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检测篇1
作者简介:张榕欣(1967―),女,汉族,河南堰城人,本科,讲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就职于:茂名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食品科学。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检测监管
中***分类号:TS2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6-0000-00
1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食品安全是目前公共健康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民以食为天,食品的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趋向是好的,但有个别生产经营者受利益驱使,诚信缺失,致使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如多起用病死猪肉生产香肠、腊肉事件;用地沟油冒充合格油进入餐桌餐馆;过期食品回炉或更换包装或篡改日期,如广州“甜心客”面包、蒙牛牛奶;肯德鸡用豆浆粉调制醇豆浆等等。许多食品名称不体现真实属性,还带有功效宣传,如用可食用花卉拼配而成的代用茶其名称为“减肥汤,窈窕汤”(形态为固态);使用转基因原料加工食品不标识;用辐照不向消费者明示等等。此外,来自生物的污染,化学的污染、物理的污染及新兴食品工业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潜在危害也是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2食品安全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农药残留
对于农药残留,国家质检部、卫生部等相关部门都给出了一系列的检验手段。国家卫生部门具体制定了约140多种农药残留限量、提供了100多种农药残留检验手段(像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有机氯等)。质检部门也专门给出了进、出口商品的农药残留检测手段,具体涉及到有机磷检测、有机氯检测、拟除虫菊酯检测、氨基甲酸酯检测等百余种检测技术。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由单一化合物到百余种化合物检测手段的转变,在监测的准确性、可靠性上也有了质的飞跃。
我国加大对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迫在眉睫。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时通常要用到的试剂是乙酰胆碱酯酶,该试剂以前大多是依靠从国外进口来的获得,成本十分高昂。后来,我国相关研究人员从家蝇头部提取出一种十分敏感的酶源物质,最后得到了乙酰胆碱酯酶,从而开发出了一系列的试纸,实现了对有机磷等农药的精准、高效地检测,可靠性超过了90%,大大提高了检测物质的效率性和准确性
2.2化学污染、微生物污染严重
目前导致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污染、兽药残留以及升华污染等几项。环境污染范围的不断扩大,程度的不断加重,我国的一些湖泊、河流、近海域的水产品中通产含有大量的有毒、致癌物质,一些湖泊由于富营养化以及长期的有机物污染使得水生物体内的重金属、有机物不断富集,在食用后就会转移到一体内,从而对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另外,各类兽药、激素饲料等被大量用于牲畜、家禽的饲养当中,导致肉类、蛋类、奶类产品也潜在食品安全问题。一些微生物本身携带及代谢的毒素是导致食品源性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向沙门菌、大肠杆菌等等。
2.3加工过程未严格按照相关要求
一些食品加工部门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严格按照工艺标准以及国家食品安全要求进行,像未将微生物全部消灭、杀菌剂等药物超标使用、肆意使用工业色素、食品添加剂过量等。一些转基因、辐照、保健等食品等也越来越让人们担忧。另外,还存在大量的违法生产、弄虚作假等问题,忽视食品卫生、无证生产等问题。
2.4宣传不足、管理不力
虽然现在消费者越来重视食品安全,但与此同时,人们对安全食品的辨别能力却很低。像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消费者抽查资料显示,高达半数的人并不了解哪些真正是安全食品,近四分之三的人对食品安全标识没有概念。此外,面对当前诚信度低、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的消费环境,宣传不足、管理不力对此现象的出现必然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3提高食品安全对策
食品安全检测篇2
关键词:食品安全 卫生防***检测 职能整合
2005年,禽流感***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06年9月,上海发生疑似散发性“瘦肉精”中毒事故,300余人食物中毒入院。同年11月,上海市对30件冰鲜和鲜活多宝鱼进行抽检,发现全部产品含有硝基呋喃类代谢物(致癌物质)。2007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味全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7.26吨味全婴儿配方奶粉的阪崎肠杆菌超标。面对这些食品安全事件,让我们不得不对食品安全检测进行反思。当前安检重心过度偏向于销售终端市场(农贸市场),疏于全程式、阶梯型的检测规划和网点布局,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检测体系和法规不健全,***部门(城监等)难以全面打击零散商贩的避检行为。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倡导绿色消费的背景之下,进一步完善生鲜食品的安全检测工作刻不容缓。
1 生鲜食品安检的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卫生监测制度逐渐暴露出弊端:缺乏市场竞争机制,监测结果不能反映食品卫生的整体水平;企业自身监测缺乏可信度和法律认可;监测收费制度影响卫生监督***力度,等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 安检部门的职能分散,对生鲜食品的监察力度不够。现行安检部门的职能分工是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卫生的日常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质量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食堂消费环节的卫生许可和卫生监管,商业管理部门负责生猪定点屠宰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从当前源于产地批发市场,途经销地批发市场,最后流入农贸市场(或超市)的主流通渠道分析,这种检测网络看似严密,实质上存在较多漏洞。
1.2 安检重心偏向于事后检测,疏于事前规划和风险预警。当前,安检部门重在对流通渠道中的产品进行传统式、突击式和运动式抽查,检测工作没有一套科学、规范的执行程序。对产品的产地检测不重视,类似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缺乏预先风险防范机制。监测力度在大中城市较强,而在乡镇非常薄弱。检测标准对农产品的品种划分不明确,生鲜食品尚没有作为一个独特的类别进行管理,而是依附于加工产品的管理条例。
1.3 检测对象集中在交易型产品,对自产自销的生鲜食品疏于检测。近两年粮油价格上涨对农村产业结构影响较大。诸多农户重新分配耕地面积,减少谷物种植而增加蔬菜、瓜果栽培。面对我国农产品的流通困境(收购商数量少,规模小),多数菜农、果农只能就近出售。产品从田间直接进入乡镇农贸市场出售,除肉禽外,蔬菜、瓜果均未经检测。事实上,面对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户通过传统的栽种技术和经验,对农药、化肥、添加剂的依赖性较以往更强,成品中的有害物质超标严重。
2 生鲜食品安检的对策建议
围绕我国生鲜食品的安检现状,具体给出以下几条改进建议:
