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部工作经验总结第1篇
实操、实作、实训是着眼点不同的新闻传播类实验类型,对于这些类型的实验教学的运行管理,可以借鉴理工科实验教学管理的方法,但也要根据专业特点,采取适合本专业特点的方式。根据教学流程,把管理细分化,分为准备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准备管理指由学校相关管理部门下发实验教学任务书到院系,院系把教学任务书下达到专业教研室,由专业教研室把各门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分配到具体教师。教师根据教学任务书制订课程大纲、教材或指导书,大纲、教材或指导书经过教研室主任同意后,开始执行。并在管理部门备案。
过程管理指实验教学运行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实验教师开课后,针对每次上课情况,填写实验教学运行记录表和学生考勤表,课程结束后将这些表格交由院系保存,以备管理部门的教学检查,样表如表1所示:实验教学运行记录表对上课过程进行记录,重点填写上课内容和教师总结。把本次课主要操作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并总结本次教学的效果,学生掌握程度,需进一步训练的内容等,用以指导下次课程内容的设置。学生考勤表是对学生到课率的统计,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课堂管理。
结果管理是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提交实验课总结报告或者作品,教师根据课程评分标准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和作品进行批改,并及时把批改结果反馈给学生。课程结束后,教师将学生实验总结报告和学生成绩、评分标准等上交院系。学校管理部门定期对这些材料进行检查。准备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涵盖了实验教学运行的整个过程,是对教师在教学运行过程中所完成工作量的审定和规范,有效地记录整个实验教学运行过程。教师完成教学运行过程后,相关管理部门还要对其进行监督和检查。
2新闻传播类实验教学运行过程监督与检查
院校相关管理部门对教学过程进行的监督和检查内容涉及到实验教学的准备、过程、结果三个阶段的教学工作,包含了实验大纲、教材或指导书、实验教学运行记录表、学生考勤表、学生成绩表、评分标准、学生实验报告等内容,检查方式和说明如表2所示。管理部门对实验教学过程进行检查后,要将上课结果及时反馈给实验课教师,让教师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成效,为下次教学做准备。
3新闻传播类实验教学效果评价
在新闻传播类专业实验教学运行检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督导检查人员与上课教师对教学结果和效果认定的分歧。督导检查人员经常认为报告过于简单,没有明晰的实验步骤和结果,等等。其分歧的根本点在于理工科实验与新闻传播类实验认识和观念的差异。理工科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发现实验对象间确定的因果关系或验证某一自然规律,从而证明课堂教学所讲授的知识,其实验过程很少受社会因素影响,所以,其实验结果是定量的、稳定的、可重复再现的。文科实验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其实验目的是发现人文现象规律,在社会、经济、历史、***治、艺术、文学、语言等活动中探索某一因素的作用、意义、表现方式等,其实验结果往往是定性的、不稳定的、多种多样的。所以理工科实验结果要求量化,有对错之分,但是新闻传播类实验不能量化。
因而,对新闻传播类专业实验教学结果和效果的评价就要符合其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新闻传播类实验结束后,学生向教师提交实验总结报告和作品,教师在批改过程中以作品为主,总结报告为辅。作品体现了学生整个创意过程和创意实现程度,体现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及分析能力、实施能力,实验总结报告只是对本次实验课程得失的总结。新闻传播类实验作品往往体现在一个思路、一处分析、一组画面、一组采访等里面,这些内容无法直观呈现在督导检查人员面前,只有相关专业教师才能了解和体会到。所以对于新闻传播类实验效果的评判不能只看表面的数据和报告,要看的重点是作品本身的进步与优点。
除此之外还要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取得的其他成绩。如广告摄影课,在实验课进行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举办摄影展,学生分组分配任务,自行组织实施,教师跟踪指导并进行记录,最后进行摄影展效果调查,将调查结果上交院系。类似这种实验活动不仅让学生把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符合新闻传播类专业对人才的需求,这些活动也应该被纳入课程考核、检查范畴,并给予积极肯定。
4结语
新闻部工作经验总结第2篇
换届后,原来的新闻部成员只有三个都留下来,再加上后来加入的三个干事,新闻部在人员上是充足的,但由于新闻部里有不少成员在年级里都是年级委,或者在班级里任职,工作时间常有冲突,工作热情未能完全激发。
这份工作总结分三个方面:
一是日常工作,主要是新闻报道方面。从数量上看,这段时间新闻部共计报道新闻与评论60余篇,其中有不少受到生科学生关注,如创新杯讲座专题、四川赈灾专题等。我们还以新闻评论为突破口,发表了数量相当的评论文章。我们一直强调新闻的质量,以体现记者的专业素质,还有强调营造健康文明的舆论氛围。突出的问题是在新闻类型的构成上,还是***新闻占主导,新闻发现和学生生活类的新闻比较少。记者的摄影素质和新闻策划能力还有待提高,可惜的是,计划中的培训都未能实施。综观新闻部的这个学期的工作各项活动,新闻报道比较及时 , 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 在以后的工作中 , 将会注意有的放矢 , 在工作中 , 也存在很多问题 : 第一 , 干事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 安排的工作有的时候会拖迟 ; 第二 , 干事的工作能力有限 , 培养是个长期过程 。在新闻部 , 确实缺少一些人才 , 对新闻部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还须在以后的工作中 , 继续观察 , 继续培养。其工作内容主要有:
1. 校园文化艺术节之dv视频大赛现场拍照和后期宣传
2. 第四届“生命科学节”新闻采访 , 拍照 , 通讯稿 , 网络宣传
3. 08级第一届男女混合趣味足球比赛新闻报道
4. 拔河比赛新闻报道
5. 团支部考评大会新闻报道
6. “欢送杯”篮球赛新闻报道
7.来我系讲学的教授学者的新闻报道
8.简报前期制作
9. 三八活动系列报道
10.纪检干训会议新闻报道
11.“创新杯”系列讲座新闻报道
12. 纪检干训会议新闻报道
13. 生科女排再创佳绩新闻报道
14. 第十五次团学联合代表大会新闻报道
15. 妇女节女教职工广播操表演新闻报道
16. 生科院学生***支部委员选举大会新闻报道
17. 纪念汶川地震新闻报道
18.漓江学院与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干部工作经验交流会新闻报道
