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研究10篇

会计信息化研究篇1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运用,信息化得以普及,会计信息化和审计信息化应运而生。在会计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审计信息化也得以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审计与会计之间的关系,审计源于会计,但是审计和会计又是相互***的,有各自***的体系;其次研究了审计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出现会计必定会出现审计,审计与会计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

审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数据库

会计主要是运用专门的理论方法对经济体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关系工作。在结合信息化的发展情况来看,会计信息化是将传统的会计知识与信息化技术结合在一起,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归档、处理、储存以及运用。而对于审计信息化而言,审计信息化指的是对被审计的对象进行财务工作和经营时,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其审计目的,采取必要的审计程序,对企业运营的合规性以及利用计算机网络生成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对报表进行审核的精确工作,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审查、核对以及验证工作。另外,信息化建设需要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并且有步骤有计划地对信息化人员进行培训工作,这要求信息化审计人员不仅要适应信息化的情况,还应该提升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1审计和会计之间的关系

审计与会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会计的发展,审计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两者之间密不可分,协同发展,因此,就必须要求我们对审计和会计的职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并且能够正确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审计在整个国民经济监督体系中占据较高的位置,其位置具有很高的严密性,其地位也比较高。而会计有着具体的工作和具体的业务,主要针对企业内部人员的。审计是宪法赋予的一种监督的权力,而会计是在企业中对自我核算的一种监督,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从审计和会计在经济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审计是对会计监督的重新监督,会计是审计对象的一部分,而审计监督包括会计监督。因此,两者相互***,相互联系。

(1)审计来源于会计。审计和会计本是一家,水融,但又可以单独作为一个***的系统去运用,会计是审计对象的一部分,审计是对会计中的数据进行重新的确认以及校准,因此,审计源于会计。会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一种经济管理的工具,主要以货币为主,有自己的***体系的专业方法,会对企业和行***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系统的、规范的以及连续的纪录,并加以考核和指导的一种惯例活动,能有效地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并且能够促进经济效益的发展。对于审计,审计是有专业的***机构和一些专业人员,这些机构和人员根据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依法对被审计的单位中的一些会计数据,相关的经济活动以及一些财务收支和有关的经济督导活动,通过合法的法律手段,来监督企业的经济情况,并改进经营管理制度,提高经济收益,保障国家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可以发现,虽然“审计”和“会计”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从其发展以及定义来看,其中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同样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说审计源于会计。

(2)审计与会计相互***。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两者的基本概念不同,会计和审计是相互***的。在工作中,国家的审计部门以及审计人员,会依法对各个部门行使监督权力,国家的审计部门有权对各个单位的会计部门进行审查监督,对其内部经济体制和经济状况进行审查和监督,并且在此过程中不受任何***府机构、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的干涉。在这一过程中,对审计的要求将赋予最高层次的监督,这样可以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是可以在会计监督之后再次进行经济状况的监督,可以降低风险;第二是对于一些相关的会计部门进行监督,可以起到良好的督导作用。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审计工作的职能和会计工作的职能有本质上的差别。因此,可以发现,审计与会计两者是相互***的。

2会计信息化与审计信息化的关系研究

(1)联系。首先,传统的会计逐步从会计电算化走向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应用计算机处理技术来处理一些会计业务,是一种基于传统的会计凭证和报表的核算工作,只是将原有的工作转为信息化处理,将传统的会计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到一起,从而具备更强大的核算能力以及更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功能。审计作为对会计质量的一种监督手段,审计信息化如果无法跟上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脚步,就很难起到监督的作用。换句话说,无论是审计信息化还是会计信息化,都是在基于传统的会计与审计的理论知识下,形成的新型的审计和会计。因此,我们认为这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其次,信息化会计的主要职能任务是为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信息化审计则是帮助审计人员快速高效地完成审计工作,两者的服务对象显然不同,但是在这其中两者的服务功能是有一定联系的,并且互相影响。比如,两者都有自己的数据库信息,如入账数据库、出账数据库以及对明细账数据库等一系列信息化数据,并且无论是在审计还是在会计的过程中,都需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两者数据库的信息质量都会对对方工作的开展产生作用和反馈。

(2)区别。尽管审计信息化来源于会计信息化,但是审计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亦有不同,审计信息化是根据传统的审计知识,在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从而形成有自己***体系特点的一种审计方式。在审计信息化的过程中,提高了审计的效率,并且使得审计工作变得更加快速,工作范围更为广泛,工作效率也优于传统的审计方法,所以,审计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是相互***的。两者的不同在于,审计信息化是在会计信息化的结果上进行的,因为审计的对象是会计,审计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会计信息化主要是在处理会计信息时的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进行会计信息的处理时,都会在瞬间得以完成,与此同时,会计报表同时完成,可实现数据库的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会计信息的多元化服务。而对于审计信息化,主要是审计人员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电子技术进行一些相应的审计工作,这能帮助一些工作人员完成一些在原有人工审计的条件下很难完成的审计工作,特别是一些大量数据的筛选工作,信息化为此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与此同时,审计人员在引入会计数据时,能够通过计算机技术引入相关联的一些会计数据,把两者结合,从而更好地对经济制度和企业管理上存在的一些弊端和漏洞进行完善。因此说,审计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也是相互***的,这样也有益于两者在各自的领域高速发展,不受约束。

3结论

会计信息化和审计信息化能根据国家的法律制度,在降低审计风险的情况下,充分地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传统的会计和审计工作推向会计信息化和审计信息化。对于审计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而言,都是通过现有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已有的传统的会计和审计方法相结合后产生的一种符合当代经济发展的新型审计和会计技术,这其中有实现过程,且两者的关系相互***又密不可分。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会计信息化和审计信息化,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果只发展一个,另一个就无法进行相关的服务,因此两者之间的发展应齐头并进,但在这一过程中又不可以混为一谈,应该在两者相互促进发展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系统需求的条件,进行融合,并且***于自己的系统相互发展。

作者:徐志新 李蔚 单位:国网浙江常山县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袁秀梅.会计信息化目前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5,50(19):44-45.

会计信息化研究篇2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信息化;加强对策

1引言

“互联网+”时代,会计工作开展的形式出现了微妙变化,会计信息化在“互联网+”时代下可以更为顺利进行,但部分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足,导致“互联网+”时代诸多优势无法充分显现。当前,国内会计信息化整体进程较为缓慢,对“互联网+”时代的技术优势和时代特点并未充分运用也导致会计信息化建设方向出现了一定偏差。这一情形下,探寻出与“互联网+”时代相互吻合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策略也显得极为必要。

2“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概述

2.1“互联网+”时代特点分析。“互联网+”的主导者往往是互联网企业,“互联网+”的理念在于将互联网发展与实体企业发展间进行更好融合。由于电子商务在国内的蓬勃发展其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互联网+”时代来临,人们对互联网技术应用与依赖程度不断增加,“互联网+”这一时代也被人们广泛接受。“互联网+”时代具有互联网技术为主导的基本特征,互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得到了更为充分的挖掘,且互联网技术发展对企业与个人生产生活的影响会不断扩大。2.2“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的意义。“互联网+”时代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会计工作更好开展的必然要求,如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仍然较为单一,传统会计工作开展形式能够满足企业会计工作开展需求,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传统会计工作开展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依托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来带动会计工作开展效率的提升也十分重要。在会计信息化程度较好提升下,企业不仅能够对会计工作进行更好处理,其会计工作体系也能不断丰富,更为重要的是,会计信息化程度提升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这对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3“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3.1会计电算化水平相对低下。“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会计电算化水平的提升作为基础,然而现阶段会计电算化水平较低是不争事实,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建设活动的开展。由于会计电算化水平较低,很多传统的会计工作开展方法依然被广泛应用,部分年龄偏高的会计人员更加不愿意进行会计电算化尝试。诸多因素影响下,会计电算化水平提升的困难程度较大,与之相对应的会计信息化进程自然相对缓慢。3.2会计信息化受重视程度较低。会计信息化建设事宜受重视程度较低也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由于会计信息化建设事宜并未受到充分关注,很多企业内会计信息化建设活动开展的偶发性较强,会计信息化建设活动的开展效率也极为低下。“互联网+”时代,很多优秀的会计电算化方法都能够为会计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且“互联网+”可以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多种帮助。但在企业对“互联网+”时代认识不清,对“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并未给予充分关注下,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极容易流于形式,系列会计信息化建设措施和手段也无法被较好贯彻和落实,这也是很多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的直接原因。3.3会计信息化建设手段较少。“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建设手段较少这一问题较为普遍,很多企业不知道怎样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时,其会计信息化建设便较为茫然,相当大一部分企业不知道怎样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也导致国内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效率极为缓慢。此外,“互联网+”时代,很多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上选择的方法并不合适,其单纯依托会计工作开展电子商务化程度提升带动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的做法并不可取,在会计工作开展核心内容信息化程度较为低下时,会计信息化建设也难以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会计信息化建设。3.4会计信息化人才较少。“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建设正在遭受相关专业人才较少这一因素的制约,很多企业内会计人员数量较少且年龄构成并不合理,部分年龄偏高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缺乏积极性,而年龄偏低的会计人员虽然能够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理念进行较好接纳,但其缺乏***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能力。在企业内部,一旦会计信息化建设人才无法满足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便无从谈起,“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人才要求较高下,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人才较少这一问题的负面影响也会不断扩大。

