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篇1
英文名称:Cereal & Food Industry
主管单位:国家粮食局
主办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无锡科学研究设计院;中国粮油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无锡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5026
国内刊号:32-1710/TS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粮食与食品工业》(双月刊)创刊于2003年,是国家粮食局无锡科学研究设计院和中国粮油学会共同主办的集粮油基础理论、实际应用于一体的综合科技期刊,已成为米、面、油、食品、淀粉及深加工、仓储、检化验等行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信息的良好载体,工程技术人员交流技术、切磋技艺的合适平台,是中国粮油学会食品分会和发酵面食分会会刊、是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的支持媒体。
食品工业篇2
一、浙江食品工业现状
(一)**发展的主要成就
**期间,全省食品工业在大调整中持续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比"八五"期间有较大增长,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加强。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到**年,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企业(下称"规模以上企业")中,食品工业企业有917家,资产总额456亿元,职工15.2万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43.6亿元,工业增加值120.3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6.7%和7.7%。**期间,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出货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6%、16.4%和13.1%。15种(类)主要产品有11种(类)增幅较大。
2、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年与**年的工业总产值相比,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的比重分别由52.6%和22.5%降到40%和16.7%,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加工业的比重分别由20.6%和4.3%上升到30.9%和12.4%。发展最快的是软饮料业,比"八五"末增长了3.7倍。省名牌食品由**年的20种增加到**年的52种(其中省农业名牌15种);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已占食品工业总量的38%。精制茶叶、黄酒产量居全国第一,软饮料、啤酒、罐头、水产加工品、食用菌、味精、食品添加剂、冷冻饮品、***制品等产量分列全国前2-4位。各地涌现出一批以农产品加工为基础的食品工业产业群。
3、企业规模逐步扩大。**期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107家增加到131家,其中上亿元的企业由47家增加到66家;固定资产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37家增加到50家,其中上亿元的由14家增加到27家。列入省"五个一批"的重点骨干企业达20家。淘汰了一大批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的小企业。
4、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年,规模以上企业利税总额86.3亿元,其中利润总额34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12.6%和9.6%;**期间,利税总额增长了2.39倍,其中利润总额增长了4.93倍,远高于销售收入63.1%的增长率。
5、产业发展基础稳步增强。预计**期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90亿元左右,比"八五"期间增加近1.2倍。**年,规模以上企业固定资产净值达165.3亿元,比"八五"末增加99.5%。资本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优势进一步发挥。所有者权益的比重,国有企业从59.8%降为26.2%,集体企业从18.8%降为6.7%,"三资"及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从21.4%上升为67.2%(其澳台资及外资占3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和产品结构仍不合理。食品制造和食品加工两大行业发展没有较大突破;饮料业除了饮用水外,新的增长点不多,缺乏高质量、有特色、成规模的新型食品和饮料。二是产业整体素质不高。多数企业技术装备落后,经济效益低下,缺乏发展后劲。三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缓慢。**期间出货值年均增长14.3%,低于"八五"的30.9%;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远不如其他沿海省市。四是食品工业管理体制不顺,食品工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食品工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需进一步加强。
二、食品工业跨世纪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同志指出:"中国食品工业的潜力是很大的"。**时期是食品工业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期。
(一)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进入"小康"社会的需要。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后,食品工业进入加快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一般持续20-30年,年均增长速度一般保持10%以上。"小康"阶段的恩格尔系数一般在40%以上,食品仍是第一大消费品。**年,我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500多美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9.2%和43.5%,食品工业发展进入需求增大、增长加快时期。
(二)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迎接加入WTO挑战的需要。我国即将加入WTO,食品行业的跨国公司将加快进入我国这个世界最大的食品市场,发展"本土化"经营,抢占市场份额。这对我省食品工业发展是个很大的压力,迫切需要认清趋势,迎接挑战。一方面,进一步引进外资,做大产业规模;另一方面,着力提高企业素质,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浙江率先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食品工业在发达国家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食品工业顺应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为促进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省***府在去年下发了《关于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的通知》,要求**期末食品工业总量比1998年翻一番,到2015年再翻一番。全省食品企业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四)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工业食品占食品总供应量的比重不断提高,食品需求结构不断升级。人民群众对食品品种、质量的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突出了方便、营养、科学、卫生、安全的要求。目前发达国家工业食品占食物总供应量比重已超过80%,而我省只有30%左右。迫切需要食品工业加快结构调整和升级,尽快实现现代化生产、网络化经营,更多提供多样化、优质化的产品,积极引导消费,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五)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正蓬勃兴起,但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是食品加工业滞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一般在80%以上,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2?3:1。而我省目前农产品加工率只有30%左右,其中畜禽、水产、果蔬类的加工量只占总产量的3-9%,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仅为0.6:1。必须把发展食品工业作为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增值率和市场占有率的一个关键来抓,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食品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的**精神为指针,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紧联农业,依托市场,抓大带小,扶优治劣,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增强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实施"优质、新型、特色、名牌"的带动战略,大力提高我省食品在国内外的声誉和市场占有率,把浙江建成食品工业强省。
(二)主要预期目标:到**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提高。
1、工业增加值达到210亿元,比**末增长75%;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10%。
2、工业销售产值达到750亿元,比**末增长70%。
3、工业出货值达到130亿元,比**末增长70%。
4、利税总额达到140亿元,比**末增长62%。
5、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1。
6、形成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利税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0家左右,其中销售收入5-10亿元、利税0.5-1亿元的30家左右,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利税1亿元以上的15家左右。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重点县达到10个。
7、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严重、质量低劣、效益低下的产品和企业。
