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科技10篇

食品工业科技篇1

2.良心行业不能承受之痛!——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事件 丁焕,人和

3.味精问世百年的增鲜调味品市场 李莎

4.是"某品牌"害了三鹿 李光斗

5.员工辞退企业应慎重对待

6."读者信箱"

7.益生菌和肠道健康 金苏,杨海燕

8.精度、质量、服务使生产过程更安全、透明、有效——访德国赛多利斯中国区 Ingolf Popelg 副总裁与德国赛多利斯PWC市场/销售经理 Andre Marzinowski 李莎

9.多米诺从奶牛到货架,确保***品质量追踪追溯 多米诺喷码技术有限公司

10.纵观配料市场品牌铸就成功——访远东食品配料(石家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山锁先生 李莎

11.资讯动态

12.玉米胚挤压膨化预处理浸油微观机理研究 李宏***,申德超,LI Hong-jun,SHEN De-chao

13.金银花茶中微量元素的溶出特性研究 范文秀,侯玉霞,朱芳坤,FAN Wen-xiu,HOU Yu-xia,ZHU Fang-kun

14.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无花果叶中的补骨脂素及佛手内酯 迟春艳,石波,李静梅,梁平,CHI Chun-yan,SHI Bo,LI Jing-mei,LIANG Ping

15.不同季节 UHT ***中反式C18:1脂肪酸含量的变化 侯俊财,霍贵成,HOU Jun-cai,HUO Gui-cheng

16.低限度酶水解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分散性的影响 张艳,华欲飞,孔祥珍,ZHANG Yan,HUA Yu-fei,KONG Xiang-zhen

17.绿色木霉原生质体诱变育种技术及其对稻壳和麸皮的降解性研究 赵玉萍,张剑,杨梦义,ZHAO Yu-ping,ZHANG Jian,YANG Meng-yi

18.金属离子对洋葱中风味前体物质定向生成甲基丙基二硫化物的影响 冯高迁,曹阳,李阳,刘萍,李淑燕,倪元颖,FENG Gao-qian,CAO Yang,LI Yang,LIU Ping,LI Shu-yan,NI Yuan-ying

19.苦荞麸皮黄酮纯品与粗品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 周小理,周一鸣,ZHOU Xiao-li,ZHOU Yi-ming

20.地衣芽孢杆菌2709高去酰胺活性碱性蛋白酶发酵条件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马永强,那治国,张娜,张浩,石彦国,MA Yong-qiang,NA Zhi-guo,ZHANG Na,ZHANG Hao,SHI Yan-guo

21.酸性生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谢慧玲,阮森林,刘亮伟,陈红歌,XIE Hui-ling,RUAN Sen-lin,LIU Liang-wei,CHEN Hong-ge

22.缓冲策略在***酸***球菌发酵生产***链菌肽中的应用研究 陈绵龙,余晓斌,CHEN Mian-long,YU Xiao-bin

23.超高压作用对酸解玉米淀粉回生性能的影响 刘延奇,郭妤薇,赵光远,张文叶,申瑞玲,赵学伟,杨公明,LIU Yan-qi,GUO Yu-wei,ZHAO Guang-yuan,ZHANG Wen-ye,SHEN Rui-Ling,ZHAO Xue-wei,YANG Gong-ming

24.水不溶性海藻膳食纤维对火腿制品理化参数的影响 张莉,许加超,周晓东,高昕,冯金晓,ZHANG Li,XU Jia-chao,ZHOU Xiao-dong,GAO Xin,FENG Jin-xiao

25.柿子提取物作为食用油脂抗氧化剂的研究 陈栓虎,高燕,侯***社,CHEN Shuan-hu,GAO Yan,HOU Dang-she

26.超微粉碎对大豆豆皮膳食纤维性质影响的研究 肖安红,邝艳梅,孙秀发,XIAO An-hong,KUANG Yan-mei,SUN Xiu-fa

27.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对酶促聚集的影响 于泓鹏,吴克刚,柴向华,YU Hong-peng,WU Ke-gang,CHAI Xiang-hua

28.灵芝菌丝体乙酸乙酯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 王晓玲,江芸,WANG Xiao-ling,JIANG Yun

29.复合盐溶液对鸡翅肉品质参数的影响 马艳,王志耕,李春保,梅林,MA Yan,WANG Zhi-geng,LI Chun-bao,MEI Lin

30.不同破壁方法对细菌产SOD活性的影响 李兰,张明霞,袁金辉,LI Lan,ZHANG Ming-xia,YUAN Jin-hui

31.大豆浓缩蛋白的限制性水解及其功能性变化 侯瑶,赵新淮,HOU Yao,ZHAO Xin-huai

32.荠蓝胶流变学特性的研究 李泽珍,陈敏,朱小聪,LI Ze-zhen,CHEN Min,ZHU Xiao-cong

33.橙汁饮料中维生素C的无氧分解动力学 尚远,卢立新,许文才,SHANG Yuan,LU Li-xin,XU Wen-cai

34.长裙竹荪乙醇提取工艺及抑菌作用研究 郝景雯,张刚,韩慧,王东博,何雨青,HAO Jing-wen,ZHANG Gang,HAN Hui,WANG Dong-bo,HE Yu-qing

35.羧甲基纤维素固定化胰凝***蛋白酶的稳定性研究 左秀凤,杨莉,ZUO Xiu-feng,YANG Li

36.大豆分离蛋白中7S和11S大豆球蛋白的选择性酶解研究 韩丽英,范淑玲,HAN Li-ying,FAN Shu-ling

37.牛***骨桥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初步鉴定 孙婕,尹国友,SUN Jie,YIN Guo-you

38.醋蒜提取物对几种肿瘤细胞抑制作用初步研究 赵晓丹,胡小松,ZHAO Xiao-dan,HU Xiao-song

39.霉菌发酵豆***能力的研究 李红梅,吴非,LI Hong-mei,WU Fei

40.在制麦中浸麦方式与浸麦温度的筛选 曾朝珍,贠建民,韩秀峰,温科,ZENG Chao-zhen,YUN Jian-min,HAN Xiu-feng,WEN Ke

41.银杏抗菌蛋白的提取及其抗菌性研究 黄小炯,区子弁,王琴,HUANG Xiao-jiong,OU Zi-bian,WANG Qin

42.酶解大豆蛋白制取超氧阴离子清除活性肽的研究 王章存,徐贤,WANG Zhang-cun,XU Xian

43.羊奶干酪出品率的优化 邹鲤岭,张富新,李昌盛,昝林森,ZOU Li-ling,ZHANG Fu-xin,LI Chang-sheng,ZAN Lin-sen

44.高品质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制备工艺研究 涂宗财,林德荣,刘成梅,刘光宪,王辉,豆玉新,郑明,TU Zong-cai,LIN De-rong,LIU Cheng-mei,LIU Guang-xian,WANG Hui,DOU Yu-xin,ZHENG Ming

45.水酶法提取菜籽油预处理工艺及酶复配研究 贾照宝,王瑛瑶,刘建学,张霜玉,JIA Zho-bao,WANG Ying-yao,LIU Jian-xue,ZHANG Shuang-yu

46.苦瓜冻干粉生产技术研究 吴茂玉,葛邦国,朱风涛,周元炘,和法涛,赵岩,宋烨,WU Mao-yu,GE Bang-guo,ZHU Feng-tao,ZHOU Yuan-xin,HE Fa-tao,ZHAO Yan,SONG Ye

47.发酵型铁观音茶酒的研制 张帅,董基,陈少扬,ZHANG Shuai,DONG Ji,CHEN Shao-yang

48.利用溶剂法对黄粉虫油脂提取工艺的初探 王文亮,王守经,邓鹏,宋康,WANG Wen-liang,WANG Shou-jing,DENG Peng,SONG Kang

49.大米和糙米***饮料工艺条件的研究 刘涛,孙洋,王静芬,钱方,LIU Tao,SUN Yang,WANG Jing-fen,QIAN Fang

50.从酱渣饼中提取大豆异黄酮的研究 王丽娟,张永忠,杨薇薇,WANG Li-juan,ZHANG Yong-zhong,YANG Wei-wei

51.F-55高果葡糖浆厂设计和生产 李纪亮,LI Ji-liang

52.菜豆皂苷提取和纯化工艺的研究 李笑梅,LI Xiao-mei

53.低糖杏酱的加工工艺研究 闫晓丽,郝利平,贺耀华,YAN Xiao-li,HAO Li-ping,HE Yao-hua

54.浅谈IQF蔬菜的加工技术 洪文龙,董慧,HONG Wen-long,DONG Hui

55.卵黄抗体提取副产物(蛋黄粉)的综合利用研究 李明元,吉礼,夏云空,陈驰,LI Ming-yuan,JI Li,XIA Yun-kong,CHEN Chi

56.速溶茶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 库尔班江,张焱,Kurbanjhon,ZHANG Yan

57.二次发酵生产小麦啤酒工艺的研究 ,周广田,LI Peng,ZHOU Guang-tian

58.方便豆腐脑粉品质改善研究 闫洁,孙慧敏,赵家丽,马晓***,YAN Jie,SUN Hui-min,ZHAO Jia-li,MA Xiao-jun

59.真空冷冻干燥法在微孔淀粉制备过程中的应用 王红强,蔡敏,李庆余,吴丽萍,黄芬芬,陈美超,WANG Hong-qian,CAI Min,LI Qing-yu,WU Li-ping,HUANG Fen-fen,CHEN Mei-chao

60.蚕豆衣保健茶的微波生产工艺研究 孔庆新,KONG Qing-xin

61.大蒜油的提取及其副产物的应用 黄亮,卓素珍,HUANG Ling,ZHUO Su-zhen

62.***清蛋白可食用膜的酶法改性及机理研究 卢蓉蓉,任举,王新保,LU Rong-rong,REN Ju,WANG Xin-bao

63.太阳能干燥设备在食品原料干燥中的应用 刘伟涛,李汴生,俞裕明,杨姗姗,阮征,LIU Wei-tao,LI Bian-sheng,YU Yu-ming,YANG Shan-shan,RUAN Zheng

64.酥性饼干防潮包装保持期预测模型的研究 原琳,卢立新,YUAN Lin,LU Li-xin

65.生菜专用保鲜膜的研制与应用 李喜宏,陈杨,邢亚阁,陈嘉,胡明,LI Xi-hong,CHEN Yang,SING Ya-ge,CHEN Jia,HU Ming

66.L-抗坏血酸月桂酸酯的酶法合成、分离及其性质 蔡水根,陶冠***,秦昉,熊幼翎,唐学燕,何志勇,陈洁,CAI Shui-gen,TAO Guan-jun,QIN Fang,XIONG You-ling,TANG Xue-yan,HE Zhi-yong,CHEN Jie

67.维生素C丙酸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战宇,黄艳,郑成,ZHAN Yu,HUANG Yan,ZHENG Cheng

68.卡拉胶凝胶质构特性的研究 杨玉玲,周光宏,姜攀,贾继荣,董秋颖,YANG Yu-ling,ZHOU Guang-hong,JIANG Pan,JIA Ji-rong,DONG Qiu-ying

69.酶法提取乌饭树树叶黑色素及其稳定性研究 王立,蒋甜燕,张晖,姚惠源,WANG Li,JIANG Tian-yan,ZHANG Hui,YAO Hui-yuan

70.***酸链球菌素与纳他霉素在低盐酱菜中应用的研究 易建华,朱振宝,YI Jian-hua,ZHU Zhen-bao

71.中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发展综述及改善措施初探 成黎,CHENG Li

72.食源性病毒的危害、传播与预防 王斌,Wang Bin

73.储藏过程中枣汁非酶裼变的研究 王汉屏,王浩东,WANG Han-ping,WANG Hao-dong

74.板鸭贮藏过程中微生物及理化性质变化研究 王小***,袁文鹏,孟秀梅,赵晓华,WANG Xiao-jun,YUAN Wen-peng,MENG Xiu-mei,ZHAO Xiao-hua

75.硝普钠(SNP)对蒜苔保鲜效果的影响 屠荫华,惠伟,李彩香,牛瑞雪,TU Yin-hua,HUI Wei,LI Cai-xiang,NIU Rui-xue

76.加工方法对鱼汤营养成分的影响 唐学燕,陈洁,李更更,朱丽娟,代衍峰,TANG Xue-yun,CHEN Jie,LI Geng-geng,ZHU Li-juan,DAI Yan-feng

77.国内外营养标签中营养成分标示的比较与分析 许业莉,林小炜,陶伟正,XU Ye-li,LIN Xiao-wei,TAO Wei-zheng

78.APDC 和氧化铝富集-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的痕量汞 陈学泽,沈银梅,汤林,CHEN Xue-ze,SHEN Yin-mei,TANG Lin

79.比浊法测定啤酒中的氯离子 飞,李崎,顾国贤,LI Peng-fei,LI Qi,GU Guo-xian

80.无汞盐吸收——趋声波浸提检测干果 SO2 残留方法的探讨 李文生,郭振忠,冯晓元,王宝刚,闫国华,杨******,张长松,王纪华,LI Wen-sheng,GUO Zhen-zhong,FENG Xiao-yuan,WANG Bao-gang,YAN Guo-hua,YANG Jun-jun,ZHANG Chang-song,WANG Ji-hua

81.新双试剂多巴胺——3-甲基-2-苯并噻唑啉酮腙盐酸盐快速测定蔬菜鲜样中的硝态氮 王峰,WANG Feng

82.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松花粉中硒 刘建祥,李英,刘秋萍,卢新宁,LIU Jian-xiang,LI Ying,LIU Qiu-ping,LU Xin-ning

83.细菌纤维素发酵生产及其改性研究进展 胡海霞,张宝善,姜烛,HU Hai-xia,ZHANG Bao-shan,JIANG Zhu

84.苦菜及其研究开发现状 王二霞,赵健,琚争艳,郑晓燕,WANG Er-xia,ZHAO Jian,JU Zheng-yan,ZHENG Xiao-yan

85.控制啤酒中双乙酰含量措施的探讨与研究 王传荣,WANG Chuan-rong

86.类胡萝卜素在体内外的抗氧化活性 刘翔,惠伯棣,LIU Xiang,HUI Bo-di

87.冷冻、解冻方法对肌肉质量的影响 夏秀芳,孔保华,XIA Xiu-fang,KONG Bao-hua

88.酶免***检测技术及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中的应用 于基成,郭乃菲,YU Ji-cheng,GUO Nai-fei

89.大豆低聚糖保健功能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杨继远,袁仲,YANG Ji-yuan,YUAN Zhong

