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10篇

产业集群篇1

首先,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一般来说,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和其它机构往往都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这是产业集群形成基础。中国纺织集群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这三大经济圈最为集中,全国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中,76.38的纺织企业,60.97%的从业人员,86.04%的出货值都聚集在这里。西安高新区以大唐电信、海天天线、华为、中兴、西电捷通、宇龙等企业为代表,3G技术为支撑的通讯产业集群,2005年营业收入突破15亿元;以德国英飞凌、美国爱尔、美光、应用材料、西岳电子等40多家企业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2005年产值超过35亿元。

其次,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及其它机构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及相关机构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联系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这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

第三,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产业集群内部不仅包括企业,而且还包括还包括上下游、互补产品的生产商以及提供专业化基础结构和提供技术支持的其他机构,如大学、科研机构、金融机构、职业培训机构、技术标准机构、技术咨询机构等,很多产业集聚群还包括商会和涵盖产业群成员的其他集体组织,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这是产业集群的实体构成。

产业集群的重要作用:

第一,外部经济效应。集群区域内企业数量众多,单个企业并不大,但集群区内的企业彼此实行高度的分工协作,生产效率极高,产品向区域外的市场扩散,从而使整个产业集群获得一种外部规模经济,促进了集群同类企业之间实现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节约了资金成本。

第二,空间交易成本的节约。空间交易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信息成本、寻找成本以及和约的谈判成本与执行成本。产业集群区内企业地理位置邻近,容易建立信用机制和相互信赖关系,从而大大减少机会主义行为。集群区内企业之间保持着一种充满活力的非正式关系。在一个环境快速变化的动态环境里,这种垂直一体化安排和远距离的企业联盟安排,更加具有效率。

第三,学习与创新效应。产业集群是培育企业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温床,企业彼此接近,激烈竞争的压力,不甘人后的自尊需要,当地高级顾客的需求,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一家企业的知识创新很容易外溢至区内的其他企业,这种创新的外部效应是产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产业集群也刺激了企业家才能的培育和新企业的不断诞生。

但随着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其中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

第一,集群整体意识的淡薄。“聚而不群”现象普遍存在,在我国的产业集群内部,企业无论大小,基本都是“五脏俱全”,即各自***完成产品开发、原料采购、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

第二,开发设计能力弱、技工和人才严重短缺、质量提高缓慢、创新能力弱、产品雷同与企业同质化现象突出、同业无序竞争和内耗严重、缺乏品牌意识、管理水平落后、融资环境差、支撑服务体系欠缺、环境污染加剧等等问题在目前多个产业集群试点中普遍存在。

如目前全国的摩托车产业普遍没有跳出仿制的窠臼。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仍然是整个产业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车型虽然不少,但同质化问题突出,仿制车型多,创新产品更少,总体上尚未完全形成自主开发的体系和能力。

第三,价值链整合度不够,产品结构单一,产业关联度低。企业集群是价值链整合的产物,但在形成企业集群过程中,有些同类企业不是自发集聚形成的,而是各地***府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市场主体、金融市场的投资行为,靠***府行***命令聚集在一起,但实际企业之间并不存在高度关联性,不是价值链自然衍生而成的企业集群,企业间难以形成依靠各自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环节相链接起来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导致企业产品单一、缺乏协同效应。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要想提升产业竞争力,一定要改变产业集群的现状,提升产业集群的水平。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府制定适当的产业指导规划,使现有或新建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相

辅相成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对已有中小企业集群要重视相关产业的网络体系建立,对新建中小企业集群内的产业布局要坚持以分工协作形成集群来安排项目,鼓励中小企业加入大企业的配套体系中,使之改变***生产最终产品的生产方式,多生产中间产品,并在同大企业合作过程中享有技术外溢效应,提高其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

二是转变集群集中于制造环节的现象,实现产业服务化,将集群提升与产业链完善结合起来。加快企业集群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优化企业集群生存环境,要大力培育各种规范的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融资服务,技术服务、法律服务和人才培训。在企业集群发展中要选择关联度高,存在价值链整合效应的产业进行优先扶持。注重原材料、零部件及各种包装储运方面的整体配合的一贯性,从而提高企业集群的竞争力。

三是加强产学研的互动和一体化,提升集群的创新能力。深圳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深圳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香港科技大学等合作建立研究院和研究生院,与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大学等国内外40多所著名大学合作建立虚拟大学园,近50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深圳成立产学研基地,设立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近80所、博士后工作站39个,孵化科技企业2200多家。企业与高校建立互惠互利的协作关系,通过成果转让、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共建技术开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由初期的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点对点分散式合作,逐步扩展到***府、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全方位合作,标志着产学研合作网已具相当规模和较高水平。由此可见,产学研一体化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摘要:产业集群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它具有显著的特点,我国现有的产业集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缺陷需要解决,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字:产业集群;经济发展;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产业发展

产业集群篇2

关键词:集聚;产业集群;企业集群;差异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日益成为市场的主体。近些年来,由大企业、大集团及其产品链上相关企业构成的传统产业集群,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重大发展;由众多的新业产业产品开发者进入城市经济开发区而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主导了新的产业经济的产生和经济开发区的蓬勃发展;由许多中小企业为同类产品的生产便利而聚集在一起的企业集群,促进了地域经济规模的扩张和地区经济的繁荣。集聚现象也已引起理论界和众多学者的重视,而在已有研究文献中有人称其为产业集群,有人则归结为企业集群。

一、产业集群与企业集群的差异性分析

依据各种类型企业集聚的特征,作者将其大致划分为:传统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小企业集群。事实上,目前我国的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处于初级阶段,经济规模都不大,因此,也应当把它们归类于中小企业集群。这样,我们可以按照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集群这两大类生产集群对它们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研究。

1.产品链与同类产品集约生产的差异。以同一产品专业化分工协作,由同一产品链上下衔接的相关企业构成的产业集群,多数是由一个或数个大企业、大集团为主,而其它企业为之配套生产或提供相关服务产品。其特征是内部分工明细、合作紧密度高、相互依赖性强,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而以同类产品集约“扎堆”经营的中小企业集群,多数是由一个或数个企业经营该类产品获得成功,形成市场效应,使后来者群起而效仿。其特征是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小,彼此之间既有合作的关系,又有竞争的关系;既有共同的经济利益,又有个性的生存发展需求,共谋发展与同业竞争贯穿始终。

2.生产要素构成的差异。首先,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中小企业集群的鲜明特点。由于构成企业集群的单个规模较小,必须借助于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企业才能生存、发展和壮大。其次,可以共享由企业集聚而形成的共同的劳动力市场、技术品市场服务的成果。早在一百多年前,马歇尔就观察到一些主要依靠工匠技能的特定产业部门对特定地区的依赖。这种现象被称作产业“本地化”。技术工人、专业技术人员乃至专业管理人员在企业之间近距离的理性流动,都会或多或少地对企业工艺技术的进步、生产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3.地域性和泛地域性的差异。生产同类产品的中小企业在邻近地理区位上的集中,可以充分运用本地自然资源,发挥地方特色和本土优势,可以共享由技术、劳动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外部环境提供的配套服务,采购及销售也因企业集聚而降低单位交易成本。因此,根植于“本土化”的企业往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它的局限性在于: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本土企业的地域优势地位往往被弱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挑战。一旦本土化优势不再存续,其中的不少企业或停产或迁移它地,企业集群现象则可能会逐渐消失。

产业集群虽然在其初期的发展过程中集聚于一定的地域内,但由于其产品价值链的不断上下延伸和纵横关联性日渐趋强,其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张,会促使其突破地域的限制,进行泛区域的发展。产业集群在区域或泛区域规模扩张与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不仅有利于该产业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也是区域经济跨跃式发展最重要的助推力。

4.组织形式和生产结构的差异。企业集群是缘于同一类型产品的生产销售的集中与便利而集聚在一起的。其集聚形成的过程有的是自觉自愿带有自发性,有的则是当地***府扶持,主动引导的结果。企业之间没有紧密的联系,没有明确的生产、分工、合作与协同的关系,更没有严密组织结构。彼此之间虽然可以有约定俗成“默契 ”(即不成文的“行业规矩”)来约束企业行为,避免恶性竞争、相互侵害,但毕竟是各自为战,企业个性化发展与集群利益经常因矛盾而冲撞,同业竞争与共谋发展的现象会同时出现。企业集群因经济规模和实力较小,生产能力较弱,其产品雷同化,生产工艺简单相似,技术含量低,管理粗放,生产结构不够严谨合理,急需改进的地方甚多。

产业集群则因产品价值链的专业化分工与集约化协作的统一性,产生高度的紧密联系,集群内的各企业可以有机地融为一体。而对整体利益的高度关切则可以使其在内部建立一套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能够相互定契约、合同,下达指令性或指导性计划文书等,形成协调组织集群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协调集群内企业的行动。集群内为之配套的企业在技术装备上日趋专业化和专门化,在生产工艺和管理上日趋科学化和标准化,处于集群中主导产品生产的大企业、大集团能够因此而组建规模化、社会化、高效化的现代化大生产体系。

