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环境设计10篇

居住环境设计篇1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城市化步伐加快,已经进入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快速发展时期。由此,在人居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居住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简单的“生存性居住”转向“高质量居住”,人们希望接近、回归自然,在购房上的表现是从以前只注重实用、价格等因素,发展到对居住区的园林景观、环境绿化的自然生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元素及设计概念

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较强的新兴学科。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指住宅建筑外环境景观设计,其构成元素有物质元素和精神元素。居住区的环境景观,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而景观设计师的目标,就是将居住区的景观环境与住宅建筑有机融合,为居民创造经济上合理,生活和心理功能上方便舒适、安全卫生和优美的居住环境。

1.精神元素

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中的精神元素,指精神范畴的内容,是人们心理上的需求,是环境景观在人们心中的感受、在心理上产生的共鸣。精神元素带有地域性、历史性和社会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职业、地位、文化观念的居民,对居住区景观环境的要求都各不相同。精神元素的内容包括居住区景观环境的主题、立意、居住区环境的历史积淀、人文精神,这些都是通过物质元素来体现的。

2.物质元素

居,神,这些都是通过淀、人文精神,这些都是通过物质元素来体现的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中的物质元素,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空间中的。通过对人们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刺激而感知、体味到的。其中包括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正如吴良镛教授在《广义建筑学》中指出:“人类的居住包括必不可少的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其人工的构成部分。二是其自然的构成部分,两者综合起来,便构成了‘居住环境’。”

①自然元素。自然元素是指居住区基地内原有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包括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大树、古树、山坡地形,河湖水体,原有道路及地下管线等。在设计中,要强调对这些自然环境资源的尊重,并加以充分利用。

②人工元素。在保护和利用自然元素的基础上,根据居住区基地的具体条件,通过人工的手法,创造出的令人舒适又赏心悦目的环境景观。居住区的环境景观分为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

软质景观:指花草树木等自然植物所构成的植物景观。在居住区景观环境中,软质景观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从占地面积来看,通常占整个绿地面积的70%以上;另一方面,它们不仅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而且有助于人们身体健康的生态功能。绿色植物可以净化空气,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并呼出氧气;可以隔离和减少噪音;可以调节气温,改善居住区环境的小气候等。由此看来,居住区软质景观的质量,直接影响居住区景观环境的生态性、舒适性、观赏性及市民对居住区环境的认同感,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应特别重视。

硬质景观:指居住区内除植物景观以外的环境景观元素。所谓硬质,含有土建的意思,通过土建建设完成的景观。包括道路景观、休闲活动场所、景观建筑(亭、廊等)、景观小品(花坛、雕塑、标志等)、水景、假山石景、景观照明等。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包括上述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组织、设计,是运用一定的设计手法,将环境景观的构成元素按一定的规律、形式及设计理念组合成一个综合的环境景观系统,最终目的是使整个居住区环境景观系统具有生态、功能和观赏的效应,并与城市大环境相协调。

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

1.景观的自然生态原则。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在尊重、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前提下,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充分利用基地的原生态山水地形、树木花草、动物、土壤及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气候因素等,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创造出接近自然的居住区绿色景观环境。

2.“以人为本”的原则。居住区的环境景观建设,是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生态的居住地。作为居住区的主体,人对居住区环境有着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要求。具体有生理的、安全的、交往的、休闲的和审美的要求。环境景观设计首先要了解住户的各种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强调对人的关怀。体现在活动场地的分布、交往空间的设置、户外家具及景观小品的尺度等方面,使他们在交往、休闲、活动、赏景时更加舒适、便捷,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生态、更具亲和力的居住区环境。

3.地域性原则。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突出其地域性特征,充分表现基地所在地的自然景观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使景观设计根植于地方土壤。

4.经济性原则。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在保证各项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既要考虑到环境景观建设的费用,还要兼顾到建成后的管理和运行的费用。

三、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着手点

1.考虑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布局

其一,考虑当地的气候、民风、民俗、生活习惯和周围环境特点,并了解该地的历史与现状,掌握其发展趋势。这种因地制宜的自然环境与人联系,与历史环境相结合,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的设计布局,最易于为当地居民接受和认同。其二,考虑基地内的原有地形地貌的不同的形态,在对居住区景观环境进行总体布局时,首先以贯彻“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尊重原有自然地形地貌条件,维护和保持基地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进行布局设计。比如,包括山水地形的处理、水体的设计、活动场地的布置及与绿化场地的界限划分、景观建筑的布置与营建、景观小品和山石小景的点缀、室外家具的设置、景观照明的布局等。其三,考虑利用居住区外部的自然景观资源。居民的居住环境可分为两大类:居住室外环境和居住室内环境。在现代化城市中,衡量人们居住生活水平的标志,就在于整个居住环境的质量。在设计时,需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将居住区周围有观赏价值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纳入到居住区的景观序列中,或为视觉交点,或遥相呼应,创造出居住区宜人的自然山水景观。

2.考虑景观空间创造的多样性

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应该让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感到安全、方便、舒适。景观空间的设计应通过居住区景观环境绿色活动空间的创造,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年龄层次及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体的需要,满足居民进行各项户外活动的需要。景观空间的设计,也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通过对地下、半地下车库的地形处理、架空层的利用等,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景观活动空间。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掩映在一片绿树丛中,使户外活动空间在形式、内容、性质、景观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

3.考虑植物景观创造的生态性

①以植物造景为主,形成层次丰富,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景观系统。居住区的环境绿化是居住环境形象的外在表现,具有非常现实的物质和精神功能。不仅能起到遮阳、隔声、防风沙、杀菌防病、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等诸多功能,而且能美化环境、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意识。点,指居住区中的公共绿地、组团绿地,是居住区绿色景观系统中的景观节点,是居住区居民进行户外活动的公共活动空间;线,指居住区中的道路景观绿化、居住区周围的防护性绿化带;面,指居住区中面积最大,与居民日常生活最为贴近的宅旁绿地。新晨

②增加植物多样性,构筑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增加植物多样性,包括植物景观层次上的多样性,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和景观色彩上的多样性。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增加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形成自然植物群落的生态布局。一是能增加绿量,提高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二也是植物造景的需要,可以形成层次、色彩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为形成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在植物的选择上,要注重适地适树,选择乡土树种。由乡土树种组成的植物群落,结构稳定,长势良好,还能体现出居住区环境景观的地方特色。

③立体绿化,增加居住区的绿量和生态效果。立体绿化,包括屋顶绿化、墙面绿化、阳台窗台绿化、棚架绿化等,是一种不占用地面的绿化形式,可以增加绿地面积,更进一步地将绿色景观与建筑有机结合,使绿色空间与建筑室内空间互相交融、渗透。立体绿化不仅能增加居住区的绿量,软化建筑平直的线条,使建筑与绿地形成自然过渡,而且还能减少屋顶、墙面材料的热辐射,减少局部的热岛效应,改善居住区的小气候,屋顶绿化就像在建筑顶面增加的隔热层,能降低顶层住户的室内温度,产生生态的环保节能效果。

居住环境设计篇2

关键词 居住环境 绿色设计 实践探索 具体措施

在当下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以及对人居环境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绿色环保概念也随之深入人心,从而也使得一系列蕴含节能环保、健康低碳的新型人居环境系统迅速崛起、并形成一股标榜时尚的潮流。而当下城市化的大规模推进并未及时衔接民众生活模式的快速转变,人居系统集中出现了建筑设计空间匮乏、基础设施与环境割裂对立、重工业材料肆意堆砌构筑等显著问题,发散人居环境再造改善的艺术思维,结合城市化发展的实际状况,切实有效地将绿色设计理念付诸于人居环境构筑的实践中,才是核心价值理念实现的最直接的方式。

一、绿色设计概念的基本属性与价值追求

居住环境的绿色设计是一种基于生态环保理念而衍生出的人居环境系统构建理念,其倡导从建筑材料选择、技术设备制造、居住环境配套设施架设等一系列组件环节上融入低碳环保、清洁节能的理念,而在具体的施工建造和建筑消耗的系列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以及有害气体的排放,从而营造适宜人类居住的清洁、环保、和谐的新型环境。

首先,绿色理念始于整体设计。在设计初期,我们需要秉持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和遵循非扩张性开发的原则,从人居环境规划开始就贯穿绿色环保的理念,贯彻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设计策略,加强清洁节能的新能源、新技术设备的实践应用,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开发带来的环境冲击,从而为居住项目的稳定协调实施打下生态环保的架构基础。

其次,环境分析与设计施工的契合统一。绿色居住环境的设计包括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其中室内环境的细节分析主要涉及室内的声环境、光环境、空气质量等因素要件,要求在施工建造中最大限度地维护其原始自然的状态;而室外环境的细节分析则涉及绿化用地设计、公共设施集约化设计等,这些要件则需要绿色理念的人工实践去改造。

第三,可再生能源的深层次应用。在传统能源的开发利用和输送链条出现瓶颈困境的背景下,基于绿色设计概念的实际应用,笔者认为可以另辟蹊径,充分挖掘可再生的非化石能源的经济效用和生态环保价值,可以在当下全新的科技技术的整合下,深层开发诸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等一系列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作为人居环境建筑实体的主要原材料。

