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教育研究10篇

电化教育研究篇1

英文名称:E-education Research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西北师范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甘肃省兰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1553

国内刊号:62-1022/G4

邮发代号:54-82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电化教育研究》(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与西北师范大学主办的我国教育与电教界的学术理论园地和权威性刊物,素有“中国电化教育理论研究基地”之称誉。

电化教育研究篇2

关键词:研究型 电化教育配备 管理

中***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037-01

现代竞争日趋于信息化,电化水平作为一种新的工作方式越来越受到研究型单位的强调,近年来研究型单位日趋对电化教育教学感兴趣,各单位不断建立电化教育机房室,随着电化教育机房室数量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各研究型单位的工作效率条件。然而,电化教育机房室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很多配备管理方面的工作量,想使电教机房室配备的正常使用,除了正确使用配备之外,还要做好日常管理和维修的事情。

1 电化教育机房室配备管理

电化机房室主要指以机房室中的电脑系统为核心,配以***像放映机、多媒体控制台以及各种其他配备等组成。电化教育配备的管理主要包括***像放映机、电脑和声音输出配备的管理。

1.1 ***像放映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像放映设备是电化机房室里最贵重的配备,为了保证其正常的使用,除正确按照步骤和要求运行之外还要的是的是防过多的摇晃和室内恒温避免太晒。

1.1.1 不能稳定太高、不能太多水汽是管理***像放映机需要关注的

应用***像放映机在机房中正常工作时,如果天气温度过高则会容易引起***像放映机的毛病。所以,不能稳定太高、不能太多水汽是管理***像放映机需要关注的,必须要关注***像放映机机体的散热情况,避免让任何设施放在***像放映机通风口旁边。

1.1.2 管理***像放映机的灯泡,使其使用更长久

***像放映机灯泡的用度很大,需要资金很多,关注管理好***像放映机灯泡可以大多数时间内加长其使用时间。在使用***像放映机时,灯泡内热量是非常高的,工作人员在***像放映机工作的时候下不要改变***像放映机地点,不然的话会产生灯泡破碎的故障。需要工作人员重点理解的是:因***像放映机工作的时候突然没有电源是引起***片放映机毛病的很常见的现象其中的一个,因此,***像放映机不用时电源不用马上切断,要确保***像放映机的使用结束后过2分钟左右再断掉电源。

1.1.3 卫生方面是需要保证的关键一步

通常***像放映设备主板都由专门的降温设备来进行不工作后的变凉功能,使用***像放映设备的时候的气体流动到相应的纱网的时候有可能含有一些轻小的杂质,主板在运行过程中时受热会很容易把相应的杂质环绕在自己的周围和元器件上面,会对***像放映设备的工作效果的影响很大;***像放映设备的最外面的突出部位上一般含设有用于出入空气的小缝隙,在最外面的缝隙处一定会有纱网和海绵组成的小网,它在***像放映设备工作时过滤细小灰尘。如果不及时清理灰尘,极易引起***像放映机网口出毛病,更容易产生***像放映机故障。所以,应当每天、按时地对***像放映机进行杂质的处理。

1.1.4 不能过分动作幅度很大的撞动***像放映机

在机房中应用到***像放映机的情况下,不能过分动作幅度很大的撞动***像放映机是应当注意的。过分动作幅度很大的撞动会使***像放映机部分元件散落,从而影响使用的***像放映的工作情况。

1.2 电化机房室的管理

大多数时候,电化教育机房室出现各种莫名其妙的故障很可能是由灰尘引起的。这种问题极易容易出现在电脑和***像放映仪上。电化教育配备都是一些比较精密的电子配备,如果在电路板上的灰尘太多,就会腐蚀各配件、芯片的电路板,引起机器内部线路断路,引发故障。因此,应定期对机房配备进行清尘处理,每天晚上把电教配备蒙上。

1.3 电脑的维护

安装杀毒软件。电脑是电化机房室的核心配备。电化机房室的电脑,使用次数多,教师时常带着自己的存储设备向电脑拷贝相应的资料,且电脑一般联网,更容易受到木马等的攻击。系统经常出现各种意外的毛病。为确保计电脑工作正常,要安装正版的杀病毒软件,最好启动相应的查杀功能,使电脑免正常使用。

2 结语

电化机房是当今竞争力的趋势,因此,作为研究这方面的研究者来说,应当多考虑相应设备的管理方式,结合机房设备的相应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合理的规章制度,多学习和借鉴其他单位的管理方法,加强对电化机房的配备的管理。

参考文献

电化教育研究篇3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高职会计电算化;影响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突出,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断的受到重视,越来越成为企业日程经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对企业的有效规范的管理起到一定的作用。企业的资源规划,就是我们俗称的ERP系统,是企业现阶段日常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规范化经营和提升竞争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的总体状况是企业需要专门的信息化的专业人才,但是在实际的培养中,对人才的培养还是存在一定的缺失。

一、基本理论概述

(一)会计电算化

会计的电算化是指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电子信息在会计的工作中进行相关的应用,它是一门综合学科。会计的电算化教育不仅仅是包括会计信息的相关的课程,对技术的教育还包括实际的使用能力,并能在实际的使用中进行熟练的应用,还要有扎实的使用能力和实际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新型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要灵活。会计电算化就是通过对会计的信息化处理,将各项数据通过相关的技术系统进行实际的控制,将各项问题进行信息化的处理,使得各项技术的处理比人工的处理方式更加的便捷准确。

(二)现代信息技术概述

现代信息技术是借助微电子学的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形成的手段,对声音***像、文字的处理要进行实际的操作,对各项技术的处理和信号的获取要通过各项技术的感应程序和实际的交流程序,将各项信息技术进行实际的传播。然后将这些有效的数据通过ERP系统进行有效的处理,使得这些数据更加的合理和规范,适合人们的使用,增加使用的效率和实际的使用效果,对各项制度的执行和数据的整理更加的方便快捷。特别是企业提到的ERP程序,它是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以有效提高企业盈利。

(三)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目前来讲,现阶段的高职人员还是应该具有更加深入的素质和较为先进的管理手段,对于现阶段的人员来讲,不仅仅要包括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包括先进的技术支持和自身的一些基本的信息化管理的各项措施,还包括各项信息化的各项措施,使得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发展不断的在进步。会计使得会计业务与企业其他业务高度集成,突破了原有的各业务部门各自为***的局限性。会计工作的内容及程序更加复杂,给会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教育应注重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掌握先进的会计电算化技。作为高职的技术人员,应注意适应信息化的发展,适时的对社会的进行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二、现阶段高校会计电算化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的观念陈旧

目前,对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教育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区,没有专门的学科对会计的电算化进行培养,主要的培养对象也不是实际的使用型人才,而是课本的知识和系统,不能根据实际的市场需求对课程进行安排,使得课程的安排脱离实际的需要,往往只是通过课本的要求对各项课程进行安排和销售,在学校中学生完全的不知道怎样的去进行实际的操作,也不知道各项措施的运用条件是怎样的,只是对学生的各项问题进行,在进行课程的设计方面较为生硬,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的不够。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育和其他许多课程教育一样,都存在着“唯师是从”的观念,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偏重理论,忽略或者轻视实际操作,学生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当前的会计课程的设置,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一定的设置,在对各个课程的联系方面没有和会计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同时也没有将各项基础的知识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有效的结合,仅仅是通过课本的要求进行课程的设计,缺乏实际的使用效果,对学生自身的能力培养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会计的电算化是和实际的工作岗位密不可分的,高职的教学中应该将学生的能力培养重点放在实际的使用能力上,而不是课程的安排上,但是显然现阶段的大部分教师将各项的工作放在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没有相关的规定,导致学生自身应用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现阶段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目前的高职教学中还是采用较为落后的教学方式,就是传统的教师的教学为主,学生的学习为辅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一般的课程方面还是有其主要的优势的,但是在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这种方式是不实用的,首先来讲会计的电算化就较为注意实训型,仅仅通过课堂的学习不能将这门课程进行有效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要不断的对各项新学习的模块进行实际的使用和训练才能够进行相关的解决。

三、针对现阶段的各项问题提出自身的建议

(一)创新会计的电算化观念

创新的教育观念,就是通过新型教育方式将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教师的素质是进行学生教学的基础,在进行实际的工作中,教师首先要确立新型的教学观念,更好的引导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中,不能仅仅关注书本上的知识,对相关的实训能力也要进行关注,合理的运用自身的知识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训联系,保证学生自身的一些能力的培养。

(二)创新课程设计

高职学生面临的是一线工作,因此课程的设计方面不能采用单纯的采用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形式,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毕业以后就能够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实际的操作。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和相关的单位建立一定的校外联系,让学生可以了解到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真实工作过程,通过实际的训练让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了解。例如,学校可以安排学生暑期到相关的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际的工作,了解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工作中的真实情况。

