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低10篇

创新低篇1

今年以来,在欧美债务危机日益加剧和国内通胀压力尚未充分缓解的形势下,面料企业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创新原料应用,注重提升科技含量,增加低碳环保意识,推出了众多创新产品,展现了面料行业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也为中国纺织业“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奠定了基础。

2011年10月18日-21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和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

低碳环保当先锋

在众多的参展企业中,绿色低碳、环保节能已经成为最大的看点之一。

各家参展商不仅带来了各自的代表新产品,而且始终贯彻展会一直以来引导的低碳环保、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词,从展品到展位,处处体现着环保节能。可以看到,在展会持续不懈的引导下,参展企业不仅拥有了“绿色”的面孔,更具备了“低碳”的内涵。

江苏盛虹面料有限公司此次重点展示了其主推的“低碳环保”系列面料。其中,印花压花系列、记忆系列、仿真丝系列、细旦纺系列、色织系列、常规涤纶面料系列这六大重点系列产品受到了国内外参展商的追捧。据盛虹集团副总经理唐俊松介绍,盛虹在今年8月份通过了ITS的低碳认证,成为国内首家拿下“绿叶标签”的纺织企业。

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本次可谓是重拳出击,推出了葆莱纤维咖啡炭产品、葆莱纤维库思玛凉感(凉爽玉)产品、葆莱纤维派丝特系列、里奥竹纤维等新产品。据上海纺织集团品牌经理邹冰介绍,葆莱纤维库思玛凉感(凉爽玉)产品可以永久且不断释放冷元素,它含有天然的矿物质,产品接触肌肤后会产生1-2度的瞬间凉感,经太阳光长时间照射后的皮肤接触产品会产生5-6度的凉感温差,让人更加舒适。此外,几度的温差还可使室内空调温度调高1度,节能减排。而咖啡炭纤维产品是利用咖啡渣吸附异味,有除湿导汗快、可循环利用的特点,把咖啡渣回收再利用制成的产品,可以消臭、升温、快干,带给消费者一种享受清爽舒适的触觉,更重要的是能够回收再利用,不增加地球的负担。邹冰说,咖啡炭产品自面市后就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多家知名企业都推出了咖啡炭纤维系列产品,将咖啡炭纤维应用在时尚服饰、休闲服饰、运动服饰等产品中。

此外,全新的超天然纤维――派丝特产品具有柔软、易深染、卓越的抗起毛起球等与众不同的新特点,同时更是一种低碳、环保、节能型产品,其染色和后整理的温度远低于普通涤纶产品,可与羊毛、羊绒、棉、亚麻、锦纶、纤维素纤维等合成或与天然纤维混纺,织成各种风格的面料。里奥竹纤维则是上海纺织集团在Lyocell 纤维系列产品基础上,自主开发的新型环保纤维,目前已经达到批量化生产的要求。

而以时尚毛纺为代表产品的江苏丹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在本次展会上将主推弹性面料“Danmao Stretch”,这是一款由丹毛自主研发的新产品,本次在intertextile面料展亮相是这款已申请了专利的丹毛新产品的首发。据了解,这款面料的弹并非来自于莱卡纤维,但是保型性很好, 生产过程低碳环保,节约能源。

在展会现场,当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天凯询问广东致兴纺织副总经理杨斌“目前你觉得最大的压力是什么”时,杨斌回答:“转型的最大压力是如何做好服务”。

的确,随着时装越来越以人为本,无论是注重品质、气度不凡的正装,还是最富时尚变化的女装,都把休闲、舒适作为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向消费者传递着最前沿的潮流理念。因此,作为面料企业,不仅要揣摩下游客户的设计理念,也要深入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更要时刻关注国内外市场的趋势变化,让每一款产品都更有前瞻性、更符合市场的发展;同时还要用细致周到的服务和整合上下游的联盟策略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完善对下游客户的服务

在展会这个平台上,催化了很多面料企业与上下游之间的战略合作。在常州旭荣每年推出的3000余款新面料中,总会有几款技术型产品在intertextile等专业展会上重点展示。这些新技术多数是与常州旭荣有紧密联系的上游企业带来的,而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市场化则离不开下游企业的支持。例如近几年风靡纺织行业的冷转移印花技术,正是旭荣与上海长胜合作的成果。“旭荣会将这些有潜力的新技术、新材质先介绍到市场,有针对性的与下游企业建立合作,再由这些品牌企业将其推广到终端市场。”旭荣集团执行董事黄冠华表示。

面料企业向下游延伸的方式还包括建立自己的服装品牌,在制作成衣的过程中将自家面料产品的优势最大化。以生产亚麻面料为主的新申集团就拥有自己的制衣公司,生产各类silk/linen男女衬衫。据介绍,新申制衣公司每月常规衬衫产量80000~100000件,并能同时保证高质量,特别是近几年公司成功开发的中高档silk/linen男装系列在市场竟争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而新申集团在对下游客户的服务上也是有口皆碑。公司各类亚麻产品均可根据客户来样定织,并免费为客户打手织样并提供花型设计服务,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倪智伟介绍说,公司长期以来与知名国际品牌建立了优良的合作关系,外借国际先进设计和管理理念,严格内部管理体制,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亚麻品牌,实现了进口面料的本土化生产。

而国内领***羽绒服面料供应商志向集团更是整合上下游资源的行业表率,集团总裁黄志向表示:“一家企业再优秀,其力量也是有限的,而当下的市场竞争,更多的是对品牌产业链整合能力的考验。通过与上下游优势企业的战略合作,志向集团一定能为中国时尚产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东艺技研副总经理兼区域主管万允文介绍:“从原料、坯布到后整理,东艺会将不同细分领域的优势资源有效整合起来。”此外,与同行之间的合作也是东艺技研快速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据介绍,东艺的羽绒服面料50%是通过自己的工厂来完成的,其他50%由几十家外部合作工厂来完成。

可以说,完善对下游客户的服务是近几年展会重点倡导的一个方面,很多企业受此影响,在服务拓展上下功夫,并由此尝到了甜头,收获了客户的忠诚度,得到了长远的发展。

“纺织品的色彩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更新,每一季都会有很多流行色彩被提炼。但是,任何权威机构提出的流行色彩,都只是供设计者参考的信息。如果不假思索照着这些色彩开发产品,十有八九是要被市场否定的。只有结合每个品牌的特点进行改进和调整,才能显示出流行色的生命力,才能给产品带来市场活力。”这正是东艺为客户提供色彩服务的出发点。据悉,东艺公司的色彩供应链管理体系,能为服装企业快速提供一季的染色方案,帮助客户有效地进行色彩管理。值得称道的是,这项服务是针对不同客户进行的。针对大客户,每季都会有专门的色彩定制服务;针对一般客户,东艺也会通过自已当季的色彩库为其挑选出适合其服装风格和市场定位的面料颜色组合。

“三重创新”重剑出鞘

在采访中,企业无一例外提到了产品创新、渠道创新和品牌创新。无疑,这“三重创新”成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出鞘重剑。

渠道方面,面料企业已经有较普遍的共识,江苏华艺服饰有限公司张经理说:“外销市场我们主要是通过参加展会来拓展,intertextile面料展就是一个专业与贸易结合很好的平台,内销市场主要则通过展会和行业内的口碑传播来实现”。 江苏华艺服饰有限公司希望通过展会结识更多的品牌公司和优秀设计师,因为“企业希望在升级换代中能从OEM走向ODM,做大OEM,做强ODM,尝试OBM,因此在本届intertextile面料展上将根据工艺特色既展出面料,又展出成衣”。整理渠道,重视直营,倾向大客户,与服装品牌捆绑发展,均成为面料企业渠道创新的招数。

产品创新方面,企业的共识是“没有产品创新就无法生存”。江苏国泰国华实业有限公司加强新材料应用和新工艺研发力度,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福华产品定位于“中高、特、新、细”,以休闲、时尚、运动、户外服装面料为主导,以细旦产品、塔丝隆产品和色织布为开发重点。据介绍,今年福华参展重点推介的面料是色织面料、舒肤特面料和MIX面料。其色织面料采用原液纺丝纱,染整流程缩短,降低了环境污染,面料经过压光、热转移印花等处理可用做茄克、羽绒服;舒肤特面料采用高密高F尼龙丝(20D/35F)织造,经环保染色,风格轻薄、透视、手感糯滑,平方米克重不足35克。MIX面料面呈现细密纵横十字交错的线迹,素雅时尚。同时亦有中空纱(杜邦)、仿棉纱、锦纶冰凉丝等新型纱线的运用。江苏斯尔克集团将产品创新的着力点放在进一步开发自己的特长――超细旦阳白复合丝系列女装面料上。今年参展的面料都是超细超薄高捻系列产品,因为这样可以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提高附加值。

创新低篇2

关键词:环境保护;低碳经济;金融

一、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英国***府于2003 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继工业***、信息***后,第五波改变世界经济的浪潮,“低碳经济”正逐步兴起。

在哥本哈根的气候峰会上,我国***府作出了减排承诺,展大国远见,更给国人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在全球经济复苏、气候危机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将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找寻新经济增长点的核心领域。低碳经济催生低碳金融,同时低碳金融赋予低碳经济新的内涵。“面对低碳经济,金融如何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二、低碳经济催生低碳金融

低碳经济将促进环保立法、规则的变化和相关技术的国际转移。碳交易及低碳产品和低碳服务的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全球范围内共有20 多个碳交易平台,交易标的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类似期权与期货的金融衍生品。全球碳交易市场出现了爆炸式增长,2008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规模为1260亿美元,是2005 年的100 多倍,预计2020 年将达到3.5 万亿美元。可以预计,低碳经济将促使人类在解决全球公共物品上形成一种全新的机制,更多的低碳经济方式将被创造出来。据统计,中国市场出售的年减排额已达到全球的70%。中国当前已签订的碳交易项目收益可达20 亿美元。中国也在积极探索碳排放交易市场化机制,2010年6月3日首家综合性排放权交易机构“天津排放权交易所”自主开发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并为首批项目37.59万吨自愿减排量提供电子编码和公示服务。中国将是未来数年排放权交易的主要市场。抓住低碳经济的机遇,迎接挑战,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随着碳排放权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以其为核心的世界碳资本与碳金融体系逐步建立。低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其实也就是把碳排放当作一个有价格的商品,可以进行现货、期货等等的买卖。低碳金融范围已经渗透到碳市场的各个环节,渣打银行、美国银行、汇丰银行等国外金融机构作出了创新尝试。他们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担任企业碳交易中介机构、向清洁发展机制(CDM) 项目开发企业提供贷款、为产生碳排放权的项目开发企业提供担保;在二级市场上参与碳排放配额交易、为碳交易提供必要的流动性;设计碳金融零售产品、创新碳金融衍生产品;为碳排放权的最终使用者提供风险管理工具等等多个领域。

