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诊断篇1
而这种快速检测试剂,则属于一个体外诊断产业中一个新的分支——床旁检测(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产业。
技术优势
POCT是指近患者床旁进行的一种快速检测分析技术,它能在床旁、病房或中心实验室之外的其他地方开展。POCT主要采用条、卡或可携带式分析仪器,对患者标本进行即时检测。目前的体外诊断科学正在向两个方向发展,其一是各类大型自动化、高效率仪器设备的应用,它们大大提高了临床实验室的工作效率,而这个方向的外在体现是配备大量快速度和高通量的生化分析仪的医学***实验室的成立;其二则是适应了当今社会发展高效快节奏的工作方式而产生的小型仪器及配套的卡、板、条试剂。这种组合可以在采样现场进行快速分析,缩短了检验周转期以及大型仪器所必须的分析前标本预处理程序和时间,满足在医疗、危重病抢救时间上的要求,可使病人尽早得到诊断***。
目前,POCT产品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综合各种报道,可以看出它在综合的临床实验室、病房、门急诊、手术室、监护室、救护车、康复中心、血库、家庭康复机构、社区、农村诊所等都有实际的临床应用,且效果较好。比如第180 医院张梅清护士长发现,180 医院急诊科在抢救多发伤、心力衰竭、糖尿病、呼吸衰竭等患者中使用床旁快速血液分析仪,能够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方案、呼吸机模式和参数等,大大减少患者在急诊科的滞留时间,降低急诊科的患者拥挤度,更好地实施急诊流程管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护理服务满意度从87.1%上升到98.2%。
由于POCT产品具有方便、迅速、准确的特性,因此特别是在一些突发事件中能将检验工作与患者的临床诊治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急诊急救护理质量和***的成功率。比如临床医学检验中心在2008年5月12日地震发生后,由于中心大楼水电障碍,正常工作受阻,在无法使用大型检验仪器设备的情况下,该中心采用日本爱科来的生化仪、电解质分析仪、尿干式分析仪等POCT检验设备,在震后仅40分钟后就在野外开设了战地检验科,当天完成血气、电解质、血糖和血、尿、便常规等检验300多例次,为抢救地震伤员生命,及时提供检验数据起到重要甚至关键作用。此后该中心人员携带仪器9台(可完成血尿便常规、凝血4项、血、生化、血气、电解质、传染性疾病等检验项目,含2000人份/项的各种试剂),在灾区无任何工作条件和人身安全保障条件下共完成检验样品约7000例次,充分表明了POCT优势集成反应系统在突发事件和灾害救治中的重要作用。
临床医学检验中心主任胡娟教授指出,现代POCT技术立足于轻小便携、操作简单、快速准确、样本微量化,是解决初期对病人病理生理状态无从获取准确信息,不能应用大型仪器获取有效信息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法。
目前,POCT设备和技术不仅在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得到了大量应用,而且在海关、缉毒、保险等部门以及食品卫生、环境保护、法医、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下发挥其独特的功能。
***策利好
目前从国家***策到市场环境,我国的POCT产业已经具备良好成熟的发展环境。***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杨瑞馥介绍说,POCT在国外的发展已有多年,但在我国仍属新生产业。目前我国已经加大对POCT产业的扶持,总的扶持规模将上百亿。目前科技部、863、973等多个重大专项中,都有POCT项目。2011年正式启动的“十二五”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体外诊断技术产品开发”重大项目,部分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在临床即时检测分析(POCT)方面,已研制出全自动血小板分析仪、POCT定量发光免***分析仪和干化学检测仪,并完成国内首款冷光源小型POCT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器原理实验和样机等产品,共获得SFDA注册证书28项、CE认证1项。
此外,国家***策极大地推动着产业的发展。在科技部制定的《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国科发计〔2011〕705号)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现场快速检测仪器(POCT)等新产品”。2012年的卫生部“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中,在传染病诊断试剂产业的平台和能力建设中突出了POCT产品开发的重要地位。
国家对POCT的创新联盟,也给予了资金支持。近期北京、上海市等地陆续推出了以企业牵头联合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共同组建的“产学研医联盟”,并拨出专项基金支持有前景的POCT产业的开发,为生物和临床应急检测POCT技术建立了产学研用合作交流新机制。
此外,近几年一些业内标准也陆续完善。比如使用便携式血糖检测仪进行快速血糖测定已成为常见的床旁检验(POCT)项目。中国陆续出台了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临床使用管理的相关文件,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WS/T226-2002)、《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临床使用便携式血糖仪采血笔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等。2010年12月30日,卫生部根据上述文件要求制定了《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用各类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以下简称便携式血糖仪)进行非诊断性血糖监测做出严格要求。
快速突破
早期的POCT产品主要涉及病人能自己进行检测的产品,主要包括:尿试带检测、血糖监测、胆固醇过筛、妊娠监测等。第一代POCT产品主要为定性检测(试条试纸)产品和半定量检测(色板卡比色或半定量仪器阅读)产品。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妊娠检测卡就属于这类产品。此后,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集成化技术的应用大量出现在POCT领域,且检验的目标物逐渐增加,包括了隐血、电解质、血气、血糖、***药物、心肌损伤标志物、凝血相关指标、尿酮体、肾功能指标、血红蛋白及血球压积及病原微生物的过筛等。
当前POCT新技术还在不断涌现,同时一些新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地发展之中。以胶体金免***层析技术为代表的定性技术已经在临床和生物应急检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转换发光物质为基础的定量POCT检测技术也不断出现,为定量POCT检测带来了曙光。在2013年4月9日在上海召开的“临床POCT检测与生物应急发展论坛”中,***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杨瑞馥介绍了POCT技术的发展为临床和生物应急检测带来的***性变化,并介绍了定量POCT检测技术平台--上转发光技术;而***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研究员吴太虎介绍了闭式全分析微系统。
分析仪器自动化、小型化,检验项目的多样化是未来POCT发展的方向。简单、快速便于普及和现场检测的诊断技术,要求实验仪器小型化、操作简便化、结果报告及时准确化,这类产品日益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青睐。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将不断应用到POCT,生物芯片的开发和小型智能化生物芯片分析系统,特别是蛋白芯片对POCT将起极大的推动作用,在病原体的快速诊断、微生物耐药性检测、遗传性疾病的筛查等方面,DNA芯片因其特异性和高通量将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非创伤性经皮检测可能是POCT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除此之外,云计算与医疗相结合,形成云医疗,可简化医疗程序,信息共享,提高产品质量,比如云计算也正在与POCT充分结合,也进行诊断大数据的分析。
市场广阔
目前,因POCT在国外的发展已有多年,有些国外企业的单个产品年销售额都能达到几十亿美元,但POCT在我国仍属新生产业。杨瑞馥说,目前我国已经加大对POCT产业的扶持,总的扶持规模将上百亿元。那么,POCT的市场究竟在哪里呢?