四、**食品工业的发展重点
**期间,进一步发挥食品工业的体制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大力推进产业升级,促进结构优化和整体素质上新台阶。
(一)大力开发基础原料。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利用山区和海洋自然资源,积极推进十大支柱农产品的开发利用,扩大加工范围,提高加工精深度。大米、面粉、食油、淀粉等基础原料的开发利用,继续朝多品种、系列化、专用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扩大奶源;发挥食品添加剂基础较好的优势,壮大产业规模,扩大应用领域,形成小商品大市场。适应养殖业发展,不断调整饲料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专用和高效饲料生产。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变废为宝。
(二)大力发展方便食品。加快利用新技术、新装备,进一步发展以粮油、畜禽、水产、果蔬等为主要原料的主副方便食品,发展餐桌食品、营养快餐、学生营养餐、速冻食品等各种方便食品。实现工厂化生产、网络化供应,力争**年把家庭、餐饮业的成品、半成品供应率提高到40%以上。坚持中西并举,西式快餐的主、辅料力争在国内供应;传统优秀的方便食品通过改造,发展成各具特色的中式快餐;在抓好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学生营养餐和学生饮用奶。加快发展保质期长的畜禽肉类小包装生、熟制品;扩大净菜和加工菜供应。
(三)大力提高饮料业水平。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等优势产品,在大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技术改造,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向规模化、现代化、高水平发展。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发展以果蔬汁为主的新型营养保健饮料和果酒;充分发挥我省绿茶生产和科研优势,攻克绿茶饮料生产技术难关,使我省绿茶饮料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茶饮料中的主导产品;扩大奶类及植物蛋白类饮料的生产规模,提高质量和技术水平。适应大中城市居民对直接饮用水的需要,积极发展饮、用水分管道供应。
(四)大力增产特色食品。针对婴幼族、学生族、上班族、老年族、旅游族、康复及特殊职业族等不同消费群体和国际市场的需要,积极发展当今国际流行的保健食品、功能食品、旅游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按照我国"药食同源"原理,充分利用我省自然资源,发展新型特色食品和各种休闲食品,拓展食品工业新领域。
(五)大力提升传统优势食品。传统优势食品要努力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需要,提高标准,改进工艺,优化质量,持续发展。水产加工品、黄酒、啤酒、冷冻饮品、罐头、味精、食用菌、蜂产品、***制品、一类卷烟等产品,在稳定提高产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质量、档次和集约化程度,打响品牌,增强竞争力,占领更大市场。在提高精制茶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有机茶、茶饮料及低级茶综合利用产品。传统调味品,重点是提高质量、改进包装、按标准定点组织生产,并开发各种新型调味品,使消费者吃得好、吃得放心。
(六)大力发展出口食品。把握国际食品发展动态,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人才和优质品种,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生产符合外国人消费习惯的产品,增强国际竞争力。重点开发用于出口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果蔬食品、畜禽肉制品、水产加工品和特色食品。水产品、茶叶、速冻蔬菜、竹笋、食用菌、蜂产品、罐头等是我省重点出口产品,要努力提高加工精深度和包装水平。规范出口秩序,提高出口效益。
(七)大力加强食品配套工业。食品机械和食品包装是决定食品工业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创新,加快食品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及包装材料的发展,适应食品生产向自动化、高速化发展需要,适应生产企业运用高阻隔性包装材料、彩色胶印、新型包装等发展趋势。
五、促进食品工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改进和加强食品行业管理
加强对食品工业的规划引导和行业管理,完善管理体制,加大扶持力度,促进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建立健全行业管理组织(包括专业协会),赋予必要的工作职能,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发挥其在***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进一步做好行业发展的规划、协调、服务、监督等各项行业管理工作。各地要把加快食品工业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来抓,农业大县和山区、海岛县更要重视抓好食品工业。加强食品行业的信息统计工作。
(二)加快食品工业的改革开放步伐
把改革开放作为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国际化水平。深入抓好企业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成重点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进程,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打破地域、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实施资产重组,推进规模经营。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发展开放型的食品工业。加大利用国外资金、技术、人才的力度,促进产业升级。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提高食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坚持实行"走出去"发展战略,到国外、省外办厂设店,实行从产地销到销地产的转变,开辟食品工业发展的市场空间。
(三)推进食品工业技术创新
把技术创新作为振兴食品工业的关键大力抓好。一是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争取**期间至少有30%的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中心。二是加快人才(特别是营养师)的培养和引进,争取**期末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达到全省制造业的平均水平。三是抓好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重点是开发应用生物、冷冻速冻、真空、膜分离、气调、辐射、远红外、微波、膨化、挤压、高压灭菌、超临界抽提、微电子等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争取**期末30%以上大中型企业技术水平达到国际90年代末的先进水平。四是大力开发新产品,做到生产一代、研制一代、贮备一代,争取**期末新产品产值比重从目前的6.1%提高到12%左右。五是推进营销创新,加强生产企业与食品市场及超市的联合,采用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的营销方式,形成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
(四)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投入力度
食品工业正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预计**期间全行业固定资产总投资200亿元左右,比**期间增长1.2倍。按照省***府关于"省掌握的财***贴息可适当向食品企业技术改造等项目倾斜"、"各地区应视财力可能进一步加大对食品行业的支持力度"的要求,扩大对食品工业的投入。设法从地方财***、农业发展基金、工业技改资金中挤出一部分,建立省、市两级食品工业扶持资金,用于支持重点企业的技改贴息和新产品开发补助。在盘活存量资产的基础上,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结构调整项目的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吸引跨国食品企业来我省落户。各级食品工业协会要抓好重大投资项目库建设,主动为企业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工作,为重点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五)促进食品工业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紧密结合
把发展食品工业作为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重点。食品工业企业要主动紧靠农业,以参股、契约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结成利益共同体;立足农业产业化基地,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公司(工厂)加农户为基础的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体制;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提高食物制成品供应比重,提高农产品的利用率、增值率和市场占有率。重视解决"农口"与"工口"的体制分割问题,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关的食品工业企业争取享受农业龙头企业的优惠***策。
(六)加强质量管理,发展名牌产品
贯彻质量振兴纲要,实施名牌战略,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坚持走质量效益型的食品工业发展新路。积极引导企业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严格把好质量关,没有采用质量标准的产品不准生产,没有达到质量标准的产品不准出厂。进一步发展名牌产品,巩固壮大老名牌,加速培植新名牌,充分发挥名牌效应,扩大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期末,力争创建部级名牌产品10个,省级名牌产品80个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部食品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严格质量管理,对重要行业实行生产许可证或准产证制度。对不具备生产条件、产品质量低劣的企业依法整治,直至关闭。严厉打击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食品工业篇3
近年来,许昌市的食品工业紧紧依托农产品和劳动力的资源优势,通过***策引导,增加投入,优化结构,拓宽领域,培育发展了烟草制品业、肉制品加工业、小麦加工业和大豆加工业四大优势产业以及豆制品、蜂产品、红薯“三粉”制品、生物保健品、食用菌系列五大特色食品。
