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篇1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基础知识
【中***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48-02
一、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新大纲列出的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技能”(8项)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中考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做实验的错误做法,以及比较普遍存在的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问题。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上好演示实验,激发实验兴趣
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应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另外,对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有的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观察性较差而方法较简单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讲边实验。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化学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如果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在《燃烧与灭火》一节课中,学生用白磷和红磷既危险又污染空气。为此,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用两团棉花对比,一团蘸水,另一团棉花蘸酒精,分别点燃,对比燃烧的条件之一的可燃物,既简单又有趣,不用讲解,学生自然就明白了。除了演示实验外还要诱导学生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如在讲第八单元常见的金属铁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1)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2)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3)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三、改进实验,培养创新精神
化学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不是持久不变的,随着化学教学的深入,知识内容的增多,部分学生会对学习化学失去兴趣,从而也会对实验失去兴趣。这就要求我应及时调整策略,想办法使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持续发展下去。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不在于实验而是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清楚明白,他们对学习化学才有兴趣,课堂教学才能得已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被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
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内容,加强实验教学,努力创造条件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现象的效果;还经常就某个重、难点知识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以此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持续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并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中,我做了一个改进实验:先配制一定浓度的石蕊试液(酒精与水的比例要合适),将滤液浸满滤纸,然后晒干,实验时每个学生发一张,把NaOH溶液滴到滤纸上,与石蕊作用变蓝现象非常明显。教学中还让学生同时验证了在同一张滤纸分别滴四样液体:NaCl溶液、水、稀盐酸、NaOH溶液,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证明可用石蕊试液区分酸性、碱性、中性溶液。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如果有新思想、新方法、新举措,应认真审查,只要没有意外情况(不安全因素等)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试验,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通过学生自己动脑设计、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分析总结实验结论,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在学生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和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教师可据此及时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的所在,从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创新精神。
四、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化学实验篇2
1.1化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即使在由经验化学向理论化学发展的今天,化学实验仍然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
学科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学科的学习特点,在实验中学习化学无疑是最有效而又最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之一。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和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化学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征,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化学研究性学习。
1.2化学实验本身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
化学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物质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目的,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知识和实验手段,有计划地实施研究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因此,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地研究的过程。化学发展的历史也充分证明:化学科学的任何一项重大的突破,无一例外地是经过化学实验而取得的。正如波义耳所说,没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中学生化学学习中的化学实验,虽然绝大多数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再认识,但从本质上看,这一过程与科学家进行的科学研究中的化学实验是一致的。当化学实验被用作研究性学习的途径时,化学实验的创造性和研究性便充分显示出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研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说。所以,在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实验这个手段进行研究性学习。
1.3化学实验为研究性学习中验证提供了科学方法
和科学家进行的科学研究一样,研究性学习也具有问题特征、收集信息特征、假设特征、验证特征和评价反馈特征。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在回忆总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收集和整理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大胆假设或猜想,并通过化学实验对提出的假设或猜想进行证实或证伪。所以,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研究性学习时验证假设或猜想的主要方法,也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
2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2.1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系列学习活动。问题激发起学生研究的欲望,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研究活动。在化学学习中,除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外,教师更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而化学实验是最形象、生动、直观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之一。
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的情境,要特别注重化学实验中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现象纷繁复杂,有目的、有条理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的思考才能从复杂的化学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
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和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内容开发成化学实验。因为学生在其感到熟悉和认为有用的情境别能发现问题和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
