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篇1
学习关键:
我们都远离文言文所存在的语言环境,因此培养语感非常重要。而培养语感的最好方法是多读,学习文言文就要以读为核心,即诵读、理解、背诵。
在诵读、理解、背诵中,诵读是核心、是关键、是文言文学习的立足点。
学习方法:
1、 重视预习,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词简表”,列出“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使知识系统化,提高学习效率。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但是只把串讲一概当成解释字义的根据,这种本末倒置的方法也是十分有害的。
3、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
4、提倡诵读
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可培养语言感悟能力。
文言文和现代文在语言形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文言文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言,和后来历代作家仿古语言而写成的作品,属古汉语体系,这类文章跟现代文的主要区别在于语言上的差异。因此文言文学习的难点和重点,也在语言上。
5、学会使用教材
首先,用好“提示”。 “提示”是学生进行自学的钥匙,学生通过它可以找到理解课文、把握重点的途径。明确了学习重点,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了学生自学中的盲目性。
其次,抓住注释。为了能扎实地掌握文言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要对重点字词和难点语句进行圈划加点,用不同的符号标明一些特殊用法的词和特殊句式,并对它们进行归类整理。
第三,练习检测。教材在每一个单元后都安排了一个综合练习。练习主要从词语、点读、翻译三个方面来安排了实词的一词多义、虚词的用法辨析、阅读理解、文言点读、特殊句式的翻译等习题,进一步加强文言文知识的落实。在练习时, 要***完成,自觉检测,认真订正,这样就避免了只读不练的不足,使文言知识在练习中得到进一步落实。
第四,强化背诵。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背诵课文,是巩固文言文学习效果的一项有效措施。诵读课文和复背课文每篇必背,浏览课文重点选背的要求。背诵要及时、准确、流利、响亮,并且可以用默写的形式来检查。
6、 重视归纳和积累。
初学文言文,最好做到“每课一归纳,单元一小结”。归纳整理时可以从特殊字词的注音、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成语典故、重点语句以及文化常识等个方面来进行,每个单项都可以自行规定一种特殊的符号,以提高学习效益。
如:用“①②③”表示一词多义;用“”表示名词作状语;用“#”表示使动用法;用“”表示意动用法;用“≠”表示古今异义;用“=”表示通假字;用“@”表示成语典故;用“”特殊句式……当然,无论做什么整理,都必须积累相应的例句,否则,你的知识点就成了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
7、 适当延伸拓展
高中语文文言文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
中***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024
文言文同现代汉语相比,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在学习文言文知识时往往缺乏一定的兴趣和动力,不过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文言文,往往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韵味,可以增强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更加完整的学习汉语知识体系,对于提升高中语文整体教学质量来说十分重要。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首先,教师教学理念存在偏差,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文言文虽然占据较大的比重,在考试中也有所涉及,但是部分教师教授学生文言文知识的主要目的是为应对考试,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重点考试内容为主,而忽视其他文言文的教学,导致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并且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体系不完整,无法充分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知识的价值与魅力体验。
其次,教学模式存在问题,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落后,为强化学生的记忆,让他们死记硬背,逐字、逐词、逐句、逐段的翻译和记忆,模式比较僵硬,以至于大部分学生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只能运用到具体的课文中,而无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到其他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中,缺乏实效性。
再次,课外实践活动缺乏,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一般以教材中的课文为主,其实文言文是一个庞大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如果教师仅仅传授教材中的文言文,那么学生的知识视野将会受到限制,对其他文言文知识的了解和认识较少。所以,教师应让学生阅读和学习一些课外文言文,辅助语文课程的学习和掌握。
二、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1. 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言文课文,具有较高的鉴赏性与思想性,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想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文言文知识产生探索的内在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采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开展文言文教学活动,比如,使用精彩的新课导入,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原课文情境,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自主意识,带领他们进入特殊的课堂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对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认识与了解,让他们掌握具体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背诵文言文时,应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具体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出发,不能让他们死记硬背,而且促使学生发现文言文知识的魅力,主动学习和背诵;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言文自学习惯,树立学习自信。
2. 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氛围
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可以从课堂教学着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与作用,所以,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转变文言文的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具体的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树立学生为主体地位,当学生遇到学习困惑和难题时,应鼓励他们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分析,寻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他们引入到具体的文言文意境中,让学生充分感悟和想象文言文中的情感表达、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等。同时,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相关的文言文知识时,应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与生活体验,让他们感悟明理、亲近文本,而且还应注重课堂互动环节,以及学生在课下对文言文知识的复习与运用。