2.1 调整组织结构,加强安检部门的职能整合。从组织观点看,现行的检测机构组织是职能型组织,农、工、卫是三大并列的职能部门。采用职能型组织结构,权责规范,工作程序明确,能够较好地进行工作控制,但是在开展项目式检测工作时,没有直接对项目负责的权力中心;各职能部门不以目标为导向,***开展工作;最严重的是各部门协调困难。随着一些新型经营业态的出现,如生鲜食品配送中心、生鲜超市,检测工作实质上以项目形式展开。在传统职能型组织结构下,出现职能交叉和重复检测便不难理解。
2.2 建立多级防御式检测体系和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机制。我国小生产、大流通的农业形态决定了在相当长时间内,流通组织建设和流通渠道建设的艰巨性。以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零售商组成的流通网络是当前生鲜食品流通的主干渠道,受到多数专家和管理者的推崇。多级防御式检测体系就是围绕主干流通渠道,对产品进行多层级检测,防止支流产品流入,树立主流产品的标杆形象。配以对卖场非主流产品的严厉打击,迫使为数众多的小流通商进入主干流通渠道,以商或者契约合作者身份收归安检部门直接管辖。根据流通顺序,建议实施“三大”检测步骤:增设以大型种植基地、养殖基地为主的半成品粗检程序。
2.3 整合检测资源,建立面向社会服务的公共检测平台。突破现有的体制障碍,集成分散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检测资源,建立面向社会服务的检测中心,实现分散服务到“一站式”服务的转变。集分析、测试、校准、技术诊断服务、科研开发和经营运作于一体,拉拢区域检测业务,支撑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公共检测平台的搭建将盘活资金投入,提高设备利用率,减轻检测人员在检测高峰期的负荷,消除懈怠厌烦情绪引发的粗略检测现象。在卖场(超市),消费者甚至可以亲自在终端机上查询所需产品的具体信息而减少导购人员。
3 结束语
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医药卫生的重点建设项目;作为生鲜食品的输出大国,食品安全更关系到民族声誉和进出口贸易的长期合作。随着农业技术发展,食品种类迅速增加。转基因食品、合成食品、无公害食品相继出现,对传统的检测手段和检测技术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农、工、卫等职能部门肩负着检测和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使命,但是检测效率低、检测频次低、检测的地理覆盖面窄,甚至对部分不合格产品检测不出等诸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对此,调整组织结构和搭建信息网络平台以整合现有检测资源;引进或研发先进检测设备和技术;加强落实乡镇生鲜食品检测这三大任务必须提到议程上来。
食品安全检测篇3
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的特点,企业往往忽视人民大众的利益,往往忽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些企业更是把生产形同儿戏,导致了一系列的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劣质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和瘦肉精事件等等。这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使消费者如履薄冰,胆颤心惊。食品安全已经关系到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要改善现阶段消费者不放心消费的局面,必须提升食品检验检测能力。
二、提升食品检验检测能力的重要性
小样本抽验检测法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的检验方法。它可以通过抽样得出来的百分比来判断整个区域或者说整批产品的质量好坏,这对了解某一种食品质量是否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
1.食品安全关的把握
食品安全需要***府部门的科学监管。***府部门可以获取食品安全状况的第一手数据资料,为进行科学的及时的决策提供依据。全面把握市场上消费的食品的总体状况,使***府工作更有成效。
2.市场质量关的把握
市场质量关的把握需要在科学的统计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抽样检测,要能真实的反映出一批产品的安全是否达标。要对劣质的产品予以封箱,贴上不合格标识,严肃打击,严格监管,狠罚重罚,使不法分子不敢再犯相同的错误,净化市场环境。对优质的食品要加大力度进行宣传和推广,使安全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食品生产和销售的大环境。
3.社会和谐关的把握
一个国家的食品是否安全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声誉。尤其是本国的产品销往国外的时候,被他国查出食品安全有隐患,产品质量不达标,那就不是一个企业的简单问题,而是影响到一个国家整个食品行业对外出口的问题。和谐国际声誉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不能因为某一两个蛀虫而破坏整个国际大环境的良好口碑和印象。保障食品安全是食品检测的根本立脚点和终极目的所在,也是构建我国和谐的社会氛围的重要条件。
三、食品检验检测的措施和方法
1.检验检测机制的完善
食品检验检测是一个国家民生的问题。要加强***府的领导,加强工商职能部门的监管;要统一制定检验标准、统计规划布局,统一检测方法,只有协调一致,才能信息充分共享,才能更好的把握食品安全;要拨出一部分款项专门用于食品检测方面的支出,保证检测机制的法律效率,建立打持久战的心里准备。
2.检验检测资源的步骤
食品安全部门在做食品检测的时候,是应该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来完成的。第一步应该是常规检测,就是对每天工作人员所进行的检测。每天工作人员的工作检测内容要有规范,要有要求。第二步,就是抽检。这种抽检是对常规检测进行抽样检查,起到更好的完善第一步的作用。第三步是建立风险评估机构,这是更高检测标准的必然要求,也使检测更加有法可依。
3.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
检测检验产品的必定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势在必行。既要规避检测人员的,也要规避检测人员的技能偏低。所以要加大人员的考核机制,能者上,劣者下;也可以通过社会考试的形势来完成人员公平的招聘选拔制度。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要把业务骨干放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地方。只要能使检验检测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的办法都可以拿来一试。
4.共享信息平台
在全国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的工商检测部门的信息平台,这样使检验检测更加信息化,从而避免重复检验的可能。重复检验不但制约着商品的快速流通,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和工商行***部门的成本支出。信息平台的建立也可以是通过互联网面向大众的,从而更好的维护人民大众的合法权益。
四、结论
食品安全检测篇4
