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10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篇1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课程目标 文化意识 文化教学

1.引言

对于教育目标的设计,布鲁姆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认知领域包含了知识的再现与认知、智力技能的发展等目标;情感领域包含了兴趣、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和鉴赏,以及适应等目标;动作技能领域是指“动作技术、操作对象、神经肌肉的协调所必需的某种行为的诸目标”的领域。虽然布鲁姆的目标分类体系、目的的表述比较抽象,但是对现代课程目标设计仍有指导意义。在二十一世纪初,我国外语教育进行了一次改革,这次改革制定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只重视外语语言技能的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的培养。中国***于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首次明确将“文化意识”同“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列为五大课程目标。伴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国与国之间的国际交往不断增多,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也同时进行着全球化。面对英语全球化的趋势,研究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及得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了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

2.英语全球化背景下高中英语课程目标设计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04年正式颁布,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是对以往英语教学的改革,这次改革是为了应对英语全球化的形式,英语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上升,已成为各种国际场合、国际科技交流和互联网的主要应用语言。对母语并非英语的国家来说,英语的教学应该被重视,如何更好、更有效地习得这门外语也是我国教育家们关心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英语课程标准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英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素养整合发展基础之上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课程目标如***1所示:

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共分四个级别,从六级到九级共有四个级别的目标要求。其中七级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各个级别的要求均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

该课程目标的设计符合我国教育的总方针,体现了时代的特征,也符合素质教育的原则,该课程目标的侧重点不再是只重视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新增加了文化意识的课程目标,这对高中英语教与学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高中英语课程目标中的文化意识目标

大连外国语学院的陈岩教授(2000:1)在《文化理解能力――21世纪外语教育的重要目标》中对外语教学中培养学习者的文化能力提了五点建议:一是培养学习者的国际意识;二是培养学习者对异文化的宽容态度;三是培养学习者以科学的态度去分析、对待异文化;四是培养学习者在多文化、大文化的视野中为本国文化、对象文化定位;五是培养学习者对异文化的适应能力及处理技巧。这五个方面全面概括了如何培养外语学习者的文化能力,这些建议对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制定具有指导作用,并在新课表中有所体现。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在课程目标的分级目标总体描述中规定高中阶段完成六到八级。六级应该能体会交际中语言的文化内涵和背景,七级应该理解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八级应该达到了解交际中的文化内涵和背景,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

4.高中英语文化意识目标下的文化教学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之所以将文化意识目标列入其中,原因在于文化意识与语言学习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谓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属于文化这个大家族中的一个成员;二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类所有文化现象都可以在语言中得到反映(谢之君,1999:35)。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要成功地实现英语的教学目的,必须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而文化意识则是语言运用是否得体的保证,这就要求不能单纯地进行操练语言技能和知识的教学活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还要传授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逐步扩大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从而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他们提高对中西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有效地使用英语进行沟通与交流。

我国高中英语的文化教学应该关注学生对英语学习和使用的实际需求。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既要能获取以英语为载体的各种信息,还要能以英语为载体传递信息,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介绍自己的文化。在将文化教学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时还要注意文化教学内容的合理配置。Cortazzi和Jin(1999)认为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素材应该包括学习者的本族语文化,将英语作为第一语言国家的目的语文化以及更为宽泛的、包罗世界范围内各种英语及非英语国家的国际文化。如果忽视本族语文化的输入,就会造成学习者英语语言输出的障碍。另外要注意文化教学的目标和结果。文化教学的最终目标,应是培养学生形成对于本民族文化、乃至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以及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结果不应是简单的1+1=2,而应是1+1>2,即追求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相互促进,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人格完善,也就是“生产性双语学习”。

5.结语

随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文化意识和文化教学的理念正逐渐深入中学英语课堂。新课标明确了文化和文化意识的定义,指出文化意识是英语语言教学的五个基本要素之一,并确定了各级的文化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对文化教学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与新课标配套的教材体现了文化教学的理念,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这些都是新形势下文化教学的有利因素。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引下,英语教学随着时代的步伐继续创新、继续完善,必定会为社会培养更多更适应时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Martin Cortazzi & Jin Lixian.Cultural Mirrors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the EFL Classroom[A].E.Hinkel(edt.) 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C].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陈岩.文化理解能力――21世纪外语教育的重要[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4):1.

[5]谢之君.文化中的语言与语言中的文化――试论“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定位[J].外语界,1999,(1):35.

[6]高一虹.“1+1>2”外语学习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陈琳.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篇2

学生联系实际,自主探究。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语文素养

 

全国多个地区已经实行了新课程改革,改革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新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是我国的母语,我们更应该学好它。

 

一、新课标教学理念

新课标要求进行素质教育,在目标、教学方法上都体现时代特色,新课标下语文学科的基本理念是: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顺应时代的潮流,转变教学方式,努力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尊重学生的人格,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注重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二、如何进行语文教学

(一)转移教学的重心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人为本”,把学生当作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获取不一样的感受,教师不再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载体,也不是主导者。教师要学会和同学做朋友,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不是一味的为了完成课堂进度,不殴打、谩骂学生,以更加尊重的态度去引导学生。教学的重心不是讲堂上的老师,学生能真正学到知识,提升能力才是重点,老师需要进行角色转换,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见解,并且能正确引导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开放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堂主题的开放性, 营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多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如:可以让学生对《阿 Q 正传》中的人物进行评析,结合时代背景解读人物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尊重学生的个性。语文的开放性还表现在试题的开放性和答案的多元化。众所周知,语文许多试题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老师在判卷评分时,不能只参考标准答案,这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语文素养的一种表现,在试题的选择上,语文试题多具有开放性,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探究题”的字眼,也经常见到“酌情给分”四个字,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联系实际生活

语文来源于生活,要引导学生不断的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语文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内,语文的许多课题都取自于生活。 在我们的身边可以随处见到共享单车,大家骑着单车去上班、去上学、去游玩,这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一个热点。“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同年 5 月中旬,在北京举行了“一代一路”的高峰论坛,这也是非常贴近实际的。 还有近两年兴起的“美丽乡村”建设,这些都发生在我们身边。 语文是非常接近生活的,历年来,高考语文的作文都备受关注,高考语文的选材都来源于生活,所以在今年全国卷的作文中,涉及到了“共享单车”, “一带一路”, “美丽乡村”等关键词,如果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而是一味的只是去背背古诗词、文言文,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在写作文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这些关键词是什么意思,怎么向来华留学生绍中国。语文的教学,要更加注重生活,贴近实际,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热点问题。

