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教育10篇

艺术设计教育篇1

(一)结合当地办学优势在艺术教育教学的设置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办学优势,这是实现创新艺术设计的途径之一。结合当地的办学特色就是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学生边学习边进行艺术创作,先创作和设计一些符合本地地方特色的东西;在课程的组织上,就是在组织课堂上突出本地的文化,在办学的理念上也定位在文化本源,在教育的定位上,可以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培养有独特文化气质的人才,在毕业生的就业上,也会有相当的优势,在学科的教育上,以传统文化作为教育的重点。也就是说把创新放在本土,要把教育与当地的特色结合起来。

(二)深入挖掘区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创新有着很大的困难,区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作用,区域文化在教育创新上可以充分的利用起来,从区域文化进行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这样既可以彰显艺术特色就可以为创新做很大的贡献。

二、探索跨学科的培养模式

(一)综合纳入边缘学科综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帮助艺术设计教育的学生拓展思路,设计教育出更多更新颖的作品。艺术设计教育是一门很广的学科,覆盖了很多的领域,与其他的学科有很大的交叉性,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学习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还可以拓展其他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们得到综合的发展,这对于艺术创造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学生思路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的思路,社会实践也是创造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的灵感来源于实践,取材来源于实践,创作也在实践当中,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发挥了学生的创新创作的积极性。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开阔的思路,在实践中是最容易找到灵感,当然也是发现问题最多的,在实践中,就能通过自己实践解决这些问题,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加强整体师资队伍建设

(一)完善教师招聘制度在现代设计教育中,教师的水平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师资力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质量较高的师资队伍在课程设置,课程完成的目标上都略高于一般水平的教师,因此,学校要对创新能力方面的教师进行严格的教师聘请制度,在教师的聘用上进行严格的考核。与此同时,对教师还要进行定期的考核制度,对于一些质量较差的教师拒之门外,使教师时刻保持警惕,不断的完善自我。另外,在薪资的待遇上也有所侧重,对于表现好的教师要有学术上和艺术创新的奖励。

艺术设计教育篇2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创新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有了新的要求与标准,我国高职院校在各个学科课程的教学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就目前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这一门学科课程中的教育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还需要不断的对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教育事项进行创新,例如: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

1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1.1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的现状

一些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学生,由于自身的文化知识不足,文化基础较为薄弱,所以在选择了艺术设计专业之后,不能够有效的掌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一些基础理论,在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自主性差,不能够明确自身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学习目标,所以导致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学生的学习滞后。

1.2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的现状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一些理论知识较为陈旧,教学中的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都还有待完善,在艺术设计专业课堂的教学中只重视艺术设计中的短期视觉效果以及实际中的操作,忽略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理论知识的教导,没有对学生在艺术修养这一方面进行有效的培养,导致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严重滞后。

2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合理

我国很多高校在开始艺术设计这一门专业课程的时候,没有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实际状况,对其他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这一方面中的开设模式进行照搬,造成艺术设计专业在很多环节上的设置都处于不合理的状态,很多高职院校在学科课程上虽然设立了艺术设计这一门学科课程,但是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各个方面的设置都不合理,导致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并不能进行有效的开展,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2 盲目扩招,机房里的电脑配置不够好

就目前来看,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招生这一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于招生的目标不明确,盲目的对艺术设计专业进行扩招,学校内部机房中的电脑配置还有待升级,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使用电脑时,无法使用一些软件对艺术作品进行设计;在艺术设计专业这一方面的书籍资料非常的少,也没有相应的艺术设计专业实习场地以及实验室,这就导致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引导学生将艺术设计应用于实践中,学生只能以***纸这一种形式对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一些设计知识、设计创意进行训练,学生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得不到一个有效的实际应用,缺乏在艺术设计上的创新能力,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知识面较为狭窄,无法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2.3 教师资源不足,教师教学观念、方式不合理

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在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这两个方面都优秀的教师非常的缺乏,尤其是在一些刚刚开设艺术设计这一专业的高职院校中。一些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这一方面缺乏相应的教师,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设备设施、教学资源也还不健全,却在艺术设计专业招生这一方面非常的急切,严重的阻碍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一个合理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不能有效的在艺术设计专业中进行学习,教师没有对教学观念、方式进行有效的创新,而且我国艺术设计行业中,能够给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实践锻炼的机会非常的有限,导致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艺术设计行业中的锻炼不足。

3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

3.1 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加强教学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是我国各个高职院校中新兴的一门学科课程,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时代性非常的强,所以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保持自身在艺术设计专业这一方面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的同步,不会出现脱节的现象。艺术设计这一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在知识上的更新速度非常的快,这就需要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创新,不能一成不变。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中,要重视艺术设计专业中教师在专业水平上的提高以及教学能力的加强,应当鼓励教师参加与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一些培训课程,支持教师在艺术设计这一专业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例如: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可以进行考研。

3.2 构建立体化的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构建立体化的教学体系。立体化的教学体系实质上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提高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中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艺术设计专业在课堂的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堂中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理论与实践学习受到了很多的限制,不能进行更深层、更全面的学习,所以要有效的将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课程扩展到课外,可以采取让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课堂外参观一些艺术设计的优秀作品,布置课堂之外的作业以及命题写生等一系列的形式,这些教学形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在艺术设计这一专业中学习的全面性。

3.3 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高职院校中的艺术设计教育,在教学环境上的建设非常的重要,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在艺术设计这一专业中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打破艺术设计专业中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学习中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扩展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在艺术设计创作中的灵感,还能够使教师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对自身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创新。开放式教学环境在建设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的完善学校中的一些教学设备设施,例如:提高学校内部机房中电脑的配置,安装相关的软件。

开放式教学环境是对艺术设计教育以往教学环境的一种创新,对于我国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这一方面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 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是我国高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我国高校要充分的重视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合理的设置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课程,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解决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不仅仅能够提高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学习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在艺术文化这一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松林.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与创新[J].美术大观,2009(09).