一、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生物检测技术是通过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的反应来进行食品成分和质量判断的一种先进技术手段,适用于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以及食品的成分与品质等的检测。在食品安全检验过程中,生物检测技术主要的应用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物检测技术的检测效率非常高,可以进行大批量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第二,生物检测技术具有很高的准确性,通过观察生物之间、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反应,便可准确判断食品成分及其质量问题;第三,生物检测技术具有较低的综合成本,其中应用的酶和生物传感器等都易于制备,可以实现综合成本的良好控制。凭借着这些优势,生物检测技术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备受欢迎的检测技术,并在食品安全检验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有害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会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在食品安全检验过程中,一项关键内容就是对其中的有害微生物进行检测,合理应用生物检测技术即可达到非常好的检测效果。比如,通过应用生物检测技术中的酶检测法,可以让相应的酶和食品中含有的微生物进行反应,检测人员通过观察反应情况便可对食品中所含有的有害微生物及其种类进行科学判断。除此之外,PCR检测技术以及酶联免***检测技术等生物检测技术也都可以对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进行科学检测。2.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成分与品质检测中的应用。对于食品的安全性而言,食品自身的成分及其品质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食品成分及其品质也是食品安全检验的主要内容。作为最早应用的一种生物检测技术,生物传感技术可以准确检测食品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品质情况。此外,酶活性检测技术以及蛋白质检测技术等生物检测技术都在食品成分及其品质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对各种食品都能够达到良好的检测效果。3.生物检测技术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如果农产品中存在农药残留,不仅会影响到其质量,还会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产品的绿色化发展,基于生物检测技术的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也开始备受关注。比如,通过应用生物传感技术和酶检测技术,可以准确检测出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成分以及含量等,从而为农产品质量检测提供科学参考。
二、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验中的应用策略
就目前来看,在食品安全检验中应用的生物检测技术种类有很多,其中最为关键且常用的有5种,分别是生物芯片技术、免***学检测技术、PCR技术、生物传感技术和胶体金免***层析技术。合理应用这些生物检测技术,可以有效提升食品安全检验的效率与质量。1.生物芯片技术。生物芯片技术是将计算机、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多个学科融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一种先进技术形式。在食品安全检验过程中,生物芯片技术的主要应用原理是把食品样品放置在生物芯片表层,借助于抗原和抗体等各种成分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相应的化学反应来进行样品成分检测。该技术具有较低的检测成本,对于环境和动物也不会造成伤害,已经可以完全取代传统形式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全面提升食品检测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同时,该技术的应用还可以进一步简化食品安全检验流程,仅仅借助于一个生物芯片,便可对多个基因进行科学分析。2.免***学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验中,免***学检测技术主要是对食品中的激素、农药以及抗生素等化学成分进行检测,主要原理是观察被测样品中的成分是否能够和试剂中的成分产生抗原抗体结合现象,因为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单一性,所以在检测中只需观察抗原抗体的具体结合情况,便可实现对样品成分的准确确定。正因如此,免***学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验中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免***学检测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优化。就目前来看,酶反应属于一种十分先进的免***学检测技术,将该技术应用到鲜活食品的检验中,检测的灵敏度和精确度都极高。3.PCR技术。相较其他形式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而言,PCR技术属于一种最常见的技术手段,主要应用原理是核苷酸链条结合,也就是借助于DNA聚合酶来实现相应物质的合成。在具体应用中,可将一条DNA链用作模板,借助于相应的引物作用来实现一条DNA双链的完整形成,并使其在适宜的温度状态下逐渐衍生出一个DNA链条与之互补。在应用PCR技术进行食品安全检验的过程中,为充分发挥其作用与优势,检测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来进行操作。首先需要对相应的DNA引物进行生物设计,再对PCR进行扩增,最后将所得产物作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对各种成分进行鉴定。根据PCR技术所具有的特征,该技术在病原生物以及转基因食品检测中都十分适用,可以对食品中外源基因进行快速、精准的检测,并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精准鉴别,而且检测效果十分理想,能够为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保障。4.生物传感器技术。在食品安全检验中,新鲜度检查是一项关键内容,生物传感器技术则是我国目前食品新鲜度检测中的一种关键技术手段。生物传感器的主要组成部分通常有两个,一是生物材料,二是设备工具。在选择生物材料时,一定要确保其分子识别功能足够强大;在选择设备工具时,一定要确保其放大功能良好。在通过生物传感器进行食品新鲜度检测的过程中,只需要检测少量样品,便可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同时,生物传感器也可以在检测人员的专业操作下进行自动检测,并将样品的具体检测结果主动显示出来,具有良好的自动化和高效率特征。虽然该技术所应用的检测试剂价格较高,但是这些试剂都可以循环利用,这就使其运作成本得以大幅降低。因此,在当今的食品安全检验中,尤其是食品新鲜度检验中,生物传感器技术已经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5.胶体金免***层析技术。就本质而言,胶体金免***层析技术是标记检测技术中的一种。胶体金是氟金酸这种化学制品的水溶液,该溶液在免***层析过程中主要借助于条状纤维层材料实现固相设置,并借助于毛细玻璃来实现样品溶液的移动。在此过程中,层析材料上设置的待测取值将会和待测受体之间产生相应的结合反应,让其中所含有的免***复合物聚集。而胶体金免***层析技术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免***复合物聚集体进行全面检查与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实现检测结果的科学获取。比如,在通过该技术进行食品安全检验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者其他细菌,其检测结果都将显示为不合格,并提示该食品将会对食用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相较于其他形式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胶体金免***层析技术的检测更加全面、细致,检测精准度也更高,可以为食品中各项有毒有害成分的检测提供良好的保障,最大限度确保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三、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验中的发展分析
