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10篇

德育教育篇1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也是教育的本手段。正是有了语言,人类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师的德育用语,按其功能可以分为3类:规范学生操行的“规范性用语”,评价学生操行的“评价性用语”,以及说明和论证道德规范或评价的“解释性用语”。

(一)规范性用语

当教师告诉学生某种行为在道德上是正当的或错误的,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时,就是在下“道德义务判断”。例如,“学生应当尊敬老师”,“做人要信守诺言”、“歧视成绩差的同学在道德上是错误的”,均属道德义务判断。教师同学生谈论责任或义务,谈论什么是道德上对的或错的,就是在告诉学生应该样待人处世。在这种语境下教师使用的是“规范性用语”,这种用语涉及行为,是教师规范学生行为常用的道德语言。在英语语言中则用不同的句式来表示“规范性用语”。

1、祈使句:禁令、指令、倡议;即Imperativesentence:WarningandProhibition,Obligation,Adviceetc.教师通常用指令和禁令,直截了当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其中,指令表达肯定性道德规则,规定必须如何行事。在课堂上当学生不认真听讲或不按时完成作业时我会板着面孔对那些学生说,“Youhaveto….”这时候学生会意识到他们做错了,并通过改正或完成任务来表达他们对语言的理解。教师通常采用道德倡议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教育,激励学生高尚的行为。在教学中我尽量运用激励语言来鼓励学生,如“You’dbetter….”“Youarethebestone.”“Don’tbeshy.”etc.教师采用道德禁令对学生进行道德规则教育,约束学生的不规行为。语言教学也要灌输一点禁令给学生,如“Don’tdothat.”,“Youcouldn’tsayinthatway.It’snotpolite.”“Youmustn’t….在教学中体现一些中西文化差异,并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知。

2、陈述句:建议、期待、希望

作为一名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不同的学生按其个性及成长经历应予以不同句式来表达对他的教育期待。在我的教学中也常运用“Iwish….”“Youshould….”“Yououghtto….”“Whydon’tyou….”etc.来表达我对他们的期望,希望。同样,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到这些后多少会朝着你的期望,希望发展。无形中德育教育贯穿与教学。教师要注意面对学生尽可能少用语气生硬的祈使句劝诫学生,而代之以比较委婉的方式。学生在得到尊重的同时也会学会尊重他人。

3、疑问句:商量与请求

在学生具备较强理解力的前提之下,教师可以进一步软化道德要求的语气,如用商量和请求的方式规范和指导学生的行为。如“MayI…?”“Willyou…?’’“Wouldyou…?”“Let’s….’’etc.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明与道德,并在感受中形成自己的道德观。

总之,教师可以用多种语句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让学生在道德语言引导下健康成长。

(二)评价性用语

在道德语境中,“评价性语言”声明,它是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我们有义务去做的事情。这类道德判断归根结底是对善良生活由什么构成、什么东西具有终极价值、应当追求什么、珍视什么、把什么传递给下一代的断言。在我的教学中我重视Teamwork即团队精神,让学生们感受到集体的重要及温暖。让其以热爱集体而发展为热爱祖国Motherland,直至热爱自己的民族。

(三)解释性用语

在道德教育中,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或错的、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好在哪里或不好在哪里,是不够的,还要向学生说明为什么对或错、为什么该或不该、为什么好或不好。即Tellthemthereason,andwhy.儿童不仅对自然充满好奇心,对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行为也充满探究欲望。诸如“为什么我受罚而他没有?”“那样公平吗?”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向他们做出合理的解释。解释并不是简单地“填塞”,而是同他们进行有关人类高尚道德的对话。当教师对学生说:“是的,你们都做了错事。但他主动认错,你却说谎。罚你并不是因为你做错了别的事情,而是因为你说谎。”正是这种对话才使学生受到启示,才使学生具有人的品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尝试运用解释性用语,WhyIdidn’tcriticizehe,butyou.Justbecauseheishonest!.有一次,我在所教某班级当堂抽查科代表的家庭作业,两位科代表都不能及时交付,于是我质问为什么,一位很诚实,告诉我,他忘记做了并愿意尽快完成;而另一位,却用其认为最快的速度收起作业本,并告诉我,他忘记带作业本了。我直视他良久,未言一语,直至他感到脸红。并告知他,“Ilikehonestboy.”我喜欢诚实的孩子。二、师德与德育

在教师为学生树立的所有道德榜样中,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最具感染力。因此,学校德育特别强调教师在言行举止上起道德表率作用。为了实现教师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我校特别重视教师的品德修养和师德建设。我作为其中一分子,在点滴上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课堂用语,与学生平等,并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

(一)师德的专业精神

(1)服务精神。教师向社会和个人提供教育服务,教师的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性工作。学生是教师教育对象,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又是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因此,教师的专业道德别强调为学生服务的精神。教育服务的公共性,还要求教师对服务对象一视同仁,不容许教师出于个人的好恶不公平地对待任何学生。在班级中我从不会因学生来源的差异而施予不同的教育。

(2)奉献精神。在必要时常常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向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尚的道德修养,在必要时无条件的牺牲个人利益,服从或服务于集体或服务对象。

(3)敬业精神。教育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一样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它为教育专业团体和个人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工作不仅是一种生活手段,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敬业精神”意味着教师必须竭尽全力提高专业标准,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上,我要求自己不断创新,在专业方面我要求自己不断提高。

(4)团队精神或协作精神。在教育专业领域,由于服务面广,且长期采取集体教育形式,内部职能分工较细,教师个人几乎已难以对学生进行全人生指导,教育服务基本属于团体服务。因此,教师不但要与同事和睦相处,而且要团结一致,相互协作。“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是现代教育实践固有的专业特性。正如我们英语组,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发展。

(5)以身作则。教育服务有其独特性。教师运用自己全部的素养特别是道德素养,向学生提供专业服务。如果说大部分专业服务属于技术的话,那么教育服务归根结底是道德服务,自然会向教师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的加强道德修养意识,提高道德水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为人师表”。

上述五大专业精神既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生活的真实写照。千千万万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兢兢业业,与同事团结合作,为学生服务,向学生奉献人类最美好的精神财富,以自己的表率教育学生为人处事。社会舆论经常把“敬业精神”、“服务精神”、“奉献精神”、“以身作则”,看成教师个人多么高尚的道德境界。其实不然。这些都是教师的专业美德,而不是教师的个人美德。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这样一种道德水平,是教师的工作特点所致。

德育教育篇2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执行***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与祖国的建设远大目标统一起来,启发学生明确认识身体好对学习好、工作好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形成长远的、持久的学习动机,以指引学生的学习方面,激励他们去努力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是在不同的时间及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而这些问题往往只有在体育教学中才能加以克服。从这点来说,体育教学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德育教育极为有利的条件。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在体育教学中经常表现为怕脏、怕累和意志薄弱等缺点,教师一旦发现学生这些问题,应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及时纠正,这样就能有力地促进错误思想和行为的转变。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就应及时抓紧德育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付诸行动。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本身就是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

二、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一)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上的表率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身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动作,就是教师行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直接形象;二是在特定教学中,教师的思想感情、个性、道德、意志等对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的影响。教师除了用语言教学外,行为教学更多、更直接。学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加以认真的评价,对体育教师优美的动作,高尚的品德心领神会。