(三)创新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较为死板,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职的学生正处在思维不成熟的阶段,传统的教学方式反而对学生的成长不利,因此应该创新师生关系,教师真正的将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重视学生自身的意见,尽量的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自身的想法,在每次进行实习训练以后耐心的倾听学生的困惑和问题,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财会研究提升,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和师生的关系更加和谐,使学生愿意和教师进行交流,发表自身意见,这样对教师以后的教程安排有一定得促进作用,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也具有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会计的电算化是一项较为先进的会计核算方法,高职的院校作为直接面向社会的学校,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工作岗位的学生,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方法,重视实训型。

参考文献:

[1]龚晓利.《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13)

[2]夏勇.谈从会计电算化到ERP过程中会计角色的转化[J].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7(03)

电化教育研究篇4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思维能力;培养

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应用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检测传感技术、伺服驱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接口技术及系统工程等众多技术,内容很多,且不易于学生理解掌握。在高职院校,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教师教学难度较大,传统的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实践证明,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专业课的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训教学、视频教学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明显提高,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途径如下。

一、创设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首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以相应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基础,进而将教材中抽象的理论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比如,教师可以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做到***、文、视频并茂,更加清晰地解释某一个机械概念,教师容易教,学生易于学,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片或视频的形式创设问题,同时要留给学生思考和查阅相关资料的时间,使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尽可能***自主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其次,在安排教学内容的讲授顺序时,教师要做到循序渐进,让知识点具有层次性与启发性。比如,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里的“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的讲解中,教师应利用简单的平面机构引出机构的自由度F与机构中活动构件个数n、高副个数PH和低副个数PL之间的关系,即F=3n-2PL-PH,使学生对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将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等情况引入到平面机构中,使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上升一个层次,同时把对应的机构制作成动画演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出机构自由度的个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的认识。在该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传授,而是要时刻创设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合理地创设问题,难度要适中,针对性要强,且有利于学生对所讲章节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尽可能地做到有吸引力,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的学习中,教师可先与学生共同分析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以及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传动比计算的常用基础知识。然后教师再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动画演示不同轮系下各轮轴的转向,数字显示各轮轴的转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出思考题、讨论题等,让学生思考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若在一个轮系当中既有定轴轮系又有周转轮系的情况下,传动比又该如何计算呢?”学生要***思考并解决该问题,在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地提醒,这种方式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应用实例、实训视频教学,以活跃课堂气氛

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的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以及实训视频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理论问题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吸引学生有兴趣听课、学习,进而把学生从玩手机、睡觉的那种不良的课堂风气中解救出来。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理论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方式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若教师用视频演示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实际工程当中的应用,经常带学生去液压与气动实训室做实验,学生的学习情绪会比较高涨,且这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下也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另外,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即根据自身的学习与工作经验将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用理论去解释实际问题,用实际进一步武装自己的理论知识。如此一来,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为学生提供了充裕的思考空间,同时教师也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长此以往,学生不会再觉得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课程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充满着趣味以及应用的,进而学生会主动地学习,***地探索以求上进。

三、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基础课程的复杂性体现在其知识结构分散,涵盖了机械、电子、计算机、传感器、伺服驱动、自动控制及接口等众多技术。目前的教学形势下,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只是简单地学习某一科目的知识,很少有机会体验这些技术的一体化。因此,如何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是机电专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根据近一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平时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发展的关注,笔者认为在机电技术一体化的进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是尤其必要的。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专业课教学中的特点,首先教师应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比如,在“液压与气动技术”中先导式溢流阀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视频课件动态演示先导式溢流阀的结构***,从结构***中引导学生分析先导式溢流阀的工作原理,进而让学生思考先导式溢流阀的远程控制口K是否可以接油箱。这样就把机械结构、制***知识与液压技术无形中拉到了一起,由浅入深,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总结归纳知识点,在此过程中可以将机械、电子、传感器等多种技术融合在一起,并提出新的“一体化”知识,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对学生推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再次,教师利用多媒体可以清晰地罗列出各专业课程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学生通过对比可以加深对各课程相关内容的印象,推进机电相关课程实现真正的“一体化”,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液压与气动PLC综合实训当中,实训装置涵盖了机械、液压、气动、电气、计算机等多种知识,实训中,教师有必要对涵盖的知识进行一一介绍,让学生认识到在工程实际应用当中,牵涉到的知识是多学科的,且这些知识往往能够实现一体化,整个系统能够在多种技术的支撑下有序并稳定地运行。通过实训,教师也用事实向学生证明,所学的专业课知识不是无用的,只要大胆地去创新、去思考,多种技术的一体化就能实现相关技术的革新。

四、结语

在传统教学中,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该专业的知识繁杂,理论性较强,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理论教学方式,学生不容易理解,在实践中更不会应用。随着多媒体等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课程实训等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学中,这种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养成***思考的能力以及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相关课程内容能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理论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研究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创设问题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实训教学、视频教学等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升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提供了轻松的学习氛围,进一步优化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的要求相符合。

参考文献:

[1]王信和,王志科,薛学良.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与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7).

[2]沈建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目标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8).

电化教育研究篇5

【摘要】为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精神,在高校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与管理中引入企业文化教育,以缩小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零距离”,让学生既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和技术能力,又要将实践教学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体验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双重角色,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教学案例;企业5S管理

高校电子类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高校实验室是实施素质教育,融合企业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高校实验室是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重要基地。学生有大量的课程和时间需在实验室中学习和完成的,因此,如何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既要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和技术能力,又要将实践教学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如何缩小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

 

1.问题的引出

我校电工电子实验室隶属于学校直属的电子信息技术实验实训基地,主要承担电工电子类实验、实训等专业基础的实践课程教学任务,此外实验室还积极为学生提供了科技创新、电子科技竞赛等校内外科技活动的指导和活动环境场所。

 

尽管实验室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但是在日常的、大量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上课无故迟到;为了完成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学生经常乱抄乱放实验材料,而不是按照原来的位置摆放;学生自己的实验台面工具、材料等随意摆放,没有整洁、调理的实验环境;学生在实验室里随便吃喝,纸屑、废物等随意丢弃地面;下课后尽管老师要求整理实验台面和搞好室内卫生,但一些学生仍是置若罔闻,我行我素,下课就走……

 

由此可见,学生在基础能力、自我约束和综合素质等几个方面确实存在一定问题,这就需要高校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的质量。

2.在电子类实践教学中引入企业文化教育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正如美国专家学者在对近80家企业的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提出了“杰出而成功的公司大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这一著名论断。美国管理大师杜拉克也曾说“未来的企业,经验将被学习的能力所代替”。因此,我们的教师率先走出校园走进企业亲临感受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建实验室,在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如何提高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感受到企业文化氛围和企业文化素养,使学生达到企业用人标准,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率。在实践教学期间,学生要变换角色,由学生转变成员工,就如同在工厂、企业实习一样。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工位,都有不同的工位号,都有一套工具和调测仪表。教师就是师傅,就是质量检查员,主要起辅助指导、质量监控作用。

 

企业文化的内涵不仅仅体现在实验室的硬件环境建设中,更突出表现在素质培养中。为此,我们在电工电子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考核等方面充分融入素质教育和素质训练,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协作,以提升道德品质和提高道德素质。以下两个教学案例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感觉角色的变化。

 

教学案例一:智能机器猫的制作

* 背景与问题

电子工艺实习课程是以学生亲自动手焊接制作一个有趣的小电子产品(数字万用表或智能机器猫)为载体,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子产品的生产制作工艺过程和流程。每位学生都会领到一套电子产品的零散件(元器件和印制电路板),但是,每个人做出的产品效果确有很大差别,例如有的学生能把智能机器猫做成符合声光电控制要求的能走能叫能发光的玩具,而有的学生完成的作品是哑巴猫,有的是不能行走,有的什么控制功能都没有,还有的猫连续叫唤不能停止……,总之是“病猫”、“残猫”或“死猫”。

 

* 方案和实施过程描述

焊接制作智能机器猫的操作过程和要领指导老师都讲了,并且还每人提供一本制作的指导书,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学生自己亲自动手表演了。你看,有的学生很认真地在看指导书,有的心急马上开始焊接了,有的在与其他同学互相切磋,然而有的再用万用表精心测量每个电子元器件。时间过去一个小时后,全班都开始动手做了,都是从焊接电路板开始的。再过一个小时,有的学生焊接完电路板开始焊接各零部件与电路板之间的连线,进行整机电路的焊接和调整了。时间过得飞快,伴随着学生们紧张的忙碌,四五个小时过去了,大部分学生开始通电检验活力活现的成品----能走能叫能发光的玩具猫了。学生们都期盼自己的劳动所得是最完美的最好的,结果是什么样子呢?有的学生万分高兴做成功了,有的学生异常懊悔猫残疾了,有的学生非常失望猫死了,有的学生不甘示弱再认真检查电路。