就目前来看,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验中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显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食品安全方面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而应用到其中的生物检测技术也将获得更好的发展。1.生物检测技术的种类越来越多。随着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生物检测技术种类出现,从而进一步拓展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在食品安全检验中,生物检测技术的选择也将更加丰富,会对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食品安全检测质量的提升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2.生物检测技术的检测速度越来越快。目前,基于生物检测技术的食品安全检验速度依然有待进一步提升,很多生物检测技术都需要一定的等待时间。随着生物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检测效率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将食品安全检验的等待时间进一步缩短,以便尽快获得检测结果。3.生物检测技术的检测精度越来越高。虽然目前的生物检测技术已经在食品安全检验中表现出了非常高的检测精度,但是随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要求的不断提升,生物检测技术的检测精度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相信在未来的食品安全检验中,生物检测技术将会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检测效果,为食品安全提供更加优质的技术保障。4.生物检测技术的适用条件越来越广。在当今的食品安全检验中,生物检测技术大多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很多因素都会对检测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未来,生物检测技术的适应性可能实现进一步的提升,进而在更多的环境条件下实现食品安全的科学检测,从而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更大便利,并进一步节约检测成本。
四、结束语
食品安全检测篇5
【关键词】食品安全 现状 检测 研究
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最近媒体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层出不穷,各方面关于食品安全的传言更是耸人听闻。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生产厂商和经营者的经济利益和关系到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粮食短缺的年代,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一般仅限于数量上的满足,而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能否“吃饱”的问题解决以后,能否“吃好”的问题便显现出来,食品的质量、卫生、营养安全等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然而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诸如最近媒体曝光的毒胶囊事件、皮革果冻事件、老酸奶事件、“瘦肉精”猪肉中毒事件、“红心”鸭蛋事件、“多宝鱼”事件、“吊白块粉丝”事件、“阜阳奶粉”事件、“海南香蕉”事件、“苏丹红”事件、“三鹿”奶制品事件以及注水肉和地沟油事件等等,不断刺激着每个人的神经。据2012年《小康》杂志社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联合中国传媒网调查的一项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食品安全”以86.7%的得票率位列“2012年最受关注十大焦点问题”第一位,并且在近年来的历次调查中“关于食品安全问题”从未跌出前十,由此可见,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现代我国民心中的“固症顽疾”。
二、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食品添加剂问题
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食品添加剂的用量与其品种及其在产品里的残留量标准,过量和超量食用可能会损坏人体健康引发疾病。根据媒体报道显示,有商家为保证馒头、包子的增白效果违规添加二氧化硫;面粉中违规添加超量的过氧化苯甲酰"增白剂";腌菜中添加超量甚至多倍的苯甲酸;饮料中多倍违规添加化学合成的甜味剂;为确保饼干、大米增亮添加矿物油等。超标准添加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了食品行业的一大通病。
(二)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问题
现阶段,我国还存在相当数量的小规模食品生产加工制造点。这些制造点不仅生产设备落后、简单,而且加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对某些农产品的加工步骤更是进行简单粗放处理,这些小作坊不具备对初级农产品安检的设备和技术条件。此外,更有多种原因造成小作坊会逃避相关卫生部门的安全检测。上述这些食品加工小作坊的卫生条件达不到卫生部门的合格要求,极易在生产中造成食品污染。
(三)激素使用问题
在水产品养殖和畜牧领域,商家为了提高农产品产量,通过滥用抗生素类、激素饲料达到缩短农产品成熟期的目的。据报道我国的抗生素一半用在临床上,一半用在了畜牧养殖业上,专家估算中国年产抗生素原料有21万吨,其中大约有10万吨的抗生素被用在了畜牧养殖业中,将近总产量50%。滥用激素饲料、抗生素或是药物,一方面降低产品的内在品质及其口感,极易引起人体不适;另一方面危害性更大的是不良商家非法滥用国家明文禁止的激素和抗生素,使大量残留药物富集于产品之中,久而久之导致人体爆发各种疾病。
三、提高食品安全,改善检测技术
好的食品检测技术可以保证食品安全,伴随着现代人日益重视食品安全,同时大大的提高了人们对于食品检测技术的重视程度。所以为了迎合当前新形势发展需要,质监检测部门尽量完善自身的建设,不断开发出先进的检测仪器,制定先进合理的检测制度,提高自身的检测水平。
(一)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近年来,检测技术在农药残留的应用上得到较大的发展,开发出新的提取、分离、净化以及检测技术。目前新提取技术主要包括了微波萃取、固相萃取、超临界提取及溶剂加热萃取等,新技术的应用具有提取液杂质少、分离效率高、试剂消耗量少、操作简便等优点,保证检测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如今国际上已研发了许多成熟可用的检测技术来检测农药残留成分和含量。例如,美国的环境标准法利用单一溶剂进行萃取,先是通过固相萃取柱收集氨基甲酸酯,再采用多极毛细管柱分离,然后用气相色谱进行分析检测有机磷类成分,最后将残留物分成有机卤素农残、有机磷类以及有机卤素。
(二)高科技物理检测技术
近红外光是指波段位于可见光和红外光之间的电磁波,一般的有机物在近红外光谱的吸收基团主要包括含氢基团(OH,NH,CH,PH,SH) 等的合频和倍频吸收。可以利用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对样品进行直接测定,采用这种技术的方法主要包括反射透射法、透射法、漫反射法等,直接利用样品对近红外光的透射情况选择测量技术,而且,这三种技术融合起来还可以检测更多的样品。
(三)生物酶检测技术
生物酶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由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这种物质主要是由蛋白质组成,还含有部分的RNA成分,在酶的使用历史来看,它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在食品检测技术中,主要利用它的蛋白酶的检测功能。蛋白酶可以利用其属性来检测食品中的蛋白质成分和食品中有机物的含量,并且对有害的物质有特殊的反应。
四、总结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新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涌现出来,新技术的使用不仅大大缩短了检测所用的时间,而且操作简单,提高了检测的准确率和检测效率。新的食品检测技术的使用将会让我们的食品质量安全得到提高,让广大消费者减少对食品安全的忧虑。
参考文献:
[1]周洁红.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研究与进展[J].农业经济问题,2010,(4).