5.技术创新与品牌效应的差异。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是各类型企业集群、产业集群发展和壮大的原动力。在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企业集群里,由于单个企业的规模较小,经济实力不强,不具备独自对新产品、新技术进行研发的能力,它们更多的是采用“拿来主义”,即一项新技术、新工艺在某一个厂家获得成功,其他的同类企业但随之采用,其市场示范效应使这些中小企业能获得技术进步的动力和成果;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企业集群里,由于科技人员的相对集中,科技活动的交流便捷,创新思维的活跃,可以使企业获得知识创新的外溢效应。

品牌共享是企业集群和产业集群的共同特征。不同之处在于企业集群运用整体力量,利用群体效应,形成的是区位品牌,从而使每个企业都受益;产业集群中处于核心位置的大企业,以其主导产品进行企业形象和品牌的市场定位,因其资金投入大、时间持续长、市场覆盖范围广,故企业形象和产品品牌效应和品牌价值链也更高。

二、发展产业集群与企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无论是在的产业集群或是中小企业集群,它们的出现是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们的发展必然带来区域经济的繁荣。正确区分企业集聚的类型,是为了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育和扶持,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以利于各类型生产集群更快速的发展壮大。

1.要围绕地区特色培育和发展企业集群。各地区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应当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发挥本土优势。重点培育和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中小企业集群,尤其是要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和中不城镇的建设认真规划,合理布局,创造条件积极引导生产同类产品的中小企业集聚在一起,力求做到“一镇一品”,或“一县数品”,从而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支柱经济。

2.要制定正确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合理规划,分类指导。大城市及其相关联大中城市圈,可以根据原有的工业基础选择长价值链的产业,进行产业深度开发,强化配套协作,有重点地培育和发展在的产业集群,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3.在谋划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要挑选能在区域经济中发挥重大作用的优势产业,给予相应的***策扶持,突破地域限制,打破地区分割,让这些大企业、大集团通过跨地区组织生产和经济活动,形成推动地区资源重新配置和分工协作的重要主体。

4.要有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在硬件方面,交通运输、市场物流、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优先考虑为种类企业集群的集聚及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便利的条件,以有利于企业集群的发育和成长;在软件方面,金融部门、会计和律师事务所、行业协会、质检、科研单位应当根据各类型生产集群的需要,积极地、有针对性地提供配套社会服务。***府行为和市场机制均衡发挥作用,可以为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促使其更快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武汉商业服务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毅,赵红. 企业集群的生态诠释 [J].工业技术经济,2004,5:25-27.

[2]毛艳华. 我国实施中小企业集群战略的研究 [J]. 经济学家,2004,5:15-16.

[3]张建锋. 我国产业集群的风险与化解 [J]. 经济论坛,2004,(22):31-33.

[4]隋广***. 申明浩. 产业集聚生命周期演进的动态分析 [J].经济学动态,2004,11:18-20.

产业集群篇3

产业集群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一。随着农业产业不断表现出来的集群化现象,农业产业集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产业集群理论早期研究和应用的领域主要是工业企业和高科技产业领域。随着分工的细化和经济的发展,涉农的企业越来越多,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农业产业集群。所谓农业产业集群,指的是相互***又相互联系的农户、农业流通企业、农业加工企业等,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发挥农业生产比较优势,在地域和空间上形成的高度集聚的集合[1-2]。当前,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形式主要表现为:种植业产业集群、养殖业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农产品流通产业集群、农业科技产业集群。任何一个农业产业集群模式的形成,都是与一定的农业资源优势、农业技术和生产水平优势相联系的。与国外成熟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相比,中国农业产业集群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尹成杰,2006),但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有较强的农业资源和农业文化,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有助于提升中国农业的竞争力,把中国农业“小而散、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方式引向专业化产业区,形成区域农业品牌优势,为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农业产业升级提供一种借鉴思路和拓展模式[3]。近几年,国内逐渐兴起关于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农业产业集群的概念、特征、形成机理、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府角色定位及发展动向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周新德(2009)认为可将其分为孕育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并提出对于农业产业来说,“地理集聚”只能称为“集”,只有实现“分工合作”并由此而产生的较强乘数效应才能称为“群”,即真正意义上的“集群”[4]。

对于农业产业集群模式,高峰、亓秀华(2008)认为主要有5种模式:农业科技示范园模式、市场依托模式、专业化小城镇模式、外来资金带动模式和主导企业型模式。不同的地区适应不同的模式,并认为自然资源禀赋的优势、***府的积极***策引导、农作物的集聚种植是农业产业集群的基础。李君茹(2007)提出农业科技园区在空间结构分布上可分3个层次: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5]。郑风田、程郁(2005)对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归纳分析,认为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表现为关联性和互补性,很难用某一要素来评价和分析。集群内部的契约关系是普遍和频繁的,网络根植于当地社会文化生活中[6]。周新德(2009)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对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化机理进行分析,认为农业产业集群的聚集过程是在流入效应、流出效应和乘数效应共同交互作用下完成和演变的。在农业产业集群的孕育阶段,以自然资源优势为主的关键要素是产生流入效应的基础,乘数效应还没有真正充分发挥作用;在成长阶段,特定区域空间上的分工与专业化得到发展,乘数效应发挥较强作用,由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为成长阶段带来了新的流入效应;在成熟阶段,集群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体系,乘数效应充分发挥作用,在原有流入效应的基础上,基于社会资本形成的创新网络又为集群带来了新的流入效应。在构建本地农业产业集群时应充分考虑农产品特点和当地农业资源禀赋情况,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鼓励农户创业,同时***府要为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4]。赵天鹏,刘相兵(2011)认为可以把出于起步和扩张阶段的农业产业集群称为初级集群,处于集聚阶段的集群称为高级集群,并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找出初级农业产业集群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和提高初级农业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的有效建议[7]。上述研究成果对我们认识、理解农业产业经济集聚的机理作出了基础性贡献。本文将从“动态”视角分析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并从形成机理的角度分析影响农业产业集群的因素,提出发展建议,使***策制定部门更好的认识集群形成机理、区位选择机制等集群内在生成规律,从而更高效更科学地制定决策。

2影响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分析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生物系统,有着诞生、成长、成熟和衰退的生命周期。农业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实质是现代农业分工体系的扩展,由此引起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和增收就业等方面的深刻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3]经合组织(OECD)将农业产业集群定义为一组在地理上相互邻近的以生产和加工农产品为对象的企业和互补机构,在农业生产基地周围,由于共性或互补性联系在一起形成的有机整体。农业产业集群必然涉及农业与相关产业的联系[3]。从农业产业集群定义出发,农业产业集群出现的标志应该是:农户、企业、中介组织和服务机构等相关组织组成有机综合体。在此有机综合体中,农户表现为关联企业农户,加工生产表现为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目标导向表现为市场导向、着眼国内国际市场。然而,农户和企业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聚集在一起的企业为什么会既相互协作联系又有效竞争?农业产业集聚区的形成中间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促进其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可构建集群的形成过程的地心辐射模型。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可划分为3个关键阶段:农业产业集群初级阶段、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阶段、农业产业集群规模化阶段,并且这3阶段的发展不是简单的阶梯模型,而是以乘数效应发展的。在地心辐射模型中,纵向整合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因素包括: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多样化和规模化,农业产业技术创新的深入化,农产品价值链体系整体化;横向联合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包括:***府***策在农业产业集群中的积极推动作用,商会、协会等联合作战形成的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行规等,此外,物流包装企业、金融服务业、技术创新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也驱动了农业产业集群的顺利形成。

2.1农业产业集群初级阶段的驱动因素

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观点认为,地理位置和历史优势是集群的起始条件。影响农业产业集群的因素有地理环境因素、文化环境因素、市场需求因素、市场竞争因素。在农业产业集群化的初级阶段,分析、研究、确认区域的优势资源是最重要的。这需对本地区的地理环境因素、文化环境因素、市场需求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考察、判断,找出地区的优势所在,或积极构建某种区位优势。

2.2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阶段的驱动因素

区位优势的存在是农业产业集群的一个基础,只有这个基础还不够,中国许多地区的传统优势农业都具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但是只有通过现代化的产业发展途径,以科技为动力,用龙头企业来带动,寻求积极***策支持,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以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区域农业品牌逐渐形成是农业产业集群进入发展阶段的标志。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阶段,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能力、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和品牌农业的打造与维护都是驱动农业产业进一步集聚的力量。

2.3农业产业集群规模化的驱动因素

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标志是完整的、配套的产业链价值体系的形成,品牌在较大范围内产生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农业产业集群化阶段,在区域内产生大量相关加工、销售企业,龙头企业在全国或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逐步加强并稳定,产业内部分工更加明确、联系更加紧密,甚至结成产业联盟,产业内企业通过合作和竞争,形成了一个坚实、稳定、联系密切的本地关系网络。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技术的持续创新、先进的发展农业产业的理念等。

