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介绍服装美学的内容与研究对象,以及服装美学对民族服饰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分析服装美学与生活美是相辅相成的,服装美学可以使服装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有章可循。阐释服装美学与现代服装艺术的结合,以及现代服装消费文化与服装美学的互动。
关键词:服装美学;民族服饰文化;设计原理;现代服装艺术
一、服装美学的内容与研究对象
服装美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概念,他应由许多要素综合在一起,形成和谐与协调性,构成一种统一的服饰美。服装美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就是服装美。然而,要回答什么是“服装美”,并不是简单地回答什么服装是美的、什么服装是不美的。因为服装的美并不是单纯的,所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观察,得到的结论往往会不同。此外,不同的人对于服装美的见解往往也会不同。因此,研究服装美,关键在于探索服装美的本质、基本表现形式以及形成或创造服装美的客观规律。
服装的综合美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个性美,是服装与着装人的性格、风度、爱好、志趣产生的美;第二,流行美,是服装与着装人迎合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产生的美;第三,内在美,是服装与人的心灵、气质融合产生的美;第四,外在美,是直接表露在外的美。此外,还包括在上述四个方面美的作用下产生的美,如服装与身体辅成的姿态美;服装的结构线条与体型辅成的构成美;材料品质、组织、肌理辅成的材质美,服装颜色与肤色辅成的色彩美;造型、款式、纹样等产生的艺术美;工艺、技术等产生的技巧美;佩饰、配件衬托的装饰美;服装与帽、手套、鞋、袜穿戴物品形成的整体美;服装与人的长相及修饰打扮产生的化妆美;服装的功能与人的工作、环境、条件、工具、对象相适应的实用美[1]。
二、服装美学对民族服饰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世界各国的民族服装品种繁多,各民族的服装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仅中国境内的民族服装就有汉服体系、满服体系等等,多姿多彩。国外的民族特色服装也各具特色,例如:阿富汗披掩全身的斗篷式女装查连(chadri),菲律宾的由纱雅裙(saya)和班诺萝上衣(panuelo)组成的女套装他侬(terno),日本的和服,印度的女装纱丽,印度尼西亚男女皆穿的围裹裙纱茏(sarong),苏格兰的男式褶裙凯尔特,夏威夷的直统型连衣裙姆姆(muumuu),印第安民族的披风式外衣庞裘等。
服装审美的民族性主要表现于民族服装以及服装的民俗风貌两个方面。民族服装是与现阶段世界通用的流行服装相对比的审美对象,带有较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容。而带有民俗风貌特点的服装,则主要是指那些既吸收了一些民族内容,又加入了流行服装成份的带有一定地域性的传统服装。民族服装与民俗服装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一般说,作为审美对象,民族服装是在较大的社会集团中人们按其历史、宗教、语言、风俗等传统而形成的特有的服装。而民俗服装则是带有某些民族服装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定地区范围内较小社会集团中人们所穿用的服装,如黄土高原,江南水乡、闽南客家等着装风貌,虽然都属于汉民族,但他们服装的民俗特性也较为明显。每年的国际时装周上总能看到不同民族服装的映像。
三、服装美学与生活美的相辅相成
服装是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使用功能,是人的生活内容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可纳入与社会生活相关事物的范畴。服装美是生活美的一个重要组成。服装美的造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按照人们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对美的规律认识而创造出来的,因此也属于艺术美的范畴。服装的现实生活美是第一性的,艺术美是第二性的。现实美是艺术美的基础,而服装艺术美是生活美的内容的创造性反映形态之一。服装审美是人的一种意识活动。由于人们在服装审美过程中往往是按照自己的美学思想、观点和趣味来评判服装美的,因此,服装审美实际上综合地体现了每个审美个体的审美感受、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由于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下,其审美观点、趣味等有关服装美的美学思想往往表现出共同的倾向性,也即反映了这一时期、这一民族、这一阶段层人们对服装美的共同认识、共同愿望和共同追求,这就形成了服装审美的共同性。
服装有“人的第二皮肤”之称,因此它的存在价值、它的美,都是作为人体美的一种附庸而体现的。服装之所以美,并不像发一幅绘画那样是一件纯粹意义上的艺术品,而必须与人以及人的生活相结合才成其为完整意义上的美,如果脱离人体或人的生活,服装美也就成了无皮之毛、无本之木,毫无意义。
有些服装单纯看起来其色彩、款式造型、材质等都很美,但穿于具体的人后并不一定好看,而穿于另一人则看起来很协调。这说明服装只有具体于人才能构成完整意义上的服装美。因此,我们说服装审美的最大特性在于它是人体美、生活美的一种真实体现。我们的设计师在设计服装的时候,除了头脑中必须有“服装”之外,还必须有“人”。
四、服装美学使服装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有章可循
服装美学使服装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有章可循,如服装设计的原理和服装设计的元素。
服装设计原理即美学的比例、平衡、韵律、加强和协调统一形式法则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包括:第一,比例,服装的整体或部分间的分割、比较及其形成的尺度;第二,平衡,服装的整体或部分在量感和动感作用下产生的稳定形式,分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第三,韵律或称节奏、旋律,指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线条、色彩、装饰等变化的美学法则;第四,加强,又称强调,是一种画龙点睛、突出重点的美学法则;第五,协调统一,协调指服装的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的和谐一致;统一指在协调的基础上集中化,体现美感。
五、服装美学与现代服装艺术
现代服装艺术更愿意向流行的现代艺术靠拢。从巴洛克、洛可可艺术到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从新工艺美术运动到立体主义,从达达主义到波谱艺术,每一次艺术运动都在服装艺术表现上留下烙印。现代服装艺术,曾以其反潮流的勇气和前所未有的自由精神,无视传统的一切桎梏,对整个人类艺术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造,创造了20世纪多元化、多风格并存的艺术景象,极大地开拓了服装艺术的形象领域以及人类的精神空间。
紧身胸衣、比基尼、热裤、迷你裙、内衣外穿、露脐装无疑是近年时装流行的热点。现代服装艺术设计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活动的互动。除了创作之外,还承担起解释自己作品的任务。服装设计师将服装艺术设计变成破除传统的试验,试验的同时创造了服装:有破洞的衣服、夸张的装饰、性的暴露、不合人体舒适的造型等。最早把生命作为“生命意志”的叔本华高举“超人”的旗帜,奠定了哲学、文学、心理学的“野性”霸主地位。之后,相继出现存在主义、意识流、“垮掉的一代”、波谱和朋克艺术。因而,在服装会上经常看到“野性美”的服装艺术要素:野生动物花纹***案、冷酷光泽皮革或金属、大胆的、文身、冒险气氛的背景、散乱飞扬的头发,我行我素的行动和酷的眼神[2]。
六、现代服装消费文化与服装美学的互动
今天,服装消费文化的发展,使设计、营销等领域产生了许多新的思想和观念,例如视觉营销、民族文化、绿色消费、服务经济等。这些观念给服装美学研究提供了具体问题并涉及到不同方面及研究角度,如人体美与装饰美,艺术性与实用性,时尚与流行,服装的形式感与概念化,品牌形象与视觉传达等[3]。同时服装美学的研究成果,又促进了服装消费文化的发展。他们形成良性的互动。
参考文献:
[1]华梅.服装美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2]孟恂民.现代服装艺术的视觉美学解读[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3]马大力.服装美学的研究意义[J].美术大观,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