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年级组第1篇
【摘 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它不仅可以改善课堂气氛,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方法都十分有限,在低年级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应注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们在合作交流中成长!【关键词】积极探索;直观示范;适时指导;提高能力 对于刚刚步入校园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方法都十分有限,在低年级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那么,如何在低年级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我简单谈谈自己的做法及浅显的思考。低年级学生天真、爱幻想、活泼好动、缺乏定性及认知规律差,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出来的结论,就让学生自已去探索。如一年级上册中的 “认识物体和***形”、“分类”、“数的分解”;二年级上册中的“角的认识”、“测量长度”等等都是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时,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动手实践来理解掌握新知。我在教学“数的分解”时,也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我先把学生每4人分成一组,每个小组发一捆小棒,一张记录表。我先提出合作任务:“把2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学生会很快说出2的一种分法:1和1。接着分3根小棒,学生4人一组分工明确:一人分小棒,一人记录,一人监督记录是否出错,一人大声汇报每一次的操作结果。学生很快通过操作在记录纸上得出了3的两种分法: 1和2,2和1;小组合作一直分到9。实践证明,通过这种亲历亲为探索得出的结论,学生记得更深刻、更牢固,探究的成功也给予了学生极大的成就感,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针对这一特点,我适时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对算法多样的题目,进行算法择优,发展学生的思维。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9”时就巧妙地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了15-9的多种算法:一组汇报员:9再加几是15呢?我就把9记在心里,再往下数到15,数了几个,那15-9就等于几。(数数法)二组汇报员:因为9+6=15,所以15-9=6。(想加算减)三组汇报员:因为15-10=5,多减了1个就得还回1个,5+1=6,所以15-9=6。(破十法)四组汇报员:把15-9看作10-9=1,再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5就是6了。(联想法)五组汇报员:15-9中15的个位比9少4,得数是6,那我想是否可以用“少4得6”的方法来计算。(差得法)接着各小组合作分别选5种方法算同一组题目, 让学生对这5种算法进行择优,最后,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低年级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动手操作中,常出现两种情况:要么乱哄哄的一片,争抢学具、争吵发言;要么气氛冷淡、被动应付。原因在于教师没有设计好活动的步骤,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如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活而不乱、井然有序呢?(一)准备充分,积极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前,要把学具准备充分,让学生有条件进行自主探索和***思考。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分类”时,课前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组学具,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学具。课上提出分类要求后,教师立刻让学生先自己试分卡片,在每个学生自主探索出简单分法以后,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除书上介绍的分法外,还出现了二次分类,如按颜色、形状和卡片上的***案等进行分类。学生在积极动手操作及合作交流中快乐地获取知识。 (二)直观示范,明确要求低年级学生缺少合作交流的经验和技能,对有一定难度的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应先做出示范,给学生的小组活动设定一个活动模式,让学生明确如何合作。比如,一年级上册“立体***形的认识”,学生在初步获得立体***形的感性认识后,我设计了一个“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课前我先培养了一个示范小组(4人),活动前由他们给大家做示范(其余学生观察、倾听、模仿):由组长用布条蒙住一个学生的眼睛,并给他指定一个裁判,组长当主持人。主持人拿起一个长方体向大家展示并说:“我是长方体。”蒙面学生摸对,允许继续摸,直到把所有立体***形都摸完;如果摸错,则取下布条,并和他的裁判交换角色。通过示范,学生不但明确了如何合作,更激起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极大兴趣。(三)适时指导,提高能力低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都较弱,在活动过程中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交流”问题:如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了其他同学;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各说各的,发言混乱。