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夏天的诗句10篇

有关夏天的诗句篇1

2、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3、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李白《采莲曲》

4、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夏日杂诗》

5、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杜甫《为农》

6、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朱淑真《清平乐·夏日游湖》

7、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陆游《初夏绝句》

有关夏天的诗句篇2

东晋画家顾恺之写的一首五言诗,题为《春夏秋冬》,把四季分嵌于句首:诗曰:“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以画家的眼光,写出了四季的自然景物。

唐代雍裕之《四气》;“春禽犹竞啭,夏木忽交阴。稍觉秋山远,俄惊冬霰深。”

北宋汪洙编的《神童诗》一书中,有一首流传颇广而又脍炙人口的诗:“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一年四季人们的生活情趣,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宋代无门和尚曾经做过一首《颂》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此诗言中有物,立意新颖,耐人寻味。

《广笑府》中有一首怕读书的诗:“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过得秋来冬又到。收抬书箱过残年。”此诗生动地刻画了一副好逸厌学懒惰的形象,至今仍广为流传。

清代女诗人吴绛雪的《四季诗》极妙:“笼堤绿柳弄春晴晓日明(春)。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夏),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秋),红炉黑炭积残冬遇风雪(冬)”。每个季节10个字,再从10个字中回环出一首七绝,以“春”诗为例:“笼堤绿柳弄春晴,柳弄春晴晓日明。明日晓晴春弄柳,晴春弄柳绿堤笼。”

鲁迅先生在1932年10月作的《自嘲》诗中,末句一联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把“春夏秋冬”嵌在一句之中。巧妙地借自然界的四季,暗比当时的***治气候。

清朝,大名鼎鼎的医师叶天士写了以春、夏、秋、冬为题的四首诗。诗中巧妙地嵌入22味中药名。把四季描述得十分逼真,富有情趣。诗云:

春风和煦满常山,

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

当归何必问泽兰。(春)

端阳半夏五月天,

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

笑与槟榔同采莲。(夏)

秋菊开花遍地黄,

一回雨露一茴香。

牧童去取葡萄酒,

醉到天南星大光。(秋)

冬来无处可防风,

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时,

门外户悬白头翁。(冬)

春夏秋冬不仅入诗,诗意盎然,而且,联语引人入胜。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被贬江州时,曾在庐山修筑草庐。落成之后,他曾写了这样一副门联;“南檐纳日,冬如春暖;北户迎风,夏似秋凉。”寥寥16个字,就生动地描述了其草庐坐北朝南,四季宜人的优美风景。

明代大史学家谈迁,为撰写《国榷》,艰苦备尝。他曾写过一副抒怀明志的纪实对联:“依人过冬夏;秉笔写春秋。”上联写出其寄人篱下的窘境,下联抒发了自己秉笔写史书的雄心斗志。联中“春秋”与“冬夏”对仗工稳。

明朝唐伯虎替某酒店书写一副广告联:“酿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妙绝。

比较起来,有一家名为“花城”饮食店的门联,就显得更胜一筹,联云:“花迎春夏秋冬福;城纳东西南北财。”

清朝郑板桥任潍县县令时,有位老塾师告状东家不肯遵约兑付酬金。郑手指大红灯笼,拿“四方”,出句:“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这位老塾师想起自身遭遇,用“四季”,对句:“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郑对穷困潦倒的老塾师,深表同情,当堂秉公拍案了结这宗官司。

一次一名叫刘凤浩的秀才进京赶考.考取第三名,得了探花,只因其貌不扬。乾隆便想亲试一下他的才学,就随口念出一上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刘听罢沉思一会,便脱口对道;“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为探花郎。”联中以春夏秋冬四季花卉对东南西北四方星辰,可谓珠联璧合。

古时尚有一副关于“春夏秋冬”的对联也可谓绝妙:“冬夜灯前,夏候氏读春秋传;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此对联上联镶嵌入“春夏秋冬”四季名:下联镶嵌入“东南西北”四方位。既贴切自然,又天衣无缝,令人读后不禁拍案叫绝。

有关夏天的诗句篇3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夏日里除了雷暴雨是其特色外,荷花也是夏日独特的代表。荷花是被中国的文人墨客们反复题咏的花象之一,但一般是与高洁、美好、温情甚至男女情爱相联系的,总之是一个偏柔的物象。但是在杨万里的笔下,这荷花也被赋予了夏日的雄壮之美。

与苏轼通过四声平仄来展现夏日生命之力不同,这首诗里与夏日壮气最有关联的莫过于诗人选择的韵脚。东韵是一个音色洪亮的韵部,如铜钟大鼓般稳重与厚实,这是其他阳声韵部所不具备的——江阳韵的悠扬、庚青韵的清劲对于阳声韵之壮气都是一种削弱,唯有在东韵里壮气才能保存得这样完好。

起句“毕竟西湖六月中”便在“中”这个东韵字的收束下显得庄重大气。众所周知,西湖是秀美婉约的,从现存西湖十景的名称中我们就能够看出其与柔美的联系,柳岸的黄莺、花港的游鱼、三潭的秋月……无一不是幽秀柔媚的典型代表。但是这些景色都不属于盛夏,盛夏的西湖有着与平日里婉约不同的雄壮。故而杨万里在起句反其道行之,道出此时是六月,是盛夏,盛夏的西湖与春、秋、冬乃至初夏、残夏展现的风貌都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呢?前两句并没有给出答案,但是通过“中”、“同”这两个东韵的韵脚字,我们能不自觉地感受到一股与平日西湖所不同的庄重与雄壮。所以,我觉得在读这两句的时候应该用不紧不慢的庄重语气,在韵脚处略带延长,将音气在鼻腔中些许回荡一下,这样才能够体认到东韵的稳重与绵长。

写到这里,关子已经卖够,不与四时同的原因即呼之欲出了,整首诗的情感波动在第三句突然在庄重中震荡起来,略带上了激昂的调子,而入声字“碧”在句末的出现更是将诗的情感推上了顶峰。壮美的是什么?是湖里铺荡开的荷叶。诗人用泼墨的方式将这场景展开,当开阔的湖面上被碧绿色铺满的时候,怎会感受不到夏日生命力的旺盛,而在这旺盛的生命力下自然与平日里的温婉与柔情有所不同了。但西湖毕竟还是西湖,它的秀美是怎么也掩盖不去的,所以在高峰后的舒缓中,杨万里给这片茫茫的碧绿增添了一抹亮红。但是要注意,这色亮红与平常的西湖荷花不同,它不是以风中摇曳多姿的动态形象出现,而是承受这初升夏日的照耀下的静态。这一动一静的区别正是柔美与壮美的不同,杨万里并没有因为这抹亮色的出现而打破了全诗庄重磅礴的韵律基调。

