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篇1
一.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变革的必要性
首先企业的财务部门根据企事业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原始凭证,按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主要体现出业务发生的时期、摘要、金额和涉及的会计科目等。然后登记会计账簿,根据与现金和银行存款有关的通用记账凭证(或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最后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末结账后,企业的财务部门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制度编制会计报表并对外报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首先归集到某一具体的会计科目,然后按科目汇总,最后以财务报告的形式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所需的财务信息。
二、构建基于事件驱动的会计信息系统
1982年密切根州大学会计系教授W.E.McCarthy在其发表于TheAccountingReview的著名论文TheREAAccountingModel:AGeneralizedFrameworkforAccountingSystemsinaSharedDataEnvironment中首先提出了REA会计模式,其主要思想是对企业的重要资源(Resources)、事件(Events)、参与者(Agents)及相互关系建模,把企业一切经营事件相关的内容,按其原本的实际语义(原子方式)而不是人为加工为借贷分录的形式输入数据库中集中存储。资源是能为会计主体带来经济价值,而且可以辨认并为会计主体所控制的企业资产都属于资源。事件是指包括所有能从某方面直接影响会计主体资源的经济活动,不但包括能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交易事项,还包括其他传统会计不进行会计确认与计量的经营活动或事项,如市场调研活动等能对管理决策提供所需信息的活动。参与者是参与事件的单位、部门或个人,会计主体收集与他们相关的数据,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计划、控制得评价其基本活动。参与者包括组织内部参与者如销售员、采购员、职工等和外部参与者如股东、银行、客户和供应商等。
由于所有这些相关会计主体的决策有用的数据都以原子方式存储了,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设计事件驱动的用户视***就可以提供各种管理和决策所需的信息,即各种管理报表和会计报告。用户还可以从原始数据即时汇总出自己特定决策所临时需要的各种个性化信息。
(一)构建基于事件驱动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消除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是视***驱动的,即所需输出的报表视***决定了系统如何采集、存储和处理经济数据,它仅支持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而不可能跨越几个职能部门的业务活动提供整体视***,因而使各能部门提供的信息成为信息孤岛。采用基于事件驱动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的描述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企业在执行业务活动的同时,将业务数据以原子方式输入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企业共享的综合业务数据仓库。信息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数据仓库的建立实现真正意义的数据共享,从而彻底消除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
(二)构建基于事件驱动的会计信息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信息时代篇2
关键词:***书馆;信息需求;信息服务
中***分类号:G2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7(C)-0339-02
***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无论是用户的信息需求,还是***书馆信息服务的内容、方式、技术手段等,都将面临新的调整与变化。
一、网络环境下***书馆的信息需求特点
加强用户信息需求的研究是***书馆信息服务的基石。网络时代,***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有了很大的变化,***书馆只有充分研究和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才能积极迎合、引导、开发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多种方式的信息服务。
(一)信息需求用户的多元化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们的信息意识日益增强,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与使用己成为日常行为的必需,社会上每一位成员都将是信息和知识的需求者,对信息与知识的需求已成为人们自觉努力的方向和习惯,这使得用户对***书馆的信息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书馆信息服务的对象也有了全新的变化,从有条件限制地为本地区用户服务,转变成无条件地向全社会用户服务,因此用户群迅速庞大起来。
(二)信息需求的多样化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概念己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于经济建设以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用户除了需要学术研究方面的文献外,还需要其他一些全方位的综合性信息,内容涉及众多的学科领域,而且,***书馆信息用户的多元化也加剧了信息需求的多样化。
(三)信息需求的多层次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量的激增,学科的交叉渗透、综合化、整体化越来越强,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动态的,也有回溯的;既有国内的,也有社会娱乐方面的;既有科学研究、生产应用方面的,又有社会娱乐方面的。在网络环境下,这种需求更加突出,呈现出明显的多层次性。而且由于信息用户的职业、专业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用户个体的知识特征和知识储备不同,也决定了他们对信息需求的层次不同。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这种多元化和多层次的信息需求将越来越突出。
(四)信息需求的知识性
信息时代,人类社会生活进一步个性化、多样化,从事的工作更具专业化和创新性,人们再也不满足直接提供文献信息的初级信息提供方式,而是更需求以解决问题、形成方案为目标的、注重知识内容的针对性极强的深层次服务。这使得***书馆不再满足于为信息用户提供一般,而要通过知识信息分析、综合、整序,以新的序列化的知识单元提供给用户。
(五)信息需求的经济性
在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方面的。除***书馆外,互联网、新闻媒体、其他信息机构等也是读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读者在获取信息时,其方便程度、信息成本等成为读者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六)信息需求的系统性
过去,用户的信息需求只能在一个***书馆或一定范围内得到满足,所以用户需求的全面性与系统性是相当有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不断涌现,读者需求已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综合信息发展,希望能一次性地获取有关某一主题的目录、论文和著作的全文、照片、***像、声音等全面系统的信息。
(七)用户信息需求的精确性
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在给人们创造了无限的信息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信息污染,大量信息垃圾造成了信息缺乏。重复的低水平的网上资源占用了大量的上网时间却找不到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用户在要求获取全面系统的信息时,不再认为信息愈多愈好,而更注重信息获取的精确性。
(八)信息需求的新颖及时性
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及时新颖的信息是抓住机遇,正确决策的生命;同时它又是启迪创新思维,激发创造智慧的火花。因此,用户对信息的新颖性和时效性显得越来越注重。
二、网络环境下***书馆信息服务的模式
网络环境下,随着***书馆信息资源的虚拟化,用户的信息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书馆信息服务也将要朝着电子化、虚拟化方向发展,***书馆将为用户提供主动的、全天候的交互式的信息服务。
(一)服务方式虚拟化
因特网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书馆设立自己的网站,建立自己的网络信息导航系统,以求在网络上收集资源与相关***链接形成虚拟馆藏。目前许多高校***书馆在自己的主页上设立了“网海导航”栏目,链接全国的大学、学院、******书馆、搜索引擎、大众媒体等,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组织、整理和有序化的重组,建立为特定用户群所需的信息资源指南系统,为用户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供导航服务。***书馆从单纯的以馆藏为基础的文献服务方式,转向文献服务和信息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将成为现实。