 

* 效果评价与解读

为什么同样的电子元器件和零部件,每个人做出的成果会有千差万别呢?最关键应该掌握两点:

1)工作态度:做事要认真要严谨。有的学生急于完成,焊接电子元器件时根本就没有区别各种电阻值的大小、三极管不同的型号,以至于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焊错了多处。

解读:在实验室里焊错了可以进行修改返工,而在企业的生产车间就会造成大批废品!造成大量元器件的浪费和人力的浪费!端正你的工作态度,否则一事无成。

2)操作技能:手工焊接是最基本和必要的操作技能。焊接电路板中,有的学生出现焊点缺陷,造成电路工作状态不对。

解读:小小的一个焊点,在整机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一样重要。不能轻视和小看每一个微小的细节,各种事故、各种失败的原因往往都是因为一个小小的零件、焊点、螺钉。为此,要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时刻以我是企业员工的身份投入工作。

 

* 学生实习后的感受

电工电子实践课程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学生感受深刻,受益匪浅。如参加过电子工艺实习的学生在实习报告中写道:“当我捧着自己动手做的万用表,用它测量以及把它短路时,听者它发出的声音,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在整个实习中我学习了很多东西,使我眼界打开,感受颇深。简单的焊接使我了解到人生学习的真谛,课程虽然结束了,但学习还没有结束,我知道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作为国家重点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仅会操作鼠标是不够的,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备条件。”

教学案例二、电工接线接力赛

电化教育研究篇6

[关键词]电化教育;先驱人物;学术思想

[中***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1-0005-04

一 研究的缘起

近年来,在南国农、桑新民等国内著名学者的推动下,国内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掀起一股历史研究的热潮。河南大学教育技术研究团队有幸参加了南国农先生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随着研究资料的不断丰富,研究认识的不断深入,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的历史***景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一个个原本陌生却又由于反复出现的名字被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我们在感慨我国电化教育先驱以当时新兴的传媒手段辅助科学救国与教育救国,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之路创举的同时,更为他们忧国忧民、以电教之利器拯救国民之“‘贫’、‘弱’、‘愚’、‘私’、‘乱'”,的大电教精神所感动。

历史即是财富。这些中国电教先驱的学术思想无疑是我国教育技术思想宝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曾经开我国电化教育之先河的珍贵学术思想如同散落的珍珠,长期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不为人所知,甚至时有历史的误解发生。比如,有的学者认为我国早期没有对电化教育做出明确的文字界定,而实际上***与学术界均对电化教育做出过明确解释。又如,徐公美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提出教学与电影关系不是“教学+电影”,而是“教学×电影”的重要观点。再如,舒新城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就提出电化教育人才的教育、技术、艺术三大素养基础。还有戴尔的“经验之塔”早在1948年就由杜维涛以译著形式翻译引入,但该著作长期以来一直静静地沉睡于***书馆的尘灰之中……

据孙明经之子孙健三回忆,孙明经先生1992年去世前曾说,1996年应该纪念中国电化教育60周年,如果那时我活着,就一定要遵照我四位恩师(蔡元培、陈裕光、魏学仁和郭有守)的嘱托,把中国早期电化教育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经验整理出来,留给后人。桑新民教授在纪念中国电化教育7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曾指出,让后人了解早期电化教育及其先驱们的重要学术思想,不仅是孙明经前辈的遗愿,也是当今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2010年8月,我们团队中两位年轻的博士向《现代教育技术》投了两篇我国电教先驱学术思想方面的论文,引起了杂志社宋述强老师的注意。他希望我们能够策划一个专栏,系统介绍十位中国电教先驱的学术思想,以彰显先驱的集体记忆和历史智慧,是以有此“中国电化教育先驱学术思想研究”专栏与读者的见面。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粱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篇》“史的目的”专论中指出:“历史的目的在将过去的真事实予以新意义或新价值,以供现代人活动之资鉴。”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遴选出十位对我国电化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电教先驱人物,总结他们的电教学术思想,还原早期电教历史的真实,并通过提炼历史智慧,把握我国电教发展的特点与逻辑,以供当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活动“资鉴”。

研究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抢救历史资料,还原历史真实

我国电化教育领域形成于上世纪30年代,早期电教历史的亲历者大多已经故去,而在经历了种种社会历史变迁与风雨波折后,我国电化教育发展出现了严重的断层,早期电教的历史资源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相关的历史资料也较为散乱。正如梁启超在“人的专史的对相”中强调的,“近代的人学术、事功比较伟大的,应该为他们做专传……此时不做,将来更感困难。此时做,虽不免杂点偏见,然多少尚有真实资料可凭。此时不做,往后连这一点资料都没有了。”对我国电化教育先驱学术思想进行较为系统地资料整理与思想总结在这种意义上确实属于“抢救性挖掘”。

2 丰富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研究内容

加强基本理论建设是目前我国教育技术学界取得的广泛共识,而对电化教育历史的研究则是基本理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可喜的是,在上述观念的广泛认同下,在南国农、桑新民等学者的大力推动下,一些学者开始了对我国电化教育历史不同侧面的研究,出了一批优秀的成果。本研究通过对我国电化教育先驱学术思想的系统研究,总结先驱学术思想,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研究内容,同时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提供历史启迪。

3 提炼历史智慧,为当代教育技术中国之路提供历史启示

在“救国救民”的大教育观视野下,我国早期的电化教育走出了不同于西方的独特道路。然而,在经过“30年冬眠期”我国电化教育二次起步后,早期电教这段辉煌的历史却长期被忽略,甚至是遗忘。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全盘西化”、“不中不西”的批评不绝于耳。如何解决当前出现的诸多问题,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课题。“以史为鉴,我们将看到,塑造我们未来的力量实质上就是塑造我们过去的力量。”系统挖掘、提炼我国电化教育先驱的历史智慧,可以为当代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探索中国道路提供历史启示。

三 我国电化教育先驱人物的遴选

人物个案学术思想系列研究的水平首先取决于人物的遴选是否科学。所以本研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科学地遴选出十位我国电化教育先驱人物。这不仅是研究的重点,也是研究的难点。

我国的电化教育肇始于西方引入的视听媒体(尤其是电影)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从一开始其从业者就具有多重学科背景。尤其是我国早期电化教育被视为“利器”,被赋予“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当时不少有识之士,尤其是社会名流凭借特殊身份在推动我国早期电化教育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的甚至还提出过一些重要的电化教育思想。数量众多的、具有多重身份背景的电化教育先驱人物群体使我们在初步遴选人物时就遇到很大困难。在多次的研讨中,我们发现有不少人物在论及电化教育时要么是特殊身份的偶然“出场”,要么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提出的。比如,陈立夫在推动我国早期电影教育的发展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不仅推动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电化教育***组织“中国教育电影协会”,还为我国第一本电影年鉴《中国电影年鉴(1934)》(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出版)亲自作序,并在中央召集全国电影界谈话会议讲话中强调“在此刻美国的电影,尽可以十分之十的娱乐,而在中国却不能是这样。在我以为,教育的成分,应该居十分之七:而娱乐的成分,只能居十分之三。”陈立夫以其特殊的身份对早期电化教育,尤其是抗战时期(时任***长)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早期电化教育发展进程中,涉及到象陈立夫这样的社

会高层与名流不在少数。从他们的影响力与实际影响效果看,他们确实也可称得上是推动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先驱。但考虑他们身份的特殊性,我们没有选择这样的人物。同时,由于我国早期电化教育肇始之时特殊的社会背景,“大教育观”、“大电教观”的特点决定了遴选范围也不能过于局限于“圈内人士”。

鉴于上述考虑,我们的研究团队在经过研讨后,取得了以下三点共识,作为遴选的基本标准:(1)对我国的早期电化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2)尽量从与电化教育有直接联系的,直接从事电化教育工作的人物中选择;(3)尽可能从教育领域选择(教育领域中有电化教育专论或特殊贡献者)。依据以上三点标准进行遴选并不是求三者的交集,而是根据最大程度符合原则,从初步遴选出的20位人物中依次遴选出10位,见表1。

民国时期电化教育从业者有5000人,其中可圈可点的先驱人物不乏其人,可谓群英璀璨。陈礼江、俞庆棠、戴公亮、魏学仁、罗静予等众多先驱人物为都为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早期电化教育的辉煌是5000电教先驱合力的结果。我们所遴选的10位先驱人物希望能最大程度地代表他们。至于是否存在遗漏,限于所掌握资料以及认知,亦不敢枉言。希望电教同仁深入研究,以补遗漏。

