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信息化10篇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篇1

(一)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产出较低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70%的企业对于信息技术、信息设备的投资不足,落后发达国家10%左右。信息化的投入不够,产出自然也是有限的,哪怕是上千万的ERP软件,实施的成功率也只有15%左右,很多企业花费了巨大的资金,却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只造成了资金的浪费,也让企业更加怀疑ERP软件和信息化的作用。

(二)需求分析不足,选购的软件适用性不高

我国制造业规模庞大,制造企业数量众多并且经营范围十分广泛,目前很多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产品的选用以及后期管理都不够专业、系统。选购时未能深刻分析企业需求,做好选购规划,往往盲目购买国外的信息软件,后期维护却必须按企业和行业的具体特点补充开发、打补丁甚至推到从来。想要真正做好企业的信息化,首先要对企业的经营业务和管理需求有深刻的了解和认知,再结合企业现有系统技术特点,选用甚至定制合适的信息化产品。

(三)企业信息化定位不够合理

在我国众多制造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只关注信息化产品与技术,缺少了企业管理体制和构架的改革。如果没有在管理方式上产生实质的变革,那么企业不管投入多少人力物力,都无法将信息化建设落在实处,也就无法提升企业效益。信息化建设要真正从改革企业体制入手,不但企业作业层要改变,企业的管理层和决策层更应致力于工作方式的转变。

二、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问题的对策

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同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企业和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绝非一蹴而就,下面针对我国制造行业的问题提出几点解决措施。

(一)管理层和基层相互配合

互动企业高层领导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和支持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制造企业信息化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和广泛的责权利调整,涉及的部门遍布整个企业,如果没有高层的管理者的重视以及基层的配合和支持,那么是很难取得成功的。所以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高层应该足够重视,中层足够支持,基层足够配合,才能真正的推动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二)注重软硬两方面的建设

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要兼顾信息技术资源、各种系统软件、信息化人才、组织结构、组织资源、管理理念等一系列要素,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硬性的信息化建设,比如信息化人才的聘用、培养以及对于系统软件的运用,也要重视软的信息化建设,比如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企业文化的塑造、对业务流程的分析与变革、决策机制的改变等等。硬信息化建设作为基础保证一定要落在实处,同时软信息化建设也不能敷衍了事。

(三)内外信息化分步进行

有序推进信息化的内部建设是外部建设的基础,外部信息化是内部的自然延伸。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相比较起来更容易实施,因为内部的各种流程变更、人员调整、软件操作等等更便于管理。内部信息化基本完成后,则可以考虑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实现整个产业链条的信息化建设。企业应先利用ERP等信息技术达到内部信息的共享和整理,再以此为基础将这个信息化的链条延伸至合作的客户或者供应商,形成上下游互动的价值链。

(四)做好变革管理

将眼光放长远在一个企业实施了某项信息化项目后,由于新的体制机制运行还未完全顺畅,人员配合容易产生矛盾,绩效也会出现暂时下降的情况,信息化会进入艰难期。项目领导小组应事先做出预案,排除干扰凝聚人心,把项目往前推进。我国学者也通过调查发现,在企业使用信息系统一年之后运行情况会逐步稳定,呈现良性的趋势,两年后会达到最佳的状态。所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企业应该将目光放长远,不能只凭借一时的得失而放弃信息化的建设。

三、结束语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篇2

关键词:工业制造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技术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市场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先进的制造技术是制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的核心要素,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将数字技术与产品设计、制造、生产和管理相结合,是现代工业制造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但是就我国目前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来看,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限制了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因此,文章主要针对工业制造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展开研究与探讨,报道如下。

一、我国工业制造企业的现状

(一)缺乏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策的推动,许多制造企业为了符合市场需求,生产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产品,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多元化生产中,导致企业经营复杂,也导致企业管理的难度进一步提升,企业无法通过专业经营和合作来提升经济效益,存在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二)制造企业缺乏信息应用能力

随着经济市场不断变化,许多制造企业由于缺乏信息资源,加之信息获取渠道狭窄,在信息时展中,没有注重开发信息渠道,也没有重视信息的利用价值,只注重企业的短期效益,错过了发展的最佳时机。

(三)管理方式单一

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企业在成立初期快速的发展会使得经营者忽略了企业管理活动,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问题,对企业的管理能力造成了影响,同时增加了企业的运营风险。此外,管理模式的单一,也导致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下降,管理问题更加明显。

二、工业制造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一)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制造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容易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落于他人,而许多大型企业则注重产品创新和自主技术的研发。因此,制造企业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形成企业自主知识产前,并不断创新出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1]。

(二)优化内部管理

制造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会对其市场竞争的优劣有直接影响。许多国外制造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满足市场对不同型号产品的需求,同时具有降低生产成本、大批量生产的优势。因此,通过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有助于实现制造企业管理的进步,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提高生产效率

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人力资源、财务、材料、生产、客户等数据库,在完善企业信息管理的同时,也要注重外部信息资源的收集,充分利用互联网,为企业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企业也可以利用局域网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

三、工业制造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管理者对信息化管理的认知水平

在目前制造企业中,许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对组织管理和业务流程的影响,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2]。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与领导,导致各部门在信息化管理中缺乏科学的衔接渠道,导致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因此,需要建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从而消除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由此可见需要加强管理者对信息化管理的认知,从而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水平和应用效果。利用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外部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收集外部组员,实现对企业采购、生产的合理调节。因此,管理者要重视转变自身的管理意识,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

(二)企业需要增加信息化管理的投入

许多企业由于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也没有重视信息设备的购入,对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投入较少,这也是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原因。因此,企业要增加信息化管理的投入,增加计算机、打印机、服务器等设备的购入,同时也要重视设备的养护和维修,从而保障设备的使用年限。企业应当确定内部管理的规范性,可以通过检查管理流程是否实现信息化来考量。例如生产、供应、销售业务是否连贯,财务处理是否符合流程。尤其要注重电算化与信息化的区分,仅通过用计算机来取代手工作业都只能被成为电算化,而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的基础,实现传统业务流程的改变,有助于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企业利益,这也是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目的。信息化管理的任务在于加速工作处理的效率,若不对传统的工作流程、规范和标准进行更新与改变,则无法与信息化管理相适应。

(三)健全配套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信息化不仅仅在于引入信息技术,而是在于实际应用,尽量将企业各种资源数字化。部分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导致统一产品在不同部门的命名不一致,从而引发了问题。信息化管理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等企业活动进行信息化改变,实际上也是一种创新过程。在信息化管理推行的过程中,管理者对于信息化管理的战略目标、人才资源配置、实施过程是其能否取得应有效果的重要前提。在企业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管理者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减少建设成本,从而推动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此外,企业还需要建立一套于是相匹配的管理模式,从而制约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四、结束语

制造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管理时,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来思考,保持步调统一、逐步实现的方针***策,才能够获得信息化管理带来的积极影响。