艺术设计教育篇3

(1)与时展相符。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包装艺术设计必定与时展要求相符。如何才能促使包装艺术设计与时展要求相符呢?迫切需要在包装艺术设计方面的高素质人才。而这些人才的重要来源便是包装艺术设计教育。所以包装艺术设计教育与时代的发展必须同步。高科技的发展首先成为时展的重要体现。很明显,包装艺术设计学科在知识经济时代中逐渐提升了技术含量,普遍开始将电脑作为辅助设计。也就是说,在艺术与技术世界不断进行磨合的边缘位置出现了包装艺术设计学科。在包装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高含量的技术知识,一些创新的设计方法以及相关的艺术设计知识。时代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着重凸显了两个字创新。包装艺术设计教育需要着重凸显创新特点,在培养包装艺术设计人才过程中构建一个创新模式。把创新理念贯穿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设计教学手段中。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培养出兼具创新理念与发明创造能力的包装设计艺术人才,才能在世界包装艺术设计中使中国具有巨大的竞争能力。

(2)注重社会效益。所有工作都需要注重效益,包装艺术设计教育也对社会效益非常重视,这也是时展的要求。包装艺术设计重视社会效益,是指怎样对包装设计高素质人才进行培养,设计出具有时代特点的高素质产品。需要在教育管理、人才以及市场方面产生效益,将人才市场作为重要方向,把社会需求作为重要目标,以创新的方法技术作为措施,找准改革重点,积极完善培养方法,建立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理念。只有如此,最终才能培养出具备一定素质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促使包装艺术教育获得丰厚的社会效益。

(3)组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包装艺术设计教育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包装艺术设计的主体是产品的包装,是一种对人类精神与物质需求积极满足的艺术综合创作。如此一来,包装艺术设计行业实践工作的中心便是为了达到商业目标而产生的具有艺术创造性的劳动,终极目的就是获得经济利润。包装艺术设计教育是将授业解惑作为基础,积极培养与市场要求相吻合的包装艺术设计高素质人才的艺术劳动,终极目的就是获得社会效益。经过培养的人才主要工作是包装艺术设计,假如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利益,那么就是成功的包装艺术设计,有效提高了社会效益,同时也就表示我们获得了成功的教育。联系实际情况分析,包装艺术教育的出发点必须是市场需求,联系设计服务要求对教学活动进行安排。第一,设置课程应当将艺术作为重要基础,只有拥有扎实的艺术基础,才能获得良好的风格创意。第二,设置课程需要利用创新技术。例如,电脑设计。学生获得市场的认可与学校重视电脑设计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诚然不能仅仅是学习电脑设计,进而忽视其他课程。还要设置一些音乐、文学等课程,这样不但可以很好地对学生情操进行培养,启发设计思维,也有利于创意设计。第三,要联系实践。积极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更加关键的是可以获得书本上没有的重要知识。设计原本就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学科,例如设计需要紧密结合印刷技术,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对印刷工艺进行考虑,思考设计作品是否能够利用目前的印刷工艺制作成成品。这些知识的积累必须利用实践活动。当然,应当合理安排实践时间,必须将学习作为主要内容,实践作为辅助内容,特别是年级较低的学生,不能较早进行设计服务,而是要巩固基础,丰富知识面,为更好的实施设计服务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4)重视教学策略。包装艺术设计教育应当对学生的智力进行更加深入的开发,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才智进行启迪,积极培养创造思维。只有开发了智力,才能够产生更多的设计构想。智力开发的重要方式就是利用生动的教学方式,重视教学策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结束语

艺术设计教育篇4

Abstract: The college design art education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in this situation,teaching reforms of the design art are imperative . The article focuses on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highlighting the advantag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through the reform of design art courses.

关键词:设计艺术;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实践能力

Key words: design art;teaching reform;curriculum arrange;practice ability

中***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3-0226-01

1设计艺术教育现状

我国设计艺术教育起步较晚,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引入“设计概念”,设计艺术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高等教育也快速的发展着,现今全国各类高校有近二千三百多少所,其中有一千多所院校设立了艺术设计及相关专业。然而,从表面上看设计艺术为市场、设计艺术教育培养人是一片繁荣。但从实质上去研究它,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所以,在尊重学科特点的前提下,去决解设计教育问题,是教育者的使命,也是对社会的一份责任。

2设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培养目标含混,课程内容相近雷同的问题。纵观全国各类高校的设计艺术课程内容没有本质的区别,多是类似、相近或是相同的,即使专业的艺术院校和综合院校的设计艺术专业也没有什么区别。二是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实践是设计艺术教育的质量保证,也是该学科的特点。所以,没离开了实践性,也就脱离了它的专业性。我国高校设计艺术专业普遍存在着封闭的教学方式,以课本理论为主导,进行脱离实际的教学方式。三是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①知识更新快于教材的更新;②缺少对学科特点的认识与研究。

3改革的途径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一,明确培养目标,按学科特点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决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它决定教学的目标,因而也决定着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所以培养目标的明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总体的发展及教学的整体的水平和质量。我国的设计艺术教育培养目标在各类院校中多是含混的。艺术院校、文科院校、理工科院校及高职高专等,相互之间没有实质的区别,近似或相同是普遍的现象,从长远角度看对设计艺术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与经济发展也是不协调的。所以各院校在制定培养目标与计划时,即不能盲从沿袭西方的设计艺术教育体系,又不能照搬照抄其它老牌院校的目标和计划。一定要客观、科学、理性的根据实际的情况、地域的特点,要制定行之有效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终极目标。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要建立科学完整课程体系,为课程内容的科学合理设置明确清晰的方向,从学科和专业特点出发。笔者认为,从学科总的特点进行课程结构设置:基础教学必修,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加设材料、结构、力学、工艺、管理、经营等课程,以扩大知识结构,适应专业的应用需求。专业课实行开放式、选修学分制的教学方式,避免专业方向的专一化、狭窄化的模式,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课程选修,让学生在专业领域有更广泛的了解和认识,使得各类知识是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的。

第二,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柳冠中(是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界著名的学者,也是现阶段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导师、***府津贴学者。)说:“全世界唯独咱们大陆是上课来学设计。国外讲课很少,就是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你提出解决方案来,你不是划标记,你给他做出来。而我们把绘***当作基本功,我们画得很好,但是很多做不了。”从柳先生的体现和国外情况看。我们的设计艺术教育上是纸上谈兵的,缺少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维能力及全面素质的提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这一形式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实践教学是把理论教学的抽象性、虚拟性、单一性、封闭性等过程,加以验证、充实、理解与消化,也是课程整体的延续与深入。实践性教学是设计艺术学科的支撑点,也是平衡点,如果失去它,学科整体就会失去均衡关系,也就失去学科的方向与特色。实践性教学打破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更能突出学科特色、凸现专业特点,发挥出专业的优势,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的扩展能力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解决教学实践问题:一是在课程的总体安排上加大实践课的学时量,合理进行总体的比例分配和比重,以确保实践课质量;二是在校内建立实践与实验并重教学中心,投入必要的设备和实践教学环境,配备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常态聘请有实战能力的设计师及有丰富工作经验工程师,作为实践教学的主干教师,以确保实践教学能良性的进行;三是建立广泛的校外实践基地,进行校企联合。可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和地域性的企业实力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性学习,以锻炼学生对实际项目的操作经验,掌握实际项目的过程。关键是在实践中锻炼了学生们在市场中对实际项目的工作经验,磨练检验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应变力、判断力、思辨力,进而锻炼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走向社会与就业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艺术设计教育篇5