四 研究的指导思想

桑新民教授在《学术权威人物研究的理念与方***》中从宏观的角度指出了学术人物个案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由一斑窥全豹”、“从历史到逻辑”、“究土壤探精神”。焦建利教授在《美国教育技术学领***人物学术思想研究引论》中以“历史与逻辑统一”作为其研究的基本方***,并从“文本的阅读与阐释”、“学者的访谈与对话”角度阐述其研究的方法。对于他们所述,我们极为赞同,并以之作为我们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限于篇幅,此处不再赘述。此外,我们亦有以下几点强调,并补充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

1 史料的“一手”原则

“史料为史之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对于我国电化教育先驱学术思想的研究,史料的“确切”是研究质量的基本保障。史料可分两种:现存实物史料与文字史料。在我们的研究中,文字史料为主要。然而,在文字史料中也有“一手”、“二手”甚至“三手”之分。多手史料时有“误”或“伪”者,以致以讹传讹。所以在加强对多手史料甄别的同时,我们强调以“一手”史料为主要研究资料。自参加南国农先生“教育技术史”课题后,我们搜集了一批珍贵的早期电教~手资料,近几年来,电影界又相继出版了一批早期电影教育的著作,里面公布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如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出版的《中国电影年鉴(1934)9在2008年被影印出版(目前***保存原本仅4本),一手资料达1038页。孙明经之子孙健三编著的《中国电影;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64.4万字中绝大部分(约90%)为早期电影教育一手资料的影印。这些著作的问世,不仅直接提供了我国早期电教的大量一手资料,还为我们进一步追踪检索提供了线索。

2 “忠实”原则

梁启超在“史家的四长”中以“史德”为首(其他为:史学、史识、史才),而“史德”之首为“忠实”。“如何才算忠实?即对于所叙述的史迹纯采客观的态度,不丝毫参以自己意见便是。”我们虽不是史家,但历史研究中也必须追求“史德”的基本标准。虽说“忠实”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凡人必有主观性,在历史研究中不自觉地便会渗透其中。但至少梁启超所列举的“夸大”、“附会”以及“武断”都是我们在研究中所需要警惕的。通过尽可能“忠实”地研究,尽量还原我国早期电化教育历史的真实,汲取其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以为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提供历史启迪,是我们开展此项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之一。

3 把握“来源”与“去脉”

历史成就了英雄,英雄推动了历史。对我国早期电化教育先驱人物的研究,一方面要将先驱人物放在他所处的特定的时代背景进行考察,对其电教理论与实践进行评介的同时,还原其理论与实践产生发展的真实历程,在更宽广的“语境”下更清晰地揭示他们为什么会提出这些学术思想;另一方面,反过来,要将电教先驱人物的理论与实践推到早期电教整体之中,考察其对我国早期电教,乃至教育整体的作用和影响。在人物学术思想研究中,“两种方法应当并用,看一件事,把来源去脉都要考察清楚,来源由时势及环境造成,影响到局部的活动,去脉由一个人或一群人造成,影响到全局的活动。”

五 结束语

历史不仅是集体记忆,更是集体智慧,我国早期电化教育先驱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开创了电化教育的中国之路。及时发掘这段历史,追寻先驱足迹,提炼先驱历史智慧,不仅是学科基本理论建设的需要,更是我国电教事业历经“30年冬眠期”后,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当然,中国早期电化教育发展的历史以及学术思想史绝不是靠十篇系列论文所能涵盖的。对我们所遴选10位先驱人物,在认识上也可能见仁见智。但只要能让今天的电教人了解这些先驱,懂得那段历史,并能引起对现实观照,这个系列就算不负使命了。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电影事业之出路[Z],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印行,1933:2-9

[2]朱敬,影音教育中国之路探源…关于中国早期电化教育史的理解与解释[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2,

[3]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探索影视教育的中国之路一一纪念中国电化教育7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J],电化教育研,2007,(1):3―7

[4][5][11][12][13]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133,173,39,141,148,

[6]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6

[7]陈立夫,中国电影事业的展望――在中央召集全国电影界谈话会议讲话稿[z]载中国电影年鉴(1934),

[8]张凤生,戴公亮与电化教育[C],载:中国人民***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昆山市委员会文史征集委员会编,昆山文史(第11辑),1993:81

电化教育研究篇7

新中国电化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南国农先生不仅对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我国教育传播学的学科建设也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与李运林先生等一道,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传播学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积极推广、践行教育传播学的思想。在庆祝南先生90大寿之际,对南先生的教育传播学思想进行初步的梳理与探讨,以表达对先生的敬意。

一、传播理论是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思想的确立

在我国,传播学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引入的,我国的教育技术工作者对传播学的引入做出了重要贡献,南国农先生就是其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大力支持电教工作者引进、宣传、推广传播学理论。南先生非常重视传播学在电化教育中的理论基础地位,在他所著的电化教育著作中都特别强调传播学的重要作用。在1985年出版的《电化教育学(第一版)》第一章“第四节‘电化教育的理论基础’”中,他就将传播学作为电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并认为教育心理学和传播学是电化教育最直接的理论基础,它们“与电化教育理论的建立,关系最直接、最密切。”[1]在这部著作中,南先生还介绍了当时比较有影响的三种传播模式:拉斯韦尔的5W模式、香农模式和韦斯特莱模式。在这一节内容的最后,南先生进一步强调:“传播理论与电化教育有着广泛的联系。传播理论主要是阐明信息传递的过程与规律,而电化教育就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传递教育信息的过程。在电化教育的实践和理论建设中,常常需要传播学的理论援助。”[2]尽管这里对传播学作为电化教育的理论基础的论述还不够全面系统,但南先生认识到传播学对于电化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并及时地引入到电化教育中来,这显示了南先生的睿智与高瞻远瞩。在1998年出版的《电化教育学(第二版)》一书中,虽然没有具体谈到电化教育的理论基础问题,但传播理论仍然出现在该书的有关章节中,如在“电化教育过程的基本模式”一节中提到,在研究建立电化教育过程模式时,以下几个传播模式值得参考:分别是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贝罗的传播模式、坂元昂的教育传播模式、海曼—弗朗克的教育传播模式。[3]这里实际上仍然是把传播学作为建立电化教育过程的基本模式的理论基础来看待,并参照这四种传播模式,建立起来了三种电化教育过程模式:(1)以教育者为中心的电化教育过程模式;(2)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电化教育模式;(3)以问题为中心的电化教育过程模式。[4]在2004年出版的《信息化教育概论》一书中,南先生再次明确提出传播理论是信息化教育最直接的理论基础之一的思想。他认为: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其中最里层、最直接的是“学与教理论和传播理论”。[5]在这里,南先生将四种传播理论修改为:(1)贝罗的传播过程四要素理论;(2)罗米索斯基的双向传播理论;(3)宣伟伯的传播效果理论;(4)罗杰斯的创新推广理论。[6]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了三种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模式:(1)以“教”为主的模式;(2)以“学”为主的模式;(3)以“其他要素”为主的模式,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育媒体等。[7]在《信息化教育概论》一书中,南先生还提出了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这一概念,并将之概括为三种理论:现代教育媒体理论、现代传媒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设计理论。[8]尽管在南先生不同时期的著作中,对传播学作为电化教育理论基础的思想表述略有不同,但南先生将这一思想继承下来,并不断的丰富、完善和深入。近30年的坚持与努力,显示了南先生作为电化教育事业的奠基者所具有的继承创新、严谨治学的学者品质和研究态度。

二、对教育传播学性质和研究对象的深刻论述

南先生早在1991年就在《电化教育研究》上,阐述他关于教育传播学性质、研究对象的看法。南先生指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所包含的学科有几千种,仅自然科学就有2400多种,这些学科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一学科,其内容只涉及一门科学的领域,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等;另一类是交叉学科,其内容涉及两门或两门以上科学的领域。交叉学科又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边缘科学,是两门学科相互交叉的产物,即两门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作用于同一个研究对象,其内容涉及两门科学的领域。二是综合学科,是两门以上学科相互交叉的产物,即两门以上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作用于同一个研究对象,其内容涉及两门以上科学的领域,如生物物理化学、环境科学等等。三是横断学科,这类学科具有两种特性:(1)它是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的产物;(2)它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方***功能,可以作用于多种其他学科,从横的方向上研究多个对象。如系统科学的“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它们是哲学、人类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电子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互相渗透、互相结合的产物;它们的概念、理论和方法都具有很强的方***功能,具有向多个领域广泛渗透的可能性。教育传播学是属于交叉学科中的边缘学科,它是教育学和传播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产物。它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教育传播学是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实施、评价学习和教学全过程,以实现教学和教育的最优化。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传播现象及其规律性。就是通过对教育传播现象和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传播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的对象是整个传播系统和学习与教学全过程。