食品安全检测篇6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现状;发展前景
前言
食品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食品的安全关系甚大。对于食品的解释就是把食品按照其用途和特性进行制作保证食用不会损害到食用者的健康。但是现在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人们的隐患了,越来越多的不健康食品在侵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食品检测技术在人民生活中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而且也是现状科技研究中的热点。食品检测技术既包括食品材料的检测也有各种食品添加剂的检测。食品的种类非常的多,这也为食品安全检测提高了难度。
一、关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1.检测食品的设备不够先进,不能够完全满足食品检测的需求
食品的复杂多样性对于食品的安全检测室个难题,而食品安全检测设备需要有更高的技术才可以。也是因为资金的问题,不能对检测食品安全的设备做到经常更新,这就导致了在检测食品安全上的不到位,在经济与技术都飞速发展的时代,既为人民生活带来了便利,也留下了许多弊端,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食品商违背国家关于食品的规定而制造不健康食品,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加入不被法律所允许的食品调味剂,一些调味剂的成分需要先进的设备才能够检测出来。而检测设备的落后造成无法有效的检测出食品中的不健康成分,这也是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主要弊端。
2.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不够全面
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很快,虽然对于食品安全的检测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一些不法食品商也利用先进技术来制造不健康的食品,这就需要检测技术比造假技术更高一筹才可以。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在检测食品安全上使用的技术还比较落后,在自身落后的情况下没有及时的从外引进先进技术,专业导致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方面比较薄弱。虽然食品检测室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但是国家还不是足够重视,对于技术没有积极引进。现在的检测技术只能进行简单的食品检测,对于需要新技术;才能检测出来不健康成分的食品很难检测出食品的危害性。现在的食品现状令人堪忧,国民的食品健康没有保障。
2.对于检测技术掌握的不熟练,用法不正确
专业人士的缺少是我国现在企业机构普遍面临的现状,而在食品安全检测上因为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导致食品检测结果不准确也是常用的事情。导致专业人才缺失的原因一个是国家对食品安全检测不够重视在人才选拔与培养上没有加大力度,在一个就是检测环境的制约导致对技术掌握的不熟练。一些检测人员对于设备的使用不是很明确就轻易造作很容易早晨检测结果的不真实,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工作中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需要认真对待工作的态度,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要足够灵活,根据食品的特点而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测。
二、常用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根据食品的特性、种类的不同,需要专门的技术进行检测。下文分析了一些常用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1.色谱技术
色谱技术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技术。色谱技术对食品安全进行检测室利用的是物理化学分离的方法,利用一些外在条件把不同物质进行分离开来。不同物质的分配系数不同,利用一些物理手段溶解、挥发、吸收等处理不同物质组成的混合体,从而把物质进行分离。现在色谱技术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了,拥有检测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样品用量少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在食品安全检测上。
1.1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对于检测食品中含有的农药残留成分有很好的作用,对于一些未知的成分也能够分析出未知成分的相对分子含量,对于计算未知成分的化学式了解其化学结构和物理特性有很大的帮助。
1.2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法相比在于对检测成分的处理上一个呈现气态一个呈现液态。液相色谱法一般被用于测量高沸点、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而且也适用于多组分析,对于成分复杂的物质多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测。
2.免***学技术
免***学是研究抗原和抗体的一门学科,利用免***学技术检测食品不用对食品的细菌进行分离直接就可以与需要检测的细菌产生反应,很是方便。但是因为抗原与抗体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也导致免***学方法的多样性,但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最常用的免***学技术是免***磁珠分离法。
免***法检测食品安全精确度很高,可以轻易的分析出食品中含有的某种细菌,而抗原与抗体反应时间短,检测过程就比较短。利用免***法检测出来的细菌可以进行分离并采集,对采集后的细菌进行特性分析,可以有效的防止细菌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3.对于残留农药的检测技术
用于制作食品的原材料在农业种植中很多都是喷洒了过量的农药,这些农药残留在农作物上,农作物被加工成食品,食品被人食用就会影响人的人身安全。有很多的技术是专为了检测食品的残留农药而科研出来的,例如电子俘获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等。
4.生物检测技术
生物检测技术今年来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很广泛,是一种新兴的技术。食品的制作原材料大多都来自于自然界属于生物的范畴,所以可以利用生物本身的特性而进行区分。
食品中含有的化学物质会与它相关的生物材料产生反应,这是生物检测技术的原理。利用生物监测技术可以快速的精确的判定结果,有很强的特异性识别功能。现在在食品安全检测所应用的生物检测技术有生物传感器、PCR技术等。三、食品安全检测的发展前景
食品现在已经不仅仅是民生问题,不仅关乎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也涉及到国家的***治与经济当中,食品安全现在是全球关注的问题,不健康食品的频繁曝光让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越来越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食品问题,民众可能会对***府失望,采取一些激烈手段来抗议***府的不作为。现在国家***府已经把食品安全上升到与国家安全同样的高度,加大对食品安全检测的深度与打击不法食品商的力度。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食品安全检测带来了更多先进的技术和检测仪器,但也因为技术的发展而造成现在食品造假更加的隐秘难以被查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引进与流出,食品安全技术也不再是单一模式,现在更加多元化,对食品中的危害成分的辨别更加容易,对于未知物质的鉴定可以分析出其成分和特性。
现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发展的非常好,这也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特点是速测化、高技术化和便携化等。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更加关注食品的质量,所以快速、高校的检测方法是现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所需要研究的方向。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生物学技术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在食品安全检测上。
总结:
从现在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来看,快速检测技术是未来科研的方向,也更能满足民众的需要。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越来越重视,目前关于生物检测技术也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其中生物芯片技术是生物检测技术中应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最常用的一种检测方式。
参考文献:
[1]朱艳俊. 应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确保食品质量安全[J]. 科技资讯,2009,24:214.
[2]金明. 我国食品检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 甘肃省化学会.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第九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甘肃省化学会:,2011:5.
[3]湖北省荆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李旭. 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现状综述[N]. 中国质量报,2008-11-15003.