此时,应给予具体指导,引导他们如何与他人沟通:小组内发言应尽量小声,发言要有秩序,要一个一个地说;汇报员汇报时声音要响亮,别人说话的时候要认真倾听;表达不同观点时可以说:“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想的......;我想补充一下......”小组活动后,应及时进行总结汇报。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小组汇报应充分发挥小组编号的优势,在小组汇报前用小组编号指定其名,指出他们是代表小组来发言的,这样小组成员就会形成一股合力来帮助发言的同学,有了小组全体成员的鼓励、支持和帮助,汇报人会对小组汇报产生热情,从而对整个小组活动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就能提高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通过多年来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和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避免不了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低年级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培养及形成阶段更是一个艰辛的历程,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将不断发展、日趋完善,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年级组第2篇
一、小组的培训和建设
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学习小组的建立,如果想合作学习成功,小组培训是基础,必须具备合作学习的5个要素:积极互赖、明确小组和个体任务、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小组评价和反思。所以必须进行小组培训。培训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明白完成学习任务是集体的事情,一个人成功不是小组的成功,只有自己成功、共同完成任务才是小组成功;之二是学会表达,让孩子们张开嘴,说出话,是能够进行交流和汇报的根本,可以采取孩子们组内介绍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在小组汇报;之三是汇报和交流的语言组织,伊始阶段应该给孩子们一个模式,逐步过渡到自然,如何赞许,如何有礼貌的提出不同的见解;之四是有条理的表述、言之有据的说明观点,之五是组内成员相互补充;小组建设可以有很多外显的形式,比如:桌牌的设计(有组的标记、口号、分工等);组歌;组内成员的分工;兵教兵的设计,预习作业的检查,达标反馈环节的检查、家庭作业与互相检查辅导等;周会课或者其他形式的阶段性反思,课间的老师谈心等,通过小组外显的形式达到促进性的小组合作文化的形成。
二、小组评价机制的建立
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实现合作学习的基础。应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小组的评价。
班级形式的评价:在班级的醒目位置设计漂亮、节约、适合学生的评价栏,内容包括组名、组员,每周的小组或成员的表现,包括课上表现、作业完成、考试成绩、同伴互助等。周评价、月评价获得的奖励等,可结合学校升旗、集会,发挥正强化的激励作用,对优胜小组进行表扬。
小组的评价:建立小组评价机制,实施小组的随机评价。可在班级的前黑板上设计表格,对学生的汇报交流、作业完成、异质学生的不同的得分、合作状态、同伴互助、学习习惯等进行随机评价。亦可设计表格让班长或其他同学轮流记录。
三、钻研教材,在尝试学案中精选合作学习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缺乏定性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动作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出来的结论,就尽量让学生自已去探索。比如,一年级上册中的“比一比”“认识物体和***形”“分类”“数的分解和组成”,下册中的“***形的拼组”“统计”等等都是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应积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动手实践来理解掌握新知。
四、总结评价,提高合作后劲
小学数学年级组第3篇
一、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的示范性
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还真要动一番脑子,他们本身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要慢慢来,要从头教。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看表演,就以表演的形式做示范。
邀请3位学生走上讲台,4人围坐讲桌四周。我说:我们4个人就是一个合作学习小组,老师来当组长,我们一起学习,请其他组的同学认真看,一会儿评一评我们学习得好不好!
当发现1个学生一直没说话,她平时就不爱说话,就对她说:黄娜,你是不是有更好的想法?怎么想就怎么说,说得好我们听你的,说得不好我们帮你,来!试试吧!黄娜抬头看了看大家,终于开口了。
小组合作学习模拟快结束了,我对全班同学说:现在请大家评一评我们4个人学习得好不好?各小组都动起来了,有的还在交头接耳,有的已经发表评论了。
王子健说:刚才你们一起学习得很高兴、很快乐!
傅艺伟说:黄娜不说话,大家就鼓励她,使不爱发表意见的黄娜也说话了,我觉得很好。
我引导:其实像黄娜同学这样的,他们不是不会说,而是作为他的朋友、伙伴,我们没有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说。像我们三个人帮助黄娜一样,尤其是组长更应该带头这样做,相信他们会和你们一起好好学习的。其实,老师刚才要大家看一看、评一评我和3位同学合作学习,就是要大家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不能争抢、不能吵闹,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李琦说:我发现遇到了困难,大家都一起想办法,这点很好。
一听这么说,我赶紧因势利导:是啊,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就是大,以后在学习上还会遇到很多困难,等待我们用集体的力量去想办法、去解决。看来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很重要!