在谈到教育传播学和视听教育学、电化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的关系时,南先生指出:视听教育学是以教育媒体(包括传统教育媒体和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为核心,它要探讨的是怎样运用各种视听媒体,有效地传递教育信息,以达到教育过程的优化。教育传播学和教育技术学是对所有教育资源和教育系统的所有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综合研究,以期提高教育效果,达到教育过程的优化。它在研究中,对教育系统的所有组成要素,同等对待,一视同仁。

教育传播学和视听教育学、电化教育学的区别是:(1)在研究和应用中,视听教育学以教育媒体为核心;电化教育学以现代教育媒体为核心;教育传播学没有核心,同等重视教育系统的所有组成要素;(2)教育传播学是从整体(所有教育资源)出发,来探索新的教育方式以期达到优化的教育效果;视听教育学和电化教育学是从局部(教育媒体或现代教育媒体)出发,来探索新的教育方式,以期达到优化的教育效果。教育传播学和教育技术学的区别在于:教育传播学主要从理论的角度,揭示教育传播的规律,探讨教育传播的知识体系,着重回答教育传播研究中“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教育技术学主要从技术的角度探讨把教育传播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着重回答教育传播实践中“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教育传播学和视听教育学、电化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相同的地方是:(1)它们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在探索新的教育方式,都是为了改进教育,实现教育过程的优化;(2)它们在研究中,都很重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这里所说的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主要是指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语言学、行为科学、系统科学、脑科学等的研究成果和电子传播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9]这里,南先生对教育传播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与范围做了深刻的论证与清晰的界定,并对教育传播学与其相关的学科(视听教育学、电化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较全面深入地分析。#p#分页标题#e#

三、对教育传播理论和传播要素整体性的进一步阐释

南先生在谈到教育传播学与电化教育学等学科的区别时,曾从整体性的角度进行了论证:电化教育学是以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为核心,它要探讨的是怎样运用各种现代媒体,有效地传递教育信息,以达到教育过程的优化。教育传播学是对所有教育资源和教育系统的所有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综合研究,以期提高教育效果,达到教育过程的优化。它在研究中,对教育系统的所有组成要素,同等对待,一视同仁。它是从整体(所有教育资源)出发,来探索新的教育方式以期达到优化的教育效果。视听教育学和电化教育学是从局部(教育媒体或现代教育媒体)出发,来探索新的教育方式,以期达到优化的教育效果。南先生在《教育传播理论在教育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一文中,也再次强调教育传播的整体性:“教育传播过程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其最终效果是由各要素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共同决定的,而不是由其中某一个要素决定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均处在良好的状态,才会形成良好的传播过程,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对各要素的研究必须把它放在整体之中,不能脱离整体,自行其是。”[10]因此,教育电视的设计与制作不能脱离教育传播整体,它是教育传播过程整体的一个环节、要素。在设计、制作教育电视节目时,必须以系统和整体的目光审视各种问题,对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传播能力与行为,以及与其他媒体的恰当结合等加以科学分析,否则难以取得成功。

四、对教育传播学科体系的初步构建

前文指出,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从国外引进教育传播的概念和理论的。1982年,华南师范大学在广州举办教育传播理论讲习班,邀请美国施拉姆(宣伟伯)博士和香港中文大学余也鲁教授担任主讲,内容共7讲,会后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传媒•教育•现代化———教育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全书共9章:(1)绪论:信息•教育•教育传播•现代化;(2)教学•新工具•人———怎样克服对新教育媒体的阻力;(3)教师•媒介•效果———怎样选择教学媒介;(4)集中•分析•实效———教学软件制作的路线;(5)实验•理论•新事物———介绍五个新事物传播的实验;(6)广播•卫星•现代化———介绍两个卫星教学实验;(7)电视•***画•新学习———电视在现代化教学中的新任务;(8)知识•媒体•大学———现代媒体教学的理论与实施;(9)传播教育•***策•评价研究———评价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11]1983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电教研究室编译了英国菲利普•希尔斯(P.Hills)所著的《传播过程与教学》,该书共10章:(1)人类传播与教育过程;(2)教学作为传播过程;(3)传播中的心理学问题;(4)言语和非言语的传播;(5)视听传播;(6)人际和小组的传播;(7)大众传播的种类;(8)学生作为信息接收者;(9)教师作为信息发送者;(10)有效的教学。

1985年,《教育传播学》被正式列入国家教委制订的“七五”教材建设规划,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也将《教育传播学》列入教材编写计划。后又经过多次讨论,确定将《教育传播学》作为电化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华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制订了《教育传播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共11章:(1)绪论;(2)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基础;(3)教育传播系统;(4)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5)教育传播中的教师和学生;(6)教育传播信息;(7)教育传播媒体;(8)教学传播中的言语传播与非言语传播;(9)课堂教学传播和远距离教学传播;(10)教育传播效果;(11)教育传播活动实例分析。[12]并组织编写了《教育传播学讲义》。

南先生在《教育传播学的性质和对象》一文中,还对教育传播学的框架体系进行了初步勾画,他指出,教育传播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教育传播系统的研究;(2)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的研究;(3)传者———教育者的研究;(4)教育传播内容研究;(5)教育传播媒体研究;(6)受者———受教育者的研究;(7)教育传播效果的研究;(8)教育传播与教育环境的关系的研究。[13]在吸收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历经十年,1995年由南国农先生和李运林教授共同执笔的《教育传播学》一书终于出版,该书较系统地阐述了教育传播理论,也由此奠定了我国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基础。全书内容共13章:(1)绪论;(2)教育传播系统;(3)教育传播过程与模式;(4)教育传播信息;(5)教育传播符号;(6)教育传播通道与媒体;(7)教育传播中的教师;(8)教育传播中的学生;(9)教育传播环境;(10)教育传播效果;(11)课堂教学传播;(12)远距离教育传播;(13)自学传播。这13章可以分为三大模块:第1章绪论,阐述了传播和教育传播的概念及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第2—10章,分别论述了教育传播系统和过程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第11—13章,主要是教育传播应用研究,分别探讨了教育传播理论在课堂教学、远距离教学和自学中的应用。该书出版后,在教育技术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绝大多数高校将其确定为教材。因此,该著作实际上成了我国教育传播学课程的国家统编教材。

2005年,南国农先生和李运林教授再次携手,组织西北师大、华南师大和河南大学的部分教师,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完善,出版了《教育传播学(第二版)》。全书共8章:(1)绪论;(2)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3)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4)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5)教育传播中的教师和学生;(6)教育传播环境;(7)教育传播效果;(8)教育传播研究方法。可以看出,这8章重点是介绍教育传播的理论问题,其中前两章介绍了教育传播的基本理论,第3章至第7章深入剖析了教育传播的各个要素,最后是教育传播研究方法的简介。该书结构更加清晰、紧凑,采用总———分结构并加入了研究方法简介,逻辑性更强。但因受篇幅限制,原第一版中教育传播理论的应用部分(共三章)被删除。该书八章内容可以概括为“九论”:本体论、过程论、信息论、符号论、媒体论、主体论、环境论、效果论和方***。(1)本体论:是关于教育传播本体的研究。包括:教育传播的概念,教育传播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教育传播的演进等等的研究。(2)过程论:是关于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的研究。包括:教育传播过程的阶段分析,教育传播过程的设计,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等等的研究。(3)信息论:是关于教育传播内容的研究。包括:教育信息的本质,教育信息的运动规律,教育信息的开发与利用等等的研究。(4)符号论:是关于教育传播符号的研究。包括:符号的类型与本质,教育中的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等等的研究。(5)媒体论:是关于教育传播通道与媒体的研究。包括:教育传播通道及通道中的干扰,教育传播媒体的分类、特点和功能,教育传播媒体的应用等等的研究。(6)主体论:是关于教育传播中的传播主体———传者与受者的研究。包括:教育传播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和应具备的品质,教师与学生的传播心理和行为等等的研究。(7)环境论:是关于教育传播环境的研究。包括:教育传播环境的概念与功能,教育传播环境的优化与调控等等的研究。(8)效果论:是关于教育传播效果的研究。包括:教育传播效果的特点与表征,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教育传播效果的测量与评估等等的研究。(9)方***:是关于教育传播研究方法的研究。包括:教育传播研究方法的类型,教育传播研究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等等的研究。南国农、李运林先生主编的《教育传播学》确定了我国教育传播学科的理论框架,同时也带动了一批学者对教育传播学的研究热情,积极探索构建新的教育传播理论体系。但正如南先生所讲,“在我国,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尚处在初期阶段,离建立这门学科的完整体系还有一段不短的路程,尚需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14]#p#分页标题#e#