到这里,全诗就在这一抹亮红中戛然而止了,我们似乎完全体认不出杨万里在这首送别诗中究竟要说些什么,似乎除了很好的描写景物的句子之外就没有什么可以言说的了。其实,这首诗也有一般送别诗都有的忧伤调子,虽然杨万里没有明说,也没有通过特定意象(诸如柳枝等)来传达。这忧伤调子的关键还是在于“中”、“同”、“红”这三个东韵韵脚字上。

如前所说,在读此诗的时候这韵脚处需要回荡延长一下,这种回荡延长目的不仅仅在于将夏日的庄重雄壮萦绕出来,更在于给诗人内心的惆怅提供了一个容纳的空间。阳声韵的特点之一就是音能够无限地向远方延长回荡,这种回荡往往又造就了苍凉郁勃的声情,而这声情又正是豪情下的柔肠最好的藏匿之所。

在前人的诗词中,用东韵来外现豪气实则内带忧愁的例子有许多:诗如老杜《咏怀古迹·其四》,即是用东韵兼表刘备诸葛亮君臣的往昔以及今日的破败苍凉,以及老杜由此而生的对自己对家国的丝丝惆怅;词如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更是平声、上声、去声三声同协,一气流转,正可谓奇情壮采,但在收煞处“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的东韵悠荡中,那种壮气之下的惆怅和柔情还是体现得非常明显的。

杨万里的这首诗也是如此。至于杨万里的惆怅是什么?当然与送别相关,自是对于友人离去的不舍。而这点也与对东韵的选择密切相关。诗题是《晓出净慈送林子方》,净慈即净慈寺(有的版本干脆诗题就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伴随着杨万里送别友人的自然是寺院里每天早晨都要敲撞出的钟声。寺院的钟声每每与离别的惆怅相连,因为穷苦的举子们往往寄居寺庙里用功备考,天天得闻晨钟暮鼓。而今日即将离别,在清晨出发,寺院的钟声按时敲响,这是最后一次听这样悠扬的钟声,随着这钟声远去的是寺庙中的时光,无论是寒窗苦读,还是风流情事,都将随着钟声的消逝而零散在过去。至于前程,这一去自然是前程未卜的。人在面对未卜前程的时候,往往会对即将过去的往昔产生深深的眷恋,而寺院的钟声又恰恰敲中了人心深处那最柔软的一瓣,故而寺院或城楼上的晓钟就成了唐宋人送别诗里与杨柳分庭抗礼的一个意象。武元衡《送七兄赴歙州》中就有“车马去憧憧,都门闻晓钟”的句子,元稹更是直白地说:“何时最是思君处,月入斜窗晓寺钟。”

现在杨万里送别林子方也是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在寺外,虽然我们不知道林子方究竟为什么而走,究竟要去向何处,是否如某些评家所说,他即将离京赴任知府,但总归他是要远行,是要离开杨万里了。我相信当晓钟再次准时敲响的时候,杨、林二人的心头同时充满了离别的惆怅。杨万里不想将这种惆怅直白地表露出来,他想借夏日的豪气将其掩盖住,但是一个东韵却又将他内心的情感袒露无遗。东韵延长地读上去的时候,不正如钟声那样回荡,庄重而又情思绵长么?三个韵脚正如晓钟响了三次,敲出了杨万里的内心,敲进了林子方的内心,也敲进了读者的内心。

有关夏天的诗句篇4

关键词:《锄禾》解读 语言质朴 画面鲜活

中***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268-01

锄 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是诗人李绅之作。李绅,唐代诗人。字公垂,祖籍毫州,长于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市)。《锄禾》是李绅早年所写的《悯农二首》中的第一首。在众多咏农诗歌中,《锄禾》可谓影响最大,流传最广。千百年来,蒙童诵读唐诗,少不了《锄禾》;劝戒世人养成节俭恤农品德的也少不了“粒粒皆辛苦”。《锄禾》之所以倍受世人喜爱,一代又一代传诵不绝,缘由当有其诗语言质朴味无穷,画面鲜活触人心。

1 语言质朴味无穷

《锄禾》这首诗读来明白如话,语言质朴,但意味无穷。诗的前两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描写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诗的第一句“锄禾日当午”,“日当午”锄禾何等辛劳,那是炎炎夏日,烈日当空,骄阳如火,炎阳炙人,真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为什么“日当午”还在锄禾?那是“田家少闲月,‘夏日’人倍忙”。“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谁在“日当午”锄禾?是青年男子,还是黄童白叟……盛夏锄禾如此辛劳,那春播秋收又该是怎样的忙忙碌碌?“锄禾日当午”既写出了农民一次劳动的情景,也形象概括了农民终年劳动的艰辛。既表达了作者悯农之心,也点燃了读者悯农之情。

而“汗滴禾下土”更是妙哉。(1)承接自然。因为“锄禾日当午”,自然“汗滴禾下土”。(2)形象逼真。“汗滴禾下土”这一特定的镜头,再现了烈日酷暑中锄禾的农民汗如雨下的画面。豆大的汗珠从湿淋淋的头发中,从深浅不一的皱纹沟里,从挤满汗珠的鼻尖上,从尖尖的下颌里,从手上,从衣襟……滴入“禾下土”。(3)寓意深刻。“汗滴禾下土”,滴滴的汗珠落地渗入土中,禾苗在农民汗水的滋润下长大,“盘中餐”“粒粒皆辛苦”!(4)精致和谐。孙绍振教授运用还原法,分析了此诗的三个好处,其中第二个好处在于语言的精致和谐,认为全诗的关键词是汗“滴”和谷“粒”,就是汗珠变成了谷粒,对于诗中的“滴”字与“落”字从联想角度作了比较分析:“首先,‘滴’引起的联想,是液体的下落,而‘落’引起的联想,则包含着固体;其次,‘滴’引起的联想,只能是椭圆形的,而‘落’,则隐含着任何形状;第三,‘滴’引发的联想,是小而细微的,而‘落’则不排除体积比较大的;第四,‘滴’引发的联想,是连续的,而‘落’则可能是一次性的。这四者就决定了,‘汗滴’和‘粒粒’之间高度的相似,而汗‘落‘则缺乏这样的程度上的相似性。”如此深入浅出的分析,将不可言传的妙处说得清楚明了,足以让人对这首通俗易懂的古诗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个中的滋味便越读越浓。

