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体操论文篇1
关键词:艺术体操;运动员;动作
1引言
艺术体操不仅有体育运动的健康美,而且融合了包括雕塑、绘画、工艺在内的艺术美,以及芭蕾舞、民族舞、技巧、武术、杂技、戏剧等技术之精髓,而且还创造了一整套有思想、有感情、有层次、有结构、有难度的立体练习程序,从而构成了艺术体操的美。艺术体操综合了舞蹈中的形体艺术,美术中的造型艺术,音乐中的音响艺术,并将这些艺术与高超的身体和器械技术交融组合成千姿百态的舞台和流动变幻的场面,给人以优美、清新、高雅、新颖等印象。
2艺术体操项目人体美的研究
2.1体型美
艺术体操项目是以优美为其主要特征的,运动员漂亮的外貌及健美的身体形态会为创造优异的成绩带来良好的“印象分”。外貌主要是指脸型、五官和气质。脸型、手型与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各部位比例匀称,在选材时对运动员体型结构外表都有相应的要求:颈部及四肢修长,躯干略短;肩部稍宽,髋部稍窄,臀肌上收。这种苗条修长的身材,完成的动作不但幅度大而且非常优美,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和无穷的艺术魅力。
2.2姿态美
姿态美是身体各部分所呈现出来的外部形态美的一种。姿态美是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完成过程中的审美意识及对运动员自身的审美要求,是评分的重要依据之一,是提高动作质量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完成动作过程中,动作舒展、姿态优美大方是对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基本要求。通过训练使人体的一些基本形态表现得更加优美动人。而在艺术体操基础训练中正是借助舞蹈、芭蕾等基本功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形体。使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挺拔、隽秀,更显女性曲线美,使运动员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散发着青春、优雅的魅力。
2.3气质美
艺术体操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不仅仅要进行多方面的技术训练,作为一名优秀的顶尖级运动员还要有独特的气质。气质美是人的品德、性格、精神、风度等综合性的一种内心世界的美,是人对外界事物反映的一种心理品质和心理现象。一个人的美离不开外在和内涵两方面。人是一个统一的机体,外在表现和内心世界应该是统一的,行为美与心灵美应该是统一的,动作美和气质美也应该是统一的。长期从事艺术体操锻炼的人,那高雅优美的动作造就了他的形象美,那婉转动听的音乐与动作的结合使人的气质在身体与心理的交融中自然而然得到升华。此外艺术体操运动员独特的个人气质美是比赛中获得高分的关键因素之一。
2.4造型美
造型美是用身体形态姿势表现的美。它包括静态造型美和动态造型美以及动静结合的造型美。艺术体操的静态造型美光彩照人,像一尊精美的雕塑。如艺术体操套路的各种开始和结束姿势以及各种平衡等等,都是静态的造型美。动态造型美是在运动中的空间造型美。如跨跳、鹿跳、接环跳,立转、平转以及旋转中的平衡,都是动态的造型美。而跳步接踹燕等动作则是典型的动静结合的造型美。这些造型或动态或静态或动静结合,无一不是艺术价值的完美显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5难度美
在艺术体操的比赛中,形成其艺术价值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身体动作是重要的技术基础,是由跳步、平衡、单足转体、波浪等基本动作,以及各种移动小跳、单足跳、摆动绕环等动作组成,其中跳步、单足转体、平衡3类动作丰富多变,是组成难度的核心部分。成套难度的数量多达20—30个;而难度动作的系数涉及10个级别,难度之大令人咋舌。例如,卡巴耶娃做的踹燕转体360°和不用手帮助的结环转体360°;阿列克山德罗娃做的上体侧倒侧劈腿转体360°和抛器械后连续3次伊柳辛接器械等动作,使人耳目一新。更令人惊叹的是她们能把这些创新难度和其它转体或平衡难度连接起来做,出现以连续体相接的联合难度,使观者目不暇接,练者一气呵成,达到形美感目、神美感心的微妙境地。这种作为艺术美的创造性发展所体现出来的难度美,使人真切感受到运动员本质力量中所潜在无穷能力,从而悟出不断追求新领域的真谛。超级秘书网
2.6人体与器械的配合之美
艺术体操器械有绳、圈、球、棒、带,不同器械均由不同的材料特制而成,轻便别致容易操手。若巧妙配合,使器械成为身体的一部分,例如:抛、接、踢、滚动、绕、等等。都能表现出许多高超动作,运动员有序地变化队形,器械的相互交换,空间与地面、人与器械的结合形成动态***案。天衣无缝,浑然一体,人与器械和谐一致。
3艺术体操音乐美的研究
艺术体操成套动作是在音乐伴奏下完成的,不仅烘托气氛,更是各种形态和技术展示的艺术手段,所以音乐是艺术体操的灵魂。曲调优美、风格鲜明的音乐,不仅可以激发运动员的激情,突出个性,增加动作的感染力,还可以增强表演的气氛和艺术感染力,动作是声音的形象化,是表达音乐形态和内涵,优美的音乐的开始,使人产生美妙的联想。运动员心情和意境受音乐旋律的启迪,从而产生艺术创造的激情,随着音乐的旋律,用全身的器官尽情地自如地表现动作。使音乐形象和动作达到完美的统一,给裁判和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4结论
艺术体操只有以高难的技巧动作、优美的舞姿、动听的音乐旋律、感人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表现力等各种因素,才能创造出鲜明、完美的意境,令人心驰神往,产生强烈的审美力量。若忽略了任何一个部分,如技巧难度太低,音乐旋律不动听,造型不美,神形分离等等均会对整套动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艺术体操中(下转178页)(上接177页)绝不能把难度技巧、舞蹈、造型、器械、音乐等等看成是各自孤立的、个别的,而应严格地按照每一部分美的规律进行编排,并把它们和谐、完整地统一。一套艺术体操动作就是一件艺术作品,只有各方面的美融为一体,才能获得最佳整体效果,创造最美的艺术境界,其美的特征及美学价值才能得以最完美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大众艺术体操
【2】杨鹏飞.艺术体操的美学研究[M].武汉体育学院学院.2001年04期
艺术体操论文篇2
[关键词]艺术体操教学;审美能力;有效策略
艺术体操是一项具有美感的体育项目,其将不同形式的美感融入了运动当中,从而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性,主要包括舞蹈美感、音律美感以及形态美感等几个方面。艺术体操将人体与艺术有机结合到一起,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受。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体操教学的过程也是一种美育过程。将审美能力培养作为目标融入艺术体操教学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的柔韧性、肢体力量以及身体素质展现出来,从而培养其审美观念。
一、形体训练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
形体训练是艺术体操教学的基础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塑造形体美。形体美是一种动静相结合的美感,包含很多细节。教师在开展艺术体操训练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合适的训练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站姿训练。站姿能将学生的外部形象完全展现出来,提高站姿的优美性主要在于将脊背挺直、立腰等。正确的站姿能展现学生的精气神。其次,坐姿训练。端庄的坐姿能将女性的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将其内在文化修养展现出来。特别是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更加应该注意自己的坐姿,让整个人看起来端庄得体[1]。最后,行走姿态训练。走路的姿态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展现一个人的魅力,优美的走路姿态也是一名艺术体操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人在行走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美感主要在于腿部在移动的过程中能与身体保持一种协调,展现出律动美感。所以,走路时应该保证身高、腿长与迈步的跨度相协调。
二、动作教学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
站在美学的角度上,稍具复杂度的动作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人们内心的审美活动。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利用艺术体操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动作教学环节。动作教学的要点是动作的表现力以及身体姿态这两个方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些舞蹈元素,使学生的表现力以及形体的优美姿态能展现出来。例如,巴塞转体等舞蹈动作都能将肢体动作与器械相互融合,带给人们不一样的美感。学生在练习艺术体操动作的过程中将这些舞蹈动作融入跳跃、平衡以及转体等动作当中则能适当提高体操动作的难度。
三、音乐感悟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