19五四.评优先进人物事迹报道 新闻部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二是部门文化建设。这届新闻部成员经过近一年的相处,感情都很好,部门内部气氛友好和谐,而且尊重个人,讲究平等自由。我们根据成员的特点,分配他们擅长的工作。我们还经常与前任部长交流与聚会,吸收他们的经验。其次,新闻部一直保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作风,还让新闻部成员多与其他部门成员接触交流,参与经验活动,增强部门的凝聚力,促进部门成员的感情的融洽和对组织的认同感。
三是部门制度完善。我们非常重视部门制度建设,完善的制度对未来的每一届新闻部都有很好的作用。我们对新闻部的记者公约制度、例会考勤制度、新闻的和审批制度进行了完善,并在成员间强调这些制度的权威性。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上,我们也发现新闻部的制度很不完善,有很多漏洞,例如我们还没有形成记者素质的培训制度和新闻资料如***片的存档制度,在下学期招新前,我们将致力于这些制度的完善和修订。
对于下学期的招新,我们的计划如下:
1、新闻***片展,把过去的新闻专题和***片展出,要求文字编辑和美工,开学前一周完成,招新的同时展出。2、新闻部的电子杂志,主要是想节省费用,扩大院网站的宣传力度。3、编辑简报《绿叶时报》,建设部门博客。建立9月建立第一期简报。简报属于团委内部刊物,择优报道各项活动开展情况。第一期
有消息和简讯,并配有***片说明,第二期也在9月底与大家见面,共收集了生科院的院活动,进一步充实了简报的内容。简报发送至各系团委等处进行学习交流,成为校内外各届人士了解我院工作、一睹生科院风采的窗口。在做好简报编辑工作的同时,新闻部还设有专门的网络建设小组,负责消息更新,在改版之后将添加新鲜元素,改变网站风格,以全新的面貌同大家见面,更加及时地报道中心动态。新闻部博客建设也是新闻部的重点工作之一,并创建部门成员的专门相册,成为内外交流的另一个平台。【1】
【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再过一段时间,新闻部就要进行迎来新一届的成员了,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将会好好的总结以前的工作,发扬其中的优点,舍去其中的不足,借鉴其它部门的经验,继续提高我们自己,帮助团委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和管理新闻部的能力。通过近半年的工作,以及老师的教导,在今后,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我们都学会了思考,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新闻部将会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争取在将幕后工作做好的同时,能够更加地丰富同学们的生活,更好地服务大家。
新闻部
2010年5月31日星期日
新闻部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2)
【相关阅读】
2010年趣味运动会活动总结
农学院园艺工程系学生会工作总结
心理委员工作总结
学生会4月组织部工作总结
学生会科技调研部9月份工作总结
2010教育学院学生会工作总结
青年志愿者协会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新闻部工作经验总结第3篇
自然科学的实验对象基本上是物质实体,新闻传播类实验对象通常是有意识的人或群体,自然科学实验过程要求循序渐进、不受干扰,具有封闭性,而新闻传播类实验本身需要在社会环境中进行,并与人息息相关,具有开放性。按照实验教学要求和学科特点,新闻传播类实验类型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实操、实作、实训。实操指新闻传播类实验中用电脑、专业设备等手段,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主的部分,如摄影摄像、后期编辑、电脑***文设计等课程。实作指通过调动学生主观思维,在综合知识能力基础上,把创意、思想具体化,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为主,如广告文案、新闻采访与写作、广告市场调查等课程。实训是以培养学生的实施能力为目标,具体实施一个方案或策划,比如把策划方案做成一个电视作品等等,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纪录片创作、广告投放等课程就是此类实验。这三个不同层级的实验涵盖了文科实验内容的不同方面,新闻传播类实验教学可以根据这三个不同层级设置相应的实验内容,从而指导实验大纲的制定。
2新闻传播类实验教学运行过程管理
实操、实作、实训是着眼点不同的新闻传播类实验类型,对于这些类型的实验教学的运行管理,可以借鉴理工科实验教学管理的方法,但也要根据专业特点,采取适合本专业特点的方式。根据教学流程,把管理细分化,分为准备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准备管理指由学校相关管理部门下发实验教学任务书到院系,院系把教学任务书下达到专业教研室,由专业教研室把各门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分配到具体教师。教师根据教学任务书制订课程大纲、教材或指导书,大纲、教材或指导书经过教研室主任同意后,开始执行。并在管理部门备案。过程管理指实验教学运行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实验教师开课后,针对每次上课情况,填写实验教学运行记录表和学生考勤表,课程结束后将这些表格交由院系保存,以备管理部门的教学检查,样表如表1所示:实验教学运行记录表对上课过程进行记录,重点填写上课内容和教师总结。把本次课主要操作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并总结本次教学的效果,学生掌握程度,需进一步训练的内容等,用以指导下次课程内容的设置。学生考勤表是对学生到课率的统计,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课堂管理。结果管理是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提交实验课总结报告或者作品,教师根据课程评分标准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和作品进行批改,并及时把批改结果反馈给学生。课程结束后,教师将学生实验总结报告和学生成绩、评分标准等上交院系。学校管理部门定期对这些材料进行检查。准备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涵盖了实验教学运行的整个过程,是对教师在教学运行过程中所完成工作量的审定和规范,有效地记录整个实验教学运行过程。教师完成教学运行过程后,相关管理部门还要对其进行监督和检查。
3新闻传播类实验教学运行过程监督与检查
院校相关管理部门对教学过程进行的监督和检查内容涉及到实验教学的准备、过程、结果三个阶段的教学工作,包含了实验大纲、教材或指导书、实验教学运行记录表、学生考勤表、学生成绩表、评分标准、学生实验报告等内容,检查方式和说明如表2所示管理部门对实验教学过程进行检查后,要将上课结果及时反馈给实验课教师,让教师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成效,为下次教学做准备。
4新闻传播类实验教学效果评价