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要使化学实验呈现的问题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影响化学实验现象的因素很多,产生的化学实验现象也错综复杂。教学中要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方案、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等多种途径,以最佳的实验方式呈现化学问题,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顺利地解决化学实验呈现的问题。
2.2以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经过多渠道的收集信息和深入的思考,将会提出有关问题解决的方案和问题答案的假设或猜想。通过化学实验对提出的猜想或假设进行验证,是学生进行化学研究性学习常用的方法。
以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体验和经历用化学实验验证假说和猜想的机会。教师要指导学生,特别是要帮助和指导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完成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以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要注重引导学生设计一些与假设或猜想“相违背”的实验方案和采用反证的实验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演绎的思维方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如学生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时,可能会提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增大、不变和减少三种不同的假设,并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以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研究性学习中验证假说或猜想的实验方案,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要使实验能够用来验证假说或猜想,实验条件必须与题设条件相吻合。通过实验验证过程中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选择,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了解到实验条件控制是实验的灵魂,从而有效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2.3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研究功能
在化学教学领域中,长期以来人们过分夸大了实验所起的验证原理、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获取知识和培养实验技能的作用。以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就必须变“验证性实验”为“研究性实验”,恢复化学实验研究性的本来面貌。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研究功能,要不断研究开发适合于研究性学习的化学实验,要注意从生产、生活实际中挖掘素材设计实验方案,因为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的实验研究性强,能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研究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研究欲望。
3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3.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研究性学习
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但并非是惟一的途径。有些内容用研究性学习并不一定需要通过化学实验来进行,特别是对学生具有较多知识背景的内容和物质微观结构的学习更是如此。如学生对原子结构模型提出质疑,我们无法通过实验进行研究,但可以通过化学史料,沿着科学家的研究足迹,去想象、去思考。有些内容的研究性学习可以通过包括化学实验在内的多种途径来进行。
3.2营造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学生对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和研究的愿望,学习的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自然倾向的激发。教师必须注意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在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实验方案,即使是在对学生提出的不全面、不完善甚至错误的实验方案,也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在提出实验方案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精神和创新意识。
化学实验篇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教学也是培养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重要载体。化学实验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搞好实验教学。化学实验它的综合性比较强,与物理知识、化学基础知识等密切相关,因此中考中通过对化学综合性实验的考核,可借此检测学生掌握了多少化学知识并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农村中学教学条件普遍较差,很多实验学生没有机会加以实践,只能靠教师讲解,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很差,也造成很多学生比较怕做实验题,怕考实验题。那如何做好实验教学呢?本文对此进行以下一些探索。
一、消除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畏惧、畏难心理。
我们农村初中的教学条件比较差,很多化学随堂实验都无法做,更不用说让学生做分组实验。仪器也只是拿给学生看看,学生根本没做过实验,实验大都是靠教师讲解,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加以实践,对化学实验的畏惧、畏难心理较为严重。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消除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畏惧、畏难心理。比如:采用一些替代药品、替代器材做演示实验和观看实验录像等,同时开展学生心理辅导活动。老师应该告诉学生,我们没条件做实验,不等于我们就不用学化学,不用学化学实验,中学化学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性的实验。既然是验证性实验,如果我们能掌握好相应的理论知识,我们就可以想象出整个实验的情形,就可以学好、掌握好实验,借此来消除学生畏惧、畏难心理。只要我们能掌握好相应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的讲解,弄懂实验原理,进行理论推导实验,我们就可以学好化学、做好实验题。在日常教学中要安慰学生并增强学生学好化学实验的信心。
二、组织学生搜集和利用农村实验资源,力争实验教学本土化。
农村的天然物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农村化学教师要利用好这一天然有时,将相关的天然物质的变化和书本的知识结合起来。有不少的化学变化在实验室很难做,但在农村去随处可见,随处可取,农村化学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觉这些现象。比如,新磨的刀的刀口比起刀背更容易生锈;生石灰拌水后粉墙,墙面“结壳”后怎么会“出汗”;白醋去除水垢等;以此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丰富多彩,在不经意之中,人们经常遇见一些化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从而培养起经常关注身边,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注意到其中的微妙与有趣,潜移默化地缩短其与化学学科的心理距离。
三、利用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农村的不少说法是人们长期的生活经验的总结,但有很多说法不科学的。并且这些说法大部分的来源都是生活中的化学表征,我们化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化学时,应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现象,分析原因,有意识地要求学生用化学知识来解释这些说法的原因,使学生对这些说法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比如,锄头、铁锹等农具在农村不用之后要把它擦干净,放在外面晒干后再放起来,我们在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探讨实验中,可以要求学生思考这样做的好处,并请学生回家观察自己家的农具是怎样存放的,再启发学生探究存放农具的最好防范,从而达到全面认识金属的性质和具体掌握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也有神婆在“驱鬼”时就用木刀在纸上刺死鬼,发现纸上真的流血,我们在进行酸碱指示剂中无色酚酞遇碱变红的实验中的教学时,将浸过无色酚酞的纸装模作样的用浸过氢氧化钠的木刀切,学生发现真的有血,让学生思考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课题引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打击封建迷信,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四、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农村学生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选择仪器。如在完成教材上的“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实验”学习后,可以创设一个家庭小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利用废旧干电池设计实验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生可以利用家里的现成材料(废干电池、白醋、铁丝、剪刀、砂纸等)作为实验用品来完成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有利于他们提高以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主的综合能力,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特别是一些经典实验就更是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优秀范例,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设计闪耀着科学家的智慧,体现了科学研究方法,可以让学生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熏陶和引导,从模仿创新开始,逐步发展到***的原创创新,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的能力。