(二)服务系统网络化
网络所具备的点对点、点对面的实时和双向的多媒体信息传递与分布功能,在电子信息服务系统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一方面,***书馆可在网上信息、提供信息服务,把其服务半径从本地扩展到整个网络空间,而成为网上虚拟***书馆。另一方面,读者利用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网络技术向***书馆提出服务需求,并反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而不必考虑时间、空间的因素,由此成为***书馆的“虚拟读者”。
(三)服务模式动态化
***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将是一个随时间而变化的动态系统,可实现1对N、N对1和N对N的信息传递方式。它改变了传统信息服务的静态式、被动式、直接式、实物交互式的服务模式,以一种更为主动的姿态和超前意识向读者提供多维的、动态的信息服务,这包括对网络信息在内的各类信息进行系统化、逻辑化的分析和深加工,不断激活静态信息并挖掘其潜在价值,为信息主动寻找最合适的读者,以提供增值信息服务等。
(四)服务内容多元化
尽管网络上的虚拟***书馆有着信息量大、便于查阅的优点,但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书馆,因为如果没有传统***书馆的选择、收集、加工文献信息,虚拟***书馆中的信息资源就会匮乏。相反,如果没有虚拟***书馆提供新的信息环境,传统***书馆也不可能突破原有工作的局限,有限的馆藏和服务就难以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传统***书馆与网络***书馆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而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书馆要继续做好传统的信息服务。
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将一改传统信息服务系统中收集、处理、存贮和流通物质形态的文献信息产品的单一局面,为读者提供更为多元化、纵深化的服务,如二、三次文献的开发利用、数据库服务、系统集成服务、专题咨询、定题服务、用户能力培训等,以此满足网络环境下社会日益增长的多方位信息需求。因此,高校***书馆应根据用户的专业、研究领域和信息需求等情况,以文献跟踪服务的方式,主动、持续、系统地向用户提供满足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服务,并不断调整检索策略,把经过筛选、分析后的检索结果定期、及时地传递给用户。
结语:网络,为***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使用户对***书馆的信息需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工作的便利,以及信息服务的周到。网络也离不开***书馆,网络的发展拓展了***书馆事业,为***书馆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将为***书馆信息服务开创更美好的前景。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书馆
参考文献:
[1]方玮.网络环境下***书馆信息服务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书馆论坛,2002年第1期.
[2]伍昭嫦.新时期深化高校***书馆信息服务的思考.***书馆论坛,2002年第1期.
[3]金业阳.网络环境下深化***书馆信息服务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信息时代篇3
一天,我在上班路上碰到了同事,我向他问好,而同事一听,竟满脸惶恐地离开了我。
连一句“早上好”也没回答,真是太没礼貌了。
这时,我发现周围的人们也四散奔逃。他们还在自己的手机上飞快地用拇指按来按去。真是的,就算手机短信现在很流行,但大家同时都在发短信,的确也很异常。
一会儿,我突然听到了警笛声,一辆警车在我身边停下来。
三个警察跳下车,举起几张纸:“谈话必须通过短信。”“除紧急时刻,禁止在屋外说话。”“现在要逮捕你。”“如果你再开口的话,你的罪行将更加严重。”
我正在莫名其妙的时候,已经被塞到车里去了。
“在车里讲话就没关系了。”警察说。
“到底是怎么回事?”
“难道你没有手机吗?”
“我有啊。”我拿出手机。
“请借我看一下。”警察拿过手机,熟练地按起来。
“你确实收到了短信,这样你就不能找到托词了。”他又说。
“找托词?我为什么要找托词?”
“你应该知道这次新颁布的法律,因为已经通过短信发给你了。”
“我从不看什么短信。因为我没有把号码告诉任何人,即使收到短信也不过是垃圾信息。”
“哦,是这么回事啊。”
我被带到一个挂着“第三审讯室”牌子的房间里面。警察对我说:“这次颁布的法律很严格:如果在屋外说话就会被逮捕并被判处监禁。如果非要交流不可,就必须使用手机短信。所以,你必须被拘留,直到你能通过手机短信的四级考试为止。”
我被送进了教育中心,每天的内容都是固定的:吃饭,打扫房间,上课。上课就是对着桌子专心致志地练习发手机短信。
在我入狱大概三周的时候,实施了一次每个月都进行的四级考试。
考试很简单:用短信写篇长文章,然后用手机短信把它发给熟悉的每个人。但是当我刚输入一半文章的时候,考试就结束了。
我当然没有通过。
这样我就无法出狱。
我为了能够达到用拇指说话的目标,开始拼命地训练,天天背诵着用什么按键表达如下句子:早上好,晚上好,我要吃饭了,我要跟你交谈……
我通过了下一次考试,手机也还给了我。这可是我能够继续生存下去的工具啊,虽然这是公家配发的,但是它不再是电话,而是只能收发短信的便携式机器。
出狱的当天,我就向着免费职业介绍所走去。很快,我填写了申请书。面试是通过短信往来的。
“手机短信四级是吗?最差也要二级,要不然就麻烦了。先在职业训练所通过二级考试吧。费用请填到这张申请表里。一周左右就能出结果。”
“好,我知道了。”
我总算找到了一家新公司,又开始工作了。
社会渐渐变成一个没有声音的世界。广播电台撤消了,电视机上也只出现字幕。这个连抢劫银行都要通过发短信来进行的时代真是一个奇怪的时代啊。
信息时代篇4
传统会计模式一宜存在着缺陷,只不过在工业时代尚未显示出严重弊端。事实上,会计准则制定者一直在力***修正这些缺陷,如近年来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计量开始采用公允价值,对企业所处经营环境的重大变化,要求在财务报告的附注中予以揭示等等。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发展了一些有价值的程序和方法,试***来调整按现行会计准则所提供的信息,以更好地为自身决策所用。然而,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所遭致的怀疑并未减少,传统会计模式一直受到批评。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会计模式的弊端越来越凸显,会计信息的变革势在必行。本文试谈谈信息时代的会计信息变革。
一、信息时代下信息的主要特征
1.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信息处理和传递的速度大大加快,效率迅速提高,而成本却相对低廉,从而为扩大信息处理和传递范围,及时、准确、充分地处理和传递各种信息提供了可能。
2.知识成为最重要的信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企业和个人最重要的财富。在信息时代,人类所占有的知识存量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知识经济取代工业经济。未来企业之间的竟争,是知识创新的竞争,谁掌握了先进的技术,谁就能在竞争中抢得先机。
3.金融市场、商品市场对信息的依赖日益加强。有效信息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将降低资本市场的融资成本,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在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半强式乃至强式有效的资本市场将成为现实。这是因为:一方面强大的信息处理和传递能力为市场参与者获得所需要的任何信息提供了技术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市场参与者对信息的需求,将促使信息提供者采用一切方法来满足用户的需要。这也是会计信息变革的直接动力。在强式有效市场上,所交易的金融资产将反映所有的有效信息,任何投资者都不能凭借这些信息获得超额利润(不排除因为企业的财务和经营风险变动而导致的投资者的超额利润或损失)。
二、用户对社会估息而求的变化
决策有用性常常被视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最终需求。在信息时代,会计信息的核心功能仍然是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服务,因此决策有用性仍然是会计信息的价值判断标准。主要表现在:
1.要求披露的信息量或信息范围不断扩大。使用者不仅要求披露财务信息、定量及确定性信息,还要求更多地披露非财务信息、定性及不确定性信息2.信息需求由通用逐渐转为专用。未来的会计信息需求将呈现出多样性、多元化等特点。1994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专门委员会发表的综合报告指出,信息使用者需要且企业能够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五类:①财务和非财务数据;②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③前瞻性信息;④关于管理部门和股东的信息;⑤企业的背景信息。
3.对信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信息的质量是其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函数。然而,可靠性和相关性在某些环境下却往往发生冲突。提高未来会计信息的质量就是要解决这一冲突,特别是要满足用户对信息相关性的要求。
三、会计信息变革的趋势