二、居住环境绿色设计的可行性实施方案

(一) 室内庭院与城市系统的更新布局

居住建筑内的庭院之于城市化的环境系统,就如同古人所说的“闲庭信步,悠然自乐”一样,正是这种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和谐交融,才能营造“天人合一”的完美意境。而基于庭院本身将人与阳光、树木和水等自然因素的衔接作用, 通过层次叠加的设计方式进一步使得建筑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更为协调,同时也把人居建筑内的空间呈现得更富有变化,从而最终实现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和人居环境的实际需求达成融合。

譬如上海市在浦东新区进行石库门改造时,就充分采用了“适当保留、适度改造、适合本地、适应环境”的人性化开发改造方式,使得旧有的相对自然原始的居住系统得到了良好的延续,同时也切实合理地融入了现代文明的便捷、实用的建筑设施,使得整个人居环境古朴纯净,而又散发着鲜活的现代气息。

(二) 室外广场的城市空间的延续拓展

室外广场空间作为人居建筑与环境系统的中介桥梁, 将其放置于主建筑入口处,并与其他室外空间衔接,是绿色建筑布局中的惯用手法。我国古典园林经常采用“借景”、“框嵌”等通过将若干建筑、景点有机结合的构筑方式来增加建筑群的空间深广和环境韵趣。

例如浙江杭州滨江区将部分居民小区的公共活动广场通过附近中心公园的面积较大的林荫小路相连,而中心公园必然处于若干建筑群的交汇地带,这样一来,彼此之间的空间隔绝被打破,不仅可以谛听恬静幽谧的“乡野清音”,也可以领略毗邻都会的“煌煌市声”,从而呈现出一种“八面玲珑、径通别处”的别样感受。

(三)交通系统的立体化改造

基于经济效益的获取,现代民众的居住环境都会被地产开发商选择安置在人流量大、商品流转度高的交通脉络加错纵横的网络之中,这样一来,必然会导致建筑空间的横向压缩和纵向拉伸,从而使得噪声污染、等问题集中性爆发,最终剩下的给予绿色理念开发利用的空间就必然微乎其微。

在实际的居住环境工程的实施运作中, 交通系统适宜采用立体式的运营模式,该模式具有多层化的基本线路组织方式以及集约化的维护。通过适量增加建筑系统与环境系统的衔接接口, 进行人车分流、层次疏通、绿化隔离带分割等一系列设计操作,在有限的纵深拓展中进行无限的底部空间设计,从而使得空间内的空气质量渐次提升、粉尘颗粒有效减少以及噪声污染明显降低,为民众的居住环境创造了舒适、清洁的外部条件。

三、结语

城市化浪潮的不断席卷,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社会系统的物质丰富,同时也深刻改变了民众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模式。居住环境是社会单元的生活躯壳,绿色环保的设计构筑则是物质躯壳的灵魂份子,切实、经济地进行绿色环保理念指引下的居住环境改造创设,从而营造集感官性和实用性与一体的优秀人居环境,最终实现居住环境与社会系统的契合交融。

参考文献:

[1]梁心颐.蒙太奇的点缀—居住环境的绿色空间[J].城市与生活, 2010.

居住环境设计篇3

关键词:寒地;居住区外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中***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人居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气候环境、物理环境等)和人文环境(艺术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两个方面。设计中要把二者协调好,以达到居民生活舒适、身心健康、环境美化的目的。

寒地居住区是寒地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其发展和建设体现了寒地城市人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不仅要住好,还要有越来越多的精神生活。但是,由于认识的局限性,长期以来人们对寒地居住区的设计往往只注重其物质单元——住房,认为冬季里让人们有个温暖的家就够了,而没有深入分析寒地居住区的系统结构和为之配套的空间设计。因此,作为寒地城市,在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寒地城市的特点。通过与寒地城市的地理气候特点相适应的规划的实施,使寒地城市居民能充分享受由此带来的独特、丰富、高水平的生活,从而使寒地城市充满生机,展示出一派人性化都市的景象。

在寒地居住区外环境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自然环境方面    居住区规划要遵循本地区气候的特点。利用当地气候的有利因素,改善其不利因素;寻求适应于当地气候特点的建筑形式,利用建筑自身的气候调节能力创造怡人的小气候。

1、日照——阳光对于人类的生存、生长和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和净化空气的作用。儿童如长期得不到阳光照射就会患佝偻病。阳光具有强烈的热效应,在冬季能提高室温是寒冷地区的重要热源补充,可起到节能的效果。同时阳光能促进花木的生长,提供美好的室外环境。在北方寒冷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吹寒风且带有风沙,阳光在寒冷的气候下能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令人振奋、欢快。因此住宅布置中应充分注意朝向,冬季要争取日照。为了保证建筑有良好的朝向,主要街道宜采用与子午线成30°-60°角的方向布置。在住宅布置中,房屋多坐北朝南,南向开大窗,北向只开小高窗,屋顶、外墙要求保温防寒,并要防止冷空气和蒸汽的渗透。建筑形体较为严密厚重,外闭内敞。同时,也应改变单纯地按照日照间距南北向行列式排列,充分利用太阳的方位角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既丰富了空间环境,又提高了日照质量。归纳以下几种方法:(1)、住宅上下或左右错开布置(2)、条式住宅与点式住宅相结合的布置(3)、南偏东的最佳日照角度的布置。(4)、适当增加东西向住宅,不但增加了建房面积,还可扩大南北向住宅的间距,形成庭院式的室外空间,庭院内冬季可不受寒风的侵袭,改善了室外小气候。

2、通风——局域的通风有赖于居住区的空间组织利于空气流通,建筑布局要为整个居住区提供自然通风的环境。采用南敞北闭法:夏季引入季节风,冬季遮挡北来的寒风。主要居室向南,具有良好的日照与通风条件,同时对小区小气候有好处。南边的低住宅呈三点式布置,向季节风敞开,对通风特别有利。

(二)人文环境方面

居住区规划应以人为本。寒冷地区的居住区规划应该充分体现人的地位和作用,要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人的身心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在公平原则下,使寒冷地区城市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平等、自由的权利和轻松、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条件。从而更好的适应严酷的生活条件,使人们从“猫冬”中走出来,进入到积极的户外活动,使夏天的活动在冬季里得到延伸。寒冷地区的居住区要为居民提供优质、舒适、上层次的公共空间,满足人们的室外活动。在公共空间设计上,创造富有吸引力的冬季户外活动空间,增加寒地城市环境的魅力,抵消人们对寒冷环境的畏惧。既要保护人免受不良气候的影响,又不能使人与自然过分脱离,形成一个丰富合理的户外游憩活动空间体系。

1、住宅设大堂 ——大堂的最初形态是门厅,是从楼外到家的一个过渡空间,承担着为住户等待电梯预留空间、供人流集散的任务。大堂的应用最初还多属于酒店、写字楼及高档公寓,近期很多住宅楼宇引入大堂。现代社会的人们都希望通过公共空间实现邻里间的交流,大堂恰好可以满足实现这种功能。 另外,大堂还为北方冬季住户活动提供了一定空间。 不过,不能将富丽堂皇的星级酒店、高档写字楼的大堂风格搬到住宅中,会让人产生不协调与浪费的感觉,要在细部处理上体现自然与家庭的气息。

2、会所 ——居住区的居民密度加大,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疏远。 会所是可供小区居民交流、活动、休闲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北方冬季天寒地冻、出行不便,人们希望出行的时间尽量地缩短,会所为居住区居民就近购物、活动、休闲及交流提供了一个方便、舒适的环境,加大了公共空间的可达性。

3、喷水池和大面积草坪应慎用——在北方喷水池无实用价值,一年开不了几次,到了冬季通常为了防冻就停止使用了,在居住小区内实属浪费。有条件的居住小区可配建浅水池,夏季可作戏水之用,冬季结冰可作溜冰场。另外,住宅景观设计采用社区中心大片绿地的做法。在北方到了冬季,草坪枯萎了露出光秃秃的土地,造成景观的不完整性;另一方面,中心绿地易导致居住区内不同区域的住宅近宅景观差异性。因此居住区应尽量少用大面积的中央绿地,而采用线性景观带的方式。小型景观绿地、休憩公园、室外健身场、儿童乐园、露天咖啡吧等都沿线性景观带分布,提高了住宅景观的均好性,也让景观具有了很好的可利用性。同时景观设施在万物凋零的、萧瑟的寒冬里也起到了活跃居住区气氛的作用,有利于住户在社区的优美环境中拉近彼此距离,进行交流。

4、造园材料应本地化及四季兼顾——居住区造园植物须坚持北方地区性。不仅使居住区园林极具个性,而且植物的本地化也有适应性强、易生长、少病害、维护少、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同时,植物配置应充分选用不同花期的开花植物与四季常绿植物搭配,使居住区四季皆有景,即使是冬季也不乏绿色,从而丰富居住区的景观。

5、外墙的色彩——在北方寒冷地区,居住区建筑在色彩上采用黄、淡黄、***白等一些中等明度的暖色和中性色基调,这些建筑又常取络红、深绿、青灰等为屋面色调。在冬季,蓝天、绿树、白雪、红顶交映成绚丽的美景,给人以温暖感觉。

