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思的诗句10篇

单相思的诗句篇1

2、全诗解释及赏析如下:

全诗:

《相思》

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

鲜红浑圆的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开的季节,不知又生出多少?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集,小小红豆引人相思。

注释

⑴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⑵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⑶“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⑷“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采撷(xié):采摘。

⑸相思:想念。

赏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像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单相思的诗句篇2

关键词:诗歌;特征;分类

一、诗歌的形式特征

形式,即体式,指诗歌的语言结构的组合方式,它是为内容服务的,有时奇妙的形式能够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有助于读者理解诗意、加深印象。朱光潜先生认为:“诗的实质是语言所表现的情思,形式是情思所流露的语言。”语言是表现思想感情的工具-语言形式实际上也是诗人思想性格的外化,是诗人的一种生命形式。人既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人的思想性格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因此,诗歌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存在形式。

1.“风”“骚”并称

中国文学史上以“风”、“骚”二体并称,源自《诗经》之“国风”和屈原的《离骚》。

《诗经》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500年间的作品,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本只称《诗》,因举成数,又称《诗三百》,又因列为儒家经典之一,故称《诗经》。据《史记》等书记载,《诗经》系孔子编纂。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产生于西周各国,有不同地方风味的的民歌;雅,是有关***事的诗歌;颂,是统治者通过祭祀为自己歌功颂德的诗歌。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方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朱熹的《诗集传》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静女》通篇用赋;《硕鼠》通篇作比;《关雎》中由“关关雎***,在河之洲”兴起,引出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由禽之思偶鸣叫引出男子对美女的思慕。《诗经》的主要特点是: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手法:章法上多重章叠句,反复咏叹:至少隔句押韵,有时换韵,句末若有虚词,在虚词的前一个字上押韵,有时押入声韵;大多诗篇采取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楚辞,亦称“骚体”,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新的诗体。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这类作品篇幅、旬式较长,形式自由,富有浪漫气息,多用“兮”字助语势,抒情气氛浓,有南方地域色彩。汉成帝时,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的辞赋编为一集,定名为《楚辞》。

2.赋、乐府与歌行

赋,原本为《诗经》“六义”之一,是一种铺陈直言的文学表现手法,后来人们又把用这种手法写成的文章称作赋,沿用其名至今,成为一种文体名称。用华丽的辞藻进行铺陈描述,是赋的表现形式;刻画客观事物,抒写作者情怀,是赋的内容。赋是诗歌的一种变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铺陈其事,讲究文采,多以四言、六言为主,隔三夹五押韵。赋在汉代时最为兴盛,故汉赋也称古赋,与唐诗、宋词并称。其特点是篇幅长、多问答,韵散夹杂。喜用生僻字。六朝时称俳赋,也称骈赋,其特点是篇幅较短,讲求骈偶和用典。唐宋时用于科考,称律赋,讲究格式、对仗、平仄、押韵等,不超过四百字。中唐以后,受古文运动的影响,成为文赋,其特点是句式参差,多以散代骈,押韵较随便,行文流畅,与散文接近,越来越离诗歌远了。如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等。另有一种说法,认为赋分四类:骚体、骈体、文赋、杂赋。

歌行又称“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子长短参差。歌词音节较长的称“长歌”,如汉乐府中的《长歌行》,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句,妇孺皆知。歌词音节较短的称“短歌”,如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此诗慷慨悲凉,堪称千古绝唱。又如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3.格律诗和律诗绝句

格律诗,是按照固定的格式和严密的韵律写成的诗歌。所谓“篇有定数,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就是说在字数、句数、节数、平仄、对仗、押韵、变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格、规律和规则。中国古代的律诗、绝句、词、曲,日本的俳句以及西方的十四行诗等都是格律诗。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第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每句是几个字(言)就叫做几律,如五律、七律;每首超过八句,就叫排律(长律):每首是六句的话,叫做三韵小律;每首截八句的一半(四句)就叫绝句,如五绝、七绝。唐以前已有绝句,称古绝:唐以后的绝句称律绝。律诗和绝旬内在的结构形式是起承转合。

4.词

词,亦称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诗余、琴趣等。约起源于隋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

曲子词的“曲子”是“燕乐”(宴乐)曲调的意思;“词”是与这些曲调相谐和的唱词。依乐谱声律节拍写新词,叫做“填词”(依声):依前人作品的字数、句数、声律、韵律而填写,与音乐分离,就成为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词有词调,每种词调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不同的词调,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等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

5.曲

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以入乐的曲词。狭义的曲,单指与诗、词并列的曲。即宋代及其以后的南曲、北曲,盛行于元代・分戏曲(杂剧、传奇)、散曲(小令、套数)。曲和词都是依声而作,体式相近,但曲比词更为灵活。曲,一般在字数定格外还可以加衬字,较自由,且多口语、俗语、俚语等。

二、诗歌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标准,可以给多种多样的诗歌大致分类:按内容性质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对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作一些具体的介绍。

1.抒情诗

抒情诗是以作者的口吻抒发主观情绪、情感的诗体。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即使有某些片断的景物描写,也是为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根据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作品的内容,可分为颂歌、哀歌、恋歌、田园诗、山水诗、讽刺诗、咏物诗等。抒情诗是最富有个性、最能体现诗歌抒情特点的诗。例如李清照的《武林春》,以其委婉纤曲的艺术手法,巧妙地表达了深沉复杂的内心感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从而成为后人盛传的抒愁佳篇。

2.叙事诗

叙事诗是以叙述者的口吻讲述故事、刻画人物、反映生活的诗体。它与抒情诗相比,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能采用各种手法描写套物,但与小说戏剧相比,它的情节比较单纯,跳跃性强,人物性格比较单一,细节较少,叙述语言比较概括并充满激情。如白易的《长恨歌》就是上乘的叙事诗。这首长篇叙事诗叙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单相思的诗句篇3

一、“互文”是一种“表达文化”

对于《木兰诗》里的诗句“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你是如何理解的?

这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古诗句,它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互文,指上下句互相隐含词语,两相映衬,文义呼应。上下句要连起来理解,上句中是“思”,下句就用“忆”互补,用现代话说就是“木兰在想什么呢?”“木兰没有想什么”。如此简单的意思,却要拉长表达的过程,增强表达的节奏,为何?为了传递木兰对家乡、亲人的留恋以及在决定要不要去代父亲打仗时的忧伤、哀愁的复杂心情。

又如“将***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句中“将***”与“壮士”互补,意为“将***和壮士征战十年,身经百战后归来”。用互文这个修辞手法,有表现战争的激烈、冷酷、漫长的作用,暗衬木兰的英勇顽强。

再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前句中“秦”与“汉”互补,意为“秦汉时期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期的关隘”。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表达方法呢?

