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篇1
这是私募基金去杠杆化的持续。东方证券估算,结构化股票型阳光私募产品发行的规模占股票型阳光私募产品总规模的三分之一,约6000亿元。
过去10个到12个月,证券私募基金迎来了在中国资本市场出现以来的黄金时代。从基金业协会的备案数据看,在数量和规模上均呈现出了跳跃式的发展。
私募基金的法律地位是在新《基金法》通过后才得以确认的。2014年2月7日,基金业协会开始进行私募机构的登记和私募产品的备案工作,截至2015年9月30日,已完成登记的证券类私募基金管理人达8981家,备案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11963只,管理资产规模为1.68万亿元。
这一数字在2014年底、2013年底仅为4000亿元、3017亿元。半年多时间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规模增长超过两倍,机构数量增加近两倍,从业者已超过30万。
这对1998年就批量成立的公募基金形成急追猛赶之势。截至2015年10月底,100家公募基金公司管理公募资产合计7.1万亿元,其中一半以上是固定收益类基金,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刚刚够2.73万亿元。 公募基金拥有平台优势,券商研究所给予大量的研究服务和资源支持。
一旦“奔私”,这些外部的支持会减少大半。
自去年以来A股行情大幅上涨是最主要的催化剂。在这段时期内,大量公募基金经理“公转私”,随后在6月至8月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私募基金的理念开始被普通老百姓所熟悉。
伴随降低备案门槛而来的,是私募的良莠不齐。缺乏完整规范的公司架构和系统的内控机制,令大批私募在股市动荡中清盘、消亡,投资者损失惨重。
随着资本市场的传奇人物、“私募一哥”徐翔因涉嫌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等,被警方依法调查,私募的神秘面纱正在被揭开。 “闪电熊”的袭击
“6月至8月像一个闪电来临般的熊市,有非常明显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感觉,甚至担心行业是否就此沉没,这是在公募基金从来没有过的感受。”一位从公募转到私募的投资经理至今仍心有余悸。
大跌中,大量私募被清盘。几乎所有的私募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只有那些风控严格的公司才能最终活下来。根据格上理财的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末,2015年以来成立的2000多只阳光私募中,43%遭遇清盘,14只产品存活期未超过一个月。
在极端的行情之下,私募的问题被暴露无遗,刷新了市场的认知。私募追求绝对回报的特点,要求其具备更复杂、先进的风控技术和操作策略,而不是在市场上追涨杀跌,这是大多数私募都做不到的。
其中最著名的是清水源投资50亿元以上的管理型产品触及0.85平仓线,在7月3日被强行平仓。
清水源是深圳一家明星私募基金,其招牌产品自2011年成立至2014年底,净值翻了4倍,在2015年6月初的最高点时,净值曾达到12倍左右;而在下跌时,最大跌幅达到40%以上,两只在4月-6月期间募集的新产品(超过50亿元)则迅速触及清盘线,损失惨重。
清水源的失败,不但归因于投研和风控不分离的弊病,而且在股市高涨时,盲目扩张了规模。
私募产品发行的时机很重要,私募大佬葛卫东因对行情过于乐观,其旗下产品混沌价值二号在2015年6月8日才成立,至9月1日公告时,净值已跌去逾30%。一位在前几年震荡市中投向私募的基金经理对《财经》记者表示,市场的机会稍纵即逝。由于面对的客户是散户,意味着越容易融资的时候,市场的风险越高。
上海一家私募市场部人士认为,投资私募最重要的是关注团队的稳定性,其次是关注其投资理念和风格,第三是关注长期的业绩表现。
北京一家成立多年的老牌私募,以“低风险、稳健收益”著称,折合年化收益率平均达到15%左右,长期受到渠道的热捧。
而年初以来,该私募宣扬牛市将至,甚至要卖房炒股。“在发生这件事时,持有这家产品的投资者应该注意,基金经理放大了波动性,它的投资风格发生了飘移,最终回撤也令客户受伤严重。”前述私募市场部人士评论道。
私募圈的另外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徐翔被警方调查,被指控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以往,公募基金经理屡屡被稽查“老鼠仓”,是因为老鼠仓行为损害的是公募基金持有者们的公共利益;而私募基金经理无此顾虑,很少被推至台前。
创业失败意味着一无所有,不如冒着更大的风险,说不定能“捞一把”,因此,少数公募基金经理在“奔私”后,迅速圈钱、抓猛票,疯狂炒作创业板。
在行情鸡犬升天时,市场炒作之风盛行、小圈子相互勾结勾兑,各类欺骗散户的行为逐渐发酵。前述上海私募基金经理表示,这种小圈子是当年坐庄文化遗留下来的,的确一时可以赚到钱,但是等公司发展壮大后,就很难再用。
徐翔的路径难被复制。大部分私募,尤其是想稳健发展的私募,依然是通过基本面分析,侧重选股来赚取收益。
徐翔神话的陨落,有损于私募整体声誉,然而长期来看,却是私募行业正本清源的开始。 低门槛与高死亡率
如今,几个从业人员合伙开私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是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海外,私募的死亡率都是极高的。摩根士丹利前首席执行官巴顿・比格斯在《对冲基金风云录》中写道,对冲基金的平均寿命只有短短的四年,美国每年有大约1000只对冲基金被迫关闭。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有2106只私募产品因清算而退出市场,而2014年全年清算产品数量仅885只。
对于“奔私”的基金经理来说,创业只有一次机会,几乎是拿信誉和身家在做赌注。业绩优劣摆在纸面上,一招失利,日后很难翻身。
公募基金拥有平台优势,券商研究所给予大量的研究服务和资源支持。一旦“奔私”,这些外部的支持会减少大半。基金经理在公募时,是以业绩排名作为考核标准。而私募只有赚钱才是硬道理,排名很靠前但规模很小,依然不解决吃饭问题。
公募和私募基金的盈利模式也不一样。公募基金按照基金管理规模计提固定的管理费,规模越大的基金公司盈利越可观。私募基金则是讲求绝对回报,只有帮客户赚了钱之后的超额收益,才可以提取20%的提成。
一旦基金净值落至本金以下,私募基金不仅颗粒无收,而且要苦苦熬至回本之后,方有可能拿到管理费,但通常很多客户在回本时刻又会直接选择赎回产品。
因此,“绝对回报”对于私募基金的束缚是刚性的。私募基金通常把清盘线定在0.7-0.85之间,也就是说,一旦本金跌幅达到15%,游戏便结束了。
号称“公募一姐”的宏流投资王茹远,其管理的产品在8月底一度接近于0.7元清盘线,遭到客户集体拒绝清盘的要求。
上海一家大型私募的基金经理对《财经》记者表示,私募并非越大越好,规模和业绩之间有一个平衡。50亿元的私募获取50%的回报,比200亿元的私募获取10%的回报,收益更高。
随着规模膨胀至数百亿,大型私募纷纷脱离早期的手工作坊阶段,开始进入正规***时代。已经解决了生存问题的一线私募,开始思考未来如何更好地发展。
前述上海私募的人士表示,单纯追求管理规模是无法持续的,某些私募基金经理管理了80多只产品,每天应对不同渠道的开放赎回都自顾不暇,应该考虑减少产品、减少渠道,更多地专注于投资,回归私募的本源。
大型私募更希望争取到机构投资者的客户。目前,针对个人的银行渠道已对私募开放,保险机构、社保基金等机构资金依然有所忌惮。
前述“奔私”的基金经理认为,五年之后,私募之间会分化。目前私募给客户提供的需求,并没有体现出和公募基金明显的差异化。
私募基金通过银行、券商、信托第三方理财等渠道获得客户,以100万元人民币做申购起点,面临的依然是众多的高度分散化的持有者,主要是1年-2年的短期资金,市场隐含预期收益率在10%左右。一些私募基金无法兑付后,还会导致。
公募股票型基金受制于80%的最低仓位限制,在净值下跌时对冲手段有限,基金持有者习惯于追涨杀跌。而私募的仓位是灵活的,且可以通过衍生品对冲,但是私募基金持有者的投资行为,与前者并无二致。
从美国私募基金的结构看,养老基金等占比25.3%,是私募基金的主要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仅占13.9%,私募基金本身(FOF、基金管理出资及跟投基金)占20.2%,而FOF基金背后的出资人主要是养老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
基金业协会发文称,美国私募基金即使是个人投资者也一般为富豪阶层,普通的富裕家庭往往通过私募FOF投资私募基金,中产阶级基本无缘私募基金。中国的私募基金投资者结构与美国有很大不同,呈现散户化、短期化的特点。
上海一家私募同一个基金经理管理的两只产品,一只是封闭式的,另外一只允许客户强制赎回,后者的收益率仅为前者的五分之三。在千股跌停时,客户的恐惧造成大量的赎回,基金经理不得不把股票统统连续挂在跌停板上来获取流动性,而反弹时却没有了仓位。
前述上海市场部人士表示,很多第三方理财机构会引导客户去追逐短期收益高的产品,这不利于行业的发展,这部分客户可能会蒙受一些损失。此类渠道培育的客户是很短视的,追涨杀跌,这样的客户不适宜买私募基金,买指数基金就足够了。
在6月-8月期间开放赎回窗口的私募,基金规模大多减半。更多私募基金经理考虑成立三年封闭期的产品,或者提高产品认购的门槛,来锁定长期追随自己的资金。 行业面临整合
治理机制灵活是私募最大的优势,基金经理纷纷“奔私”现象不是偶然事件。
公募基金发轫于1998年,最初由国家信用背书,因而股东多是大型金融机构、国企等,牌照价值和股东回报很高。
随着监管松绑,大大小小的资产管理机构风起云涌,公募牌照溢价正在消失。比起股东的资本来说,优秀的投资人才更为重要。
部分小型的公募基金尝试“事业部制改革”,通过股权激励来锁定人才。而对于大部分公募基金来说,净资产累积至上百亿,管理层已无力购买股权。目前,只有中欧基金和前海开源基金实现了公募基金的事业部制改革。
受制于股东的利益,某些30岁-35岁的中型公募基金经理,每个月固定薪水仅3万-4万元,而在私募中,研究员推荐的股票若为基金赚取收益,可按照业绩比例提成,对人才定价更为直接,有能力者可以赚取更丰厚的报酬。
基金业协会翻译的《美国私募基金统计报告(2014)》显示,美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也就是对冲基金,共8635只,总资产为6.09万亿美元,管理规模是中国证券私募基金的20倍以上。
与美国相比,中国证券私募基金尚在发展早期,历史并不久远。2004年,赵丹阳与深国投合作发起的“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只阳光私募,四年后,该信托计划宣告清盘。
私募基金开始发迹的数年间,没有成文的法律可依,身处监管的模糊地带。私募基金管理人通常会借助一家信托公司,经过在监管机构备案,将资金托管在第三方银行,以这种方式从灰色地带中走出,在这段过渡时期被称为“阳光私募”。
直到2012年12月,《证券投资基金法》三审通过,才赋予了非公开募集基金以明确的定义。私募可以脱离信托、基金专户等渠道,以有限合伙制公司的方式***发行产品,同时在基金业协会进行***备案。
法律地位的确认,令私募从一个边缘的形态,正式成为资产管理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诸多限制松绑也让现在成立一家私募基金比以往要容易得多。
2014年3月开始,新基金法约束下的首批私募基金在基金业协会举行登记仪式。随着资本市场在同一年的逐渐走强,私募基金行业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
2015年三季度,在A股市场的暴涨暴跌之后,私募行业又开始进入了沉寂、整合。
在2007年的大牛市时,行业经历了同样的过程,从大爆发到市场陷入低迷再到大浪淘沙的过程。
