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制10篇

道德与法制篇1

[关键词]动物检******;道德素质;法制意识

1现阶段动物检******存在问题

1.1***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部分***工作人员对于法律知识并不了解,导致其法律意识与思想道德十分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工作的开展无法根据具体规定要求进行,很容易提高***失败的概率,严重的还会引发冲突。

1.2受检群体的法律意识薄弱

受检群体的法律意识薄弱,使得***工作难度提高。其中,大部分群众不能正确地认识动物检******工作的重要作用,制约了***工作的开展。另外,部分农民群众法制意识严重缺失,个人利益受损害时不会通过法律来维权,也同样会增加经济损失。

1.3违法乱纪行为经常发生

因为基层动物检******机制始终处于完善与发展阶段,所以,仍然存在没有理顺体制的部分。因此,必须要以***小组这一形式来开展工作。但是,很难针对辖区内部动物展开全方位的管理和监督,导致违法乱纪行为频繁出现。

2改进动物检******中道德与法制状况的途径

2.1全面提升***工作人员法制意识

***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法制意识,并且始终坚持依法***这一基本原则,积极参与到动物卫生监督检查法律知识的培训活动中。在培训体系当中,还应当把行***处罚与行***许可等多方面内容纳入其中,不断增强***观念。另外,需要定期组织开展评价与调查活动,严格监督并管理***团队,有效地增强团队的整体水平[1]。基于此,应当不断完善当前动物检******管理机制及责任制体系,将***过错落实到个人,严格地追究责任,同样也应当在考核体系中融入这一内容。此外,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于关键性的岗位,一定要采取定期轮换的制度,从源头上规避舞弊行为。与此同时,需要明确***依据以及工作人员法定责任和义务,实现统一管理,确保动物检***工作能够有法可依。

2.2全面培养***工作人员道德素质

***工作人员自身道德素养对于***工作的公正性具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要全面培养其自身的道德。对于***工作人员而言,不仅要具备必要的业务素质,同样需要具备道德素养。同样,在培养其基本业务素质的基础上,还应当定期组织并进行自我批评活动,充分利用本行业内部的先进模范与事迹,将其作为榜样,全面维护国家与集体的利益[2]。而在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全面提升***队伍的精神素质,使得***队伍更加团结与和谐。

2.3完善动物检******工作

动物检******工作过程中,应积极践行依法***与人本***等理念。同时,还应始终遵循责任制度与监督制度,并且通过***成果的考核来作为保障。而针对***工作人员的过错,若给当事人带来的损失较为严重,应根据法律要求进行赔偿。另外,需要不断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的落实情况,严格监察***工作人员责任履行的状态。此外,应当关注***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制定出保障机制。针对***过程中受伤或者殉职的工作人员,一定要确定出具体的处理方式,进而为***工作人员提供有力保障。

2.4始终遵循***必严基本原则

在动物检******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严格***,如果出现违规行为,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惩罚。开展动物检******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严格管理并控制动物防***工作,推动畜牧行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所以,在实际***方面,一定要依法***,针对违规个人或者行为应根据法律规定来惩罚,增强***工作的权威。

3结语

为了进一步推动基层畜牧行业的发展,动物检******工作的开展是不可或缺的,其同样关乎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工作的效率。所以,在实际***的过程中,要对道德和法制间的关系有正确的认知,进一步增强动物检***工作的开展效果,保证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卢玉霞.浅谈动物检******中的道德与法制[J].中国畜禽种业,2013(1):13-14.

道德与法制篇2

首先,以人为本是现代德育的核心。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社会发展本质的正确把握要求我们以人为本,把实现人的全而发展作为经济社会进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科技竞争、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重视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必须终身接受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回归人的本质,做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就是科学发展观对大学德育的根本意义。从世界各国德育的共同趋势来看,“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共处”“学会生活”成为德育的主题,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色彩日趋浓厚。无论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还是从道德的实践主体本质,或从教育是培养能***思维、有创新精神、有自主意识和自觉行为的个体来讲,以人为本都是现代德育的核心。现代德育具有突出的人学特征,核心思想是促进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和谐全面发展,从而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全面发展。

其次,以人为本也是现代法制精神的核心。关于“法治”,西方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有个著名的公式被人们广泛引用,他说,法治应当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本身是良好的法律。而什么样的法律才是“良好的法律”,涉及法律价值取向的问题。“现代法治的核心价值意义就在于确信法律提供可靠的手段来保障每个公民自由地合法地享用属于自己的权利,而免受他人专横意志的摆布,充分发挥社会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必然离不开人的自由发展,人的价值开始被重视,维护人的人格尊严、尊重保障人权、实现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成为法律的必然价值取向。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同志提出,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了***理论,在***的十六大上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了***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实行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是法律价值的承载者和终极目的。我国制定法律的出发点和终极归属都是为了对人的自由幸福生活提供制度基础和法律保证,也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法律价值取『旬所制定的法律才能形成人们对法律制度的自觉认同。以人为本是现代法制精神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法律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因此,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是大学的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的人本基础。

二、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辩证统一关系

回顾中国历史,强调道德的重要性是古代儒家***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已经看到法律和刑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已经看到道德教育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如果不重视道德教育,一味地依靠刑罚的强制手段,靠强力来制服那些违反法律的人,人们就不可能产生“羞耻之心”,也不知道违反法律是“可耻的”,不可能在内心中形成一道防御犯罪的堤防,而只是力求逃避法律的惩罚,甚至想方设法去钻法律的空子,一犯再犯,从而陷入邪恶的深渊。纵观儒家学派“德治”思想,尽管其强调“德治”往往重于、多于强调“法治”,而且常常用滥用刑罚的亡国亡君的事例来强调“德治”的重要性。但在其“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后面仍能看到其德法并举思想。中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的唐朝,统治者一方面搞“贞观修礼”,制定了一套封建的道德体系;另一方面又制定法律,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最严密、最系统的封建法典——唐律,不仅把统治阶级的意志以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而且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推行其道德观念。目的是“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促进社会发展。总结历史经验,法治与德治,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要求我们用系统整体的思维对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问题作综合的、动态的思考和改革。大学生思想***治素质包括***治素质、思想素质、理论素质、法律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都是大学德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