 

(四)引导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仅能认准字音字形, 还要在阅读或者朗读过程中进行感情的培养,真正体会到文字的优美,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说”,还要引导学生“读”,重视阅读课,学生的肚子里真正有东西了,才是教学的成功,文学素养的提升,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秀古代文学作品,记录那些触碰心灵的句子,如此一来,也会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文言文的阅读可以和一些史书和文学作品联系起来, 考试试题一般与一些诗词和虚词的意义、用法有关,此外还有,一些包含重点词的特殊句子的翻译,如果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记忆一些常见的词的意义,学习些通假字,那么他们是无法体会到原著中人文情怀和感情流露的,探究不到本质的东西,同时,文言文的阅读也比较枯燥,许多的同学在不了解历史文化的情况下,无法深入到文章的精华,只能进行一些枯燥的应试训练,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喜欢经典文本,使其真正做到“饱读诗书”,这是新课标要求下,教师应有的职责。

 

(五)提高教师的文化内涵

教师需要对学科进行不断的研究,注重人文知识素养,了解语文学科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成果,语文学科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学科,所以作为教师也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如:语文课本中的《琵琶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个文章就涉及到琵琶,涉及到音乐,如果教师懂得一点音乐, 那么讲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了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高中生学习压力大,有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此时,教师可以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开导和减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取得好成绩。

 

三、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的误区

新课标的教学讲究“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原有的教学方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应该继续重视读、写、背三种教法,并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式。 其次,新课标下,注重学生突出自我,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是要老师少讲课或者不讲课,而是更多的注重学生自由发挥老师不仅仅只是扮演一个“倾倒知识”的角色。 然后,营造开放性的课堂,并不是老师可以做事不管,任由学生“胡闹”,教师要把握一定的度,不断总结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可能会出现形形色色的教学问题,教师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与学生共同发展。

 

四、结语

新课标下要求教学过程中不应仅仅只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人的培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老师也要不断发展自身技能,提高专业知识水平,转变教学模式,跟进时代步伐。

 

参考文献:

[1]周金勇.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文学教育(下),2016,(04):85.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篇3

一、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摘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以,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应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课堂。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实现自己最大价值。马斯洛曾精辟地指出:“教育如果能帮助个人发挥潜力、自我实现,那就是‘好的’”。(摘自《马斯洛教育观》)语文课程新标准是一种全新地理念,是对传统教育地一次洗礼,使教师、学生都从书海中“释放”出来,找回了自我,是一种快乐学习。

1.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在备课、上课、评价时都要全面关注学生。尤其是“待进生”,老师地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能鼓起他(她)学习的勇气。学生自身是富有潜能的个体,老师要找到他们地闪光点,多加鼓励,这种赏识的眼光不仅表达了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而且还表达了教师的期望。关注学习过程打破了以往教育中的不良循环,是学习良性循环的开始;关注学习过程,就是要优化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得到优化,自然就优化了学习结果,也使学生在您的关注中健康、愉快地成长。

2.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空间。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当被动的接受者而应该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和发展,是老师所无法代替的,是主动积极的,所以应成为“教学的主体”。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一个观念,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要什么都在学生之上的传统师者形象。

我校的部分老师也在做这样的探索,他们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老师充当“大学生”,对要授课的重点,以质疑的方式提出。尽管,这只是一种尝试,仍存在许多不同的声音,但我认为将教师角色由传统的主导者变为组织者、引导者,这是值得提倡的。这种角色的变化,使得学生和教师都能自信、从容地走进新课程的课堂。因为面对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是越来越丰富了,课堂对教师的关注也大大转移了,学生得到最大的关注,从而使学习成为一种没有压力的享受。

3.培养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新课程倡导应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对成员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并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我在授课当中,常常让学生分组讨论,强调“组”的意识。如:我在讲授《我与地坛》一文时,我就有意识让学生分组完成史铁生的情感转变,对个别难点采取互问、互答的方式进行,效果很好。

4.注重教学思路的创新。几年来,“八字教学法”“三主四式导读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课堂教学六步法”等教学模式,运用较为广泛。但在课改大潮中,这些模式受到或多或少的质疑?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到底是人还是知识?创新教育要求以人为本,这在教育观念上和理论上必须对传统的教育理论模式进行反省和检讨。以往我们的教师观察学生更多的是表现出来的行为和行为结果,而对为什么造成这种现象和结果的内在因素很少作科学性的研究。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必须从人本性出发认真地研究我们的受教育者,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得到完全的人的教育,使人性本身得到健康的发展,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得到学习的快乐。要想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笔者以为就是要尽可能肯定学生的观点,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一些偏激的观点,要积极的引导。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篇4

1.一种目标追求上的人文能力式改革动向

语文自身人文性和工具性决定了其在目标追求上的二重性。这种二重性发展到今天,体现在我们的课程标准与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就是一种目标追求上的人文能力式改革动向。

一方面,是一种人文主义方向。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要“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重文化”,“关心当代文化生活,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也就是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应重视“人”、关注“文化”,是一种彰显人文主义的教学活动。这样一来,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环节的高中语文教学也应该是一种人文主义教学的实现。新课程本身就是人文主义的课程,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高考,而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去表达思想感情并提升其人文情趣、审美情趣以及人生体验,使教学最终走向一种人文主义的机制感悟。因此,人文主义应该是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一个重大改革动向。

另一方面,是一种能力式的目的改革。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语感能力培养,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基本规范,具有应用语言的基本能力。”因而,在其具体方针也就必然要强调,高中语文教学应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学好语文知识、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较强的现代文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较强的语感,具有一定的文字鉴赏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有自学语文的能力。因此,可以说,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在其目的追求上将不再仅仅局限于高考应试能力的训练,而是把学生智力、创造力开发放在教学改革目标的重要位置,重视学生语文知识传授过程中的审美情趣培养,力***让学生能更好地利用语言文字学会思考,形素养,体会并内化为人文情趣,因而在其教学目标改革动向上必将是一种人文能力式的改革趋势。