作者:*** 单位: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篇3

关键词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对策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尤其在促进制造企业发展方面,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1-4]。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相融合,促进和提升了制造业技术水平,给制造业技术带来巨大的甚至是***性的变化,为制造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制造企业信息化是指制造企业利用网络、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制造企业经济效益和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为分析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2010年7月对以皖南机床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多家制造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分析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对提高制造企业信息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1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1.1硬件方面有一定提高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调查资料显示:几乎所有制造企业都配备了电脑,其中拥有10台以上电脑的制造企业占47.9%,甚至有6.2%的制造企业已经拥有100台以上的规模;网络平台建设方面,被调查制造企业中,82.7%的企业拥有局域网,其中50.6%的企业局域网已覆盖了全单位的所有部门;71.9%的制造企业配备有专用的服务器,而且有21.5%的制造企业拥有3台以上的服务器,26.2%的企业拥有5台以上网络设备;34.8%的中小企业计算机联网率超过90%,42.5%的企业内部计算机联网率低于70%。

1.2投资额逐年上涨

根据《e制造》的调查,2009年我国制造行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良好,信息化建设共投资521亿元。根据调查数据测算,在制造企业快速增长的信息化投入的推动下,未来几年内,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预计2010年全年的信息化建设投资为65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可达21.4%。

1.3加强内部员工的信息素质,注重信息化人员培养

在制造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许多企业已意识到员工信息素质的重要性。因此,部分资源充沛的大型制造企业利用高等院校和社会资源建立“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基地”,进行切实有效的企业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和企业管理人员的企业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使企业信息化具体组织实施的团队具有全新的信息化理念和新型的知识结构。同时,部分企业还与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与开发,利用其技术优势开发和市中小型企业自身特点和需求的信息产品,甚至与相关大学签订用人合同,制造企业负责资金投入和提供特别奖学金,大学负责对制造企业的信息人才培养,以此吸引和培养信息人才。

2存在的问题

2.1系统应用程度不高,管理不完善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制造企业中全部实现CAD、OA、MIS系统的企业不足10%,目前已实现ERP系统的企业仅占2.9%。在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上实施了ERP和CRM方案的企业只有10%左右,实施了SCM方案的制造企业仅占6%左右,绝大多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仅仅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及劳动人事管理初级阶段,远远不能适应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导致信息化建设系统应用程度不高。同时,重硬轻软、重建轻管、重购买轻服务现象普遍存在于许多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导致资源浪费;造成耗费巨资构建的系统成为没有信息运行的“裸网”;引起企业信息化建设效率低下。

2.2资金投入较低,产出不明显

尽管近几年来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投入增长较快,但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据有关部门统计,70%的企业用于信息技术及其设备的投资总额,仅占总资产的0.3%左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8%~10%的水平。相比之下,信息化产出更是低下,投资上千万的MRPII/ERP软件实施成功率一般只有10%~20%。部分制造业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却没能收到预期效果,不仅造成企业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打消了其信息化动力,制造企业因此深受困扰,甚至在制造企业内部出现了“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的悲观论调。

2.3人员缺乏,素质低

由于我国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专业的信息化人才严重匮乏,导致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及管理过程中缺乏专业人员参与、指导,信息化系统运行效率低下。调查显示,制造企业内部信息技术人员仅占企业员工总数的0.72%,其中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骨干人才更加稀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同时,制造企业高层管理者信息化意识薄弱,影响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3发展对策

3.1实现专业化咨询,提高信息化建设系统应用程度

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是健康、有序地推进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对于多数制造企业而言,由于缺乏专业化人才,导致信息化硬件设施齐备,运行管理体制不良。因此,必须管理和规范企业与软件供应商之间的商业行为,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咨询服务。前期可由***府组织相关咨询机构向制造企业提供免费服务,保证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充分应用,一旦咨询服务业走上正规,则应根据市场运行机制进行商业化运作。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要有完善的监理服务做支撑,确保供需双方良好的合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的切实应用。

3.2增加资金投入,合理使用有限资金

实现制造企业信息化,必须以制造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筹措和用好信息化建设资金。首先,要根据投资效益、市场需求和投资性质,采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对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以市场筹资、银行间接融资、引进外资、***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各级***府要加大制造企业信息化资金的投入,重点建设制造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支持,在税收、信贷、市场等***策方面给予大力的扶持;对重大公益型、中长远工程给予***策导向性投入。在资金筹措上,一定要走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路子,放开搞活,开展资本经营,努力争取资金良好循环。其次,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资金,即企业信息化优先考虑有较大把握实施成功,能取得明显实施效果的信息化应用项目。对刚刚开始信息化实施进程的制造企业来说,突破口选择是否恰当,对企业信息化整体方案能否有效实施,以及员工对信息化能否支持和接受都有重要的影响。

3.3加强信息化人员培养,提高管理者信息意识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化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者的信息意识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培养信息化人员,提高管理者信息化意识十分有必要。首先,加强企业信息化人员素质培养的过程就是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提高的过程。由于信息设施靠人操作,信息的组织、管理靠人进行,系统建设、维护、升级、改造都要靠企业自己的人员去干,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及以后的运营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下大功夫培养和造就一支力量雄厚、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应用知识的、有战斗力的信息化人员队伍,彻底改变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专业技术力量匮乏的状况。其次,目前导致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作用认识不足。因此,***府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多层次的信息化知识宣传、培训和推广,特别是要加大对落后地区制造企业或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知识培训力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强化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

4参考文献

[1] 付睿臣,毕克新.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建设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9(9):378-379,387.

[2] 胡元岭,刘华峰.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9(2):110-112.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篇4

关键词:CAD技术 信息系统 工程设计制造技术

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许多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作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先进制造技术这个概念的提出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机械制造业是我国最早应用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行业之一。CAD技术已在行业内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一大批机械产品因实现了机电一体化而显著地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已涌现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先进典型,但是,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虽然如火如荼,慎重和理智仍是企业应用信息化发展的大前提。在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发展

一、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制造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围绕着产品生命周期进行的,因此其价值链是通过市场调研、需求分析、研发、供应、生产制造、销售、客户服务的全过程来实现。企业信息化,是支持企业业务价值实现、满足企业业务需求、开放、标准化、具有可扩展性的体系,它涉及业务功能、信息资源、信息系统、网络和基础设施、信息安全和信息化组织等。

中国机床行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宗舜认为,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应用深度上看不够理想。虽然CAD的应用效果明显好于ERP,但CAE的应用较薄弱,在数字化设计和制造上尤为薄弱;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参差不齐,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在进入深化阶段,CIMS示范企业也没有实现全面集成的应用。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仍处于较低水平;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统一标准。具体表现在:

1、机械制造业的投资始终没有形成明显的投资增长高峰期。机械制造业的投资始终没有形成明显的投资增长高峰期,始终以非常平稳的态势稳步增长。而这种状况与中国信息化由机械制造企业始开先河的状况形成了巨大的对比,造成这种信息化投资应用落差的主要原因,与机械行业复杂的行业特征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制造企业多属于传统产业,对IT技术较为陌生,因此早期的信息化工程基本上是被技术主导的。企业信息化选型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这直接导致了很多企业CIMS和ERP应用示范工程的失败。信息化规划和选型应当以业务需求为导向,要选择最能满足业务需求的产品。有些产品尽管技术水平领先、功能完备,但如果它不能很好地满足业务需求,就不能作为首选的对象。

2、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依然处于较低的阶段。截至2008年,大约有26.2%的机械企业没有应用任何信息化产品。这部分企业主要集中在产业内末端的小型企业,其业务主要是围绕核心企业的需求而产生,自我控制和调节的需求较小。此外,大约有12.7%的机械企业仍处在单机应用阶段。这类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与没有任何应用的企业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主动性不够。截止到2008年初,有13.2%的机械企业进入系统和业务整合阶段。这一数据足以说明机械制造业信息化还处于比较低端的发展阶段。企业的信息化还主要是以部门级应用为主。信息系统的处理还比较表象,与业务的结合程度较低。

3、机械制造行业的信息安全系统还处于简单应用阶段。超过80%的企业没有***的信息安全系统,甚至单机版产品的应用非常普遍。随着企业网络应用的普及,对信息安全的需求不再单纯地停留在查杀毒软件的基础上,信息系统的完善将会促进信息安全软件的增长。应用软件的增长速度超过20.1%。信息化投资逐步转向系统投资,硬件的完善带动软件的应用,而软件的应用将进一步促进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深入。中间件的增长为16.9%。由于中间件是一个后台软件,企业对中间件的直接需求不会很明显,但随着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规划不足、信息孤岛等问题的暴露,一些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企业迫切需要对信息及资源进行整合,中间件市场在一定范围内会保持比较平稳的增长态势。服务的增长来自于系统应用的快速提升。与其他制造企业有所不同的是,机械制造企业的维修服务比率仍然比专业服务高出10%左右。机械制造行业还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硬件产品主导对维修服务的需求将比较突出。

二、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分析

1、客观选择信息化类型,以业务价值贡献为目标,避免投资黑洞。在进行制造业信息化类型选择时,要优先选择最能为业务价值链增值的环节进行重点投资。这就客观上要求IT厂商能够明确阐明他们的产品能为业务增值作出多大贡献。业务价值的贡献也是在信息系统实施后,评定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但信息化绩效的评估应不仅限于业务价值贡献的高低,还应考虑信息化对提升客户满意度、运营效率和企业学习、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价值贡献。ERP建设后,通常会有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成功与否:财务指标,包括销售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投资回报率(ROI)等财务指标的改善;运营效率指标,包括产品上市时间、顾客响应时间、文件处理时间等效率指标的改善;客户指标,包括客户满意度、客户获得率等指标的改善;学习与创新,包括员工的学习能力、业务能力、IT能力、员工满意度等指标的改善。

2、结合机械制造业自身特点,带动信息化模式的创新。推进机械制造业信息化不能脱离制造业自身特点和应用发展的实际。制造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与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字化和咨询服务的网络化。一是产品自身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即在产品中融入机、光、电、液、气、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和其它高新技术,扩展产品的功能,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满足用户对机械产品日益提高的要求。二是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化,主要包括绘***及装配检查CAD(二维或三维)、模拟整机性能的CAE、工艺设计CAPP、以数控编程为主的c A M等。产品设计时需要根据工程化原则提高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和模块化参数水平。需在P D M支持下实现CAD/CAPP/CA M信息集成和工作流程集成。按照并行工程方法组织新产品的开发,并在产品设计阶段采用面向制造的设计DFM、面向装配的设计DFA等技术,从而最终实现虚拟现实的工程设计制造技术。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将传统的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计算机技术是企业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有关的组织、经营、管理和技术有机集成和优化运行,在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实现信息化、智能化、集成优化达到产品上市快、服务好、质量优、成本低的目的,进而提高企业的柔性、健壮性和敏捷性,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世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天津大学出版社.

[2]李佳.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天津大学出版社.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篇5

制造业物流成本为何居高不下

我国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远高于发达国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中国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存在盲区和严重缺陷。有不少企业缺乏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更缺乏供应链协调能力,与供应商只是合同买卖关系,没有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缺乏对供应商的考核,因此不了解供应商的设计能力、生产能力、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等,也没有在某供应商供货能力出问题时的应急预案,因此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常出现致命的伤害,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丢失商机。另外,企业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不符合实际的生产需求,整个采购、生产和物流支持缺乏计划性和合理性,仓库管理混乱,库存管理没有科学性可言。其中有的零部件库存大量积压,甚至可用几年;有些零部件经常断货,且得不到及时补货,影响生产,最终影响到交货。分析后总结发现,最主要的问题是企业的管理跟不上业务的发展,没有有效整合供应链资源,没用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来帮助管理生产和物流管理。

其二,企业没有正确预测市场的需求,结果生产的产品不符合市场的需要,造成库存的大量积压或严重脱销。前者大大提高了物流成本,造成资金的积压;后者丢失商机,甚至会严重影响企业竞争能力。在快速消费品生产销售的供应链内,特别是分销系统中,未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建成合理的物流网络,因此在库存分配上造成供需的不平衡,大大增加了物流费用。比如,在华中地区的某洗涤剂生产厂商,由于没有有效的信息手段,无法及时掌握终端的销售信息(即市场需求信息),也无有效手段掌控分销商库存。各级库存背离市场需求,结果对市场预测出现较大的偏差,造成很大的库存压力,物流成本大增。为了加速资金的流转,减少库存,削价销售(名日促销)是唯一手段,商乘机低价大量吸纳,这种生产、销售方式很可能引起恶性循环,对生产企业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对生产快速消费品的企业必须使用现代信息手段,建立整合的管理信息系统体系,包括ERP系统、DRP系统和LMS系统,并实现各系统间数据共享,使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物流计划协调一致。通过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一个支持分销体系的物流网络,掌控各级仓库的库存信息和商库存,实现VMI管理,了解商品的流向,在宏观上优化仓库的分布,以及商品的各级库的库存量,这样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实现了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和使商品以最佳方式流动。

其三,在中国造成物流成本高的原因还有商品质量问题、包装质量问题和野蛮装卸问题。发生上述问题一定会导致退货或换货的逆向物流,从而大大增加物流成本。如果建立完整的物流信息系统,一定会记录退货和换货的事件。经过系统的统计分析后,把这些信息返回给制造商、商和物流服务商,可以帮助他们及时改进产品质量、包装质量和物流服务质量。近几年来,一些大中型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有较大的改进,但还有一些生产“廉价商品”的中小型企业还是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其四,在中国的汽车运输中,离散的社会运输车辆较多,运输的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和利用,往往会造成车辆配载效率问题、线路优化问题、空驶率问题、安全问题,还有恶性竞价问题、行业规范问题、多式联运的衔接与协同问题等。