法律和道德有共同点,它们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都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无论自我是否意识到,从客观上来说,人在社会里生活就必然要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制约。法律把利己不损人作为对人的行为的普遍要求,而道德则把利己不损人作为对人的行为的最低要求。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守法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也许我们不可能做到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达到道德教育所追求的完美境界,但是至少可以通过法制教育,给每一个大学生的行为确定最后一道防线。可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点之一在于把利己不损人作为对人的行为的最低基本要求。

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各有所长,但又相辅相成。道德教育强调的是自律,而法制教育的侧重点在于他律;道德要求人应该为善,法律要求人不得为恶。用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各自功能上的优势弥补对方的劣势,能使二者共同发挥最大作用。

三、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的途径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德育与法治相结合是学校德育的一个突出特点。道德规范主要是靠个人自律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但要使道德教育具有约束力,还必须以法制和纪律作为保障。西方各国不仅建立了完备的基本教育法,还有一系列的学校工作方面的专门性法律以及相关法案来配合,实行依法治校。《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的全国性教育改革计划,1993年首先作为法案正式生效。又如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展开。再如,日本1947年3月31日颁布实施《教育基本法》,强调:“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和平的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培养爱好真理和正义、尊重个人的价值、注重劳动与责任、充满***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的国民。”国会还以《教育基本法》为准则,之后又颁布《学校教育法《教育委员会法》《教职员T许可法》《社会教育法》。1987年,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根据教育基本法确定了而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法律的权威性、强制性为学校德育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②

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教育不仅有严密而完备的法律、法规做保障,而且有严格的纪律与管理使之规范化,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注重发挥法规的作用。在世界导师制发祥地——英国牛津大学,导师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无论是文科或理科学生,都要求他们不仅要有好的学习成绩,而且要有良好的品德、健康的体质和社交能力。1984年,学校出版了一部管理学生的“法典”——《学监备忘录》,对重要场合的着装、俱乐部或社团的组织、公共集会或游行、公共演出等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规定。美国所有大学都设有校警,大的学校还设有警察局,学生若有违法行为,轻则由校警配合学校进行教育,重则交校外警察局法办。而且,西方学校把许多德育教育内容融于制定的准则之中,如《常用语言、行为的准则》《家庭中的行为准则》《人与人之问的准则》等,使德育教育在法制和纪律的保障下,处于良性循环之中。美国高等教育阶段的道德人格教育与法制教育是互相结合的,其主要解决的是学生社会义务、法制观念、心理健康、人格理念等问题。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为例,该校设有学生工作中心,这一机构组织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在校内开办经营性的服务实体,在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包括帮助孤寡老人料理家务,帮助贫困家庭修盖房子,帮助移民子女学语言等这些活动,使学生体验生活,体察社会,增强社会义务感。这所学校还在校纪方面明确规定,不许打架,不许盗窃,不许***与***,就是在校内游行与***也必须在规定的路线和区域。否则即按违犯校规令其退学,这对培养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是必要的。③

借鉴和反思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我国正在实践中促使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近年来,我国已颁布了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建立了基本教育法。还进一步强调实行依法治校,有一系列的学校作方面的专门性法律以及相关法案出台。法律所固有的权威性、强制性为学校教育包括德育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实践中,还应从以下方面促使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首先,要把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项基础性教育,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建设、教学评估、监督制约等方面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教育管理机制。要从娃娃抓起,针对幼儿、小学、中学、大学的不同特点,循序渐进地展开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大学还应结合各自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配套的法律课程选修课,开展各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相关教学实践活动。其次,要由简单的道德说教转变为以赏罚机制为载体的教育,克服只讲鼓励不讲惩罚或只讲惩罚不讲鼓励的两种片面倾向,把主体的德行作为利益赏罚的一个重要依据。再次,高校德育应加强法制化管理。法制化管理是一种具有普遍有效性的现代德育方式,它通过执行制度、管理行为去教育学生,完善学生人格。但是,这项重要工作仍处于不完善的状态,最主要的问题是制度不完善或者有章不循。这种状态使管理混乱,既费时费力又做不到公平公正,学生受不到应有的教育。因而,学校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法制的作用,把德育的内容融于具体的法规与准则之中。凡可以实行法制化管理的德育活动和工作,都应制定相应制度。不仅要有严密而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保障,而且要有严格的纪律与管理使之落实在行动上,从而使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总之,只有把法治与德治、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才能从制度上有效促进他律向自律转化,实现高校德育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公丕祥.法哲学与法制现代化[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578.

②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294.

③刘和忠.美国学校德育的特点及其评价[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106

[参考文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道德与法制篇3

一、聋哑学生道德和法制教育的特征分析

1、聋哑学生道德和法制教育呈现普遍性特征

对于聋哑学生开展的道德和法制教育,主要具备以下特征:道德和法制教育是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聋哑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制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常态;道德和法制教育对于聋哑学生来说同样具备重要意义。上述三点,都在一定程度说明对于聋哑学生进行的道德和法制教育日渐呈现出普遍性的特征,其与正常学生接受的教育内容并无两样,也显示了对于聋哑学生的教育旨在使其成为与正常人没有差别的普通人。

2、聋哑学生道德和法制教育呈现独特性特征

对于聋哑学生开展的道德和法制教育面临着以下两点独特性:第一,聋哑学生在心理层面对于自身的身体状况无法怀有平常心对待,常常不能正视自身存在的某种缺陷,因此,聋哑学生往往对自身的认知带有诸多自卑感;第二,针对聋哑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对他们施教时应该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接受习惯,使得教学内容能够被聋哑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聋哑学生道德和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模式乏味,说教内容居多