***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物诊断研究室主任张贺秋指出,我国8.3亿人口生活在农村,乡村与社区医疗机构将是POCT产品推广与应用的最大市场。吴太虎认为,“临床快速诊断试剂与装备以其易用、快速的优点,应为基层医疗的首选,***府较少投入亦可使民众享受检验服务。”
我国的POCT 产品销售状况也表明,目前的POCT的临床应用主要进入到国内基层医院和OTC药店零售端,而在大型的二、三级医院中应用还不多。其中的原因除了国内的综合性医院传统检验科室与临床科室在开展POCT存在利益之争外,POCT仪器在检验科的适用性也值得改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潘柏申说:“我们医院POCT仪器是比较少的。我们的检验速度非常快,多数情况下,POCT仪器的“快”并不比我们的常规检测更有优势。另外,我们的常规检测结果更准,一流的设施、严格的规范、先进的技术都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这让临床在许多情况下放弃了不少POCT仪器。”
不过,既然在综合性医院目前产品进入还很少,也表明了目前POCT 产品还有许多发展空间。我国著名检验学家杨振华教授认为,“将来的检验将更接近患者并分布在整个医院和社区门诊部,美国在近期多到80%的实验室工作将在距离患者只有几步远的仪器上完成,中央实验室仍将存在,来处理和分析床边仪器不能检测的标本。”丛玉隆教授认为,“在未来5~10年内,POCT应该达到检查的70%~80%以上,基本改变目前的检验格局;当然中心实验室也应该存在,主要进行一些复杂的实验。”
另外,随着国内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患慢性病(糖尿病、冠心病、肝肾病)的人愈来愈多,他们不仅希望得到医院的系统诊治,更需要能进行自我检验,更为简单、更易掌握的POCT技术和仪器,有极大的商机和市场需求。高科技的仪器、试剂、技术将推动 POCT 的发展。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专业委员会POCT主任委员康熙雄说,“从2013年开始,我国的POCT产业将以30%的增幅高速发展,预计到2020年产业规模可达1200亿元。”
加速布局
POCT市场的高速发展,为众多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虽然POCT行业全球前十大厂家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在我国占据领先优势的还是罗氏、强生、雅培等国际医药公司,但是国内企业已经从较低端的干式化学及免***层析等突围,通过技术研发或者引进国外技术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体外临床诊断行业的龙头企业。2012年,科华生物临床生化及核酸试剂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3.64%和25.47%。公司市场部人士透露说:“我们的艾滋诊断试剂产品已经出口国外,并且增速较高。”
此外,达安基因、深圳理邦仪器、金域检验、三诺生物、广州万孚等国内企业也早早在POCT产业布局。深圳理邦仪器公司投资约1000万美元在深圳坪山新区建立新研发中心,并在深圳坪山新区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基地为研发工作储备人才,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OCT系统及测试系统。公司的首款POCT新产品已经在2012年上半年拿到欧盟的CE认证,并出口海外。
三诺生物成立以来连续推出三代血糖监测系统,目前已经在血糖监测系统行业占据领先地位,且在引领中国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传染性疾病POCT产品的规模化和市场化。三诺生物目前正在完成智能血糖仪和配套血糖试条、尿微量白蛋白试条、血糖尿酸双功能测试仪和测试试条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
体外诊断篇2
作为专业名词,“体外诊断试剂”可能有很多人都不能准确说出它的定义,但是,如果说到献血时需要做的各项检查,包括艾滋病、乙肝检测等,或许大家就不会陌生了。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泰药业)就是这样一家从事体外诊断试剂和基因工程***苗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创新型企业。
“体外免***诊断试剂是用于疾病诊断检查的一类医学试剂,这类试剂主要通过血液等作为检查对象,检测其中的病毒或抗体,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一种手段”。据万泰药业总经理邱子欣介绍,通过21年的不懈努力,万泰药业从设立之初的小规模实验室已经发展到年销售额超过4亿元的生物制药高新技术企业,并成为国内最大的输血安全诊断产品提供商和亚太地区最大的艾滋病诊断试剂生产基地。
立足,源于把握市场需求
据统计,自2003年起,万泰药业的艾滋病诊断试剂已连续9年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拥有超过30%的市场份额。
他们的艾滋病第三代诊断试剂在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被列为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和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也是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唯一推荐使用产品,卫生部艾滋病哨点监测指定使用试剂。
如今在艾滋病诊断试剂上风光无限的万泰药业,其实也是从“苦日子”里熬出来的。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万泰药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在1995年,他们就做出了国内第一个艾滋病的检测试剂盒,但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巴。
与此同时,我国第三代艾滋病诊断试剂依赖进口,国产试剂还停留在第二代的水平。艾滋病抗体试剂研发升级的关键原料艾滋病重组抗原,长期以来完全依赖进口,导致我国艾滋病诊断试剂在灵敏度和特异度方面始终与国际主流试剂有相当大的差距。
伴随着国家对艾滋病诊断愈加重视,尤其是1995年开始,国家要求献血时必须对捐献者做艾滋病检测,艾滋病诊断试剂的市场需求被打开。
国内艾滋病诊断试剂在技术上升级换代的迫切需求和应用市场的巨大机遇都为国内企业留下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谁能抢占先机,谁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我们很幸运,企业的发展正好与国家相关产业发展同步”,邱子欣嘴里说的“幸运”,换句话讲,就是机会只眷顾有准备的人。
1999年,万泰药业和厦门大学科研人员共同研制出国内唯一一个能完全满足艾滋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生产要求的艾滋病毒重组抗原,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此后,双方研制出了国内第一个第三代艾滋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质量与国际一流产品水平一致,与国产第二代产品相比,在灵敏度和特异性上实现了质的飞跃,结束了外国公司对国内市场的垄断。同时,万泰药业将科研成果迅速转让给占我国艾滋病诊断试剂市场75%以上的10余个主要诊断试剂厂商和临床单位,使国产艾滋病毒诊断试剂盒在2001年实现全面更新换代。