全球对冲基金资产占整个资产管理规模不到5%,而中国现在已经超过5%,行业即将迎来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在2015年瞬间迸发出的私募机构,数量繁多且集中度极低,其中大量竞争力不足的参与者将被洗牌。
基金业协会撰文称,私募基金行业在中国是初级金融业态,很多公司带有浓厚的“草根”味道或根本就是“草台班子”,不少登记机构在登记完成后就处于失联状态,有的还因涉嫌非法集资受到公安机关调查。
私募基金篇2
早在***证券委员会1997年11月14日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中,依法只对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所管理的公募基金进行了规定,而只字未提私募基金,但按照“法无明文禁止即许可”这一现代民商经济领域的法治原则,现行法律也未做出禁止私募基金存在的规定。因而,私募基金本来就不违法,那么“合法化”一说也便不成其为问题了。剩余的也就仅是讨论对私募基金应不应规范和如何进行规范的问题了。因而,尽管“私募基金合法化”这个说法不尽准确,但主张在法律上对私募基金的地位予以明确,倒的确是项颇为必要而且合理的要求。这主要涉及到私募基金业和投资者的风险控制问题。
私募基金是我国证券市场10多年来发展的结果,它在降低金融交易成本的同时,对我国的证券市场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为我国资本市场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并为其潜能发挥创造了条件;同时对培育成熟理性的机构投资者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但以上诸多优势都不能掩盖私募基金所蕴藏的巨大风险。概括地讲,我国私募基金存在着如下
(一)行为及其存在缺乏法律依据
我国的《证券法》、《信托法》都没有对私募基金的含义、资金来源、组织方式、运作模式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即使是作为草稿时的《投资基金法》第十章也仅仅把私募基金简单地定义为“向特定对象募集的基金”。而且据起草工作小组组长王连洲表示,当时提出私募基金主要还是着眼于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而不是证券投资基金。由此可见,当时私募的证券投资基金问题并没有引起管理层的足够重视,对其合法化、公开化问题尚未进行深入的研究。因而《证券投资基金法》也对此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通过公开发售基金份额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适用本法”,这实际上就很明确地把“向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或者接受特定对象财产委托”这一非公募方式排除在本法的适用范围之外了。这样以来,中国的私募基金将继续游离于法律监管之外,没有取得合法的法人地位,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
(二)保底收益的承诺造成了隐蔽性和系统性的风险
中国目前大部分的私募基金,就利润的分配方式来看,一般分为三种:一是由双方协商一个固定的收益率,受托方到期负责归还本息,而超出固定收益的部分归受托方所有;二是“保底”再分成,即双方先议定一个较低的固定利率,超出部分再按一定比例在双方之间进行分配;三是受托方只按照受托金额的大小以一个很低的比例收取固定的佣金。由于采取第三种方式对受托方来说,利益和经营职责不密切,因而较少使用。而前两种方式都涉及到保底收益的问题。为吸引市场中的逐利资金,这似乎是一种自然的选择,但事实上这种做法缺乏法律的保证。据前几年的统计,1997年专门申购新股的收益率约为50%、1998年约为30%、1999年为25%、2000年约为21%、2001年上半年为5.1%,而风险几乎为零。由于一级市场无风险收益率的压力存在,使得二级市场“私募基金”要想获得代客理财资金就必须要有高保底收益率,否则就引不到资金;为吸引客户,保证本金安全的同时,私募基金往往会以书面或者口头的形式保证客户一个远远超过银行同期利率的收益率,有时承诺的固定收益高达10%-30%,这是我国私募基金最为显著的特点。这种采用违背《合同法》规定的固定收益的利益分配方式不仅违反了证券法的规定,并且有非法集资的嫌疑,这也同金融机构高息揽储没有什么两样。因此,相关的合同实际上也难以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也会由此带来大量的法律纠纷与社会问题。但在我国,这种做法盛行一时而且短期内不会消失。这是私募基金面临的首要问题。
另外,现在银行的贷款利率远远低于“私募基金”对外许诺的收益率,于是那些有能力从银行贷款的企业和个人纷纷从事这种套利活动,银行的信贷资金难以阻挡地流人了股市。据预测,“私募基金”的资金约有40%是来自于银行的信贷资金。这进一步加大了股市的“泡沫”,给整个国民经济秩序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治理结构及运作不规范
目前,我国的私募基金大部分是依照我国现有的《民法》、《合同法》的委托原则来构建当事人之间关系的,而不是依照信托原理或公司法原理来界定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权责关系,因而就无法形成基金资产所有权、管理权、监管权相互制衡的机制。由于法律和行业管理空白而带来的经营上的风险,造成很多基金管理人短期行为严重,经营风格激进,基金的合约设计和运行中既没有内部的风险控制机制也没有外部的监督约束,再加上合约先天的法律缺陷,一旦市场大势发生逆转,基金经营的资产质量下降,将会引发很多金融问题。
私募基金还存在着其他问题。如一些操作人员缺乏职业道德规范,以增加返佣为目的,对委托资金进行频繁的短线操作,这使得委托资金的投资风险大为增加,受其指导的资金账户也间接深受其害。还有一些人与上市公司不法高管人员勾结,利用内幕消息和价格操纵进行投机套利。近几年暴露出来的证券市场上的一系列违规行为,我们都可以依稀看到私募基金的身影。这不是简单的用投资的方式做投机或用投机的方式做投资的方法问题,而是要不要遵守市场规则的问题。在市场机制尚不健全、规范的情况下,当然是投机取巧者易于得利。
二、合法化的措施
在我国国民经济2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财富急剧增长的社会背景之下,金融市场日益深化和产品日益丰富,收入迅速增长的普通投资者面临1000多种股票的选择,缺乏理财知识、经验和精力,急需具有专门知识的专家帮助;而且,各种各样的社会闲置资金如个人储蓄及上市公司的富裕资金、社保基金也面临寻找增值出路的问题,希望市场能够根据他们持有的资金状况,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投资理财方案。这些资金已不满足于银行低利率的存款品种,也不满足于现有的证券投资基金的运行方式,它们需要市场提供更多、更灵活的低成本、高回报的投资方式。在此背景下,“地下私募基金”应运而生。它的存在如同事实婚姻的存在一样,虽然没有法定的私募基金,但是也难以回避。
对私募基金的规制,至少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和***策,以保障和支持私募基金的发展
只有合法化的投资行为和经济组织,才能纳入有关部门的监管范畴,也才能得以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尽快将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在法律上予以确认,出台私募基金管理的法律法规,这是解决私募基金法律风险的根本办法和基本前提。
(二)从基金治理结构方面做出制度安排,建立各方相互激励与制约的机制
私募基金信息披露要求低、高财务杠杆投资模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高风险性和社会震荡性。在私募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签订的《合伙人协议》中,除了给投资者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回报率外,基金经理人要求很大的自由度,投资过程和投资策略高度保密。这可以说是私募基金的缺陷,但这实际上也是私募基金所能赖以存在的巨大生命力所在。我们应将立法的重点放在规范管理人和托管者的市场准入条件、投资者的承担风险能力,而不是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之间的比较具体的资金投向、操作方法、运作方式、回报分成等约定的方面。同时,针对私募基金的信用链相对比较脆弱的现状,对私募基金活动做出一个比较完整的法律制度安排,通过有效性、前瞻性的立法规范防止当事人各方所签的不详尽的、对各方有约束力,但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资金托管契约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充分调动国内经济资源参与资本市场的积极性,同时也便于监管,有利于减少证券市场中的不稳定因素,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
(三)建立投资者风险教育机制,培养成熟理性的能承担风险的投资者。
西方的私募基金能够不必像公募基金那样进行严格的信息披露和监管,原因之一是私募基金投资者成熟、有理性,能够承担风险,具备对基金经理人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的能力。相比之下,中国的投资者在这方面还未成熟。建立投资者风险教育机制,大力加强投资者金融知识和投资经验,使投資者尽快具备自我控制和承受风险的能力。
私募基金篇3
1、职业操盘手
美国的私募基金业是非常发达的,无论是金融投资,实业投资还是风险投资,私募基金都是最重要的主力。《伟大的博弈》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300年前所有的美国人都向往阿根廷,300年后全世界的人都向往美国,就是因为美国有一个十分强大的资本市场。而支撑这个资本市场的基础就是私募基金业,巴菲特,索罗斯,盖茨等就是这个行业内的佼佼者。
中国的私募基金业是畸形的,尽管它对于民营创业和股票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个行业至今生存在法律的灰色地带。中国私募基金业的诞生几乎都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股票一级半市场有关,因而中国绝大多数的私募基金都与股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近几年的股灾几乎使得这个行业出现了崩溃,人们熟悉的德隆国际、中科创业都因此烟销云散。
但是至今中国的私募基金业的骨干群体还保持着几百亿的规模,它们以核心操盘手运作项目的形式存在,即一个有着业内较好信用度的操盘手发现了项目机会,他把这个项目制作成一个操作方案,然后寻找合作资金进行项目运作,在项目结束后基金分红解散。合作资金常常有股市大户的,房地产业的,民营企业的,国企商贸企业的,还有一些银行的资金掮客。
操盘手可谓是中国私募基金业的精英,绝大多数操盘手都是从券商、信托、租赁等非银行金融企业的从业人员中蜕变而来。他们大多40岁左右,有胆识,有经验,有人脉关系,有圈内支持者。有一个著名大型科技业的老板对操盘手有这么一句评价:“私募基金的操盘手可不简单,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操盘手,素质上必须体现四种动物本性:狼之野心,象之宽容,鹰之果断,狐之狡猾。”
近十年中,比较有名的操盘手结局各有不同,有被招安做官的,有功成身退的,有出国定居的,有深陷囹圄的,也有自杀身亡的,胜利与失败之处都在于有没有躲过新世纪的股灾。想想也是,连南方证券、华夏证券等这类国家鼎立支持的大券商都无法抗拒的系统风险,个人的力量又怎能抵御得了呢?