在我国,不管是普通的德育教育,还是针对聋哑学生等群体的特殊德育教育,其教学模式难免逃不出说教形式的怪圈,只是一味进行枯燥道理的灌输,无法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行丰富,也很少采用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得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并不能尽如人意。而且对于聋哑学生来说,本身就存在自身某种感知能力的缺失,如果老师的教学方式也仍旧十分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无味,那么,对于聋哑学生的接受效果来说则会构成较大阻碍,学生对于老师所讲不能够从心里产生共鸣,只是通过自身并不是十分丰富的经历来理解和推测老师讲述的内容,那么,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教学内容会让聋哑学生学习起来困难重重,不利于聋哑学生的有效学习,那么,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

2、对于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足

当前对于聋哑学生进行的道德和法制教育,并不是在对聋哑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理解后实施的,而是按照对待聋哑学生的固有思想,将教学重点放到对聋哑学生的身体缺陷上面,却造成对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足的状况。这种对于聋哑学生进行的道德教育,如果长期建立在对学生身体缺陷的过度关注上,则会令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缺陷更为关注,因此可能会出现自卑的心理想法,从而影响他们对于教学内容的学习。

3、社会、家长所引发的消极情绪严重

对于聋哑学生的教育,受到社会、家长以及学校三方的共同作用,来自社会和家长的态度对于聋哑学生的学习行为来说尤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当前社会对于聋哑学生的态度仍不能达到平常心态,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些聋哑学生,虽然并不带有恶意,但是这种过度关注,也会使得聋哑学生对于自己的身体缺陷过分关注,从而忽视自身存在的其他方面的优势。对于家长来说,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健康的,因此,家长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存在身体缺陷时,会自然地表现出内心的失落感以及家长对孩子急切的关注,处处照顾孩子的情绪,甚至发展到一种不讲理的地步,这对聋哑学生产生自我认知来说也存在着弊端,容易让孩子认为自身的缺陷是其放弃学习的理由,很可能造成孩子意志消沉,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加强聋哑学生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对策措施分析

1、强化聋哑学生在道德和法制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

聋哑学生的特殊性不仅体现在身体方面,更重要的是其内心想法方面,许多聋哑学生会存在自卑或者过度自我保护的心理,从而使其在与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或者不能够正视自身优势,或者过度强调自身利益,这样都不利于其正常的生活和交往活动,因此,必须强化聋哑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有意识地针对聋哑学生易于产生的不恰当的心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修复,使聋哑学生能够感受到与普通学生并无两样的教育氛围,从而能够正视自身,更好地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

2、提升社会、家长的参与程度

社会和家长对聋哑儿童身体缺陷的过度关注,很可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巨大障碍,因此,在对聋哑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制教育时,还要考虑到社会和家长这两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使他们也参与其中,体会到对聋哑学生平等看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如,学校可以开展道德和法制教育公开课,社会各界和聋哑学生家长都可参加,让社会与家长与聋哑学生在同一个维度共同感受,共同学习,从而增进对聋哑学生的理解。

3、改革道德和法制教学模式

道德和法制教育应该避免说教的教学模式,而应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将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从而加强聋哑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更加便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

四、结语

道德与法制篇4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教育;道德教育

大学生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一直是教育的重点内容。大学生个人的思想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其今后的发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治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1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发展措施分析

我们处于一个讲法律讲文明的时代,人们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也逐步增强。在维护个人合法权益、保障自己的切身利益时,法律成为了保护自身权利的有效武器。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重要人才的主要渠道,在今后从事的各项工作中,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也成为了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可以构建良好的校园氛围,促进校园的和谐化,有助于形成优秀的学风。另一方面,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人才奠定基础。法律知识是每个人必须要了解的,很多知识都是与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对于个人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促进法治教育的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1)注重大学生的学法实践教育。大学校园中的专业千差万别,不同专业对学生自己要求也是不同的。例如法律相关专业和非法律相关专业的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完全不是同一个层次。为大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法律素质教育氛围,对于开展大学生的学法实践教育非常重要。各大高校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发展需求,建立相应的法律咨询中心,帮助大学生了解更加全面的法律知识。学习法律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相关教师可以组织与法律知识相关的法律知识竞赛、讲座,并在校园里面开设相应的法治宣传展览,让更多的学生及时地获取更多的法律知识。(2)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个人意识会潜意识里影响到个人的行为。大学生是属于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才,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会比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要好的多。大学生在大学校园中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甚至有些学生因为自己的一念之差造成很多的悲剧,触犯了法律。为了更好地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高校应该适当的开设相关的心理学相关课程,心理学课程可以让学生清楚自己内心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的让教师了解,从而解答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思想水平的提升。高校内部会对应地开设很多的心理咨询机构,咨询机构的工作人员可以是大学老师、也可以是专业的学生,给学生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大学生的个人心态变得积极向上,无形中也会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对于推进大学生的法治教育非常有帮助。

2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发展措施分析

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其个人的为人。对其今后的生活、工作、学习都会有必然的影响。不论是国家发展的相关***策,还是受到文明社会的熏陶,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俨然成为了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推进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是作为每一个中国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大学生接收的信息渠道非常多,信息种类稂莠不齐。在开设相关的相关课程中,教师要注重爱国主义内容的教学。(2)加强宗族教育、民族教育。我国是由56个不同的民族共同组成大家庭,需要合理的进行民族***策教育,加强对少数民族的关爱。国家在很多的***策上给予了少数民族更多的优惠、扶持,最大程度的帮助少数民族学生。与个人的家庭、成长背景有很大的关系,针对有特殊的学生,要尊重个人行为。同时在大学校园内,可以适当宣传***的宗教***策,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正确认识宗教的本质。我国不同民族的也各有不同,尊重别人的,加强民族教育。(3)进行文明规范教育。个人的行为规范,可以从某一个层面反应出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个人的行为。例如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以及文明礼让的行为规范等等,都属于思想道德教育的范畴。加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提升其道德水平,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加强。

3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开展,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强化其法治教育,逐步规范其个人道德行为,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构建文明、和谐的大学校园,推进大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振芳.思想***治教育学科必须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J].思想***治教育研究,2013(01).