90.大蒜绿色素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张京生,赵广华,WANG Dan,ZHANG Jing-sheng,ZHAO Guang-hua

91.高压静电场处理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段欣,薛文通,张惠,DUAN Xin,XUE Wen-tong,ZHANG Hui

92.板粟脱壳技术与破壳机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袁越锦,徐英英,***新安,李瑞虎,张盛海,刘俊生,YUAN Yue-jin,XU Ying-ying,DANG Xin-an,LI Rui-hu,ZHANG Sheng-hai,LIU Jun-sheng

93.基于价值工程的顾客感知价值定价策略在食品企业中的应用 郭元新,GUO Yuan-xin

94.黑色食品的营养功能及研究展望 王国良,任顺成,王鹏,WANG Guo-liang,REN Shun-cheng,WANG Peng 1.增加理性减少内耗推动***制品行业健康发展 宋昆冈

2.国产冰淇淋中高端市场大有可为 李莎

3.电子监管实行难成一致——食品安全法草案删除监管码彰显立法理性 丁焕

4.使用***片慎防侵犯他人著作权

5."读者信箱"

6.巧克力——不但带来美味,更带来健康 王迅,杨海燕

7.传递希望的爱心使者——访嘉吉公司甜味剂及淀粉衍生物 禾舸睿,丁焕

8.起源于海洋微藻的life's DHATM——访美国马泰克生物科学有限公司高层 丁焕

9.果葡糖浆——天然的还是合成的 雷映辉

10.构建追溯体系保障食品安全 刘丽梅,王云争,王法中

11.九大亮点凸显优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坦言"我们力求做得好一些"——第十四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进入倒计时 文畅

12.第十一届中国(天津)冰淇淋***品原料及加工技术与设备展览会

13.2008中国国际啤酒、饮料制造技术及设备展览会2008年10月20日~23日

14.资讯动态

15.野皂荚多糖胶酶法制备半***甘露低聚糖的研究 张敏,史劲松,孙达峰,张卫明,ZHANG Min,SHI Jin-song,SUN Da-Feng,ZHANG Wei-ming

16.南瓜多糖硫酸酯化衍生物的制备及抗氧化研究 谢佳,张静,柳红,XIE Jia,ZHANG Jing,LIU Hong

17.燕麦β-葡聚糖-麦芽糊精体系流变学性质的研究 彭杰,张晖,王立,郭晓娜,姚惠源,PENG Jie,ZHANG Hui,WANG Li,GUO Xiao-na,YAO Hui-yuan

18.高碱性条件下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改性 谌卉,华欲飞,王娟,CHEN Hui,HUA Yu-fei,WANG Juan

19.N-乙酰氨基葡萄糖月桂酸酯的非水相催化合成及其抗菌性的初探 李更更,陶冠***,秦昉,熊幼翎,陈洁,LI Geng-geng,TAO Guan-jun,QIN Fang,XIONG You-ling,CHEN Jie

20.胡萝卜汁中白色沉淀主要成分的分析和鉴定 肖维,张燕,吴继红,胡小松,廖小***,XIAO Wei,ZHANG Yan,WU Ji-hong,HU Xiao-song,LIAO Xiao-jun

21.高浓酿造稀释率与啤酒口感协调柔和性 刘春凤,王林祥,郑联平,俞清尧,李永仙,郑飞云,李崎,顾国贤,LIU Chun-feng,WANG Lia-xiang,ZHENG Lian-ping,YU Qing-yao,LI Yong-xian,ZHENG Fei-yun,LI Qi,GU Guo-xian

22.雨生红球藻提取物皂化前后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赵立艳,陈贵堂,赵广华,胡小松,ZHAO Li-yan,CHEN Gui-tang,ZHAO Guang-hua,HU Xiao-song

23.应用RAPD技术对双歧杆菌遗传多态性的研究 王涛,孟祥晨,WANG Tao,MENG Xiang-chen

24.香辛料提取物在培养基及冷却猪肉中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抑制作用 刘柳,孔保华,刘骞,LIU Liu,KONG Bao-hua,LIU Qian

25.调控因子对花生磷脂酶D二级结构的影响 曹栋,张永刚,史苏佳,袁凯,冒小兵,CAO Dong,ZHANG Yong-gang,SHI Su-jia,YUAN Kai,MAO Xiao-bing

26.冷冻及微波复热条件对预油炸面拖食品脆性的影响 陈卫,范大明,赵建新,余明洁,潘薇娜,张灏,CHEN Wei,FAN Da-ming,ZHAO Jian-xin,YU Ming-jie,PAN Wei-na,ZHANG Hao

27.香蕉片冻结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 章斌,侯小桢,ZHANG Bin,HOU Xiao-zhen

28.甘薯全粉加工过程中防止细胞破壁工艺的研究 米谷,薛文通,陈明海,MI Gu,XUE Wen-tong,CHEN Ming-hai

29.小米提取物对人源***杆菌耐酸能力的影响 靳志强,王延祥,JIN Zhi-qiang,WANG Yan-xiang

30.磁场对新鲜干红葡萄酒酚类物质影响的研究 张庆华,陈小波,战吉宬,田荣荣,王秀芹,黄卫东,ZHANG Qing-hua,CHEN Xiao-bo,ZHAN Ji-cheng,TIAN Rong-rong,WANG Xiu-qin,HUANG Wei-dong

31.鲜猪肉微冻保鲜技术的初步研究 刘玺,宋照***,王树宁,宋华静,LIU Xi,SONG Zhao-jun,WANG Shu-ning,SONG Hua-jing

32.***酸菌质粒DNA高效快速提取方法的建立 刘红娟,贡汉生,孟祥晨,LIU Hong-juan,GONG Han-sheng,MENG Xiang-chen

33.煎炸油加热后极性物质色谱分析 穆昭,刘元法,王兴国,MU Zhao,LIU Yuan-fa,WANG Xing-guo

34.火棘多酚类物质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李伟,张应团,LI Wei,ZHANG Ying-tuan

35.水晶肴肉中卤冻的抗融化性质的研究 张晓敏,张捷,李锋,ZHANG Xiao-min,ZHANG Jie,LI Feng

36.Fenton试剂氧化深度处理食品添加剂废水 许金花,汪晓***,陈志伟,XU Jin-hua,WANG Xiao-jun,CHEN Zhi-wei

37.超滤膜在谷氨酸发酵液除菌中的清洗工艺研究 李平凡,何立新,吴海峰,LI Ping-fan,HE Li-xin,WU Hai-feng

38.温度和光照对极大螺旋藻多糖含量和SOD酶活力的影响 刘娟妮,王雪青,庞广昌,LIU Juan-ni,WANG Xue-qing,PANG Guang-chang

39.酒曲根霉F34菌株凝***酶的初步纯化及部分酶学性质的研究 吴进菊,徐尔尼,陈卫平,何健,WU Jin-ju,XU Er-ni,CHEN Wei-ping,HE Jian

40.野生葡萄酒酵母的选育及其发酵过程中电导率的研究 李冲伟,宋永,李燕利,贺林,LI Chong-wei,SONG Yong,LI Yan-li,HE Lin

41.不同产地高粱的原花青素含量测定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黄朝晖,陆平,孟宪***,任贵兴,HUANG Zhao-hui,LU Ping,MENG Xian-jun,REN Gui-xing

42.电场对脂肪酶紫外光谱及其活性的影响 许强,杨科利,XU Qiang,YANG Ke-fi

43.高产低色素普鲁兰生产菌株的复合筛选 贺红星,张永茂,史久英,张霁红,黄玉龙,赵瑛,HE Hong-xing,ZHANG Yong-mao,SHI Jiu-ying,ZHANG Ji-hong,HUANG Yu-long,ZHAO Ying

44.鸡腿肉盐溶蛋白质热诱导凝胶保水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赵春青,亢春雨,ZHAO Chun-qing,KANG Chun-yu

45.不同添加剂对黑豆蒸煮后TPA质地参数的影响 张树禄,董贝磊,陆晓滨,李媛,ZHANG Shu-lu,DONG Bei-lei,LU Xiao-bin,LI Yuan

46.蝙蝠葛茎叶石油醚提取物抗菌活性的研究 孔阳,马养民,李彦***,朱慧芳,KONG Yang,MA Yang-min,LI Yan-jun,ZHU Hui-fang

47.毛霉蛋白酶的特性研究 郑晓婷,赵新淮,ZHENG Xiao-ting,ZHAO Xin-huai

48.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H菌株所产酸性蛋白酶的质谱法鉴定及酶学特性 王云,曾沃坦,钱世凯,WANG Yun,ZENG We-tan,QIAN Shi-kai

49.不同提取方法对酵母葡聚糖性质的影响 宫艳艳,徐学明,GONG Yan-yan,XU Xue-ming

50.***酸菌细胞转化法制备γ-氨基丁酸的研究 傅元欣,张涛,江波,沐万孟,FU Yuan-xin,ZHANG Tao,JIANG Bo,MU Wan-meng

51.洋葱中天然活性成分丙烯基半胱氨酸亚砜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 董瑜慧,张京生,赵广华,DONG Yu-hui,ZHANG Jing-sheng,ZHAO Guang-hua

食品工业科技篇2

——在全市两区六园工作会议上的发言各位领导:

湖南省高科技食品工业基地和湖南省台商投资区经省人民***府批准,分别于20__年7月和20__年3月成立,属省级开发区,纳入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系列。湖南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__年9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为全国首批21个部级农业科技园区之一。20__年7月,根据省、市、县有关精神,按照“小机构、大服务”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湖南省高科技食品工业基地、湖南省台商投资区、湖南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园区***工委、管委会分别为中共望城县委、望城县人民***府的派出机构,合署办公,为正县级单位。

园区设立以来,共引进企业70多家,投产40多家,其中5000万元以上投资规模企业18个,台商及外资企业14个,有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台湾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10余家上市公司在园区投资兴业,投资28.7亿元,年生产能力30多亿元,累计安置劳动力4000余人。先后接待了海外和国家、省、市级领导以及国内外参观考察团队1200多个60000余人次,参加和承办大型节会32次。20__年,园区创总产值21.5亿元,上缴税收8300万元,税展?000万元的企业2个,过500万元的企业2个。园区的开发建设,加速了县城的扩容提质,促进了我县的“三化”进程,展现了望城改革开放的新形象,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科学规划,打造特色型园区

我们始终坚持“专业立园、特色立园”的总体思路和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园区发展和产业布局,逐步形成了特色园区和优势产业。

一是突出了三大园区特色。湖南省食品工业基地和湖南省台商投资区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已建成4平方公里,突出发展食品工业,重点引进台资企业,兼顾发展包括机电加工、新型建材业、生物医学、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产业;湖南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个圈层,核心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划分为优质种苗区、无公害粮菜区、高效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科技培训及综合服务中心,建成面积约5平方公里。

二是突出了农产品(食品)加工和优质种苗两个产业。农产品(食品)加工区已开发建设20__亩,总投资达17亿元,总产值16.5亿元,上缴税收6000多万,年加工转化粮食25万吨以上,可使50多万亩水稻、高粱、大豆、薯类等优质粮食作物产品全部得到加工转化,年新增产值16.3亿元。5家旺旺系列食品加工企业形成了园区内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集团;湖南派派、光明派派、亚华***业成为现代食品三大品牌;沐林、黄金园>!<、湘隆、华越、庆湘等8个知名食品品牌在省农博会上获得金奖。优质种苗区引进了隆平高科、湘云鲤(鲫)等2个院士项目,省优质果茶良种繁育场、省原种猪场、长沙泓远水产等具有省级以上水平的6个优质种苗企业,每年可提供20__万株优质果茶苗,生产优良原种猪14000头,生产水产类种苗20万尾。

二、优化环境,打造开放型园区

我们通过完善硬件设施、实施优惠***策、提高服务水平,提高了园区开放度。

一是优化园区基础设施硬环境。四年来,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7亿元,硬化农业园区核心区“三纵六横”主干道路10多公里,整修拓改项目区主干道路12公里,平整项目用地40余宗3000多亩,搞好了水电路配套建设,初步完善了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

二是优化园区投资软环境。入园企业在享受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优惠***策的同时,在土地、税费、人才、奖励等方面的给予更加特殊的优惠***策。如兴办开发性农林项目,投资在200万元以上的,除补偿农民的费用外,可以无偿提供土地给投资者使用;凡是涉农项目或高新技术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地方所得税“免二减三”;对入园的生产、科研型项目,免收县级行***事业性收费;对两院院士在园区创办企业,免费提供别墅一栋、专用小汽车一辆或者按1元/亩提供土地5—10亩;对园区高科技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创造巨大效益的科技人员,授予“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贡献奖”,奖励上限为200万元人民币等等。

三是提供优质服务。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和进园检查准入制,由园区管理委员会“一个窗口”行使管理职权;办理项目建设手续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由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代办、协办一切手续;企业开工投产后,园区管理委员会跟踪服务,切实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三、完善机制,打造效率型园区

我们积极协调好园区与***府、企业、农民、科技人员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了“***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农民受益”的运行机制,提高了园区和企业的工作效率。

一是发挥***府的主导作用。县委、县***府非常重视园区工作,对园区发展进行宏观指导,对园区各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协调和服务,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把握产业发展导向、赋予招商优惠***策、理顺园区管理体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园区合并升格后,***府赋予了管委会支持企业发展的一部分行***审批、经济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赋予了立项、规划、建设、国土、 工商等完全的县级行***审批权,要求财***、国税、地税、公安、国土、工商、城管等部门派专门人员和机构进驻园区办公,对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

二是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园区运行以企业为龙头,发挥其资金、产品、市场和技术优势,积极推行“企业 基地 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从产前的宏观导向、产中的技术指导、产后的加工增值以及产品的宣传销售等环节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形成了工农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格局。企业作为园区的主体,在服从园区总体规划和接受***府协调服务的前提下,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原则经营,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食品工业科技篇3

关键词:咸阳市;创新型城市;食品产业;创新发展

中***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0-0042-03

引言

咸阳市作为部级“天水―关中经济区”的大西安中心城市,其发展态势和综合实力将会对整个地区产生影响。在全国地市级城市中,咸阳市辖区的科教实力名列前茅,居于显著优势地位;而工业化、现代化水平却居位次偏后,城市整体竞争力处于明显劣势。这说明,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优势,在咸阳并未得到有效发挥。在这个背景下,咸阳市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城市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城市竞争能力的强弱,咸阳整体竞争力偏弱说明城市的创新能力亟待加强。食品工业是咸阳的传统支柱产业,通过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整合全市食品科技资源,推动咸阳市食品产业创新发展,既可促进咸阳的食品产业的规模实力,又可加快咸阳市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步伐。