4“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更好进行的建议

4.1逐步提升会计电算化水平。“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建设更好进行首先要注重会计电算化水平的提升,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成熟且会计电算化技术实用性不断增强,企业也要进行会计电算化水平提升相关工作。建议企业积极采购并应用会计电算化相关软件,使得企业内部各种会计工作开展可以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性。在会计电算化水平有较好提升下,企业则应当关注会计信息化建设相关活动的开展,在会计电算化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会计信息化建设活动开展也能有较好的基础和保障。4.2提升企业等主体会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性。会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性高低与否会对会计信息化建设活动开展产生直接影响,“互联网+”时代,更好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也需要提升企业等主体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性。建议各企业结合会计信息化建设实际需要建立基本制度,并发挥出会计信息化建设制度对相关工作开展的指导性与规范性优势。除此之外,企业可以考虑在财会部门设立专门的信息化会计岗位,借此增强“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建设理念对企业会计工作的正向影响。4.3依托大数据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互联网+”时代企业更好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也需要对大数据相应技术进行较好运用。建议国家积极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大数据库的建立,在确保云端数据中心各项数据安全性基础上,鼓励企业自行建立会计信息数据库并参与到宏观会计信息化建设数据库之中。除此之外,企业要增强对会计信息的综合利用能力,例如,通过对会计信息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分析,企业可以更好进行生产经营策略调整,这也能够使得会计信息化建设成果更好显现。4.4培养专业的会计信息化人才。“互联网+”时代企业需要打造出专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并依托专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开展具体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活动。建议企业结合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岗位的重新设置,在此基础上,企业需要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将会计信息化建设内容作为培训基本内容外,企业也需要不断强化一般会计人员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性。在鼓励会计人员积极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尝试的基础上,企业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力量能够更为多元,会计信息化建设质量也能较好提升。

5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下如何更好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国家需要思考的问题,更加要成为企业会计工作开展中需要关注的现实问题。“互联网+”时代虽然为会计信息化提供了多种帮助,但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必然是一个漫长过程,企业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情形下,企业需要就会计工作开展形式进行较好创新,并逐步增强对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应用程度。只有“互联网+”时代的各种技术得到充分应用,会计信息化的速度与质量才能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许汉友,姜亚琳,张蓓.“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基于财务共享服务视角[J].新会计,2016(1).

会计信息化研究篇3

1 会计电算化的运用现状

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发展成熟,并在会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会计电算化提升了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但是这些优势正在不断被信息化技术所取代,这主要是由于会计电算化运行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1 会计管理职能的缺失

在使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人们对其本身功能认识不足。在会计领域,会计电算化已经深入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但是会计电算化技术仅作为一项核算工具使用,并没有运用会计管理等职能[1]。这种会计管理职能的缺失也阻碍了会计电算化的有效运用。

1.2 时效性和针对性较差

使用会计电算化时,虽然可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并能自动生成财务报表,但是会计人员要将会计数据手工录入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缺乏相应的功能支持。由于手工操作的效率较低,且缺乏相应的管理和决策功能,导致会计电算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不高。

1.3 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会计电算化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会计理论基础和计算机技术,但是企业中会计电算化的从业人员却缺乏这些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操作技能[2]。由于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缺乏,导致会计软件系统的保密性降低,系统易受到非法用户的入侵和篡改,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大安全隐患。

1.4 无法实现会计领域中的资源共享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领域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因此,无法实现会计资源的有效利用。虽然会计电算化减轻了劳动者的工作强度,也提升了工作效率,但是这种工作模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会计工作的各种需求[3]。会计资源共享是会计行业发展的趋势,但是会计电算化无法实现会计信息与企业内其他部门的共享。在要求财务管理完整性、时效性、实用性的现代企业内,会计电算化的局限性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财务信息的实际要求,反而制约了会计行业的发展。

2 会计电算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传统会计工作效率低下的状况,同时也为会计信息化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两者都是为了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而生。在过去一段时期,使用会计电算化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而现阶段,使用会计信息化可以更加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依据的技术手段有所不同,因此在处理信息中发挥的作用也有很大不同。运用会计电算化后,会计领域开始使用计算机技术优化会计工作,经历了长期的实践后取得了很大成功[4]。会计电算化的成功加快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实现的步伐,从而快速的将会计工作过渡到会计信息化,使会计信息和数据可以完成快速、精准的传递,同时也可便利使用各种信息。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会计领域应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信息化结合了多种技术,其中包括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感测系统等。这些技术是会计信息化区别于会计电算化的显著特征。会计电算化以软件与硬件结合为基础,通过运用核算软件协助会计人员完成工作。会计电算化主要进行单机核算,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较少。

3 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必要性

会计信息化过渡是实现财务整体信息化的必然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给会计信息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实现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优化。目前,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较为深入,许多高校也开设了相关专业,培养了大批能熟练使用信息技术的会计专业人才,成为会计信息化的后备力量。

会计电算化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并暴露出较多的问题和矛盾。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必须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提升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而实现财务整体信息化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才能协助财务整体信息化的完成[6]。会计信息化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直接提升了企业管理效率,同时优化了资源配置水平,使财务信息成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4 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有关对策

会计电算化过渡至会计信息化已成为会计行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依托于集中控制数据通信等信息化技术,可实现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的转型。如今,信息化技术不断更新,信息化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会计行业中,并发挥强大的功能。会计信息化有效地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信息,因此,必须推进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的进程。

4.1 提升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作为企业管理人员,要清楚的意识到信息化已经成为会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尽快完成电算化到信息化的转变。为此,管理者要重视企业内会计信息化的转变,提取其中重要元素以保证顺利完成转变工作。首先,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过程。其次,要对信息化的过渡给予充分的支持。再次,要使企业和社会对会计信息化建立正确的认识。此外,要加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宣传工作。可在企业内部召开会议对会计信息化进行宣传,给予会计信息化过渡足够的支持。企业外部宣传可利用企业自身的网站平台,向公众传递企业拥有的技术信息,建立良好的舆论环境[7]。也可采用新闻媒体宣传的方式,通过制作专题节目、活动,引起社会对会计工作信息化的热议,从而为会计信息化建设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在信息化过渡中,要及时总结相关经验并修正已经发现的错误,为信息化的过渡的逐步推进提供理论依据。

4.2 更新管理理念,制定新的管理决策

目前在会计领域,会计信息化已经逐渐被企业高层重视,并被管理人员的认识领域提出差异。转变决策层的观念是开展会计信息化具体工作的基础。企业管理者要更新管理观念,正确理解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并制定新的管理决策推进信息化的进程。应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为出发点,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日常会计工作中。同时,要取缔不规范的决策,对会计数据处理进行规范化整治。企业管理者要确定会计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并使广大员工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使信息化工作自上而下的推广开来。

4.3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

在会计信息化进程中,会计工作者工作从简单系统的计算变为运用信息化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这种变化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速度和质量,但是要求会计工作者要正确运用信息化技术。虽然会计电算化人员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但是面对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现状,工作人员原有的计算机技术显然是不够的。因此,企业内部要加强相关的培养工作,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

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工作者具有很高的综合技术水平,为此,企业应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培养拥有信息化技术、会计实践和良好综合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通过培训、讲座、交流等方式,使会计工作者掌握较高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为适应会计信息化做好准备。同时,还要求会计工作者能将信息化技术正确的应用于会计技术中。在会计电算化向信息化过渡中,必须加强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并通过人才素质的提高来提升信息化过渡的效率。

4.4 加快企业信息与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企业必须完成企业整体的信息化进程。因此,在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同时,应关注企业整体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只有各项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才能使会计信息化与企业内部系统的信息化结合起来,从而使企业公共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企业应制定整体的信息规划,以推动企业整体发展为信息化建设整体目标,在信息化理念指导下对企业运行过程进行信息化的改造,使不同部门的信息能够在外部得到共享。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快速收集,不同层次的数据也可以实时传递,从而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的职能。企业内的信息化系统实现多元化输出数据后,会计信息化才能在此基础上得到发展。

在企业信息与会计信息一体化的建设中,要积极开发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并使其尽快实现正常运行。同时,应严格依照我国统一的会计法规进行操作,且立足于财务报告生成。会计信息化融入到企业信息化系统后,要强调财务信息输出的时效性,并完善系统的功能。企业信息与会计信息融合后,强化会计信息快速搜集功能,使决策者能随时掌握人、财、物信息的最新动态,进而带给企业更多的信息增值。两者融合过程是一个庞杂的过程,企业切勿急于求成,应明确发展方向,理清会计信息化思路,贯彻落实各项决策,及时解决各种问题,稳步推进信息化工程,最终实现整个信息化系统的优化。

会计信息化研究篇4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在为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实施会计信息化审计,加强对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运作的有效监督,对防范信息系统的风险将起到一定的作用。目前,多数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积极意义和效益,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从而使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从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目标、特点、策略、前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目标