在信息时代,企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水平大为提升。现行的会计模式无法完整地反映出企业的整体资源和生产力,也难以反映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环境,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1.会计理念需要更新。会计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的理性观念,即人们对会计的理性认识。这些理性认识构成了会计的前提条件,包括成文的会计假设和不成文的会计惯例及思维方式。二是会计的物质技术基础,即会计信息的载体和会计处理的技术手段。会计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保证会计理性观念得以实施的前提,是会计理性观念更新发展的制约因素。信息时代下先进的信息技术是会计理性观念变革的物质基础。一方面,信息技术等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从而突出了对无形资产的计量;另一方面,发达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检索网络,将使得一些新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成为可能。我们对未来的会计理念可作出如下预测:公允价值会计将取代历史成本会计;会计要素将具有多种计量属性;传统的会计假设将受到挑战。
2.未来会计信息系统将成为以计算机为中心,高速传递和处理信息的信息系统。这一系统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系统,它将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中心。
3.信息将以多维化、实时性等特点满足用户的需求。未来的经济活动可实时地记录和处理,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联网的方式直接进人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有效地选取、分析所需的信息,满足其决策需要。用户可以随时获取企业任一时点、任一时期的财务报告,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将得到统一。
信息时代篇5
信息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财富,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构成了现代企业的三大支柱。信息是其中的三大支柱之一,它伴随着物流与资金流的产生而产生,但它起到的作用比物流和资金流更加重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收集掌握大量的、有用的信息,包括经济信息、营销信息、产品开发信息、***策税收信息等等。信息是企业进行科学决策的基础,是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手段,是企业成功和发展的原动力。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企业之间的竞争从传统的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发展到立体的三维空间。谁掌握并占有大时的信息和网络空间,谁就能在市场上拥有最大的势力范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网络经济的到来,信息和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正在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事实告诉我们,未来注定是信息网络、技术创新与管理进步融为一体的时代。信息网络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共享,将会对企业的经营观念、经营方式、管理方式产生强烈的冲击。互联网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信息共享与跨平台应用”。应用互联网,企业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向全世界产品,介绍信息,宣传形象,进行网上交易和招商引资,给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商机。通过网络企业还可以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产品价格和营销策略。而企业内部的局域网作为互联网的一个子系统,也会对企业的生产组织、计划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物资采购库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培训管理等方面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信息网络时代企业管理发展变化的特征
在信息网络时代,企业管理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品交易电子化。
互联网在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应用就是电子商务。它使企业的营销方式发生了***性的转变。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广告、电子交易和售后服务,降低产品销售成本,提高市场透明度,并可以在互联网上发现及获得大量的潜在客户,寻找新的合作伙伴,电子商务和电子采购通过运用互联网作为一个开发的平台,能为企业以实惠的价格在网上获取快速的信息交换,简化供应链及中间环节,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
2.企业组织虚拟化。
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主要以有形的经济实体存在。传统的企业管理就是对实体的人、财、物的管理。在信息网络时代,由于信息服务的现代化和网络化,极大地缩短了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一方面使空间的距离变小;另一方面,又使企业的经营空间扩大。由于信息网络的发展,出现了虚拟组织,如网上企业、网上商品交易平台、网上银行等,企业的管理组织、管理职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开始由宝塔型向亚铃型转变,企业的组织形式向扁平化发展。
3.办公方式自动化。
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大大地促进了管理方式的现代化。运用企业内部的网络系统,可以在数据管理中心的控制下,对公司的成本、销售、设备、物流等,进行高度综合的统计与管理,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办公效率。企业的管理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虽然是在管理手段上发生的变化,但企业的管理效能和经营理念却产生了质的飞跃,使企业摆脱了传统管理模式下的粗放经营、静态管理、定性管理和经验管理等陈旧模式的束缚,使企业的盈利能力、竞争能力、市场应变能力、企业核心发展能力有了显著的增强和明显的提高。企业外部信息密集、时效性强,企业内部就要快速反应、果断决策,不断追求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因此,对企业内外大量信息的处理就成为管理关键,只有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网络化,进行管理创新,经营创新才能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信息时代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时代对企业的传统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也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作为企业的决策层和领导层,必须高瞻远瞩,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企业管理发展变化的趋势,统筹规划,超前决策,及时地把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束缚。一个管理人员的职责就是要有超前意识,能够抢抓机遇,在不得不采取行动之前就要超前决策,在不得不做出变革之前做出变革。信息时代和网络经济正在全面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的产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产业***。如果我们不及早进行战略决策,就很可能被时代的发展远远地抛在后边,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在加强企业的信息网络建设中,应该首先做好哪些工作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我们要充分认识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和企业的竞争能力。
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对企业的各种信息实行高度集成和快速处理,为企业供应链管理、产品设计与开发和科学管理决策提供各种信息支持。因此,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纳入企业的总体发展规划之中,从企业的整体优化、系统工程和信息集成的角度出发,统筹兼顾,相辅相成,互为作用。
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条件是企业各种信息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它与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要搞好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加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就必须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机构进行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进行彻底的改革。