在新闻传播类专业实验教学运行检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督导检查人员与上课教师对教学结果和效果认定的分歧。督导检查人员经常认为报告过于简单,没有明晰的实验步骤和结果,等等。其分歧的根本点在于理工科实验与新闻传播类实验认识和观念的差异。理工科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发现实验对象间确定的因果关系或验证某一自然规律,从而证明课堂教学所讲授的知识,其实验过程很少受社会因素影响,所以,其实验结果是定量的、稳定的、可重复再现的。文科实验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其实验目的是发现人文现象规律,在社会、经济、历史、***治、艺术、文学、语言等活动中探索某一因素的作用、意义、表现方式等,其实验结果往往是定性的、不稳定的、多种多样的。所以理工科实验结果要求量化,有对错之分,但是新闻传播类实验不能量化。因而,对新闻传播类专业实验教学结果和效果的评价就要符合其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新闻传播类实验结束后,学生向教师提交实验总结报告和作品,教师在批改过程中以作品为主,总结报告为辅。作品体现了学生整个创意过程和创意实现程度,体现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及分析能力、实施能力,实验总结报告只是对本次实验课程得失的总结。新闻传播类实验作品往往体现在一个思路、一处分析、一组画面、一组采访等里面,这些内容无法直观呈现在督导检查人员面前,只有相关专业教师才能了解和体会到。所以对于新闻传播类实验效果的评判不能只看表面的数据和报告,要看的重点是作品本身的进步与优点。除此之外还要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取得的其他成绩。如广告摄影课,在实验课进行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举办摄影展,学生分组分配任务,自行组织实施,教师跟踪指导并进行记录,最后进行摄影展效果调查,将调查结果上交院系。类似这种实验活动不仅让学生把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符合新闻传播类专业对人才的需求,这些活动也应该被纳入课程考核、检查范畴,并给予积极肯定。
5结语
新闻部工作经验总结第4篇
报纸,是指有固定名称、刊期、开版,以新闻与时事评论为主要内容,每周至少出版一期的散页连续出版物。在现代社会,报纸是传播新闻的主要载体。期刊又称杂志,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者年、季、月顺序编号,按照一定周期出版的成册连续出版物。在我国,以新闻报道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性期刊过去只有《半月谈》、《嘹望》、《民主与法制》等为数很少的几种,近年各地创办了一批新的新闻性期刊;还有一部分非新闻性的、社会科学类的期刊,也发表新闻作品。
报纸、期刊创办以后,就置于国家行***部门的监督管理之下。根据《出版管理条例》第六条的规定,新闻出版总署对全国出版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其他行***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监督有关出版活动。此处主要介绍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管理活动。根据报纸、期刊两个“管理规定”,出版部门对报刊出版的监督管理实行属地原则。
“条例”第三条规定,出版事业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传播和积累一切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报纸、期刊两个“管理规定’’也有同样的规定。这是一切出版物包括报刊都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也是报刊管理的基本出发点。
一、依法出版制度
报刊属于连续出版物,在履行法定登记注册手续取得合法出版权利之后,在出版过程中自始至终必须遵守所有登记事项,不得任意变更。
按照“条例”和报刊的“管理规定”,有关登记事项必须在出版的每期报刊上标明。报纸在出版时须在每期固定位置标出:报纸名称,报纸出版单位、主办单位、主管单位名称,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刊号,总编辑(社长)姓名,出版日期、总期号、版数、版序,报纸出版单位地址、电话、邮***编码,报纸定价(号外须注明“免费赠阅”字样),印本文由收集整理刷单位名称、地址,广告经营许可证号,国家规定的涉及公共利益或者行业标准的其他标识。期刊的名称和年、月、期、卷等顺序编号应当在封面的明显位置刊载,并且不得以总期号代替年、月、期号,其他记录应印在封底或版权页上。
无论是报纸还是期刊,一个刊号只能对应出版一种报纸或期刊,不能用同一个刊号出版不同的报纸或期刊。同一种报纸不得以不同开版出版。报纸的所有版页应作为一个整体出版发行,部分版页不得单独发行,报纸出版地方版、少数民族文字版、外文版等,须按创办新的报纸办理审批手续。期刊出版不同的版本,也须按创办新期刊办理审批手续。报纸可以出版增期,应按变更刊期办理审批手续。增期应随主报发行,开版、文种、发行范围和印数应与主报一致。报纸因重大事件可以出版号外,号外必须注明,连续出版不得超过3天,并在出版后15日内向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备案。期刊出版增刊,每年每种期刊可以出版两期,期刊增刊应当经主管单位审核后,报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批,取得一次性增刊许可证。增刊的业务范围等必须同正刊一致。
报纸休刊10天以上和期刊休刊,须向当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备案。报纸休刊不得超过180日,期刊休刊不得超过一年,超过时限许可证将被撤销,由主办单位向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注销登记,并向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报纸和期刊的出版许可证都不许转借、转让、出租和出卖,报刊出版单位的名称、报刊的名称、刊号和版面也不许转让、出租和出卖。
如需改变报刊的登记事项,有两种情况:
一类是重大事项的改变,按《条例》第十七条和两个“管理规定”,包括:报刊出版单位变更名称、合并或者分立、改变资本结构[1]、出版新的报刊,报刊改变名称、主办单位、主管单位、刊期、业务范围(包括宗旨、文种),都应当按照创办报刊的报批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即由主办单位向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转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其中报刊刊期的变更,新闻出版总署可以委托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批。另一类是除以上诸项之外的其他事项的变更,如报纸变更开版,报刊社应当经主办单位和主管单位同意后,报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批准。期刊变更开本,报纸和期刊变更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在登记地区变更地址,报纸变更承印单位,向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部门备案。
二、审读制度
审读制度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了解报刊内容,掌握动态,对报刊进行经常性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新闻出版总署曾就此下达多个通知。在报纸、期刊两个“管理规定”中,分别规定了报刊出版管理实行报纸、期刊出版事后审读制。
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的报纸、期刊的审读工作,设立报纸和期刊的审读小组,审读员可以专职和兼职相结合。报刊司负责指导全国新闻出版系统的报刊审读。