1.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指组成会计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资源是否受到妥善保护,不因自然和人为的因素而遭到破坏、更改或者泄漏系统中的信息。会计信息系统的资源通常包括硬件、软件、数据文件、系统文档、消耗性材料和其他设施。这些资源经常放在一处或几处,硬件可能被恶意破坏,软件和数据文件的内容可能丢失或毁损,消耗性材料和数据资源可能未经批准而被使用。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是通过建立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而加以保护的,评价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主要是审查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措施是否健全有效,对于不足之处应提出需要进行改进与完善的建议。

2.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

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是由其中的硬件系统的可靠性、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及数据的可靠性等因素共同决定的。Www.133229.cOm软件系统的可靠性是指在运行环境中,在规定的运行时间内或规定的运行次数下,程序和所有数据元素运行不同测试用例的无差错概率。硬件系统的可靠性是指在一个指定的时间周期内,在给定的控制条件下,硬件系统执行所需功能的成功概率。数据可靠性是指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及时,它取决于系统绝对数据的处理过程是否准确无误,以及确保数据可靠的控制措施是否有效。系统的可靠性还体现在它的容错能力上。对会计信息系统可靠性的评价要检查系统的运行是否稳定可靠、是否容易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否能抵御外界干扰而正常工作。评价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时,审计人员应对决定会计信息系统可靠性的各项因素进行综合审查和评价。

3.会训信息系统的有效性

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性是指该系统能否实现既定的目标、系统的各项处理过程是否符合国家法律和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评价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必须了解用户的需求。会计信息系统有效性的审计一般在系统运行一段时间之后进行,通过事后审计可确定会计信息系统是否能实现既定的目标,根据审计的结果,管理者可做出相应的决策。

二、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特点

1.审计的所有领域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目前,审计在每一领域都还做得不够,如:尚未构筑起适应现代技术发展的一种或多种可能的、可用于解释和预测多种审计现象的多维审计理论—,这种理论将使对审计环境、目标、本质、假设、概念、标准、技术、方法、过程等的论述更新颖、更丰富、更具逻辑性和环境适应力;急需加速我国的审计工作从落后的“绕过计算机审计”向先进的“通过计算机审计”和“使用计算机审计”转化。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责任与风险巨大的审计(尤其是***审计)行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新时期,所有的审计人员都应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电脑审计人员,而这是审计(后续)教育的重要任务。

2.会计信息化审计系统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多元、实时、开放性使会计信息化审计也具有多元、实时、开放性特征,实时审计、会计责任审计、环境审计、境外审计等都将因此而变得更加容易。

3.会计信息化审计将对传统审计进行重整

尽管“两权分离的程度决定了审计主体的种类和被审计单位的形式”,“审计效率和审计风险的矛盾决定了审计程序和方法的历史变迁”,但如果所有的计算机只囿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水平,提供的信息单一、过时、封闭,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的非审计业务(其必须依赖于多元、实时、开放的信息)收入又怎能达到其总收入的70%(我国仅30%左右)?事实上,正是信息量极大丰富的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和全新的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支持了卓有成效的“四大”国际会计公司及其或集权或分权的管理模式,支持了审计效率和审计风险矛盾的最有效的解决,从而支持了现在和将有的多种繁杂的具体业务。

三、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策略

1.建立会计信息化审计组织机构

会计信息化审计组织机构不健全将会阻碍我国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发展。为适应未来我国会计信息化审计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应尽快建立自己的会计信息化审计组织机构,按照会计信息化审计的要求组织、协调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规划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发展策略和职业培训计划,研究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方法、技术和规范,指导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在这项工作的起步阶段,***府应加强领导力度,从宏观上搞好规划安排,从资金和技术上扶持会计信息化审计,有效规划、部署和指导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

2.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研究

审计理论来源于审计实践,又反过来指导、促进审计实践,二者不可偏废。没有审计实践,审计理论无法产生,没有审计理论指导的实践会走弯路。因此,要在审计实践中善于及时发现、总结规律性的问题,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国内学术界、***府研究机构应当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理论研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密切关注国际会计信息化审计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发展与完善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从而更好地为会计信息化审计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审计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3.制定会计信息化审计准则

会计信息化审计同传统财务审计相比,在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审计内容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为了规范会计信息化审计业务,明确工作要求,保证执业质量,应研究和制定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审计准则和实务指南。会计信息化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由行业组织出面将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并把有关概念、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固定和统一起来,形成行业标准和规范。

4.强化企业领导加强管理与控制的观念

树立企业领导的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管理意识是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关键。因此,企业主管部门在充分领会***有关“国民经济信息化”指示精神,认真抓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对企业领导进行会计信息化系统管理与控制的思想教育,促使企业领导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会计信息化审计的重要意义,重视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将会计信息化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5.大力培养会计信息化审计人才

从内部讲,一是强化培训。各级审计机关要拥有完备的培训基地,从自己的需要加强不同岗位的适应性培训;二是重点选拔。即有重点地选派一些“尖子”人才进高校深造,进行知识更新,或参与国际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三是完善机制。要逐步形成能有效鼓励各类人才脱颖而出,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激发各类人才智力潜能的运行机制,使知识最终能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求参与分配。

6.加大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宣传力度

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必须加大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宣传力度,如实宣传网络环境下重构后的会计信息系统所带来的风险,大力宣传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重要性,让更多的经营管理者,真正认识到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必要性,增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的迫切性,促进社会舆论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理解与支持,进而推动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开展。

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谢诗芬.高级财务会计问题研究[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45-52.

[2]胡仁显.自助式会计信息系统[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78-82.

会计信息化研究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信息化 教学设计

一、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内涵

会计信息主要是指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并加以解释,是会计和学校管理所需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的核心是财务信息,载体是会计资料。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的服务管理职能结合计算机、网络以及通讯等信息技术,从而获得会计信息并加以处理和运用。

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会计信息处理电算化。将会计信息结合信息技术,收集、录入会计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提高会计合算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处理后的会计信息经信息技术进行输出和运用;第二,会计信息网络化存储。会计信息的存储和管理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利用专业的财务管理以及数据库软件进行统一管理,网络化存储是会计信息电算化的基础;第三,会计信息个性化运用。在权限允许的范围内,使用者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根据个人的需求进行会计信息的查询和运用,并能够直接生成财务报表。

二、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忽略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学校的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院校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专业课之间的课时比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都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首先,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过多且过滥,难以明确会计信息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导致学生所学知识的知识面广,但所学不精。其次,院校开设的课程中,没有主次分明,很多课程的内容出现重复的问题,会计信息化的课程过少。有限的专业课程中,学生只能学习到基础知识以及简单的操作,难以系统性的掌握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最终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薄弱,实践操作能力难以满足会计需求,不能够体现出专业特色。

(二)缺少系统、实用的实践训练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信息化教学中,缺少系统化、实用性的实践训练,不仅没有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也缺乏科学的实训教材。因为会计信息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很多企事业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保障商业机密,因此不愿意接受学生的实习,不接受外来人员接触和掌握本单位的会计资料和财务情况。这一现象增加了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难度,大多数高职院校为了进行实践教学,通常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既能够解决学生的实践问题,又能够聘请专业的会计人员进行教学,满足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间的融合。但会计信息化专业受到国家***策的影响较大,国家改变***策后,模拟实训教材难以及时的更新,从而出现会计模拟实训的教材陈旧、漏洞较多,与实际工作脱节,难以达到实训的目的。

(三)缺少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缺乏实践经验,因此不利于培养高技能的人才。会计信息化教师大部分都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大部分的教师没有专业技能证书。另外,受到我国传统教学的影响,大部分的学校重视教师的教学经验,忽略了专业技能,教师的考核和绩效大多以课时为标准。这一现象直接导致高职院校忽略会计信息化的实践教学,难以培养出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存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缺乏实践教学的评价标准

考核与评价是会计信息化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检查和评估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能力。各个高职院校都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但是对实践教学却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目前,大部分的院校会对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进行评价,但通常只重视结果,且考核不具备时效性,难以及时的反馈实践教学,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构建高职院校的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方案

(一)以增强实践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

会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时要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实践课程要在所有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占比在40%以上。在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实践训练教学。建立完善的模拟实验基地、与企业合作,促进学生的实践训练能力。

(二)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要加强“双师型”的教师培养,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首先,要求教师继续教育,到企事业单位中进行专业技能的锻炼;其次,要聘请专业型的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将理论结合实际,强化学生的综合模拟操作和财务会计的技能操作。

(三)利用ERP系统,构建完善的实训模式

因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时复杂的,不仅包括融投资管理,同时还包含经营管理活动。合格的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经济管理的知识,还要掌握其他的管理知识,满足工作的需求。目前,ERP系统被广大企业应用到管理中,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ERP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求工作人员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同时,还要掌握其他知识。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中要综合实际需求,按照业务流程进行训练,从而培养出跨专业、多层次的综合实用性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企业的需求。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要求学校与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培养出综合性、实用性的会计人才,满足企业与社会的需求。会计信息化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实践需求,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王晖.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04)

会计信息化研究篇6

【关键词】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信息质量;基本程序;会计方法

财务会计信息化的成功,无疑是我国会计与改革开放30年所绽开的一朵绚丽多彩的花朵。30年来,财会软件替代了手工操作,电子化会计数据与信息替代了纸质的证账表的记录,会计人员的主要精力从致力于会计核算逐渐转向为借助无纸化会计信息,为企业决策者实时地提供决策支持。30年成功实践的感性认识,也同时为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升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