3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策建议

3.1农业产业集群的初级阶段———分析确认优势资源

3.1.1从区位优势出发,发展特色农业

落差优势是为某区域所特有的、具有稀缺性的、对企业家具有极大吸引力的一个或一组元素的统称。落差优势可以体现为***策或制度优势、知识优势、地理位置优势、历史的偶然事件、自然资源优势、基于当地区域文化的互信及合作机制、当地具有的商业传统或这些优势的综合。农业产业集群形成过程通常以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基础,发展适合当地的农业产业集群,所以在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第一阶段需要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确认或构建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项目,这一优势的确定以较大的落差优势为基础,资源具有独特性、丰富性。如加利福尼亚酒业集群、荷兰的花卉产业集群、丹麦的养猪产业集群,均依靠当地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结合高度的分工协作,最终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以法国葡萄酒产业集群为例,目前法国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高居世界第二位,种植面积达900000公顷。勃艮第产业区是其中最为著名的葡萄酒大产业区之一,勃艮第地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27000公顷,产量150000万升,年产葡萄酒2亿瓶。勃艮第属大陆性气候,其土质多样,不同山坡土壤差异大,甚至每座山的山腰和山脚的土壤都不一样,因此同一葡萄园的两个业主可以酿造不同风格的酒。这些使勃艮第成为世界上最令人迷惑不解的葡萄酒产区[8]。当前我国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多是以地理环境优势而兴起的。如***棉花产业和特色果业集群形成的内在因素在于,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决定了***棉花和果品的品质好、产量高、市场需求量大。

3.1.2挖掘和扩大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企业存在的理由,也是企业集聚的驱动因素之一。市场需求是一切经济活动的产生根源。市场需求为经济活动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量。稳定而且巨大的市场需求是农作物集聚种植的前提。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性决定了农业本身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如果能寻找到一个长期稳定的需求市场,农牧民就可以放心的规模化种养植。集群作为一个提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市场需求的存在是其萌芽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并且市场需求越旺盛、越挑剔,越有利于集群的出现与发展。意大利和法国酒业集群的出现是与两国都具有挑剔且需求强大的饮酒民族分不开的。当前我国以市场需求而兴起的农业产业集群还较少,可发展空间很大。

3.1.3文化环境因素

文化因素在驱动农业产业集群的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宁夏中宁当地已有600多年的枸杞种植史,在当地形成了深厚的枸杞文化:枸杞的历史文化、枸杞的饮食文化、枸杞的医药文化、枸杞的吉祥文化、枸杞的地域文化等。福建种茶、制茶、饮茶、贩茶历史悠久,有一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盛产的名茶各具特色,蜚声中外,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争奇斗艳。近年来,安溪铁观音声名鹊起,对振兴安溪经济,使这个国定贫困县在一跃成为全国具有竞争力的百强县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1.4***府***策的引导和推动

***府在农业产业集群化中仍将起到支撑作用。产业集群是由交易网络、技术网络、社会网络和信息网络交织所形成的完整的网络结构,它围绕主导产业,以主导产业供应链为基础,以多赢为目标,通过前向、后向的垂直联系建立起企业之间的长期、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这种网络结构不仅能降低交易成本,而且能促进协作,形成协同效应。在农业产业集群化过程中,农户、企业都无力构建这一复杂网络,***府在网络构建、发展、成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对于能够形成产业集群的区域,地方***府需要通过产业集群战略来推动其发展。为了有效促进产业集群发展,通过集群化发展获得整体竞争优势,需要制定相关***策给予支持。充分发挥***府规划和***策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步伐,并保持传统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地方***府通过国家与地方集群***策的有机结合,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稳定、可预见的市场环境。此外,农户与企业间合作关系的建立和保持有时也需要***府***策或行业协会的规范加以保障。减少或避免农户或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或违约行为,增强两者一体化程度。

3.2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品牌的营造与维护

3.2.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物品具有特殊性,通过市场运作很难有效供给,而公共基础设施又是制约产业规模化的重要障碍。很多品质优秀的农牧产品没能形成规模、没能走出当地的小市场,运输条件的限制是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府是公共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加大***府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就可进一步提升区位竞争力和可发展性。一方面,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节约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使集群内企业比集群外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企业集聚产生的规模效应,也将促进公共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3.2.2营造品牌农业

易正兰,陈彤(2007)将农业品牌分为农业区域品牌(原产地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属于企业所有,可合称为农业企业品牌[9]。农业区域品牌源于原产地形象,具有区域品牌的特征:一是区域性,农业区域品牌代表着某一个地方农产品的主体和形象,存在于某一特定区域内,对其他区域具有排他性;二是品牌效应,农业区域品牌具有聚集效应,即由品牌带来的经济聚集及规模报酬递增能力。农业区域品牌是无形资产,是区域农业实力的象征,是区域的一笔巨大财富,也是区域农业能够持续、快速发展的保证。农业区域品牌与农业企业品牌存在互动关系。农业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地域品牌对农业加工销售企业的发展起到高起点、高平台的作用,使企业产品和品牌更容易打入市场,赢得发展。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企业品牌的影响力也会惠及到本区域的其他品牌和其他企业,如果龙头企业发展出现问题,必将影响到整个地区其他企业的声誉和发展。因而企业品牌发展与农业区域品牌间是相互支撑发展的关系。

3.2.3加大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

企业因市场需求及当地的落差优势而建立时,较易取得成功,某些管理运营良好的企业会成为企业群中快速成长的领先企业,由于领先企业成功经营的盈利示范性,会吸引其他企业模仿性跟进,结果,企业经营的初始优势因“路径依赖”而被放大,从而产生“锁定”效应。当然,与单独存在的企业相比,众多企业集聚在一起,虽然可能面临着恶性竞争的不利局面,但所具有的优势也是很明显的:分工互补、降低交易费用、知识共享或资源共享、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范围经济、网络创新、技术外溢、劳动力市场共享、共享区域品牌、非正式交流等。这些优势的存在,可以克服单独企业资源及能力有限的缺陷,这些企业联合起来形成更强大的外部竞争力和外部影响力,使企业可以在更广阔的市场里发展,得到更多的商业机会。据一项对外国投资影响的估计,在对外商有吸引力的地区,群集存量每增加10%,该地区被未来投资者选中的可能性就增加5%~7%。在农业产业集聚区的投资也将产生此效应。

3.3农业产业集群的规模化阶段———用先进理念引领发展

3.3.1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

农业产业集群不仅是一个规模化的区域农业专业化经济体,它更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组织结构,这种结构包含了生产养植户、加工生产企业、运输销售企业、中介服务企业甚至***府在内的利益共同体,这一网络组织结构成为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力量。在集群内部,企业之间会由于长期的合作和交流形成的相互信任关系,减少市场交易中的机会主义和不确定性风险[4]。当前,我国农业产业集群还存在产业链条短、分工水平低的发展困境,但是农业生产是以有生命的动植物为对象,整个生产过程具有时效性,“迂回生产”程度受到一定限制,因而其技术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的难度更大,需要***府和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发展和完善产业链。

3.3.2技术的持续创新

技术创新类型可分为发明家型、实验室型以及创新网络型。创新网络型创新,指众多企业和机构相互合作进行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这种创新模式比较适合发展期的企业,一家企业可通过与几家同类企业共同参与研发,共享研发成果而利用较少的投资取得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果。此外,***府在技术创新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府可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开发新品种、通过引进新品种来提高区域内农产品种类的质量。区域内农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必然提高农民的收益,使得集聚种植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10]。

产业集群篇4

【关键词】

农业产业集群;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

一、农业产业集群的概念

农业产业集群是指在农业生产基地周围,因共性或互补性,而集聚的一些以加工农产品为主的企业和机构,从而形成的一个有机群体。其成员包括农户、农产品加工行业、服务行业,金融行业以及相应的科研机构。生产基地中的农户,加工农产品的企业,专业化投入的供应商以及专业化基础设施的提供者是农业产业集群的主体。农业产业集群向下会延伸到销售渠道和客户,并从侧面扩展到制造辅产品的公司,以及掌握相关技术并投入的的产业公司、研究机构、***府机构等。

二、农业产业集群的模式

我国现存的农业产业集群模式有科技示范园模式、专业化小城镇模式、外来资金驱动型模式以及市场依托型模式。

(一)科技示范园模式

科技示范园的主体是农业科技企业,它依托于农业先进技术,以市场为导向,在经济发达地区,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

(二)专业化小城镇模式

专业化小城镇是由于区位优势或自然禀赋差异,而形成的在农村或乡镇工业基础上的农业集群。可分为加工制造业主导型,农副产品加工型以及旅游型小城镇。

(三)外来资金驱动型模式

由于农业资源优势以及***府扶持***策导致吸引大量外商投资,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集中,从而使该区域形成聚集效应,从而形成产业集群。

(四)市场依托型模式

由于地方特色产业和专业化市场相结合而产生的生产集群与贸易集群的复合体。生产群体内由于存在激烈的横向竞争协作关系,使得各企业在经济活动中都是平等的。而生产群体与贸易群体之间以市场为导向,是纵向分工关系。