五、对信息时代教育传播学研究的新期望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教育传播学研究经历了蓬勃发展与实践应用高峰。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和新世纪初期,教育传播学研究“却是一片冷漠”。[15]针对这种情况,南先生多次对他身边的同志和他的研究生谈起要重视和加强教育传播学研究问题。为响应南先生的号召,我们几个博士研究生开始着手对教育传播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先后发表了几篇研究论文。如,李建珍在《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7期上发表了《教育传播理论在信息化自主学习中的运用》,[16]王文君在《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8期发表了《教育传播涵义及教育传播学研究范畴分析》,[17]汪基德在《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发表了《论教育传播模式的构建与分类》,[18]汪颖在《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发表了《我国教育传播学研究缺失现象及原因分析》,[19]王卫***等在《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第8期发表了《教育传播研究的现代符号学视角》,[20]等等。南先生的老朋友、对我国教育传播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李运林先生也在《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上发表了《教育传播理论是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的重要论文,并组织力量对教育传播进行系统研究,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专门组织了一组教育传播学方面的文章,打破了教育传播学研究的沉寂。

电化教育研究篇8

>> 专利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研究 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的研究 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研究 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研究 工业自动化仪表领域本体的构建研究 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优化研究 一种基于经典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的改进研究 基于软件工程开发的领域本体构建研究 基于Protégé的领域本体构建研究 石油勘探开发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研究 基于领域本体的信息抽取方法研究 基于顶级本体语义表达的领域本体构建实证研究 基于领域学习的本体映射方法 音乐领域本体的研究与构建 一种基于领域本体的课件自动生成方法 中文领域术语自动抽取方法进展研究 领域专家知识在本体半自动构建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基于本体学习的自动化本体构建探讨 基于领域本体的制造网格服务自动组合技术研究 多维概念格与领域本体互构建方法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13] 金芝. 知识工程中的本体论研究[A]. 世纪之交的知识工程与知识科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451~452.

[4] 余胜泉,杨现民,程罡.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J],开放教育研究,2009,(1):47~53. [5] 杨丽娜,刘科成,颜志***. 面向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0,(4):67~71,85.

[6] 姜强,赵蔚,杜欣,梁明. 基于用户模型的个性化本体学习资源推荐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0,(5):106~111.

[7] 袁静,焦玉英. 基于情景信息的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7):116~119.

[8] 裘江南,师花艳,王延章. 基于事件链的知识导航模型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09,(1):138~143.

[9] 杨发毅,陆敏,彭骏. 基于语义检索的知识导航研究[J]. 情报杂志,2009,(4):176~179,207.

[10] 吴飞,吴兵,申志斌. 新一代网络教学平台特征和技术难点的分析与探讨[J]. 开放教育研究,2009,(1):10~20.

[11] 赵蔚,余延冬,张赛男. 开放式e-Learning解决方案个性化推荐服务——一种面向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服务模式的探索思路[J]. 中国电化教育,2010,(11):110~116.

[12] 杜小勇,李曼,王大治. 语义Web与本体研究综述[J]. 计算机应用,2004,(10):14~16.

[14] [15] [17] [18] [19] [20] [21] 中国标准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0112-959 术语工作 原则与方法[S].1999.

[16] 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4):262.

[22] 吴云芳,穗志方,邱利坤,宋作燕,胡俊峰. 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术语部件描述[J]. 语言文字应用,2003,(4):34~39.

[23] 中国标准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9102-2003|术语部件库的信息描述规范[S]. 2003.

[24] 傅骞,魏顺平,王斌,路秋丽. 教育技术领域术语提取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08,(5):60~65.

[25] 冯秀琪. 教育技术理论研究逻辑起点的思考[J]. 电化教育研究,2004,(7):24~26.

[26] 郑旭东. 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及其理论结构[J]. 电化教育研究,2004,(8):23~27.

[27] 江北战. 探寻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J]. 电化教育研究,2005,(3):32~34.

[28] 何克抗. 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J]. 电化教育研究,2005,(11):3~18.

电化教育研究篇9

论文摘要: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化装备,整合了传统黑板和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本文聚焦课堂,着重介绍了上海市闸北区近年来积极推行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课堂的实践研究取得的良好成效。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和核心内容,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交互式电子白板(以下简称电子白板)整合了传统黑板和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能够克服多媒体教学中“预设有余、生成不足”的局限,增进师生课堂教学的互动。上海市闸北区在2009年规划了28所电子白板项目实验校,通过几年的实践应用,我们认识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突破口是教师日常课堂教学的信息化,而电子白板能有效满足教师的日常教学需求。从最初的试点研究到逐步推广普及直至深化应用,一大批教育新装备进入中小幼课堂,为开展区域教育教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标志着闸北教育信息化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基础建设搭平台 

近年来,闸北区贯彻执行“一切为了应用”的战略目标,以应用为核心,以应用促建设,以应用求发展,区域教育信息化注重基础建设搭平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09年,闸北区为28所试点学校制定了硬件配备、人员落实及项目推进三者并进模式,并于2010年为全区各中小学配备了80块电子白板,全面开展电子白板进课堂的应用研究。目前,我区一级幼儿园、全部中小学都配备了电子白板,其中共康中学、闸北八中、大宁国际小学实现了每个教室全配的格局。 

经过对电子白板使用情况的调查,我区从2010年起,开始配备超短焦投影,同时采用固定黑板移动拉板的安装方式。选用超短焦投影,是基于投影对教师上课时的教学行为没有遮挡,效果良好;选用固定黑板移动拉板方式,是将电子白板与传统黑板有效整合,使教师上课时更加得心应手,同时兼顾黑板与电子白板的使用,应用效果更为优异。 

 应用研究促发展 

电子白板应用的试点研究是闸北区教育局2009年确立并开展的一项教育技术行动研究项目。该项目确定了首批应用研究实验校,同时要求各项目实验校做到队伍落实、计划落实,并在区域层面定期开展教学研究和展示活动。为了推进该项目的应用与发展,我区要求各项目校落实电子白板项目负责人;闸北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加强对项目研究队伍的管理,定期、定时、定点组织各学段项目校、项目组开展一系列有序、有规划的活动。组织培训、校际交流、教学研讨等各类举措,促进了该项研究的有序推进。 

1.分层培训铺路 

为帮助教师熟悉电子白板的使用,我区按学段组织了电子白板教学应用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分为基础培训和提高培训,同时拟定培训讲义方便教师学习。培训结束后,要求教师制作与本学科相关的电子白板课件,以此提高培训的成效。 

考虑到教师初次学习,培训后在实践中可能仍会碰到一些问题,为加强相互间的交流,2010年9月,我区创建了电子白板技术交流群,各校教师用真实姓名加入该群,在群内可以随时进行***交流,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借助电子白板qq群,我区还创设了区域白板技术的网络学习圈,突破了学习时空的限制,使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更方便、更快捷。通过实施分层培训,帮助教师开展基于电子白板的教学,开启了电子白板进课堂的实践研究。 

2.课例研磨架桥 

相比电子白板技术的学习,如何将技术合理、巧妙地运用于日常教学中,还需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摸索。为此,我区组织各校按照学段定期进行电子白板的说课与评课活动,并记录每位教师的发言,便于日后开展进一步的学习。通过研磨电子白板教学课例,各校教师在观察与学习中学会模仿,在思考与交流中实现了教学创新。 

除了区域内的校际交流学习外,2010年6月,闸北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还组织全区项目实验校教师赴苏州进行实地学习、考察。考察小组观摩学习了两节课,分别是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董良老师的《用数对确定位置》及我区大宁国际小学徐勇老师的《鸡蛋承重》。通过以课例研磨架桥,各电子白板项目校教师在学习借鉴兄弟校电子白板教学中获得了成功的学习体验。 

3.教学竞赛推动 

从2010年至今,闸北区陆续组织了多项电子白板的教学竞赛。以竞赛为契机,进一步推动电子白板的教学应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信息化。2010年12月18日,闸北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闸北区教育局教研室联合举办了首届闸北区中小学电子白板教学竞赛活动,并于2011年5月7日举办了“闸北区青年教师系列技能展示——电子白板应用整合技能竞赛”,一批青年教师通过比赛提高了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一系列的竞赛活动推动了本区各学科教师在学技术中用技术,在用技术中体会技术对教学的支撑与辅助作用,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专业素养。 

4.研讨讲座并进 

自2009年以来,闸北区分别在共康中学、大宁国际小学等学校开展了全区电子白板教学研讨展示活动。其中,2009年11月,在大宁国际小学进行了配合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50周年院庆服务月的“电子白板教学全区展示活动”。2010年4月,在共康中学召开了“电子白板在教学中应用”的研讨活动。2010年6月,在和田路小学召开了“技术·创新·发展——交互式白板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该活动中,我们还特邀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蒋鸣和教授做了题为《电子交互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蒋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课堂的本质是交互,当前信息技术应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当学生或教师面对计算机屏幕时如何加强对话和交流,如何从工具性的人机交互走向生成性的人际交互。一系列的研讨活动结合学习讲座,提高了全区教师电子白板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