五、阐明化学实验规律,对实验进行总结,指导学生解题。
化学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我在讲解实验时,向学生分析每一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再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实验”,后做演示实验或观看实验录像。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通过对实验进行总结,阐明化学实验规律和注意事项来指导学生解题。那我们怎样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呢?我觉得要特别重视以下几点:
1、综合中学物理知识进行相关的复习
物理与化学的关系非常密切,解答化学实验题时需要结合相关物理知识,特别要注意压强与实验的关系。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有许多地方都跟气体的压强有关。这在日常教学和复习中,需特别关注。例如: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就是利用物理知识中的压强差原理。也就是说只有系统内外有压强差的存在,才会观察到产生水柱或有气泡逸出等现象。因此要设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也就要以此原理作为出发点加以考虑。
2、结合一些物理和化学常识进行复习
化学实验篇4
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激趣”、“导思”和“示范”的功能,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向导。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我们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激趣导思,突出实验的探究性演示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引导思维活动。激趣与导思相辅相成,服务于科学探究。为突出演示实验的探究功能,在教学时我们注意将一些验证型实验转换为探究性实验。设置实验问题,选择实验时机,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通过讨论获得理性认识。例如,在金属钠的教学中,我们首先将金属钠投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金属钠在反应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物理化学特性,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2.实验演示,注重实验的示范性演示实验是学生学习实验操作的重要途径。教师实验演示的质量和态度,对学生的实践意识和科学态度有潜移默化的表率作用,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实验操作示范,从药品的取用、仪器的安装到现象的观察,每一个环节都应合理规范。通过实验教师娴熟的操作、严谨的态度和精彩的实验效果,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确保实验探究的健康发展。
3.以美激情,探究实验的科学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教育若不设法培养真正的美感,就不是完备的。”化学实验神奇的现象与科学原理构成了独特的化学之美,是学生激情和探索的原动力。教师在演示实验中要注意挖掘化学变化的美学特性,引导学生追根寻源,将对化学美的鉴赏升华为对化学原理的追求上,在体验化学现象自然美的过程中探索化学变化的科学美。例如,在进行碘的升华和溶解性演示实验时,我们让学生在体验碘单质丰富多彩的变化之后,及时组织对化学原理的讨论,使学生顺利理解了“相似相溶”以及萃取分液等基本实验原理。
4.优化设计,确保实验的有效性有些演示实验容易产生污染或实验效果不够明显。为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坚持无污染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为追求最佳实验效果,我们注重对有缺陷的实验方案进行改进或增补,必要时借助多媒体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系列现象分解化,提高了演示效果,确保了实验的有效性。例如:做铵盐的分解实验时,学生容易将氯化铵的分解与碘单质的升华混淆,为突出分解的化学特征,我们将演示实验作了改进(见下***),通过pH试纸的颜色变化和洗气瓶中的白烟,让学生清楚的认识了氯化铵分解过程一系列现象的化学本质,取得了满意的实验教学效果。
二、抓好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与科学态度
在实验室进行的分组实验是学生运用知识,亲身体验化学变化过程,培养实验技能的主要途径。抓好分组实验,我们致力于作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注重实验预习,培养自学习惯督促学生实验预习是搞好分组实验的保证。我们强调“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求学生必须复习有关知识,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内容、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抓好实验预习,提高了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计划性,减少了实验操作的忙乱现象,提高了实验效率,
2.指导规范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分组实验教师少,学生多,时间紧。学生在操作中易犯一些常识性甚至危险的错误。教师要“以人为本”,在学生动手之前,对重要的操作进行规范化演示,对可能的安全隐患进行重点强调,同时要求学生之间自查互检、相互交流和配合。这样不仅保证了分组实验的顺利进行,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协作精神。
3.改变教学程序,营造探索环境传统的学生实验是在新课结束后进行的,由于演示实验的“前摄抑制”,学生对相应重复实验的激情已淡化。在教改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教学实际,尝试将常规教学中要待新课完成后才进行的验证性实验变革为新课学习的探究性实验,以强化学生的化学兴趣和探究精神。例如,在设计《苯酚》的新课教学时,我们考虑到演示实验虽多,但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危险性小,加之学生均已熟练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操作,因此我们让学生在实验室中预习新课后直接进行实验探究,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产生出强烈的探究激情和冲动,他们相互研究和协作,获得了出奇好的实验学习效果。
4.写好实验报告,培养科学品质实验报告是学生感性认识与理性思维相结合的产物,是知识升华为能力的途径。在实验中常有些同学忙于操作,没认真观察和分析现象,或“只观不察”缺乏记录,结果导致对实验过程印象模糊,写实验报告只好搬书照抄或凭空臆造,使实验的实践价值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在实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在实验后也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整理记录,完成实验思考题,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促进感性认识的飞跃。对实验失败的学生,我们允许他们在分析原因之后,利用课余时间补做实验,修改实验报告。强调实验报告的撰写,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也为今后社会实践活动中撰写社会实验报告奠定了基础。
三、组织协同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协同实验是综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优点而形成的一类过渡型课堂实验,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合作共同开展的化学实验,它常应用于新课的学习,是学生最喜欢、教学效果最好的一种实验教学形式。
1.优化教学程序,强调师生互动设计科学的实验教学程序搞好协同实验的关键,协同实验教学程序框***如下:
由***可知,学生是协同实验中实验操作、现象观察及问题讨论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实验目标的引导、教学环节的调控和实验操作的指导上。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精选实验思考题,协调“讲授--实验--讨论--训练”的关系。课堂上学生当主角,教师当参谋,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2.创设实验氛围,培养合作精神协同实验通常分为若干个实验小组,师生都是实验的参与者。要明确,协同实验是激思导学的重要手段,但不是目的,不能把协同实验上成游戏课。为保证协同实验课的效率与质量,必须建立活跃而有序的合作学习氛围。教师要加强对协同实验的宏观管理,调控教学节奏,强调实验的纪律,确保“放得开,收得拢”。教师还要强调团队精神,组织学生围绕重难点开展讨论、合作实验,通过协同实验课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与合作精神。
3.引导现象观察,突出实验探究协同实验的过程是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活动协同发展的重要过程。在协同实验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特别是应适时提醒学生观察那些不明显或稍纵即逝但却反映变化本质的实验现象,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验现象,适时提出启发性思考题,增补启发性实验,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难释疑,使认识深化。
例如:学习氢氧化铝的性质时,可设计协同实验教学程序:
[激疑]如何证实氢氧化铝具有酸性?(学生讨论)
[协同实验]取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AlCl3溶液中,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变化。
[讨论]沉淀产生及消失的原因: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
[激疑拓展深化]反应物的加入方式对反应现象有无影响?