三、寿光蔬菜产业集群

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北部,渤海莱州湾的西南岸,出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链聚集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开发区的叠加位置和关键节点,是中国最主要的蔬菜和原盐产地之一。

寿光拥有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是***命名的“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蔬菜种植规模宏大,品种繁多,绿色无公害,营养丰富,打造出了寿光的“品牌蔬菜”。寿光不断引进各类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并和各类涉农企业、科研部门实行全方位合作。目前寿光蔬菜已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大中城市,并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委内瑞拉等国家,且深受各国消费者的喜爱。

(一)寿光的农业生产

寿光近几年来,共引进了来自美国、荷兰、以色列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品种共2000多个,经试验淘汰1500个,有500个新品种在大棚里种植。并且以提高蔬菜质量水平为重点,进行了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设,注重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监控,建成了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文家、三元朱、***、洛城等五大无公害蔬菜基地,全是无公害蔬菜发展到20万亩,有20个种类、100多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认证,获得了绿色食品的证书。

(二)寿光农产品物流园

寿光农产品物流园通过科学的布局规划,打破传统单一型物流区开发的模式,采用交易、存储、配送、商业、办公、居住于一体的多功能互动模式,实现多业态积聚效应。

作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园区配备了总建筑面积近140000平方米的6栋交易大厅,就整个亚洲而言,交易大厅的单体面积、衡量跨度都是最大的,可以满足大进大出的需求,充足的空间为广大客商提供最大的便利。6栋交易大厅均配置LED屏幕,及时权威的价格信息。交易区内商户所有交易一卡结算,快捷、便利、贴心,IC卡交易及时通过网络与电子结算中心相连,即时交易、即时结算。

业主仓库为方便商户使用,共分为东、西两个部分,总建筑面积27300平方米。仓库实行集中管理,24小时服务,全方位安保系统。为业主提供充足的储存场所。

物流大厅内部设有电子信息屏,做大了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真正整合了物流资源,使物流发展变得无限可能。

(三)寿光品牌推广

从1999年起,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于每年的4月20日至5月20日召开。一年一届的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使寿光完成了一个从区域性蔬菜产地到具有国际性影响的蔬菜产地市场的大跨越。在蓬勃发展的蔬菜产业的推动下,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已成为全面展示寿光高科技农业的一面窗口。菜博会的成功举办,也为开展国内外招商引资,扩大经贸合作,搭建了桥梁,提供了载体。一是拓宽了与外界联系的渠道。各级***府官员、国内外企业代表、各界客商汇聚寿光,参观考察,相2互洽谈交流,建立和巩固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聚合力越来越大的菜博会,成为企业、商家经贸合作,走向全国市场甚至国际市场的一个平台。二是创造了良好的商机。菜博会上人流、物流、信息流相对集中,大批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相对聚集,创造了良好的商机。

四、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策建议

(一)加强科技创新投入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农业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生命力就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能力上。因此***府应该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园区建设,建立专项基金用于农业科技研发并推广先进技术。

(二)加强财***支持

***府应综合运用一些税收、贴息、担保、补助、参股等手段,把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扩大到园区内各种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并优先支持一些特色农业产业经济。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类型的集群,采用不同的财***和税收***策,从而引导产业集群积极发展。

(三)完善金融支持

要对通过资本市场开创农村产业集群大力支持,创新拓展农村产业集群融资渠道,构建多层次直接融资体系,鼓励各类私募基金和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农业企业的投资力度。建立农村信贷体系,建设一批民营银行、农村合作社等,加强对农村产业集群的支持。

产业集群篇5

关于产业集群,不少学者都进行了研究,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其《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产业集群是相同或相近产业的相应企业和相关机构等群体在空间地理上集聚,并形成强有力、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吴传清、刘宏伟认为产业集群是指以大批产业关联企业(供应商、生产商、渠道商等)和相关机构(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集聚某一区域,这些企业和机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与生物有机体相似的产业群落。关于产业集群品牌,中山大学教授符正平在其《中小企业集群生成机制》一书中指出就像企业拥有自己的企业品牌一样,产业集群也拥有特有的集群品牌,即把产业集群整体当作一个品牌来经营和管理,其品牌名称一般由区域名称和区域特色产业组合而成,也称“集体品牌”或“区域品牌”,如景德镇瓷器、海宁皮革等。李大垒、仲伟周指出集群品牌是特定的产业集群通过集群相关组织和企业的努力经营,在外部市场上所具有的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通过以上文献分析得知,集群品牌在某种意义上是现代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而形成的区域品牌。它一旦形成将具有巨大的品牌效应和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与产业集群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它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区域性,指在一个特定的地区范围内,所具有的地域特色将对其他区域具有排他性。二是产业特色,它积累起来的浓厚的产业底蕴使之成为一个地方的优势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三是品牌效应,集群内的产业、产品在市场上有很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和市场占有率。因此重视挖掘、建设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塑造良好的地方产业集群品牌形象,成为提升地方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集群品牌对提升集群竞争力的作用分析

品牌是产品、企业的生命线,集群品牌是集群内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在产品同质化的竞争环境中,集群品牌的构建是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集群品牌是集群内企业的无形资产,它一旦形成,集群内的企业都将会享受到集群品牌给它们带来的利益。

2.1集群品牌有助于产业集群价值链的完善和优化

当今区域市场,是否拥有完善、优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已经成为竞争的重要标志,产业集群内的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制造商、生产商、物流配送商、中介服务结构等企业既有效分工又注重合作共同组成了产业集群的价值链,链条上的相关企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其产生的品牌效应不断吸引内外各种优势资源向这一区域集中,通过新形式的合作及交流进一步促进了集群内的企业通过学习不断创新向高端发展,产业链得以不断完善和优化,更进一步提升了集群品牌的对外竞争力。

2.2集群品牌有助于降低集群企业经营成本

集群品牌的形成,可以使其群内企业共享知名品牌带来的声誉,集群内相当数量的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可以集聚在集群这个知名品牌之下,区域内的知名企业可以进一步提升品牌的价值,不知名甚至无牌企业也可以享受品牌的无形光环。同时这些企业还可以共享销售渠道,在产品分销和流通中占有优势。这些都会为集群内企业节约经营成本进而带来价格竞争优势。

2.3集群品牌有助于提升产业集群的外部影响力

当前时代,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品牌效应。创出一个具有较强外部影响力的集群品牌,是一个区域产业集群运营成功的重要标志。集群品牌一旦形成,将会使这个产业在较短时间内为外界所认知,同时造福集群中的企业个体。另外,也为该产业在全球产业变化中取得产业分工与转移机会创造了良好条件。集群品牌将吸引和该产业相关联的众多企业向区域内积聚,同时最新的市场信息、先进的技术、优秀的人才、充足的资金等资源也会源源流入该区域,这些要素为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大与产业创新提供了充足的后盾支持,将会进一步提升集群品牌的外部影响力。

3漯河市产业集群品牌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对产业集群品牌认识不够深刻全面

近几年,漯河产业集聚区发展势头良好,逐步形成了食品等多个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但不管从***府还是企业都存在对集群品牌认识不够深刻全面的问题。漯河市***府在产业集群发展工作中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特别重视漯河产业集群品牌的建设,在此映衬下,提升了漯河的形象,也吸引了外部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流入漯河,加快了漯河经济的发展。但在引导、扶持集群内企业品牌建设工作中上还做的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品牌对于产业集群品牌的重要作用。产业集群内集聚众多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缺乏、管理不科学等原因,对品牌塑造的重要性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同时集群企业还存在更多的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在对自身作为一个集群内的行为主体对整个集群品牌具有重要影响方面还认识不足。

3.2产业集群品牌营销主体的营销手段相对单一

一个区域的产业集群要发展壮大,通过大力营销来打造区域产业集群品牌是必要的选择,通过各种创新手段对产业集群进行营销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集群的知名度、美誉度。作为产业集群品牌的营销主体,漯河市***府通过每年的食品节和食品博览会为产业集群整体造势,但在互联网经济条件下,营销手段显得相对单一,还需要采用更为广泛的方式、手段对各个产业集群进行宣传。

3.3产业集群品牌的风险防范机制尚未建立

在对产业集群的管理过程中,***府还没有真正意识到产业集群品牌潜在的风险,目前尚未建立健全的产业集群品牌风险防范机制。在产业集群内部,大多企业对保护产业集群品牌的意识缺乏,行动中真正维护者较少,这种现象可能会给集群内部所有企业带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品牌株连风险。此外,在漯河产业集群中出现产业集群品牌知名度、美誉度高而本土品牌鲜为人知的现象,这种缺少本土企业品牌支撑的产业集群品牌,长期以来是不利于集群发展的。因此,建立漯河产业集群品牌的风险防范机制,是漯河产业集群朝良性方向发展的重要支撑。