制造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状况

以上所述的问题,仅仅是问题的一部分,并不代表全部,所以会有考虑不周或不妥之处。我们的目的是,透过一些现象,能找到一个比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我们暂且不考虑***府层面的***策问题和行业协会的标准和规则问题,仅从制造业的物流供应链来探讨物理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首先,了解现代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管理的内容及关系。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在确保供应链服务水平下,为了使供应链系统内成本最小化,供应链内的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服务商共同参与,有效结合,进行一体化产品生产,并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商品和正确的数量送达正确的地点。供应链成员间要有效集成,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供应链内信息共享和制定互相关联的作业计划是关键所在。

其次,了解现代物流管理的内容。现代物流管理内容包括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包括在供应链物流网络中存储、移动等)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和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过程最优化、成本最小化的综合。

显然,供应链管理包含了物流管理内容,而现代物流管理相对***,它涵盖了供应链联盟内的物流管理内容,还可制定供应链物流战略,设计供应链物流网络、对物流过程进行优化和智能化处理。还关联环保性、节能性、高效性和社会性,即社会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和订单执行的协同。

21世纪的竞争发展为供应链的竞争。在某一供应链中一定包含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物流配送、回收、售后服务等过程。为了适应激烈竞争,供应链中各企业都向专业化方向(商流与物流分离,企业集中精力财力发展核心业务,非核心业务外包)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这一过程的进程,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应运而生,形成一个新的服务性行业。企业的信息化也发生了变化,向专业化、集成化方向发展。物流信息化系统在供应链中成为越来越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物流管理和物流执行的工具。

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下,我国的物流行业基本上是以人力为主、层次较低。改革开放后,大量外资和技术引入的同时,也带入了很多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如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管理、自动化控制仓库、GPSIGIS技术、RF技术、RFID技术等。它们在外资、合资的现代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中被实际应用,并很快被中国的各级管理人员接受和掌握,这间接地推动了中国企业的变化。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能耗、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环境污染严重,落后的物流体系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我们也为之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国家注意到了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性,2001年3月***六部委发出了《加速发展我国物流现代化的通知》,此后又陆续出台了相关的***策,推动了我国物流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进展。各制造业、物流企业也注意到物流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重要性。在沿海经济区,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物流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国的前面,但物流信息

化的程度、效果和物流软件功能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2005年后,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物流企业为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对物流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需求强烈,而且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迎来一个物流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高潮。

制造企业的物流组成

一个大中型制造企业,一定会面临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分销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物流和分销物流。

生产物流的关键是,供应商及时供货,生产商低库存生产(JIT)。这是降低成本的最佳方式。要做到JIT模式,必须建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LMS),它与生产企业ERP系统有良好的数据接口,确保供应链内信息共享。制造商在制定生产计划时,能及时了解供应商或仓库可供库存情况;生产计划确定后,供应商能及时掌握下游制造厂的需求,制定对应的供货计划,制造商也能及时掌握供应商供货情况。在制造商正式下达生产计划后,供应商或仓库(LMS)按生产计划备料,并在指定的时间内为生产线进行配送。

本文重点讨论分销物流,其关键是宏观库存管理和及时配送。一个大中型的制造企业,如果它的产品面向全国,甚至面向世界,而且生产和销售商品的商品品种多、销售数量大,客户分布面广。那么销售和物流支持系统就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销售属于商流,在信息时代它可通过电子商务平成,伴随单证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它可由DRP或DMS系统来支持。库存管理和配送属于物流,是对实物在库和配送的操作,伴随单证流、物流过程以及相关的信息流,当然也有物流费用发生,两者有质的区别,但又有内在密切的关联,商流的采购订单和销售订单驱动物流的入库和出库配送。

那么如何建立分销物流信息系统?为了有效支持分销体系,高效正确执行销售订单的内容,从战略层面看,物流体系中最重的就是建立一个经过DSS(特定的数学模型蝗运算)系统优化的物流网络,简单通俗说建立不同层级的仓库群(可以是自己的仓库、也可以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仓库),它们是CDC、RDC、FDC、TDC等。物流网络的建立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有大量的数据信息积累,如客户群的区域分布、客户商品需求量和分类、市场发展的需求、交通情况、配送时间要求、库存周转率要求、物流成本等,通过DSS来确定仓库节点。仓库节点是供应链分销物流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客户服务水平和物流成本,更本质讲就是供应链的竞争能力。***1是一张模拟制造企业的分销物流网络分布的示意***。

制造企业物流信息化解决方案

要配合***1的物流网络,应如何建立一套符合现代物流要求的制造业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在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中,特别强调链内信息共享,上下游作业计划协同,因此制造业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也必须符合供应链的核心要求,离散型信息系统、孤岛型信息系统已不符合现代供应链和物流发展的要求,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是“一体化、集约化、智能化和操作便捷化”。

一个大的制造业企业,如果建有如***1的物流网络体系,则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一定要满足多机构管理模式,系统能够管理、控制整个物流网络及网络中全部的物流过程,与制造业的ERP系统、分销的DRP系统有良好的数据接口。物流系统是为商流服务的系统,在整个供应链中要确保数据的一致性。物流系统执行采购订单(入库)和销售订单(出库配送)后,要把执行结果和库存信息返馈给ERP或DRP系统。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物流系统应能方便扩展新的物流功能。

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和功能,以及与供应链中成员的关联,与其它信息系统的关联,与通讯、电子设备、自动化设备的关联等,可参见***2。

在***2中给出了一体化的制造业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的架构和功能,对主要功能模块作如下简要说明。

企业信息门户EIP

EIP是企业对外连接和数据交换的窗口,当然内部机构也能通过EIP访问物流信息系统。

基本资料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共用的基本数据,有部分来源于供应链中的ERP系统或DRP系统,以确保供应链内基本数据的一致性,基本数据还包含物流系统根据不同操作要求自定义的选项内容。

系统管理

对物流信息系统的系统维护。

权限管理

对能进入物流信息系统的人员进行可操作范围的授权的管理,可细化到组织、客户、数据、功能、操作类别、角色等多层次的控制。

物流计划/订单管理/业务协同

物流信息系统的核心。根据ERP/DRP中的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信息,再结合各级库存情况和运力资源,制定对应的物流计划(年/月/周),控制产品的各级库存分配和运力资源安排。订单管理对来源于ERP/DRP的正式订单进行分类,确定订单执行规则、分配运力资源、供应链内控制库存平衡的调拨、订单下达后系统自动生成各有关执行机构或部门的物流作业指令单,协同各有关执行机构或部门对订单业务的同步操作。对订单实行全程跟踪查询。

仓库管理

对多层次、多仓库、多属性的仓库实行个性化的管理,仓库功能可扩展到供应链上游厂商仓库或下游商仓库。实现VMI管理要求,进行宏观库存的调控;实现入库、出库、加工和库内作业管理;对仓库操作制定不同的规则,实现精细化的库内管理;对出入库的商品来源、库内变化及出库去向等进行跟踪;可集成自动化设备、无线设备、电子标签等先进设备实现库内操作,提高效率和正确率。