但是在征服艾滋病的道路上没有止境,万泰药业于2008年推出国内首家上市的国产HIV第四代诊断试剂,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艾滋病诊断能力,使国产试剂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2011年度全国艾滋病抗体诊断试剂临床质量评估工作中,万泰药业的艾滋病抗原抗体诊断试剂敏感性、特异性、功效率均为100%;产品性能均位居同类参评试剂榜首。
在艾滋病感染监测领域,由于我国现有的各种艾滋病诊断试剂均针对血液标本,需要进行侵袭性采样,难以满足人群监测的需求,这也是目前我国艾滋病报告感染人数远远低于实际感染人数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对各种高危人群以及正常人群进行艾滋病感染的密切监测和进行自愿咨询检测已成为我国艾滋病防治的最重要工作之一。
2009年春天,全球“甲流”爆发,我国科研人员立即研发“甲流”的快速检测试剂,当时主要是对患者的鼻腔分泌物和咽拭子进行快速检测。
用相同的原理,可不可以将这一技术应用于艾滋病的快速检验?正是这份灵感,才有了2011年万泰药业的艾滋病唾液检测试剂。
人体感染艾滋病后,一般需要一段时间才会产生抗体,1~2个月左右血液中才可检测到,这段时间就叫窗口期,但窗口期同样具有传染性。艾滋病的窗口期漏检是一个全球性难题,万泰药业的唾液检测试剂的横空出世有效缩短了窗口期的漏检时间。
这种艾滋病唾液检测试剂,由于采用先进的免***渗滤法,操作简便、无痛,30分钟内即可观察检测结果,不会对受试者造成针刺损伤,不容易发生职业暴露,大大提高了样品的易获得性和使用的方便性,同时极大降低被检测者和医护人员受感染的风险。
2012年,万泰又推出了国内首个RIBA法的的艾滋病确证试剂,缩短了确证试验的窗口期,性能达到国外试剂的先进水平。
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优质的售后服务树立了万泰公司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目前,以艾滋病诊断试剂为龙头,万泰药业的丙肝、戊肝等多种体外免***诊断试剂都相继占据了国内行业的领先地位,公司的销售额从1997年的不足100万元,发展到2011年销售额3.4亿元。“2012年,我们的销售额有望达到4.5亿元,最近10余年,公司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5%。”说到此处,邱子欣脸上满是欢喜。
创新,就要先人一步
除了艾滋病诊断试剂的系列产品外,万泰药业在戊肝病毒诊断试剂、戊型肝炎***苗和宫颈癌***苗等多个国家一类创新药物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和丰硕的成果。
在外行看来,不论是早期的艾滋病诊断试剂,还是如今的戊肝***苗,万泰药业的产品研发路线似乎总是剑走偏锋,在寻找冷门。
“这可能是一种误解,其实在国内的免***诊断领域,我们很多产品也属于大众产品。比如丙肝病毒诊断试剂、乙肝病毒全套诊断试剂、甲型流感、EV71型手足口病等用于血站和医院临床的酶免及金标法快速诊断试剂,以及临床生化系列诊断试剂,都是比较领先的。”邱子欣认为,之所以有所谓的“冷门”,并不是他们刻意去寻求的研究突破点,而是万泰人在免***诊断领域多年的深入研究后,发现了一些与其已有研究相关但尚未开展起来的领域。而他们凭借深厚的研发功底,较早地在这些陌生领域中取得骄人成绩,让别人有了这样的错觉。
“万泰药业一贯的发展,告诉我们,只有先在某一领域做‘深’,才能有日后做‘宽’产品线的基础,才能爆冷。所以,我们并不是只做冷门,但做冷门的东西,有可能做到世界第一的。”尽管不认同“万泰药业=冷门专业户”的看法,但是在邱子欣的眼中,创新确实需要先人一步,在别人还没有注意时,就要做起来。而万泰药业研发的全球首个戊肝***苗恰恰印证了这个观点。
2012年1月11日,由厦门大学和万泰药业联合研制的“重组戊型肝炎***苗(大肠埃希菌)”已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于预防戊型肝炎的***苗。重组戊肝***苗是迄今唯一使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研制的病毒***苗,它的成功研制扭转了国际医药界中“原核系统不能用于病毒***苗研制”的传统认识。
戊肝是由戊肝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病毒性肝炎。
一般而言,由病毒引起的肝炎目前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5种。其中,戊肝发现最晚,在1989年之前,它一直被称作非甲非乙型肝炎。
戊肝病毒是人类了解最少,也是最复杂的致病病毒之一。在目前已经发现的至少4种基因型戊肝病毒中,1型和2型主要感染人类,3型和4型则是人畜共患病毒。
“到目前为止,公众对戊肝了解不多,事实上,戊肝流行率低于甲肝,但危害性更大,以猪作为主要宿主的戊肝病毒,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其死亡率约为1%~3%,孕妇病死率可高达20%,目前尚无有效***手段,而***苗是预防戊肝的最有效手段。”据邱子欣介绍,早在14年前,万泰药业就在对其他肝炎的研究中,对戊型肝炎有了初步了解,并意识到了它的危害性。
从1998年起,每年万泰药业把诊断产品的部分利润投入戊肝***苗的研发,经过14年艰辛研发,累计投入资金5亿元,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取得了***苗的研发成功。
“我们的戊肝***苗采用的是基因工程技术。”邱子欣告诉记者,与传统灭活***苗和减毒活***苗比较,基因工程***苗的研发不依赖于病原体的培养,因此对于大量尚未建立成熟体外培养技术的病原体也能进行***苗的研制。在生产过程中,基因工程***苗完全不涉及病原体,消除了由于病原体灭活不彻底或减毒不完全导致的安全性问题。不仅如此,基因工程***苗的研发还可通过精心设计的纯化过程实现对生产过程中伴随的各类杂质的高效清除和残余成分的高度可控,降低了由于杂质导致的各类接种副反应的风险,提高了***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同时还能提高不同***苗生产批次间的均一性。
万泰药业的戊肝***苗是国内少有的具有原始创新型的新型***苗,它的成功让很多***苗企业看到了自主创新模式的希望,无疑将会给中国***苗市场带来巨大震动。
业内人士表示,戊肝***苗的成功上市能为中国企业摆脱现有仿制模式的助推器,增强中国市场的信心,加大自主创新投入,投身于更多创新型***苗的研发中。这对加快我国***苗行业转型,促进***苗产业总体水平的提高十分有利。
近年来我国戊肝发病率逐年上升,已在成人急性肝炎中位居首位。卫生部网站的数据显示,2011年戊肝发病人数已和甲肝非常接近,但死亡人数远远超过甲肝。这种戊肝***苗的成功上市必将成为人们的健康福音。
实力,来自科企长期互信
作为国家生物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基地,近年来万泰药业的高速成长不是偶然的。
可以说,万泰药业对科研攻关的高度重视和对技术研发的长期投入为其持续发展不竭的能量与动力,形成了基于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实践的自主创新模式。其中,万泰药业和厦门大学10多年的持续合作,为万泰药业平添了强大的技术后盾。