音乐是艺术体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艺术体操的训练过程中,还是在真正的比赛过程中,音乐无时无刻都被渗透于整个项目当中。融入音乐伴奏之后,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以及韵律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在动作表现中将力量展示出来。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艺术体操的学习兴趣[2]。在教学之初,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感受音乐中蕴含的力量,并能在音乐的带动下使全身的肌肉得到训练。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肌肉力量,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以及节奏感,从而带给学生美学感受。另外,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音乐,并能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与肢体动作组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不一样的美感。四、教师仪态展示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艺术体操的训练过程主要是以教师的教导为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并能引导其参与学习、训练以及审美的过程。所以,教师是学生学习艺术体操技能的主要“模板”,教师的仪态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人的形象非常重要,优美的姿态、端庄的气质以及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都能影响他人对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印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形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使学生能通过对教师的模仿强化自身对美感的理解程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目标。综上所述,艺术体操是一项展现美感的体育运动,也是我国体育运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审美能力培养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形体训练、动作教学、音乐感悟以及仪态展示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艺术体操论文篇3
【关键词】音乐;艺术体操;教学
0.前言
选题依据:艺术体操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教授E・J・达尔克罗兹为了实现身体运动与音乐的结合,创编了节律动作、训练听力动作和即兴动作,通过人体在音乐节律下完成一系列的动作来展现人体运动的美并完成对音乐的诠释。其最初的目的是以身体的自然动作为基础,在音乐的伴奏下有节律地活动,从而体现躯体的柔韧性和动作的艺术性[1]。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艺术体操目前已经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艺术体操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集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可以说是一项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不仅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器械技术,还要有一定的音乐修养和艺术表现力,将体育中的力量、技巧和音乐中美的旋律充分结合在一起,展示体育技巧和音乐韵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艺术体操与音乐的关系可以比作为“鱼水关系”。音乐是艺术体操项目的最大特征,也是艺术表现力分值的一个评判内容之一。在艺术体操比赛规则中强调“音乐编制缺乏整体性、音乐和动作的节奏缺乏一致性、音乐与动作的特性缺乏和谐均要扣分,扣分值从0.10、0.20、0.30或更多直至分”[2],它是艺术表现分值的20%。运动员能否在表演和竞赛过程做到动作与音乐的统一,创造一种完美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是决定表演、比赛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音乐是艺术体操的灵魂,艺术体操动作的幅度、速度、风格和表现力都受音乐的制约。音乐不仅能激发艺术体操练习者的内在情感和表现力,还有助于培养艺术体操练习者的韵律感、节奏感和美感。因此,对音乐在艺术体操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全面论述,探讨在艺术体操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及选择音乐时应注意的问题显得意义重大。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检索中国期刊网,查阅相关期刊,对2000-2009年有关艺术体操教学、音乐与艺术体操的关系、音乐在艺术体操教学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专题检索,为本文准备详实而丰富的资料。
1.2专家访谈法
就音乐与艺术体操教学相关问题以电话和面谈的形式咨询湖南省艺术体操界专家5名,广泛听取他们的观点和建议,为论文的撰写获取宝贵的资料。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音乐与艺术体操的关系
音乐是用音响作为材料来表达情感的,而艺术体操则是用人体的动作来构成自己的形体美的,但她们是博大精深的抒情艺术中不可分割开的一对孪生姊妹,两者相互映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音乐是艺术体操的灵魂,没有这个灵魂, 艺术体操寸步难行。而艺术体操则是音乐的具体化和形象化,艺术体操在创作和表现的过程中,是完全离不开音乐的。
2.2音乐在艺术体操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是艺术体操的灵魂,音乐与艺术体操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艺术体操教学中,音乐的作用非常重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在艺术体操教学中,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素养,调节学生情绪
在艺术体操中,无论是一般专项训练,还是成套动作都离不开音乐,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在音乐和节奏方面的素养,还可以在训练中调节学生的训练情绪。
在一般专项训练中,音乐不仅可以调节动作的节奏速度,而且不同力度变化的音乐对动作的力度也起到了不同作用。基本训练中的准备活动不仅给予动作以节奏和力度,还给予学生以不同的情绪。动作依据这些变化,体现出不同动作的不同风格。相同的动作,在不同音乐的伴奏下,也会表现出的情绪与力度。如一个简单的走步动作,在不同音乐风格的伴奏下,所体现出的动作形式也相对有所变化。如使用强有力的进行曲进行伴奏,如迪斯科等,在这个音乐伴奏下进行走步时,应有别于平常人的行走,动作行进有力,带有一种自豪的神情,又如使用柔和舒缓的音乐,初学艺术体操时的步法练习、三级徒手操音乐等,在此音乐伴奏下进行走步,就会使动作变得柔和而连惯,松弛而有韧性。同样的动作在不同风格的音乐伴奏下,产生了不同的变化,充分体现出音乐在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这不仅强调了动作的速度与力度,也锻炼了学生在相同动作不同风格音乐下的不同表现方式。在组合练习中,由于组合是一种技术、节奏、身体感觉,协调和速度等多方面的练习,这些变化就更需要使用音乐来进行调节了,乐曲速度、力度的变化可以带动动作的变化。
2.2.2在艺术体操教学中,音乐是行动信息
音乐艺术对于情感、气氛有着很大的直接作用。艺术体操是一项有节奏的韵律运动,音乐以富有情感的旋律影响着艺术体操练习者的动作和表现力。因为当外界一定频率的声波作用于人体后,就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如心跳、血压、呼吸及大脑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都会有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完成艺术体操的动作和表现艺术体操特有的风格的重要手段。不同的音乐风格将为艺术体操提供不同的行动信息,如雄壮奔放的拉美音乐舞曲就可使学生动作在热情、欢乐、奔放、粗犷的音乐氛围中,表现出挺拔、高昂、坚定的气质和动作;而浪漫、抒情的乐曲则使学生产生沉静、略带忧郁和消极的情绪,进而影响他们的动作表现手法。总之,美妙、和谐、动听的音乐,能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灵活性和协调性,从而使学生在音乐的感染和鼓励下,产生积极、主动、热情的练习情绪,帮助他们建立整套动作的条件反射,牢固地记忆动作顺序,加快学习动作进程。
3.结论与建议
结论:
(1)艺术体操音乐是一种新的音乐表现形式,它既有音乐的艺术性,又有独特的形式、结构和表现手法,它的音乐价值在于强化人体动作的律动和美感,赋予运动丰富的感彩和表现力,符合音乐的美学特征。
(2)在艺术体操教学中,音乐是行动的信息,对培养学生坚强和高尚品德起到重要作用。
(3)在艺术体操教学中可从激发学生音乐兴趣,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加深学生音乐理解能力,增强学生音乐想象能力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参考文献】
[1][3]张娟.略论音乐与艺术体操的互动性[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90.
[2]艺术体操比赛规则[DB/OL].中国体操协会网:省略/,2006,12,6.