运输管理

包含公路运输(干线运输、零担运输、区域配送)、铁路运输、海运运输、航空运输、多式联运。可集成算法引擎实现智能调度、配载优化和线路优化;可集成GPS/GIS系统、GPRS/***S系统实现运输跟踪。

物流计费

在中国物流计费复杂度高,博科研发出物流计费引擎,根据与物流服务商确定的计费协议,结合实际的订单的物流操作,自动计费,大大提高了计费效率和计费的正确性,大幅降低了人力计费成本。

综合查询

一体化物流信息系统,可根据不同条件,实时查询各级在库库存(可用库存、已分配库存等)。

接口管理

LMS与ERP、DRP、EDI等系统的双向数据交换。

LMS系统与GPS/GIS、GPRS/***S、RF、RFID、AS/RS、PTL等外部设备的接口。

KPI

利用物流操作的数据进行各种要求的绩效考核,提升管理能力和操作效率。

BI

商务智能,利用日常物流运作的数据积累,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进行数据分析,为决策管理提供分析结果和数据依据。

对制造业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内部运行,我们重点分析系统中的物流计划与订单执行流程,参见***3。

说明:ERP/DRP是外部的生产和分销管理信息系统,LMS是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各自***运行,但又有内在的数据共享和交互,关联密切。

制造业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服务于企业的采购、调拨与销售(重点),所有物流业务都由订单驱动,因此订单处理(计划/调度/协同)是核心。

LMS系统根据ERP/DRP中的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信息,结合各级库存情况和运力资源,制定对应的物流计划(年/月/周),控制产品的各级仓库的分配和运力资源预先安排。这对一个大中型的制造企业而言很重要,能起到指导和有效控制的作用。

LMS系统的运行是由订单驱动。在ERP/DRP中发生采购、调拨与销售后,它会把相关的订单信息发送到LMS系统中,LMS系统接收订单信息后,转为物流系统的入库单、出库单、调拨单,在执行订单调度时对订单进行分类、根据时限和物流成本确定订单执行的业务规则、分配运力资源。在调度确定后,执行订单下达,系统自动生成各有关执行机构(内部的/外部的)或部门的物流作业指令单,协同各有关执行机构或部门对订单业务的同步操作,达到提高服务水平和降低物流成本的结果。订单下达后可对订单执行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查询。

例如,有一批海尔家电销售到苏州苏宁电器,用集装箱装运,从青岛CDC发货,终点是苏州苏宁电器,物流系统接到此销售单,由调度决定运输方式。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选择运输成本最低的模式。在此选择多式联运方式,青岛到上海采用海运,上海到苏州采用集卡运输,这样成本最低。调度确定后,下达此订单,在LMS系统中,CDC会接到此销售订单的出库通知单,青岛海运调度部会接到对应的海运运输委托单,上海的分支机构的公路运输调度部也会收到对应的公路运输委托单。各部门按照自己的职责范围,对此销售订单在指定的时间内执行各自的物流业务操作,并记录操作过程的相关信息。苏州苏宁电器收货确认后,物流系统记录回单信息,此销售订单配套的物流作业完成,相关的费用也结算出,系统产生有关的应收应付帐款。并发送到关联的系统中。当然也可选择铁路运输或公路运输,不同的运输方式所需时间不同,发生的费用也大不相同。订单执行全过程及成本可被跟踪查询,为企业物流管理、货主和客户提供一个实时的监控手段。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篇6

【关键词】制造业 企业信息化建设 问题

我国制造业的产品附加值不高,在大量消耗能源、污染环境作为代价的情况下,制造业还处于工业发展的摸索阶段。信息化建设带动制造业发展的研究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制造业企业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企业财务的规范操作,既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集中了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信息建设的投入与效益有极大差距。

(一)信息软件的适用性差。我国的制造业企业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企业经营范围十分广泛,但各企业之间的结构与管理千差万别,不能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技术研发的企业多由软件起步,对信息化建设的产品应用,后期服务缺乏系统的管理。只会跟着国外的脚步购买,没有结合我国各企业与行业的具体特点进行设计,不符合企业需求的软件,是不可能建设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产品。国外引入的软件想要在国内企业中植入并实现运转,需要对企业业务有足够的认识与研究。国内制造企业实际需求与软件应用之间产生极大的差距,出现制造企业信息软件的适用性差的问题。

(二)信息软件的互动性差。很多制造企业在软件的信息化应用中,缺少软件技术信息的整体分析与研究。信息技术没有实现与企业业务的融合,也不能适应制造企业的管理模式。例如:有些制造企业拥有强大的计算机网络设备,也建立了信息化的应用,但应用平台的数据根本没有实现共享与互动,所有信息都分割出***的信息孤岛,而信息孤岛的问题阻碍了信息数据的共享,使企业在信息不断建设的同时,也在不断的造成信息资源浪费,从而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发展的今天,不能细化市场,准确把握市场需要,准确计算成本核算,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会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甚至影响企业开展正常的生产活动。

(三)信息化定位不合理。制造企业的技术应用与业务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大多关注企业产品与技术,而忽视了企业的结构体制,如果企业体制没有建设发展的规划,没有实质的变革,信息化建设就不可能取得实质上的进展。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人力,却不能实现企业先进的信息化建设,不能实现效益。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准确定位,改革企业体制,使企业业务流程更科学,符合企业发展需要。

二、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国家提供***策的保障。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坚持以国家***策为保障,进行市场化的引导与运作。而国家对信息化软件的设计也要提供良好的环境,对关键的技术开发与应用要进行试点示范。通过***策的制定,对行业资源进行整合,为制造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必要的条件。尤其地方***府要加大对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扶植,做好协调与整合工作。

(二)加大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成功的制造企业主要领导,一般都对信息化具有深层次的理解。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技术的***,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组织结构,影响企业各领导的权力分配。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改革是从人治转变到法治的改革,而这个改革是会受到企业内各方权力的反抗,如果没有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制造企业不可代替的积极作用,就要制造企业主要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三)企业体制的创新是信息化建设的动力。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依靠企业体制的创新改革,而不能只以信息化技术提高为保障。打破旧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企业新的业务流程与企业机构组织,将制造企业的人事、分配等制度进行深化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而不仅仅是买几台电脑,联接互联网。

(四)制造企业是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制造企业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投资、实施、受益方。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信息化建设为我国的信息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企业一定要把握时机,加快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努力实现企业的目标。

(五)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科技以人为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任何科技计划的开展都需求人才的配合,信息技术人才与现代企业信息管理人才是制造企业急需培养的目标,也是实现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科学的应用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时椿.论制造业信息化与信息工业化[J].科技管理研究,2012(5).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篇7

浙江省财***厅、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领导,首都经贸大学、浙江财经大学、重庆工业大学等院校专家教授,《财务与会计》、《中国会计报》、《中国总会计师》杂志、巨化集团等特邀企业嘉宾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明明教授主持,浙江省财***厅会计处副处长周克俭和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常务副会长俞乐平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并致辞。

