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教师10篇

特殊教育教师篇1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河南省特殊殊育学校教师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特殊教育专业精神以及特殊教育实践能力水平较高,而特殊教育理念与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则比较低,尤其是科研能力较差。主要的问题:一是特殊教育教师普遍认为特教工作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于假期长,工作压力小,并不是来自工作本身的成就感和为特殊儿童服务的意识,也有教师认为是没有更好的选择,迫不得已才从事这项工作的。可见,目前河南省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认同感并不太高,缺乏专业理想和专业情操,职业倦怠感明显,专业发展动力明显不足。二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从来没有接受过特殊教育理论的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培训,甚至连阅读有关特殊教育方面的书籍也非常少。三是调查显示,特殊教育科研课题少,科研层次较低。主要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教师个体科研行为较少。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参与科研的主要动力来源于职称评审的需要,绝大多数教师科研意识淡薄,针对教学实践的研究少之又少,科研能力明显不足。这一方面与教师自身的认识有关,许多特殊教育教师追求教学工作的熟练化,较少关心特殊教育整体改革和自身的专业发展,缺乏科研意识。河南省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特殊教育教师不赞同教师参与科研,认为搞科研是专家学者们的事,自己没精力也没能力搞科研,很少有教师把科研作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学历提升及专业培训有待加强

学历影响着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发展。比如,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必须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而且要学习必备的特殊教育知识并取得特殊教育的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河南省本次调研对象中,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本科学历仅占15%,专科占45%,教师学历亟待提高。二是专业培训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至关重要,69%的老师非常渴望得到培训,尤其是得到适合自己需要的教师专业培训。但是,当前的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又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在调查中也有31%的教师认为培训对教学的作用不大。首先,培训重理论,轻实践,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其次,由于教育经费的限制,绝大多数特殊教育教师很难有机会去一些特殊教育发展较好的城市学习,不利于特殊教育教师获得最新的、最前沿的信息,不利于教育观念的更新。

强化特殊教育教师的思想素质

一是牢固树立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职业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对象性活动的展望。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价值观最根本的表现,以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和教师个人的价值取向相统一为基础。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理想主要体现在对待特殊教育有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三个方面。特殊教育教师要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当今社会,随着职业竞争加剧,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责任感,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强化教师的创新精神,已成为当前研究特殊教育教师素质的重要课题。二是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处理职业内部人与人之间、职业与服务对象之间、职业与国家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特殊教育教师要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事业即特殊教育,热爱和关心自己的每一位残疾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社会、家长和学生负责。这是做好特殊教育工作的核心。三是关注特殊教育教师的身心健康。各行各业都要求职业人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特殊教育教师承担的是人类社会最复杂、最艰巨的教书育人事业,任务繁重、责任重大,需要耗费很大的体力、脑力和心力。因此,特殊教育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身心素质。

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特殊教育教师篇2

一、思想方面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的领导,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治学习,认真学习安全教育知识并做好学习记录,保证每一名学生的安全,增强安全意识。利用各种渠道如电视、报纸、网络等,了解国家大事,提高自己的思想***治觉悟。团结同事、遵守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中实现自我闪光的人生价值。

二、教学方面

认真学习特殊教育教学理论,全面了解特殊教育新动态,思想紧紧跟上现代教育的步伐。认真钻研教材,全面细致的了解每名特殊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因人施教,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每一节课我都是认真的选教材,然后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设计可行的教学过程,并根据课堂内容制作教具为教学服务。每次备课前我与语文老师都会先讨论,确保目标的一致性,然后对于本班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哪一节课孩子们学习兴趣高,接受的快,什么课孩子们没有兴趣需要我们以后工作中调整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家长工作

特殊教育教师篇3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现状调查;培训模式

一、前言

本文所指的“双师型”教师是既能承担各类康复,又能承担特殊教育集体教学任务人才。关于“双师型”师资的研究,纵观文献,只有孙韡郡和卢红云对特殊教育“双师型”进行论述[1],作者通过对“医教结合”项目学校教师培训的实践总结,明确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概念,着重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评价体系、后勤保障等方面对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模式进行探讨。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在江西省范围内的特殊学校50所,主要分布于全省11个地级市,分别为南昌、九江、赣州、吉安、萍乡、鹰潭、新余、宜春、上饶、景德镇、抚州,基本代表了江西省特殊学校教师的基本情况。对50所特殊教育学校的人事主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得到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为100%。2.研究工具。为全面了解江西省特殊教育学校“双师型”教师师资现状,本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法,设计了《江西省特殊教育学校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共21道题,主要包括学校师资情况,“双师型”师资情况、培训情况等。3.研究过程。本研究主要通过邮寄、培训等方式向各特殊学校人事部门发放和回收问卷,同时,研究者进入特殊学校进行问卷调查,以深入了解特殊学校“双师型”师资情况。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1.特殊教育学校“双师型”教师存在数量不足的现象。2.特殊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学历结构不合理,存在学历层次不高现象。3.特殊教育教师对特殊教育学方面知识掌握较多,康复知识掌握不足。

四、讨论

1.特殊教育学校“双师型”教师存在数量不足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特殊教育前几十年编制不多导致的,同时特殊教育尚未在高校普及,很多师范类毕业的学生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意愿不强烈。2.特殊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学历结构不合理,存在学历层次不高现象,这主要是由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导致的。历史原因是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都是从其他行业或者普小转业过来,他们本身存在学历不高,或者不是特教专业出身。现实原因特殊教育专业职后学历教育机构或者高校不多,老师们难于在学历层面得到提高。3.特殊教育教师对特殊教育学方面知识掌握较多,康复知识掌握不足。这主要是由于省培或者国培的主题以特殊教育知识为主,涉及的康复知识不多导致的。五、建议综合江西省“双师型”教师师资调查情况显示,要改善“双师型”的师资现状,主要在于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特别是康复技能。1.鼓励老师通过网络形式学习特教及康复知识,随着互联网普及,很多相关知识都可以在网络上面共享,特别是康复云平台的建立,更是为特殊教育学校老师提供了网络学习的好机会,2015年张玉红在《特殊教育专业康复实践教学的运行困境与突围路径》中提出了康复云康复云及其在特殊教育专业康复实践教学中的优势,探讨了康复云在课堂实践教学、案例教学、虚拟实验教学和现场经验探究方面的应用前景[2]。2.积极参加学校和***府组织的培训,通过培训等再次学习,增加自身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作者所在单位为江西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连续3年承担江西省的特殊教育师资国培工作,在江西省教育厅部署下,由相关专家制定3年的系统培训计划,在这3年的培训计划中,作者参与制定了康复类培训计划并已经执行,取得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1)传统培训方式,由***府牵头,进行国培,在国培计划中,承担国培的学校设置康复类课程培训专题班,专题班的课程安排方式为一个系列的,递进,循序渐进的,包括基础班,提高班,强化班三部分,每部分的教学目标都不一样,整个专题班为三期,具体的见表1。(2)采用新型的互联网+模式进行。“互联网+”中的互联网是指一种以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代表互联网对其他各样各业的催化作用[3]。“互联网+教育”是在尊重教育本质特性的基础上,用互联网思维及行为模式重塑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工具、方法的过程[4]。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师资的培训,老师可以不用出校门,通过互联网模式进行课程内容包括言语语言康复、听觉康复、情绪行为康复等综合康复精品课件及实训设备,虚拟实践基地。课程形式是***基础课程,***实践示范课程,线下特色培训课程。***教育康复基础课程:通过***平台提供言语、听觉、语言、认知、情绪行为、运动、学习板块概述的课件,帮助学员掌握综合康复技术的基础知识,在此板块,有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精品课程教学视频。***教育康复实践示范课程:通过提供一系列以临床实践为主的录像,以“训练方法示范及模拟、课例模拟、真实课堂”为主线,结合专家远程指导,层层递进,帮助学员提升康复技能。线下教育康复特色培训课程:主要根绝不同障碍类型的特殊儿童进行康复,主要包括智障康复培训特色课程,听障康复培训特色课程,自闭症康复培训特色课程,脑瘫康复培训特色课程,经过基础板块学习,实践示范课堂的学习和特殊课程的培训之后,通过互联网+康复模式通过远程指导学员进行评估,制定评估方案并实施个别化训练,从而在实践操作上提高其康复技能。

参考文献:

[1]孙韡郡,卢红云.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之初探[J].学术探索,2012,(5):121-123.