3. 认识到阅读文言文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高中生在学习文言文知识过程中,距文言文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和语言环境年代较远,这对于文言文知识的学习语文理解带来一定影响与阻碍,所以,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阅读文言文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较强的语感能力,可以运用熟读的方式,即为:高中语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或引入特殊生动形象、情绪色样浓厚的具体情境,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文言文。同时,文言文阅读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着较为关键的地位,教师千万不能忽视学生的诵读,也不能忽视他们的自主思考和学习,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言文,能够促使他们更好的感悟和理解课文内容。另外,教师需帮助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整体概括、分析和研讨,使阅读时产生一气呵成、朗朗上口的感觉。
4. 着重讲解文言文的语法知识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知识过程中,其实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特别是在语法方面,与现代汉语有着一定的练习,不过部分语文教师认为,文言文的语法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在讲解的时候难以吸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着重讲解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帮助学生确立部分语法概念,以便能够更好的理解文言文难点,学习语法知识是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有效途径。在具体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文言文的语法知识整理归纳好,传授给学生,或者是挑选一些课时,专门讲解文言文语法,包括常用的句法、表达方式、通假字和对话习惯等,并要求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在课下尝试运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或讨论问题,通过实践运用,帮助学生系统化地掌握文言文语法概念与知识,便于总结、记忆和运用。
三、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篇3
关键词:兴趣 故事 音乐 诗词 情境 作者
中***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173-01
高中课文文言文枯燥无味,学生对此兴趣不浓厚。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此,该文研究者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设计了几例导入语,以供同行参考。
1 巧用故事,激发兴趣
文言文距离现在时间久远,很多词语表达方式和现在差异很大,对于高中生来说,难度较大,枯燥无味。如果能巧用和文章有关的历史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例如在教学庄子的《逍遥游》这篇文章时,考虑到此文晦涩难懂,学生很难体会到庄子那种“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的生活态度以及“无为”的思想,于是就设计了以下导语: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这就是庄周梦蝶的故事。听完故事后,相信同学们对庄子的打破生死、打破物我的界限有所了解了,下面再通过学习庄子的《逍遥游》,了解他“一切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无为”的思想。
2 音乐熏陶,引人入胜
法国作曲家福莱说:“诗是寄寓于文字中的音乐,而音乐则是声乐中的诗。”的确,美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振奋人的精神,愉悦人的身心。在开新课前,可以播放与该课内容相关的音乐,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中去,从而调动其情趣,达到预设的效果。
如在教学《项羽之死》这篇课文时,给学生播放了《霸王别姬》这首歌曲。听完歌,问学生,这首歌有这样几句歌词:我站在烈烈风中,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望苍天,四方云动。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人世间有百媚千抹,我独爱爱你那一种,你用柔情刻骨,换我豪情天纵……大家是否从这歌声里感受到了一位魅力四射的英雄人物,他犹如一条巨龙,翻江倒海,叱咤风云;他破釜沉舟,勇冠三***;他面对红颜,信誓旦旦。那么在四面楚歌声中,31岁的西楚霸王,又将演绎自己怎样的人生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司马迁的《项羽之死》,欣赏项羽兵败垓下那最悲恸感人,最壮怀激烈的一幕。
3 设置情境,引人动情
在教学文言文抒情散文时,如果用富有感彩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就会使学生处于一种感情亢奋状态,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急着去欣赏这篇文章。
在教学《陈情表》时,可以这样导入:宋代学者赵与时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也;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也。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今天让我们一起拜读李密的《陈情表》,从中聆听他对祖母那悱恻动人的孝心故事,体会他“吾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感人诗句。
4 诗词引用,激发争鸣
古诗词是古人对人对事对物抒发感慨的产物,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抒情性、哲理性。用古诗词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激发不同的观点,引发学生思考,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例如在教学《鸿门宴》时,列出这首诗,让同学们对文中的主人公项羽有新的了解。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在众多人的心目中,项羽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人物,西楚霸王有着不可抵御的人格魅力,可是他终究还是败在刘邦手下,是什么让这位英雄人物不能笑到人生的最后呢?李清照对他做出了不同的评价,下面让我们听听“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是如何评价的,在了解之前先让我们来学习一下《鸿门宴》。
5 联系作者,自然引入
教师在讲解那些比较出名的作者的作品之前,可以先从介绍作者开始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样做,由作者到作品,引入自然。
例如在教学《过秦论》时是这样引入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杰出的***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自小就饱读诗书,少时就因能诵《诗经》、《尚书》和撰著文章而闻名于河南郡。十二岁就被汉文帝招为博士,二十三岁遭群臣嫉恨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被召回当上了梁怀王太傅,一次梁怀王刘揖入朝,骑马摔死了,他自认为太傅没有尽到职责,深深自责,经常哭泣,33岁终因忧伤而死。有这样的诗句: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须哀伤付一生。这是对他一生的评价。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西汉大儒贾谊,它的文采又有多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因气势充沛而传颂不朽的佳作《过秦论》,感受他的文风,他的才气。
总之,巧妙恰当的导入语可以让枯燥的文言文教学更具有艺术性,能让课堂更具有趣味性。这对于提高文言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能起到意想不到效果。
6 结语
针对高中生文言文底子薄弱,兴趣不浓的情况,该文设计了上述五类导入语。在十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每次教学文言文都会用不同的导入语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样的做法,使他们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更浓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希望这些对同行也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孙华.课前导入语在教学中的作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2).