现场会主要交流内容有:一是由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王国荣作了“正泰电器基于集群式供应链价值提升的财务信息化实践”专题发言。正泰财务信息化以集群式供应链价值提升为目标,以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为主线,通过规范、集成、协同和创新的信息化实践,持续推进核算会计、业务会计、决策会计信息化建设,推动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实现财务工作由账务核算、业务监控职能向支持服务和价值管理职能转变。二是由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宋丹丕作了 “打造成本精细化管控能力的正泰电气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践”专题报告,指出两化融合不是简单的企业信息化,是与企业战略和核心竞争力相匹配的信息化,更不局限于信息化,是围绕企业战略和核心竞争力展开的信息化工作。三是由正泰集团大数据部总经理孙钦辉作了“大数据引领我们走向数据智能时代”专题发言,向与会人员展示如何运用大数据工具,精准判断问题,提升管理效益和运营效率。四是由巨化集团公司CIO江永忠作了“巨化集团基于四链融合的财务信息化建设与实践”专题报告,介绍了巨化集团通过建立集约化的私有云计算数据中心、管理信息化ERP、生产信息化系统,搭建中国化工云商网,形成智慧总部管控链、智慧营运产业链、智慧金融价值链、智慧物流供应链四链融合和四流合一的财务业务协同体系。

围绕会议主题,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明明作了“以大目标的视野、大系统的理念推动管理会计信息化健康发展”的专题报告,提出了我国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应紧紧把握住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建设中,根据自身的生产和经营特点及管理需求建立管理会计系统,各个企业要借“中国制造2025”的东风,推动本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大会专题交流后,与会嘉宾对正泰、巨化两家集团在管理会计、财务信息化等方面的工作作了点评,并对未来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篇8

摘要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信息化是提升制造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对制造企业信息化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了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制造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对策

abstractmanufacturing has become a pillar industry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while the information is the key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refore, researching informaization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s very important.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manufactureing enterprises in china were analyzed,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formaiz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微电子等先进技术的蓬勃发展,人类社会正实现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我国加入wto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之后,我国企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信息化已逐步成为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而这其中,最值得重视的当属制造业。信息技术给制造业带来的是***性的变化,它贯穿于一个制造企业的设计、生产、管理、销售等各项活动。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内容,从设计和生产的角度,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落后的传统技术,实现设计和生产过程的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从管理决策的角度,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管理决策水平的提高,实现管理决策的科学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从市场销售的角度,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企业内外信息和知识资源,实现市场销售的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1-2]。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提高我国的国民经济实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

1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历程开始起步,企业计算机从单项应用向综合应用发展;80年代初,制造企业信息化过程开始发展。自十五大以来,中央对信息化及制造企业信息化给予了高度重视,“制造型企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工程”被列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项目。十六大进一步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跟随信息化的浪潮发展至今,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现今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85%,占全国gdp的36%左右。

2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制造企业信息建设投资不足,信息化人才匮乏

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据调查,2008年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投资总额达到了437亿元,2009年我国的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投资总额已达到514亿元,较2008年我国制造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提高17.6%。与此同时,我国制造型企业对信息化人才引进有所提高,2009年企业对信息人才的引进较2008年提高23.7%。但从国家重点制造企业来看,70.5%的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大多数企业的融资渠道较少,外部资金来源不足,难以为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后期发展提供后续资金,导致信息化不完全。制造企业缺少信息化人才仍然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调查表明,80.6%的制造企业缺少信息化人员,即使是国家重点制造企业,仍有62.3%缺少信息人才。

2.2制造企业信息意识薄弱,认知程度不高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我国制造企业对信息化的意识和认知程度逐渐提高。调查显示,我国制造企业每100人计算机拥有量由2008年的28.8台提高到2009年的32.3台,增长12.2%;此外设立cio的制造企业也有所提高,由2008的39.9%提高到2009年的43.1%,增长8.0%。但是,制造企业对信息意识的薄弱依然是制约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因素。调查显示,制造企业自发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不超过29%,50.1%的制造企业对信息科学技术知识表现为短缺。较多数制造企业缺乏信息化建设的系统观,未认识到信息化对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部分制造企业对信息化持观望态度,怀疑信息化的效益和可实施性,担心会破坏原有的系统体系,导致企业无法继续运营;少数制造企业把信息化理解为简单计算机操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长远工程。

2.3制造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广泛深入,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制造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了一定的提高,管理体系也有了一定的完善。从内部局域网的使用来看,建立内部局域网的制造企业由2008年的48.6%增加到2009年的52.1%,增长7.2%;从erp管理软件的使用来看,2009年比2008年增长了10.5%。但是,制造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广泛深入。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网上查询(73.2%)、信息(71.4%)等一些基本计算机操作上。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深(下转第36页)

(上接第34页)

度还相当有限,如cad,相当一部分企业停留在***上,三维cad、仿真设计等应用很少。部分制造企业对信息技术的重视远高于管理。就整个制造业来说,erp管理软件普及率仅为10.4%。一个企业的管理系统涉及财务管理、库存管理、人事管理、企业资源管理等信息系统,但是大多数制造企业只能拥有1~2个层面的管理系统,或者不能将其中的每个分项管理系统融合到一起,造成了信息孤岛。

3发展对策

3.1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培养信息化人才

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制造企业自身应该利用各种渠道融资,包括市场筹资、银行间接融资、引进外资等,同时要合理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节约成本;***府要加大财***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入,还应在税收、信贷等方面对制造企业给予大力的扶持。为了提高企业信息化效率,制造企业还应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制造企业可设立专门的信息化部门,用于引进信息化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信息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加大培训企业员工[3],根据不同层次员工对信息化的需要,制订不同的培训方式及内容,分开进行有效的培训,提高培训效率。

3.2加强宣传,提升企业信息化重视程度

***府要把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加以规划,确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目标、重点、技术规范等,培育一批典型并推广其经验。多数制造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准确全面,***府有义务帮助这些企业重新认识信息化。企业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更应提升企业信息化重视程度。制造企业信息化是一场全方位的变革,如果没有全员信息意识的提高、思想观念的彻底***,实施信息化只能是虎头蛇尾,难免夭折。作为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更应该提升制造企业信息化意识以及信息技术对改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作用的认识。

3.3广泛深入应用信息技术,完善管理体系

制造企业要广泛深入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从全局来看,制造业要增加内部局域网的使用率;就单个制造企业而言,应扩大局域网的覆盖范围。此外,对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技术,不应只停留在***上,三维cad、仿真设计等应灵活使用。同时,制造企业要完善管理体系[4]。应广泛使用先进的管理软件如erp等,以实现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搭建先进的管理平台,如“6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 tsu)、素养(***suke)、安全(security),满足企业长远发展壮大的需求。

4参考文献

[1] 陆清华.制造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2] 付睿臣,毕克新.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建设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 ,2009(9):378-379.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篇9