通过这样的表演示范,启发、引导,低年级学生基本能够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具体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模仿,通过实践在教师的不断指导下掌握并能够轻松运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二、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人数的起点为两人
在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不会合作。我也经历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失败。其原因就是小组内的人数多。改为两人一组情况就变了,一人说另一人听,并监督评价,一人操作,另一人观察评判,然后换位进行。这样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家都说没有听的现象。一旦学生基本掌握了简单的合作方法,就适时地逐步增加小组人数,直到最佳合作人数为止。
三、注意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
1.在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组织学生合作。
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某一知识的重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因为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怎么做。例如,教学“破十法”时,不是把这个规律的关键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引导小组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质疑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学生就会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2.在规律归纳中,组织学生合作。
数学学科本身存在着许多有趣的规律和诱人的奥妙。当要概括学习内容、发现规律、提取思维精华时,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主动地去探求,自觉地去运用。从而不仅理解知识,更重要是学会了方法,锻炼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3.一题多解,思维发散时,组织学生合作。
当某一问题有多种思路或解法时,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会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对有独到见解的同学要及时表扬鼓励。经常进行发散性训练,会使学生广开思路,放飞创造性思维的翅膀。
4.在出现难点,学生思维受阻时,组织学生合作。
当知识出现难点、疑点,而使学生思维受阻,或优秀学生提出新见解而其他大部分学生不理解时,教师不能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当及时抓住学生愤悱心理,组织小组讨论,促使学生思考探究,合作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组内反思
我们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也经常反思,但大多数都是教师“异位”反思,当然这是必要的,也是促进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不能从思想上转变过来,效果往往大打折扣。我们班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时,都会给孩子们1――2分钟自我反思评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省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改正错的,坚持好的。组内成员可以给予鼓励和纠正,使整个小组在和谐、互动、积极的氛围内共同进步和提高。
五、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组间评价
有时对于学生来说同学的鼓励,比来自教师的更有效果。而对于学生互评往往注重组内成员间的评价,忽视了组间的评价,组间评价一方面从客观的角度评价组内成员,如对问题的分析是否正确,是否有条理,是否表达简练等等,另一方面把学生个人的竞争引向小组团体的竞争,我们不仅要表扬合作有成果的小组团体,而且要表扬分工合理,协作成功的小组团体,要多肯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同时教师还要调整好教学过程,实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
小学数学年级组第4篇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至今已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但将它应用于中国教育教学领域,仅始于十几年前,就我们目前的教学情境来看,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还不普遍,如果有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也是形式的,还没有落到实处,走过场的现象比较突出。尤其面对学生多的大班,在课堂上,师生互动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互动处于次要的地位,学生的课堂交往对象主要是教师,学生在课堂中或者只是“个人”,或者只是并无实质的所谓班级之一员。而教师又往往把全体学生当作“一个”来教,很难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差异和需求,也限制了学生在不同领域的才能表现,忽视了学生独特的学习可能性。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程的需要!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1.学习理论知识。教师需要积极学习相关理论的文章,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教改实验信心。
2.以经验带路,借鉴他人之教学精华。观看优质课录像实况,在议课、评课中吸收先进经验。
3.积极开展案例反思,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及时进行教学反思,积极撰写教学日记,加入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中去,拉近师生距离,得到及时的反馈,从而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1.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二年级的学生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我在教学《比一比》时,创设了一个“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境;在教学《9加几》时,创设了运动会上给运动员送饮料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乘加、乘减》时,创设了“小熊掰玉米”的故事情境……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
2.明确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统计》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明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活动课,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具体安排哪些运动项目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与统计一下吧!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3.合作、探究。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我让孩子们分组测量,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4.交流、评价。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听取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并给与奖励。例如,在教学《乘加、乘减》时,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个四人小组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4人一起大步走上讲台,按他们自己的分工,四个学生都有事做,即一个说题意,一个说确定算法的依据,一个板书算式,最后一个向大家征求意见“请问同学们还有什么意见吗?”这时,只见台下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这个说:“还有一种算法:12-1=11,你们怎么没发现呢?”那个问:“都学习了乘法了,你们为什么还要用加法算呢?”还有的问:“为什么你们的算式和第三小组的不一样呢?”“你们能再解释一下4 × 3-1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等等。面对这每一个问题,台上的小组均派出代表作了认真的回答和补充。我抓住时机,对这个小组的交流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并在这个小组的组号后面贴上了一个红红的五星,在其它组的掌声里,这个小组的成员带着自信、带着微笑回到了座位。当时,我真的为二年级的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高昂的合作热情和超常的合作能力所折服,我意识到:孩子们在合作中成长了!