艺术体操论文篇4
现代艺术体操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2001一20()4规则的全方位、跳跃性变化,促进了艺术体操训练所有领域的发展和变革。足见这场变革是通向2008奥运会的前奏曲。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取得是多元素综合效应的结果,其中运动员早期良好扎实的基础训练是日后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坚实基础和保障。基础训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关系到我国竞技艺术体操水平的发展。因此需要重新审视对艺术体操基础训练的认识,弥补我国艺术体操在基础训练理论方面研究的不足,为艺术体操训练提供准确的信息,为国家艺术体操队备战20(科、2008年奥运会提供技术信息服务。最终实现我国艺术体操在2008年奥运会上升国旗的奋斗目标。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基础训练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对中外基础训练研究现状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尤其参考体操等与艺术体操较为相近项目的基础训练详细状况,并结合艺术体操研究成果,进行一定的归纳和分析。
2.2调查法
(1)专家调查:用“特尔菲”法对全国13名艺术体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调查(见表1),收集专家对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其相关方面问题的观点;
(2)问卷调查:通过在2002年全国艺术体操冠***赛比赛期间和2003年全国艺术体操教练员、裁判员新规则培训班期间对教练员、裁判员进行基础训练方面的问卷调查和座谈,了解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的基本概况;
(3)实地考察:对江苏省的南京市、扬州市,浙江省杭州市的艺术体操业余体校进行现场调查,并对教练员进行实地交流,了解我国艺术体操省体校和业余体校基础训练的实际情况。
(4)访谈法:在对基础训练的训练内容、方法、训练计划等方面内容确定过程中,与多名艺术体操教练和长期从事基础训练方面研究的专家进行交流。
2.3统计分析法用计算机对收集和测量的有关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国内艺术体操基础训练理论研究现状
从我国艺术体操运动训练理论研究来看,大多数是有关高水平运动员技术训练的研究,对青少年艺术体操训练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幼儿艺术体操训练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见表2)。对艺术体操基础训练理论方面的研究更为罕见。而且陈旧,多以教练员的经验总结为主。当然,也有少数科研者在艺术体操训练某些方面有较为深人研究,如王爱兰撰写的《艺术体操运动训练之研究》(1991);马更娣、刁在篇的《苏中艺术体操训练特点之研究》(1995);于丽群的《我国部分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早期舞蹈基本功的训练》(1992)等。上述研究在当时曾起到促进作用,然而已明显落后于当今技术的发展和新规则的大幅度变更以及新的训练方法、手段和先进的训练理念。从中我们不难看到,我国与世界艺术体操先进水平国家在训练理论有着较大的差距,基础训练理论研究薄弱是阻碍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3.2对艺术体操基础训练概念的界定
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通常包括启蒙训练阶段、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以及竞技保持阶段(见表3)。其中基础训练阶段是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持续时间为3一5年。主要任务是根据未来高水平专项竞技的需要发展基础运动能力。通常可将3一5年的基础训练阶段划分为两个阶段,即一般基础训练阶段和专项基础训练阶段。运动员开始参加训练的1一2年内,应该全面学习多种运动技能,学习多项运动技术,并在这个过程中相应地发展一般运动素质,培养参加运动训练所需要的一般心理品质。随着运动员发育情况的变化,根据他们在初期基础训练中所表现出来的运动才能,使教练员能够对其发展潜力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并确定其专项训练的方向,然后便进人专项基础训练阶段。在专项基础训练阶段,应围绕着专项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基础组织训练,发展运动素质的训练比例应逐渐增大。技术比较复杂的技能主导类项群,应着重抓好基本技术的训练。在对艺术体操基层教练员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基层教练员对基础训练、基本训练这两个概念混淆不清,常常混为一谈。认为基本技术训练就是基础训练。而在运动训练学的理论里对这两个概念也未做详尽的定义。通过查阅辞海了解这两个词在字面上的差别。“基础”泛指事物发展的根基和起点。“基本”则泛指事物的主要部分。从字面上看,“基础”与“基本”两个词是有本质的差别的。可见,艺术体操基础训练是艺术体操运动训练发展的根基和起点,是艺术体操运动员成才过程中“发育阶段”;而基本训练是艺术体操训练的基本内容。基础训练阶段只是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一个阶段,而基本训练指的是基本技术训练。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不可混为一谈。在我国,对“早期训练”的认识,多年来学术界和广大教练员的认识很不一致。正因为如此,对早期训练目标和初训年龄的确定也是各说其是,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因而早期训练阶段实际上是全过程多年训练过程中的一个区间性多年训练过程。是指一个运动员在进人专项高水平训练之前的基础训练阶段,是多年训练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运动员多年训练及其成长的规律表明,儿童少年早期训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打基础的训练过程,其训练效果直接影响运动员能否最终成材。“早期训练”是早期启蒙训练、早期专门化训练和早期专项化训练的一个总称。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儿童少年早期训练的终极目标是进行基础训练,也就是为专项的提高打好全面、一般和专项的基础。
3.3艺术体操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训练年龄、训练年限的界定
对儿童少年进行多年系统训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是科学地确定他们开始进行早期训练的年龄。尤其是开始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年龄,既不能太晚也不能太早。现代训练不少项目运动员的始训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多年以来,我国艺术体操界对基础训练初训年龄和各阶段的年龄、训练年限以及训练任务没有统一认识,以致于许多基层教练员只能凭经验对其进行模糊的划分,这就导致基础训练不系统、科学。通过进行大量调查和系统研究,参考国外训练的经验,我们认为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始训年龄为5一6岁。其基础训练阶段的训练年限为4一6年,即一般基础训练阶段的训练为1一2年;专项基础训练阶段的训练为3一4年,其运动员在专项基础训练阶段的年龄为9一12岁。
艺术体操论文篇5
摘 要 艺术体操项目是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里的一种项目,在我国发展比较年轻,随着规则不断改变,技术发展对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以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特征为研究对象,总结出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手段特征,为艺术体操项目体能的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艺术体操 体能 训练特征
在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相关理论也有一定的展开,体能训练的有效手段、体能训练与运动机能的水平关系,对我们认识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了很好借鉴。本文通过对艺术体操教练访谈和自己调研总结了目前我国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采用不同手段,以期能够丰富体能训练理论,为艺术体操运动员训练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了相关书刊文献、学术论文作为课题研究需要的基础资料。
(二)专家访谈法。访问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的专家,了解体能相关的含义及其应涵盖的内容;从各个不同的方面了解艺术体操体能训练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改进对策研究。
(三)问卷调查法。问卷发放的单位为武汉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以及武汉湖北大学三所有一定代表性的体育院校,问卷的类别如下:1.近三年都参加过省级以上艺术体操赛事运动员问卷80份;2.艺术体操教练及专家问卷共16份。共发放问卷96份,回收96份,回收率是100%。
二、结果与分析
(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的特点
艺术体操训练中体能训练是基本部分,和技术训练占很大的比重。技术与体能紧密相结合的专项体能训练是艺术体操运动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因素,体能状态以及专项训练过程中变化必然影响到运动技术水平的发挥。在准确掌握艺术体操专项特征和训练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专项体能训练。基本动作结合体能训练贯穿于运动员多年训练及各年度训练全过程,基本动作内容选准、选精和选全;难新动作的训练过程要尽量精细并分阶段来依次实施;规定动作有很强时间特点,需要运动员尽快掌握;自选动作训练中,注重扬长避短。艺术体操对机体耐酸能力需较高供能特点,应选择合理训练方法;对机体应激能力需较高的生理学特点, 所以选择科学控制训练的过程。
(二)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的方法
艺术体操专项体能训练中,全面技术动作与有氧代谢为主要供能形式的项目的能力训练融为一体,将组合技术运用到以力量耐力、速度耐力等***酸能系统为主的供能能力训练中去,使之共同、协调、高度地发展、巩固提高,以适应实际比赛需要,把不同类型间歇训练法引入到艺术体操专项体能训练实践并且进行合理有效设计与运用,对提高艺术体操训练科学性、实效性有一定现实意义。
1.器械技术与体能训练的相结合
艺术体操基本器械运用,高质量重复练习,以完成提高运动员体能的最终目的。练习之前要明确完成动作相关的标准和常见技术错误,避免重复错误,多次间歇重复练习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运用器械技术的能力,可以提高运动员耐力素质,可采用强化性间歇的训练方法。有助于提高负荷强度比较适中的运动技术和熟练程度,提高混合代谢系统的供能能力及供能状态下速度耐力素质、力量耐力素质和技术动作的稳定性,与体力能同步、高度、协调地发展,以适应实际比赛需要。
2.身体难度与体能训练的相结合
艺术体操身体难度的高质量地重复练习能够提高运动员身体能力的目的。而且这种训练方法能将3-5个身体难度编排成组合,让运动员进行练习。同时应该注意身体难度的连接要顺畅,而且难度动作之间也可有一些比较小的连接动作,但是这些连接动作数量要尽量少,不宜过多。一套组合中的难度动作能是同一类的难度类型,也可是不同类难度之间的组合动作,必须要依据训练目标来定。
3.身体技术和器械技术与体能训练的相结合
