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审计质量篇1
[论文关键词]税务审计 国际经验 启示
税务审计又称税务评估、税收审计或估税、评税,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报送的纳税申报材料以及所掌握的相关涉税信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策法规的规定,采取特定的程序和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在一定期间内的纳税情况、代扣代缴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的审核、分析和综合评定,以便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纳税行为中的错误问题,查找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异常现象,提出改善日常监控管理和征管措施的建议,实现对纳税人整体性和实时性的控管,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管理行为。
税务审计是税源监控的有效手段之一,对提高纳税意识、强化税源管理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作为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一种税收管理方式,税务审计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国外税务审计的良好经验
(一)注重审计人员的专业化
税务审计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因此各国的税务当局都配有高素质,综合性强的专业税务审计队伍。
美国国税局每年大约有几万名工作人员对纳税人进行税务审计,其负责指派给区办公室纳税申报表的日常税务审计对象,不是由区税务局自己来确定的。美国国税局将税务审计员工分为审计人员和特别调查人员两类,前者主要是从事对被选作审计对象的纳税申报表的适当性进行类似日常调查的工作,后者主要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对被日常审计怀疑有涉税欺诈问题的案子做进一步调查。
荷兰税务部门执行审计任务的队伍需要同时具备税务知识,审计知识和会计知识的税务审计师,对审计师的知识水平结构和执业经验制定了一定的标准和要求。
加拿大税务部门在审计方面的力量比较强,全国的税务力量有1/3 专门从事税务稽查审计工作,其税务总部下设审计部,审计部配备专业审计师(通常是会计师)及助手。
澳大利亚从事税务审计的人员大约几十万人,而大多数的公司和个人均会通过税务申报纳税或办理退税。澳大利亚对税务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查很严,主要包括从业人员必须是公正、守信、守法的人,5年内无不良纳税记录、无破产记录;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会计学位、商业法律学位;必须有2年的税务助手经历,并办理过公司、个人的纳税申报和退税业务。凡符合上述要求,由联邦税务资格委员会注册发执照,3年复查一次。若3年未开展业务,将被吊销执照。
(二)注重审计程序的规范性
税务审计主要有审计计划、审计执行、审计结论和审计报告等基本程序,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各国都十分重视审计程序的规范性。
美国税务审计程序有三个阶段:纳税申报表的选择和分类、纳税申报表的审计、税务审计结果的处理。首先税务审计人员将纳税人的申报信息通过电脑进行程序化的标准处理。然后将符合要求的申报信息,输入电脑进行下一步自动处理,不符合要求的则按规定予以处罚。选案后,将所选对象移送相关部门进行专业的税务审计。由于税务审计操作过程是实行专业化协作分工的,而且这些审计部门人员都经过严格优质的专业化培训,因此,整个税务审计从人员配置到审计的各个环节都突出较高的专业化,从而保证审计质量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荷兰税务审计部门在审计纳税申报表时针对不同的纳税人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处理形式:1.由计算机和管理人员按事先制定的步骤进行处理和审计;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部分的纳税人员;2.由税务检查官员进行部分或全部检查;这是针对抽取的部分纳税人员;3.进行实地审计。
加拿大的税务部门在收到由纳税人报来的纳税申报表后,总部首先通过计算机录入进行初审,初审主要是审查纳税人申报表填写姓名,数额,税目等是否正确。经过总部计算机中心审计出来后分发给各省,各省级审计部选取大约10%的纳税申报表进行审计,某张表被选出来后,可向上追溯3年,其他的纳税户,则分行业对偷漏税较多的安排审计。
澳大利亚纳税人在接受税务审计时,会首先通知自己的税务人,税务的审计内容除了一般的纳税申报表外,还有存货等;审计采用的方法是是对最近三年来任何一年的三个月数据进行抽查;税务审计人员在审计结束后将税收调整报告提供给纳税人,如无异议,则补税;对于审计结果,纳税人有权进行申辩,并将其理由反映到仲裁委员会进行裁决,对裁决不服的,可向法院申诉。另外,澳大利亚还对事后处罚进行了具体规定。
德国税务审计前先发书面审计通知,并规定固定的审计周期,对于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会适当进行周期调整。税务审计人员在审计初始会通过口头和实地调查等方法获取审计资料,在审计进行期间也会和纳税人进行交流。审计结束后,税务审计人员会将审计结果和基于事实在汇报会上与企业进行交流。实地审计小组的领导,往往是审计专家和主管税务局的负责人,对税企的分歧做出决定。纳税人如果对审计的结果有异议,可以要求上诉到法院。
(三)注重选案的科学性
在审计效率较低的情况下,税务审计选案的科学、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审计的效率,并最终决定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果。在这方面较为成功的是美国。
美国在进行审计选案时,一般采取以下手段:一是电脑选样,又称区别函数分析法。其原理是利用电脑设定不同程序,对个人或企业纳税申报表中的收入、个别费用、扣除以及毛利率等项目进行打分,最有可能存在问题者一般得分最高,也就最值得审计。二是税务机构内部人员自行分析研究抽样或专案调查。如美国国税局曾针对可能违反税法的高风险行业或个人进行查核,其对象包括美国公民持有信用卡在国外消费者,高收入未报税者,易通过合伙事业、信托基金或公司组织转移所得的高风险高收入者等。三是其他机构通报。联邦、州、市各级税务机关、证券监理会、保险监理会以及银行监理会等机构应对特定信息进行通报,一旦发现问题,相关税务机构就应立案调查审计。四是他人举报。税务机构在分析及确认举报内容属实后,决定查证与否。
(四)注重信息收集和信息网络建设
能否全面掌握纳税人的相关信息对于税务审计的质量和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各国都非常注重对纳税人信息的收集,注重纳税人电子信息网的建设和利用。荷兰税务当局系统数据库包含有500万个纳税人的信息。韩国通过设立税务信息处理系统,使税务审计逐步实现了计算机化,大大提高了审计的效率和质量,有效阻止了税务腐败。
二、国外税务审计对我国的启示
(一)培育专业的税务审计人才
税务审计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是制约税务审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各类税务管理人员均有承担一些税务审计工作,例如国税总局的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会对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涉税案件进行审计,各地级的稽查局会对所辖企业的申报进行审计等。税务审计的总人数较为充裕。人员的背景丰富,具备一定的税务、会计、审计知识,地域性的审计人员了解当地行业和企业的一般经营情况。但目前我国税务当局并没有有效地整合几类税务审计人员,税务审计的分工还处于低水平和有所重复阶段。随着涉税事项的复杂化,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的税务诉求提高,我们的税务审计人员急需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整合现有资源,形成一支税务审计的专家人才队伍。
(二)规范税务审计程序
在税务检查工作中,当前我国虽先后制定了《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和《涉外税务审计规程》,但对内资企业的税务审计缺乏规范的规程。因此,我国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不同纳税人制定规范的、切实可行的税务审计程序;利用现有资源,开发相关税务审计软件,将案头准备、案头分析、现场实施和审计终结等环节纳入规范的电子流程之中。选案时,可借鉴美国经验,在现有纳税大户选择法、行业选择法、循环选择法以及纳税状况总体评价选择法等方法的基础上,适当引入区别函数分析法以及他人举报和其他机构通报等做法,多渠道、高效率地选取审计对象。
(三)提高纳税人申报资料的质量
当前,我国税务审计的微观环境没有完全与国际上比较通行的管理模式接轨。最明显的就是目前的征管资料不能满足税务审计包括税务稽查的需要。这方面国外有些做法值得借鉴,如美国个人所得税实行双向申报制,日本则要求法人企业除了要报送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外,还要报送18种附表,如往来账明细表、银行存款明细表等,大大提升了税务案头审计交叉稽核的质量,从而提高税务机关的行***效率。在税收征管制度中应要求纳税人提交往来账明细表、银行存款明细表,以改善目前税务机关有关纳税人信息匮乏的局面,这对稽核评税和税务审计大有裨益。
(四)加大税务审计工作效率和力度
我国的税务审计率很高,企业和个人的纳税申报表都要逐一通过税务局的审核,但对于重大涉税案件的发现率和处罚率却偏低。面对这种现状,首先必须要确定以税务审计为核心的征管工作,树立以风险为导向的税务审计;
(五)加快税务审计的信息化进程
面对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的现状,我国的税务审计从最初始的纳税申报,核实,到税务稽查,审计等一系列的程序中,计算机和信息化的应用水平较低,难以符合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纳税申报的手工表样不仅会增加纳税人负担,而且不利于税务部门审计的精确性。并且对企业导出的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无法有效跟踪和核查,严重的制约了税务审计质量的提高。为此,建议尽快加大税务审计软件,风险评估软件,审计结果反馈和跟踪等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尽早实现税务审计的信息化。
税务审计质量篇2
由于税法和会计核算中规定的差异,尤其是在所得税汇算清缴中(如业务招待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营业外支出、利息费用、视同销售业务等)存在较大的差异,促进了纳税会计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企业设立专门的纳税机构和人员不仅对企业涉税业务进行筹划、确认、计量、登记,还须对差异进行依法调整和处理。由于各种税费在企业支出中占有较大比重,企业税负较重,纳税会计还要开展重要税种业务的纳税筹划,以提高纳税遵从度和降低纳税风险。可见,纳税会计不再像传统会计那样单纯依据会计准则对单一业务模块进行相关核算,而是站在整体业务链外,***地进行微观、宏观系统的考虑,这就必然对税务审计工作任务和审计人员专业素质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纳税会计对税务审计的影响
顾名思义,税务审计就是由具有纳税检查权的机构与人员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依法纳税和履行扣缴义务情况开展的检查监督活动。它是税务检查、稽查和***府审计等各种涉税事项检查监督活动的统称。由于纳税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之后,从事纳税会计业务人员的主要工作即纳税会计的职能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纳税会计除了集中计提、缴纳相关税费外,纳税筹划是纳税会计的主要职能。由此,纳税会计对税务审计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1)纳税会计职能增强了税务审计的吸引力
税务审计的主要承担者是税务稽查,其主要是检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相关涉税业务是否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准确计量,正确核算,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保证税收安全。税务审计的审计业务制定主要是针对企业财务会计相关业务进行的。由于纳税会计的单独设立,除了传统的涉税业务外,纳税筹划成为纳税会计的工作重点。相对传统的税务审计业务,由于企业的纳税会计对企业整个业务流程进行了纳税筹划,纳税筹划对于税务审计人员和税务审计工作都是一个新鲜事物,纳税筹划是否具有合法性、合理性极大吸引了税务审计,这种吸引直接导致了税务审计具体工作内容的变化,税务审计除了要进行传统的业务审计外,其工作重心也随着纳税会计的职能而逐步转向针对纳税筹划相关流程、决策的审计。
(2)纳税业务集中性提高了税务审计效率和效果