四、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的成绩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真正地体现了自主。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他们对问题的研究已延续到课外,学习的效果比原来要好。经过不懈的努力,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课堂更具模拟化,发展了学生的情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
2.课堂更具活动化,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课堂更具民主化,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合作学习中,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
小学数学年级组第5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 小组合作 学习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提倡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如果此时再增进学生间的合作,就能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人不同的观点,从而对新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在合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合作,只有在这样合作研究的氛围中,学生才能逐步学会学习。合作学习即: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喜悦,它既能发掘个人内在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体的合作精神。基于以上现象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合作学习”的尝试,有几点体会:
一、合理搭配是进行小组合作的保障
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很差,贪玩好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组织纪律散乱,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水平、表达能力进行综合评定,然后组成学习小组。小组长应是组织能力较强,学习态度端正,乐于助人,有一定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小组人员一起合作学习,组织、开展讨论探究学习过程,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帮助,民主平等,团结协作。
二、教师的示范是进行小组合作的榜样
一年级学生的刚刚入学,对“合作学习”的概念是从来没有听说过。那么,要在他们大脑中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概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时时处处做到榜样的作用,帮助学生过渡好由“模仿合作”――“学会合作”的过程。如:一年级数学认识自然数1一lO,在进行数的组成教学时,先教师示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合作,给学生导向。这样由于教师示范在先,学生合作起来才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三、明确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的前提
在小组合作活动中要求每个学生都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由小组长分工,要求组员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在小组合作中,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使每位组员能明确,自己的完成任务状况对小组进行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合作中还要求学生间团结合作,面对面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论、相互鼓励,为自己的探究成果而努力。在教学《认数6》时,学习6的组成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把6朵小花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几种不同分法,边说边摆,小组做好记录,小组长们接到任务后要开始明确的分工,谁动手摆小花,谁做记录这都要分清,才能顺利的进行小组合作,这样使他们在自己动手操作中动手体验,加深理解,探究发现,同时发挥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能力,能提高学习效率。
四、指导方法是进行小组合作的核心
小组学习小组组建以后,如何开展小组活动呢?对他们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真可谓是“无从下手”,所以在教学的全过程完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为了体现教材的特点,通过动手摆小棒,认识1个十和几个一,突破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中,还注重培养了小组合作意识,在合作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与别人交流。这一层分3小层:第一层:摆11。通过教师的“教”使学生理解ll的组成。第二层:摆12。通过教师的“扶”使学生理解12的组成。第三层:小组合作摆13―19,放开让学生自己学。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给学生提出要求:(1)你摆的是几?(2)是怎么摆的?同学们的兴趣很高,首先是小组分工后再合作交流探究。通过让学生充分的在数位筒虽小棒,理解十几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合并起来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由具体到抽象。
小学数学年级组第6篇
国度***《数学课程规范》中明文指出:“不能单纯地依托模拟和记忆才能去展开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还要努力想方O法地进步学生入手理论、自主探究与协作交流的才能,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使数学根底教育顺利进行。”目前的小学数学根底教育课程变革曾经进入实验阶段,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变革必将成为整个教育变革的关键所在。所以,展开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和学习办法的变革就成为教育课程变革的先行环节,小组协作互动、互帮学习就天经地义地成为广阔教学人员的重点研讨对象。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现状
目前的小学数学根底教学成果很不理想,究其缘由主要是应试教育的弊端形成的严重结果。小学数学教师的主要精神完整放在了完成应试教育的课程任务,而没有很好地展开小组协作互动学习,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严重限制了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才能。而且目前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严重的教学方式和办法的不当,教师“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明性,也严重影响了小学根底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展开。因而,展开小学数学低年级阶段的分组协作学习,共同进步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创新才能,就成为了根底教学变革的关键环节。
二、小学数学教学成果落后的缘由
1.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偏颇。当前的小学数学根底课堂教学中教师无视学问发作过程的现象普遍存在。数学任课教师常常无视了数学心意教学的目的和学生学习的主置,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味和学习积极性,这样就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探究肉体与创新认识的发挥,也极大地障碍了全体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进步。
2.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不够。小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普遍不高,这与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状态有关。所以,小学生根本处在一种被动承受学问、被动学习的状态中。这些都给小学根底数学的教育带来了极大的艰难。