如前述的艾滋病抗原及诊断试剂、戊肝***苗和重组人瘤病毒***苗(预防宫颈癌和尖锐湿疣)等重大医药领域产品及项目,都是在双方同心协力下结出的硕果。
1993年,来北京办事的邱子欣结识了在京进修的厦门大学教授夏宁邵。当时,对艾滋病诊断研究抱有同样兴趣的两人,可能不曾想到,以后两人的合作会一直延续至今,并从个人的志同道合转变为两个单位的密切合作。
1997年,当邱子欣来到万泰药业后,将已经找到艾滋病抗原的夏宁邵实验室,推荐给公司,双方志趣相投,一拍即合。
“都是穷出身,底子都很薄,我没有多少钱给你,你的东西一开始也不见得多好。怎么办呢?大家不断磨合,越磨越好。就我们的经验而言,产学研合作中,最好不要给对方提太多的要求,关键是足够的信任,才能使合作持续下去。”邱子欣半开玩笑地道出了合作初期双方的境遇。
万泰药业2001年加盟养生堂有限公司,成为养生堂涉足制药领域的重要支柱。养生堂公司也进一步加大了对夏宁邵实验室的投入,万泰药业与厦门大学之间就形成了一个产研转化链条。
“自1997年到2007年,公司的销售收入增长了71倍。厦大与万泰合作的实验室也成长为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中心年科研经费达到3000万元,科研人员队伍也壮大到180多人。万泰与厦大堪称产学研成功合作的典范。”邱子欣称,现在的研究机构很多,研究成果也很多,但怎样把成果转化为市场所接受的产品,万泰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邱子欣说:“双方已经有了良性的互动。现在的合作并不是说谁给谁投资,而是互相离不开了。他的东西没有我来做产业化,他不放心。没有他的技术,我也没有好产品。所以变成一种互相需求。我们所有合作,都不存在技术买断的形式。我们都很反对买断,因为产品的改进是无止境的,在合作过程中谁也离不开谁。项目技术过来之后,在市场销售过程中还需要改进,这时候双方还是离不开。”
好的产品赢得市场,但利益如何分配呢?这样的问题,往往在实际操作中困扰着科企合作的稳定关系。同样的问题,在邱子欣看来,产学研合作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双方没有信任。“我一旦给你东西了,你就把我甩掉了,甩掉了我的好处就不够多了,企业外的科研机构很担心这个。而企业担心的是,我花一大笔钱去买,这个东西是不是足够有价值?我们跟厦大合作为什么能够成功呢?大家把这些抛开,一起来耐心地做产品。”
正如邱子欣所说,除了充分相信对方,在医药产业中搞产学研结合,需要足够的坚韧。众所周知,药品从研发到生产的周期比较长,不像IT、房地产那么快,而且审批非常慢。夸张的说,合作双方对项目的进展可能会看不到头,难免会互相埋怨,情绪会慢慢出来,所以倒过来讲还是信任。“如果要投(资)医药或生物技术项目,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否则你就去投房地产、投IT。”
据了解,多年的合作,万泰药业和厦门大学在成果转化方面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万泰药业专门配备了100多位科研人员与该实验室对接,专门研究成果的转化问题。“即便这样,人手仍然紧张。”邱子欣表示。
体外诊断篇3
【中***分类号】d91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__)03—0217一叭
头面部外伤常可累及鼓膜。由此引起的鼓膜外伤
性穿孔及听觉损伤临床多见。外伤性鼓膜穿孔为耳鼻
喉科常见医疗鉴定的疾病。鼓膜穿孔是否与外伤有
关,穿孔大小是否与听力损失程度相关。对法医学和
耳科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现将166例外伤性鼓膜
穿孔的鉴定情况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文案例为我鉴定机构20o3年1月1日~20o5
年8月15日接诊的166例外伤性鼓膜穿孔的鉴定案
例。
一
、检查、鉴定方法
1.详细询问病史。均确认有近期耳外伤史。
2.清洁外耳道后进行耳内窥镜下对鼓膜照相供诊
断及鉴定时用。
3.用耳内窥镜接上***像显示仪长口后.在监视器
观察下自外耳道向内插入,直至观察清晰鼓膜全貌及
穿孔为止。
4.健侧耳鼓膜作照相对照。
二、临床检查及结果
1.本组166例中男133例。女33例。年龄l4~70
岁;左耳穿孔124例。右耳24例。左右耳穿孔8例.无
穿孔l0例;受伤到就诊时间3小时~7天。受伤方式为
拳、掌击伤。
2.穿孔特点及伴随症状:穿孔部位均位于紧张部.
以前下象限穿孔发生率高122例。后下象限34例:穿
孔形态呈裂隙状、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穿孔边缘锐利、
充血、向外卷曲,周边附有血痂,常伴有耳鸣、耳聋症
状。
讨论
1.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机制
鼓膜为较薄的膜性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张力。当
耳道内压力达到16~10sdyn/cm:时正常鼓膜可发生破
裂,较薄的鼓膜在压力达0.52~10sdyn/cm 时即可发生
破裂。本组全部为拳、掌击伤耳部所致。其机制为:当
拳击或掌击耳部时外耳道口被封闭.外耳道内气体形
成高压。当压力超过鼓膜的弹性限度时造成鼓膜穿
孔。
2.外伤性鼓膜穿孔的诊断
鼓膜穿孔有外伤性与非外伤之分.而非外伤性鼓
膜穿孔又以中耳炎性穿孔最常见。因此。外伤性穿孔
与炎性穿孔区分在医疗鉴定中有重要意义。两者鉴别
主要依据穿孔形态的观察。外伤性鼓膜穿孔:(1)鼓膜
充血、水肿、粘膜下出血,创缘渗血或有血痂附着。部
位多在紧张部,呈裂隙样、三角形或不规则形。(2)穿
孔边缘锐利、卷曲,鼓室粘膜正常。炎性穿孔常为鼓膜
紧张部的圆形或类圆形穿孔.穿孔边缘圆钝.鼓室粘
膜潮湿、肥厚或有分泌物。以上鼓膜病理改变可通过
鼓膜照相系统清晰显示。
3.耳内窥镜鼓膜照相的优点
操作简单;***像清晰,可看清鼓膜细微病理变化;
便于复核和检索;不易漏诊穿孔;根据鼓膜穿孔情况
体外诊断篇4
【关键词】黄体破裂;不典型宫外孕破裂;超声鉴别
卵巢黄体破裂和不典型宫外孕破裂是妇产科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常见阵发性或者撕裂样[1],临床对卵巢黄体破裂和不典型宫外孕破裂的诊断和鉴别较为困难,单从临床表现无法予以分辨,本次研究采用超声鉴别诊断黄体破裂与不典型宫外孕破裂,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的40例卵巢黄体破裂患者和40例不典型宫外孕破裂患者,患者的年龄在22~46岁之间,平均年龄(32.6±3.4)岁;发病时间2h~20d,平均发病时间(6.2~1.4)d;40例卵巢黄体破裂患者中有37例为已婚,3例为未婚;40例不典型宫外孕破裂患者均为已婚。所有患者均是因为腹痛剧烈而来医院就诊,初步检查可见子宫后方均有多少不等的游离液体,液体最浅的约1.1cm,最深的约5.4cm,部分患者可见附件区包块,排除泌尿系统感染、腹腔病变以及盆腔积液的患者。
1.2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的仪器为西门子-Antares型和SSI-8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的频率3.5MHz,待患者适度充盈膀胱后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对患者的子宫及其附件区进行全面的扫查,观察附件区是否有囊性包块,双侧输卵管及盆腔有无积液,宫腔内有无异常的回声,同时对患者的肾、输尿管及腹腔进行扫查,在进行血常规和尿HCG检查。