诗的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诗人看到农民辛勤劳作后的感想,读来蕴味无穷。“谁知盘中餐”,“谁知”?统治阶级知道吗?王公贵族、***阀官僚知道吗?不闻窗外事,只读圣贤书的人知道吗?我们不禁也问,当今生活在衣食富足的人们知道吗?这不问而问的警语,让人震撼,警醒。不劳而获的人,衣食无忧的人,在面对“盘中餐”,应对农民对劳动者心存怜惜,心存感激,更加珍爱劳动者的血汗成果。

“粒粒皆辛苦”既是作者由衷的感叹,又是对世人的劝戒。“粒粒皆辛苦”,“粒粒”即 “一粒一粒”,“每一粒”,“点点”,“所有的”……“粒粒”“皆辛苦” 包蕴着对粮食的珍爱,对劳动成果的珍爱,对劳民艰辛劳动的怜惜,对人们坚韧的创造精神和来之不易的创造成果的尊重。“粒粒”这一量词在诗文中的应用,为作品增加色彩,给读者留下美妙的想象空间。

2 画面鲜活触人心

《锄禾》这首诗虽语言平实,但平实的语言中却闪动着鲜活的画面,触动人心。诗的前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透过诗句精朴、简练的文字,看到了描绘农民辛劳耕作的画面。这画面上有无云的蓝天,有炎炎的烈日,有层层的梯田或一望无际的红土地,有碧绿的禾苗,有不知疲倦的锄禾人――或许是一个或几个肌肤黝黑的汉子,或许还有白发老人、瘦弱女子……

这是怎样的一幅“正午锄禾***”:时至夏日正午,天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蒿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在一望无际的红土地上,一个肌肤黝黑的汉子正在挥舞着锄头为禾苗锄草、松土。汗水爬满了他那黝黑的脸盘和那的双臂,他身上的褂子已经湿透,豆大的汗珠有的爬进了他的眼里,有的爬进了他的嘴里,有的滴落在了禾下的黄土地。他停下手中挥舞的锄头,抬头眯了一眼耀眼的阳光,阳光根本不理会他的心思,依旧热烈地舔着他的肌肤。他看看身后,禾苗似乎显得特别得绿;他看看前方,还有多少的禾苗在焦急地等待着他的耕作。他又弓着腰,又舞动起了手中的锄头……这就是《锄禾》诗句中蕴含着的一幅活灵活现的“正午锄禾***”,透过诗句看到的岂止一幅,两幅……是的,除了“正午锄禾***”,农民终年耕作,春耕秋收,这许许多多的农耕经历,自然还有“春耕播种***”,“风雨袭人***”, “秋天收割

***”……透过诗句,在脑海里不断翻动着的可以是一幅又一幅的“农夫耕作***”;在心里不断沉淀着的却是一滴又一滴的“农夫心里的泪”……

有关夏天的诗句篇5

[关键词]儿童诗;课程;儿童

[中***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3-0017-05

[作者简介]张君燕(1971―),女,本科,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樱园小学教师,小学一级。

儿童诗是指一种节奏、声韵充满美感,文字流畅自然,内容生动活泼,适合儿童念唱或朗诵的诗作。儿童诗篇幅短,诗中有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是最适合儿童的文学样式,也是训练儿童语言的最好启蒙教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小学低年级学段要适当诵读优秀诗文50篇,从而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一年四季,轮回更替,周而复始,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变化每天都呈现在儿童面前,是最直观、形象的学习资源。教师以四季景色的儿童诗为课程内容,和儿童一起读写童诗,设立课程目标,规划课程进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赛诗、写诗活动,让儿童掌握童诗的朗读、仿写的基本方法,促使儿童诗情激荡、思维飞扬,从而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潜能,发展儿童语言,不断丰厚儿童的人文素养。

一、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儿童天生是诗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爱幻想,求知欲和好奇心旺盛,记忆力强,正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他们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思维的。正因为如此,他们虽然只能运用只言片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却不乏童真、童稚和童趣,这样的语言犹如沙砾中的珠贝,采集出来都是富有灵性的小诗。

(二)儿童诗是语文学习的有益补充

在儿童文学浩瀚的海洋中,我们发现儿童诗清新活泼、质朴纯真、琅琅上口,散发着清新的气息。一首优秀的儿童诗,集美感的内容和优美的形式于一身,能拨动儿童的心弦,还能引起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

(三)儿童诗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载体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中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优势、儿童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即校本课程。”我们开发的“儿童诗”第二课程旨在提高儿童人文素养,促进他们和谐发展,这不但符合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儿童诗”第二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升儿童的语文素养,促进儿童和谐发展,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完善儿童的个性特长,增强儿童的人文底蕴,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具体目标

1.喜欢朗读儿童诗,感受儿童诗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童诗。

3.对感兴趣的诗歌乐于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背诵一定数量的儿童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5.能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浅近的诗歌,并能用断行的形式记录下来,初步用诗歌表达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6.在诗歌仿写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三、课程内容

春天诗歌:春鸟、春风、春的消息、春天的秘密、春天的颜色、春天的味道等25首。

夏天诗歌:夏天的许诺、美丽的夏夜、夏天的催眠曲、夏天的故事、夏天的色彩、夏天的味道等25首。

秋天诗歌:秋风、秋歌、秋天的信、秋天的落叶、秋天的雨、秋天的声音等25首。

冬天诗歌:会唱歌的雪花、冬天的树、雪花的快乐、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无言的冬天等25首。

四、课程实施

(一)朗读儿童诗,让诗意润物无声

朗读是用形象化口语表达的过程,是培养儿童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朗读,是一种应该贯穿在儿童诗教学全过程中的教学要求,也是对儿童进行长期训练的一项基本技能。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1]在朗读儿童诗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营造朗读氛围,从环境布置、音乐调节、多媒体课件展示诸多方面来激励儿童积极参与到朗读活动中去,给儿童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引领儿童展开想象,调动儿童的各种感官,使儿童细细品味诗歌优美生动的词句,从而感悟诗歌的意蕴,领略诗歌的意境。

教室的前后黑板上可适当描画冬天的布景,如雪花、雪人、玩雪的孩子们等。同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冬天的雪景,播放轻柔的音乐渲染,营造冬天静雅、优美的环境。

2.教师范读,示范引领

低年级儿童的生活背景、人生阅历、情感体验等方面决定了他们对儿童诗的理解和感悟还比较肤浅,所以,儿童读熟诗歌往往要经历很长的过程,而课堂时间又很有限。这时候,老师的范读会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体验以最质朴、最直观、最生动的形式展示出来,给儿童以激发和感染。范读是指导儿童有感情朗读的一种有效朗读方法。在学习儿童诗过程中,教师应经常以精彩的示范朗读给儿童正音,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提升儿童的朗读水平,还可以通过师生共读悟方法。

(1)你是否能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如***1)

(2)你是否能读出节奏感呢?根据画出的停顿线来练一练吧!(如***2)(教师范读)

(3)你是否能在朗读中表达自己对冬天的赞美,读出美感呢?(如***3)(配乐)

(4)你觉得要读好儿童诗,我们应该做到哪几点呢?(师生交流后归纳朗读方法)

(5)那就让我们来比赛背诵吧!