[协同实验]将AlCl3溶液逐滴加入到NaOH中,观察实验现象,并与第一个实验比较。
在补充的实验中,我们提醒学生注意观察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瞬间稍纵即逝的白色浑浊,以及最后产生的白色沉淀,引导学生了解反应原理:
通过对比实验及分析,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实验操作方式对反应历程的影响,更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开展社会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化学实验是在科技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化学实验的认识功能不仅在于它能帮助人们掌握知识,还在于通过它能将知识反作用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认识,开创新的认知领域。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桥梁。将化学实验应用于科学探究和社会实践,通过科学探究和社会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最高层次和最终目标。
社会实验包括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和兴趣小组活动所涉及的各类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1.开放实验室,强化实践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开放实验室是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实践精神的重要举措。我们鼓励学生设计化学实验对学习中的疑难进行深入探讨。如:讨论苯与溴苯的分离时,有的同学提出:水难溶于苯与溴苯,且密度介于二者之间,因此可利用水将苯与溴苯分隔为上下两个有机层,以达到分离的目的。我们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室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证实假设的不科学性。通过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实验探究,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组织兴趣小组,开展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索性实验以其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兴趣,启谛学生思维和创造。我们利用其独特的激趣、探究和创新功能,设计探索性实验题,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实验小组设计碳与浓HNO3的实验,开始是将灼热的木炭投入浓HNO3中,因热量迅速被溶液吸收,无法获得预想的实验效果。在教师的点拨下,同学们逆向思维,设计了右***装置,将浓HNO3滴到灼热的木炭表面,获得满意的实验效果。我们还注意将探索性实验与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如:为探索消除“白色污染”的方法,学生用多种药品尝试了对废弃泡沫塑料的降解,未获得理想效果。后来学生从“石油裂化”的实验中受到启发,将泡沫塑料进行催化裂化,成功地将污染环境的废物变成了有用的化工原料----“塑料油”。上述实验通过教师的进一步改进,分别在《化学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实验改进栏目上发表。探索性实验的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使学生对化学的体验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3.开展社会实践,扩展化学视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广阔的社会是最大的实验室,结合化学教学,我们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如:学习《合成氨》时我们组织学生到化肥厂实地考察;学习《中和滴定》时,我们组织学生参观质验部门的化验室,通过参观学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了感性认识,拓宽了知识面。利用寒暑假期,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化学社会实践活动。如:调查农业生产滥施农药、化肥产生的不良后果;考察水泥厂、造纸厂了解化工生产原理;调查厂矿“三废”和城市污水对长江葛洲坝电站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等,要求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应用化学知识撰写实验论文或调查报告。化学社会实验活动和开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使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进入了一个更新、更高的境界。
在化学课程改革中,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将实验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将对学术课程的学习与对社会实践的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将对知识技能的培养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这是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成功和持续发展,我们决心把化学教学的改革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1~68
化学实验篇5
实验评价是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对现有的多种实验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和对比评判,选择最佳方案,并且加以必要的改进。
1实验设计教学的基本要素
1.1实验设计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培养学生实验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2)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运用掌握的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
(3)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
(4)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和处理(计算)实验数据,作出正确结论。
1.2实验设计的原则
实验设计应遵循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安全环保、节约快捷、效果明显等原则。
(1)符合科学性:科学性是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首要原则,要求设计中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方法和程序没有科学性错误,并能出现预期的实验现象,产生正确的实验结果。
(2)安全性:要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和进行危险性高的操作。
(3)可行性:所选的化学药品、仪器、设备等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能够获得满足。
(4)简约性: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药品,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实验。在温度和压强方面尽量采取常规的条件,催化剂使用容易得到并且效果显著的。
(5)经济性: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要尽量减少化学药品的用量,一方面可降低实验成本,另一方面也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应用微型实验在这方面有较大优越性。
(6)无污染:在使用易燃、易爆、强腐蚀和有毒药品进行实验时,要考虑尾气和实验废弃物的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3实验设计的思维模型
实验设计是一个从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处理到付诸实践并能预期结果的完整的思维程序,如***所示:
2实验设计的一般过程
化学实验设计重在培养或考查把已有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新情景的能力,所选择的课题往往是没有直接实践过的。在设计过程中时,能够从题目中接受信息,分析评价信息,选择并整合新信息与已有知识,以解决实验设计的新问题。大致过程与思路如下:
2.1信息的获取
接受、分析和筛选信息,主要是解决以下问题:理解实验课题,了解实验条件,明确设计要求。需要迅速、全面地提取题目中的重要信息,把信息归类,并对各个信息在实现实验设计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判断。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阐明实验原理,分析现有仪器和药品的作用,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药品。