艺术体操身体难度应该结合器械技术进行高质量重复练习以达到提高运动员身体能力的目的。将3-5个的身体难度结合器械编排成组合进行练习,选择低级别的身体难度来结合器械中的基本技术;选择低级别的身体难度动作来结合最典型的器械技术动作;选择高级别的身体难度动作结合的最典型器械技术动作,以此来提高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素质。
三、结论
(一)艺术体操运动训练中不仅仅注重运动员技能训练,还要加强运动员体能训练,尤其是身体机能训练,让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体能和谐发展,才能提高其运动成绩。
(二)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体能具有明显的专项化特征,在成套动作体能训练过程中,建议采用间歇训练法,同时采用心率表来控制运动的强度,心率在170-180次/min,也要让队员在高强度水平状态下维持一段时间,以此来提高成套动作的机能储备。
(三)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当务之急要求我国艺术体操教练员重视运动员的体能问题。
参考文献:
[1] 段宝斌,肖琴.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初探[J].中国学校体育.2006(4):37.
艺术体操论文篇6
关键词:艺术体操; 基础训练; 评价标准
中***分类号:G8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4-0570-03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the Basic Training Phase of Rhythmic Gymnastics in China
XIONG Ping
(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Jiang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56, Hubei China)
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review, experts interview, comparis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viewpoints of the experts on the related problems about the basic training of our national rhythmic gymnastics are collected and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quo and the basic training practice of rhythmic gymnastics, how to lays down the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basic training is researched. The results show as follow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valuation standard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basic training of rhythmic gymnastics can avoid the blindness of the basic training in our country. Referring to the standards, coaches assess and supervise the basic training level of gymnasts at different ages, examine the training effects immediately, and adjust the training plans in order to make the basic training of Chinese rhythmic gymnastics become scientific gradually.
Key words: rhythmic gymnastics; basic training; evaluation standard
考核是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阶段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对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检验,而且也是对基础训练阶段训练质量与效果的客观反映。考核标准与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是考核工作的核心。通过调查统计和研究分析发现,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艺术体操基础训练大纲,对基础训练阶段的考核和监督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从而使教练员的训练工作缺少正确的指导性文件,使训练工作缺少理论和实践的依据,使训练工作无本可依。因此,制定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阶段监督与考核评价标准,为艺术体操基础训练提供准确的信息,以利于提高我国艺术体操训练水平,使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逐步走向科学化。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基础训练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对中外基础训练研究现状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并结合艺术体操研究成果,进行一定的归纳和分析。
1.2调查法
1.2.1专家调查
用“特尔菲"法对全国13名艺术体操专家进行两轮调查,收集专家对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其相关方面问题的观点;
1.2.2问卷调查
通过在2002年全国艺术体操冠***赛比赛期间和2003年全国艺术体操教练员、裁判员新规则培训班期间对教练员、裁判员进行基础训练方面的问卷调查和座谈,了解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的基本概况;
1.2.3 实地考察
对江苏省的南京市、扬州市,浙江省杭州市的艺术体操业余体校进行现场调查,并对教练员进行实地交流,了解我国艺术体操省体校和业余体校基础训练的实际情况。
1.2.4访谈法
在对基础训练的训练内容、方法、训练计划、考核指标等方面内容确定过程中,与多名艺术体操教练和长期从事基础训练方面研究的专家进行交流。
1.3***像解析法
解析2000年奥运会、2001年第24届世锦赛、2002年第25届世锦赛有关技术数据。将乌克兰艺体专家、功勋教练柳德米拉•科瓦丽克来华进行艺术体操训练的授课录像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1.4统计分析法
用计算机对收集和测量的有关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阶段考核评价体系的现状
缺少全面、系统的基础训练大纲一直是我国艺术体操面临的困境之一,各个业余体校训练内容和考核评价标准各自为***,艺术体操训练缺少科学性是我国艺术体操训练面临着严重的困境。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基础训练大纲和考核评价标准,从而使教练员的训练工作缺少正确的指导性文件,使训练工作缺少理论和实践的依据,使训练工作无本可依。致使基础训练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
艺术体操项目在我国开展已有20余年,但其训练水平仍与优秀国家有较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训练的无系统性,科学性不足。基本训练阶段缺少系统、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与方法是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阶段中存在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课题组深入研究,并通过在实践中反复验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适合我国基础训练不同阶段的考核标准体系与配套使用方法。为我国尽快制定艺术体操基础训练大纲做了一些前期的研究准备工作和提供客观依据和理论参考。
2.2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阶段考核评价标准与方法的制定
艺术体操的考核是控制训练过程的基础,通过考核可以得到少年运动员身体发育、身体和技术训练的有关信息。因此,教练员可以根据艺术体操基础训练各阶段的考核评价标准,对不同阶段的运动员训练水平进行评价和监督,指导基础训练阶段的训练工作,使训练工作科学、合理。
表1基础训练阶段(9~10岁年龄组)身体技术动作考核标准
2.2.1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阶段身体素质考核标准制定
我们经过专家调查后得出,艺术体操运动员各项身体素质中重要程度顺序为:柔韧、协调、灵敏、弹跳力、速度、力量、耐力等。结合艺术体操少儿运动员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各项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规律,以及其遗传情况,认为柔韧、协调,弹跳力、动作速度及灵敏这几项素质在艺术体操身体素质中最为重要。通过深入研究和验证,制定出基础训练阶段身体素质考核评价标准,教练员可参照制定身体素质考核评价标准,对此阶段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进行考核和评价,以便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进行及时地监控,使训练工作有本可依。
2.2.2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阶段身体技术动作考核标准制定
一般基础训练阶段(7~8岁)的考核评价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完成动作应包括左右两个方向,考虑到机能活动的不对称性;动作与音乐节奏协调;考虑到动体形式;选择对艺术体操具有代表的动作。
此阶段(7~8岁)的技术训练考核测试内容主要是看完成身体和器械单个动作基本功(意识);音乐听力节奏感,舞蹈表现力。必须检查基本动作的完成质量(跳跃、平衡、转体);持器械基本功的情况(必须注意完成动作时面部不紧张,手腕和手指不紧张)。每个考核内容可采用10分制评分方法,每个动作左右手(腿)轮流做4次,对每次稍差的动作扣0.5分,明显未达标准扣1分。没有完成的动作每次扣2分,该动作的最后得分是从10分中减去4次动作减分的总和。考核应由专业的、有经验的公正的专家来评定。
专项基础训练阶段(9~12岁)的技术训练考核内容主要选择专项基础训练阶段的重要训练内容进行测试(表1-表3)。
表2基础训练阶段(9~10岁年龄组)器械技术动作考核标准
3结论
1) 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阶段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以避免我国基础训练的盲目性。教练员可以参照考核评价标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运动员训练水平进行评价和监督,及时检查训练效果和调整训练计划,使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逐步走向科学化。
表3基础训练阶段(11~12岁年龄组)身体技术动作考核标准
(据相关资料编制)
2) 建议应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艺术体操训练大纲》,为中国的艺术体操训练提供指导和依据,是我国艺术体操界迫在眉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刁在箴,谢颖,洪小平等.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1(6):35-37.