2.一种教学模式上的复合开放式改革动向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篇5

一、课程设计严谨

《普高课标》虽然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全义课标》)相衔接,但是两相对照,明显地感觉到《普高课标》更加务实、严谨、精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用词更加严谨

1. 封面。

《全义课标》用的是“实验稿”三个字;而在《普高课标》中将“稿”字去掉,仅用“实验”二字,更加浓缩、严谨、精确。

2. 目录。

《全义课标》“前言”部分的第一章为“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普高课标》则将“与地位”删去。两者的内容相差无几,但在用词的精确上却有着质的飞跃。

《全义课标》“实施建议”部分的第一章为“教材编写建议”;而在《普高课标》中将之改为“教科书编写建议”,显示出学术态度以及治学的严谨性。

(二)在框架结构上更趋合理

与《全义课标》相比较,《普高课标》在具体的框架细节上的删改是颇费思量、字斟句酌的。这在“目录”部分能够得到最直观的印象。如下表所示: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普高课标》在与《全义课标》相衔接的编写、设计过程中,编写人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相对来说,其中第三部分和附录部分改动较大。这些改动是渐进的,却又是审慎、合理、严谨、务实的,充分体现了***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决心、信心、恒心与细心。

二、关注个体,张扬个性

引人注意的是,在《普高课标》中,对学生个体以及学生个性的反复强调,频率极高。在“课程性质”中,有这样的叙述:“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第二页有文字叙述:“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在第三页又有文字叙述:“……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由于篇幅,后面的具体内容不再赘述,从中可以深切感到《普高课标》对学生个性的关注。

仔细想来,这也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的。当今世界,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如果不对学校教育进行改革,努力培养自主***、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个性丰富的青少年一代,将很难面对新形势的挑战。

例如我们的邻国日本,对于这一问题就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如果说日本以往的教育偏重知识的记忆,教育上的管理主义和集团化的色彩十分浓重的话,那么当今的日本教育则是强调能力的培养,教育的观念朝着自由主义和个性化的方向转变。关于个性化的教育,有日本学者评论说,“随着当今社会的急剧变化,与其国民的整体素质较高,倒不如拥有较多富有个性的开拓型人才,对一个国家发挥的作用更大……说得极端一点,可以认为迄今为止日本为了提高全体国民的水准,而牺牲了一部分有能力、有个性的人的发展。”“必须意识到,曾经誉满世界的日本教育,现在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转折点。”[1]

《普高课标》使我国高级中学的课程内容与组织发生了比较深刻的变化,这种课程设置的显著特点是:培养学生自己寻找和发现问题、自己学习、***思考、主体判断、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养成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和能力。在保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共同基础上,充分注意发现和发展他们的个性,最大限度地发现和发掘他们的特长,让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发展。这样有利于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这一改革措施体现了平等、民主的教育要求,是符合当前时展的。这开辟了使高级中学阶段教学采用新的教学论和方***的前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为提高教育质量打下可靠的基础。

三、与国际接轨,创新课程结构

(一)几个国家的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模式

英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模式:考试(或非考试)科目+选修(组合选修+任意选修);法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模式:共同必修+模块必修+选修(组合选修和任意选修);德国完全中学高级阶段的课程模式:基础学程课程+特长学程课程;俄罗斯普通高中课程模式:分类设置+必修+选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日本普通高中课程模式:学科+科目(必修+选择必修+任意必修);瑞典综合高中课程设置模式:基本必修课程+专业学习计划课程。

可以看出,各国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都比较重视学生的需要。提供均衡的全面的课程是各个国家的教育理想。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上适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是高中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这是与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紧密相连的。

(二)开拓创新传统课程

我国普高传统的课程设置,总的说来,共同必修的比重过大,种类上也偏多,这种情况不利于高中生有个性、有特长、有分化地发展。课程设置上追求的统而全和分科过细的现象并存,使整个课程设置在结构上缺乏应有的活力,导致课程设置僵化。尽可能地降低共同要求,减少共同必修课的种类和课时比重,加大组合必选的比重,增加其种类,同时辅以任意选修课,可能是高中课程设置走向个性化、灵活化的突破口。[2]为了体现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使学生既能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又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普高课标》对高中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要求做了整合和规划,在课程结构上,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而且,具体的内容以模块设置。相对于中国传统的课程设置,具有极大的创新意义。

第一,从总的结构上,《普高课标》将不同程度、不同领域的知识用不同模块的形式,呈现给每个学生,体现了语文内容的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螺旋式上升的结构体系,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发展规律,开拓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

必修课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选修课程主要致力于让学生选择的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课程的选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国家规定的课程增加了选择性,除了必学、必读、必做的内容,还有选学、选读、选做的内容,体现了内容和要求上的弹性。二是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这样做,既能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使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不同模块的知识,既体现了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又给予学生在学习和教师在施教时以一定的弹性和灵活度。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也有利于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符合当今社会学生主动发展以及有个性发展的理念。

第二,课程内容的具体阐述,体现了大语文教育观的课程理念。

在课程内容的具体目标的阐述中,不仅有传统的“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等要求,也有“应用·拓展”“发现”等新的术语;在课程设置上,不仅有必修课,还有选修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普高课标》的大语文教育观的课程理念。

所谓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弊端,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实现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语文教科书不仅增加选学、选读、选做的内容,同时为地方、学校留有补充地方、乡土教材的空间,而且鼓励教师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课程实施上,既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探索形式多样的、与自然、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形式。可以说,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语文课程内容,由于地方、学校、教师参与开发,将成为源源不断、经常更新的一泓活水;语文课程体系,由于打破了学校与社会、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逐步做到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与语文教育相结合,将变得开放、创新、充满活力。

四、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普高课标》要靠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做出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因而,教师的培训工作就是一个关键环节。美国20世纪60年代曾发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强调学生的探索性学习,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脚手架”,观念不能不说新,但实践结果却以学生学习成绩下降、思维能力降低而告终,原因不在于改革思想,而失之于教师培训的不同步发展,一线教师未能很好地理解改革思路。实际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不应该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另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诱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教师更新观念,相应地也明确了教师培训工作的内容和方向,除了从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确立教师作为研究者、学习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地位,把语文教学过程真正看作是语文活动的过程,要有一个正确、合理和全面的评价观等方面进行外,更应重视引导教师群体对语文课程资源意识的觉醒和对母语教育特点的审视。