2.2实验设计构思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勾画实验装置草***。通过对新旧信息的加工开发,描述实现指定的实验设计规划。根据实验设计的要求及解决问题的顺序分析,这种构思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实验方法的选定,这是从总体上考虑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方法主要取决于实验原理,并受实验条件的制约。二是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设计。实验装置和操作的设计都是为了具体实施实验方法,完成预定的实验任务,实际上就是实验方案细节的设计,这部分的设计主要的是体现实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应用。
根据实验的要求,设计可行的操作步骤和观察重点,分析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如反应过程中是否需要除去杂质及尾气处理等)。
2.3实验设计内容
(1)根据命题要求,说明设计该实验的化学原理,并画出实验装置***。
(2)列出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3)确定实验操作步骤,说明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4)提示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包括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5)提出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及计算方法。
(6)拟定完成实验后对实验结果对照预期目的进行分析、评价及实验报告撰写。
3实验设计与评价能力的训练
3.1根据实验命题设计基本实验方案
设计简单实验方案,通常有:验证某个化学原理;确定某混合物中组分的实验;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操作顺序设计等。这些简单实验的设计,综合性较强,能强化思维训练,要求学生联系所学过的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知识迁移和重组,全面而细致地思考,才能设计出正确的方案。实例:现有浓硝酸、稀硫酸、稀硝酸、FeCl3稀溶液及pH试纸,而没有其它试剂。设计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检验CuO经氢气还原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Cu2O。
设计思路:Cu2O是碱性氧化物,能跟稀硫酸反应,生成的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Cu2+在水溶液中呈蓝色,而Cu不跟稀硫酸反应。因此可以设想,若CuO被H2还原的产物全部是Cu,将其放入稀H2SO4中,将无变化;若红色产物中含有Cu2O,将其放入稀H2SO4中,会生成Cu2+使溶液变成蓝色。
分析所给试剂是否可用,因为浓H2SO4、浓HNO3、稀HNO3以及FeCl3都有较强的氧化性,不论红色产物是否含有Cu2O,在上述物质中均会被氧化为Cu2+,无法检验是否存在Cu2O。而pH试纸也不起作用。所以最简便的检验方法是取少量该红色物质放入稀H2SO4中,振荡,若溶液变为蓝色,说明产物中有Cu2O,否则说明产物中无Cu2O。
3.2实验装置的创新性设计与评价
对教材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合理的改进,通常都是实验设计创新的切入点。传统的氯气实验室制法,是用浓盐酸与MnO2在烧瓶中加热,加上洗气和尾气处理,实验装置较复杂,操作麻烦,而且容易泄露尾气。
本着简便、节约、省时、环保等原则,将本实验装置改进设计如***:
实验试剂有:浓盐酸、饱和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高锰酸钾固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16HC1(浓)=2KCl+2MnCl2+5Cl2+8H2O
评价:本实验设计体现了创新特点:(1)用注射器代替分液漏斗(使用时再连接),更便于浓盐酸的添加;(2)用广口瓶代替烧瓶,无需铁架台,简化了装置,且更易清洗。(3)使用高锰酸钾固体,不需加热即可跟浓盐酸反应;(4)用排水(饱和食盐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气体净化,并容易观察;(5)几个联通管的运用便于控制添加浓盐酸、收集气体与吸收尾气,并使整个实验过程基本形成封闭系统,防止气体泄露,有利于环保。
3.3不同实验方法的对比与评价
一般来说,每一个化学实验都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法。采用不同的试剂、不同的反应条件以及实验步骤顺序的改变,都可以得到不同的实验方案。这就需要按照实验设计的原则,认真分析影响实验的各个因素,通过比较和评价,最终确定最佳方案。
例1:对于银镜反应实验,人们以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因素为依据提出过多种方案,各方案的要点是:(1)用乙醛作还原剂,强调试管壁的光洁度至关重要。(2)以葡萄糖为还原剂,醛基的浓度影响反应速度,是成败关键。(3)滴加NaOH溶液,适当提高反应溶液的PH。(4)用0.2%氯化亚锡溶液处理试管。设计时开展讨论,深入分析实验原理,并做参照实验加以验证,归纳得出,Ag(NH3)+2与还原剂的适当且均匀的反应速度是关键因素。对各种方案综合评价后,确定本实验的最佳方案是,在试管洁净、银氨溶液正确配制的前提下,以10%葡萄糖溶液为还原剂,在Ag(NH3)+2溶液中加入1滴NaOH稀溶液使PH约为9,在水浴加热中完成反应。运用此方案实验,成镜质量好,成功率基本上是100%。
例2:用铝、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为原料,制备一定量的氢氧化铝。设计3种不同的实验方法(以化学方程式表示),并指出哪种方案最节约原料,从每生产2molAl(OH)3所耗费的试剂用量来说明。
这是一道实验设计与评价的训练题,要点有二:一是依据铝的性质描述实验原理设计,二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比较评价。经讨论归纳,设计与评价结果如下:
化学实验篇6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它强调,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的身心素质获得发展。实验教学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甚至会影响学生今后的思路历程。所以,我围绕实验这个中心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在我的实验教学中,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享受学习的乐趣。在我看来,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的恰当应用使学生获得了专属于化学学科的快乐体验。
一、体验实验本身的快乐
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育,初见试管、烧杯、漏斗、铁架台、酒精灯,学生感到的只是新奇,待把它们一气呵成组装成实验装置,学生再来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着实被实验装置的造型美所打动。实验中还有镁带的燃烧、宝石般的胆矾、奇异的铜树这样的千娇百媚,更有氢气爆炸的惊心动魄。有谁能忘记这奇妙的美的感受呢?开辟 “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了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纯碱等。这些活动在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适应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殊需要,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二、师生关系和谐的快乐
这其中体现了民主教学的原则。由于教师具有对知识的一定权威性,学生常常觉得老师高高在上,使人亲近不得。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容易形成最天然的人际关系,是教师“蹲下来”倾听学生心声的大好时机。有学生学完《空气》之后,联想到家里的冰箱、洗衣机等电器外壳容易生锈,自家的墙壁也容易起皮、发泡,问老师是否与空气污染有关。我在国庆长假期间给他布置了一个社会调查的作业。他首先调查了周边工厂,得知这些工厂以烧锅炉提供蒸汽,他的推测是煤里可能含有超标的硫,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硫形成酸雨。待亲自到堆放煤的地方一看,发现煤周围的地和墙的边缘都被浸染上了一圈淡淡的黄褐色,基本验证了他的猜想。师生间的互动实验过程中,学生被教师准确的实验准备、娴熟的实验技巧、贯穿始终的镇定自若所折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已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再加上对学生的不断支持和鼓励,有效维持和强化了学习活动。
三、渗透想象的快乐