这样做不但可以引导儿童领悟儿童诗的朗读方法,让儿童读出层次,读出感悟,读出美感,还可以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上下工夫,从而扩大儿童的语言积累,提高儿童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3.方法导航,举一反三

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之功,更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朗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在朗读诗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方法的引领和过程的体验,引导儿童感悟理解,尝试自悟自得。久而久之,儿童就会掌握朗读要领,形成朗读能力。

(二)仿写儿童诗,让诗情表达酣畅淋漓

特级教师王崧舟曾经说过:“儿童是诗,诗是儿童。”在朗读基础上,儿童已经对诗歌的形式初步明晰,初步了解了儿童诗的特点。所以,运用多种形式鼓励儿童尝试仿写,促使儿童诗情激荡,诗思飞扬,当然也就水到渠成。

1.融合语文学习,强化句子训练

(1)句式训练

小学语文句式训练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句式训练的基础。中年级的写段练习、高年级的写篇练习都与学句、说句、写句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写出完整、通顺、具体、生动的语句,才能写成优美、流畅、诗意的儿童诗。

低年级的句式训练,主要包括肯定句、疑问句、反问句、否定句等。句式训练可以与语文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可以进行专题训练,让儿童学会句式之间的转换,增强儿童诗的表达效果,为儿童诗的诗句增色添彩。比如在学习《美丽的小路》时,教师引导儿童体会“美丽的小路不见了。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这三个句子的不同,并体会肯定句、疑问句、感叹句要表达的语气,从而学会使用句号、叹号、问号。

(2)修辞训练

修辞手法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小学低年级学段,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等。学会运用修辞,对于儿童写儿童诗无疑是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增添了诗歌创作的神奇功力。比如在学习比喻句时,教师给儿童提供了鲜明的对比,让儿童在对比中体会比喻事物和被比喻事物的联系,并学会自己写出生动的句子,为后面的片段写作打基础。(如***4、***5)

2.观察四季变化,尝试仿写训练

在前面句子训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儿童体验四季的变化,在观察、感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仿写训练,让儿童学会用诗歌的形式感悟生活、表达情感。在这种循序渐进的仿写训练中,儿童从会写一句两句稚嫩的诗句开始,到后来成段的诗歌,逐渐成为一个个小诗人。

(1)体验感悟,口头表达

因为低年级儿童倾向于直观形象思维,喜欢具体感知的事物,所以,在四季轮回变化中,教师首先组织儿童观察季节的变化,体验景物的特点,感悟季节的美好,从而让儿童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其次,教师可组织儿童口头交流看到的景象,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2)尝试仿写,落实训练

仿写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单独进行的,往往与读诗、诵诗紧密结合。比如在学习仿写《秋天的诗歌》时(如***6、***7),教师就组织儿童在观察秋天树叶的形状、色彩后,让他们按照提供的句式写简单的诗歌。

(3)***作诗,放飞诗情

在读诗、诵诗、仿写进行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儿童***创作属于自己的诗歌,表达自己的诗情。比如,秋天的时候,教师和儿童一起把各种颜色的树叶收集起来,夹在书里,镶在镜框里,制作出各种形状的***案……让儿童仔细观察秋叶的独特,秋叶的色彩,秋叶的韵味……然后让儿童小组交流自己看到的秋天景象,最后让孩子们仿照《秋天的诗歌》里的句式自己尝试写秋天的观察所得。于是,一首首诗歌跃然纸上。(如***8)

五、课程评价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评价要关注过程性评价。在儿童诗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注意收集、积累儿童创作的资料,记录儿童的成长过程。对儿童学习的日常表现,首先以教师的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同时采用激励性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其次将教师的评价、儿童的自我评价及儿童之间的相互评价结合起来,加强儿童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另外也让儿童家长也参与儿童诗评价活动,丰富评价形式,提高评价力度。

在儿童诗评价过程中,制订朗读、诵读、仿写评价标准,形成适合儿童发展的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儿童自评、互评、他评的功能与策略,实现评价的自主化、科学化、民主化。

(一)朗读、诵读、仿写星级评价办法

1.朗读评价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朗读要求制定《儿童诗朗读评价标准》,具体内容为:

(1)声音响亮,口齿清楚,不拉长腔;

(2)停顿合理,语速适中,语句通顺;

(3)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

(4)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处理得当,对作者的感情有较好的体验。

根据《儿童朗读评价标准》对儿童朗读进行一一评价测评,确定等级,优秀的儿童被评为朗读之星,颁发证书,给予奖励。

2.诵读评价

在朗读基础上,诵读评价主要突出量的积累,每个阶段根据制定的儿童诗数量提出诵读评价标准,如诵读《四季篇》儿童诗时,全部背完的儿童可获得诵读之星,颁发证书。

3.仿写评价

当儿童尝试写儿童诗时,教师可以将作文和小练笔有机结合,从句子到段落,逐渐过渡,从用词用句、标点符号到写法运用,根据年级不同制订不同年级的《儿童诗创作评价标准》。我们依据标准评价儿童创作,促进儿童在儿童诗创作上不断进步。

(二)自评、互评、他评评价办法

1.自评

制定《儿童诗自评量表》,让儿童根据儿童诗内容而进行自我评价,如根据《儿童诗朗读评价标准》自评朗读情况,根据《儿童诗诵读评价标准》自评诵读情况,根据《儿童诗创作评价标准》评价仿写情况等。运用自评手段,让儿童养成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的习惯。

2.互评

“互评”主要是小组评价,包括组长对组员的评价,组员之间的评价等。通过这种评价,儿童与儿童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他评