三、我国低碳金融尝试及创新

在我国,低碳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技术的投入。因此,金融对于低碳经济的支持,就显得意义十分重大。国有商业银行应顺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宏观***策,把握碳金融所带来的商机,在“碳金融”方面先行一步,实现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的共赢。根据中国国情,笔者就国有商业银行可以从***府、企业、金融创新等几方面入手作些有益探索。

1.契合***府低碳经济***策,打造碳金融服务体系

以充分依靠和运用金融对环境建设的支撑和服务功能为手段,以契合***府的***策引导为方向,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碳金融体系和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成为国有商业银行配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根据***府对环境建设融资、资金管理、生态建设、环境市场管理等服务需求,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创新,为环保客户,乃至其所挂钩的***府行***管理部门提供覆盖面广、适用性强、扩展性好、切实可行的金融服务产品。

2.关注低碳概念的企业客户,建立绿色贷款模式化授信机制

审批机制上,向绿色贷款倾斜,努力建立绿色贷款长期扶持机制。确立行业信贷制度,信贷资金是稀缺资源,一个行业占比高,必然会挤占其他行业的额度,为确保与低碳相关的绿色行业规模,对高耗能行业实行限额管理与退出机制;构建节能减排专项支持,根据中小低碳企业的规模,开发出针对低碳生产企业的银租通融资模式,针对低碳企业的科技孵化融资模式有可选择的融资模式。对于污染严重、浪费高的行业一票否决,对于钢铁、电解铝、焦炭、火力发电等六大行业严格准入,确保宝贵的信贷资源向低碳行业倾斜。建立低碳金融产品交易体系。优化信贷结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关注以下两类低碳概念企业:(1)新能源板块:包括核电、生物质能发电、地热能、氢能等;(2)节能减排板块:包括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半导体照明节能、变频器、余热锅炉、余压利用、清洁煤发电和清洁煤利用板块。结合国家扶持低碳经济***策,把这两类客户作为贷款支持的重点对象,设立环保行业“绿色信贷通道”,坚持有保有压,优先满足重点行业、重点客户和重点项目的信贷需求。拓展低碳项目的筹资渠道,降低其筹资成本。

创新低篇3

关键词:过程低碳化;低碳经济;社会***策;文化激励

在新的国家战略发展与经济社会规划中,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低碳技术革新成为中国应对能源危机、气候恶化、经济转型发展与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从技术创新引发的生产方式的低碳化变革,已经成为了全球性共识。各国已在清洁能源开发、节能材料研发上倾注了巨大资金与人力资源。而从消费领域、生活方式层面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却依然没有实质性推动。自2009年末《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后,虽有低碳生活方式的广泛倡导,但在具体行动后果上,并未产生重大改变。汽车购买量、购物垃圾袋、住宅碳排放、生活垃圾等领域,只增不减。这也从消费需求环节上,阻碍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确立。

1 低碳经济: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根本上讲是一种贯穿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高能效、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在***府间文件中提出了“低碳经济”(Low CarbonEconomy,LCE)概念。2006年《斯特恩气候变化报告》和2007年IPCC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发表之后,低碳经济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一些国家还发表了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倡议书和行动指针。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低碳经济法》,确定了美国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战略地位。按照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阐述,“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这种高能效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把产业链条上可以分为三个核心环节:源头低碳化、过程低碳化与末端低碳化(见***1)。源头低碳化关键在于生产、生活领域所需能源供应环节,即能源生产低碳化。因此,新能源开发成为低碳经济最基本、最基础、最上游的环节,主要表现为脱碳化的“清洁能源(clean energy)”研发与应用。以光伏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清洁电”生产已经成为最早产业化应用与推广的新能源。

新能源技术研发、新能源生产一路高歌猛进、遍地开花。德国、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都制定新能源法规,试***在源头低碳化领域取得长足的进展,以占据低碳经济的有利地位。以中国为例,太阳能、风电、核电等“清洁电”等源头低碳化产业规划已经成为了重要战略举措,相关领域甚至业已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这种从源头低碳化着手的低碳经济策略,必然也同时促进了过程低碳化与末端低碳化的发展。过程低碳化则集中在生产过程、流通过程、生活消费过程、产生废物过程中采取4R(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再思考Rethink)的循环社会发展形态以及3L(低能耗Low energy consumption、低污染Low pollution、低排放Low let-out)发展模式。末端低碳化核心在于2R(再利用Reuse,再修复Re-pair)原则基础上对于最终排放后的各种废物、废气、废水进行再利用和再修复,以使得最末端的废物排放产生最少程度的环境危害与生态破坏。目前中国设立的“碳汇基金”,便是末端碳修复的有益尝试。

2 过程低碳化:循环经济与循环社会的行为主义实践

行为主义是一种强调过程与行动方式的理论范式。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组织或人在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中通过改良、改变、优化、变革行动方式来改变社会结构与社会运行模式。行为主义提倡行动过程中的理念与手段变革。实施过程低碳化的经济发展战略,必须将重心转移到通过技术更新与产业转型升级来降低对于能源的消耗和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控制碳排放。这种低能源消耗的产业化战略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较大推动。发达国家在发展以低碳为核心内容的“循环经济”与“循环社会”层面,实施了从法律、制度、***策、公共行为方面的系列变革。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closing materials cycle)经济的简称,它主要是指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和产生废物的各个环节循环利用资源,发展资源回收再利用产业,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它是建立在物质、能量不断循环使用基础上与环境友好的新型范式。”它融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为一体,把经济活动重组为“资源利用―产品―资源再生”的封闭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模式,强调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这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将人类生活的物质需求过程都纳入了视野之中,因此它并非仅属于经济学范畴,而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这包括大中小三个层面,即企业、区域和社会。根据这种理论,“循环社会”理论应运而生。循环社会将视野提升到人、自然、经济、环境、生态、人文、社会关系、制度文化等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发展层面。循环社会诉求的是一个生态友好、经济发展、资源消耗低、资源循环利用率高的社会。

循环社会更诉求5C理念。循环社会“是在循环经济的5R基础上透过公共行为理念的5C(协调Coordinate,共识Consensus,合作Cooperate,共存Co-existing,共荣Co-prosperous)策略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的互动。”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依赖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利益的良性均衡。循环社会的5C理念,核心在于行动理念的更新。包括从制度设计、***策规划、行动模式、行为方式层面实现绿色化、可循环、可持续、健康社会运行模式。改变单纯的GDP增长,将绿色GDP,幸福GDP等纳入到***策规划层面,凸显了对于循环社会发展理念的坚守。日本在2000年4月通过了《循环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循环社会建设的专门法律。之后,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中国等先后制定了循环社会法案,以切实行动推动低碳经济与低碳社会的发展。

3 生产方式变革与低碳经济发展

以循环经济和循环社会为发端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集中存在于生产过程与生活过程的低碳变

革。生产过程中的低碳变革是控制碳排放最大的领域。根据世界气候大会报告,当前生产领域的碳排放占据了整个地球碳排放的70%以上。除了能源生产领域的生产,机械、电子、化工、冶金、信息、汽车、造船、航空、航天、轻工业、建筑行业、农业生产、生活用品制造业等广泛的生产领域,是能源消耗最突出的部门。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增长还处于较低的粗放型发展阶段。每单位GDP的能效率与发达国家差距非常大,是“日本的11倍、德国的10倍,美国的6倍、加拿大的4倍。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我国只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低碳经济还有很大的提升与改进空间。

生产过程的低碳转型在发达国家随着整体的“产业置换”获得了长足发展。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也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粗放型的初级工业化历程。这主要体现在从工业***到“后工业社会”之间总计近两百多年的时期里。在这一时期,煤炭、化工、钢铁、建材等一般制造业占据了国民生产的主要比例。美国的东北工业地区、德国的鲁尔区、英国的下威尔斯地区、法国的东北部工业区、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地区,在初级工业化历史时期都形成了高能源消耗、重环境污染的产业体系。但是,西方国家积极通过技术***,发展新型“低碳”工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以改造传统“高碳”工业,置换了原有的基础性粗放型工业。他们一边将传统工业产业进行国外投资与转移,一边是大力发展高科技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信息产业和以休闲创意产业为代表的旅游业、文博业、设计产业、影视文化产业等。同时通过国际贸易手段,最终将“高碳产业”转嫁给发展中国家。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便成为了高能耗、重污染产业的“承接者”,而发达国家则摇身一变,成为了后工业社会国家。日本曾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了一项“振兴乡村”的旅游开发计划,使得遍及全国的每个乡村都得到了一笔***府支持的旅游开发资金,用于开发诸如温泉、滑雪、高尔夫、民宿、攀岩、神庙等旅游产业,从而让日本的乡村直接进入了以休闲旅游产业为代表的“低碳社会”。

全社会领域开展生产过程的低碳***,理应成为一种国家战略与民族共识。特别在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层面,必须要注意低碳化技术嵌入的应用。这种应用可以在三个层面实现过程低碳化创新实践。首先,工业生产过程的动力系统要进行低碳型设备更新。工业生产动力系统所需用电、用热、用气的节约化、高能效设备的更新、改造、升级,必须上升到国家层面技术改造升级的高度。要建立企业、地方***府、国家层面的技术升级财***支撑体系,以实现动力系统的改造与升级。其次是原料使用、加工过程中的生产设备的节能增效系统的改进。工业生产的重要中间环节是加工过程,加工过程所需要的能量与碳排放是整个生产领域最主要的碳排放环节,因此必须要对加工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节能减排型的系统再造。要通过信息技术、智能设备、科学工艺流程的研发,来降低生产领域的碳排放水平。这需要工业生产领域的各家企业、研究机构协同努力,制定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战略,力争促使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量。第三个层面是生产领域的产品包装与物流环节的低碳化战略创新。产品的包装材料、包装设计、产品物流、产品的利用等层面,要从可再生包装纸,包装创意设计,产品物流的集约化、产品利用的简易化设计中寻找降低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的策略。