地方各级新闻出版部门负责对本行***区域内出版的报纸、期刊进行审读,也要设立审读小组。报刊处具体负责指导本地报刊的审读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
各报刊的主管单位对其主管的报刊进行审读,定期向所在地新闻出版行***部门报送审读报告。
报纸、期刊出版单位建立阅评制度,定期写出阅评报告。新闻出版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调阅、检查报刊出版单位的阅评报告。
要求审读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否定马列主义、***思想、***理论指导地位的;违背***的路线、方针、***策的;泄露国家机密,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的;违反民族、宗教***策,危害民族团结,影响社会稳定的;宣扬凶杀、暴力、***、迷信和伪科学的;传播谣言,编发假新闻的;违反报刊出版管理法规和规定的。
审读结果要出“审读简报’’。各省新闻出版局每月要向新闻出版总署报送一次本地区报刊审读的综合情况。对审读中发现的重大***治错误、重大版面事故以及易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问题等,各报刊社要立即向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主管部门和主办单位报告;各省新闻出版局要立即向新闻出版总署报告。不报或者迟报造成后果的,要追究责任。
三、质量评估制度
“条例”明确规定必须保证出版物的质量。报纸、期刊两个“管理规定"也规定了实行报纸、期刊出版质量评估制度。近年来,新闻出版工作由以规模数量增长为主向质量效益提高为主转移,质量问题得到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报刊质量包括***治质量、信息质量、文化质量和编校印装质量等。1995年新闻出版署制定了《报纸质量管理标准(试行)》及“细则’’和《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试行)》及“评估办法”。报纸出版质量标准,被分为六个方面,并以百分制进行评定,即办报方针、宗旨、舆论导向(30分),是否依法出版(20分),版面综合质量(包括真实性、稿件质量、版面容量、标题、栏目设置、文字校对、印刷质量,共30分),广告质量(10分),社会信誉质量(10分)。此外,还规定了发行质量。出版质量标准达不到60分的,即视为不合格报纸,应予停办。发行质量是指报纸出版两年后必须达到的最低发行量,如省、地、县三级***机关报分别为10万份、3万份、1万份,中央、***各部委报纸3万份,省及省以下专业报2万份,晚报5万份等。对未达到最低发行量的报纸,均判定为质量不合格报纸,应限期观察,或劝其停办。这项管理标准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实现管理目标的转移,即从以“遵规守法’’为目标的行***规范管理转向以“达标上等’’为目标的质量规范管理的积极尝试,曾经在各地作过一定实施,对促进报刊的质量起到一定作用。但对精神产品量化管理的办法还不够成熟完善,各项评分标准是否恰当也还有待于总结改进。
四、违纪违规报刊警告制度
违纪违规报刊警告制度,是根据《出版管理条例》的规定,为强化对报刊出版特别是小报小刊出版的宏观管理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署于2000年联合《关于建立违纪报刊警告制度的意见》和实施细则。
“意见”规定:***宣传部和新闻出版行***部门提出警告的报刊违纪违规问题有:1.否定马列主义、***思想、***理论的指导地位,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2.违背***的路线、方针、***策,出现严重的***治错误;3.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4.违反民族、宗教***策,危害民族团结,影响社会安定;5.宣扬凶杀、暴力、***、迷信和伪科学,思想导向错误;6.传播谣言,编发假新闻,干扰工作大局;7.***宣传部门和新闻传播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严重错误。
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负责对中央级报刊新闻宣传工作的管理,对出现违纪违规问题的中央级报刊提出警告意见,由新闻出版署发出“警告通知书”,抄送该报刊的主管、主办单位,并向备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宣传部负责对本地报刊,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级媒体在本地所办报刊的新闻宣传的管理工作,对出现的违纪违规问题提出警告意见,由当地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发出“警告通知书”,抄送该报刊的主管、主办单位,并向、新闻出版署和当地单位宣传部备案。
“警告通知书”发出后,受到警告的报刊的主管、主办单位要作出书面检讨,并对造成错误的报刊负责人和责任人给以相应的处分。检讨和处理意见要在收到通知书10天内报送***宣传部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
对一年内受到三次警告的报刊,由新闻出版署给予停业整顿的行***处罚。该报刊的主管部门要撤换报刊的总编辑或社长,给予责任人必要的行***处分。违纪违规报刊停业整顿结束后,如再发生违纪违规问题,出现严重导向错误,由新闻出版署撤销该报刊的刊号。
五、年度核验制度
年度核验,又称年检,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对报刊进行阶段性监督管理的方法。根据“条例”第三十一条“出版单位应当按照***出版行***部门的规定,将从事出版活动的情况向出版行***部门提出书面报告’’的规定,一方面,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报刊的经常性检查和年度检查,另一方面,报刊社应按规定向管理部门提交自己业务活动的书面报告,包括年度的书面报告。在报纸、期刊两个“管理规定’’中,对年度核验作出了具体规定。
年度核验的程序是:首先,报纸、期刊出版单位提出年度自检报告,填写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的《年度核验表》,经报纸主办单位、主管单位审核盖章后,连同样报或样刊,在规定时间内报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行***部门。其次,省级新闻出版行***部门对报刊出版单位自检报告、《年度核验表》等送检材料审核查验。再次,经核验符合规定标准的,省级新闻出版行***部门在《出版许可证》上加盖年度核验章,即为通过年度核验,可以继续从事报纸或期刊出版活动。最后,省级新闻出版行***部门自完成报纸出版年度核验工作后的30日内,向新闻出版总署提交报纸年度核验工作报告。
新闻部工作经验总结第5篇
一、新闻策划要有可操作性
新闻单位在落实上级宣传部门部署的工作进行新闻策划时,要将宣传报道的重点和要点进行“细化”,不能照抄照搬,否则容易造成选题过于宽泛,编辑记者无所适从。新闻策划要注意“宽”“细”结合。“宽”是指依照上级宣传部门的要求,切实把握好新闻报道的方向和重点,“细”就是在“宽”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宣传报道的重点和要点进行具体分解,确定出选题,使新闻策划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按照要求来采写稿件,也便于以后对稿件进行参评。
二、新闻策划要求出“新”