2.结果
80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后可见,40例卵巢黄体破裂患者的超声检查可见盆腔内有不规则、多少不等的游离液体,子宫大小形态均正常;其中11例患者同时还伴有输卵管积液,8例可见附件区混合回声伴有盆腔游离液体;大部分患者无停经史,只有5例患者的月经史不详,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有3例HCG阳性,6例HCG弱阳性;其中有3例患者在术前诊断为宫外孕破裂,手术结果证实为黄体破裂。40例不典型宫外孕破裂患者超声检查可见子宫后方及附件区有多少不等的混合回声,部分以实性为主,子宫稍大,空腔未见异常;大部分患者的月经史不详,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其中HCG多呈阳性或弱阳性,1例呈阴性;呈阴性的1例患者在术前诊断为附件区炎性包块,见***1。
***1 UT:子宫;BL:膀胱;UID:节育器;EFF:盆腔积液
3.讨论
在女性进入青春期后,卵巢内的卵细胞就会随着月经周期而出现周期性的变化,黄体是在排卵之后形成的,***壁塌陷,泡膜内的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腔内会凝结成血块,即形成血体[2]。***壁的破口会被纤维蛋白封闭并且予以修复,血液被吸收后形成黄体。随着黄体的发育和成长,待黄体成熟时,直径即可达到2cm~3cm。当女性周期性排出的***未受精或者着床,黄体就会在排卵后的9~10d内出现萎缩现象,而萎缩的黄体会在8~10周后细胞变性,组织纤维化,最终形成疤痕状,即为白体。黄体囊肿是黄体在形成的过程中黄体血肿后液化所致,直径一般情况下能够达到3cm,个别可见≥8cm的黄体囊肿,较大的黄体囊肿会出现自发性的破裂,即为黄体破裂[3],发病急,临床表现与宫外孕破裂的表现几乎一致。
黄体破裂采用超声检查后的***像表现为子宫直肠陷窝,在患者的盆腔及附件等区域可见液性暗区,多少不等,液体多时能够在子宫的周围也会见到液性暗区,个别患者还能够见到输卵管的积液现象,但是在盆腔内多数无明显的肿胀,子宫的大小形态也正常,宫腔内无明显的异常。本次研究结果可见,40例卵巢黄体破裂患者的超声检查可见盆腔内有不规则、多少不等的游离液体,子宫大小形态均正常;其中11例患者同时还伴有输卵管积液,8例可见附件区混合回声伴有盆腔游离液体;大部分患者无停经史,只有5例患者的月经史不详,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有3例HCG阳性,6例HCG弱阳性;其中有3例患者在术前诊断为宫外孕破裂,手术结果证实为黄体破裂。40例不典型宫外孕破裂患者超声检查可见子宫后方及附件区有多少不等的混合回声,部分以实性为主,子宫稍大,空腔未见异常;大部分患者的月经史不详,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其中HCG多呈阳性或弱阳性,1例呈阴性;呈阴性的1例患者在术前诊断为附件区炎性包块。超声检查附件区无明显妊娠囊的不典型宫外孕患者与黄体破裂患者在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方面无显著差异,而超声检查有所区别:黄体破裂超声表现以盆腔积液为主,不典型宫外孕破裂则以不均匀的混合回声包块伴盆腔游离液体为主。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对于黄体破裂与不典型宫外孕破裂的患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临床尚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分析,避免出现误诊现象。
参考资料
[1]陈小燕.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外孕破裂与卵巢黄体破裂的鉴别诊断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311-313.
体外诊断篇5
【关键词】颅脑外伤;脑脊液漏;诊断;***
【中***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60-01
脑脊液漏是因为颅骨骨折的同时撕破了硬脑膜和蛛网膜,以致脑脊液由骨折缝裂口经鼻腔、外耳道或开放伤口流出,使颅腔与外界相通,形成漏孔。脑脊液经由鼻腔、耳道或开放创口流出,是颅脑损伤的严重合并症,可导致颅内感染,其发生率约为2%~9%。我院共收治26例颅脑外伤后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8年1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颅脑外伤1224例,发生脑脊液漏48例,其中鼻漏32例,耳漏12例,眼漏2例,切口漏6例。48例患者中男35例,女13例,年龄3.5~65岁,平均42.6岁。受伤原因:车祸致伤28例,高处坠落伤11例,钝器击伤6例,其他原因外伤3例。受伤部位以额部。额颞部,上颌颅面骨为主,占95%。
1.2 实验窒检查 伤后x线检查、头颅薄层CT。CT三维重建时发现患者均存在明确颅底骨折,其中额部联合颞骨岩部骨折12例,颅前窝额骨骨折24例,额鼻筛窦骨折12例。取无菌标本留取试管或无菌注射器收集耳鼻及切口漏液行糖定量分析,若漏液糖含量>1.7 mmol/L即町诊断漏液为脑脊液,经此法漏液病例均得到诊断。
1.3 ***方法 根据骨折、脑脊液漏的部位不同,分别采用保守和手术***。保守***:让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使用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预防高颅压,或者采用腰椎穿刺、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禁忌做鼻或耳腔填塞、冲洗和局部点药等。骨折裂隙超过3 mm,持续一周以上漏液不见减少或漏液持续1个月以上仍不能治愈者,采用手术***[2]。手术***:采用自体筋膜或人工硬脑膜严密修补撕裂硬脑膜,带蒂肌肉组织填塞裂孔等方法***,并严密缝合伤口各层,不放引流,是本病***之关键。
2 结果
42例患者经保守***,1周内完全治愈;5例l周内不愈患者予腰椎穿刺引流后10 d内均自行愈合;l例严重鼻漏患者漏液后虽经腰池引流,但闭管后仍反复出现漏液,予三维MRI脑池造影精确定位漏口后,手术直视下,自体带蒂肌肉及人工硬脑膜修补漏口。痊愈标准为脑脊液漏消失,脑脊液常规生化均正常,培养无细菌生长,体温正常。本组48例患者随访3~6个月无复发我们发现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出现偏瘫、失语、头痛、呕吐、癫疒间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瞳孔改变等,故很难与原发脑损伤相鉴别,所以对出现不能用原发伤合理解释的表现我们均常规进行头颅CT甚至MRI检查。另外梗死症状大多出现于伤后24 h或之后更长时间,而早期CT常表现为阴性,故应在24~48 h内及时复查,争取做到早期诊断。
体外诊断篇6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 颅脑损伤 ct诊断 结果分析
脑血管意外及颅脑损伤病人在临床中极为多见,既往脑血管意外病人往往不能及时区分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及其程度;颅脑损伤病人在影像学方面至多可以通过普通头颅平片了解到有无骨折情况,这在临床诊治中是绝对不够的,应用颅脑ct扫描后,诊断变得及时、简单和准确无误。
1 材料和方法