首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语文课程是学习母语的课程。学习母语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即满耳皆汉语,满眼皆汉字,处于汉语、汉字和民族文化的海洋之中。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条件,学生的日常生活……凡现实生活中有的且适合语文课程的,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关键在于教师要有强烈的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

其次,要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多种多样的语文课程资源。校内的,如校园景观、***书馆、广播站、校园网;当地的,如自然的、社会的、人文的课程资源;当时的,如节日、纪念日、刚刚发生的鲜活的重要事件和有价值的社会现实……把它们有计划地、及时地引进到语文教育、教学之中,可以加强语文课程和时代的联系,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可以使语文课程内容成为源远流长的一泓活水,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再次,要根据需要,利用当地、当时的课程资源,创设地方或学校的语文校本课程,创造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和实践的形式。校本课程一定要有地方特色,用好、用足当地的课程资源,例如,河南可以围绕炎黄历史、黄河文明,山东曲阜可围绕“三孔”与孔子,西安可围绕秦始皇与兵马俑,纳西可围绕东巴文化,延安可围绕***圣地的文物、景观等,创设地方或学校的校本课程。

在教学形式上,一定要改变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

总之,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活动场所,让这些资源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

五、课程实施,务实前行

《普高课标》有着不少亮点,但是,笔者认为《普高课标》在某些方面阐述模糊,需要进一步解析。尤其是模块设置模糊,课程开发不易。

《普高课标》将高中语文课程分成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系列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而且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并说五个模块的学习可以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但是《普高课标》从头至尾没有明确说明这五个模块到底为何,可能是想把空间留给一线的教师自己去发掘。但是,这很有可能给一线教师的工作带来盲目与混乱。因为,从当今的教学要求来看,教师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全国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仅为68.43%,有的地方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达到当一名教师最起码的资格;教师普遍只关心和高考有关的内容,基本上不关心学科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大部分教师很少有科研方面的训练,对怎样搞科研,怎样指导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基本上是一张白纸。总之,现有的教师队伍总体上很难适应《普高课标》的需要,这里有观念的问题,有对课程不了解、不熟悉的问题,也有知识能力水平上的差距。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目前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受到会考和高考的制约和压力,特别是会考和高考两条线的实际情况,对课程灵活化和多样化带来的阻力是不可小视的。双重考试客观上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负担,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限制了课程多元化的发展。这种情况不改,课程改革难以有所作为。

注:

[1]李协京:《对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考察》,《教育评论》,2003年第1期。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学中我们都想摸索出一种适合不同文体、不同类别、不同时期作品的教学模式,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阅读教学也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新法。当前语文教学过于强调教材,许多教师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每篇课本文章的剖析讲解上,忽视了对学生处于无序、盲目、随意、主观状态的课外阅读的引导,极有可能导致知识结构发展不平衡,使学生不喜欢思考,缺乏***判断的能力。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教师是课内阅读教学两个对象的一个,是传授学生课内阅读能力的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内阅读能力。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阅读态度,增强其自觉阅读的意识,这是实现其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由于学生正确与否的阅读态度直接关系着其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态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关键的环节。形成良好阅读态度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有自觉意识和明确目的。自觉意识就是指学生要有主动、自愿地去阅读的意识,把阅读当成自身的需要。只有当阅读是学生自己喜欢、自主发起的活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其养成自觉良好的阅读习惯,对阅读能够自行进行调节,从而增强阅读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明确目的,是指学生要明确课内阅读的目的。课内阅读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活动,阅读者主观的认识影响着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而阅读能力的提升小到关系着自身的成绩,大到关系着自身的发展与成长,以及自身的素养。同时,为了增强阅读的方向性和规范性,还要明确阅读内容所培养的能力,能给予阅读者什么益处。通过这些带有目的和意识的阅读行为,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高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由“讲师”转变为“导师”,学生学习知识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教学信息由单向传输转变为双向交流。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课堂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调查表明:中学生喜欢文学作品,他们希望语文课能够帮助自己提高审美判断力和鉴赏水平,满足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新课标教材增选了大量文学作品,为语文教学增加了生气。教师重点抓好文学作品的教学,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中充分有效的师生交流成为可能。在新教材抓中编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西方现代文学作品,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就是其中之一。初读文篇,不少学生一笑了之。为加深学生理解作品在荒诞的表现形式中更有和现实统一的一面,在教学过程设计上,可以鼓励学生查阅相关的文学常识及卡夫卡富有个性色彩的创作经历,然后以阅读笔记的形式在班级交流;教师确立阅读重点难点及目标后,师生展开讨论、交流,深化阅读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引导学生把握“异化”这一悲剧内涵时,在课件中及时插入美国表演艺术家卓别林表现了在紧张压抑的工业环境下工人被异化为机器的场景的一段表演,令人捧腹之余,诱发学生思索生存环境与人的精神状态的关系,借助讨论的形式发现两位主人公的共性,透过其“怪诞”的外表,看到这种变形在荒诞中具有的合理性,即现实的孤独冷漠造成人的“异化”现象。通过强化课堂内交锋性的讨论,磨亮学生的思维之剑,由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表述,在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双方的言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和感受,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答问情形及时作出符合实时的回答对策,在学生表述自己情感与思想的同时,在进一步的提问中,启发学生展开***的思考,与作品展开更深层次的对话。例如学密的《陈情表》时,让学生试着评价李密的忠孝观,这一问题的研讨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有的从传统忠孝观念解释李密的做法;有的从李密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周围复杂的人际关系进行分析;也有的从李密个人主观愿望和客观需要得出结论等等。针对这些意见,在认真倾听的同时不断予以肯定,又教他们要学会批判地继承,真正领会现代忠孝观与古代忠孝观的实质。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篇7

论文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必将引发现有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动向,主要表现为一种目标追求上的人文能力式改革动向;一种教学模式上的复合开放式改革动向;一种教学主体上的探究互动式改革动向。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新时期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必将引发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动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一定的教学规范与模式,可以说,这些教学传统模式曾对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起到了某些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中承担着某种评判标准的角色,其社会历史性不容忽视。然而,在新的课程标准出台之后,高中语文教学在执行动向上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一系列重大改革。笔者主要注意到了下面三个方面的改革动向,或者说趋势:

1.一种目标追求上的人文能力式改革动向

语文自身人文性和工具性决定了其在目标追求上的二重性。这种二重性发展到今天,体现在我们的课程标准与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就是一种目标追求上的人文能力式改革动向。

一方面,是一种人文主义方向。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要“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重文化”,“关心当代文化生活,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也就是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应重视“人”、关注“文化”,是一种彰显人文主义的教学活动。这样一来,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环节的高中语文教学也应该是一种人文主义教学的实现。新课程本身就是人文主义的课程,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高考,而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去表达思想感情并提升其人文情趣、审美情趣以及人生体验,使教学最终走向一种人文主义的机制感悟。因此,人文主义应该是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一个重大改革动向。

另一方面,是一种能力式的目的改革。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语感能力培养,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基本规范,具有应用语言的基本能力。”因而,在其具体方针也就必然要强调,高中语文教学应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学好语文知识、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较强的现代文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较强的语感,具有一定的文字鉴赏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有自学语文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主张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培养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一定的审美能力。由此可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非常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审美情趣的培养。这样一种目标追求决定了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是一种能力式的目的改革。

因此,可以说,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在其目的追求上将不再仅仅局限于高考应试能力的训练,而是把学生智力、创造力开发放在教学改革目标的重要位置,重视学生语文知识传授过程中的审美情趣培养,力***让学生能更好地利用语言文字学会思考,形成人文素养,体会并内化为人文情趣,因而在其教学目标改革动向上必将是一种人文能力式的改革趋势。

2.一种教学模式上的复合开放式改革动向

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现代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教学模式追求上的丰富多样化,表现为一种复合开放式的发展趋势。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由语文课程发展的综合性特点所决定的,是一种新课程标准下的综合语文教学所需要的,其复合开放式主要的教学模式有:

(1)情景体验式教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情景,把作者刻意追求的意境再现出来,以任务驱动学习,将学生引人情境,从而激发和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这样一种倡导特定情景体验的语文教学模式,是立足于当前特定时代背景下注重实现情景设置与学生语境体验的整合。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新课改理念在教学模式创新上的一种积极尝试。

(2)引导发现式教学。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引导发现式教学改革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不言而喻的必要性。这种教学改革模式是以教师的“引导”为手段,以学生的“发现”为目的,强调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历学习过程,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亲自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它侧重于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引导中“发掘学生的个体潜能”、“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能力培养目标。

(3)开放协同式教学。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教学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其教学方式应该是在一种大语文背景下进行较为开放式的尝试,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个性张扬、思维自由释放以及有效实现师生间的协同进步与发展。这其实就是一种超书本、变开放、重协同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学必将从书本世界实现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并在这种回归中更好地沟通师生语文教学同课外活动的联系、沟通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和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沟通语文教学同现实社会实践的联系,并最终实现变封闭孤立的语文教学为开放协同的语文教学,以实现语文教学人文化教育的目的。

由此不难发现,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在其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要有目的地选择每一课题的主要方法,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能很好地完成相应的教学和教育任务。”就必须是一种综合优化,追求一种复合开发式的教学改革,力***把不同的教学方法按高中语文教学的需要和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取长补短,发挥综合效应,以便使我们的教学实践更好地适应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的多面性和综合性。

3.一种教学主体上的探究互动式改革动向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在笔者看来,这样课程资源的利用过程,就是一个师生间探究互动的过程。这是因为在新课程标准那里,有一个理论前提那就是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法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来获得效能。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要坚持的一个重要的改革动向那就是一种教学主体上的探究互动式变革。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篇8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别里科夫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能力目标 学习小说中幽默讽刺手法,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旧事物的辨识能力,张扬创新个性。

教学重点:1、认识沙皇卫道者的***腐朽统治。

2、理解别里科夫的典型形象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3、品味语言的幽默讽刺性。

教学难点:1、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及时代意义。

2、揣摩作品的讽刺意味。

教学方法:1、读 结合背景,充分阅读课文,理解别里科夫与众不同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为更深刻的探讨其时代意义做好准备。

2、析 分析当时社会中各类人的形象特点。

3、演 面对别里科夫的死,表演出其应有的状态。

4、研 联系实际扩展丰富的社会内涵,从而获得启示。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1、整体感知,理清作者思路。

2、具体分析别里科夫生活上和思想上的套子,初步认识其性格。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小说,塑造了行侠仗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花和尚鲁智深;聪明敏感的千金小姐林黛玉;中举发疯的范进......形形,林林总总,都免不了打上时代的烙印。今天,我们还要学习这样一位被时代烙印了的人――别里科夫。

二、 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俄国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一生创作了3470多篇小说,有“短篇小说之王”之称。著有《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套中人》、《姚内奇》。

三、背景介绍:

19世纪末。正处在无产阶级***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后加强了恐怖统治。

四、读课文并疏通字词: 查词典完成下列词语解释

辖制、 安然无恙、周济、讥诮、六神。

五、默读课文并思考(需要可讨论):1、在别里科夫身上有哪些有型、无形的套子?请学生发言,教师板书总结:

有型的套子

服装套:雨鞋、伞、棉大衣、表等。

行为套:摇摇头、低声说、心慌等。

环境套:卧室、床、帐子、被子等。

无形的套子

语言套: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思想套:告示、报纸、法令、常规、规矩

2、综上,可看出别里科夫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讨论并发言)

封闭,怀旧,极力维护旧秩序,胆小多疑,乐于告密,行为僵化等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 1、理解别里科夫的典型形象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2、品味语言的幽默讽刺性。

3、套子深层社会意义。

一、 回忆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这样一个人结局如何?明确:死去

二、一个人的逝去对于他周围的人来讲无论如何是一件大事,每个人的心中不能不有所触动,那么,面对别里科夫的死,他周围有哪些人,这些人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根据这些人的性格特点,表演出来。

周围的人:科瓦连科

华连卡

促狭鬼

全城其他人。

把学生分为四大组,每组又分两个小组,每小组六个人。四大组分别表演科瓦连科、华连卡、促狭鬼、全城其他人(选择感兴趣的一类人)。两个小组对同一人物的表现***构思,可体现创意的丰富性。强调:先总结性格,再合理创造。

组内总结-----组内编剧-----分组表演

可能有如下表现:

科瓦连科-----破除旧社会套子的先进代表和别里科夫正好相反

先是吃惊,然后大笑,不悲伤

华连卡-----活泼、开朗,不受束缚的新女性。

开始有点吃惊,有些黯然,但很快想通。

促狭鬼----敢于反抗,但又有所顾忌。

窃喜

全城其他人-----受辖制之人

庆祝,但也短暂,一切又恢复了就样子。 (美不胜收,全情投入)

三、同学们在表演时悲喜交加,喜什么?悲什么?