许多投资者都非常羡慕操盘手这个职业,其实真正干上这个职业后,你会知道这个职业是异常折磨人和异常痛苦的,失败的操盘手远远多过成功的。再无敌的英雄,在你没有退出江湖之前,就有很高的变狗熊的概率。连续十次得意的胜利不足以支撑你是成功者,一次致命的失误就足以让你彻底失败。有的操盘手一度有过亿万身家,甚至有人进入福布斯排行榜,但是最后的财富结果还是全***覆没。还有的操盘手被市场彻底击溃了信心,部分人已经丧失了奋斗的激情,有开出租的,有烧锅炉的,有开杂货铺的。但是历史就是这样,一批人倒下了,另一批人又站起来了。随着系统风险的大幅释放,今年国内私募基金业又有重新活跃的迹象。
2、盲点套利
私募基金最注重的赢利模式都是盲点套利。盲点套利,是指人们在视野盲点获得利益的生存术。盲点套利的精妙在于全天候作战,困***存,顺扬达。中国证券市场的盲点套利特点有:第一,套利无风险或者低风险;第二,利润有底线无高限;第三,熊市拿明利,牛市骑黑马。
私募基金的许多项目都具有盲点与热点之间的价格特点,最为典型的实例就是原始股与二级市场上的价差利润。私募基金多数以游资的形式存在,他们常常在不同的行业间流动,哪有机会就流向哪里。但是驻足时间最长的领域还是股市,游资特别是对最新上市的品种情有独钟,比如说第一只上市的封闭式基金金泰基金,第一只上市的转债南化转债,第一只上市的权证宝钢权证都受到了游资有预谋的疯狂炒作。
在盲点套利的经典战例上,不得不提到李泽楷。1999年,香港股市有一只代码为1186的股票――“得信佳”,它长时间以来的股价是5分港币左右,4月22日市场传闻大鳄李泽楷相中该股,该股股价随传闻暴涨到1.36角港币。4月30日,李泽楷的企业盈动果然收购了得信佳。之后公告进行重组,方法是将盈动旗下的多项物业,作价24.6亿港元注入得信佳,以换取得信佳扩大股本后的七成半新股,另加大批可转换债券。5月4日,得信佳复牌,有了重组概念的刺激,开市不到7分钟,得信佳已经涨到3.22元,关联总市值超过了100亿港币,市值相当于李嘉诚长江实业市值的三分之二。媒体戏称:李嘉诚辛苦一辈子,比不过儿子炒一天股票。然而这还不算完,经过一系列的资产重组动作,得信佳更名为盈科数码动力,当年12月28日得信佳涨到了19.5元,市值1700亿港元。
最近,许多私募基金对“得信佳”的赢利模式非常感兴趣,当前的股改也为这种赢利模式提供了氛围,相信不久的将来,沪深股市也会出现内地的“得信佳”。
3、人生赌注股
任何一个时代,每个人都会遇到一次或者几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不同的是,普通人遇到机会来临的时候,草根族的惯性使得多数人难以勇敢地迎接机会。而私募基金群体改变命运的奋斗动力是异常强烈的,有时达到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地步。
许多操盘手人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制造或者把握住一只人生赌注股。人生赌注股的最大特点就是涨幅巨大,通过持有这一只股票就改变了你的人生命运。比如说美国微软、可口可乐、通用电器等,他们都使得成千上万的持股者变成了百万富翁。其实,中国的深发展、深科技也曾经制造过类似的奇迹。
人生赌注股应该具有下列特点:1、基本面高成长性超乎寻常的强,业绩有更上一层楼的极大可能性;2、大主力有极强的提升市值动力,或者有强大题材配合;3、股价低廉,筹码集中度高。
私募基金篇4
上海朝阳永续公司洪燕MSN名字设为“寻找私募基金”,在一般投资者概念中,“私募”总与“神秘”联在一起,朝阳永续公司推出的私募基金风云榜却试***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此次活动公开召集私募基金参赛,通过公布其投资理念及实战绩效,评选出最具才华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洪燕告诉《望东方周刊》记者:“我们希望能够为私募基金做业绩见证,为私募基金经理交流搭建一个平台,辅助私募基金职业发展之路,让整个行业能共同走向辉煌。”
火爆与冷落
随着股市的持续走牛,2006年对公募基金来说,可谓爆发之年,根据央行的2006年四季度调查结果显示,基金已成为居民家庭除储蓄存款外拥有最多的金融资产。与此同时,私募基金的战绩同样辉煌,以私募基金风云榜推出的顾宝***为例,虽然他只管理几千万元的资产,但仅2006年上半年收益率就高达300%以上。
新旧交换之际,基金经理肖华的转身再次引发市场人士对私募基金的关注。
肖华在业界素有“金牌基金经理”的美誉,是国内连续掌管同一基金时间最长的基金经理之一。自2002年博时价值增长基金成立时起,肖华就开始担任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在离职前,连续任期已经超过4年。
200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肖华抽身而退。肖华表示,他不考虑再进公募基金,正在物色合作伙伴,在深圳成立自己的公司进行私募基金运作。
无论公募还是私募,基金最终要靠业绩来说话,而业绩则由基金经理的水平决定,以高收益吸引投资者的私募基金必须有实力更强的资金管理者。
肖华不是第一个由公募转私募的基金经理,肯定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事实上,索罗斯、巴菲特、罗杰斯,这些近似神话的大师级人物,都掌管着私募基金。
由于制度的缺失,私募基金在中国一直没有取得合法身份,由此伴随着行业内良莠不齐,“私募基金”与“非法集资”混在一起,甚至成为不法分子行骗的旗号。
不过就在这种“黑户”状态下,有着强烈的市场需求为带动,私募基金正在逐步壮大,多项调查与估计显示,目前活跃在股市的私募基金规模超过公募基金。可以预计,随着法制的健全,今后会有更多的公募基金经理及业内主流机构精英转向成立私募基金。
以往大券商推出的投资策略会上,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们是主流座上宾,而在2006年,原本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私募基金也成为重点邀请对象,例如来自北京的鼎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来自上海的道宏投资有限公司、邦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
然而,就在私募基金如此活跃的情况下,朝阳永续公司推出的私募基金风云榜却遭受冷遇。此次活动评选对象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包括信托资产、券商集合理财业务管理人等;B组主要为2000万元以下的个人及机构户管理人,该组参选人士在资格审查通过后,可以用至少100万元的账户参赛。
洪燕介绍,举办方设定了种种条件方便选手参加评选,但是A组的参赛选手只有18位,B组参赛选手有25位,“参选人数超出了我们的最低预期”。
一位掌管几十亿资金的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分析了评选受冷落的原因,目前很多的私募基金经理们满足现状,不愿意公开化,他们不在意是否可以生活在“阳光灿烂”的环境中,而更看重的是,如何在这个充满博弈的市场中“长生不死”。作为私募,他们能绕开诸多的法律限制,更具灵活性。其次,没有排名压力,他们在操作上更加追求实务、追求绝对收益。最后,私募基金的利润来源是盈利后的分成,报酬比较高,在上海地区,普遍能达到20%的绩效分红。监管层希望能给私募基金一个合法的名分,而不再从事“地下活动”,但是私募基金担心“招安”后,其“阳光下的活动”必将受到更严厉的监管,而不能“运转自如”。 洪燕说,在评选活动展开后,他们曾接到了A组一名选手的来电,提出一方面由于***治原因,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私募基金仍是一个敏感的词汇,***策并不明朗,希望能够暂时离开这个评选的舞台,以避免张扬。
最终,私募基金中一些新兴力量成为参赛主体,他们没有地位,没有品牌推广的渠道,没有第三方的业绩见证,所以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大展身手,凭借骄人的投资业绩,引起社会的关注与信任。
改头换面的私募模式
目前,从已出台的各种法规中找不到对私募基金的规定,不过大家心照不宣的是,私募基金性质的机构已经很多了,他们以各类改头换面的形式存在。
投资者们经常听到的各类投资咨询公司、投资管理公司、财务顾问公司等,它们大都以委托、高额回报的方式吸引客户,操纵着数目颇为庞大的私募基金。更多的是一些挂靠在咨询机构下的各种形式的工作室,依靠股评人士的名气吸引客户,进行股票二级市场的操作。
“私募必须业绩做得好,有了口碑,才能做得起来。一般都是由口碑来发展客户,圈子里面口口相传,互相介绍。”私募基金管理人“假语村言”对《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很多人知道“假语村言”,是源自他的博客。他的博客现在还顶着个桂冠――东方财富网“首届中国财经博客大赛”最佳财经博客总冠***,因在网的高点击率还获得了瑞星公司最高金额博客广告费收入。
通过博客这个平台,他传达自己的投资理念,赢得了相当一部分投资人的信任,在此基础上打造他的“阳光私募”。要加募他的私募基金,个人资金规模最少200万元,机构最低底线为500万元。1月15日,“假语村言”向记者详解了他与客户的合作模式。
“我是以个人身份与客户来签合同,如果以公司形式的话,不是很合乎法律要求。”
“钱是放在客户自己的账户上,由我来进行操作。赚了钱按照约定比例分成,如果发生亏损,我不负责,不过我们之间约定最大的亏损值,超过这个亏损值,就不再继续。”
“对于被人来讲,这种模式安全系数非常高,只有市场风险,操作不好亏钱,不可能有卷款逃跑的风险。但对于我来说,有一定风险,如果赚了钱,对方赖账,不按照合同付给我费用,追讨就比较麻烦。所以我更喜欢和机构来做,各方面比较健全,签了协议,履行起来比较诚信。”
对于目前这种模式,“假语村言”还是比较满意的:“我希望客户能对我充分信任,不能干扰我,即使一段时间持续亏损,他们都没说什么。”
《望东方周刊》记者采访的北京一家私募基金有不同的做法,他们把资金分为两类,一类保底,但是最高收益比较低,另外一类不保底,同时收益很高,由客户自己选择参加哪一类,两种资金搭配成一个投资组合。
由于私募基金在中国的发展史上有