[2]张玉红,黄昭鸣,刘巧云.特殊教育专业康复实践教学的运行困境与突围路径—基于智慧康复云服务的视角[J].中国特殊教育,2015,(11):49-55.

[3]刘芳,孙福万,王迎,等.MOOCs背景下的开放大学课程建设[J].教育科学文摘,2015,(2):98-99.

特殊教育教师篇4

“进课堂”要求教师践行“慎独”,以生为本,尊重、关心、爱护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身教胜于言教。有德性之爱的教师会关照学生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价值生命和社会生命”,在人性向善的指引下,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在一起发展学生的本性。在高校思想***治教育的平台中,有机地将经典传统文化爱的教育融入课程建设中,从而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功能,扩展思***教育的渠道。思***理论课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发挥爱心宣传教育主渠道作用;专业课教师要把爱心教育的思想融入到实际教学之中。适应大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开发教育资源,选取教育内容(收集特师学子爱心事迹编写爱心教育读本),开设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教育结合的国学课堂如开展《弟子规》讲座,建构爱心教育体系,拓展教学载体,优化教学方法,推动爱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形成情感共鸣,进而通过社会实践,促进“爱心素养”外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进班级”即打造、建设班级和寝室爱心文化,班级、寝室成员肯学敢帮,开展朋辈教育,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在宿舍管理中,塑造“家文化”,重视亲情化服务,把爱心渗透到学生生活细节。“进头脑”即爱心在学生头脑里“生根发芽”,这也是爱心教育的终极目标。在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教育管理人员力求为学生提供爱心感知、体验、内悟、升华的途径和机会,同时提高自身业务素养为学生排忧解难,并与学生“常接触”,“近情感”,用爱心真心诚心感化学生,触摸学生的灵魂深处。教育中让人感动、感念并终身记忆的,总是一个个触发了心灵记忆的细节。当学生走出校门,这些东西会深刻地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认同、工作能力和行为习惯,影响着他们的进步与发展。此外,的爱心仪式教育,切实使爱心“进头脑”,“现行动”,为其以后进入教育岗位奉献爱心奠定基础。

二、特色教育资源的协同:整合优化校内四大平台资源,多样化开展爱心教育

从经济学上讲,资源是稀缺的,尤其是特色资源更是稀缺。我们充分发挥、深挖南京特师校史馆,***书馆、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全国唯一)和残障名人文化园的育人功能,整理明晰育人的切入点和宣传价值以及联动育人机制。建立一支宣传、策划、推广团队把爱心教育的元素渗透到这些平台之中。校史馆、博物馆饱含的简约历史缩影,承载人物,承载事件。学生置身其中,回顾和管窥历史,会有主人翁的责任感、使命感,会激发学生对特殊教育事业和残疾人事业的热爱和关注,这就是学校资源的育人力量,故要充分开发收集、整理梳理校史、特殊教育和残疾人历史资源和档案材料。校史馆要多挖掘老“特师”的历史资料,进行整理陈列。***书馆要加强服务观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力求呈现爱心文化的综合体。譬如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书馆里的“墙上咖啡吧”、“百爱墙”和“爱心书屋”就是一些创新,体现了爱心、付出和奉献。关注细节,体现爱心,为残障学生提供便利性的阅读通道和方式。思考如何让***书馆成为一个阅读,交流、分享和休闲的场所,并让一些爱心创意活动融入到这些场所之中,让学生因爱心而精学,因精学而成才,因成才而具备奉献爱心的能力。特殊教育博物馆要开拓思路,挖掘育人功能,开发服务项目,加强发挥服务于教学和思想教育的积极作用,创建精品教育基地。残障名人文化园,教化育人,把爱心和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凸显榜样作用,学生置身园内与大师、名人进行思想对话和交流,感知他们战胜自我的拼搏精神和对生活炽烈的爱。

三、校园文化的协同:营造爱心溢满校园的文化氛围,以“文”化人

我们策划、开发南京特师校园爱心文化识别系统和人文环境,彰显校园爱心文化,用爱心教育打造校园文化软实力,形成大学生的爱心文化自觉,自觉培育、创建充满爱心的校园文化,着力破解大学生爱心培育的突出问题,探索立德树人的新思路。首先,加大爱心教育的校内调研、宣传、引导,策划、举办爱心主题活动,优化残障名人文化园、博爱广场的爱心育人的外显作用,装扮融合学校办学特色的校园爱心文化识别符号,凝练特色文化,建设具有格调高雅,富有教育意义的爱心人文景观,积极发挥大学环境文化对学生成长的潜移默化作用。其次,从学校特色出发,与专业紧密衔接,优化组合、培育扶持一批广受学生欢迎的文化社团和爱心精品活动,开展博雅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再次,开展相关创业就业文化活动,如举办公益创业比赛、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创业设计、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返校交流,成立大学生(公益)创业协会、举办就业讲座等,营造创业文化,培养学生创业创新精神,为以后基层工作打好基础。以“文”化人,、特师精神烙在学生心上,让学生获得受益终生的精神营养。

四、活动与技能的协同:提炼特色,打造爱心教育与专业技能相融合的品牌活动

我们从学校特色和院系实际出发,强化学风建设,基于技能比赛提升专业素养。一是梳理、培育、推广以融合爱心的专业技能提升活动,把爱心教育与学风建设相结合,与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相结合,与生涯发展相结合。二是迎合学生需求,引导、鼓励师范生参加基本功训练,志愿助残和专业实践活动,开展系列技能比赛和创建专业性社团,并对相关比赛和社团进行包装、再设计,加强过程和质量管理,创建品牌活动和社团。如开展师范生基本功比赛具有专业特色的手语、盲文翻译比赛,说(微)课比赛,手语歌舞比赛,聋人文化节、公益创业比赛等活动,使校园活动的专业性、文化性与趣味性统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学术思维和创新意识,实现活动、技能与爱心教育的融合。

五、实践育人的协同:积极探索,点面结合,构建爱心实践育人格局

爱心教育要融入学生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感知爱,体验爱,践行爱。我们已初步形成“教育型、服务型、专业型、文化型、组织型和职业准备实践”的爱心实践育人格局。如开展“大学生未来精英培养计划”培训班、学习201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葛华钦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以及举办师德报告会等,利用这些理论学习、培训和生动鲜活的案例形成爱心的教育型实践;针对专业特点和院系特色,常态化开展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志愿(助残)活动,创建南京特师太阳花志愿者服务团队品牌下基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支教活动和微公益活动,让学生在服务体验、历练成长中,逐渐树立爱心意识、奉献精神,形成服务型爱心实践;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如学生担当手语翻译、建立专业社团如手语、盲文社团、康复协会和积极筹划公益创业项目、参加科技作品比赛等,这些实践活动利用了所学知识,提升学习效果,成为专业型的实践。此外还开展助残日、聋人文化节、基层志愿文艺服务,创建、运作了多个公益社团、爱心协会,组织勤工俭学、特教学校教学见习、顶岗实习活动等等分别形成文化型、组织型和职业准备实践的爱心实践活动。以上不同维度的爱心实践活动,共同服务于爱心素养的提升。

六、教育媒介的协同:传统媒介和现代媒介并举,主动占领教育阵地

在利用传统媒体宣传爱心教育活动的同时,我们主动占领网络教育阵地,跟进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开展爱心“微文化”活动。微文化具有激发反思、开拓视野、释放人文情怀、提升道德认知、丰富校园文化的功效。学校为爱心教育搭建网络平台和微信平台,开设南京特师***微博、论坛、微信,二级院系开设院系微博、论坛和班级微信、QQ群以及团支部微博,教师个人开设微信微博,实行立体化、全覆盖的爱心教育宣传布局把爱心“润物细无声”地传递到每一个学生身边。爱心教育“微文化”活动要有策划,有声音,有效果有针对性地收集特师学子的爱心公益活动、身边的感人事迹、工作创业经历和残疾人创业案例,以及与爱心相关文章、视频(微小说、微电影、微公益项目)如《手语歌》、《让人间充满爱》、《你、在哪里》,及时,以喜闻乐见的内容和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分享、触动灵魂,激发学生的爱心共鸣,提升教育效果。