一、咸阳市食品产业创新现状分析

2011年,咸阳市全市工业支柱产业完成总产值1 632.3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其中食品工业实现产值236.8亿元,增速为37%,名列咸阳市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的第三位,同时涌现了一批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食品企业,推动了咸阳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咸阳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城市科技实力,咸阳市的食品产业发展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首先,咸阳食品行业的同质化严重。由于咸阳地处内陆,主要食品加工企业以当地主要的农产品的深加工为主,所加工出来的食品非常相似,这造成咸阳的食品产业同质化严重。而这种同质化的食品使得同业竞争激烈,掌握销售渠道的商业超市在这种同业竞争中利润畸高,对咸阳的食品行业造成很大伤害。

其次,咸阳市的食品产业结构布局失衡。在咸阳市的食品工业的产业布局中,食品加工业占全行业的一半以上,基本处于主导地位,这种产业布局现状使得整体行业处于上游加工阶段。所以,这种产业布局失衡的后果表现为,农产品的加工方式粗放,工业产品的深加工较少、产品的附加值低,其产业链处于食品工业的上游阶段。

再次,咸阳市的食品产业的聚集度低。在咸阳市的食品企业中,小型企业占整个食品行业的90%,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产业链条也较短,农业原材料基地与食品消费市场、食品加工企业的产业链难以真正形成。这样的产业规模形式,使得生产集中度欠缺,不能形成规模经济,难以打造知名食品品牌。

最后,咸阳市的食品产业科技投入少。咸阳市的食品工业科技基础薄弱,食品工业的科技研发人员只占全市科技人员的9%,并且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方面,2011年的食品工业科技活动费用只占全市科技费用的5%。咸阳市的食品工业科技来源主要是依靠中小企业内部的小规模研发,城市的食品科技的专利申报数在个位数徘徊。

2011年咸阳的食品制造业产业创新要素的七项指数,可以细化说明咸阳市食品产业的创新现状。咸阳市食品产业的自主研发创造能力排在全国地市级城市中下水平;创新值价实现能力是最能直接地反映行业创新能力的指标,它着重从创新产出方面评价行业创新能力,这个指数处在全国地市级城市的中等水平;市场创新能力反映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主要从国内和国际市场两方面来考察,这个指数咸阳市的食品产业处于中下水平;管理创新能力反映了一个企业在成本费用等管理方面的艺术和效率,咸阳市的食品产业的这项指数列中等地位;工艺设备创新能力是根据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本使用情况来考察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这项指数,咸阳市处于中等地位;创新效率着重考察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咸阳的这项目指标位列全国地市级城市前列;创新绩效是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测度,这项指标咸阳市处于中等地位。综合以上食品制造业创新要素的七项指数,可以得出结论,咸阳市的食品产业整体创新水平仍处于全国地市级的中下游水平,食品行业缺乏创新,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咸阳市食品产业创新能力的制约条件

虽然咸阳市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但是整体而言,咸阳市的食品产业创新能力还是偏弱,主要是由于咸阳市地处西部内陆,由于历史与思想上的深层次原因,存在一系列的食品产业创新能力的制约条件。

1.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由于咸阳食品产业普遍对食品创新重视不够,食品产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因此诸多企业的创新处于一种较低层次的状况,主要以模仿甚至仿制知名品牌的食品为主。由于咸阳市地处西部内陆,***府还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这种知识产权的保护现状,使许多食品企业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产出的创新型产品,一旦被市场认可,很多企业就会跟风仿制,而这些仿制企业又不能被有效制裁,这使进行食品创新的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受到挫伤。同时,很多企业业主在原始积累过程中盲目跟风,却误打误撞赚到第一桶金,尝到了跟风模仿的甜头,因此对有一定风险的创新科研投入不感兴趣,他们对食品知识产权自然就没有基本认识,更谈不上重视与保护。

2.创新主体不明确

中国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而咸阳市作为内陆地级市,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尤深。企业的技术***策是由***府统一计划下制定与实施的,这就造成企业对科技的需求缺乏紧迫感,企业技术投入资金少,创新能力薄弱。相反,咸阳市***府和高校被不适当的赋予“创新主体”角色。因此,在咸阳市食品产业中,本应当成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却成为次要角色,许多企业技术创新淡薄,专利成果实现商品化、产业化的极少,大多数专利产品成为“样品、礼品、展品”而被束之高阁。这样,由于食品企业没有成为创新的主体,而作为***府的附属物,企业与创新的利益和风险没有直接关系,利益主体不明确,食品企业管理者缺乏企业家所拥有的内在创新冲动和需求,食品企业在整个创新过程中是消极被动的,导致微观创新动力不足,缺少创业热情,从而在技术进步上抱着等、靠、要的态度,最终导致食品企业难以成为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主体。

3.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咸阳市的食品产业科研单位形成供给型的科研模式,这种科技模式极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供给型模式开发研制的成果,一方面市场信息不灵通,食品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信息很难迅速传播,食品企业也没有直接得到最新科技信息成果的渠道,科研机构和食品企业之间缺乏直接交流接触的环境;另一方面由于这些食品产业科研成果脱离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这种供给型模式,表面上看起来,科研机构有许多成果,实际上能够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果不多,这是造成食品产业科研成果转化难的关键所在。这种供给型模式的弊端是科研与经济严重脱离,导致食品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食品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不高,这造成咸阳市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4.科研机构机制不灵活

咸阳市的食品产业科研院所和高校里的科研机构较为僵化,一方面,科研人员比较重视个人荣誉,追求成就和实现自我价值,他们从事科研的目的是出成果、出论文或论著,这也是高校和科研院所评价科技人才绩效的主要方面,尤其在职称评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他们对科技成果的开发与应用不重视,虽然近几年***策也开始重视成果转化的比重,但力度远远不够;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知识技术在市场上仍不被重视,再加上分配机制不完善等,使咸阳市的高校、科研院所没有足够的动力主动与企业合作。科技人才是科技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资源,由于人才流动与利益的分配还不能完全和市场接轨,不能充分体制效率和效益原则,因而影响了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同时,食品产业科技资源的配置难以完全实现市场化,其中尤以科技组织的形成、科技人才的流动、科技成果的评价受到诸多非市场因素制约等问题突出。

三、咸阳市食品产业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

知识经济时代所具有的科技与生产高度一体化发展的本质特征,就是技术创新和扩散是由经济原则、技术原则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原则所规范的过程,因此城市技术创新体系应是具有相应功能的企业、研究机构和***府组成的网络系统。同样的,咸阳市食品产业的创新发展也由企业、研究机构与***府三者共同建构现实路径。

1.***府要全力保护创新性知识产权

咸阳市***府要采取坚决措施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从而达到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创新性知识产权的目标。这首先要求把查处侵犯知识产权予以充分重视,并把其视为食品产业发展的首要措施。在此基础上,联合公安、质检、工商等机构共同建构打假网络平台,严格依法行***,并与主流媒体合作曝光一些侵犯知识产权的企业,宣传具有创新性知识产权的企业,为企业知识产权提供信息支撑,提高全市民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此外,利用网络信息化平台,依托咸阳市的知识产权局的信息服务系统,打造集***务、专利、版权、商标等于一体的食品创新性知识产权的管理模式,推进***府知识产权局、食品研发部门以及食品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土地优惠***策和财税手段,让有实力的食品企业快速进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产品生产与营销中,从而实现食品产业创新性知识产权的突破。

2.建立***府食品产业科技调控体系

在食品产业技术创新中,***府凭借自身的特殊地位,承担着组织和优化系统结构,激发和规范各系统要素的职能,***府可以各种手段对食品技术创新进行宏观调控,促进食品技术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食品技术创新系统有序运行。具体来说,针对食品产业,咸阳市***府需要出台和执行一系列宏观调控***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维护食品市场的平等竞争,完善食品市场调控体系,监督食品市场安全与运行,以创造良好的食品产业发展的环境。同时,注重食品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产品的信息化,实现食品技术成果的有偿转让和推广。食品市场是食品企业的基本生存环境,它既为企业提供各种创新要素投入,又是企业创新成果实现的场所。在食品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食品市场承担着动力激发和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主要职能,***府调控的目的就是保证市场充分发挥这两项主要职能,通过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促使各种创新资源合理流动,满足食品企业创新所需用的各种要求,加速食品企业技术创新的速度,从而实现咸阳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3.建立科研院所食品产业科技研发体系

在咸阳市所属的食品产业相关的科研院所与食品企业形成产学研研发体系,具体说有三个体系建立协调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协议性协调,指科研机构刚进入食品企业时,相互之间冲突的解决以签订协议与合同的方式进行,以硬性的制度作保障。这是因为刚进入食品企业,一系列矛盾突然激化,潜在矛盾显在化,通过协议,规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然后在协议的保证下,使产学研研发体系得以运作。但协议性协调,不能作为一个解决企业与科研院所目标不一致的长久之策。第二个阶段是机制性协调,这是指食品企业与科研机构在相互进行内部信息与能量的交换,不断取消硬性的死板的协议性协调方式,通过修正食品企业的运行机制,不断调整科研组织的结构,使科研结构成为食品企业的一个有效的组成部分。此时科研部门与食品企业相互协商,统一目标,机制相互转化,以适应共同存在的整体研发系统。第三阶段是自觉性协调,科研部门成为食品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食品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有一个完善的、自觉的协调研发系统。

4.建立食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根据咸阳市食品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创新型城市背景下,食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按其功能可划分为相互关联的创新决策子系统,R&D(研究与开发)子系统、创新实施子系统及创新实现子系统四个部份。

食品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把食品科技进步与市场需求有效结合起来,创造出体现这种结合的新产品和新工艺,以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创新决策系统,是食品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食品企业R&D系统是食品企业以自身的研究与开发为基础并借助于外疗成果引进与外部技术合作,从开发研究与设计,到样品样机研制,直到通过中间试验的一整套技术主案的制定过程,其主要任务是从技术上对创新决策的实施和实现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食品企业创新实施子系统,是使新产品或新工艺正式投产,让食品技术创新成果转变为企业实际的生产力的过程。它也是创新决策和创新方案通过评估和中试之后在企业中物化的过程,只有通过这个过程才能实现生产要素的重组或生产函数的转移。食品企业创新实现子系统,是指创新成果变成食品企业的直接生产力并生产出创新产品以后,食品企业技术创新并未结束,而是通过积极的销售活动和售后服务,使自己的创新产品迅速进入商品市场,占有、巩固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从而使企业实际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的过程。

结论

创新型城市建设要求咸阳市提高城市的科技水平,把科技力量转化为产业优势。咸阳市食品产业的创新应该立足于陕西传统食品的工业化上,或者咸阳地方传统食品的工业化研究,把真正属于中国传统的特色食品进行创新。因此,在此背景之下,咸阳食品产业要坚持科技创新发展,以科技推动产业进步,走出一条咸阳食品工业化、科技化的特色之路,从而带动咸阳市经济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纪宝成,赵彦云.中国走向创新型国家的要素:来自创新指数的依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64-679.

[2] 赵黎明,冷晓明,等.城市创新系统[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103-106.

[3] 李小飞,萧廷高.试析产业集群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1):32-36.

[4] 魏后凯.中国地区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中国工业经济,2004,(5):23-26.

食品工业科技篇4

各市、县粮食局,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江苏省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苏***发〔2006〕52号)和《国家粮食局关于“***”粮食科技发展指导意见》(国粮展〔2007〕63号),增强我省粮食流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粮食流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贡献力量,现提出“***”粮食流通科技发展指导意见。

一、“十五”粮食科技工作取得的成效“十五”期间,全省粮食流通科技工作以健全粮食安全体系为主线,以推动粮食产业发展为中心,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目标,开展行业技术攻关,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行业技术水平,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储粮新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应用。推进粮库建设和改善仓库功能,推广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全面应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计算机粮情检测、低温储粮等新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全省仓储技术和管理水平。“十五”期末,全省科学保粮率达80%以上,处于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应用小型稻谷低温干燥机。应用农户储粮新技术(新型储粮仓),建立农户示范点,指导农村科学储粮,增加无形粮田,促进农户增收,受到农民欢迎。(二)粮油加工业装备和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我省无锡布勒、苏州佐竹等外资企业生产的面粉、大米加工装备国际一流,我省牧羊、正昌两企业自主设计开发的饲料机械和饲料成套设备技术全国领先。粮油加工企业引进先进生产线,提升加工工艺和技术水平,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产品质量。全省粮油工业生产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放心粮油”产品数量全国最多,粮油产品品牌影响力逐年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各种畜禽饲料逐步系列化,颗粒饲料比重逐年增加,基本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功能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特种水产饲料生产技术水平居全国前列。(三)粮油深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势头良好。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联合模式初步形成,已经开发出米***饮料、米糠营养素、小麦胚芽、小麦膳食纤维、生物质等一批粮油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项目,有效地推动了粮油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延长并加粗了产业链,提高了粮食增值转化能力,提升了粮食产业化水平。(四)科学规划并推进江苏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编制完成《2006~2015年江苏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全省“两纵两横、四大枢纽、节点”粮食现代物流体系的总体布局。各地积极培育和建设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整合和优化现有仓储、加工、运输、装卸、批发、信息等各种物流要素,发挥了资源集聚效应,提高了粮食流通效能。(五)粮油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基本形成。省粮油质量监测所经过扩建改造,配置先进的粮油检测设备,通过了国家实验室验收。各地逐步加强质量监测机构建设,添置和更新仪器设备,调整运行管理机制,全省初步建立起粮食质量监测网络。粮食质量监测机构在粮食收获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储备粮质量监管、市场准入、放心粮油工程、食品安全监督、防止陈化粮流入口粮市场等方面发挥了职能作用。(六)粮食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积极探索应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推进机关办公自动化、行业管理智能化、粮食***务公开化、粮食商务电子化。省粮食局和各市粮食局相继建成机关局域网并开通门户网站,发挥***务平台和服务窗口作用。不少粮食企业也建立网站信息,扩大了企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一些工业企业采用计算机控制生产过程,提高了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试用省级储备粮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库存动态管理,增强了***府粮食应急预警和宏观调控的能力。