3.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管理系统工程。
涉及到企业的经营战略、经营机制、管理理念、组织机构等方面,具有技术复杂、协调难度大、周期长、投资高等特点。因此,搞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逐步展开。为了提高项目的抗风险能力,我们必须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对信息管理项目工程的论证分析、可行性研究,开展企业管理咨询,实行业务流程重组,建立人员竞争上岗机制,实行工程项目监理和绩效评估体系等。
4.企业作为信息化建设主体,必须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加强以人为本管理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对各种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信息时代篇6
关键词:信息化测绘;新地理信息时代;网络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网络技术、传感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地理信息的测绘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数据的处理能力、精确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地理信息是指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它可由地表信息、数字、***像、***形以及文字等组成。地理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能借助软件、网络以及物联网来查找自己所需的地理信息,并具备存储、传输和及时更新的特点。例如卫星探测、电子地***、GPS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测绘是不同于传统***纸测绘的新的计算机测绘方式。它以web、互联网等网络技术为依托,将复杂的地理信息转化为数据信息,传递给用户使用。由于媒介选择上的区别,信息化测绘必定具有传统测绘所欠缺的特征。
一、地理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测绘的优势比较
与传统的手工测绘相比,信息化测绘是采用网络技术、测绘类软件、卫星探测等信息媒介新型测绘方式。传统测绘主要依靠纸张来将空间描述在平面***形上,信息量有限,同时,用户要具备其专业知识才能使用,给人们带来了不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测绘已成为可能,并在很多方面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中。信息化测绘的优势是显著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
1、服务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丰富性。传统测绘中,***纸是最为普遍的存放数据的方式,纸张由于大小的限制,复杂的地理信息是不能完全被包容的。这就无可避免的采用多种纸张来记录数据,存放数据。纸张的保存又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纸张容易受潮,容易损坏,要保管在干燥、空气流通的地方。然而,与纸张相比,信息化测绘的数据可存放在硬盘上,容量大,易保存。同时,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我们可以随时对其进行备份处理。这是***纸测绘无法超越的客观优势。
2、web 技术的发展促进信息化测绘的应用和普及性。web 2.0是基于用户的网络交互方式,用户可采用web协议来接收和传输信息,实现数据的共享。简单的对方访问协议可将大量的地理信息集中于因特网中,用户可随时获取所需的地理信息。综上所述,信息化测绘是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必然结果,可见,“数字化世界”已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3、三维立体可视化展示地理信息是信息化测绘的一大优势。用户可以从多角度观察地理信息的情况,实现数据的直观性和可控性。在传统***纸测绘中,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理解***纸的符号语言。而信息化测绘的结果可借助计算机技术,形成立体三维的数据影像。这就降低了用户的技术要求,实现地理信息的大众化和实用性。
4、可塑性强。地理信息使用是广泛的,就以一个城市为例,城市的建设和改造离不开测绘。传统测绘的结果通过***纸或模型来展示,当需要改动时给施工人员带来了不便,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计算机则可以通过自带的软件或API,对现有的地理信息进行更改,并能及时观察出更改后的效果***。信息化测绘的可塑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看,首先,从数据上看,测绘的信息更为精确,这是普通纸张测绘无可比的,数据的更改、查询、删除更为容易;从实时性上看,各类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服务等资源的获取更加快捷,能及时对用户做出反应。
信息化测绘的特点众多,以上四个特点是最为显著。较于传统的测绘方式,信息化测绘的优越性就不言而喻了。另外,信息化测绘的其他特点就不在这详述了。
二、信息化测绘的应用前景展望
“数字地球”的概念是二十世纪末期提出来的,但在今天已经不再是新鲜的名词。每天每时每刻,甚至每秒,世界上的信息都在迅猛的增长。人们呼吁着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到来了,这是有根有据的。由此,信息化也充斥着整个世界的各行各业,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地理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测绘的应运而生,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我国已基本实现从传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发展的过程,接下的目标是进行信息化测绘的实施。
地理信息的信息化测绘在各个领域都有广阔的前景。在生产建设上,从国家工程建设到城镇农村建设,地理信息测绘数据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到工程规划的成果。可见,测绘科学是一门精确的学科,信息化测绘采用计算机技术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数据的精确性。时效性也是其特有的优势,能对紧急事件做出快速的反应。
在生态建设上,防洪防灾、农作物的增产等问题上,信息化测绘的地理信息可有助于避免国家利益的损失和给国家人民带来利益的最大化。在宏观上,信息化角度观察数据,能多角度分析数据,得出可能的结果;微观上,分析数据的各种可能性,控制事态的非正常的变化,能给人民做出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在矿业资源上,信息化测绘能帮助人们提高寻找新矿产的效率和几率,减少工程的成本开支,达到效益的最大化。总之,信息化测绘必将给传统的地理信息测绘带来极大的冲击,在不久的未来,它就会服务于大众。
三、当代地理信息的信息化测绘困难
虽然二十一世纪以来,网络技术、物联网、计算机设备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但是在数据传输、存储和安全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首先,对于地理信息时代来说,它所包含的数据时庞大的,但所服务的对象却是大众,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网络传输方式和媒介就成了至关重要的方面。从单线传输到现在的p2p点对点式传输,传输的方式也在向着快捷发展,同时,传输的媒介也从铜线过渡到现在的光纤,这一系列的变化已大大加快了数据的传输,然而,数据的传输仍旧是计算机科学研究的问题。其次,数据的安全性问题也逐渐凸显,世界上数据每秒中传输量都是无法计量的巨大,那么,怎么保证数据之间不互相干扰、数据不会出现错误等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尤其,当代黑客横行,人为地去破坏数据的传输更是令很多计算机科学家们头疼的,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已经不能被人们忽视了。
除了以上几点外,地理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测绘还有很多各个方面的不足,这是可以理解的。新事物的出现总是不完善的,要经过无数先辈们的努力以及时间的考验才能使其趋于完善,服务大众,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结论:
在地理信息时代下,采用网络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工具的信息化测绘方式将逐渐趋于完善和现代化。信息化测绘的产生彻底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纸测绘方式,从单一的平面测绘向立体空间的转变。无论是从自身特点,还是外界需求看来,地理信息的信息化测绘有利于国家的建设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然而,在新地理时代,信息化测绘的数据处理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数据和信息的安全性怎么保证,数据共享的权限怎么设置以及数据改动的一致性问题。这都是在新地理时代所要考虑的问题,相信在信息化测绘高速的发展下,这些问题将逐一解决,数字信息化时代的脚步永不停止。展望未来的信息化测绘科学将更加完善,更好的服务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李德仁,邵振锋.论新地理信息时代[J].中国科学.2009.