新闻报道贵在“新”。无论是消息、专稿、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等,如果没有新意也就没有了生命力。在每年进行新闻策划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和往年类似或相似的题材,如果不下功夫,继续沿用往年的思路和套路,这样的新闻报道听众(观众)自然会不买账,新闻策划也就失败了。因此,每次新闻策划都要开拓思路,选好角度,推陈出新,把最新的新闻奉献给广大听众(观众),也是新闻策划的立身之本。
三、新闻策划人员要加强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新闻策划人员素质决定着新闻策划水平的高低,没有扎实的业务功底,也写不出高质量的新闻策划。因此,新闻策划人员不能吃老本,要把终身学习作为己任,吃透***中央的路线、方针、***策和自治区***、***府的重大工作部署及当地***、***府工作措施,深入了解当前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新发展、新事物、新变化以及社情民意,着力培养敏锐的新闻观察力,积累新闻素材,总结以往新闻策划的经验,学习中央及自治区媒体在新闻策划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以提高在新闻策划方面的修养。
四、加强文化方面的新闻策划
文化是朝阳产业,也是新兴战略产业。和全国全区一样,各盟(市)都把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盟(市)做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以锡林郭勒盟为例,近些年来,通过举行全盟那达慕、举办全国全区重要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打造“中国马都”、排练演出民族舞剧《草原记忆》等,来传播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和草原文化,不仅扩大锡林郭勒的知名度、美誉度,也带动了旅游等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了就业,增加了农牧民收入。但由于缺少高质量的新闻策划,又没有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使很多有关文化方面的新闻报道仍停留在程序性的开、闭幕式,简单的赛事过程与结果,舞台演出等浅层的动态消息。许多好的新闻线索和题材没有抓住白白流失,令人遗憾。究其原因:一是记者自身地域文化素养还有待提高,对采访的题材看不深看不透,仅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二是缺少蒙汉兼备,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双语人才。
五、加强新闻策划的考评和总结
新闻部工作经验总结第6篇
基金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返观与阐释――新时期中国报纸新闻文体发展研究(1978-2008)”(09YJC860001)
作者简介:刘勇(1978―),男,安徽池州市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应用新闻学。
摘要:本文展示了1978年以来我国新闻写作教材的变迁轨迹,并对其基本特质进行了“深描”。作者认为,新时期以来新闻写作教材经历了一个从“经验总汇”到“知识地***”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新时期新闻写作教材对新闻文体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新时期;新闻写作教材;新闻文体
中***分类号:G2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2011)06-0058-05
从历时性的维度看,新闻文体发展史实质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记者在原有文体规范的基础上进行文体实践,并不断改进甚至突破那些不符合时代要求与受众需求的写作“陈规”,继而建构新的规范,重新投入实践。有鉴于此,新闻写作教材就是在总结记者文体实践的基础上为“后来者”提供文体规范和文本“范例”,实质也是记者的“实践指南”。然而,1978年以来的新闻写作教材却经历了从简单套用“***治经验”到汇聚记者“从业经验”,再到努力建构“知识地***”这样一个发展历程,最终才逐渐找寻到相对清晰的定位。
一、编撰思路:从突破“***治经验”到回归“新闻本位”
教材的编撰思路不仅是对新闻事业指导思想、文体实践的一种呼应,也直接体现了新闻教育的基本理念。长期以来我国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可以简单概括为“宣传本位”,尤其是1978年以前,新闻传播的目的即是为了宣传,当时在学界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源自“”、以摘引领袖只言片语等同于学术研究的“语录新闻学”――“这些东西,在当时很多新闻单位人手一册,不少大学的新闻系和中文系作为教材,传播很广。”[1](P40)以1977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编印的教材《新闻采访与写作》为例,该书在“写在前面”的话中就明确指出:“编写这本教材,我们力求以阐明和宣传关于调查研究和无产阶级***文风的论述为指导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从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上说明问题。我们的目的,不是单纯介绍新闻业务知识、采访方法和写作技巧,而主要是为了引导读者去学习***导师的有关教导,提高读者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新闻报道这一阶级斗争的锐利武器,为巩固无产阶级服务。”[2](P2)
编写教材的核心目的“不是传授新闻业务技能”,而主要是“引导读者去学习***导师的有关教导”,进而帮助读者进行阶级斗争。听说上去很讽刺,却反映了当时新闻学研究的真实状况。基于这样的认知,教材中大量引用***导师的语录,用***治性取代专业性,甚至以《反对***八股》一文中为“***八股”开列的“八条罪状”作为阐释新闻写作基本要求的理论框架,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不顾时间、空间、条件来生搬硬套领袖只言片语,动辄上纲上线,实质是用“***治经验”取代新闻文体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导致“新闻无学论”甚嚣尘上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11卷第6期刘勇:从“经验总汇”到“知识地***”――试论1978年以来新闻写作教材的嬗变
1983年9月10日,、***联合召开了全国新闻教育工作座谈会,并下发了《关于加强新闻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开篇就指出:“目前新闻学教材缺乏,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给在职干部培训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抓紧新闻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实为当务之急。”为此,***决定成立全国新闻学教材规划评审小组,“立即开始规划、评审和推荐教材的工作。”[3](P6)此后,新闻写作教材建设首先从突破这种用***治经验取代专业规范的叙述模式开始。尽管初期的很多教材还是处在“新闻即宣传”的话语框架内,但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突出新闻写作的文体特点。比如叶春华的《新闻写作》、汤世英等的《新闻通讯写作》等。其中,四川大学新闻系张惠仁的《新闻写作学》则将新闻写作视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新闻写作学是新闻领域中一个正在发展中的重要学科,是以研究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与新闻写作方***为主要对象的专门学科。”立足这样的逻辑起点,她建构的“新闻写作学”的范畴主要包括七个方面:
一、新闻基本规律与新闻学基本原理在新闻写作实践中的运用;二、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三、新闻体裁形成史;四、新闻体裁分类史;五、新闻记者的素质与新闻写作;六、新闻写作方***(含各种新闻体裁的写作方法);七、新闻派生学科的写作规律的探讨、研究,等等[4](P2)。
一边是一味强调***治服从的“宣传本位”,一边是凸显新闻文体***性的“新闻本位”,两种编撰思路,用“天壤之别”来形容实在不为过。90年代之后的教材则更加注重新闻本位。2005年,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7所高校联合编写的《新闻写作教程》,则明白无误地将“新闻本位”作为新闻文体写作的基本特质:“新闻写作有三个重要特征使之与其他的写作方式都有所不同。任何新闻作品都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客观真实,二是广泛传播,三是具有新闻价值。”[5](P3)这里,新闻文体的独特性、新闻写作的***性都已完全纳入了教材的编写思路中。
二、体例框架:从强调个体经验的“讲座式”逐步转向凸显新闻特质的“体系化”
如果说,80年代初期的教材强调的是对“***治经验”的服从,那么,80年代中期以后的教材则开始凸现记者、报人的“个体经验”。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此时的新闻写作教材、专著常常冠以“讲座”、“漫谈”、“散论”、“浅谈”等标题,基本以记者、报人的经验总结、体会描述为主,普遍缺乏系统性和学理层面的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的教材《新闻采访与写作》(1981)即为一例。该书目录如下:
人物通讯采写中的几个问题(穆青);有关新闻写作二三事(田流);我爱新闻工作(萧乾);奔腾在火热的战斗生活里(阎吾);战斗在生活的激流里(纪希晨);谈谈记者的基本功(顾行);新闻工作者应当是一名战士(顾雷);记者工作漫谈(柏生);两篇通讯的采写经过(陆拂为);报告文学的时代特征及其必须严守真实的***性原则(黄钢);关于报告文学的写作问题(理由);新闻工作与文学修养(程光锐);语言美的探索(白夜);散文漫话(姜德明);谈谈国际随笔的写作(司马达)。
不难看出,这本由15篇讲话稿组成的教材,并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体系,更多的则是新闻写作的个人经验与感悟。该书“写在前面”的话则明确指出:“这些文章多是1979、1980年这个专业聘请的一部分老新闻工作者、教授和作家为该系研究生讲课的记录,少数选自书刊杂志。这是一本新闻工作者经验和心得的汇集”[6]。应该看到,这种强调记者“个体经验”的“讲座式”体例已经比初期简单套用“***治经验”的教材要进步不少,但个体经验毕竟取代不了新闻专业的总体规范。
不可否认,当时新闻教育和研究力量的薄弱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客观原因。“”十年,新闻事业被肆意蹂躏为***治的工具,新闻教育遭遇被撤并的境地,新闻学研究完全处于停滞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闻业界与学界都开始了艰难的求索。相比而言,此时的学界力量更为薄弱,业界则部分充当了学界的角色。一批学者型记者开始结合历史的经验教训和个人的新闻实践进行思考与总结。徐铸成、戴邦、穆青、安岗等老记者成为新时期最早一批的研究中坚。他们相继撰写了一批有分量的著作,例如,徐铸成的《报海旧闻》(1981)、戴邦的《论社会主义新闻工作》(1983)、穆青等的《新闻采写经验谈――新华社记者训练班专题报告集》(1983)都成为畅销一时的专业书籍。这就建构了当时新闻写作教材的基本特征:多以记者的业务自传、写作经验谈、体会谈等为主要内容,实质是对传统新闻工作中的报道经验、报道方法的总结与提炼。这些书虽然缺乏体系,但在教材匮乏的80年代初,却非常畅销,影响了一代新闻工作者。
此后,伴随学界的崛起,新闻写作教材也开始突破这种“讲座式”的体例框架,80年代中期以后的教材则逐步循着“体系化”方向发展。这些教材按内容可分为两类:一是将新闻业务合而为一组成一个整体。譬如:叶春华等的《新闻采写编评》(1996)、刘海贵等的《新闻采访写作新编》(1997)、高宁远等的《现代新闻采访写作教程》(1998)、丁晓萍等的《新闻采访与写作》(2005);二是专门针对新闻写作方向。这是新时期绝大多数教材采用的方式。最为常见的体例是将新闻写作细化为总体写作规则阐释、新闻基本体裁分类和写作技法介绍等多个层面。刘明华等撰写的《新闻写作教程》(2002)体例就很有代表性:
该书上编为“总论”,每章内容依次是: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角度、新闻跳笔、新闻语言;中编为“消息”,每章内容依次是: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导语(之一)、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主体与结尾(之二)、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新闻背景(之三)、事件性消息、非事件性消息、描写性消息、分析性消息;下编为“通讯”,每章内容依次是:通讯的基本特征、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通讯的主题(之一)、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通讯的选材(之二)、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通讯的结构(之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社会观察通讯、专访、新闻特写和网络新闻写作[7]。
这样的体例,基本涵盖了新闻写作的理念与技巧、体裁与题材等方面,学科建构的目标非常明确。在此基础上,还派生出了一些新的体例。比如,方延明主编的《新闻写作教程》(2005)体例就比较独特。该书分为“理论篇”、“要素篇”、“体裁篇”和“题材篇”四个部分[5]。
这些教材的体例虽然有的尚存争议,有的也还在进一步探索之中,但这种“体系化”的撰写风格对于确立新闻写作规范、厘定新闻文体的内涵与外延、规范新闻业务教学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三、建构“知识地***”:由注重单纯文体技巧转向文体理念与技巧并重
任何学科、专业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教材则是对这一过程的见证。从写法上看,80年代以来的新闻写作教材就经历了由“术”到“学”的过程。前期绝大部分教材基本集中在技巧层面,主要是对消息、通讯等主要新闻体裁写作方法的总结与提炼。应该看到,对新闻体裁、文体技法等知识性内容的介绍是新闻写作教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样可以为初学者提供一张清晰的“实践指南”,但如果绝大部分教材都选择这样的写法,不仅会造成教材内容上的同质化,还容易流于僵化,缺乏学理的观照――“众多新闻写作学教材、专著,也是着重于新闻文体知识及新闻写作技法、章法等表面层次的汇集、整理;而较少致力于新闻写作的系统分析,缺乏对新闻写作思维、心理、审美意识、语言机制、最优化处理等深层结构的探索和概括,同样缺少理论的深沉和郑重”[8](P58)。