会计信息化理论是由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会计信息化应用理论和会计信息化环境理论相互结合,所形成的一个有机的理论体系。其中,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是构成会计信息化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方法理论等;会计信息化应用理论是将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应用于会计信息化实践、指导会计信息化实践的理论,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会计信息化管理体制理论等;而会计信息化环境理论,则是对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和会计信息化应用理论产生影响作用的外部条件的理论,包括信息、技术和组织等环境的影响。

作为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部分的财务会计信息化,立足于其会计反映与监控的基本职能,对其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环境理论深入研究,不仅是会计信息化的当务之急,而且对会计理论创新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研究我国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首先必须根据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分阶段加以进行。信息系统与组织内外部环境之间共生与互动的关系,决定了财务会计系统必须是一个活跃开放的系统。而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化与演化程度,直接反映出财务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根据会计的业务流程再造和信息集成的程度,可将财务会计系统的发展阶段分为手工会计模式、计算机会计模式和网络会计模式三个阶段。而我国信息化财务会计系统至今经历了手工会计仿真模式与计算机会计模式两个阶段。30年来我国财务会计系统信息化的发展,不仅实现了该系统与管理会计系统的信息集成,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内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进程。

本质上说,我国财务会计系统经历了上述两个阶段的发展,是一个价值法会计向价值法与事项法并进的演变过程。从上一世纪80年代开始,Sorter(1969)所提出事项法会计之所以在我国一直成为经久不衰的热点问题,是因为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强大数据处理功能让人们看到这一研究的应用前景。勿庸讳言,利用计算机系统采集的事项信息,不仅能够提高财务报告的增值性,而且也可同时满足企业决策者的信息需求,这种谋求信息资源集成,以便为信息用户提供多元信息的理想目标,使国内众多学者萌生了重构新型的会计信息系统之构想。杨周南(2003)提出的信息系统控制与审计模型(InformationSystem,ControlAuditing,ISCA),李端生等(2004)提出的“需求决定的会计报告”模式,王世定等(2004)提出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信息集成管理系统(InformationIntegratedandManagementSystem,IIMS)模型等,重点构画了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为一体的控制系统的理想框架。而在实践中,用友、金蝶、浪潮、新中大等软件厂商立足于组织、信息与流程集成所开发的本土化ERP软件,也开始从实务上夯实了建立业务事件仓库的基础。笔者认为,随着基于企业经营过程方法的事件识别准则(Jones,2003)的不断完善,从真正意义上构筑一个融财务与非财务、货币与非货币、定量与定性的各类数据为一体的业务事件仓库可望形成,它为财务会计信息化进入网络化会计模式阶段铺平了道路。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重新审视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手工会计的产物。面对信息化因其数据传输与处理疾速使相关性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升,而可靠性却可能因电子化、无纸化和网络化致使系统面临许多风险而降低,迫使人们必须重新审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将安全性列为可靠性的次级质量要求

信息安全是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与信息的基本要求。它包括信息的秘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传播性、可用性和可控性(Crime,2000)。其中,秘密性是指防止对数据的非授权或非法泄漏。完整性是指信息没有被篡改。真实性是指利用信息网络传播的信息不存在与客观事实违背的情形。可传播性是指信息内容不违反国家的相关法规。可用性是指信息的者能够保证信息被有效地传递到接受方,并且该信息被接受方有效地加以使用。可控性则是指信息的发送者可有效地控制信息的传递方向,使得信息安全到达授权接收者。上述基于网络平台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对信息质量的要求,虽然其中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用性多见于手工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中,但其内涵有很大的改变,而保证在信息化条件下非授权人不能知悉信息内容的秘密性和可控性要求则是手工会计下所未曾遇及的。

财务会计信息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财务会计领域的今天,电子化与无纸化的会计数据与信息,随时都有可能遭受到非授权人的操作与干扰,随时都可能在处理与传递过程中出现泄漏和被窃(特别是异地的网络传输情况)。在今天,如果一个财务会计软件缺少对会计信息秘密性和可控性的设置,即使其输出会计凭证、账簿和财务报表都能符合会计准则与制度的要求,人们仍然不能断言其产出的信息是可靠的。在信息化的条件下,会计信息在空间上不囿于某一固定点的特性,迫使其可靠性内涵不得不加以拓展,将安全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已是势在必行。

财务会计系统同时也是一个控制系统,因此,安全性既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也是会计控制质量要求。事实上,从控制质量特征研究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也许更有意义,但在信息化条件下讨论会计信息特征伊始将其置于信息质量范畴更能为人们所理解。同时,尽管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同义性,但在财务会计特定的范畴中,确立两者的主从关系却十分必要。美国FASB于1980年提出了SFACNo.2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框架中,将可验证性、如实反映和中立性等三项作为可靠性的次级质量特征,它们是对信息产生过程和结果加以界定的,而安全性则侧重于信息的、传播与接收提出的,它同样是可靠性的质量要求之一。因此,将安全性与可验证性、如实反映和中立性并列,同属于可靠性的次级质量特征是合适的。

(二)实时性替代及时性并将其列为相关性的次级质量要求

在手工会计之中,及时性通常被视为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视为相关性的灵魂之所在。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往往要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而在整个会计程序实施过程中及时性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求在经济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者凭证;二是要求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及时对经济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或计量,并编制财务报告;三是要求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时限,及时地将编制的财务报告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便于其及时使用和决策。

在信息化条件下,上述的及时收集、及时处理和及时传递已经成为所有计算机信息系统产生信息的“自然属性”,并非基于会计信息的个性特征。而实时性才能真正反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所谓实时性(real-time),是指输出信息与正在发生的事件同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信息传递给信息用户,尽早满足信息用户的需要。这不正是信息化条件下对会计信息最为需要的质量要求吗!故笔者认为,将实时性替代及时性,并令其作为相关性的二级质量要求更能表现信息时代反映主体价值运动的特征。即将步入网络会计模式阶段的财务会计信息,在面对市场日益增加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情况下,决策有效性进一步依赖于实时性财务信息。因此应当审时度势地将实时性替代及时性,并将其作为相关性的次级质量要求。

三、财务会计基本程序的改进

在将财务会计的数据转换为信息的过程中,其基本程序必不可少。我国会计软件问世至今的30年,是一个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不断信息化的30年,财务会计系统的人机角色的转换程度高低,直接通过这四个基本程序表现出来。同时,它又从理论上丰富了财务会计基本程序的内涵与外延。

(一)会计记录的信息化

在我国财务会计系统四个基本程序信息化过程中,以会计记录的信息化最为成功。根据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设置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数据结构,按照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模块正确地进行数据输入、处理和信息的输出,逐步实现了会计记录的电子化与无纸化。同时,会计处理过程的程序化与规范化,又使会计集中核算、记账,以及企业租用服务供应商(Applicationserviceprovider,ASP)信息系统成为可能。

Fellingham等(2002)认为会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对信息的处理技术。信息理论所包含的数据压缩定理和信道编码定理两个基本定理同样也适用于会计记录。在对数据的压缩过程中,当前财务会计系统在获取会计账户和报表的压缩信息中一方面保证信息的不受损失,同时,通过凭证模板和非法对应科目控制减少了信息失真。而在保证一个有噪音的信道中传递最大数量会计信息的设计之中,当前系统则多将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合二而一地归集于一个数据文件之中,以便账簿和报表提供更为详尽数据与信息,并注重会计处理过程中对有效编码方案使用冗余技术。

当前,应当探讨电子化原始凭证项目与格式规范化,财务会计业务流程的标准化,以及财务会计系统嵌入更为严密的会计记录控制程序,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同时,要运用信息管理学理论,立足于财务报告需要,从理论层面上探讨会计记录压缩与冗余等问题。

(二)会计确认的信息化

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信息化,是财务会计信息化的难点。如何将人脑对会计的确认与计量逐步转化为财务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首要问题是要进行“初始记录的确认”(即初始确认),APBStatementNo.4认为“初始记录”包括对进入会计程序的数据、作出分录的时点和通常要予以记录的金额等三项原则(葛家澍、杜兴强,2004),其中前两项属会计确认问题,而第三项属于会计计量问题。诚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2005)已对数据电文及其发送时间与地点,以及电子签名的有效性等从法律上予以认定,这种以电子替代手写的签名直接关系到上述的初始记录的确认。即使所有原始凭证都已实现电子化,对其是否进入以及何时何地进入财务会计系统的经济事项的人脑确认过程仍然必不可少。当前电脑替代人脑的会计确认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已被人脑确认进入财务会计系统的经济事项的会计要素的自动确认。这种有限的初始确认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具有其积极意义,它既可使系统远离人为的干扰,又可快速形成记账凭证数据(借贷方会计科目);二是对电子化原始凭证是否进入财务会计系统施行“有限度确认”,即对日常发生的采购、生产、销售各循环中的基本经济业务加以判断,在确认依据(如电子合同、付款单据等)完整的条件下准许进入财务会计系统之中。

在财务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将会计确认交由计算机系统完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想象,那种缺乏完整的原始凭证数据仍可准许进入财务会计系统的做法,将给系统带来多大的危害。因此,制定“准入”数据的确认条件必须完整充分。