[2] 刁在箴,刘亚娟,马更娣.从新规则的实施剖析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之弱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3):54-58.
[3] 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4] 徐本力. 21世纪中国竞技体育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0.
[5] 徐本力,早期训练科学化的提出及系统化训练理论―对早期训练科学化中几个理论问题的再认识(之一),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2):1-6.
[6] 赵玉华.中外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器械技术的对比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J],2001(1):24-26.
[7] 胡凯,明洁,刁在箴.从“UNIT"谈艺术体操身体难度的演变与前瞻态势[J].体育与科学,2003(1):56-58.
[8] 刁在箴,谢颖,洪小平. 艺术体操身体难度动作的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1):71-73.
[9] 洪小平,刁在箴,谢颖.艺术体操个人难度发展趋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77-79.第30卷
投稿日期:2005-08-23
艺术体操论文篇7
【关键词】书法教育 操作主义 反思 实用理性
当前,操作主义让书法教育得以实用化,人们通过一系列的操作程序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了可预见的书写能力方面的提升。从古到今的书法理论都是按照操作主义的要求为学习者制定规则,因而由于具有有目共睹的“实效性”,从而获得了书法教育界的普遍认同。但是,在实效性之余,操作所带来的价值理性的缺失,使得书法教育仅仅停留在书写者习得一手漂亮字迹的基础上,缺乏厚重的文化知识,书写便成为一种形而下的手艺,难以进入当代社会的文化语境,这种操作主义倾向值得当代书法教育界反思。
一、从中国文化精神角度反思
哲学家李泽厚曾经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一书中说:“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思维模式使中国民族承载着一种清醒冷静的中庸心理:不狂暴,不玄想,贵领悟,轻逻辑,重经验,好历史,以服务于现实生活,保持现有的有机系统的和谐稳定为目标,珍视人际,讲求关系,反对冒险,轻视创新 ……”①在这种思维模式左右下,实用观念占有统治地位。而儒家思想对于古代书法教育的影响,是将单纯的书写教育发展成为借书法教育来进行人格塑造和道德培养,故古代书法教育可确切地称为“基础之学”。学习书法是“博雅”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因此古代的书法家也大多是文学、绘画等方面有一定才能的贤德之才。虽然,当代书法教育中许多学书者仍然沿用诗、书、画、印为一体的传统知识结构,但是操作主义的内核仍然左右着现代社会人们的思考方式。由于当代教育的本质不同于以往的博雅教育,书法教育的初衷不再是单纯地进行人格塑造和提升文化修养,学书者也不再是单纯地为了修身养性,消遣把玩。这种在操作过程中的诗、书、画、印就已经是隐藏在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一种新形式的操作主义,目的是运用这种知识结构直接便利地完成艺术创作。但是,在当代的社会语境下,这种仅为了达到艺术创作的实用主义知识结构已无法满足于当代书法教育所需,当代书法教育需要心理学、哲学、美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形成的综合型学科体系。对于此点,陈振濂在《书法美学》中曾论述道:“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书家,首先应该是一个艺术哲学家,只有当他能从哲学、美学高度去把握书法的真旨时,他才会在书法学习、书法创作、书法研究诸方面游刃有余,左右逢源。”②因此,操作虽是学习的必由之路,但无形的价值判断及当代多角度的文化学习在书法教育中也同样重要。
操作主义作为一种行为模式的代名词由西方人首先提出。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内,实用理性精神与其有相似之处。中国的实用理性在中国的科学、文化、艺术中的各个方面互为联系、互为渗透的长期发展延续的过程中形成。这种文化心理作为文字与书法密不可分的精神支柱,在书法艺术的发展中,使文字始终保持记录、表义、传递信息的社会公用。因此汉字对于书法不仅是一种独有的艺术形式,更为基础的是一种社会文化。
随着封建社会的远去、帝王将相思想的疏离,当代书法教育将单纯的文字书写从古代文化中剥离出来,以历代书法家们的书论捷要为手段,从操作主义的立场出发去掌握一些字体的书写秘籍,形成了当代书法教育单向度的艺术发展趋势。然而书法家和抄字匠毕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在现今的书法教学中,书写的内容虽然仍是传统的诗词歌赋,但是对于学习者来说由于文化语境的陌生,对于古代文字认识与否往往不在学习之列。处于书写之所需,借用古诗词进行书法创作时,也并未深入研究体会其文学意义和象征意义,仅注重文字的象形性,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作用反而成为一种字体构架之外的驱壳。书法教育的表象是对汉字做艺术化的书写处理,实质却是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但是,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书法主义”“后现代主义书法”“书画归一”等现象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和探讨。在当代书法艺术中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的疏离。在这样一个重技术、重操作的社会背景下,让我们担忧的是:书法在经历数千年的演变后,终于完全成为一个***的艺术门类,同时是否又会走进另一误区――书法的唯艺术化,书法艺术的发展是否仅是一个与形式相关却悬浮于空中的创新过程。
二、从当代科学角度反思
谈及书法学习中的操作主义,当代科学意识的提升给予了一定推波助澜的作用。当今社会人文学科几乎被人文科学所取代,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性之品质”,或者最高层次的哲人,而是向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那样,培养各种专业的专家。人文学科的退化形成了当代教育思想的蜕化,在书法教育这种突出实用性、操作性的学科门类内,传统书法思想的遗留有限,且当代科学意识对操作主义教育模式的加深,一正一反将书法学习置于实践教学的模式之下。操作挤占了思想、理论层面的思考,形成了当代书法教学中思想学习的虚空化。
在重视技术的时代,操作主义的盛行将书法教育置于为艺术形式而形式的境地,当代人文精神的缺失使书法转化为一门无水滋养、濒临干枯的艺术门类。思想的薄弱会制约实践的发展,尤其是在艺术的重大转型期,思想价值的凸显尤为珍贵。只有操作性的实践与思想上的思辨和谐发展,一个艺术门类才会发展。从一定的高度看待书法教育是书法学习者必备的眼光。
结语
我们讨论操作主义的倾向在书法学习中的不足,并不是要祛除实践性的价值,而是反思其文化性的缺失。在艺术史中形式与内容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只是在一段历史时期某一方面会集中显现,书法教育不等同于书法创作,让学习者从“文”和“质”两个方面去观照事物,更有利于教育的进步与和谐。
注释:
①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90.