于是,一部分研究者开始寻求教材写法的突破。近年来比较通行的方法就是尝试将新闻写作上升到学理层面,将文体观念与文体技巧熔于一炉。例如,强月新、单波的《现代新闻写作》(1998)、张家恕的《颠覆与建构――新闻写作原理探究》(2002)、林晖的《新闻报道新教程:视角•范式与案例解析》(2005)、刘志宣的《新闻写作技艺:新思维•新方法》(2005)、高钢的《新闻写作精要》(2005)等教材都体现了这种努力。尤其是陈作平的《新闻报道新思路――新闻报道认识论原理及应用》(2000)一书,作者完全跳脱出传统教材的写法和体例,寻求把“对新闻报道的规律性探讨与实践操作紧密融为一体”,以新闻选题、新闻角度、新闻深度、新闻表现、新闻分寸、新闻思维和现代新闻观念为主线来架构全书,提出了建立新闻报道认识论的构想[9]。这些尝试表明,新闻写作教材既不能仅仅专注“工具层面”,流于肤浅,也不能一味“深化”,过度“诠释”。相反,要在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上建构新闻写作的“知识地***”。
公允地看,在新时期新闻写作“知识地***”的建构中,来自西方的经验大大拓宽了中国的新闻学术界的研究视野。在对待“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新闻学术界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抵制与批判阶段、引进与译介阶段、借鉴与创新阶段[10]。80年代开始,学术界大量引进、翻译了一批有影响的西方(基本都源自美国)新闻写作教材,其内容主要是记者和教授的讲稿。譬如,[美]杰克•海敦的《怎样当好新闻记者》(1980)、[美]麦尔文•曼切尔的《新闻报道与写作》(1981)、[美]威廉•梅茨的《怎样写新闻――从导语到结尾》(1981)、[美]杰克•卡彭的《美联社新闻写作指南》(1988)等。不过,此时新闻界在引进这些书籍时依然是“小心翼翼”。1986年出版的密苏里新闻学院《新闻写作教程》的开篇,译者就在“一点说明”中提醒读者:“由于本书是为培养资产阶级报刊的新闻记者而编写的,它讲的当然是资产阶级新闻学,宣扬的是资产阶级新闻观点。这是我们在阅读本书时必须注意的。”[11]
与中国的新闻写作教科书不同,美国的新闻教材更多地突出实用,几乎每一个章节都指向“怎么写”。因而,这些译著对当时乃至今天中国的新闻业界和学界都产生了很大的震动。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新闻写作教材中开始尝试借鉴西方的经验,有意识地融入“国际化”。代表作包括:洪天国的《现代新闻写作技巧》(1986)、刘明华《西方新闻采访与写作》(1993)、芮必峰、姜红的《新闻报道方式论》(2001)、程道才的《西方新闻写作概论》(2004)、黎信的《英语对外新闻报道指南》(2009)等。
2011年,李希光等三位作者编著的《新闻采访写作教程》则更加强调国际化视野。该书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闻学院课程模板”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实际和个人经验。全书共32讲[12]。相比之下,该书的体例与内容都有别于国内同类教材:一是将采访、写作、评论视为一个整体,将以往分开的内容又整合到了一本教材中;二是添加了诸如***治与公共事务报道、人权与战争报道、财经报道、健康与医学报道、灾难新闻报道、网络与社交媒体新闻报道等新闻题材,这往往是传统教材所忽略的内容;三是强调了文献研究、数字的运用、新闻故事化的技巧等新闻采写方法,这些内容在以往的教材中也不多见。
如果我们将该书与西方的教材加以比较,就不难看出其对西方经验的借鉴与融合。例如,被美国300多所大学选用、由梅尔文•门彻撰写的美国新闻学经典教材《新闻报道与写作》,其体例、内容都与该书有相近之处。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27章,依次为:在岗位上;报道要素;何为新闻;职业工具;导语;报道结构;写作者的艺术;特稿、长篇报道和系列报道;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挖掘信息;充分观察;建构与使用背景;发现、培养与使用消息来源;采访原则;采访实践;演说、会议和新闻会;预感、情感和刻板成见;事故与灾难;讣闻;警事新闻;法院新闻;体育新闻;商业报道;地方***府与教育;记者与法律;品位――为适合作界定;新闻职业道德[13]。从某种意义上说,尽管国家之间存在各种差异,但在全球化浪潮裹挟的今天,新闻写作教材的国际化却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
四、余论:新闻写作教材对新时期新闻文体发展的影响
教材是对某一学科理论与内容的总结与经典化。新闻学教材的作用在于:“教给我们如何制作标题,好的导语应该是什么样子,告诉我们对各种主题进行报道的首要原则;教科书还让我们知道了收集信息的基本原则,收集到的信息在何时、何处、源于何人、以何种方式编写入报道中。”[14](P99)因此,记者文体意识的建构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教材的影响。概而言之,教材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追认传统文体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新闻写作规律和方法,并运用专业术语将之总结、提炼为成文的文体规范。比如,所有教材都给予了消息写作以较大篇幅。陈力丹先生就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把重点放在消息的研究上,这对于现在大量涌入新闻业界门槛的新闻从业人员来说,是必要的、及时的。……研究消息基本的‘规定动作’,让这些‘动作’成为职业理念,然后才谈得上‘自选动作’,从必然走向自由。”[15](P3)可以说,新闻写作教材就是总结新闻写作中的“规定动作”,为新闻从业者提供专业层面的“常识”。
第二,对业界的文体创新予以“认同/反对”的回应。换言之,教材体现的就是一种专业层面的“合法化”建构。按照英尼斯的说法,“被编入教科书”是“特定观念与意识形态得以以结晶形态嵌入现有知识体系的重要标准”[16](P172)。这一点,我们从新时期新闻写作教材的变迁中就能体悟出来,很多教材都对新时期新闻业界的创新成果进行了讨论和评价。例如,周胜林的《高级新闻写作》就辟有专章对短新闻、大特写、深度报道、散文笔法写新闻、新闻与文学“合流”等问题做了分析[17]。胡欣也在《新闻写作学》中专门设置两章来探讨“现场短新闻和深度报道”以及“散文式新闻”的历史与现状[18]。
当然,新闻写作教材对新闻文体发展也包含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大多数教材基本上滞后于新闻实践、教材编写的同质化现象等。“它们中的大多数,几乎是众口一词地重复已有的一些原则和原理,在已知的领域和约定俗成的熟路上踯躅徘徊,对我们已取得的认识表现了过分的信任与眷恋,只讲合理性,不讲局限性,不介绍其由来与发展,不说明这种知识的本质,似乎新闻写作知识就到此为止。于是新闻写作的理性的风帆,就长期搁浅在我们自己固有的经验系统的沙滩上。”[19]这种情形之下,记者的文体意识就容易被教材所束缚。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写作教材的体例与写法都必须与时俱进,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实践亦步亦趋,而是要做到有所前瞻、有所超越。惟其如此,才能对新闻文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感谢“安徽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选拔与培养计划”对本研究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胡绩伟,等.评“语录新闻学”[Z].中国新闻年鉴,1987.