答:喜的是:他死了,这个人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

悲的是1、他死了,他套住了别人,也套死了自己,可叹!它既是受害者,也是害人者。

2,他死了,在婚姻上,他试***挣开套子,这一行为却让他失去生命,可怜!

3、他死了,不久生活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既脆弱又顽固,也体现了沙皇制度的脆弱和变本加厉,这正是黎明前的黑暗。

四、在同学们的表演中,或多或少体现除了讽刺和夸张,本文哪里体现了这一特色?

1、 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

2、将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放在一起。

3、 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

4、 含蓄的对比。

五、学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那样的“套子”?该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中的各式“套子”?同时教师总结全文。

明确:别里科夫走后,给世人留下一个“套子”的话题,这“套子”不仅过去有,现在也有,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套子。虚荣是一种套子,名望是一种套子,金钱是一种套子,考试是一种套子,升学率是一种套子……可以说“套子”无处不在。人都是社会中的人,都与别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社会为维护一种秩序,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就会制定各种各样的套子(规矩),宣传各种各样的人生观念,以制约人的行为和思想,人一生下来,似乎就要落入套子,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各种套子之中。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套子:人虽然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无知地被套子套住,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鉴别反思,跳出洞穴,破除迷信。

板书设计

科瓦连科

华连卡 别里科夫 促狭鬼

城里其他人

教学评价:

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较为流畅;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篇9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 比较 分析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稿)2001》)已经走过了快15年的历程,它成为中学阶段英语课程改革的指向标,指导英语课程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目标的改进与实施。***于2003年,2012年对原有的《课标(实验稿)2001》进行了修订,力求能够满足社会和学生发展的要求,推进英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文章通过对2001和2012版课程标准的比较,引发对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思考。

一、《课程标准(2012 年版)》与《课标(实验稿)2001》的总体变化

《课标(2012 年版)》本着反复研讨,精心修订的原则,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理念、课程性质、思路设计和教育目标等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在具体内容、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使之更符合教育改革的需求,体现高中英语课程指挥棒的作用。

二、2001版和2012版课标相同点

1.依据相同。两个版本的英语课程标准都是***门以文件的形式规定高中英语学习者应该达到的英语语言能力目标。因此课标的制定都是大量的教育专家、一线教师等在大量的实际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通过文字表述的形式制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高中学生在不同年级应该掌握的知识、能力以及形成相应的情感和态度等。在标准制定过程中,都依据当时高中英语课程发展的实际,从国家发展的需要,社会对毕业生英语的实际需求和学生实际的发展特点为依据,遵照教育发展的规律制定相应的知识技能、能力发展以及情感态度的总体目标。

2.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指导性。两个标准的制定都是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从文字表述和理念上体现了教育的价值与意义,体现了英语学科的工具性特点,运用英语学科的工具来实现教育目的和意义以及为地方社会服务的目的。两个标准的制定为中学英语学科的规范和有序发展指明了方向,使得英语教学目的明确化,教学过程规范化的正确发展方向。标准的制定成为中学英语教学的“宪法”,使得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能以标准为依据来规范自己的教学和学习过程,规范教学态度,努力达到课程中规定的教学目标,具有科学性。同时两个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地区之间的差异,学生个体的差异,所以标准的制定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个体的实际需求,从而指导教师、学生和学校的教学活动。

三、《课标(2012 年版)》与《课标(实验稿)2001》的差异比较

1.课程性质的差异。《课标(实验稿)2001》明确强调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工具性特点,能够掌握一定语音、语法知识,能够看懂一定的英语阅读资料等都从语言的工具性出发,语言的人文性特点没有明确的文字表述。但在《课标(2012 年版)》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也是第一次明确了英语学科需要利用它的工具性特点,理解和包容不同国家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自身良好的品德和长远发展。

2.分级标准的差异。两个标准都以有一定英语语言技能,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依据,但是《课标(2012版)》对个别的语言技能、情感态度等进行了更为详尽具体的文字表述,如2001版的课标中规定“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在《课标(2012 年版)》中修改为“理解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和名词所有格以及其意义和用法”。这一修订对名词的单复数掌握更加具体,并且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类似的还有“知道主要人称代词的区别”修订为“理解人称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等。所有的表述都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

四、基于两个标准的思考

两个标准均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标(实验稿)2001》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师角色,由原来课堂的主导者向“引领者”“促进者”转变,《课标(2012版)》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教师需要以教师自我效能感为源头,提升自身的教育价值观。其次,教师需积极转换教师角色,由原来的课堂“主导者”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再次,在大数据时代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资源,使其为教学服务。

总之,通过两个标准的比较,发现标准在制定时具有传承性,同时通过差异的分析发现标准的制定更加细化,更具有操作性,同时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标准为依据,适时调整和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

参考文献:

[1]黄伟明.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剖析《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2004,(25).