设计艺术本来就是以艺术学为主干的交叉学科,特别是现代意义的设计艺术专业,应是学科兼融或有针对性的汲取相关专业有益成份而发展的新兴学科。长期以来,我们的工艺美术教育和设计艺术教育一直沿用绘画专业的教育模式,四年本科,从上绘画的基础课到专业课都是以绘画、绘***为主的训练手法,教学单一,真正涉及设计艺术最本质的课题太少,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是欠缺。我们要打破以往设计就是画***的老观念:平面设计首先是设计创意、文案构想,然后才是设计方法与形式;工业设计首先要了解产品的功能特征和受众习惯,然后再是造型的款式与美学特征;广告设计要了解消费者的心理,然后才能设计出吸引消费者的作品。这样的培养方式才能符合设计艺术专业的培养规律,有利于塑造有创造素质的设计艺术家。设计艺术家区别于画家和雕塑家,从知识结构上他应该熟悉当代比较尖端的自然科学,深入了解人文科学,精通设计学原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规律和在特定经济条件下的市场需求。所以从设计教育方面来看,我们从工艺美术向设计艺术转化过程中做得还很不够。其一,传统的手工艺、特艺和工艺美术的精髓没有从教育方面总结传承,有的甚至已从国家本科教育目录中删除,的确令人深思。其二,现代的设计艺术教育体系,从宏观的规划上没有形成,课程设置与授课内容脱节,教师专业面过窄,大部分院校、系、专业仍沿用纯美术的授课形式和内容,或是增加一部分“画设计”的内容,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设计艺术教育的观念。如何从目前绘画倾向、惟美顷向和单科倾向中脱离出来,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学术上的研讨与论证。

设计艺术不仅是一门边缘学科,更是一门综合学科,它需要以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为基础,或者说是以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丰富设计家的修养,因为设计艺术不应是美术或绘画的一种。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对学生进行设计艺术专业技能的培养之外,更要注重学生的理论修养、创造能力的培养,甚至组织领导能力的培养。这种综合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本科教育和学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设计师和设计艺术研究人员,而不是技术工人。作为设计师他不仅要有熟练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应具备设计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专业设计方面,要适当增加与设计艺术相关的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视野开阔的知识空间。知识经济在中国虽然才是萌芽阶段,但对设计艺术界应该有所启示,设计应该是超前的,是对未来的筹划,它应该是知识经济转化的一种表现形态。设计艺术的发展还应该与工业生产、科技进步、城市建设、民众生活等诸方面因素密切联系。设计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科学如何与艺术结合是设计艺术家回报社会的答卷,也是设计家的使命,它要求必须提高设计艺术家的综合能力和知识水平。李***道曾指出:“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这可谓一语中的。物理学家钱学森先生站在科学的角度来认识艺术,曾经有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到本世纪中叶,“丑恶的机器”已为人们所厌恶,技术和艺术在实现着结合的趋向。我们应该把技术与艺术结合起来,为人们的美好生活服务。而作为一个设计艺术家更应该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任务和责任,设计艺术家不仅要注重实践的探索、设计创意的开发,更要注重设计理论的学习、设计观念的变革。现在使用的设计艺术或艺术设计的概念已超越了工艺美术的范畴,是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实用的审美设计。当然,在设计现代生活用品时,还要考虑民族传统的因素与现代生活空间的关系,工业产品、民众用品也能够体现出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设计艺术与其他行业、市场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设计产品要直接投人市场,并适应市场的选择,因而社会学、市场学、营销学以及广告学等不仅是设计艺术学的相关学科,更是设计艺术各专业必修的科目。因而,在设计艺术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设计艺术理论和实践的培养之外,也要将市场经营专业导人其中,使学生尽早了解社会、了解市场,以缩短学生对市场认识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在走向社会以后尽早适应。因为设计艺术在艺术学诸学科中属于应用学科,让学生了解市场,接触商家、厂家,直接参与设计实践是必要的,但要当学问去做,从中认识设计实践过程中的诸多社会因素,反过来验证自己所从事的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一种设计的基础,但如何把握分寸尤为关键。蔡元培先生也曾指出:“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的场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场所。让学生读书期间走向社会也是教书育人之目的”。

设计艺术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在近20年迅猛地发展起来,诸如广告业、装修业,设计事务所等,社会需求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其中又不免夹杂了些社会风气带来的不良因素。诸如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设计的价值仅为了转化为商品的价值,以及文化传播的多方面修养欠缺等问题。设计以人为本是设计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设计艺术教育与实践应该提倡的,这不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还要以做有品格的设计家来要求自己和青年学生,这才是教育之根本。在世纪之交的中国;人文教育融入各学科已势在必行。当市场经济大潮裹挟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席卷而来的时候,人文精神不能失落。作为大学,特别是设计艺术专业不仅要承担保护传统、唤起民族精神和理想的责任,同时还要将人文精神和心灵情感融入设计之中。

艺术设计教育篇6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重点在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综合化、系统化的艺术设计专业性人才,这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根本目标所在。

1.重视设计专业基础课,它是设计之本设计专业基础课是为现代设计奠定基础的课程。比如基础课中点、线、面这三种造型元素的训练,就是学生通过对画面基本造型元素的学习,研究艺术造型的发生发展规律,挖掘、整理其造型规律,理解设计造型的根本,对设计具有非常深广的意义。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深入研究了点、线、面这些最为基础的视觉语言的功能和特性,用点、线、面表达设计领域里不同的需求和丰富的内涵;抽象主义代表人物蒙德里安几乎一生都在画着三原色的各种方块。他们为艺术设计的深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对这些基本构成法则的学习与应用,注重直观思维与逻辑思维交织碰撞,抽象与具象、主观与客观、真实与虚幻的融汇,才能新颖、独特、结合实际需要地体现设计主题。西班牙大师毕加索对“牛”的一系列形象的探索,就是在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和对其构造的探索中进一步创作,一系列牛的形象展示了创作者的思维从具象、半抽象到抽象的点、线、面的多种变体。可见设计基础课非常重要,它是设计之根本,应该在教学中引起足够重视。

2.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它是设计的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内容,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主线贯彻始终。这种创新总是由设计者的个体主观因素决定的。举个大家熟知的例子,从古到今,画竹子的画家有许多,而郑板桥之竹最有自己的“独创性”。这不仅因为他诗、书、画皆工,堪称“三绝”,更重要的是他总能通过绘画传达自我之精神。他画的是自己的“胸中之竹”,他的竹子“乱中求正,密中见疏,或潇洒,或憔悴,或挺拔,或清瘦,千姿百态、各具精神”。学习设计也是一样,在积累了足够的基础后,就要学习设计理念的创新、视觉语言的创新、技术表现方式的创新等。学生只有利用有限的时间多学习、勤钻研,才能彻底地为艺术设计、为自己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