食品安全检测篇7
关键字: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进展
近年来,众多的食品安全问题浮出水面,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越发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还有转基因食品,产生了很大的需求度。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当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推进入手。
1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一)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主要有三种,感官评定、化学方法和微生物分析。其中,感官评定是一种古老的方式,最主要依赖的是化学分析和微生物分析。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具有一系列的缺点,比如耗时较长,准确度低,局限因素多,步骤繁缛,污染环境,等等。当今各种产业纷纷兴起,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的检测技术已经不适用于现代产业的发展。
(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就目前来说,主要采用三种方式,分别是近红外光谱技术、免***分析技术和原子荧光技术。
(1)近红外光谱技术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间接分析方法,它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人们所忽视,其方便快捷,准确高效,污染力小,成本较低的优点,使得该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当然,应用前景也是相当广阔的。
近红外光谱区是人们在吸收光谱中发现的第一个非可见光区,区域定义为780D2526nm的区域。NIR技术包含着丰富的物质信息,主要测定有机物和部分的无机物,其应用原理是不同的物质在近红外区域会有不同的吸收特征。
(2)免***分析技术
免***分析技术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和挑战性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主要应用于农药残留方面,为食品安全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免***分析法是一种集生物酶技术、荧光光谱技术、辐射技术、免***分析技术于一体的新技术。该方法作为农药残留快速筛选检测方法,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免***分析法检测食品的范围很大,包括水果、蔬菜、肉类、谷物类等,具有很高的适用性。
(3)原子荧光技术
原子荧光技术,其所具有的灵敏度高和检出限低的特点,使得该技术被广泛应用。原子荧光是光致发光,也是二次发光。当光源停止照射时,再次发射的过程也会立刻停止。其分为三种类型,共振荧光、非共振荧光和敏化荧光。
原子荧光技术,谱线简单、受外界干扰小,适用于非色散检测。食品安全中,测定汞和砷物质,都会用到该技术。
2 关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未来展望
(一)由人工化转变为智能化
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主要是人工化,操作效率低下,主客观影响因素比较多,而且检测结果也有一定的出入。
在新时代的各项潮流引领下,食品安全检测将进入智能化,全面提升检测效率,缩短检测时间,将检测准确率扩大到最大化。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由人工化转变为智能化,食品安全检测将登上一个新台阶。不仅节约了劳动力,而且有效地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很多限制性因素,同时提升了经济发展速度,增加了我国的物质积累,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繁荣。
(二)加强技术的综合性特征
就单项技术说,技术中有优势,有劣势。加强技术的综合性特征,不仅可以发挥所长,也可以尽可能的规避所短。这并不是对资源的浪费,而是有效发挥技术的综合功效,最大程度解决问题。
免***分析法,作为集成性新技术,解决了很多问题,但依旧存在问题,对其发展,形成一定的阻碍和限制。例如,小分子农药不易合成,抗体的获得周期较长等等。在此后的研究中,如何增强抗体的稳定性,合成仿生抗体代替传统意义上的生物抗体,等等,将成为一门交叉学科的研究热点。
(三)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就目前来讲,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发达国家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随着我国国力的强盛,对科技的重视,对人才的培养,这种差距将逐渐减小。
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可设立学历门槛,对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研究人员要对学术有严谨的态度,对知识进行不断的探索。还与发达国家可以展开各种合作,进行学术交流,这对于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3 合理化的可行性建议
(一)加大科技投入
国家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给予高度重视,财***拨款,加大科技投入,成立专项研究小组,有针对性的解决技术中本身存在的漏洞和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鱼类会将水中的Hg转化为甲基汞,该物质毒性大,迁移性更高。人们常说的汞中毒,其实大多数就是甲基汞中毒。甲基汞测定可采用GC,但是此方法的操作性比较差。
(二)增强监管机制
增强监管体制,是很有必要的。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众大,不可有任何的马虎。国家要从以下两点入手,监管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研究行为和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形成一定的规范性、制约性。(2)对食品安全进行严格审查,设立严苛的检测标准,同时设立相关的惩罚制度,形成一体化的监管体系。
经营者一时的利欲熏心,研究者对学术的不作为,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下,等,都会对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形成了隐患。只有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上下齐心,才能有效遏制问题。
(三)培养高素质人才
高素质人才是技术腾飞的翅膀,虽然食品安全技术发展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优化解决。
在砷形态测定中,有两种检测方法HPLC-HGAFS和ICP-MS。ICP-MS有快速测定和极高的灵敏度,但是成本较高,修理费用昂贵,很难在常规分析中推广。因此,只有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探索新型检测方法,降低检测运行成本等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四)设备及时更新
鉴于食品安全检测过程的操作性特点,检测设备及时更新,是必不可少的。关乎检测的效率、检测的准确性、检测时间的周期性,由人工操作到智能化覆盖,设备是重中之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在不断进步中,对新技术的应用,对设备的改造,都是所带来的变化,对设备进行及时更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4 小结
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推进,为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上一把锁。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才能保障***和***府的形象,才能推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笔者工作于相关C构,致力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愿献出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夏静,张敬轩,李挥,杨岚,吴春敏;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酱油中7种防腐剂[J];食品科学;2011(14)
[2]陈智理,杨昌鹏,郭静婕;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1(07)
食品安全检测篇8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发展方向
中***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7-0195-02
1 引言
由于近几年来,食品安全出现的众多问题,食品安全已经被提上国家议事日程,成为各国的重大公共安全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不仅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生存,还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程。由于食品生产的环节较多,各个环节都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在食品生产的整个过程要时时提防安全隐患的出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越来越密切,食品销售遍布全球,故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食品安全存在问题都有可能危及全球居民的健康,而且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影响到经济,还逐渐涉及到***治领域,甚至会影响两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阐述,并针对保障食品安全问题提出对策。
2 生物芯片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食品生产转向科技化,转基因食品已经成为人类消费的主要食品。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对转基因食品的检测过程中,如何提高检测技术水平是满足转基因食品检测工作的实际需求。
2.1 基因芯片技术