高中语文文言文篇4
关键词:直译;理解;尝试;猜想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把文言文翻译句子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一、实词直翻。这里所谓的“直翻”就是纯粹的类似翻译软件似的直译。根据平时掌握和积累,以及对文段的简略分析,把句子中的所有词都直译出来。每个词在直译时如意思不明确也可以把本义,基本引申义和常见义都译出来放在那。译时不太用考虑语境,只要求对词进行直译。
二、学生们在第一步的直译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人名,地名,官职名,古代文化仪式和礼制,以及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惯用语。这些词在平常的学习和复习中一定要多积累,多理解,多识记,在翻译句子时千万不要把这些专用名词拆开来进行翻译。
例如: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宋史黄庭坚传》)一句中,“舅李常过其家”不要译成“舅舅李氏常常造访他家”,李常是个人名,如果拆开翻译就闹大笑话了。
三、找出那些容易闹出笑话的专有名词之后,就要继续寻找句子中有没有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了。先说古今异义词,中国的汉字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几千年的复杂演变,所以一些词的古义和今义有很大的区别,甚至是大相径庭,更有甚者是完全相反。如果这些词考生要用今义去翻译,那就会闹出很大的笑话。
例如:衡下车,治威严。(《后汉书张衡传》)一句中,不能把“下车”翻译成“从车上下来”“下车”一词应译为“官吏到任”。
把握古今异义词的办法除了平时的认真积累外,有的词还可以通过分析字形的方法去理解字的本义和几个常见的引申义,从而避免因古今异义的问题而产生错误。再说通假字,通假字在辨别的时候比古今异义词还有困难些。由于通假字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所以这些词往往隐藏得很深,不仅翻译句子时对于这些通假字无从下手,而且它们还对文言文理解构成巨大障碍。
例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中“景”字无论翻译成“景物,景色还是景观”都翻译不通。如果知道“景”通“影”,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影子一样”就豁然开朗了。辨别通假字时可以在怀疑它是通假字之后根据它们“音同形异”或“形似音异”的原则加以大胆的尝试和猜想。“音同形异”时就联想和这个字发音相同的字;“形似音异”的时候就尝试去掉部首或偏旁,或者就更换一个部首或偏旁。
四、把特殊的实词处理之后,下一步我们就要注意各个词的词性在文中是否合理,有没有活用的情况。尤其是要注意谓语,宾语和状语位置的词。考试中在翻译句子题中比较常出现的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活用充当状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及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查找词类活用相对比较简单,只需要铭记这个词的基本词性,然后比较它在文中出现的位置,根据文言文语法规则区别是否出现了活用。主语和宾语位置多为名词或代词,谓语位置多为动词或形容词,个别时候是介词,状语位置多为副词,这里也是名词作状语最常见的地方。使动用法最主要强调的是主语做出动作的目的性,以此区别动词是正常使用还是使动,很有效。
例如: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陆游《书巢记》)
这句话中的“病”和“上”就属于活用。“病水”中“水”是名词,根据句意,“病水”应为动宾关系,所以“病”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担心”。“上而为巢”,“为巢”是动宾关系,译为“建造房屋”,那么“上”一定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上”,本文译为“在高的地方”,“而”表修饰关系。整句话就译为:“尧的百姓担心水患,所以在高处盖房,这就是避免灾害的房子。”
五、到此为止,关于翻译词汇的问题就都已基本解决。接下来我们就需要注意那些在文言文句子中可能出现的特殊句式。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以及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的倒装句。翻译时,一定要按照各种句式的特点进行翻译。判断句主要就是表判断语气的句子,翻译出来跟现代文中的说明文中的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基本相同。常见的标志主要有表肯定“者,也”和表否定的“不,否,非,莫”等,以及“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虚词。被动句就记住一条:看主语位置的词是否是承受动作发出的,看宾语位置的词是否是发出动作的。如果是,那就是被动句;如果不是,那就属于正常语气的句子。也可以参考一些常见的被动词,如:“为,所,见,于,与”等。翻译时只需要在谓语前加上一个“被”字即可。省略句判断起来就比较难了,需要把整个句子的成分分析的基本差不多才能够判断。但通常考试考查的省略句不会太难,基本都是省略宾语和介词,以及语境中省略主语。关于省略句我个人认为古人有个原则,那就是能省就省。省略介词就更简单了,在高考试卷中常出现的就是“动词+介词(省略掉)+名词”的形式。表面上是“动词+名词”的动宾结构,但是后面的那个做动作承接的宾语却怎么也承接不了前面动词的意思。
例如: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面“亡”和“走”根据前后关系判断都应该是“逃亡”的意思,但“逃亡”后面连国家名构成不了动宾结构,所以就应该是“亡于赵走于燕”,译为“从赵国逃跑到燕国”。总而言之,“动词+名词”的结构,如果后面的结构对前面的动词构成修饰,限定,解释说明等作用,那就一定是省略了介词。
最后我说下倒装句。其中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比较简单,而且考纲中也不要求在翻译中掌握,所以只需要在理解时找好前后句成分的偏正关系即可。我重点要说得就是宾语前置。宾语前置除了正常的根据语法关系判断动宾关系外,还有几种特殊形式的宾语前置句。如:“1、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应该把代词前置到动词前。2、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应该把它前置到动词前。3、在句子中发现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之’时作前置(通常为“何……之有”的句式)。4、固定句式:‘唯……是……’”除此之外,文言文中还有一些常见的固定句式结构也需要大家在翻译时加以注意。
六、这一步是“房屋封顶”的工作。当你把所有应该注意的问题都解决了之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讲句子串联在一起翻译出来。
七、截止至此,我们似乎已经大功告成了。但总是感觉还缺少点什么?那么我们就再装修一下吧。也就是注意句子的感彩和修辞的意译。
例如: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这句话在翻译的时候本身并不难,只是“黠”字放在这里有点不合逻辑。全段说的内容是齐武成帝和皇后都十分溺爱琅邪王,但是在他面前为什么要说他是个狡猾的孩子呢?不合常理啊。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也许有这样的体会,有时中国人说话表面上是在批评人,甚至是骂人,其实真正的意思是喜欢的不得了。比如:“夫妻间女的称丈夫‘死鬼’,互称‘冤家’”等。所以,这句话中的“黠”字就不能译为“狡猾”,应译为“聪明”。这就是根据感彩调整个别词的翻译的意思。