4构建漯河市产业集群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

4.1***府积极发挥引导作用

在漯河市产业集群品牌建设过程中,***府要积极发挥好引导作用。第一,***府要注重引导集群企业从思想上对品牌建设有正确的认识,通过多渠道邀请行业专家、品牌营销策划咨询机构,通过培训、诊断、指导、研讨等形式对集群企业管理者进行熏陶,促使企业端正企业经营理念,帮助企业制定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等营销战略,指导企业找出自身特色,通过差异化经营提升自身竞争力,使集群内企业都真正专注自身个性塑造各具特色的品牌形象。第二,***府还需建立相应激励机制以调动集群企业创建品牌的积极性,对企业创建品牌整个过程进行跟踪指导,及时为企业解决困难,积极扶持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和名牌,并根据企业对集群品牌建设贡献大小予以奖励。

4.2采用多种手段加强产业集群品牌营销

营销主体既可以在漯河当地继续举办与产业集群的产业、产品有关的各种食品节和博览会等方式吸引媒体和社会公众的注意,也可以组织策划集群内企业共同以漯河产业集群整体的名义参加国内外各种商品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等扩大其在外的知名度。同时还需创新集群品牌推广方式,搭建产业集群网上平台,创建产业集群网站,鼓励、扶持集群企业利用网上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积极通过网上平台宣传产业集群,加强对名牌产品、龙头企业的网络宣传推广,充分利用网络来提升漯河产业集群品牌的知名度。

4.3培育企业品牌,实施区位整体营销战略

建好产业集群品牌,需要把培育品牌产品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着力制定品牌发展战略和培育名企规划,引导集群内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产业集群的关联性和同质性,为区位品牌的形成和实施区位整体营销战略提供了可能。对于区位品牌的共享性,在实施区位整体营销战略过程中需要***府来协调各个***企业间的经济利益,以消除经济的外部性,帮助集群内企业树立对整体营销行动的信心,增强各企业间的凝聚力,利用集群品牌起到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需求的作用。借助集群整体营销战略修正企业营销方式,共享营销资源,降低营销成本。取得集群内企业协同效应。同时漯河市***府应制定相关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标准,对利用集群品牌进行生产和销售低劣产品,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企业,***府职能部门应予以监管和严厉的惩罚,维护集群品牌形象。

4.4发挥集群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

龙头企业一般是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其通过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或持续不断的创新,建立起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形成自身的独有的品牌,龙头企业的品牌还能为产业集群品牌的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基础。它们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且对该地区或者相应行业具有突出影响。比如在全国赫赫有名的双汇集团等,在调查中大家对漯河双汇绝口称赞,也因此对漯河食品表示赞同,可见,作为食品龙头企业的双汇,其知名度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对漯河食品产业集群的品牌形象产生了正面辐射作用,提升了其所在食品产业集群的知名度,同时推动了集群内其他企业的发展。因此,引导、扶持优秀企业发展为龙头企业,对于建设产业集群品牌是至关重要的。

4.5中小型企业应练好内功

通过调查发现,消费者对于一个集群是以一个整体形象去评价的,一个产业集群的产品质量和价格会对消费者的感知和购买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要通过这两个因素对产业集群进行建设,只依靠龙头企业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中小型企业做好这些工作,从提升产品质量入手,有计划地创建自己的品牌,配合各种营销手段,逐渐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6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

针对集群品牌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府和集群企业都要增强事前预防和事后危机处理意识,及时进行防范和化解风险。在事前预防阶段,可以成立专门的风险防范机构,紧密监督企业的经营行为,及时收集与集群相关产品和企业的信息,并加以分析、研究和处理,消除各种潜在的危机。在产业集群品牌出现危机的阶段,***府要协助、指导企业在危机中寻找转机,在威胁中寻找机会,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化解。企业自身要迅速查明原因,及时与媒体和消费者进行沟通,通过各种公共活动化解危机,重塑形象。

4.7健全产业集群的配套措施

产业集群篇6

【关键词】汽车产业集群 文献综述 集群 汽车

近年来汽车工业迅猛发展,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榜首,汽车产业也一直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国内汽车产业集群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已经形成了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对于汽车产业集群的研究更是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本文总结归纳了国内外比较典型的汽车集群研究成果,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发展汽车工业。

一、国外汽车产业集群研究现状

自从上世纪50年代国外学者就开始关注汽车产业集群,他们对世界三大成型的汽车产业集群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研究了汽车产业集群绩效评价机理、如何提高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和完善汽车产业集群内部结构,但对于汽车产业集群产生原因、发展动力以及不发达国家汽车产业集群研究较少。

Dowel(1999)研究指出田纳西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问题,并且详尽地叙述了如何克服存在的问题以提高竞争优势,作者使用投入产出法和地点系数法研究汽车产业集群,并且从这两个角度入手解决如何提高汽车产业集群发展。

Matthew(1999)则在Dowel的基础上系统地叙述了提高田纳西区汽车工业的方法,主要包括:***府成立汽车产业领导小组、发展汽车服务业、建立集群与其他***门的广泛联系、人力资本的开发、税收的合理利用等。

Nel,Makuwaza(2001)以南非为样本,研究了汽车产业集群形成产生的正、反两种因素,并进一步论述***府应该制订相应***策以提高企业技术能力和企业效率等。同时提醒***府应对南非可能出现汽车产业集群城市给予高度关注。

Szilasi,Kalseu(2003)研究了匈牙利的汽车产业集群(PANAO,从集群的形成与发展、集群的结构、集群发展目标以及集群对地方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以及所面对的挑战等方面对集群进行了分析。

Dicken(2005)对新加坡、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汽车产业集群进行了跟踪分析,探讨了新兴汽车国家如何更好融入国际汽车产业的方法和机理。Ivarsson(2005)对汽车新兴发展国家商用车的汽车物流进行研究,揭示了企业的选址对技术、信息的流动具有重要影响,并研究了集群内部技术的传导机制。

二、国内汽车产业集群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汽车产业集群的研究起步较晚,由于近年来汽车产业为我国经济构成的支柱产业,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国内学术界对汽车产业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他们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汽车产业集群的产业竞争力以及汽车产业集群的影响机理等。

薛凤旋和刘卫东对汽车产业集群关注比较较早。他们对比了20世纪80年代以前全球汽车产业规模变化和80年代以后以后中国汽车工业的变迁、发展与壮大,得出企业追求最小成本是影响企业空间布局的结论,并由此产生了产业集聚和扩散。黄水灵(2004)系统地介绍了世界汽车产业集群概况,并以我国典型汽车产业集群为样本,从专业技能、资源共享、集群信息交换、品牌效应等角度总结了对汽车产业集群内部结构的影响。王彦森(2004)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加入WTO后面对外国企业竞争的重要措施就是培育汽车产业集群,从而形成竞争优势和技术创新优势。王今、侯岚(2004)采用LQ法对我国汽车产业集群进行了识别,指出长春、武汉、上海、重庆、北京是已经形成的汽车产业集群;南京、辽宁是刚刚显现出的汽车产业集群;广州和合肥是新兴的汽车产业集群;结果显示,地点系数法对识别产业集群是可行的。***研究员钱平凡(2004)对汽车产业集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对***策的***策实施了提供了大量可操作的建议,他认为我国汽车产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过于分散,汽车产业的集中发展将会大大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采用集群模式是实现中国汽车市场振兴的必然选择。雷鹏(2005)从产业历程、产业识别、产业的SWOT分析等方面分析了北京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文中的问题,提出了如何提升北京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方法。杨宗锦、陈玮玲(2005)对以广州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汽车工业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该地区在基础设施、汽车产业链、汽车技术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对应的对策。高丽、周凌(2007)在对我国汽车产业的GDP总量、相关绩效指标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应该走轮轴型发展的道路。肖海滨(2008)分析了重庆市汽车产业集群的优劣势、并提出了相应的***策建议。李永钧(2010)对国内已经成型的重庆、武汉和长春三大汽车产业集群进行分析,概括了三大汽车产业集群各自优劣势。吴磊(2011)对中国汽车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关键竞争力在于进行产业重组。

以上国内学者对汽车产业集群的分析还是比较广泛的,但是对于一些问题研究不够深入,比如对汽车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上,缺乏对于汽车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研究,另外对于***策建议只是局限于理论角度,很少通过实证分析汽车产业集群,缺少系统的评判指标和定量研究,很少将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地区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忽视了集群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薛凤旋,刘卫东.中国汽车工业—改革开放后的重整与国际化[J].地理研究,1997,(3).

[2]刘卫东,薛凤旋.论汽车工业空间组织结构之变化—生产方式转变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1998,(2).