七、教育主体的协同:构建“社会-学校-家庭”爱心教育共同体

爱心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互相映衬,拓宽教育的时空、渠道,形成育人合力。爱心教育在培育大学生爱心素养中起着主导作用,家庭和社会爱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我们注重调动校内外教育资源和社会力量,主动与家庭和社会组织(如省市残联、特殊教育学校、公益组织、福利中心)沟通配合,建立与家长沟通机制、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和志愿(助残),创建学校主导、家庭社会配合的爱心协同教育路径,这也是爱心教育开放性特征所需求的。如2015年5月13日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举办的“爱,无障碍—关注孤独症儿童体验饥饿8小时”活动,在校大学生志愿者与孤独症儿童、社会志愿者共同体验残障人士的日常生活、参加富有教育意义和启发性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体悟到助残风尚、关心帮助残障人士是所有热爱特殊教育事业人的心愿和责任,起到了较好教育效果。

八、教育团队的协同:创建“专家型”的爱心教育管理团队

特殊教育教师篇5

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结构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在一定的人本特教环境场里面发挥的。高校特殊专业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方面的素养。进一步分解为特教情感态度价值观,特教过程、方法和能力,特殊教育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从上面的***中我们很显然可以看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目标的实施都是与上面的四个要素密切联系的。情意使高校特殊教育教师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上;专业理念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指明方向,明确这样教的原因;而专业技能则是让高校特教专业教师懂得怎样去教。整个系统的功能发挥的大小,都是由这四个要素决定的。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目标的实现是其教师素养结构系统功能发挥的作用。要发挥系统的功能,一方面要求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理念要素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要求各个主要要素的子要素在层次上平衡发展。形成专业情意是动力,理念的转变是关键,专业知识的构建是基础,能力的不断发展完善是核心。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结构系统在日益多变复杂的人本特教环境下必须不断变化以适应自身的发展,最终实现结构系统动能的最大化。

二、高校特教专业教师素养结构新视角

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突出的是特殊教育的本质问题,突出了将特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和建构特殊教育课程,突出了特殊教育的特点,使得特殊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在特殊教育的基础上统一[2]。也就可以认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应该具备特殊教育素养和教育素养(见***2)。从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字面意思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首先是教师,所以其应该具备一般教师最基本的素养;然而,作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又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求其具备特殊教育的基本素养。从教育素养和特殊教育素养两个层次去建构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系统,是一个比较新的视角。

三、特殊教育专业知识

(一)特殊教育专业理论知识。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所具备的特殊教育知识,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特殊教育领域的知识,而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的通识知识体系。即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目前已经开设的传统关于特殊教育的通识课程主要有特殊教育概论、特殊教育研究方法、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特殊教育基本理论等,这些是作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的通识课程。但由于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的教师是面对有特殊需要的群体,所以作为一线特教教师培养人的高校教师除了具备上述基本知识外,必须建构一个完整的跨学科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一方面要了解不同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相关理论;另一方面还要对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结构,不断吸收新的知识。这样才能既考虑特殊教育学科自身的逻辑化知识,又能与多学科建立横向的综合化知识结构,丰富和完善已有的通识知识体系。这种有机联系的立体化交叉建构的特殊教育通识知识体系才是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必备的知识,也是适应新时代对特殊教育要求的基本保证。

(二)特殊儿童知识。特殊儿童是特殊教育的对象,作为特殊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而作为一线教师的培养者,高校教师就应该具备更广泛的关于特殊儿童的知识。除了一些基本的特殊儿童知识,特殊儿童的环境与适应知识,特殊儿童相关的法律知识,特殊儿童一般心理特点等知识外,还应该具备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基本知识,如传统的盲、聋、哑儿童的基本知识,现在社会新型的智力障碍、自闭症等孩子方面知识。具体来说,盲童的盲文;聋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手语知识[3];自闭症、智力障碍、脑瘫孩子的康复知识等。只有充分地掌握特殊儿童的相关知识,才能有效地培养职前特殊教育教师,使这些教师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快速地进入角色。

(三)特殊教育方***知识。高校特殊教育方***一直以来主要借鉴的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为特殊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手段、方法和工具。在特殊教育研究方法的体系中,既有定性层面的研究方法,又有定量的研究方法。我国传统的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很重视定性的研究方法,尤其是个案法、观察法和田野法的广泛运用,主要停留在哲学层面的研究,这是其主要的优点,也是其主要的突出缺点,缺乏切实可靠的定量研究。一般的个案法、观察法可以有效地搜集第一手的材料,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研究方法,但是其不能代替特殊教育中的定量研究。高校特殊教育的一般研究方法主要是定量和定性研究两类。作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应该掌握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个案法、访谈法、调查法。利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搜集事实材料和相应的数据。从思辨的角度主要是演绎、归纳、分析、综合等[8]方法,其主要是处理已经搜集的感性材料,将这些感性材料进行梳理,使其上升为理性材料。特殊教育方法是特殊教育知识和能力的中介桥梁,将其纳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特殊教育史知识。特殊教育史记录了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其向我们展示了特殊教育的产生、发展和规律,这些内容对我们的特殊教育学习活动有重大的意义。特殊教育史为人们提供各种有效的经验,指引着人们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有效地激励人们不断地探索追求真知。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一方面应该掌握广泛的特殊教育史料,另一方面还应该积极地将这些历史资料运用到特殊教育实践中,产生积极的意义。特殊教育史的主要意义在于,其一方面为特殊教育课程增加人文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特殊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其历史文化,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此外,特殊教育中有了特殊教育史,学生就更能有效地把握特殊教育的本质,懂得特殊教育究竟是什么,特殊教育知识是怎样产生的,特殊教育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的作用,特殊教育和特殊教育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目前,高校特殊教育专业也十分重视特殊教育史的教育。高校特殊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特殊教育史能为特殊教育学科课提供重要的历史背景、原理、概念和现实的来源等,显示出特殊教育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修正、发展的过程,是特殊教育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特殊教育史相关内容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既要有西方的,也要有中国的,同时要筛选一些对培养学生的特殊教育素养有重要现实价值的史料。内容可以有多种呈现形式,在特殊教育教学中,可以把这些史料作为新知识的背景材料,或者单独的作为一门学科进行教学。

四、特殊教育能力

(一)特殊教育教学能力。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应该具备必要的教学能力。其必须具备特殊教育教材的剖析、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与反思、个别化教学方案设计能力。首先是教材剖析能力,由于相当一部分的教学材料都是针对普通教育的。所以在对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培养上要对已有的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其次是教学设计能力,其主要是对教学过程、步骤等的具体规划能力。在高校特殊教育中主要体现为根据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方案。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是整个设计的核心,也是关系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素养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所以高校特殊教育教师必须具备教学设计能力;再次是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好的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评价和反思。所谓教学评价是指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教学反思则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情况的评价,这对刚入职不久的教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快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最后是个别化教学方案设计能力,在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教学中不能忽视对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个别化教育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所以作为培养者也应该具备制定个别教学计划的能力。具体要求培养学生了解特殊需要儿童的现实状况的能力,培训学生具备制定年度或短期目标的能力,然后是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服务的能力,以及特殊需要孩子的个别化服务的起止日期和整个过程测量标准的制定能力。[4]特殊教育教学能力是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能力。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应该具备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能力。“诊断”一词属于医学用语,意为“了解病情后对病人的病症及其发展状况作出判断”。教育诊断则是指分析判断影响儿童学习结果的生理、心理或者行为表现及其原因,以便为教学计划的制定及辅导***提供依据。诊断包括身体状况的一般诊断,也包括心理诊断。[5]在对身体进行诊断时,主要考察特殊儿童的体重、身高、呼吸和脉搏、血压、感觉和神经系统;对心理方面的诊断主要涉及人格测验、能力测验、智力测验等方面。一般而言,针对特殊儿童的诊断主要从认知、语言、智力、情绪、社会能力、身体运动能力等方面进行。不同的测验都有可靠的测量工具和专业人员进行测验。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才能有效的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诊断评估,才能为他们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和辅导***。所以为了培养出能适应社会需要,作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就应该具备对特殊儿童的诊断和评估能力,这也是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殊教育教师篇6