二、“***”粮食科技面临的环境和需求(一)面临的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自主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全球性竞争的焦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粮食行业也置身于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之中,由于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粮食供需紧平衡的状态将长期存在。江苏是粮食生产大省也是消费大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全省粮食供需将长期紧平衡。为此我省制定了“全省口粮省内自给,工业、饲料用粮缺口市场调节”的粮食安全基本目标,倡导既要藏粮于地,又要藏粮于库,更要藏粮于科技。进入新世纪,我省率先推进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基本化解了历史遗留问题,解除了影响竞争、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的约束,促进了粮食产业化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为粮食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江苏是经济较发达地区,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方便、营养、健康的食品、饮品和保健品,逐渐成为生活消费的重要需求,为粮食科技发展确立了依据。江苏拥有一批具有很强研发能力的科研院所、高校以及一批长期从事粮食和食品研究的技术专家、学者,为我省发展粮食科技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二)面临的需求1、全面达小康的需求。江苏全面达小康,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对粮食品质的要求将越来越高,绿色、营养、健康是人们的消费追求,市场的竞争重点由价格竞争逐步转向品牌竞争。“***”期间,应引导无公害和生态种植绿色粮食;实施绿色储粮技术保证品质;改进工艺和提高装备水平,重视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开发营养、健康、保健食品,培育名牌产品,满足人们对食品随时性、安全性、营养化、多样化的需求。2、建设新农村的需求。促进农民增收是我省建设新农村,全面达小康的基本条件。依靠科技发展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粮食产后损失、减轻粮食二次污染,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期间,要引导种植优质高产品种,改变储粮方式。通过科技进步增加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通过科技进步提高粮食质量,促进农民优质优价增收;通过科学储粮减少粮食产后损失,促进农民减损增收。要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通过提高龙头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通过实施“放心粮油”进农村工程,引导健康消费、安全消费,逐步改善农民生活。3、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求。目前小型粮油加工企业技术装备差,加工质量低,粮食浪费多,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生产成本高,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阻碍了粮食流通产业高效增长。农村和基层企业存储粮食技术条件低劣,虫、霉、鼠害比较严重,在源头上影响粮食质量安全。“***”期间,在粮食储藏、加工、物流等环节,应积极采用环保、安全、节约、高效的新型技术,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和技术,提高粮油的综合利用和增值转化,改善粮食流通设施条件,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发展循环经济,以技术进步推动全行业粮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4、提高粮食产业竞争力的需求。面对外来资本、产品、成熟技术和过剩生产能力不断涌入的国际竞争形势,“***”期间要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技术尽快引入粮食流通领域,尤其是对现有技术的组合、集成,不断带动粮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拉长粮食产业链,充分提高粮食产品附加值。通过应用高新技术,降低消耗,降低粮食加工、储藏、流通环节的生产成本,稳定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知名度、市场占有率以及企业竞争力。

三、“***”粮食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我省粮食工作“安全、发展、法治”的总体思路,坚持“自主创新、加速转化、提升产业、率先跨越”的基本要求,以支撑粮食流通产业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研发及应用安全、环保、节约和高效的粮食流通技术,加快粮食流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基本原则1、创新引领原则。按照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要求,把创新作为促进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以科技创新引领技术发展方向,保护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粮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培育产业发展的经济增长点。2、因地制宜原则。坚持科技发展与我省粮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相协调,坚持技术应用与企业发展的基础相适应,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结合我省粮食流通科技实际,突出装备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突出发展粮油精深加工,突出发展粮食循环经济,全面提高粮食流通科技现代化水平。3、优势互补原则。充分挖掘和整合我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及科技研发优势、龙头企业快速发展优势和***府支持“三农”的***策优势,推动产学研紧密协作,促进支撑单位和实验基地有效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发展目标2010年我省粮食流通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为:粮食流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先进适用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科技促进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全省粮食流通科技整体实力国内领先。具体目标是:我省粮食流通科技开发、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能力明显增强,形成较完善的粮食流通技术支撑体系,粮食流通科技总体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力争在重大技术上有所突破,粮食绿色仓储技术达到先进水平,加工技术装备优化升级,粮油精深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取得更大进展,粮食质量标准检测技术不断完善,农村传统粮食流通方式得到改良,现代物流体系初步建立;信息化建设获得较大进展,工业生产自动化得到应用,管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持续研发能力强的粮食流通科研队伍,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科技资源共享、技术优势互补的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四、“***”粮食流通科技发展的优先方面和工作重点按照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提出我省“***”粮食流通科技发展的优先方面和工作重点。(一)优先方面1、粮食仓储方面。以科学保粮为主要内容,在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保粮技术的同时,重点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高效、实用的仓储技术,通过试验、集成、推广,促进储粮技术由传统型向绿色生态型转变;推广应用符合农户储粮要求的新技术和设施,实现保质保量、减损增收。2、粮油加工方面。以产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通过生物技术、精细化工技术、智能化设备制造等高新技术在粮油加工业应用,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研发一批粮油深加工新产品、主食工业化产品和营养保健食品,重视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适当发展生物质产品。3、粮食检测方面。以精确、快速检测为重点,促进粮油检测设备和仪器更新换代,积极实施国际国内领先的粮油质量检验标准,推广应用先进检测技术,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质量检测的效率。4、粮食装备方面。以数字化、智能化、精密化和一体化为主攻方向,加强重要装备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粮食加工装备关键技术,提高粮食加工关键装备国产化率,积极应用粮食机械成套、集成、功能配套和机电一体化的自动化控制技术。5、信息技术方面。以行业管理智能化为目标,推进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遥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办公自动化、粮食价格采集、粮食预报预警、粮库管理、粮情监测、储备粮管理、生产流程控制等业务上的全面应用,探索开展以粮食批发市场网上竞价交易为重点的粮食电子商务,加快“数字粮食流通”建设。6、现代物流方面。以现代物流技术为支撑,优化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着力培育和建设区域性的粮食现代物流中心,加快粮食流通“四散化”进程,实现粮食流通过程的无缝化连接,形成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二)工作重点1、着力推进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行产学研联动的协作机制。确立粮食龙头企业为粮食流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的人才集聚和研发能力,使企业成为创新人才和资金的主要投入者、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新技术的创造者和产业先导技术的引领者。选择省内外具有较强粮油产品及其机械研发能力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作为全省粮食流通科技支撑单位,聘请从事粮油产品及其机械研发的知名专家学者成立全省粮食流通科技专家委员会,“***”期间要建成粮油机械实验基地2个,稻米加工实验基地1个,小麦粉加工实验基地1个,油脂加工实验基地1个,仓储实验基地1个。构建联合攻关团队的合作机制。汇集我省科技优势,积极参与国家粮食科技技术攻关和国家粮油及其粮食机械等产品标准化建设,建立联合攻关的合作机制,及时了解粮食高新技术最新发展方向,跟踪国内粮食流通科技发展前沿动向,组织和实施好一批粮食流通科技重大任务和重点项目。积极组织和参与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联合攻关,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装备,提高我省粮食流通科技开发能力和水平。完善粮食流通科技管理的协调机制。粮食行***部门着力统筹、协调、管理行业科技资源,组织引导社会科技资源向本行业配置,营造上下结合、左右协调的环境。加快建设科技服务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粮食行业协会等中介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信息指导和市场服务。通过行***部门的协调指导、中介组织的服务引导、专家顾问的科技导向、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撑、实验基地的中试承载,整合配置粮食科技资源,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推进粮食流通科技创新。2、大力构筑科学保粮技术服务平台以科研院所、院校为技术支撑,大型骨干仓储企业为载体,通过技术与资源整合,建立江苏科学保粮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保粮新技术应用示范库和科学保粮实验基地,为保粮新技术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服务。加大对科学保粮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在骨干粮库建设和粮库维修改造中积极推广应用机械通风、粮情检测、环流熏蒸、低温干燥等储粮技术,推行粮库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科学保粮和仓储管理水平;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储粮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生态环保绿色储粮技术和低毒高效粮食熏蒸技术,促进储粮技术方式由传统型向绿色生态型转变;加强对粮食加工企业、农户安全储粮的技术指导,开展储粮技术咨询活动,推广适合农户需要的储粮技术和设施,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力争使农民储粮损失从5%降到0.5%,促进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3、全力搭建粮油精深加工技术开发平台以科研院所、院校为依托,成立“江苏省粮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龙头企业联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开展粮油精深加工、生物工程高新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带动和促进粮食科技向高技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利用产业化经营推动主食品生产的工业化;开发具有营养、健康、保健品功能的精深加工技术、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以粮食或粮食作物废弃物如秸杆、稻壳为原料,生产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加大杂粮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功能性、营养型早餐类食品,拓宽产品的应用范围,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推广应用绿色、环保、无公害饲料生产技术,保证饲料安全和提高饲料的饲喂效能;大力开发秸杆饲料、棉菜籽饼、动物屠宰下脚料等非粮食饲料,鼓励支持蛋白质原料和饲料添加剂研发生产,加大我省特种水产饲料的开发研究,提升产业优势。4、努力完善粮油质量检测服务平台以省粮油质量监测所为龙头,以省辖市粮油质量检测机构为骨干,建立覆盖全省的粮油质量检测平台,认真履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的粮食质量卫生监管职能,切实执行好粮食收购、储存活动中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抽查与监测制度、储备粮质量与品质检测制度、***策性用粮批检制度、粮食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制度,加强粮食品质检测和质量监管能力,推动粮食质量检测从流通领域向消费领域拓展。5、倾力打造粮食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根据江苏“两纵两横”物流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按照“通道网络化、过程四散化、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化、交易现代化”的要求,全面启动建设南京、南通、徐州、连云港4个省级粮食物流枢纽,并辐射带动全省8个(宿迁、淮安、盐城、泰州、常州、无锡、苏州、扬州和镇江)物流节点建设,完善功能配套,使物流中心也成为粮食产业园区和科技成果孵化基地。按照散粮运输无缝化连接的要求,发展实用、高效、经济的散粮接收、计量、发放、运输设施和设备项目。根据国家建立的粮食物流各个环节的标准,推广和完善粮食仓储设施的标准化、运输工具的标准化、装卸设施的标准化、散装作业方式和检测设施及指标的标准化。进一步研究应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电子数据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建立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促使粮食仓储、运输、加工转化、批发与配送、价格采集、预报预警、应急调控等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实现粮食流通信息共享,形成集粮食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的综合服务体系,提高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五、夯实粮食流通科技发展的基础保障为确保“***”粮食流通科技较快发展,各级粮食行***管理部门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粮食流通科技对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支撑作用,切实加强粮食流通科技的指导管理工作,为粮食流通科技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一)强化科技投入按照《***关于实施科技发展纲要若干配套***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的要求,积极争取各级财***、金融、税务等部门对粮食流通科研和高技术项目的优惠***策和资金投入,逐步增加粮食流通科研经费预算。积极争取粮食产后处理技术、设备享受同等农机的***策性补贴。对“***”粮食流通科技重大专项,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及时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报科技行***管理部门批准后,落实专项经费,推行项目管理,督促逐项实施。引导、鼓励科技型粮食龙头企业进行自主研发,研发费用按其当年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二)强化队伍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兴粮、人才强粮战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调动各类人才的创新积极性,保证一流人才、一流贡献获得一流回报。大力引进优秀年轻的科技人才,建设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尤其要造就一批科技创新的领***人才。组织科技培训、出国深造、学术交流、技术合作,跟踪前沿技术,提高粮食流通科技人员创新能力。建立岗位技能轮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建设高技能实用技术人才队伍。组织广大粮食职工开展粮食流通技术专向攻关、技术大比武、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科技创新热情和创造力。

食品工业科技篇5

关键词:江浙;台湾;食品类专业;高职教育

中***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019-04

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保障民生的基础性产业,目前正处于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充足高质的人力资源对确保食品的营养、健康与安全具有决定性意义,相关专门人才的培养与造就早已进入教育序列。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提供技术型人才的任务。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其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人才素质的构成,并最终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台湾不断调整其食品类专业的结构与布局以更好地适应需求,或许台湾的今天,就是江浙的明天,本文尝试分析了台湾食品相关技职科系所的设置与分布,以期为江浙相关高校此类专业的规划布局提供参照。

基本情况

(一)江浙

本文论及的江浙是指由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泰州、扬州、嘉兴、湖州、舟山、绍兴等15市及其所管区县组成的长三角地区,常住人口10 166.32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内地高职高专教育起步较晚,其通常举办的是以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的2年或3年制高职,也招收职高、中专、技校的毕业生;1984年江苏在内地率先进行5年制高职教育,浙江和上海紧随其后,其招收对象为初中毕业生。目前,专科毕业后尚无高职层次本科供学生深造,只能入读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教自学考试、电大开放教育、远程网络教育等的本科,即所谓的“专转本”、“专升本”、“专接本”等,专科毕业满2年后也可以报考研究生。

(二)台湾

台湾地区人口约2 320.56万(2011年9月统计月报),技职教育较为成熟,有专科(五专、二专)、本科(四技、二技)、研究生等层次,专科招收初中、高级职校等的毕业生,专科毕业后可续读本科,接着还可报考研究生,各层次还能与普通高等教育相通,被郭福春评价为是一个渠道多样,体制完整,交叉互通,具有畅通升学进路的职业技术教育的一贯体系。

相关学科与系所设置

丁宏伟调研发现,当前食品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尤以应用型人才缺口较大。食品类专业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和造就合乎时展趋势和国家或地区发展目标要求的具有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一)江浙

专业设置是连接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桥梁,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4754-2011),我国食品工业包含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和饮料、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造业等四大类。根据内地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食品相关专业摘列见表1。

另有目录外专业,如在5101农林技术类中,还有510113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510114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510131食药用菌等。在6103食品类中,还有610308食品卫生检验,610309营养与配餐,610310食品分析与检验,610311食品加工及管理,610312食品检测及管理,610313酿酒技术,610314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610315***品工艺,610316发酵技术,610317食品工艺与检测,610318营养与食品卫生,610320食品工艺技术,610321畜产品加工与检测,610322马铃薯生产加工,610323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610324功能性食品生产技术,610346肉品加工与检测,610347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610348黄酒酿造,610349食品质量与安全等。

(二)台湾

按照台湾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大学校院系所代码》和《专科学校科系代码》等两个目录,相关所系科整理见表2。

由表1可知,内地批准可以开设的食品类高职专业(含目录外)共计39个,涉及农林牧渔、生化与药品、轻纺食品、医药卫生、旅游等五个学科大类。由表2可知,台湾公布的食品相关技职类所系38个(本科和研究所),专科20个,涉及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民生等三个专业门类。从分类上看内地的食品类专业多属于轻工类,而台湾的则多属于农业类,但实质上均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

台湾无论专业数还是教育层次上都较江浙要多且全。为解决内地高职教育层次太窄的问题,有的内地省份曾在普通高校中试行过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另有省份在高教自学考试中开出了属于较高层次技术教育的应用本科;今年,包括江苏在内的一些省份还试点招收高职本科。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内地持续增设一种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中有与食品相关的专业,如0852工程硕士中的085231食品工程以及0951农业推广硕士中的095113食品加工与安全。江浙就有很多高校招收这两种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但因其在分类上还隶属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研究生阶段,故本文在此不加赘述。鉴于内地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推出的这一系列举措,有理由相信未来高职教育的办学层次一定能够向上延伸。