[2]雷新勇,周群.从基于标准的基础教育改革的视角审视课程标准和学业水平考试[J].考试研究,2009,5(1).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篇10

1课程标准的兴起 课程标准(curriculumcriterion;curriculumstandard;coursestandard;curriculumstandards)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对于课程标准的含义,国内外的表述和理解都不完全相同。在国外,课程标准是指反映教育管理部门或具体教育单位的所有教育功能的整体课程设置模式以及体现这些功能的教学活动和内容。《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认为,科学教育标准是量度教育质量的准绳;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课程标准框架》中指出,课程标准描述的是学生学习所包括的主要领域及大多数学生在每一学习领域能达到的学习结果。它为每个学校的课程规划、实施和评价提供了一种参照。《加拿大安大略共同课程省级标准》提出,课程标准为评估学生学习而设计的一般标准。该标准通过描述期望学生达到的省级标准,为所有的学生设立了相称的目标。 1992年,在美国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地区)***长会议提出,“课程标准是对我们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的特定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课程标准描述了一个社会或一种教育体系规定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领域应该获得的成绩、行为以及个人发展,以使学生为丰富完满的生活做好准备”。可以说,这个定义提出了当代对课程标准的期望,即课程标准是对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的特定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在国内,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第一卷)对课程标准的定义具有代表性: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结构)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总纲和各科课程标准两部分。前者是对一定学段的课程进行总纲设计,是一种纲领性文件,规定各级学校的课程目标、学科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每周的教学时数、课外活动的要求和时数以及团体活动的时数等;后者根据前者具体规定各科教学目标、教材纲要、教学要点、教学时数和编订教材的基本要求等。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程标准规定了一定学习阶段的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即课程水平: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后,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等方面应发生的一些变化;二是课程标准规定了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通过对课时数的规定而合理安排学生的一系列学***验。这种理解在国内比较典型,也普遍受到学者的认可。 “课程标准”最早在我国使用是清朝末年。在清朝***府举办新型学堂的文件中,如《功课教法》、《学科程度及编制》中就有了“课程标准”的雏形。明确以“课程标准”作为教育指导性文件的是在1912年的1月南京临时***府***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这是我国课程发展史上出现的第一个课程标准,它按四年中学制度方案拟定了普通中学课程表,此时的“课程标准”内涵为: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结构)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总纲和各科课程标准两部分。从此,课程标准作为规范学校教育的基本文件在我国教育界沿用了四十多年里,其间课程标准多次重订或修正。1923年颁布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1929年颁布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1932年颁布中小学课程正式标准,1936年、1942年、1948年先后颁布中小学课程修正、修订、二次修正标准。与此同时,各学科的指导性文件也使用“课程标准”一词,如1929年国民***府***制订了《初级中学英语暂行课程标准》和《高级中学普通科英语暂行课程标准》,1932年***推出了正式的《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和《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1941年9月***公布了《六年制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草案》,1941年12月公布了《修正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和《修正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仍然沿用“课程标准”这一术语颁布过小学各科和中学个别科目的课程标准(草案),如1951年颁布的《普通中学英语科课程标准草案》,包括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草案和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草案。1952年后,在全面学习苏联的背景下,我国教育领域也全面移植苏联教育模式,将课程标准中规定教学科目及其安排的总纲部分改为“教学计划”(“课程计划”),各科课程标准改为“教学大纲”。从1952年到2000年,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内容与体例虽然有过多次变化,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分开作为单独文件的做法一直没有改变,以至于广大教师没有不知道“教学大纲”的,但很少有人知道“课程标准”是什么。 1999年1月,***批转了***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该计划要求在2000年初步形成现代化基础教育课程框架、课程标准、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课程标准”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再次载入我国基础教育的史册,课程标准取代了传统的教学大纲。但是,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使重新提及的“课程标准”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高中英语新课标的地位和作用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用国家课程标准取代我国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目的在于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充分体现现代课程论、教学论的基本思想和最新成果,积极借鉴国际上基础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因此,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基本框架、结构体例到表述方式,都充满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时代特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标准的定义是,“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1]这个定义从以下几个方面规定了新形势下课程标准的性质:[2]课程标准是对“预期学习结果”的评估标准,主要是对学生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特别是知识点和单项技能的具体规定(如教学大纲或内容要领等)。它的范围涉及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p#分页标题#e# 课程标准主要规定某一学段或年级所有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或在自己的努力下都能达到的要求,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课程标准主要服务于评价,是对国家或地方的课程质量、学校教育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依据,因此,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应该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不可及的。 课程标准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它为教师与学生等课程实施者作为***的主体参与教育过程,使课程具有生成性、适应性成为可能。课程标准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质量的主要标志,它统领课程的管理、评价、督导与指导,具有一定的严肃性与正统性。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而编定的指导性文件。它通常由两个基本的部分构成,即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说明部分主要阐明本学科开设的意义、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的基本思想;提出教材编写的依据和编写的具体要求;本学科教学方法的原则性建议等。本文部分是对该学科基本内容的规定,是大纲的核心。它根据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对教材的主要课题和纲目进行合理安排;同时对每个课题的讲授内容、教学时数及基本论点做出的规定。 课程标准则还要包括课程设置、体系目标、实施方法及评估的研究,而教学大纲指的是对一门课的内容和教学顺序的描述。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吕达(1995)、何安平等教授(2004)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课程标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标准”是指反映教育管理部门或具体教育单位的所有教育功能的整体课程设置模式以及体现这些功能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广义的课程标准具有整体性,每个学段的课程标准应是一份完整的文件,包含总纲、课程计划和各科课程标准,以利于学校领导和教师齐心协力,共同实现该学段的培养目标。”[3][4]狭义的课程成标准则与教学大纲(syllabus)大致相同,它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规定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体现实施内容和目标的次序和进程。从《纲要》关于课程标准的定义可以看出,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体现了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同时,课程标准以课程门类的方式直接规定着本课程领域所要达到的基本培养目标,直接体现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规定着教学实践和操作的基本要求,所以它兼有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双重功能。“在英语中,课程(curriculum)与大纲(syllabus)常常是可以置换的概念。而在强调它们之间的区别时,也会分开。有时,课程与大纲的设计者并不特别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而是把课程与大纲的功能合二而一”。[5]《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阐明了英语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并规定了教学内容、制订了各级教学要求,还对高中英语课程实施要点———教学建议提出了较为详细的指导性意见。由此可以看出,《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涵盖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两层内容。它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的外语教育教学的理念和***策,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各个不同阶段和不同层面的总体及分级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实施建议等,因此比以往颁布的教学大纲的理论基础更深,结构更全面,内容更广,指导性也更强。”[5]《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研制者程晓堂、龚亚夫两位教授(2005)也论述了《标准》具有教学大纲的功能:“尽管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很多区别,但二者的功能是非常相近的。在很多国家(如中国),课程标准取代了以前的教学大纲。”“《标准》属于强调把结果与过程结合起来的教学大纲。”“如果按现有的分类体系,《标准》应该属于多元教学大纲(multi-syllabus,mixedsyllabus)。”[6]因此,“《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颁布并要求实施的高中英语教学标准,即教学大纲。”[7]这意味着我们现在不仅要从微观上,而且还要从宏观上对英语课程标准进行审视和把握。[8] 2001年7月,***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其高中部分的课程标准基本是按照与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分级目标的课程模式进行设计的。虽然在高中阶段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但是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性和个性发展的机会。因此,课程标准组根据***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又重新对高中课程进行设计,力求体现实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的原则。以学分管理的方式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同时又与英语语言的水平级别相联系,形成了新的高中课程的设置模式。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版)于2001年7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讨论和修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第一版)于2003年4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修改后的行文与修改前的行文有很多改进。高中英语课程的改革都以新制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为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是一部运用现代外语教育理论指导中国英语教育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标准。是一部素质英语教育的课程标准,它为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制定了新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模式、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学习高中英语课标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理解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按照实施建议,开发利用教材,改变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是我们进行高中英语课改的当务之急。[9] 3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的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会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p#分页标题#e#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10篇