3.增设实习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实践实际的设计项目,这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当今的艺术设计教育要打破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机会走出校门,广泛开展实践调研。从专业基础课、设计技能课到实习实践课,这个教学过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基础扎实、学术严谨、勇于创新,以完成实际设计项目课题。这样的一条龙设计教育模式可引导学生很快进入设计人的角色。教学的重点必须落实在实践环节和学生实际创作能力的提高上,通过这个阶段的课程设置,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实践,学生更容易找出不足、发展长处,学习更多的技能技巧,真正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精于专业,更好地面向市场。

二、结语

艺术设计教育篇7

德国没有中国式的高考,只要有高中毕业证书即可,入学只考察专业,而且要经过面试。德国学生选择职业和大学专业主要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社会需要,且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社会体验,对事物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研究能力。艺考方式灵活,报名考试时间不同,考试内容各异。以柏林艺术大学视觉传达专业为例,学生报考时可以网报或邮寄报名资料,一个月后会收到一份家庭命题作业,再一个月后上交命题作业和作品集(15-20张作品或影视短片),然后再通知录取结果,参加面试。录取人数相对稳定,每年录取25-30人不等。德国大学的招生非常提倡学生***创造性的,招收的是真正具有艺术天赋并对艺术有一定感悟的学生。①

二、师资建设

哈佛大学艾略特校长曾说:“大学的真正进步必须依赖于教师”。②中国高等设计艺术专业教师通常是公开招聘的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很多教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充实到教师队伍,普遍比较年轻,年龄基本35岁以下,他们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完整的设计知识结构和实践教学能力。教师职称规定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见习教师等。德国的设计艺术专业教授也是公开招聘的,聘任条件严格,要求其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社会知名度,有从事本专业工作至少五年的社会实践经历等,因此,德国设计艺术教授大多数在获得任教资格时,年龄基本35岁以上。他们有丰富的知识结构、专业实践能力、社会经历,成为专业领域中有影响的人。德国大学教师一般分为:教授、老讲师、助教、实习指导教师。

三、教育形式

中国高等设计艺术教育实行收费制,且收费较高。学制为本科4年,专科3年,课程安排通常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性质分为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以本科教育为例,学期分为8个学期,课程的学期安排因学校和专业各异,一般1-4学期为基础课、公共课学期,5-7学期为专业课学期,第8学期为毕业设计学期。每门课程结束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作业给出相应的分数,获得及格以上表示考核通过(按百分制,60分为及格),如出现不及格,可在下一个学期或毕业前进行补考。德国高等设计艺术教育实行免费制,教育形式因学校和专业的不同而各异。学制一般5年,10个学期。课程安排通常分两个阶段,即:基础学期和专业学期。以柏林艺术大学视觉传达专业为例,基础学期为4个学期,专业学期为4个学期,毕业设计为2个学期。③学生在每个阶段须获得规定数量的学习证明(一门课程一张证明),方可继续学习,学习证明没有分数,获得学习证明就表示通过考核,基础学期规定12张学习证明,专业学期规定13张学习证明。当学习的总学期超过14个学期之后,再进行学习必须缴纳学费。但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还可以得到两次休学期的机会。这样的规定,即考虑到学生在校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相结合,也限定学生在规定的学期内修完学业,避免时间、金钱的浪费。

四、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以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观点研究教学过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教学体系,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本文指的教学模式主要由教学方式、基础课教学、专业课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教学评价等几部分组成。

1、教学方式。

中国高等设计艺术教育的教学方式一般是理论讲授和作业实践相结合。理论讲授是授课教师讲授该课程的相关知识,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讲作记录,作业实践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进行设计制作的过程,一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进行指导。每学期不定期的还会有专业讲座。专业课程基本采取分段安排、小班授课的方式,每班人数20-30人不等。而德国高等设计艺术教育的教学方式通常为:讲座课、讨论课和练习课。讲座课也是教师讲授理论为主,学生听讲,在课上教师与学生一般不进行讨论。练习课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做练习,“不仅是在形式上做了一种东西,而是通过实践了解、掌握整个过程。学生实习了这一项不光为了将来干这一行,而是培养全面的能力。”④讨论课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学生撰写论文,然后在课堂上做口头报告。课程安排相较灵活,可以几种课程交叉学习。在德国高等设计艺术教育中,除了一小部分讲授课以外,其它的部分都坚持小班教学,一个教授最多指导15个学生。⑤

2、基础课教学。

中国高等设计艺术教育的基础课教学一般分为造型基础(素描、色彩类)和设计基础(三大构成等),课时量较多,表现形式主要是手绘,而单一的手绘很容易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以模仿表现的方式建立起来,导致学生缺乏多元审美能力。而德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依然保留着包豪斯时期的传统,强调艺术与技术结合在设计中。在基础课教学上,学生作业必须考虑如何选择材料、手段,如何用***形、文字色调来表达设计意***。在基础课上,只有较少的绘画训练课程,更多的是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创新思维、表达能力。教师“不过问用何种材料、不过问用何种工具,更不会过问学生们选择何种表达形式,只要作品是有内涵的、有个性的、有张力的、自己体验的”。⑥

3、专业课教学。

专业课教学是设计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专业课的训练主要是课题设计题目。在中国,通常教师理论讲授完布置下作业,学生开始寻求课题,但学生的作业多是虚拟的题目,学习往往被动,教师需要采取一对一的督促指导,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和指导建议进行设计制作,因为受到课程时间、实践条件等各种限制,使学生无法深入推敲设计要素和细节,课题设计大多沦为设计游戏。而德国的专业课的课题训练通常根据社会的需要和真实项目来制定设计题目,设计课题的整个过程严谨有序。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并尊重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意和设计形式。课题且不受课程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深入推敲所有设计要素和细节。从设计构思到设计成型,不盲求设计经验,而是探求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德国的专业课教育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能够培养出具有设计创意能力的学生。”⑦

4、实践课教学。

中国高等设计艺术教育的实践践教学有课程实践和毕业实习,也有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之分,这些实践共同特点是存在实践要求和形式,缺少实践内容和执行,都缺乏明确的定量要求和实习的实效要求。真正的校外实习基地较少,多数年轻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专业实践经验,无法达到预期实践效果。所以实践课的教学往往流于形式。而德国的设计艺术教育从一开始就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进入高校后,校方建有较好的校内实习车间和校外实习基地,有相应的实践课程和时间的安排,实践课程学时约占总学时的四分之一以上,有些院校还规定,学生必须要有1-3个月的社会实习期方可毕业。校外实习通常分为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两个阶段,实习结束后,由实习基地和教授一起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考核评价。德国的实践课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使学生掌握专业实践流程,了解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5、教学评价。