高中语文文言文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目前,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始终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在常规教学中,我们虽然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以及文言理解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效果始终不能够尽如人意。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文言文阅读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从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以及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两个方面来谈一谈如何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思维模式僵化。当学生升入到高中阶段,升学的压力随之而来,因为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容易受到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冲击,进而开展语文文言文阅读的应试教育。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于文言文实词的释义以及文章的解读上,重点强调、梳理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学生文言能力的培养,对于文章的重点内容,教师只是要求进行背诵,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文言阅读水平以及文言赏析能力的提升,使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水平依然停留在初中层面。(二)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方法。在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学生对于文言文阅读的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方法的问题。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在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之中已经接触了不少的文言文,但是由于初中的文言文教学相对简单,篇幅结构也较短,所以这样的学***验并不适用于高中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对于语文文言文阅读的学习仍旧处于探索阶段。学习方法的缺失是造成文言文阅读学习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也是当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三)课外阅读量不达标。在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体现在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课外阅读量不达标。根据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明确规定,学生每学期对于课外读物的阅读不能少于30万字,并且其中的10%应为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的阅读能够在极大的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语感,对于学习效率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不过高中生面临升学的压力,课业繁重,许多学生连自身功课都无法及时完成,又何谈阅读课外文言读物呢?因此,课外文言读物阅读量不达标是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
二、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增加学生文言文阅读量。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文言文阅读量的提升。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定期为学生组织文言文阅读交流会,让学生交流近期阅读文章的心得体会,互通有无,借鉴经验。在班级的角落设置文言文读物的读书角,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文言文书籍的阅读,加强阅读的便捷性。教师也应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体现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推荐好的文言文书籍作品,让学生提升文言文阅读量,促进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二)激发学生的文言学习兴趣。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只有兴趣使然,学习效率才能够够提升。但是,文言文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依托教师的教学水平,转换文言文阅读的学习思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一些历史方面的文言文转换成古代的小故事,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利用故事中的情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苏教版语文课程《渔父》这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将文言文转换成历史小故事,结合作者屈原的历史背景,感受屈原在写作时的微妙心理变化,进而加深对于文言文的理解。也可以将文言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文言文哲理的同时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三)改良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氛围。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可以改良教学的方法,增强课堂的教学氛围。在传统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对于文言实词的解释以及对于文章内容的解读,忽略了学生对于文言文情感的理解能力以及鉴赏能力的培养。所以,想要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改良教学的方法,利用引导、点拨的方法刺激学生主动学习,利用文章的语境、个人的语感提升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解析能力,进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文言鉴赏能力。例如在进行《滕王阁序》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利用文章的语境以及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研究文章的全意,并且通过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传世名句的鉴赏,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整体意境,进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心,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因此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要不断革新个人的教学理念,吃透教材,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文言文阅读的学习之中,探索文言世界的魅力,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王玮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
高中语文文言文篇6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 教学方法
1.引言