“他评”包括“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在儿童朗读、诵读、仿写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评价,这最常见的指导环节。教师的语言评价直接影响着儿童对儿童诗的学习情况,因此,应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儿童时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儿童儿童诗读写水平的发展。同时,教师还应与家长紧密联系,让家长对孩子学习儿童诗的情况及时作出反馈和指导。只有这样的家校合作,才能让儿童把儿童诗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三)落实评价制度,构建评价机制

立足学校现状,从儿童实际出发,坚持日读、月诵相结合,坚持儿童诗读、写相结合,坚持活动开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儿童诗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有益补充。每月落实一课一展一评,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有机融合,让儿童诗教学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每学期定期开展儿童诗专题研讨活动,定期开展儿童诗教学展示活动,定期开展儿童诗成果展示活动,等等,让儿童诗教学工作成为学校语文教学工作的一抹亮色,为学校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六、取得效果

经过两年的读写童诗,儿童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对童诗的浓浓的眷恋之情。儿童的写作水平不但有了明显的提高,还能运用生动形象、充满童真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笔者相信,“儿童诗”第二课程将成为我们语文学习的另一扇窗,成为语文学习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殷炳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有关夏天的诗句篇6

桂州腊夜

戎 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①。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注】①赊:长、远。

(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尽”“仍”“赊”的表达效果。

(2)颔联“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在写法上有何独到之处?请列举两点并加以解说。

(3)诗人丰富的感情蕴含在人物活动和景物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经华阴

崔 颢

岧峣①太华②俯成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畸③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注】①岧峣:高峻、高耸的样子。②太华:华山。③畴: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

(1)诗歌前两联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描写方法上有何特点?

(2)颈联“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畴平”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解析。

(3)诗歌的尾联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秋

杜 甫

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赋就金门期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

(1)诗歌的首联是如何照应题目中的“新”这个词进而描写景物的?

(2)颔联中的“几处”“谁家”能否替换为“处处”“家家”?为什么?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夜舟中

戴复古

满船明月浸虚空,绿水无痕夜气冲。

诗思浮沉樯影里,梦魂摇曳橹声中。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

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

(1)诗歌的第一句“满船明月浸虚空”与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2)诗歌的颈联“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参考答案:1.(1)“尽”,意思是诗人在除夕夜一直坐到三更已尽;“赊”、“尽”对比表现出诗人思念家乡的深情。“仍”,表现出诗人不得已滞留他乡的凄凉心境。(2)①以动衬静。上句写没有入睡时听到的声音,表现环境的寂静和诗人的孤独;下句写梦中思念家乡的情感。②虚实结合。上句实写,下句虚写。③寓情于景。用雪声、悲凉的梦境表现远离家乡的孤寂凄清。(3)该诗描写了诗人除夕夜由坐到睡、由睡到梦、由梦到醒的过程,描写了雪落竹林的凄清声响、回归故里的断续寒梦、破晓号角的悲凉、昏黄孤灯的余烬,表现了诗人长夜难眠、悲凉落寞的心境。

2.(1)首联描写远景。上句是总写,表现出华山的高峻;下句是分写,以三峰作为典型,照应上句的“岧峣”。颔联描写了雨过天晴的景色,是近景。两联诗句远近结合,表现华山的高峻、三峰的巧夺天工、武帝祠的烟云聚散、仙人掌山的青绿。(2)“枕”、“连”二字。“枕”,拟人的手法,表现了河水环绕秦关的景象,表现出景色的阔大、雄奇;“连”,表现出到京城路途的平直。(3)尾联用“名利客”和“学长生”作对比,通过写诗人劝慰路旁追求名利的人不如学习长生不老术来表现他对名利的淡泊。

3.(1)诗歌首联上句描写了夏日的火云(红色的云彩),表明盛夏的威力还没有过去,傍晚的云峰还在变换着各种形态;下句写有凉意的风、一片落叶,表明已经到了秋天。首联紧紧围绕“新”字选取景色,写云表明是刚刚过了夏天,写风表明已经进入秋天。(2)不能。诗歌描写的是初秋的景象,“几处”的意思是园林中有几处可以看到秋天景象。“谁家”,有几家,意思是有几家人已经开始做秋天的衣服了,如果是“处处”“家家”,就应该是深秋了。

有关夏天的诗句篇7

一、描写天气与气候的诗句:

1、描写平原与山地气候差异的诗句如: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

2、描写季风和降水的诗句如: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凉州词》)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指夏季风。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黎花开”描绘的是天气特征,“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时节反映我国春末夏初的时节,其降雨类型属于:锋面雨中准静止锋。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理解掌握天气与气候的有关知识。

二、描写地形的诗句如: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渲,崖转石万壑雷。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李白的《蜀道难》) 此诗生动地描写了四川省西部崎岖的地形。四川盆地西部邛崃山等山脉属于横断山脉的部分,山峦起伏,连峰接天,削壁深壑,连山耸立,地形非常复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地势高低起伏,导致道路只能围绕山峰盘旋,所以历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三、描写河湖的诗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的《将进酒》),这二句描写的是黄河源源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了许多支流,经过了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它与第二级阶梯高出2000~3000米,与平原地区高出3000多米,所以在平原上的人们来看,黄河好似从天而来。这种落差之大,使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目前,已在干流上相继建立了多个水电站和水利枢纽。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青山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诗中以“轻舟”沿江下行,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而“彩云间”三个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以体现长江上下游之间的斜度差距,突出长江上下游的落差之大。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长江流到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由于两岸青山的约束,水流湍急,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四、描写自然景观的: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而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坡的《题西林壁》),诗人从横看、侧看,从远视、近视一观察庐山,所见的庐山雄姿各不相同。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人在庐山之中。庐山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体不大,但平地而起,显得特挺拔。主峰汉阳峰1473米,常隐没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变幻莫测。从地质构造上看,它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

有关夏天的诗句篇8

【关键词】自然 华夏传统 审美趣味

在诸多审美趣味中,自然平淡大概是华夏民族普遍标举、最为推崇的一类。单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那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名篇,那些“妙手偶得”的佳句,历来为人们玩味吟哦、津津乐道;而那些刻意雕镂、曲尽人工的华词丽藻,虽说并非没有流芳千古的上品,但在文学评论家和鉴赏者那里,抑多于扬、贬盛于褒却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赞赏真实与自然之美,鄙弃矫饰和虚伪,乃是华夏美学的一个优良传统。这种审美上的意趣,索本溯源,与老庄 哲学 追求“自然之道”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在道家老庄哲学那里,作为宇宙最后根源的“道”,其本质特征即是“自然”(无为),“自然”被视为宇宙的普遍 规律 ,所以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推而广之,“自然”不仅是“道”的法则,更是整个宇宙的普遍规律,不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必须遵循“自然”这一普遍法则,人的性情表露也必须要遵循这一普遍法则。庄子云:“真者,精诚之至里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足见只有符合自然之道的真情至性,才能够感染人、打动人。文学作为诸多艺术形式之一,既然是表现社会人生,洞悉人的心灵世界的,当然就应该标举情性,表现自然。