过污点,甚至有人这样区分私募基金与非法集资,“如果资金链没断,还能按时给投资者收益,那就是私募基金;一旦出问题了,就是非法集资了。”在这种情况下,私募基金经理们用各种方式避免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类似于这种账户所有权与操作权分离的做法,比较常见,结果就是只能一个个账户进行操作,而不能将这些资金集中到一起。
“谁不想和公募基金一样,有四五百亿放在那里做,这是一种梦想,现在只能踏踏实实去做。”很多私募基金经理们和“假语村言”一样,期待法律的出台,让他们大展身手。“就像索罗斯,他的投资影响一个地区外汇股市的走势,其实也是按照经济规律来办事,该跌的时候促使你加速下跌,该涨的时候推动高涨,这是一种成就感。”
“阳光化”进程
在与私募基金经理的接触中,洪燕发现,这是一个充满着困惑的群体,有人安于现状,极度低调;有人静待观望,对于当前的***策采取谨慎的态度,还有人热情激进,希望在合法合规而灵活的***策下,大展鸿***。 早在2005年底,深交所总经理张育***就呼吁应该让私募基金浮出水面。“据我所知,目前光深圳就有200家较大的私募基金,有些基金管理人就是原深交所的工作人员,管理资金都在亿元以上。”
到2006年岁末,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负责人祁斌表示,私募基金这几年出现了一些正面的变化,操作手法开始走向规范,同时,很多私募基金操作者现在已经意识到公开化和阳光化的好处。私募基金合法化的问题,证监会正在积极研究之中。
2007年年初,证监会召开的“两法”座谈会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周正庆再次提起,随着资本市场的好转,私募基金又在复苏,对其如何监管现在要作为一个问题加以研究。“不要等他们成了气候,我们再去调查,那时候私募基金已经长到七八千亿了。”周正庆强调说。
一段时间以来,私募基金阳光化的论调频频出现,而且很多来自***府监管部门,这些消息使私募基金经理们非常振奋。
资深信托专家王连洲认为,从央行有关负责人近期的表态看,私募基金的启动似乎令人有了新的希望和预期。他认为,将私募基金合法化、阳光化,主要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也有助于管理层掌握私募基金的流动规律。
“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对这个市场都很重要,主流当然是公募,他们以发现价值为主导,买入股票后不会轻易卖,将市场稳定住,而私募作为对公募的补充,比较灵活,可以发现利润最高的品种去攻击,使市场活跃。”“假语村言”说。
不过,对于私募基金本身存在的道德风险及投资风险,“假语村言”并不避讳,做为一名专业投资者,他本人也曾经接到过一些所谓的私募基金的推销电话,“大多数都是骗子”。
到底哪些人可以投资私募基金呢,“公募基金是普通老百姓的基金,很少的钱就可以介入,私募基金一定是富人基金,高风险高收益,绝对要有进入门槛,只有经济承受能力比较强的人才可以介入。”对于自己设立的200万底线,“假语村言”认为是非常必要的。
在目前全球私募基金最活跃监管最完备的美国,对于投资者的资质有极为严苛的规定。比如,私募基金的个人投资者必须拥有500万美元以上的证券资产,而且最近两年的平均收入最少在100万美元以上。另外,只有资产在2500万美元以上的机构投资者,才有资格投资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篇5
8人“奔私”,虽如此统计未必科学,但这些年里背弃曾经的基民个人或成建制地奔向私募的却层出不穷。坚守的一人未必真英雄,但也很难说“奔私”的基金经理们就不丈夫。这至少可以侧面说明公募基金的发展空间或激励机制与经理们个人的追求不够匹配。尤其是私募基金逐步阳光化的当下,那份诱惑更会让不少基金经理们心动,“奔私”会成为更多人的选项和行动。
而催生“奔私”潮的一大背景,是曾以阳光命名的私募基金正式迎来了阳光化,换句话说,阳光私募也有了法律保护,甚至可以向公募进***了。提供这一保障的正是一部去年12月28日修订通过今年6月1日施行的法律。这部法律让阳光私募的从业者们感到“有身份了”,找到了组织归属感。尽管,这才是私募基金整体合法化的第一步。
阳光私募的合法化奔袭
这一奔袭用了十年时间。择取这个数字时,笔者有意识地与私募“庄家”劣迹斑斑的过去做了切割,而选择了阳光私募的诞生作为起点。这个起点的代表性事件是2003年8月1日,中国首只冠以“阳光私募”名头的云南信托—中国龙资本成立。
与龙资本差不多时间问世的,还有赵丹阳操盘的“赤子之心”,这只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由深国投推出。随后的几年里,阳光私募的几种经典运作模式被市场认可。最早的云南模式,以云南信托为代表,不引入第三方投资顾问机构,信托公司直接管理;以深国投和平安信托为代表的深圳模式,私募机构则担任着重要的投资顾问角色;以上国投和华宝信托为代表的上海模式,则主要推出结构性产品。
作为对过去的矫正,阳光私募尝试的是制度化创新。制度化创新的要点在于废“私约”立“公约”,给客户更多形式上的保障。比如取消资金委托中的最低或固定回报率的私约,建立信托性资金委托制度,找第三方银行托管资金;比如取消管理人参加资金运作收益分配的私约,实现按照信托契约规定获取管理费和收益分成的制度;比如取消管理人投入自有资金与委托人资金捆绑投资的私约,严格实行分立账户管理制度;再比如改变隐蔽业绩信息的做法,定期向投资人披露基金净值等。
尽管这些制度化创新并未能立即取得合法化结果,但印证着一个事实:合法化常常与非法、违约和纠错相伴生,一部证券投资基金的立法史,也是私募基金的疯长与规范史。管理层最早在1997年开始立法规范基金行业,颁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而2000年的“基金黑幕”事件让基金行业整体蒙羞。“基金黑幕”同年,在讨论投资基金法时,开始热议阳光化问题。直到2003年10月最终通过证券投资基金法时,仍未让私募基金合法化,不过也没禁止,为之后的发展预留了空间。这些,也为2012年再次修订证券投资基金法时给予私募基金合法化身份埋下了伏笔。
立法滞后,并不影响阳光私募的狂飙突进。近几年的几个数字即可看出端倪:2007年共发行421只阳光私募基金,是2006年的3倍,此前4年总量的近2倍;此后几年,2008年发行308只,2009年242只,2010年369只,2011年839只,2012年738只。阳光私募已不可被资本市场所忽视。
阳光下的阴影重重
然而,阳光的下面照样有阴影。今年2月1日,天津信托启动的受益人大会上,仅仅成立66天的结构化产品—“天信沐雪巴菲特一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被提前终止,成为“最短命私募”。据说,终止的原因是湖北精九和广东鸿***一方与江苏沐雪出现内讧。因为真相仍存在谜团,让市场很难不回忆起私募起初的斑斑劣迹,担心“合法化”是否真能让私募阳光起来。
从上世纪90年代私募基金露出雏形至今,就一直受到负面事件的困扰。最早从证券公司或其他途径跳出的那批先行者,以代客理财、开办投资咨询公司或顾问公司以及工作室的名义招揽资金,然后参与跟庄或坐庄。尤其是1999年到2001年的几年间,庄家横行肆意操纵市场的行为最盛,随后基金黑幕事件、银广夏事件、股市论等竞相浮出水面,最终随着庄家吕梁和中科创业事件,私募庄家走向终结。受庄家覆灭牵连,大鹏证券和南方证券等券商也因巨亏被清算接管,舆情哗然,私募基金一度陷入停滞。
庄家模式,是我国私募基金发展中最为人所诟病也“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操作模式。在当时的背景下,由于大多数公司是国有控股公司,产权利益主体缺位,公司治理结构差,内部人控制严重,易导致财务舞弊和内部交易。恰巧很多上市公司将闲置资金委托私募机构理财,为私募与上市公司互相勾结联合坐庄提供了可能。随后的2001年,熊市来临,证监会也开始“作为”,一年出台仅信息披露的规定就有二十多项,“黑庄”等违规行为也开始遭受整肃。
如果说“黑庄”是私募基金第一季的经典违法案例,“老鼠仓”则应是阳光私募时代违法成就的集大成者。在私募基金的第二季,基金经理因“老鼠仓”身陷囹圄则常常可见。尽管涉案的基金经理公募私募皆有,也很难证明私募更盛,“老鼠仓”对私募基金整体的损害则不能不重视。这其中,前公募明星基金经理李旭利的“老鼠仓”轨迹就很典型。
李旭利是交银施罗德基金的投资总监,2009年7月开始加盟上海重阳投资开始私募基金运作。证监会证实,他早在南方基金时就开始老鼠仓交易,老鼠仓行为基本贯穿他职业生涯始终。最初他只是违规,2009年2月28日刑法修正案(七)生效后他开始违法,检方也把这个节点作为他违法行为的起始点。他的被抓,让“北有王亚伟,南有李旭利”成为历史。
李旭利的操作手法不复杂,简单说就是利用个人控制的帐号提前埋伏打时间差。比如某日,他在家中指令开盘后个人控制的帐号买入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一刻钟后他担任基金经理的基金跟着下单。这种玩法,并不因操盘者身处私募还是公募而危害有所减轻。只是在之前的规则下没有受到适当监管且透明度差而大多不被追究。
私募的违规或违法手段还有很多,比如委托贷款骗局、利用资产管理业务向自营业务输送利益、利用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以自有资金为股东关联方提供融资,以及利用证券公司资管计划操纵市场。私募因规模的扩大和违规行为的危害被监管者看上。
私募需适应合法化生长
上述描述,笔者更多地把关注目光投向阳光私募,而刻意忽略了PE(股权投资基金)、VC(风险投资基金)等品种,原因主要在于新基金法虽然预留了空间,但仍未能把PE/VC纳入监管范畴。正如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所说的,“***府修法的目的,不是想管这个事,而是希望给市场一个规则”,相信这些也会逐步纳入法律框架。
据说,卡住PE/VC的还有多头监管问题。又据说,随着最早倡导PE/VC适度监管的国家***财***金融司金融处处长刘健钧调任证监会基金监管部,中编办已发文确立证监会的PE监管地位。又据说,证监会正在起草《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私募证券基金以及各类私募股权基金都有望纳入调整规范范围。