产业集群篇7

关键词:旅游产业集群 综述 进展 不足

1、引言

相对于制造业集群已初具规模的情况,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相对滞后。尽管有些地区旅游产业集群已经初见雏形,但远未到产业发展的主导的地位。同时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很不成熟,仍有很多的疑问和尚未涉及的方面。因此,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国内旅游产业集群研究文献总体情况

2.1 资料来源及年谱分析

本文分析的内容主要是通过网络检索,使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并且使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的检索为佐证和补充。检索的标准时点:2013年9月9日17点46分,不考虑此后网络数据库新增的文献。检索的关键词是“旅游产业集群”,共选取了2003―2013年间与旅游产业集群有关的574篇文献,然后运用文献综述、比较归纳分析,对资料进行了分类汇总,并对其中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了综述,可以作为考察我国旅游产业集群文献研究的“样本”,来反映这几年研究的现状。

2.2文献研究方法(数量分布)

本文对检索到的文献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发现个案研究或者实例研究的方法占相当大的比例,占51.85%;部分论文使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占16.04%;使用数理统计研究方法的论文数量占9.87%;使用构造模型研究方法的论文占9.87%(见表3)。(注:描述性、概念性、个案分析属于定性分析;假设检验、构造模型、统计分析属于定量分析)

***3文献定性定量研究各年比率

3、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与分类研究

3.1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

(1)从旅行企业角度出发,提出了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

常叔杰等[1](2006)认为旅游产业集群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合作,集群在同一个特定地理区域内的一定数量的旅游企业、旅游相关企业和组织,它们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为提高集体的竞争力而形成的同盟。庄***[2](2005)定义旅游产业集群是是大量与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联系密切的行为或企业以及相关的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并由此形成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优势的一种现象。刘恒江,陈继祥[3](2004)产业集群竞争力概念可以定义为:是以产业集群的各种资产要素为基础,以企业间的动态网络关系及其层次性递进为运行方式,具有对环境的利用能力和规避能力,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能为产业集群的整体绩效带来实质性功效的强劲竞争优势。

另外从旅游企业角度进行定义的还有颜醒华(2006)、王兆峰(2006)、张金霞[4](2006)、张新[5](2007),石 玉(2012),学者使用这种定义的方式较为普遍。

(2)从整体旅游产业角度加以考虑。

温兴琦[6](2009)旅游产业集群是指以旅游资源基础,旅游核心产业和旅游相关产业围绕旅游资源在某一特定区域内聚集,并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获得规模经济与聚集效应,以正式与非正式的关系联系在一起的既竞争又协作的一种状态 。

刘涛[8](2011)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区域组织形式,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并成为推动区域及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发展模式。

(3)从旅游要素角度提出的概念。

陈秀琼[9](2010)旅游产业集群是由有效的旅游供应链组织起来的一系列旅游活动和旅游服务,其目的是旅游目的地所有单位协同作用以便提高目的地的竞争力。

张建春[11](2006)旅游产业集群可定义为: 由旅游吸引物、相关要素和市 场通过网络、产品链或战略规划连接起来的在地理空间上集中的趋向和过程。

温兴琦[10](2009)旅游产业集群是指旅游吸引物及相关要素在一定的地理空间上集中的趋向和过程。

从以上研究可以清晰的得出结论,学者们对于旅游产业集群概念虽没有达成共识,但是基本上是认同旅游产业集群是中心旅游核心吸引力,由旅游相关企业组成,对旅游业有促进作用的,是广义上的概念。

3.2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分类

张新[12](2007)把旅游产业集群分为资源型旅游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型旅游产业集群。

陈秀琼[9](2010)划分旅游产业集群的类型有轮轴式旅游产业集群、马歇尔式旅游产业集群、网络综合体式产业集群和“龙头+网络式”旅游产业集群。

李庆雷,明庆忠[13](2008)旅游产业生态集群的主要实现方式为旅游循环经济园区和环境友好型旅游城镇。

其他对旅游产业集群进行分类的还有常叔杰(2006)、张梦(2005)、庄***(2005)、夏正超、谢春山等。

综合起来,学者们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分类是从不同的角度分类的,张新的资源型和市场型具有代表性的。

4 、旅游产业集群的存在条件、构成、形成过程、机理和优势

4.1 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构成

宋振春等(2004)根据对于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重要程度和联系的密切程度,可将旅游产业集群分为三个层面:核心层、直接支撑层、间接支撑层;尹贻梅(2005)等认为包括核心层、要素供应层和相关辅助层三个层次。这种构成学者基本上达成一致。

4.2 关于旅游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与机理

颜醒华、俞舒君[14]从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优胜劣态的竞争机制、共同学习与提高的发展机制、动态优化资源配置的合作机制五个方面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详细分析。

张建春[11](2006)旅游集群的形成主要是受旅游要素不断集聚的推动,在特定地域和具备一定的社会资本前提下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水平的区域旅游产业群体。

夏正超,谢春山[15](2007)认为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因有自然性因素的吸引力、区位选择吸引力、规模经济吸引力、空间交易成本因素、协同创新环境因素和文化制度因素。

4.3 关于旅游产业集群优势

赵书虹[16](2010)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有:放大乘数效应、避免资金外流、避免区位替代、加强城乡旅游互动、形成旅游产业动态能力和有效避免飞地的形成。

学者对于旅游产业集群优势,主要是借鉴产业集群优势,或者与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去论述。

产业集群篇8

论文摘要:通过对湖北不同类型产业集群的调查研究.发现嵌入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不同,其集群值创造能力和升级能力也存在差异由于集群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和升级与其所处经济区域的发展状态及制度模式密切相关研究了湖北省传统产业集群、复杂产品制造集群和网络外部性特征的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升级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关系。

1导言

根据波特的定义.产业集群是一组由于共性和互补性而连接在一起的相互关联的公司和机构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地理上的集聚如果根据产品制造过程的特点进行分类.湖北省的产业集群可以分为传统制造业集群、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集群、复杂产品制造集群、专用品供应商集群和一种特殊的产业集聚——产业(科技)园。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湖北省经济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产业集群的组织结构正经历一种演进性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为集群的发展已嵌入全球生产网络中.这个网络是由掌握核心技术和控制技术路径的核心集群根据自身利益而在全球范围组建的。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创新的技术壁垒低.所需要的前期积累少.对技术适配度的要低.创新的机会少因此,会有大量跟进者进入.新加入的企业将共同作用于对现有生产、组织和利益分配范式的改变:第二。创新的技术壁垒高.需要高度的前期积累.对技术适配度的要求高.但创新的机会多因此.只有较少的企业能够实施创新而获得这些机会.这些少数者将决定新的生产、组织和利益分配范式,并利用长期和连。

续的积累进一步提高壁垒.强化优势。由于熊彼特第二种创新模式依赖企业的知识基础。特别是缄默型知识、复杂性知识和系统性知识.这就需要企业间能进行频繁的交流和人际接触和互动.从而导致相关创新者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相反.第一种模式对应的创新则不需要地理上的集中.创新依赖的知识更多是可编码的.借助现代通信手段可以在全球范围布局这就使得各种集群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将被分为核心集群或边缘集群。核心集群掌握核心技术和对技术路径的控制能力.因此是全球生产网络(GPNs)的控制者.他们可以根据资源的比较优势在全球进行布局.发展和利用各种为其服务的边缘集群.特别是对于编码性强的知识和可以通过许可形式扩散的技术对地理位置的要求就更不严格由于当前技术模式下技术路径的控制能力是掌握在核心集群手中.所以.这些边缘集群就可能会处于长期依赖状态.处于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而且很容易被其他区域替代。

湖北省的产业集群和国内其他地区一样已大多嵌入全球生产网络和价值链中.但大多数集群基本处于输出原材料和资源性产品.或为掌握著名品牌和核心技术的国外企业进行产品加工和外包服务的生存状态其目前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上.但随着供应的增加.其成本优势正在丧失。集群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维持价格优势的潜力非常有限因此.不断提升产业集群的价值创造能力就成为所有集群必须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

2湖北省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集群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

通过对湖北省4个比较典型的产业集群.即仙桃彭场无纺布产业集群、随州三里岗香菇集群和十堰、襄樊、武汉为基地的汽车产业积聚带以及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光电子产业集群的调查研究.发现其存在某些共同性问题。主要表现在:

(1)集群内部没有形成完全意义上的专业分工与协作的关系湖北省集群内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还处于较低层次以汽车产业集群为例.从当今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看是模块化采购与同步设计相结合.要求零部件供应商能够配套和具有参与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湖北省汽车产业集群的上、中、下游产业虽然都有.也有一定的分工.但缺少联系与协作机制.分工程度有限.没有形成完全意义上的专业分工与协作的关系.结果是大企业根据用户要求提供成套“解决方案”的系统集成能力不强.中、小企业专业化生产优势不明显.难以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保大”的格局。

(2)***府行为的主导性作用过大.市场化的网络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产业集群的规模优势和学习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集群公共产品的供应数量和质量为整个集群服务的物流系统、信息平台、生产要素市场、技术开发和研究机构、法律服务机构等对集群竞争力的提升和价值创造能力的提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都进行这方面的大量建设。并逐步由***府主导过渡到市场化供应模式但湖北省产业集群层面上的这些公共产品的供应非常匮乏.***府的作为主要体现在提供土地和税收等优惠***策上。随着***策优势和地理优势的逐步减弱.有的地方已经出现部分企业外移现象.而一旦产业链中关键企业迁移.就有可能导致整个产业网络的崩溃。