1.1检查前的准备 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状态,意识不清及躁动不安者给予必要的镇静;去除所有头部的金属饰品如金属发夹、耳环等。
1.2应用siemens smoto emotion 单层螺旋ct平扫。
1.3检查部位及注意事项 常规采用轴位扫描,患者仰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与扫描中心线重合,头颅在头架内摆平放正,在扫描过程中患者的须保持不动,对不合作的患者可采用镇静药物。先以颅顶为准进床扫描定位像,再次以眼角与外耳孔的连线为基准线出床逐层扫描。
1.4检查参数 常规采用8mm层厚,8mm层间距;必要时加用3—5mm薄层扫描,电压130kv,电流260mas;脑窗:窗宽80hu,窗位35hu;骨窗:窗宽1500hu,窗位450hu。
2 结果
2.1脑血管意外病例大多数往往是出现身体机能障碍,病理原因一般分为充血性和缺血性脑病变,具体在ct上的表现分为脑梗塞、脑出血两大类。扫描结果如下:共检查该类病人475例,其中出现脑出血114例,脑梗塞277例。诊断准确率比较高。
2.2脑出血含两侧大脑半球、小脑、脑干的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和硬膜下出血。ct上出血灶形态表现典型,大多呈现为ct值50—80hu的稍高密度灶,易于判断;出血量由点状至上百毫升不等,大部分病例都做了出血量的测定,并且在ct片上清楚地表达出来;部分脑梗塞病例第一次扫描未见异常(已排除出血),但建议短期内(8—12小时后)复查后均能发现梗塞灶,而且大多为大面积梗塞。
2.3颅脑损伤病例大多为打架等,共检查该类病人771例,其中脑实质出血225例,硬膜外血肿101例,硬膜下血肿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8例,颅骨骨折336例,颅腔损伤病例中头皮损伤,单纯性头皮血肿者均不在统计之内。
2.4颅脑损伤的ct表现因受伤情况不一而呈多样化和复杂化。但都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具体的出血灶和骨折线,包括轻者一般为单纯性脑实质出血灶或单纯性骨折,重者往往出血和骨折并存;往往伴随有颅骨凹陷性骨折和中线结构的偏移,极重者往往是多发性出血和多发性骨折并存;尽管ct上表现较为复杂,但都能分辨和描述,并且在ct片上清楚地表达出来供临床医师参考。
3 讨论
3.1 ct以其高密度分辨能力和断面成像等优点,为人体解剖结构和病变的显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质***像。在现代医学领域里ct已经成为对全身各部位进行影像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
3.2自我院购进单层螺旋ct机并投入使用后,急危重症病人,随到随做,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准确无误的诊断结果。为病人的***赢得了宝贵时间,使广大群众真正受益。
3.3脑血管意外病例在ct检查中可以明确判断是充血性和缺血性脑改变及其程度。即具体在ct上的表现分为脑梗塞、脑出血两类。脑出血含两侧大脑半球、小脑、脑干的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和硬膜下出血。ct上出血灶因部位、扫描时间的不同而表现不一,但都呈现为ct值为50—80hu的稍高密度灶,易于判断;还可以测量出血多少层面及每一层的大小;出血量由点状至上百毫升不等,大部分病例都可以做出血量的测定,供临床参考;还可以判定有无合并有水肿、脑疝的形成及其程度。病灶周边的水肿大,骨折及出血的ct表现因受伤情况不一而成多样化和复杂性。可以很简便地区分出脑实质出血、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骨骨折情况。可以观察到具体的出血灶和骨折线。尽管ct上表现较为复杂,但都能分辨和描述。
3.4除了出血性、梗塞灶外,隔期复查可以观察到出血、梗塞经***后的改变,方便临床调整***的计划;远期复查还可以观察到出血、脑软化、脑萎缩等等,对于远期***也有极大好处。
3.5对于不能很好配合检查者,笔者的具体做法和体会如下。(1)对于急诊病人随到随检查,摆放位置时要做到快、准、轻,尽可能减少搬动,对于不能平卧病人可以侧卧。(2)急诊重患者做ct时应由临床医师陪同,对烦躁不安不能配合者可以给予镇静药物。(3)在扫描过程中由于病人躁动而造成***像上有伪影时应及时记录下相应层面以便补扫描该层面,对有怀疑或不确切时应改薄层对可疑层面进行扫描,防止漏诊。
参 考 文 献
体外诊断篇7
方法:选择存在高龄、唐氏筛查高风险、有不良妊娠史、孕期B超提示胎儿异常或其他异常情况等高危因素的孕妇10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00例直接进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500例抽取孕妇外周血进行游离胎儿DNA检测,阳性者再进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并电话或上门随访至今新生儿情况。
结果:羊膜腔穿刺组阳性孕妇8例,阳性率1.60%;孕妇外周血进行游离胎儿DNA检测组阳性孕妇7例,阳性率1.40%,两组阳性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羊膜腔穿刺组发生感染、出血、流产、死胎等并发症16例,发生率3.20%,孕妇外周血进行游离胎儿DNA检测组无1例发生并发症,两组发生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结论: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在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准确性高,且无并发症。
关键词:孕妇外周血 游离胎儿DNA检测 羊膜腔穿刺 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 胎儿染色体异常
【中***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118-01
胎儿染色体可反映是否存在遗传病,传统检验方法为有创性,易产生合并症。随着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的发现,为早期确诊胎儿染色体异常提供新途径[1]。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特对在我院收治孕妇进行检测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共为1000例,为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06月间来院进行产前诊断并存在高龄、唐氏筛查高风险、有不良妊娠史、孕期B超提示胎儿异常或其他异常情况等高危因素的孕妇的孕妇。根据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其中500例直接进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设为对照组;500例抽取孕妇外周血进行游离胎儿DNA检测,阳性者再进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孕,设为研究组。孕妇年龄20~44岁,经B超检查均为单胎,孕周(20.42±3.82)周。所有孕妇均存在产前诊断指征。