如果这些全部属实,私募基金合法化问题的解决已指日可待。这意味着私募基金真的迎来茁壮生长的春天。就像阳光私募近几年的发展一样,私募的规模会毫无疑问地扩大;私募的品种也会全方位开花,不说PE/VC,TOT(信托中的信托)、对冲基金、房地产基金等也会发展迅猛;对人才的需求也会成倍数级增大。发展的同时,也是适应合法化环境的过程,私募既需要洗脱“品行不端”的过往印记,又要学会法律框架内发展的生存术。
换个角度,私募对监管者而言也是考验。目前监管者在解决归口问题,回头就要花费更多精力更多智慧玩“猫和老鼠”的游戏。不透明是监管的难点,监管者既要防范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又不能因监管而羁绊了行业的发展。比如就对冲基金而言,因杠杆比率而导致的金融风险并不少见,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已是前车之鉴,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给亚洲带来的冲击至今仍在不少国家留有阴影。教训有杠杆的问题,亦有经济***策和体制的制度性原因。这就要求监管者不能只陷在某只基金或某类基金的角度看问题而一叶障目,而要从国家金融发展和安全的全局看,不用介入微观监管领域,而是构建系统性的监管体系。
立法是画基本的红线,是“给市场一个规则”,但指望靠立法解决金融风险的防范却明显不现实。即使是私募发展的发源地美国,也未能防止因私募而带来的金融风险。这些过往的教训,值得正待大力发展的中国私募基金界和监管者共同体味。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成立于1994年2月,总部设在离纽约市不远的格林威治,是一家主要从事定息债务工具套利活动的对冲基金。掌门人梅里韦瑟,被誉为能“点石成金”的华尔街债务套利之父。其团队堪称豪华: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和斯科尔斯;前***副部长及联储副***莫里斯;前所罗门兄弟债券交易部主管罗森菲尔德。公司成立起初业绩骄人,到1997年末,资产净值由12.5亿美元上升为48亿美元,净增长2.84倍。结果因小概率事件导致巨亏,从5月俄罗斯金融风暴到9月全面溃败,短短150天资产净值下降90%,出现43亿美元巨额亏损,仅余5亿美元,后被美联储出面组织15家金融机构共同接管。
PE/VC PE即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是通过私募形式募集资金,对私有企业,即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从而推动非上市企业价值增长,最终通过上市、并购、管理层回购、股权置换等方式出售持股套现退出的一种投资行为。
私募基金篇6
在私募基金方面,笔者过去看到一份资料,美国基金行业中18000只基金中,公募基金6000多只,其余三分之二为私募基金。反观国内,私募基金一直处于地下状态,战战兢兢地摸着石头过河。几年的熊市让大多数私募基金受到重创,或退出或大幅缩水,只能变成游资做做短线。不过,十多年股市起起落落,却培养出一批投资人才,为私募基金准备了人力资源。只要***策支持使私募基金从地下走到地上,施以阳光监管,私募基金一定能很快成长起来,成为市场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私募基金多元化的投资理念和操作策略,可以弥补目前公募资金的不足。
在自身上市指标的压力下,国有银行已不再追求资金的收益性,由此造成的矛盾在于,长期以来、尤以现在为甚,我国的金融业、银行业一直缺少对收益性的重视,也不愿意承担风险,而一个没有足够收益性的金融资产是不可能有安全性的,更难谈流动性。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愿意承担风险的私募基金方式,可以有效连接宽松货币市场与产业需求的渠道,使资金得到市场化而非行***化的配置,一定程度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储蓄率过高而产业投资不足的问题。
在证券市场上,我国券商这几年已逐渐淡出股市,而公募基金发展到目前4000亿的水平,一些隐藏的问题仍然存在,例如投资品种的高度集中、话语权有限的问题,这都给私募基金提供了空间。
但是,就目前以股市为主要投资对象的私募基金发展空间不会很大。这有几个原因,在资金来源上,以往的私募基金大多来源于国企的小金库或是其他不甚规范的资金,基本以做短线为主,在国企监管日益严格的当前,这种模式已很难延续;第二在人才配备上,客观地说,我国股市已走出了过去的庄股时代,因此过去那种靠内幕消息控盘的模式已难进行,而私募基金的人才力量与公募基金差距还很大;第三在法律保障上,公募基金有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方式、以及严格的银行托管、明显的基金契约,而私募基金缺乏对持有人利益的保障。
需要指出的是,私募基金的出现是民间理财需求的必然产物,但由于我国私募基金一直在灰色地带活动,得不到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和规范,更得不到扶持与鼓励,从而形成了我国金融领域的空白监管区,这无疑对于稳定和活跃我国资本市场是不利的。
私募基金篇7
目前,美国的私募基金行业备受***界批评,但其更严重的问题则来自财务方面。
过去的几年里,私募基金中的弄潮儿们在市场中纵横驰骋。他们大胆投资于管理不善的公司,并且进入了跨国公司的一些传统领地。长久以来,他们的发展如有神助,很难想象还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他们。
不久前,对价值达485亿美元的加拿大电信运营商BCE的投资成为了私募基金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投资,而英国维珍传媒公司也收到了220亿美元的收购报价。今年上半年各类收购交易的总值――其中许多都有私募基金的参与――骤升至2.7万亿美元,是去年下半年交易额的1.5倍。乐观人士将这些事实看作私募基金具有美好前景的进一步证据。但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也可能会风云突变,私募基金将会越来越难以通过举债方式凑足并购资金。这种情况可能不会在本月发生,甚至也可能不会在年内出现,但私募基金的热潮迟早会终结。
私募基金的优势
人们对于私募基金享受优惠税负的抱怨有一定的合理性。私募基金合伙人的收入可以享受税务减免,这项优惠***策应予取消。但对私募基金其他的指责则基本上毫无根据。无论是私募基金公司还是上市公司主导的收购活动都可以削减人员冗余和降低成本。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私募基金是通过对企业的投资而实现赢利的,因为一家成长公司会比一家状况不佳的企业更有价值。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英国的收购交易会增加而不是减少该国就业岗位的数量;而在美国,被私募基金收购后的公司在股票市场上会比其他新发行公司的股票有更好的表现。
这种情况并不令人吃惊,这是因为私募基金看到了公开市场的弱点。既然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员和董事会都在花费其他人的资金,那么他们有时会挥霍手中的金钱。这就是为什么上市公司的股东们会竭力监督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员和董事会的原因。即使这样,股东如果不借助突然管理层和当面质询的方式也很难对管理层进行监管。此外,股东们也会给管理层带来麻烦,他们经常会提出一些自相矛盾而管理层又不得不尽力去满足的要求。
而公开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普遍注重短期的业绩表现,因为他们的表现是按照季度表现来评估的,这一事实减弱了人们对私募股权进行短期化投资的批评。投资者诉讼和公开市场的监管规定使公司管理层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和官僚习气。由于私募基金的经理人员们只对单一的股东负责,因此他们会获得明确的指导,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创建一家拥有更美好未来的企业。
而且,在私募基金的帮助下,过去由银行主导的、低流动性的债务市场已经转变为提供廉价信贷的高流动性市场。这表明了借款能够为企业提供规模难以想象的资金支持,范围包括金融业和技术行业,这些行业曾经被认为与债务市场无缘。
风暴将至
这种带动债务市场转行的力量将受到考验。不断提高的长期利率拉升了借贷成本,而私募基金就是靠风险债务生存,全世界的债权人开始质疑向私募基金提供低廉贷款。银行也对为私募基金提供“过渡”融资变得日益谨慎,虽然银行界过去通过为私募基金的并购交易提供资金而赚取了大量的利润。不久前,由于抱怨举债成本过高,澳大利亚的私募基金在最后时刻退出了该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桩收购案。本周,一个英国零售商的出售项目因两家私募基金竞标商的退出而陷入混乱。上个月挂牌上市的私募基金巨头黑石集团的股价跌破了发行价――尽管其市值仍达320亿美元。
上述情况并不意味着私募基金的好日子到了头。在黑石集团首开先河后,大型私募基金将会继续通过上市获得新的资本。私募基金很可能还会有破纪录的并购业务。美国今年有超过1/3的交易是由私募基金完成的。股市因为狂热的并购交易而攀升,高股价导致收购对象变得更加昂贵,而私募基金仍在筹集创纪录的资金,这意味着并购市场中的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代价更高,从而降低了潜在回报率。私募基金已经扩张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程度,但其发展最辉煌的时期可能已经结束。
私募基金篇8
最近一种新的理财产品逐渐升温,阳光私募TOT的出现使“鸡蛋破碎”的风险大大降低。阳光私募TOT(Trust of Trust)是投资于阳光私募证券投资信托计划的信托产品。该产品由专业机构去筛选基金、构造合理的基金组合,通过双重专业管理,使资产的非系统性风险进一步降低,以获取较高回报。比如,融智投资顾问公司正在发售其新产品“阳光私募组合宝1号”就是这样一只产品,它的投资起点与普通阳光私募一样,也是100万元,不过投资的标的变成了很多只私募产品,降低了风险。