(三)会计计量的信息化

选择计量属性是会计要素计量的主要问题,在当前财务会计系统提供以货币量度为主的信息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能使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属性克服相关性不强的缺陷,而且可以使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尽可能同步地得以反映。这是因为,企业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以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平台,进而使零库存、零距离、零营运成本(俗称“三零”)成为现实,由此使企业许多流动资产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时相关性得以提高。同时,全球网络平台提供的众多资产和负债的活跃市场,信息中介(infomediary)的服务又能帮助企业形成基于各种计量属性的会计信息。因此,通过建立基于以上五种计量属性相应的数据库文件,并根据各计量模式的要求分别生成不同计量属性的财务报表信息,对满足不同信息用户的需求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庄明来,2006)。

计量过程的信息化,首先体现在记账凭证借贷方金额的计算。我国会计软件实现了转账凭证和部分收付款凭证的自动计算。例如对期末收益类账户结账、固定资产折旧计提、职工薪酬的结算与分配等,都已借助会计模板方式自动进行计算生成。然而,会计计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完全依靠计算机技术目前尚难实现,做好人机的科学分工以保证会计计量合规性至关重要。

(四)财务报告的信息化

AAA(1966)所提出的同时报告历史信息和现行成本信息的多栏式报告,Sorter(1969)强调披露企业足够的经济事项明细信息数据为主的事件报告,Cheryl和McCarthy(1997)侧重于储存和维护而提出建立最原始的REA数据库会计模式。Willman(1995,1996,1997)则提出5种不同层次的彩色报告模式,肖泽忠(2000)提出建立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型(anInteractiveandCustomisableReportingModel,ICR)以提供信息使用者与提供者的快速沟通,同时达到信息传递更为迅速和经济之目的,众多学者研究之目的是向信息用户提供各种理想的基础数据状态和多维的决策支持信息。当前,通过公式定义方式使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表内信息能够自动取数生成,但附注内容的完整披露完全依靠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却尚待时日。同时,注重其他财务报告多元化与实时性,进而提高财务报告的整体质量,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财务会计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在***和中国证券会等部门推动和组织下,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在我国的应用研究方兴未艾,取得较大的进展。王松年和沈颖玲(2001)、张天西(2003,2006)、潘琰(2003)等学者对XBRL的基本原理、作用与贡献,以及在我国应用等展开研究。无疑,XBRL对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财务报告模式变革、财务报告分析、会计准则选择、实时监控和持续审计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这一技术在我国财务会计中应用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是今后的重点。

四、会计方法的推陈出新

会计学是一门以研究方***为主的经济应用科学,信息技术则为会计方法的推陈出新提供了很大的技术支持。在科学地将会计数据转换为会计信息的信息化过程中,手工会计中所采用的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等会计方法因信息化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了许多变化。

McCarthy(1982)和Jones(2003)等学者对借贷记账法提出质疑,并相应建立REA等会计模式,尽管O’Leary(2004)等学者对REA和SAP系统基础数据库模型之间的关系的考察结果进一步印证了REA模型以提供包括非货币、非财务和定性数据在内的业务事件库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但企盼这些模型在实践中得以真正应用依然步履维艰。在当前,构建价值法财务报告与事项法财务报告并驾齐驱的会计业务流程也许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做法。有鉴于此,价值法会计的存在也就决定以货币计价为基础的复式簿记不可能因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改变。设置会计科目,是将各种经济数据按会计要素“浇铸成型”(确认),并通过记账凭证载体为会计报表信息提供“毛坯”。从会计科目的级别设置在信息化实践中的作用来看,设置一级科目并同时下设明细科目无疑为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方便,而不设一级科目直接将会计科目设至明细科目的压缩冗余的做法,则对企业获取决策经营的支持数据更为快捷灵活。另外,在一个企业内分别设置“外送报表会计科目”、“内部管理会计科目”、“集团公司会计科目”等多套会计科目系列的做法不仅有利于企业财务会计的信息管理,而且为深入研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同源分流”的数据联系提供直接依据。

作为会计科目载体的记账凭证,是复式记账的直接表现。尽管增减记账法在信息化环境下更有可能实现(李春鸣、韦沛文,1999,张以宽,1999),但无论是采用借贷记账法,还是增减记账法,其记账规则在记账凭证库文件中也只是符号表现的差异而已,它们对会计信息输出并无影响(庄明来,2001)。同时,充分利用编码技术,尽可能使各种符号都具有特定内涵,是我国记账凭证结构设计的未来方向。例如,SAP软件为采购、销售、生产三大循环(或更细的分类)业务各自设置凭证编号区间(张小虎,2003),将各区间的借贷标志分别以不同的编码表示(如固定资产有关凭证借方以70表示,贷方以75表示,而存货有关凭证借方以89表示,贷方以99表示等)。笔者认为,以不同编码作为“借”和“贷”的标识以区分各类别经济业务的做法是记账凭证填制方法的一种突破,是对经济业务的会计要素确认的进一步细化。同时,它以数码方式与组织单位代码、日期编码、记账凭证编号、会计科目编码和金额等一连串数字符号的连接,无论对财务数据的集成和分析,还是对会计档案保管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登记账簿,至今仍然作为各国财务会计的基本方法。尽管当前账簿仍然要求打印输出,但财***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1994)早已规定:“在机内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直接登账依据完全相同情况下,总分类账户可以用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对照表替代”,以及“可以提供机内会计账簿的满页打印输出的功能”,这种“以表代账”和“满页打印”的规定表明了信息化条件下账簿的功能与作用的逐渐淡化。从理论上说,账簿中的发生额登录只是会计凭证数据的位移(庄明来,1997),这种冗余处理完全可以由会计凭证数据文件所取代。在电子账簿仍然存在情况下,今后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有效地实现电子化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等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勾稽关系的实时自动审核,以确保数据与信息的可靠性。

手工会计常用核算形式主要有记账凭证、汇总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凭单日记账和日记总账等五种,这些根据企业规模、会计人员水平等因素而选择的核算形式,究其本质,是为了方便总账的登录。而在信息化条件下,无论采用上述的任何一种形式,总账均可以在瞬间形成,因而,手工会计下的核算形式在信息化之下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目前,财务会计许多方法正在逐渐由电脑自动完成,诸如财务报表的编制、发出存货个别计价、单个存货项目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计提、职工薪酬计算与分配等。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入,这种自动完成的范围将越来越大,有鉴于此,不断将系统能够自动完成的方法补充到标准的会计业务流程之中,并将其固化于财务会计软件,则可望在较大程度上减少人为干预,进而提高财务会计系统数据处理的正确性。

五、总结

财务会计是一个以处理价值信息为基础的控制系统,因此,按照信息及相关技术的控制目标(ControlObjectivesforInformationandRelatedTechnology,COBIT)建立一个合理的信息技术治理架构是财务会计信息化的重要内容。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要运用会计学、信息管理学、信息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和观点,以财务会计信息系统重构为主线,以业务流程集成、组织结构集成和服务集成为重点开展研究。而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目标,则是要探讨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建立一种以过去为重心。既面向过去又面向未来的会计观念,进而在实现财务会计子系统与ERP系统的其他子系统的功能与信息集成基础上,构建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多元化财务报告理论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周南.论会计管理信息化的ISCA模型[J].会计研究,2003(10):30-32.

[2]李端生,续慧泓.论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报告模式[J].会计研究,2004(1):60-64.

[3]王世定,徐玉德.IT环境下会计系统重构:一种融合理论及模型构建[J].会计研究,2004(9):42-46.

[4]篓耀雄.信息法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159-166.

[5]葛家澍,杜兴强.知识经济下财务会计理论与财务报告问题研究[J].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47-52.

[6]庄明来.当前会计信息化面临的几个问题[J].会计师,2006(3):22-37.

[7]肖泽忠.大规模按需报告的公司财务报告模式[J].会计研究,2000(1):43-49.

[8]王松年,沈颖玲.网络财务报告的技术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2001(8):52-58.

[9]张天西,薛许***,林进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研究[J].会计研究,2003(3):47-52.

[10]张天西.网络财务报告:XBRL标准的理论基础研究[J].会计研究,2006(9):56-63.

[11]潘琰.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及其对会计的影响[J].会计研究,2003(1):39-44.

[12]李春鸣,韦沛文.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与增减记账法[J].会计研究,1999(3):56.

[13]张以宽.增减记账法的回顾和展望—为纪念新中国诞生50周年而作[J].财务与会计,1999(9):9-11.

[14]庄明来.会计电算化研究[J].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214-217.

[15]张小虎.SAPR/3财务基本概念及集成浅释—总账等概念[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3(7):15-17.

[16]庄明来.论电算会计中账簿的地位与作用[J].会计研究,1997(4):42-43.

[17]Sorter,H.G.An”Events”ApproachtoBasicAccountingTheory.AccountingReview,January:12-19.

[18]Jones,Rama.2003.AccountingInformationSystems:ABusinessProcessApproach.South-Westerm:adivisionofThomsonLearning.23~27

[19]CyberCrime.2000.Lawenforcement,securityandsurveillanceininformationage.Douglas:Routledge,180.

[20]Demski,J.S.,Fellingham,J.C.,Ijiri,Y.,Sunder,S.2002.SomeThoughtsontheIntellectualFoundationsofAccounting.AccountingHorizonsVol.6:157~168.