6、发展夜景观——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夜空间环境往往城市商业中心明亮一片,而在多数居住区却漆黑一片。因此,居住区应加大夜景观的设计,以促进居民的夜生活。特别在寒冷的冬季,北方日短夜长,夜景观的作用更是突出。夜景观不仅是活跃居住区气氛的要素之一;更是表现力极强的夜间标志点,最能增强夜间可识别性。例如,充分利用冬季积雪,制作成冰雪雕塑,来形成具有寒冷地区城市特色的夜间景观。

7、重视居住区的安全性——安全是人情化设计最根本的体现,也是公共空间最首要的要求,这一点大到居住区的空间布局,小到居住区的建筑物细部处理都有着具体要求。例如过街防护,驻留空间的遮蔽风雪,人行道的防滑除雪设计,阳角线的倒角磨光处理等。更好的促进了人们在冬季从室内走出到室外活动。

综上所述,在寒地居住区外环境设计中应充分注意与当地的气候特征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丰富合理的户外游憩活动空间体系,为人们在冬季进行室外活动提供一个舒适的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居住环境设计篇4

【关键词】环境设计;交通环境;居住区;环境绿化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愈来愈受房地产发展商和居民的重视。作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居住是最主要的一项生活构成,现代社会,居住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设规模越来越向大型化社区发展,居住区的环境和景观建设已经成为开发者和消费者最关注的因素之一,对促进住宅建设的经济活动和居住者的生活质量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越来越重视居住区的环境设计,是因为美的环境景观不仅可以美化住区环境,还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创造出和谐融洽的邻里交往气氛。从大的范围讲,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包括多个部分,如建筑群体、交通道路、绿化设施、建筑小品等,都是环境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一、交通环境规划设计问题分析

道路是居住区交通环境设计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交通空间,也与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道路设施的完备,既可使居民行车、走路安全方便,又可增强居住区的整体规划效果。居住区的道路系统,与城市主干道道路系统不同,它主要是为本居住区提供服务的。为了保证居住区居民的安全,居住区道路根据需要,在设置时分为多种不同的形式,按照内部的交通组织,主要分为人车混行、人车分行、人车共存的道路系统三种基本形式。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通常在一些私人车辆较少的城市居住区出现,对居住区整体规划来说,这种道路设计似乎显得很凌乱,但这种做法对人们的安全问题影响并不太大,而且还可以节约用地,因此这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人车分行的道路系统,是指将道路按功能分为两套***的系统,使车行与步行的道路分隔开来,使交通更加有次序。人车共存的道路系统,与人车分行的道路系统,在设计思想上可以说是完全对立。人车分行的道路系统,是将人与车所行的道路分开,为的是解决小汽车和入行之间的矛盾,而人车共存的道路系统,则是以“人车不应是对立的”思想观念,将交通空间与人们的休闲场所、玩耍场所等生活空间联系在一起,主要强调以人的自身素质来达到安全问题。在设计道路时,通过将街道设置成多弯式,来减低车行的速度,同时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居住区的道路除了选择好某种交通规划形式外,这些道路还要满足人们的各种功能需求,如交通活动、各种公用车辆的通行、工程管线的需要等,按照这些功能需求,居住区的道路可分为多个等级,每个等级道路的设置都有所不同。居住区内的一些主要道路,用来连接居住区与居住区之外的交通所用,通常称为“第一级”,道路的总宽度约为 20—30m。第二级道路是指居住区内部的交通道路,一般比一级道路的宽度窄 l0~16m。二级道路以内,还有连接住宅组群的三级道路,由于人行量较少,比起二级道路又要狭窄许多。此外,居住区内各单元门前的小路,也可归为道路等级之中,宽度一般在2.6m 以上。当然,这些数字并非是所有的城市居住区都必须要遵循的规则,这只是众多居住区中采用最多的一种,一般的城市居住区道路的宽度都是按照规划设计的要求而定。居住区的交通道路,是人们行车或步行出入小区的通道,为人们的出行和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但由于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多数居民都拥有自己的汽车,并且每家每户都有自行车,在居住区的设计中,这些交通工具的存放也成为非常重视的问题。每个居住区内,均设有自行车车库和机动车停车场。自行车车库的位置,在根据居民需要合理安排外,还要保证不影响居住区的交通。机动车停车场是居住区设计的重要一项,它的设计一定要与居住区的道路相配合,以达到居民停车与用车的方便。从居民的用车问题上讲,在居住区内留出停放小汽车的位置,显然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居住区交通道路设计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居住区的环境问题。车辆交通会造成居住区空气污染和噪声生成,通过对交通道路与居住区住宅之间的距离安排及道路的形式选择等问题的解决,可有效减轻居住区的环境污染。

二、居住区环境绿化问题分析

绿化是居住区表现自然景观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它是改善居住区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也可为居民提供游憩场所。绿色植物在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等方面,具有多方面的作用。首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大量的氧气,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夏季天气炎热时,居住区中的绿色植物,可吸收约 80%的太阳能及热辐射,一些树冠较大的绿色植物,如大叶黄杨、梧桐树等,可为居住区提供一部分的荫凉区域,与其他温度较高的区域形成空气对流,促进空气流通。绿色植物通过根系传到叶片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可增强空气湿度。其次,绿色植物还可以防尘、杀菌、隔声的作用。大面积的绿化,可适当阻止风沙,并通过枝叶吸附空气中的沙尘,降低空气污染。一些特殊的绿色植物,可分泌杀菌物质,杀死空气中有害菌,降低细菌对人体的侵害,防止疾病的发生。有些居住区根据需要设置了大片的绿化带,特别是一些乔木、灌木混合种植的林带,可减低居住区车辆、施工等方面引起的噪声,使居民生活更加安静。此外,居住区绿化更可美化环境,使空间充实,不再使人感到单调乏味。不同的绿化方式,均可丰富城市的景观,植物的品种、色彩等的合理搭配,可缓解人们压抑的心情,消除人们的心理疲劳。不同的植物品种,植于居住区内的建筑之间,使静止的建筑多了几分精彩,形成人工和自然环境相融合的空间效果。居住区的多个地方可设置绿化,如道路旁边、住宅区内、住宅周围、居住区公园、室外游乐场所等,均可为居住区增添绿色。但这些不同区域的绿化设计,均有一定的规划标准。根据居住区规模的大小,适量设置绿化范围是首要考虑的一方面。在对居住区进行绿化时,要选择一些坡地、洼地等地势不佳的区域,可以节约居住区用地。在选择花木时,要考虑到四季所需,尽量使居住区内一年四季都有绿色景观可赏。居住区道路绿化是常见的一种绿化方法,其最基本的作用是减少交通噪声及美化街景,同时还可以调节整个居住区的气温。在居住区内,一般在居民上下班必经的主要道路旁的绿化设施最多,大多都为道路两旁均栽植树木。一些次要的道路,要根据道路的宽窄灵活设置,或只在一侧栽植,或者两侧交替栽植。一些距住宅建筑较近的道路,在路旁设置树木时,要考虑到树木对住宅的日照、通风及采光的影响。居住区的公共绿化,包括供本区居民使用的公园、游园等地的绿化设置,绿化面积根据需要而设。除了设置绿化外,居住区公园还要设置一些居民休息的设施,还要设置一些供居民活动的场所;而居住区游园,则要设置一些游玩设施,也要适当安排一些文体设施,为居民的生活增添精彩。同时,有的绿化植物的设置,还要满足建筑的一些需求,如为了使住宅不受噪声污染,可在噪声较大的一侧设置树丛,用来阻隔噪声。有的绿化空间,还可作为各住宅组群间的空间分隔之用。

居住环境设计篇5

①但曾几何时,当人们从追随的狂热中醒来时,发觉到头来,这只不过是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其成果固然伟大,其后果也着实可悲:"难道地球上还曾有过别的地方的人,虽然他们有的是财富和权力,却要象你们今天在所赞颂的国土上一样,花钱建造无数他们所厌恶的建筑这样的事吗?"②建筑师们"公开承认他们自己也很吃惊。他们满不在乎地告诉你,现代建筑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快要完蛋了。然而在每一次反思建筑本体的时候,每一次人类意识变更时,我们能够意识到建筑本体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建筑反映着人对居住环境的把握,是为了创造人性的空间。空间场所性的完善程度决定人们生存空间的理想化程度。人们总是需要寻找解决方案,而这不仅客观存在,也切实的反映了我们在现实客观环境中所形成的问题,以及我们所身处的困境,解决问题,处理困境,并保护好现存的古建体系,则需用唯物观点和辩证方法使民族文化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化得到融合,缩短与西方在建筑技术与设计理念上的距离(其简约手段将形成必然)