[2] 《新闻采访与写作》编写组.新闻采访与写作[M].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77.
[3] ,***.关于加强新闻教育工作的意见[Z].中国新闻年鉴,1984.
[4] 张惠仁.新闻写作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5] 方延明.新闻写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新闻采访与写作[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1.
[7] 刘明华,等.新闻写作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 罗以澄.罗以澄自选集[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9] 陈作平.新闻报道新思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10]刘勇.新时期我国新闻写作学研究的特质与拓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6).
[11][美]密苏里新闻学院写作组.新闻写作教程[M].褚高德,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
[12]李希光,等.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13][美]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M].展江,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14][荷]托伊恩•A.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M].曾庆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15]陈力丹.把新闻写作的研究上升到理论层面[A].孙发友.新闻报道写作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6][美]伊莱休卡茨,等.媒介研究经典文本解读[C].常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7]周胜林.高级新闻写作[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18]胡欣.新闻写作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19]樊凡.拓展新闻写作研究的思维空间[J].新闻学刊,1987,(2).
From “Experience Center” to “Knowledge Map”
― Changes in News Writing Textbooks Since 1978
LIU Yong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China)
新闻部工作经验总结第7篇
今年5月中旬,市委宣传部、市***府合作交流办和市记协组织上海主要媒体和中央驻沪主要新闻单位30多位记者,分三路赴上海对口支援的云南思茅、文山、红河三市州和***阿克苏地区、日喀则地区及三峡库区采访,集中报道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生动展示上海学习全国、融入全国、服务全国的最新进展。这次采访活动体现了中央精神和市委要求,各媒体扬各自优势,抓独家鲜活题材,先后推出报道20多万字,其中***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人民日报华东版和东方新闻网站等刊登文字和***片报道100多篇(幅),***日报还集中推出4个整版彩色画刊;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所属频率、频道播出新闻和专题报道近100条,一段时间几乎天天都有来自对口支援地区的报道。采访活动加深了上海人民与对口支援地区人民的了解,成为上海新闻界在“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进一步转变作风、展示形象、锻炼队伍的一次生动实践,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王仲伟在会上对这次采访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同时讲了三点意见。
首先,坚决贯彻市委的决策,把学习全国、融入全国、服务全国特别是上海对口支援地区的报道,作为上海新闻媒体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市委领导多次指出,上海要按照国家战略,在推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学习全国、融入全国、服务全国。做好这方面的新闻宣传,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国情、明确责任、找准定位,提升追求。记者只有深入了解全国,正确把握全局,才可能打造自己的精彩人生。同时,只有深入了解全国,才能真正了解世界。我们要很好总结这次采访活动的经验,使我们的新闻宣传和上海学习全国、融入全国、服务全国及支援对口地区的工作同步前进。
其次,新闻工作要进一步提高质量,新闻媒体要进一步提升竞争力,这次采访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在总结交流会上大家的发言表明,感受实情、认识国情、抒发真情,新闻宣传的主线、主题、主调才能生动形象,和蔼可亲,才有可能打造出精品力作。感受实情、认识国情,抒发真情,要求记者深入一线,亲临现场,把自己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写进自己的报道。这是新闻采访最本质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加工,才能有报道的深度,才能使人感动。
第三,对市委重大决策的宣传,由市委宣传部等牵头,各主要媒体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就能形成合力。这次采访活动推出的不少报道,看了很感动。这里有新闻媒体的努力,有记者的辛劳,也有市***府合作交流办做的基础性工作。现在很多新闻报道在两个方面还需要努力,一是思想性不够,缺乏对新闻事件的深度解读;二是身临其境、栩栩如生不够。归纳起来说,就是报道抽象度不够深,具象度不够活。所以,我们要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加强新闻报道的思想性,增加有记者亲身感受、亲眼目睹、亲临现场的报道。
王仲伟最后指出,上海对口支援地区巡礼采访活动,是上海新闻界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一次重要实践。“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要抓学习,加强理论武装,但更要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好作风,多出好作品。只有实践才能检验和锤炼我们的作风,只有实践才能催生和检验我们的作品。要把“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和当前的新闻实践紧密结合,推动新闻实践和队伍建设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