自愿参加研究并填写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详细记录孕妇出生日期、末次月经时间、孕产史、体重、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保留唐氏筛查及超声检查报告单。研究组抽取孕妇肘部静脉血5ml,加入抗凝剂乙二胺四丁酸。置于2000×g离心机进行10min离心处理,后抽取上清置于EP试管内置于16000×g离心机再次离心处理并抽取上清,结束后置于-80℃冰箱内低温保存备用。取冷冻上清采用QIAamp Blood DNA midi试剂盒进行血浆DNA提取。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鉴定以另取健康男性和未孕女性外周静脉血2ml为SRY为阳性和阴性对照,以G6PD基因为引物。扩增以Y染色体上SRY为靶序列,据扩增片段大小选择电泳琼脂糖浓度,染色以溴乙锭进行,扩张结果均在紫外线灯下进行,并将胎儿游离DNA扩增SRY阳性标本测序。对照组孕妇严格消毒后进行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进行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
1.3 观察指标及随访。观察两种检查阳性率及并发症情况。所有患者均采用电话或上门随访,观察分娩后新生儿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以统计学软件包SAS 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的比较X2检验,P
2 结果
2.1 羊膜腔穿刺组500例,阳性孕妇8例,阳性率1.60%;孕妇外周血进行游离胎儿DNA检测组500例,阳性孕妇7例,阳性率1.40%,两组阳性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羊膜腔穿刺组发生感染、出血、流产、死胎等并发症16例,发生率3.20%,孕妇外周血进行游离胎儿DNA检测组无1例发生并发症,两组发生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2.2 孕妇外周血进行游离胎儿DNA检测组阳性孕妇7例进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完全符合,诊断准确率100%。
2.3 随访结果。两组检测结果阴性患者共985例,经电话或上门随访至今,共870例新生儿出生,均未见或未发现可疑唐氏综合征。
3 讨论
产前诊断是临床重要检查项目,可在新生儿分娩前确定遗传病方法,从而为预防新生儿遗传病依据。以往产前诊断均为有创性诊断方法,以羊水或绒毛膜穿刺术等为主,但本身为侵入性操作,使感染、流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2]。
孕妇血液中游离胎儿DNA来源尚未明了,多数学者认为主要为胎儿组织和胎盘滋养细胞凋亡或直接进入母体循环,也有学者认为是孕妇血液中胎儿有核细胞。无论何种来源,游离胎儿DNA的存在已是事实。本组通过对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并进行扩增后SRY阳性标本测序来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阳性率与羊膜腔穿刺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游离胎儿DNA检测可达到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检测水平。游离胎儿DNA检测阳性7例均进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其结果完全符合。相关研究也表明,其诊断符合率为98.6%~100.00%,特异性为97.9%~100.00%。本组对不同检查并发症进行对比,外周血检测未发生并发症,明显优于羊膜腔穿刺,P
综上所述,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在诊断胎儿染色体准确性高,且无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体外诊断篇8
一、pgd的研究进展
1.取材途径:pgd是指在胚胎移入到宫腔之前的诊断。其获取诊断标本的途径主要有:(1)获取***或***进行诊断,(2)获取植入前的胚胎细胞进行dna或染色体分析。
受精前取配子进行诊断的报道,目前尚不多。这" 种方法关键在于如何完成***或***的遗传分析,同时又不影响其受精能力。已有报道,用流式细胞仪分离x、y***,用于植入前筛选胎儿的性别。而用***进行pgd,主要是利用第一极体或第二极体的遗传学分析,间接推断***正常与否。现在,可以利用极体的dna进行单基因病的诊断,也可以用核转换技术,将极体由间期激活成中期,再用cgh技术分析其所有的染色体组成,或直接对极体的某些染色体进行fish分析,诊断这些染色体有无数目异常。但是,用极体分析来推断***的基因组或其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并不能完全反映***遗传组成的真实情况,有时也必须同时分析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才能判断***的染色体有无异常。
卵裂球活检是现在pgd取材的主要途径。一般选6~10细胞期的卵裂球,此期的细胞具有全能分化的潜能,取出1~2个细胞,不会影响胚胎的发育。
囊胚期活检是pgd诊断的另一潜在途径。这种方法是在体外将受精卵培养到囊胚期,取其滋养外胚层细胞进行遗传分析。因为不影响内细胞团,故不会累及胚胎发育。受培养技术的限制,多数胚胎不能在体外很好地发育到囊胚期。因此,无法获取囊胚期细胞进行pgd。最近,veiga等(1999年)改进了培养方法,在体外培育后,可达到囊胚期的胚胎占39.3%,推测囊胚期活检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取材方法。虽然取一定数量的囊胚期细胞不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但内细胞团和滋养外胚层细胞的遗传构成并非完全相同,故用滋养外胚层细胞进行pgd有可能造成误诊。诊断时分别用几个细胞分析比用单个细胞诊断的方法更" 好,可以降低误诊率。
2.基因病诊断: 目前可诊断的单基因病包括地中海贫血,纤维囊性化,脆性x综合征,以及和性连锁遗传病有关的性别诊断等,可诊断的病种数目在不断增加。所用的方法主要是基于pcr技术的dna分析,通过检测单细胞靶基因的数目及结构有无异常加以诊断。常规的pcr技术易受实验条件的影响,故从90年代后期开始,荧光pcr,多重pcr,巢式pcr技术用于pgd诊断的报道逐渐增加,有效地提高了诊断率。
染色体数目异常的诊断有两种途径:用传统的染色体计数及用荧光pcr进行多态位点定量分析。荧光pcr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敏感度很高。对多细胞水平的定量分析来说,它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技术,但因选择性扩增的缘故,单细胞的定量分析中有25%的诊断结果不可靠。荧光pcr已用于21三体的植入前诊断。随着荧光pcr定量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现正在开发一种同步检测技术,以便实时测定荧光pcr的扩增效果,并进一步提高其诊断的可靠性,促进该技术的临床应用。