[2]杨金廷,郝南.高校德育环境的作用机制分析与构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2).

道德与法制篇5

[论文摘要]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大学的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的共同基础,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辩证统一关系,并从实践中探寻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的途径。

***的十七大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提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高校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关键在于切实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把法制教育与德育有机整合。

一、以人为本是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的共同基础

首先,以人为本是现代德育的核心。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社会发展本质的正确把握要求我们以人为本,把实现人的全而发展作为经济社会进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科技竞争、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重视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必须终身接受教育 ,不断提高 自己的水平 ,不断完善 自己的人格,回归人的本质,做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就是科学发展观对大学德育的根本意义。从世界各国德育的共同趋势来看,“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共处”“学会生活”成为德育的主题,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色彩日趋浓厚。无论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还是从道德的实践主体本质,或从教育是培养能***思维、有创新精神、有自主意识和自觉行为的个体来讲,以人为本都是现代德育的核心。现代德育具有突出的人学特征,核心思想是促进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和谐全面发展,从而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全面发展。

其次,以人为本也是现代法制精神的核心。关于“法治”,西方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有个著名的公式被人们广泛引用,他说,法治应当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本身是良好的法律。而什么样的法律才是 “良好的法律”,涉及法律价值取向的问题。“现代法治的核心价值意义就在于确信法律提供可靠的手段来保障每个公民自由地合法地享用属于自己的权利,而免受他人专横意志的摆布,充分发挥社会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必然离不开人的自由发展,人的价值开始被重视 ,维护人的人格尊严、尊重保障人权 、实现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成为法律的必然价值取向。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同志提出,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了***理论,在***的十六大上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了***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实行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是法律价值的承载者和终极目的。我国制定法律的出发点和终极归属都是为了对人的自由幸福生活提供制度基础和法律保证,也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法律价值取『旬所制定的法律才能形成人们对法律制度的自觉认同。以人为本是现代法制精神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法律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因此,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 目标,是大学的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的人本基础。

二、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辩证统一关系

回顾中国历史 ,强调道德的重要性是古代儒家***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已经看到法律和刑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已经看到道德教育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如果不重视道德教育,一味地依靠刑罚的强制手段,靠强力来制服那些违反法律的人,人们就不可能产生“羞耻之心”,也不知道违反法律是“可耻的”,不可能在内心中形成一道防御犯罪的堤防,而只是力求逃避法律的惩罚,甚至想方设法去钻法律的空子,一犯再犯,从而陷入邪恶的深渊。纵观儒家学派“德治”思想,尽管其强调“德治”往往重于、多于强调“法治”,而且常常用滥用刑罚的亡国亡君的事例来强调“德治”的重要性。但在其“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后面仍能看到其德法并举思想。中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的唐朝,统治者一方面搞“贞观修礼”,制定了一套封建的道德体系;另一方面又制定法律,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最严密、最系统的封建法典——唐律,不仅把统治阶级的意志以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而且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推行其道德观念。目的是“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促进社会发展。总结历史经验,法治与德治,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要求我们用系统整体的思维对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问题作综合的、动态的思考和改革。大学生思想***治素质包括***治素质、思想素质、理论素质、法律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都是大学德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

法律和道德有共同点,它们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都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无论 自我是否意识到,从客观上来说,人在社会里生活就必然要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制约。法律把利己不损人作为对人的行为的普遍要求,而道德则把利己不损人作为对人的行为的最低要求。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守法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也许我们不可能做到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达到道德教育所追求的完美境界,但是至少可以通过法制教育,给每一个大学生的行为确定最后一道防线。可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点之一在于把利己不损人作为对人的行为的最低基本要求。

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各有所长,但又相辅相成。道德教育强调的是自律,而法制教育的侧重点在于他律;道德要求人应该为善,法律要求人不得为恶。用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各自功能上的优势弥补对方的劣势,能使二者共同发挥最大作用。

三、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的途径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德育与法治相结合是学校德育的一个突出特点。道德规范主要是靠个人自律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但要使道德教育具有约束力,还必须以法制和纪律作为保障。西方各国不仅建立了完备的基本教育法,还有一系列的学校工作方面的专门性法律以及相关法案来配合,实行依法治校。《2000年目标 :美国教育法》的全国性教育改革计划,1993年首先作为法案正式生效。又如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展开。再如,日本 1947年 3月 31日颁布实施《教育基本法》,强调:“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和平的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培养爱好真理和正义、尊重个人的价值 、注重劳动与责任、充满***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的国民。”国会还以《教育基本法》为准则,之后又颁布《学校教育法《教育委员会法》《教职员T许可法》《社会教育法》。1987年 ,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根据教育基本法确定了而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法律的权威性 、强制性为学校德育实施提供 了强有力 的保障。②

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教育不仅有严密而完备的法律、法规做保障,而且有严格的纪律与管理使之规范化,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注重发挥法规的作用。在世界导师制发祥地——英国牛津大学,导师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无论是文科或理科学生,都要求他们不仅要有好的学习成绩,而且要有良好的品德、健康的体质和社交能力。1984年,学校出版了一部管理学生的“法典”——《学监备忘录》,对重要场合的着装、俱乐部或社团的组织、公共集会或游行、公共演出等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规定。美国所有大学都设有校警,大的学校还设有警察局,学生若有违法行为,轻则由校警配合学校进行教育,重则交校外警察局法办。而且,西方学校把许多德育教育内容融于制定的准则之中,如《常用语言、行为的准则》《家庭中的行为准则》《人与人之问的准则》等,使德育教育在法制和纪律的保障下,处于良性循环之中。美国高等教育阶段的道德人格教育与法制教育是互相结合的,其主要解决的是学生社会义务、法制观念、心理健康、人格理念等问题。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为例,该校设有学生工作中心,这一机构组织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在校内开办经营性的服务实体,在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包括帮助孤寡老人料理家务,帮助贫困家庭修盖房子,帮助移民子女学语言等这些活动,使学生体验生活,体察社会,增强社会义务感。这所学校还在校纪方面明确规定,不许打架,不许盗窃,不许***与***,就是在校内游行与***也必须在规定的路线和区域。否则即按违犯校规令其退学,这对培养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是必要的。③