原来纳税业务由各个财务会计针对各自***业务中涉税业务***核算,最后由主管会计或其他会计人员汇总缴纳,整个纳税业务是分散进行的,各个财务会计由于时间、精力和自身专业素质的限制,对税收法律法规的理解不尽相同,这就造成相同的业务采用不同的核算标准,或相关业务不能进行整体的考虑。如,在个人所得税的核算中,企业的人员工资薪金是由劳资人员按标准核定,专门的会计人员进行审核确定,这里所确认的个人所得税只是按照每月固定的金额扣除相应的医疗、养老等法定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后计提个人所得税。员工的奖金、劳动分红等往往是由其他财务会计人员进行核算,虽然二者确认计量的依据都是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九级超额累进税率,但却都是***的依据这一规定,这就造成了奖金、劳动分红等没有达到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征点不缴纳个人所得税,或是超过纳税起征点,单独扣除生计费后进行缴纳,这样就造成了少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情况。税务审计中对此类业务的检查,由于时间、精力和人员素质等原因,往往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或是只能发现部分问题,税务审计的效率较低且效果较差。
纳税会计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整体的策划或制定统一的标准和业务流程,再对纳税业务进行集中的核算,非税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业务则由其他相关财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规定标准和流程进行确认、计量与核算,从而避免了执行标准不统一或不合法的问题。如,在个人所得税核算中,纳税会计制定工作流程,规定涉及到个人奖金和劳动分红等属于工资薪金的收入统一并人工资表中核算,不单独发放,从而避免了少纳税造成的纳税风险等。由于纳税会计对所有涉税业务都了如指掌,税务审计对企业进行税务审计时,只要由纳税会计专人陪同就可清晰准确的了解企业实际的纳税情况,并且由于执行的标准是一致的,如果发现某一问题即代表相关业务都存在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纳税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二、纳税会计对税务审计的挑战
企业专门设立纳税机构或纳税会计进行涉税问题的研究和纳税,从事此项工作的纳税会计都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对税收法律法规有着较深入的理解,纳税会计增加了审计吸引力的同时,也对审计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1)纳税会计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日益提高
随着企业对税务负担的日益重视,从传统的财务会计处理与其相关涉税业务,转变为专门纳税会计进行,对从事纳税会计工作的人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纳税会计区别于财务会计进行简单的涉税业务核算、确认和计量,要求有较高的税务、审计、财务等相关专业素质。企业在选择纳税会计时,也充分考虑到相关因素,故在企业中从事纳税会计多为以下人员:
①经验型人员。企业选择具有从事业务多年的“老会计”担任纳税会计,这些人员多年从事企业的业务核算,对企业业务流程、业务特点有着较深入的理解,对实际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从事纳税会计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日常业务中就能发现相应的不合理之处,进行流程上或操作上的规范,避免不合理税负。虽然这些经验型纳税会计在专业上可能有些欠缺,但由于其专门从事纳税会计工作,有时间和机会进行系统学习,专业素质也是在不断提高的。
②理论型人员。随着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人才”,企业大量引进“新鲜血液”,相应的对企业财务工作人员也逐步进行扩充,招聘一些有较强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尤其是税务和纳税方向的研究生专门从事纳税会计工作。这些毕业生由于所学知识较新,研究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有着较强理解分析能力,能够准确把握企业业务的实质,摆脱财务人员固有的工作习惯,提供更为合理的业务方案,逐步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降低企业税负规避企业纳税风险。
③综合型人员。企业为了快速合理优化企业业务流程和合理合法降低企业税负,往往直接招聘有经验的注册纳税筹划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担任企业的纳税会计和税务顾问。这些执业工作者都有着较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能够敏锐地发现企业涉税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合法而又合理地纳税。
以上三种类型的纳税人员由于专门从事纳税工作,随着业务的深入和不断的学习,其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都在不断提高,这就给审计人员、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审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审计方法。
(2)纳税会计法律水平和***策能力不断增强
为了适应和胜任纳税会计工作,纳税会计通过职称考试、接受培训、相互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法律水平和***策理解能力。职称考试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纳税筹划师等,通过对税收法律法规系统的学习,全面的掌握和提高税收法律水平;随着企业对税收负担的重视,各种针对企业的税务培训应运而生,例如各个纳税人俱乐部,都会定期为企业纳税会计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如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前,对相关所得税法律法规的培训),对法律法规及相关***策进行讲解。纳税会计通过这种培训有针对性的提高相应法律法规的掌握,相关***策的理解能力;纳税会计单独成为一个岗位之后,纳税会计与税务机关及其他纳税会计的接触也较传统兼职从事纳税工作的财务会计更为频繁,这就使得纳税会计能够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税收法律法规,提高对税收***策的理解,指导纳税会计实际工作。
由于纳税会计对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掌握情况和***策的理解水平的提高,就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强化自身素质,学习和掌握税收法律法规和***策,避免出现***失误等有损国家形象和企业利益的情况发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纳税会计职能多样化和方法快速创新
纳税会计的职能多种多样,除了纳税核算、纳税申报等传统业务,纳税筹划等新型职能成为纳税会计工作的重点,如何检查纳税会计工作的合法性成为审计工作的一个难题。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除了检查其账面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之外,还要对企业的整体业务流程、特定业务进行分析,从整体的微宏观角度去审视微观业务,这就给审计工作带来巨大的难度,对审计人员也是极大地挑战。
如果对纳税筹划的审计是微宏观层面的话,那对纳税筹划方法的审计绝对就是微观层面的。倘若对纳税筹划的目标、方法等没有全面的把握,可能就会造成审计工作的失败。不同纳税人的不同利益动机和价值取向,会产生不同的纳税筹划要求与手段;不同的纳税筹划方法比如调研法、逻辑推理法、经验判断法、对比分析法、数学测算等,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税务审计人员只有掌握这些方法,才能清晰掌握纳税会计工作,准确地确定企业所从事业务所涉及税务方面的合理合法性。
(4)纳税会计依据更加专业化且具有频变性
随着纳税会计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对税收法律法规的掌握更加全面,对税收***策的理解能力的增强和方法的不断更新,纳税会计从事工作也从传统单一的经营性逐步转变为依靠相关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来应对复杂的经济业务。应对这种专业纳税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就需要更为全面的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不能单纯依靠以往的经验和有限的专业知识进行,必须多方面全方位的扩充自己的专业性,这对审计人员来说不是简单且短时间就能够解决和达到的。
税务审计质量篇3
审计收费 审计***性 间接付费 税务机关 审计质量
一、引言近年来,低价揽客、压价竞争、购买审计意见等使注册会计师的***性受到了很大的威胁。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我国现行的三方审计收费模式有相当大的关系。本文在研读了大量关于第四方审计收费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构建了以税务机关为主导的,其他监管机构协调处理的新型审计收费模式,这种以税务机关作为第四方审计收费机构的模式,实现了审计收费过程中“记账”和“收费”的两权分离,对于完善我国现行的审计收费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我国民间审计行业的发展和审计收费模式改革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以税务机关为中心的第四方审计收费模式的构建现行的第四方审计收费模式有:保险公司模式、审计委员会模式、证券交易所模式和证监会模式,李建***(2008)构建了以税务机关、被审计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为中心的审计收费模式,在此模式中,税务机关不仅负责收取和发放审计费用,同时也要负责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并协调公司和事务所之间的关系,会导致税务部门的权利膨胀。同时作为一个***府部门,它还要履行一定的监管职责,工作压力比较大。在前述总结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如下的审计收费模式:
1、以税务机关为中心的第四方审计收费模式实施的准备工作首先,应制定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这是实施的关键条件,笔者认为应根据公司的总资产的数量及资产的比例结构作为审计收费的基本标准;其次,建立会计师事务所评级制度,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相关部门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从业人员的经验素质、业务完成质量、发现重大舞弊案的次数等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级别的评定,不同级别执行不同的审计收费标准;再次,建立监管部门的信息交流平台,以便监管部门之间能及时准确的交流相关信息。 2、以税务机关为中心的第四方审计收费模式的运行步骤(1)公司向税务部门预交审计费用;(2)审计业务的委托和承接,由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双向自由选择;(3)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审计工作,双方签订审计委托协议后,会计师事务所就对公司的财务数据和经营状况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和审计工作底稿报备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便进行业务抽查;(4)税务机关支付审计费用,对于不合格的审计业务,减少或不支付相关的审计费用,同时对审计业务完成质量较高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奖励;(5)披露审计费用和相关数据。从上述收费模式的运行过程可以看出,在此模式中税务机关担任了“出纳”的角色;注册会计师协会和证监会担任了“会计”的角色,负责审计费用的核算和监管,这些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制约可以防止监管机构内部的腐败问题。
三、研究局限性与后续研究建议本文只就税务机关审计收费模式做了理论上的构思与探讨,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新的审计收费模式在推行中也必将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笔者认为后续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详细研究:首先是关于审计收费标准的问题;其次是关于非审计业务的收费和委托问题,被审计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还可能会通过非审计服务的收费来达成一定的协议,进而导致审计意见的不公正;另外一个方面是关于我国高质量审计信息的需求问题,目前我国审计收费混乱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高质量的审计信息的需求不足,这便导致了我国审计市场的恶性竞争和审计收费的严重不合理,因此如何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机制,提高我国高质量审计信息的需求是我国审计行业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姚可.关于我国审计费用支付方式的理性思考