(一)特殊教育教师准入条件由多到少

对于准备获得专业资格成为特殊教育教师的人,《标准》先后规定了不同的准入条件。第一版有七项条件:(1)至少获得学士学位;(2)修满师范教育鉴定合格的教师课程取得大学院系必要的学分和评价;(3)获得教师资格证书;(4)至少当1年的辅导教师;(5)具备CEC规定的特殊教育教师应掌握的共同核心性知识和技能;(6)具备CEC规定的在特定异常领域或年龄组从事特殊教学工作应掌握的专门知识和技能;(7)每年最少参加25小时的专业继续教育,对知识进行定期更新。第五版删减了第一版中(2)(3)两项条件。第六版又进一步简化,删除了至少当1年辅导教师的要求,不再将其作为获取资格证书的必要条件,而是作为入职之后需考虑的工作。还删除了继续教育学时的硬性要求。总的来看,《标准》设定的特殊教育教师准入条件的门槛降低了,这是否会影响到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观察。但CEC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学位要求、掌握和运用共同核心性知识和技能、特定领域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始终未变,可见这三项是该组织固守的美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底线与核心内容。

(二)特殊教育教师的类型由少到多

第一版《标准》中所列出的特殊教育教师只有听觉障碍、早期干预、情绪和行为障碍、超常教育、学习障碍、智力落后及其他发展障碍、肢体障碍和视觉障碍8类。第五版和第六版《标准》提出了“初级特殊教育教师”、“高级特殊教育教师”和“专业助手”的概念,增加了特殊教育教师的类型,而且对其工作内容有了更为细致的划分(见下页表1)。在第五版《标准》中,初级特殊教育教师的类型划分,一是根据特殊个体安置环境,分为个体化普通教育课程领域教师和个体化***课程领域教师两类;二是按个体特殊学习需求,分为聋或重听、早期干预、情绪或行为障碍教师等8类。高级特殊教育教师划分为特殊教育诊断专家、特殊教育管理者、特殊教育科技辅具专家、特殊教育转衔专家等4类,专业助手种类未进行划分。在第六版《标准》中,初级特殊教育教师种类不再根据特殊个体安置环境和学习需求进行区分,统一归为10类;高级特殊教育教师种类增加至6类;专业助手种类划分为一般专业助手和为盲聋者提供服务的专业助手2类。至此,CEC共为18类特殊教育教师规定了任职资格。值得注意的是,《标准》所列特殊教育教师类型划分是从单维度向双维度转化的。第一版《标准》仅有特殊教育对象的维度。而第五版、第六版是双维度,在特殊教育对象的维度上,它与1997年美国《残障者教育法修正案》(IndividualswithDisabilitiesEducationAct,IDEA)所规定的13种残障对象基本对应,同时扩大到超常学生,是广义的特殊教育对象。在特殊教育工作领域的维度上,初级特殊教育教师的职责主要是不同教学环境与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高级特殊教育教师的职责则在于诊断、科技辅具运用、就学就业转衔、管理、早期干预、听力学等非教学方面的工作;专业助手的职责显然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美国特殊教育教师类型的变化,体现出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现代特殊教育形式与内容的多样化、丰富化,以及对特殊教育教师进行精细化、专业化管理的理念。

(三)特殊教育教师知识和技能要求的项目数量稳中有变

三个版本的《标准》在特殊教育教师知识和技能项目的数量上有增有减,稳中有变。首先,从项目总量上看,三个版本《标准》出现了由少到多,又由多到少的“∧”型变化。第一版共列出知识项目246条,技能项目289条;第五版的知识和技能项目数量增加,分别为365条和415条;第六版的知识项目减至301条,技能项目减至347条。其次,所有类别特殊教育教师均需掌握的共同核心性知识和技能项目数量渐趋稳定。第一版《标准》历时6年,最终确定了107个项目。又经四次修订后,第五版《标准》增至126条。第六版在知识项目和技能项目上各增减1条,总数仍为126条。最后,不同类别特殊教育教师要掌握的专门知识和技能项目的调整较大。整体变化趋势为知识项目数量减少,技能项目数量增多,反映出美国对特殊教育教师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技能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

(四)特殊教育教师知识和技能要求的内容有增有减

随着项目的增减,三个版本《标准》中有关知识和技能要求的内容也相应发生了以下主要变化。

1.在任职标准中扩展出内容标准每一版《标准》中,特殊教育教师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部分都是重点,但第一版到第五版,仅制定了知识和技能标准(KnowledgeandSkillStan-dards)。而第六版在知识和技能标准的核心内容基础上又延伸出内容标准(ContentStandard),对特殊教育教师应掌握的技能和承担的责任进行集中阐述,虽涉及的范围与知识和技能标准相同,但叙述更为详细和深入。

2.初级特殊教育教师任职标准的变化第一版《标准》从八个方面对初级特殊教育教师提出知识与技能的具体标准,第五版《标准》通过简化、扩充、整合和新增方式调整为十个方面。在简化上,第五版《标准》将原“评估、诊断和评价”改为“评估”,缩小初级特殊教育教师的职责范围,要求其将重点放在评估的伦理和过程上;将原“交往与伙伴合作关系”改为“合作”,强调特殊教育教师与家长、其他教育者及管理者的合作,体现特殊教育跨专业、跨领域合作的特点。在扩充上,将原“特殊教育的哲学、历史和法律基础”改为“基础知识”,要求教师主动掌握一切有利于特殊教育教学活动的知识与技能;将原“学习者的特征”改为“学习者的发展与特征”,要求教师以动态眼光看待特殊教育对象。在整合上,如将原“教学内容和实践”“教与学环境的设计和管理”整合为“教学策略”;将原“学生行为和社会交往技能的管理”“交往与伙伴合作关系”整合为“学习环境和社会交往”;将原“职业特征与道德规范”改为“专业原则和道德原则”,重点对教师的专业自觉性提出要求,避免与第一部分殊教育教师伦理准则重复。在新增上,将原来散在各部分中有关个体学习特征、家庭环境、语言和教学计划的内容集中起来,新增“个体学习差异”“沟通”“教学计划”三个部分,要求特殊教育教师在这些方面有深入了解,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并以此为基础为特殊学生制定适宜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对初级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要求,第六版《标准》与第五版相同(见表2)。

3.高级特殊教育教师任职标准的变化高级特殊教育教师任职标准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第一版《标准》中没有高级特殊教育教师的概念和职责。第五版《标准》有高级特殊教育教师,并也从十个方面对其提出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而第六版《标准》将高级特殊教育教师职责要求的领域改为六个方面(见表3),除继续强调“评估”“职业道德”和“合作”外,其他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从“领导力和***策“”项目发展和组织“”研究和调查”方面对高级特殊教育教师提出专业要求,要求其更具宏观的规划决策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协调实施能力和调查研究的能力。这样就显示出高级特殊教育教师与初级特殊教育教师的区别所在。

二、第六版《标准》的几个特点

(一)对特殊教育对象采用新的称谓

首先,在特殊教育对象的总体称谓上,第六版《标准》不再使用第五版中带有“标签”作用的“残疾个体(individualswithdisabilities)”用词,采用“有特殊学习需要的个体(individualswithexceptionallearningneeds)”的称谓统称所有特殊教育对象。“有特殊学习需要的个体”的概念外延要比“残疾个体”的概念外延大,它界定特殊教育对象的主要依据是看学习上是否存在困难,而不再强调学生是否存在残疾。这与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相吻合。其次,在每一类特殊教育对象的称谓上,第六版《标准》也作出了一些调整。如将“聋和重听(deafandhardofhearing)”改为“聋或重听(deaforhardofhearing)”;“视觉损伤(visuallyimpaired)”改为“盲和/或视觉损伤(blindand/orvisuallyimpaired)”,使特殊教育对象的分类更为精确。

(二)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岗位职责进行划分

纵观第一版到第五版,初、高级特殊教育教师知识与技能要求的项目还显不出分化的特点,但第六版则明显地将初、高级特殊教育教师的岗位职责和知识与技能要求的项目作了区分。这种分级要求、区别对待的理念,让任职标准在保持原有全面、具体特点的同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

(三)突出强调“基于研究的实践”

第六版《标准》在“教学策略”“教学计划”和“专业和道德原则”部分分别新增“根据个体和环境特点灵活运用基于研究的实践成果”、“根据基于研究的实践成果和实时数据修改教学实践”,以及“承诺参与基于研究的实践”等内容,突出了对“基于研究的实践”(evidence-basedpractice)的强调。