借鉴和反思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我国正在实践中促使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近年来,我国已颁布了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建立了基本教育法。还进一步强调实行依法治校,有一系列的学校作方面的专门性法律以及相关法案出台。法律所固有的权威性、强制性为学校教育包括德育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实践中,还应从以下方面促使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首先,要把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项基础性教育 ,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建设、教学评估、监督制约等方面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教育管理机制。要从娃娃抓起,针对幼儿、小学、中学、大学的不同特点,循序渐进地展开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大学还应结合各自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配套的法律课程选修课,开展各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相关教学实践活动。其次,要由简单的道德说教转变为以赏罚机制为载体的教育,克服只讲鼓励不讲惩罚或只讲惩罚不讲鼓励的两种片面倾向,把主体的德行作为利益赏罚的一个重要依据。再次,高校德育应加强法制化管理。法制化管理是一种具有普遍有效性的现代德育方式,它通过执行制度、管理行为去教育学生,完善学生人格。但是,这项重要工作仍处于不完善的状态 ,最主要的问题是制度不完善或者有章不循。这种状态使管理混乱,既费时费力又做不到公平公正,学生受不到应有的教育。因而,学校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法制的作用,把德育的内容融于具体的法规与准则之中。凡可以实行法制化管理的德育活动和工作,都应制定相应制度。不仅要有严密而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保障,而且要有严格的纪律与管理使之落实在行动上,从而使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总之,只有把法治与德治、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才能从制度上有效促进他律向自律转化,实现高校德育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公丕祥.法哲学与法制现代化[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578.

②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294.

③刘和忠.美国学校德育的特点及其评价[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106

道德与法制篇6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的接班人。目前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总体看来还是好的,绝大多数学生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着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目标。但面对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的趋势下,面对世界各国思想文化的相互冲击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滋长、享乐主义膨胀、损公肥私行为都在发生,不守法规、腐化堕落、以权谋私等现象严重存在,受整个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大学生在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和道德素质的现状

1.1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学习法律理论知识,只流于表面,老师教学不能有效的发挥学生学习法律的主动性,大部分老师教学方法单一,课时少但内容庞杂,造成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更多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从而达不到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其法律意识的目的。另外普法教育除课堂教学以外,只有断断续续进行的普法活动如:开展“普法月”普法周”等活动。这样的法制教育效果不明显,部分学生法制意识仍然较为淡漠。主要是由于他们对于法律知识理解不够深刻而没有树立增强法制的观念。在我国,学校法制教育安排充其量只能算是以“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为目的的观念教育[1]。这种以思想道德教育的套路来开展法制教育课,不仅达不到法制教育的目的,由此还会使法制教育得不到发展。

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2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

作为时代的宠儿,大学生的价值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不少同学过分夸大个人的价值,忽视自己对社会、集体的义务和责任,造成个人主义突出。这导致了集体功能的弱化,使集体失去了其特有的凝聚力。受西方实用主义的影响,一些大学生过分注重实用,理想观念不再。同时在***书馆撕书,在课桌上制造“课桌文化”,在食堂打饭时插队,在公共汽车上面对老弱妇残熟视无睹等等社会公德淡漠。随着社会物质产品的丰富,社会经济条件的好转,大学生的经济状况开始好转,但他们不是用良好的经济状况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条件,而是过分地把钱投入到物质享受、追求安逸,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更有甚者,部分大学生大学生严重,有的大学生偷同学的电脑、自行车、现金、手机等等。这样的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着实让人堪忧。

2 大学生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

2.1改革法制教育机制

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该反思和借鉴深刻的教训和经验从原有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中找出存在的问题,要避免类似药家鑫这样的事件的发生,在实践中就要加强法育与德育的结合。把由单纯的道德说教转变为以赏罚机制为载体的道德教育,以选择性激励帮助人们在为自己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付出物质利益代价和成本中学会遵守社会道德[3]。

2.2 改革法制教育内容

有利于实现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思想***治素质。要有严格的纪律与管理使之落实在行动上,从而使德育教育处于良性循环之中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才能从制度上有效促进他律向自律转化,实现德育的可持续发展。

2.3开展法律与道德实践活动

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将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有效地内化为法律能力。可以开展法律法制宣讲、法律知识竞赛等多种活动,提高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关心与兴趣,培养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对于社会上出现的典型事件通过如辩论协会、演讲协会等进行讨论。,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

2.4 营造健康校园道德氛围

社会是个大课堂,社会实践是重要环节,是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最生动、最有效的道德教育途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社会服务、***事训练、参观访问、公益劳动等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亲自感受人民群众的良好精神风貌;同时进一步增强劳动观念,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在实践中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社会上

转贴于

的某些不良现象,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道德观念,促使自己良好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完善。通过参观先进典型,了解先进人物的成长过程与高尚思想道德,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从而自觉地提高自身道德修养[4]。

2.5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措施。校园文化是一种受益面大、涉及面广的教育方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心设计***自主、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的氛围;营造出创造干净、优美、有秩序的环境氛围;建立一种以师生关系为表率的和谐人际文化;学校领导与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改进工作作风,严于律已,为人师表,这样才能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树立好的榜样,扭转不良的校园文化。

3 统一道德与法制教育

道德与法制篇7

1. 食品安全的道德准则

从传统看,中华民族是很强调道德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都是这方面的道理。此外,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怕遭报应的心理,也使得一些人不敢肆意作恶。但这些传统道德观受到了现代文化的巨大冲击。