(二)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个性

体育教学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学习机会,不允许教师长篇地进行解脱和说教,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材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一,在体育教学诸项目中要有针对性。一般来说: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教材能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机智、灵活、果断等品质。但由于各项教材的练习形式不同,因而在培养学生品德方面,也有所侧重,如在田径项目中,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刻苦耐劳、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艺术体操和健美操等项目中进行美育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定出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任务,提出相应的措施,保证教学中高度的***治水平和科学水平。

第二,根据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气候、场地器材对学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同的条件下,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因势利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教育最易见效。它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严格组织纪律性、顽强的意志品质及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质,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共产主义品质。

第三,是在教育方法上要有针对性,教育学生一定要有诚心、热心和耐心,主要是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实事求是,以理服人,要多表扬、少批评,要真诚和恳切地用实际行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指出学生的缺点时,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主动、热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然后,在运动场上对学生进行体育道德教育,教育运动员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关系;尊敬对手,尊重观众,尊重裁判;公正、诚实、谦虚、有礼貌等,这些教育应渗透到底。

第四,在上室内课时,可以讲述中国体育的名人名事,运动员的爱国精神。使学生不仅爱好体育,还要有爱国的向上精神。

德育教育篇3

关键词德育教育目的教师教育内容关系

“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如果将“法律教育”、“***治教育”、“思想教育”、“环保教育”,甚至“性教育”等纳入“德育”,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混乱和麻烦:德育概念的泛化,德育地位的异变。德育方式的偏颇等。教育“是人们尝试持续在任何一方面改善他人心理素质结构,或者保留其心理素质结构中有价值的部分,或者避免不良心理素质形成的行动”。相应地,“道德教育”就是通过教育形成或者改善个体品德素质,让个体成为“有道德”的人。在杜威看来,“教育即生活”,教育与个体生活具有先天的血缘关系。而道德则是生活的“构成性因素”,不能脱离生活存在,生活也不能离开道德进行。可以看出,生成有道德的人是教育的重要的目的之一,道德教育则是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我国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把教育等同于道德教育的现象。如在古代,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被等同于道德教育;在近代和现代则又有把德育空虚化的倾向,名义上给德育一定的地位,而在落实中不是用意识形态的东西来替代德育,就是把德育完全流放到边缘地带。对这种种情况,虽然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反思,但是仍有进一步厘清德育与教育之关系的必要。

从教育目的看,培养“有道德”的人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在这里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在制定教育目的时,一般都能通盘考虑。着眼于完整的人的培养;而在具体实施这一目的的过程中,则往往会把该目的分割成一些***的部分,而对这些***部分之间的关系又缺乏恰当的处理。在古代,把教育等同于道德教育,只注重个人品德的发展,而轻视其他方面,教育成了国家意识形态的代言人,“目中无人”;当今的教育似乎走上了相反的道路:只重视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技能的获得,而把道德品质培养流放到了边缘地带。道德是生活的一个“构成性”因素,离开生活无以存在。而生活也离不开道德,离开了道德生活就会枯萎。因此,如果教育只重视智育,只看重科学知识的价值而无视道德教育,就会造成一些精神器官不协调者,正如一四肢极大而躯干极小之人。

学校教育在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逐级内化的过程中,也把教育目的进行一次次的分解,最终落实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在受教育个体的发展上。而在一次次分解的过程中,需要区分两种不同的目的。一种是“固定目的”,另一种是“流动目的”。“固定目的”指那些在特定时段、可以用确定的内容来完成的方面,比如各类科学素养、动作技能等。这种教育目的更多的是针对个体的物质生活进行把握和谋划。“流动目的”则是指那些伴随着生活本身的流动而不断变化、生成着的目的,它并不固定在人生的某一时段,也没有一个确定的最终状态,很难用特定的内容来形成,只能通过每个人的经历***地实现。这类目的更多指向于人的精神生活,指向于人的意义世界。这两类目的是互相结合的,尽管可以分开来认识,但在实际教育中却是不容分割的。如果把教育目的比喻成一辆车的话,“流动目的”可以说是车的方向盘,指引着所要开往的方向,但它不能离开车身而独自起作用;“固定目的”则好比是车身,载着方向盘,而自身却不能抛开方向盘而前进到某个地方。德育更多地属于教育目的之中的“流动目的”部分,尽管也包括具有“固定目的”性质的、相对确定的规范教育在内,但它的主要内容是要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做出说明,并促进实现。在实际教育中,存在着简单、机械地把教育目的肢解的做法,分割成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这种做法常常导致产生许多没有“方向盘”的“车体”和没有“车体”的“方向盘”。因此,在把教育目的进行分解时,通常只宜把“固定目的”进行分解,而“流动目的”则应附着于每一个“固定目的”。这样“固定目的”才能有的放矢,而“流动目的”也不至于盲目泛空三

教师是教育目的能否实现的关键性因素。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以道德教育为纲的。首先,德育是全体教师共同的责任。有些学校设置专门的德育工作部门和配备专职的德育工作者,将德育工作化,忽略了其他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这种做法严重地影响了学校德育目的的实现。其次,德育作用的发挥依靠每一个教师真实、真诚地对待学生。杜威曾经说过:“不能有两套伦理原则,一套是为校内生活的,一套是为校外生活的。因为行为是一致的,所以行为的原则也是一致的。”教师如果搞“两套伦理”,一方面容易使自己迷失于异己的世界,既劳累了自己,也丧失了职业的尊严与自由;另一方面则给学生一种虚假的熏陶,这种虚假的熏陶无论被学生识破与否,都对其人生有百害而无一利。最后,教师需积极作为,不能消极避事。尽管学校教育经常与社会影响不一致,但教师必须机智地把这种矛盾转化为德育的资源和动力,要化负面影响为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开发“恶”的教育价值。

教育目的的实现必须依托于一定的内容。教育内容应该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一切内容。教育者仅仅完成了学科的教学并不能保证教育任务的彻底完成。因为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知识掌握,而是培养人。另外,将教育内容仅限于各学科,容易让教师形成错觉,误以为完成课堂教学就意味着教育的结束,就意味着教育目的已实现。这种对教育内容的偏狭理解,不仅会在以“应试教育”为指挥棒的当今教育中将德育排挤到边缘地带,甚至有彻底消解德育在学校中的地位的可能。德育目的不能仅仅依靠学科教学去实现,也不能通过设置专门的德育课程来达到,这就是说,德育的实施不能依靠将美德按条目编制成类似于“菜谱”式的学科,然后“插入”学习者的头脑。德育目的的实现需要广泛的内容,包括各门学科、教师道德修养、学校生活的德性等方面。

德育教育篇4

德育由重“教”到重“导”的转变是教育的必然要求。“教育”最本源的意义是引导、指导。“教育”一词,英文为education,德文为eduiere,它们都来自拉丁文eduiere。拉丁语eduiere,又是从动词educere变化而来的,“e”在拉丁语中有“出”的意思,“ducere”有“引”的意思,因而教育一词,含有“引出”的意思。英语education有“抚育、自身生成”的意思,德语eduiere则有“引导、唤醒”之意。可见,教育的本源意义就是教育者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杜威更明确地指出:“教育即指导。”[2]教育如此,以“成人”为目标的德育更如此。因为道德情感、道德信仰、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不具有传递性,教育者无法将它们像知识一样灌进学生大脑。只有在教育者的各种形式的“导”的引领下,由学生通过自己的各种活动去建构。