苏教版的教科书是指在新课程的标准下,“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优良成果。自2005年首次在江苏省推广并使用,鲁教版和广教版等的教科书相继被推出,打破了学生一直使用人教版教科书的局面,为高中语文教学变革提供了激情和活力。文言文是中华五千年来,中国古代文人志士思想与智慧的结晶,更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文言文的学习历来都是语文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的难点。但是,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状况仍然存在很多难题和弊端,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低下,文言文学习形式过于单一,致使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
2.苏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内容的优点
2.1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教会学生怎样有效学习文言文,突出的特点、完备的知识是新版教科书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法宝”。苏教版的教科书中选编了文质兼嘉的闻名经典的世界名著,以佳作精品的独特魅力滋润学生的心灵。苏教版的高中语文教科书体现了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的目标,提供给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的自由、多元的选择。面对所使用的教材资料,教师点燃了教学热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选择了正确的教学方法,进而转变了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2.2有助于彰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新课程标准,是提倡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苏教版的语文教材的编排以学科的人文性为基础,与新课标核心的要求相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在文言文内容选择上,一方面重视构建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强调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和谐、主动与可持续发展,体现了语文学科和新课程标准的人文性的双重表现。
3.苏教版的高中文言文的教学方式
3.1运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
文言文是活在作品时代的人生产生活的具体表现。要想在真正意义上把握高中语文文言文中要表达的内涵和深意,教师不仅需要带领学生回到那个时代,更需要开展情景式教学。开展情景式教学,教师需要熟练掌握高中文言文的作者、时代、人物的各种背景,充分做好文言文的课堂备课和教学设计,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讲解文言文知识的过程中,要适当引入各个时代的背景、事件等,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时代的厚重感,感受到历史发生的景象,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高中语文文言文中的思想内涵和深度。
3.2运用诵读式的教学方法
诵读式教学是指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对文言文文本的大声朗读和背诵。朗读是一种综合性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在目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较为普遍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从各个方面调动学生的口、眼、耳、心等感官,达到从语音到语义整体认知的目的。比如:在教学《鸿门宴》这篇课文时,首先可以让学生课后找到《大风歌》和《垓下歌》这两篇诗歌。课前,可以先让两位同学大声地朗读这两首诗歌,将学生引入到正文的学习中,思考这样意气风发的项羽是怎样败给刘邦的。其次,可以让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鸿门宴》中的刀光剑影。诵读式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将课文简单地朗读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课文时,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具体的思想感情。教学《鸿门宴》时,要让学生根据主要人物的对话,分角色朗读课文,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精彩生动,引人入胜。
3.3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替学生选择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围绕目标,深入探究文言文,自己独自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寻找和解答目标答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课堂、课题和活动探究三种形式。教师可以将学生作为学习文言文的主体,既指导学生“乐于探究”,又指导学生“精于探究”。只有两者互相促进,才能提高学生对于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热情。
3.4评价的发展性
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效率与评价的发展性是密不可分的。传统的评价方法大多以对学习成绩的奖励作为最后的评价,忽略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评价的发展性,是为了改善传统评价方法的不利之处而产生的。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重高中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特征,师生建立起相互平等和信赖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能力、知识、意志、态度、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这不仅要求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求加强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潜能。
4.结语
选择合适的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在语文这门学科上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高中语文老师要坚持以新课标的先进观念为指导,采用探究式、诵读式和情景式教学方式,评价要具有发展性,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文言文篇7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教学效率
文言文作为我们人类语言长河中的一个产物,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财产,因此,对于其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目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然而,目前的高中语文教育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的问题,如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死机硬背、教师授课呆板等,故如何能够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成了现阶段教师所面临难题。