许昌市一批大型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行业发展活力和后劲进一步增强。许昌市有部级龙头企业2家,即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许昌山花实业有限公司责任公司,省级龙头企业23家,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56家。其中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第一批151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之一,是河南第二大肉类加工基地和河南最大的速冻蔬菜加工出口基地。许昌湖雪面粉有限公司是豫南最大的民营制粉企业。许昌市食品工业总量增长迅猛,近五年来许昌食品工业连续以两位数的高速态势增长。但是由于许昌市食品工业较多处于产业链条的上游,产业链条短且技术含量不够、销量高、利润低的情况较为突出。
2许昌发展食品工业的潜力分析
2.1许昌发展食品工业的资源潜力分析
许昌素有“中原粮仓”之美称,早在三国时期的曹魏屯田就为许昌的农耕文明积淀了丰厚的底蕴。许昌市处在中原之中的地理位置,是粮食主产区,有1600km2优质小麦基地;493km2红薯基地;172km2大豆种植基地;603km2(复种面积)蔬菜种植基地;143km2烟叶基地;209km2中药材基地。这些有利条件,为许昌发展食品工业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许昌山花实业有限公司已建立油料基地670km2,许昌县河街乡素有“腐竹之乡”之称,是全国最大的豆制品生产集散地之一。许昌县的食用菌生产加工集科研、培训、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是河南省规模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年产值3.4亿元,出口创汇300多万美元。长葛市蜂产品加工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现已形成了庞大的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网络,产业链条比较完整,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其中,蜂蜜90%以上出口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占全省同行业出口额的60%以上。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河南省肉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已在全国主要农区布局农产品加工和低温物流基地,其中河南布局5个基地,全部建成投产后生猪加工能力占河南省年生猪出栏总量的1/10。
2.2许昌发展食品工业的需求潜力分析
从未来20年的市场容量看,食品工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许昌发展食品工业潜力巨大。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以年均递增10%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食品工业在连续10余年保持上升势头的同时,仍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食品消费与需求将完成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营养、安全、多样和方便型的转化。
老百姓的“吃”始终是最具魅力的产业,居民一日三餐的制成品水平将进一步提高。2008年中国GDP总量300670亿元人民币,按照2008年平均汇率6.948:1美元,折合43274亿美元。按照人口数13.2465亿来计算,2008年的人均GDP已经达到3266.8美元,登上了3000美元的新台阶,这正是食品消费结构加速变化和加工食品需求加速上升的阶段,居民消费类型和行为也会发生重大转变。人们对饮食消费将不再满足于数量上的供给,而赋予其安全、方便快捷、天然绿色、营养保健、休闲娱乐等诸多更高的追求,食物中工业制成品的比例将大幅提高。目前我国工业食品占食品消费总量不足40%,发达国家已达到8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90%或95%。差距很大,发展的潜力亦很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虽下降,但绝对值上升,用于工业食品的支出会成倍增长。许昌在肉制品加工业、小麦加工业和大豆加工业、淀粉及淀粉制品业、生物保健品制造业、蜂蜜和菌类产品加工业、烟草制品业、果蔬加工、饮料业这些主导产业上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2.3许昌发展食品工业的外部潜力分析
河南不仅要做国人的“大粮仓”,而且要做国人的“大厨房”,河南“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建设“食品工业强省”。河南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已把许昌市列入京广食品工业产业带和五大产业密集区(漯河、郑州、许昌、周口、鹤壁和安阳)重要城市之一而加快建设。
许昌市要抓住河南省建设京广食品工业产业带和五大产业密集区的机遇,推动战略创新,促进高新技术在食品行业的应用,增强食品工业竞争力。拉长大豆精深加工、小麦精深加工、肉蔬精深加工三大产业链条;加快许昌县腐竹、长葛蜂产品、禹州“三粉”、开发区保健食品、许昌县食用菌五大特色食品产业聚集区建设。重点支持众品食业、山花实业、华龙公司等一批食品企业快速发展,突出优势和特色,推进食品工业原料生产基地化、产销经营一体化、食品产品优质化;强化食品加工企业的战略意识和创新意识,推动食品工业由产量优势向“品牌加规模”优势转化、由传统加工向高新技术加工转化、由管理粗放型向管理精细型转化,形成高附加值基础上的规模效益。
3加快食品工业,促进许昌经济社会稳健发展
许昌市食品工业通过“十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在全市工业经济的支柱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在全省食品工业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与漯河、郑州等先进城市相比,不论是从食品工业总量上,还是食品工业产品结构上,还存在一定差距。据有关专家分析,21世纪全球食品工业的发展有两大趋势:一是成熟市场将朝着国际化、集团化、名牌化及连锁经营化方向发展,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愈见重要,品牌和名牌效应日渐突出。二是发展中市场的购买潜力巨大,方便食品和保健食品增长速度日趋迅速,技术创新受到重视,经营方式及品牌作用愈将发挥明显的作用。
3.1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
许昌市食品工业产业链条太短,搞精深加工的企业少,高附加值的产品少。比如在小麦加工业这个链条上,许昌仅有面粉、方便面、饼干,再深一点的,像速冻汤圆、水饺等就没有了。再如肉制品加工这个链条,许昌市生产的主要是生鲜肉、火腿肠等产品,而漯河市不仅有生鲜肉、火腿肠,而且正在利用骨髓生产生物制品。许昌市豆制品生产的主要是腐竹、“三粉”,而如开袋即食的豆制品比较少。因此,发展食品工业一定要拉长产业链条。
3.2树立品牌,形成品牌带动效应
在品牌树立方面,可以从多种宣传渠道入手,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企业形象、产品形象等。如要树立许昌豆制品的品牌形象就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赞助或冠名美食节目。如香香美食在选料上就常推荐许昌老豆腐,在美食节目中讲解豆制品的营养价值以及许昌豆制品的特色,在注重营养健康饮食的今天,公众较容易接受这样的建议,会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2)广告。公交车滚动广告、火车站、汽车站候车厅滚动广告,介绍许昌豆制品的特色和各种家常的烹制方法,不仅可以倡导家庭观念,提倡在家做饭,不仅卫生干净且节约开支,也可让公众通过美食制作享受其中乐趣,丰富公众的生活。
(3)口碑相传。“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曾在某超市买豆腐时,听到负责豆腐的店员对上货的店员说:又是石象豆腐,不要石象豆腐了,没人要。其实对很多外地人来说,许昌豆腐名声在外,但具体石象豆腐和老豆腐有啥区别就弄不明白,就连地道的许昌人能说清楚的也不多。
3.3加强包装,树产品形象占领市场
以许昌市豆制品为例,笔者专门到许昌当地大型超市去调查,发现超市内售卖的开袋即食类豆制品如豆筋、豆干之类多为外省品牌,不见许昌当地企业生产豆制品的身影。而超市中有很多粉丝、红薯粉、淀粉、豆腐、豆腐皮之类的初加工产品,多为简易包装甚至没有包装,看不到制造企业的名称。这对树立许昌产品品牌非常不利。建议许昌市规划建设相对集中的豆制品、红薯制品等副食品加工场,促使经营者进行集中加工、集中管理,保证加工食品的原料、成品达到基本的卫生安全标准。
3.4严防死守食品安全,把好厨房大门关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稍不留神将付出惨重代价。现在,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一旦某种产品出现了安全问题,便会对消费者心理造成巨大伤害,以致使那一类的商品从此一蹶不振,由此而招致的对于食品市场供求的冲击力是相当强烈的。一段时期以来,国际上二恶英、疯牛病、口蹄***、禽流感等一系列食物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国内农药、化肥、抗生素、瘦肉精、苏丹红、孔雀石绿、吊白块、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问题也屡展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世界性话题。一方面令消费者对许多食品心有余悸,对食品安全问题倍加关心;另一方面,国际上有些国家提高了进口中国食品的门槛,形势不容乐观。
由此可见,日益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正在对食品产业形成巨大的挑战。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注重食品质量,显得越来越重要。河南省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已分别居于全国的第二位和第三位,但蔬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一直是制约河南省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许昌市也是河南最大的速冻蔬菜加工出口基地,农药使用一定要科学;许昌市作为肉制品、面粉、淀粉、腐竹的主要产地,饮料、***制品等也有一定的市场规模,食品安全问题为重中之重,绝对不能有丝毫懈怠。2006年发生的部分外地生产企业假冒许昌腐竹现象,使许昌腐竹的声誉一度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为了保护已有几百年历史的传统产业,重塑许昌腐竹的品牌形象,许昌市要把对腐竹产业的治理整顿作为监管食品工作的重中之重,腐竹生产企业也要加强监管和自律。河南人和河南产品的形象,需要所有的河南人和河南企业负起责任,用心、尽职尽责地改善和维护,不能再往自己脸上抹黑。
3.5加强技术改进,提高竞争力
要加强技术改造,向科技要产品、要品牌、要效益。可以通过引进知名品牌入住许昌,带动当地企业进行技术改进,带动区域发展。如上海一担坊公司、河北华龙集团、上海元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在许昌开设分公司,进而带动许昌本地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府也应鼓励食品工业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对企业技改投入资金提供部分贷款贴息,引导食品加工企业积极参与基地建设,运用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做好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调整,大力推进品种改良,为企业生产提供充足的优质原料,要进一步改善融资环境,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为企业提供足够的流动资金。
