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是儿童心理发展十分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多数孩子对于事物的变化呈现出敏感性,能够观察到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如幼儿园墙壁上的装饰经常变换,小孩子总是能够第一眼就发现这些变化。他们能够看到、听到很多被成年人忽略的东西,因此头脑里也总会出现“十万个为什么”。笔者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孩子们听听钢琴所发出的简单音色变化,笔者连续弹奏了一些和弦,在连续的大三和弦之后弹奏小三和弦,孩子们会表现出皱眉等奇怪的表情,而在连续的小三和弦之后弹奏大三和弦,孩子们则会表现出愉快的表情。而这也正是儿童所独有的天生的敏锐性。同样在这一时期,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产生深刻的记忆,如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对于早操等简单的动作或技能协调有良好的记忆,他们会记住饭前便后要洗手、要自己吃饭等,因此在钢琴的学习道路上,如何利用孩子的特质对其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一、想象力
孩子的想象力是成年人无法估量的,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已经通过听故事等方式积累了很多对生活中基本事物的认知,因此他们常常会有自己独有的想法,这也是孩子在学琴之初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的一个切入点。在孩子最初接触钢琴的时候,并不应急于让孩子弹琴,更多的是让他们充分了解这样一件新鲜事物,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在见到一个新事物时,首先会对它的外表产生巨大的好奇,这时可以顺其自然地结合他们已知的事物进行引导,如把琴盖打开,告诉孩子“这像不像河马张开了它的大嘴巴呢”,引起他们的想象,随后孩子就会对键盘产生好奇,我们可以接着把它比作河马的牙齿,笔者认为此时钢琴对于绝大多数孩子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随后可以通过不同音区发出的声音,让孩子想象并对应他们心中的动物。
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孩子在刚刚接触钢琴的时候都会兴趣十足,但是部分孩子在学习了两三个月到一年的时候会出现一些所谓的瓶颈期,如不喜欢练琴,甚至不愿意再上钢琴课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家长、学生三方面的配合是最为重要的。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把自己也变成一个孩子,用幼儿的思维来帮助孩子听懂、记牢。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就会接触到常见的声音与速度的变化。渐强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孩子去感受天亮了,太阳升起……而渐弱的时候则让孩子感受太阳落山,天慢慢黑了;速度加快的时候不妨让孩子感受火车从车站开出,越开越快……速度减弱则可以感受火车到站了,慢慢停下来。在最初弹奏一只手连音、一只手跳音的时候,孩子往往做不好,这时则可以启发孩子让他们感觉是乌龟和兔子在钢琴上做游戏,连音就像乌龟在爬,而跳音则像兔子在跳。
三、持久性
从长远看,学琴是一个多年不断坚持的过程。从眼前来看,学琴则是上好每节课、每次练琴的过程。3―4岁的孩子专注时间一般只有3―5分钟,上课时间约15分钟;4―5岁的孩子专注时间一般只有8分钟,上课时间约20分钟;5―6岁的孩子专注时间一般只有10分钟,上课时间约30分钟。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把握好上课时间。同时教师与家长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尽量以表扬为主。孩子的自尊心是脆弱的。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把指出的问题作为在表扬的基础上提出的希望,这样孩子会一直感觉自己在进步,回家之后也会有继续练习的动力。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自身的演奏能力很强、很优秀,但正因此,他们对于孩子弹琴,尤其是初学阶段的孩子也会有较高的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表扬孩子,长此以往会造成孩子对学琴的厌恶。作为家长,在有他人在场的时候,尽可能不说孩子的缺点或有什么表现不好的,也不要当着孩子面表扬其他孩子或表示出喜欢其他的孩子。孩子的模仿性很强,教师可以不定期为孩子举办一些“小音乐会”,让一些年纪、程度相仿孩子的参加,每人都选择一两首自己比较擅长的小曲子,这种“表演”不但能增强孩子自身的学习欲望,在聆听他人演奏的过程中,还能得到课堂上得不到的收获。
四、***性
绝大多数孩子在家里练琴的时候都是由家长陪同的,这在初始阶段是十分必要的,然而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我们更应该锻炼孩子自觉***地完成练习这一过程。在生活中,一般孩子到两岁左右已经会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了,这已经标志孩子的***意识逐步形成。家长都会为孩子营造一些环境,在父母的监督下让孩子***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务。如自己进食、收拾自己的玩具逐步到自己穿衣服、穿鞋等。练琴亦是如此。在孩子练习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时候,不要直接纠正,而是尽量去启发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如果还没做对,再直接告诉孩子。家长在陪同孩子练琴的过程中,要逐步引导孩子,让他们逐渐养成***的习惯。而且对于多数家长来说,毕竟自己不是学习音乐的,孩子在学到一定程度后,家长能够真正陪同孩子练习的也越来越少,所以越早培养孩子***练习的能力越有利于孩子长期的学习。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