一、注重兴趣培养,激发学习乐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孔子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做到“好之、乐之”,才能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最为重要的心里成分,他能够促使学生产生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进而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求知欲,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兴趣作为文言文教学的核心任务,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建立学生的兴趣。这种兴趣的培养或许知识来源于一个精彩的导语,或许来源于对于一个文字的解释,或许来源于对一段文字的把玩,又或是同书中作者达到了心灵上的共鸣等。
如在讲述《荆轲刺秦王》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同学们分成话剧小组,帮助学生们把这这出话剧完成,通过在表演的过程中,荆轲、秦王、药师等主要角色中心里、语言、动作等使同学们能够更加的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乐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现代气息的语言等,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文言文的博大精深,不像想象中的那般难懂、无味。
文言文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难题,不仅使老师感到“有心无力”,更使学生犹如“万箭穿心”的痛苦。但是如果在学生刚开始接触文言文的时候,就能够有教师的指导,那么学生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扶”的过程是必不可少而又至关重要的。在高中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文言文中比较重要的知识,如句法、语法等,进行比较系统的整理与归纳,然后让学生自主的尝试理解教学内容,逐渐的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二、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完成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然而,文言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低效、无序性一直教师的一块“心病”。因此,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成为了目前文言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由原先的“教师是中心,满堂灌”的模式向“学生是中心,自主学”的模式过渡,既教师应该把自己从课堂的讲桌中***出来,把课堂让给学生;在文言文的具体教学中,当学生遇到问题后,教师应该在提供必要指导的前提下,尽量鼓励学生去***进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情感能够到文言文的意境中去。
传统的课堂一般都是:“教师是授课主体”,这种模式在无形中给学生同教师之间划定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既师生之间不能够很好的进行交流。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应该培养一种新形势的师生关系,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伙伴、朋友”的关系,比如:在讲解《岳阳楼记》等诗文韵律的过程中,和同学们一块将其编诵成一首优美的现代歌曲,通过学生和老师合作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能够很好的进行互动,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这个过程,很好的明确课文的含义和中心思想,授课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被同学们掌握。
三、培养阅读的习惯,课内外结合提高能力
古语有云:“讲功有限,习功无已。”在现代的语言环境下,对文言文的阅读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因此,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时刻注意语感的培养,而对于语感的培养中,阅读是最为快捷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讲,阅读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既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一)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作为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应该认真、详细的讲解句法、句式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学习文言文奠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教师应该有目的性的通过各种手段,如话剧表演、多媒体放映等,来创设出具有一定生动形象和情绪色彩的场景,然后在这种氛围下,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既然作为教学的教材,课内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应该能够深刻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力求与作者达到心灵上的共鸣,切实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二)课外阅读
要想真正的学好文言文,只单纯的掌握课内教材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殊不知课堂上的知识只有通过课外的“消化”,才能够得以真正的“吸收”。目前的新课改下,《语文读本》成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载体,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同步阅读课内教材的内容和课外《读本》的相关内容,这样既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例如:教学《秋水》课程的时候,同时让学生阅读《庖丁解牛》,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其写作风格;教学《鸿门宴》课程的时候,同时阅读《亥下之围》,这样可以使学生更能完整的了解到项羽的性格。此外,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对于在学遇到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及时而耐心的解答。
四、结语
在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大胆实践,不断的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授课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正如教育家陶行之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学生自能读书。”而我们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同样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课外阅读的补充等手段,使其拥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会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妙建烨.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J].教育科学,2012,(12):105-106..