[J].时代金融,2007,(5):92-93.
[2]李建***.公共品视角下的审计委托模式研究
[J].税务与经济,2008,(5):35-38.
[3]毛玉,李江涛,于维辕.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模式创新:国家审计委托模式
[J].财会月刊,2011,(2):75-78.
[4]焦明清,邹亚平.论审计收费混乱的成因与对策
[J].企业经济, 2010,(7): 170-173.
税务审计质量篇4
【关键词】 税务会计; 质量特征; 信息披露
一、税务会计信息的概念、税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企业税务会计信息是企业申报纳税的基本依据,即企业按照税收相关法律的规定向税务部门提供的与企业纳税事项有关的会计信息。税务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是企业管理者,需求方是税务机关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税务机关可以针对企业提供的税务会计信息进行税款的征收并对企业的涉税事项进行检查、监督;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可以凭借企业提供的税务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税负和纳税义务的履行状况,进而进行一系列的决策和投融资活动。
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是评价会计工作优劣的标准,因此必须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会计信息要具有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税务会计信息作为会计信息的一种,也要符合标准,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也是会计人员从事税务会计工作的基本规则和指南。然而,税务会计信息又具有特殊性,它必须严格按照税法要求进行核算,税收的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使得税务会计信息要更加规范、统一。因此,税务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应在传统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基础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本文将税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归纳为:法定性、可靠性、相关性、确定性、可比性、及时性、可理解性和经济性。
综上,企业应该严格按照法律要求为税务机关和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符合税务会计质量要求的税务会计信息。
二、我国税务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企业税务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内容等与税务会计模式是密切相关的。目前世界各国采取的税务会计模式大体上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分离的税务会计模式;二是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统一的税务会计模式;三是以日本为代表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混合的税务会计模式。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大背景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是相统一的状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会计改革和税制改革也不断深入,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逐渐趋于分离。特别是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出台,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慢慢接轨,这样就进一步加速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分离的进程。应该说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分离既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也是我国在这一问题上的总体趋势,因此,减少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带来的纳税人的调整成本,促使税务机关与企业利益相关者更加准确、及时、便捷地掌握企业的纳税情况,改进我国的税务会计信息披露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我国企业税务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是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纳税申报表和其他纳税资料。其中,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报送的纳税申报表主要包括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分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消费税纳税申报表、营业税纳税申报表(分行业)、企业所得税季度和年度纳税申报表(分A类和B类)、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和地方税(费)综合纳税申报表等;其他纳税资料由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如应税消费品生产经营情况登记表、支付个人收入明细表等。
三、我国现行税务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报表信息与税务机关需要的信息相关性不强
企业提供的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是经过高度浓缩整理后编制而成的,主要是从总体上反映了在特定日期所拥有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债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税务机关就企业的涉税事项所要求的税务会计信息在该表中不明细,如“应交税费”反映企业应交的各项税金,其中的增值税、营业税等相关信息不容易获取。
企业提供的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其中有各项收入和费用的列支,但这些既包括了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收入和费用,也包括了企业非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得和损失,税务部门需要的与企业销售货物、提供劳务、企业所得税等相关的信息不容易获取。
年度会计报表的附录中会包含一些与涉税事项相关的信息,税务机关不要求企业必须提供该附注,即使税务机关获得了会计报表附注,也不能从中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因为企业会计报表附注中有关纳税的信息也只是一个总体的情况,远远不能满足税务机关的需求。
(二)纳税申报表的准确性欠缺
企业提供的纳税申报表和其他纳税资料是由企业自行填写的,其真实性会有所欠缺,再加上税务部门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使得税务会计信息缺乏准确性。第一,就增值税而言,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减免是根据企业的相关发票进行认定的,如果逐项进行审核确认会很大程度上避免企业的偷逃税款,但是这样大的工作量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和税务机关的征税成本。第二,企业所提供的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中列支了很多涉税项目,这些都是企业自行按照财务会计报表中的有关项目进行计算调整并填写的,由于种类繁多、计算程序和方法颇为复杂,比较容易产生差错,税务机关也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管,即使进行逐项监督也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第三,企业提供的各种纳税申报表和其他纳税资料中部分项目金额与财务会计报表中的金额不能形成明确的对应和因果关系,难以进行比对,这就给税务机关的审核工作增加了难度,进而使得企业有机会进行偷税、漏税。
四、如何改进我国税务会计信息披露
(一)构建税务与会计相沟通相依赖的信息系统
这一信息系统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税务信息与会计信息之间的资源共享。在税收与会计相协作的基础上将税务信息与会计信息进行整合:一方面,税务机关和***门可以共同协商制定相对完善的税务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强制性地要求纳税人在该信息系统上进行税务会计信息的定期披露;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和***门应该就纳税人的税务信息与会计信息进行交互式的传递与沟通。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努力,真正发挥该信息系统资源共享机制的作用,不但降低了税务机关的征税成本,也节约了纳税人的信息成本。
(二)公开“应交税金明细表”
“应交税金明细表”是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的附表之一,该表主要反映企业应交税种的期初未交数、本期应交数和期末未交数,特别是增值税的各项明细科目的本期发生额都有列支,如果将它作为企业会计报表的主表之一,像“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表”一样对外公开的话,可以使税务部门和企业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各项税金的应交、实交和未交数额,并且不再是一个总体的概况,而是各个税种的明细列支。另外,“应交税金明细表”在帮助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税务部门监管征税的同时,也可以作为考察企业经理人经营业绩的绩效标准,通过“应交税金明细表”的公开,社会审计机构可以按照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对被审计单位“应交税金明细表”中各项数字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认真审查,税务机关可以参照审计报告进行监管,既节约了税务部门的征税成本,也相对高效地保证了税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三)财务会计报表附注中增加披露内容
如果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进行以下项目的披露,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税务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存货和增值税进项税额、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无形资产和累计摊销、支付的职工薪酬、分配的股利、各项应税收入、各项计税费用、计税投资收益、罚没支出和其他与纳税相关的各项数据如支付的印花税、契税等。
(四)加强企业会计管理监督
在要求企业自身提高税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财***机关、税务部门和审计机构也要通力合作,做好对企业税务会计信息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工作,督促企业自觉地规范其会计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具体来说,财***机关要严格落实会计年度审查制度,对屡次违反会计制度的会计从业人员,取消其岗位的任职资格;税务部门在强化征管的同时,也要帮助企业了解税收***策,普及税务知识,提高企业的纳税遵从度,对不符合规范的行为要严肃查处,避免企业偷逃税款的行为发生;审计机构要完善离任审计制度,对未通过审计就离任的企业经理人进行追查,必要时与公安机关相配合。以上三方的监督、检查和审计都是为了促使企业搞好生产经营、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会计水平,保证企业税务会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郑华星.税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分析[J].财会月刊,2010(8).