艺术体操论文篇8
国际体操规则的不断修改,导致体操动作难度发展日新月异,体操类竞技项目的艺术表现力是指运动员通过自身所具备的认知力、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自信心,借助于面部表情,身体表情、身体姿态、技术动作等外部形态和动作与音乐内涵混成一体地表达出来,从而吸引观众,感染观众的一种能力,是运动员内在精神和外在动作表现的完美统一,是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1】。
一、文献研究综述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发现,对竞技体操艺术表现力的研究甚少,对艺术体操、健美操的艺术表现力相关的研究较多。在对艺术表现力界定中,曾梅在《浅谈艺术体操表现力》一文中把艺术表现力定义为:运动员用整个身体(包括脸部、躯干、四肢)将音乐的风格、内涵所表达的情绪,通过动作表现出来。让你从动作上看出是欢乐、活泼遐想还是忧伤,且动作与音乐风格紧紧结合在一起【2】。丁素文在《对培养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方法的研究》一文中对艺术表现力的界定是:表现力是指人内在情感在外部动作表现的形式,是人们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来抒发内在情感的能力
二、竞技体操艺术表现力的概念
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强调艺术是“用作家所体验过的感情感染观众和听众”。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在对体操类竞技项目的艺术表现力界定的时候,仅仅通过运动员的外部表象来表达艺术表现力的理解是片面的、表浅的,它没有反映出艺术表现力的真正内涵。
新体操规则对表现力的论述是“表现力是运动员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表现其思想的能力。
三、女子体操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一)女子体操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培养途径
根据笔者教学经验,竞技体操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内容是多方面、综合性的。包括了运动员的
节奏感、韵律感、美的感知能力,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文化修养等。因此,一般应该安排音乐修养、心里自信、美感体验,技术熟练自如,舞蹈训练等六个方面的培训途径,水平较高的运动员还可安排风格体验,情景变化等内容训练。
(二)竞技女子体操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训练方法
1.基层女子体操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训练现状
由于学校级别差异、地域差异、各地教练素质的差异等因素,在艺术表现力培养方面往往存在断层现象,衔接不好,最终导致少年儿童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欠缺,在少年儿童敏感时期未能开发潜质。我国只有少年儿童体操训练大纲可以考核,但无专门的艺术表现力考核指标,各地基层训练往往能抓多少就多少。
2.女子竞技体操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方法
根据笔者从事体操训练的体验和总结,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在艺术表现力培养方面艺术表现力采用的训练内容和方法,最重要的是运动员身体姿势的培养,特别是少年儿童时期,主要以舞蹈训练、辅助训练、柔韧训练、形体训练、动作细节训练、手法、步法、把杆训练。以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和气质的培养为主,其次是舞蹈训练,增强乐感和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
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气质塑造和性格修养也是艺术表现力的训练重要内容。心理素质不理想的运动员往往在比赛中发挥不出水平。心理的培养包括了心理课、言语引导、模拟测试等以增加自信心,运动员表象训练主要通过与艺术表现力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密切相关,都是围绕舞蹈训练,技术动作训练。
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获得主要靠教练员的有序培养和运动员自身的感悟能力,每个运动员基础和理解能力有着差异,因此教练需要依据运动员的层次和水准,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和手段进行训练。
四、结束语
(一)竞技体操艺术表现力是运动员内在精神和外在动作表现的完美统一,是运动员在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
(二)竞技体操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毫无疑问要从少儿抓起,使少年儿童在敏感期得到艺术表现力潜质的开发培养。
艺术体操论文篇9
关键词:艺术体操;耦合;身体难度动作;器械技术
中***分类号:G834.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3-0113-05
艺术体操是一项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一项女子特有的运动项目,是以舞蹈、技巧、体操、绘画、雕塑等艺术类融为一体,在音乐的伴奏下具有表现难、美项群的竞技体育项目。在本周期的规则中对身体动作的难度要求更加严格和精确,尤其重要的是更加重视身体动作与器械动作之间相互密切的配合,对器械技术的运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和器械技术的掌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器械技术与身体关系所构成的复杂程度成为当今现代竞技性艺术体操衡量艺术体操运动员专项能力的重要核心与指标,也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自我能力、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器械与身体技术的耦合是现代艺术体操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艺术体操项目特点更加深刻的体现。
我国目前艺术体操项目整体水平与国际高水平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因此,从理论上、实践中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对我国艺术体操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对中、外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圈操身体动作与器械动作耦合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通过对中、外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进行录像分析,对圈操成套动作中四类身体难度动作进行统计、比较分析,找出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圈操中身体动作与器械动作结合上现存在的优势与差距,为今后充分发挥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自身特点,依照艺术体操国际评分规则的评定标准,将先进的训练理念和先进的训练方法与我国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注重提高身体的综合素质,技术的综合能力以及四类身体难度动作(跳步、转体、平衡、柔韧/波浪)类型均衡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和依据。为我国艺术体操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重点查阅艺术体操规则、专业期刊、硕士、博士论文集、体育刊物、运动训练学等著作,中国期刊网CNKL数字***书馆艺术体操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1.2 录像观测法 2008年全国艺术体操个人锦标赛和2008年第29届奥运会艺术体操个人比赛中前8名圈操动作综合分析与比较。
1.3 专家访谈法 对我国具有丰富训练及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艺术体操专家、专业教授(部级教练员)、副教授(高级教练员)、国际级和部级裁判员进行走访,收集专家对论文各方面相关问题、建解和建议,获得权威信息,为分析研究提供参考。
1.4 问卷调查法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电子邮件两种形式,总样本量n=40。
1.5 数理统计法 通过录像资料统计所需数据,运用Excel软件在计算机上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分析与讨论
2.1 艺术体操器械技术与身体动作结合发展过程的基本特征 从世界艺术体操发展的趋势中来看,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起到了一个引领方向的重要作用。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以它的不断修订完善,使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都在不同层面上有了新的上升和提高。从近几个周期的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在对个人项目编排和完成上来看,在身体难度动作的数量、难度级别以及动作结构上变化很大,对高难度、超高难度动作及复合型难度动作要求更加高规格、高标准、高质量,而且要求身体动作与器械技术紧密的结合。艺术体操今后的发展趋势,更加注重了身体动作与器械动作配合的密切关系,并注重一个身体动作与多个器械动作相互结合的特点。