食品工业篇4
(一)加强对农副产品监管。
继续加强对农副产品的监管力度,加强蔬菜农药使用技术指导和检查力度,引导农业企业和农户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业投入品;加强对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督检查,重点清理辖区内农贸市场禁止销售的违禁药物,严厉打击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农药和违禁饲料及其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加快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严格自检、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接受委托检验和***机关监督抽检相结合的检验检测体系,加大抽检力度,继续推进“准出证”制度建设;加强产地防检***及屠宰检***工作;加大宣传培训和标准化生产指导力度,强化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提高农产品监管能力。
(二)加强食品生产领域监管。
继续加强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严准入、抓退出,提升辖区食品生产企业整体结构水平;通过加强监管、建立食品生产示范企业、引导企业诚信守法、督促企业公开承诺,签订承诺书等方式,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同时,进一步完善监管手段,丰富监督方法,加大***力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做好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监管工作;加强宣传培训,完善食品安全治理消费者参与机制,树立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
(三)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监管。
对食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卖场)、集贸市场等重点食品经营单位加强管理,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临过期食品提醒制度,规范建立临过期食品专柜。加大宣传力度,指导企业完善各项自律制度。构建食品监管的长效机制,制定食品分级监管工作规范。根据上级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各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要集中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质量检测,重点抓好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奶制品、米面、食用油、酱醋、饮料、糕点、肉制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食品的抽检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置。对重点食品品种和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食品经营以及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市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食品违法行为。
(四)加强对餐饮服务的监管。
加强对集体供餐、大中型餐饮企业的监管,监督公示及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100%;加强餐饮服务环节食品抽检工作,提高自主抽检比重,加大对高风险食品的抽检力度;落实瘦肉精错时监管制度,确保肉品安全;加强对保健食品监管,通过开展专项检查等措施,有效净化辖区保健品生产经营市场;加强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等单位的监督检查,学校食堂分类分级管理,工地食堂注重风险控制和飞行检查;加强农村自办酒席的规范化管理,发挥食品安全监管站的作用,在辖区7个自办酒席办酒场所中,进一步推进以完善场所硬件、落实场所责任、强化厨师管理培训和自办酒席台帐登记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切实保障农村自办酒席的食品安全;以大联勤为平台,以小餐饮为重点,紧紧依靠各村(居)委,会同相关部门,疏导、查处、取缔无证餐饮。
(五)加强对餐厨废弃物的管理。
加强对餐厨废弃物的日常管理,引导有关单位规范餐厨废弃物的处理和收运工作,提高签约率,防止废弃食用油脂流入地下加工窝点。坚持进行窝点排摸和线索搜集,严厉打击地沟油加工窝点。
(六)加强对无证照食品的整治。
充分发挥“一站三员”的作用,认真排摸、分类查处,形成长效。特别对地下食品加工窝点要坚持“发现一个、取缔一个”的原则,加大取缔力度。对有固定场所、又有消费群体、食品安全危害较小的无证单位,探索实行备案纳管制度,确保有部门管。
工作措施
(一)完善网络,强化信息畅通机制。
进一步调整、健全工业区食安委和食安办成员单位,明确分工和职责,完善村居食品安全监管站“一站三员”的监管网络,明确职责,将工作重心下沉,把食品安全工作落实到各组务工作站和居民楼组,按照属地划分,实行基层单位分片包干的网格化监管,做到监管不留盲点;强化信息畅通机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月报制度和食安委例会制度,切实做到信息及时报送、问题及时发现。
(二)明确职责,强化责任落实机制。
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及各村(居)委等基层单位要明确本单位食品安全职责和食品安全岗位职责,根据属地化管理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明确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落实机制,各职能部门要与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逐一签订责任书;同时加强对责任的追究,对于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和责任人由纪检部门进行诫勉谈话,情节严重的将追究法律责任;落实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社会公众和“一站三员”及志愿者积极参与,形成齐抓共管和及时发现的良好局面;在管理责任落实方面:落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履职情况定期报告制度等。
(三)注重常态,强化监管整治机制。
注重常态化监管,不断加强对集体供餐、大中型餐饮企业、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的监督检查,会同相关部门,梳导、查处、取缔无证餐饮;以重点抽样、飞行检查、行业自律等为手段,加强对农产品、保健食品、化妆品、肉品的日常监管;切实做好农村集中办酒场所的检查、指导工作,加强责任制的落实,做好对厨师、茶担的规范操作和持证上岗教育,强化责任意识,通过各食品安全监管站做好办酒户的登记和告知等工作。
(四)形成合力,强化统筹协调机制。
食安委成员单位应进一步加强沟通联络,确保有关工作信息传递准确、及时。同时进一步强化相互协作,做到迅速、有效、稳妥的处理相关工作。加强舆情监测,主动发现、排查食品安全社会热点,梳理主动防范、及早介入的意识,积极审慎回应和解决群众诉求。加强联合整治力度,在配合区级部门做好专项行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辖区范围内的各类集中整治行动,要联合各有关部门,加大对乱设摊、无证经营、地下食品加工等现象的打击力度。年初,根据实际情况,排出全年的联合整治计划表,做到周周有检查,月月有整治,坚决遏制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食品工业篇5
一、微波加热机理:
微波具有一定的能量(电磁场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作为一直工能源予以应用,微波对物料的作用有物理、化学、生物等效应,可用于各种目的,但应用最广泛的是微波加热。
微波加热是极高频率的电磁振荡作用于具有电极性的物料分子,使其分子排列趋向剧烈变化,而产生激烈的类似于“摩擦”的效果。使物体变热。此过程即微波的电磁场能量转化为热能。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强烈吸收微波。含有水分的物料在受到足够的微波辐射时,其中的水分子吸收微波很快的升温蒸发,物料得以迅速干燥。
微波杀菌是微波的热效应和生物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微波对细菌的热效应是使蛋白质变性,使细菌失去营养、繁殖和生存的条件而死亡;生物效应是微波电磁场改变细胞膜断面的电位分布,影响细胞周围电子和离子浓度,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能,细胞因此营养不良,不能正常新陈代谢,细胞结构功能紊乱,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而死亡。此外,决定细胞正常生长和稳定遗传繁殖的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由若干氢键紧密连接而成的卷曲形大分子。足够强的微波场可以导致氢键松弛、断裂和重组,从而诱发遗传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甚至断裂。微波灭菌正是利用了电磁场的热效应和生物效应对生物的破坏作用,因此,微波杀菌温度低于常规方法,仅要70-105℃,时间仅约需3-5分钟。
二、微波加热特点:
1.加热迅速、均匀:不需要热传导过程,它能在瞬间穿透被加热物料,穿透深度可达几厘米,甚至十几厘米,数秒到数十秒就能把微波能转为热能。微波具有选择性加热,使加热更均匀。
2.节能高效:由于含有水分的物质极易吸收微波而加热,因此,除少量的传输损耗外几乎无其他损耗。微波加热与远红外加热相比,节约能量1/3。
3.防霉杀菌保鲜:微波加热具有热效应和生物效应,因此,能在较低温度下灭霉和杀菌;能最大限度地保存物料的活性和食品中的维生素、色泽和营养成分。
4.工艺先进,可连续生产:只要控制微波功率即可实现加热或终止,它有完善的传送系统,可确保连续化生产,实现计算机控制,节省劳力。
5.安全无害:由于微波能是控制在金属制成的加热室内和波导管中工作,所以微波被有效地控制。没有放射线危害及有害气体排放,不产生余热,既不污染事物,也不污染环境,改善劳动条件。
6.设备占地面积少,节省投资。
三、微波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微波作为能源被实际使用于食品加工,始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制造第一台微波炉,以后陆续有食品工业中应用的微波能设备问世。主要使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干燥。是微波能应用最广泛的一个领域。如用于干燥面条、调味品、添加剂、瓜子、花生、蔬菜、菇类、肉脯等。美国微波干燥公司研制的915MHZ、60KW的通信面干燥机每小时加工通信面4000磅,而细菌含量仅为原来的1/15,该机比传统热风干燥节能25%。日本利用915MHZ、25KW和2450MHZ、10KW微波设备干燥中式方便面,还可对薯片、洋葱片进行加工。产品的色泽、口味、口感都比传统的方法好。微波干燥对于水分含量在20%以下的物料效果最好,比起传统方法加热干燥速度快得多,节能。