院所学校布局

(一)江浙

开设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有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和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的为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开设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的有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桐乡综合中专(5年制,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联办)等。

开设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学校有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设有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3年制的有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扬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苏州职业大学、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5年制的有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设食品贮运与营销专业的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设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设食品检测及管理专业的为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设食品工艺与检测专业的有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商学院。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开设黄酒酿造专业(5年制,挂靠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开设医学营养专业的有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食品卫生方向)、上海中医药大学、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

设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3年制的有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5年制的有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挂靠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等。

(二)台湾

研究生 开设食品科学硕士班的有元培科技大学和澎湖科技大学,设食品科技硕士班的有弘光科技大学、科技大学、大任科技大学等,另高雄餐旅大学设有台湾饮食文化产业和餐饮创新研发硕士学位学程。

本科 设食品科学系的有中华科技大学、元培科技大学、屏东科技大学、澎湖科技大学等。设食品科技系的有弘光科技大学、科技大学、嘉南药理科技大学、大任科技大学、东方设计学院等。弘光科技大学还设有营养系。设食品营养系的有中华医事科技大学和美和科技大学。设保健营养系的有嘉南药理科技大学、辅英科技大学、长庚技术学院、中州技术学院等。开设餐饮(厨艺)系的有台南科技大学、中州技术学院、德霖技术学院等。设餐饮管理系的有高雄餐旅大学、中华科技大学、台湾观光学院等。高雄餐旅大学还设中餐厨艺系、西餐厨艺系、烘焙管理系及国际厨艺学士学位学程等。另万能科技大学化妆品应用与管理系下设机能保健品开发与检验、高雄海洋科技大学设水产食品科学系、台北海洋技术学院设食品科技与行销系、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设食品保健系、亚太创意技术学院设保健营养生技学系。

专科 设食品科技科的有台东专科学校与东方设计学院。设餐饮厨艺科的有高雄餐旅大学与中州技术学院。设餐饮管理科的有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与台湾观光学院,其中,台湾观光学院分设中餐组和西餐组。另中州技术学院设保健营养科、马偕医护管理专科学校设食品科学科、崇仁医护管理专科学校设烘焙科。

江浙高校的教学招生必须依照专业目录进行,只允许部分示范或骨干院校设置目录外专业。据统计江浙开设有食品相关专业的学校达33所,开出专业数达11个(目录外4个),占目录数的28.2%;台湾则有26所学校开设,包括7个所(研究生),33个系(本科),9个科(专科),教育层次呈橄榄状分布。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载体,专业设置应贴近社会需要。台湾高校的食品类专业布局比较均匀,说明经过一系列的整合后,台湾高校的专业设置已经步入理性化阶段。内地高职教育除了存在过分追求“服务地方”和“创建自身特色”等问题外,还有诸如争设热门专业及专业设置趋同化等现象,譬如江浙开设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学校多达13所院校,与此同时,却有多达28个专业没有学校开出,所以有学者才指出应明确职业教育的特性,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及时减停人才过剩的所谓热门专业,增列前景看好的冷门专业。

启示

江浙人口是台湾的4.38倍,人口量与食品专业布点数的比值是台湾的4.49倍(江浙211万∶1,台湾47万∶1),然而开设食品专业的学校数量却只是台湾的1.27倍,从这个角度看,扩大区内食品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应该是可以的,且本区为内地高职教育的高地,培养的人才并不会全部留本地发展,有一大部分毕业后会到外地谋职。当然教育不仅要有规模,还要有质量和竞争力,现台湾各高校的教育质量大多是借助于大学自治权来保证的,很显然大学自治可以减弱外力对专业设置的过度介入。按规定除博士班、法律和医学类专业、与师资培养相关的专业等之外,台湾各校均得依据学校特色及发展方向自行增删及调整专业。按规定内地高校也可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但如何依法,如何自主,却是一个长期未能解决好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项办学自的落实。内地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的自与选择权还需要进一步彰显,以利于学校依据自身学科特点和社会人才需求状况等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

台湾的经济和科技较为发达,且已经历食品类专业的布局和调整的过程。江浙是内地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科技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家食品产业的重要布局地(《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江浙高校如能前瞻性地学习台湾的办学经验,结合自身长处,按照国家食品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不断推进本区内食品类专业的恰当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合理选择课程和配置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引进,完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则一定可以搭建出高效的人才培养平台。

参考文献:

[1]郭福春.大陆与台湾高等职业教育比较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70-72.

[2]丁宏伟.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树立高职高专食品专业人才观[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6):46-49.

[3]张雄,马旋.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6):52-56.

[4]王一群.基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的思考[J].高职论丛,2011(2):56-59.

[5]高松,石长征.关于职业教育特性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问题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2(12):52-55.

[6]黄建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南洋问题研究,2010(1):77-85.

[7]张宝蓉.从严格控制到总量管制:台湾地区高校专业设置***策走向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8(3):76-81.

[8]兰利琼,李茂国.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管理中的权力制衡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41-50.

食品工业科技篇6

食品采集、加工、制作、烹饪、贮藏……这看似普通的生活情景,背后却是数千年文化的累积与结晶。当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细的生活时,对食材的继承与发扬、改善与创新使古老的文化与现代的科技牵手,在肩负人才培养重任的“象牙塔”里,就有一些专业是围绕食物而设置的。它们覆盖了人才培养的两个层次,既有本科,又有专科;既有集食物生产、管理、研发于一体的“集大成者”,也有培养专攻葡萄酒和茶的生产制作的“独门人才”,还有的则肩负起了食品质量安全的“守护神”……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们在食品类行业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餐桌,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质量。

“舌尖专业”之本科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造就无所不能的“食神”

提起周星驰的经典喜剧电影《食神》,许多人一定记忆犹新。在星哥绝妙想象力的挥洒下,“撒尿牛丸”噱头十足,最后的“叉烧饭”更是匪夷所思……电影虽然是虚构的场景,但如今,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食品花样翻新,食品行业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食神”已不再是传统眼光中的“掌勺人”,而是日趋走向了“多元化”,他们有的负责制订食品卫生标准,有的专门研制新的食品种类,还有的深入研究食品营养。高校里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就是这些无所不能的“食神”的缔造者。

高校开设的与食物相关专业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集大成者”,她所致力于培养的,正是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这是一个典型的工科专业,也是以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为基础的“交叉”专业。因此,在大学里,除了要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外,在学校实验室里的兢兢业业,以及假期到相应的食品企业实习也是必不可少的“课程”。尽管求学的过程是辛苦的,但当你看到自己的努力让人们吃上满意的食品,那种幸福感肯定是无与伦比的。

四年的学习结束后,怀揣本科学历的你肯定会考虑就业的问题了。放眼世界范围来看,预计未来20年里,世界人口将大幅增长,对食品的需求量势必剧增。方便、速冻、保鲜、保健、微波、休闲、儿童、老年食品及健康饮料和调味品将风靡全球,相应的人才也会越来越“抢手”。其中,食品企业是就业的“主阵地”。近年来的发展一直不错,不论是著名的外企如玛氏、雀巢公司,还是像中粮集团、国民淀粉等国企,经常会到学校高薪揽才。当然,***府管理部门、食品质量监督、卫生防***、商检、标准计量、环境保护、内外经济贸易、旅游等部门以及食品研究所或高等院校等单位也是不错的“婆家”。

部分招生院校简介

江南大学——江南大学现拥有我国食品领域中唯一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一类特色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是我国食品科技领域最著名的学府之一。

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的中国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和农业工程为特色和优势的大学。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包含食品工艺和食品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在传统食品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强调融入现代食品开发与加工理论与技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河南农业大学——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河南农业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学科的基础上,于1999年改名而来。现为省级特色建设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构筑食品安全“防火墙”

地沟油、毒大米、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回顾这些近年来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不由得让我们触目惊心。民以食为天,试问,如果连吃个饭都提心吊胆,生怕“病从口入”,那快乐生活、幸福家园又从何谈起?要想构筑食品安全的“防火墙”,就需要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来“亮剑”了。

提起该专业,你也许会想到身着制服,一脸威严的“铁面无私”的***者形象。其实,这只是该专业的一部分而已。准确地说,该专业是连接食品与预防科学的重要“桥梁”,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和控制,保证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卫生质量,让人们吃得安心、吃得健康。简单地讲,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属于该专业的“管辖范围”。

使命在肩,大学里挥洒汗水是必不可少的。在大学里,该专业的学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包括普通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人体机能学、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化学、功能食品、食品毒理学、现代食品安全科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在内的诸多课程。

值得提醒的是,该专业所学知识面较宽,毕业后能从事的工作也较多。学生在校日寸,可以着重培养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多考几个证书。比如公共营养师证书,该职业是从事营养指导、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传播、促进社会公众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再比如食品安全师证书,该行业培养的是具备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运用相关技术方法按照国家标准实施食品安全管理的从业人员。不要担心自己做的是“无用功”,这些证书不仅能让你学到知识,同时也会增强你的求职竞争力。

四年的大学生活结束后,你将获得工学学士或者理学学士。此时的你,可以选择就业,全国各级食品卫生监督部门、食品企业、社区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服务部门、餐饮业及教学、科研等单位都是你对口的“用武之地”。当然,考研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学生可以选择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安全、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工程等方向继续深造。

部分招生院校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该专业以化学、微生物学、营养学、卫生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为主干学科,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营养学、卫生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检验、检***的专门技能,从事食品品质控制、检验检***、营养及营销策划等相关工作的人才。

山西农业大学——位于山西省太谷县的山西农业大学具有百年办学历史,以农科和生命科学为特色。其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食品、医学、农业、卫生防***、质量检***、环保、能源等部门或企业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的应用和管理工作。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美丽葡萄酒的“工程师”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在唐朝著名诗人王翰这首《凉州词》描述的意境中,当时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不仅是将士们的最爱,更多了一份凄凉的色彩。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饮用葡萄酒不仅能享受到那独特的美妙口味,还能防治各种疾病,增强人体健康。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所致力于培养的,就是葡萄酒酿造方面的专业人才。

如果说前面介绍的两个专业是食物类专业中“多面手”,那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则有看自己的“一招鲜”——以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为基础,研究现代优质葡萄酒酿造工艺、鉴赏艺术和营销理念。没错,一切都只与葡萄酒有关。目前该专业在我国高校开设较少,以本专业招生的具有较强实力的当属中国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别看专业很“精细”,其实大学要学的可真不少。学生不仅要学习葡萄栽培、葡萄酒酿造、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本学问、理论和技能,还要接受以葡萄栽培和育种、葡萄酒发酵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等为主的现代食品产业的“锤炼”。同时,更要具备在葡萄栽培与酿酒工程领域从事产业规划、设想、生产、治理、营销和新技术钻研、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经过了这些艰辛汗水的付出,等你毕业时,你就能成为葡萄酒酿造、品鉴和欣赏、企业治理和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了。

提到就业,有个“利好”的消息要与大家一起分享。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交际沟通的重要工具。近年来葡萄酒良好的保健功效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长城、张裕干红、香格里拉等知名国产葡萄酒品牌都成为了酒席上的“常客”。在相关行业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同时,目前的现状却是该专业毕业生较少。相信有志于从事该行业的同学,只要具备了过硬的专业素质,不难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部分招生院校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综合了园艺学、生物工程,机械设备、食品科学与工程、感官品评学科的特色,属于理、工、农、人文交叉性的综合专业,既具备了相关学科科学技术的前瞻性,又有独特的工艺技术和深厚浓郁的文化内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该专业所属的葡萄酒学院是亚洲第一所专门从事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推广,培养葡萄与葡萄酒生产,营销、管理及科研推广高级专业人才的学院。

粮食工程:守护“天下粮仓”五谷丰登

“不去北方,吃不惯面食啊!”简单的一句话,不知道是否唤起了许多南方同学的共鸣。话说当年志愿填报时,我们班有一半的同学因为这个原因而选择了南方的高校。当然,为了吃什么而不选择某些地域的高校是否明智见仁见智,但这无疑说明了主食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记得前些年有一部名为《天下粮仓》的电视剧,一代名臣刘统勋、米汗等人为了让清朝的粮仓五谷丰登,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当“照回”现实,我们可以看到,高校里的粮食工程专业所培养的,正是能在粮油食品领域内从事粮食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他们是人民“米袋子”的“守护者”。

从专业名称不难看出,“粮食”是该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包括了水稻、小麦、高粱等作物。但其实除了粮食,油脂也是该专业重点关注的另一个“关键词”。因此,该专业所学的课程包括了粮食加工机械与设备、粮食工厂设计、粮食贮藏学、谷物工程学、粮油副产品综合利用、食品工艺学、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淀粉工艺学、植物蛋白工艺学、食品法规与标准、食品包装学、制冷技术与冷库设计、食品配料与添加剂等。除此之外,该专业的实践项目也是很多的。比如粮油品质分析教学实习、食品机械设计教学实习、食品化学教学实习、食品营养与功能性食品教学实习、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实习、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实习、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实习、粮食加工机械与设备教学实习等。

千万别小看了“粮食”这两个字,更别因为这是个传统行业而对其嗤之以鼻。要知道,粮食是人类的重要主食原料,作为一个人口和农业大国,我国的粮食加工是一个永不衰落的行业。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增长,市场对高质量粮食加工技术与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同时,粮食安全还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

时间像手中的沙子一点点地漏走,到了该跟母校挥手说再见的时候你会发现,此时,像粮食高新技术产业与粮食有关的研发中心,各级粮食、粮油购销储运公司、粮食储备库,粮食加工厂、焙烤食品加工厂、植物油脂加工与大豆蛋白企业,淀粉与变性淀粉生产企业等都是不铬的选择。具体工作也是五花八门,如生产技术、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等。

部分招生院校简介

东北农业大学——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具有较强的学科研究基础。教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粮食安全生产、产品分析检验、粮食质量管理、粮食贮藏加工设计和参与粮油国际贸易等方面能力。

河南工业大学——该专业所属粮油食品学院是河南工业大学最具特色的重点优势学院之一,该专业为建校时就有的支撑型专业,国家特色专业。由于专业学习和就业的特殊性,一般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吉林农业大学——该专业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化工、发酵工程等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在粮油加工、粮油化工、生物化工等领域内从事粮油深加工等方面的工业生产、工艺与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技术管理、品质控制和新产品开发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品工程:给宝宝一杯“放心奶”

