是首要问题呢?毕业后,大多数同学面临生存、生活的现实压力,失去了家庭的经济来源,首先要养活自己,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从这一点来说,职业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因此,了解职业的作用和意义,对于我们全面认识职业、理性就业和择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的作用
职业对于社会中得每个人都极为重要,职业是人的经济行为、社会活动和生活方式,职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途径。具体而言,职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维持生存生活的手段
职业的首要作用是维持劳动者生存生活的手段,表现在劳动者必须通过参加社会劳动来获取生存生活的生活资料。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所需的物质基础都是通过劳动来创造实现。换言之,职业是个体生存生活的来源,离开职业,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无从谈起。在现实社会中,获取一定的报酬作为生活资料的来源是劳动的目的之一,职业因此成为劳动者维持其生存生活的基本手段。
2、促进个性发展的途径
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都有特定的要求。劳动者通过参加职业活动,逐步形成与之相适应并不断发展、完善自我个性。随着职业活动时间的增加,劳动者的智力、体力、知识与技能水平、职业道德都会得到快速的发展与提高,从而大大促进劳动者个性的发展和完善。
3、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职业的本质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它在为个人获得谋生的生活资料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现代社会职业分工越来越细,劳动者职能从事某一种职业,劳动者之间必须相互协作才能完成某项工作,各自所生产出的劳动成果必须通过相互交换,才能满足各自的需要。在这种相互协作的劳动关系和相互交换劳动成果的过程中,既体现了劳动者的人格、道德水平,又可衡量出劳动者为他人服务的程度以及对社会和国家所做贡献的大小。
(二)职业的意义
职业的实质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职业活动体现了职业主体的社会关系,职业活动生产了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维持人类社会稳定发展。因此,职业及其职业活动对于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构成社会存在的内容
职业和职业活动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职业体现了劳动者的社会身份和地位,其本身也是构成人类社会存在的重要内容。职业分工及其结构是人类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的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也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人类社会的职业活动,为社会存在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
2、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类通过职业活动创造出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不同职业群体的流动、与社会经济结构相联系的职业结构变动、不同职业阶层的矛盾以及职业要求和就业压力下劳动者自身知识和体能的提高,构成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3、维持社会稳定的手段
职业生活占据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人类维持生存、生活需要的基本来源。职业活动在现代社会已成为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和精神需要,“安居乐业”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望。职业发展和就业问题涉及到社会关系、社会财富和利益的分配、公平和效率的选择、社会矛盾和冲突、劳动保障、社会价值观和社会道德风气等关乎社会稳定的方方面面。解决好职业问题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府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栾锦红.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M].国际文化出版社,2008.
[2]杨河清.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