老庄哲学的这种“自然”观,深刻地影响了

当然,文学中的 自然 毕竟不能等同于现实中的自然,它不是简单的摹仿、机械地复制,不能仅仅停留在“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初级审美阶段,还必须经过“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隔着一段距离的冥思和参悟之后,攀升至“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新境界。这必然要涉及到文学创作借不借助于 艺术 技巧,以及如何借助艺术技巧的问题。华夏美学在艺术技巧论上,赞赏的是“虽出人工,宛若天成”的自然冲淡之美,“须其自来,不以力构”的巧夺天工之妙,而那种“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苦吟推敲,则要受到讽笑。陆游有千古名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指的就是创作技巧的娴熟运用所达到的“无心”与“无意”。在创作中,如果有意为文,则往往容易为文造情、失却自然;真正的为文“妙手”,往往“无意”于作诗,其诗反而发乎情性,浑然天成。这种艺术境界与作家的才力和妙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作家仅有才力而缺少妙悟,在创作中常常会漏出炉锤之迹,斧凿之痕,即使刻意求工,但“词竭而味索然”,不能给人以深长隽永的美感享受。只有那些既有才力又能妙悟的大手笔,才能捕捉到刹那间的当下即得的美感体验,并以“神”运技,化技巧于无形,这样,技巧的运用才能纯粹出于自然,到达“无巧之巧”的化境。

例如,同样写柳树,唐太宗的《春池柳》从动态中写柳姿:“逐浪丝阴去,迎风带影来。疏黄一鸟弄,半翠几眉开。“着笔细腻,对仗工稳,但明显带有斧凿雕饰之迹,显得细巧琐碎;而贺知章的《咏柳》仅仅着眼于对初春之柳的总体印象,但在近乎问答式的对话中,却借咏柳以颂春,使得诗歌的意境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与升华,显得境界阔达,自然浑成。两首诗在技巧运用上的高下是不言自明的。

从审美鉴赏角度看,自然平淡也不失为华夏美学的一种嗜好,乃至一种偏好。不仅文论家们纷纷标举“自然妙者为上,精工者次之”,就是艺术家自己也往往热衷于追求法天贵真的艺术境界,并以此为批评标准,品评艺术。李白在《古风》中就讥讽那些刻意摹仿的诗人“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指斥那些雕琢矫饰的诗作“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不仅一无所用,反而丧失了原本可贵的自然之趣。自身以功力见长的杜甫,却也欣赏“清真”、“天然”之美,在《戏为六绝句》中宣称:“不薄古人爱今人,清词丽句必为邻。”苏轼也从“诗画一律”的理念出发,将“自然”作为文理的最高原则引入诗歌创作之中,追求“不用意而境与意合”的诗之高格。在这方面最为经典的理论,要数姜夔了,他列举诗歌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无疑把“自然高妙”看作是诗歌诸般品格中最高的一种。可见,自然天成,平淡清真的美学风格,确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审美风尚。

自然平淡作为一种审美旨趣,并不应简单地视作浅薄空疏,相反,它是艺术修养日臻圆熟的一种表现。如同白光是七种颜光的融汇浑成一样,自然平淡乃是各种艺术风格、创作技巧的深层内敛。可以这样说,艺术愈臻化境,便愈似清水芙蓉。自然是艺术家深厚功力的积淀,是平淡与深邃、妙悟与锤炼的辩证统一,是“化巧为拙,藏深于浅”的“大巧之朴”、“浓后之淡”,因而是华夏艺术美的极致所在。

有关夏天的诗句篇9

一、诗歌入文,营造文化氛围。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发展等级明确要求,作文要能够写得“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其中“丰富”具体指“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而诗歌入文,或创造氛围,或衬托渲染,或寓意象征,或意境深远,可以让文章“形象丰满,意境深远”,以更好地营造一种文化氛围。 【作文片段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炎炎的夏日,所有的花木都不堪骄阳的炙烤,低下了它们高傲的头颅,万物显得奄奄一息。你看那是什么?遥远的天际,那一片绿,绿中夹着生命的力量和激情的火焰,正肆无忌惮地蔓延出一片绿的海洋。而绿海中的红,正如火一般烧尽一切的灰尘与阴暗。哪怕烈日炙烤,那绿海依旧在随风舞动,泛起层层绿浪;哪怕骄阳似火,那红依旧飒爽挺立,散发着阵阵清香。饱含生命力的莲,莫不让人心潮澎湃,产生灵魂深处的热爱。

“重湖叠t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秋天的莲,是收获的莲,褪去了夏日的盛装,孕育出颗颗饱满的果实。江南的女子,如水一般的女子,她们架起木舟,向那绿海驶去。纤手飞舞之间,采下朵朵莲蓬,剥开一个,取出莲子,放入嘴中,一股清香在嘴中绽开。那是莲的清香,那是莲的奉献。无私奉献的莲,在夏日给人们以美的感受,在秋天给人们以收获的喜悦。这收获的莲,怎能不让人喜笑颜开,产生自灵魂深处的热爱。 【片段简析】

本文巧妙穿插古代诗歌,形象典雅有致,读来富有文学气息和文化氛围。文章写自己对家乡的“莲”的热爱,一边抒发自己与莲的关系与感情,一边依次引用杨万里、柳永等人的诗歌名句,对自己的感情起到了恰到好处的渲染作用。因为“莲”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作者在文章中引用了较多古诗名句加以烘托,显其古典的意蕴。从过渡句的效果来讲,运用古代诗歌,也会让文章的层次感分明。

二、诗歌入文,更能体现点睛之力。

通过引用诗歌,在文章段首或者段尾展示,可以起到观点鲜明、点睛深刻的效果,也使得老师阅卷时能更快速抓住行文脉络,理清作文思路。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根据行文主旨表达的需要,在文章的合适位置巧妙展开。特别要注意诗歌和理论素材的巧妙结合,要能写出自己的观点主张或者中心思想。 【作文片段2】