[21]Dunn,CherylL.andMcCarthy,WilliamE.1997.TheREAaccountingmodel:Intellectualheritageandprospectsforprogress.JournalofInformationSystems,Spring:31~51.

[22]Wallman.1995.TheFutureofAccountingandDisclosureinanEvolvingWorld:TheNeedforDramaticChange.AccountingHorisonsVol.9.

[23]Wallman.1996.TheFutureofAccountingandFinancialReporting,Part(Ⅱ):TheColorizedApproach.AccountingHorisonsVol.6.

[24]Wallman.1997.TheFutureofAccountingandFinancialReporting,Part(Ⅳ):AccessAccounting.AccountingHorisonsVol.6.

会计信息化研究篇7

[关键词] 会计核算;会计信息化;影响研究

[中***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一、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会计工作出现重大变革,然而国内外会计造假事件却频繁发生,让投资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会计队伍的专业性产生怀疑,虽然我国***在监督会计核算和整顿企业经济秩序做出了不少努力,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专家学者对于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会计核算方面的研究,并非做到完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也处于基础阶段。关于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会计核算显然欠缺相关理论指导,我国现行的有关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法规制度出台的较少。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部门,财务会计部门的日常工作包括:对外向投资者展现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帮助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经营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合理地做出投资决策;对内向管理层提供改善企业管理、防范经营风险、保证资产安全完整的完整化建议。

J.Motwanieral(2013)指出,如果会计行业不按照信息技术重新塑造自己的话,那么它将可能被推到一边,甚至被另一行业――对提供信息、分析、签证服务有着更加创新的行业所代替。企业自身只有改变生产运营管理模式,才能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骆良彬等(2012)《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会计核算问题研究》中分析了财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科目代码体系,指出分段的编码模式被很多ERP系统总账模块中的会计科目代码采用。

王棣华(2013)《浅析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会计核算》中指出在现代信息化的推动作用下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创新出了不同的财务会计核算的模式,在对传统的财务会计信息核算工作的不足以及优势的发挥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1.提高会计核算的时效性。传统会计核算是由人工进行记账、算账和核算,降低了会计工作效率,容易出现工作错误,并增加了企业成本。信息化会计核算为企业搭建会计信息系统,实现所有会计数据和业务的网上操作,所有信息即时传递,减缓了时间延迟,大大提高会计信息产生和提供的时效性,会计分期对企业的制约很小,管理层可以随时查看最新或者往期的财务数据,即时反复处理数据,生成财务报告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降低企业会计核算成本。传统会计核算体系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很小,缺乏信息的时效性以及准确性。在信息化会计核算体系下企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尤其是以会计软件为代表的信息系统帮助企业实现了各项信息资源的共享,促进了财务信息资源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时效性和准确性,实现了财务数据的一体化和科学化。同时对于企业决策者而言,可以随时对公司会计信息进行调阅,通过设置数据访问权限,又避免了会计信息的流失,从而极大的降低了会计成本。

(二)不利影响

1.复杂性影响。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不易于安装,而且不易于操作。有的会计信息化开发公司,开发设计的信息化软件系统过于复杂,为了占领更大的市场,设计的软件具有多种功能但不细化,希望利用自己软件的功能全这一优点占领市场,争取包涵各种会计业务,其中具备的核算子系统缺乏必要的联系,会计数据不能实现及时传输,这样的会计信息化软件系统存在一定的缺点,有的软件还不易于操作,具有异常繁琐的操作顺序与层次,这样的信息化软件系统不能保证其安全性。

2.安全性与保密性影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应用的会计信息化软件都是依托互联网完成数据的传输,而这种模式本身就具有很多漏洞和后门,黑客轻易就能进入系统当中,窃取信息,改变数据,虚假信息等。现代会计信息化体系完全是依靠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得以实现的,在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时,很可能由于计算机网络的不稳定,导致会计信息的丢失或损坏,这样就会对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影响。

3.基础工作影响。很多单位不重视会计工作,单位内部不具备完善的会计内部管理制度,也不具备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有的单位虽然制订了制度但也不认真执行,随意做假账,对会计报表数据任意改动。会计法制建设不能落到实处,存在大量的***不严现象,甚至某些企业管理人员因为自己的私欲,,干涉会计的行为,侵害国家财产,使国家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三、传统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缺乏时效性

会计核算的时效性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构成部分,会计信息的时效特性十分明显,企业的经济利益受会计核算的发生时间与信息供给时间的间隔影响。产生与供给信息的时间间隔越长久,企业的经济利益就越低下。然而,因为手工的会计核算手段极其简陋,导致其核算时效滞后,给企业带来了无法避免的损害。

(二)会计核算深度不够

会计核算的深度是指会计核算指标的详细水平和关联水平。通常,会计核算的程度并不是越粗糙就越不好,成本效益原则是企业经营者重点考虑问题。因为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中,主要使用手工操作,核算手段十分粗糙,核算深度不够,关联度低。管理者不能清晰了解各项核算指标在不同财务报表中的内在联系,内在联系被完全割断,所提供的核算内容十分肤浅。

(三)会计核算方法和指标单一

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下只能提供反映单一经济内容的单一本位币货币指标,然而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下能够反映实物量指标和外币指标。传统会计模式下企业只注重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但是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管理者对企业成本产生的过程进行有效管控,所以传统会计核算模式对整个企业的成长没有起到良好的促进效果。

四、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优化对策

(一)企业管理层要重视信息化建设

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改革时,不仅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日常业务中,也要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整合,利用企业自身的资源,将会计信息化与其相联合,从而改良企业运行模式,精简和统一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企业会计核算职员要做到有效的利用计算机搜集和共享财务数据,以取得精确的数据,并准确完整反映出财务的日常经营活动。

(二)完善企业会计核算的机制和监督

要获得准确的财务数据,企业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的财务规章制度是会计工作有序进行、部门内部管理工作的合理保证。同时,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也需要建立监督机制,才能保证会计核算工作体系的完善。管理人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监督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一方面,成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聘请具备专业技能的审计人员,组成内部审计项目组,对财务人员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审查和不定期的抽查,实现内部监督。另一方面,加强社会机构对企业会计核算的监督,例如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董事及其他第三方机构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

(三)提高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针对财会人员的培训体系,应当进行有效果并且具有专业针对性的信息化相关培训,提高会计人员实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同时,企业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为会计人员提供便利的远程教育服务。

五、结论

在国家深化信息化改革的战略指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强会计核算信息化建设,并且基本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由于某些企业管理者对会计核算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不够,企业财务核算制度不健全,缺乏专业人才,会计信息化数据安全性不高等问题制约了企业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发展。通过对企业会计核算的研究,深入剖析了会计信息化环境的新形势下的影响因素,找出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对策。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从改善企业内部环境和企业外部环境两大方面分别提出了改善企业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建议,通过企业管理层重视信息化的建设,完善企业会计核算的机制和监督,提高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完善企业信息化与财务信息化之间的配套建设,做好会计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保障,***府积极引导信息化建设和加强对企业信息化核算的监督这几方面改善我国企业会计核算的信息化建设。

由于***府大力发展企业会计核算的信息化建设,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了财务信息化的实施,而专家学者对于企业会计核算信息化的研究还没有达到十分深入透彻的阶段,所以对于信息化与企业会计核算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参 考 文 献]

[1]J Motwanieral.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ERP projects: Evidence from case studies[J]. Int.J.Production Economies,2013(75):83-96

会计信息化研究篇8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化;会计发展;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模式相结合,将会计信息作为需要管理的信息资源,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技术和手段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实现会计信息标准化、规范化。可以说,会计信息化是一个综合体系,它是会计工作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能够帮助企业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企业发展,提升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会计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信息技术迅猛的发展,许多企业已经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会计信息化的改革,相关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但是现阶段企业会计信息化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短缺

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才。而现阶段,企业发展会计信息化普遍存在着人才短缺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的会计工作者对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操作不熟悉,而精通信息化的人才大都是理工科出身,不了解会计的相关知识。结果造成了我国中低层财会人才供给饱和,而高端信息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却极度缺乏。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又需要精通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具备决策“协调”领导“沟通”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的短缺是制约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2.技术标准不统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文件的格式都应用于企业财务报告中,这些文件的格式互不兼容,影响了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提取、数据分析等操作,进而造成了信息交换的成本过高,降低了效率。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它作为财务报告方面的一种全球性的数据标准格式,实现了财务和非财务数据及时、准确、高效和经济的存储处理和共享。虽然我国已成立中国地区组织,并成了XBRL国际组织的正式成员,但是我国XBRL分类标准的推广还不完善,其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尚不是很成熟。如:我国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必须报送XBRL财务报告,但是上交所和深交所各自制定了分类标准,不能跨平台比较。而企业内部,由于涉及商业秘密,担心自身信息安全问题,推广XBRL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3.会计信息化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的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只有这样会计信息化的作用才能真正得到发挥。为了规范会计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我国制定了《会计法》等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但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对于会计信息化方面的条款则相对较少。20世纪90年代,财务部制定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用于指导和规范广大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推动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健康发展,但企业的日常管理和监督还不够,且科技的飞速发展,大量新生事物出现,原有的规范已不能涵盖所有的范围。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1.企业要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企业领导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会计信息化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对于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企业管理的必然选择。让管理层成为会计信息化的倡导者,让决策者对于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发展建设给予***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企业应建立专门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规划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监督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会计信息化培训与学习。

2.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企业会计信息化要快速健康的发展,必须有一批专业化、现代化、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会计审计等技能,还要熟悉信息技术以及实际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企业必须采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第一,对现有的会计人员开展继续教育,进行相关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转变传统的会计为。第二,企业可与高校结合,开展订单培养。把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要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相结合,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进行理论与实践的锻炼,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3.企业内部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会计信息化工作需要法律规范做保障,企业要建议***府尽快出台会计信息化的法律法规,也要在企业内部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会计信息化的内容,有可能涉及商业机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因此,在企业推广会计信息化的同时,应尽快地以会计法为核心和基础制定规章制度。只有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体现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中的严肃性,才能保障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化将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企业的与发展与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会计信息化的前景,进行了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会计信息化的程度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段楠.对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3.