2.灭菌。微波灭菌较之传统方法灭菌具有速度快、温度低、效率高、可穿透包装物(袋、瓶)灭菌以避免二次污染等优点。瑞典永2450MHA、80KW的微波面包杀菌防霉机,用于每小时加工4400磅面包片的生产线上。经微波处理后,面包片的温度由20℃上升到80℃,时间仅需1-2分钟,处理后的面包片的保存期由原来的3-4天延长到30-60天。采用2450MHZ、10KW隧道式微波干燥灭菌机生产天然花粉后,实现了连续化生产,生产效率提高了十几倍,节电80%以上,产品质量好,经济效益显著。需要强调的是,在食品加工中,微波干燥、灭菌往往是同时进行,也即在对食品干燥的同时亦进行了杀菌,此时微波设备“一机两用”,可加工设备,减少投资。
3.烘烤。微波对食品物料加热升温超过120℃即可产生烘烤效果。如雀巢公司用2450MHZ、10KW微波设备焙烤可使加工时间仅需5-10分钟,比传统焙烤速度快1倍以上,小时加工量达120公斤。几年前已有客户用我公司制造的微波设备焙烤“南***花生米”,生产出的花生米比传统方法生产的花生米更松脆、清香、可口,其产品出口到北美等地。
4.膨化。膨化食品时60年代末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食品,因其组织多孔膨松、口感香酥、益于消化吸收,还因其具有加工方便、自动化程度高、质量较为稳定、综合成本低等优点,因而在现代化的食品工业中显出了极大的优越性。而膨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加工技术则经历了从油炸膨化、焙烤膨化到目前使用的挤压膨化技术、微波膨化技术等阶段的发展。微波膨化技术是随着微波能在食品加工的应用而发展起来的,它是微波加热干燥的一个特殊应用。其原理是微波能量到达物料深层,转换成热能,将物料深层水份迅速蒸发形成较高的内部蒸汽压力条件,迫使物料膨化。以淀粉和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生料,在经过蒸煮、干燥等预加工后再经微波加热膨化成干制品,即可得膨化食品。用微波加热膨化干燥的小食品可长期保存而不“回生”。
目前,微波膨化食品的加工应用有3个方面:对淀粉精制生料的膨化干燥加工,对蛋白质精制生料的膨化干燥加工,对谷豆类、根茎瓜菜类的膨化干燥加工。日本对大豆蛋白制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申请了多项关于大豆蛋白制法的专利,并对蛋白质的膨化干燥加工和水份的关系,及其与食盐、膨化剂的关系,与淀粉添加量的关系,与粘稠剂、含气泡剂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米在经过浸泡、蒸熟后再经微波膨化成半熟米,是微波膨化干燥的另一个重要应用,如速食米或将煮过的已成型米从冷冻状态送入微波炉内加热,形成有膨化的米制品,其外表有硬壳,内部组织软而松。还可事先加入风味混合物,可做出洋葱-黄油及豆油-芝麻风味的产品等。
微波膨化加工也可应用在焙烤食品生产中。在以酵母发酵的小麦粉为主原料的食品原料中加入5%-60%的微波膨化小麦粉或长粒米粉,可显著改善微波焙烤小白面包的内部组织及可口性,在食品原料中加入可食的变性淀粉,则可减少微波加热导致的膨化食品的不可口性。
食品工业篇6
工矿企业食堂是预防和控制群体性食物中毒的重点部位。为深入贯彻《浙江省人民***府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浙***发〔2004〕50号),进一步加强全市工矿企业食堂的食品安全,健全监管措施,努力消除食品安全隐患,预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促进工矿企业食堂食品安全的规范化管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按照“精心组织、分类管理、平稳推进、服务企业”的原则,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全市工矿企业食堂布局基本合理、设施基本齐全、制度基本健全、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力争培育和树立一批基础设施齐全、内部管理规范、卫生信誉度良好的A级示范食堂和B级规范食堂。
二、工作任务
(一)建立全市工矿企业食堂食品安全基础档案
开展全市工矿企业食堂的普查工作,全面掌握企业食堂的分布、基本卫生状况、职工人数、就餐人数、责任人、卫生许可证申领及量化分级管理开展等基本情况,建立工矿企业食堂基本档案。各县区、各部门要充分发挥乡镇食品药品监管站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对其管辖的企业食堂进行细致的分类登记造册,确保普查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开展工矿企业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根据普查结果,制定全市工矿企业食堂食品安全整治规划和方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2008年完成全市工矿企业食堂基本情况调查摸底,建立工矿企业食堂基本档案,完成食堂卫生许可注册登记和从业人员的体检培训,完成对就餐人数300人以上工矿企业食堂的专项整治。2009年完成对就餐人数100人以上工矿企业食堂的专项整治。2010年完成对就餐人数50人以上工矿企业食堂的专项整治。
(三)建立和完善工矿企业食堂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
根据《浙江省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全面开展工矿企业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建立健全食堂日常监管工作制度,狠抓责任落实。对于达到卫生量化分级C类以上企业,要加大规范力度,注重培育规范化食堂。对即使整改也达不到办证条件的工矿企业食堂,制定基本卫生要求,实施备案管理。实行严格的准入条件和追溯制度,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程度,分类择优选择大米、肉类、食用油等主要食品定点采购单位,确保“质优、价廉”的食品进入食堂;凡是新建、改(扩)建的食堂,要按照国家有关食堂卫生设计规范要求建设;对已建但不符合要求的食堂必须进行改造。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工矿企业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市工矿企业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各县区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相应的协调机构,统一领导和协调本辖区的整治工作,对已纳入整治范围的企业要签订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各监管部门要依法监督管理,对拒不整改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企业食堂要严肃查处。
(二)明确工作职责。各级食安委及其办公室要发挥协调监督职能,加强沟通,适时开展暗查暗访工作,督促各项工作落实;卫生部门要严格食堂卫生许可证管理,加强对就餐环境、食品储藏、加工、餐具消毒、保洁等环节的卫生监管,定期抽检食堂供应的食品,强化重点时段高风险品种的监管,组织企业食堂负责人、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全面实施食品量化分级管理,确保食堂食品安全可控;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指导,做好专项整治宣传动员和调查摸底工作,督促工矿企业加大食堂的管理和投入力度,督促落实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引导新建企业建设规范性企业食堂;农业、工商、质监、经贸等部门按各自职能配合做好工矿企业食堂食品安全工作。
食品工业篇7
关键词:食品工业;产业化;国际贸易;系统;日本
自1980年以来,国际分工的发展给东亚地区的食品产业化进程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国加入WTO和东亚地区内自由贸易圈的进展。这种变化不仅促进了日本海外直接投资的扩大,而且使食品制造业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本研究以日本为中心,分析东亚食品贸易与直接投资情况,同时以食品制造为中心,探讨国际分工和食品系统的进展问题。
1 食品产业的国际分工
1.1 国际贸易类型
在分析国际贸易时,不仅看贸易量,还要关注贸易是根据什么样的体系和形式来进行的,即需要关注其质的一面。研究国际贸易的类型有多种方法,现主要围绕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的类型展开探讨。
产业内贸易虽是同一资本的双向贸易,但其体系并不单一,而是存在多种类型。例如,在关于产业内贸易研究方面,通常应用产业内贸易指数(IIT)、中间产业贸易率(IM)和中间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IIT)等概念。 根据三个指数的高低组合,可以将国际贸易分成五个类型,见表1。
1.2 食品制造业的国际分工与类型
为了研究食品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形式和机理,以国际产业关联表为基础开展分析,采用的是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的国际Asia International In put Output TablefInstitute 0f Developing Econo mies)。对产业内贸易指数(IIT)、中间产品贸易率(IM)、中间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IIM)等三项指标进行计算,根据其高低组合进行分类,见表2、表3。对于中间产品的把握,基于产业关联表,对同一产业的中间投入视为中间产品。
根据表2和表3,可将1995年的状况归纳如下:
1)可以说明在东亚地区产业内贸易比例在加工食品贸易中所占比例(45%)及中间产品贸易比例(44.83%)都非常高。在同一集团中,在ASEAN内产业间贸易比例较高,在NIEs内具有最终产品差别化特征的产业内贸易也正在展开。
2)关于日本与其他东亚地区的贸易,主要由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构成。在产业内贸易上,与新加坡之间存在着最终产品的差别化特征,而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之间中间产品贸易的特征较强。而且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之间在制造工程差异化分工上以及与菲律宾之间在中间产品上的差别化特征较强。
3)在产业间贸易方面,与泰国之间主要为中间产品的单方向贸易,与中国、中国台湾、韩国之间主要为最终产品贸易。
总之,在东亚地区的加工食品贸易上主要表现为垂直分工,也就是说,日本与东亚诸国之间的关系并非竞争,而是互补。
但从2000年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东亚地区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及中间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不断上升,而中间产品的贸易率则不断下降。在贸易类型这一点上,东亚地区具有最终产品差别化(类型c)与单方向的最终产品贸易特征的贸易在增加。在日本与其他东亚地区的贸易中,最终产品的差别化代替了中间产品的差别化,曾占第二位的单方向最终产品贸易(类型e)占了最大比例。根据最终产品的差别化,产业内贸易与最终产品的产业间留易有两个不同方向的变化。将2005年水平分工与垂直分工两者发展状况与1995年相比,几乎具有同样的倾向。意味着东亚食品制造业间的关系已由原来的互补关系发展到相互竞争的关系。其背景是以日本为中心的食品制造业向同一地区海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和食品系统的变化。
2 以食品制造业为中心的食品系统
将食品产业的范围界定为由农业、食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以外的产业、最终消费等4个部门所构成,以下对1995年到2005年间以东亚食品制造业为中心的食品产业变化状况加以分析。