2.1.1 艺术体操身体难度动作的变化特征 艺术体操成套动作中,身体的基本要素包括基本组(对所有的难度有效)和其他组(对于连接动作有效)两大类,这是艺术体操成套构成的基础元素,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这些基础元素上的,没有了这些基础元素,其它的一切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身体难度动作是艺术体操运动项目的基本特征,主要是以跳步、单足转体、平衡、柔软/波浪构成;其他组动作(对连接动作有效)主要是以移动、小跳和单足跳、摆动和绕环、旋转和节奏步等构成。身体难度动作的选择难易程度决定着其动作难度价值的大小,但身体难度动作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必须与器械技术动作紧密结合,该难度才能被判为有效难度。
针对不同器械的不同特点,规则对每项器械都制定了各自特定的身体动作,绳、球、棒、带四项器械只规定了一种类型的身体难度动作,而圈要拥有四种类型的规定身体难度动作,相比较而言,这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全面发展要求会更高、更全面。
从近几年艺术体操的发展过程来看,身体难度动作数量的变化是规则改变的主要内容,难度大、类型多,是今后艺术体操项目发展的必然趋势,朝着更高、更难、更新、更激烈竞争的身体难度结构复杂化的方向发展。
2.1.2 艺术体操器械技术的变化特征 竞技性艺术体操比赛项目包括:绳、圈、球、棒、带五种器械。圈是五项器械中最早进入比赛的两种器械之一。圈的形状是所有器械中最大的,属于硬器械,因此,圈在运用中难度也是相对较大的,同时圈也是动作变化相对较多的一项器械。
规则不仅对每项器械规定了特有的身体动作,同时还依据器械的特点制定了器械的共性技术和针对各项器械所***拥有的特性技术动作。
规则的变化对器械技术动作改变的影响在逐步走向成熟。2005年版国际艺术体操规则中明确规定:“器械不能作为装饰,必须和身体动作紧密结合,运动员与器械之间的关系不能中断。在动作过程中,器械始终应处于运动状态:其技术动作在形式、幅度、方向、平面和速度上有不同的变化,器械的运用必须尽可能多样化。”
艺术体操动作的创新,少不了身体难度动作和器械技术动作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身体动作与器械之间关系的创新。“每个创新动作必须结合器械动作。”无论是有难度动作还是无难度动作,都要与器械紧密结合。身体动作是基础,而器械动作又是实现身体难度价值的重要因素,器械动作的多样化为成套动作的大容量奠定了基础。身体动作只有密切地、巧妙地运用器械与器械动作相结合,才能发挥其难度的真正价值,这就是艺术体操的魅力所在。
2.1.3 艺术体操身体动作与器械技术变化的基本特征 人类动作技能以多种形式出现,对人体不同部位的肌肉群进行协调性训练和肌肉群控制能力的培养,无疑对运动员自身动作控制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在现在的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中对运动员器械控制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后,这种运动员自身控制能力的提高,将是一个不可逃避的课题。
艺术体操评分规则中规定“器械不能以装饰的形式存在。”这就要求运动员在做身体动作的同时,要充分合理的配合器械动作以构成身体难度动作的完整性。拥有良好器械控制的表现是每一个运动员自我技能能力的充分展示。器械的运用不仅要配合身体难度动作,同时还要具有自身的多样性,包括:器械的运动轨迹、运动方向和面以及器械运用的空间、时间和速度等,但这些配合身体动作的多样性和身体与器械结合的复杂性,都必须是和身体动作紧密结合的,也就是说运动员与器械之间的关系不能产生中断。新规则的改变对器械的熟练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今后器械运用的提高也起到了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
2.2 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难度动作与器械技术结合的现状水平及基本规律 从新规则来看,艺术体操身体难度动作与器械动作的耦合是新技术发展趋势,它不仅强调了器械与身体结合的重要性,而且还注重到身体动作与器械动作变换频率的有效结合。在成套动作中无论是哪一类的身体难度动作(跳步、单足转体、平衡、柔韧/波浪)都必须与器械动作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而身体动作与器械结合的连接合理性与否,对高质量的完成身体难度动作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圈器械相比其它器械更复杂一些,因为其它器械只规定了一种身体难度动作,而圈必须将跳步、转体、平衡、柔韧/波浪四类身体难度动作在成套中均衡使用。这要求运动员具备过硬的基本技术,在动作的幅度、速度、节奏和时间上要非常准确、连贯、协调,使动作表现的刚柔并济、连绵不断,就在这身体动作与器械动作完美而巧妙地融为一体的瞬间,将艺术体操的魅力充分体现出来。然而,就是这一瞬间的魅力,却无形的在艺术体操运动员全面技术水平要求的标尺上又给出了一个新的高度。
2.2.1 世界与我国个人项目身体难度动作分析比较 身体动作是艺术体操成套构成的基础,除了有难度的身体动作外,还包含了连接动作以及舞蹈动作,它们是艺术体操成套的基础,也是构建器械动作的基石。所有的一切共同搭建起成套的整体结构,为成套动作带来活力和感染力。
身体难度动作的选用,对成套动作的分值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运动员不仅要根据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去选择高难度分值的动作,还必须要拥有能够准确完成所选难度的身体技术能力。***的身体难度动作在成套中是不予以承认的,它必须同时配合相应的器械动作才能被认可。因此,身体难度动作与器械动作是并存于艺术体操成套中的。
由于4类身体难度动作的类型不同,以及动作本身所拥有的各自特点,造成了不同类型身体难度动作与器械动作结合时难易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也与运动员自身技术能力有着直接的关联,运动员自身能力越强,器械掌控能力越高,这种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异影响就越小,反之就越大、越显著。
下面是对2008年奥运会和2008年全国锦标赛中圈操身体难度动作的统计表。把难度动作按四类不同身体难度动作分别进行统计,通过对动作数量和难度值的比较,对世界和我国优秀运动员的身体难度动作进行具体分析。
从***1的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到,在跳步难度动作价值选择方面,我国个人运动员多选择在0.3~0.6范围的反跨跳类动作,0.7的难度没有选择,0.8的难度只有一个选择,而国外优秀个人运动员在选择范围上难度明显高于我国运动员从0.4~0.7,而且还有3个0.8高难度分值的选择。这就体现出在跳步的技术能力上,我国运动员与国外运动员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在身体动作与器械技术结合中,类型使用不够多样化,选择比较单一。
在个人转体难度动作选择上,中国与国外运动员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2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员在身体难度动作选择上,主要集中在0.3~0.7分值的难度范围内,而对于高分值的难度动作却极少问津。
转体是一个要求身体技能比较全面的难度类型,它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很好的身体姿态控制能力,还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协调性及较强的平衡能力和柔韧性。
平衡类身体动作是我国运动员完成较好的一个动作类型。从***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难度值的选择上体现出我国运动员在该难度类型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从***4的调查表来看,柔韧是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一个比较强的类型,不仅仅在数量上,而且在难度分值的选择上,我国运动员稍优于国外运动员。
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单个身体难度动作的数量方面,中、外优秀运动员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差距,但是在身体动作类型的选择上,我国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从***5中可以看到,在圈操成套动作中的身体难度动作,我国运动员多以柔韧/波浪类的身体难度动作类型为主要选择,在数量与难度值方面明显高于国外运动员,平衡的选择略好于国外,但在其它另2项身体难度动作类型上,却明显低于国外运动员,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难度的分值上也有着明显的差距。在柔韧类动作上,我国运动员的曲线明显处于高端,平衡也略具优势,而在跳步与转体上却明显处于了略势。在圈操成套中身体难度动作的选用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较,我国运动员在身体难度动作类型上,除多选用自我相对优势的身体难度动作外,对其它类身体动作难度选用较少,即使选用也多以低分值的难度为主要选择目标。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虽然在我们相对强的身体难度动作类型上,我们的动作数量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相比之下在难度动作的分值上,我们却是相差了很多。这种差距在其它的几个身体难度动作类型也是十分明显的存在着,这种差距自然会影响到整套动作的最后得分,所以也是国内队伍应引起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2.2.2 艺术体操个人项目中器械运用对比 器械的使用是艺术体操最重要的特点,也是构成艺术体操成套所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规则要求运动员对器械的运用不仅要熟练掌握其基本技术,而且要变化多样,配合和谐巧妙的身体动作,给人以惊险多变的艺术享受。