建立规模更大的国家、省、市层面的“低碳经济扶持基金”,推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对于企业在生产领域的低碳化技术投入、产品更新应该给予大规模的奖励扶持基金,从而为整个国家的生产领域的全面低碳化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与***策动力。从目前各个层面的科技创新扶持基金的奖励范围来看,仅仅关注了创新技术型的新企业,而对现有的生产型企业低碳化技术投入、设备更新、生产工艺再造,特别是民营制造企业,无论是***策的对象设计,还是资金规划,都没有为传统企业的生产过程化低碳革新行为提供有效的动力支持。这种低碳经济***策层面的“缺位与偏位”,使得整个国家层面的“过程低碳化”战略步伐缓慢。而期望完全通过市场自由主义的方式来保证企业自觉转型与升级,具体操作与实践的难度显然很大。在低碳***策规划层面,“需要致力于从运动式的管理向长效的***策激励机制的方式转变。”。应建立覆盖全国国土范围内各种所有制企业的低碳经济转型激励***策与奖励基金计划,以促使各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全面低碳化改造。

4 生活方式的变革与低碳经济发展

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活形态。广义的生活方式“指不同的个人、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狭义的生活方式主要体现于日常生活领域,如物质消费、闲暇和精神文化生活、家庭里的生活活动。”生活方式也可简单地体现为“衣、食、住、行”;或者可以看成个人情趣、爱好、嗜好、价值取向决定的生活行为的独特表现形式和特殊的生活习惯、风度、气质等内容。生活方式具有个人、群体、阶层、民族等不同表征形态。工业生产过程的低碳化集中体现为技术与设备的低能耗与低排放。而人的生产过程及生活方式领域的低碳化,则更多地体现为节能降耗低排放型的生活行为,包括了消费、交通、居住、休闲、餐饮等领域的生活习惯层面的低碳化取向。随着认识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无节制地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生活方式是造成环境恶化的最根本原因。只有培养低碳生活方式,才是可持续的,环保的,文明的、负责任的生活方式。”在国外,生活方式的低碳化社会营销与推广,成为了一种最新的时尚。

首先,低碳型饮食方式的倡导。素食主义是一种饮食文化,核心体现不食用来自动物身上各部分所制成的食物。素食也逐渐被认为是拯救地球环境恶化的重要手段。根据德国生态经济研究协会的研究,证实素食能够减少大量碳足迹。在研究人员比较肉类与非肉品消费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的排放量后,发现食肉者一年的碳排放量相当于开中型车4 758公里,相较之下,素食饮食可减少这些碳排量的一半;此外,无动物成分的素食只产生低于1/7的温室气体,由此能够省下86%的碳排鞋。联合同跨***府气候变迁小组(IPCC,Intergovem-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帕卓里博士(Dr,Rajendra K,Pachaufi)2007年出版的首份风险预测报告,进一步强调素食在减少温室气体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可以缓和全球暖化的危机。因此,从最基本的饮食方式开始,以素食主义作为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策略,已经越来越成为了一种社会共

识。虽然中国的素食文化一直没有得到***府社会***策层面的推动,还缺乏社会营销行动的介入。但可喜的是,一些民间人士已经在以维护健康、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的理念呼吁和提倡素食主义生活方式。

其次,低碳生活方式的倡导。个人碳足迹的形成,很大程度集中于个人日常生活的不良习惯,因此要进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全面变革,才能真正做到生活方式的低碳化行动。低碳生活方式融入于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细节、各个领域,其核心是在消费方式、交通出行方式、交往方式、工作方式、家居生活的细节层面,以节能、降耗、减排的方式来构建个人及群体的生活方式。目前,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阶层开始以“低碳生活”作为时尚生活方式,实行“适度吃住行用,减少不必要浪费”的生活理念。比如提出打印纸双面使用,及时关闭办公室电器,夏天多使用手扇、电扇,少用空调,淘米水留着浇花、热水器先流出的一部分冷水留着冲马桶、购物使用环保布袋、买小排量环保型汽车、选择环保日用消费品、上班尽量坚持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共交通、低碳家装风格、简约化生活、少乘电梯多爬楼梯等等大量细节化的低碳生活行动方式。除此之外,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行动中,已经出台了个人“碳足迹计算器”用于个人缴纳“碳中和”补偿金,并通过捐赠树苗等方式用于植树造林,吸收个人排放的二氧化碳。很多明星及公众人物,都在开始自觉缴纳“碳中和”补偿金以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在公众倡导与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同时,必然反过来推动企业加快提供低碳化的居民消费产品。这就建立了企业、公民、城市公共服务三位一体的低碳生态链。

再次,低碳生活方式的社会营销的拓展。在低碳环保型生活方式逐渐成为白领阶层的时尚生活方式的同时,加快、加强低碳生活方式的社会营销,具有重要的社会倡导意义。社会营销“是为了个人、集团或者社会整体利益,采用市场营销的原理和技巧使得目标群体自愿地接受、拒绝、改变或者摒弃一种行为。”低碳生活方式要成为一种普遍的主流的公民生活方式,还需要更有力度,更有策略的社会营销手段。通过挖掘个人生活习惯的“高碳”弊端、呈现“低碳”利益***景,建立公共传播渠道,借助大众媒体广告、影视节目、文学作品、动漫、博客、微博、手机短信等传播低碳生活方式的行动策略,并由志愿者团体、明星、公众人物、代言人等层面的低碳生活方式沟通、引领、劝导,建立起一套关于低碳生活的大众社会营销公益机制。将低碳纳入时尚文化之中,形成一种文化激励机制,从而将时尚型低碳生活内化为大众生活习惯,以推动全社会所有人树立低碳生活方式。这要求***府部门、NGO,媒体、企业、公众人物构建出一种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共识。籍由各自资源的动员,从***策支撑、媒介动员、基金投入、NGO的人力资源以及企业行动,汇聚成合力,展开对全体公民规模化的低碳生活方式的社会营销,最终变革公共行为,建立起全社会的公共低碳生活方式。作为当前低碳主题的“中国绿色碳汇基金”,应该协同各地区的“碳汇基金”一起,承担起向全社会营销、推广、普及低碳生活方式的重任。在“碳汇林”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中国的“碳汇民”低碳生活普及工程。

5 结论

低碳经济体现为个人、企业、社区、城市、国家、全球性共同价值观与行动伦理。在全球追求循环经济、循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过程中,低碳经济已然成为了全球共识。中国已经走出了科学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定步伐。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中国已经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策设计、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生活方式变革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经济发展道路。“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特别强调,要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要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可以预见,在新的战略规划指引下,生产领域、生活方式层面的低碳诉求,将会更加成为制度设计与***策规划的重点。目前各地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单位GDP的能耗、碳排放强度、再生能源比重、森林碳化、低碳消费都已经被纳入了约束性指标设计体系。

只要***策规划层面能够在“过程低碳化”环节中能够更给力,强化推动成千上万的企业进行动力系统、工艺流程、终端产品体系上实现低碳技术、低碳设备、低碳流程的转型、升级与更新;同时,继续在低碳生活方式领域进行更有力度、更有效率、更有策略的社会营销与推广,过程低碳化战略将真正发挥重大转变,真正实现中国低碳经济的根本转变,走一条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均衡化的可持续增长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机制创新与和谐发展: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度***策报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142。

[2]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研究课题组,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20。

[3]诸大建,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型经济[J],世界环境,2000(3):36。

[4]张鸿雁,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城市可持续创新战略[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75。

[5]冯之俊、郭强、张伟,循环经济干部读本[M],北京:中国***史出版社,2005:8。

[6]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发展论(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151。

[7]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369。

创新低篇4

2012年,国内沿海散货运输市场如同深陷在泥沼之中蹒跚而行,无力前进。各类货种的航线运价可谓是低开低走,航线运价几乎是顶着最低的帽子进入新年伊始,经历一年的跌宕起伏,再创新低的字眼偶有浮现,最低已被多次刷新,多数航运企业仅能在保本线上挣扎维生。

煤炭方面,由于国内经济维持低位运行,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大受影响,被迫限产、停产现象时有发生,工业用电消费大幅降低,煤电厂失去了最强有力的支撑,煤炭消费的最大需求也大受抑制。反而是季节因素明显的民用电时常客串起了主角,在夏季高温和冬季寒流之时,带动煤电厂的煤炭需求,从而推动煤炭运价上扬。2012年4月份和9月份两次大秦线检修带动了电厂屯煤的热情,在大秦线检修的前一个月国内各航线的煤炭运价节节攀升,在3月末更是达到了年内航线运价的最高点。然而如此热情的屯煤行为也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低迷的电煤消费使得电厂失去了快速去库存的能力,沿海重点电厂的电煤库存常年维持在20天以上,远高于往年水平,其中有数月维持在26-28天的超高位,更是在11月上旬达到了令人诧异的30天。2012年我国加大了对煤炭的进口量,仅上半年煤炭进口量就达到了1.4亿吨,同比增长高达65.9%。进口煤炭的大量涌入和明显的价格优势对国内煤炭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内外贸煤炭差价最高曾一度达到200元/吨。

2012年,国家多次提出坚持房地产调控***策不动摇,对房地产事业的打压力度甚大,从而也压抑了市场对建筑钢的需求,经济下行的压力又严重制约了制造业,制造用钢的需求一降再降,国内市场也在年内对钢材的需求一度达到了冰点。低迷的需求几乎无法给钢材价格的上涨带来任何推动作用,钢材价格基本全年维持低位震荡运行局面。低廉的钢价致使钢厂的利润十分微薄,甚至有数月陷入亏损境地,然而为了自身利益以及生存,钢厂并没有减少钢铁生产的意愿,钢铁产能全年呈高位释放,2012年全国粗钢日产量约为191.6万吨,创下历史新高,其中4月份和6月份的日产量均超过200万吨,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供需矛盾压力巨大。低迷的需求和高扬的产能,给钢厂和社会带来了大量的钢材库存,钢材市场如同陷入恶性循环中不断沉浮。虽然钢铁产能常年高位运行,但居高不下的钢材库存导致钢厂不敢大量囤积原材料,对铁矿石基本采取稳步渐进、按需采购的策略,铁矿石的需求长时间都无法得到有效释放。铁矿石贸易长期处于低迷状态,金属矿石航线运价也深陷低位,整体缺乏拉涨动力,截至12月7日,青岛/日照至张家港(2~3万dwt)金属矿石航线运价为24.7元/吨。由于今年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迹象明显,有众多建筑及工矿企业减产停产,导致钢材需求量减少,因此从年中开始,废钢收购价格就不断下滑,拆船企业也进入了相对困难的时期,这从市面上废钢船出售的数量不断增多也可以看出端倪。