2.1 食品制造业的投入产出结构
了解东亚食品制造业的投入产出结构很重要。表4对1995年与2005年的附加值率与原材料的加工度进行了概括总结。从整体来看,食品制造业的附加值率处于上升趋势,附加值率的地区间差别非常大。可见日本的附加值率处于稳定提高,而印度尼西亚则在近期迅速提高了附加值率。食品制造业的主要原料为农产品和加工的中间产品,原材料加工度是表示原材料加工程度的指标,原材料加工度指数(IPI)由下式定义:
IPI-(XDmm+XFmm)/(XDam+XFam)×100
式中,国内的中间产品投入为XD,国外的中间产品投入为XF,下表按顺序分别表示中间产品投入的供方产业与需方产业,a为农业,m为食品制造业。
从表4可以看出,1 995~2005年间新加坡以及2005年马来西亚的原材料加工指数非常高,这说明两国食品制造业的原材料直接依靠农业的比率低。除了菲律宾和中国台湾地区以外,从1995年到2005年,东亚地区的原材料加工指数整体处于上升趋势。
2.2食品制造业中原材料的国外依存度
现分析一下日本食品制造业的原材料对国外农业、国外食品制造业的依存度,见表5。设定国外依赖指数为IFP,以下等式成立:
IFPam-XFam/XDam×100
IFPmm=XFmm/XDmm×100
式中:IFPam为对国外农业原材料的依赖指数;IFPmm为国外食品制造业的中间产品的依赖指数;XD为国内总需求;XF为来自国外的部分。
从表5可以看出,在来自农业的原材料投入方面,除了几乎没有国内农业的新加坡需要全面依赖国外进口之外,其他国家的国外依存度较小,从1 995年到2005年国外依存度上升的趋势上看不明显。另外,从来自食品制造业的中间产品投入看,1995年到2005年国外依存度处于上升的趋势,这说明东亚地区食品制造业对来自国外中间产品的依存程度比农业原料更加严重。可见,以食品制造业为中心的日本与东亚地区的相互依赖关系通过日本企业对国外食品加工业投资的增加而得到了强化。
2.3 相关产业的国外依存度
食品产业中的相关产业是指除了农业和食品制造业以外的产业部门。由于食品制造业还要使用一些来自相关产业的原材料,所以,根据使用相关产业原材料的情况可以求出相关产业原材料的国外依存度指数IFP,以下公式成立:
IFP-XFmn×100
相关产业原材料的国外依存度见表6。
从表6可知,相关产业的国外依存度比食品制造业的国外依存度一般稍微低一些。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相关产业的国外依存度很高。与其他国家相比,他们与国外食品制造业的结合关系更为密切。从1995年到2005年期间,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中国、日本等国的国外依存度处于上升趋势,其他国家则处于下降趋势。近年来,日本餐饮业的进口原材料不断扩大,这与国外依存度的发展趋势相适应。
2.4 最终消费的加工食品的国外依存度
最终消费加工食品的国外依存指数见表7。根据最终消费的加工食品的国外依存度(IFPmd)来定义下式,d表示最终消费。
IFPmd XFmd/XDmd×100
食品工业篇8
1.1氧气脱除型
氧气可以引起食物成分中油脂、维生素和色素等氧化,霉菌和好氧菌的增殖以及昆虫的生长。真空包装或氮气包装是有效地排除包装顶隙中氧气的包装方法,但不能完全彻底地除去氧气,仍有少量的氧气(0.1%~2%)残留在包装内。此外,对于储存过程中通过包装薄膜渗透进入的氧气,这类方法无法去除。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包装中的氧气,需要使用氧气脱除剂,简称脱氧剂。它是一种能与氧气反应从而去除氧气的化学物质,或是一种能催化某些反应从而去除包装袋中氧气的酶,可以避免氧气引起食物腐败和品质劣变。抗坏血酸、铁粉、不饱和脂肪酸和生物酶等常用作氧气脱除剂[2—3]。含铁的氧气清除剂可以极大地降低包装顶隙中的氧气含量,使氧气质量分数低于0.01%[4]。Berenzon等人[5]研究了脱氧剂对密封包装饼干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氧剂能明显降低乙醇的质量分数,推迟过氧化值的上升时间,明显延迟氧化引起的脂肪酸败时间。
1.2二氧化碳释放/清除型包装
牛奶、禽肉、鲜肉、草莓等新鲜食品需要在高质量分数的二氧化碳中储藏,因为高质量分数的二氧化碳可以抑制食物表面微生物的生长,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对保持食品的品质、延长货架期非常重要。Schirmer等人[6]将肉桂醛、乙酸、柠檬酸等和二氧化碳气体联合使用,对大马哈鱼进行保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亚硫酸盐脱氧剂与碳酸氢钠、柠檬酸的混合物或亚硫酸盐脱氧剂与碳酸氢钠、抗坏血酸的混合物,可以制成小袋置于食品包装内,用来产生二氧化碳。水果储存时,高质量分数的CO2会促使水果进行无氧呼吸,积累不良产物,降低水果品质,同时也会促进厌氧菌的生长繁殖[7]。烤咖啡豆、泡菜等在储藏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涨袋或裂袋。因此需要使用二氧化碳脱除剂。降低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可以使用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试剂,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氧化钙和硅胶的混合物,也可以使用物理吸附的方式,如使用活性炭或沸石等物质。
1.3湿度调节型
饼干等干燥易碎的食品在高湿度条件下会受潮软化,使品质劣变。一些鲜活食品(如果蔬等)在储存过程中由于呼吸作用会产生水蒸气冷凝在食品表面,从而滋生大量微生物。干燥剂可以吸收食品包装中的过量水分,维持稳定的相对湿度,保证湿敏食品的品质。常用的干燥剂有硅胶、粘土、保湿盐、丙二醇等[8]。Mahajan等人[9]研制了一种由山梨糖醇、斑脱土和CaCl2组成的干燥剂,三者的质量比为5∶11∶4,这种干燥剂吸湿缓慢,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可用于新鲜果蔬的保藏。
1.4乙烯吸收型
乙烯作为一种植物成熟激素,对新鲜水果和蔬菜有多种生理作用,可以促进呼吸作用,引起水果的成熟、衰老、软化;可以促进叶绿素的降解,从而导致绿色植物组织变黄,以及引起果蔬采后各种异常的生理变化等[10]。乙烯可以被多种物质吸收或吸附,如活性炭、硅胶、硅藻土、铝硅酸盐、分子筛等[11]。许多氧化剂(如重铬酸钾、高锰酸钾)已被添加到吸附剂内来脱除吸附的乙烯。乙烯可以被高锰酸钾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许多乙烯脱除剂都以高锰酸钾为基础材料,将其吸附到表面积巨大的载体上使用,如盐类、硅胶、活性炭等。
1.5抗菌型
抗菌包装是指能够杀死或者抑制污染食品的腐败菌和致病菌的包装,通过在包装系统里增加抗菌成分,使其具有抗菌功能,能够有效地提高食品的货架寿命。抗菌剂加入活性包装中的形式有[12]:将具有挥发性的抗菌物质置于小袋中并放入包装内;将抗菌物质直接加入到高分子聚合物中;将抗菌物质涂抹在高分子聚合物的表面;使抗菌物质通过化学键固定在聚合物表面;使用某些具有抑菌活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可以用在包装材料中的抗菌剂:有机酸(乙酸、丙酸、苯甲酸、山梨酸酯等)、细菌素(***酸链球菌素、***酸菌细菌素等)、酶(溶菌酶、葡萄糖氧化酶)、杀真菌剂(苯菌灵、抑霉唑等)、天然抗菌剂(丁香提取物、肉桂醛等)、阴离子等[13]。李侠等人[14]在聚丙烯薄膜中加入酸盐玻璃载银作为抗菌剂,加入抗菌粉体(0.002%)后,抗菌率可以达到99%,而且抗菌活性持久。Gucbilmez等人[15]通过将EDTA和溶菌酶加入玉米蛋白膜中,使其对大肠杆菌具有有效的抗菌活性。由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本身具有抗菌活性,壳聚糖涂膜已经在肉类及果蔬的保鲜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6]。
2智能包装
智能包装是指能监测并指示包装内部食品周围环境变化的包装技术[1],它可以提供食品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的相关质量信息。智能包装根据功能可以分为时间温度指示卡、新鲜度指示卡、泄露指示卡、病原体指示卡、生物传感器等。安装在包装外部的指示卡属于外用指示卡(时间-温度指示卡),安装在包装内部(如放置于包装的顶隙内、贴在瓶盖内)的指示卡属于内用指示卡(泄漏指示卡、新鲜度指示卡、病原体指示卡)。通过智能包装可以获取诸如新鲜度、微生物污染、温度变化、包装完整性等产品信息。
2.1时间温度指示卡
时间温度指示卡可以记录食品在不同温度下所经历时间的长短(温度历史),并通过其颜色变化向消费者传递包装食品的货架期相关信息[17]。时间温度指示卡的原理主要基于酶促反应、扩散、化学反应等,通常以机械变形或颜色变化的形式表现为可目测响应。现在商业上应用的主要有VISAB,LifelinesFresh-nessMonitor和3MMonitorMark等3种时间温度指示卡。VITSAB是一种酶型指示卡,其工作原理是底物经过酶促反应导致pH值降低,从而引起颜色的变化。LifelinesFreshnessMonitor是建立在聚合反应基础上的指示产品[18]。3MMonitorMark指示卡基于脂质扩散原理。
2.2泄漏指示卡
包装的密封性是保持无菌食品和自发气调包装食品等产品品质的必要条件。泄漏指示卡可以指示包装在整个流通过程中的完整性。无呼吸作用食品的气调包装特点是较低质量分数的氧气(2%)和高质量分数的二氧化碳(20%~80%),泄漏会导致氧气质量分数的增加和二氧化碳质量分数的降低,泄漏指示卡通常贴在包装的内侧,可以提供包装内这2种气体的质量分数信息,从而指示包装的完整性。2.2.1氧气指示卡氧气指示卡分为2类:可视化氧气指示卡、不可视氧气指示卡。典型的可视氧指示卡包括一种具有氧化还原作用的染料、一种还原化合物和一种碱性物质。当指示卡上的氧化还原染料被氧化时,可以观察到染料颜色的变化。指示卡上最常用的染料是亚甲基蓝,其还原态呈白色,氧化态呈蓝色。指示卡中还原性化合物的作用是还原染料,使之在包装过程中一直处于还原态;碱性物质的作用是保持pH值大于7,防止染料的氧化速度过快[19]。指示卡可以做成片状,可以作为印刷涂层,也可以轧制成聚合膜。Ahvenainen等人[20—21]将这种指示器用来作为自发气调包装的碎牛排和碎披萨的泄漏指示器。基于酶反应的氧气指示卡也有报道[22—23]。非可视化氧气指示卡含有能发荧光的内置体系,同时通过配置外部设备检测荧光强度来测定包装内的氧气质量分数。与可视化的氧气指示器相比,它能更客观,更准确地反映氧气的质量分数。TNO开发了光学氧气传感法,将荧光猝灭在特殊处理的染料上,染料受脉冲激活后,会发出强度跟氧气质量分数成正比的荧光,这种方法对氧气非常敏感,可在不到1s时间内完成测定[24]。2.2.2二氧化碳指示卡在MAP中,高质量分数的二氧化碳作为保护气被广泛应用,在包装后的一定阶段,二氧化碳质量分数显著降低是包装泄漏的明显特征。作为漏洞指示卡二氧化碳并不可靠,因为在包装泄漏时微生物的增殖会产生二氧化碳,可能会导致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降低不显著。由于二氧化碳的聚集可以当做微生物生长的标志,二氧化碳指示卡也可以作为指示食品新鲜度的指示物质。Balderson和Whitwood[25]制作了一个可用在气调包装中的可逆二氧化碳指示器,指示器由5条指示带组成,每个色带都由指示阴离子和亲脂性的有机四元阳离子构成的二氧化碳灵敏指示材料组成。当二氧化碳低于某个限度时,指示带颜色就会发生变化,二氧化碳浓度靠一个或多个指示带的颜色变化来指示。Nopwinyuwong[26]用一种基于pH染色原理的二氧化碳指示剂,来实时监控中等湿度下保存的甜点的新鲜度。这个指示器对作为腐败代谢物的二氧化碳质量分数有可视的颜色变化,而且二氧化碳的变化与甜点中微生物的生长模式有很好的相关性。Hong等人[27]将基于pH染色原理的二氧化碳指示卡用于指示韩国泡菜后熟的程度。
2.3新鲜度指示卡
泄漏指示卡可以提供包装完整性信息,时间温度指示卡可以提品的时间温度记录,而新鲜度指示卡可以直接提品品质的信息。食品中腐败微生物的代谢会产生许多代谢产物,如有机酸、乙醇、挥发性含氮化合物、生物胺、二氧化碳、含硫化合物等。大量不同概念的新鲜度指示卡是基于腐败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会引起指示标签变色的原理。2.3.1pH值敏感指示卡这种指示卡大多是基于pH染色液的应用,当遇到腐败过程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时,pH染色液的颜色会发生变化。配制pH染色液的试剂有溴百里香酚蓝[28]、溴甲酚紫、溴甲酚绿、甲酚红和茜素[29]等。用来作为pH敏感型指示剂的目标分子,除了二氧化碳外,适用的还有SO2,NH4,挥发性胺和有机酸[29]。2.3.2对挥发性物质或气体敏感的指示卡Miller等人设计了一种指示海产品新鲜度的指示卡,它可以与挥发胺反应同时产生颜色变化。利用硫化氢与血红蛋白反应制作的新鲜度指示卡已经被用于指示MAP包装家禽肉的品质。