化学学习中,学生苦于对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想象。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模拟分子、原子、电子的结构和运动,学生仍感力不从心。如果借助氨水使酚酞变红和教室洒香水等简单的实验后,情况就不同了。他们想象这些分子的运动是“长着翅膀的小精灵在飞翔”,这个“小精灵”还能分化成更多的“小小精灵”……能够水到渠成地说明、解释物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又如学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时,学生将盛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扣在装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反应后氢氧化钠溶液进入试管,直观生动的实验现象给学生带来了活的知识,这和以往生硬的记忆相比,的确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探索实验的快乐
对实验的好奇心,刺激了学生的探索行为。即使是实验中的失误,教师也不要放弃机会,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想法,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后,通入石灰水中检验,没有看到预期的浑浊现象。这其中孕育了一个讨论的大好时机:参加反应的物质只有两个,究竟是二氧化碳不纯?带有什么杂质?抑或是石灰水已变质?学生模仿科学家的研究方式,体验着探索自然的快乐。讲氧气时,有少数学生呼吸到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得到的氧气,发现有明显的异味,这样很容易争论得知集气瓶中不是纯净的氧气,自然会去探索这个热分解反应的副反应,不再是只注意反应的某一局部,而从事物的全局来考虑,培养起敏锐的洞察力和全局思考问题的好习惯。长此以往,学生已初步具备科学家的思维品质,虽显稚嫩,却着实可喜。
五、创新实验的快乐
由于化学实验本身的特点,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无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索性实验,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质疑实验观察推理创新”的过程。如设计区分食盐水和酒精溶液的实验方案,可以利用密度、气味、沸点、导电性、挥发性、可燃性来区分,也可以根据硝酸银溶液等试剂对溶液的特殊反应现象来区分,还可以根据生物细胞对溶液反应等去设计。又如讲氢氧化钠化学性质时,得知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性质相似,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那么,二氧化硫是否与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与另一种碱溶液石灰水反应呢?现象一样吗?能够提出这一系列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上的创新。
化学实验篇7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探究实验
【中***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89-0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化学课程标准》理论与实践已随着新课程的推广深入全国各大中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目标,这给新时代的高中化学教学赋予了新的教育内涵。高中化学教学已经不单单只是传授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以实验教学的发展愈发注重探究与实践,本文就如何在高中化学实验课中开展探究式教学展开讨论。
一、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准备阶段
高中新课标对化学实验课程做了相关要求阐述,倡导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强化其探究意识,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开展成功的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创设引入实验的情境,提出与实验课程相关的实验问题,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探究式化学实验的兴趣。
1.巧妙创设实验情境,合理提出实验问题
实验情境的创设本质是设置实验背景,目的是通过一个日常可见的案例或者提出一个浅显却能切入实验主题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学习积极性,以此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到实验的课程中来,而后对化学现象后的本质探索研究,最终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比如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学生对燃烧的铁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很多学生在实验材料面前跃跃欲试,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是什么气体能让铁丝都能燃烧,并且燃烧的如此剧烈呢?此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提出,就是探究式实验课程开展的第一步。
2.结合教材实际,制定实验方案
结合教材实际就是进行知识准备,知识准备的主体包括学生,同样包括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的教师。理论基础是探究式实验得以开展的保障。新课程标准下的探究式实验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就是为了能够在日常实验课程教学中,将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发挥到极致。在高中化学理论课程中,涉及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化学反应规律与原理等重要实验教学。教师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启发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思路,对实验的原理、步骤形成系统性、结构性的认识。教师也要关注本阶段学生的学习要求,以阶段性知识为主,设计相关探究实验,强化本阶段的理论知识。
3.优化实验环境,仪器用品得当
探究式实验讲究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中国人口基数大,学生人数众多,师资与教学资源短缺,实验教学更是很难惠及到每一个学生,仪器用品等硬件设备的优良与数量的齐全是一堂实验课程成功开展的保证。在开展探究式实验之前,教师务必要通过理论教学将仪器与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传授给学生,化学实验主要以药品实验为主,学生安全、正规地实验操作是对其人生安全的保证。
二、探究式实验教学的进行阶段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有效组成成分,为了全面普及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化学实验课程的开展是保证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探究式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础。实验课程的进行阶段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核心。
1.认清实验理论本质,先观察,后动手
化学探究实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其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验进行的开始阶段,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讲明此次实验的基本步骤,实验要点,注意事项等,先让学生以观察为主,弄清实验本质后,再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下一步的具体实验操作。
2.深入浅出进行实验,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
高中化学实验的组成包括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物质制备与合成、物质的分离提纯等。实验的基础性教学较强,教师进行深入浅出式的实验课程可以让学生更能领悟实验课程所要表达的能力教学目标。在实验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规范化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化学实验是学生巩固化学理论知识的主要形式,理论与实验教学结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3.实验合作进行,提高效率
强调分组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学会与组员进行交流合作,从而能够更好的完成试验任务,让因人为因素产生的实验误差降到最低。合作交流不仅仅是将实验任务分摊到团队来完成那么简单,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的同时进行的知识交流、思维交流能够最大范围的将学生个体之间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更是一种有效的资源整合。探究式实验中,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团队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总结交流阶段