[2]吕海林.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0(12)

[3]韩金财.试论企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路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36(s2)

[4]彭鸣,朱七光.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研究[J].财会通讯,2011(01)

[5]钱大伟.云计算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以V公司槔[D].南京:南京大学,2016.

会计信息化研究篇9

摘 要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信息化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市场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日趋复杂,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加快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本文针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问题做些探讨。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标准体系 构建

我国已经提出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的要求,相关领域的专家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取得了较快进展,但是这种标准体系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对其不断地进行优化和完善。不仅要详细了解企业的整体信息化环境,还需要准确掌握会计信息化的标准,将该标准纳入会计信息化体系之下。

一、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相关概念

1、什么是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作为企业的整体信息化的一部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新对会计模型进行整合,对会计信息进行搜集、传输、加工、存储、应用,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一个技术和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性的现代化会计信息系统,使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三者合一。这种信息系统运用数据交换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使对会计信息的处理从传统的及时性转变为实时性、主动性。

2、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会计信息化标准的含义就是对会计信息化中重复性的概念、事物进行统一规定,通过对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储存、传递、管理和利用等活动,以及对信息技术的制定、和实施各种信息技术标准,实现预想的统一局面,达到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指的就是会计信息化标准按照内在联系所形成的有机的、科学的整体。

二、我国会计信息化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我国的会计应用信息技术已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在会计信息化体系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信息化体系不健全、实用性太差、应用水平较低等问题。当前我国还没有实现会计信息数据库的完整化,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护会计信息体系中的数据信息。财务信息化体系也不完整和系统化,在财务管理的流程以及观念上仍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方式,不但不能提供有效合理的控制方法,也无法帮助企业进行相关的决策;比较缺乏既掌握计算机知识又精通会计知识的复合型信息化、会计电算化人才。这些问题都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要求相差很远。

三、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构建问题

在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框架中,主要有四个层次,包括规范层、前导层、解析层、结果层,它们之间相互关联,要不断进行规划。

1、前导层

作为体系中概念框架的第一层,包括体系定位、构建目标。这两方面的内容受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影响,随环境的变化呈动态调整。

第一,准确定位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会计信息化标准在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所包含的信息是其他信息的重要基础,比如税务信息、工商行***管理信息、审计信息、统计信息、财***信息、海关信息等等,而且会计信息的交换涉及到债权人、投资者、客户、供应商、监管者等;会计信息还被企业的普通员工、内部管理层、外部的社会公众和各交换方。所以它是其他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础,要认真做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定位。

第二,明确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目标。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目标就是对过去的会计信息化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再依据会计信息化的需要提炼和抽象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的模型,然后对会计信息化中出现的重复性的概念、事物制定相关标准,使这些标准按照自身的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标准体系。此体系是以后会计信息化中实践的依据和目标,指导工作人员选择最优的会计信息化方案,是实现会计信息化目标的重要参考系,有效地推动我国会计信息化的进步。

2、规范层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基本要素是概念框架的第二层,它们是由构建目标、体系定位衍生出来的,和其一起构成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以及框架结构模型的基础。

第一,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本要素。在对会计信息化进行标准建设时,要考虑到它的基本组成,会计信息化的基本元素就是对这一信息化标准的细化,进而使信息化标准具体化。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包含的基本要素有会计信息化运行过程中的信息方法和软件工程方法、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化环境、会计信息化评价、会计信息化综合支持与控制等,对这些基本要素确定后,要依照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进行建构,以确立相关的理论框架。

第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就是构建原则,它是对体系构建的规范保障、质量要求。一般所遵循的原则是全面成套、目标明确、划分清楚、层次适当,而根据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耗散结构理论、标准化理论以及一般系统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还要遵循以下特殊的原则:

结构性原则。它是指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应具备一定的结构形式。结构就是指各要素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中的次序(或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各要素随时间变化而排列组合的次序、各要素的空间排列组合次序。

动态性原则。它是指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是一个不断发生改变的动态的系统。由于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深入应用,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新问题和新方法涌现出来,只有加强对标准体系的管理以及不断进行更新,才能确保其稳定性,

整体性原则。它指的是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是由一套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会计信息化标准组合成的有机整体。所以应认真做好其基本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保证体系的持续稳定性和内在一致性的方法的研究,使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

分类原则。分类就是依据事物之间的相似度进行有机组合的过程,利用性质分类法,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可以分为技术标准、基础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

一致性原则。所谓一致性,就是同一事物(或过程中)不能出现矛盾的现象。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中,有着许许多多会计信息化标准,一定会有相互重叠(或相互矛盾)的内容,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要重点抓好体系的内在一致性。

3、结果层

作为概念框架的第三层,框架结构模型、标准体系是对第一层和第二层规范后的成果。标准体系指会计信息化标准依照其内在联系所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它是对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重复性概念、事物进行的统一性规定。

框架结构模型指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内在结构的表达,应用于体系的构建、确认、分析,它对修订计划的编制、标准的制定进行指导,还指导现有标准体系的改造、健全,帮助实现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目标,有利于对标准化工作本身的管理的加强。

4、解析层

解析层作为概念框架的第四个层次,是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中的对象和对象之间关系的解析,它是对结果层的深入认识和理解,有利于标准体系构建的完整性、科学性、合理性。

四、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对策的分析

1、明确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促进社会效益和会计管理的效率的目的

在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进行构建时,要在明确其目的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建设,主要是进行大量分析以及总结工作,这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以前的会计管理案例和会计管理的模型、有效案例进行分析,然后对最优化的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整理好其中的教训、经验,并加以规范和完善,以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指导性文件。

2、加强对复合型会计信息化标准人才的培养

对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来说,加强对既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又能做好会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务之急。要使各企业的管理层等充分认清此类人才的重要性,然后利用各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工作,以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复合型人才。

3、转变财务管理的流程、观念

在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时,不仅依靠信息技术的发展,还要把会计工作和企业的管理密切结合起来,完成在财务管理的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另一方面,财务工作包含诸多流程,有报表的编制、会计核算、全面预算、税务及资金的管理等,要对这些财务上的活动流程进行相应的改造,实现科学的财务信息管理,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结语:会计信息化是实现会计事业快速良性发展的重要支撑,全面精准的会计信息是所有经济决策的依据、基础,要想实现对经济的有效调控,就需要对会计信息进行及时正确的反馈。所以,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把会计信息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可以有效促进会计事业的良性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灿琳.信息时代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研究.管理学家.2013(95).

会计信息化研究篇10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财务软件 会计信息化软件 管理型软件 核算型软件 开发管理 实施管理 组织人员管理

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1.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历程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技术,但信息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电算化的创新而决定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就是电算化技术创新的关键。所以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其内涵就是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开发与运行,及其技术的发展。

2.会计信息化软件发展的四个阶段

(1)初始性开发的软件阶段(1979~1988)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研究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最早的研究主要是对工资的管理和核算。所以这一阶段的软件开发缺少一定的深度与广泛性,水平也是比较有限的。所以这个阶段的会计软件在技术和应用上都还处于探索阶段。

(2)单项业务处理软件阶段(1988~1993)

这种软件的功能只能满足一定业务的一般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要求,因此还不完善,但是其目的是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

(3)核算型软件阶段(1993~1998)

由于单项业务处理型软件的商品化,致使各软件公司竞争日趋激烈,不断完善自己所设计的软件,从而实现了核算型软件发展阶段的到来。此类型的软件一般适用于小型会计单位的会计业务核算,但对于某些大中型会计单位还是达不到要求。

(4)管理型软件阶段(1998~至今)

随着科学的发展,对会计软件的要求不断提高,会计软件由核算型转变为管理型是势在必行的。管理型的软件就是指对经济业务进行事先预测、决策、计划和预算,事中管理和控制,事后核算和分析的软件。

二、会计信息化软件管理的问题分析

1.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开发管理问题

(1)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开发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当今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开发研究是必须的,由于会计信息化软件用于处理经济性信息的特殊性,要考虑很多问题,例如对其功能、质量等的要求过高,致使目前开发的会计信息化软件还不完善,这也主要是由于开发管理的体制不健全引起的,所以此问题也是今后我们要急需改进的。