课程的教学评价是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中国的设计艺术专业的教学评价是授课教师主要是以学生作业为依据,以个人观感进行评分,学生所关注的只是最后的分数以及是否及格,并不关心学习的得失,评价过程往往是单一的教师评分,缺乏师生间的点评交流。德国设计艺术专业的教学评价通常是设计方案陈述讨论的方式,学生先阐释自己的设计方案,然后师生间、同学间进行评价、交流,如果设计方案能得到通过,教授便会给出一张学习证明。这样的评价方式一个很重要的交流学习过程,不但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沟通表达的能力。

五、结语

艺术设计教育篇8

(一)主导性设计在时代物质基础上的演化

在任何时代的各种设计思潮中,总是有某种设计理念自觉或不自觉地占据着主导地位。而这种主导性的设计理念从根本上说是受当时的物质创造的制约,与主流的哲学精神相一致的。例如我国在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社会,人们靠天吃饭,流行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占主导的是以朴素的有机论为指导的手工业设计;而近代西方工业构成主义设计的产生(以包豪斯为代表),是与人类社会由自然经济进入工业化时代,尊崇科技理性的时代精神相一致的。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国内工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观念深入人心,西方的工业构成设计才正式引入我国并得到广泛传播。[1]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应与中国社会由工业化走向信息化的总进程相一致,这就必然地要步入一个发展的转型期,工业设计理念的地位随着“知识经济”和“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将被充满活力的“信息设计”所代替。

(二)信息设计和有机设计理念

信息设计是对信息时代设计文明的简称,其具体内涵非常丰富。首先,现代科技提供的数码信息平台使设计工具由鼠标和键盘代替了画笔和纸,设计材料和语言由可视形象变成了看不见的程序、编码、软件芯片和数字化的操作。其次,设计研究的对象范围空前扩大,研究对象包括:网络设计、数字媒体设计、虚拟现实设计、数字化产品与环境设计、数字娱乐设计、数字化艺术表现设计、三维数字动画、多媒体应用艺术设计等。这些变化表明了建立在高新科技基础上的信息设计是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彻底的转“型”设计系统。[2]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充分认识这一深刻的设计变革,更新观念,积极投身于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强、拓展信息设计课程设置,为现代艺术设计人才的成长提供强大支持。信息设计的形成首先表明了设计在时代物质基础上的演化,同时,艺术设计作为人类精神思维总在自觉不自觉地寻求着“合理”的文化、价值观作为自己的指导理念。一般来说,主导的设计理念总与一个时代主导性的哲学观念相呼应。而在我们的时代,由于对科技理性的崇拜所产生的哲学贫困,导致主导性的设计理念也捉襟见肘,设计界同仁正为此进行不懈探索。在近期《美术观察》上,梅映雪撰文深刻指出在信息社会走向有机设计的内在原由和本质特征,认为有机设计的理念是与当代有机论取代机械论的哲学主导潮流相一致的,其区别于其他设计的本质特征可简括为有机统一、内生协调等几方面,具体讲要做到“张扬生命个性”、“回归自然本体”和使国际文化“多元优化共生”。这种有机设计理念是科技理性时代人们反观自身的困境做出的人性呐喊,表达了一种以人为本的深沉的生命力,天人合一的境界和积极融入世界文明的胸襟。有机设计理论值得我们在艺术设计教育实践中进行进一步地探求。

二、从民族的走向国际的

(一)设计的民族性与国际性

在现时代,民族艺术与国际艺术仍有着很大不同。不同民族艺术有不同的特色,但国际更强调同一的成分。时下流行的“越是民族的越是国际的”这种观点显然有失偏颇。在我国实行开放的市场经济并日益广泛而深刻地融入世界的今天,艺术设计要有从民族到国际的理念,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形语言的易感觉、无国界性),来传达中国人的文化精神、价值理念,让世界了解我们。我们倡导艺术设计从民族的走向国际的,就是希望中国的艺术设计以独特的民族特色表达超越民族的国际性精神,为我国积极融入国际大家庭做出贡献,而这里面需要有世界艺术文明因子的参与。[3]

(二)设计的国际有机论

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脱胎于传统的工艺美术设计,又是从引入西方的包豪斯设计理念开始的,所以从它产生起便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系统的左右下,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至今未能形成自己的设计理念和体系。但同时,这又为我们的艺术设计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艺术设计要走向国际的关键一环是广泛吸收世界各民族的设计文明,根深才能叶茂,扎根的土壤传统文化不是唯一,世界上一切优秀的设计文明都是。传统的艺术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底蕴文化,是原初的文化氧气,灿烂的古代文化滋养着我们,使我们确认自己。面对国际化趋势,艺术设计首先要立足于本民族的深厚的文化背景,设计理念,这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最易于了解的东西,同时将各民族有生命力的理念融入自己的文化中,作为本民族精神有机体的一部分。

三、从单纯的专业技能培养走向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设计的学科价值有赖于设计者综合素质的提升,艺术设计的发展是设计内容和形式的全面发展但长期以来,艺术设计教育偏重于对学生进行片面的专业技能培养,而轻视对其进行专业技能以外的人文素质的提升。我们知道艺术设计是为一定的功能、内容赋形的艺术,没有对设计形式深层支撑的功能、内容的深刻把握,设计就会失去创作的根基和源泉,而流于模仿,也使艺术设计失去了在当代人文社会学科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跨学科研究中的话语权,因此设计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专业技能教学。设计艺术的学科前途将由从事设计的人自身来决定,只求如何获得技能、如何获得商业利益的所谓“设计教育”是无法真正进入高等教育学科行列的。

(二)设计教育的核心价值:确立积极的价值观和创造性思维在设计者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积极的、正确的价值观和创造性思维现代艺术设计已经越来越广泛地深入到生活中,作为无处不在的直观的易于理解的意义系统,其承载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对人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健康积极的价值观才能使设计富有生命力,对人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和谐人类社会与环境自然;而颓废丑陋的价值观却使所谓的“艺术设计”成为视觉垃圾,严重的会歪曲、毒化人的心灵。所以好的艺术设计作品首先要求设计者要有很高的人文素养和积极的价值理念。艺术设计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其教育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正确价值理念的熏养。[4]具有创造性思维是设计者综合素质的又一关键,是艺术设计教育的另一核心价值。设计的本质是创新,“设计的内涵是一种永远没有重复的思想和一种创造的意志”,模仿不是真正的设计。真正的艺术设计要在创新中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在创新中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新鲜的史料、视角与方法;同时,艺术作为一种***创新的精神思维形式,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引领生活,是其最高价值。没有了创新,就没有了设计。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艺术设计蓬勃发展的保证。

四、从个人表现走向为人民服务

(一)“设计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当代设计价值取向

在设计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着追求个人风格忽视服务对象、追求外在形式忽视功能内涵、追求艺术效果忽视生产成本等不良现象。针对此,2004年《美术观察》发起了“设计为人民服务”的论坛,在讨论中指出“设计是一种文化,是解决生活中不同层面问题的文化”,要“为提高生活质量而设计”。叶萍提倡法国式的“溶化在生活中的平民化的设计。”