信息时代篇7
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效信息的传承,而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信息数据库能够将这一传承过程更加细致化、丰富化。通过来自网络各方的数据整合,完成信息数据库的构建平台,从而令个人或机构从中调用对其有益的信息资源,从而实现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整理,使数据转化为立体的信息与资源,应用于个人或企业的实际管理。这就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企业管理模式的演变过程与发展雏形。
1.数据库的构建
信息数据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从细微处就可见其巨大影响力。在现代社会中,几乎人人都配有手机,大多数年轻人拥有电脑,这就是数据库构建的基础平台,我们都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只要发一条信息就会在数据平台上留有痕迹,更何况在音频、视频、***像等各类交互方式的作用下,数据信息如海水般涌入数据库平台,数据库中贮存海量数据资源。计算机等现代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为“大数据”的出现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大数据”信息的背后都是人的种种实际行为。每一刻,无数个体与机构的存在都为数据库增添新的信息储备。看似无章无序的大数据跟企业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而且各家企业对于大数据的理解角度各不相同,因其社会服务的角色略有差异。信息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库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数据种类丰富;其二为数据传输速度非常之快;其三是数据库容量巨大。在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的当前,不仅是个人信息能够在时代中留下痕迹,而且,大量的企业信息也在网络的范畴之中。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几乎没有任何的商业机密,所有的数据信息说明了一切,只要拥有足够的技术手段与智能的策略分析就可以获取个体或机构所需的信息资源。
2.数据分析
网络数据资源的丰富性是把双刃剑。网络“大数据”信息是为人们提供信息的重要渠道,从中我们可以获得来自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所上传的数据信息。但在大数据时代的企业管理中,要想在海量的数据库中快速获取有效的信息,就要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对获取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筛选出一定范围的有效数据,为企业管理所用。不同企业对这一分析过程的速度差异往往就会影响企业做出正确决策的时间,从而对企业的市场竞争造成一定的影响。利用大数据的分析能力,相关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能够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适度的有效信息,从而令企业管理者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来判断企业的经营方向。大数据背后涵盖的信息,能够让决策者准确的了解行业动向、消费群体的变化以及客户需求的改变等内容,从而为企业做出合理的决策方案。
二、在信息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管理机制的境遇
“大数据”带给人们很多新鲜的体验,在其背后承载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与此同时,信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与挑战。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讲,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管理呈现出新的格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出现明显变革,企业业务管理模式的展开也有了质的飞跃。这些都是大数据时代带给人们的巨大惊喜。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企业管理从某种意义来讲,其实质就是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现代企业都讲求“以人文本”,只有将企业各层级人员进行有效管理,才能将企业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管理带动起来。在信息大数据时代下企业人资管理呈现出较大的发展变革,从对企业的新进人员招聘到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管理都呈现出数据时代的特点。因为在网络数据库中,很多信息资源都是透明的,只不过信息偶尔是不对称的。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拼的是企业真正的实力,如何能在企业有限的能力之下,留住合适企业发展的人才,将是大数据时代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2.企业产品及各项业务渠道管理的突破
十多年前,当营销的概念出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范畴中时,引起了各行各业不小的激荡,多数企业从中获得了新的发展基机遇,将产品以及服务推送到有需求的客户手中,这是较之前的传统的企业销售模式有了较大的改变。而在信息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管理模式,对大部分企业来讲,也将有着质的飞跃。获取大量的数据信息对于企业管理异常重要,特别是对于企业产品的营销与销售渠道的拓展方面,更是如鱼得水。另外,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管理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例如:分析客户产品需求时所用到的信息一定要及时、准确,才能够体现当前的产品市场需求,便于企业调整产品生产战略。
三、结束语
信息时代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教育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
当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轰轰烈烈地改变着世界的一切,使几百年、几千年来逐渐形成的教育制度受到严重的挑战。面对史无前例的信息技术***,传统教育制度的深刻变革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一、信息时代教育的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将从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许多中间过程。人们开始是将计算机看作一种独特的对象,和物理、化学一样,专门开设一门计算机课程;然后是要求计算机能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作教学演示或个别化教学;再后是要求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这种课程明显有别于以书本、粉笔和黑板以及幻灯、投影、电视和录像等传统教学媒体为基础的课程;最后是要求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这一演进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与教育的整合程度越来越深,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开展信息教育、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信息教育:广义地说信息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成员的“信息处理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狭义地讲,信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教育活动。“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学习者在信息化社会活动中有选择地利用信息工具(手段),有效地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创新信息的基本能力。信息教育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运用、信息伦理等。
信息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习信息的传播者,而学习者只能被动地作为信宿接受学习信息。通过信息教育的开展,学习者可以利用信息工具(手段)主动地获得相关的学习信息,使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所以有利于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一)普及高水平、连续性的基础教育
因为人们主要从事信息知识工作,这种工作的知识密集度高,要求人们具有较渊博的基础知识。因此,必须普及高水平、连续性的基础教育。
1.有计划有步骤地轮训全体教师
中小学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具有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为此,在积极配备、充实信息技术教育所需设备及配套软件的同时,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轮训全体教师,逐步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在培训内容方面,不仅包括信息技术本身,更应注重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以改变信息技术培训与应用相分离的状况,消除信息技术难以深入课堂、深入学科的现象。
2.在中小学开设信息理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
“中小学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计算机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实现的根本”。教育信息化工程应切实重视在中小学教师与学生中普及信息意识、信息基础理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目前,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提高公民素质,培养信息人才,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和我国的台湾、香港都纷纷将计算机为主的信息科学列为幼儿园、小学、中学的主要课程。我国也明文规定:从2001年起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
3.充分鼓励中小学学生参加本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中小学学生不应仅仅只享受信息化的环境,还应在学校教师的组织下参加学校信息化建设,培养中小学生的劳动意识、集体精神、信息理论、信息技术、活动技能等。
(1)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网网页的制作,特别是校园网上软件资料中心的开发与利用,既可培养学生的信息开发能力,又丰富了校园网上的资源。
(2)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广播与电视节目的采集、编导、录制、播出、评价、反馈与改进过程。
(3)组织学生开展信息化讨论、策划信息化宣传、撰写信息化文章,既可普及信息理论,又可锻炼学生的能力。