各个私募的理念策略不一,风险收益定位差异大,造成产品业绩差异明显。今年上半年,重庆信托――翼虎成长以75.45%收益率冠以群首,而排名最后的深国投――龙马2期仅为-17.89%。
融智公司相关负责人指出,阳光私募产品的快速发展给投资者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因为普通投资者相对缺乏及时准确的信息和专业分析能力,很难从数量众多的私募基金中识别出“优胜者”并进行投资。只选择一个投资标的,有很大的风险性,显然不是投资者所愿意看到的。TOT产品的出现使得资金的灵活性大大增加,将私募基金按元素进行组合,达成最优配置,使放在篮子里的“鸡蛋”既安全又能增值。
据相关数据统计,国内的第一只TOT产品去年5月上市,目前市场上已经有10多只同类产品。目前市场上的TOT有光大银行阳光私募宝、中国银行国际精英汇1期、邮***储蓄银行金种子、平安财富黄金优选、华润信托托付宝1/2期等,大多是由银行或信托公司为投资顾问的TOT产品。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刘先生非常想买私募产品,不过他的“闲钱”一共只有100多万元。他告诉记者,虽然他也看好一些私募,但是100万元只买一只私募,风险太大。“如果全赔了,我怎么办?”刘先生说。
TOT理财产品的出现,解决了类似刘先生这样投资者的顾虑。据光大银行负责人透露,光大银行去年8月推出的银行系TOT产品“阳光私募基金宝”,让普通投资人只用50万元(机构客户为100万元)即可将星石、尚雅、民森、从容和涌金5大阳光私募基金“装入篮中”。原来50万元连私募基金的门槛都达不到,现在一下子可以投资5只私募,且收益和安全都得到了保障,这无疑给普通投资者增加了许多信心。
私募基金篇9
私募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募集方式募集,投资者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资金管理方式。根据投资范围不同,私募基金可以分为进行直接投资的私募基金和进行证券投资的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运作方式
私募基金主要有三类,不同私募的运作方式也不一样。
阳光化的私募。这类私募基金是通过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发行的,由于有了信托公司的介入,事实上形成了对操作者的保护,通过信托公司的参与,使得合法性得以解决。
账户制。这其实是目前私募基金的主要存在方式,说白了就是代客理财。这项活动其实属于一种民事委托行为,甲方委托乙方操作,盈利后给乙方20%~30%的绩效提成。此种方法从资金安全性上分析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客户资金现在是第三方存管,证券公司已经和客户自己选择的银行建立了三方存管关系。在操作层面上,操作者和客户利益是紧密相连的,所以也不会故意让客户赔钱。到目前为止,这类操作方法还没有发生太大的问题。此种方法所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操作者的权益得不到保护,说来好笑,这种方法,私募基金经理竟然是受害对象,表现形式就是给客户好不容易赚了50%甚至100%,客户改掉密码,从此玩起了失踪,私募基金经理毫无办法;另一方面是有些所谓的私募基金经理操作水平低下,但吹起牛来震天响,为了迎合某些客户的避险心理,直接和客户承诺采取保底操作的方式,即赚了五五开,亏了由其承担的方式。
会员制。这类方法一般失败率较高,都是业务员乱吹分析师带盘,实际就是胡乱推介几只股票骗些客户而已,分析师从来没有和客户直接沟通过。原因就是分析师和客户在咨询公司的框架内是不能接触的,如此的模式下如何保证客户的利益不受损失?有些咨询公司狮子大张口敢收取几万元,这更是彻头彻尾的欺骗行为,很多投资者汇去几万元,公司没了踪影,急得直跺脚。至于网络上的先盈利后会付款的所谓操作方式,更是一场概率游戏,向100个不同的投资者推介100支不同的股票,总会出现30支上涨的,只要其中20%的善良投资者获利后汇款过来,对于者就是无风险利润。
选择私募基金的策略分析
上海一位知名的私募基金经理提醒投资人在选择私募基金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看基金经理。看他的从业经历和过往业绩。私募基金的繁荣发展,衍生出了各种派别,券商派、公募派、留洋派、民间高手派等。有没有正规的从业经历,过往业绩是否稳定,有无大起大落,尤其关注行情不好时的投资策略及业绩。
二,看投资风格。由于目前还没有监管私募基金的法律法规,私募基金的投资没有限制,可以很灵活,不仅投资股票,还可能包括期货、外汇、黄金等,投资人需要在合同中确定投资品种。同时,对于证券投资,也可以参考基金管理公司的做法,对基金经理有个约束,比如多长时间内波动超过50%的股票不能买,或者是哪个行业的股票不能买。
三,看基金规模和进入门槛。每个基金都有自己的成立规模,这与其投资计划相关。同时,私募基金还有一个门槛问题。比较负责任的私募基金会规定投资人所投资的金额占投资人总资产的比例,不能过高。
四,看模式。私募的模式有很多种,有的是不转移资金占有的协议式;有的是公司制;有的是合伙制;还有目前比较多的信托式,这是在目前法律环境下,私募基金阳光化的一种模式,由于法律要求资金信托必须托管,那么相对来说,风险低一些。投资人在选择信托模式时,最好选择有一般受益人和优先受益人的信托计划,基金管理公司把自有资金投入与投资人的资金一起操作,自己作为一般受益人,投资人作为优先受益人。亏损时,优先保证优先受益人的利益。
五,看公司管理是否规范。有严格的风控制度的公司,相对比管理简单的公司或者单靠一个明星基金经理的公司安全一些。
六,分成方式。不要完全看收益率,收益率高,不一定自己的投资回报就高,还要看分成比例。随着收益率的提高,从二八分成直至到二八的比例都有,收益率阶段分的越详细越好,投资人对自己能获得的收益和付出的报酬有清楚的认识,同时对基金经理也是一种明确的激励。
七,一定要签订合同。即使是股市行情好的时候都有可能引起纠纷,更何况股市行情总是有波动的,亏损的情况下,纠纷更是在所难免。所以,合同是必须要签的。
西南***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李燕教授提醒投资者在签订委托合同时,需要注意一些条款:
1、承诺保证条款。基金经理承诺所提供的过往业绩资料真实、完整、无虚假记载、无重大遗漏、无重大误导;
2、约定投资期限。对于证券投资来说,一年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期限。如果投资人对合作比较满意,可以在期满前,书面同意续签,使得合同相应顺延。如果不满意,期满后,合同就终止了。如果期限太长,对投资人则风险较大。
3、投资取回的情形。公募的基金一般可以赎回,私募基金的投资取回,需要双方事先的约定。投资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在何种情况下持续多长的情况下,投资人可以取回投资以及极端情况下基金经理的赔偿责任。
4、业绩报告周期。基金经理多长时间报告一次业绩情况,不宜过频,也不希望期间太长,一般一个季度报告一次即可。
私募基金篇10
13只私募超过王亚伟
在私募排排网统计的340个非结构产品中,存续期在一年以上的产品共有174个(同比上期新增9个),整体平均收益为56%,与沪深300差距有所缩小。跟以往不同,这些产品的近12个月收益全部实现正收益。尽管如此,这些产品仍大幅跑输大盘,跑赢大盘者寥寥可数,只有16个产品,占9.2%。
可以看到,如果以沪深300作为比较基准,则同期王亚伟创造的106.70%的投资回报率也只是略微跑赢了大盘。王亚伟代表了公募基金的领先水平,这说明在去除指数基金后,在公募基金中的偏股型基金跑赢大盘的比例也很低。
但私募中不乏顶尖的管理人,他们不仅跑赢了大盘,还超越了明星公募基金。截至2009年12月21日,存续期在一年以上的174个产品中,甚至有13只(占7.4%)跑赢了王亚伟。新价值的罗伟广以156.79%的收益率独占鳌头,比王亚伟远远高出50.09个百分点;排在第二名是“尚雅4期”,它的收益率为140.08%,超过王亚伟33.38个百分点;第三名“宏利2期一龙赢”,收益率为137.20%,也在相当程度上战胜了王亚伟。
来自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21日,有13只私募产品的相对收益率超过了20%。其中,新价值2期、宏利2期一龙赢、尚诚、混沌1号、淡水泉2008、景良能量等私募近12月胜出指数30个百分点以上。而公募股票型基金中,相对收益率能与之匹敌的,仅兴业社会责任和华夏复兴两只基金。
近一年是小牛行情,激进的私募管理人只要能抓住这波行情,就可以取得丰厚收益,比如,新价值的罗伟广、尚雅的石波、开宝的叶猷建、混沌的葛卫东等,在这轮行情中赚得盆满钵满。
数量规模迅猛发展
2009年阳光私募基金发展迅猛,基金产品的成立步入快车道。好买的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09年11月末,全国共有阳光私募产品303只,其中2009年成立的就达121只,占比超过1/3。
对比前几年,2008年成立92只,2007成立79只,而2007年以前仅11只成立,2009年私募的野蛮生长由此可见一斑。经历2008年第四季度的低潮,2009年私募的发行明显提速。同年3月至7月,每月均在10只以上,其中6月发行22只产品,成为当年单月之最。
7月,由于个别信托公司通过大量开户投机打新股,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中登公司)暂停了信托公司在中登公司开设股东账户的业务。尽管这导致私募新发产品受到限制,7月后月平均成立不到10只,10月份达到最低谷,仅3只新产品成立,但截至11月底,2009年成立的私募产品也超过了120只。