2012年国内沿海散货运输市场整体低迷,粮食运输市场自然无法独善其身。粮食市场北方生产方和南方销售方长年价格倒挂,贸易商入市采购积极性不高,而且沿海粮食运输利润微薄,揽货困难,期间又受到进口粮食的冲击,2012年国内沿海粮食运输航线运价一直维持低位运行。第一季度粮食市场表现良好,国家粮食储备机构入市收购玉米,玉米价格不断上涨,沿海粮食航线运价也止跌回涨。然而第二季度南方粮食库存高企,北方装船积极性明显降低,市场交易萎缩,同时进口玉米到港给国内粮食运输市场造成冲击,航运需求疲软,粮食运输市场行情一路下行,航线运价大幅走低,航运企业陷入无利润的境地。为迎接9月份新粮上市,贸易商急于清空陈粮,第三季度市场交易积极性高涨,粮食航线运价也逐步上涨。但9月过后,市场矛盾再次浮现,南北方价格倒挂现象始终难以改善,南方港口又时有粮食压港,国内沿海粮食运输航线运价再陷跌潮,截止12月7日,大连/锦州至广州(2~3万dwt)粮食航线运价为39.8元/吨。

2012年国际原油市场如同过山车般跌宕起伏。年初,受伊朗核问题等***治因素以及美国经济复苏增速等因素推动,国际油价持续冲高,在3月1日达到年内高点。其后伊朗局势趋稳、欧债危机恶化、美国原油库存持续增加,以及美国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国际油价进入下跌通道,在第二季度更是加速下跌,创下2008年第四季度来单季最大跌幅。第三季度美中两国带来经济利好消息,国际油价趋稳回升,然而第四季度初随即又进入下行通道。国际油价跌宕,国内成品油价格也是频繁调整,2012年***对国内成品油价格次数远超往年,一共8次调价,四涨四跌。动荡不安的国际原油市场以及频繁调整的国内油价,导致国内成品油贸易市场观望气氛空前高涨,成交行情逐步趋于冷淡,成交量出现萎缩,成品油运输市场受此影响严重,运输需求低迷。船舶运力严重过剩一直困扰着国内散货运输市场,而国内成品油运输市场也逐渐凸显出运力过剩的问题。在2010年和2011年投建的新造油船逐步投入市场,油运市场竞争压力随之增大,而国际国内油品市场行情反复,导致国内石油巨头及炼油厂出货谨慎,运输货源减少,国内成品油运输市场也是一片萧条之色。虽然国内油品运输均采用年合同制,各航线运价并未出现明显变化,但是在国际石油行情动荡和国内油运市场运力过剩的双重压制下,国内成品油运输市场深陷低迷,短时间内难改颓势。

创新低篇5

购买中长期理财产品能获好收益

据360金融搜索平台的消息称,2015年12月银行理财产品监测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超过11月,但总体收益率略有下降。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低利率时代,这种状况短期内可能不会结束,且近两年货币流动性增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多处于下滑趋势。监测数据表明,去年12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22%,创近两年来的新低。其中,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61%,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59%,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53%。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增长了0.1%。

在收益率下降的情况下,今年春节前后在资产配置银行理财产品时,该怎样进行资产配置?有关人士在为投资者把脉2016年资产配置策略时认为,投资者可以配置现金、固定收益类产品、房地产、股票基金、私募股权投资等。建议持有现金占比5%~10%。受市场影响,固定收益类产品在今年的挑战可能会较大,建议占比20%~30%。房地产配置要继续优化,建议占比20%~25%。股票基金建议占比20%~25%。私募股权投资代表着新经济,建议占比20%~30%。成熟的投资者会把焦点放在规避风险上,普通投资者会关注如何取得最大的收益。如果只关注获得最大收益,就可能会忽略最大的风险,结果可能不一定最好。

基于此,分析师认为,今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或将稳中有降。若担心未来理财产品收益率继续下降,且对资金流动性需要较低,分析师建议可购买中长期理财产品,以锁定当前较高的收益率,且长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本身就比短期产品高。同时,中小银行的理财产品或也相对较高。此外,市民也可关注美元理财产品。伴随着美联储加息,美元理财产品收益率可能走高。

银行系美元理财产品“量价齐涨”

近日,人民币汇率贬值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其实,此轮贬值可以追溯至数月前。2015年8月11日,央行新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每日的中间价设定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汇率市场化程度大幅提升。此次“新汇改”一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从8月10日的6.1162,到13日已变成6.4010。自此之后一直在6.3至6.4区间徘徊。进入2015年12月后,美联储加息预期临近并在当月17日应声落地。2016年1月13日中间价为6.5630,近一个多月贬值幅度达2.59%。

除海外资本回流美国外,近期个人换汇潮持续升温,部分银行网点现排队购汇。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换汇后最容易操作的方式是持有美元存款或外币投资品种,而外币投资品种中最常见的当属银行发行的外币理财产品。而在银行的外币理财市场上,美元产品历来是热门品种,而在美元升值趋势及加息背景下,热度更是持续上升。以2015年各月发行的美元理财产品来看,前10个月每月产品数量多在80款上下,11月、12月发力并最终突破100款。而其在外币产品中的占比也逐渐上涨,从年初的50%升至年底的70%。可见,个人投资者对于美元产品的需求正处于持续提升阶段。

近几个月,美元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呈上升趋势。2015年9月至12月,所有美元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从1.50%上涨至1.76%。另外,6个月和1年这两个关键期限产品(这两个期限产品数量每月均超过30款)的收益也在逐月上升,6个月期产品从1.42%升至1.45%,1年期则从1.70%升至1.83%。在近日发行的美元理财产品中,甚至出现了1年期收益率2.60%、2年期收益率3.10%的高收益产品。对比美元存款利率,美元理财产品的收益优势还是相当明显的。目前,各大银行的一年期美元存款利率普遍位于0.5%至0.8%区间。市场普遍预测,未来美国经济将进入持续复苏的阶段,2016年美元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将大增。

受到美元产品收益提升及美元升值的双重利好因素影响,预计2016年将会形成一波美元理财热。与此同时,对于手中本身没有持美元,且未来一段时期没有出国旅游、留学等需求的人来说,进入美元理财市场时也应考虑美元汇兑风险。如若未来美元升值幅度不大甚至出现贬值的话,这样的投资可能还不如直接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此外,相关换汇费用和成本也应精打细算,如银行挂牌的美元买卖价差等。

周期性“噱头”产品不要选择

按照惯例,年底时会因各家银行集中发行较高收益率理财产品而形成一小股理财高潮,然而,今年大家所期待的银行理财收益年末翘尾现象却迟迟没有出现。来自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商业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较此前微跌,而圣诞、元旦两个节日的专属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也仅为4.52%。

春节之后的一个时期,已经形成理财产品净值化的趋势将会持续下去,净值型产品对于过去预期收益型产品的替代将更明显。理财产品净值化正是回归代客资管本源的重要进程,不少银行的理财产品正从单一封闭逐渐向开放式转型。理财分析师认为,去年底并没有出现投资者期待的年底翘尾行情,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在春节前的第一个月只是出现了企稳迹象,并没有在猴年“猴急”似地大幅反弹,小幅震荡格局只能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趋势。虽然部分银行在节日期间推出了特供理财产品,但数量比较有限,对整个理财市场的影响也比较有限。

创新低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中***分类号]17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0)11-0048-04

当今世界,绿色经济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基本趋势。因而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发展低碳经济,推进低碳发展,作为本国应对多重危机、谋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现在,全球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潮流正在改变着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即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方式及其世界科技、贸易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态,这已成为21世纪全球性的时代课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一、历史机遇与严重挑战

进入21世纪之后,英国率先发起了“低碳***”。2009年夏,英国制定了《英国低碳工业战略》,并了国家战略文件《英国低碳转换计划》,把低碳经济作为英国后危机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今年初,瑞士达沃斯论坛呼吁发展低碳经济、低碳产业,建设低碳社会、低碳城市;再加上西方国家的“碳关税”、“碳标签”等措施,逐步步入实践阶段,可以说,低碳经济与低碳发展的浪潮席卷全球,使人感到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低碳时代。对此,也有学者认为这是西方发达国家设置的“低碳陷阱”。今年8月11日,太原日报以“新起点、新高度、新跨越”为题发表了“

前世界范围内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领域的最新成果,“引导

新型工业化的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仍占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新型工业文明的经济还是一种高碳经济与高碳文明。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文明,走低碳发展之道,必须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综合为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内在环节,加快新型工业化的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一种工业化同生态化、低碳化同时进行与有机结合跨越式低碳发展,体现着工业文明与高碳文明向生态文明与低碳文明的绿色转型,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工业化、绿色城镇化、绿色市场化和绿色信息化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第四,关于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与运行机制问题。首先,我们要深刻认识低碳经济发展代表着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和编辑整理

参考文献

创新低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产业创新;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可持续发展

[中***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0461(2011)10-0025-06

随着节能减排、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压力的增大,以推进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席卷全球,低碳经济正在成为新一轮世界经济的增长点与竞争焦点。与此同时,随着发达国家碳排放指标和“碳关税”的设定,低碳化已经从简单的环境问题]变成一场***治与经济的外交博弈,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与能级已经成为其参与区际竞争的重要筹码。

作为实现低碳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低碳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发展战略中的重点。低碳产业的发展壮大既能够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战略性转变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更能够引领我国在低碳经济时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并直接关系到我国在处理国际***治经济问题中的地位与影响力。目前我国低碳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产业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较弱,极大的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壮大。

研究普遍认为创新网络是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源泉[1]。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能够提高要素获取能力及在主体间的流动与共享、降低交易成本与风险,提高外部经济性,促进产业技术、制度、生态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为此,本文从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以实现低碳产业跨越式发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的,提出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模式,促进产业创新能力与生态效率的提高,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一、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概念的提出

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名著《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创新”概念之后,关于创新的理论与研究成果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20世纪80年代末,国外学者对企业与外部组织或个人的研发合作活动的兴起给予了足够重视,开始了对企业创新网络的研究。例如,Freeman[2]认为创新网络是应付系统性创新的一种制度安排,网络架构的主要连接机制是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关系;Cook[3]进一步指出了创新网络的核心宗旨及保证网络运行顺畅所需要的根本条件;Doz等[4]提出创新网络]化的自生过程和构建过程。随着创新网络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在对企业创新网络的研究基础上,基于不同视角开展了对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区域创新网络、技术创新网络和知识创新网络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成果丰富。

2003年低碳经济的概念首次在英国《能源白皮书》[5]出现之后,立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与方式。作为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支撑,近年来对低碳产业的发展研究日益增多。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对促进低碳产业或产业集群的发展出计献策,二是将生态理念与低碳产业发展相结合。例如,严立冬等[6]从生态学的视角对低碳农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吴晓波,赵广华[7]对低碳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曹玮和刘洪涛[8]通过丹麦、德国和美国发展风电产业的启示,提出了制度创新对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制度安排。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创新网络的研究多集中于企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和技术、知识创新网络的研究,鲜有将低碳产业发展与创新网络相结合的成果,对低碳产业创新能力建设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而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低碳产业的发展水平及其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及其战略性转变的顺利实现具有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创造性的提出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并对其网络结构及构建模式进行探讨与实证分析。