(四)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化要求是重点

第六版《标准》延续了以往各版本的特点,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数量多,是整个《标准》的主要内容。初级特殊教育教师标准的第二部分到第八部分有56条,高级特殊教育教师标准的第二到第四部分有23条,各占总项目数的44%和51%。同时,强调个别化教育思想。以初级教师标准的“教学策略”部分为例,要求教师“能根据个体的特征和安置环境,选择有数据支持的教学实践方法”;“能利用各种教学策略,促进不同背景的融合教育的推进”;“能根据个体不同的特殊需要选择、调整和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材料”;“能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采用教学策略来保持和迁移个体的各种技能”等。高级教师标准中“个体和项目评估”,要求教师“使用多种方式测量和评估个体表现”,“能灵活使用诊断个体的策略”等。

三、美国特殊教育教师任职标准的演变对我国的启示

1999年,笔者之一基于第一版《标准》发表了《美国特殊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一文,时隔十几年后,现对美国特殊教育教师任职标准的数次演变进行历史比较,感到其对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和任职资格标准的建设又有以下一些启示。

(一)制定标准是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举措

美国通过制定和修订特殊教育教师任职标准引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保证特殊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准,说明这项工作是相当重要的。同样,制定特殊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和专业化标准也是我国的既定方针和当前的工作。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之后,教师专业化标准成为我国教育标准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点任务。2012年8月20日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出台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同年9月,***、中央编办、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五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再次提出“:制订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这些都说明我国制定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时机已经成熟,现在必须加快进展的步伐。

(二)全面认识特殊教育教师的多样化结构

特殊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和特殊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特殊教育教师的类型与工作的多样性,美国特殊教育教师任职标准说明了这一点。我国在制定特殊教育教师任职资格和专业标准时必须全面考虑特殊教育教师的结构,既要包括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中的教师,也要涉及在普通学校指导随班就读的教师;既要包括学科教师,也要考虑康复训练、行为矫正等专业技术人员,转变用普通教育的模式认识特殊教育,以为特殊教育仅需要学科教师、团队辅导员,至多加上心理咨询师的习惯思维方式。

(三)借鉴对特殊教育教师分类要求的制度设计

CEC形成了初级特殊教育教师、高级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助手三类人员构成的特殊教育教师任职标准。这种任职标准体系,既设定了每一类特殊教育工作者入职的门槛,也为其专业发展提供了规划指导。我国在制定特殊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或专业标准时可参考这样的做法,将每一类特殊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内容进行细化,分别提出具体、有针对性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四)动态调整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标准

特殊教育教师篇7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残疾儿童数量的与日俱增,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这很好的解决了我国特殊儿童入学的问题。然而面临着残疾儿童数量的增加、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有限的问题,随班就读成为我国实施特殊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与我国的国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儿童就近入学的一条有效途径,对发展我国特殊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最少受限制环境的原则,特殊儿童可以选择一种教育方式,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的变化选择新的教育形式,这能够使特殊儿童接受适合其需要的教育。特殊儿童在接受了康复***后,可以进入普通学校和正常的儿童一起接受教育,使其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虽然特殊儿童是在康复的情况下进入普通学校的,但是身心发展特点与正常儿童仍有很大的差别,这就要求我们普通学校的教师掌握一定的特教技能,这样才能对特殊儿童有的放矢。

 

二、具体措施

 

1.在职培训“走出去”

 

在普通学校面对的大多数学生都是普通学生,即使有特殊学生数量也是很少的。这样教师很难了解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于特殊儿童的教学也是力不从心。因此可以组织教师去特殊教育学校观摩教学,通过在特殊教育学校实习来掌握一定的教学经验,加深对特殊儿童的全面了解。我国现行特殊教育法规和规章对特殊教育学校(班)没有普便要求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而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学校教师,在1994年7月21日原国家教委制定的《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试行办法》中则提出了“对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应当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和实施个别教学计划”的要求。这从法律上规定随班就读教师应当具备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能力,因此随班就读教师可以通过在特殊教学学校的实习来获得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能力,对班级中的特殊儿童有的放矢。

 

2.在职培训“请进来”

 

特殊教育教师作为特殊学生的主体教师,理论和经验都很丰富,应当对随班就读班的教师进行指导并对随班就读工作进行巡回指导。发展较好的随班就读学校都设立了资源教师和资源班,这样特殊学生可以定期的接受特殊学校教师的巡回辅导,在这期间我们随班就读班的教师可以和特殊学校的教师进行学习。理论过渡到实践有一段距离,而特殊学校教师对随班就读教师进行指导则使我们的教师把理论很好的运用到实践之中。

 

和其他随班就读的学校加强联系,邀请在随班就读工作中做得好的教师来学校演讲,加强随班就读教师的教学研究,经常有计划的开展教学交流,及时推广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提高。

 

普通学校的教师大多数是普通师范院校毕业的,所学知识及教育教学理论仅限于正常儿童,缺乏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实践来源于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假期去高等特殊教育师范院校或者是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院校进行“充电”,实现继续教育。了解特殊教育的概况,需学特殊教育概论课程;在课堂上正确处理特殊儿童个体与普通儿童集体之间的关系,需学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课程;改变特殊儿童的不良习惯以及纠正特殊儿童的不恰当的行为,需学行为改变技术课程以及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殊儿童心理诊断与评估等特殊教育课程。

 

3.加强职前教育

 

要使随班就读工作得以有效长远的开展,就必须进行职前教育,在大学里培养随班就读的教师。我国的普通师范院校与特殊教育院校各行其是,互不相干,没有很好的融合状态。这样导致普通师范生没有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对待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无从下手。在大学期间可以开设相关的特殊教育方面的课程,如特殊教育概论,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行为改变技术等等。为了加强师范生对这些课程的认真程度,可以把这些课列入专业课成绩的,从而调动师范生的积极性。

 

师范生可以参加针对特殊儿童举办的义工活动和志愿者协会等,这样可以使其对特殊儿童有个初步的了解,为从事特殊教育做好心理准备。在教育实习上,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师范生在特殊教育学校实习,了解特殊儿童,积累特殊教育的教学经验,为以后做好随班就读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4.优化学校自身对特殊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

 

(1)领导首先要选拔一批具有爱心、责任心,富有激情的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特殊儿童进入班级和普通儿童一起学习,这要求教师对特殊儿童给予的关爱和对普通儿童给予的关爱的分量是一样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普通儿童的还要多。只有对特殊儿童有爱,才能有信心,有耐心的对其进行教育。对特殊儿童一定要有责任心,否则“随班就读”就可能变成“随班就坐”,这样对特殊儿童毫无意义,甚至带来伤害。

 

(2)有竞争才有动力,没有竞争就像呆在温水里的蛙。大多数随班就读的“随班生”的成绩都不被列为学生总成绩之内的,这样也无从知晓随班就读班的教师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了争取奖金,荣誉等等,很多随班就读班的教师忽略了特殊学生。针对这种状况我们普通学校可以效仿特殊教育学校,为我们随班就读班的教师举办省级或者全国性的基本功大赛,这样能大大的调动随班就读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在学校内部对成绩突出的随班就读教师进行适当的奖励,并与其他随班就读班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这将会对教师所学的特殊教育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

 

(3)普通学校的***书馆可以适当的增加有关特殊教育方面的书籍,例如《行为改变技术》、《个别化教育计划》、《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等等。这会方便教师及时查阅有关特殊儿童的资料,了解如何处理特殊儿童的突发事件,以及在教学中对特殊儿童进行有效的教学和良好的教育。

特殊教育教师篇8

 

一、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涵义界定

 

在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涵义的界定上,研究者均参考了美国心理学家于1974年提出的职业倦怠的概念,用来描述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出现的躯体、情感和认知的综合衰竭状态,其三个核心成分为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低成就感。在3篇文献中职业倦怠也被称为职业枯竭。

 

二、国内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现状

 

(一)文献基本情况

 

此类研究在2007年至2012年期间,占有关特殊教育教师研究的95%,表明国内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在近6年里发展迅速,普遍意识到职业倦怠对特教老师的影响。研究方法多以实证性研究为主,内容则从集中于情绪衰减、去人性化、低成就感3个方面逐渐扩大到社会支持、工作源、教学效能、工作满意度、人口统计学因素等相关内容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上。文献数量统计、研究方法概括及研究角度剖析(二)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测量

 

国内有关特教老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多以实证为主,主要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CL-90量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自编量表、教师教学效能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情绪劳动问卷等作为研究工具,其中Malasch的职业倦怠量表及其改编量表以及研究者自编量表的使用最为频繁,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以及量化分析。

 