因为需要,因为诗歌创作的需要、内容表现的需要、情感表达的需要。

诗歌创作的需要:诗歌传唱时需要合适的节奏和律。这符合民族审美心理,追求对仗、工整、上下句的平衡与和谐。

内容表现的需要:诗歌字数有限,需要在有限的诗句里表现更加丰富的内容。

情感表达的需要:互文能够营造表达的氛围,帮助作者抒发含蓄、深沉、缠绵的感情。

互文在《诗经》中初露端倪,与“赋”极为相似。“赋”,铺排陈列,对同一件事(感情)多角度、反复陈述和表现,以收到重章叠唱、反复咏叹的效果。

比如《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d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均有互文特色,重章叠唱,渲染烘托,委婉地抒发了内心的爱慕之情。

单相思的诗句篇4

前不久,我依据我校“幸福课堂”教学模式执教了《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课后,特级教师陈跃红老师进行了点评,他认为这节课上得扎实、有趣、高效。模式体现到位,陈老师的评价与我的教学主张不谋而合。我认为,扎实与有趣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融通的,扎实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营养”,是课堂教学的保底要求;有趣是课堂教学的“色香味”,是课堂教学的提高要求;高效则是扎实、有趣的必然结果。扎实是“根”,有趣是“花”,高效是“果”,课堂教学要实中有趣,趣中见实。下面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教学案例谈一谈如何妙得语文教学之“趣”。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目标诱发学习兴趣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每逢佳节倍思亲》(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题选自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出示诗句)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

3.学习一首诗,只能读正确流利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板书:知诗意、悟诗情)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思考】上课伊始,就给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这样不仅教师做到目标明确,在教学过程中目标指向性强,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学生上课就开始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学习有方向。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二、自主学习、尝试练习——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师:读好这首诗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这里面有秘诀,想知道吗?

生:想!

师:秘诀就是——读书。

生:(笑)

师:从大家的笑声中我知道,你们看不上我的秘诀。不过,我还没把话说完呢。我所说的读书要经历三个过程,可不是简单地读一遍就算了事。第一遍轻声读课文,初步感受古诗跟前面课文之间的关系:第二遍默读课文,圈画能体现古诗意思的句子,标上序号;第三遍出声读课文,把圈画的句子跟古诗一一对应,检验你的学习成果。心动不如行动,赶快开始吧,看哪个小朋友最会学习!(生自学,教师巡视)

【思考】在语文教学伊始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优质的问题情境要体现三个指标:一是有目标,即问题情境体现学习的方向;二是有方法,即问题情境指明学习的方法;三是有意思,即问题语言的表述富于儿童化,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愿望。上述教学片段中的问题创设就体现了这三个指标:“理解课文中的古诗,读好这首诗”揭示了学习的目标。“第一遍轻声读课文,初步感受古诗跟前面课文之间的关系;第二遍默读课文,圈画能体现古诗意思的句子,标上序号;第三遍出声读课文,把圈画的句子跟古诗一一对应,检验你的学习成果”提供了学习方法。“学习有秘诀”、“心动不如行动,赶快开始吧,看哪个小朋友最会学习”等语言充分体现了趣味性。在这种问题情境的引领下,学生自然学得兴趣盎然。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文本探究充满情趣

1.释词见情趣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课文哪些语句写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意思?

生:我圈画的句子是“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师:你有一双慧眼!这句话大体写了第一句诗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能读懂“异乡”的意思吗?

生:“异乡”就是“家乡”。

师:独在异乡为异客,王维在家乡写的这首诗吗?

生:不是。

师:在哪里写的呢?

生:在京城长安。

师:那么,“异乡”指的是哪里?

生:京城长安。

师:说得对。王维的家乡在山西蒲州,今天的华山东面;京城长安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两地相距千里。异乡不是家乡,指的是家乡以外的地方。那么,身在异乡的人就是——

生:异客。

师:真聪明!我们一起来读第一句诗。

生:(齐)独在异乡为异客。

【思考】“异乡”是理解的难点。当学生把“异乡”理解为家乡时,教师并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把诗句和文本对照进行阅读验证,得出“异乡”在诗中指“京城长安”。在此基础上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引出“异乡”的一般意思,即“家乡以外的地方”,进而顺势理解了“异客”的意思,水到渠成地突破了又一难点,并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情感铺垫。

……

四、总结提升、适当拓展——教学收尾培养志趣

师:王维年少离家,求学求官,历经坎坷,多年没有回家。当他见到从家乡来的人时,又会用怎样的诗句表达思乡之情呢?(出示《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然后教师领读,强调“绮”、“著”的读音)

师: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君”是谁?

师:君的意思是“你”,指从家乡来的人。

生:“绮窗”是什么意思?

师:就是雕刻着精美花纹的窗户。

生:什么是“著花”?

师:就是开花的意思。现在谁能大体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生:你从家乡来,应该知道家乡的事情。你来的时候,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

师:语言简洁,意思清楚。这首诗简单吗?

生:简单。

师:这首诗看似简单,其实很耐人寻味。“君”可能是谁?王维多年没有回家,要问的事情、要问的人有很多,为什么偏偏问窗前的梅花?王维难道不知道自己窗前的梅花什么时候开放吗?既然知道了还去问,他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请教他人,读一读、品一品、背一背这首诗。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结合这首诗编一个像课文那样动人的小故事。

单相思的诗句篇5

课本部分教学注重课文字词的解释与语句的疏通,每张幻灯片使用的文字不宜过多,在设计课件时要求输入重点语句,逐字解释单个字词的意义后再翻译全句。幻灯片画面应简洁、明了,同时为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设计课件时可一些词义注释制作成***片,并应用超链接来补充资料,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文选教学的效果。在讲解课文《郑伯克段于鄢》时,对“及庄公即位”一句的疏通,要重点讲清楚“及”和“即”的本义和在本句中的意义,可以先把这些字从甲骨文一直到楷书的字形及词的本义、引申义和相关的知识制作成***片,再链接到课件中,上课时一点字词,这个字的字形结构和字的本义、引申义等意义的来龙去脉就通过***片呈现出来,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教学既方便、直观,又生动形象,而且信息量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理解字词的意义时,不再觉得枯燥,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所以,在讲解文选时,可在课件中设计若干幻灯片,输入一些重点字词的形体结构及解释,随时点击应用,通过分析字形来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在讲“既而大叔又命西鄙北鄙二于己”中“既”的本义时,可以利用插入的***片资料,把“既”和“即”对比起来分析:这两个字的字形结构相似,左边都有一个食器,右边是一个人跪坐形,不同的是“即”中的人,嘴张得大大的,正准备去吃饭,而“既”是吃完了,把头转向了一边,通过字形分析,可以看出两个字都是会意字“,即”的本义是“就食”,由此引申出“靠近、走近”,再引出本句的“走向(登上)”等意义,而“既”的本义是“食尽”,由此引申为“完、尽”等,再进一步引申作副词,即本句的意义“已经”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对字词的理解更加清楚,也更牢靠,事半功倍,因此,多媒体课件在古汉语教学中运用得好,能使文选的讲解不再枯燥和乏味。