(二)使课堂创作与社会相结合

“设计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要求学生深入社会,了解人民的需要,使学生深入生活的教育方式会使人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人民需要有较强的感受力,而不是冷漠的,这是设计创作的不竭源泉。在市场经济社会,艺术设计主要是通过设计的产品为大众服务,因此,为商业需要、消费者需要或为公益需要而设计与为人民服务是一致的。课堂创作走向市场、社会,可以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人们的现实问题来促进学生设计水平的提升;可以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他律意识,深入体会艺术设计的宗旨,是设计走向社会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演习。[5]

五、从科技经济崇拜到以人为本的设计走向

(一)科技经济时代与人的存在状态

我们处在一个科技物化的时代,科技不但实现了对环境自然的深度征服,同时又以其强大的改造力量侵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占据着我们的思维,促使着人们对科技的崇拜;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又处于强大的经济网络的笼罩下,消费主义盛行,人类处在一个被商业竞争的魔力所驱使,把不断刺激消费欲望作为核心任务的经济社会,增长着对经济和消费的崇拜。由于这种科技经济崇拜,使自然环境受到了甚至是不可恢复的破坏,人可能在最根本的意义上失去自己的家园;由于这种崇拜,使人对科技经济的掌握变成了科技经济对人的控制,人附属于科技和经济,人的本性受到严重压抑;由于这种崇拜,使人类偏离了生活本质的轨道。

艺术设计教育篇9

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出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由来已久。在美国称之为“合作教育”,而英国称之为“三明治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法最早出现在英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真实工作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接受一定的职业训练,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从而能够更好地进入职业生涯,并使今后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美国等很多发达国家都针对高校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出行了相关的鼓励***策,甚至对相关学校进行财***资助,加大对这一模式的发展力度。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对这一教学模式的鼓励与肯定。我国的工学教育模式是***在2005年提出的。随着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与就业形势的变化、毕业生就业人数的急剧增加,高校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困难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工学结合则作为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切入点而被引入。2.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优势。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为企业和学生之间搭建一个的桥梁。对于学生,一方面,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就业前增加项目工作经历、提高项目实践经验的机会,使学生置身于企业“真实项目”工作中,实践从接收任务单、与客户沟通到提交成品的完整的工作流程。学生在“工作”中,体验与企业交流、拟定工作计划书和项目文本、修改与完善设计方案的过程;体验设计方案被企业采用的成功;并学会在项目设计失败中总结经验。从而不断提高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职业行动能力,逐步达到就业岗位的基本标准,成为符合企业、行业入门“门槛”的“职业人”,完成从学校学习到企业就业的过渡,并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而企业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既得到更多新鲜的创意,也行使了企业指导教师的职责。而且还能为企业招聘到真正符合岗位需求的人员,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同时,学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项目指导过程中能充分了解企业当前应用的新技术、新知识和企业对岗位能力的实际需求,从而回馈于课堂教学,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企业、教师和学校多方的共赢。

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构建实施

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环境(1)开放的课堂。工学结合要求学生走出去,参加真实的社会实践,这是封闭的课堂教学所不能实现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要求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必须要有开放的课堂。循规蹈矩、闭门造车的传统教学模式终将与时代脱轨,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开放的课堂,不仅要求有“开放的”教学环境,合理安排学生课程的教学场所和教学目标,还要有“开放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丰富全面,知识与时俱进。(2)网络信息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化成为高校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信息化可以确保知识、信息的高速高效流通,将信息化引入教育研究和教学过程,可以使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更加有效,并为教学过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增强学习过程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空间,极大地发挥学习者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此外,通过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学校中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科学、规范地管理,创新性地整合和集成,可以达到管理业务流程的合理重组和管理职能的转变,进一步综合集成各种互相联系的管理功能,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2.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实施策略(1)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校企合作注重培养人才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校企合作大致有四种模式,第一种是将企业引进学校,即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引入校园,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是既可以解决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又可以让学生定岗实训,将产学研相结合;第二种模式是工学交替。即讲学习课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学校上课,另一部分是进入企业实训,可以按学期轮换;第三种模式是校企互动。这种模式指的是在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的基础是上进行校企双方互聘,由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授课,为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学校也为企业员工专派教师培训,双方互动互赢;第四种,则是“订单”式合作。学校与企业之间实现对口招生或培训,根据企业要求培养学生。如郑州成功财经学院艺术系动画专业在2013年与洛阳君兰影视动画有限公司签订的合作教学和对口培养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校企合作案例。其采用的是几种模式相结合的形式,对于学生学习阶段来说,施行工学交替模式,即从大三开始,学生进入公司实习,审核通过后可按正常上班对待;在课堂学习方面,公司派出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授课;而在教学内容上,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又与公司保持阶段性的“订单”式合作。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不仅大大的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切实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扩大了学生的就业率。(2)以赛促学。以赛促学,是针对艺术设计教育的特殊性而构建的一项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目前每年国际国内的各项设计奖项数不胜数,其主要宗旨就是选拔各行优秀的设计师和设计作品,其中设置了很多学生专栏,这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非常好的磨练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而且在这些大赛课题中,不乏很多真实企业项目,这对在校大学生来说,也是个非常宝贵的实践机会。同时,通过参阅历年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当前设计行业的较高水平,学习优秀的设计手法,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设计水平。以赛促学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以竞争的心态参与学习,大大的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艺术设计教育篇10

许多杰出的意大利现代设计在视觉形式上就具有“情”的感召力,同时赋予了一定的人文含义,观之使人动情、思索。设计师们不满足于椅子就是椅子,而喜欢给它起一个名字,如马西默•尤萨•基尼(MassimoIosaGhini)称他设计的温暖的扶手沙发为“妈妈”,奇尼•波埃利和托姆•卡塔亚基称他们设计的晶莹剔透的水晶玻璃椅为“精灵”。这些设计的形式可爱,使人动情而产生联想,并在使用器物时得到心灵的启迪、精神的滋养和美的感受。意大利的设计批评家乌别托•艾克在1986年评论意大利的设计时说:“如果其他国家把设计看做是一种理论的话,那么意大利的设计则有一种哲学,或者是设计的意识形态。”的确,意大利人把设计当做一种文化、一种哲学观念来操纵,使设计作品不仅仅是物质性的,还对人的精神产生强烈的影响,从而成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这样的设计使人感到“有情”,这“情”正是被物化了的设计与人的精神的连接点,在某种层面上也许更贴近所谓的“心的设计”。可见当代设计在不断地向人类的软性科学领域延伸,设计的精神层面的影响逐渐被提上日程,设计也变得更为多维而复杂化,设计的视觉形式也必须更加感性化、精神化、多维化,以感性唤起人的情感,以精神慰藉人的心灵,以多维实现人的梦想。设计还必须寻求更广阔的创造空间。这需要建立一支具有形式美的创造力、高度的人文修养和良好综合素质的设计师队伍。