华润信托统计,截至11月底,包括结构性的产品,共计成立阳光私募600多只,资产管理规模已经到了400亿元。业内人士指出,许多阳光私募未净值,统计时难以完全覆盖,所以私募基金的实际数量和规模要大于许多机构的统计。但无论采用哪种统计口径,阳光私募产品以节节高升的发行速度,向投资者展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与此同时,私募还吸引着大量的公募人才。2009年,从华夏投资执行总监任上离职的张益驰成立了远策投资公司,随即发行了4只产品;原泰信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曾昭雄成立了和赢投资;原博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周枫成立了金百投资公司;原长盛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吴刚成立了喜马拉雅投资公司。
重阳二次打败公募
在2009年之前,阳光私募的普遍规模在5000万元左右,能够发行2亿元已经足够让同行羡慕。一些公募基金2009年的募集规模也没有超过10亿元,但却有两只私募得到投资者的热捧,首发规模双双突破10亿元大关,显示出私募基金的强大威力,这就是李旭利领导的重阳3期和重阳5期。
2009年7月,前交银施罗德投资总监李旭利投身私募,与重阳投资的裘国根联手创办“新重阳”投资公司。9月,重阳3期通过招商银行私人银行部首发,其规模达10.5亿元,在业内引起轰动。12月17日,新重阳乘胜追击,与交通银行联手推出首只阳光私募概念的理财产品――“得利宝・至尊5号(重阳5期)”,再次打败公募,仅两天就已募集超过12亿元资金。
如果说2009年上半年私募与银行的合作还显得半遮半掩,那么7月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治理有关题目的通知》的首肯,则促成了私募和银行的亲密合作公开化。因为《通知》中规定:“理财资金不得投资于境内二级市场公开交易的股票或与其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但私人银行客户不受此限制。”这就为高端理财留下了余地。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认为,目前中高端理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银行为了维系自身客户,对相关产品也有很强的需求,而国内的阳光私募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投研水平、公众认知度等都有明显的提高,双方在产品发行销售方面的合作可谓一拍即合。
合法身份呼之欲出
尽管学界、业内让私募基金“合法”、步入阳光地带的呼声此起彼伏,但是私募基金一直抹不掉“私生子”的身份。业内人士介绍,过去的基金法中曾有涉及私募基金的内容,后因意见分歧而被取消。所以现在的基金法在严格意义上讲是“公募基金法”。而私募基金则陷入法律和监管的真空地带,缺乏相关法律规范为其“正名”,“黑人黑户”的身份让其成为一种地下活动,难以抬头在阳光下行走。
2009年12月16日,睿信投资董事长李振宁作为参加基金法修法调研组的阳光私募基金代表,在公开场合透露:经过反复讨论,各方基本达成共识,此次基金法修改应纳入私募基金相关内容,使之更加全面。私募基金的阳光化似乎有了眉目。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梁积江曾在《该给私募基金发准生证》一文中说:“提起‘准生证’,恐怕世界上再没有比中国人认识得更为深刻的了。有了
‘准生证’,才不再背‘黑名声’;有了名分,才能大行其道。”
业内人士预测,如果能够解决阳光私募的证券账户开户问题,2010年阳光私募规模有望迈上1000亿大关。
2009年度十大明星公募基金经理
叶 辉
No.1王亚伟
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经理
2009年收益率:106.70%
入选理由:作为公募基金的“一哥”,王亚伟在投资上有他的绝活,并且屡试不爽。刚刚在熊市取得亚***。华夏大盘精选马上华丽转身,以超过100%的收益成为2009年度业绩冠***的有力争夺者,实在难能可贵。
人物素描:王亚伟目前担任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副总裁、投资决策委最会***,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和华夏策略混合基金经理。1971年9月11日,他出生于安徽马鞍山市,1989年以安徽省高考状元身份考入清华大学电子系。1998年加入华夏基金公司。2005年12月接手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后,2006年以154.49名的业绩排名第12位。2007年以226%的收益率夺得收益冠***,2008年大熊市中成为基金抗跌亚***。
No.2王卫东
新华优选成长基盍经理
2009年收益率:103.57%
入选理由:王卫东是2009年度媒体见光度最高的基金经理,一来他所管理的新华优选成长业绩上一直领跑;二来王卫东敢于向媒体发表自己的投资看法,并屡屡被市场验证。作为一位证券市场老兵,王卫东用出色的业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人物素描:王卫东目前担任新华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总经理助理。他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法学学士,香港浸会大学工商治理硕士。他有16年证券从业经历,曾经在广发证券公司投资理财部和自营部任经理,还曾经在华龙证券投资理财总部任总经理。王卫东实战经验丰富,他加盟之后,新华基金的投研能力提升很快,他管理的新世纪成长成为2009年度最大的基金黑马。
No.3林飞
易方选深100ETF基金经理
2009年收益率:102.32%
入选理由:由林飞管理的易方达深100ETF是2009年度最受关注的基金之一。作为指数基金的代表,易方达深100ETF业绩骄人,长时间领跑。同样由他担任基金经理的易方达深证100ETF联接基金发行时大受追捧,成为2D09年少数几只募集规模超过150亿元的基金之一。
人物素描:林飞1975年3月生,经济学博士,6年证券从业经历。他曾经在融通基金公司当过基金经理助理,2006年3月进入易方达基金公司工作,同年7月4日开始担任易方达深100ETF基金经理,自2007年2月10日起兼任易方达50基金经理。林飞具有丰富的指数基金管理经验,易方达深证100ETF基金2007年的收益率为171.06%,在指数基金中排名首位。
No.4陆文俊
银华优选基金经理
2009年收益率:103.18%
入选理由:由陆文俊担任基金经理的银华优选基金,对汽车股的“不抛弃、不放弃”,造就了2D09年的业绩传奇。银华优选基金的长跑能力也非常出色,2005年成立以来的收益率超过500%。
人物素描:陆文俊目前担任银华基金投资管理部副总监。他有8年证券从业经历,曾任君安证券公司人力资源部行***主管、松岗营业部交易部经理、上海华创创投管理事务所合伙人、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交易员、东吴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经理、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长信基金公司研究员等职。自2006年7月6日至2008年6月10日担任长信金利趋势基金经理。他在2008年6月加盟银华基金公司,管理银华优选基金,自2009年4月27B起兼任银华和谐主题基金经理。
No.5康晓云
瑞福进取基金经理
2009年收聋率:142.35%
入选理由:作为国内首只杠杆式基金,封闭式基金瑞福进取在经历了2008年的伤痛之后。终于在2009年扬眉吐气了一把:收益率一度超过2008年,无人可与争锋!能管理一只“涨跌几乎都会翻倍”的杠杆式基金,康晓云的心理承受能力显然比一般基金经理更强。
人物素描:康晓云是工学硕士,7年证券从业经历。他曾任中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先后在昆仑证券公司、国海证券公司任职。2004年加人国投瑞银基金公司后,他先是担任研究部高级研究员、高级组合经理,2006年4月19日开始任国投瑞银核心企业基金经理。国内第一只创新封闭基金国投瑞福分级2007年7月成立之后,他又担负起了管理该基金的重任。
No.6***博
兴业社会责任基金经理
2009年收益率:98.02%
入选理由:兴业社会责任基金在2009年8月大跌前成功降低了仓位,使排名快速提升。兴业全球基金公司以稳健闻名,每年都有表现不错的基金,兴业社会责任基金无疑是2009年基金里的佼佼者。兴业全球基金公司投资总监王晓明名声在外,***博2009年一战成名迎头赶上。
人物素描:***博出生于1962年,经济学硕士。他历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管理系讲师,申银万国证券企业融资部经理,东方证券资产管理部负责人、研究所首席策略师,汇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策略师。***博现任兴业全球基金公司基金管理部副总监,他2009年1月16日才开始管理兴业社会责任基金,时间虽短,业绩骄人。
No.7庄涛
华商盛世成长基金经理
2009年收益率:95.72%
入选理由:华商基金公司在2009年表现出色,与新华基金一起被认为是两家黑马基金公司。华商盛世成长基金表现出色,在最后几个月业绩攀升很快,成为排名前十的基金,基金经理庄涛的个人能力也值得称道。
人物素描:庄涛目前博士在读,CFA。他曾就职于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北京证券营业部,任研究员。2001年起就职于长江证券资产管理事业部,2002年就职于航天科工集团财务公司,先后任基金经理、投资总监。2006年4月,他加盟华商基金管理公司,在担任一年多基金经理助理之后,于2008年9月23日开始担任华商盛世成长基金经理,任职以来基金收益远远高出同期同类基金平均收益。
No.8孙建冬
华夏复兴基金经理
2009年收益率:94.70%
入选理由:在国金证券推出的最新基金经理排名中,孙建冬名列第二,仅次于王亚伟。由孙建冬担任基金经理的华夏复兴基金,2009年收盘率一度超过110%。遗憾的是,这只基金与华夏大盘精选一样,长期处于封闭状态。