二、低碳型创新网络的构建

(一)构建机理

为了保证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概念提出的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在对相关理论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以产业生态理论、创新网络理论和低碳经济理论为核心,作为网络构建的理论基础。

产业生态理论是借鉴自然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流动的规律与方式,研究如何在工业生态系统内实现物质的封闭循环,提高物质和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废物最少化,实现产业系统与环境和谐发展。产业生态理论能够被本文所借鉴,在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中按照降低消耗、低排放、重复使用、资源再生的设计原则,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目标,从而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总收益的最大化。

创新网络理论包含创新理论、产业集群和集聚的相关理论、网络理论构成了创新网络的理论基础。作为一种新的组合与运作方式,创新网络是在特定范围内多元主体参与的、有多种创新资源流动的、开放的创新系统。创新网络的存在与发展是为了促进资源要素在主体间的高效流动,提高主体的创新能力。本文以创新网络理论为基础,借鉴企业创新网络与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构建研究基础,提出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的结构模型。

低碳经济是绿色生态经济,是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和低碳发展等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9]。

本文以低碳产业为研究对象,以产业生态理论、创新网络理论与低碳经济理论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与清洁生产作为指导与标准,提出低碳型创新网络的构建模式。通过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与运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突破技术瓶颈、推行绿色发展机制,提升低碳产业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生态创新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产业生态效率,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低碳产业跨越式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由高碳发展向低碳发展转变,尽快建立起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经济体系。(如***1所示)

***1 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构建机理

基于前述对相关理论的总结与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构建机理的论述,本文将低碳型创新网络定义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策扶持为带动、以环境建设为支撑、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为目的、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生态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低碳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为途径的、符合清洁发展机制(CDM)的与低碳产业创新全过程相关的***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的相互作用的动态立体网络。

(二)网络结构与构建模式

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及结合自身研究目的,本文将低碳型创新网络的结构划分为中心网络、支撑网络和调节体系三个部分。

中心网络包括组成网络的行为主体、网络中流动的资源以及行为主体之间的链路。其中,网络的创新主体包括从事低碳生产的企业、各级***府机构、提供低碳技术研发与供给的高校/科研机构、提供低碳技术咨询、信息交流、评估仲裁的中介机构等,其中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资源包括劳动力、低碳原材料、低碳资本、低碳技术、低碳信息等;链路是指各种低碳要素在创新主体间的流动途径与方式。

支撑网络本质在于环境建设,一方面是以绿色、节能、环保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主的低碳硬环境建设;另一方面是以低碳制度和低碳文化为主的软环境建设。支撑网络的建设与发展为低碳型创新网络的构建与运行提供基础支撑。

调节体系是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和***治环境,主要由市场调节和***策导向两方面构成。其中,市场调节是指低碳产品与服务的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和竞争能力;***策导向指***府为支持与促进低碳产业发展所提出的方针***策与发展规划。

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是在成熟、广阔市场空间形成的前提下,在***策导向清晰有力的支持下,由具有影响力的***府及相关部门有目的的设计和发起,以低碳制度文化与设施建设为基础,通过与其它潜在合作方的沟通,发挥核心企业的产业带动性,吸引上、下游企业及关联配套企业的进入,达成合作的过程(如***2所示)。

参考国内外产业创新网络构建模式,本文提出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模式为:产学研一体化的“高起点布局、集群化推动、园区化承载”的模式。这其中包括中心网络(创新主体的选择)和支撑网络(低碳制度、文化、平台、低碳设施)的建设。其运行机制是“投资――高校/科研机构――关键企业”之间良性互动的出现及其所形成的正反馈机制。

三、实证研究

(一)项目背景

作为实现低碳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发展战略中的重点。与其他可再生清洁能源相比,风能的开发利用具有资源消耗低、无碳排放、安全性高的独特优势,同时风电产业的技术成熟度高、应用范围广,具有大规模开发和商业开发的条件和基础,正逐步成为全球低碳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替代能源。依托富集的风能资源和较好的产业基础,我国从2004年起相继出台了一些列***策措施推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并将风电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10]。

黑龙江省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五省之一,近年来风场建设稳步推进,风电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规划从2010年到2020年,全省核准开发44,696.4兆瓦的风电项目,到2015年,全省力争形成年产风力发电机组3,000兆瓦的整机与关键零部件基本配套生产能力;并规划到2015年风电项目投资达到288亿元;2016年~2020年风电项目总投资达到480亿元① 。规划的出台,一方面提出了打造风电完整产业链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为风电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与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与此同时,黑龙江省本地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滞后,表现为“规模小、竞争力弱;研发创新能力弱,无成熟产业园区;产业关联度低”的特点,不能支持全省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无法形成装备制造与省内新能源项目的协同发展。在此背景下,产业园区所在黑河市委、市***府抓住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机遇,根据省内风电装备制造能力与丰富的风力资源不相适应的实际,大力建设以风电装备制造为主的新能源战略产业园。

(二)园区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构建

在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构建过程中,面对省内新能源产业的广大市场需求,***府作为网络构建的主要推动力,以低碳制度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保障,以低碳招商机制和准入机制为标准,通过核心企业的引进与合作,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以“碳循环”为特点的产业生态的形成。通过发挥核心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推动风电装备制造产业的集聚,建立完整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在满足全省风电产业对风电设备与核心零部件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辐射东北和蒙东地区,积极争取出口俄罗斯,在更大程度上促进黑龙江省风电产业的发展壮大,推动全省乃至全国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1. 低碳中心网络建设

作为一种跨行业的、综合集成的高新技术产业,风电产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体系。其纵向产业链主要分为材料、零部件制造、整机制造、风场运营、发电几个环节;横向产业链主要包括研发检测、部件制造和总装三个环节;风电产业关联配套产业包括:融资租赁、管理咨询、仓储物流等。为实现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风电装备产业链的生态化,应当以风机制造为核心,向上下游拓展,形成“研发――原料供应――风机制造――风场服务”产业体系。

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认真分析风电产业各环节特点与趋势,以打造完整风电产业链为途径,以清洁生产机制(CDM)为标准,对入园企业进行比较和选择。通过反复比较、认真磋商、全面接洽,选择园区核心企业;并以循环经济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生态工业为实现载体,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以核心龙头企业为带动和示范,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实现资源效率型发展,从而实现园区的绿色低碳示范效应。

上游产业链:首先在满足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准入标准的条件下,将原材料供应商和铸造加工商引入园区,构建双向物流联系,园区企业生产的废旧材料再返回原材料供应商,废旧配件由铸造加工商回购;其次将研发企业引入园区,实现研发制造一体化。

下游产业链:首先完善与风场开发商的物流和能流联系,构建共生网络,风场建设投资后向园区回供风电,废旧风机的零部件也可以被园区企业回收进行再利用;其次将风场运营商引入园区,实现销售服务一体化。

至此,园区已经基本形成了从研发检测到加工制造、从上游材料到下游风场的完整产业链,通过有效整合风电场运营商、风电装备制造企业、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促进风电产业的最优化配置,打造完整的风电产业链,为省内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培育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产业环境,推动黑龙江省在地产业链条的完善,带动省内风电制造企业的发展、推动产业集聚,提高全省风电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

通过完整产业链的构建,园区核心企业间共生态势显著(如***3所示),通过集聚效应的发挥,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创新能力,使园区具有“资源减量化”和“扩充环境容量”等生态性特征[11],有效的促进了“碳循环”与“低碳要素”的流动,形成以“碳循环”为特点的产业生态。(如***4所示)

2. 低碳支撑网络建设

园区环境建设包括低碳硬环境和低碳软环境建设。其中硬环境主要指园区基础设施的低碳性;软环境则包括园区低碳制度、低碳文化和低碳创新平台的构建与形成。

(1)园区低碳设施建设

园区本着“绿色低碳、因地制宜、资源共享、生态效率”的原则进行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一是从维持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及附近区域生态平衡的功能要求出发,统筹考虑和布局园区绿化;二是在实现“七通一平”的过程中,通过采取综合管沟的形式进行基础设施地下统一建设以减少建设成本以及提高维修的便捷性;三是园区内建筑均采用低碳绿色材料与工艺,符合国家绿色节能建筑标准。

(2)低碳制度与文化建设

①实施低碳准入制度。空间准入制度:根据园区资源环境禀赋和环境承载力,将园区空间划分为禁止准入、限制准入、优化准入和重点准入四类主体功能区域[12]。明确各区域生态环保目标,将园区产业发展、产业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优化、项目准入、排污总量控制和污染减排等提出明确的、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和要求。

总量准入制度:根据***策法规和规划确定园区的环境容量,科学论证***策法规、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和园区规划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平衡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合理设定园区的开发强度,优化资源配置和要素布局。

项目准入制度:根据空间环境准入制度、总量环境准入制度和环评审批原则,科学分析园区建设项目与产业***策、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城镇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清洁生产、污染物达标排放、排污总量控制、园区环境质量要求的相符性,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作出判断。

②推行低碳园区文化。企业低碳文化建设:制定高标准的园区环境质量标准,增强企业经济活动环境成本意识,提高园区企业发展的环境准入条件;制定出台园区鼓励发展,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的主要产业及项目指南;园区内实施IS014000标准认证工作,鼓励园区开展企业IS014000标准认证工作;推广建立企业生态文化的教育与培训制度,把生态行为准则纳入员工考核的指标,作为奖惩的依据。

管理低碳文化建设:一是建立环境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推行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可持续的行***管理和决策方法;二是建立决策的舆论监督机制,使园区自然生态环境信息和企业环保信息透明化、公开化;三是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实现信息双向交流促进园区企业提高生态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四是推动管委会绿色采购和环保行为的建立与发展。

(3)低碳服务平台建设

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进低碳型服务平台构建,即公共服务平台、人力资源平台、研发创新平台、信息服务平台、投融资平台建设(如表1所示),推动低碳要素在创新主体间的流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企业创新能力。

公共服务平台: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以园区入驻企业群体的公共服务需求为导向,通过组织整合、集成优化各类资源,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共享的服务平台,达到减少重复投入、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人力资源平台: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面向未来发展,制定新能源产业人才发展规划,分析风电产业在不同时期人才队伍的要求以及人才资源的可留性,优化公共服务,提供优惠***策,对低碳人才进行分类选择、引进与内部挖潜。

研发创新平台:构建低碳技术研究及决策平台,制定产业创新技术的发展方向,统筹规划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创新资源配置;构建低碳技术研发平台,负责产业技术研发工作,此外,还可以通过技术购买、技术引进、国际领先技术的研究学习来提升产业技术知识水平;构建低碳成果应用及反馈平台,将技术创新应用于企业中,观察应用效果,跟踪市场反馈。

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现代化的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需要相应信息工程的配套建设,特别是建设“数字化园区”将会进一步促进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整体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的目标。

投融资平台:建立和完善以***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融资平台,大力促进和支持风电产业、光伏发电产业、电动汽车电池产业和生物质能产业成果的市场化推广。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为指导,融合产业创新、产业生态理论,提出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模式及意义,并以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的建设发展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了其构建、推广的可行性与科学性。通过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构建模式的提出,为国内相关领域产业园区与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注释]

① 黑龙江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黑***发[2010]13号)。

[参考文献]

[1] 李天柱,银路,程跃. 生物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网络及其启示――基于国外典型集群的多案例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22(3):1-8.