德育由重“教”到重“导”的转变是由德育的本质决定的。德育的本质“是对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追求其属人的精神性和精神性生活的一种有意识的帮助”。[3]也就是说学生的精神性的品德是其自主建构的,教育者作为一个外因,只能是在旁边对学生进行“帮助”,提供各种形式的“导”。

一、疏导

疏导原意指开通堵塞的水道,使水流畅通。德育中,疏导是对学生思想、情感障碍的疏通和引导。学生的思想、情感如同流水,是不断地“流动的”,遇到障碍,就会出现问题,甚至“泛滥成灾”。因此,当学生思想、情感出现“障碍”、遇到“阻塞”时,教育者就要予以疏导。“疏”就是疏通,即解开学生思想认识上的“扣”,使学生的“思想流”“情感流”畅通无阻,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向教师确定的目标发展。所以,德育中的疏导就是疏通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导他们前进的方向,指导他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教育者期望的方向发展。

要疏导,首先要了解学生,摸清学生的思想情况,把握学生思想变化的脉搏,找到出现思想、认识问题的症结。这是进行疏导的前提。关心、了解学生才能使疏导有针对性。教育者关心、了解学生还能增进彼此间的亲近感、信任感,而这又为学生接受教育者的疏导创造了情感方面的有利条件,使学生由“亲其师”,而“信其道”。疏导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其一,讲清道理,论理疏导。疏导的关键在于论理,论理的目的在于以理服人。论理疏导可以消除认知障碍,疏通思想,提高认识,促进思想和行为的进步。其二,以情动人,感化疏导。学生的许多思想、行为问题是由于情感障碍引起的,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疏导时,要动之以情,以情感人,进行感化疏导。情感障碍消除,思想、行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疏导的形式还有分步而导、分散而导等等。

二、引导

引导就是“带着人向某个目标行动”。引导突出的是对学生的前进方向、行动方向和目标的引领,是为学生的品德发展定向的。引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引导学生找准发展的方向。教育者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宜的发展目标,帮助学生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鼓励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并不断在其成长的道路上设置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第二,引导学生自主提升自己的道德需要。学生的道德需要有高低层次之分。高层次的道德需要有利于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引导表现为对学生需要的引导,提升他们的德育需要,“使个体从无道德的需要发展到有道德的需要;从非道德的需要发展到道德的需要;从低层次的道德的需要发展到高层次的道德的需要。”[4]252第三,当学生迷途时,教育者不轻易告诉学生方向,而是引导他去辨别方向,把他们引向正路;当学生无路时,教育者要引导他们自己铺路搭桥,走向彼岸。

引导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一是目标引导。即教育者给学生提出具体的发展目标,或让学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年龄及思想品德发展实际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让学生根据目标建构自己的思想品德。二是内容引导。德育内容对学生具有引导作用。德育中任何德育内容都内在地包含着一定的德育目标,都体现着教育者的意***。教育者通过德育内容的选择作用于学生,引导学生思想品德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三是言行引导。教育者的言行特别是行为具有示范性,对于具有“向师性”特点的学生具有引领作用。教育者通过自己合乎道德的语言特别是行为能对学生发挥引导作用。

三、指导

指导是对人的活动的方法、步骤等的具体指点。德育中的指导突出的是对学生道德生活的指导,即对学生做人、做事、处世、立身的指导。第一,做人指导。中小学生还不成熟,对于如何做人还不十分清晰,特别是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在如何做人方面存在不少疑惑,这就需要教育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给予具体指点,使学生明白做人之道,形成被时代赋予新内涵的仁义礼智信的为人之德,学会做人。第二,处世指导。学生是一个社会人,必须学会如何处理与他人、与群体、与社会的关系,学会与人交往,才能在社会安身立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处世指导要求教育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学生在处世中的经验与教训,针对学生在处世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给学生以指点,让学生在处世中把握处世之德,形成良好的处世品德,学会处世。第三,做事指导。为人在世,做人、做事是人生两大主题。教育者要指导学生明白所做之事无论大小,都要从对社会、集体、家庭承担的责任出发,对自己的选择及行为负责,要为学生做事提供咨询、指导,提高学生的做事能力。在指导学生做事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行事之规,学会做事。第四,立身指导。指导学生在做人、做事、处世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形成自主、自立、自强、自信、自爱、自律、自制、自重、自尊的品格,打好立身之基,学会自我完善与发展。

四、开导

“开导”在德育中有多种涵义:开发学生道德智慧;激发学生道德思维;以道理启发劝导;解开学生思想上的“疙瘩”。德育中开导的方法有:第一,开启学生道德智慧的大门。“道德智慧是一种知人、知己、知物的综合意识和能力;是人能恰当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之间关系的综合意识和能力”“是一种最高境界的道德”“道德智慧与先天的潜能有关,可以被激发”。[5]开导,就是要开启学生道德智慧的大门,使其具备明是非,辨善恶,识美丑的能力,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对人们言论、行为的善恶做出道德判断,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破解各式各样的人生难题。第二,开动学生思维机器。让学生开动脑筋,对人对事有自己的看法,运用自己所掌握的道德原则与规范对自己、对人们的言行进行分析,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过程及结果不断进行内省、反思、调节和矫正,改过迁善。第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问题,根据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思想、行为问题。第四,解开学生头脑中的疑惑。学生在学习、交往、生活,以及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等方面,经常会遇到难以解决的疑惑,这时,就需要教育者给予开导,将解决问题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运用它打开“心结”。第五,心理开导。在当代社会,多方面的原因使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学生的道德问题有一些是与心理问题有关的。要解决这些道德问题,需要运用心理开导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开导,解决具体的心理问题。

五、诱导

诱导即“劝诱教导”。诱导的理想境界是“循循善诱”。“循循”即有步骤、有次序,“善诱”即善于诱导。德育中的诱导的要求是:第一,要“循循”,即有步骤。诱导要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一般应按照知—情—信—行的顺序诱导。先从学生易于接受的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第二,要“善诱”。表现为:一要考虑学生的接受心理。要诱导,就要有“诱饵”,“诱饵”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二要善于营造学生乐于接受诱导的氛围。良好的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诱导的前提。同样的内容、方法,师生关系和谐,接受的氛围好,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诱导,反之,就不愿意接受。第三,要有耐心。这是循循善诱的基本条件,是循循善诱的必然要求,因为“循循”就是一步步前进,不毕其功于一役。

六、督导

督导即监督指导。督导主要用于对学生道德行为与习惯的培养。德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形成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道德行为与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与习惯离不开教育者的督导。德育中的督导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督”与“导”。首先是监督。教育者向学生提出行为要求后,需要进行经常的、始终如一的监督,促使学生将道德要求付诸行动。没有教育者经常的监督检查,道德行为要求往往会落空,德育目标就无法实现。因为“青少年发展初期,由于自我意识不完善,往往不善于控制、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和行为,他们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主要是受外部力量的支配,……这时他们正处于以他律为主导的初级发展阶段。”[4]514所以,由教育者对学生实行外部的监督是必要的。其次,在指导与引导中形成学生自我监控的能力。只有教育者的外部督导难以从根本上形成学生自觉自愿的道德行为与习惯,难以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和道德自律品质。所以,督导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监控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行为的自我监控、调节与修正,使其在自我监控下自觉地运用道德规范来指导、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道德自律品质。