这种生活的诗意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人生三境界。

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泰戈尔曾说:“我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

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凤栖梧》中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现实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昔日秦国嬴***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奋斗的脚步就一刻不曾停止,终得灭除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

收获,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奋斗之泉浇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这一片金黄的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

――《诗意地生活》 【片段简析】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引用诗歌指出人生有三大境界,作者在这里巧妙引用诗歌分析人生三种境界,进行挖掘,总结出了独特的立意――理想、奋斗与收获。正是这三种境界的巧妙拆用,使得文章结构分明,亮点动人。

三、直接引用诗歌,素材丰富中彰显积累广度。

运用这种策略,学生要熟练记住诗歌或者诗歌片段,在符合文章主旨的前提下,一字不错地运用到位。直接引用诗歌的妙处在于文章显得更真实、更准确、更具有论证说理效果、更能够彰显作者积累的功夫和文章的文采。考生运用好这一技法,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积累经典诗歌,多加分析经典诗句,唯有如此,考试时才能信手拈来。 【作文片段3】

雪松懂得低头,能够造就一片山头的翠绿;海鸥懂得低头,可以忍受狂风暴雨的冲击。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只有我们学会低头,懂得伸屈,生命中才会有绝处逢生的惊喜。

四面楚歌中,当寒光闪闪的长剑划过虞姬那白的脖颈,只留下一抹鲜艳的红色。你只懂得吟唱那“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的无可奈何;你只会仰天长啸“此天亡我,非战之过也”。面对滚滚的乌江水,昔时勇猛盖世的西楚霸王,如今为何落得个如此下场?虽有李清照歌颂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然而你可知“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男儿”,你可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低头是一种智慧》 【片段简析】

这篇作文妙用古代诗歌,论证中心论点。文中开头先引用“大丈夫能屈能伸”导入,接着以反面材料项羽的事例来表明不会低头的人生是一种缺憾,然后又以正面材料杜牧的诗句来表明低头是一种智慧,妙用对比的手法。作者巧妙引用,对项羽的评价,既有他自己的诗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表现其豪情;又有历代诗人对他的评价,三人的评价从不同角度,彰显了文章的深度。诗词佳句的巧妙运用,看似信手拈来,但恰到好处,大大增加了本文语言的魅力。

四、暗引诗歌,化用或融合为自己的语言,文采与深刻在不知不觉间。

暗引诗歌,就是指作者引用诗句等不直接引用,而是巧妙地缀入文章中,或者抽取原文中的部分语句,自己加工,组成新的语句,新的语句既符合主旨,又让人体会到文采飞扬的感觉。运用这种手法,要注意对诗歌内容理解透彻,在运用时,切忌断章取义,切忌牵强附会、不伦不类。 【作文片段4】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谁在收着满地黄花独自凭栏空垂泪?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又是谁在不知归期的巴蜀山地,望窗外萧瑟的秋雨涨满池塘?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谁,在姑苏城外的渔舟里无限愁苦,却成就了不朽的失眠?

雪花是天空的精灵,是儿童的伙伴,银色马车从天上来,小雪花带来了冬爷爷的礼物。而歌者创作出永恒的咏叹调,“北风吹雁雪纷纷”,“万径人踪灭”。冬天如同年迈的老者,在声声鞭炮中,走向远方。

美好的季节,多彩的季节,我们伴着动听的歌声,踏上新的征程。

――《感悟春夏秋冬》 【片段简析】

有关夏天的诗句篇10

一、合理安排学习内容

1.由易到难

从一些内容浅易,喜闻乐见,脍炙人口的古诗入手,指导学生诵读。例如,《小儿垂钓》《池上》等,这些诗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且活泼有趣,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学习古诗并不是很难,还很有意思,从而避免产生学习古诗的畏难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再由易到难。

2.以点带面

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点”,辐射与之相关的语言材料,形成学习的“面”。以作者为“点”,当教材中出现某个诗人的作品时,要引导学生以这个诗人为专题,收集他所写的诗词,或者由教师收集推荐给学生。如学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就推荐《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经过整理对比就会发现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属于豪放派。如此这样,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的诗中有画,李清照的婉约含蓄……学生自会了然于胸。这样,学生在大量诗句的体验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以题材为“点”,对于学生学习的古诗,教师可引导学生与其他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古诗联系起来诵读。以时间为“点”,是根据古诗词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它能让学生结合所处的季节特点,更好地理解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从而达到增强学习兴趣的效果。例如,春天里可以推荐《早春》《春江花月夜》……,夏天就推荐《夏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秋天推荐《秋浦歌》《秋思》……,冬天就推荐《冬景》《江雪》……。学生们赏析背诵灿烂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寂静的冬,更能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古诗词学有帮助,学无定法,但贵在有法。教学诗词时,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以求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灵活学习诗词,有效积累运用。

1.熟读成诵法

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如,学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首先是指导学生反复地读,读出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诗画结合法

有的教材中配有插***,就可以利用这一资源进行诗画对照。如教学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教师问:贾岛风尘仆仆地来寻找隐者,在松树下遇到了隐者的童子,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发挥想象,把贾岛的语言神态以及由“满怀希望――失望――燃起一线希望――彻底失望”的心理描述得生动传神,这样的诗画对照必然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句,体会意境,从而培养鉴赏能力。还有些诗词没有插***,却能给人以诗中有画的感觉。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根据理解,发挥想象,把诗词所蕴含的***景用画笔表现出来,学生定会异常兴奋,异常投入。

3.体裁互换法

诗词语言精练,一个故事或一幅画就凝聚在这几十个字中,可谓字字珠玑。因此翻译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简单的翻译是枯燥的,学生也很难进入意境,所以不妨对古诗词进行体裁的改变,让学生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把诗词所描写的内容再现成现代版的故事或写景的美文,再对照原诗词进行对照品读。学生也就能突破看似狭窄的语言空间,得到另一番美的享受、美的熏陶。这学期我让学生将所学的《寻隐者不遇》改写成故事,好多学生将故事写得引人入胜,就连平时作文不怎么样的学生也写得绘声绘色。

4.名句吸引法

名句是诗词的亮点。往往在教学一首诗词时,若问学生最欣赏哪句诗,他们往往能答出名句来。于是我们就可以由名句入手,从而拉动学生对全诗的欣赏感悟。

以上种种,都是为了引领学生体会古典诗词的语言美、音韵美、情趣美、意境美,从而促进学生在美的熏陶感染中获得知识上的丰富和精神上的成长。

三、有效督查,激励促进

为了促进学生的诗词积累,教师要通过考查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外力,否则,积累容易流于形式,达不到效果。