3.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缺乏。很多数学教师传授学问只顾照本宣科,毫不顾及学生的整体感受,也没有思索到学生的承受水平,未能和学生进行深化的交流和讨论。这不能不说是教师渎职的一种表现。所以,为了很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师有必要多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三、如何展开小学数学教学的分组创新协作学习
小组协作互动互助学习关于进步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小组协作互动互助学习有助于进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学习才能和创新思想才能,是一种进步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首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能够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有所选择地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本人经过协作学习找到处理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所学的学问,更应该放手让学生们本人去发现,在学习小组中交流本人是怎样算的,从而培育学生的***考虑才能。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充沛还给学生,发挥学习小组集体处理问题的才能,从而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去,进步教学成果。
其次,合理分组,进步学生互助学习的效率。一个良好的团队关于其团队成员才能的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应该本着合理分配的准绳,把学习才能强的学生和学习才能略微欠缺的学生分在一同,同时还要留意男女搭配比例,以充沛发挥男女生之间不同的思想方式,以协助学生们共同进步。
小学数学年级组第7篇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香港教育心理学家汪广仁教授说:“兴趣是学生最要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陶醉于数学情境之中,乐不思蜀。这里的“情境”主要指教师通过讲故事、创设生活场景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学习数学的氛围中。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导师。”我也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启蒙智慧的钥匙。没有兴趣,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将是勉强的。我深刻地记得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师不应该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2010年我参加“贺州市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教学《4的认识》一课,我精心设计了“游公园”的游戏。我兴奋地说:“孩子们,你们喜欢游公园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喜欢。”我接着说:“好,老师带你们去。”用课件出示公园里的各种动物***,让学生仔细观察。问:谁能从这些动物里找出数量“4”?学生能找出很多。如:动物有四只脚,1只熊猫有2只耳朵,2只熊猫有4只耳朵……这样,不仅儿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在教学中,老师应该综合学生自身条件与社会需求,不能再使用教学中的单一模式。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在教学中树立学生自主、创新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力、创新精神。可是,长期以来,老师依靠的是教材、教学参考书,如今却需要充分发挥的是自身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恰当地引用游戏导入新课,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地学。
低年级数学内容比较单一, 结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师要适时做些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教本上第一课是《数一数》,提供的是一幅美丽的校园画面,都是儿童所熟悉、所喜欢的景物。在教学中,如加入由学生头戴各种景物的头套表演,会改变数学学习枯燥的印象。学生会在争先恐后地争当游戏者而积极参与数数,数对了会在讲台上表演,这是一种奖励,更是一次学生在同学们面前显露的机会。好表扬、好显露这一现象正是小学生的天性,这种天性与游戏相结合,更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黄田镇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中,我执教《5的读写》一课,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 ”,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又如,2012年10月我执教《数的组成与分解》一课时,我巧妙地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3和6组成9;2和7组成9 中,“3”和“6”是一组好朋友,“2”和“7”是一组好朋友)。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把练习寓于游戏中。
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低年级学生对于大量的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把练习寓于游戏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儿童兴味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向。低年级很多数学知识都适宜制成多媒体课件,如口算、乘法口诀等口答类题目。另外教师还应努力拓展学生的眼界,促使学生主动的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在做口算题的时候,我经常采用“速度接力赛跑”看谁算得又快又对。学生很乐意的来参加比赛,再次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和设计新颖有趣的游戏与竞赛活动,是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许多教师利用找朋友、夺红旗、对口令、小动物找家等游戏,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映快,在“玩”、“乐”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如果教师每天让小小的孩童们握着铅笔,埋头练习、计算,沉迷于题海之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实在不可取。既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也不符合儿童的数学发展规律,更不能引起儿童对数学的兴趣。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学的方法很多,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仔细观察、反复思考、不断总结,都会找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最好的老师,有效的课堂教育离不开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乐此不疲,全身心的投入学习,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不断的创新,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另外,我还努力拓展学生的眼界,促使学生主动的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例如我在教室里设立“生活数学栏”,展示学生采集的生活数学题。总之,这种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新一轮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所以当我们面对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还是少点埋怨、苛责,多在提高学习兴趣上、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些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