七、因势利导

德育教育篇5

【关键词】:职高 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

当前我们应清醒地看到,部分学生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大致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缺乏明确的信仰和远大的理想。不少学生对 “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

途,有钱就***”,“只讲金钱,不讲信仰;只要实惠,不要主义”之类说法非常感兴趣,很是认同。

2.缺乏艰苦奋斗和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一些学生往往是有始无终,半途而废,使理想变成空想;部分学生劳动观念不强,不珍惜劳动成果,过分讲究吃穿玩乐,不顾家庭经济实力;学习上不努力,得过且过,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迟到、早退、旷课、不按时完成作业等现象较为严重。

3.缺乏集体主义和法纪观念。部分学生集体观念、团队合作精神不强,人际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欠缺,遇事不能顾全大局,班集体活动开展的难度越来越大

4.缺乏道德修养和辨别抵御能力。有的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薄弱,缺乏应有的正义感和公民意识,有的学生职业道德意识不强,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5.缺乏为人民服务和无私奉献精神。一些学生价值取向发生偏差,片面理解市场经济利益驱动原则,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甚至有点“唯利是***”,轻视或无视社会利益和他人的利益,名利思想、权位思想和实用主义思想十分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及他人利益的关系。

究其原因分析,我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和错误思想的影响,优裕物质生活产生的负面效应以及外来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也包括学校教育思想偏差和德育工作不力和家庭教育失落和三结合教育不协调。

这些现象已经成为了提高职高德育教育的绊脚石,针对这些不良现象,职高教师应该积极提出解决办法,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我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

1.开展系列活动 晓之以理

古人云:不积圭步无以至千里。感恩美德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系列化教育活动。逐步深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孝心是感恩教育的先导。

在班级中感恩教育的重点是:围绕孝敬父母,敬重长辈,展开主题系列活动促进学生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培养学生向上、向美的快乐生活态度;知恩报恩,多为社会作奉献,这也是感恩教育的最终目标,这一系列活动主题是走向社会前的心理引导,行为训练及纠正,旨在使学生完成由学校人向合格公民的角色转变。 2.利用主题教育 动之以情

情靠情感染,心用心沟通。感恩教育必须以活动为载体,用各种教育活动丰富教育形式,营造教育氛围,创设教育情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性情得到陶冶,心灵受到撞击,召开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实行家长开放日、观看感恩教育影片、举办感恩教育文艺演出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活动能力,更有利于在各种活动中受到熏陶、感染,从而实现情感共鸣,强化教育效果。

3.分段模拟训练 持之以恒

德育工作要反复抓抓反复。这是因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项艰巨工程,感恩教育要想取得实效,也应反复抓。这里的“反复抓”要理解为职高各年级的德育都要把感恩教育作为其中一个系列,长期开展,环环相扣,一环不松。

4.参与实践活动 导之以行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 生活即教育”,强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

育是为了生活而教育,通过生活而教育。感恩教育来源于生活,理应回归生活。感恩教育走出校园,走进家庭走进社会。既可以强化教育效果,也可以检验教育成效。倒如在实习、见习环节,将团结协作、尊师敬师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指标。在见习、实习过程中穿插以“爱岗敬师”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师生同台,师徒同台,通过互动强化教育效果,通过亲情卡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一。让德育渗透感恩,让感恩教育走进学校,走进家庭,走向社会,人们情将更浓,社会将更和谐。

5.搞好三结合教育,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德育教育篇6

(1)加强***治学习和师德修养。

要想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必须先制定相应的制度,领导干部每一周都要进行集体的学习。之前两年我校每周四晚上都要集中进行***治学习,从而加强行***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每一次开展教职工作会议时大部分的内容都是***治学习,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平时也要求教师对上级的文件、教师的职业素质、公民的素质规范等进行学习,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和道德规范,塑造一个高水平高标准的教师形象。

(2)加强对教师的常规管理。

对于教师的常规管理除了要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和纪律、行为习惯之外,还要向教师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并定期开展学生座谈会,向学生了解教师的日常情况和行为,连续两个学期对教师进行考察。在日常的行为上教师要做到表率作用,譬如:要求学生在学校里面不骑车那么教师进校之前也不能骑车;要求学生要遵纪守法那么教师教师也不能或者打麻将;要求学生勤奋刻苦学习那么教师也不能迟到;要求学生在学校不吃零食那么教师也不能吃零食;要求学生按时参加升旗那么教师也要带头;要求学生用餐的文明那么教师吃饭时也要光盘;要求学生尊师重道那么教师也要团结友爱。这些例子数不胜数,因为只有教师从细节做起,树立榜样,才能正常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并实现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和作用。

2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①常规的德育教育专题活动,又称为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一般有主题班会、开学典礼、讲座、文娱会演等方式进行德育教育,学校可以基于一些重要的节日、纪念日、学校实际情况等开展相应的集体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和管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和水平。

②学生基础文明教育:学校对于基础文明教育应更加的重视和关注,基础文明是一个人基本应该具备的文明和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所以开展这些工作必须严格遵从“严、细、实”的原则,这样才能有效的加强学生的文明习惯的养成和素质水平。

(1)利用班主任会议对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

从思想上提高班主任的认识,明白基础文明养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白文明习惯形成对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和效果的重要作用。另外,还要理解基础文明养成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所以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努力才能从思想上形成文明习惯的观念,从而指导日常的行为。同时,班主任会议还要进行专门的辅导,譬如:学校里面不骑车、走廊内不打闹、不乱扔垃圾、文明就餐等要进行具体的规定。加强班主任对学生基础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同时可以适当的增加班主任的工资或者福利,从而为班主任提供一定的保障,保证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定期开展年级学生大会进行宣传,确定相应的要求并将其张贴到学校公示墙上,形成一定的舆论影响。

学校要定期开展相应的学生规范竞赛活动,利用竞赛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发现自身的不足,明确学生的行为规范,去除不文明的现象。另外,学校还应该成立相应的学生检查组,这样不但能够加强学生的管理能力,还能使学生之间进行自我督促,提高学生的团结精神、集体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譬如:集会结束之后要保证集会地点没有垃圾;运动会结束之后要没有瓜皮纸屑,养成不吃粮食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中午去食堂吃饭时减少打闹和争抢的现象,养成文明就餐的好习惯;学校里面不吃零食,不骑车;禁止考试出现作弊的现象,从而养成学生的良好的文明习惯。总而言之,经过学校各个层次人员和学生的不断努力,学校逐渐形成了具有“严、细、实”特点的德育教育工作,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保证学校的教育秩序的良好进行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整体德育素质

3提高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措施

(1)新时期的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改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端正工作态度:学校对于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最主要的就是端正为学生服务的态度;

②制定系统完善的疏导方针,加强学校的思想***治工作建设和开展,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思想的基础上进行说服,以理服人,将各种不合理的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慢慢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

③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学生思想***治工作的开展要严格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要以学生为主,关心爱护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和学习上的具体问题,从而获得学生的信赖和理解,更好的开展工作,提高工作的效果。

(2)加强对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四点实现该目的:

①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主要是因为爱国主义是我国民族精神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所以爱国主义教育是基础。

②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③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诚信和公平意识,并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等;适应先进文化发展的奉献精神、群体意识等;适应教育体制的创新精神、科学研究精神、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将其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和创造中,从实践中获得真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