[2] Freeman, C., Network of Innovators: A Synthesis of Research Issues[J]. Research Policy, 1991,20(5):499-514.

[3] Cook,P.The New Wave of Regional Innovation Networks: Analysis, 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egy[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1996 (8):159-171.

[4] Doz,Y.L., Olk, P.M., Ring, P.S.Formation processes of R&D consortia: Which path to take Where does it lead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21(3): 239-266.

[5] UK Government.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R]. 2003.

[6] 严立冬,邓远建,屈志光. 论生态视角下的低碳农业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2):40-45.

[7] 吴晓波,赵广华. 论低碳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8):15-19.

[8] 曹玮,刘洪涛. 基于制度主义视角的低碳创新:丹麦、德国和美国发展风电产业的启示[J]. 管理学家学术版,2010(1):3-21.

[9] 徐承红.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之路[J]. 管理世界,2010(7):171-172.

[10] 张淑谦,韩伯棠. 低碳经济时代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5):34-37.

[11] 孔令丞. 加强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工业园区生态化[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95-99.

[12] 徐震. 完善环境准入制度积极优化经济增长[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1):4-9.

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Industrial Innovation Network

――An Empirical Research of Heilongjiang New Energy Industrial Park

Wang Xiaoling ,Wu Chunyou

(Faculty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Dalian University of Tecnology,Dalian116023,China)

创新低篇8

【关键词】创新 非R&D创新 吸收能力 低技术部门

一、引言

Arundel et al.(2008)研究指出被“忽略”(非R&D活动)的创新没有得到合适的***策支持,甚至当R&D创新和非R&D(被忽略的)创新人员的年收入的增长的变化类似的时候,仍然没有合理的***策对非R&D创新活动倾斜。事实上,当比较R&D人员和非R&D人员的时候,大约一半创新企业并没有进行R&D活动, 但是在以收入上与进行R&D企业也没有差异。因此,就出现了一些以前研究没有回答的问题:当大部分公司忽略创新人员的时候,企业的创新表现是不是被很好地度量?创新表现多大程度上能够通过非R&D变量来度量?在R&D人员和非R&D人员之间有哪些相关的差异?在已有的研究中,通过逐渐增加的学者,批评技术进步只通过R&D来表现和度量的学者逐渐增加(e.g. Von Tunzelmann and Acha,2005; Mendona,2009)。实际上,对于解释创新活动来说,R&D支出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替代变量。虽然在过去的几年里,学者们已经逐渐忽略了对非R&D创新活动研究的忽略,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的问题(e.g.Ortega-Argiles et al.,2009),但是大部分创新方面的实证研究的对象仍然还是大企业和R&D密集部门,而且大部分研究还是使用R&D作为创新活动的替代变量。因此本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非高技术行业的创新过程中的关键成功因素的了解。

二、理论

基于以资源的观点(e.g.Barney,1991; Peteraf,1993)强调一个企业的内部资源至少部分决定了一个企业的业绩。基于资源的观点建立了在企业资源与能力和他的业绩之间的对应。Barney(1991)将企业内部资源放入一个广泛的定义,认为企业的内部资源包括企业所有的资产,组织与处理知识的能力和其他的潜在的优势资源。Tidd(2000)将企业的内部能力分为三类:组织能力(管理系统,技能等)、市场能力和技术能力,其中企业的技术能力主要源于企业内部的R&D活动。企业内部能力对于一个企业的技术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企业内部能力提高了企业吸收和探索外部知识的能力。因此,一个企业的内部资源决定了使用和探索外部知识的可能性,并因此改善了企业的创新。类似的,Lundvall and Nielsen(1999)强调了更高水平的培训也能够加强创新和外部知识的探索,尽管在已有的研究中没有实证依据。

还有研究不考虑中小企业,但也得到了不同的但是具有补充性的实证依据。这些研究也强调了更高水平的研究投入能够改善了企业探索外部知识资源的能力。然而,Caloghirou et al.(2004)研究结果表明,以R&D人数度量的R&D强度与创新统计显著相关。另一方面,也有研究选择R&D支出作为研究努力的变量,研究结果表明更高水平的R&D努力改善了企业探索外部知识资源的能力(e.g.Caloghirou et al.,2004; Gambardella,1992; Mowery et al.,1996; Huergo,2006; VegaJurado et al., 2008)。还有一些有助于吸收研究资源到企业的其他内部因素,比如设计办公室的存在(Bougrain and Haudeville, 2002)或者教育和培训***策,这些资源为组织内部人员引入创新奠定了基础(Lundvall and Nielsen, 1999)。综上所述,不同种类的企业基于不同的背景和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的变量分析,因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综合了度量企业内部资源的不同方式,Nieto and Quevedo(2005),Szulanski(1996)和Mangematin and Nesta(1999)的认为吸收知识的能力能够通过一系列因素取代单一代表被度量,比如公司内部的销售,专利和其他正式创立的R&D部门方面的R&D支出,Nieto and Quevedo(2005)提供了一个对度量内部因素或吸收能力的方式和变量的综述。Hervas and Albors(2009)利用生产和设计部门的技能作为企业吸收能力的替代变量。吸收能力提供给企业一个更富有的不同知识,促进更多可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和准备企业去应付环境改变(e.g.March,1991;Grimpe and Sofka,2009)。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1:企业的内部资源与企业R&D表现正相关

三、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的数据库是天津市社科院针对天津市辖区内企业2007-2010年度创新能力所做的调查数据。主要是内部和外部创新资源的变量,具体包括企业特征变量(解决吸收能力构筑的企业内部资源),基于人力资源的变量(专科员工的比例,具有专科学历的员工比例和技术员员工比例),非R&D活动的创新(市场营销,设计),和非R&D活动的技术能力(具有正式的创新计划;具有技术监督委员会)和R&D活动(R&D支出和R&D员工的比例)。

本文使用logit模型以考察公司内部资源的各自变量对企业研发的影响。自变量为第t年数据,因变量(创新)为t+1年数据,自变量滞后一期。模型如下所示:

吸收能力由一组因素度量,取代单一变量,比如研发支出与销售收入比和专利,或者公司内正式设立研发部门。按照Escribano et al.(2009:99)和Arbussa and Coenders(2007)的方法,对于首要维度(首要构成分析,PCA)我们建立了双因素分析模型(e.g.Bollen,1989),使用变量AC构建。首先,对于样本中所有企业的PCA涉及了一个企业的内部资源,导致了两个因素(AC_1,解决研发变量,研发人员占全日制员工的比例和研发支出,分别具有0.84和0.85的载荷因子;AC_2由市场营销,设计,高学历新员工,正式的创新和技术前瞻委员会的计划),解释了所有方差的78%。然后,第二个PCA只应用于获得了相同因子的创新企业(734),尽管导致了一个更差的解释能力,只有解释全部方差的59.8%。事实上,第二个PCA在解释方差方面比第一个更不可靠。

检验结果表明,变量R&D支出在解释创新上统计显著(11.297;p

参考文献

[1]Allen F.,Qian J.and Qian M.J. Law,Finance and Economics Growth in China.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5(77):57-116.

创新低篇9

Abstract: With the significant changes of China's industry environment like the swelling pressure of RMB upvaluation, and the trend that cost of domestic manufacturing is rising. The export-oriented industry's advantage that they rely on low cost is disappearing, whice force the domestic enterprises searching for a new low cost way. This paper comes up with a new concept that we call innovation low-cost strategy, which the chief drive is the innovation, with low strategy risk. Make the enterprises possess sustainable endogenous advantages after they implement this strategy.

关键词:竞争战略;低成本领先;创新

Key words: competitive strategy;overall cost leadership;innovation

中***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2-0002-02

0引言

低成本战略(也称低成本战略)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佛大学商学研究院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ter)提出的三大竞争战略之一[1],是基于20世纪80年达国家较稳定的产业环境而提出的一种战略理论。在波特提出三种基本战略之后的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相关研究文献较多。文献中波特理论的验证和应用案例较多,理论分析方面的文献较少,所以该理论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信息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未能反映到竞争战略的理论体系中,低成本模式的探索也仍停留在波特所提出的规模经济、价值链重构等方面;而对于如何结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发展和应用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却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另外,目前国内学术界常常有意无意以比较成本优势替代低成本,从而导致企业战略意识的缺失,以此为基础的企业经营思维模式则成为了恶性竞争的理论根源。因此,结合国内外优秀低成本者的实践经验,对低成本战略模式展开研究,在国际国内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低成本战略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低成本战略起源于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1980)一书,他在书中阐述,“低成本要求积极地建立起达到有效规模的生产设施,在经验基础上全力以赴降低成本,抓紧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控制,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小研究开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从这些表述中,我们可以解读出实现低成本可以从多方面入手,而它们则构成了低成本战略若干模式的“影子”。所谓“低成本战略模式”,我们可以将其通俗地理解为“低成本战略的实现途径”,而要说对低成本战略实现途径研究最为全面和权威的,非该战略的提出者――迈克尔・波特莫属。低成本战略的目的就是要获取成本优势,这也正是低成本战略模式的目的所在。继《竞争战略》后,波特在他的第二部著作《竞争优势》(1985)中提到,获取成本优势有两种途径[2]:一是控制成本驱动因素;二是重构价值链。实质上,这两种途径就是获取低成本地位的两大模式。其中,成本驱动因素包括规模经济、学习、生产能力利用模式、联系、相互关系、整合、时机选择、自主***策、地理位置和机构因素十个方面。虽然波特指出“没有一种成本驱动因素,会成为企业成本地位的唯一决定因素”,但是以任一因素为主导或者任何几种因素的组合,都可以构成低成本战略的若干***模式。但是,正是由于波特的面面俱到,致使他在每一方面都只是点到为止,没有具体深入,从而为后来者留下了拓展的空间。