“现代性”促使传统社会的一切神圣价值“脱魅”,促使人们的思维方式理性化,导致现代社会中一切行动都变成可计算、可预测的,并把功能效率原则凸显到极致。这种做法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推广开来,就表现出其不合理的一面即把手段当作目的来追求。在食品行业,有人就认为既然利润是最高目的,那么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材料也是合理的。

在这种形势下,食品安全的道德准则又在哪里呢?因此,重新完善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茅于轼先生在《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一书中提出应该构建一种“自利但不损人”及“诚实、敬业、守信”的市场经济的道德底线。在“民以食为天”这个中国传统饮食观念下,我们更应该发挥道德规范作用,构筑坚强的道德支撑,将“利己但不损人”作为道德准则来限制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2. 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制

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草案)》。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法律规制,百姓的饮食安全更是需要强有力的法律保护。

2.1 食品安全法律规制产生的理论依据――供给与需求理论

市场有提供某种程度食品安全的激励,然而市场总体上又无法提供社会所希望数量的食品安全。原因有二:一是消费者在购买食品前无法判断其是否安全;二是当消费者进食不安全食品生病时,成本从消费者本人延伸到社会,社会也希望消费者和生产者投入更多的资源来保证食品是安全的,以避免额外的社会成本。食品安全法律规制是当市场本身无法提供社会所希望的食品安全水平时,增加市场提供食品安全数量的一种保障。

2.2 中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

第一,食品法律法规欠缺系统性和完整性。例如,食品安全问题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仅对食品生产、经营环节发生的食品安全作了规定,而不包括种植、养殖、储存等环节中的食品及与食品相关的食品添加剂、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或使用,因而没有反映出整个食品链条。这就使监管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盲区,造成监管滞后和监管不力。

第二,食品法律法规的处罚较轻,法律效力不够。这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力度不够。如有些现行法律法规忽视了制假售假行为的危害,对制假售假行为处罚较轻。二是由于配套法律法规未出台,导致有的法律法规难以执行。虽然我国近年来加大了技术法规的制订,如《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的出台等,但其立法层次较低,大多数属于推荐性标准,作用有限。三是技术支撑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有些法律法规难以实现,如检验检测方面的法规。

第三,法律执行过程缺乏规范化和持续性。目前,由于食品安全***主体多元化,导致了在打击假冒伪劣食品、保证食品安全的***过程中缺乏规范化和持续性,往往在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后,由上级行***机关命令,相关部门进行一阵风式的检查、处理。当这阵风过后,假冒伪劣食品又重新泛滥起来。这种***主体多元化、食品安全职能交叉的现行体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3.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3.1 尽快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3.1.1 制订食品安全法,整合现有法律资源

我国应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以国际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典为依据或作为参考,建立以食品安全法为龙头,其他具体法律相配合,重在防范的科学、全面的多层次立体框架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其中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的基本问题,各部门法、单行法对食品安全的诸多方面应进行更加明确、全面的规定。其中包括标准化、产地环境认证、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认证、标签管理、投入品、农药、兽药、饲料、肥料、激素、添加剂等的使用、质量监督检查、食品安全信用、食品安全评价等。

3.1.2 强化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赋予食品监管部门更充分的权力

坚持贯彻“从源头抓质量”的食品安全工作方针,对食品生产加工及相关企业,包括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等实行强制性管理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基础。因此,要扩大***部门的检查权,加大对违反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惩处力度,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和可操作性,做到令行禁止、***令畅通。

3.2 建立统一、协调、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3.2.1 整合***力量,集中食品安全监管职能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权责要进一步明晰,对设置不合理或人员严重超编的机构,或撤销、或合并、或精简,将质检、卫生、工商、农业等***部门承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能和***人员整合为一,解决监管职责过于分散的状况,消除***出多门的监管格局。

3.2.2 加强食品市场的准入管制和监管

目前,我国应当从两个方面加强食品市场的准入管制:一方面,加强国内生产经营的食品准入管制。由于我国地域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地方***府为了增收,对一些企业生产经营的问题食品采取纵容的态度。因此,***府应当加强建立严格的食品准入审查制度。另一方面,加强对进口食品的准入管制,同时要尽快建立一套具有国际水平的检***技术。由于食品流通涉及众多环节,而每个环节都可能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因此对食品安全的监督需要贯彻在各个环节中。

3.3 加强道德理论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一、要对全民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一切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科学种植养殖知识等。二、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诚信、公德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建设,形成诚实、诚信的社会氛围,只有全民素质提高了,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3.4 加大媒体信息披露力度

媒体应该充分发挥其信息传播者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对非法生产商,不合格产品的披露;另一方面要加强公众健康知识的普及,引导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尽量选择正规的经营单位和有正规标识的商品,自觉选择安全健康消费。同时,还要引导公众的道德意识,在宣传途径上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工作。

道德与法制篇8

关键词: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三年制;以人为本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三年制高职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课程设置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做一个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三年制高职学生的入学年龄一般在18~19周岁之间,已经成年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拥有***的见解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思想逐渐成熟。而且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高考成绩一般不太理想,普遍低于本科的录取分数线。虽说高考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但是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方面的差异。几堂思想道德修养课很难达到树立正确的“三观”的效果。

一、当前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的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大同小异,无法体现高职特点,更不用说专业特色。教材的编写中较多理论陈述,较少实例,无法吸引对此类内容缺少兴趣的三年制高职学生。

2.课程的教学过程

许多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偏重理论阐述,缺少实例列举,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内容不吸引人,教的也不吸引人,又遇到不太自觉的学生,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课程的设置时间

一般情况下,该课程一周仅两、三节课,和其他理论课程一样,仅对知识进行教导,鲜有渗透深入的过程,到了期末再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就算完成了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如此的课程安排,较难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4.课程的成效衡量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教学成效难以衡量,标准难以界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很难用形式单一的卷面成绩来体现,死记硬背的理论也不能说明学生已真正理解掌握并转化成为自身素质。