4.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应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相结合
开展信息技术基础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而且能使之成为学生未来学习的有效工具,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育信息化。
(二)举办短学制、多形式、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科技教育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加速人才培养,因此要缩短学制。由于人们的工作性质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举办多种形式的教育,如面授、函授、电大等,来适应人们的需求。现代教育教学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学信息,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教学系统,为教与学增加了新的维度和方向,形成了多通道、全方位、整体化的教学信息加工传输模式,有利于教学效益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于信息社会知识密集型生产中科技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综合的特点,因此,需要培养知识广博,能适应新兴科技和工业发展的人才,使之能从事综合性技术生产和新兴交叉学科的研究。
(三)开展广泛的信息素质教育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学不胜学的情况,教育必须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自己管理学习,不断学习新的科学技术;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为提高整体教育质量、提高全民族创新能力,促进科研工作服务,逐步建立一个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新模式的特征是: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在培养内容上,主要侧重在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在培养方法上,要采取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方式,能适应各种学科并能满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
(四)必须实施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信息时代知识的爆炸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应用型人才,如书架型人才、工匠型人才,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而素质全面,接受继续教育能力强,智能型、创造型人才在时代的激烈竞争中愈来愈表现出充分的活力,这也就对信息时代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育要求“信息化、多媒化、多元化”的三化教育;也是“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的三高教育。它能帮助人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收获,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多的教育和学习效果。在信息社会中,只具有专门的技术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信息社会变化速度快,对信息社会的适应性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人才水平的高低。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意识、信息观念,可以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信息社会,要求人必须具有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具有信息获取和存储、处理的能力,具有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交互的能力。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之一是终身教育,信息教育在人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到在职教育都离不开它,只有通过系统、完整的信息教育,社会成员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五)教育本身要信息技术化
与信息社会相适应,教育本身也要信息技术化,这包括教育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和虚拟化。
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就是要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把学校的教学环境建设成为一种充满信息,而且方便教育者和学习者获取信息的环境。教育现代化就要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新型教育体系。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必经之路。
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过程信息化,要切实重视运用信息化的教育环境与成果并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培养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
三、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一)促进教育改革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教育愈来愈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促使传统教育发生彻底变革,这种变革的当务之急是改革教育的结构、内容和方式。首先要破除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1.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现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现代教育观、现代教学观、现代学生观、现代教材观、现代学校观以及现代人才观。传统教学,过份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力的培养,认为教学的功能只有一个就是传授书本知识;而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能力,还要培养品德。只有建立起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才能实现全面的教育改革。
2.改革教育目标和内容
21世纪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新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其总的趋势是:教材的难度增加,重视基本理论,强调知识内在的联系,要按照高难度、高速度和理论化原则重新编写教材,在课程设计上注重学科结构合理,教学内容少而精,着重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基本原理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制定教学大纲要着眼于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现成知识的传授和一般技术的培训,教育内容还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改革教育形式和方法
信息化教育不再仅限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而是传统教育、个别化教育、远程教育等相结合,多种办学形式并存,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并存,多种功能的教育相融合,重在个别化教育和创新性自主学习,使受教育者具有极大的自由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信息时代的教育不仅要抓基础教育,而且要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还要改革高等教育结构,发展远距离教育、成人教育以及继续教育,融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于一体。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逐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改实验,把这些单一、落后的手段改变成多样化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要使其更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信息时代的特征。
4.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过程结构形式。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对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地位、媒体的作用以及教学过程进行变革,从而构建能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形成,多媒体技术将广泛应用,教师不仅可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而且可非常方便地从软件数据库中选择并提取相关的文字、声音、***片、***像等各种媒体信息,加以组合安排,供辅助课堂或学生自学使用。这样,多媒体技术就成为人们进行有效学习的得力工具。
1.多媒体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1)个别化主动式学习:多媒体鼓励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验、任务需求和学习风格来使用信息,选择自己的认知环境。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这种自主的个别化学习方式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技术保证,作为用户、学校和学习者个人,只要拥有多媒体终端机,就可以从公用网络的资源数据库中,非常方便地获取所需的各种学习资源,使个别化的学习方式从而得以真正确立。
(2)结构化发现式学习:多媒体营造出了由学生控制的发现式环境,这种发现式环境允许学生在特定的内容领域进行探索和检验假设,他主要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发展学生高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学会组织、解释和运用材料,信息技术的这些运用将有助于学习者获取信息社会所需的问题解决技能。
2.多媒体技术使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更加方便有效
当代信息社会,知识更新急剧加快,人们不能不置身于不断的学习之中,继续教育已成为时代的需求。这种继续教育不仅有助于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更重要的还在于满足技术更新、技术进步所要求的职业素质教育。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不可能完全通过办校、办班来解决(尽管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大量的却要依靠在职自学或远距离教育来补充和提高。而后一种途径,又正好可发挥信息技术与信息高速公路的优势,使学习者不仅可通过多媒体终端机,不断补充与更新自己的知识,而且还可通过电信大学和模拟训练,来获取某方面的系统知识,强化与提高某种技能,从而使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更加方便和有效。