一、人口密度生态环境的变化,及配套设施。人口的不断增长,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与基础设施的老化,不断的困搅着我们,在其它国家我们看到了很多解决方法,如荷兰的MVRDV等建筑师通过社会调研方式,身临其境去解决问题,并划分出最佳方法,在矛盾空间中生成有续空间,并维系了原城区的完整性。一般认为,荷兰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也许就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的平均关系来说这一说法是有其理由的,但是荷兰的城市却远不属于世界上人口和建筑密度最高的城市之列。事实上,香港、曼哈顿、里约热内卢、上海的密度远远在荷兰城市之上。相比之下,荷兰的许多城市看上去倒象低密度的郊区和乡村。尽管如此,密度却成为荷兰当代建筑师思考的一个理论问题并从中转化出具有"实验性"的建筑。这或许可以解释为荷兰作为一个高密度国家的历史和现状对荷兰建筑师思维方式的影响,但是我以为仅仅这一点并不足以说明问题。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荷兰作为欧洲现代建筑的发源地之一,其深厚的现代建筑传统(贝尔拉格、"风格派"、"结构主义"等)已经远远超越了单纯的形式问题(或者从形式谈形式)所涉及的范围。在诸多非(建筑)形式的问题中。密度问题不过是借助荷兰文化中的"密度情结"更有现实性而已。以伦姆·库哈斯为首的"都市建筑事务所"(OfficeforMetropoliitanArchitecture,筒称OMA)和更为年轻的MVRDV小组(组名以它的三个主要创始人WinyMaas,JacobvanRijs,NathaliedeVries姓氏中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就是这类荷兰当代建筑师的代表。库哈斯对密度问题的关注是由来已久的。早在70年代中期对纽约曼哈顿的研究中库哈斯就用"拥挤文化"来概括曼哈顿的本质。所谓"拥挤文化"从最为直观的角度来看就是曼哈顿式的摩天楼"物体"的高层高密度集聚,或者说曼哈顿的高层高密度城市形态是"拥挤文化"最直接的物质表现。但是,物质意义上的高密度并不是"拥挤文化"的全部含意。事实上,在库哈斯那里"拥挤文化"与其说是物体的"拥挤"不如说是内容(Program)的"拥挤"。这就是为什么库哈斯将"下城体俱乐部"(TheDowntownAthleticClub)视为曼哈顿"拥挤文化"典型代表的原因。

二、了解西方建筑学界的三支力量

(1)第一支力量:现代主义与晚现代主义(Modernism与LateModern)。这是以包豪斯学派和第一代建筑师为源本和主干,在本世纪初兴起,到本世纪中叶开始占绝对优势的理性主义与功能主义思潮。它的革新精神使建筑设计理论和实用美术均产生重大突破,在艺术上为建筑的抽象造型和大工业生产的工艺美学观揭开了新纪元。但自本世纪50年代末开始,西方建筑师已不满足于"形式追随功能"的公式,不少人开始寻找新思路,以便使建筑作出更丰富的表达。在约恩伍重入选悉尼歌剧院之后,沙里宁紧跟设计了纽约TWA候机楼,丹下健三的东京奥运馆也接踵竣工。这些"形喻建筑"的作品,使人目不暇接。纽约现代美术博物馆在一个题目为"建筑与引喻"的展览会上写道:"有些形式,它们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内在联想力,它比纯粹抽象的构***在启示方面更富激发性。无论建筑师是否有这种追求和愿望,这些形式所唤起的联想,终究成为对建筑物最终的评价。"无论建筑师是否有这种追求和愿望,这些形式所唤起的联想,终究成为对建筑物最终的评价。"无论人们怎样议论那风帆迭起的剧场屋顶,巨鸟般的候机厅,事实已表明,有一股"晚现代"的建筑思潮开始摆脱正统信念,走向了各树旗帜,追逐形式,标榜个性的时期。这时期,建筑师在功能、结构、工艺、材料和理性之外,企***再开拓出新的领域,探求纯物质以外的因素,尝试通过建筑的形象表达出更为丰富的内涵。除此之外,现代主义思潮自60年代起,连续受到严峻的挑战,开始经受一场"再验证"的考验。文丘里写的"建筑中的矛盾性与复杂性"一书,为"再验证"现代主义的基本原理吹响了第一声号角。致使现代主义不断分化。菲利普·约翰逊就是由现代主义的忠实门徒,一变而为对抗现代主义的代表。他在时代急剧变化的陡坡上作了一个大回转,使人们意识到在现代主义之外(BeyondtheModernMovement)另有两支主要力量。

(2)第二支力量:为了应付今天日益复杂的世界,建筑师运用人类新思维和控制的手段--电脑技术,与代表建筑的极复杂的数学模型相联系。这就使建筑学朝着一个新的工程技术王国漂移过去。和许多其他学科相似,把该学科与电子技术相沟通。这已是一种明显的趋势。在实践中的代表形象就是美国的SOM,KPF和艾勒比(Ellerbe)等大规模设计集团。因此,当今美国建筑设计公司,按完成投资额计算时,全国的头十几名都是这类大设计集团。它们运用电子技术,以经济、快速、准确、安全的实效,及时抓住信息社会所展现的良机。这些大公司的设计,不论在美学意义上是否有价值,每项工程都会给投资者节约巨额资金,并尽快地回收效益。

(3)第三支力量:它集聚了众多的第三代建筑师,是近十多年来才显露出一股力量。它力***建立起一个系统,这个建筑看成是具有社会含意的体系,它通过把形式的生成看作是一种文化中有含意的,特殊而精心的筹划,用以解释形式自身的性质。也就是说把建筑和人类文化与科学文明紧密衔接起来。

三、反思阶段我们现在生活的年代有别于历史上曾有过的任何建筑风格时期,同时也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有的甚至是互相对立的建筑潮流。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惑,雷姆·库尔哈斯(RemKoolhaas)作为著名的前瞻性建筑师,创立了"拥挤文化"理论。而其著作《S,M,L,XL》中所描述的"拥挤文化"也正是冲击着当代社会的充满机会和所有潜在可能性的令人兴奋的文化现象,其中是

1977年出版的向拉斯维加斯学习的一书著者。显然一点帮助别人建立起该书与《神智昏迷的纽约》一书之间的对比关系。不过这一联系只是问题的外表,是其中清醒与理性的一方面。在另一方面,伴随着弗洛伊德的理论,非理性在滋生,好似维得勒在90年代"建筑的怪诞"一书中分析的建筑的"烦恼的陌生"。弗里辛道普1975年所作的水彩画"臭名昭著的欢娱",该画的1978版本当时准备用来作为具有争议的宣言式著作《神志昏迷的纽约》,一书的封面,这幅画从超现实主义的传统继承中借用了其梦幻般的意象,同时它也来自以原始物件的消亡为顶峰效果的波普艺术,即继"***小组"之后以暧昧***形为特征的盎格鲁撒克逊式的波普艺术(Po布莱克)及六十年代早期美国式的,由Co奥登伯格所从事的波普艺术。奥登伯格惯常将坚硬的物质转化成柔软的物质,而且也如同在"臭名昭著的欢娱'''',中的情形一样,将物体人格化。奥登伯格曾经写道:"只有借助柔软的物质,对话才能展开。"根据片断的不规则重整同样也可以体现Wo波罗斯及其著作的影子,其灵感从媒体中获得,比如《的午餐》(1959)、《柔软的机器》,(1960)以及Ao金斯伯格有关城市诗歌。同样我们也能在其中追寻出JoD柏索斯的作品"曼哈顿过渡"(1925)的痕迹,那种犹如电影剪辑一般的质感处理,以及Ao都柏林的表现主议的城市,他的"柏林,亚历山大广场"(1931)也以某种隐秘的方式显现在"臭名昭著的欢娱"中。但无论如何,"臭名昭著的欢娱"是对"曼哈顿"的诠释,是库尔哈斯所称的那种"拥挤的文化",在这里,奇异的与片断的现实并存,个体成为变异共生的个体,城市表现出机械的迷乱,而摩天楼又是众多"渴望的机器"。"臭名昭著的欢娱"的理念植根于精神分析学理论中对于梦的机理解释,需要以易位和压缩为前提。在黑夜的场景中,两座摩天楼在床上被意外捉获。这件作品是依据片断记忆的聚集而为建筑所作的追忆和病理分析,就如"地块"的延伸一样成为城市的群岛。库尔哈斯认为建筑师们被文化的潜意识所操纵。曼哈顿"这个仅有的,以城市状态的卑劣为生的意识形态",被人描绘成一种"幻想的技巧",其蜕变遵循着一种灵媒式的运作法则。窗外高层建筑罗列,有些还冠以脸的形状,尤如基础上放置的头像,表露出曼哈顿的极度拥挤,一种"地块形成的群岛"和"孤寂的体系",使外面这些永久性的***"巨构"和屋内两座人格化的摩天楼之间获得联系的是一个"实物雕塑":自由女神像。这些摩天楼使人追忆起So达利所描述的"被妄想症式的批判所控制"的曼哈顿:"每个夜晚,纽约的摩天楼或是装扮成巨人的形状或是变成缩小后的米列特的阿肌琉斯,无声无息,随时准备发动***攻势并吞没彼此"。另一方面,外面这些摩天楼正窥视着室内,将两位正在"臭名昭著的欢娱"之中的摩天楼当场抓获,其中一位是克莱斯勒大厦,另一位的形象取自费里斯绘画。画面中三束光线汇集在一处,宣扬出一种***的意念:一束来自建筑物上方的责难的光束惊醒了两位摩天楼,其方向与室外自由女神的视线恰好平行;另一束是来自床头油画中一辆汽车的车灯并且穿越了画面的光线;最后一束是来自摆放在床头柜前自由女神的手臂中的火炬的光晕。不过自由女神究竟在宣扬怎样胜利呢?床下是曼哈顿的街道方格网,一种不带有任何变化成份的"地块"布局。行动中,不满的摩天楼离开了方格网,以其自身生命的运动与单调的网格系统发生对比。三种虚构的层次相呼应:画中自然的岛屿,曼哈顿这个地块相互穿插的城市化的拥挤岛屿、以及一个室内场景。在室内场景中两座岛屿相遇。通过这两座人格化的摩天楼,建筑从躺在床的一侧地上的网格所代表的无意中解脱出来。在建筑离去之后,网格被遗弃了,它似乎终于以能够摆脱建筑的自大的品格。