学习

创业新项目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创业新项目10篇,内容包括创业项目推荐大全模板,创业项目推荐完整版。4、答辩时ppt放映请大家提前调好放映格式,且不得答辩过程中更换PPT,我们只认提交PPT截止日期之前项目负责人最后发的那一个。5、创新创业项目材料内容的格

学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0篇,内容包括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一、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的自信,让每一个学生在其最近的发展区域得到语文素

学习

平面设计课程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平面设计课程10篇,内容包括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材,平面设计课程大全免费。(二)平面设计职业素养主要内容具有良好的美术功底、手绘草***;创新能力;团队精神;服从管理;工作积极主动;沟通能力强;心理健康等。二、平面设计职业工作过程(

学习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数学课程标准10篇,内容包括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卷,解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一、让课堂体现新教法学生是教学的对象,选取教法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生理发展特征;要根据学

学习

高中课程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课程10篇,内容包括高中课程全部的知识点,高中线上课程。一、高中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教科书的内容与结构尚不够完善1.部分学科教科书内容逻辑性不强,存在断层的现象。通过座谈,教师们普遍反映新教科书在内容的编排上

学习

宠医自我总结

阅读(20)

前来该宠物医院就诊的宠物主要是犬类,其中以博美、金毛、牧羊犬、吉娃娃、前来就诊的比较多,这些犬大部分是从外省或是国外通过空运被主人所接收的,由于从异地托运,所以或多或少的会带一些疾病。实习过程中,我所接触到的病例主要是:传染病(像

学习

保安医德医风工作总结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保安医德医风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医德医风工作总结护理,医务人员医德医风个人工作总结。鉴于以上种种弊端,为更好适应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需求,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医德档案的无纸化、网络化管理势在必行。二、我院医德档案信息化管

学习

函授毕业生自我总结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函授毕业生自我总结,内容包括函授自我总结范文,函授自我毕业总结100字。本人有坚定的***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函授期间,我努力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尊敬师长,热爱自己的班级,与班级同学和睦相处,且关系

学习

公务员个人培训总结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公务员个人培训总结,内容包括公务员培训自我总结,公务员个人能力提升培训总结。以前在部队,我们在训练中也没有放松思想觉悟的提升,现在到了新的单位,成为了一名公职人员,更要不断学习积极提高自己的***治觉悟。作为一名***员,我

学习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英语课程标准10篇,内容包括小学英语课程知识,英语课程标准最新版小学。一、使用情境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小学生这一年龄段的特点是好奇心强烈,活泼好动,耐心不强,且对同一个事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理解。针对小学生的这

学习

营销课程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营销课程10篇,内容包括营销课程培训,抖音营销课程。一、目前网络营销课程设置和内容存在的问题由于高校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受到相关部门及师资力量的限制比较多,所以在课程的类型设置和内容设置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这直接影响了

学习

小学班主任期中总结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班主任期中总结,内容包括小学班主任总结题目大全,小学班主任期中总结发言稿。三、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管理中的模糊评价等,都是和谐思想的体现。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是平等。班级内部

学习

高中著名辅导书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著名辅导书,内容包括高中好的辅导书推荐,高中暑假辅导书推荐。在知识结构上要求大学生具备扎实的文化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并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电子网络、文化出版、影视演艺、书画工艺、文化旅游等

学习

生产统计工作计划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生产统计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生产总结和生产计划,生产统计工作计划和总结。2、每天负责低值易耗品的发放工作;3、每天负责记录生产部人员的考勤,更新生产车间的人员情况;4、每周四上报本部门的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5、每周日晚上汇

学习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数学课程标准10篇,内容包括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卷,解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一、让课堂体现新教法学生是教学的对象,选取教法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生理发展特征;要根据学

学习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内容包括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万能模板,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二、准确定位针对学生基础薄弱情况,不强求每位学生能在短期内都有上佳表现,只要能够拉近和别的学生差距就是进步。根据考纲的要求和

学习

高中语文文言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语文文言文10篇,内容包括高中语文文言文十篇朗读,高中语文文言文100篇。在诵读、理解、背诵中,诵读是核心、是关键、是文言文学习的立足点。学习方法: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

学习

高中语文工作总结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语文工作总结,内容包括高中语文工作总结与计划,高中语文工作总结和谋划免费。二、加强教学基本训练,搞好常规教学抓好常规课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特别注重抓好常规课教学。1、个人备课刻苦钻研深挖教材

学习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语文基础知识10篇,内容包括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直播。高中生的语文教育,相较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更加侧重的是培养学生***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在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注重宽度与厚度的双重要求。所

学习

高中语文作文教案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语文作文教案10篇,内容包括高中语文作文教案,高一语文作文教案人教版。1、教师发放学案。教师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

学习

怎样提高高中语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怎样提高高中语文10篇,内容包括怎么提高高中语文分数,高中语文怎样提高到100以上。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恐怕已经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兴

学习

高中语文古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语文古文10篇,内容包括高中必修十篇古文,高中经典古文100篇。二、高中古代散文单元分析(一)单元结构分析“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包括必修和选修教材两部分,必修教材共有五册,以人文话题的方式组元,每册四个单元,单元以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