税务审计质量篇5
一、税务督察内审的职能和意义
(一)税务督察内审的职能
税务督察内审工作的基本职能概括起来是“查错纠弊、促进管理、防范风险、服务大局”,就是要通过开展税收***检查、内部财务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切实加强对税收***权、财务管理权和领导干部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监督。在税务部门专门成立督察内审部门,***行使对税收***检查、内部财务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职能,就是将税收督察审计权从税务系统的税收决策权、执行权中分离出来,是对系统行***管理权力的分解与制约。
(二)税务督察内审的意义
1.有利于整合内部监督资源。把分散在***策法规部门、计划财务部门和纪检***门的税务内部监督资源进行整合,有利于加强督察审计力量,强化督察审计工作;有利于强化行***监督,改进和完善税务监督体系。
2.有利于内外监督合力的发挥。相对于广大纳税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外部权力监督机关、纪检、审计部门的事后、专项、行***监督,督察内审是过程、事中和基础性的监督,作为一种内部监督机制,是其他监督形式无法替代的、有利于发挥其他监督形式作用的一种必要的监督。
3.有利于提升税务部门整体工作效能。税务系统既是行******部门,又是行***管理部门,督察内审作为内部综合行***、经济监督的重要形式,能够对税收***权和行***管理的配置权和执行权进行有效监督。从而提高税务部门依法行***水平,加强对财***资金的监管和规范廉洁从***行为。有利于优化税务系统行***管理权力配置和组织结构,建立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税务行***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税务系统行***管理效能和水平。
二、税务部门开展督察内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各级税务部门对督察内审工作在内部监督中的地位及其职能作用认识不足,实际工作中重视不够,致使工作部署落实不力,工作开展不平衡,直接影响了督察内审监督制约作用的有效发挥。
2.***性不够强。表现在:一是内审机构不够健全、***,导致在力量和职能履行上,缺乏***性和权威性;二是督察审计行为容易受干扰、限制。督察内审的对象是本系统、本单位及其成员,领导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单位关系等,工作中可能受面子问题、单位整体利益问题的困扰,督察内审人员往往不能***于所审查的活动之外,审计意见难落实,其审计结论的***性也不够强。
3.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一是综合业务素质不高。专业结构相对单一,具有一定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较少,直接影响到督察内审工作深度和广度;二是审计力量不足。目前从事督察内审的专职人员较少,审计任务重,临时抽调组建审计小组的人员专业熟练度不够,时间和精力有限,难以保证督察内审工作质量;三是人员管理难度较大。现有内审人员大多兼职,现场检查工作完成后抽调人员返回各自工作岗位,容易造成后续监管等工作无人接手、脱节现象;并且由于不能长期系统的检查督导,无法保证工作的延续性。
4.审计技术方法和质量不够高。一是审计技术方法不够先进。主要采取现场审计方式,手工操作,审计技术方式单一;二是风险观念比较淡薄。一般凭借督察内审人员的主观判断和经验,较少考虑审计风险控制因素和运用制度基础、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三是质量控制制度落实不够。存在重问题审查、轻处理处罚,重审计意见提出、忽视审计意见落实等现象,忽视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起不到应有惩戒作用,存在潜在的审计风险。
三、提高税务部门督察内审工作效能的对策与思考
1.争取领导重视,进一步发挥督审参谋决策的职能。督察审计机构作为内设机构,不具备外部监督机构的***性,要真正发挥督察内审的作用,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尤为重要。要争取领导层重视和关心督察内审工作,积极支持督察内审人员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同时,督察内审部门将工作中掌握的信息加以提炼后,能够为领导强化依法治税和从严治队决策提供参考。
2.设立***机构,进一步加强督察内审的组织建设。对省级以下税务部门是否要设立专门的督察内审机构,笔者经过认真的思考,认为很有必要。首先,从工作承接性方面考虑:总局到省局均已设立***的督察内审机构,各设区市局和基层县局没有对应的工作机构来承接此项工作的话,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从业务量考虑:设区市局所辖基层县(区)局范围之广,需要进行督察内审的单位和领导干部之多,没有专业的督察内审队伍,无法应对。因此,建议省以下税务部门也相应成立专门的督察内审机构,配备专业人员,保证机构***,专业人员充足、***。加强督察内审组织建设,在本部门分管领导或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保证***性,提升权威性。可考虑设立审计委员会,督察内审部门向审计委员会负责报告工作,以实现内部审计组织上的完全***。
3.规范建章立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督察内审的制度体系。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工作行为。在学习先进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本单位的督察内审各项工作制度,建立一套功能齐全、运转协调、监督有力、服务到位的督察内审体系,对督察内审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规范。首先,要完善督察内审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基本管理制度;其次,要加强内部人员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和审计项目负责制,明确督察内审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逐步实现督察内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维护督察内审工作的严肃性。
4.充实工作队伍,进一步提升督察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队伍建设上,要打造思想过硬、业务精良、作风扎实、廉洁勤***的税务督察内审队伍,首先要选对人,税务督察内审工作的特殊性,强调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组织纪律性,要求从业人员熟悉财务审计、税收***策、法律、计算机等专业技能,具备查账、综合分析、组织协调能力;其次要充实并保证合理的人员数量,使工作能够正常开展;第三是要建立健全考核、教育、培训和监督机制,实行任职资格制,努力提高和激活督察内审人员宏观思维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日常工作培训和查前集训,督察内审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加强学习与研究,提高消化吸收新知识、理解新思想新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5.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促进检查与被查对象的沟通。一是加大宣传,强化思想认识。通过加大督察内审工作的宣传力度,使税务系统各部门能够真正认识到督察内审在维护国家税收***策和财经纪律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加强沟通,争取被审计单位和人员的理解支持。让我们的税务干部树立起督察审计与风险管理的理念,认识到***风险和财务管理风险的存在,认识到对风险进行管理与治理的重要必和必要性,使其能从被关心、被爱护的角度理解审计,积极支持配合督察审计工作,防范税收***风险和财务管理风险。
6.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调动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各级税务局长是本单位会计责任主体,对领导好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负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各级领导树立起财务与业务同等重要的观念,学习财经法规,重视会计工作,要求会计、出纳人员持证上岗。单位领导鼓励会计人员依法办事,搞好财务分析,事前听取会计的意见,使会计人员能运用其所学财务知识,在不违反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换一种处理方法,合法合情地为实现单位目标而追求集体利益最大化。若无视国家财经法规,会计工作容易出现问题,同时也增加督察内审工作的难度。
税务审计质量篇6
所得税汇算清缴是所得税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汇缴工作涉及面广,***策性强,程序复杂,需要税务机关、纳税人和社会中介机构共同努力才能做好。本文结合近几年所得税汇缴工作实践,谈一些思考,提一些建议。
一、对所得税汇算清缴现存问题的思考
1、对汇缴征纳双方的责任认识不清楚。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国税发〔20xx〕200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颁布前,所得税汇缴的主体并不明确。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作法是,年度纳税申报由纳税人完成,所得税汇缴由税务机关越俎代庖,造成汇算清缴的主体不清、法律责任不清。《管理办法》明确汇算清缴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应对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法律责任;税务机关在汇缴期内负责***策辅导、资料审核和税款结算,在汇缴结束后应开展纳税评估和检查。但受习惯的影响,部分干部仍然持有“以查代算”的观点,认为只有税务机关的查账检查结束,才算汇算清缴工作完成。在实际操作中,把年度纳税申报视为纳税人自核自缴结束;把年度纳税申报至4月底以前这段时间作为税务机关实施企业所得税检查阶段。“以查代算”的观点,使企业所得税又重新回到原有的老路,制约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改革的深化。
2、所得税管理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不完备。目前使用的所得税管理平台属于ctais外挂软件,主要功能是汇缴录入和结果查询,能够满足汇缴的业务需求。但是,该系统没有数据分析功能,对汇缴数据的增值应用考虑还不够。一方面,我们对重点税源户、亏损大户、特殊户进行重点审核时,既要着眼于年度申报表表、表间勾稽关系,又要注意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沿革和所属行业特点。这是因为,通过调阅企业历年的所得税申报资料和调整数据,分析企业的经营变动状况,能够为管理人员汇缴审核提供辅判断;另一方面,按照行业管理的思路,同一行业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变化应该表现出一致性,具体体现为行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回报率、所得税贡献率等保持相对一致水平,这为分析衡量所得税税源质量和征管状态提供依据,也为所得税纳税评估和检查选案提供重要参考。