2.4病原体指示卡
新鲜度指示卡用来检测腐败微生物导致的食品品质劣变,病原体指示卡用来检测食品中的特定污染物(某些致病菌和毒素)。ToxinAlert公司生产的Tox-inGuard体系就是一种病原体指示卡,它可以通过固定的抗体来检测病原体(沙门氏菌、弯曲杆菌、大肠杆菌O157和李斯特菌)。另一种应用于商业体系的FoodSentinelSystem同样基于免***反应,用于检测特定的微生物,如沙门氏菌书、李斯特菌、大肠杆菌。反应发生在条形码内,当遇到特定的微生物时条形码就会变得模糊不清[33]。
2.5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微型的分析装置,能够检测、记录、传递特定生物反应的信息[34]。这些装置由生物部分和物理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可与特定分析物反应,物理部分可将生物信号转换为物理信号。物理信号可以用多种方法检测,如安培计、电位计、光学或者测热量的方法。Okuma等人[35]将腐胺氧化酶反应器与氢过氧化物电极电流计组合在一起,测定家禽肉中二元胺的增加量。Frebort等人[36]设计一种基于分光光度法的体系来测定虹鳟鱼中的组胺。
2.6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无线数据通信形式,它由射频识别标签和识别器组成,标签会对从识别器天线发出的信号进行响应,并将它的信息通过无线电波反馈给识别器。标签通常内置芯片,编有特定信息的程序,用来识别和跟踪。它给食品的生产、运输、销售提供了很多的益处,这些益处包括可溯性强,便于存货管理,节约劳动力成本,提升食品质量安全等[37]。射频识别标签可携带简单的信息,例如用来追溯产品用的识别码,也可以携带复杂的信息,例如温度、相对湿度数据、营养信息、烹饪说明等。当贴有标签的物品经过识别器时,标签上的数据被解码并传送到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射频识别标签与条形码相比,它可以嵌入包装或者容器内部,因此不用担心数据被篡改。射频识别标签提供一种非接触的,在视距之外传输信息的方式,而且传输信号能够穿透包括生物质在内的非金属材料,因为它可以唯一地识别这个物品,增加了这种技术用于召回物品的可能性[38]。RFID标签可以分为2种,一种是由电池供电,有效距离约为50m;另一种由识别器提供能量,有效距离约为5m。一般的RFID标签频率从低频到高频,以及微波频率。低频标签更便宜,耗能更少,能够更好地穿透非金属材料。
3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食品工业篇9
摘要:高职院校应通过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并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行“双证书”、“多证书”制度、产学结合、“订单式”的创新培养方式等举措,建设高职高专的食品工艺精品专业。
关键词:高职教育;食品工艺;精品专业;建设
我院食品工艺专业自1984年建立以来,作为福建省唯一专科层次的食品方面专业,已有二十多年的办学经验,并于2001年11月通过了部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验收,初步形成了具有高职特色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以实践教学为指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以“培养一流技术人才”为目标,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为目的,突出高职高专的特色,精心打造专业品牌。
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我们经常不定期地深入公司、企业调查研究。例如:我们深入到青岛啤酒(漳州)有限公司、漳州金之榕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与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中层领导座谈,了解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实际要求。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聘请民营企业家、企业技术人员、老总、专家以及退休的老教授作为“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成员,根据他们的经验和意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优化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实践教学课时占总学时的比例达到46%以上;三年制必修理论课总学时控制在1550学时左右(少于1800学时);选修课学时保持在150学时以上。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实践环节建设,提高实践操作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和需求。
加强内涵建设 构建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强内涵建设,理论课程以“必需、够用”为标准,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减少或淡化部分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合并内容相近而又互相交叉的课程。实践课程将学生置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保证他们受到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训练,同时,增大与专业能力联系较紧密的实践课的比重,根据专业侧重与方向,形成课程模块,优化课程结构,并结合专业建设的实际,明确各门课程在实现培养目标中的任务和作用,有计划地选择重点课程、加强课程建设。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块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先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的教学课程占课时量的60%。为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多样化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及文化素质的培养,增加了选修课,开设了人文和管理方面的课程,如开设了“应用写作”、“食品文化”、“音乐欣赏”、“市场营销”、“公共关系学”等课程,从而构建了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
内培外引 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我院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考研,参加在职或脱产研究生的学习,仅食品教研室就有二名青年教师参加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并获得学位,其中一位已经考取博士继续深造;同时,选派骨干教师出去进修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出国交流,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考察,让教师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考取相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提高师资队伍的“双师型”素质。另一方面,从其他高校或企业中引进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从企业中选聘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从社会上聘任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专、兼职教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 完善校内仿真实习实训基地近三年来,我院先后投入250万元建设食品专业实验室。在原有实验设备基础上,购置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压均质机、智能冻干机,补充了分析天平、电导仪、酸度计、和面机、远红外食品烘箱、立式杀菌锅等一大批分析仪器和设备。现已建成无机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生化与发酵实验室、食品工艺(烘烤食品、罐头食品、冷冻食品)实验室、食品分析(食品成分测定、农药残留检测、重金属测定)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分析天平室等实验实训室。这些实验室拥有先进的设备,具有较强的仿真性,能够满足基本实践技能训练的需要,实验课开出率为100%,实验室教学用房建筑面积达到1580m2。
与企业联手 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与社会相联系的一个很好的平台,也是学生学习实际操作技能的最佳场所。因此,我们非常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福建紫山集团、信华食品有限公司、进发食品工业(龙海)有限公司、漳州津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闽安漳州有机食品有限公司、东方食品有限公司、漳州市乐丫丫食品有限公司、漳州金三角食品有限公司、漳州市立品食品有限公司、漳州防***站、漳州质量监督站、裕得食品有限公司、天虹绿野食品有限公司等大批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不断扩大实训基地范围,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合办学 采用“订单式”模式培养适用人才积极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在改革中,我们积极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联系,力求以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与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继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从“生产式”向“订单式”的全面转变,力求消除学生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脱节的现象,减少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建设成本。从2001年起,我们与全国十大罐头企业、福建省十大民营企业之一的福建紫山集团进行联合办学,随后,又分别与东方食品有限公司、漳州津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进发食品工业(龙海)有限公司、闽安漳州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等十几家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初步形成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实践教学。