高中语文文言文篇8
【关键词】改变观念 创新教法 语言感知 打好基础 课外阅读 自主学习
中***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07
一、***思想,贯通古今
我这里所说的“***思想”,就是在平常的文言文教学中,要放下思想包袱,不要先入为主的认为文言文教学是“硬骨头”,比较难啃,还未教,就“怯场了”,这样就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在课堂教学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畏首畏尾,放不下思想包袱,导致课堂效果不够理想。我经常能听到周围的同事在讲授文言文的时候抱怨,学生状态不好,上课昏昏欲睡,如再赶上校领导听课,就更是有一种刚上课就盼下课的感觉。一些老师之所以存在着这些文言文教学的苦恼,我认为就是犯了“过犹不及”的错误,思想上太重视文言文,反而打不开教学的思路,聪明才智也被思想上的包袱所束缚。我历来是比较喜欢文言文教学的,在执教之初,也犯过“有一说一”,刻板教条的错误,部分学生对我的课也是不太买账,课堂上得过且过。后来,在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了我的思想并不能和学生产生共鸣,我所喜欢的授课方式并不是学生所喜欢学习模式,这当然是老师的失误。文言文固然有很多比较枯燥的文言现象要讲解,也要求学生积累掌握,但这只应是文言文教学的一小部分,绝不应把这些东西满堂灌的硬塞给学生。新课标对语文的解释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文言文也应该兼具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所以文言现象也只应是学习了解文章的工具和手段,所以老师也不能每天把这些干巴巴的东西塞给学生,即便塞给学生,学生也是不能消化的,以前的文言文教学中,我正是多少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我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是叙事性比较强的传记体散文、史传文学作品和一些经典的山水游记散文。如果我们能够深入挖掘文本,把这些文言文当成文言故事,利用一些巧妙地设问,会引发学生极大地兴趣,进而会去探讨故事的情节,叙事的手法和人物形象。比如我在讲授必修一《荆轲刺秦王》一文时,就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如过你是《荆轲刺秦王》这部电影的导演,面对这样一个剧本,你会重点拍摄哪个场景?为什么?”二是:“如果你是一名演员,你认为那个角色最能打动你,你想出演哪个角色,为什么?”这两个问题的提出,是把本篇文章当成一个故事来分析,首先抛却了对文言文枯燥的讲授,又是源于文本,更是贴近于生活,所以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自觉不自觉的就会走进文本,深入挖掘,从自我的角度和认识来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从而使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不在死气沉沉。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改变,是需要教师花大气力进行的一场思维***运动,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无论是对文本的分析,还是对文言知识的总结,都要让学生动起来,并能通过一些巧妙设计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觉得文言文离他们并不遥远,贯通古今指的就是在在问题的设计上可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潜能。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诵读文言文,提高对文言文的语言感知能力
文言文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的载体,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够让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和知识,更好地理解文言文课文。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诵读文言文,通过诵读形成良好的朗读方法,在阅读语气、语调、语速等把握思想感情的变化。此外,通过朗读教学,学生会爱上文言文朗读,在大脑中形成比较强的记忆。例如,在学习《劝学》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重文章的停顿、语调、语气,带有一定的感彩去朗读,将文章读出抑扬顿挫之感,展现文言文语言的魅力。
三、创设文言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
营造文言文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哲理性的语句都强调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和谐教育”,才能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对文言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和饱满的学习情绪,主动、积极地从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铸造人格,提高素质。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氛围对于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文言文对学生来说具有历史久远性的特点,学习起来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应尽量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设置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产生参与探究的动机。
四、变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合作和分享。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践学习为主,教师的职责是激发学生深厚的兴趣,在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帮助学生领略文言文的魅力。文言文课堂不应仅采用讲述法、讲解法,还应依照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更多的方法。改变“课课一个样,常常一个腔”的学习模式,以小组合作、故事会、知识抢答、辩论等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文言文学习。在学生中举行每天讲一个历史故事活动,如春秋系列故事,战国系列故事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一些史传性文章的学习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五、重视语文作业的创新,引导学生阅读延伸
作业是巩固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科学而有效的习题,特别是认知性习题、开放性习题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形式,是学生阅读体验和想象的延伸,使学生加深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悟。如在学习《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时,我就为学生留了这样一个阅读延伸的开放性作业:“你就文中五位人物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写两百字的感悟。”这样的作业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写作能力,张扬了个性。由此可见,改革语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赋予语文作业更多的创造性、开放性和灵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参与性,是符合课标要求、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文言文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教学
文言文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蕴含灿烂悠久的文化精髓,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知识,领略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一直是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思索和研究的问题。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组织文言文教学呢?