二、关于问题解决的思考

1.课程教材的内容要体现高职专业的特色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注意处理好思想道德

修养课与专业课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师要与专业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要求,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专业需求进行教学。

2.课程教学的过程要注重联系实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实际,例如,教学中注意多举实例,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课堂中可以开展案例分析的课堂讨论活动,就是只提供案例,不提供现成的结论,让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自己来完成。教师则采用逐步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在其中的主要作用就是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表达不同的想法和观点,并且引导学生在

这些不同的观点中学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3.课程设置的时间要贯穿整个学制

教学的时间要贯穿整个学制,分不同阶段对学生的思想道德

修养进行不同方面的教育。对刚进校的新生注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对二年级的学生应注重法治教育,对三年级的学生应强调职业道德教育。

4.课程教学的成效衡量标准

让学生回答纯粹的理论题,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考核学生的

思想道德修养是违背初衷的,建议可以采用撰写小论文的方式,结合时事,让学生对某种问题、某种观点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可以看出其思想道德修养。同时,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如,是否按时出勤,听课是否认真,回答问题是否踊跃,是否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作业是否按时完成等方面,可以对他们的素质做出评价。学生在课外的表现,如,是否乐于助人,是否勤劳勇敢,是否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是否作为志愿者参与公益活动等等,这些也可以作为素质评价的一部分。

三、课程教学的“以人为本”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成为一个思想品德优秀的人,爱护自己,尊重他人,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生活。但是你无法培养出模式化的学生,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其实都是开放的,处于变化中的。凡为教的目的在于达到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会自我调整去适应变化的人才是目的所在,能够***思

想,实事求是,方是实现了“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张云芳,王岳喜,刘蕊.高职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研究.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9):9.

[2]赵效萍.高职思想***治理论课实施创业教育探索.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4):2.

[3]徐建丽,王红芳.高职特色思***理论课考核体系的构建.职业技术教育,2010(32).

[4]韦胜强.高职院校思***课考试方法改革初探.教育与职业,2010(32).

道德与法制篇9

自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开设以来, 该课程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公共必修课之一。 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是高校思想***治教育的两项重要内容, 是高校培养的两项重要指标,因此,要把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有机统一。 从授课方式角度来讲, 可以分为两种:1. 课程式授课方式;2. 实践式授课方式。 所谓课程式授课方式,就是指按照课本教材固式授课方式,以课本为中心, 单纯地按照课程要求以完成课程任务为中心。 这种授课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内化和内在需要。 实践式授课方式是指以社会发生的案例为基础,对大学生进行案例教学。这种授课方式, 固然可以给学生揭示法制问题所在,宣传法制思想,但是忽略了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解释。

没有法制的社会是不能称之为现代社会的, 但是没有道德的社会却是不能称之为社会的。 法制范围内的事情,是可以做的事情,结果人就成套子里的人。 所以,社会上就出现了大学生淡化社会道德的事件。 所以,在网络上可以看到对大学生 公交车不让座位校园里做出亲密动作等各种谴责。 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离不开法制教育, 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针对大学生违法现象时有发生的现象,有必要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过程中, 加强法制教育,注重思想品德人格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知法、懂法、守法是成人、成才的基本条件,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法制究竟是给了大学生自由,还是给了道德败坏的温床,不得不成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但是社会现实给大学生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呢? 现实和媒体给大学生展示了因为做好事而沾染官司的事件,比如,因为搀扶并送老人到医院而摆脱不了社会官司的尴尬事件。 在突发事件超脱法制之外,人无法摆脱法制的限制的时候, 道德就成为人类的漠视体。 从这一程度来讲,没有法制的道德难以维持, 没有道德的法制只能恶化人类社会的发展。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未来的大学生,自然摆脱不了法制和道德目前的悖论。 因此,如果不能解决法制和道德的和谐统一, 大学生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无疑都走上了绝境。综合以上论述, 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法制和道德的结合是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大学生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结合就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问题,更是社会发展问题。结合已有研究, 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在大学生法制教育过程中,要明确法制的正确地位。

道德与法制篇10

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络传播的异化思想影响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互联网技术使世界各国不同文化瞬息相连成为可能,迥异的文化形态、千差万别的思想理念在网络上或交融或冲突,使媒介文化大聚合成为可能,但其中不乏各种偏激的异化思想。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甚至可能引发偏激的行为,以致危害自身和社会。在近期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中,社交媒体对不同国家的青少年的消极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

2.网络传播的垃圾信息易混淆中学生的视听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不良信息混杂在一起,使其成为了信息万花筒。垃圾信息充斥于网络,使中学生时时处于被不良信息侵袭的危险中,其身心健康易受到危害。

3.网络传播的伴生品毒害了中学生的心灵

网络空间对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中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他们对网络极度迷恋,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网络诈骗等网络传播的伴生品就应运而生,因此中学生沉迷网络的危害性极大已成为共识。

中学生的网络道德与法制意识的培养

1.网络传播中急需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首先应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法制道德修养,做好学生网络法制道德教育的模范。

2.疏与堵并举是培养中学生健康的网络道德和法制意识的重要手段

对中学生来说,堵只能解决表面问题,要从思想上根本解决问题,教师必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做好心理疏导。

例如,在讲解黑客技术时,教师可在教授网络知识时辅以实例,让学生明白黑客技术既有攻击性,又有防护性,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使用者使用它的目的以及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如果用在国防、网络安全等方面,这种信息技术行为就是有利的、积极的;反之,使用黑客技术攻击他人、侵占他人利益、进行不法活动,对社会、对他人造成重大危害,就是有害的。由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黑客技术进行全面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防范意识。

又如,对于学生如何看待游戏这一问题,教师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游戏,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引导学生对待游戏,这是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直面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玩一些寓教于乐的游戏,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世界观熏陶。网络上也不乏优秀的游戏,只要主题健康,有益于学生发展,都可以向学生推荐,但也应注意引导他们把握适时的“度”,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3.帮助学生树立遵守信息法律法规的法制意识