四、简约主义年代----与其美学观拥有"佛教式"的("东方化的朴素风格",扮演了净化空间的角色)。简约主义迎合了优雅的整体时尚,从而避免了怀旧感伤色彩,遵循简朴审美风格,在这座纯粹的象牙塔里白色是主导色彩,具极纯粹,体现"禅之奢华",禅之风格弥漫着东方宁静主题,展示了对于建筑艺术象征力的肯定,并在与自然环境的对比协调中阐释自己的艺术表达,从而创造了自身之美。使其成为设计情景中一个珍贵的例外和一项显著的成功之作,对于风格需要有清醒的意识(空旷的角度感)而伟大的建筑物通常是以非常直接的手段来创造的。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龙的建筑与盖里或哈迪特的构成鲜明对照,替代极度表现性的是简约的形体。对建筑形体的严肃性、材料运用的精确性以及对适合特定建造地段的建筑的特殊功能的关注,是赫尔佐格和德梅龙建筑的主题。在慕尼黑的古茨画廊,其外形是一个严谨的横长向立方体,在材料上则由混凝土、木材和磨毛玻璃组成。画廊的底层有***书馆,底层的外墙由毛玻璃围合而成,由此产生一种独特的、柔和而有节制的色调,赋予博物馆封闭的外观以轻盈与明快;

二、三层展厅的外墙由桦木板和松木边框组成,在材料的使用上显示出赫尔佐格和德梅龙的兴趣点。浅色平滑的桦木与深色粗糙的松木互为铺承。在两层长方形的"木块"上,还有一层与底层相仿的展厅,毛玻璃外墙既提供室内的展厅的照度,也在外观上完善了该建筑和谐的对称性,赫尔佐格和德梅龙的建筑含蓄而隽永,平淡中蕴含着高度的建筑艺术。就象赫尔佐格和德梅龙,在80年代的日本,安藤忠雄就以其是性的极少主义的现代建筑观搞议对日益扩展的消费美学和传统的浪漫主义理想。安滕在设计中有意识地关注建筑传统,尤其是日本的传统住宅,并深受其谦逊与淡泊的的品质所感染。但他的建筑给人的第一印象并不是传统的,而是异常的现代,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他喜用的混凝土材料。在20世纪很少有人象安藤这种把混凝土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严谨的比例,空间中对光感的追求,对材料的精选使他的建筑简朴而纯净,是密斯"少就是多"箴言的写照。正如安藤自己所说的,他的建筑立足于三个基本原则:可信赖的材料混凝土或木材;纯净的几何体以及自然。他指的自然,正如巴帕达基斯和斯蒂勒言中的,不是杂乱无序的自然,而是"驯服"的自然,也就是被人类赋予一定秩序的自然。在一个五彩斑斓、喧闹动荡的年代,安藤的建筑确实是一曲低声吟唱的静寂的诗歌。葡萄牙建筑师阿瓦罗o西扎的作品和赫尔佐格、德o龙的一样,在建筑形体上没有象那些解构派建筑师或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有机建筑那样震憾人心,但这并不是说西扎和赫尔佐格等的建筑使人无动于衷,他们同样扣人心弦。西扎曾在1992年获普利策奖,他建筑外观简单朴素,有"白色立方体"之称。他在家乡波尔***沿山而建的建筑学院就是一例使人刮目相看的现代建筑精品。在西班牙加利西亚的艺术中心也是如此。这一建在三角形地段的7000M2的博物馆紧邻一座17世纪中叶建成的修道院。西扎尊重历史文脉,采用了当地建筑常用的花岗岩,以简洁的形体把时代精神与历史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我信奉的是真实的严格意义上的现代主义,若没原则,关系将没有秩序,祂使我们的人居环境得到了质的转变。

参考书目:

1.《从包豪斯到现在》

2.《FARMAX》MVRDV

3.《S,M,L,XL》RomKoolhaas

居住环境设计篇6

[关键词]居住区环境 生态景观 生态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住区环境设计也从最初单纯满足居民的物质、能量及空间需求发展为在满足居民基本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居民精神、信息、文化需求的满足。但在众多境外公司的示范及房地产开发商的高要求下,居住区环境过度设计带来的资源浪费现象时常出现。如何运用生态设计理念对居住区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成为居住区环境设计一个焦点。

一、 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所面临的问题

(1)生态测算形式化,生态设计缺少参照依据

在国外,居住区环境设计前会对居住环境进行较精确的生态测算,设计时会充分利用测算数据对居住区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而在我国,设计前对居住区环境的生态测算是出于满足规定的要求,而不是为了为设计师提供参考数据。受这样的因素影响,设计师在对居住区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敏感性较低,规划设计过程容易忽视对当地的土壤、材料、文化、气候、地形的详细考虑与分析,从而降低了能解决场地问题的原有材料的利用率,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环境生态空间的功能划分不合理

由于近些年人们对环境景观在营建视觉效果上的作用过度看重,使得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出发点不再是为住户营建舒适的室外空间,而是追求视觉上的冲击感和震撼力,为开发商营造出尊贵、奢华的形象。外加上设计者过于强调对景观主题的表现与营建,致使设计中对居住区环境空间功能的划分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过于偏重塑造超大尺度的人工空间,忽视宜人小空间的预留与设置

居住区设计中大型的广场、恢弘的轴线,在规划***上可能是协调的,但就人的尺度而言这些较大面积的空间和较多的硬质铺装构成的人工空间并不亲切。特别是在一些风格偏欧式的居住区环境设计中,规模较大的开放式广场、超长的中轴线、大型的跌水等也许符合开发商的要求,但所营造的空间并非是居民喜欢的空间。对于这些规模较大的景观节点而言,居民更喜欢私密性相对较高的组团式、宅间式环境设计,并且希望自己的窗前屋后能围绕以更多的植物而非硬质设施。

2.水体使用过度

作为生命之源,水景对于提高居住区环境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大多数居住区水景的营造主要是出于满足开发商取得更好宣传而获取更大利益的目的。从而使得居住区的水景设计更偏向于形式化,忽视水对于整体环境的影响以及之后维护费用的考虑。而不论是在我国的南方还是北方,水资源短缺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在这样的条件下大规模将水体纳入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如果缺乏生态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指导,势必会加剧水资源短缺的环境问题。而在大多数时间处于无水状态的水景所展现的景观效果,也势必无法得到大多数居民的满意。

(3)片面理解生态概念,绿化材料选择不合理

目前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将提高居住区绿化率片面理解为多植树多种草,将提高居住区档次归功于种植珍奇苗木、成龄大树。于是不顾居住区所处地区的地理气候因素,用大面积的草坪、较大量的名贵树种代替居住区基址上原有的经济植被,以达到体现高质量、高绿化率住宅的目的。但由于本身气候、地质条件的不适宜,一些名贵苗木的长势并不能达到设计之初的理想效果,特别是在遭遇一些极端天气后,名贵苗木大面积死亡的案例也数见不鲜,而随之带来的管理、维护费用就不言而喻。这样的现象不仅会带来植物资源的浪费,也会增加居民所需承担的物业费用。

二、加强生态设计,改善居住区环境

所谓生态设计(Ecological Design),是按生态学原理进行的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带些过程和产品及工艺流程的系统设计。生态设计遵从本地化、节约化、自然化、进化式、人人参与和天人合一等原则,强调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生态设计活动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是从保护环境角度考虑,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二是从商业角度考虑,降低成本、减少潜在的责任风险,以提高竞争能力。

(1)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应符合地方性原则

居住区环境设计应该根植于它所在的地方。对于每一个居住区环境设计而言,设计师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居住区所处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能利用的自然条件有哪些,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需要遵循哪些自然法则。居住区环境设计特色的表现不在于将其他地方的特色搬过来多少,而在于对本地特色的深入挖掘。在满足居民物质、能量、空间需求的基础上使居民获得更好的精神享受与满足是居住区环境设计最根本的目的。

(2)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要具有艺术美学性

艺术美学性是居住区环境设计需要具备的特征之一,也是生态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所有内容都以满足功能为基本要求。而这里所提到的功能,既包括使用功能,也包括观赏功能,二者缺一不可。在我们的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中也决不能一味追求生态而使环境设计缺乏艺术美学价值。我们所提倡的生态设计是兼具审美与环保的生态,设计过程中将两者全面地体现出来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与根本追求。

(3)居住区环境设计要具有科技性特征

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的运用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这里提到的科技性特征,一方面包括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硬质景观及辅助设施所采用的结构、材料、工艺、施工、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包括设计过程中所运用的生态学理论以及相应的循环、发展理论等。而在现代化居住区中,一些用来控制、监测居住区的环境状况并及时对居住区环境进行修复和调整的科技设备的使用使得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理念能更好地被践行。

居住环境设计篇7

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居住区园林已成为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类型,国内的园林设计思想也进入了新的活跃期,并随着国外景观设计思想的进入、中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交融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里我们称之为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阶段。本文就试探着探讨一下有关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设计理念、内容和手法。