由此可见,实证性研究主要针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特教与普教教师职业倦怠的差异、职业倦怠与教学效能感的关系、人口统计学因素对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特定地区、特定类型的特殊教育老师的职业倦怠,研究者基本上是高校相关研究所或是相应的高校老师和学生。描述性的研究没有明确的研究方法而侧重对已有的职业倦怠现象的分析,研究者多为一线特殊教育教师,集中于宏观层面的描述并未对具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说明。由此可见,一线教师既是研究对象又是研究者之一,对自身的职业倦怠有很清晰的认识,也在积极的寻求解决的办法,但缺乏相应的专业研究方法;实证性的研究文献更注重从专业角度对所设相关问题的分析,所得结果多以量化方式呈现。

 

(三)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

 

职业压力、人口统计学因素、教学效能、工作特征、社会支持是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五大影响因素,其中又以职业压力和人口统计学因素最为突出。

 

1.职业压力

 

研究者普遍认可职业压力是引起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其来源主要是角色冲突、学生因素、职业发展带来的各种压力,其次是能力素质和待遇价值。角色的多重性和模糊性使特教教师在认同和履行职业角色时充满困惑和冲突,常常心力交瘁。在面对不同障碍类型的学生时,承受的压力不同,其职业倦怠程度亦不同。不同地域的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程度为:北京、上海等发达水平地区的特教老师职业倦怠高于贵州、陕西、重庆等次发达水平地区的老师。2.人口统计学因素

 

在人口统计学因素中,学历、教龄、职务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子,其次是专业背景、性别。然而对于学历这个因子进行的相关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其中刘在花、王乐和郭璐露的研究结果就不一致,刘在花[16的研究表明学历越高职业倦怠越大,而郭璐露[3]的研究表明学历越低职业倦怠越高,分析不一致的原因在于郭璐露着重在对特教教师职业倦怠中情绪衰竭这个因子的研究而刘在花重在三个因子总的研究,对比刘在花的两篇文献发现在学历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上是一致的;教龄在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影响中也非常明显,青中老三个时期的职业倦怠依次递减,这与马芳[12]的研究不一致,分析原因在于马芳侧重于低成就感的分析,但综合其结果符合青中老依次递减。特教教师入职最初几年职业倦怠就开始显现,随着教学时间的增加开始不断加重。第5-15年期间职业倦怠问题最为严重,以后大幅降低,这与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类似,分析原因在于新教师在最初几年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责任心强,环境适应和角色转换、自身能力的体现都需要一定的过程;而随着教龄的增长,特教老师在30多岁时职业倦怠感最高,该年龄段的老师大多是特校的中坚力量,任务重且繁杂,责任心和成就动机都是最强的,压力最大,职业倦怠也最高,40岁以后已掌握了一套应对各种问题的方法,同时随着职务的提升、经验的丰富、工作满意度相对提高,其职业倦怠程度也逐渐降低;在职务影响方面,职务越高,承担的负荷越多,职业倦怠感越强,班主任职业倦怠高于一般任课老师;在专业背景上,特教专业的教师比非特教的教师职业倦怠高,原因在于特教教师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工作和成就期望高,而非专业的特教教师大多从普教转为特教,相比专业特教教师他们更能满足现状;私立学校的特教老师职业倦怠高于公立学校的特教老师,原因在于私立学校老师在工作量、经济保障、学生障碍程度、学校的管理等方面都比公立学校差,教师职业倦怠高离职率也最高;在性别的影响上,只有郭璐露[3]明确说明:职业倦怠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其余的文献均提到性别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但只是对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低成就感三个因子中的某一个进行说明。

 

3.教学效能、社会支持、工作特征则主要是从与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出发探讨与之相关的工作满意度、敬业水平、家庭支持、职业承诺、幸福感等,目前对三者的研究文献少于人口统计学和职业压力。

 

(四)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应对策略

 

有关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支持、学校管理、个人调节三个方面。

 

1.社会支持

 

在社会认可度上,对特教教师的认可度低于普通学校的老师,这与目前国内特殊教育的影响力不足有关,在社会意识上特教教师还没有进入到社会主流中。在待遇方面,虽然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享有特教津贴,但在贯彻落实上存在很大的地域差距,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高于西部地区,而对融合班级老师的薪资还存在争议;在职业发展空间上,特教比普教学校教师少,很多非特教教师对特殊教育不了解,不愿意从事特殊教育工作,而专业的特教老师大部分都只能停留在一线,在职培训和再次学习的机会少,职业发展空间少。由此可见,保障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从社会整体大环境给予特教老师肯定非常重要。

 

2.学校管理

 

目前多数特殊教育学校的领导层大部分是从普通教育过来,对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和工作性质并不太了解,在管理、教育教学上和特教老师存在一些分歧和不适应。良好的、支持性的学校环境,人性化和灵活性的管理方式是研究中讨论最多的,减轻特教老师的工作负荷,改善激励和提升的制度,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展心理健康培训是有效预防特教老师职业倦怠的途径。

 

3.个人调节

 

除了外在环境和支持的改善,研究中都提到了个人调节的重要性,着重从个人专业成长、个人心理健康疏导的方式来缓解职业倦怠,强调特殊教育教师自身应重视职业倦怠,正面积极的做好自我调节,充分认识自己,目标适当,在有情绪和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主动的寻求家庭和他人的支持。

 

三、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结论

 

(一)肯定了研究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必要性。随着国内特殊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特教教师在面对这种高要求高期望时压力倍增,压力越大,职业倦怠程度越高,这与普通教育教师因压力产生的职业倦怠相同,具体共性,近5年来该问题研究的文献也表明,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正呈递增趋势,成为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中最为突出的一点。

 

(二)国内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普遍却并不严重。目前国内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呈现出整体水平较低但具普遍性的特点,部分原因是基于实证性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选取的研究对象、研究侧重点不同导致研究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另外质性研究因缺乏具体的研究方法多从宏观的层面进行研究说明,未进行深层地分析,也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实证研究虽以调查、问卷方式进行,其结论多就数据而论,未作进一步分析。同时特殊教育要求老师有责任心,使其在去人性化的问题上不容易测查出来,而严重的职业倦怠者有可能出于职业的限定,有心理防卫不会轻易在问卷中呈现出来或者已离职。

 

(三)在具体的结论上部分不一致。如在普通教育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比中,胡颖[24]研究发现,特教教师职业倦怠明显高于普通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而金泽勤等人的研究发现普通教师职业倦怠高于特教教师。

 

(四)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呈现区域型特征,发达地区明显高于次发达地区,在应对策略上是否可以将区域特点纳入进来;特教教师所在学校的办学性质影响特殊教师的职业倦怠,表明国家在大力推进普通公立特教建设的同时,对民营和私立特教机构也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

 

(五)研究中关于农村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文献有2篇,表明农村特殊教育发展缓慢,对这些地区的特教老师的关注度不够,除了职业倦怠外,可以对农村特殊教育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比如农村地区特殊教育的特色、学生职业走向等。

 

(六)横向研究多而纵向研究少。现有的研究多集中于一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而对中高等学校的特殊教育教师在此方面的研究文献还没有,是否表明高校特教老师职业倦怠低,还是由于高等特殊教育中特殊教育教师集中度、工作性质、所面临的教育对象等的不同而不同于普通一线的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同时,对于融合教育中所涉及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源教师、巡回辅导教师以及相关教师的研究很少。

特殊教育教师篇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残疾人成为人们愈加关注的一个群体。作为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的电影艺术,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反映他们的情感需求也在情理之中。回顾中外百年光影,残疾人形象虽然相对较少,却从未脱离观众视野,其形象塑造也成为管窥世事变迁的一个角度。

 

《***中的一条船》中的郑丰喜、《阿甘正传》中的阿甘、《我的左脚》中的克里斯蒂·布朗、《一公升的眼泪》中的少女木藤亚等等,一系列经典的残疾人形象曾激励了一代代的观众,丰润着人们的心灵。

 

可是,令笔者疑惑的是,特殊教育实践活动古已有之,特殊教育作为一门***的学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现实生活中对残疾人康复和成长扮演重要角色的老师,在反映残疾人的影片中形象却显单薄,甚至在一些影片是缺席的。特殊教育教师现实形象的重要与电影形象的单薄形成较大反差。“

 

教师形象代表了一个社会对教师的理想要求。”[1]电影作品中的特殊教育教师形象的展示,不仅关乎电影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更可以为观众提供解读残疾人生存状况的一种视角,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对特殊教育的认识和态度。