   5.课题引领深化 

在组织培训、课例研磨、教学研讨、竞赛活动、开设讲座等各类活动开展的同时,我们以课题为抓手,开展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课题研究,目前该课题已上报上海市电教馆立项。除了区级课题研究外,本区部分学校也纷纷以课题为抓手,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如大宁国际小学的《电子白板环境下课堂交互策略的优化研究》课题,以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为研究学科,以课堂交互策略为研究视角,探索电子白板的环境给课堂交互主体以及交互行为带来的变革性影响。闸北区以课题引领,进一步深化并促进电子白板进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6.研究成果初显 

两年多来,我区组织分学段开展的校际间教学交流与听课活动累计达92节,极大地推动了全区教师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手段的多样化,提升了教师信息技术的能力与素养。一些学校的电子白板使用率非常高,教师日常教学已离不开它。例如,大宁国际小学,两年来已积累了36节电子白板教学研究课例,并于2009年11月承担了教育学院五十周年院庆电子白板教学的全区展示,获得了一致好评。2010年3月,该校沈正亭老师执教的语文课《送小蚂蚁回家》参加全国第七届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优秀课例评选,荣获一等奖。此外,我区回民中学、共康中学、民办风范中学、闸北八中、彭浦幼儿园等单位的二十位教师也在各项教学课例评比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闸北区通过电子白板项目的研究,进一步推进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应用,突显技术与教学的有效融合,也为区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后的反思 

两年多来,闸北区在多途径、多渠道的探索中进一步深化了电子白板的深度应用。在推进电子白板进课堂的同时,我们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了解本区教师对电子白板使用的反馈。通过调研与访谈,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对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作用基本是肯定的,对其认可度很高,这其中尤以幼儿园、小学教师使用力度最大,中学则以理科教师使用度高。 

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媒体,电子白板有着不可比拟的教学优势,为各学科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仍有巨大的效应存在。因此,电子白板的使用不应、也不能完全取代或摒弃原有的教学工具,基于电子白板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仍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取决于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互。合理的教学设计、丰富的教学资源、灵活的教法和策略等是打造互动、高效课堂的关键。教育的发展、改革与提高不仅仅是教育设备的更新。教师不应“沉迷”于新技术的学习与提高,被技术牵着鼻子走,而应“驾驭”新技术,使新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因此,基于电子白板的教学面临的挑战不仅是设备和技术本身的发展,更应关注“人”的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价值观、教学习惯等都是影响电子白板使用的因素所在。 

目前,广大师生对电子白板充满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然而,在短暂的新鲜感过后,广大教师又要面临漫长平淡期带来的巨大挑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子白板的教学优势,促进电子白板的深度应用与合理应用,找寻技术与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实现技术与教学的无缝结合,是我们下一步重点研究与努力的方向。随着电子白板在我区中小学的推进,我们期待在不断的研究、实践与反思中,课堂会更加多姿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丁兴富.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突破口:从校校通到班班通——革新课堂教与学的新生代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4(11). 

[2]丁兴富.交互白板及其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5(2). 

[3]丁兴富,蒋国珍.白板终将替代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革新课堂教与学的新生代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05(5). 

[4]咸汝平,丁兴富,谢询.应用交互白板的课堂教学设计[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5). 

电化教育研究篇10

关键词:教育技术理论体系发展脉络

教育技术起源于西方国家,它从诞生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伴随着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从教育技术到教育技术学,作为一个***的学科,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发展正在逐渐地形成和完善之中。本文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解析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一、从领域到学科

早期的教育技术仅仅是着眼于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或称之为视听教学。20世纪30年代,无线电、广播、录音技术的进步和有声电影的问世加快了视听教学的发展并且把视听教学从单一的视觉领域扩展到了视听领域。程序教学创始于1925年,它是基于行为心理学原理创制的一种使用机器来控制学习行为和过程的教学方法。进入20世纪60年代,在视听教学的基础上,诞生了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与视听教育相比较,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已不再仅仅是技术和设备,而是一种系统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的全部过程的方法。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AECT1963年以前,教育技术一直是一个实践或应用的领域。“四十多年来,教学技术领域集思广益,定期开展自我检验,终于获得了对自己的专业化描述”①,到1963年才产生了教育技术的第一个正式定义,这标志着教育技术从领域转到了学科。从此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对于我们教育技术工作者来说,一直是国内外教育技术界乃至整个教育理论界争论不休的热点,人们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和背景出发,对教育技术理论体系作出了多种不同的解释和分析。

二、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发展历程

(一)“媒体中心”体系

这种认识可以追踪到AECT1963年定义:“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对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进行设计和使用,包括:(1)研究在有目的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像信息和非表征性信息的独特的相对的优缺点;(2)在教育环境中利用人员和设备将信息结构化、系统化。这些任务包括对整个教学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计划、制作、选择、管理和应用。它的实际目标是:有效地使用每一种传播方法和媒体,以开发学习者的全部潜力。”②

这个定义说明:视听传播的学科类别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视听传播以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视听传播以对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进行设计和使用为主要研究内容;教育技术的目标是开发学习者的全部潜力。该定义还着重指出了教育技术(视听传播)的工作领域是:学习过程中信息的设计和使用,定出了教育技术的目标是:有效地使用每一种传播方法和媒体,以开发学习者的全部潜力。

“媒体中心论”的影响是深刻而且广泛,在我国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注重媒体技术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电化教育在实践上主要是提供硬件技术及软件制作技术的服务;在认识上把电化教育看作是“教学辅助手段”。

第二阶段,即注重媒体应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电化教育在实践上除了提供硬软件技术服务外,主要是探索如何应用媒体来解决教学中的局部问题,如提供感性材料、显示某个知识点、解决某个教学的重点、难点等等;在认识上把电化教育看作是解决教学局部问题的方式方法。但是仍然局限于媒体的范围,电化教育是关于媒体的技术以及应用方法,还没有涉及教与学的全过程。

第三个阶段,即注重教学整体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电化教育在实践上主要探索和研究如何应用教育及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综合目标、对象、内容、策略方法及评价等因素,来设计、开发和利用现代媒体;着重探索和研究电化教育对一堂课、一个单元、一门学科的教学将带来什么影响,对教学模式带来什么影响,对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带来什么影响,对教师的观念、知识、教学水平等带来什么影响。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逐步应用到教育中来,以上各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更是朝纵深发展。与此同时,在认识上也有提高。己认识到电化教育不只是应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工具,更重要的是应用现代的科学理论、方法。电化教育要解决的不只是教学的局部问题,更重要的是将从整体上改革教学。电化教育是应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和现代技术的工具手段,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媒体中心论”的理论体系主要是关于视听设备的性质和应用的研究。这种理论研究的基础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传播理论、视知觉理论、操作强化理论、联想主义者类型的学习理论。

我国学者坚持这种观点的有萧树滋、南国农等。从萧树滋的《电化教育》(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到南国农和李运林的《电化教育学》(高教出版社1998年第二版),都能看到“媒体中心论”的思想。南国农坚持“以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为核心是我国电化教育的最大特色”,也是“建立整体电化教育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认为以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为核心的电化教育是教育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教育***,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电化教育的著名的“七论”即本质论、功能论、发展论、媒体论、过程论、方***、管理论。

(二)“系统过程”体系

在确认并发表94年的教育技术新定义之前,AECT从1970年-1977年正式公布的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中,基本上都把教育技术定位在一个“系统”或“过程”中,因此相应的理论体系也是“系统过程”体系。其中比较典型的是1977年定义:“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的、有机的过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个方面,与人类学习的所有方面都有关系”。③

该定义认为教育技术只是一个“过程”,是处理教学问题的一个综合的、有机的过程。该过程包括与人类学习有关的各种因素(例如人和设备,思想和方法等);“过程”是指人们将先进的技术设备、思想方法应用于教育、教学并使之优化的过程,这里强调的是先进技术手段与方法的应用过程,在这里人们只是把教育技术看作是先进技术手段与方法的应用,而没有把它看作是一门***的有自身理论体系的学科;它指出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学习,认为教育技术是包含与人类学习诸因素有关的过程,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方面。

其理论基础主要是认知学习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和教育传播理论等。

(三)AECT94定义“五领域”体系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了西尔斯(Seels)与里奇(Richey)合写的专著:“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与范畴”。在这个专著里,形成了一个定义。这一定义是这样的:“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到,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应当包括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因此可以将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领域当作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其理论基础涉及到心理学、工程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和教育学等领域,在这些理论基础中,新的理论观点的典型代表是建构主义心理学。