3、事务所中介市场发展不均衡。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对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规范核算起到了促进作用。特别对所得税汇缴发挥重要的“经济警察”的作用。但由于体制机制、市场发育和执业环境等原因,事务所在执业质量、公信力、收费标准等方面还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一是执业质量参差不齐。所得税鉴证业务多集中在3-5月,事务所出于成本控制和多接业务的考虑,会聘用一些不具备执业资质的人员,审计质量因而打了折扣。从审计披露的问题来看,主要是对费用的审计,对收入、成本项目关注较少;二是***公正性有待提高。***性是会计师事务所的立业之本,是会计师业务质量的根本保证。受个别事务所不规范执业的影响,有些企业误认为,会计事务所是疏通税企关系的一个桥梁,既可以降低税务风险又可以减少纳税成本;三是收费标准缺乏依据。部分企业反映,收费标准不一,弹性较大。
4、相关管理配套措施不健全。一是缺少质量评价体系。由于所得税业务的复杂性,汇缴工作面广量大,缺乏对汇缴质量的量化评价指标,无法实现有效的监督和质量评价;二是纳税评估和检查没有及时跟上。《管理办法》要求税务机关在汇缴结束后,组织开展纳税评估和检查。由于投入精力不多,针对性不强,成效不明显;三是账务处理辅导不到位。汇缴调整有些涉及账务处理,这对中小企业财务人员是个难点。从加强跟踪管理的角度,那些纳税调整涉及账务处理,以及如何处理,是后续管理不可忽视的工作。
二、思路及对策
1、通盘考虑汇缴工作的阶段重点。税务机关要从汇算清缴的内涵去把握工作方向和着力点。既要克服“双主体论”,防止税务机关越位包揽应由企业承担的责任,也要避免“无关论”,淡化税务机关在汇算清缴中宣传辅导、指导督促的责任。以系统观为指导,可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管理。事前管理就是税务机关在汇缴前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企业所得税的***策宣传,使纳税人了解企业所得税的***策规定,特别是当年出台的新***策和涉及纳税调整的***策;事中管理就是汇缴开始后,税务机关要做好对企业年度纳税申报表的审核工作;事后管理就是在汇缴结束后,税务机关要认真组织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对存在问题的,该补税的补税,该移交的移交,起到规范一个、震慑一片的作用。
2、增强所得税信息化管理能力。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背景下,企业所得税管理已离不开信息化,将现代科学技术引入所得税管理是规范管理的必由之路。一是构建基于数据仓库的所得税管理平台。数据仓库不仅满足一般的信息查询、报表生成,更为重要的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仓库进行深度分析和利用。在此基数上建立分析模型或设立分析方法,以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趋势或关 联。二是强化汇缴结果的质量检验。根据行业管理和分类管理的思路,企业按明细行业进行汇总归集,对各项财务、税务指标进行逻辑分析、趋势比较和配比分析,筛选出疑点企业,为评估和检查提供案源。三是充分利用系统资源。如利用ctais系统中增值税和所得税的销售收入数据,实现自动比对。再如对营业税纳税人,取得地税征管系统的申报数据,与国税申报收入进行比较,验证是否少申报收入。
税务审计质量篇7
税收征管质量专项审计调查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对部分重点税收征纳情况进行调查,揭露和反映税收征管中存在的,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其从管理机制上解决税收流失和***腐败问题。因此,如何选择重点税源相对集中的地市并确定延伸调查的重点税源企业,以及确定重点税源企业后对企业的纳税申报环节和税收征管及税收核算环节的审查是此项审计调查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计算机审计的着力点。
由于国税部门在全国推广使用了重点税源监控系统,2002年以前将年纳税能力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全部纳入了该系统进行监控,2003年开始,监控范围扩大到年纳税能力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因此,审计人员可以将该系统的数据直接导入到自己的计算机中,生成一张重点税源监控数据表,既可作为延伸调查选点的依据,又可用于与税收会计数据的比较,查找存在的问题。
同时,国税总局还开发并在国税系统推广使用了“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即CTAIS)。通过该系统,税收征管数据全部集中在地市级国税局,各个县市国税局仅限于进行前台操作。因此,审计人员通过***CTAIS数据,就可获得较为全面的税收征管信息。通过审计分析这些计算机信息,寻找线索,有目的地延伸调点税源企业,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现税收征管质量问题,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计算机审计的和步骤
步骤一:认真组织审前调查,精心编制计算机辅助审计实施方案
在审前调查阶段,通过对省级国税局的信息中心和计财部门的调查,掌握全省计算机信息化的总体情况和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及其使用情况。其中,一是要全面了解重点税源监控系统的使用情况,初步分析判断其数据是否安全、完整、可用;二是要准确了解各地市国税局CTAIS系统的使用情况,以便于在下一步延伸审计时,选择那些CTAIS系统使用时间早、运行状况好、数据可信度高的地市作为审计对象,从而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优势。
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制定计算机辅助审计实施方案。通过精心编制该方案,一是要明确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目标,二是要确定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主要内容,三是说明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步骤与方法,四是统一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要求等。
步骤二:利用重点税源监控系统数据导出功能,直接导入重点税源监控数据
在省级国税局集中有全省的重点税源监控数据,审计人员可以将全省的数据直接导入到自己的计算机中,生成一张重点税源监控数据表(Excel格式,便于审计人员在各种型号的计算机上使用)。导入的数据主要包括企业名称、属地、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利润、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的实现税金、入库税金和欠缴税金,除了导入本期数外,还导入同期数以及与同期相比的增长比率等数据。
步骤三:分析重点税源监控数据为确定延伸调查地市提供线索
将上一步导入的重点税源监控数据表按照属地分地市进行归类生成分地市重点税源数据表,并分别就各地重点税源企业的户数及其税收实现数、入库数和欠缴数进行分析,将那些重点税源户数多、税收规模大、欠税突出的地市作为延伸调查的对象。
步骤四:完整***和转换被延伸调查地市CTAIS数据
1.调查被延伸审计地市国税局的信息部门和计财部门,具体了解其CTAIS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为***计算机数据做准备。
2.安装数据库客户端软件。,CTAIS系统运行的数据库平台有两种:SYBASE及ORACLE,针对不同的数据库平台应安装与国税局实际使用的数据库相一致的客户端软件,客户端软件可向国税信息部门索取。对于 CTAIS数据库系统是ORACLE的,在安装完客户端后,还应运行“ORACLE用CTAIS汉字字符。reg”文件,如该信息未成功注册,导入的数据将不能正确显示中文。
3.配置连接。网络配置参数向国税局索取,一般包括:IP地址及其掩码,网关参数等。
4.配置数据库客户端。对于SYBASE客户端,通过运行SYBASE的DSEDIT软件,按照提示逐步进行配置。对于ORACLE客户端,通过运行ORACLE客户端配置软件,进入ORACLE客户端配置界面,按照提示逐步进行配置。
5.配置ODBC连接。对于 SYBASE的ODBC配置,在“控制面板”中选择“数据源(ODBC)”***标,双击后进入“ODBC数据源管理器”,完成配置。对于ORACLE的 ODBC配置,与SYBASE的ODBC配置过程相似,只是在创建新的数据源时应选择ORACLE的驱动程序。
6.安装和配置审计数据库。本数据***的目标数据库为微软的SQL SERVER 2000,为此,应在***计算机上首先安装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服务器,正确安装完成后,启动 SQL SERVER服务并运行 SQL SERVER 2000企业管理器,完成审计数据库的配置。
7.数据***。运行“Microsoft SQL Server”软件,利用其“导入和导出数据”功能***CTAIS数据,建议导入除“FP_”、“XT_”、“V_”、“TX_” 、“QX_”、“CX_”、“BB_”开头的全部数据。在导入前,如能请国税部门将审计范围外的数据预先剔除,则可大大降低数据***的时间。
8.利用《数据采集分析软件3.0国税审计CTAIS版》,进行数据的转换,保存为审计人员可以利用的格式。
步骤五:结合审计方案要求,针对各项具体的审计调查内容,编制相应的计算机审计模块
下面是欠税审计调查模块的例子。
该模块的主要如下:
1.利用***的CTAIS数据将已经申报尚未上解的税款全部查询出来,生成税收欠税逐笔查询表。
从CTAIS的[登记_登记纳税人基本信息]表中,提取纳税人名称、纳税人识别号字段。
从CTAIS的[税务机关代码]表中,提取纳税人税务机构代码、税务机构名称等字段。
从CTAIS的[VIEW_征收信息]表中,按照上解日期为空和征收项目名称不等于税务行***性收费收入的条件,提取纳税人识别号、所属时期起、所属时期止、征收项目名称、税额、上解日期、纳税人税务机构代码等必要字段。
三张表分别通过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税务机构代码相互关联,生成税收会计欠税逐笔查询表。
2.利用税收会计欠税逐笔查询表生成税收会计欠税分户表。
从上述税收会计欠税逐笔查询表中进行分户查询,将每家企业逐笔反映的欠税汇总起来逐户反映,然后按照每户企业欠税金额从大到小排序,生成税收会计欠税分户表。
3.利用重点税源监控数据表生成一张重点企业欠税分户表。
利用步骤三生成的分地市重点税源数据表,选择的数据主要包括企业名称、属地、欠缴税金(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的本期数、同期数以及与同期相比的增长比率等,并按照欠缴税金本期数降序排列,生成所延伸地市的重点企业欠税分户表。
4.查找可疑线索。
(l)寻找税收会计可能未反映欠税的重点企业。将重点企业欠税分户表与税收会计欠税分户表按照企业名称进行关联相互比对,查找重点企业欠税分户表中存在而税收会计欠税分户表中不存在的企业名称,生成可疑企业名单一。
(2)寻找税收会计可能少反映欠税的重点企业。仍然将重点企业欠税分户表与税收会计欠税分户表按照企业名称进行关联相互比对,查找在重点企业欠税分户表中和税收会计欠税分户表中同时存在,但是重点企业欠税分户表中反映的欠税远大于税收会计欠税分户表中反映的欠税的企业名称,生成可疑企业名单二。
5.核查税收征管档案,确定重大可疑税源。