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公司成为经营效率领先者的迹象已经在摩托车行业中非常明显;19世纪80年代初,Skinner和Wheelwright也致力于在生产制造阶段挖掘低成本,从而导致西方企业界生产职能领域的重构热潮。随后,Drucker和Hahn在研究中逐渐认识到采购成本的重要性,由此企业界和理论界开始从战略角度看待企业的采购管理。接着,学术界将眼光从企业本身扩展到整个供应链,开始了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从中谋取低成本。

纵观国外模式研究,虽然波特的探讨可说是比较全面的,但他并没有明确给出低成本战略的若干模式,或者说他只明确给出了一种模式――重构价值链,而对于其它可能存在的模式,波特只是罗列了它们的可能构成因素。

1.2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有关低成本战略模式研究的文章不多,陈幼其和李湘较为系统和明确地阐述和总结国内外现有模式。

陈幼其[3](2003)在中外企业实践的基础上,从竞争优势的角度提出了企业低价竞争战略的四种模式,分别是:①凭借资源要素的成本低价优势以流程创新取胜:深圳的比亚迪公司就是以这种模式取胜的佼佼者,充分发挥国内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以人工代替昂贵机器;②凭借职能领域的成本优势低价取胜,以格兰仕公司为例,通过集中做定牌生产(OEM),从而在生产领域建立起“全球制造中心”;③凭借价值链管理的成本优势低价取胜,沃尔玛公司就是把这种经营方式运用到极致的成功典范,想尽一切办法从进货渠道、分销方式以及营销费用等方面节省资金;④凭借业务流程创新低价取胜,电脑制造商戴尔公司从顾客导向出发,对企业价值流体系进行了重大调整,形成网络直销的新型业务流程。

李湘[4](2005)则是以国美、邯钢、格兰仕为例建立了低成本战略的三种典型模式:①国美模式:成功的第三者,摆脱一切中间商,直接与制造商合作,通过把握终端来控制上游;②邯钢模式:以“模拟市场核算”为核心,倒推目标成本,其实质就是一种目标管理;③格兰仕模式:扩大规模,打造上游资源,最终以超低价格创造市场并且“清理门户”。

以上几种成功模式说明低成本的实现有多种途径和渠道,两位学者只是列举了部分。所谓“模式”,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通用途径”的代名词,而关于低成本战略实现途径的文章,国内不在少数。综合多家观点,企业实施低成本战略的途径主要有:①从内部降低成本,包括:1)利用企业规模、产品范围分摊管理费用;2)控制研发费用,设计低成本工序;3)通过生产技术创新和自动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废品损失;4)塑造企业文化,改造组织结构,节约管理费用;5)加强成本管理,确定目标成本,一丝不苟地开展成本控制工作;6)从顾客价值出发,进行业务流程再造。②从外部挖潜,具体有: 1)做好供应商营销,与上游供应商如原材料、能源、零配件协作厂家建立稳定地联盟关系,以降低采购成本;2)通过在工资水平较低的地区设立工厂进行生产而获得低要素成本;3)对能够降低成本的设备进行投资,或自主研发,或采用“拿来主义”。

2创新型低成本战略模式

在低成本战略提出以来,各种关于低成本的研究多是关于对波特的低成本战略模式的后续研究,学术界多认为低成本的基本途径就是追求高效率,追求效率虽然也不排斥创新,但并没有把创新作为关键驱动因素,特别是缺少突破性的技术创新。曾鸣[5]《龙行天下》一书中提出“以低成本的方式进行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的方式降低成本,这将成为未来全球竞争的核心”。我们把低成本模式分为两种,一是效率型低成本战略模式;二是创新型低成本战略模式。创新型低成本战略模式指企业以低成本创新为关键驱动因素,而效率型低成本战略模式是企业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创新型低成本的主要特点有:

首先,是其关键驱动因素是创新。创新型低成本战略模式以创新为关键驱动因素,其它因素为辅助驱动因素,而且可以通过创新使原有产品升级进入新的市场,包括中端和高端市场,将严格的科层制和成本控制与灵活的创新激励结合起来。创新为关键驱动因素是其区别于传统效率型低成本战略模式的最大特点,后者没有明确的关键驱动因素,泛指企业通过信息化或员工培训等一系列方式和手段提高企业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的模式。

其次,创新型低成本战略模式具有升级演化特性。升级是指企业由低附加值、低利润定位演化向高附加值、高利润定位演化的过程。创新型低成本通过其特有的途径,可以让产品升级,高层次发展。传统的效率型低成本战略难以实现产品升级,存在着波特所说的可能导致优势丧失的技术、顾客和成本风险,可能陷入低成本陷阱,而创新型低成本战略可以通过演化而不断升级。

再者,以低战略风险实现升级,避免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或低成本陷阱,又避免剧烈战略变革的战略风险,规避进入壁垒,在低成本战略持续不变的条件下实现低成本战略升级。

最后,获得持续内生优势,即通过学习获得成本优势,而不依赖于发展中国家外生廉价劳动力,而效率型低成本战略模式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内生优势但有上限,难以长期持续。

3创新型低成本创新的途径

创新型低成本战略模式在实际的企业竞争中已然存在,这些企业通过途径的选择成功的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得地位,成为行业的强者。主要有三条途径:

3.1 通过整合创新整合创新是把已有的创新成果进行整合,有人将其称之为从无序到有序的整合创新。在一个充分竞争、几乎没有任何空隙的市场里,海尔创造了非常令人吃惊的业绩,这个业绩的支撑点就是整合创新――每一样技术都是现成的东西,每一样东西都不是海尔独创的,但把它们联合在一起的方法是海尔独创的。从一个并不高的起点出发,海尔通过集成过去的创新能力,整合全球的设计和研发,最终形成颠覆性创新的实力。例如,小小神童洗衣机的成功,甚至引领了欧美同类企业的研发方向。

3.2 通过流程创新流程创新战略的核心在于如何创造性地利用成熟技术,在生产流程方面进行创新。比亚迪是一个经典案例,它在资本不足的劣势下,利用流程改造,把手机电池制造这一资本密集的产业变成了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大限度地将技术与中国的比较优势――劳动力结合,获得了外国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成本优势,迅速赢得市场份额。

3.3 通过颠覆性创新以低成本方式进行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的方式降低成本。在IT、通信等高端技术领域,不少中国企业选择了颠覆性创新的路径,例如华为是中国企业进行颠覆性创新的典范之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2006年4月的年度报告显示,华为提交的中国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249件,甚至超过了思科的212件,占到中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的10%。其无线产品已经进入包括德国、美国在内的14个发达国家。

4结论

随着我国产业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加大和国内制造业的成本呈现不断提高的历史趋势,制造业集中的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土地,原材料和能源价格迅速攀升,我国外向型制造业赖以生存的低成本条件正在不断削弱,部份企业倒闭、撤资或外迁,30年来所形成的、建立在生产要素成本优势基础上的发展模式和战略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和严峻挑战,我国企业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新的低成本模式。

放眼市场,随着信息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快速发展,创新技术的日益扩散,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产品日趋同质化;与此同时,顾客的需求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他们越来越需要个性化、高质量而价格却相对低廉的产品。在这样一个竞争格局下,实施创新型低成本战略的企业通过低成本创新来升级产品,降低企业升级战略风险,保持企业的内生优势,为企业的低成本和市场领先开创了很好的空间,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利器。低成本创新为企业的低成本创造了新的机会,同时也使我国企业的成本优势有了升级的空间。因此,创新型低成本战略将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Michael petitive Strategy[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34.

[2]Michael petitive Advantage[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1:32.

[3]陈幼其.简析低价竞争战略的成功模式[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第五期(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5):1-4.

[4]李湘.成本领先战略的范式[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01);1-2.

[5]曾鸣.龙行天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25.

[6]刘红霞.走出成本领先战略的误区[J].中国贸易导刊,2002.(11).

创新低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 金融创新 问题 措施 策略

市场经济和金融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目前,环境带给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也在不断经受着环境的考验。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社会市场经济秩序受到一定的影响,经济市场结构以及金融体系和制度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发展低碳经济,节约能源资源,减轻环境的压力和负担,成为现阶段金融经济发展的大体趋势和方向。传统的经济发展和进步多以环境破坏或者是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为代价,但是现在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只有做到经济协调发展以及与环境和平共处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时代的金融创新对于社会、人类和市场金融来讲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且这个挑战是必不可免的。

一、国内低碳经济下的金融创新发展现状

近年来,节能减排以及低碳发展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的低碳金融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在整体经济比重中依然保留着不断上升的发展势头。下面我们主要从低碳项目融资以及碳交易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一)低碳项目融资的发展状况

兴业银行是我国首家开展低碳项目融资业务的商业银行,它于2006 年与国际金融公司(IFC)合作签署了《能源效率融资项目(CHUEE) 合作协议》(即《损失分担协议》),成为国内首家推出“能效贷款”产品的商业银行。该协议规定,IFC 向兴业银行提供2 亿元人民币的本金损失分担,以支持最高可达4.6 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兴业银行则以IFC 认定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为基础发放贷款,IFC 则为贷款项目提供相关的技术援助和业绩激励,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至2009年底,兴业银行在国内的34家分行全部开放节能项目贷款业务,此业务共支持国内的146个节能减排项目,共涉及融资金额高达92.37亿元。在兴业银行之后,北京银行以及上海浦发银行也先后与IFC签署了合作协议,以研发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方面的信贷产品。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代表的其他银行也开发出了关于清洁技术研究以及低碳应用项目的新型融资方案,例如金融租赁模式、节能服务商模式等。这些数据与实例标志着我国金融体系在应对低碳经济发展上已经走上了创新的道路。

(二)碳交易的发展状况

在世界碳交易市场中,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核证减排量一级市场上最大的供应国。根据联合国执行理事会(EB)的相关信息表明,至2009年底,我国已经注册了671个项目,占其注册总数的35.15%,同时也获得了(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CER1.69亿吨,占核发总量的47.51%,目前居世界首位。目前国内金融体系为了更好地适应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相继成立了上海能源交易所、重庆排污权交易所、山西吕良节能减排项目交易中心、北京环境交易所等交易机构。其中北京环境交易所还与全球最大的碳交易所BlueNext 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此同时,各家交易所也正式开展减排交易业务,并先后走上了正规。自此之后,江苏、广东等地也正在筹备地区性的碳排放交易所。