在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检测方法中,不论是PCR法还是ELISA法,通常一个检测试验只能检测一个外源基因或外源蛋白。而随着生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用转基因方法改良食品品种时,常常将几种外源目的基因同时转入生物体内,使转基因后的生物同时具有多种改良特性。对于具有多种改良特性的转基因食品的鉴定和分析,传统的检测方法已经很难达到检测目的。因此基因芯片技术成为转基因检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基因芯片技术是在生命科学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转基因检测技术,是综合了分子生物学、激光、半导体、化学染料、微电子等领域的最新科学技术,是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知识综合连接运用的桥梁,是当今世界上交叉度、综合度双高的前沿学科技术和研究热点。目前,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正逐渐成为食品和食品原料检测中一种较新的方法,将对整个食品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加深和技术的逐步完善,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科学研究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受科学家的青睐。
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最大优点是高通量,能一次性检测成百上千个基因。基因芯片技术虽然在食品检测领域发挥重大作用,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目前提高基因芯片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降低技术的设备成本和使用成本,以及通过简化操作而降低用户门槛,是整个产业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2.2 蛋白质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检测技术虽然已经成为突破传统检测技术的单一检测项目,但用该技术生产的商品也只能检测到少数几种转基因食品,且一种试剂盒只能检测一种特定转基因产物,无法大量、快速地检测具有多种混合成分的食品样品。传统的检测方法由于检测步骤复杂、一次性检测样本少、漏检率高、结果不准确等缺点,不能适应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外源基因最终是以蛋白质或多肽的形式得以表现,因此对蛋白质芯片设计不同的探针阵列进行研究,使用特定的分析方法可快速、大量的对食品样本进行检测,也是未来转基因食品安全检测的发展方向之一。
3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
随着全球化的加快,食品已经没有国界,且食品在国家及地区之间的流通越来越频繁。各种食品存在的安全隐患呈扩大趋势,故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在当今的食品流通中起到了重大作用。就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我国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技术还有待提高和完善。
3.1 发展更加快速、准确的食品检测技术
现今,各种快速检测技术已经大大减少了传统检测过程中的分析工作量,效率大大提升,缩短了检测时间。但这些快速检测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检测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检测的灵敏度降低和检测数据缺乏可靠性,检测方法没有统一标准等。我国现今采用的快速检测方法还不能够满足日新月异的食品更新速度,还有许多提升的空间。所以应研究新的检测方法,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得到准确的检测数据,以免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进入流通市场或者延误食品的流通时间。
3.2 扩大快速检测技术应用范围
虽然快速检测技术已经在很多产品的检测中得到应用,但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还是很狭窄。要把快速检测技术尽可能多的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丰富快速检测产品的种类,为食品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这就需要国家研究人员更加努力地投入到科研中,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多功能检测技术。
3.3 提高快速检测技术复杂样品的检测能力
随着食品生产过程的复杂化,越来越多的食品中含有大量的添加或残留物质。如何快速、一次性检测出食品中复杂物质的种类及含量是目前快速检测技术发展急需研究的问题。而且快速检测技术向多元化发展对检测工作者的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提高快速检测技术复杂样品的检测能力,不仅可以缩短检测时间,还为研究工作者省下大量宝贵时间进行分析研究数据。
3.4 加快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目前我国快速检测技术大多是使用国外的产品,国内企业对这方面的研究或是缺乏必要的能力或是没有研究动力,这导致我国食品快速检测成本非常高,在企业单位中还不能普及。因此,各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组织研究国内快速检测技术产品是加快我国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4 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涉及到人类的健康,还影响着各个国家的***治、经济。***府已经把食品安全问题上升到与国家安全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也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从目前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来看,公共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受到普遍关注,尤其是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在食品卫生检测方面的作用重大。生物芯片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是未来食品检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但生物芯片技术也应向快速简便,适用范围广泛,高灵敏度,高精确度方向发展。因此,综合生物芯片技术和快速检测技术的优点,开发出我国自主研究的适宜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我国研究人员应当承担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姜忠义.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设计与制备[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20(3):25~28.
[2] 许文涛,黄昆仑,芦 云,等.稻米深加工产品基因组提取方法及其对PCR的影响[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7,15(1):97~101.
[3] 顾 鸣,韩 伟,关 嵘,等.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基因芯片鉴定技术[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5(11):4.
[4] 任 杰,余若黔.分子印迹技术研究新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3(4):19~21.
食品安全检测篇9
【关键词】食品用塑料;再生PET;再生PE;再生PC;常规检测;探索性检测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安全和卫生。食品包装作为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卫生受到广泛的重视。塑料包装材料具有性能良好和低廉的价格等优势,因此,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食品包装材料,常见用于食品包装的塑料有再生PET、PE及PC。但近年来,国内外发生多起与食品包装材料有关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人们广泛关注这些食品塑料包装材料是否安全。为此,本文将对常用的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的安全性检测进行研究。
1.常规检验
所谓常规检验,是指依据现行有效的产品标准或卫生标准去检验某产品的性能。另外,按照原生塑料的相关标准去检验再生塑料的卫生安全性,看其是否满足标准要求。再生PET检测项目:蒸发残渣、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锑;再生PE检测项目:蒸发残渣、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再生PC检测项目:蒸发残渣、高锰酸钾消耗量、酚、重金属。
1.1 再生PET产品的检验与分析
对再生PET成型品和再生PET树脂进行了检验分析,检测结果及分布情况见表1。
在检测的60个再生PET成型品中:检测不合格样品共3个,产品不合格率为5.0%。其中蒸发残渣(水)有1个产品不合格,蒸发残渣(正己烷)有2个产品不合格;来自某公司的PET再生树脂中,所检的40个批次产品均合格,产品合格率为100%,原因在于该公司通过了国家卫生部及国家质检总局有关专家的评估,其再生工艺也获得了国外权威机构的认可,具备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1.2 再生PE产品的检验与分析
再生PE成型品检测结果与分布情况见表2、表3。
在检测的30个再生PE成型品中:有3个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0.0%。其中不合格项目均为蒸发残渣(乙酸),最大检出值达到157.5mg/L,是国家规定检出限 (30mg/L)的5倍多,另外2个不合格产品检出值也远超国家规定检出限。
1.3 再生PC产品的检验与分析
再生PC成型品检测结果及分布情况见表4-5。在检测的30个再生PC成型品中不合格产品为2个,不合格率为6.7%。再生PC成型品中,蒸发残渣(水)和蒸发残渣(正己烷)均有一个产品不合格。
表4 再生PC成型品检测值(X)分布情况
表5 再生PC成型品检测结果
2.探索性检验与分析
2.1 酸性条件下再生PET中锑的迁移检测
重金属对环境以及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通过X能谱***发现,PET瓶中含有锑,锑可导致视觉神经受损、眼色素层炎、视网膜出血,一般还有头痛、咳嗽、丧失食欲、睡眠异常和眩晕等症状。此外,锑很容易被植物吸收并进入植物体,对植物等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针对这种金属,对其在不同条件下向食品模拟液中的迁移量进行测定。