牛奶富含多种矿物质种类,除了我们所熟知的钙以外,磷、铁、锌、铜、锰、钼的含量都很多。牛奶是人体钙的最佳来源,而且钙磷比例非常适当,利于钙的吸收。随着奶制品的营养价值被认定,牛奶成为了人们食谱中必不可少的饮品。一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牛奶要,摆上餐桌,需要经过挤奶、冷藏、消毒、包装、储运等多道工序,更离不开相应的检测和安全检验。

但近些年,奶制品企业却频频出现重大问题,特别是轰动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这一系列问题给我国的***品行业造成了一场行业“雪崩”的同时,更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品行业急需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与产品开发等方面高层次专门人才,而“盛产”这类专门人才的,就是***品工程专业。

***品工程专业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的本科专业,学制为四年,毕业后一般授予工学学士学位。通过四年的学习,本专业的学子要具有***品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数据分析处理,基础实验室操作技能,工程与机械知识,微生物星础知识与技能,食品化学与分析检验,企业经营与经济分析等能力,不仅能在***品加工和质量管理方面,还能从事研究、产品开发、品质检测等方面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该专业在培养模式上别具一格,很多院校采用的是“3+1”模式,也就是说学生三年学完四年的课程,还有一年是在外实习。至于就业,只要务实求进,就业机会还是很广阔的。

部分招生院校简介

东北农业大学——该专业以***品产品研发、检测、品质控制及产品加工为研究对象,以各种***品生产工艺及检测为学科主体,同时具备***品机械、***品厂设计、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控制检测和***品生产质量管理等多种基本技能。

南京工业大学——该专业围绕***品科学与工程,通过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强化学生工程素质的训练,着重培养能在***品行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茶学:品茗人生,一路随行

洞庭碧螺、黄山毛峰、西湖龙井、天山绿茶……提到茶,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闪现了出来,我们仿佛能嗅到那沁人心脾的芳香,听到那悠扬的配乐如高山流水的古筝演奏,感受到那品茶弈棋的幽雅意境,陶醉其间,可谓是一种人生享受。

在我国,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饮品,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时展至今,茶的保健和药用功效越来越多为人们所熟知,逐渐发展成一个***的行业。因此,高校里的茶学专业也从幕后走向台前,赢得了人们更多的关注。

一款茶饮品要想推向市场,并赢得消费者青睐,首先需要有良好的种植环境、优良的制作工艺来保证质量,其次还要能利用茶文化,进行充分的推广和开发。这一系列环节所涉及的工作,都是茶学专业学生的“拿手好戏”。因为该专业致力于培养的,正是受到茶树栽培、育种和茶叶加工、审评与检验、茶文化、杀的综合利用和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茶树栽培、育种和茶叶加工、茶叶审评与检验、茶文化、茶的综合利用和经济贸易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专业性人才。

该专业的实践课程很丰富,其中包括茶树栽培学试验、茶树病虫防治学试验、茶叶审评与检验试验等,教学实习也是围绕这几个方面来的。是不是觉得枯燥,学习压力大?大可不必这样想!其实,很多大学的校外实习基地都安排在茶叶生产区,徜徉于这些风景如画的杀园,呼吸着甘甜怡人的空气,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想想看,是不是一种享受呢?

四年的学习后,你将被授予农学学士学位。当就业成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时,你会欣喜地看到,当前我国茶叶行业发展十分迅猛,因此培养出来的茶学专业的学生已经成为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甚至在有些高校,会出现多家企业抢要一名学生的“火爆”场面。当然,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毕业后的“茶博士”“茶硕士”将成为该行业的领***人才。

部分招生院校简介

福建农林大学——设专业属于安溪茶学院,以茶叶审评、茶艺、茶叶加工与深加工、茶叶检验检***、茶叶营销等为主要学习内容。

安徽农业大学——设有茶学、茶学(文化与贸易)两个相关专业,前者倾向于茶叶的种植与栽培,后者倾向于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云南农业大学——该专业属于龙润普洱学院,在茶学专业的基础上,增设茶学(茶艺茶道)专业,实行文理兼招。

“舌尖专业”之专科

农产品质量检测:还瓜果一片原始芳香

青翠的西红柿、嫩绿的黄瓜、鲜红的胡萝卜……看着刚刚从地里摘下的这些“鲜活”农产品,真想立即拿过来咬上一口。别忙!这些上面可能有农药残留,进入市场之前必须得经过检测才行。这下,就轮到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的毕业生们“闪亮登场”了。

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农产品安全检验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与前面介绍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相比,该专业重在对农产品质量的检测,像毒豇豆、过量添加膨大剂的西瓜以及违法施用生长激素的黄瓜等,都是其“铲除”的对象。

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该专业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多给自己“充电”,多参加几个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争取获得国家食品检验工、畜禽产品检验工、饲料检验工、粮油质量检验员、水产品质量检验工、烟草检验员、农艺工等相应资格证书。要知道,“技多不压身”,优秀的综合实力永远是你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当前,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社会需要农检专业方面的人才从源头上为我们的食物“把关”。本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流向”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海关、工商部门、进出口检验检***局、科研院所、进出口贸易企业、绿色果蔬生产基地、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大型超市、果蔬贮运公司、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企事业单位。

部分招生院校简介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是国内最早开设食品类专业的农类院校之一(最初全国有5家农学类中专院校开设食品类专业),该专业培养具有从事农产品(食品)质量检验及有关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流通过程中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能力等方面综合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该专业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分析仪器使用与维护、粮油检测、饲料检测、果蔬产品检测、畜禽产品检测、微生物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内容,可获得食品检验工、饲料检验工、***品检验工、分析化验工等职业证书。

食品加工技术:不断创造新的美味

火腿、腊肉、香肠、肉脯、肉松……看着这些形状不同,风味迥异的美食,我们在垂涎欲滴的同时,也不由得感叹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食品加工技术由来已久,基本的咸肉腌制就是其中之一。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对食品的加工不仅仅限于肉类,还包括蔬菜、水果、***品、粮油等方面,而这一“神奇转变”的缔造者,正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从业者。

食品加工技术,顾名思义是指面向食品工业技术生产第一线,能在肉制品、***制品以及焙烤食品类的生产加工、质量和安全的检验与监督、流通经营等领域,从事生产管理、品质控制、新产品研制开发、产品销售等方面工作。

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艺学、食品工厂设计等主干课程,表明了该专业以是化学、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食品工程学的专业知识组成的。因此,有着学科特长的同学尽可一试。

三年的学校时光如弹指一挥间,转眼间,毕业的日子已经到了。此日寸,勤奋学习、基本功扎实的你可以选择到***品加工企业、肉罐制品、蛋制品加工、啤酒厂、饮料厂、油脂厂企业一线生产及技术岗位、食品分析与检测岗位。当然了,如果你善于言辞和沟通,像食品营销与售后服务等岗位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好地方。

部分招生院校简介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该专业主要学习食品营养与安全、果蔬加工技术、***品加工技术、粮油加工技术、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食品标准与论证等主要课程,同时还可以考取营养师、食品检验工、果蔬加工工、***品检验工、Qs内审员证、ISO22000内审员证、ISO9000内审员证、HACCP内审员证等高级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内唯一以食品行业为背号、以食品科学技术应用为特色的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其食品加工技术为国家骨干高职院重点建设专业。

食品营养与检测:有营养,才能“吃吃”更健康

当温饱已经不是问题的时候,人们开始更多地考虑食物营养,讲究健康饮食、科学饮食。因此,“营养平衡…合理搭配”成为了时下的流行词汇。那么,怎么才能保证食品的营养与安全,让人们吃得放心,吃得营养呢?通过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学习,你会找到答案。

在大学,该专业学生的主要课程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艺学、食品感官检验、食品毒理学、食品理化分析、食品检验与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质量管理、环境科学等。由于明确的指向性,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多人通过考试和工作经验的积累,成为了专业的营养师。

营养师?有什么了不起!如果你这样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营养师现在收入月平均在2000~3000元,也有7000~8000元,甚至营养讲师一个月挣几万元。营养师可在学校、幼儿园、餐饮行业、美容健身房及社区讲解营养知识,在医院从事临床营养工作,为家庭的营养配餐。可以说,只要是有人吃饭的地方和与营养有关的行业,都用得上营养师。据统计,我国缺少400万名营养师。据某人力资源公司调查,营养师已悄然出现在一些高档社区,他们多以个人创业为主,其服务内容多是提供营养咨询、制作销售营养餐、生产销售安全营养食品以及进行食物减肥训练等。

部分招生院校简介

食品工业科技篇7

――世界卫生组织

21世纪最为合理均衡的膳食结构:一荤一素一菌。

――联合国粮农组织

一、产业现状

1.生产情况

2011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达到2571.7万吨,自2000年来,平均每年增产159万吨,平均增长率13.1%;总产值达到1543.2亿元,比2010年增长14.1%。

2012年,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达到了788家,同比增长21%,而2006年企业数仅为46家;2012年食用菌工厂化日产量达5080吨,比2011年的3188吨增长了将近60%。

2.主产品种

我国食用菌品种众多,平菇、香菇、双孢蘑菇、黑木耳、毛木耳、金针菇的产量一直位居前列。2011年,排在前6位的平菇(563.3万吨)、香菇(501.8万吨)、黑木耳(346.1万吨)、金针菇(249.3万吨)、双孢蘑菇(246.2万吨)、毛木耳(143.5万吨)的总产量占当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79.7%,依旧是我国食用菌产品的主要品种。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品种也扩展到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菇、海鲜菇、蟹味白玉菇、白灵菇等十几个品种。

3.从业人员

全国食用菌从业人员达到1800多万人,加上科技、营销、加工、管理等相关人员,总人数共计2000多万人。

4.出口创汇

2011年,全年出口食用菌产品52.0万吨,与2010年相比出口增长了5.87%;创汇24.07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了17.41%。

5.加工现状

我国食用菌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食用菌产地,大多数加工企业规模小,加工设备落后,技术含量低,且以初加工产品(如干制品、盐渍品、糖渍品、膨化品、冻干食用菌、食用菌罐头等)为主,精深加工产品少。鲜品、干品、罐头和盐渍品的销售约占销售量的95%;休闲食品、调味品、强化食品等约占销售量的5%左右。

据调查,全国用于保健品和药用的食用菌产品在5万吨左右(干品折合鲜品计算),用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2‰左右。据统计计算,用于加工保健品、药品的2万吨食用菌原料可创造20亿元的产值,是原材料价值的几十倍。随着人们对食用菌药用和保健功效的认可,消费需求必将大增,社会资本投入食用菌药用品和保健品将成为高回报的好项目。

食用菌加工产品(主要是即食产品)近两年在市场推广上成效较大,如金针菇小袋即食产品等。这些产品在全国很多超市和乡村食杂店都可见到,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食用菌小袋即食加工产品虽有市场,但在产能上还有差距,生产企业普遍加工能力有限,不成规模,也没有品牌效应。在市场方面,即食加工产品虽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缺乏运作规划,市场盲目性很大。另在加工技术和产品口感上有待提高。相信随着市场的拓展和一些技术型企业的介入,产品的技术问题会得到解决,市场将逐渐壮大。

食用菌的精深加工,一直是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薄弱环节,既限制了消费和市场开拓,又阻碍了产业发展,制约了产品流通,降低了集产地生产效益。伴随着行业的发展,广大从业者应在食用菌精深加工方面多做文章,如食用菌菌丝体的食、药用加工利用(胶囊、片剂),鲜菇与肉食、面食的结合加工,鲜菇酱制发酵,干菇菇精调味品加工,食用菌多糖保健饮品加工,食用菌美味速食、休闲食品加工系列产品等,全面考虑加工产品的风味、营养及功能性,以味道、口感吸引消费者,以保健、药用功效引导消费者,以放心、方便、营养稳定消费者,打出自主品牌,创出特色,提高增值率,推动食用菌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

6.主要差距

我国已成为食用菌生产大国,但还不是加工大国和生产强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1)产业化和加工程度的差距。当前国外食用菌生产强国产业化经营水平较高,已实现了食用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具有生产基地化、加工品种专用化、质量体系标准化、生产管理科学化、加工技术高新化等特点,食用菌产品深加工率达到75%以上。而我国食用菌产业化和加工程度较低,食用菌产品深加工率只有5%左右,大多数企业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知名品牌不多,生产经营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产、加、销联系不紧密,加工原料专用化程度很低,品质不高。

(2)企业规模和加工产品的差距。当前,国外食用菌生产强国基本实行大企业集团、大公司规模经营,主要产品为干制品、鲜品、罐头制品和保健品,食用菌深加工率75%以上。而我国食用菌生产企业普遍规模较小,食用菌加工产品主要有干制品、鲜品、罐头制品、腌制品、保健品、药品、多糖类产品及一些调味品和休闲产品等,以初加工产品为主,精深加工产品少。

(3)技术装备水平的差距。我国食用菌加工业尽管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食用菌加工技术与装备水平差距明显,在以下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加工技术水平方面。目前我国食用菌加工主要还是靠日晒、机械脱水、冷藏保鲜、速冻保鲜、浸渍加工、制罐加工等传统工艺,而国外大多采用真空冷冻干燥、速冻保鲜、气调保鲜、发酵技术等现代食品高新技术,加工技术严重落后于国外食用菌生产强国。

二是技术装备方面。据调查,我国的食用菌加工技术装备水平普遍落后,80%企业技术装备处于20世纪80年代世界平均水平,约有15%居90年代末世界平均水平,只有5%左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装备老化、落后是制约我国食用菌加工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外食用菌加工技术装备机械化程度高、工艺水平先进,整个操作过程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先进加工技术装备与工艺水平的采用率高。

三是加工标准方面。发达国家食用菌质量标准体系健全,而我国食用菌加工部分标准陈旧,有些领域仍无标准。这导致了国内食用菌加工企业采标率低,产品出口屡屡遭受国外限制,甚至部分企业违规生产不合格产品,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

(4)技术创新的差距。

一是食用菌加工的技术创新滞后于生产。纵观世界农业,农业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国家对从事食用菌加工技术创新的科研资金支持力度极为有限,使得食用菌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原料性质的粗加工初级阶段。当市场需要某种产品时,由于科研的滞后,往往需要有2~3倍成品量进行再加工,才能完成符合质量标准的生产任务,回收食用菌产品和再加工的时差,增加了加工成本,缩短了产品的货架期。