人物素描:孙建冬是经济学博士。他曾就职于银河证券资产管理总部、华鑫证券、嘉实基金管理公司和华夏证券,从事证券研究和投资工作。2004年7月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华夏基金公司股票
投资部副总经理。2005年6月起,他担任华夏红利基金经理,4年半时间基金收益超过500%,业绩骄人。2008年1月起,孙建冬兼任华夏复兴基金经理,业绩同样非常出色。
No.9潘嶂
易方达价值成长基金经理
2009年收益率:92.99%
入选理由:易方达价值成长基金的业绩能进入开放式基金的前十名非常难得,因为该基金是一只巨型基金,资产规模超过300亿元。基金规模越大,要取得好成绩就越难,在2009年基金业绩排名中,小规模基金占据绝对优势,只有潘峰管理的易方达价值成长基金经理是个例外,可见其投资能力非同一般。
人物素描:潘峰出生于1974年,清华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理学博士。他于2002年7月加人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担任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曾任机构理财部投资经理。2007年4月2日担任易方达价值成长基金经理后,基金收益比同期同类基金平均收益超出15%,比同期上证指数超出58%。
No.10陈洪
海富通海外基金经理
2009年收视率:78.62%
入选理由:由陈洪担任基金经理的海富通海外,是2009年表现最好的QDII基金,收益率超过78%。2008年6月成立之后。海富通海外由于比较好地把握了市场趋势,因此基本没什么亏损,加上2009年收益非常好,有可能成为第一只净值翻番的QDII。
人物素描:陈洪今年40岁,投资经验丰富,是海富通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他硕士学历。历任君安证券有限公司投资经理、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分行业务经理、富通基金管理亚洲有限公司基金经理。自2003年4月开始,他一直担任海富通精选的基金经理,还曾经管理过海富通股票、海富通收益增长、海富通风格优势、海富通精选贰号等多只基金,2008年6月起兼任海富通中国海外基金经理。
2009年度十大明星私募基金经理
叶 辉
No.1罗伟广
新价值2基金经理
2009年收益率:156.79%
入选理由:新价值2夺得2009年度阳光私募收益冠***基本没有悬念,距离岁末只有10多天时,它的收益率达到156.79%,遥遥领先第二名。罗伟广也因此成为年度最牛私募基金经理。
人物素描:罗伟广现任广东新价值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总监,经济学硕士,9年证券从业经历。他1995年进入证券投资领域,2000年至2007年在券商的自营部和研究部担任要职,是业内知名分析师,多次准确预测市场走势,2005年年中提前预测了1000点历史底部和大牛市。罗伟广崇尚价值投资,专注于行业和上市公司基本面研究,擅长大盘中长线方向把握,对市场中短期热点把握也有较好的实战经验。
No.2李旭利
新重阳3、5基金经理
两只产品规模超10亿
入选理由:阳光私募的规模一般都不大,多为3000万到5000万元。由李旭利管理的重阳3和新重阳5通过与招商银行合作,募集规模都超过10亿元,不但创下阳光私募之最,甚至比同期发行的公募基金还高。
人物素描:李旭利1998年加入南方基金,曾担任公司研究员、交易员、基金经理、投资总监等职务。2005年,他加入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任投资总监,管理过的基金业绩、基金公司整体业绩都表现出色,被业内誉为智商和情商俱高的“双高”人士。他还在A般市场的基金中赢得了“意见领袖”的称号投资者随李旭利自上而下看市场,追着王亚伟自下而上找股票。
No.3石波
尚雅3、4基金经理
2009年收益率:132.88%、
140.08%
入选理由:由石波管理的尚雅4期2009年收益率达到140.08%,在年度阳光私募中排名第二:尚雅3期收益率132.88%,排名第四。出色的业绩,使石波受到投资者的广泛关注,目前,由他管理的尚雅系列已经发行了9期。
人物素描:石波现任上海尚雅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有8年基金从业经验。石波崇尚价值投资,转投私募之前,他曾担任华夏基金投资副总监、股票投资部执行副总经理,历任基金兴科及基金兴华基金经理,华夏回报、回报二号基金经理。力推低碳经济,支持新能源***,使石波在2009年取得超额收益。
No.4童第轶
宏利2期-龙赢基金经理
2009年收益率:137.20%
入选理由:由童第轶管理的宏利2期-龙赢200g年收益率达到137.20%,在年度阳光私募中排名第三。童第轶还是本刊的专栏作者,每期为本刊读者撰写投资思路探讨的《股道》专栏。
人物素描:童第轶现任龙赢富泽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投资总监。他有15年证券市场投资管理实践经验,曾就职于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唐雪来一样,他也在《中国证券报》当过记者。童第轶的投资眼光非常敏锐,果断地抓住了新能源、有色和***工的行情,是宏利2期-龙赢2009年取得好业绩的关键因素。
No.5唐雪来
新价位1基盒经理
2009年收益率:127.42%
入选理由:由唐雪来管理的新价值1号2009年的收益率达到127.42%,名列年度阳光私募业排行第五。从媒体进人公募继而转投私募,唐雪来一战成名,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人物素描:唐雪来拥有经济学和法学双学士学位,工商管理硕士,8年证券从业经历。他曾任大型券商兼并收购部门项目经理,还在《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当过记者,在金鹰基金管理公司当过行业研究员。2009年加盟广东新价值投资有限公司后,唐雪来管理的新价值且取得不错的业绩。他目前任广东新价值投资有限公司研究总监。
No.6赵***
淡水泉成长和淡水泉2008
基金经理
两基金收益均超100%
入选理由:由赵***管理的淡水泉成长2009年收益率112.12%,排名第九,淡水泉2008收益率107.40%,排名第12位。淡水泉系列产品仅2009年就发行了8期,赵***的市场影响力可想而知。
人物素描:赵***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系,后获南开大学金融专业硕士学位。他曾在中信证券资产管理部和金融产品开发部从事研究工作两年,2000年10月起进入嘉实基金公司,2004年8月始掌管基金丰和,历任投资部副总监、研究部总监。2007年7月,赵***从嘉实基金辞职之后,投身私募,担任淡水泉公司的总经理投资总监。
No.7冯为民
龙鼎1号基金经理
2009年收益率:125.05%
入选理由:龙鼎1号2009年
收益率达到125.06%,排名第七。管理人冯为民券商出身,证券从业经验丰富,在业界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市场影响力。
人物素描:冯为民1968年出生,金融学博士,有15年以上的证券从业经历。曾参与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份制改制及并购重组工作,组织过证券、期货市场多种产品的大型投资项目。他历任中国华闻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行部副总经理,富成证券副总裁,珠海天太期货经纪公司总经理,海南财***证券副总经理等,他成立北京龙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核心人物,担任董事长,还亲自操刀担任基金经理。
No.8李振宁
睿信系列产品基金经理
旗下4只产品均表现出色
入选理由:由李振宁管理的睿信系列4只私募产品,2口09年的收益率均超过90%。其中,睿信3的收益率达到103.27%,睿信2的收益也实现了翻番。
人物素描:李振宁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西方经济学专业,1985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工作,期间,他专注于企业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曾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的咨询顾问。1992年起成为专业证券投资人,先后以投资顾问的形式,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等几十家企业理财。2001年后,他致力于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并作为证监会解决该问题的三人小组成员之一起草了方案第一稿。1997年创办上海睿信投资,任董事长。
No.9陈山
京福1号、2号基金经理产品净收益超过70%
入选理由:由于2D08年遭遇大跌,不少阳光私募的净值都在水平线下苦苦挣扎。由陈山管理的京福1号2D08年明成立之后,表现非常稳健,其独特的“市值选8殳法”与兼收并蓄的趋势投资冈格经受了市场的考验,成立以来的收益率达到76.25%。
人物素描:陈山1970年出生,毕业于中国金融学院投资学专业,曾先后在建设银行从事信贷工作,在建行信托投资公司负责投资业务,在多家证券公司负责投资与研究。在其16年的金融从业经历中,涉及银行、信托、证券,积累了丰富的金融投资及资产管理经验。他现任京福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投资总监,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副理事长。
No.10吕俊
从容系列产品基金
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