1、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外延

1.1设计立意和主题 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并不仅仅单纯地从美学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更要从景观要素的组成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例如,表达某种独特的社区文化,或突出居住区本身所处自然环境的特色。通过构思巧妙的设计立意,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更多的诗情画意。居住区环境景观形态,成为表达整个居住区形象、特色以及可识别性的载体。

1.2设计范围 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各类园境小品、休息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及其界面,乃至人的视线组织等都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范围之内,从而大大扩展了传统的“绿化 场地 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设计对象范围。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组织、策划上,而且还参与到居住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上。同时,景观设计将居住区环境视作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协调居住区环境与区域环境的关系。

1.3设计过程 景观设计模式改变了从前那种待建筑设计完成以后,再作环境点缀和修饰的做法,使环境设计参与居住区规划的全过程,从而保证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协调统一,保证小区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资源,使设计的总体构思能够得到更好的表达。

1.4设计手法 居住区景观组织并不拘于某种风格流派,而是根据具体的设计构思而定,但始终要追求怡人的视觉景观效果。景观设计拓展了灵活多变的构***手法与流畅的曲线形态揉合到环境中,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创造可观、可游、可参与其中的居住环境,提供轻松舒适的自然空间,为人们营造诗意的空间,从而增添人们日常的生活情趣。

2、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内涵

2.1 确立以人为本思想 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居住区环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营造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以人为本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居住区的生活空间内,对人的关怀则往往体现在近人的细致尺度上(如各种园境小品等),可谓于细微之处见匠心。因此,景观设计更多的从人体工学、行为学以及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并以次作为设计原则。要创造适于居住的生活环境,更多的需要建立在居住实态的调查研究之上。

2.2 融入生态设计思想 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基于生态的环境设计思想,不仅仅是追求如画般的美学效果,还更注重居住区环境内部的生态效果。例如绿化不仅要有较高的绿地率,还要考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乔、灌、草结构的科学配置;居住区环境的水环境则要考虑水系统的循环使用等。

2.3 追求生活情趣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模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在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休暇时间,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停留在居住区环境内休闲娱乐。因此,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要求各种小品、设施等造景要素,不仅在功能上符合人们的生活行为,而且要有相应的文化品位,为人们在家居生活之余提供了趣味性强而又方便、安全的休闲空间。

2.4 注重动态的景观效果 在静态构***上,景观设计要求讲求***案的构成和悦目的视觉感染力,但景观设计更为重视造景要素的流线组织,以线状景观路线串起一系列的景观节点,形成居民区景观轴线,造成有序的、富于变化的景观序列,如各种绿轴、蓝轴等。这种流动的空间产生丰富多变的景观效应,使人获得丰富的空间体验与情趣体验,对构筑居住区的文化氛围和增强可识别性起到积极作用。

2.5 强调可参与性 居住区环境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居住的参与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确空间。例如,成都一些居住区通过各种喷泉、流水、泳池等水环境,营造可观、可游、可戏的确亲水空间,受到人们的喜爱。

2.6 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 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布局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空间,使人轻松自如地融入“家园”群体。让每一个居民随时随地都享受新鲜空气、阳光、绿色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居民理想中的乐园。

2.7 开放的、系统的设计观念 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居住区空间环境绿地设置的分级,不拘于各级绿地相应的配置要求,而是强调居住区为全体居民所共有,居住区景观为全体住户所共享。开放性的设计思想力求分级配置绿地的界限,使整个居住区的绿地配置、景观组织通过流动空间形成网络型的绿地生态系统。

2.8 主题化的设计思想 以某种主题为主的居住区环境设计,或营造独特的社区文化、艺术氛围,或表达对某种生活情调的追求,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前社会多元化需求中特定群体的需求。设计的主题思想既可以从市场分析出发,又可从居住区区位环境的景观特质提炼出来。如华阳府河音乐花园,以音乐为概念的环境设计策划、设计,迎合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得到了目标消费群体的认同,从而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3、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3.1 设计原则 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心理需要吻合,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入口,都引入绿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要害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3.2 植物配置 不同地带一定面积的小区内木本植物种类应达到一定数量;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类型的植物配置上应有一定的搭配组合,尽可能做到立体群落种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在植物配置上,应体现出季相的变化,至少做到三季有花;在植物种类上应有一定的新优植物的应用。

为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世界范围内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城市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居住区绿地应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开放空间。居住区绿地中的人工植物群落应是在城市环境中,模拟自然而营造的合适本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结构配置合理,层次丰富,物种关系协调,景观自然和谐的园林植物群落。少种植那些过于娇贵的植物,通过植物自然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不会给后期的养护带来负担。居住区绿地应是为人服务的地方,应集中体现出城市绿地的价值,在植物种类上应达到一定的数量。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地区的城市种类,因气候土壤的条件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面积10hm2左右的小区中的木本植物种类数应能达到当地常用木本植物种数的40%以上。

好的居住区环境绿化除了应有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的种植,还应有植物种类型和组成层次的多样性做基础,非凡应在植物配置上运用一定量的花卉植物来体现季相的变化。在住宅的各个角落,应多种植一些芳香类的植物,如白兰、黄兰、含笑、桂花、散尾棕、夜来香等,营造怡人的香味环境,舒缓人们的神经,调节人们的情绪。

4、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手法

4.1 小区步道设计 有调查表明,小区中最主要的活动形式是休息散步,而且居民多喜欢在小区绿化较好的道路上散步,而不是仅限于小区的小游园。因此,小区的步道设计应以使用者的舒适度为重要指标,当曲则曲,当窄则窄,不可一味追求构***,防直放宽。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应曲多于直,宜窄不宜宽。力***做到有收有放,树影相荫,因坡而隐,遇水而现。

4.2 小区广场设计 小区广场称之为休闲场地更为合适,这一类场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小区的人车集散、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规划设计应从功能出发,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在小区尽量不搞市***设计中常出现的集中式大型广场,越是高档的小区越不应该搞。别墅区中则绝对不要设,不仅尺度不合适,而且也难于适应小区的休闲、交往等功能。

小区广场的形式,不宜一味追求场地本身形式的完整性,应考虑多用一些不规则的小巧灵活的构***方式。非凡是广场的外延可采用虚隐的方式以避其生硬,与四周的小区环境有机的结合。此外,小区内的广场设计,一定要避免城市广场设计中缺乏绿荫的通病。

4.3 架空设计 首层架空的手法可创造出满足居民需求的特色空间:架空的底层首先解决了首层居民的地面返潮问题;其次架空的底层得以延伸;此外架空的底层还可以停放自行车、摩托车,减少了额外的停车场占地。

居住环境设计篇8

关键字:居住小区 景观环境 设计实施

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不断的发展,建设生态化的城市环境,并与人类自然环境能和谐共处的发展环境,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城市居住区环境是城市环境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加强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如今,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愈来愈受房地产发展商和居民的重视,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城市居住区的环境建设己成为居住小区建设的重点,城市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质量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如在人们居住区的步行道、绿地、广场、休息观景的景观设计中,创造性地设计建设成“以人为本”最佳优美的园林式环境居住区。下面本文作者就对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的一些原则、理念、重点进行探讨供大家参考。

1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要点及基本要素构成部分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指人们的住宅建筑外环境景观与自然环境综合的最佳组合设计,能充分体现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质量,并将居住区的景观环境与住宅建筑有机融合,体现出自然景观,人工景观,人文景观三个层面上,为居民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意境,提供安全卫生和优美的居住环境。

2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1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要因地制宜、布局合理原则。首先要考虑当地风土人情特点,了解该地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利用当地地域地貌形态、其性特征,以尊重自然生态原则、了解人文历史文化、掌握可持续发展的趋势。考虑居住区外的自然景观资源。充分利用当地的原生态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土壤及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气候因素等各种景观规划有利条件,并在维护和保持基地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布局设计,充分表现居住区内外自然景观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创造出城市居住区具有创意和个性的自然山水景观。

2.2要“以人为本”原则。居住区景观设计最终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享受生活环境。让居民住在小区有着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更高追求。让人在景观环境中得到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满足.艺术景观设计要强调对人的关怀。体现在活动场地分布、户外休息,娱乐,邻里交往等,这些不同的活动需要配置相应的环境设施来满足对环境景观的功能性要求,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生态、更具亲和力的城市居住区环境。 2.3要经济、合理适用原则。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艺术景观设计,要在保证各项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既要考虑到环境艺术景观建设的费用,还要兼顾到建成后的管理和运行的费用。 2.4要以当地文化特色原则。目前,以中国文化历史及地方区域特色,已成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居住环境的文化特色是通过人文和自然环境表达出来的,并且通过象征性体现文化的内涵.在居住环境中可以适当引入国外住区环境景观的一些特点, 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应当结合当地的地形,气候条件,居民生活方式来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

3,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实施要点

3.1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注重艺术性,生活小区的居民感到愉悦、方便、安全舒适。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已从“追求欧陆风情式(如大面积的观赏草坪、模纹花坛、规则对称的路网、罗马柱廊、欧式线脚、喷泉、欧式雕像等)”发展为“回归历史”的趋势。现今,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居住区景观设计开始提倡现代造园手法与古典园林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文化又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

3.2居住区景观的设计要空间性、多样性。满足不同各种社会群体、居住区的男女老少,满足居民进行各项户外活动的需要。艺术景观空间的设计,要动、静结合,开、闭相间。通过对地下、半地下车库的地形处理、架空层的利用等,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艺术景观活动空间。以大型水景的流行变为点缀式水景的广泛运用。形成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自然与人工交融的水景,再辅以灯光、喷泉、绿化、栏杆等装饰,使户外活动空间在形式、内容、性质、景观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