检测设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ICP)。检测条件:IRIS Advantage;RF Power:1150W,Pump rate:1.85mL/min,Nebulier Pressure:27(psi)。检测结果见表6。
从表5可以看出,在常温下使用PET容器存放食品,锑的迁移量很低,但是在高温酸性条件下存放,锑的迁移量很大。目前我国PET生产中普遍使用锑催化剂,在PET成型品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锑,虽然常规使用条件下迁移量很小,但是在高温、酸性以及长时间存放时,锑迁移量成倍增长,因此在这些条件下必须要重视锑的迁移问题。
表6 再生PET中锑的检测结果
2.2 再生PE中钙(Ca)质填料含量的检测
调研发现,部分PE再生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再生过程中会加入大量的碳酸钙及滑石粉等无机矿物填充料。这种填料的使用,不仅降低了塑料的阻隔性能等,同时容易迁移入食品中,如果被人长期食用,容易导致结石等,危害人体健康。通过X能谱检测发现,再生PE瓶中含有较多的钙,针对这种情况,对其在食品模拟液中的含量进行测定。
检测设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检测条件:IRIS Advantage;RF Power:1150W,Pump rate:1.85mL/min,Nebulier Pressure:27(psi)。浸泡条件:蒸馏水、4%乙酸于60℃浸泡2h。检测结果表明,按照国标方法迁移处理后的Ca含量达到3.54mg/kg(蒸馏水)以及15.19mg/kg(4%乙酸)。由此可见,加入过量Ca质填料的再生PE袋,容易迁移出大量Ca元素,给人们身体带来了潜在危害。
2.3 再生PC的双酚A检测
国外曾报道婴儿用奶瓶检测出双酚A,自此双酚A引起了广泛关注,并有诸多文献报道了双酚A物质的残留与迁移规律。如果在再生PC产品中有大量游离双酚A残留,其作为食品包装材料可能对食品安全造成危害,鉴于此,对再生PC中的双酚A进行了检测。
检测设备: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方法:取0.10g的样品放入200mL的锥形烧瓶中,并加入20mL二氯甲烷,待样品溶解后,再滴加100mL的丙酮,混合均匀,在3000r/min条件下离心10min,再用真空浓缩机浓缩上层清液至约2mL,添加10mL的乙腈,然后加水定容至20mL。取1mL此溶液并且用不超过0.5μm孔径的薄膜过滤,此溶液作为样品溶剂,用单体测试方法实施双酚A测试。
检测得到再生PC中双酚A含量为80μg/g,说明再生PC含有一定量的双酚A,由于该物质安全性尚未被完全确认,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3.结论
总之,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的安全性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因此,严格控制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的安全性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我国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的安全性检测与欧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这要求我们不断改进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提高安全性检测水平,从而保障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食品安全检测篇10
【关键词】 转基因 食品安全 食品检测
转基因技术作为继工业***、计算机与电力***、信息技术***之后的第四次科技***,自20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带给了我们巨大的震撼,其研究成果也逐渐步入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领域,食品的概念也由原先的农业食品、工业食品发展到现在的转基因食品,随之也引发了各国际组织、各级***法、民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广泛关注与争论,各国也出台了一些相应法律法规对转基因食品实行强制标识,为此本文将在简述转基因食品概念的基础上,详细探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和常用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和手段。
1 转基因食品的概述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由转基因技术获得的含有外源基因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及其衍生物生产的产品,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就已经开始了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并于1983年诞生了全球第一个转基因农作物—马铃薯,目前全世界的转基因植物田间实验涉及6000多种,已经商品化大面积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种类有棉花、油菜、玉米、大豆等,小面积种植的有木瓜、西葫芦、甜椒、马铃薯、西红柿等,总种植面积也已达到7560km2[1]。
2 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
目前,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忧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由于新基因的加入,转基因食品是否无意中对消费者造成安全威胁; (2)由于新基因的加入,转基因作物的生存竞争性是否会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3)由于新基因的加入,转基因作物中的新基因能否给食物链其它环节造成无意的不良后果。其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转基因食品是否食用安全,是否会影响人们的健康。
支持转基因食品的观点:美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93年提出了实质等同原则,并依据此原则对转基因食品中存在的毒素性物质、营养要素、过敏源等问题进行了相应讨论,得出由现代生物技术产生的食品其本身的安全性并不比传统食品低。另外,我国学者邱仁宗也在其著作中写道:“转基因食品从产生到今天,还没有发现能够精确证明其有害的任何证据,实践是最好的论证”[2]。
反对转基因食品的观点:纽约城市大学生物学家Commoner认为,转基因食品就像一次巨大而不受控制的实验,其结果存在不可预见性;康奈尔大学昆虫学家Losey发表文章称转基因农作物可能对非目标生物产生危害;英格兰学者Pusztail在其文章中称道转基因食品对环境和健康存在潜在危害;我国那中元教授和侯美婉教授也认为转基因技术本身并不完善,转基因食品还是存在一定风险[3]。
3 目前常用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和手段
随着转基因食品的商品化以及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的加剧,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体系,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作为该安全评价体系的第一步,对转基因食品的准确检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按照原理可以分为针对外源蛋白质和针对外源DNA的两种鉴定方法。
3.1 外源蛋白质的测定
外源蛋白质的测定主要是采用免***学检测法从蛋白质水平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检测,免***学检测法是通过抗原抗体特异反应来检测具有抗原性蛋白质类表达产物的存在,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试纸条法、Western杂交法以及酶联免***吸附法。
试纸条法:将特异的抗体交联到有颜色的物质上及试纸条上,待特异抗原与纸上抗体相结合后,再和带有颜色的抗体进行反应,形成带有颜色的三明治机构,若不存在抗原的话就没有颜色。该方法是在最近15年才发展起来的,操作简单[4]。
Western杂交法:将印迹、蛋白质电泳、免***测定融为一体的检测方法,关键技术在于抗体的制备,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可以从植物细胞总蛋白中检测出50ng的特异蛋白。
酶联免***吸附法:检测原理及过程与Western杂交法类似,采用酶标记,建立固-液抗原抗体反应体系,采用酶反应来检测抗原抗体的结合。
3.2 外源DNA的测定
外源DNA的测定主要通过对转入的外源基因进行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然后进行荧光或者紫外检测。PCR技术作为一种能在体外由引物介导的DNA聚合酶催化的聚合反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目标序列的大量复制,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定性PCR和定量PCR。
定性PCR:转基因食品重组DNA的基本结构包括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可先用转基因食品最常用的转录启动子CaMV35S、抗生素抗性基因、转录终止子NOS设计引物进行PCR反应,最后针对检测成果为阳性者再检测。
定量PCR:PCR反应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实验技术的要求较高,定量PCR的原理是用人工设计的竞争模板以不同的稀释度与标本共同扩增,依据竞争模板的稀释度做出标准曲线,进而判断标本中待测核酸的量。
4 转基因产品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上述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通常一个检测反应只能检测到一个外源蛋白或外源基因,未来的发展趋势寻求高通量、高灵敏度、低消耗、适用面广的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就可以很好的满足上述条件。
参考文献:
[1]胡娜.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与发展[J].食品科技,2004(1):1-4.
[2]周萍萍.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的现况与进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4(16):25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