④指导大学生认识世界:作为新时期的大学会只有全面的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状况、历史等才能更好的形成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才能更好的为我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3)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只有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重点才能更好的实现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主的民族精神,以创新为主的时代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使学生端正积极的生活生态和学习态度,以饱满昂扬、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精神不断的前进,为国家、社会、人民和自己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但要结合当前的国家形势变化、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方式等,还要利用思想品德对于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开展的优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发挥理想信念教育的作用和效果。利用不同学科之间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他们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奋斗不息的精神。

(4)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对于学生诚信教育工作的开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通过诚信教育全面的加强学生对诚信原则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人格魅力、诚信精神、责任心、事业心等,并形成公平竞争的观念。②建立健全的诚信评价系统,只有建立健全的诚信评价系统才能有效的对学生的诚信进行评价,从而约束学生和教师的行为,然而目前我国并没有相关的健全体制。③建立诚信档案制度,通过诚信档案记录学生和教师的日常言行,一旦出现不诚信的行为就要立即记入档案,作为评判其诚信的标准,从而实现对学生和教师的有效约束和管理。

(5)通过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师德建设

新时期的教育工作中都是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主导开展教育工作,所以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师德,从而充分的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师德的内容主要有:教书育人、敬业爱生、为人师表、品德高尚、开拓创新。师德是评判教师素质和品德的一个重要标准,对于教师的育人工作具有一定的道德导向、心理导向、价值导向作用。因为教师负责一批又一批学生的教育工作,所以必须具备一定的师德,从而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身体力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学校不但要加强精神内涵的教育和建设,还要建设全方面、高品质的素质环境,使学生处于一种高素质、高标准、健康活力的氛围中,创造出一定的科技氛围、文化氛围,并使其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4结束语

德育教育篇7

【关键词】武德教育;育教育;传统武术文化

武德是中国民族传统武术文化体系当中的重要内容,经过了历史的沧桑岁月的不断传承和发展,已经同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情操、爱国主义精神和文明标准有机的融为一体,充分发挥着社会道德标准的作用功效,可以说是我国民族伦理道德的极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武德教育与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校德育教育应该与武德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共同为学校教育服务,武德是中国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是传统武术在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中传承和发展出来的智慧结晶,武术爱好者通过习练武术不断的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辉煌的三十周年,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年不断得到了提高,人们在物质财富不断得到满足的情况下,逐渐渴望追求精神财富,因此,国家审时度势的推出了全民健身计划,这一计划提出之后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到全民健身计划当中。 1、传统武术的武德教育和学校的德育教育

当前武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讲文明、懂礼貌,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热情的良好公民,当前要力争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觉悟和理想的公民。传统武术的武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极其重要的部分,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协调发展的,同时可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促进当代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武德教育可以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传统武术的武德教育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传统武术文化注重习武者的内外兼修,武术爱好者通过练习武术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提高习武者自身内部器官的功能状态,习武者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武术,追求习武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学校的德育和传统武术的武德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一部分,他们是伴随着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的。其中武术的武德属于体育文化范畴,它是指武术爱好者在习武和日常生活当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道德品质。武德教育是我们当代中国传统武术思想道德情操教育,对目前整个武术的教育体系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效果。传统武术的武德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它对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为人师表的模范作用

“德博学,为人师表”辽宁师范大学的校训,也同样是当代教师言行举止的标准,传统武术的武德教育应该保持言传和身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教师良好的行为规范去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教育教导学生不仅仅是依靠命令和强行的灌输思想和知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必须有较高的人格魅力,良好的人格魅力是必须具有较好的个人修养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在一言一行中悄无声息的影响和改变学生。教育工作者的教师所具有的威信在任何的教科书和学校社会的规章制度当中所没有的,同样不是上级所能给予的,更不是强制在校的学生必须准从教师的,它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机体表现。教师寓武德教育于德育教育之中,用武德的内在感情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得到情感上的升华。

3、当代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问题

3.1学生思想意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存

伴随着国家九年义务教育顺利实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这几年高校的不断的扩招,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总体上呈现出了积极健康的良好态势,当代学生作为社会的高知分子,是社会健康发展和稳定的基石。随着经济全球化,当代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了多样复杂的特征,从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同样对当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促使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当前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念体系处于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青少年学生和大学生是今后社会发展和创新的基石,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和帮助年少年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3.2当代广大学生普遍缺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治觉悟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青少年学生群体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同时也是人身观和价值形成的关键时期,从一般意义上讲,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具有较好的***治热情和爱国主义观念,同时也存在个别不良的社会现象,具体表现在有一部青少年学生对***治冷漠不关心,对当前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心存疑惑,更有甚者在思想上不思进取,对社会责任感表现冷漠,部分青少年学生取向上有明显功利性色彩,很多学生把参加***治学习和入***当做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重要手段。这种过多地关注与个人发展相关的***治因素,因而缺乏年轻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治热情在很大程度上还只处于浅层次,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治觉悟有待提高。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正是缺少对学生进行见义有为、匡扶正义、勇于同坏人斗争等具有战略性的德育教育。

3.3选择趋于自我化

当代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判断和选择上已经存在着矛盾。当今社会是一个物欲化的时代,人们鼓吹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冲击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容易以享受为人生的目标。这是一个容易迷失自我的时代,一个人应该具有怎样的生活态度和怎样的生活方式人们不再确定。当前绝大多数学生认同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认同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但在具体价值选择上,他们只追求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个人需求的实现,义利观发生偏差,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个人利益,不讲集体利益。理想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世界和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理想指导现实生活,现实生活引导着理想。习武者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难,持之以恒,才能在武学上造就一番事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这句话出自《易经》,在统治的国民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这些正是当代青少年学生身上所缺少的最重要的东西,许多学生往往做事不能持之以恒,遇难则退,以至于他们面对各种人生选择时,没有信心,自暴自弃,所以我们的武术教育中有必要培养这种持恒之心,只有不怕吃苦,持之以恒,才能使武艺登堂人室,学得武艺的精髓真谛,因此,在青少年学生当中弘扬中国传统武德精神对当代青少年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效果。

4、武德的伦理规范与学校德育

二十一世纪的时代主题是“和谐与发展”,在当前和谐的社会从和谐的每个人开始,青少年学生也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一二项体育项目特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看待武术的视角也逐渐发生变化,武术的功能同时也发生着变化。和谐社会下的武术,更多地突出了其体育属性。近年来在社会中健康和运动的概念已经引起了年轻人的关心,并相当数量的年轻人已经投身于锻炼之中。但长期以来,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套路运动、搏斗运动等技术的教学,而忽视了武德教育,至今还没有专门武德方面的课程,同时各大、中、小院校也很少传播传统武术文化知识。武德是以中华民族哲学思想、传统伦理道德为指导,注重内外兼修,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崇高境界。强化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教育,夯实民族文化在广大青少年人群中的基础,是我们复兴武术的前提。中国传统武术从一开始就是以其健身、自卫的功能进入学校的,然后就一直存在着,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渐渐不再需要习武来防身自卫,学校武术的重心就转到健身和弘扬民族精神上来。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源远流长,对广大人民群众起着良好的教育作用,可以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武术的武德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自奋发***强、开拓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刻苦学习、自立自强、敢于竞争的品质,增强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对基础人才素质的要求,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实现本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传统武德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是传统文化的精华的积淀,吸取传统武术的武德的精髓,发扬优良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的首要任务。武德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能通过德育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的完成。提高大、中、小院校武术教师综合素质,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校武术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武术教育体系的重构对武术教师的要求变得更高,教师不但要技术过硬,在传统文化修养方面也要有一定造诣,这就需要大量培养专门、高素质的武术教师人才。新时期的武德内容在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传统武德与爱国主义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大、中、小院校的传统武术的武德教育提高到塑造民族主义的高度,同时成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传授武术强身自卫的本领同时传授我们的武德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我们要发挥好武术的教育载体功能,让大、中、小青青少年学生通过到武术的平台上接受更深刻直接的德育教育思想, 为我国青少年提供良好的德育教育平台,培养出具有爱国主义的新一代有思想、有文化、有道德的青年。