面对这样的时代要求,我们设计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学生?本文仅以素描为例作探讨。设计的“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是设计视觉形式中的美感与情感含量,因此设计基础教育要研究如何创造视觉形式美及提升情感表现力,这里称为视觉形式美的“传情”能力。所谓视觉形式美的“传情”能力,对于素描而言,即能抓住被表现媒材的“我”所感受的情感因素,创造性地表现出具有“情”的富有感召力的美的魅力形态。这就需要教学以情感表达为线索,注重培养学生美的感受力并探索能恰当地表达感受的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表现技术,使所描绘的物“有情”,以“情”对人产生精神影响,这是体现视觉形象精神功能的重要所在。而这种能力必须从基础教育阶段抓起。基础阶段是单纯地研究造型形态与纯粹视觉语言的重要阶段,是培养艺术理解力与表现力的重要时期。更重要的是,这一时期对学生观念、思维习惯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未来的专业学习产生重要影响。传统素描基础教育厚基础技能、薄创造力,其结果是我国学生与发达国家的学生相比,有高技能而缺少创造力,学生的应用性能力差,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需求。

传统的基础教育观念认为,素描主要是打下牢固的描绘技能基础,至于情感表现那是进入专业创作阶段的任务。理由很简单:无一定的描绘技能,谈何表现?这看起来有其道理,问题的关键是技能与表现没有分段式,如果把表现技术与其他学习内容割裂开来,使基础教学忽略表现精神内容与创造性的表现技术,就会导致技术至上,把“教”与“学”都以追求技术的高超为目标,结果是走上了单一的技术中心主义道路。其实,技术只是表达思想的手段,而把技术当做目的,忽略个人感受,忽略对形态的人文精神表现潜力的探讨,只会形成缺乏表现内容的表现技术,而且技术表现的能力也往往被导向写实中心主义,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学习都被引向了单一化,导致学生的学习与能力具有片面性。这样多数学生的艺术感受被僵化,艺术的表现性探索匮乏,画者“无情”,作品千人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把原本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学习变成了缺乏创造性的单一技能学习。这种令人担忧的局面不仅出现在专业教育中,连孩子们的素质教育也如此。10年前在日本一次美术基础教育研讨会上,日本人的提问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为什么中国的孩子都喜欢熊猫,来日本的展览作品孩子们画的都是熊猫,而且用同样的形式画得好像都一样,我们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很不明白!为什么呢?难道没有人喜欢别的吗?”对此我难以回答,只能敷衍一番,但我的心灵却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心中一直埋下一个愿望:中国的艺术教育一定要改革,还孩子们一个充满创造性智慧成长的空间。如今这样的时代已经来临。

近年在不断的教学改革中,许多院校已经对素描基础教育作出新探索,但以描绘技能为第一位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诚然,表现技能是表现内容的依托,没有一定的技能难以实现情感与精神的表现,但是,从技术追求出发到技术至上的评价体系,限定了学生的思维与价值观,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形态表现能力都受到严重的局限,基础难以与专业教育直接接轨,更难以培养出今日设计专业所需的人才。设计基础教育是为设计专业教育服务的,其意义在于为专业教育打下应有的基础。因此,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素描教育观念与方法,从提升视觉形式美的功能入手,抓自我感受,并探讨表现自我感受的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对此笔者在设计素描教学及相关课题中作了如下两方面试验。

一、在写生中研究视觉形式美及其情感因素,以抓情感为线索表现自我感受

改革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即考虑受教育者的状况而逐步实行。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多是受到高考前程式化、概念化的技能中心主义教育,其技能水平与美院学生差别悬殊,一方面他们不能抛开技能学习而直接进入情感表现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不断地纠正他们考前概念化的思维与程式化的描绘习惯。程式化、概念化的认识与表现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真谛与意义,在注入新的学习内容的同时,导入实现自我表现的可操作性方法,让学生抓住新的线索展开积极主动的学习。首先,引导学生在“观物”中寻找物的“情感因素”并加以联想,产生一定的自我感受,然后再去思考、尝试表现感受最合适的方法。要求学生从观物到生情,再到表现的尝试,必须先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否则不可动笔。其次,采用以作品形式美的“传情”的含量来评价的方法。这样学生的思维自然开始转向,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感受、去发现、去挖掘物的美之“情”所在,思索传达“情”之“法”。要传情,就必须先“有情”,“有情”是情感传达与物化重要的第一步。这“情”也正是创造开启的原点。因此,教学首先要在“情感”上落点,“情”与“感”要先于技术表现,这样才容易使表现活动变得主动。素描基础训练通常以写生训练为手段。写生,由于看着客观物体画,没有强烈的主观思考与主观表现意识,缺乏对情感表达的追求,缺乏感受与情动,很容易受客观物象的牵制而不知不觉变得被动描摹客观,这也是教学中常见的状况。被动很难形成自我的系统性认识,很难形成创造性表现的能力。追求以视觉形式美“传情”,是引领学生体会描绘对象的精神内涵,产生自我的感受和自我的认识,进而对素材有所取舍地表达自我的感受与认识。像写作文一样,以生活中的媒材为蓝本,通过创造性思考来运用素材进行创造性的表现,为专业创造打下基础。

二、探索表现自我“情”的相应的个性化自我表现技术

有了自我感受的“情”,还要恰当地传其“情”。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自觉地研究传达自我“情”的方式,也就是个性化的自我表现形式与表现技术,其目的在于恰如其分地表现要传达的内容。如果以某种统一的认识与风格来要求学生表达自我感受,既不科学又无法实现,实际上是限制了其创造力的发展。表现技术的学习同样也不能单一化、定格化,要以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表现为目标,让学生自己选择并开创表现方法,包括材料和表现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思索、寻找贴切的表现语言,这本身就是能动的创造性的技能学习活动。

素描基础写生训练,是对活动中“活”的形态的理解认识,是对形态的感受与认识,是从生活中发现形态的美及其构成形式美的精神内涵,并通过取舍、强调、夸张等手段表现感受和自我认识的过程。素描基础写生训练不是被动地描摹客观,只追求画的像不像客观物体的表象。“素描的本来意义,是对作者情感、印象的直接而极端的表现”。恰如其分地表现内容是目的,表现方法只是手段。追求有感受和对感受的良好传达,是训练对形态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富有创造性表现力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写生的重要意义。朱明的洛杉矶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入学后就是以写生的方式进行表达主观感受的训练,进而发展到设计创意。其作品包含着作者的各种情感因素,深刻动人,极富有创造力和表现力。因此,从“有情”入手,在“传情”手段上下工夫,追求恰当的表现技术,是带动创造性的表现技术学习的良好方法。这种追求对自我真情实感的表现是主动的、能动的、研究性的,是对表现技术的探索,是与设计相关的一系列综合能力自主学习的重要过程。观物、体味、有感、生情、表达,这一系列主观能动的体验过程,是创作富有精神形态作品的过程。有“情”的体验,这个被表现的“物”就成了作者从经验中发现的源头活水,也打开了走向创意表现的入口。