根据发现的线索,调阅有关企业的税收征管档案,一是查明企业年底实现但是依照税收法规应该于次年申报的税收,二是查清税务部门将该企业的欠税结转待清理呆账税金核算的金额和余额等情况,将这些税款从重点企业欠税分户表的欠税中剔除出来,生成新的已经调整为税收会计口径的欠税数据,并将其与税收会计欠税分户表中反映的欠税再次相互比对,如果前者仍然大于后者,则说明税务部门存在瞒报企业欠税的重大嫌疑。
步骤六:根据各机审计模块发现的重大可疑线索进行延伸调查,做出结论
仍然以上述欠税审计调查模块为例子。根据该审计模块发现的重大可疑税源企业,延伸到相关企业进行调查,实地核实其税金的实现、申报、入库和欠缴情况。如果审计结果表明该企业的欠缴税金调整为税收会计口径后确实大于税务部门反映的欠税金额,则可以基本确定税务部门存在瞒报欠税的(同时要注意分清是否存在企业故意少申报和税务授意企业少申报的情况,区分企业未申报和企业已申报两种情况下分别少反映的欠税金额),向该企业和该企业的税收征管机构进行相关取证。
审计案例
2003年,在对H省税务部门2002年1月至 2003年9月30日税收征管质量专项审计调查中,我们通过审前调查,了解到该省国税系统已经全面推广使用了重点税源监控系统和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并且使用基本正常。于是,审计组决定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审计调查工作。通过税源监控系统和CTAIS的管理使用情况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精心编制了计算机辅助审计实施方案,经过办领导批准后正式予以实施。
税务审计质量篇8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继续深化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围绕国家宏观***策落实,以及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热点问题,开展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积极推进效益审计。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发现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使审计工作在规范财***经济秩序,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
二、项目安排和审计重点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年审计项目计划26个,项目类别和审计重点如下:
(一)本级预算执行审计
1、对市财***局具体组织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年,继续深化财***审计,以推动完善公共财***管理体制为目标,以财***支出审计为重点,关注预算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促进完善科学规范财***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对***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财***改革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检查预算执行中存在预算编报不真实、违规变更预算、隐瞒转移截留预算收入、资金滞留闲置、违规改变资金用途以及超预算列支等问题。重点揭露和处理账外资产、未落实收支两条线和专户管理、违反国家规定减免缓征非税收入、违规采购、违规担保、损失浪费、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等问题。通过审计,加强综合分析,充分利用审计成果,督促***门严格执行《预算法》,严格预算的编审和执行,完善规范化的财***收支管理制度,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资金使用效益。
2、对地税部门税收管理情况审计。
年,要以促进依法治税、规范税收征管行为为目标,在审计地税系统税收征管情况的基础上,采取专项审计调查方式,延伸审计房地产企业、旅游、宾馆等单位的纳税情况,扩大审计覆盖面。重点检查和处理未按规定征收及缴纳税收收入、隐瞒转移截留预算收入、***策性税收流失、纳税人偷税漏税及违反国家规定减免缓征税款等问题。通过审计,促进税务部门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力度,规范税收征管行为,改进和完善税收计划的形成机制,从税收征管机制上解决税收流失等问题。
3、部门预算执行审计
对地税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工业发展委员会等3个部门预算单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是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的组成部分。审计要严格按照《预算法》规定,认真检查有关预算执行单位是否履行了各项预算执行职责,在预算执行、追加预算以及财***财务收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加大对二级单位延伸审计力度,重点检查***府非税收入缴纳及“收支两条线”管理情况,揭露和处理未落实收支两条线和专户管理、转移挤占财***收入、截留挪用财***专项资金、损失浪费等违法违规问题。对预算管理不规范、财***财务管理不严格等一般违规问题,要帮助和促进相关部门自行纠正,不断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二)专项资金审计
以规范财***专项资金预算和管理,提高财***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国家宏观***策落实到位为目标,重点对市林业局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审计。通过检查市林业局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重点揭露专项基金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审计,分析资金效益情况,利用审计成果,促进有关部门加强专项基金管理。
(三)审计调查
以提高财***资金使用效益和国家宏观***策落实到位为目标,重点对市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绩效情况;市年度扩大内需投资新增投资项目;市年度财***基金安排项目投资建设完成情况;市年度本级预算项目支出执行情况;市年度涉农补贴专项资金等5个审计调查。
1、对市年至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绩效情况审计调查。以提高财***资金使用效益和国家宏观***策落实到位为目标,通过对市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绩效情况审计调查。一是摸清我市“两免一补”***策实现的情况及***府履职情况;二是调查免除杂费资金具体管理使用情况和免费教科书情况,促进资金的合理、合规使用及管理;三是调查寄宿生生活费补助、义务教育各项收费情况。通过审计调查教育“两免一补”专项资金的分配、管理及使用效益情况,评价教育“两免一补”***策在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方面取得的效果,并提出审计建议和措施,促进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益。
2、对市年度扩大内需投资新增投资项目审计调查。围绕市委、市***府加强扩大内需投资新增投资项目为目标,跟踪审计调查中央、省市财***安排的专项资金投入、使用和效益情况,坚持以资金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检查扩大内需投资新增投资项目分配、管理、使用、结余等情况。通过审计,揭露和查处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违法违规和损失浪费问题,着重从经济、效益、效果三个方面,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效益性评价,提出管好用好资金及加强项目管理的审计建议。
3、对市年度财***基金安排项目投资建设完成情况审计调查。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检查投资项目预算支出执行情况;有无项目未及时办理决算,影响资金正常拨付;有无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及施工进展缓慢,拖延了项目投资计划的落实等问题。通过检查进一步强化***府投资项目计划管理,加快项目推进,提高***府投资建设的财***绩效。
4、对市年度本级预算项目支出执行情况审计调查。以加快财***资金支出进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为目标,检查部门在编制部门预算项目支出时,实施的项目是否列入预算;列入预算的是否充分考虑项目的跨年度实施因素,通过审计调查,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单位严格执行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报账制管理办法执行,正确处理好支出进度和支出管理的关系,防止出现资金使用单位突击花钱、违规花钱等行为。
5、市年度涉农补贴专项资金审计调查。以落实惠民***策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进一步强化民生资金审计。加强对涉农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着力检查资金管理和***策执行情况,关注资金使用效益和***策执行效果,严肃查处挤占挪用、虚报冒领、损失浪费等问题,保障各项资金专项专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各项惠民***策的落实,维护社会稳定。
(四)经济责任审计
经市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商定,中共市委组织部委托,列入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安排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7个。其中离任审计经济责任人为曾清泉、张羽飞、陈向奋、黄兴海;任中审计单位负责人为陈志勇、***海、刘德喜、李维等。主要检查部门单位主要领导所在单位财***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要坚持以财***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突出查处涉及经济责任的严重弄虚作假、严重违反财经纪律、重大经济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问题和个人经济犯罪等问题。揭露领导干部在财经管理方面存在负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的问题,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作出客观评价,实事求是向市委、市***府提交审计结果报告,为加强***风廉***建设和领导干部考核任免服务。