 

一、特殊儿童电影中的教师形象分析

 

所谓特殊教育教师,是指从事特殊儿童教育的教师。在中外残疾人影片中,由于电影主题和表现角度的不同,特殊教育教师在其间存在与否、作用大小也不尽相同。通过对散落在电影作品中的特殊教育教师进行分析,可以将他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类是“爱而有教”的特殊教育教师形象。对这类教师,影片往往突出其奉献和爱心,他们体现了园丁最无私的精神风貌,用烛光照亮了处于阴影和黑暗中的的心灵。

 

意大利电影《听见天堂》中的唐老师就属此列。主人公尼可在八岁时因一次意外而失明,被父母送进一所盲人学校。由光明坠入黑暗的灾难,刻板枯燥的学校生活,使他一度失意消沉。所幸他遇到尽责又充满爱心的唐老师,他用“你有五个感官,为什么只用一个”启发尼可,还从尼可交上的作业中发现了他对声音独特敏锐的天赋。他送给尼可录音机帮助他发展兴趣爱好,他在刻板的盲人校长面前据理力争,帮孩子们实现了心愿。在盲人只能成为纺织工和接线生的现实背景下,唐老师用爱心和责任感为孩子们争取的是实现梦想的机会。

 

此外,像《无声的河》中的老师文治、《启明星》中的霍校长、陈老师等形象塑造,不在突出的他们的授业解惑,而重在展示师爱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影片都是着力在突出他们关爱学生的一面。他们凭借自身的精神力量与人格魅力,展示了教师崇高的奉献精神。但这类教师体现的是所有教师的共性,与《烛光里的微笑》《凤凰琴》等反映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影片相差无二,特殊教育教师的独特性被消解在师爱的崇高圣洁中。

 

第二类是“教而有方”的特殊教育教师形象。特殊儿童不仅需要家长的关心和呵护,需要社会的重视和支持,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更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的教育和指导。特殊教育是“育”与“爱”有机结合的教育,爱固然能够唤起他们的生活信念,但仅仅有爱,对他们还远远不够。具备专业知识的“教而有方”的教师,也零星地出现在有关残疾人的影片中。他们独特的专业知识,也成为其区别于普通教师的标志性符号。

 

《地球上的星星》中的男孩伊桑的世界里,充满了神奇的符号,字母和数字在他的眼中,就是游动的小鱼、奔跑的小狗、飞舞的风筝。这是一个不被父亲和老师理解的世界,于是伊桑就成了他们眼中的问题儿童。父亲忍无可忍,将他送进了寄宿学校。美术老师尼库姆巴发现了这个消沉孤僻孩子的症结所在——阅读障碍症。他因材施教,用专业知识辅导伊桑,并发掘出他超常的绘画天赋。尼库姆巴老师和伊桑的关系,固然能够触动观众内心最为柔软的一面,但影片以精彩生动的画面展示对伊桑的辅导过程,既让观众触及到阅读障碍症的康复知识,又不感到生硬无趣,实在是难能可贵。

 

印度电影《黑色的风采》与美国电影《海伦·凯勒》的情节几乎同出一辙,主人公们都是因病很小就失明失聪的孩子,她们抗拒冷漠,蛮横暴力,生活在黑暗孤独的世界里。而她们命运的改变,都是因为一名具有丰富特教知识的教师的出现。影片用大量的篇幅展示教师在辅导她们时的艰辛和困难。主人公的故事固然励志感人,但老师的特殊教育方法却也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第三类是隐形的特殊教育教师形象。所谓“隐形的特殊教育教师”,是指这类人的职业并非教师,可他们却在特殊儿童的成长中切切实实扮演了教师的角色,成为这些儿童生活和学习的指导者。这是影片中常常出现的一个群体,因其被贴上了亲情或母爱的标签,使观众忽视了他们对特殊儿童的专业辅导。

 

如《漂亮妈妈》中的女主人公孙丽英是个单身母亲,儿子郑大虽然先天失聪,却在妈妈的辅导下可以用不太清晰的语言说话。影片围绕郑大的入学问题展现了母子生活的困境。直到电影结束,郑大的入学问题还是悬而未决。影片中的郑大,生活中没有所谓的“老师”,只有一位切实扮演着教师角色的妈妈。韩国电影《马拉松》中的母亲,为了让自闭症的儿子融入社会,一字一句地教他说话,让他感受风的吹拂、感受雨的清凉,教他买东西,甚至指导他的长跑训练。

 

她对自闭症儿童的了解,她对初原的指导,就是一位专业的特殊教育教师所做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初原也在特殊学校学习,影片中有位一闪而过的特殊教育教师,却只是充当了向教练解释初原情况的角色。母亲形象的丰满和教师形象的单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这些影片中,特殊儿童的母亲身兼两职,她们既是亲属,又是老师。母亲对特殊儿童的付出,固然是因为舔犊情深,但专业教师在这些影片中的缺席,却切切实实地反映出公众对特殊教育状况的知之甚少。

 

二、特殊教育教师形象单薄的原因

 

尽管在上文提到的影片中都有特殊教育教师形象的出现,但相对于电影作品中的普通教师形象而言,无疑是凤毛麟角。电影中特殊教育教师形象的模糊和单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出于对讲故事的需要,电影方将影片的焦点集中到残疾人的生存困境上,他们更倾向于将其讲成包含“苦难”或“励志”因素的故事。《海洋天堂》、《漂亮妈妈》、《启明星》、《隐形的翅膀》等影片就是最好的例证。这种单调的、模式化的叙事方式,一定程度上暗合了社会对特殊儿童的角色认定:特殊儿童是不幸的,他们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中一定包含着可以用来鼓舞大众的因素。于是展示特殊儿童的(下转444页)(上接446页)苦难,挖掘其激励人心的正能量,成为影片的着眼点。

 

“我们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电影,使我们的孩子,也使我们自己,在逆境中不沉沦,在顺境中更珍惜,将一颗热爱生命的心锤炼得更加坚强和健康。”[2]这也许很能代表一些导演在触及残疾人影片时的态度和目标。而与特殊儿童最为亲密的亲子模式就成了表现主题最好的方式。“绝大多数影片在人物设计上都选择了无障碍的父母和有障碍的子女这一模式,通过子女的残障身份来反衬出父母的无私付出,增强影片的感染力。”

 

[3]影片中的父母形象丰富而饱满,他们不仅是孩子成长的陪伴者,有的甚至取代了老师,切实地扮演了辅导特殊儿童的“隐形教师”。较之中国的残疾人影片的苦情励志,西方电影关于残疾人的叙事,则将关注点放在凸显其自身的价值,展示人性的温暖。无论是阿甘的忠诚执着,还是雨人的手足情深,这些曾经打动了无数的观众的经典电影,其间依然难见特殊教育教师形象的出现。

 

另一方面,对教师形象的躲闪,也从侧面反映了电影方对特殊教育知识的缺乏和不自信。特殊教育是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在现实生活中,特殊教育学校对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神秘的,对特殊教育教师更是雾里看花。《无声的河》的编导宁敬武,在拍该片前还专门到一所聋校体验生活,担任了一个月的实习老师。可是亲身的体验也未能使影片中的教师形象有所突破,作为聋哑学校教师的文治只是表现在对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影响上。

 

《启明星》的导演谢晋是智障孩子的父亲,切身的体验让他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父母养育特殊儿童的含辛茹苦上,而真正可以给这些孩子最大帮助的老师,在影片中的形象并不鲜明。虽然教师形象的塑造不需要面面俱到,但是忽视专业指导的作用,轻描淡写地将此一带而过,无疑与现实是有差距的。这种单一化、简单化的叙事,也不得不引发观众的思考:我们对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到底了解多少?