(2)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开发缺少经验、技术不稳定

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虽说现在还是有一定成就的,但毕竟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我们现在对软件开发还是缺少一定的经验和开发技术仍需提高的种种问题,软件的开发管理是会计信息化管理运行中的很关键的一个过程,所以不断总结经验对我们发展会计信息化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断稳定开发技术对我们设计出更实用的会计软件更是大有益处。

2.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实施管理问题

(1)会计信息化软件实施的经济安全性不稳定

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迅速,从单项业务处理到建立较为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效。但随网络系统更进一步的发展,会计信息化在信息安全方面开始存在较大隐患:在内部有软件本身的缺陷,计算机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会计数据的不完整性、会计工作内部控制失效,而在外部又有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的攻击等问题的困扰,这些是会计信息化软件管理继续发展要解决的问题。

(2)会计信息化软件运行中存在漏洞

由于我国现在的信息化软件还不完善,在软件运行中难免会存在各种漏洞问题:软件的性能违背了法律的规定,运行中数据的丢失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需要我们来研究解决的。

3.会计信息化软件管理实施的组织及人员问题

(1)会计信息化软件管理组织的内控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低下

会计信息化软件的程序不完善,使得会计信息容易被人为的故意修改,会计信息化软件中的会计信息在公司中是被开放的,而会计人员既对其进行数据输入,又对其进行业务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数据造成破坏,导致软件的无法运行,从而造成损失。

(2)会计信息化软件管理实施的人员知识结构偏低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的软件管理实施人员专业技术还是不足的,有的资质还是很浅的,不具有扎实的会计基础,会计专业性比较弱,就拿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来说,还是普遍缺乏会计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的。

三、会计信息化软件管理的对策

1.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开发管理对策

(1)会计信息化软件功能要具有合法性

会计信息化软件是为了会计信息化的更好发展,并且会计信息化软件是以处理经济信息为目标,所以我们设计出的软件功能及其处理方法必须要具有合法性。为了保证软件的合法性,无论以哪种方式实现,都应该进行审查,同时我认为应该补充和修改会计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达到规范会计信息化软件实施后果合法的目的。

(2)加强会计信息化软件性能和质量的管理

为了能够保证会计信息化软件的稳定等问题,加强软件性能和质量的管理是必须执行的。同时***应该与技术监督局等国家组织,组织专家来制定会计信息化软件的质量标准,来管理好软件的性能和质量,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打下基础。

2.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实施管理对策

(1)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实施应当设立监理、监察制度

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实施虽然不会像工程的实施涉及人身安全,但它却是另一种体现:因为虽说不涉及人身安全,但它却涉及到经济安全。所以设立监理、监察制度是势在必行的,并且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国的会计信息化一定会发展的更好。

(2)对会计信息化软件的运行实施定期管理

会计信息化软件的运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经济后果也是具有长期性的,应该依据相关法律对其进行定期检验管理。定期管理有助于发现软件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漏洞,从而及时的发现改正。同时会计信息化软件的评审组织及评审人员应该承担监督、评价以及见证结论的法律责任。

2.会计信息化软件管理实施的组织及人员对策

(1)提高会计信息化软件管理组织的管理水平

会计信息化软件的质量评审组织应对所实施的检验,检测结论承担法律责任。会计软件的运行管理也应该由会计事务所审查。

(2)增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陪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会计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财会部门和财会人员,还涉及到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和相关人员,需要具体有新知识结构的人才来完成会计信息化的组织、实施、开发和应用等工作。会计人才是为了适应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这些要求,企业应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精通财务知识,又通晓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将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满足各方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多能复合型人才。同时也要注重相关人员,尤其是会计岗位的专业人员,如注册会计师计算机的技能培训,并对其他缺乏的环节进行培训考核。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现如今,会计信息化既改变传统会计核算方法与储存数据的形式,又大大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推动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持续、稳定的发展,有利于改革企业的管理制度。会计信息化软件又是会计信息化处理的现代化必须的手段,对于推动会计信息化事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看来,研究会计信息化软件的管理问题是绝对有必要的。我认为应该发挥国家的宏观指导作用,用我们不断总结的经验搞好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实施管理,从而不断地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会计事务管理司编,会计电算化资料选编第二辑,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意见

[2]祁广亚.会计信息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会计信息化研究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会计信息化研究10篇

学习

中小学安全工作计划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中小学安全工作计划,内容包括中小学安全工作年度计划,城区小学安全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切实履行校长作为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以《大连市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手册》为抓手,以《沙河口区中小学安全工作指南》、《沙

学习

财务信息化论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信息化论文10篇,内容包括财务信息化方面的论文题目,智能化财务论文。一、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会计信息化理论是由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会计信息化应用理论和会计信息化环境理论相互结合,所形成的一个有机

学习

医院财务信息化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财务信息化10篇,内容包括医院财务运行情况报告,公立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论文。(一)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医院财务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财务工作的自动化,减少了人为干预。借助信息技术,医院的收支、消耗等

学习

信息化教育教学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化教育教学10篇,内容包括信息化教学与运用的教学心得,信息化建设总结十篇。(二)信息化资源建设由数量到质量上渐变早在之前,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资源的建设上,这些资源建设无非就是大量的购买各种数字化的软硬件

学习

德育教育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德育教育10篇,内容包括德育教育100条简短,德育教育学生心得6篇文章。当教师告诉学生某种行为在道德上是正当的或错误的,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时,就是在下“道德义务判断”。例如,“学生应当尊敬老师”,“做人要信守诺言”、“歧

学习

企业信息化系统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信息化系统10篇,内容包括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哪些,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成功案例。[关键词]信息孤岛EAI面向服务体系结构SOA信息融合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企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旨在提高企业的

学习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农村小学美术教学10篇,内容包括小学生美术论文十篇,农村小学美术教学。2.麦秆造型教学。春天,金黄的小麦丰收了。农村学生总喜欢玩,他们把麦秆当吹管,吹出各种悠扬动听的乐曲,模仿自然界各种动物的叫声。其实,美术课还可进一步激

学习

学保险培训心得体会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学保险培训心得体会,内容包括保险行业培训心得体会,保险新人培训心得体会。第一天上午的培训,是银保的****总和合规的****总授课。授课中,****总以他一贯的激情四射的风格紧紧吸引了大家。从他的讲述中,我对公司历史有了深入的

学习

英语教学创新教育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教学创新教育10篇,内容包括英语教学创新效果与成果,英语教育教学特色分享。中等职业学校旨在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外企的增加,企业对员工的英语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新课

学习

信息时代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时代10篇,内容包括信息时代的时间段,信息时代1000字。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首先归集到某一具体的会计科目,然后按科目汇总,最后以财务报告的形式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所需的财务信息。二、

学习

企业财务信息化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财务信息化10篇,内容包括企业财务信息化,企业财务信息化做得好的地方。1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虽然加快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与战略意义,但目前财务管理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还

学习

电商工作思路模板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电商工作思路模板,内容包括电商工作思路的范文,电商日常的工作计划怎么写。1.2基本思路通过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物流仓储和配送服务中心,突破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电子商务操作和物流配送等瓶颈制约,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

学习

教育管理职称论文模板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管理职称论文模板,内容包括职称论文模板,职称论文封面格式模板。改革开放以前,职业院校基本没有职称,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职业院校职称的评定与改革才开始展开。经历了从1979年开始的“建立职称评审制度阶段”和从1986

学习

服装企业信息化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服装企业信息化10篇,内容包括服装企业信息化,服装企业信息化技巧。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能否在社会、经济及技术环境发生变化时仍然处于不败之地!如今,全球的企业都不约而同地面临一个新的技术和企业管理***性变化,聪明

学习

财务信息化论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信息化论文10篇,内容包括财务信息化方面的论文题目,智能化财务论文。一、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会计信息化理论是由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会计信息化应用理论和会计信息化环境理论相互结合,所形成的一个有机

学习

医院财务信息化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财务信息化10篇,内容包括医院财务运行情况报告,公立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论文。(一)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医院财务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财务工作的自动化,减少了人为干预。借助信息技术,医院的收支、消耗等

学习

信息化教育教学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化教育教学10篇,内容包括信息化教学与运用的教学心得,信息化建设总结十篇。(二)信息化资源建设由数量到质量上渐变早在之前,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资源的建设上,这些资源建设无非就是大量的购买各种数字化的软硬件

学习

企业信息化系统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信息化系统10篇,内容包括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哪些,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成功案例。[关键词]信息孤岛EAI面向服务体系结构SOA信息融合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企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旨在提高企业的

学习

专科会计学毕业论文模板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专科会计学毕业论文模板,内容包括专科毕业论文模板,成人自考专科毕业论文模板。二、意义通过对《民营企业的财务诊断和防范》的研究,提出高效的防范措施。使自己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能运

学习

教师信息化教学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信息化教学10篇,内容包括教师信息化教学方案博客,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认识。本文对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了调查,发现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依旧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对小学数

学习

绿色农业信息化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绿色农业信息化10篇,内容包括现代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2018农业绿色发展白皮书。一、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新时期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过程。农业的产业化尤其是绿色农业的

学习

企业信息化意见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信息化意见10篇,内容包括企业信息化实施一些想法,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提问。二、基本原则***府引导,企业为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重点实施。***府做好***策导向、宣传、鼓励和推广工作,进一步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着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