[关键词] 制造企业; 精益管理; 信息化; 结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6. 045

[中***分类号] 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6- 0078- 01

美国信息化专家米切(Mische)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米切模型,其特征是强调将信息技术作为企业的发展要素而与经营管理相融合的策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在精益管理推行过程中意识到信息化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实现,更加注重的是信息化管理,因此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作为精益管理的一个要素纳入了精益管理体系,走出了精益管理与信息化结合的创新之路。制造企业要实现精益管理与信息化的结合,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摸索,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 融合精益管理思想,建立体系文件

借鉴先进企业的精益管理体系,建立适合本企业管理模式的精益管理体系文件,引导企业通过信息化系统来规范和优化制造领域的业务流程,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制造业务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建立体系文件,作为推行该项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企业各部门实行集中控制、监督和评价,避免在无统一指导下,各部门工作的盲目性,使精益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形成协同作战的合力。从而使精益信息化管理的推行达到集中化、系统化、目标化、专业化的要求。

2 建立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组织机构

信息化工作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因此在企业内部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机构。分别从管理角度和专业领域角度,规范和完善信息化管理部门职能;建立保障信息系统推进、实施队伍的团队建设方案和成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保障措施;推行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制度;针对上线模块项目的进行维持改善计划;针对后续要实施的软件采用标准的项目管理推进方式,充分利用企业已经推行了的精益管理经验,努力打造信息化精益型管理体系。

3 做好信息化战略工作

要将精益管理与信息化结合,信息化战略工作不可或缺,它为如何将精益管理的精髓渗入到信息化具体实施工作中指明了方向。企业信息化战略应分为4个原则:规划原则、实施原则、治理原则、成本原则。规划原则:结合战略,总体规划;横向战略,纵向落实;系统高度集成(统一标准、统一数据、统一流程)。实施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管理优化与系统实施同步;信息系统必须能够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治理原则:统一治理、集中管理;统一管理标准,统一管理部门。成本原则:精益IT,规避软件系统的重复投入;企业自身信息化人力的培养。

4 注重人才培养

目前许多企业的精益管理与信息化工作是分离的,相应的人才也是分离的,这就需要企业培养既懂精益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骨干,通过复合人才来带动精益信息化管理工作。要使企业精益管理不断向纵深推进,培养和造就一批稳定精益管理的专家队伍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会出现人才流失、推行乏力的不利局面,不能实现精益管理和信息化推行的延续性和持续提高的要求。这首先要加强员工精益管理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转变意识,接受精益理念,再接受专业培训,在意识统一的基础上推行工作,才能将信息化更好地与精益结合。

5 信息系统集成

现在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信息化=ERP”。很多制造企业认为只要实施了ERP就完成了信息化管理,这是一种狭隘的理解。制造企业主要涉及到企业资源计划(ERP)、物流系统(RDC)、制造执行系统(MES)、浪潮财务系统、质量系统等。各个系统之间,本质上具有相互关联性,各系统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业务和数据关联,这些系统能否有效地集成,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也体现着精益管理消除一切浪费的思想,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企业应该将现有的系统进行集成,而不是重复投入软件,造成资金、数据的浪费。

6 借助社会资源,学习标杆企业

精益管理与信息化都需要极强的专业知识,在企业实施这项工作时,可以邀请专业团队(如精益咨询公司)对本企业进行调研并重点辅导,开展精益管理与信息化结合之路。同时将行业标杆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最佳的实践学为我用,不要故步自封,真正弄懂其本质,掌握其精髓。

7 推行办公自动化管理

现在已经是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利用办公自动化是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毋庸置疑,办公自动化利用计算机网络,将企业的相关管理流程固化在系统中,可以大大提高员工业务执行效率,减少员工工作量,还可实现无纸化办公。这无疑又体现了精益管理消除一切浪费和持续改善的思想。

8 提供资金保障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篇10

论文关键词:属性层次分析法;信息化;指标体系

1引言

为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能力,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我国信息产业部推出了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试行方案.但这些指标体系都是从宏观上对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行评测,企业自行制定发展信息化对策.这样造成的盲目性,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又不能使信息化很好地服务于企业战略.

本文借助现有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方法,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制造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战略,利用属性层次法的球赛模型对企业重要的信息化指标进行比较,提出适合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模式.

2企业综合信息化指标设计

2.1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目标

通过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可以改变传统老工业的内部环境.包括企业的特征,企业的优势与劣势.尤其是挖掘相对竞争对手而言企业独特的潜在竞争优势.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仍具有其一定程度的产业优势、科研优势和产业技术工人优势,主导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在全国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技术研发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能力较差,产品增值服务较弱,迫切需要加强综合能力.振兴东北迫切需要尽快将以降低成本为主要手段的推式生产模式转变为一切以市场为出发点,重视客户满意度的客户拉动式产品生产方式.

针对东北制造业企业目前信息化发展的现况,企业应以综合信息化为发展目标,其特征是以核心业务信息化为目标,把焦点集中在核心价值上,向综合化、网络化的方向延伸和扩展,强调信息化与业务类型匹配,与自身业务发展阶段匹配,与企业的管理基础、企业资源匹配.在合理投入的基础上适度发展,实现整体最优.

2.2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构造东北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目的在于从微观推进综合信息化,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具体做法就是以整体的价值链信息化为发展路线,以主导产品生产过程信息化做为重点,然后向上游集成研发过程信息化,向下游延伸到市场,在集成和优化的思想指导下,去实现基础信息化.在实现基础信息化的同时,部分地选择有用的集成和优化的应用,正确引导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3老工业基地企业综合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具体选取的指标如下:

1)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率指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部门,有关领域及业务工作中普及应用的程度,用百分比表示.

2)信息技术应用覆盖率指信息技术设备完成的业务量占企业总业务量的百分比.

3)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应用率指标适用离散加工制造型企业工程技术水平的评价.

4)网络化程度及企业信息网络的规模与水平指企业联网的计算机台数占企业计算机安装总量的百分比,企业上网及网站的数量与质量,企业计算机应用系统网络化程度.

5)集成化程度(管理控制一体化)据龚炳峥方案改信息集成,过程集成,用户集成.

6)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指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的深广度,主要业务流程的覆盖面及质量水平.

7)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分)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分),反映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状况,管理信息化应用覆盖率及数据整合水平.

8)产品和服务信息附加值指标指是否系统地确定了顾客需要或将从中获益的信息产品或服务是什么?(灵捷审计).

9)ERP应用覆盖率指ERP完成的业务量占企业资源规划管理总业务量的百分比,ERP覆盖率是指企业由ERP完成的管理工作量占企业资源规划管理工作总量的百分比.

10)新技术信息吸收能力(董景荣方案).