一个成功的探究实验的完成,不仅只是引导学生完成一堂实验课那么简单。课堂实验只是探究实验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最重要的是进行课后的总结与交流。总结与交流可以使分散的探究知识变得条理化、系统化。
1.把握探究实验内容总结,将知识化零为整
知识的获取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过程。探究性实验的实质,就是将零碎的知识整合后上升为理论高度。学生更深度的理解化学概念、化学解析式、化学方法等教材内容,并将实验总结的知识内化为一种能力。这种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
2.多种交流总结形式相结合,深度挖掘实验知识
就开展的实验总结形式而言,同样是可以多角度、多主体进行交流的。比如在探究式实验后,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向学生提出实验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课后自主讨论后得出结果,也可以让学生与第三方教学设备互动,比如在课堂上播放多媒体、在互联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与文献,丰富课后知识。
四、高中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开展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综合以上笔者的观点与理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关键点在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并且学生运用化学理论知识才能进行探究式实验。探究式实验教学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了教学思路,此教育模式可大力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学科创新能力。在探究式实验的设计方面,教师要结合教学与学生实际进行实验课程的设计,真正做到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掌握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建,车延平.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方法的案例分析[J].现代阅读,2011(12):105.
[2]丁莹.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初探[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61~62.
化学实验篇8
【中***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B-0080-01
初中化学教学是中学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规律的重要渠道,故而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设计化学实验成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化学课程标准也十分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然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科学的化学实验操作流程往往会被省略,而是代之以“画实验讲实验抄实验背实验”的教学流程,原有的多变、富有魅力的化学实验模式成了呆板、固定的文字和符号,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实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而,在新课标背景下,注重化学实验艺术,改变低效、呆板的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展示化学“魔法”,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充满神秘的基础学科,其中所蕴含的种种神奇的自然现象正是吸引学生、增强学生兴趣的所在。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自然现象,调动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热情。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一册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神奇的玻璃棒”的教学实验。在教学伊始设置一个悬念:“大家见过不用火柴就能点燃的酒精灯么?今天老师给大家变一个魔术,用一个普通的玻璃棒就能将酒精灯点燃,大家相信么?”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对教师的“魔术”充满了期待。在学生期待的目光中,教师开始了“魔法”实验之旅:首先进行实验前期准备,在一个容器内放置少许高锰酸钾固体粉末,再滴入2~3滴浓硫酸;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容器内的液体,用其接触酒精灯的灯芯,神奇的一幕发生了:酒精灯被玻璃棒点燃了!这个实验虽然简单,却给学生带来了新奇与震撼,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也被逐渐调动起来。
二、引导学生探究,提升实验能力
自主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教师只在其中穿针引线,适时点拨学生开展探究,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关于碳氢两元素的认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教师首先要在课前准备好实验可能用到的器材,引导学生通过器材中的蜡烛、烧杯、澄清石灰水、火柴等物品猜测实验方向。与此同时,对碳氢两元素的特性进行简要讲解。接着,教师将实验的机会交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开展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发挥自己的才干。经过思考与探索,学生设计出了一种实验方案:首先将一个干燥的玻璃杯置于燃烧的蜡烛上方,观察是否有小水珠产生,以证明蜡烛中是否含有氢元素;然后在蜡烛的上方放置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验证碳元素的存在。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既增长了知识,又提升了能力。
三、加强交流合作,挖掘内在潜能
教学对象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加强交流与合作,碰撞思想激发灵感,通过内部的协作与互助,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形成既合作又竞争的氛围,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为了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可以采用分组合作、小组竞争、课外实践、实验竞赛等教学形式,以优化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实验室O2的制取”时,教材上只讲述了用高锰酸钾固体加热的方法,实则实验室制取O2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新的探索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这一实验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引导各组在双氧水、高锰酸钾、氯酸钾等诸多的实验方向上综合设计,进而提出可行的实验方案,最后进行小组竞赛的展示与点评,这一做法不仅大大节约了时间,提升了教学效能,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化学实验篇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学实践表明,多数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还较差,包括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只能在纸上或者在试卷上做实验,但当进入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时,情况就很不理想了。为改变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创设趣味实验,灵活变通各种实验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课改后的新教材中演示实验增加了不少,如何利用这些演示实验来做好实验教学是值得教师重视的一个问题。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在课堂上做并指导学生观察的实验,在初学时,这种演示实验必须由教师亲手去做,它对于以后的学生实验有着示范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笔者灵活变通各种形式,有时是边讲边实验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思考,结束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现象,回答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有时是找个别学生到前面来做实验,让下面的同学认真观察实验,使得整个课堂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动手做实验的学生由于是在全体同学面前做实验,注意力特别集中,收效特别好。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锻炼了他们大胆、心细、勇于表现的良好品质,从而促进了师生的双边活动,达到了课改的目的。