2通论课件的设计和应用

通论教学牵涉到许多概念和例句,一个概念如何引入,需要插入什么样的媒体,如何才能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都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如《诗律》一节的课件设计。(1)课件设计制作:收集律诗方面的作者信息及相关***片,诗文朗诵的mp3声音文件,补充资料等,根据教学内容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成为一个超链接结构的多媒体课件。课件结构如***1所示。(2)教学过程中课件的运用。教学开始,播放课件,出现课件结构简***,点击右下角“进入正文”按钮,进入到课件封面“诗律”,点击进入“教学内容”,即“主菜单”画面,全面显示本章节所要讲授的五个内容。在此画面中用鼠标点击“一”,出现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诗律”,同时,播放古筝弹奏的背景音乐,并显示对“诗律”的狭义和广义的两种解释,讲解古诗的分类,弄清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划分及不同特点。点击“返回”按钮,回到“主菜单”页面,点击菜单“二”,动画切出第二个标题“:近体诗的分类和特点”,通过树状结构***显示近体诗的分类,并用几张幻灯片举例说明;显示并讲解近体诗的四个特点:句数固定、押韵严格、讲究平仄、要求对仗。回到“主菜单”,点击“三”,动画切出第三个问题“:近体诗的押韵”,介绍近体诗押韵的“韵书”及押韵的规定,再通过一些诗文***片举例说明押韵的具体情况,让学生了解到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以及用韵的标准等等。点击主菜单“四”,进入第四个标题“: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切出平声仄声的内容以及平仄声在近体诗里的组合规则,弄清近体诗每一句的平仄组合格式,根据其组合规则组合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句式,分别用鼠标点击每一种句式,就可显示整首律诗的平仄组合格式。如点击五言律诗“仄起仄收句式”,即显示出以这种格式起头的律诗第一句平仄:仄仄平平仄,再逐渐动画切出后面七句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在同一画面中显示杜甫五言律诗《春望》举例说明,同时播放《春望》录音,让学生逐一标出每个诗句的平仄。进而举一反三地了解五言律诗的其他三种平仄格式,进一步弄清七言律诗及绝句的四种平仄格式。点击主菜单“五”,显示第五个标题“近体诗的对仗”。在画面上方动画切出近体诗对仗的基本要求,并举例说明。如,列举“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来讲解近体诗相对的两句词性和句式结构要相同或相近的要求,再列举一些典型的诗句讲解近体诗对仗的分类。至此“,诗律”一节的五个内容讲授结束,点击“退出”按钮,切出最后一张幻灯片,结束课程。本节内容由于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原本繁杂枯燥的内容清晰、直观地呈现出来,教学过程生动形象,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而且丰富的画面和优美的背景音乐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3古代汉语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效果

在古代汉语中,设计和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我从2005年开始在部分章节中使用课件进行教学,后来逐步发展为一个学期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课件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在直观性、动感性等方面的一些不足,能把古汉语很多枯燥而抽象的内容通过文字、***像、声音等多种信息传输出来,在课件中通过显示一些古代作家***片及古文字***像,通过一些古诗文的朗读录音、相关影像视频的播放,可以打破时空界限,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古人的生活环境,切身体验作家作品所传授出的大量信息,更好地使学生融入进古代汉语知识中去。通过这些直观、生动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和理解,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清晰地展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和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并能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教学之余,我还把古代汉语课件上传到自己建立的博客中,在师生间建立起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在里面链接提供了很多古代汉语学习资料,对那些在课堂上来不及掌握和理解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浏览进行补充,使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好地完成了古代汉语知识的传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单相思的诗句篇6

关键词:单元结合 意境整合 语言空间-心理结构-物理空间模式

一、引言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以维台墨于1912年发表题为“似动的实验研究”的论文为诞生标志,亦称完形心理学,主张用“格式塔(Gestalt)”(即整体)的观点研究心理现象(Kohler,1967)。核心理论是“异质同构”,指在任何情况下,真实的知觉不是盲目地与其相应的心理过程结合,而是在本质的结构特征内的同类连接(Koffka,1935)。异质同构不仅为各个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而且还解释了人的审美经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关联,但它忽视了社会历史因素和现实世界对人的情感活动的影响。基于此,本文试***从格式塔心理学角度、“异质同构”这一空间维度,提出“语言空间-心理结构-物理空间”模式,为理解《天净沙·秋思》的空间语义提供新的视角。

二、相关研究回顾

维台墨在实验中发现格式塔的性质不在部分,而在主体之中,所以分析部分不能解释全体的性质(转引自Wolfgang Kohler,1967)。这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的第一个重大发现引起了各个领域专家的思考和研究。文学艺术方面,姜秋霞(1999)、姜秋霞和权晓辉(2000)及孟瑾和冯斗(2005)讨论了格式塔的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及其价值。对《天净沙·秋思》的研究多在译文对比和翻译策略方面(殷召荣,2008;江媛,2008),刘丽(2009)简要探讨了《天净沙·秋思》的意境之美。但以上研究均未实现格式塔心理学与文本的结合。本文将从格式塔心理学角度,通过单元结合和意境整合两个方面探寻这首小令的语义空间,提出“语言空间-心理结构-物理空间”模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天净沙·秋思》的空间语义。

三、《天净沙·秋思》的空间语义

(一)单元结合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结合表示单独的视觉单元完全契合在一起。这可以使原来并不相干的视觉形象自然而然地关联起来,从一个视觉语义延伸到另一个视觉语义。本小令前句可分解为九个单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它们的性质、形象各不相同,意义也是分离的。作者分别在中心语的前面加上相同语义色彩的修饰语(人家除外),叠加结合起来,中间不插入任何连接词,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个***的单元,却给读者以观看幻灯片的视觉效果。从“枯藤”到附着于上的“老树”再到归巢栖息于树上的“昏鸦”,由外向内描写了一个相互关联且有序的整体——暮秋环境这一静的界域(静域)。功用上的联络拓展了单元语义的空间容量,不是之前的那个***单元在读者的知觉中的对应物。“小桥流水人家”这三个单元给人以温暖、亲切之感,迎合了诗人此时思念家乡的心情,诗人用明朗的色调再造一重动的界域(动域)。而“古道西风瘦马”则展现了一个色彩惨淡、气氛阴郁的动态环境。后两小句是一明一暗的两种动域和第一小句的静域结合在一起,形成对照。不仅如此,诗人此时遇见的“人家”与其所处的环境也形成对照,这使情更悲、景更哀。“夕阳西下”和前面的单元景物一样继续铺排,但此单元带来了色彩上的丰富性。这无疑增强了视觉上的格式塔效果,可见这里不仅增加了一个单元,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种气氛。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基-形关系(figure-ground relation)”是“形(figure)”由于其自身特点,而依赖于其所在之“基(background)”;“基”相当于一个结构,“形”载于其中,因而受其制约(Koffka,1935)。至此,诗人所做的“基”的工作已完成。“断肠人在天涯”是整首小令的点睛语,道出了诗人极致的悲苦和孤独,该小句在“基”的背景下充当了“形”的角色,从而达到了“形基”结合。形基现象在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愁、传达了本小令的中心语义的同时,还提供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们发现这样的单元结合、界域融合所达成的相符不仅仅是能指与所指事物之间的一一对应,而且“所指”使其语义更加饱满、使空间更富整体感、和谐感,实现了语言空间和物理空间的最佳融合。

(二)意境整合

孟瑾(2005)认为从格式塔心理学角度看,整体意象又称为格式塔意象,它以篇章为载体,接近于意境。整首小令是客观对象和主观感情的结合,其中客观对象由多个个体意象组成,但其形成的意境又超越意象之外,这一点和格式塔意象不谋而合。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个体性质的结合不代表整体的性质。本小令由两个句子组成,前句包含九个词语,每三个构成一个小句,每一小句即自成一幅场景,这一场景并非词语的简单叠加而成,一字一词均代表一个意象,这些意象看似离散,但作者在每小句后做押韵处理:鸦ya、家jia、马ma,使整个描写不但形合而且音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空间意境。诗人紧扣“秋思”,并置七个静态的个体意象:“藤、树、鸦、桥、人家、道、马”。如果说前句写景,那么后句则是着眼于“断”字抒情,描绘“夕阳西下”和“断肠人在天涯”这两个动态意象,并注意以“下xia”和“涯ya”收尾,与前句保持音韵上的一致。前后衔接连贯,前句除“人家”以外,作者均采用修饰语+中心语结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古+道、西+风、瘦+马)。通过这一结构中的修饰语:“枯、老、昏、小、流、古、西、瘦”,作者将自己的人生经历投射到景物上;后句与前句情景交融,形成映衬,突显了诗人此时四处漂流、无处落脚的悲苦。王国维(2003)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内”指情,“外”为景,他认为“情”“景”两个元质构成了“境界”。可见,情景乃创造意境的必要条件,前者直抒胸臆,后者创造气氛,两者结合组成了格式塔意象。本小令的意象传递如下:

转贴于

境:一个秋天的傍晚,寥无人烟,诗人身旁只有马儿陪伴,且无寄宿之所。

情:“断肠人”是全诗的诗眼。诗人此时只身在外、孤苦无助,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意境:在一个凄凉的秋天的傍晚,诗人满腹辛酸地走在古道上,身边只有一匹瘦弱的马儿陪伴,秋风瑟瑟,连乌鸦也归巢栖息,而自己却漂流无所,心中的疾苦悠然而生。

诗人用这种凄美的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其中“藤、树、鸦”是物理世界中真实存在的事物,分别被赋予了“枯萎的、僵老的、已经归巢的”精神世界的意义,映射出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形成了客观的境、主观的情达到传情造境的效果,完整地再现了《天净沙·秋思》的意境。语言结构、心理结构和外部事物完美契合,其空间语义远在意象之上。同时,还赋予了诗句本身极大的整合空间,给身处物理空间的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这样语言空间和物理空间通过心理结构这一媒介在意境中得到完美的融合。

四、结语

本文通过单元结合和意境整合探讨了诗人通过外在事物表达内在情感而呈现出的凄凉清冷的意境,化抽象的语言为直观的意象,并提出“语言空间-心理结构-物理空间”模式,为探寻《天净沙·秋思》的空间语义提供一定的参考。该模式可以简单***解如下:

心理结构

↗(知觉、情感)

语言空间 物理空间

(诗句语言) (现实世界)

……

在理解诗句的空间语义的过程中,读者不是将诗句语言直接转换成现实世界的直接对应物,而需通过自身的情感知觉加工这一中介过程,从而形成一个三角***示。这样,诗句的语言经过诗人的个人情感这一心理结构的融合而可能与物理空间形成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变得复杂,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一模式体现了诗句语义空间理解上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江媛.“归化”“异化”理论下的《天净沙·秋思》英译文赏析

[J].安徽文学,2008,(8).

[2]刘丽.别有诗情画意生 此处无思胜有思——浅谈马致远《天净

沙·秋思》的意境[J].资治文摘,2009,(7).

[3]姜秋霞.文学翻译中的审美过程:格式塔意象再造[J].外语与外

语教学,1999,(12).

[4]姜秋霞,权晓辉.文学翻译过程与格式塔意象模式[J].中国翻译,

2000,(1).

[5]孟瑾,冯斗.古诗格式塔意象和意境的传递[J].外语学刊,2005,

(4).

[6]殷召荣.从形合、意合看古诗增译——个案分析《天净沙·秋

思》[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5).

[7]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8]Kurt Koffka.Principles of Gestalt Psychology[M].Great

Britai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1935.

单相思的诗句篇7

一、选材丰富内涵深刻

在儿童音乐作品的创作中,歌词往往要求生动而富有童趣,以简明、活泼的语言明确地表达出歌曲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这16首儿童歌曲的歌词主要取自于古诗词,这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其中不乏意境深远却又活泼生动的佳作。为了使《中国唱诗班》首辑的音乐创作更加尽善尽美,符合儿童的身心需求,主创人员在创作伊始确定入乐诗歌的时候就进行了精心的挑选和甄别,很好地把握和领悟了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及意境,在创作中也特别突出体现了整首作品中诗歌与旋律的声调在结合时的格律,显得韵味十足。

《中国唱诗班》第一辑共包括音乐作品16首,有《相思》、《夜思》、《梅花》、《出塞》、《明日歌》、《黄鹤楼》、《元日》、《饮酒》、《关雎》、《渭城曲》、《饮湖上初晴雨后》、《游子吟》、《悯农》、《草》、《登鹳雀楼》、《春晓》等。主创人员主要从能够影响广大儿童成长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来确立和选择古诗词。总的来讲,这些诗词内涵盖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亲情、友情、人生观、自然观等。这些歌词内容对孩子的教育意义比较强,而且非常符合《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教育的目标要求,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少年儿童的成长。歌曲的名称有的直接采用原诗,如:《黄鹤楼》、《游子吟》、《渭城曲》等;也有的在原诗作名称上进行简单的改编,如:歌曲《相思》(取自王维的《红豆》)、歌曲《夜思》(取自李白的《静夜思》)等。这些诗作大多是大众耳熟能详且流传甚广的,如今加以入乐诠释后更能够以音乐特有的情感渗透能力直达人的内心深处。

这些作品中反映亲情和友情的内容最多,主要体现了思乡、想念亲人挚友等情怀,如:《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名句代表了多少人浓浓的思乡情怀;《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唱出那一份温暖深沉的母爱。此外,王安石的《梅花》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赞颂了梅花高洁坚强的可贵品质,《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努力进取的人生态度,旨在影响少年儿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日歌》教导孩子们要惜时才能有所作为;《春晓》引领孩子们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总而言之,不同的音乐作品反映了不同的思想内容,我国古代诗词洗练生动、意义的表达含蓄深刻,这套儿童歌曲创作以诗乐结合的方式升华了歌词本身的含义,增强了作品的综合艺术表现力。

二、抑扬有致民族性强

说起“唱诗”,人们极易联想到西方宗教文化,“唱诗班”则更是西方宗教领域内的重要产物之一,《中国唱诗班》这套儿童有声读物在其名称上就体现着浓郁的中西结合的意味。自“”以来,西方文化的渗透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直是文化领域重要的议题。那么,如何在创作中体现中国式的“唱诗”就成为了这部作品成败的关键。

古时“旗亭唱诗”的文人雅事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如果翻阅历史文献,我们发现其实原本中国传统诗歌,五言也好、七言也罢,抑或长短句,大都是被人吟唱的。所以《中国唱诗班》的音乐创作不能简单等同于为古典诗词加上新的外衣,它首先得保持传统吟唱的方式。把优秀的古诗词谱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旋律,让孩子吟唱,在有趣中学习,在娱乐中增长知识,在吟唱中感受民族文化和民族的音乐语言,并加深对古代诗词的记忆力。所谓“吟唱”体现在音乐创作上的要求上就是要遵从古诗本来的格律,运用节奏、旋律、结构等多种要素,充分在音乐上呈现急徐相间、跌宕起伏、抑扬顿挫等多种音律变化,然而这在音乐创作中绝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以作品集第三首《梅花》为例,谱例如下:

王安石原作《梅花》为五言绝句,格律为典型的仄起平收,共四句,其歌词对应的格律为:墙角数枝梅(平仄仄平平),凌寒独自开(平平平仄仄)。遥知不是雪(平平平仄仄),为有暗香来(仄仄仄平平)。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所以以首句第二字的平仄来确定起句。“角”为仄声,末句末字的“开”为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易凤林创作的旋律在结构上以典型的起承转合四句与仄起平收相应,每句四小节,乐句规整对称,起句、承句、合句有呼应之感。在吟诵五绝古诗时,通常每句读完前两个字要稍有停顿,第三个字要稍重,第五个字拖长音。易凤林创作的旋律在节奏上与传统读法基本相应。每个乐句在前两个字上节奏较为紧凑,第三个字位于节拍重音,第五个字拖长,基本为两小节的时值。旋律的起伏走向与诗词平仄也基本一致。歌曲《梅花》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在旋律的细节构思上处处可见精妙。而古诗中深远的意境以及诗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深刻情怀得以体现,在旋律的起伏回旋中表达了脱离于平铺直叙的变化美感,而“唱诗”的魅力应该就蕴含其中了。

为了更好地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这16首歌曲都采用中国的民族调式进行创作,以五声调式和六声调式为主。以五声为基础的民族调式既便于孩子们演唱,又便于流传,同时也使歌曲更加具有民族特色。民族调式的使用是有意识地加强旋律的民族化,这无疑有助于孩子们从小熟悉自己民族的音乐语言,有利于我们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三、活泼生动童谣性

《中国唱诗班》的音乐定位于“诗乐启蒙”,既可用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启蒙教育,又可以被视为以诗与乐结合的方式为儿童早期音乐启蒙服务,在形式上接近于童谣。从音乐创作的角度而言,这种类型的音乐与一般意义上的成人歌曲完全不一样。出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针对少年儿童的专门音乐创作仍不多,孩子们经常唱的儿歌很大部分还是多年以前的创作,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小兔子乖乖》这类,这些作品虽说经典,但是时代感不强。据相关部门统计,当前乐坛关注度最高的音乐创作来自于反映爱情内容的流行歌曲,在社会生活中孩子耳濡目染,常常模仿着成人的表演唱着成人的歌曲,作为多年关注儿童启蒙音乐教育的我们而言,看到这种现象其实是相当无奈的。

儿童歌曲的创作必须适合幼儿的年龄和音乐能力的发展水平,就这些作品的旋律创作而言,易凤林站在儿童的视角,充分考虑到该阶段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把《中国唱诗班》首辑的这16首歌曲打造成了真正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歌曲集。

第一,歌曲的音域不宽。由于童声比较特殊,儿童一般都用“真嗓”唱歌,所以童声的音域要窄于成人。《中国唱诗班》中有14首音乐作品的音域在八度和九度之间,仅有《黄鹤楼》和《相思》这两首音域为十一度,歌曲旋律基本在C1-C2这个音区内演唱,适合儿童演唱。

第二,歌曲的节奏鲜明。儿童通常肺活量不大,气息较短,他们的语言简洁生动,说话时较少使用长句,因此歌曲中多采用了简洁却又多变的节奏型,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的性格以及语言习惯,除了吟唱格律需要以外,较少使用时值较长音的持续。

第三,歌曲的旋律起伏不大。《中国唱诗班》的平稳旋律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曲调一般不会起于过高或者过低的音,而最高音与最低音出现的次数也较少,在旋律进行中极少出现五度以上的大跳。以《夜思》的旋律为例,大量使用的同音反复和级进进行,在听觉上使旋律变得悠长,深化了诗人内心对故乡的思念。

第四,曲调在词曲结合上以一字对一音为主,保证了儿童的演唱在音准和气息的控制上的顺畅,使音乐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了学堂乐歌的显著特征。

第五,歌曲的结构简单明晰。其中,以单乐段结构创作的作品共有5首,如:《关雎》、《饮湖上初晴后雨》等皆为起承转合的四句体。以A-B结构创作的作品有6首,A、B两段在旋律上对比明显。以A-B-A结构创作的作品5首,如:《悯农》、《出塞》等,基本为原样再现,方便孩子在演唱时记忆曲调旋律。

第六,歌曲的创作理念淳朴。因为定位为儿童音乐启蒙,这些歌曲中无弱起小节、无转调、无临时变音记号,方便孩子的学唱。

四、演唱完美 录音精湛

近些年来,国内也陆续出版了一些童声合唱或者独唱的乐谱集,但是像《中国唱诗班》这样主题鲜明的很少,配以CD音响的则更是鲜见了。易凤林在创作时就曾表达要让现代的人们在诗乐的熏陶下聆听到真善美最真切声音的美好愿望,所以对于作品的二度创作团队的选择自然不会掉以轻心。《中国唱诗班》配套的CD由著名的上海小荧星合唱团担任演唱,由合唱团创始人指挥家林振地担任指挥,担任录音的是曾为电影《卧虎藏龙》录制音乐而获2001年格莱美奖最佳录音及科技奖的陆晓幸先生。

这16首歌曲大多为单声部音乐,其演唱形式为合唱团齐唱,仅有四首歌曲中包含二声部音乐,这四首中又只有《明日歌》中有完整的二声部段落,《游子吟》、《登鹳雀楼》、《夜思》这三首均为在曲首部分用哼鸣伴唱的引子部分,增强吟唱的效果。

单相思的诗句篇8

关键词:诗歌;方法;单元整体教学;小组合作

中***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106-02

对于以一、二年级为首的低年级,儿童诗歌是非常适合他们学习的语言材料,具有训练语言、丰富情感、培养审美、丰实想象、创新思维的作用。而二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富有想象喜欢童趣,所以诗歌学习很适合他们的口味。诗歌教学不是简单的读读背背再仿写,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与规划。通过单元整体教学突显诗歌教学的目标、方法,借助预习单、总结单,鼓励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不仅能激发同学们参与学习的欲望,还能使他们在合作中创生智慧。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诗歌单元时,我进行了以下整合和设计:

一、单元目标与内容

二、单元教学策略

1、导读课实施策略

(1)借助预习单,知特点。用预习单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单元内容的初读,除了基础性要求读准读通课文之外,听读时引导学生关注五篇课文相同的地方,学生会在原有学习基础上对该单元的内容有整体感知,如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儿童诗歌。儿童诗歌,虽篇幅短小,但读来琅琅上口,浅显易懂,生动活泼,文质兼美,是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极佳文字材料。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出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随年级的变化,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也逐渐深刻、丰富起来。带着学生感受诗歌独特的语言风格,领略诗歌创设的美好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隽永情感,激起学生对诗歌的喜爱,激发学生诵读诗歌、创作诗歌的冲动,应该是教学诗歌的一个美好境界。在“我知道或我学到”栏目中,学生就会把自己初读诗歌的感知表达出来。教师则把学生这些初读感知作为导读课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发现单元特点,并且依据这些特点进行进一步的学习。附:预习单

①初读课文

一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二听:借助磁带听课文,边听边想,这四篇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标:标小节,把新学到的词语划出来,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出来。

②填写下表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一株紫丁香

水乡歌

(2)比较古代现代诗歌,明异同。通过诵读《日有所诵》上的现代诗和已学过的古诗,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讨论现代诗和古代诗的异同点。相同:对仗工整、讲究押韵,节奏鲜明。不同:现代诗每行字数不等,行数不等,空行分段,讲究反复;古代诗每行字数相同,行数一般为4行(以后会学到8行)。在辨析的同时,渗透学习新知时可以和旧知相比较的方法。