教师应让学生了解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法制观念,养成在信息活动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与行为习惯。笔者曾选取近期发生的网络犯罪典型案例及审判结果视频,定期在课堂播放。这种直观教育的效果,明显好于法律条文的说教,学生也更易接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道德与法制10篇

学习

大学生本科结业论文模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本科结业论文模板,内容包括结业论文格式模板手写,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学位论文导师选择有大约45%的大学毕业生是自愿选择导师的,充分展示了大学生做毕业论文选择时的主观能动性。另外,也有

学习

汉语言文学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汉语言文学10篇,内容包括汉语言文学简单描述一下,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篇目。在汉语言文学的审美中,往往会分析汉语言文学中所要表现出来的意境,而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但是这些博大精深的背后,往往就是从生活中获取的一些意境,而后

学习

教师实习报告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报告教师,教师实习报告目的。

学习

情景模拟教学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情景模拟教学10篇,内容包括情境教学的实际案例,教学模拟案例。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问卷内容包括2个部分。①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社区护理护理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分为好、较好、一般三个级别(为单选)。②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社区

学习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总结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初一语文学习方法总结,内容包括初一语文的学习方法,语文学习方法总结归纳。首先,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动员全体学生参加教学活动。保持积极地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性地位确立的重要保障。只有学生始终对语文教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学习

道德哲学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道德哲学10篇,内容包括道德真经十二篇解读,道德经10篇经典。如果说支撑人去践行的道德之根不是上帝或神意,而是由人的天然本性使然,那么,人的天然本性具有什么样的本质特征?什么样的人性特征才是道德基本原则的合理性基础?能否从

学习

新公司法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新公司法10篇,内容包括公司法合集,公司法解。01.注册资本分期缴付制新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时只需缴足注册资本的20%,其余可在公司成立后的两年内缴足I投资公司则可以在五年内缴足(但与旧法一样,对于何谓“投资公司”仍未

学习

护理半年工作总结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半年工作总结,内容包括护理年终工作总结范文集锦8篇,护理工作个人总结范例6篇。二、围绕创建“二甲”医院的工作重心,积极开展工作1.为落实“二甲”评审的各项准备工作,护理部按照“二甲”护理管理评审标准,就相关各项工作

学习

公民道德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公民道德10篇,内容包括公民道德论文范例6篇,公民道德的修养方法。一、公民伦理规范的双重意蕴:“公民的道德”与“(公民)公共道德”一般来说,公民道德是指公民在社会公共生活和国家事务中,用以指导其行为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原则

学习

语文科任教师工作计划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语文科任教师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秋季语文老师工作计划,语文教研员个人工作计划。一、理论学习与时俱进1.精心组织理论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主要围绕以下专题开展学习活动: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英语课程标准

学习

小学文明班级事迹材料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文明班级事迹材料,内容包括小学文明班级事迹材料,文明班级申报主要事迹。队员个人的能力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也随之增强,我们的集体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着。在学校的各项比赛中,我班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都自觉地把自己

学习

理论法学论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理论法学论文,内容包括法学论文模板范文大全,法学10000字论文。关键词:高校;法学理论;对策随着法律的渐进推进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法学教育步伐加快,法学部学生的数量持续增加,里脊肉的数量也在增加。法律教育满足了

学习

电视连续剧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电视连续剧10篇,内容包括电视连续剧举例子,电视连续剧形态特征。电视连续剧《大盛魁》由创业、兴业、歇业三部100集构成,历史跨度260年。由三个***完整的故事构成。三部戏通过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不同民族的相互交融和众多人

学习

电视机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电视机10篇,内容包括七十年代电视机品牌,电视机的资料大全。电视机是由电视屏幕、音响和VCD还有一些线路组成的,而且在菜单栏里还可以调节屏幕的亮度。电视机的遥控主要是用遥控器,它上面有一些按钮:AV/TV是切换屏幕的,AV就是电

学习

道德哲学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道德哲学10篇,内容包括道德真经十二篇解读,道德经10篇经典。如果说支撑人去践行的道德之根不是上帝或神意,而是由人的天然本性使然,那么,人的天然本性具有什么样的本质特征?什么样的人性特征才是道德基本原则的合理性基础?能否从

学习

道德滑坡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道德滑坡10篇,内容包括如何认识道德滑坡,道德会滑坡吗。“向善”仍是社会的主流杨红林(安顺市第八小学)我们不能因为看到社会上的一些阴暗面,就丧失了信心,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虽然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现象,但是也有更多的正面现

学习

道德困境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道德困境10篇,内容包括道德困境的解决办法,十大道德困境。TalkingaboutSocialMoralDilemmaJIANGChunmei(EducationCollegeofSouthwestChinaNormal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Abs

学习

道德故事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道德故事10篇,内容包括道德故事,道德两难故事案例。侯麦是位多产的导演,但最重要的电影作品却莫过于“道德故事”、“喜剧与谚语”、“四季故事”三个重要合集,合计17部作品(包括两部短片)。在这三个合集之外,他还拍摄了《

学习

道德楷模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道德楷模10篇,内容包括古代道德楷模,道德楷模事迹简介。秦秉忠,山东省美协会员、山东省书协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这位躬耕在砚田与农田之间的农民书画家,不仅因精湛的书画造诣享誉全国,更是多年如一日,用凡人义举书写大爱、

学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0篇,内容包括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十条准则。一、高校教师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的意义和作用1.高校教师践行职业道德的意义。首先,有利于实现教师个体目的。师德作为教师的必备素质和

学习

法官职业道德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法官职业道德10篇,内容包括法官职业道德心得体会,法官职业道德的层次。一、法官职业道德的意义及其构成法官的职业道德是维护司法公正与司法公信力的重要基础,昭示了社会对于法官职业的合理期望。法官职业道德修养是法官在职

学习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公民基本道德规范10篇,内容包括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时间,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多选题。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集中概括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阐明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