(三)网络教学日益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络在我国日益普及,人们在尝试网络通信的同时,也想到把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育实践,出现了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有:①开放性;②协作性;③交互性;④共享性;⑤实时性;⑥个别化。
由于网络教学的上述特点,因此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1.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网络是信息社会最为有效的信息获取工具,开展网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2.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实施
网络的信息量大、信息传递便捷、交互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时掌握新资料、汲取新知识,利用新教材,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解决教学内容滞后于时展的矛盾。
3.提高教学质量
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优越的多媒体功能和多向交互功能为教学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多种媒体信息,学校不需要再用大量经费和人力建设管理自己的媒体资料库,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这样,每个人不管贫富、贵贱都有机会享受“名师”的指导,都可以向世界上最权威的专家“当面”请教,都可以借阅世界上著名***书馆藏书,甚至拷贝下来,都可以从世界上的任何角落获取最新的信息和资料。
4.有效实施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
开展网络远距离教育,是信息时代最为有效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形成,远距离教育将具有双向传输的交互性能。学习者不仅在课堂看或听远距离传输来的教学内容,而且也可在家里看到课堂的景象,听到教师的讲授,或者看或听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一门课程的声像材料,并能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由于是基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多媒体教育网络,所有这些都可以在瞬间完成,所需要的教师、专家、资料和信息,都是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世界上的每一个公民,不管其家庭出身、地位、财富如何,都可以享受到这种最高质量的教育,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教育。
5.教学科研更加富于成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形成,信息技术也使得教学科研更加富于成效。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献检索更加方便。教师坐在家里就可向国内外查询与收集到所需要的研究资料,不必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信息时代篇9
关键词:信息时代;财务管理;信息化;研究创新
引言: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应用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财务工作越来越依赖于电脑和软件,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有了势不可挡的趋势。然而财务管理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已然成为了阻碍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对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和创新,成为了帮助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新课题。
一、信息化财务管理遇到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网络安全隐患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管理的信息处理使用网络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但是很多企业在使用网络的同时,并没有较强的网络技术保障作为安全的保障,工作人员也没有基本的安全意识,导致财务管理网络安全隐患的出现。财务管理是企业资金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一旦出现财务信息被盗的情况,将给企业造成难以想象的损失。所以,解决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网络安全隐患,是保证企业财产在财务管理时不遭受损失的重要问题。
(二)财务管理软件落后
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是通过财务管理软件的使用来实现的。就目前我国的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来说,由于国内的软件开发公司在规模上普遍较小,技术上也普遍不够成熟,导致了我国财务管理软件开发的落后。而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保障。另外,企业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化设备在信息传递时常常有不协调的现象,这就使得财务信息不能快速准确的进行传递。从而导致了企业整体的财务信息是由各部门财务信息拼凑而成的情况发生。这不仅给财务管理工作者及时而又准确提供财务报告造成了一定困难,也导致了企业的财务信息具有了一定的风险性。
(三)企业领导缺乏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观念
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直接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一些管理者认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的只是为了减轻财务管理人员的负担,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但是实际上,财务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方法,还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财务信息,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与建设,需要企业领导的大力支持。只有在企业领导的号召下,才能保证企业所有的管理人员投入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中去。所以,企业领导对财务信息化管理观念的缺乏,阻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1]。
二、信息时代财务管理信息化创新措施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安全体系的创新
为了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管理,防止企业的财务信息泄露,首先要做好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安全体系的建立。这个安全体系的建立可以从三方面来考虑:一是建设企业内部网络的防火墙,过滤外来的网络信息。企业的防火墙以及电脑软件的安装,需要聘请专业的电脑技术人员,防止出现电脑被病毒感染的情况。二是针对企业的商务电子信息做好数据的保密工作,做好商务电子交易财务管理信息的保护工作。随着商务电子在企业间交易的应用,相关的财务信息也在网络上进行了使用,只有做好信息的保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交易过程中财务的安全。三是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形成财务人员互相监督的体制,确保公司的财务信息不会被个人传递出去。总之,随着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财务管理安全体系的建立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保障[2]。
(二)信息化财务管理软件的创新
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向软件公司提出需要实现的软件功能,以便软件公司按照财务管理人员具体的要求开发适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软件。由于软件开发人员受到与财务管理人员不同专业领域的局限,以往开发的财务管理软件对于财务管理人员可能没有较强的实用性。所以做好实现软件功能的沟通工作,可以为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提供一定帮助。另外,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软件的使用上应该多加尝试,找出适用于自己的财务管理软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找到适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软件,才能更有效的进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处理。再者,公司的信息传递设备要尽量保持统一,从而方便财务信息的传递和整合。所以,信息化财务管理软件的创新,可以更好的帮助财务管理人员处理财务信息。
(三)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观念的更新
为了保证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进行更新。首先企业的领导需要对财务信息化管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发现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看到财务信息化管理对降低企业管理风险起到的作用。其次,在领导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观念转变以后,可以进行财务管理者的培训,树立财务管理者进行信息化财务管理的观念,提升财务管理者的专业素质。所以,全面的更新企业财务管理者的信息化观念,可以保证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充分发挥信息化财务管理的作用[3]。
结论:信息时代提高了财务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安全。但是伴随着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相应的一些问题也逐步的被发现。只有做好这些问题的探讨,对现有的财务管理进行创新,才能帮助企业财务的信息化管理合理的进行发展。所以,研究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创新方法,对于广大财务管理工作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申世美.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创新研究[J].行***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4(01):181-182.