(3)积累类结构短语,做铺垫。现代诗歌语言优美,有时句式整齐一致、常运用反复,所以课文中经常会有一些结构相同的短语,例如数量+名词短语(一条渠、一条河),形容词+名词短语(欢唱的黄鹂、盛开的野菊),还有形容词+动词短语(喜滋滋地送、乐呵呵地捉),这些结构相同、词性一致的短语,我们称它为类短语。在诗歌的导读学习中,引导学生关注并积累类短语,不仅丰富了词汇,还为诗歌的后续多样朗读训练做了铺垫。

2、推进课实施策略

(1)在朗读中,再现诗境,表达诗意,凸现风格。

诗歌是朗读教学的好题材。无论是在教学前、教学中,还是教学后,我们始终把朗读贯穿其中。在反复的朗读中再现诗境,表达诗意。适时辅以技能的指导,长句的停顿,题目与正文,每一部分间的停顿,齐读时的整齐和谐,读书与说话时用声的不同等,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体悟,展示诗歌朗诵的魅力。

(2)在创作中,拓宽诗境,扩展诗意,内化语言。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又像歌曲那般上口。许多学生是听着儿歌,唱着儿歌长大的,他们有时不仅喜欢随口溜两句,而且颇为自己的创作而得意。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找准教学的切入口,不仅能帮助拓宽诗境,扩展诗意,而且有效地帮助学生内化语言。在《水乡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模仿创作的水乡桥多、鱼虾多、笑声多不仅意境美,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了训练,而且激发了学生对水乡的热爱和对诗歌的喜爱之情。《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乡下孩子》的模仿写两句学生可谓兴趣盎然,信手拈来。

(3)在合作中,思想交汇,辨别筛选,焕发激情。诗歌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特点和语言风格,所以非常适合学生合作朗读。每个学生带着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参与讨论,在辨别筛选过程中,他们思想交汇,意见碰撞,最后的合理分工,巧妙组合,足见学生对诗歌内容、结构的体悟和把握。所以,给学生合作朗诵的时空,展示他们对诗歌独到的理解和由衷的喜爱,既能更好地凸现诗歌的特点,也使学生与诗歌,主体与客体进行再一次交融。

3、总结课实施策略

(1)回顾学习过程,提炼学习收获。运用总结单,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过程跟踪,并在回顾中提炼学习收获。不同的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总结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收获或最有感触的体验。总结课上,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运用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基础性的知识、态度层面的总结外,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方法、认知水平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提炼。本单元重点引导学生总结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和具体诗歌主要内容,提高学生后续对诗歌内容段落的仿写创作能力。

附:总结单

①回顾反思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一株紫丁香

水乡歌

②课外阅读:你读了哪些诗歌?请把你最喜欢的一句诗歌写下来吧!

③口语交际:向同学朗诵一个课外的诗歌,并请他们给你涂色打分,写上他们的评价吧。

(2)在赛诗会中,学用结合,兴趣和能力共长。开展赛诗会,四人小组合作选择本单元最喜欢的一首诗歌进行朗诵表演。结合同学评价和老师评价,评出“优秀小诗人”小组。课内学诗歌,课外诵诗歌,活动课赛诗歌,学生兴致勃勃,大有显身手之势。

单相思的诗句篇9

【关键词】关雎 表现方式 音乐美 意境

《周南?关雎》是《诗经》的首篇,作为国风中的名篇,《关雎》能成为中华民族千古传唱的爱情名诗,除了其传达的情感真挚,也与其鲜明的艺术特征密切相关。《诗经》在遣词造句、章法结构、节奏韵律等方面都为后世诗歌奠定了基础,《关雎》自然也脱离不了这些方面的特点。以下,从语言风格、音乐美、意境构筑三方面对《关雎》的艺术特色进行梳理分析。

一、语言质朴直白

真挚的情感最是动人,而自然而然的表达往往最能直击人心,带来情感上的共鸣。与后来文人诗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不同,早期社会中的人们没有受到伦理道德的压抑和束缚,他们的思想是朴素简单的,因而所用的语言也是简单、直接的。《关雎》作为古代先民爱情表达方式的代表之作,描写了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女子,为她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强烈的爱慕之情,现实中求之不得,在臆想中对女子的一系列追求过程。从描写女子采集荇菜到表达喜爱之情,通篇采用了质朴直白的语言,用语典雅而不乖张,围绕“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抒发男子对采集女子的喜爱之情,如儿童般纯洁天真,毫无亵渎之感。孔子赞曰:“乐而不***,哀而不伤。”

二、语言的音乐美

《诗经》中绝大多数的诗篇都可配乐而唱,这就要求语言要有韵律,适于歌唱。《关雎》从以下三方面表现了语言的音乐美。

(一)平仄用韵

《诗经》的主体是二节拍的四言诗,带有很强的节奏韵律感,其用韵方式对我国格律诗的定格有重要的影响。

《关睢》

关关睢***,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d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顾炎武认为:“首句次句连用韵,隔第三句而于第四句用韵者,《关雎》之首章是也。”1《关雎》作为一首押韵诗,第一句:***、洲、逑,属幽部;第二句:流、求,属幽部;第三句:得、服、侧,属职部;第四句:采、友,属之部;第五句:d,宵部,乐,药部,宵药合韵。

古体诗相较近体诗在用韵方面比较自由。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不能押仄声韵,要求一韵到底,不能换韵,所有的韵脚必须来自平水韵的同一个标目,否则就是出韵,而古体诗既可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还可以换韵。《关雎》比起音节上变化的美感更注重情感的流露,在用韵时不拘于泥,灵活变化,根据事物描写和情感抒发的需要自由用词,而正是这种得到情感浸染的语言才使诗歌灵动飞扬,自然饱满。

本诗句内平仄交错,上句尾字和下句首字平仄相对。平声字发音过程音高变化平缓或不变,发音时间较长;仄声字音高变化较剧烈,发音时间较短。这种高低起伏长短不同的平仄变化使得诗歌句内和韵脚既整齐和谐又参差错落,诵读起来韵律和谐、声情并茂。

(二)双声叠韵、形容词的运用

双声叠韵是诗经中常用的用于摹声摹形的用词方式,用于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的生动性。在《关雎》中,双声词有如:“参差”描写荇菜的长短不齐、“辗转”描摹君子相思痛苦难耐之状;叠韵词有如:“窈窕”形象刻画女子形体的动态美;双声叠韵词“关关”则摹拟雎***的叫声,形象逼真。

清人李重华说:“叠韵如两玉相扣,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相连,取其婉转。”2而褚斌杰在《诗经》与楚辞中也指出双声叠韵最初就是取自动作音响的谐音。3《关雎》中双声叠韵词将诗中意象的特征形象生动的描绘了出来,语音的叠复也使得唱诵时朗朗上口。

(三)重章复唱的章法形式与关键动词的变换

《诗经》中的诗多是口头唱诵,重章复唱是口语文学中常见的样式。《关雎》中第二、四、五句句式相同,只是将其中的动词“流、采、d”改换,从而将采摘荇菜的动作画面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出来。同时,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中对“窈窕淑女”的反复描写和君子臆想的加深有利于渲染情境,一步步深化君子情感的抒发,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重章叠句便于诗歌记忆和传诵,这也是《关雎》千百年来广为人知和传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意境构筑