首先,调整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使其达到总学时的46%,保证足够的教学时间。其次,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根据职业技能、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需要,选择实验课的内容;将生产中和社会生活中的课题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加强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的管理;将职业技能鉴定融入实践教学中,带领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建立能够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以及相对***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与生产科研单位的合作,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我们分别与福建紫山集团、漳州津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外贸冷冻厂等企业联合申请应用技术研究的市级科研项目,参与福建农林大学的省级科研课题。近三年来,本专业共承担了27项省、市和校级科学研究项目,其中校级以上教改项目4项。撰写教育教学、科技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近10篇。科技服务和教改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提高了教学水平。
食品工业篇10
为加强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工作,规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工作行为,提高食品质量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的决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规定,制定本工作规范。
第一条 本规范所指食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并用于销售的供人们食用或者饮用的制品。食品加工企业是指有固定的厂房(场所)、加工设备和设施,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加工、制作、分装用于销售的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含个体工商户),食品质量安全指标包括标准规定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和标签标识。
第二条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策规定的企业设立条件,持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纳入食品生产许可证办证目录的食品还必须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有出厂检验资格证书、标准执行证书、与质监部门签订的质量安全承诺书。
第三条 环境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的环境条件,生产企业周围不得有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扩散性污染源,生产加工场所内外环境应清洁、整洁,车间地面为应用防无毒、防滑的硬质材料铺设,不得饲养家禽、家畜。生产车间、库房等各项设施应根据生产工艺卫生要求、原料储存等特点,设置相应的防鼠、防蚊蝇、防昆虫侵入,生产场所内的排水沟渠应为密闭式,无异味。坑式厕所应建在距生产车间25米外。清洗、洗手、消毒、更衣等卫生设施运转良好。
第四条 生产设备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和持续满足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相关辅助设备,具有与产品质量相适应的原材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和检验等厂房或者场所。生产加工食品需要特殊设备和场所的,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规定的条件,企业应建立设备档案。
第五条 原材料要求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加工食品所用的原材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均应是无毒、无害、符合相应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企业应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报县(市、区)质监部门积案,并建立《食品添加剂进厂登记簿》、《食品添加剂使用登记簿》、《原材料进厂登记簿》、《原材料投料登记簿》、《不合格原材料处理登记簿》,采购原辅材料必须验证供货单位资质并索证索票,索取法定部门的质量检验报告,经过进厂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六条 加工工艺及过程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加工过程应当严格、规范,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生食品与熟食品、原料与半成品的交叉污染。有完整的工艺流程***,并标注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工序,并实施有效检验和记录,建立《关键控制点控制记录》。加工人员操作时应换鞋穿戴清洁工作服、帽,戴口罩,经常性进行手消毒。
第七条 产品标准要求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按照现行有效的产品标准组织生产,有企业现有生产品种的所有卫生质量标准文本和相关的检验方法标准,不得无标生产。食品质量必须符合相应的强制性标准以及企业明示标准和各项质量要求。企业采用的企业标准必须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要求,且应在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
第八条 人员要求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有与食品生产加工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和质量检验员。企业法人代表和主要管理者必须了解与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知识,明确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技术人员应具有与食品生产相适应的专业技术,检验人员应当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取得规定的资格,能***从事检验工作。生产操作人员上岗前应经过技术培训,并持证上岗,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应持有健康证明。
第九条 检验能力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具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质量检验设备,检验所用计量器具必须经计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生产纳入食品生产许可证产品目录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出厂检验能力,其它食品生产企业可以委托法定检验机构进行出厂检验。
第十条 质量管理要求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制度中明确规定对质量有影响的部门、人员的质量职责和权限,规定检验部门、检验人员能***行使的职权,在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中应有相应的考核办法,并严格实施。在生产过程中实行标准化管理,实施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与检验、产品售后服务全过程质量管理,实施质量否决权。
第十一条 产品包装标识 出厂销售的食品应当进行预包装或其它形式包装的食品的包装材料必须清洁、安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出厂销售的食品应有食品标签,标签的内容必须真实,食品标签标识中应标明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和食用说明,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产品还应在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包装上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号》,并加印(贴)qs标志。
第十二条 产品储运要求 食品生产企业应将原料库、成品库分设,食品存放应隔地离墙。原辅材料、成品库(半成品)及包装材料库房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等物品。
企业应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产品在基贮存、运输过程中质量不发生劣变,需低温保存的食品应在冷库内存放,冷库温度应符合要求。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包装、工具、设备必须符合要求,装卸时食品受污染。
第十三条 出厂检验要求 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加工的食品出厂前必须进行出厂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企业检验机构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出厂检验项目的检验,应建立完善《检验原始记录》、《出厂检验报告》,并出具出厂检验合格证。检验机构每半年与质量检验部门进行一次比对试验。
第十四条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建立《食品生产企业产品销售登记簿》,并及时召回不合格产品。
第十五条 文件管理 企业应制定文件管理制度,有专(兼)职人员负责专业的文件管理,将各种记录、设备档案等进行归档管理。
第十六条 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应当在证书有效期内,每满一年前的一个月内向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年审申请,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效期届满,企业继续生产的,应当在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6个月前,向市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换证申请。
第十七条 已获得
《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在已获证单元中增加规格,应向质监部门提供对生产条件进行核查的申请。增加申请单,企业应向质监部门提出申领生产许可证的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