(3)产业集群缺乏核心技术,产、学、研联合开发的互动机制尚未形成产业集群内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比较少.虽然部分企业拥有一些自主知识产权.但是就总体而言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业集群内的研发主要集中在企业.而企业规模有限,研发投入十分不足产、学、研之间缺乏科技创新的分工与合作.湖北省丰富的研究开发资源没有和集群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

(4)品牌、诚信意识缺乏,短期化行为、无序竞争.严重损害了市场环境不少企业品牌、质量、诚信意识淡薄,假冒他人商标、以次充好、压价竞销、仿冒、偷工减料、欺瞒等行为已不是个别现象这种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的状况与产业集群所需要的诚信互助、合作共赢的发展文化是格格不入的。

(5)产业集群的发展基本处于依附状态。产业集群的发展受经济全球化影响十分明显.有的集群已嵌入全球价值链中.成为代工和贴牌企业.有的则在国内市场与国外企业进行竞争由于缺乏著名品牌和核心技术.市场和产品开发基本控制在大型购买商和重要技术供应商的手中.集群对未来发展的路径控制能力很弱。

通过对湖北省不同类型产业集群价值创造能力提升和集群升级问题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不同类型产业集群嵌入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不同.其集群升级能力也就存在差异。传统制造业集群往往同时嵌入多条价值链.产品市场为国内市场或为多个跨国公司贴牌.技术壁垒较低.市场结构为竞争性市场这就不仅使其不容易形成对单个跨国公司的依附.并通过这种开放式发展模式使它们能够和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生产组织方式和最严格的质量标准接触.激烈的竞争将迫使集群提升其制造技术.通过引进行业标准和学习贸易惯例提升其制造质量和管理水平这是一个通过学习能力提高带动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很多集群就是因此而走过了由过程升级带动产品升级直到功能升级的道路因此.处于落后地位的传统产业集群只要学习和创新能力足够强大就相对容易实现价值链升级。

对传统产业集群而言.过程升级到产品升级是一个转折.虽然通常情况下传统制造业的技术壁垒相对较低.但通过设计改进或技术改进而实现产品升级并不能孤立进行新设计的推出、产品功能的提升如果要在市场取得成功必须还有其他因素的支撑例如品牌和市场规模.如果集群市场声誉和协同能力不足以迅速扩大市场规模,产品创新将成为外部.那些实力更强大的集群和企业将模仿这些设计而迅速取而代之。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也是同时嵌入多条价值链中.由于拥有替代性很小的资源.它们更容易培育出自己的品牌和销售渠道,因此也具有较大的升级潜力。

3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与集群升级

湖北省传统产业集群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保持集群竞争力的同时如何实现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和实现集群升级对于传统产业集群而言.由于大多数集群是由中小企业组成.其创新活动往往会受制于经济规模和技术能力.要实现集群的升级依靠企业单打独斗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形成合作机制和整和社会资源的能力.提高集群的协同效应.而这一点正是湖北省大多数传统产业集群的弱点。

产业集群篇9

关键字:产业集群;经济发展;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产业发展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应对新的国际竞争压力,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产业集群。美国的硅谷、好莱坞,中国北京的中关村,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卓有成效的实例。

集群本意为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在某地集中出现,早在20世纪70年代或更早的时间,就有国外学者将集群引入到经济学,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1990年美国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重新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并用产业集群的方法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从此,产业集群的概念得到学者的普遍接受并风靡一时。

产业集群是由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的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其他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它至少应包括如下几个因素:

首先,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一般来说,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和其它机构往往都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这是产业集群形成基础。中国纺织集群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这三大经济圈最为集中,全国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中,76.38%的纺织企业,60.97%的从业人员,86.04%的出货值都聚集在这里。西安高新区以大唐电信、海天天线、华为、中兴、西电捷通、宇龙等企业为代表,3G技术为支撑的通讯产业集群,2005年营业收入突破15亿元;以德国英飞凌、美国爱尔、美光、应用材料、西岳电子等40多家企业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2005年产值超过35亿元。

其次,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及其它机构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及相关机构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联系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这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

第三,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产业集群内部不仅包括企业,而且还包括还包括上下游、互补产品的生产商以及提供专业化基础结构和提供技术支持的其他机构,如大学、科研机构、金融机构、职业培训机构、技术标准机构、技术咨询机构等,很多产业集聚群还包括商会和涵盖产业群成员的其他集体组织,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这是产业集群的实体构成。

产业集群的重要作用:

第一,外部经济效应。集群区域内企业数量众多,单个企业并不大,但集群区内的企业彼此实行高度的分工协作,生产效率极高,产品向区域外的市场扩散,从而使整个产业集群获得一种外部规模经济,促进了集群同类企业之间实现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节约了资金成本。

第二,空间交易成本的节约。空间交易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信息成本、寻找成本以及和约的谈判成本与执行成本。产业集群区内企业地理位置邻近,容易建立信用机制和相互信赖关系,从而大大减少机会主义行为。集群区内企业之间保持着一种充满活力的非正式关系。在一个环境快速变化的动态环境里,这种垂直一体化安排和远距离的企业联盟安排,更加具有效率。

第三,学习与创新效应。产业集群是培育企业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温床,企业彼此接近,激烈竞争的压力,不甘人后的自尊需要,当地高级顾客的需求,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一家企业的知识创新很容易外溢至区内的其他企业,这种创新的外部效应是产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产业集群也刺激了企业家才能的培育和新企业的不断诞生。

但随着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其中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

第一,集群整体意识的淡薄。“聚而不群”现象普遍存在,在我国的产业集群内部,企业无论大小,基本都是“五脏俱全”,即各自***完成产品开发、原料采购、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

第二,开发设计能力弱、技工和人才严重短缺、质量提高缓慢、创新能力弱、产品雷同与企业同质化现象突出、同业无序竞争和内耗严重、缺乏品牌意识、管理水平落后、融资环境差、支撑服务体系欠缺、环境污染加剧等等问题在目前多个产业集群试点中普遍存在。

如目前全国的摩托车产业普遍没有跳出仿制的窠臼。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仍然是整个产业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车型虽然不少,但同质化问题突出,仿制车型多,创新产品更少,总体上尚未完全形成自主开发的体系和能力。

第三,价值链整合度不够,产品结构单一,产业关联度低。企业集群是价值链整合的产物,但在形成企业集群过程中,有些同类企业不是自发集聚形成的,而是各地***府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市场主体、金融市场的投资行为,靠***府行***命令聚集在一起,但实际企业之间并不存在高度关联性,不是价值链自然衍生而成的企业集群,企业间难以形成依靠各自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环节相链接起来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导致企业产品单一、缺乏协同效应。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要想提升产业竞争力,一定要改变产业集群的现状,提升产业集群的水平。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府制定适当的产业指导规划,使现有或新建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相辅相成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对已有中小企业集群要重视相关产业的网络体系建立,对新建中小企业集群内的产业布局要坚持以分工协作形成集群来安排项目,鼓励中小企业加入大企业的配套体系中,使之改变***生产最终产品的生产方式,多生产中间产品,并在同大企业合作过程中享有技术外溢效应,提高其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

产业集群篇10

关键词:产业集群区位商法识别聚类分析法分类

产业集群理论概述

目前,理论界对产业集群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有的强调空间聚集性;有的从产业链方面考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波特的定义,他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它们同处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在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发挥信息知识共享、创新扩散、分散风险等优势,实现集群内企业协作竞争,降低生产、组织和交易成本,这是非产业集群以及集群外没有的。产业集群已经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

产业集群的产生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是技术因素。正是由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特点才促使集群内提高技术水平、研制新产品、开发新项目。其次是投入品价格。由于产业集群可以统一订购数量较大的相同投入品,因此往往可以获得相对低廉的价格,这正是产业集群产生与存在的重要因素。再次是区域内、外市场。区域内足够大的市场容量和消费份额就能吸引大量企业和行业;区域外,在产品的营销和销售方面,集群整体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实现集群整体效益。最后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产业集群空间聚集的首要条件,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识别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的基础,分类是对产业集群识别的深化。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城市,西部欠发达地区较少。本文以西安为研究对象,是对产业集群研究的有益补充,而且运用实证方法将产业集群识别和分类相结合是对产业集群研究的新尝试。

西安产业集群识别方法及结果分析

(一)区位商法说明

区位商(LocationQuotient,LQ)是产业集群识别的方法之一,可以判别产业集群存在的可能性。它运用的是某地区某产业就业数和全国该行业就业数的比值。该方法假定区域内某行业的就业人数如果高于同一产业全国的平均水平,就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并且大于当地的消费需求,因此该产业可以把多余的产品出口。

其中LQi表示i产业的区位商值,ei表示某地区i产业的就业数,Ei表示全国i产业的就业数。LQi>1表明该地区i产业具有比较优势,专业化水平较高,产品输出数量较多;LQi=1表明该地区i产业专业化水平等于全国水平,产品基本实现自给自足;LQi<1表明该地区i产业专业化水平低于全国水平,i产业缺乏竞争优势。