5、创设武德教育的环境

武德作为武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目的是调整习武者的行为规范,习武者日常的行为规范是构建传统武德的基础,也是习武的必备条件。在道德评价上存在着双重标准,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评判别人,以利己主义的标准评判自己。这种矛盾和双重标准,反映了当代社会不良思潮对青少年学生思想所造成的腐蚀性影响。武德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的总体要求是相一致的,因此通过加强武德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修养,也可以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同时一些师范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开设武德教育课程,把武德教育摆在与专业技术同等的位置,通过这门课程使每个习武的学生都接受武德课程教育。大、中、小学校的武术教学,首先应该站在继承传统文化的高度上进行武术技能教学,加大对中国传统武术理论知识、传统武术的武术文化内涵和精髓、中国传统武术礼仪等知识的传授,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从而为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武术重视对高尚人格的追求以及道德的教化,才体现了浓厚的文化价值观。

中国传统武术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经历过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和发展,使得传统武术的社会职能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早在封建社会传统武术是统治阶级向外扩张、剥削广大人民群众的武器,伴随着火药的实用,守护清王朝的最后两万精锐骑兵在八国联***的大炮下灰飞烟灭,代表着传统武术的***事功能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当前传统武术的社会职能更多的转变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健身、养生保健、修身养性的作用功效,传统武术的武德也逐渐转变成为要求广大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秩序和繁荣昌盛担负的社会公德,为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负责任,这对维护社会和国家安定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传统武术的武德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礼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礼仪和诚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所以武德中对礼与信的坚持和传统,对人性品格道德的修养有着明显的作用。

中国传统武术深受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其中儒家细想文化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影响比较深远,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礼治”、“德治”、“人治”,其中的“礼治”就是提倡长幼有序,尊师重道,尊师重道,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

所以崇尚传统武术的武德,为现代人的道德修养,以及品格技艺达到较高境界提供了助力。传统武术的武德中,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它最为亮眼也是最为人所敬仰的精神核心。敢于见义勇为、伸张正义在当今浓厚的功利社会下表现的难能可贵,当今社会正缺少的就是见义勇为、伸张正义的精神,传统武术当中的武德强调伸张正义、保护弱小正是当今商品化社会中所缺失的,因此,大力加强大、中、小院校传统武术的武德的培养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当前学校立在必行的一件大事,让传统武术的武德伸展正义的精神从学生时代就形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风险一份力量。

6、武德教育与高校素质教育相结合

随着改革开放在中国大地上不断取得的可喜成绩,全球一体化,商业化在中国社会不断的深入,使得原本平静的国家和人民受到了社会结构的剧烈变迁,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各种不良思想正在无情的侵蚀着原本善良的中国人们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正在遭受着西方强势文化的侵蚀,同样传统武术文化的武德的优秀精神内涵也不可避免的遭受着全球一体化的异化,同狭义的民族主义思想一起沦为没落的江湖义气等糟粕并存。中国传统武术的武德是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是习武者在习武和日常生活中所要遵循的社会道德,当今社会下传统武术的武德的社会职能已经演变成为见义勇为、尊师重道、爱国守法等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新时期下和谐社会的重要表现。当前大、中、小院校应该加强对传统武术的武德的教育工作,把传统武术的武德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充分发挥传统武术的武德在社会道德方面的作用,让广大学生能够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以社会公德规范其行为,在平常生活中提高道德修养,从而使广大学生能够真正做到道德与行为相结合。学校应该努力创造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加强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社会道德实践,社会道德实践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石,长期的道德实践活动可以内化为德行,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的最基础目标之一。学校可以把传统武术中的武德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中,可以起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作用功效,为形成社会主义良好的道德风尚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可以起到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译注.周易[M].北京:中华书局,2007.

德育教育篇8

新时代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其人生的价值观、道德取向越来越呈现多元趋势,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缺乏理想和信念,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更有甚者对尊老爱幼这样的优秀民族传统都产生质疑。这些问题在职高学校更为严重。

(一)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的通病。

1.重智轻德的现象严重。大多数学校和老师都以学生的成绩高低作为评定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或者是最主要标准,德育工作形同虚设,无专人领导也无工作计划,这种既定模式大大抹杀了学生的天性。

2.德育工作内容陈旧。时代在发展,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应与时俱进,但是,很多时候学校的德育工作仍停留在***治课、思想品德课上,脱离生活,远离学生的实际,没有新意,学生自然没有兴趣。

3.德育工作方式落后。部分学校的德育教育停留在说教层面,学生出现了问题,老师劈头就骂,空洞的大道理只能引发学生的反感,日前师生关系紧张的情况层出不穷也与此有很大关联。

(二)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德育发展的负面影响。

家庭教育盲目,父母更多时候不认真听孩子的心声,而是让孩子们按照他们设计的人生路程发展,在校期间将成绩看得过重,无形中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一味追求成绩不重视德育,这是家庭方面对学生发展的不利因素。而相对学校和家庭,社会则是用一套自己的人才评定标准进行优胜劣汰,很多时候,社会的需求就是学生发展的导向,但是很少人能够理智地思考,这种需求的深层内涵到底是什么,各种技能培训、职业培训在社会上横行,但是这些往往都忽略了人立于世,德为本。一些学生和家长为满足社会需要更加功利,品德教育就被抛到了更远的

地方。

在此,我仅从一个有多年教龄的老师的角度,结合工作经验,谈谈教师应如何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我的方针就是,用爱为孩子打开一扇窗。

一个有智慧的教育工作者,必定是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人,心中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自身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给孩子们无私的爱。

(一)对学生的爱绝不是溺爱,而应该是爱与严的结合。

我们都不赞成古时先生用戒尺的做法,但是严却是必须的,要做到严而有方,严而有度。学生大多还处在人生品格的形成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要让年轻人不犯错误几乎是不可能的。严格要求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严格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他们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人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对学生的爱要是全面的爱,不分彼此,没有亲疏远近之分,要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

无论学生表现如何,我们都应该相信没有不想成为好人的孩子,也没有永远无法成为好人的孩子。很多时候,学生的思想出现各种问题,都是有原因的,他们或有各种苦衷,或曾遭到过不公正的待遇。家庭或经历的不幸,很可能将一个善良的孩子引上歧途。这时,教师就要细心观察,认真疏导。对待学生,教师要一视同仁,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一个自身品行不好的老师,教不出多少品格高尚的学生,不仅自己落人话柄,更是误人子弟。

(三)对学生的爱要有持久性。

对思想出现偏差的学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次谈心就一劳永逸。尤其是对后进生,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人,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就充分肯定,鼓励引导学生走出自己的人生,先做人,然后再做学问。