(五)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对绕城公路建设项目、西部供水工程项目、污水处理项目(红沙、鹿回头、新城3个污水处理厂)跟踪审计、海南中等职业学校(一期)工程项目、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项目等5个项目审计。以服务市委、市***府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对***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力度,重点检查***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项目质量管理、工程造价和财务核算情况,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等情况。重点揭露和处理概预算和决算编报不规范、工程价款不实、违规招投标、损失浪费及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等问题。延伸审计建设单位和参建的设计、监理、施工及设备材料供应商等单位。通过审计,分析项目建设效果和投资效益,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完善***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机制服务。
(六)事业单位审计
对市第二中学、市赤田水库管理处年度财务收支审计。主要检查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以及财务收支管理等情况,揭露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中不真实、不合法、不规范的问题,处理各种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财***资金行为。通过审计,提出完善相关***策措施、改进管理意见和建议。
(七)企业审计
对市城乡建设土地开发总公司年度财务收支审计。以摸清企业家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国有企业经济活力为目标;检查企业收入、成本、费用核算以及对外投资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揭露盲目投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损失浪费;违规经营、账外资产、虚报或隐瞒转移收入、少计少缴税费等问题。通过审计,加强综合分析,针对国有资产运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企业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三、工作要求
为实现全年审计工作目标,审计机关将切实做到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审计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的十七大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倡导民本审计观理念,***思想,创新审计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围绕审计工作目标,突出财***主题,关注民生工程等问题,提升审计成果,为加快我市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服务。
税务审计质量篇9
审计之所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审计本身所处的外部环境是分不开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假如整个社会范围的审计现状使得审计根本没有合理运作的土壤,我们怎么能期望它的审计结果是有效的呢?
一、从税收和企业的关系角度
审计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很多企业用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偷逃税款,这也是审计中一个最常见、最严肃的一个问题。自古以来,苛捐杂税和纳税人企业向来是对立关系,给国家缴纳的多,自己的利益就少;反之,自己的利益就多,所以企业就想方设法地少缴税。之所以存在这个难以克服的难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一个主要原因是企业只把缴税看作是企业的义务,看不到它给企业自身到来什么效益。当企业只把他当作负担时,难怪他们会想方设法逃税。
要完全解决这个问题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缓解这种局面,加强企业纳税的主动真实纳税性,减少税务机关的检查成本。如何实现呢?笔者认为应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诱导:一方面对按时真实纳税的企业按累计时间给予一定的奖励,在上市过程中可给予***策上的适当倾斜;另一方面对不按时真实纳税的企业给予加倍处罚,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并在媒体上给予曝光。
二、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批管理和后续监督管理角度
随着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社会上对注册会计师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所以,出现了很多借用注册会计师印章注册登记,而实际审计中没有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质量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各地***门和注册会计师协会,一方面要积极促进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坚持确保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的素质和执业质量的原则。严格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批程序,规范批准文件行文格式及内容。
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批管理一样,会计师事务所的后续管理也同样重要。审计署法制司王秀明说,中国目前财经领域造假、会计信息失真情况比较严重,这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不高、执业质量存在较大问题有关系,对社会审计机构加强监督是完全必要的,而不能削弱这种监督。
据统计,1999~2004年审计署先后组织检查了134家有证券许可证的会计师事务所,发现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严重失真或重大疏漏,涉及金额369亿元,并将其中问题较为严重的88家事务所、262名注册会计师移交***、证监会查处。
基于注册会计师在保护社会公众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现有监管制度的缺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建立对新批会计师事务所定期实地检查制度,每年至少应对当年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检查一次,检查结果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达不到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应采取相应措施处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将不定期对各地成立的新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抽查。对存在问题的要进行处罚,并将处罚结果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争取社会公众参与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督,以取得更好的监督效果。
三、会计和审计人员诚信角度
在全社会都提倡诚信为本的同时,很多会计人员却走上了相反的道路。会计担负着把企业的内部信息外部化的任务,也就是把守着信息的第一道关口,对以后的审计工作有重大的影响。如何让会计主动提供真实、合法的信息呢?笔者认为有两点:
1、税务部门和社会监督机构对单位负责人建立诚信档案。2001年新《会计法》颁布以后,单位负责人是企业财务的第一责任人,但会计工作的确受到单位管理者的很大影响。实践证明,很多会计舞弊事件都是由单位领导指使的。个人的诚信记录跟随自己终生。操作就如同银行给客户的信用积分。这无疑会给高管人员敲响了警钟,如果自己的人生档案中有不良记录,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会受到影响。这种警示作用会督促企业在纳税时遵纪守法。
2、税务部门和社会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所有的会计都要进行档案记录和诚信积分。相对于管理者而言,会计变动的可能性较大,很多会计在审计过程中联系不到,很多事项无法解释清楚。对所有会计从业人员都进行信息跟踪是很有必要的,这需要企业领导者和税务部门协同完成。
3、对审计人员也要在审计机关、信用评级机构和注册会计师协会建立诚信档案,同时会计师事务所要对审计人员的资料留档。对审计人员受到的奖励和惩罚都要记入档案。社会也必须培养这种观念,对雇佣人员一定要进行信用评价。当然,在全社会形成诚信的氛围,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内部审计角度
税务审计质量篇10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税务稽查;对策
税务稽查是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重要步骤和环节,是税务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一种形式。随着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税务稽查管理及查账软件应运而生,这标志着税务稽查工作走上了信息化管理时代。
一、会计信息化对税务稽查的影响
(一)稽查地点更加灵活,税务稽查效果更加显着。在手工会计中,稽查人员一般采取现场查询方式进行税务审计。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稽查人员可以在企业现场通过电脑查询的方式进行税务审计,这样不仅可以现场答疑,也不易泄密,而且查询的效率和准确性较高;稽查人员也可将相关数据资料通过打印机输出到纸上,以便于税务稽查人员存档;稽查人员还可将数据输出到磁盘上或通过互联网方式取得资料,这样既能方便税务稽查人员快捷地取得数据,又不影响企业日常工作。
(二)会计信息化核算程序和方法对税务稽查的影响
1、会计电算化账务程序的电子化。税务稽查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有效利用信息资源,通过建立信息应用平台,广泛采集和积累信息,迅速流通和加工信息,有效利用信息。税务稽查信息化同时也是强化管理的过程,通过税务稽查与信息技术运用的结合和相互促进,规范税务稽查业务流程,减少稽查***的随意性,增强稽查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降低税务稽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促进稽查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税收***整体水平的提高。但会计信息化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财务数据增加、修改、删除都是在计算机上操作,操作可以不留痕迹,给税务稽查带来诸多不便。
2、计算机做账可以使企业设置更多账套。手工会计操作过程中,都是纸介质上的会计内容,企业如果使用电算化管理软件可以建立999套账套,企业财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账套,可以有内部管理使用,也可以有对外报送使用,账套与账套之间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填写不同的数据。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对以前的账簿或修改、删除、添加财务数据后的账簿进行备份保存。