《关雎》选择了水为背景。据文献统计,《诗经》“国风”中写到水意象的诗作共有四十多篇,有关婚恋的就有三十多篇,可以说水糅合了爱恨情仇,是承载情感的载体和背景。比如《邶风?谷风》、《卫风?氓》两首诗弃妇诗讲诉新婚前后欢愉的场面是发生在淇水漯河之畔的;《秦风?蒹葭》中所思念的伊人存在于水雾之境,为河所阻等等。而《关雎》,“在河之洲”中,“关关雎***”从听觉上引入情境,“参差荇菜”在水中飘摇和“窈窕淑女”左右采摘的描写则从视觉上描绘场景,将人带入君子“好逑”的情境中。

第一章以起兴手法开篇,由雎***立在水中沙洲上鸣叫起兴,引出窈窕淑女是君子喜爱的配偶的联想;第二章描写女子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采摘荇菜的动作,君子对女子日思夜想;第三章写君子对女子求之不得而辗转反侧的相思之苦;第四、五章是描写这位君子在想象和这位淑女相会的情景,弹奏琴瑟来亲近她,敲击钟鼓来使她快乐。雎***鸣叫、荇菜飘摇、淑女采摘都是实景,而君子的联想、幻想则是虚景。在描写实景中穿插男子充满期待的想象,虚实结合,达到情境和谐的效果。

综上所述,《关雎》以其真挚的情感内涵及和谐的艺术形式奠定了它在中国诗歌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它的艺术美不是单方面的,表现方式、平仄用韵、双声叠韵和重章叠句的运用、意境构筑和情感深化都是重要的构成因素。

【参考文献】

[1] 程俊英《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9年版。

[2] 洪湛候《诗经学史》,中华书局2002年版。

[3]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清诗话》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4] 陈铁镔《诗经解说》,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版。

[5] 褚斌杰《诗经与楚辞》,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2年版。

[6] 胡秦葆《试论〈诗经〉爱情诗中的水意象》,《文学理论与批评》2006年第3期。

胡秦葆《试论〈诗经〉爱情诗中的水意象》,文学理论与批评,2006年第3期。

顾炎武《日知录?古诗用韵之法》。

单相思的诗句篇10

摘要:王维是盛唐时期一位伟大的诗人,各种题材的诗都有很出色的成就,晚期诗歌很大程度上受到禅宗理念的影响。松尾芭蕉是日本俳坛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巨匠,同时他的俳句也受到日本禅宗的影响。处在不同的时空,王维和芭蕉却有着相似的审美对象和艺术风格。他们都热爱着世间万物,描绘着世间万物,寄情于世间万物,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关键词:诗歌;俳句;意象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一、简介王维和松尾芭蕉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他笔下的山水田园景观具有“情景交融,诗画一体”的美感。坡曾赞赏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在诗中不经仅写出了山水田园的秀丽之美,而且把山水田园景物的神志、气韵都表现了出来,达到了惟妙惟肖、出神入化的境地,俳句是日本韵文化的传统形式,是由五、七、五共三句十七个音组成的一种短诗,产生于十五世纪,它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于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松尾芭蕉是日本排坛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巨匠,被人们称为“徘圣”。他所创立的“蕉风徘谐”是日本诗歌史上的里程碑,他一出色的创作实践使它成为既清新又典雅、既描述又抒情的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芭蕉有着首尾一致的较为完整的美学观念,他继承了日本广义上感物伤情的美学传统提出了“闲寂”、“余情”等美学观念,在日本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王维和松尾芭蕉虽然处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和不同民族,但他们的审美对象和艺术风格却很相似,并且都受到禅道思想的影响。

二、王诗和芭蕉俳句中主要使用的意象

王诗中主要使用的意象有“鸟”、“空山”、“月亮”、“云”、“夕阳”。《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主要突出了“鸟”的意象,诗的后两句对鸟的啼叫进行了描写,同时也将作者自己的感情寄托其中,表现了其寄情大自然,怡情悦性的心境。《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首诗主要体现了“空山”的意象。通过意象的使用,突出了景物寂静清幽的特点,从而表现了作者内心的闲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首诗主要表现的是“月亮”的意象。“月亮”在古人的诗歌中频频出现,很多时候是用来遥寄相思,但在这里是用来渲染一种孤寂、安静的气氛,表现作者超脱世俗的心境。《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这里面主要体现的是“云”的意象。作者此时,已然成为一个虔诚的信徒,作者自己也希望可以像云一样,可以无拘无束,飘忽世外。《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这首边塞诗给我们描述的一个很壮观的落日景观,从而表现作者出塞的豪情壮志。

松尾芭蕉的俳句中主要使用的意象有“鸟”“月”“蝉”。“秋日夕阳时,鸟栖枯树上”,这句突出了“鸟”这个意象,写鸟在枯树上栖息,给人一种孤寂、凄凉之感。“月明如昼,门前涌入潮头”,这句主要写月光,这是在圆融状态下的一种孤独与安然。“蝉声似静幽,但可穿岩石”,这句写“蝉”虽微弱却有强有力地蝉鸣声。表现了芭蕉对但自然的细心观察以及内心的闲适与安逸。

三、王维和芭蕉使用意象的同与异

王维的《书事》:“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此诗写雨后天阴深院的景色和情趣,末二句辅以夸张、渲染之笔,能动人以遐思。松尾芭蕉的一首俳句“绵绵春雨懒洋洋,故友不来不起床。”首先在意象上都使用的是雨,而且都是小雨。且王诗中的“慵”,芭蕉的“懒”,都表现了天阴并且下着小雨时,作者们慵懒、安逸的情趣。可谓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诗《木芙蓉》:“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首诗写美丽的辛夷花在在人迹罕至的山涧旁静悄悄的自开自落,非常平淡,非常自然,没有目的,没有意识。在这里,诗人宁静淡泊,超然出尘的思想情绪,是借助于平凡的景物形象来表现的,以花抒情,借物喻人。芭蕉的俳句:“树下肉丝、菜汤上,飘落樱花瓣。”同样都描写了花,王诗是木芙蓉,芭蕉的是樱花,同样一个“落”字都表现了花瓣落下时候的情形。使用了同样的意象表现了作者们也近乎相同的心境,一种闲适、和清静寂、超脱世外的情趣。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王诗和芭蕉的俳句都表现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在他们闲静的诗风中,把浓浓的乡土人情与他们孤寂的心融为一体。虽然有很多共同使用的意象,但在诗句的内容和表现风格上存在不同。这主要是受到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王维生于官宦之家,虽在仕途上几经波折,但无衣食之忧,且身处盛唐,国力强盛,经济高度发展。所以他能于山光水色和宁静中寻求精神从世俗中超越。与王维诗中所表现出的牧歌式的适意相比较,芭蕉的俳句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苦寒之色。在静寂中透出寒苦,多是些世俗的生活场景,是清逸与贫苦世界的统一体。芭蕉家境贫寒、生活艰辛。在他的人生之旅中,咀嚼着生命的孤苦寒寂,品尝艰苦中时常袭来的喜乐酸苦。芭蕉牌局中常出现旷野、寒风等意象都让人感到凄苦、悲凉,这也正是他贫苦生活和清贫乐道的心惊的反映。由于生活环境和方式的不同,王维和松尾芭蕉在意象的选择上也存在差别。