器械的运用不是孤立单一的,它必须在结合身体动作的同时进行。因此,不同身体动作类型在配合器械的使用上,也就有了不同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的存在不仅仅只限于不同身体动作的类型,身体动作的难易程度,还有运动员本身技术能力水平的高低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套动作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技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技术价值取决于难度动作的选择类型的数量和难度动作级别,而艺术价值包括了编排的艺术性、音乐的选用和舞蹈的设计,更重要的是体现器械动作的选择和运用,是否与身体动作要素紧密的结合,这是编排的关键所在。器械技术的编排,关键取决于运动员身体技术的能力。
从***6、7可以看出,虽然在数量上看国内高于国外,但从具体数字上会发现,我国运动员占高比例的器械动作类型,都是相对易于完成与身体动作相结合的类型,如运用器械和器械的滚动,而对于那些较难掌控的器械动作类型,我国运动员却较少选用。这说明在器械技术上,我国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还是存有一定的差距。
器械技术动作的运用需变化多样,成套中应在所有的技术动作组中均衡的进行选择,在选用的形式上、幅度上、方向上要有所不同,丰富器械的运用。从上面的几个***中可以看到,在圈的技术动作数量上,我国运动员器械基本技术使用数量与国外运动员有着明显的差距。在圈的转动运用上我国运动员使用的较少,不用手的运用器械在操控器械上难度相对要大一些,需要有娴熟的器械技术与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从***8、9中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员与国外运动员相比有着相当的相差,包括对器械面的变化要求及翻转抛和绕轴的转动等,我国运动员都相对使用较少。多变的器械技术与高价值的身体难度完美的结合,才真正是竞技性艺术体操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趋势。
2.2.3 我国艺术体操成套编排中身体与器械耦合关系运用调查分析 艺术体操成套编排,直接影响到整套动作的艺术得分分值,当然编排的价值是要靠运动员的良好身体技能和器械技术去体现的,所有这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通过***6可以看到,普遍认为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在成套动作整体编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动作与器械结合缺乏创新处在第一的位置上,它占了整体的35%,第二位动作连接类型的匮乏占了24%,18%的动作类型单一占据了第三的位置,其它分别以15%、7%和1%占据了第四、五、六的位置。缺乏身体动作与器械耦合的创新与动作连接类型的匮乏是相互呼应的问题,说明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对身体动作与器械的结合类型掌握单一,缺乏更深层次的变化。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艺术体操规则在不断修改与完善中。规则对身体动作的难度要求更加严格和精确,在身体动作与器械动作耦合方面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这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和器械技术的掌控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
艺术体操论文篇10
【关键词】加强;艺术体操;社会化;管理
1.舞蹈培训与艺术素质
谈到艺术体操很多人会想到舞,他们之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也可以说艺术体操融合了舞蹈和体育。所以说艺术体操是极具艺术美感的,舞蹈在艺术体操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然而艺术体操最终的表现形式仍然是以体操运动本身的运动特点来展现的,没有舞蹈那种柔美的呈现方式。艺术体操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演变,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非常科学、有效而又系统的训练方法,是舞蹈训练的基础功之一。例如,在艺术体操项目中,很多教练员都会采用芭蕾基本功的基本功训练方式,主要原因就是在于艺术体操和芭蕾舞在"规范性"上有着相同的特点,艺术体操即包含了芭蕾的柔韧动作,还包括更多的变化和耐力,但是运动员舞蹈的基本功水平直接决定了艺术体操运动员艺术素养,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在比赛动作中的艺术价值分。和一些高等水平国家的运动员相比,我国在艺术体操运动中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相同的动作规格下,裁判员以及观赏的观众对运动员的评分以及评价都有很大的评价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国家运动员的身高以及身材比例都远不及欧洲的一些国家,欧洲运动员的腿要比我们国家运动员更为修长,一些动作做起来就显得更加的自然、漂亮。因此,对于艺术体操的训练上来说,重点还要放在基本功上的练习上,从舞蹈的角度提升动作的美感,增加运动员的艺术素质。
2.艺术表现力和艺术素质
艺术体操是通过一定的表现力来传达出来的,只有通过艺术活动才能讲体育竞技中的这种情感色彩传递出来,这样流露出来的艺术情感才极具传染力。总的来说艺术活动就是一种传递感染力的过程,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感染需要通过各种艺术活动来表现。人们在欣赏艺术活的时候,最渴望的就是表演者能够从最深处和自己产生感应,从内心深处被感染打动,从而更充分的享受自己的欣赏过程。
3.艺术知识和艺术素质
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艺术素质离不开艺术科目中的艺术知识和教育资源,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是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的,这是最为基本的感官审美能力。然而,在艺术体操运动中,运动员的审美不能只是止步于身心的愉悦上,需要更多的后天培养,通过艺术知识的积累创造出更好的艺术素质。技术水平比较优秀的运动员其对艺术体操各方面专业知识的积累一定是离不开的,运动员通过对艺术体操知识的学习和搜集,才能更加系统的从各方面提高其表现出来的运动艺术素质,也能在各方面提高运动员本身对艺术体操项目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素养,同时也能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对该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因此,对于运动员来说,除了天生的艺术感,后天培养是对其非常关键的帮助方式。通过不同类型的艺术知识以及艺术课程的学习,逐渐积累成为一个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知识改变认知,知识也改变视野,知识同样可以改变各种艺术的创造,生活中处处演绎着各类艺术,因此每一个艺术作品都是是生活与情感所融会贯通出来的,都是在错综复杂的机会面前创造出来的,面对需要不断被超越的艺术,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冲破现实的约束,通过知识的学习来创作更多的艺术灵感。
4.音乐和艺术素质
在艺术体操运动中,赛场中所选择的表演音乐对运动员的表现有着密切的联系,借助音乐的美感可以很好的把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情感表达出来,展现运动员的内心情绪。从世界上各类体操运动来看,音乐是体操的灵魂,尤其在艺术体操运动中,更是是离不开美妙音乐的衬托,因此,可以说音乐是艺术体操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音乐呈现出来的是成套动作的一种表现风格,也是艺术体操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在艺术体操比赛中,具有特色鲜明的伴奏音乐可以很容易的给裁判以及观众人员带来十分强烈的震撼,进而博得观众的认同感和注意力,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音乐的伴奏可以在艺术体操表演中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体操运动都离不开音乐的伴奏,艺术体操运动的所有动作的完成也是如此,这就要求运动员要熟练掌握音乐的节奏和美感,要尽情地通过音乐来表现自己,传达音乐中的感情。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需要中分的理解音乐中的情绪,跟着自己所听到、理解的音乐进行运动的诠释。因此,艺术体操运动员都需要有十分好的乐感,否则会很容易造成动作上和音乐的不协调。
结论
艺术体操运动员在表演动作的过程中要更好的去把握艺术体操的艺术性,增强运动员的基本舞蹈功力,要通过提高运动员对音乐的追求和素质,进而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增强运动员的艺术知识功底,将运动员的艺术素质渗透在其本质之中,全面提高其能力素质。与此同时,人格魅力塑造也离不开艺术体操运动的表现,使艺术体操运动员更好的享受艺术带来的乐趣,提高品德素质,增强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陈长录.文学艺术素质培养的重要性[J].沈阳大学新民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