信息时代篇10
伴随网络、多媒体等全新的信息传播环境的生成,大众传媒和新闻工作者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人们不再像以往一样简单地、被动地接受信息,网络的交互性使人们掌握了传递信息的主动权,甚至可以和新闻工作者共享新闻事件第一手资料和背景资料;大众传媒对舆论的控制的主导权大大削弱,任何一个网民与大众传媒一样拥有随时新闻的能力,而且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权再也不是大众传媒的专利。
互联网络使跨文化传播突破了时空间隔,世界各地的人们共享信息成为可能,大众传媒“信息过滤器”的社会职能也将弱化甚至消失。科学技术带给世界的发展变化是如此巨大,可能昨天还是一个概念、一个设想,今天一下子就变成了现实。
这一切无疑会给传统媒体的记者们带来更多的机会,使每个人都能成为对世界产生冲击的人。
未来理想中的媒体记者,应该是能够熟练地使用网络,能够运用多媒体采访、写作和报道的人;他们报道新闻事件,能综合运用文字、***像、影像、声音等手段;能够熟练地运用最恰当的网络工具查询和阅读网上资源,在网上进行环球语音和可视采访,在世界范围内写作、报道、发电子邮件等。他们需要装备上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和多媒体计算机终端组成的数字移动采编设备,由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站和互联网连接装置组成的具有多媒体通信功能的数字移动通信设备,以及相应的软件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附属设备。他们的采访活动不受时间、地点和恶劣条件的影响,能够随时和编辑部保持联系,而且一身数任,能在现场运用多种技术手段采集新闻,调阅大量背景资料,用来验证、过滤信息的真伪,从而保证新闻采编任务的迅速、圆满完成。
当然,传媒人也要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定位。
2002年4月,来自美国密苏里大学、斯坦福大学、密西根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新闻学院的院长、系主任、新闻学教授以及国内各大媒体的社长、总编辑共50人汇聚北京参加“21世纪新闻教育峰会”。清华大学的李希光教授在演讲中指出:“在全球化时代,谁掌握了下一代传媒人,谁就掌握了下一代的媒体,谁掌握了传媒,谁就掌握了未来。中国急需具有国际水准的新闻传播学院和新闻人才。”
这种国际传媒人才需要熟练地掌握一门以上流利的外语,有较高的新闻敏感性和新闻报道水平,能够在国际一流的新闻媒体、外交部门、媒介管理部门从事与媒介相关的新闻传播实践工作。
今天,信息已经如空气一般,弥漫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电话、手机、呼机、PDA、传真机,我们的报纸、杂志、广告牌、电台、电视台,还有网站和电子邮件,无时无刻不在“吐”出最新的信息。仅在3年前,我们还在抱怨网上中文信息太少;而今天,我们已经快要被它们淹没,据美国人统计,今天互联网上产生出数以10亿计的网页信息,再加上数不胜数的传统媒体制造的信息,信息早就远远超过人们的消化能力。
我们在信息的大海中漂浮,信息已经快要将我们淹没。生活在这个如此快速、如此强大的新媒体传播空间里,我们还能掌握它的变化吗?
技术的***与跨媒体平台的盛行,给已经拥有了多种媒体选择权的读者又增加了不计其数的媒体选择,不论是网络,还是电视、广播、杂志、报纸,都在竭尽所能地大声喊叫,以期在嘈杂的媒体声音中脱颖而出。当媒体的竞争趋向白热化时,我们不得不放大音量,表现亮丽的色彩,作诱人的展示,说惊人的话语。
在信息开始丰富的时候,信息量的增加已经不是首要的问题,首要问题是减少信息!未来最成功的媒体不是制作更多的信息,而是帮助读者减少信息。
工业时代做的是信息加法,信息量最大的电视最终发展成为工业时代的媒体之王;信息时代做的是信息减法,汇聚了机器智能、人工智能的互联网络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载体与处理工具,正在帮助人们最快速、最精确地获得信息。然而仅提供载体和工具又是远远不够的。
近10年来,世界主要的新闻媒体,不管原先是印刷媒体,还是视听媒体,如今都纷纷在电脑空间和国际互联网上发展自己的“新天地”。为了在同新兴媒体的激烈竞争中生存下去,旧媒体不得不适当地变化自己的媒体形式、运作方式和服务方式。它们或扬长避短,针刘新媒体的劣势发挥自身的优势;或移花接木,吸收新媒体的某些长处,增强自己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这些转移与变化是浅层的,其潜藏的语意是争夺人类社会的新时代一一信息时代的话语权。
在以大批量生产、以资本的利益最大化为表征的工业时代里,媒体的价值在于将少数人的意志传播给大众。在这里,少数的社会精英是传播中的绝对主体,普通的老百姓是传播中的绝对客体。报纸、广播、电视,完成的都是一对多、少数对多数的单向信息传播过程。这个传播过程实质上就是社会的统治主体向社会的被统治主体施行其权力的行为体系的一部分。掌握了工业时代的媒体――传统媒体,就掌握了整个社会的话语权。
信息时代,社会的权力发生了转移。这种转移与信息技术进步的关系,很难说谁是因,谁是果。权力转移与信息技术进步,相互交织着,相互推动着,催生出信息时代的种种变革。在信息社会中,由于技术的进步,统治主体与被统治客体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最终将不可分辨。正因为界限不可分辨,所以也就不存在一个完整的话语权主体或一个完整的话浯权客体。信息技术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社会成员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为存在无数多个主体和客体提供了可能。
传统的单一媒体话语权力因此而发生转移,转移到一个新的主体――跨媒体平台上。这个新主体打破了原来的时空界限,它的构成是复杂的、多维的、无所不在的。它将把社会的一切都包容进去,尽管今天它还没有做到这一点,但它已经为所有的一切预设了一个体现平等的思维空间。在信息时代,没有必然的信息传播施加者与接受者,每个人、每一个信息细胞,既是主体,也是客体。信息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新媒体崭露头角的时代,也必将是所有媒体大融合、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