 

另外,电影作品中特殊教育教师形象的模糊,也折射出社会普遍地对特殊教育教师群体的忽视和轻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是社会文明程度提高、教育趋向公平的标志。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逐渐建立了公立的全日制特殊教育学校,各种针对特殊儿童的康复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公众对残疾人的态度虽然有所转变,但对特殊教育知识却是知之甚少,“这是因为特教长期以来都是比较封闭的”[4]。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电影艺术也是来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的。对特殊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也是电影艺术中特殊教育教师形象模糊的原因之一。

 

塑造丰满真实的特殊教育教师形象,并不仅仅与电影有关。对生命的尊重、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尊重都是影响其形象塑造的客观因素。百年光影,在不断延长的胶片上,只愿有关残疾人的影片中,教师的形象再丰满些、真实些。让电影不至于总是停留在苦难模式和励志模式上,而也能成为观众了解特殊儿童成长的一扇窗口。

特殊教育教师篇10

1、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学校改革发展最宝贵的人力资源,要尊重、信任、团结和赏识每一位教师。由于我国对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还在发展中,特殊教育教师力量不足,有许多特教教师之前是学习其他专业和从事普教等工作,没有经过特殊教育的专业学习和培训。在教学期间,靠自己点滴摸索,难免会走许多弯路。学校应该聘请知名特殊教育专家对教师进行特殊教育前沿理论培训,利用外部优质资源,拓宽视野,激活思维,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通过引专家入校等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名师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科研的能手。学校通过经常性、多样化的培训、学习,使每位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此外,学校校还努力应该培养“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有效促进了他们个体的专业化成长。

2、开展特教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

有压力就有动力。针对教师专业发展无动力的现象,学校要给每位教师提出相应的任务,使他们把压力转为动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坚持手语、三笔字、简笔画等基本功的训练。详细的布置基本功学习内容,统筹安排,将手语、三笔字等学习安排到业务学习活动中,渗透到教研组教研活动中,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学期末进行单项的基本功验收考核或竞赛,以此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3、提供学习机会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教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均有待提高。为了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学校应该面向全体教师,分类指导,创造条件,学校给教师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走出去、走进去。安排有一定特殊教学经验的教师进修,更新专业知识。让教师们掌握先进的特殊教育理念、方法与技术,提高特教实践与研究能力,成为特教学科带头人,从而形成一支特教骨干教师队伍。要推进特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还应该为特教教师争取各种学习培训机会,学校为教师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加强领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派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的培训,有计划的培养教学骨干。外出学习的教师要带任务学,回来后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内容,达到一人学习多人提高的目的。让教师们在参观学习中放宽了眼界、更新了理念、提升了能力,也确立了更高的工作目标。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进步,才能在特教专业领域上立足和发展。

4、搭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

学校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精心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狠抓集体备课,规范集体备课程序和要求,提高集体备课实效,切实提高我们每位教师能力和水平。加强“常态课”教学质量的监控,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通过听课、评课,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并加以针对性的总结指导。学校要开展各类活动,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组织研讨课、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说课大赛、优秀教学资料教案评比、教师基本功竞赛、课题研讨会、读书汇报会,承办省、市各类大型教学活动,接待参观、调研等人员,从活动中加强教师的团队精神,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引导教师明确发展目标方向,使教师感到自身专业化发展是适应教育改革形势的需要,是其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由此增强教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产生强烈的学习发展愿望,由被动发展变为主动追求。

5.加强教研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特殊教育教师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特殊教育教师10篇

学习

儿童摄影引导师工作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儿童摄影引导师工作,内容包括儿童摄影引导师满百天,儿童摄影引导师交流个人总结。夏南:我的孩子第一次来这儿拍照是1999年。那时候我们考察了好几家儿童影楼,最后选择了这家。因为这里的儿童照比较自然,而且许多细节想得比较周

学习

计划生育年度总结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计划生育年度总结,内容包括计划生育工作总结汇报,计划生育半年总结怎么写。二、加强宣传教育,促进计生工作的开展为深入宣传贯彻《计划生育法》、《XXXX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认真组织本单位

学习

预防车辆事故剖析材料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预防车辆事故剖析材料,内容包括交警领导对事故预防工作的剖析,车辆事故原因剖析体会交流。近些年随着我国公路交通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截止2010年底,我国隧道规模已达2500多公里,4600多座。目前,我国己经成为世界上隧道数量最多

学习

现代电子技术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电子技术10篇,内容包括现代电子技术,电子技术经典资料汇总。4.空间电子设备的环境适应性曲利新,QULi-xin5.合成孔径聚焦成像算法研究现代电子技术宋志明,李金龙,王黎,高晓蓉,王泽勇,SONGZhi-ming,LIJin-long,WANGLi,GAOXiao-rong

学习

数学信息技术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信息技术10篇,内容包括数学信息技术融合课,数学信息技术提升2.0课例。【关键词】数学技术;信息技术;数学课程一、数学技术——信息技术的技术支撑点技术就是运用知识、工具和技能解决、探索一些实际问题,用以扩展人的能力

学习

工程技术职称论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技术职称论文,内容包括工程类高级职称论文期刊,工程职称论文网站推荐。关于工程师的职称论文水利工程中的工程地质综述摘要:本文回顾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学的三个时期,分析论述水利工程中的工程地质环境问题,最后总结了水利

学习

餐饮经理总结报告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餐饮经理总结报告,内容包括餐饮运营经理工作总结范文,餐饮经理的每月工作总结范文。二、今年完成的主要工作:(一)落实酒店经营承包方案,完善激励分配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今年,饮食部定额上交酒店的任务为380万元,比去年的

学习

家庭农场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家庭农场10篇,内容包括家庭农场名称范例,家庭农场简历版。家庭农场有助于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克服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组织化程度。但是家庭农场的规模究竟多大才合适,目前还尚无定论。据王

学习

机床维修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机床维修10篇,内容包括机床维修清单怎么做,机床维修保养案例。1.1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即为,将控制要求和信息以及反馈信息等转化为数字信号,送人数控装置处理后输出控制机械加工过程。1.2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学习

学期中自我总结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学期中自我总结,内容包括学期自我总结怎么写,学生学期自我总结范文3篇。一、学_方面刚进入大学后,原以为可以完全的放松自己了,但是后来慢慢发现,其实,在大学里也仍需要努力认真地学_,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_,我也打消了初衷,开

学习

毕业生实习报告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毕业生实习报告,内容包括教师实习报告合集8篇,毕业生实习报告模板。

学习

机械行业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机械行业10篇,内容包括机械行业热点话题,机械行业报告数据在哪里发布。1现代机械加工行业中存在的问题(1)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同质化严重。目前我国机械加工行业中众多企业的生产规模都较小,产品同质化严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缺

学习

招聘年度总结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招聘年度总结,内容包括招聘工作年度总结怎么写,招聘工作月度总结报告。1.生产方面1).产量:生产部在公司领导的指示和马副总的引导下,各车间团结努力配合,生产部门力挑重担,在公司产品型号多变、批量小、技术资料不完善的情况下

学习

路桥建设项目管理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路桥建设项目管理,内容包括路桥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划口诀。1.2更有利于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路桥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确保路桥建设质量的关键。路桥项目建设中涉及到的建设环节比较多,而对建设项

学习

高中数学教师论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数学教师论文,内容包括高中数学论文发表刊物最权威,高考数学教师论文范文。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它不断追求最简单的最深层次的、超出人类感官所及的宇宙的根本,所有这些研究都是在极抽象的形式下进行的,这是一种化繁

学习

教师教育技术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教育技术10篇,内容包括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时代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简答题。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其效果取决于教师的具体应用

学习

教师年度工作个人总结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年度工作个人总结,内容包括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200字,教师职业道德年度考核个人总结。抓好常规教学,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质量当根本,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动手操作和探究创新

学习

英语教师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教师10篇,内容包括英语老师学习笔记范文,英语老师40篇文章。1941年,美国学者Freeman的“一个良好的现代语言教师应具备什么素质”[1]一文,向美国学术界首次正式提出语言教师的培养问题,开创了美国语言教师培养的先河。他认

学习

教师信息化教学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信息化教学10篇,内容包括教师信息化教学方案博客,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认识。本文对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了调查,发现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依旧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对小学数

学习

幼儿教师心得体会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教师心得体会,内容包括幼儿教师安全培训心得体会,幼儿教师技能培训心得体会。一、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想完成教书育人的责任,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治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这一

学习

奥鹏教师教育培训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奥鹏教师教育培训模板,内容包括奥鹏教师培训日志,奥鹏教育教师培训日志数学。三、进一步完善河北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1.转变传统的思维定式,适应新常态下的发展方式传统的学历教育始终是由学校和资源导向方做决策。在以

学习

教师培训感悟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培训感悟,内容包括教师跟岗培训感悟,教师轮训培训感悟。在工作的时候,就已经听说过阿福童教育了而且还是蛮有名气的,但我就想当然的觉得,他们的培训无非就是请一些老专家做一些无聊乏味的专题讲座,想到这,兴趣就荡然无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