二、低碳经济时代金融创新所面临的问题

对低碳经济时代金融创新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有助于我们发现金融创新过程中所存在的漏洞与不足,从而以不断改进的方式促进其科学发展。

(一)金融体系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还缺少信心

金融机构对低碳经济能够带来的经济利润还不能做出准确、科学的预测,还存在着观望和浅尝辄止的态度。因此对碳经济项目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基本上都是尝试性的发展,对碳经济投入资金比较少。但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金融机构的大量资金扶持才能够有所成就。由于金融体系对低碳经济不够重视,金融市场的发展空间也因此受到遏制,金融产品和服务业务上也难以做出大的调整,这对于低碳经济时代下的金融创新是非常不利的。

(二)低碳经济发展技术与项目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尽管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国家将低碳经济作为发展战略目标来对待,并且在技术与项目发展上的投资也非常多,但是低碳经济的发展还是不够完善,一些必要的技术还没有进行创新,低碳经济的技术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国内有不少地区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方面还存在严重的落后现象,并且对低碳经济的意义和作用还比较陌生,并且也没有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教训和经验,对于规避碳金融方面的业务风险也没有做好准备。

(三)低碳经济时代金融风险规避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低碳经济时代的金融风险需要有效的技巧进行规避。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其制度上还不是很完善,在体制和监督力度上都存在很多的缺陷和问题,这就给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及相关的金融体系带来了很大的外在风险。比如说: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法律上、体制上都还存在很多的漏洞,因此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策风险和市场风险等相对就比较多。风险和碳经济的发展是成正比的,碳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在相关体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风险也会成倍的增加。鉴于低碳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此规避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的金融风险就成为金融创新的重要问题。

(四)低碳经济发展与金融创新之间的衔接力度还需要加强

碳金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只有很小部分的金融机构和组织加入了低碳经济发展的行列。尽管一大部分人已经意识到低碳经济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但是没有资金方面的扶持,低碳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还是难以得到明显的改观。低碳经济在市场中没有明显优势,金融机构出于对自身经营效益以及经营风险的考虑,自然不愿参与到低碳发展中来。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经济发展与金融之间的相互关系致使低碳经济与金融创新之间存在先与后的问题,是金融体系不断进行创新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还是低碳经济快速发展以获得更大的金融支持?这是目前我们在金融创新中要综合考虑的重要问题。

三、低碳经济时代金融创新的相关策略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做好低碳金融的宣传与网络发展工作

现在是网络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信息在网络全球化的影响下,都能够实现传递速度、范围的最大化。同时,网络还是一个很大的经济市场,碳排放交易或者是碳金融可以在网络上形成统一的模式和体系,制定相应的制度,在网络上增加碳经济这个互动的平台。此外,低碳经济时代就是主导市场经济的时代,呼吁人们重视网络低碳经济市场,鼓励人们为了发展低碳经济积极献计献策,要充分利用网络全球化这个大的环境和市场机制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好宣传,这就能够使低碳经济以最小的成本费用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二)加强***府扶持力度,创造低碳金融的良好发展环境

***府作为国家的控制与管理者,应该为低碳经济以及低碳金融的发展行使应有的权利与责任。首先,***府应出台低碳环保的***策,健全和建立金融服务项目。碳金融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府有力地保护和支持是碳金融发展和成长的关键所在。其次,我们还应该利用***府的力量加强碳金融的宣传力度,要让人们意识到低碳经济的发展会给市场经济的结构和模式造成变动,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都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后,我们必须要增强全社会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让低碳经济成为发展国际金融贸易的桥梁,让低碳经济的发展带来市场金融结构的变革和创新。

(三)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要加强国际间低碳经济的交易与合作,就要积极地增进碳金融市场的建设,对于国际上低碳经济发展的先进结构和模式要借鉴,要利用信息全球化这个广大的平台,为低碳金融经济的发展带来契机。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全球国家和人们的责任,因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也就成为全球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和重点,建设绿色和谐的家园是我们在发展人类经济的过程中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培养低碳金融创新的人才

现在低碳经济的发展缺乏技术型的人才,而且在技术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指标,环保方面的人才又缺乏针对性,因此建设一批具有低碳经济头脑的人才是低碳经济时代的金融创新的重点。低碳金融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强高等学院等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力争培养现代化、专业化、高水平的金融人才。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该注重内部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与构建。

四、总结

本文主要从我国低碳经济时代下金融创新的现状、低碳金融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三大方面来简要探讨低碳经济时代下金融的创新与发展。总的来讲,金融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创新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它需要***府、金融机构、社会团体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在此也希望有更多人士参与到这项课题的探讨中来,为金融体系的现代化发展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布.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特征、绩效与启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03).

[2]陈柳钦.新世纪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动向[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3]陈柳钦.低碳经济:国外发展的动向及中国的选择[J].甘肃行***学院学报,2009(06).

[4]成万牍.我国发展“碳金融”正当其时[J].经济,2008(06).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创新低10篇

学习

企业文化创新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文化创新10篇,内容包括企业文化创新的做法,企业文化创新观。从上述历程中不难发现:科技中心转移的取向是有***的思想、宽松的环境、对人才、技术、资金有吸引力的区域。为什么近现代的科技***绕过了曾经有过辉煌巅峰时期

学习

开拓创新精神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开拓创新精神10篇,内容包括开拓创新精神新闻报道,开拓创新意识100条。由结果推知原因,先假设后验证等,都属于逆向思维。它在人的思维反应中是难能可贵的,是许多发明创造和知识创新的根本思想源泉。许多创造发明都是先假设所需

学习

协同创新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协同创新10篇,内容包括协同创新的方案,协同创新的例子。微软前首席技术官内森?梅尔沃德创建的高智公司团队是一个了不起的互补型团队。他把背景迥异的人聚在一起,让他们“为了乐趣和利益”共同努力来解决重要问题。如何让发展

学习

体制创新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体制创新10篇,内容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的例子,体制创新的历史事件。深化项目管理机制改革。完善科技项目评价机制,建立评价专家责任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全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开发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平台,实现科技计

学习

读书月活动总结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读书月活动总结,内容包括读书月活动总结1000字,读书月活动总结话术。二、此次活动涉范围广泛从活动对象上看,第五支部的所有***员都参加了本次活动,并且写了读书心得和读后感。读书就要得其精华,每个人认真读书,把自己的想法、

学习

班会活动总结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班会活动总结,内容包括班会活动总结万能模板,班会总结活动效果。班会目的;为加强我班学风建设,提升我班学习态度,使同学们由被动学习化为主动学习。营造出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的学习气氛。培养诚信守实的新一代沈理工大学生。班

学习

科技创新基金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科技创新基金10篇,内容包括金鹰科技创新基金,富国科技创新基金。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确认与计量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府补助,对***府补助的定义为:“***府补助是指企业从***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

学习

传承与创新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传承与创新10篇,内容包括传承与创新关系,传承与创新的现状。Keywords:traditionaldwellings;inheritance;innovation中***分类号:TU-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5-0051-031引子“建筑学是地区

学习

科学创新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科学创新论文10篇,内容包括科学创新论文,科学创新论文2000字。科学技术系统创新运动是一个貌似无规则运动的有序性演化过程,具有典型的复杂系统特征。第一,多因素性。技术本身是各因素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技术不等于各因素简

学习

指数基金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指数基金10篇,内容包括指数基金常识大全,指数基金骗局。牛市买指数“牛市买指数”似乎成了股市中颠扑不破的真理。在每一次的反弹中,指数基金以其高度地模拟追踪标的指数,为投资者带来高于市场的平均回报。截至6月30日,在全球

学习

母亲节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母亲节,内容包括母亲节合集,母亲节回忆录100篇。第二天早上,还在熟睡的我,感觉脸上有点湿,仿佛被亲过,真是个亲亲母亲节。

学习

统计培训总结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统计培训总结,内容包括统计个人培训总结,统计培训大概总结怎么写。思想***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在3月份,县统计局及时组建机构,制定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共涉及到局机关20名同志统一参加了全县第二批

学习

你不是我要的女人

阅读(24)

4、今天就是三八节了,预祝所有的男性同僚节日快乐!虽然您不是女性,但属于女性用品;虽然您不是母亲,却让很多女士做了母亲;虽然您不是妇女,但你切让许多女孩变成妇女。辛苦了,节日快乐!5、旧社会女子命运苦,三从四德束缚小脚步。如今妇女得***,...

学习

求实创新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求实创新10篇,内容包括求实创新方案,求实创新的解读。——全省外贸进出口实现385.1亿美元,增长51%,高于全国平均增幅28.5个百分点,列全国第12位。其中,对俄贸易实现189.9亿美元,增长154%,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9.3%,占全国对俄贸易的

学习

企业文化创新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文化创新10篇,内容包括企业文化创新的做法,企业文化创新观。从上述历程中不难发现:科技中心转移的取向是有***的思想、宽松的环境、对人才、技术、资金有吸引力的区域。为什么近现代的科技***绕过了曾经有过辉煌巅峰时期

学习

开拓创新精神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开拓创新精神10篇,内容包括开拓创新精神新闻报道,开拓创新意识100条。由结果推知原因,先假设后验证等,都属于逆向思维。它在人的思维反应中是难能可贵的,是许多发明创造和知识创新的根本思想源泉。许多创造发明都是先假设所需

学习

协同创新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协同创新10篇,内容包括协同创新的方案,协同创新的例子。微软前首席技术官内森?梅尔沃德创建的高智公司团队是一个了不起的互补型团队。他把背景迥异的人聚在一起,让他们“为了乐趣和利益”共同努力来解决重要问题。如何让发展

学习

体制创新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体制创新10篇,内容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的例子,体制创新的历史事件。深化项目管理机制改革。完善科技项目评价机制,建立评价专家责任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全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开发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平台,实现科技计

学习

科技创新基金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科技创新基金10篇,内容包括金鹰科技创新基金,富国科技创新基金。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确认与计量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府补助,对***府补助的定义为:“***府补助是指企业从***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

学习

技术创新管理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技术创新管理10篇,内容包括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关系,技术创新的管理方法。主办单位:西安科技大学;陕西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会出版周期:双月刊出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际刊号:1672-7312国内刊号:61-1414/N邮发代号

学习

科技与创新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科技与创新10篇,内容包括科技创新创意文章,科技与创新方面的文章。科技创新既是一种实践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活动,任何一种活动都是在一定文化氛围中形成并在特定文化驱动下而不断演绎发展,最终形成一种推动社会前行的力量。

学习

创新思维方法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创新思维方法10篇,内容包括创新思维100讲,创新思维的案例和方法。(来源:文章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