2、在实验教学中有时创设趣味实验进行教学,效果会更理想。如在讲授酒精性质时,用一块棉手帕,在盛有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展开手帕,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奇妙的实验表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进入了学习心理的最佳状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要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感觉、知觉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观察实验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如能借助投仪影和多媒体演示实验,则能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可见度,更易于学生认真、细腻有序的观察。如教学(分子运动)时,把一培养皿放在投影器上,在培养皿中加人约2/3体积水,然后滴一滴红墨水在培养皿中。红墨水在水中缓缓扩散,待片刻后,扩散完成。此时,分子运动的全过程通过光学投影到银幕上,学生都真实清楚地观察到,并透过观察到的现象,认识分子是处在不停的运动状态中。又如通过课件来展示分子的形象运动,不仅能使学生对分子的情况有进一步了解,而且避免了以往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能将抽象的理论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直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性质、结构的理解。实践证明,创设趣味演示实验,能强化实验演示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重视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
新教材中实验教学主要是以探究性实验为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思考和动手的能力。探究性实验在实验前学生不知道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就要求他们认真正确地操作,仔细敏捷地观察,实事求是地做记录,因而有利于培养他们科学实验的基本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如新教材第六章第二节的活动与探究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制取二氧化碳时所用的药品和归纳总结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性实验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书上活动与探究实验的探索,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如在探究了镁的性质实验后,要求学生能自己设计探究铁或铝的性质。要完成这一探究,学生先作出与问题有关的推测,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几种实验方案,查阅资料,收集证据,通过分析、归纳、推理和论证,修正或否定自己的猜测,然后进行化学实验,得出合理的结论和答案。在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还要把观察实验的过程和抽象思维的过程结合起来,要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是简单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惟有如此,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像以前的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探索规律、发现真理。例如,学生在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笔者引导学生是否可以设计如下几组实验: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石灰石与浓盐酸反应;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让五名学生到前面来依次分别做这五个实验,然后让同学们共同讨论: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哪组实验最合适?为什么?在经过激烈讨论和争论之后,同学们得出共同的结论:在实验室里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从而不仅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而且也使学生们学会了对比实验和优化实验的方法。实践证明:加强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立足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任何创新都必须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实现,实验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和每个学生过关,因此,实际情况分析是化学课培养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只有了解学生原有的化学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因素,才能设计适合于学生的实验。由于各学生之间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扎扎实实抓各学段的合格率。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学生发展的基本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点。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化学实验篇10
一、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化学仪器的设计
各种化学仪器的产生,都有其设计的初衷,这些初衷,应该在学生的习得过程中、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有所了解,知其所以然,否则学生往往会把各个仪器的使用和注意点割裂成一个个知识点去记忆,这样学生对化学仪器的选用就会摸不着头脑,我们应当及时指出仪器设计的缘由并对比各种仪器的相似之处,尤其是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加以理解,不仅令他们印象深刻,兴趣大增,长此以往,或能引发他们思索仪器设计缘由的习惯。过滤和渗析是物质分离的常见实验,前者是分离固体和液体的,后者是分离胶体和溶液的,有无本质联系呢?家里夏天使用蚊帐、纱窗,厨房里的有孔的洗菜盆等可以给我们怎样的提示?对于以上问题和提示学生很快能得出它们都是利用仪器(或工具)孔径的不同来分离的。那么还有类似的做法吗?《化学与技术》选修课本上自来水生产的一种流程***中有粗沙过滤和细沙过滤也是用孔径来逐步分离的。又如:城市污水处理的第一步是先将水流经格栅,化学中用分子筛的使用。若将孔径按大小排序有:格栅孔>粗沙堆孔>细沙堆孔>滤纸(有毛细现象)孔>半透膜孔>分子筛孔。
二、借助生活经验,解答实验操作
生活中拿高处东西够不到垫上凳子桌子,推广一下,固体可以垫高,液体也可以。如我们可以加 CCl4等比水溶液密度大的但不互溶的液体(或固体)垫高某些溶液,以便使液体在特定装置中能够得着(放在隔板上)固体反应物,或者加 CCl4后使上层溶液与通到下端的长导管分开,以防倒吸。热胀冷缩这一常识的运用在化学中也常出现,如:无滴管的喷泉实验的引发方法就是用热胀或冷缩使烧瓶中的气体接触到下边烧杯中的液体。减压过滤对沉淀的干燥作用恰似洗衣机的脱水功能,医院吸氧时的安全瓶与化学中的安全瓶很像,竹炭材料在生活中的走俏使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很好理解。生活中常用面霜和防晒霜来保护皮肤隔离外界物,化学中的密封则有 :涂蜡、电镀层、液封、抹矾士林等,此异曲同工也!泡咖啡用汤匙、炒菜时用锅铲搅拌和翻动饮料食品,为了快溶、均溶、均热,不让固体结块或菜烧焦。固体药品溶解时需搅拌、电化学中为消除浓差极化而搅拌的道理与泡咖啡等相同,结晶时为平均受热而搅拌道理和炒菜时相仿。晒衣服时用手够一下来定手摇晾衣架高度,铁架台铁圈高低则先试下酒精灯火焰高度来定。又如:试题中有用软管连成的 U 型管或 U 型管考查连通器原理,即左右液面在都连通大气的情况下会相平。
三、借助生活经验或社会事件,理解实验情景,加深实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