3运用属性层次模型的企业信息化指标排序

3.1方法的选择

1997年,程乾生教授创立了属性数学,在属性测度基础上提出了相对属性测度和属性判断矩阵的概念,提出了一种新的无结构决策的方法——属性层次模型AHM.与Saaty在1977年提出的层次分析法相比,AHM既不需要计算特征向量,也不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运算量小,科学性强,是简便有效的决策方法,两种决策方法皆分3个步骤,即建立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相对权,计算方案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以进行决策.用比赛模型刻画这2种方法,层次分析法相当于举重模型,而属性层次模型方法相当于球赛模型,2种方法皆是合理的.用例子说明属性层次模型相比于层次分析法计算更简单有效.

3.2建立属性层次模型

1)建立现阶段东北企业信息化层次结构(只考虑第一层),如***1所示.

2)以下的标度法确定判断矩阵中的元素

3)构造判断矩阵,计算相对属性权

由标度定义AHM的判断矩阵元素应满足以下条件:

由以上的排序得出:W6>W8>W5>W10>W4>W9>W7>W3>W2>W1.其中:W6代表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的权重;W8代表产品服务信息和附加值的权重;W5代表集成化程度的权重;W10代表新技术吸收能力的权重;W4代表网络化程度的权重;W9代表ERP应用覆盖率的权重;W7代表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权重;W3代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应用率的权重;W2代表信息技术应用覆盖率的权重;W1代表信息技术应用覆盖率的权重.这些权重说明,老工业基地企业在发展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首先提高自己核心业务的信息化水平,这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其次,要着重提供产品服务信息和产品的附加值,这体现了企业要以市场为重心,注重顾客的需求,使企业的特征由原来的生产推动型向需求拉动型转变,适应市场变化.

4结语

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和技术的比较优势,信息化工作初见规模的状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将信息化重点放在适度提高核心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水平上,以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为企业的改造和虚拟企业的构建打下良好基础;

2)核心业务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企业要注重产品服务信息和附加值的信息化建设,加快企业市场反映速度;

3)企业信息化要均衡发展,信息化发展应由过去只注重点效率向注重线效率发展,以线带面实现企业的全面信息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10篇

学习

中心校校长工作总结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中心校校长工作总结,内容包括中心校校长工作汇报,学校教学校长工作总结2017。二、主要工作及开展情况(一)努力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治、业务素质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全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是千家万户的幸福保障,牵系整个平安和

学习

高校财务信息化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高校财务信息化10篇,内容包括高校财务资产管理系统,目前数字化校园财务平台的高校。一、网络环境下的高校财务信息化我国加入WTO后,高校对财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财务管理从会计电算化的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对财务数据的处

学习

小学开学汇报材料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开学汇报材料,内容包括小学学校汇报材料范文,小学学校汇报材料范例6篇。

学习

体育创新教育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体育创新教育10篇,内容包括体育教学创新大赛创新成果报告,体育融合教育教学随笔。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素质教育于主动状态,逐渐养成乐思、善思、敢思、勤思的思维品质。二、教学形式多样化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多元

学习

德育信息化教学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德育信息化教学10篇,内容包括德育教学经验交流心得,德育生活化信息化的意义。1.生源现状五年制高职学生来源于初中毕业生,多数因为中考的失利、过去学校生活中老师、家长对自己的不够关心、不够信任、不够理解等造成如今他们

学习

年度考核自我评鉴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年度考核自我评鉴,内容包括教师年度考核自我评价,考核表的自我评价。我以改革者的精神加强教学能力建设,提高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所教***治学科学生分数高,学生行为习惯良好。在实际工作卟,我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力求用现代

学习

农业信息化发展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农业信息化发展10篇,内容包括农业信息化基地认定,农业信息化的内涵有哪些。(二)***策体系不完善农业信息化涉及包括当地***府、涉农企业、当地高校、科研机构及农民在内的六大主体,此外涉及商业部门、农业部门、信息部门、统计

学习

信息化财务会计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化财务会计10篇,内容包括财务会计信息化实验心得,财务会计信息化应用能力。3.会计信息失真一些控制会计信息的人员为了自身利益,将会计信息真实性原则抛在脑后,对会计凭证肆意篡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利用电算化系统

学习

英语教师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教师10篇,内容包括英语老师学习笔记范文,英语老师40篇文章。1941年,美国学者Freeman的“一个良好的现代语言教师应具备什么素质”[1]一文,向美国学术界首次正式提出语言教师的培养问题,开创了美国语言教师培养的先河。他认

学习

会计信息化发展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会计信息化发展10篇,内容包括会计信息化的总结和流程,会计信息化新发展趋势分析报告。一、会计信息化的特点及现状1.会计信息的实时性传统会计主要是事后核算,会计信息滞后,所需的信息一般要到当月会计业务结束之后才能从账

学习

音乐创新教育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创新教育10篇,内容包括音乐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音乐教学方法创新措施。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

学习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内容包括破坏性地震护理应急预案,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条例解读。一、一般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一般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指标低于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地震。在我省内陆发生5.0≤M

学习

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内容包括民主生活发言材料60个问题,2022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1、学习方面:坚持***治理论学习,坚持用***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路线、方针和***策指导新时期的各项工作,重视培养***务

学习

汇报演出主持词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汇报演出主持词,内容包括汇报演出结束语主持词,语言类汇报演出主持词。乙: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合:上午好!甲:沐浴着六月的阳光乙:感受着盛夏的绚烂甲:在这欢乐祥和的气氛中乙:我们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日子——合:我们毕业了!甲:下面我

学习

企业信息化战略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信息化战略10篇,内容包括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案例分析,企业信息化实施方法。1.2企业信息化战略企业信息化战略是建立在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的,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优化生产流程,改善客户管理关系,实现企业的管理提升和企

学习

服装企业信息化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服装企业信息化10篇,内容包括服装企业信息化,服装企业信息化技巧。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能否在社会、经济及技术环境发生变化时仍然处于不败之地!如今,全球的企业都不约而同地面临一个新的技术和企业管理***性变化,聪明

学习

企业信息化系统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信息化系统10篇,内容包括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哪些,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成功案例。[关键词]信息孤岛EAI面向服务体系结构SOA信息融合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企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旨在提高企业的

学习

企业信息化意见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信息化意见10篇,内容包括企业信息化实施一些想法,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提问。二、基本原则***府引导,企业为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重点实施。***府做好***策导向、宣传、鼓励和推广工作,进一步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着力营

学习

农业企业信息化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农业企业信息化10篇,内容包括农业企业信息化升级方案,农业公司信息化系统实施方案。1.信息科技类企业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1.1融入性信息科技类企业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

学习

企业信息化部工作思路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信息化部工作思路,内容包括2022年信息化公司发展思路,企业信息部工作总结。一、财务管理在石油企业中展现出的不足(一)石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健全随着现代社会对石油的使用和需求,石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逐渐得到重视

学习

企业信息化风险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信息化风险,内容包括信息化系统权限管理风险,企业发展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1、念头风险所谓念头风险,即企业引入信息化的念头,也是企业进行信息的目的,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风向标,正确的念头不必定能带来正确的结果,然而

学习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内容包括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论文范文,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实施论文。企业信息化是推动和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陶瓷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加快信息化建设,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