一、要创设文言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
营造文言文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无疑强调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和谐教育”,才能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对文言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和饱满的学习情绪,主动、积极地从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铸造人格,提高素质。
二、要积极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文言学习空间
开发文言教学资源,开拓文言学习途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也是人文精神熏陶和养成的过程。教材是一个根据地,虽然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我们民族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文化精品,但是仅靠这个根据地还是远远不够的,应尽力拓展教材空间,尽力扩大文言学习的根据地,让学生受到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
教师在教学中要开设了《汉字趣解》、《中华成语典故的由来》等系列讲座。谈到中华文明,人们首先会想到汉字,《汉字趣解》从汉字的起源及形、音、意的变化发展了解中华文明,举办《国学基础》、《中华成语典故的由来》等系列讲座,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较为感性的认识,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些讲座的开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自己搜集资料、整理融合而开设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拓展了文言文教学的空间,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这样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夯实了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基础。
三、要变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程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高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合作和分享。
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践学习为主,教师的职责是激发学生深厚的兴趣,在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帮助学生领略文言文的魅力。文言文课堂不应仅采用讲述法、讲解法,还应依照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更多的方法。改变“课课一个样,常常一个腔”的学习模式,以小组合作、故事会、知识抢答、辩论等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文言文学习。
在学生中可举行每天讲一个历史故事活动,如春秋系列故事,战国系列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一些史传性文章的学习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如学习《鸿门宴》内容时,可引导学生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你喜欢刘邦还是喜欢项羽”等问题进行辩论,学生分小组研究课文、看课外书、查阅资料,上课时小组辩论,共同提高,既加深了对重难点的理解,又提高了参与热情,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要重视语文作业的创新,引导学生阅读延伸
高中语文文言文篇10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教学策略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文言文作为一种书面的语言,记录了我国文化中最灿烂、最辉煌的历史文明。我们作为中国民族的一分子,需要且必须传承这一文化瑰宝,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学习文言文,又要学好文言文。但是当前的文言文呈现出“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常年凄凉景象,其教学现状具体分析如下。
一、文言文的教学现状
1.教师教学现状。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上存在的偏颇。由于文言文久远的年代性,相对于白话文、现代文的学习来说,学生会遇到更多的语言障碍。因此,多数教师都将教学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扫除这些语言障碍上,片面地强调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和翻译,采用“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沉闷、单调,学生提不起兴趣。甚至有时候,为了单纯地赶进度,直接将现成的翻译和答案教给学生,对于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字词,更是得过且过。教学中严重忽视学生的能力训练,弱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次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枯燥。多数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依旧是采用传统的“串讲”模式,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滔滔不绝,学生在课桌前奋笔疾书,不知所云。课下只能是对着笔记,死记硬背,效果平平。虽然在教学中有些教师会适当地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教学本质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只不过是“大剂量”地、华而不实地“灌输”罢了。
2.学生学习现状。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其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是决定文言文教学效果的一大影响因素。就目前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状态,大致可分为三种:其一,由于古今文化的差异,导致学生阅读上的陌生感。由于文言文的历史久远,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使用的语境和环境,学生在阅读、学习和使用中都会产生语感陌生、语境不明的情况,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学习情绪,导致文言文的学习效果较差;其二,由于文言文基础知识,技能淡薄,在翻译文言文时,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现象。虽然学生在初中阶段有接触部分的文言文,拥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但是对于很多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文言文语法,依旧似懂非懂,在翻译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其三,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态度不端正,方法不恰当。在多数学生看来,文言文的学习无非是为了应对高考,忽视文言文的文化内涵、阅读美感等,功利性太强。片面的文言文学习认识,衍生学习过程中不恰当的学习方法。
二、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正确的观念,才能指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出正确的教学决策,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对在培养学生了解、接收名字的文化传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此重要的教学作用,绝不能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而存在的。因此,高中语文老师一方面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不断学习和探究,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拥有属于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理念。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端正学生文言文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欲望。
2.创新教学方法。传统串讲式的教学模式死板、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花费经历大,时间长,而且收效甚微,因此,要实现文言文的高效教学,就必须改变,创新教学方法。
(1)课前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有效的课前设计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要环节之一,再加上文言文本身就存在严重的“高耗低效”的问题,课前预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将一些准备的内容和时间放在课下进行,高效地利用课上的每分每秒,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预设中要特别考虑课堂的引入环节,切实做到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探究。完成课前导入,接下来就是课堂的教学阶段。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学生拥有初中学习的基础,虽然高中难度加大,但是很多学生依旧可以根据课本中的注释自主学习文言文。因此,教师可有效地利用小组探究的教学模式,这样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在小组探究中,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切不可“荒废”。
(3)教学验收。在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之后,各小组的组长负责对于整个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书面的表达,对于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解释,并挑选其他组员,进行其他字词句的翻译。之所以要挑选其他的组员进行翻译,一方面是为了给更多的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并提高自信,另一方面可全面地了解小组合作的成效。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可针对其中的疑点、重点和难点进行精讲和细讲,为学生答疑解惑,画蛇点睛。
(4)总结归纳。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文言文也不例外,学生接触的文言文越多,掌握的相关知识就会越丰富,在理解、分析和应用中会越熟练。因此,做好课堂内容的总结归纳并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积累、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在文言文中,很多知识、句式用法都是相同的,教师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和联想思维,引导学生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生只有掌握学习的方法,才能主动地学习,才能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高中文言文教学不应是因循守旧的,否则就会被这个时代抛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认清现实,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学观念,又要转变教学方法,将更科学、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高中语文文言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