3.3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要体现当地植物绿色生态、建筑特色,在景观设计时,应追求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如合理配置乔木、灌木、草坪等绿化植物的比例;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但居住区园林景观在具体设计时,应按照植物群落来布局,而不是盲目堆砌。应景也是树种选择的重要条件 ,如古典风格的楼盘适合种植芭蕉树,现代建筑体则适合几何形状的乔木等等。要反应出各种建筑特色风情等概念景观,如以热带雨林风情为主题的居住区。因此,对于居住区景观绿色生态而言,要善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人为因素,实施园林规划植物应景的设计。体现景观特色一年四季不同美感的变化,因应景能带给居民更多的审美、愉悦情趣,在小区里闲庭信步,不会感觉乏味,每走到一个地方都可以通过不同角度领略小区的景色,让一年四季的景观在居住社区里得到更好呈现。

3.4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要突出人文历史、建筑文化、环境艺术的延续性,因为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人类居住的空间,也是居住区文化的凝聚地与承载点,发扬继承历史和文化是近年来居住区环境设计的一大要点。如雕塑文化的雕塑小品的石雕、钢雕、铜雕、木雕、玻璃钢雕。如苏州古典园林中,以芭蕉、太湖石、花窗、石桌椅、楹联、曲径小桥等古典园艺的构成历史文化元素。要在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找到出发点,以当地人文环境和居住区风格主题相协调,进行居住区的设计和规划。同时在居住区环境的规划设计中要认识到文化特征对于住区居民健康、高尚情操培育的重要性。应注重住区所在地域自然环境及地方建筑景观的特征;挖掘、提炼和发扬住区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并在规划中予以体现。同时,还要注意到住区环境文化构成的丰富性、延续性与多元性,使居住区环境具有高层次的文化品位与特色。

4,结束语:

总之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关系的综合生态居住区设计,同时景观设计必须要遵循自然辩证法,景观设计师要掌握和了解居住区景观的内在和外在因素,以美学、生态学和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为指导,结合当地居住区具体环境的地形地貌特点以及生态环境中的水文、社会经济,文化特点。以“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设计出中国传统式的小桥,流水,树林,院落,人家”的景观结构模式的人居环境,能体现出居住区景观的美化、生态的优化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是我国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张鲁山,居住区环境设计.住宅 科技 .1998(10)

[2]李汉飞,环境为先巧在立意-浅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国园林.2002(2).

[3] 姚永正,中国园林景观.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居住环境设计篇9

关键词: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绿化设计

华南地区居住区环境景观绿化设计已经成为住宅区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阶段,通过绿化配置来调节空气质量的园林景观绿化设计已经成为住宅区品质高低的一个方面。

1现代小区景观的理念

华南地区居住区环境的园林景观绿化设计由于巨大的生活改变让人们对自己的居住区环境有了新的理解和要求,为了满足居住区环境中的居民身体健康和精神饱满,园林景观绿化设计阶段有经过思考和有利于调节空气质量的园林景观绿化,已经成为居住区环境品质高低衡量的一方面,良好的居住区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不仅能令居民在忙碌之余感到身心舒畅,更能有效地停滞和阻碍空气灰尘,调节通风环境,嗅觉环境,温、湿度环境,使得居住区环境更舒适。

2有效停滞和阻碍空气灰尘

(1)为了让居住区环境的园林景观绿化环境能更好地停滞、阻碍空气灰尘和提高空气质量,分析居住区环境的园林景观主要可能产生空气灰尘的功能类空间,园林景观绿化设计在根据当地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和结合园林景观设计阶段园建、水电的设置,有效的选择停滞空气灰尘功能较好的园林景观植物品种,进行满足各功能类空间停滞、阻碍空气灰尘之用,便于后期通过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消除。

(2)居住区环境某些与外部衔接产生空气灰尘较多的界面,应结合园林景观的园建、水电,尽可能有效地选择停滞和阻碍空气灰尘功能较好的园林景观植物品种,进行以阻碍为主、停滞空气灰尘为辅之用。

3有效调节通风环境

(1)为了居住区环境内园林景观环境绿地空间有利于自然通风,园林景观绿化在设计阶段不宜形成过于封闭的围合空间,结合建筑的有序排列做到疏密有致,自然通风为宜。

(2)为了调节居住区环境内部园林景观环境绿地空间能达到良好的通风排浊效果,应尽可能扩大小区内绿地空间的绿化种植面积,以能达到有利于调节通风量强弱的效果。

(3)居住区环境内部园林景观绿地空间的户外活动场设置,应根据当地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和结合园林景观设计阶段园建、水电对自然通风条件的考虑,有意识地通过对园林植物品种、数量、规格的选择,尽可能地疏导自然气流,保持空气合适的流通。

(4)充分考虑居住区环境有可能产生降低大气环境质量的园林景观绿地空间,合适的结合园林景观设计阶段园建、水电的处理方式,有意识地通过对园林植物品种、数量、规格的选择,通过园林景观绿化的造景方式进行处理,做好保持合格的大气环境质量绿化配置方面应尽的工作。

4有效调节嗅觉环境

(1)居住区环境内的园林景观绿地空间的绿化配置,合适与适可地引进芬香类植物品种,遵循小范围内适宜单个芬香类植物品种为原则,避免小范围内多种芬香类植物集中种植,排斥散发异味、臭味和引起过敏、感冒的植物。

(2)居住区环境应在居住区内设置垃圾收集装置,防止垃圾及卫生设备气味的排放,例如由收集装置的位置,合理选择收集装置设备,收集装置设备的覆盖范围,收集的路线方便性和居住区环境外部接收点的衔接等方面考虑,同时推广垃圾安全处理方式的文明传播,使居住区环境内在垃圾产生对嗅觉影响有一个完善解决处理的系统,从而不对居住区人群产生过多的影响。

5有效调节温、湿度环境

(1)居住区环境园林景观绿化设计对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一些绿地空间温度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阶段应在有可能的条件下,结合居住区所在区域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区内建筑的日照分析等因素,在园林景观绿化设计阶段可以调节居住区内绿地空间夏季和冬季的温度。

(2)通过居住区环境园林景观绿化设计阶段对植物品种的选择和数量的控制等方式来调节植物的呼吸作用,使居住区内不同的园林景观绿地空间相对湿度保持在适宜居住人群的合适比例内。

居住环境设计篇10

    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居住区园林已成为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类型,国内的园林设计思想也进入了新的活跃期,并随着国外景观设计思想的进入、中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交融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里我们称之为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阶段。本文就试探着探讨一下有关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设计理念、内容和手法。

    1、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外延

    1.1设计立意和主题 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并不仅仅单纯地从美学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更要从景观要素的组成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例如,表达某种独特的社区文化,或突出居住区本身所处自然环境的特色。通过构思巧妙的设计立意,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更多的诗情画意。居住区环境景观形态,成为表达整个居住区形象、特色以及可识别性的载体。

    1.2设计范围 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各类园境小品、休息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及其界面,乃至人的视线组织等都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范围之内,从而大大扩展了传统的“绿化 场地 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设计对象范围。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组织、策划上,而且还参与到居住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上。同时,景观设计将居住区环境视作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协调居住区环境与区域环境的关系。

    1.3设计过程 景观设计模式改变了从前那种待建筑设计完成以后,再作环境点缀和修饰的做法,使环境设计参与居住区规划的全过程,从而保证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协调统一,保证小区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资源,使设计的总体构思能够得到更好的表达。

    1.4设计手法 居住区景观组织并不拘于某种风格流派,而是根据具体的设计构思而定,但始终要追求怡人的视觉景观效果。景观设计拓展了灵活多变的构***手法与流畅的曲线形态揉合到环境中,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创造可观、可游、可参与其中的居住环境,提供轻松舒适的自然空间,为人们营造诗意的空间,从而增添人们日常的生活情趣。

    2、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内涵

    2.1 确立以人为本思想 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居住区环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营造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以人为本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居住区的生活空间内,对人的关怀则往往体现在近人的细致尺度上(如各种园境小品等),可谓于细微之处见匠心。因此,景观设计更多的从人体工学、行为学以及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并以次作为设计原则。要创造适于居住的生活环境,更多的需要建立在居住实态的调查研究之上。

    2.2 融入生态设计思想 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基于生态的环境设计思想,不仅仅是追求如画般的美学效果,还更注重居住区环境内部的生态效果。例如绿化不仅要有较高的绿地率,还要考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乔、灌、草结构的科学配置;居住区环境的水环境则要考虑水系统的循环使用等。

    2.3 追求生活情趣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模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在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休暇时间,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停留在居住区环境内休闲娱乐。因此,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要求各种小品、设施等造景要素,不仅在功能上符合人们的生活行为,而且要有相应的文化品位,为人们在家居生活之余提供了趣味性强而又方便、安全的休闲空间。

    2.4 注重动态的景观效果 在静态构***上,景观设计要求讲求***案的构成和悦目的视觉感染力,但景观设计更为重视造景要素的流线组织,以线状景观路线串起一系列的景观节点,形成居民区景观轴线,造成有序的、富于变化的景观序列,如各种绿轴、蓝轴等。这种流动的空间产生丰富多变的景观效应,使人获得丰富的空间体验与情趣体验,对构筑居住区的文化氛围和增强可识别性起到积极作用。