学生都会犯错,教师要用宽容的态度赏识他们。尊重与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为人师者,尤其要懂得尊重学生,将他们放到同等的位置,切忌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施教,在尊重学生成长的需求和保护学生自尊的同时,更要他们的潜能。

具体而言,教师和学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以形式、内容的多方位、立体化创新引导教育学生。

(一)营造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怡人的教育环境中成长。

每个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校园文化,如校训、标语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隐形教育功能,高质量的校园文化能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良好熏陶。校园文化不仅表现在校园的宣传栏、报刊栏,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可以在学校中代代传承的精神。如何最大地发挥校园文化的功效,需要更多师生的共同探索。

(二)开展多彩活动,让学生在自然的德育活动中养成良好品行。

以往一味说教的模式很容易引起正值青春期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仅学生觉得乏味无趣,事实上,教师们往往也不愿用这样的方式。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品行不是在学校的德育课上学的,而是在游戏中、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领悟道德的准则,学会合作,学会承担责任,学会谦和待人。

(三)寻找生活中的榜样,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努力的方向。

德育教育篇9

诚然,在我们的周围成功的家庭教育很多,但也不乏“伤仲永”的失败例子。也有不少任性娇气的“小公主”和自我霸道的“小皇帝”。更有甚者,会出现李某某这样的极端例子。我们昆山市的中小学每年都有一项“万名教师大家访”的活动。笔者作为一名教师,也多次参加这样的活动,通过走访学生家庭,实地查看,和家长的交流。发现现在的中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中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些瑕疵,甚至是严重的问题。归纳下来,有这几点:

1.从家庭教育执行的主体来看,存在缺位现象。家庭教育的主体毫无疑问是父母,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笔者任教班级的一个学生,一直表现很好,有段时间突然性情大变,原本开朗活泼的孩子,变得消沉低落,成绩也直线下降,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父母刚刚离异,和奶奶在一起生活。还有几位学生因父母忙于生意或工作,常常不能和孩子在一起,造成平时的交流很少。孩子的教育也处于一种“放羊”的状态。无论是离异家庭还是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无形中就不存在什么家庭教育,这些孩子大多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心理和精神上缺乏温暖,渴望关爱。形成孤僻,任性,反叛的性格,在学校很难和同学老师沟通,经常做出些不合常规的叛逆之事易以起别人关注。久而久之,甚至对社会充满憎恨。

2.从教育的价值取向上看,偏重于功利化,忽视人文培养。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个有利位置,再加上应试化的教育导向,家长们都比较注重孩子的智育培养。只要成绩好,其他都是次要的。不少家长目标很明确,就是考一个好的学校。这种价值导向下,忽视了孩子其他兴趣,也没有正确考虑孩子的能力。造成孩子心理压抑,最后就是逆反。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教育还严重忽视了“人”的培养,精神上严重缺“钙”。在家访中经常发现一些在学校看似品学兼优的同学,在家中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自私,任性,生活能力极差,对长辈不尊重,对周围的人漠不关心。

3.在家庭教育采用的方式上,不够科学化。不少家长由于受拘于自身教育水平限制,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粗暴。调查发现,有些家长受功利化影响,忽视孩子的能力和兴趣爱好,越俎代庖,自作主张给孩子规划未来。并为实现此目标,多采用物质刺激和打骂的方式来加以督促实行。封建家长式作风,命令主义等落后的教育观念大行其道。孩子稍有不从,就是严厉镇压,不注重和孩子的交流和引导。家访中,还对老师自鸣得意“:管他,是为了他好”“,棍棒出孝子”。

4.在教育整个系统中,缺乏与其他子系统教育的衔接和配合。众所周知,国民的教育系统主要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构成,必须做到三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调查发现,目前的家庭教育缺乏与其他两者的衔接和配合。很多家长特别在孩子进入学校后,认为自己的教育使命已经完结。孩子的教育都是老师和学校的事,不少家长见到老师就说“:孩子拜托给你们了,我讲的话他们也不听”。平时也不主动联系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在老师告知孩子存在的问题,需要在家配合解决,也消极对待。即使教育,也是简单粗暴,缺乏耐心沟通。而对当前社会上一些消极现象,家长也缺乏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甚至误导孩子。笔者在一次班会活动中,针对当前有些老人自己摔倒后,好心人帮他扶起后,反而遭到诬陷这种现象展开一个讨论:假使我们碰到种情况,到底扶不扶。大部分学生都说不扶,理由是爸妈说的。还有家长对社会组织的一些公益活动,不积极鼓励孩子参加,更多的是教育孩子如何明哲保身。

二、在把握家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解决以上问题,科学有效地搞好家庭教育

应该看到,在我国目前的大多数家庭中家庭教育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实行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使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长大后成为一个与社会有用的人。是我们广大家长必须思考的问题。不光有想法,更要有行动。但良好的实践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只有掌握家庭教育的规律性和特点,才能结合自家实际,因材施教。

1.家庭教育的特点

1)家庭教育具有先前性的特点

从一个人的发展轨迹来看,首先是家庭孕育了生命,也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则当之无愧地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也决定了家庭教育最具先前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要经历三年的发育过程才能步入学龄前期,而语言表达、生活习惯、基本动作等等多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也多是这一时期逐步形成的。2)家庭教育具有延绵性的特点家庭始终是一个人温暖的港湾,孩子从出生开始,生活在家庭之间的时间应该是最长的,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无形之中对子女造成影响。正是父母对子女这种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伴随孩子一生,甚至会“传”给下一代。3)家庭教育具有权威性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家长对孩子的权威。在家庭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具有独特的血缘关系和亲情关系。不管是在伦理道德方面,还是在物质生活需求方面,子女都对父母有很大的依赖关系;也决定了父母对子女的约束作用。对于父母的教育,作子女的多会接受和服从,如果家长能够合理地利用这一点,就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4)家庭教育具有及时性由于家长与子女朝夕相处,对于子女的行为和情感变化最清楚不过,稍有变化就会查觉。因此,家长可以从子女的言行举止当中透视他们心理的变化,对孩子进行及时教育,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而在学校当中,我们一般的中学教师总要同时面对几十个孩子,多属群体教育,即便是有时对孩子进行单独教育,也不可能照顾到所有孩子,很容易顾此失彼。

2.齐心合力,多方参与,共同搞好家庭教育。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搞好家庭教育,事关家国大事。笔者认为,必须运用系统的观念,跳出家庭的圈子,从教育这个大系统去通盘考虑,多方协作和配合,才能真正科学有效地搞好家庭教育。首先,实施家庭教育的基本单位(家庭)的执行主体——家长必须承担搞好家庭教育的义务。为了保证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家长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结合时代的变化和孩子的心理想法,加以教育引导。而不是以一副传统的封建大家长的身份,把一些过时的,落后的甚至是错误的观念强加给孩子。特别是面对当今社会一些消极的负面现象时,更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鼓励孩子以积极主动地态势勇于同这些现象作斗争,为塑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做努力。当然,在言教的同时,更要注重身教。“其身正,不令则行。”有些家长说一套,做一套,自己都做不好,何谈去正确教育孩子。其次,作为学校教育这个外系统,也要积极主动发挥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家长由于自身素质或受教育程度等其他因素影响,而对家庭教育有不当之处。学校在搞好自身对孩子教育的义务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家校之间的联系,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家长搞好家庭教育。比如可以定期开办家长培训班,召开家长会的形式,邀请专家或优秀学生家长作报告,对广大家长加以培训和引导,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也可以通过家访,家校通,QQ群,威信等多种方式加强学校和家长的联系,就学生教育的具体话题展开交流和探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及时性和针对性等特点,解决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最后,作为社会教育的主体——国家***府部门和社会公共机构要充分发挥对家庭教育的引领和指向作用。