艺术设计教育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艺术设计教育10篇

学习

室内设计艺术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室内设计艺术10篇,内容包括艺术工作室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和室内艺术。陈设艺术设计,是以建筑空间为依托,业主的经济、文化背景和物质、精神需要为依据,按照整体的功能关系、文化关系、美学关系,进行陈设物之间,陈设物与空间、界面

学习

推广普通话活动总结模板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推广普通话活动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小手拉大手推广普通话活动总结,普通话推广主题活动记录表。2.制定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进行积极有效的舆论宣传。在校园内张贴推普周宣传画,设计推普周专题橱窗。特别是在学校大门上方悬挂了“

学习

视觉艺术语言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视觉艺术语言10篇,内容包括视觉艺术的深度解析,传统视觉艺术范例6篇。第八届美展的优秀作品《大工业脊梁》是李毅松《工业脊梁》系列的早期作品,这张作品运用灰蓝色的基调,呈现出静止的状态,灰色的色彩会产生宁静、朴素、庄重

学习

绿色包装设计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绿色包装设计10篇,内容包括绿色包装设计方法,绿色物流快递包装设计。在这一问题上,很多国家做出了相应的措施。最具代表的是德国首创“绿点系统”,通过***府立法很好地控制了包装垃圾,促进了包装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仅仅通过实

学习

小学师德标兵事迹材料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师德标兵事迹材料,内容包括师德标兵个人事迹材料2000字,师德标兵推荐表主要事迹材料。一、严于律己,追求工作、学习的高境界。1.努力提高个人素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为了能更优秀地担当这一重任,工作之余,我积极进修学习,参

学习

广告公司策划书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广告公司策划书,内容包括广告公司活动策划书模板,广告公司策划方案怎么写范文。一、广告定位及特点1、**产品的行业性很强,广告具有很强的定向性,以制药企业法人及供应部门负责人为最主要的诉求对象。2、**公司的产品销售在国

学习

室内绿色设计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室内绿色设计10篇,内容包括室内设计中的绿色设计案例,室内绿色设计大全。一、中国“绿色设计”探源在中国,先秦诸子的朴素生态观中也早已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爱惜、尊重,对绿色的向往。农耕经济持续了几千年,中国人自古以来过着

学习

现代平面广告设计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平面广告设计10篇,内容包括100个平面广告设计,关于平面广告设计。一、在平面广告设计中使用色彩应注意的问题(一)色彩的情感表达在平面设计中的色彩要与所宣传的商品的内容相吻合,因为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观感会让人产生不

学习

医院超声个人工作总结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超声个人工作总结,内容包括超声医学年度个人工作总结,超声科医生个人总结。过去一年,我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定问题。现总结如下:一、思想***治方面:积极要求进步,认真学习***的各项方针***策,树立和坚持正确的

学习

房产网络营销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房产网络营销,内容包括房产营销方案网站,房地产网络营销方式。2.房地产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关系2.1房地产网络营销的模式。房地产营销者将自己的营销活动方法全部或部分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就具备了网络营销的特性,具体

学习

工业建筑施工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工业建筑施工10篇,内容包括全套建筑施工方案,建筑施工100种做法。1.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的安全文明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

学习

空间设计理念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空间设计理念10篇,内容包括空间设计十种方法,空间设计要怎么介绍。以人的心理体验为空间参照,运用提炼空间记忆元素的设计手法及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探讨纪念性空间的设计,以再现珍贵的自然美景、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和保留关于

学习

现代包装设计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包装设计10篇,内容包括现代包装设计都有哪些,传统纹样与现代包装设计的融合。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包扎、包装的材料,还是盛东西的容器,用无法回收利用材料制成的不占少数。材料的大量浪费,使得消费者和经营者利益受到

学习

社会实践敬老院总结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实践敬老院总结,内容包括社会实践敬老院总结,敬老院社会实践总结1000字。因此我们去了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去看望孤寡老人。逝者如斯夫,暑假已悄然而至,我们也开始着手准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平时,整天呆在校园里,做惯了笼中

学习

艺术设计管理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艺术设计管理10篇,内容包括艺术设计毕业论文十篇,艺术设计管理。艺术管理和设计管理是中国学术研究中新兴的两门交叉型学科,两者都带有很强的市场经济色彩。由于这两门学科在国内还处于引入和初级探索阶段,使得人们对两者的

学习

数码艺术设计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数码艺术设计10篇,内容包括数码设计灵感笔记绘画素材,数码艺术设计专业。再次,作品的表现风格的差异也是造成情感差异的因素,传统绘画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众多的表现形式和创作风格,这些传统的艺术语言易于沟通,便

学习

传统艺术设计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传统艺术设计10篇,内容包括传统艺术文化设计案例分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设计作品赏析。传统文化满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需要,在设计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渗透到设计工作的各个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用形。传统文化对

学习

艺术设计教学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艺术设计教学10篇,内容包括平面艺术设计十篇,艺术设计教案。学生设计作品参加比赛是个有目的的学习过程,是个培养专业学习兴趣、开发创造潜能、激发创新精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接触的是一项完整的设计项目,因为任何一次大

学习

陶瓷艺术设计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陶瓷艺术设计10篇,内容包括陶瓷艺术设计专业,陶瓷设计的艺术特征。随着社会向城市化发展的节拍加快,物质生活的提高,人类思维,审美意识,欣赏情趣不断有新的需求,人们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居住环境中艺术美的享受,人们“回

学习

网站艺术设计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网站艺术设计10篇,内容包括网站设计新颖题材,网站艺术设计word。1.视觉媒体。视觉媒体包括文字、***形、***片等,它是构成网页的基本元素。由于受到计算机屏幕尺寸的限制,文字与***片的布局要做到清晰明确、有主次。通过相应

学习

网页艺术设计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网页艺术设计10篇,内容包括网页艺术设计初探参考文献,网页设计优秀作品赏析。TheArtofWebpageDesignJIANGGui-mei(Dept.ofArtsDesignandInformationTechnology,GuangdongWomen'sPolytechnicColle

学习

美术艺术设计论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美术艺术设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美术论文核心期刊大全,创意美术论文模板范文文并茂。(二)教学方式方法方面的问题通过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可知,现代教育中存在着很多不足,是阻碍艺术设计教育工作取得进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