    2.5 强调可参与性 居住区环境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居住的参与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确空间。例如,成都一些居住区通过各种喷泉、流水、泳池等水环境,营造可观、可游、可戏的确亲水空间,受到人们的喜爱。

    2.6 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 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布局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空间,使人轻松自如地融入“家园”群体。让每一个居民随时随地都享受新鲜空气、阳光、绿色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居民理想中的乐园。

    2.7 开放的、系统的设计观念 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居住区空间环境绿地设置的分级,不拘于各级绿地相应的配置要求,而是强调居住区为全体居民所共有,居住区景观为全体住户所共享。开放性的设计思想力求分级配置绿地的界限,使整个居住区的绿地配置、景观组织通过流动空间形成网络型的绿地生态系统。

    2.8 主题化的设计思想 以某种主题为主的居住区环境设计,或营造独特的社区文化、艺术氛围,或表达对某种生活情调的追求,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前社会多元化需求中特定群体的需求。设计的主题思想既可以从市场分析出发,又可从居住区区位环境的景观特质提炼出来。如华阳府河音乐花园,以音乐为概念的环境设计策划、设计,迎合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得到了目标消费群体的认同,从而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3、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3.1 设计原则 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心理需要吻合,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入口,都引入绿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要害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3.2 植物配置 不同地带一定面积的小区内木本植物种类应达到一定数量;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类型的植物配置上应有一定的搭配组合,尽可能做到立体群落种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在植物配置上,应体现出季相的变化,至少做到三季有花;在植物种类上应有一定的新优植物的应用。

    为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世界范围内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城市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居住区绿地应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开放空间。居住区绿地中的人工植物群落应是在城市环境中,模拟自然而营造的合适本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结构配置合理,层次丰富,物种关系协调,景观自然和谐的园林植物群落。少种植那些过于娇贵的植物,通过植物自然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不会给后期的养护带来负担。居住区绿地应是为人服务的地方,应集中体现出城市绿地的价值,在植物种类上应达到一定的数量。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地区的城市种类,因气候土壤的条件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面积10hm2左右的小区中的木本植物种类数应能达到当地常用木本植物种数的40%以上。

    好的居住区环境绿化除了应有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的种植,还应有植物种类型和组成层次的多样性做基础,非凡应在植物配置上运用一定量的花卉植物来体现季相的变化。在住宅的各个角落,应多种植一些芳香类的植物,如白兰、黄兰、含笑、桂花、散尾棕、夜来香等,营造怡人的香味环境,舒缓人们的神经,调节人们的情绪。

    4、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手法

    4.1 小区步道设计 有调查表明,小区中最主要的活动形式是休息散步,而且居民多喜欢在小区绿化较好的道路上散步,而不是仅限于小区的小游园。因此,小区的步道设计应以使用者的舒适度为重要指标,当曲则曲,当窄则窄,不可一味追求构***,防直放宽。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应曲多于直,宜窄不宜宽。力***做到有收有放,树影相荫,因坡而隐,遇水而现。

    4.2 小区广场设计 小区广场称之为休闲场地更为合适,这一类场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小区的人车集散、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规划设计应从功能出发,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在小区尽量不搞市***设计中常出现的集中式大型广场,越是高档的小区越不应该搞。别墅区中则绝对不要设,不仅尺度不合适,而且也难于适应小区的休闲、交往等功能。

    小区广场的形式,不宜一味追求场地本身形式的完整性,应考虑多用一些不规则的小巧灵活的构***方式。非凡是广场的外延可采用虚隐的方式以避其生硬,与四周的小区环境有机的结合。此外,小区内的广场设计,一定要避免城市广场设计中缺乏绿荫的通病。

    4.3 架空设计 首层架空的手法可创造出满足居民需求的特色空间:架空的底层首先解决了首层居民的地面返潮问题;其次架空的底层得以延伸;此外架空的底层还可以停放自行车、摩托车,减少了额外的停车场占地。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居住环境设计10篇

学习

化学实验设计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实验设计10篇,内容包括化学实验设计方案怎么写范本,化学如何设计实验方案。一、实验的设计要趋向“生活化”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是化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为了有效落实这一理念,广大教师就要以学生熟知

学习

禁毒工作计划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禁毒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禁毒工作实施方案范文3篇,年度禁毒工作计划方案。在今年;6·26;国际禁毒日期间,开展大型禁毒宣传活动,掀起禁毒宣传高潮。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班级等组织在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优势,开展;远离;为主题的签名宣誓仪

学习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内容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培训内容,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一、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缺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

学习

自我感悟总结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自我感悟总结,内容包括自我体会100条,自我总结书的感悟。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由班杜拉1977年提出的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1]。随着对自我效能感研究的不断深入,一般自我效能,指

学习

小学教育实习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教育实习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财务实习工作总结模板大全,个人实习工作总结模板。指导班主任:李彩焕实习生:范玉明实习班级:三(1)班实习内容:小学英语课(三年级)、实习班主任实习目的:实习是大学教育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

学习

祖国在我心中作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祖国在我心中作文10篇,内容包括祖国在我心中作文400字,祖国在我心中作文500字左右。然而,好景不长,从乾隆皇帝后,一个个腐败无能的皇帝依次出现,从嘉庆皇帝到溥仪皇帝;从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从中日黄海大战

学习

环境设计教学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环境设计教学10篇,内容包括环境设计快速表现教学,环境设计方案和教学活动说明。环境设计是一门手脑并用的艺术,长期的手脑并用为大脑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使高校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并有充足的环境设计激情。同时,环境设

学习

银行培训心得体会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培训心得体会,内容包括银行礼仪培训的心得体会,银行营销导入培训心得体会。银行是从事金融产品服务的行业。在当今银行业务你有我新,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要想赢得市场,就必须在不断抢先推出新产品的同时,重点抓好高效、优

学习

旅游海报设计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旅游海报设计10篇,内容包括ps做一张旅游海报设计,旅游海报设计手绘简易。宗教情感与艺术的审美情感存在一定的差别,宗教中的如痴如狂的崇拜、义无返顾的献身、惊心动魄的自残行为,往往是与个人的生活目的、人生的价值等道德观

学习

电子信息专业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信息专业10篇,内容包括电子信息专业自我简介,电子信息专业排名。1.2专业人才供不应求不管是在哪一个领域,人才在快速更新换代的当今世界都非常珍贵。专业人才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对相关领域的发展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学习

计算机专业工作经验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专业工作经验,内容包括计算机专业学习心得与感悟,跨考计算机408经验分享。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各专业对计算机网络知识教学的需求。改革和探索主要围绕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

学习

幼儿园师德师风自查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师德师风自查,内容包括幼儿园厨师师德师风自查报告,师德师风自查自纠个人报告幼儿园。在踏入安华里幼儿园之前,我的脑海里的幼儿园,就是老师带领着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学习的简单的知识的场所。可当我真正踏入这工作当中实

学习

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总结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总结,内容包括机械专业毕业总结600字,机械专业毕业论文总结与展望800字。毕业设计是实现大学本科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将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加以综合、融会贯通,并进一步深化和应用

学习

现代服装设计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服装设计10篇,内容包括现代国风服装设计图,现代风与古风结合服装设计。设计美是人类自由自觉的创造美,是人类为自身的需要,改变自然物质形态而创造出来的,里面包含了很多艺术美的元素。对于服装来说,服装的设计美表现在它的

学习

环境设计教学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环境设计教学10篇,内容包括环境设计快速表现教学,环境设计方案和教学活动说明。环境设计是一门手脑并用的艺术,长期的手脑并用为大脑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使高校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并有充足的环境设计激情。同时,环境设

学习

园林环境设计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园林环境设计10篇,内容包括简单的园林设计方案,园林环境设计大全。一、园林环境艺术的特点园林的环境艺术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统一与结合,从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情况来看,园林环境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

学习

环境设计教育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环境设计教育10篇,内容包括环境教育设计意图的模板,环境教育教学设计。问题导向;环境设计;教育教学一、以问题为导向的环境设计教育的基本模式环境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实际问题,因此,无论是环境设计还

学习

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10篇,内容包括研究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私有房屋的出租人,必须是房屋所有人。共有房屋的出租人,须提交共有人同意出租的证明书或委托书。人出租,应具有房屋所有人委托的证件

学习

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10篇,内容包括上海市居住证提前多久续签,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管理办法。二、为了保障非上海生源毕业生在沪就业创业的合法权益,各用人单位应按照《20xx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上

学习

居住证制度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居住证制度,内容包括居住证奇葩的制度,海南居住证制度。实行引进人才居住证(以下简称《居住证》)制度,是省委、省***府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鼓励各类优秀人才来我省工作、服务或创业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增强我

学习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环境设计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毕业论文题目环境艺术设计,大学关于环境的毕业论文。(一)***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设置雷同从现行专业培养方式及课程设置来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在办学之初的一套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均复制于母

学习

居住证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居住证10篇,内容包括居住证的好坏,居住证编号。12月4日,一大早宋景云就揣着夫妇俩的相关材料来到云岩区中华社区服务中心,填了两张申请表,一会儿资料就通过初审。工作人员告诉他,资料传到***门审核成功后就可以领到居住证。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