区位商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用于新型或小型产业集群识别;假设在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上i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是相同的。但是由于该方法数据获取方便、简单易操作,因此在西方和国内产业集群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数据处理及结果

本文根据2003-2006年西安31个行业就业人数的平均值和2003-2006年全国相同行业就业人数的平均值,运用区位商法求得LQ值(见表1)。

通过区位商法对样本区间内西安产业集群识别,从表1可以看出西安农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16个行业的LQ>1,表明这16个行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产业集群,与实际情况相符。特别是LQ排名前11位的产业集群,它们的LQ均大于1.5,专业化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比较优势。说明西安集群现象明显,集群效应显现,集群内部已发挥知识共享、创新扩散、降低成本等优势。同时也说明区位商法适用于产业集群识别,结果是合理有效的。西安产业集群分类研究

(一)方法介绍和数据来源

产业集群分类运用的是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法。聚类分析的基本程序是,首先根据一批样品的多个观测指标,具体找出一些能够度量样品或指标之间相似程度的统计量,然后利用统计量将样品或指标进行归类。其中K均值聚类分析法是麦奎因(1967)提出的,基本思想是将每一个样品分配给最近中心(均值)的类中,具体的算法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步骤:将所有的样品分成K个初始类;通过欧几里得距离将某个样品划入离中心最近的类中,并对获得样品与失去样品的类重新计算中心坐标;重复步骤2,直到所有的样品都不能再分配时为止。

根据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变量进行分类。将表1中LQ>1的16个产业集群进行分类,数据选取的是2006年西安市16个行业的从业人数和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数据根据2006年《西安统计年鉴》计算得到。首先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yij为标准化后的数据

其中,

根据16个LQ>1的产业集群从业人数和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标准化后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y1表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的标准值,y2表示从业人数标准值。以y1、y2两个变量进行Q型聚类分析(观测值聚类分析),即对产业集群进行聚类。

(二)数据处理过程与结果分析

本次聚类分为三类,共经历两次迭代,第二次迭代后,类中心变化为0,从而停止迭代。按照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和从业人数将16个行业分成三类。第一类包括两个产业集群: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建筑业,它们与类中心的距离分别为0.099、0.099。第二类也包括两个产业集群: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它们与类中心的距离分别为0.163、0.163。其他12个产业集群均属第三类,包括农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业,住宿和餐饮业,科学研究事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它们与类中心的距离分别为0.245、0.239、0.075、0.235、0.080、0.197、0.190、0.165、0.260、0.070、0.127、0.108。

这三类产业集群呈现出不同的类中心各变量值。第一类y1=0.90071,y2=0.01317;第二类y1=0.51327,y2=0.90181;第三类y1=0.18975,y2=0.04851。最终类中心不同表明三类产业集群具有不同特征:这一类产业集群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大,从业人员少;第二类产业集群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相对较大,从业人员多;第三类产业集群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一般,从业人员较少。

西安产业集群主要集中于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上述的第三类,以科技、信息等软资源为优势的第三产业集群,具有密集的大学和科研机构、高素质的金融投资队伍和企业家等优势;第二个层次为上述的第一、二类,是传统制造业产业集群,具有劳动力充足、专业化分工合作、当地特有的创新和拼搏精神、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等优势。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对西安产业集群的分类和实际情况相吻合。

综上所述,本文运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了西安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研究结果将为西安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产业集群研究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识别和分类只是产业集群研究的第一步。针对西安产业集群的分类结果,分析各类产业集群对西安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它们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经济效应,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深化。

参考文献:

产业集群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产业集群10篇

学习

半年儿科护理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半年儿科护理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儿科优质护理工作总结,儿科护理工作月小结。三、个人修养素质方面,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感觉自己越来越成熟,个人修养和素质在不断提高,我认真做到在工作时间仪表端庄、着装整洁、礼貌待人

学习

环境监控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环境监控10篇,内容包括环境在线监控调研报告,环境监控。4.微波检测器在交通噪声车流量监测中的应用陈潇江,闻欣,CHENXiao-jiang,WENXin5.信息动态6.微生物传感器测定水中BOD的研究进展张国伟,李捷,刘泽浩,李永强,ZHANGGuo-wei,LIJie

学习

信息技术应用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技术应用10篇,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应用技巧,信息技术应用教程。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随着教学不断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成为教学目标和方向。课堂是学生学校活动的主要场所,教育教学改

学习

数控技术双语教学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数控技术双语教学10篇,内容包括数控课程标准最新版,数控技术及应用课程评价。一、现代双语教学范畴界定所谓双语教学是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有计划、系统地将母语以外的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专业学科教学,使用两种语言作为专业学科

学习

测控技术与仪器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测控技术与仪器10篇,内容包括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前十强。测控技术主要是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进行研究,从而获得相关要素并对其控制的一种先进技术,它是结合电子、紧密机械、计算机、光学、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电力

学习

道理与桥梁专业技术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道理与桥梁专业技术,内容包括道路桥梁专业知识汇报,道路与桥梁专业认识1500字。一、教学课程改革面对新一轮的教育改革,高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改革的过程中,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以“课程对准技术、技术

学习

现代生物技术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生物技术10篇,内容包括现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科技的成果介绍。——研究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进程加速。目前,农业生物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产业在发达国家业已形成,并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有关专家预测,本世纪生物技术产品在

学习

当代教育科学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当代教育科学10篇,内容包括当代教育科学是核心吗,当代教育科学。教学理论、外国教育、教改前沿、学科教学、专稿、决策与思考、理论纵横、精论集锦、教育心理、教育评价、教育管理、品德教育、课程与教材、现代教育技术、学

学习

多媒体技术教学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多媒体技术教学10篇,内容包括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学习心得,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案例。一、将静止抽象的画面动态化、形象化静止的抽象的画面可以使学生拍手叫好,却难以使学生知道“好”的原因,难以使学生了解这个“好”产生的整

学习

扶贫工作心得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扶贫工作心得,内容包括最新扶贫工作心得和感悟,教育扶贫工作心得和感悟。扶贫工作心得和感悟1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曾经说过: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过硬的农村***支部,***的正确路线、方针***策就不能在农村得到具体落实,就不能

学习

防汛应急预案工作总结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防汛应急预案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应急预案演练小总结防汛,房地产公司防汛应急预案工作总结。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市经委是全市城市工业防汛综合协调部门,市区行***区域内各区工业经济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工业企业的防汛管理

学习

钢筋工实训总结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钢筋工实训总结,内容包括钢筋工实训心得800字,钢筋工实训报告1500字。创新一:手算、电算(G101.CAC)相结合,编制钢筋配料单等表单(软件免费***)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育贤阁建筑工程施工***纸为载体布置项目任务一基础、柱、墙、

学习

电化教育研究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电化教育研究10篇,内容包括电化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的含金量。主办单位: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西北师范大学出版周期:月刊出版地址:甘肃省兰州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际刊号:1003-1553国内刊号:62-1022/G4邮发代号:54-82发行范围:创

学习

现代农业技术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农业技术10篇,内容包括现代农业技术就业前景,现代农业技术专业。随着广东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将加快升级,农产品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这对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二五”时期,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紧

学习

关于德州发展物流产业集群的SWOT分析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德州发展物流产业集群的SWOT分析,内容包括德州市物流体系,德州智慧物流发展规划。【摘要】物流产业集群作为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业链、产业集群、区域经济一体化整合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德州物流产业集群的

学习

网络结构视角下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负向效应及对策

阅读(37)

本文从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角度,探讨了产业集群创新中存在的负向效应。为了避免负向效应对集群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对策,以打破原有稳定而封闭的网络结构,打造产业集群的动态竞争力。关键词: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技术创新;负向效应;对策由于地理

学习

产业集群: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重要趋势

阅读(45)

据统计,在目前全球100家最大电子和软件公司中,有20%是在硅谷创业成功的;美国100家大科技公司有1/3总部设在硅谷。硅谷形成的以微电子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集群,是其成为举世瞩目的高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产业

学习

中国矿产资源产业集群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矿产资源产业集群,内容包括中国矿产资源报告全文,矿产资源产业发展规划。摘要:矿产资源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是产业集群中的一类特殊现象。它既具有产业集群的一般规律性,又具有特殊规律性。文章基于投入产出模型,

学习

产业集群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产业集群,内容包括产业集群通俗易懂的解释,产业集群解。[摘要]国内外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对于产业集群的性质、形成机理、竞争力及升级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以产业集群的成长为重点,对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视角

学习

浙江省高新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阅读(33)

产业集群(industrialcluster)又称产业集聚,是指某些产业部门由于资源分配或者技术与产品的内在联系而在某一特定区域里进行集中布局的现象,它是集群经济的具体化,从经济学上讲,它改变了集群内企业的成本曲线,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而高新产业(h

学习

浅谈产业集群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产业集群,内容包括产业集群说明,产业集群发展理论。摘要:本文对企业集群的形成原因做了深入的分析,对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从直接经济因素力量和非直接经济因素力量两方面做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