王诗《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芭蕉俳句“奈良秋菊溢香馨,古佛满堂寺庙深。”王诗写的是长安的香积寺,芭蕉写的是奈良招提寺。都使用了寺庙这个意向,同样都写出了“深”的特点,表现了寺庙的隐逸与安静。王诗后两句掺入禅语,芭蕉中的古佛都直接表现除了其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在芭蕉拜谒奈良招提寺时,还写出了“新叶滴翠,摘来拂拭尊师泪”的拜谒盲圣鉴真像之句。同样表现除了王维和芭蕉信仰佛教、超脱世外的情感。

王诗和芭蕉的俳句都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禅宗观念的影响。禅宗是中国汉传佛教主导宗派,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但关于禅味或禅意这点上,王维的诗较松尾芭蕉的俳句在语言上更明确的点出了,有时也把佛教用语引入诗句中。除了禅宗理念的影响,大家的虚无、恬淡、无为等哲学思想也深深的渗透在王维和芭蕉的世界观中。只不过在王维的哲学思想结构中,是以佛教为主体,禅道儒三教思想的有机结合。而在松尾芭蕉的思想结构中,虽然容纳了神儒思想,但道家的思想更胜一筹。芭蕉将老庄的“天人合一”思想移到俳谐上,他所主张的老庄思想中的虚无、静观,自然成为芭蕉人生观的底蕴,自在快活、不为物累的追求使得他能彻底归因于山水田园之间,以近乎牺牲的精神去爱自然,在自然中拒绝人生的真味。可以闲适到“静观樱花花瓣落在饭菜上,等待马吃下路边的花瓣。”当然禅宗和老庄道家思想的影响也形成了他们相似的世界观和美学思想,使得他们走上了热爱自然的同一条艺术道路。无论是王维的“归隐”还是松尾芭蕉的“归田”,他们都是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大自然的万物中,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他们在恒静中体味/把握人生,并把主观之情融于到客观之境中,从而使得诗歌和俳句没有多少人工的痕迹,而是天然去雕饰。(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铁民:《王维诗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单相思的诗句10篇

学习

春节英语手抄报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春节英语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春节英语手抄报内容范例6篇,英语手抄报春节食物。更多关于清明节缅怀先烈手抄报内容欢迎点击进入2020清明节缅怀先烈手抄报简单又漂亮小学生清明节缅怀先烈手抄报***片大全2020***情下清明节缅

学习

小学教师业务工作总结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教师业务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小学教师业务学习工作总结,小学教师个人业务总结。作为一个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我不断地思索着,也努力着。从不放弃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完成本科进修,平时更是广泛猎取知识养份,不断提

学习

警示教育观后感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警示教育观后感10篇,内容包括警示教育观后感1500字,警示教育心得体会观后感800字。观看完警示教育片,我们每一名员工都应该好好反思,工作中一定要遵章作业,远离"三违",做好自保、互保和联保工作,努力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

学习

重阳节的诗词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重阳节的诗词10篇,内容包括重阳节的诗词佳句,重阳节的诗词王维。(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学习

古诗文鉴赏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古诗文鉴赏10篇,内容包括经典古诗文赏析,优美古诗文及其赏析。一、看题目诗歌题目通常都会较直白地透露一些信息,对学习者鉴赏诗歌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比如李白的《送友人》、王实甫的《长亭送别・碧云天》是送别诗;王昌龄的

学习

企业转正工作总结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转正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公司个人转正总结报告,员工转正工作总结模板9篇。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其他领导、同事学习,我相信凭着自己高度的责任心和自信心,一定能够改正这些缺点,争取在各方面取

学习

采购述职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采购述职,内容包括采购部述职怎么写,采购转正述职报告。我于20**年4月11日来到****采购部,时光飞逝到公司工作已经有9个月,作为一个刚进公司的新人,一开始对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还很生疏,不知从何做起,但在公司组织的岗

学习

申请书贫困补助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申请书贫困补助10篇,内容包括关于贫困补助申请书合集5篇,申请贫困补助的书怎么写。现在两个姐姐都已上了大学,我还在上高中,家里这三个孩子让爸爸妈妈,操透心。大姐一年的学费要六千多,再加上每月的生活费,这一年下来就要一万多

学习

简历的自我评价怎么写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简历的自我评价怎么写10篇,内容包括简历个人自我评价10篇范文,简历自我评价怎么写吸引人。一般HR在看简历时会较多注意候选人的工作经验以及学历情况,然后再是技能/培训等信息。而从自我评价中想看到的是:您对自己的了解,以及

学习

公司总经理年终工作模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总经理年终工作模板,内容包括总经理的年终工作汇报,总经理年终总结精辟。(一)自身建设方面。我常想,“打铁首先必须自身硬”,要想做好工作和管理工作,不断为公司发展做贡献,必须把学习当做首要任务。我除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

学习

听力测试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听力测试,内容包括听力测试9个段位音频,听力测试100题。(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十二五规划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十二五规划,内容包括十一五规划范例6篇,十二五规划起止时间。《“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时期,将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的研发投入超过业务收入的10%。同时,将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

学习

开业祝词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开业祝词10篇,内容包括店铺开业祝词,开业一周年简短祝词。3、幽香拂面,紫气兆祥,庆开业典礼,祝生意如春浓,财源似水来!4、经之,营之,财恒足矣;悠也,久也,利莫大焉。5、祝贺你:开业兴隆,财兴旺。财源茂盛,达八方。事业顺利,福高照。日进斗

学习

119消防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119消防10篇,内容包括119消防安全事例,119消防法律知识。组织领导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镇成立“119”消防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由统战委员李国武任组长,城关派出所副所长谢建茂、安办负责人陈立云任副组长,消防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

学习

关于教师的诗句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教师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关于教师的诗10行,关于教师的诗句古诗学生版。(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乙亥杂诗》2、赞美老师的名言:(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

学习

关于国庆节的诗句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国庆节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国庆节有关的诗句摘抄,国庆节诗句大全最新178句。4、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学习

写景的诗句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写景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写景的诗句古诗,江边写景的诗句。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

学习

伤感诗句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伤感诗句10篇,内容包括伤感类诗句,伤感诗词精选欣赏。3、爱久了,成了一种习惯;痛久了,成了一道刻痕;恨久了,成了一种负担。4、快乐与忧伤,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依然能感受到的那份真实与感动、虚伪与悲伤。5、很久,忘了怎么说爱,可心里

学习

陆游的诗句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陆游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陆游诗词大全十首,陆游诗词大全100句。尽管陆游本人也认为词难登大雅之堂,他在《长短句序》中说的清楚明白:“予少时汨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尤不能止。今绝笔已数年,念旧作终不可掩,因书

学习

诗情画意的诗句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诗情画意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诗情画意韵味十足的诗句,诗情画意的诗句唯美。2.菊花开了。秋天到了,一朵朵菊花开满了整个花园,它们纷纷张开双臂拥抱太阳。3.黄叶飘落。一阵微风吹来,风儿拂过树梢,满树的黄叶纷纷飘落。在生命的最

学习

有关夏天的诗句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夏天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形容夏天热情的诗句,有关夏天的诗句100句。4、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夏日杂诗》5、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杜甫《为农》6、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朱淑真

学习

有关桃花的诗句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桃花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人与桃花比美的诗句,桃花诗句最出名诗句。关于桃花运还有一个民间或山寨版本的传说,说的是唐朝诗人崔护和绛娘的艳遇故事。阳春某日,崔护外出游玩忽感口渴难耐,就寻到一户桃花掩映的农家,进门讨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