3、多台计算机建立账套,多人员操作不同账套。会计电算化软件强调的是人、财、物、产、供、销全面结合,会有相应的模板全面综合操作,也会有相应的权限人员进入不同的模块操作。比如,系统管理员对电算化管理软件进行系统操作,财务主管对总账模块操作,仓库主管对存货模块操作等,因为计算机操作,会导致一人身兼数职,人员分工不明确,违反财务规定,影响税务人员稽查工作。企业可能为财务账套设置密码、隐藏服务器或异地设置服务器等,逃避税务监管。
4、会计信息化对税务稽查技术的影响。当前是信息化社会,我国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了电算化,相当数量的小型企业也使用了财务软件,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由于经济和财务的信息量和业务量相当大,传统的稽查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或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税务部门的税务检查要适应高科技发展的要求,将传统的税务稽查方法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结合,开发出先进的税务稽查账务系统,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税务稽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5、会计信息化对税务稽查人员的影响。电算化税务稽查是对会计、税务、稽查、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的综合,为了应对信息化下管理企业的税务稽查,税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需求必须做适当调整,税务稽查人员不但要具有丰富的会计、财务、税务稽查知识和技能,熟悉财务、税务法律、法规,而且应该熟练掌握财务会计软件的核算程序、核算方法和操作要点。
二、会计信息化在税务稽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软件易做假账,稽查环境更加复杂。与手工会计相比,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中,安全问题是造成税务稽查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个环节面临安全威胁:一是纳税人会计信息提取数据的操作环节;二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会计信息的保管环节。在操作环节中,操作失误或病毒破坏很有可能造成纳税人会计信息系统崩溃,导致纳税人会计信息的丢失或泄露;在保管环节中,稽查人员是否能够对其取得的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的保密。纳税人处于安全问题的考虑很可能产生不信任和不配合的心理,使税务稽查的环境十分不利。
(二)会计核算软件版本繁多,稽查人员难掌握、难鉴别。会计软件种类繁多且软件开发的语言、开发工具不尽相同,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税务稽查人员,很难掌握软件的操作。电算化软件可以灵活地进行备份、恢复,再利用恢复后的账务数据进行数据的调整,很多软件都提供了业务处理过程的反结账、反审核功能,使得会计数据的删除、修改不留痕迹,使稽查人员难以应对。
(三)税务稽查软件的研发相对滞后。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利用计算机辅助税务稽查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审计电算化即直接采用计算机程序对企业财务软件的数据进行合法性审查,在税务稽查这个专业领域中的运用还远远不够,可以说税务稽查应用软件的研发只是刚刚起步,还不能满足税收稽查工作的要求。
(四)税务稽查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税务干部队伍素质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之间 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税收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税收业务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遭遇断层。税务稽查信息化是税务机关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稽查相关数据的采集、处理、应用,提高***水平,强化管理的过程。税务稽查信息化的同时也是强化管理的过程,通过税务稽查与信息技术运用的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规范稽查业务流程,减少稽查***的随意性,增强稽查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降低稽查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也可以促进稽查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税收***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稽查审理缺乏统一标准。现行综合征管软件审理环节中,由于没有对具体违法行为进行分类归集,因此无法将法律法规与具体行为进行分类归集并自动结合形成定性处罚监控,造成了审理人员审理定性的随意性,无法对审理行为进行有效监控。
目前,税务综合征管软件及许多地方自行开发的税务应用软件中稽查文书未按照总局统一样式设计,致使各地区稽查文书样式不统一,内容也不能满足总局对稽查工作的要求。各地区自行开发的税务应用软件中,存在着大量自行设计的内部传递文书,用于满足内部业务流转,其作用相似、样式各异、项目参差不齐,并且相关文书没有相互校验功能。软件只提供word模板,必须依靠过去的手工劳动,依赖稽查人员将稽查结果、审理结论录入。
三、应对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管理机制,加强对会计核算软件的管理。要对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数据输入输出和处理程序、整体运行环境等方面制定规范性要求,如规定会计电算化软件具有自动记录功能,严禁纳税人擅自修改或删除会计数据,必须保留会计数据的修改痕迹,以便于税务稽查人员根据上机日志开展稽查工作;制定统一的通用数据接口,主要是要求各种商品化会计软件之间能实现相互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保证税务稽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税务稽查人员应参与会计软件的开发,尽早发现会计软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二)对电算化税务稽查在法律上予以规范。整合现有税收***策和法规,并形成完善税务稽查***策法规信息库,明确法律依据。利用税务稽查***策信息库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对检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统一把握尺度,避免出现对不同企业提出的相同问题适用不同税收***策的情况。
税务机关应与***门配合,成立专门的会计电算化推广普及部门,完善会计电算化软件选择的管理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使用流程,并积极推广税控装置的使用,以规范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行为和纳税行为。同时,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对实施会计电算化企业进行税务稽查是征纳双发的权利和义务。
(三)开发稽查专用软件,提高税务稽查信息化的应用深度。国家税务总局应统一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积极研发稽查软件,使该软件既科学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之在税务稽查实践中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对目前已存在的税务稽查软件,必须加强税务稽查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但要将手工税务稽查的内容、程序和方法等编入计算机中,还要利用网络技术逐步建立一个多渠道、多层次的纵横交错、上下贯通的税务稽查信息港,实现对稽查信息的及时共享和有效利用。
开发税务稽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稽查工作全流程监控,提高税务稽查的管理水平。税务稽查管理信息系统以《税务稽查工作规程》为基础,覆盖税务稽查工作的下达检查计划、实施税务检查、审理和执行四个环节,实现对税务稽查工作从开始到结束全流程的监控。通过税务稽查管理信息系统可也及时准确地掌握检查计划下达和分配情况、每个检查户的检查进度、各个检察环节的阶段性报告、检查处理结果和执行情况,以及每个稽查部门的补查收入和每个检查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成绩,以实现对税务稽查工作的有效监督和管理,提高税务稽查查补收入预测的准确度,保证税务稽查工作高效运转。
(四)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提高税务稽查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大力组织计算机系统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税控设备以及应用系统的培训。同时,学习西方国家税收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充分了解自己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所需,以及怎样选用相适应的信息及网络技术,发挥信息及网络技术的应用。
强化信息管理制度,加强稽查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和保护被稽查单位信息安全方面的教育,确保采集来的信息不被泄露,从而免除被稽查单位对其信息安全的担忧。要求税务机关要合理配置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人员结构,即税务机关不但要有会计和税收专家,也要有信息技术专家、计算机辅助稽查技术的研究开发人员等。
加强单位间的协作,增进稽查软件的实用性。加强国税与地税部门在稽查方面的信息共享,及时掌握相关稽查部门的检查情况,以便于互通信息,提高稽查的工作效率。
总之,会计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给传统的税务稽查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是给新时期税务管理工作带来变革的机遇。税务稽查应尽快适应这种变化,主动出击,强化制度建设,加强自身学习,掌握先进电子技术,建立现代化的税务稽查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新环境下税务稽查的系列问题,进一步强化税务稽查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袁咏平,谵君.电算化会计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