(四)张建伟之当代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架构

年轻的学者张建伟在《当代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的基本架构》中指出,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的应用学科,其研究领域可以分为基础性探索和应用性探索两个层次。在基础性探索层面主要有三个方面:教学设计(学习环境设计)、创新性技术研究以及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文化研究。教育技术学的应用领域可以划分为在学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和在学校以外的企业培训、终身学习中的应用(如***2所示)。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是张建伟提出了在我国并没有引起更多关注的两个内容,一是面向教育需求的创新性技术研究,二是面向企业培训的绩效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对于理论体系,各国学者对此还有不同的见解。英国学者D·米切尔1978年认为,教育技术学应包括五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技术;2.教育信息和传播技术;3.教育管理技术;4.教育系统技术,即教育系统工程;5.教育计划技术。日本学者坂元昂(1971年)认为,应包括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利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学的成果,提高教学效率;2.利用心理科学关于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3.利用人类工程学的知识,开拓便于为教育现场使用的设施、设备和教材、教具等。而我国的顾明远则认为是“要素组合”体系:“传统教育的教育过程基本上是由教师、学生、教育内容三个要素构成。但是,随着教育内容的复杂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的教育过程已经不是由上述三个要素构成,必须增加教育技术这个要素”。(引自教育技术学专业教材序言)

三、发展脉络:资源-教学-学习-绩效

从这些众多的纷繁的说法中,我们能不能找出一个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发展的线索或发展脉络呢?答案是肯定的。巴巴拉·西尔斯和丽塔·里齐在《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中文版序言中也指出“从历史上看,教学技术领域的重点几经迁移,从强调资源,到强调教学,然后强调学习。很可能下一个定义会指向绩效,而不是学习”。这句话正指出了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发展的脉络,那就是“资源-教学-学习-绩效”(如***3所示)。

***3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发展脉络

每一次新的媒体技术的出现都对教育技术学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教育技术工作者总是先注意到这种新的媒体技术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和环境,然后考虑应用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去。然而,媒体的广泛应用只是丰富或改变传输和呈现的方式,教育技术用到教学过程之中并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这种情况在我国尤其严重。在AECT94定义之后,重点逐渐转向了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但是以媒体为中心的这种意识的影响依然严重。于是关注教育技术的专家及时提出了教育技术的改革方向即创新性技术和绩效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其实,早在1989年5月美国教学技术与技术教授协会在印第安那大学讨论教育技术趋势时,强调教育技术学科把重点之一放在企业绩效技术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张祖忻也呼吁“教育技术工作者要培养整体改革意识”,“而现代教学系统设计和绩效技术则要从社会大环境变革与转型、从学校教育改革或企业发展提出的总体要求着眼,高屋建瓴,根据上述系统要求进行整体改革,跳出现有系统的边界来思考和寻求解决方案。采用这种思维方式开展工作,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成效会更加显著”。我们认为在当前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中要以创新性技术和绩效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教育技术学改革的突破口,继续重视资源和环境的建设,继续重视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利用、管理和评价,这样才能使得教育技术学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巴巴拉.西尔斯,丽塔.里齐著.乌美娜,刘雍潜等译《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①25页、②38页、③42页、④17页).

[2]何克抗.《当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中国电化教育》,1996年第一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电化教育研究10篇

学习

钢筋工实训总结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钢筋工实训总结,内容包括钢筋工实训心得800字,钢筋工实训报告1500字。创新一:手算、电算(G101.CAC)相结合,编制钢筋配料单等表单(软件免费***)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育贤阁建筑工程施工***纸为载体布置项目任务一基础、柱、墙、

学习

防汛应急预案工作总结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防汛应急预案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应急预案演练小总结防汛,房地产公司防汛应急预案工作总结。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市经委是全市城市工业防汛综合协调部门,市区行***区域内各区工业经济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工业企业的防汛管理

学习

扶贫工作心得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扶贫工作心得,内容包括最新扶贫工作心得和感悟,教育扶贫工作心得和感悟。扶贫工作心得和感悟1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曾经说过: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过硬的农村***支部,***的正确路线、方针***策就不能在农村得到具体落实,就不能

学习

多媒体技术教学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多媒体技术教学10篇,内容包括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学习心得,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案例。一、将静止抽象的画面动态化、形象化静止的抽象的画面可以使学生拍手叫好,却难以使学生知道“好”的原因,难以使学生了解这个“好”产生的整

学习

当代教育科学10篇

阅读(8)

本文为您介绍当代教育科学10篇,内容包括当代教育科学是核心吗,当代教育科学。教学理论、外国教育、教改前沿、学科教学、专稿、决策与思考、理论纵横、精论集锦、教育心理、教育评价、教育管理、品德教育、课程与教材、现代教育技术、学

学习

产业集群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产业集群10篇,内容包括产业集群发展汇报,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第三,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产业集群内部不仅包括企业,而且还包括还包括上下游、互补产品的生产商以及提供专业化基础结构和提供技术支持的其他机构,如大

学习

半年儿科护理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半年儿科护理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儿科优质护理工作总结,儿科护理工作月小结。三、个人修养素质方面,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感觉自己越来越成熟,个人修养和素质在不断提高,我认真做到在工作时间仪表端庄、着装整洁、礼貌待人

学习

现代农业技术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农业技术10篇,内容包括现代农业技术就业前景,现代农业技术专业。随着广东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将加快升级,农产品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这对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二五”时期,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紧

学习

领导科学与艺术论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领导科学与艺术论文,内容包括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心得收获,领导与艺术的论文300字。中***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当前,在我国学术界、文化界,有一些关于艺术学理论研究、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的学术讨论和科研成果。在文化部和中国

学习

农业种植生物技术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农业种植生物技术10篇,内容包括农业科学种植技术,关于农业种植技术的书。组织培养技术,即对相应的植物组织进行培养,利用细胞的全能型,采取一定的诱导手段,保证培养环境的无菌性,并能够使相应的植物组织发育正常,并最终使其发育为

学习

煤矿机械数控技术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煤矿机械数控技术10篇,内容包括煤矿机电技术稿件,煤矿机电技术革新大全。1.2带式输送机煤矿生产工作环境通常异常恶劣,空气湿度高,且包含电磁波干扰、尘土及振动污染等,所以数控设备应保证避免受环境影响而正常工作,因此设备应

学习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高三历史教学计划,内容包括高三历史学习教案七篇,高三第二学期历史教学计划。二、教学任务安排时间教学任务内容2011年9月~2012年2月基础知识复习历史必修一、二、三2012年3月~2012

学习

电子信息导论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信息导论论文,内容包括电子信息导论论文,电子信息专业导论论文模板范文。我校是一个财经类的高校,身处在这样环境中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力相较对薄弱。我校在推进实践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关键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学习

餐饮经理总结报告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餐饮经理总结报告,内容包括餐饮运营经理工作总结范文,餐饮经理的每月工作总结范文。二、今年完成的主要工作:(一)落实酒店经营承包方案,完善激励分配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今年,饮食部定额上交酒店的任务为380万元,比去年的

学习

保险研究生论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保险研究生论文,内容包括保险专业研究生写论文怎么写,关于保险的毕业论文题目。我国医生职业责任保险产生与发展的条件前提条件保险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客观存在。古今中外,凡医疗活动将都难免风险。中国消

学习

企业信息化研究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信息化研究10篇,内容包括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参考文献,企业信息化作用及注意问题的论文。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7-0263-030前言现代零售业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性、人才密集性的行业特点越来越明显,由此

学习

农业现代化研究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农业现代化研究10篇,内容包括农业现代化研究期刊,农业现代化的对策与建议。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所出版周期:双月刊出版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际刊号:1000-0275国内

学习

会计信息化研究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会计信息化研究10篇,内容包括管理会计信息化现状,会计信息化研究方法和思路。审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数据库会计主要是运用专门的理论方法对经济体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关系工作。在结合信息化的发展情况

学习

外语教学与研究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外语教学与研究10篇,内容包括外语教学与研究免费发表,外语教学与研究论文***阅读。英汉拒绝言语行为表达模式调查王爱华交际法教学中词汇的直接学习与间接学习董燕萍英语学习者词汇记忆差异个案研究吴丽林学生英语拼写错误

学习

加工贸易研究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加工贸易研究10篇,内容包括加工贸易案例分析的论文,中国加工贸易发展趋势的论文。在此背景下,重庆市积极利用资源、市场和要素成本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并推动加工贸易的升级,同时为新型加工贸易的发展积极创新贸易金融

学习

安全生产管理研究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生产管理研究10篇,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100条,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文献述评。1.1建筑行业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当前我国关于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约有250余部,尤其是1997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2

学习

加工设备研究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加工设备研究10篇,内容包括制造业应用技术论文,加工设备和工艺。1、前言在制造行业中都会广泛应用到装配设备,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社会步伐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发展,因此在企业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