二是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低。食用菌加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低一直是困扰食用菌加工科技工作的重要问题,据测算我国食用菌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只有50%左右,而发达国家达8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亟待提高。另外,我国食用菌科研工作者缺乏市场为导向的研发理念,许多产品停留在开发阶段,难以适应国内外市场食用菌产品多样性、多层次的需求。

三是高品质、高功效、高附加值食用菌功能营养保健产品的技术创新严重滞后。在国内食用菌初加工干品供过于求,而食用菌膳食营养大众食品的加工研发尚属短缺(匮乏)的同时,我国食用菌高品质、高功效、高附加值的功能营养保健产品的技术创新严重滞后于国外先进食用菌生产强国;致使食用菌营养保健加工产品的市场销售及价格规范混乱,市场产品严重呈现功能浮夸与品质良莠难分,使国外营养保健产品经销商进行食用菌功能营养保健原料的精深加工保健产品的出口返销。

(5)质量标准体系的差距。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农产品及食品标准的制修订力度,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工作正在进行,正逐步形成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为补充,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设置合理、互为侧重,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协调配套,与国际食品标准体系基本吻合。但从现行的标准从数量、标准内容和水平、时效性和涉及范围来看,远远不能满足我国食用菌出口的需要,且相关的食用菌标准体系有待完善,比如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国际食品法典有2572项标准,欧盟有22289项,美国有8669项。因此,我国质量标准体系与国际相比尚存在差距,法规体系不完善和缺少前瞻性。

(6)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差距。国外食用菌生产强国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农业公共服务体系、集体农业服务体系和私人农业服务体系。公司+农场、公司+农户以及合作供销是其社会化服务的三种主要形式。我国建立了食用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各种农业服务组织,初步形成了以各部门纵向领导为主的服务网络,出现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公司+协会+农户、协会+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公司+农户、服务组织+农户、农户+农户是其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形式。两者相比,我国食用菌社会化服务体系具有以下差距: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食用菌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条件比较落后。近年来,国家财***虽然加大支农力度,但国家支农资金比例却不断下降,加上化肥、农用机械、柴油、电力价格涨幅过猛,食用菌比较利益低下等因素的影响,食用菌服务实体实际收益率较低,自身积累能力不足,食用菌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条件和服务手段仍比较落后。

二是注重食用菌产前产中服务,忽视产后服务。随着市场的扩大和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对产中服务的需求量增长较快,多数食用菌服务组织将农业服务的重点放在生产资料的采购和生产过程中的植保、防***、排灌等方面。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后销售才是核心内容,而目前产后服务恰恰成为薄弱环节,对产后的采收、保鲜、干燥、贮藏等服务比较缺乏。

三是服务的内容与农民的需要相差甚远。在现有的服务模式中,综合配套的服务少,大部分食用菌生产活动由自发服务组织和农民自己完成,服务体系的功能不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服务,让农民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逐步***出来。但大多数服务组织离这一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二、食用菌加工发展趋势

1.食用菌加工总体发展趋势

(1)精深加工能力越来越强,资源综合利用度越来越高。虽然鲜菇市场仍然充满机遇,但我们更应看到,食用菌行业向深加工、精加工领域延伸是未来大势所趋。企业要抵御外来不可预知的风险,如汇率的波动,外需的萎缩以及贸易摩擦等等,必须将产品多元化发展,甚至还要跨领域发展,只有做深做精,才能在不利的环境里尽量占据有利的地位。

对食用菌原料的综合利用,既可提高经济效益,又能有效解决环境污染,已成为食用菌加工的发展方向。食用菌的加工向功能食品进***,研究利用原料的功能成分,采用现代化精细加工技术,开发系列功能性产品,引入“健康“的新理念,使食用菌精深加工能力得以提高。

(2)加工原料专用化。国外食用菌加工率达到70%以上,其食用菌品种大多为加工专用品种,种植生产过程按加工的技术要求,既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又降低了加工过程的成本。

(3)加工设备向新型、高效、节能、环保方向发展。高效、低碳、节能、环保是全世界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2009年在美国召开的G20高层论坛和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上,节能减排,防止全球气侯变暖己成为中心话题。高效、低碳、节能、减排已是我国食用菌加工未来又一重要发展方向。加工技术的高新化将带动加工设备的高新化,如多功能食用菌饮料罐装生产设备、无菌包装技术设备、超微粉碎设备、速冻设备等。

(4)重视加工过程的质量管理与食品安全。由于食用菌产业链长,食用菌质量与安全性受到产地环境、加工、保鲜、贮运等多个环节的影响,重金属、农残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国外建立国际市场标准,针对食品的安全问题,对食用菌的加工实施质量管理,除对原料的安全性严格要求外,在加工生产中实施HACCP规范及ISO9000族系规范,并建立国际市场标准,多方面保证产品质量。

2.食用菌精深加工亟待开展

发展食用菌初深加工可以调节市场供应,有效缓解市场压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出口创汇能力。加工企业正在从对产品的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型升级,还有部分企业已向高新科技领域发展,药用菌行业发展尤其值得关注。

――解决药用菌不宜或难以直接食用的问题

――解决食用菌生产季节性大量鲜品积压

――提高食用菌活性成分的生物利用效率

――提高食用菌等外品、副产品高附加值

――丰富食用菌精深加工产品的多元化

3.食用菌加工发展方向

(1)食用菌功能营养食品与休闲食品加工。食用菌即食产品加工技术提升与产品开发;食用菌休闲食品生产工程化技术;食用菌与特色植物资源之间的功能营养合理配伍加工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食用菌功能营养成分富集培养技术研究与营养保健产品开发。

(2)食用菌活性物质提取与加工产品开发。食用菌功能因子高效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利用茶薪菇酚类抗氧化物质开发抗氧化功能营养产品;利用灰树花生物活性成分多糖开发出抗肿瘤和抗氧化保健品。食用菌深层发酵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与产品开发:利用巴西蘑菇液体发酵代谢产物活性多糖开发免***益生素产品。

(3)食用菌生产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工技术研发。食用菌生产产生大量的菇柄、下脚料、异形菇等副产物,占整个食用菌产量的20%以上,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为此,研发资源化综合利用这些副产物的精深加工技术,开发高附加值的食用菌加工产品。

(4)应用高新技术。近年来,国内外食用菌加工技术与设备越来越先进,各种高新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食用菌加工业,电子技术、生物技术、酶工程技术以及超高压处理、超临界萃取、膜分离、超微粉碎、微胶囊、真空处理、微波技术等高新技术在食用菌加工和新产品研发中得到广泛应用,既安全又环保,具有超越传统食品工业技术的巨大优势。

食品工业科技篇8

【关键词】食品加工技术;中医药导向;创新;教学改革

经总结,高等学校有三大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在这三大职能中,最核心的是人才培养。据统计,虽然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人才培养模式也日趋成熟,但是不同的学校实际情况千差万别、特色各异,人才培养理应制定与学校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培养方案,与此相对应的,应该重点制定具有特色的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广西中医药大学是以中医药为背景的大学,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加速发展,《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应结合学校实际,以中医药为导向,发展特色的《食品加工技术》课堂,培养高层次的特色食品专业人才。近年来,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食品加工技术的更新和日渐成熟对食品工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食品加工的目的是保持和提高可食资源的利用价值,开发适合人类需求的各类食品和工业产物[1]。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革新和经济发展,食品工业进入了一个超发展时期,从而对食品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正日益扩大,但同时也对食品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综合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广西中医药大学对《食品加工技术》的课程教学质量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要求。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提高《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对培养中医药背景下两个食品专业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大有裨益。传统食品加工技术的实验教学一般采取经典理论的讲授和验证,强调通过实验教学消化和巩固讲授的理论知识,但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科交叉的综合应用规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以中医药教学资源为主体的教学要求[2]。据此,在有限的学时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尤其是提高学生医学和食品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是《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

1课程定位

《食品加工技术》作为广西中医药大学食品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主干课程,根据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办学和办校特色,要求学生掌握食品加工的主要原料及保鲜、食品的热处理和杀菌、非热杀菌、食品的干燥、食品浓缩、食品的微波处理、食品的辐照、食品的发酵、腌渍和烟熏等食品加工和贮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食品加工技术实施过程、工作原理和应用,并要求学生能将一定的医学知识与食品专业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完整的综合食品加工过程单元操作理念,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食品加工过程问题的能力,为提高食品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课程指导思想

《食品加工技术》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主旨,以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目标的课程内容体系[3]。广西中医药大学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宗旨,根据合作食品、药品生产企业的岗位任职需求,依据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要求食品专业教师以学校基础资源为依托来优化教学内容,要求食品专业课程体系应具有中医药大学的特色,实践教学以实训项目为载体且应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并根据完成质量及时进行考核和评价。在理论课的讲授过程中,授课老师将合作企业开发的产品作为素材,比如芒果、菠萝、百香果等,详细讲述原料的处理方法和生产过程,将生动的实际案例应用于课堂之上,既体现了优秀的企业文化,又加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以便于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并顺应企业的要求及目标[4]。

3教学内容改革

为避免与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办学背景相背离,也为了避免单一枯燥的食品理论学习,《食品加工技术》的理论教学尝试将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同中医药知识相融合,将药食同源的原辅料与加工工艺、产品特点分解到相应的加工技术中介绍,力求做到食品与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的同步化。《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力求结合广西中医药大学的教学资源和中医药理论基础,根据省内外食品工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因材施教,制定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新型课程教学方案。为明晰课程大纲,本课程将该课程内容分为5大模块:果蔬加工技术模块、畜禽肉加工技术模块、水产品加工技术模块、***与蛋制品加工技术模块、发酵食品加工技术模块,每个模块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力争做到将中医药理论和食品加工的理论综合应用到5大模块加工技术中,使学生在理解并掌握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同时,熟练将中医药理论应用到食品加工中,提高学生对食品营养和保健知识的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应用能力。比如,在***制品加工技术模块中,教师鼓励学生将一些具有保健作用的食物——木瓜、山楂、红枣等应用到牛***加工中,制作成凝固型酸奶或搅拌型酸奶,获得具有某些特殊功能及更易于消化吸收的酸奶。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素质和兴趣爱好,强化学习其中的某几类食品加工技术,同时根据食品原料和药食同源原辅料的季节性,精心设计实验方案,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职业素养,力争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且顺应时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4教学方法改革

为缓解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等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三部门2015年10月正式联合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转型意见”),该意见提出了“探索应用型(含应用技术大学、学院)发展模式,健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要求。根据该“转型意见”,广西中医药大学对如何转变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以培养特色的食品类专业学生”为目标的要求。

4.1构建研究性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认知能力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方法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灵活多变的“自主学习”素质教学,由“枯燥的理论讲授”转变为“生动的对话与讨论”,理论教学采用引导式、互动式、讨论式的精讲模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讨的学习意识[5,6];实验教学采用预先视频引导,而后实际操作的方式。为了增强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开设环境、仪器设备和操作注意事项的了解,本课程采取录制实际情况下的预实验视频的方式,以授课班级的某些同学为录制对象,以课程开设的实际教学平台为背景,给予学生预先了解实验室情况和实验开展情况的机会。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师采用一些不切实际的教学视频,也可以充分利用实际案例,让参与预实验的学生积极在课堂上与全体学生分享并讲解其中的操作重点。此外,实验教学中,教师还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查阅文献,培养学生***完成实验设计的能力,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从而在实际操作中提升学生独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苹果酱的实验开展之前,教师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堂之上,让每一个研究小组的学生把自己的劳动成果以PPT的形式分享给全班同学,然后老师针对每一部分内容中存在的问题,与全班学生共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积极思考问题并发现其中的基本原理或规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推理的兴趣,同时借助有效的思维策略来巩固和完善新的认知结构[7],从而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掌握重要的知识点[7-9]。

4.2以食品为主体,以中医药为导向的实践教学

据报道,我国大多数地方本科高校,尤其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应运而生的新建本科院校,为向国内甚至国际一流大学看齐,努力培养学术性很强的高端人才,不顾学校基础设施及人力资源的短缺,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定位,从而出现师资流失、制约学校发展的现象[10]。若想培养既顺应时展又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必须立足本校条件,一切从实际出发,尤其是实践教学的方案制定和实施。实践是对理论教学的转化和应用,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我们应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见习、实验实训和社会实践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在《食品加工技术》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倡导以食品为主体,以中医药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的主线,主要表现为科学设计课程体系,改进传统实践体系,完善原有的理论知识体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各专业知识协调发展,有效满足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就业和创业的需求。实践教学贵在勤于操作,《食品加工技术》的实验课程设计努力与当地特色和行业发展接轨,以学生就业为指导目标,由师生共同参与实践项目的论证和筛选,切实达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目的,努力培养学生肩负重任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感。此外,在以中医药教学为主题背景的大学中发展食品类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应该具有中医药大学的特色。据此,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食品加工技术》的任课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应用到食品加工中,充分做到交叉学科知识的运用。例如,在《食品加工技术》实验课的改革试行阶段,授课教师安排了苹果酱的制作。在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利用中医药保健的原理,在苹果酱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相辅相成的营养强化食品原辅料,来制作更有利于人体健康并易被消化吸收的保健功能食品,比如菠萝、香蕉、木瓜等,完整的实验方案采取课堂与全班学生探讨的形式来确定并实施。

4.3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资源

工学结合是“转型意见”的要求,是顺应时展的需要。工学结合就是将“未来的工作岗位”与“学生学习的内容”密切结合,由校企合作共同办学的职业教育模式[3]。广西中医药大学作为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地方本科高校,积极按照转型意见要求,将办学思路努力转到校企合作共同办学、服务地方经济上来,努力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全面提高学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在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中,广西中医药大学向全体教学部门提出了“注重创新”的要求,即积极拓展第二课堂,以发明创造、创业竞赛、成果转化等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创业[11]。此外,食品学科作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学科,学校特别强调了食品专业的教学方法改革,应全面推行交叉学科案例教学、综合应用项目教学、微课教学等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食品专业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4.4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改革评价

人才评价是衡量人才培养结果是否达到教学预期目标的一个重要方式,其对于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和调控作用,在教学改革工作中应给予高度重视和改进。以往的《食品加工技术》教学评价主要存在评价方式封闭,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缺乏鲜明性等诸多诟病。根据中医药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宗旨,此次《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的评价体系改革本着“开放性”的宗旨,力争通过多方合作提高课程评价体系的鲜明性和实用性。所谓开放性,主要是打破评价封闭、主体单一的评价方式,由学校自己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转为吸纳行业企业高管、高工甚至优秀校友等人员共同参与人才的质量评价。让高等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学生和用人单位成为本科教学评估的主体之一,从而明确办学定位[12]。《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改革中,切实遵循转型意见的要求,注重创新和突出应用,注重学科交叉和综合应用。将中医药基础理论融入到上述5大模块食品加工技术中,克服了传统食品加工技术理论重复、单一、缺乏新颖性和办学特色的缺点,因材施教,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课堂的充分利用以及集中实训项目的实施,实现了课内课外一体化和教、学、做一体化的目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祁静 范丽丽 谢文佩 廖夏云 谭强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食品科学系

参考文献

[1]张根生,韩冰,李次力,等.食品加工技术原理教学探索和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5(1):86-88.