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摘抄,对学生的积累态度有一个主观评价,我通常采用星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背诵考查主要由小组长把关,每背诵一首诗得一颗星。当星星累计到一定程度,就定级为“诗人”“诗圣”“诗仙”。为此,我设计一张评价表,记录学生得星的情况。记录、评估的工作主要由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组长负责,教师监督、指导。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有关夏天的诗句10篇

学习

扶贫走访排查工作总结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扶贫走访排查工作总结,内容包括扶贫干部排查工作总结,入户走访排查工作总结。一、目标要求深入贯彻扶贫开发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围绕脱贫富民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聚焦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学习

离职信模板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离职信模板10篇,内容包括高管离职告别信,离职信模板。我正式向您提交我的辞职信。之所以今天才提交我的是因为我前几天一直在犹豫。我很想找出可以让我留下来的理由!可惜-很少呀!这里的食宿还可以之外,其他的没有可以吸引我

学习

科普类文章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科普类文章10篇,内容包括科普类文章1500多字,科普类文章排行榜。一、教好科普类英语阅读文章与教师的备课技巧分不开科普类英文阅读文之所以难不仅是因为内容对考生来说生疏,而且还因为新名词、新术语多,语句长而难懂。即使一

学习

回忆童年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回忆童年10篇,内容包括我的童年回忆,回忆童年的时代故事。回忆童年,一丝丝的感伤漫上心头。现在的我们与童年时相比真是太无味了,一味的随从,没有了童心,连微笑与童年时判若两人。我不喜欢现在患得患失的感觉,这种感觉不随和,很麻

学习

大学工作总结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大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大学期末工作总结范文模板大全。来到仓库后,各师傅都很热情,在他们的带领下,我到材料一、二、四库对各种材料作了初步了解。材料一、四库由于鲁宁师傅保管,存放的都是植入物原材料

学习

哲学创新论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哲学创新论文,内容包括中国哲学论文模板,大学哲学论文集锦9篇。哲学要发挥资***为民的社会功能,固然离不开与权力运行者、市场操作者打交道,但是哲学本身作为思想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学科和职业,更是一种理想和志业、一种生活

学习

初二数学试题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初二数学试题10篇,内容包括初二数学历年期末考试题目,初二数学全套试卷及答案。A.1个B.2个C.3个D.4个2、下列函数中,***象经过原点的为()A.y=5x+1B.y=-5x-1C.y=-D.y=3、一水池蓄水20m3,打开阀门后每小时流出5m3,放水后池内剩下

学习

小学教师学期个人总结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教师学期个人总结,内容包括小学教师师德考核个人总结200字,小学教师个人年度总结。二、工作态度:在工作中,认真学习新大纲、新教材,将教材、教法、学法尽可能完美的结合,积极、认真备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发挥课堂4

学习

关于重阳节的作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重阳节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重阳节优秀作文精选10篇,关于重阳节的简短小作文。我恋恋不舍的离开爷爷奶奶的家,我对爷爷奶奶说:再见了,爷爷奶奶,等我过年的时候会来的。爷爷奶奶说:我们等着你们来过年,再见了。我过了一个最快乐

学习

童年的读后感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童年的读后感10篇,内容包括童年的读后感大全,童年的读后感8篇初一。在寒假中我看了不少书,对《童年》这本书最感兴趣。据我了解,《童年》是高尔基用自传体写的小说三步曲的第一部(第二、第三部《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它向

学习

金融机构论文模板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机构论文模板,内容包括金融论文附录范文,公司金融课程论文范文。目前,我国金融业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传统体制的影响以及监管失效导致的违规。如长期以来积累的体制性、机制性因素,如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建设资

学习

人社局双拥工作总结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人社局双拥工作总结,内容包括财政局双拥工作总结范例6篇,人社局双拥工作总结。积极做好我县满12年兵龄的退伍士兵的就业安置工作。2018年共接收符合条件的转业士兵4名,分别安置到县环境监察大队等4个参公单位工勤人员岗位工

学习

中学期中总结模板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期中总结模板,内容包括中学学期总结范文模板,期中总结1000字范文初中。以上是我对初一一些方面的个人总结,我会结合这个总结回顾过去,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总的来说,我对这学期的个人表现不满意,没有达到我原定地要求,反而下滑

学习

有关桃花的诗句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桃花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人与桃花比美的诗句,桃花诗句最出名诗句。关于桃花运还有一个民间或山寨版本的传说,说的是唐朝诗人崔护和绛娘的艳遇故事。阳春某日,崔护外出游玩忽感口渴难耐,就寻到一户桃花掩映的农家,进门讨水喝

学习

赞美松树的诗句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赞美松树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赞美松树的诗100首,赞美松树有顽强生存意志的诗句。(一)古代典籍中的记载相传秦始皇到泰山去祭祀,忽然碰上大雨没有雨具,只好躲避在一棵茂密的松树之下,因为这棵松树遮风避雨有功,所以秦始皇就封这棵

学习

草原的诗句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草原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草原的诗句,草原的诗句还有哪些。4、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无名《草原诗》5、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无名《草原诗》6、细草微风岸,

学习

关于燕子的诗句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燕子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燕子带来好运的诗句,燕子的诗句100首。释义: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3、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出自唐代张九龄的《咏燕》。释义:海燕虽然是细微渺小的,趁

学习

写夏天的古诗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写夏天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描写夏天的古诗完整版,古诗夏天100首。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2.《夏日登鹤岩偶成》【唐】戴叔伦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

学习

关于志向的诗句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志向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表达远大志向的诗句,男人志向远大的诗句。中国的山水诗从何时开始?传统的解释,是认为中国的山水诗开始于谢灵运,同时,也承认曹操的《观沧海》是第一首完整意义上的山水诗。这就出现了一个难以圆通

学习

有关于中秋节的诗句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于中秋节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写一首关于中秋节的诗句,关于中秋节的英语诗句。学习方法:反复朗读,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1.说一说自己眼中的“秋”――你是独特的!(提示:可以采用“在我的眼中,秋是________

学习

描写豪情壮志的诗句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豪情壮志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述豪情壮志有关的诗句,表达豪情壮志的诗句。2[关键字词](1)酬:以诗相答;(2)乐天:指白居易;(3)长:振作。3[情感基调]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