德育教育篇10

从我国教育史来看,人格教育古已有之。作为启蒙教育的《三字经》中这样叙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就说明人类通过学习才能“知义”——即对封建人格的教育,而“近朱赤,近墨黑”中的“赤”和“墨”则是封建社会传统的人格标准的两个极端象征。以后的《训蒙文》更为弟子们明确制定了一整套人格标准,它听倡导的“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时,“勿富,勿骄贫”,“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至今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在启蒙以后的进一步教育中,作为课本的《四书》《五经》里,固然有很多维护封建统治的***治理论,但也不乏以历史上优秀人物为榜样的人格教育内容,这些优秀人物成为历代读书人的楷模,这样的教育造就了我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格高尚的中流砥柱,成为千古流芳的俊杰。

从世界教育史来看,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不同情统,文化观念形成的人格标准来进行人格培养工作。而通过人格教育扭转人的不良倾向,转变人的道德观念,从而成功地完成对人的培养任务的典型,则是前苏联的马卡连柯创办高尔基工学团,马卡连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奉献,严格的要求、从人格培养入手,使那些流浪儿懂得自尊、自爱、自律,从而按社会要求去安排自己的行为。

那么,人格到底该怎样表达呢?人格应是思想、品德、情感的统一表现,丰子恺先生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这三者和谐的统一,就是圆满健全的人格,而对真、善、美的追求,缺一不可。否则,这只人格之鼎就站立不稳,显示的人格就缺损,就低下。这就是说,所谓人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自己的言、行、情、态体现的对真、善、美追求和达到的程度,并且被别人感知,受到社会准则的定位。例如,当某人遇险,有人挺身而出营救、相助,人们称之为高尚;有人则扬长而去,人们斥之卑下。为集体为国家勤勉工作,分毫必争,社会评价为优秀;为个人和小家无孔不入,无利不***,社会评价为自私。这是当今社会的人格内容之一。

德育教育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德育教育10篇

学习

企业信息化系统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信息化系统10篇,内容包括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哪些,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成功案例。[关键词]信息孤岛EAI面向服务体系结构SOA信息融合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企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旨在提高企业的

学习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农村小学美术教学10篇,内容包括小学生美术论文十篇,农村小学美术教学。2.麦秆造型教学。春天,金黄的小麦丰收了。农村学生总喜欢玩,他们把麦秆当吹管,吹出各种悠扬动听的乐曲,模仿自然界各种动物的叫声。其实,美术课还可进一步激

学习

地铁施工个人总结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地铁施工个人总结,内容包括地铁施工管理办法总结范文,地铁施工管理学习心得。一、穿越前盾构机的准备工作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盾构机及后配套设备进行全面检修保养,尤其针对下穿建筑物必须保证微扰动的施工要求加强了刀盘刀具

学习

计算机辅助教学论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辅助教学论文,内容包括计算机教学论文发表,计算机辅助课程小论文800字。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成功与否起关键作用。教师要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必须熟练掌握驾驭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启用

学习

店长试用期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店长试用期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店长工作总结的模板,试用期工作总结模板。虽然经过这三个月时间的学习与工作,我已基本能***处理本岗位日常工作,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但无论是在账务的处理上,还是在与同事的沟通上,都还须极大

学习

专科会计学毕业论文模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专科会计学毕业论文模板,内容包括专科毕业论文模板,成人自考专科毕业论文模板。二、意义通过对《民营企业的财务诊断和防范》的研究,提出高效的防范措施。使自己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能运

学习

学校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教学经验交流材料,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经验交流8篇,教学经验交流心得体会10篇。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首先,抓好备课组工作,深化课堂改革理念,充分做好课堂教学改革的宣传和学

学习

信息化教育教学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化教育教学10篇,内容包括信息化教学与运用的教学心得,信息化建设总结十篇。(二)信息化资源建设由数量到质量上渐变早在之前,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资源的建设上,这些资源建设无非就是大量的购买各种数字化的软硬件

学习

医院财务信息化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财务信息化10篇,内容包括医院财务运行情况报告,公立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论文。(一)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医院财务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财务工作的自动化,减少了人为干预。借助信息技术,医院的收支、消耗等

学习

财务信息化论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信息化论文10篇,内容包括财务信息化方面的论文题目,智能化财务论文。一、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会计信息化理论是由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会计信息化应用理论和会计信息化环境理论相互结合,所形成的一个有机

学习

中小学安全工作计划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中小学安全工作计划,内容包括中小学安全工作年度计划,城区小学安全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切实履行校长作为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以《大连市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手册》为抓手,以《沙河口区中小学安全工作指南》、《沙

学习

会计信息化研究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会计信息化研究10篇,内容包括管理会计信息化现状,会计信息化研究方法和思路。审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数据库会计主要是运用专门的理论方法对经济体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关系工作。在结合信息化的发展情况

学习

学保险培训心得体会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学保险培训心得体会,内容包括保险行业培训心得体会,保险新人培训心得体会。第一天上午的培训,是银保的****总和合规的****总授课。授课中,****总以他一贯的激情四射的风格紧紧吸引了大家。从他的讲述中,我对公司历史有了深入的

学习

英语教学创新教育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教学创新教育10篇,内容包括英语教学创新效果与成果,英语教育教学特色分享。中等职业学校旨在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外企的增加,企业对员工的英语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新课

学习

家庭德育教育论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家庭德育教育论文,内容包括家庭教育与德育论文题目,家庭教育优秀论文100篇。(一)物质环境个体所处的物质环境对其自身发展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物质环境除了能给个体提供足够的生理需求供给,在其精神成长尤其是品德发展方

学习

中职德育教育论文模板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中职德育教育论文模板,内容包括中职德育教育论文,中职德育论文案例。再次,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来更新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尤为重要,无论是课堂还是活动中,德育教育都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在学校的教育过程当中,德育教育有

学习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德育教育论文,内容包括中学德育教育论文范文,初中德育论文。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靠其教学手段,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从而达到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目的。德育教育、语文教学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德育教育如果想在语文教学中

学习

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内容包括中学德育教育论文范文,中学德育论文12篇文库。1.2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和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观点,德育教育归根到底最后是通过一定的道德行为表现出来的,高中生的德

学习

小学德育教育教学论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德育教育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小学德育教育教学论文,班主任德育论文2000字。二、利用教材与生活实际更好结合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常常会用到,它与我们的衣食住行联系非常紧密。它甚至在科学、建筑、医学等方面也广泛应用。

学习

中学德育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德育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学德育论文范文10篇,中学德育教育论文2000字。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核心,爱国、爱家、爱***、爱人民是学生最基本的道德情感。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巧妙加以利用,从而让学生在获取语文

学习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德育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小学德育论文题目大全,班主任德育论文怎么写。(二)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主体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在***的十上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中国梦”的具体参与者,每一个中

学习

数学德育教育论文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德育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小学数学德育论文参考题目,数学教师德育论文大全。二、利用教材与生活实际更好结合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常常会用到,它与我们的衣食住行联系非常紧密。它甚至在科学、建筑、医学等方面也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