[2]管晓光,李柏茹,王永东,等.适应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弧焊电源》教学改革与尝试[J].电焊机,2016,46(6):128-130.

[3]左冕.环境设计专业的能力导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4):206-210.

[4]刁爱芹,陈国富,潘爱萍.以核心课程为依托,将行业企业文化引入高职药学教学改革[J].安徽医药,2016,20(10):2003-2005.

[5]邓晓卫,施庆生.借鉴国外高校经验加快教学改革步伐[J].中国大学教学,2015(2):93-96.

[6]赖雪梅,李建.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嬗变[J].学校***建与思想教育,2016(532):67-70.

[7]汪涛,任迪峰,张琨,等.谈“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创新性教学[J].中国林业教育,2013,23(2):70-72.

[8]李艳红.《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4):151-152.

[9]王慧颖.研究性学习模式在英语语言学教学中的构建[J].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0(4):8-10.

[10]马廷奇,钟颖.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目标、困境与动力[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2):94-98.

食品工业科技篇9

[关键词]计量技术;食品生产;应用;

中***分类号:TS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338-01

近几年,我国食品生产技术不断革新,丰富了人民的饮食生活,但是,也带来了许多食品安全问题,使食品污染问题变得严峻。在提到食品安全时,多数人会想到对化学指标以及卫生指标的控制,但却忽略了计量不准确对食品安全的危害,计量的不准确会在食品添加剂、食品色素使用等方面体现,从而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食品安全离不开食品计量的检测,食品安全技术的应用应该主要体现在计量技术上,这就要求国家食品管理部门采取可靠、科学的食品计量技术,从而保证我国食品的健康、安全。

一、计量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重要性

计量是标准的基础,能够为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提供支持。食品的安全离不来食品计量,计量能够帮助食品进行合理、科学的安全检验,实现食品安全的监管。同时,食品检验需要可靠的科学数据作为检验的基本保证,科学的数据也能为***府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而科学的数据需要通过计量来完成确定。因此,计量控制能够通过实现检验数据的科学性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另外,食品安全检测中关于有害和无害物质的判定也是通过一定的“量”的计算来实现,计量对“量”的确定过程能够使计量结果接近被测量的真值,实现对食品安全的检测。

二、计量技术在食品安全生产中具体应用

计量技术在食品安全生产中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对食品加工贮藏的温度、湿度、洁净度、水处理等方面。

(一)贮藏温度与食品变质关系

食品原料及加工成品的质量与其在贮藏时的温度、湿度与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对于水果、蔬菜低温冷藏时,当冷藏温度低于温度界限时,果蔬的表皮就会出现斑点、发生变色。而对于肉类、水产等产品贮藏温度要在-18摄氏度。这就说明需要对食品的贮藏温度进行及时计量,从而有效的防止食物变质。

(二)食品厂房的洁净度与温湿度

食品厂房的洁净和湿度对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厂房的洁净级别以及换气次数要通过计量进行严格测试,关于压差应该在4.9pa以上,并要求对指示压差有所标记。厂房的温度应该控制在18到24摄氏度,湿度控制在45%到65%之间。由此可见计量技术对于食品厂房的洁净和温湿度有重要的作用。

(三)光与照明

食品生产车间需要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相结合,照明度一般要在300lx,对于照明台高度有要求的应该增加照明高度到不低于540lx,值得注意的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与周围的照度不能差10倍,这就需要计量人员及时调整食品的照明亮度,防止相关工作人员的眼睛疲劳。

除此之外,食品安全生产中需要使用计量技术的还有食品生产用水的消毒以及食品加工的配料和辐射监控方面。食品用水大多使用臭氧用水和紫外消毒术,紫外消毒水要使用253.7nm左右的波长。食品加工配料要使用脱水干燥加工,对其冷藏温度以及时间方面都要通过计量进行控制,从而保证食品安全。

三、当前食品安全及计量技术检测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一)食品检验设备、体系不完善,员工对计量认识不够

现阶段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存在检验设备不健全,食品生产企业人员对计量检测的认识不够,计量工作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食品的生产和食品质量。食品生产背后显示的巨大经济效益,导致企业的不法分子唯利是***,不顾及他人的生命安全,赚取违背道德的黑心钱,在食品生产中为了减少生产成本使用有毒有害的物品,在一些化学用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上肆意超标,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给消费者带来了无法磨灭的伤害。

(二)基层计量检测部门存在问题

基层计量检测部门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计量检测部门的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装备比较落后,食品计量的实验室简陋,同时,***府等有关部门对于计量方面的投资比较缺乏。第二,计量检测人员素质不高,不能适应计量工作的繁琐和严苛,学科带头人员和有关计量工作的技术人员不足。第三,计量检测部门的管理水平差,服务质量差。这些方面使得基层计量检测部门无法全面、系统、有效的进行计量检测,没有对食品安全计量检测方面进行把关,极易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

四、食品计量技术相关工作的改善

(一)企业完善计量工作,加强计量基础工作

首先要加强对计量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计量学的基础知识、法律法规、检测技术以及计量管理知识,通过培训提高计量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形成计量工作的专业队伍。其次要加强对计量工作的资金投入,同时实行计量工作的表彰制度,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再次要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加强企业对产品质量、经营管理、市场竞争等方面的计量管理,从而保证计量工作的有效完成。

(二)加强基层质量检测局的计量工作

***府要制定基层人员加强工业计量、法制计量等计量工作的建设,针对计量工作的多个方面进行捆绑,实现对计量问题的一次性解决,提高计量工作的工作效率。

(三)推进基层计量事业的改革

进行计量改革一方面要加快技术机构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度,不断引进高素质的人员,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改变原有的同工同酬,激发食品企业的内部活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技术组织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计量工作的改革也要实现其功能的多元化,调整其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四)加强对快速检测计量器的研究

随着科技的发展,食品企业产品发展出现多元化的趋势,食品产品的类型越来越多,对计量器的检测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加快快速检测计量器的研发,保证食品企业发展对于计量检测的需要。

总结:食品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食品安全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食品企业的良好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食品公司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要充分发挥计量技术的作用,并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使之成为构建我国食品安全防线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林勇. 发挥计量基础作用 保障食品质量安全[J]. 福建质量技术监督,2009,02:30-32.

[2] 王瑾. 计量技术在食品生产各环节中的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5:143.

食品工业科技篇10

为深入贯彻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食用菌加工业技术提升,加快福建省食用菌加工业发展步伐。6月4日,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和福建省农业厅在福建省古田县联合举办了2014年食用菌加工技术科企对接及产业示范对接会。会议由福建省农产品加工推广总站站长罗凤来主持,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副巡视员杨泽钊、福建省农业厅副巡视员池宁和古田县人民***府副县长肖泽敏出席会议并发表了讲话。肖泽敏副县长介绍了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池宁副巡视员在讲话中简要介绍了福建省食用菌生产发展概况,指出食用菌加工对发展食用菌产业的重要作用。杨泽钊副巡视员肯定了福建省发展食用菌产业取得的成绩,指出科企对接是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迫切需求,科研单位希望通过对接会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并向企业推广最新的科技成果,企业也希望通过与专家的面对面交流,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推动食用菌加工业更好更快发展。他强调,我国是农产品加工大国,但不是强国,希望通过科企对接活动,实现“产学研用”的有机衔接,切实提高福建食用菌加工业的技术水平。会上,针对福建省食用菌加工的特色,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陈君琛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王则金教授、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首席科学家高益槐教授等3位专家通过专题报告,系统介绍了食用菌保鲜、干燥、精深加工等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深入剖析了食用菌加工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报告内容丰富详实,受到了与会人员的充分肯定。会议还设立了“食用菌干燥技术(含精深加工)”和“食用菌保鲜技术”两个分会场,针对不同企业的技术需求开展对接活动。专家、企业、农户和食用菌加工管理部门人员就加工过程中红菇、猴头菇、银耳等食用菌干燥设备选用、猴头菇饼干生产线建设、食用菌活性多糖提取分离、食用菌冷藏设备建设、预防食用菌变色、自然灾害后如何减损等具体技术问题进行了认真的交流探讨。会后陈君琛研究员和王则金教授还分别到屏南县和古田县的食用菌加工企业进行现场指导。此次科企对接会共解决了各地食用菌加工企业技术需求和技术难题50余项,并有多家企业与科研机构达成了合作意向。古田县是我国的食用菌之都,其食用菌产量居世界第一,出口量为中国之冠。在此召开食用菌加工技术科企对接及产业示范推广会,推广先进的食用菌加工技术和关键设备,对于加快产学研合作,加快食用菌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能力提升,加快福建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步伐,具有十分明显的推动作用。此次对接活动在各方精心组织和密切配合下,收集了90余项食用菌加工企业的技术需求和技术难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等6家科研机构,78家食用菌加工企业、设备生产商、专业合作社和农户,31个农产品加工和食用菌生产相关管理部门,共计15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食品工业科技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食品工业科技10篇

学习

销售分析报告模板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销售分析报告模板,内容包括销售报告分析范文怎么写,销售经营分析报告模板。根据在市场走访过程中了解的情况,目前二十五档以上的商户卷烟库存都比较大,商户单次订足率几乎能够达到100%,月定量能够订满,二十五档以上的尤其是二十

学习

建筑材料检测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材料检测10篇,内容包括建筑材料检测知识大全,建筑材料性能检测心得。2.1控制建筑材料检测的工作细节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要重点对检测工作的细节加强控制,特别对于检测温度和湿度这两个主要细节要加以强化,要根据建筑材料

学习

湿地生态系统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湿地生态系统10篇,内容包括湿地生态系统调查报告图文并茂,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例子。2.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PSR概念模型的基础上,依据评价指标选取的整体性、可操作性、敏感性及主导因子等原则和相关评价指标原则(崔保山和杨

学习

低碳农业发展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低碳农业发展10篇,内容包括低碳农业的发展渠道,低碳农业发展现状及有效措施。低碳农业是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实现农业生产

学习

大学生在校个人总结模板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在校个人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大学生个人总结的格式范文模板,大学生学期个人总结范文合集十篇。

学习

旅游调查报告模板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旅游调查报告模板,内容包括云南旅游纪念品开发调查报告,横道河子旅游资源调查报告。(1)通知放假时间太迟;(2)受到旅游交通的制约;(3)热点旅游区住宿床位供不应求;(4)个别宣传媒体误导消费者。

学习

春耕汇报材料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春耕汇报材料,内容包括春耕进展情况汇报材料,春耕种地工作汇报。2019年,在旗委、***府和镇***的正确领导下,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围绕全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继续扎实推进**

学习

模拟电子技术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模拟电子技术10篇,内容包括模拟电子技术讲解完整版,模拟电子技术知识大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电子技术在很多领域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不同应用环境中对电子技术的要求也不相同,模拟电子技术主要对信号时

学习

中学安全教育总结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安全教育总结,内容包括学生安全教育个人总结,初中学生安全教育总结范文。电器开关损坏的也已及时更换。学校食堂整洁卫生,炊事人员个个持证上岗,都能严格按照炊事人员工作准则,做好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工作,没有佩戴首饰,没有

学习

本科专业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专业10篇,内容包括本科专业合集,本科专业目录。(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数字电子技术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数字电子技术10篇,内容包括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感悟,数字电子技术知识点总结。1模拟电子技术的应用电子技术在电路中应用,采用后期反馈器和增益的方法,将基本的元器件进行功能的放大,得到了基本电路的技术应用。采用模拟和数字方

学习

冰箱采购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冰箱采购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冰箱推广方案模板范文,家电采购冰箱清单表格怎么写。③消费结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只是描述了农村居民的总体收支情况,而消费结构中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比例,才真正说明了农民的家电购买能

学习

小学体育工作总结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体育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小学体育教师工作总结,小学学校体育工作总结百度。一、各类比赛任务1、团河小学春季学生田径运动会为了全面提高我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经学校研究决定于4月25日举行团河镇小学生田径运动

学习

物联网学习计划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物联网学习计划,内容包括专题研究计划物联网,对物联网学习的初步计划。中***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7)001018504引言“十三五”规划将“建设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列入信息产业未来发展

学习

食品工业10篇

阅读(21)

主办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无锡科学研究设计院;中国粮油学会出版周期:双月刊出版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际刊号:1672-5026国内刊号:32-1710/TS邮发代号: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创刊时间:2003期刊收录:核心期刊:期...

学习

科技发展计划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科技发展计划10篇,内容包括科技十年发展计划,科技计划项目申报。1、积极争取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强化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20*年共申报部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24项,其中共有10个项目获科技部立项,1个项目获国家资金资助20万元;

学习

科技发展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科技发展10篇,内容包括中国科技发展这十年演讲稿,科技创新发展规划通用六篇。在他们的房间里,也是***事化的管理。你看那被子,一块一块的,似豆腐,有棱有角。真不知他们用了什么魔法,使“软绵绵”的被子变成了“硬邦邦的“梯田。

学习

科技发展方案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科技发展方案10篇,内容包括科技发展实施方案,科技创新方案具体名称范本。二、工作原则(一)坚持全县联动的原则。整合各方资源,组织和动员县镇两级农业教学、推广部门和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形成全县联动、

学习

医院科技发展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科技发展10篇,内容包括医院科技成果的意义,医院科技发展心得体会。加强医院的重点专科建设,逐步形成优势和特色,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院确立了肛肠科、口腔科、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为重点建设专科

学习

科技发展工作计划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科技发展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科技工作的思路计划,科技创新工作计划汇报。(一)发展现状1、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实施了一批科技发展计划。“*”期间,全市共列入国家、省、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37项,无偿科技投入2529万元,其中争取国

学习

科技发展战略管理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科技发展战略管理10篇,内容包括新发展趋势下的科技管理,企业科技创新管理范例6篇。农业科技管理主要依据农业科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并运用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对各种农业技术活动进行组织和策划,最终达到发展农业的目标。

学习

林业科技发展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林业科技发展10篇,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林业科技创新思路,林业科技创新目标任务。2.1国内发展现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林业化发展的脚步逐渐加快,主要培育短周期工业用材林为主要目标的人工林培育技术,引发人工林技术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