在基因病诊断以及染色体病诊断的过程中,主要的限制因素之一是,如何获取满足诊断需求的dna。解决的途径主要靠wga。wga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两种:简并寡核苷酸引物pcr(degenerated oligonucleotide primed pcr, dop-pcr)法及扩增前引物延伸法(primerextension preamplification,pep)。用wga法能够无选择偏见地扩增整个基因组。从理论上讲,任何基因都能从wga的产物中检测出来。同时也可将信息保存起来。目前,wga尚未广泛用于临床,但是对多基因病诊断的要求及cgh技术的发展,势必要求wga技术不断地完善,并推动其临床应用。
3.染色体病的诊断: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领域,染色体病的诊断占了很大的比例。cgh和间期细胞核转换技术的应用,标志着染色体分析技术可能有了一种通用的程序。然而,fish仍是目前诊断染色体病的主要方法。主要用来诊断非整倍体,特别是13、18、21、x和y染色体的数目异常。用双色、多色探针可以在单细胞水平诊断染色体数目畸变。既可以用不同的探针同步杂交单一细胞核,也可用重复杂交同一细胞核的方法完成诊断。染色体结构异常,例如平衡易位携带者可用其卵裂球或极体进行pgd。罗氏易位的诊断可用商售的探针进行。最常见也最难诊断的是相互易位,需要进行染色体涂抹,同时还要进行着丝粒及近端粒探针杂交以确定染色体断裂位点。由于断裂位点的不可预见性,相互易位很难制备商售的探针。因此,相互易位的诊断耗时、费力,操作也比较困难。
用常规fish仅能分析有限的染色体,对相互易位等复杂畸变不易诊断。因此人们用早熟染色体凝集技术将间期细胞核转换成中期细胞核,然后分析其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有无异常,以达到诊断目的。verlinsky将极体或卵裂球注入到去核***或去核的受精卵中,电刺激使之融合,利用胞质内的因素促使极体或卵裂球转化成***状态。这样得到的染色体可用于染色体涂抹,多色fish或光谱核型(sky)分析,因对核转变技术要求高、耗时、易受制备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伦理因素的制约,使其发展受限。cgh是另一种很有希望的诊断染色体异常的技术。用wga方法获取基因组dna,然后用杂交技术结合计算机分析可诊断任何超过20 mb的染色体区域的拷贝数有无异常,从而诊断染色体病。影响cgh的主要因素是如何得到足够的dna。一般要求100 ng~1 μg dna,大约相当1万个细胞所含的dna量。应该强调的是,用wga获取足够数量dna的同时,还要确保得到的dna是准确的复制品。制约cgh临床应用的另一因素是诊断时间必须缩短,目前的诊断时间大约是7 d左右,尚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
4.其他方面:pgd除了用于遗传病诊断之外,也可应用于研究人类基因,特别是一些有特殊遗传缺陷的基因,在发育早期的表达。这对于了解人类胚胎的正常发育有重要意义。例如对pgd技术用于人类肿瘤易感综合征的易感性分析。与肿瘤有关的各种抑癌基因与细胞周期的调节、细胞凋亡的途径及胚胎分化的时机和极性都有密切的关系。sutterlin(1999年)等用巢式pcr和单链多态性分析技术,对单细胞进行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易感性分析,在植入前确定胚胎未来发生肿瘤的可能性大小,为pgd应用于人类胚胎基因表达的研究开辟了暂新的途径。此外,delhanty等发现,体外受精的胚胎存在染色体嵌合现象,虽然还不清楚自然受精的胚胎是否也有同样问题,但是这些发现无疑对改进诊断程序设计,甚至在将来改善体外受精的成功率都有重要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等位基因脱失:等位基因脱失(allele drop-out, ado)是影响基因病诊断的主要因素之一。发生率约为5%~20%。它是指两个等位基因只能扩增出1个,另1个不能扩出或扩增的数量有限,达不到诊断的水平。这对于单一基因异常所致的遗传病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诊断有较大影响,容易导致误诊。单纯应用pcr技术诊断胚胎的性别,也易因ado而造成误诊。用多重pcr方法扩增致病基因及其紧密连锁的多态片段,可以降低因ado而造成的误诊率。此外,改进样本的制作及用热启动pcr,也可减少ado的发生率。roy(1999年)发现,用设计好的引物,严格的操作及固定专人及专门用于pgd的设施,单细胞pcr也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2.污染:这是影响基因病诊断,产生误诊及诊断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透明带内残余的***及母体的***细胞。前者可用单***胞浆注射的方法避免,后者可用多重pcr同时检测胎儿及其父母的dna指纹加以鉴别。前次诊断残留的扩增产物,是污染物的另一来源,除了按pcr常规严格操作之外,用巢式pcr或荧光pcr对减少此类污染很有帮助。
3.fish的有关问题:首先是用fish诊断与年龄有关的非整倍体是否应作为常规尚有争论。这方面需要进一步的研究。fish的错误率约为15%。体外受精期的嵌合体发生率较高、fish信号尚缺乏统一的标准等问题都是影响fish诊断率的因素,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多中心大规模的合作研究,以确定合理的分析标准及标准化的操作程序。
4.多基因异常的诊断问题: 涉及多个突变位点的单基因病诊断、多基因病诊断、染色体组分析如cgh,都要求获得足够的dna。目前,相关的研究集中在用dop-pcr或pep方法扩增单细胞dna方面。dop-pcr的扩增效率在80%左右,选择合适的引物有望进一步提高扩增效率。
5.诊断取材:现行植入前遗传病诊断,主要利用卵裂球的dna进行分子诊断或用间期fish诊断染色体数目异常。与之相比,用囊胚期细胞进行诊断,可以分析多个细胞,提高诊断率。利用联合培养或顺序培养(sequential culture)能够提高囊胚期细胞培养的成功率。
三、展望
在过去的10年里,pgd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展望未来,pgd技术可望在下述方面进一步发展。
1.多重突变分析:利用多重pcr、cgh、wga,以及间期核转换技术,人们已经能够诊断涉及不同位点的突变以及全染色体核型分析。但是,这方面的诊断仍受到一定限制。目前,国外一些研究中心正在探索dna芯片技术在pgd领域的应用前景。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同时分析单一细胞内上千种基因突变,能够极大地提高诊断效率。此外,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及单链多态分析技术也正受到广泛关注。在不远的将来,单细胞将可能有效地用于诊断多个突变或染色体组核型分析。
2.诊断标准化: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要求pgd的人越来越多,已有的研究中心无法满足需要,客观上要求将pgd的诊断程序标准化。在我国,pgd的相关研究尚处在初始阶段,鉴于我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遗传病散在发生的特点,很有必要集中人力、物力,建立各大区的植入前诊断中心,这对于规范诊断标准,加强管理,提高诊断水平有重要意义。
3.伦理学研究: pgd中不可避免地涉及有关伦理学问题,例如植入前诊断中的性别选择,肿瘤易感性分析都会激起广泛的兴趣。
体外诊断篇9
【关键词】急诊;超声诊断;外伤性脾破裂;临床分析
人体的脾脏为一个血供非常丰富的,并而质脆的人体实质性的器官。脾脏被与其包膜相连的人体诸韧带固定在人体左上腹的后方位置,虽然有下胸壁和腹壁以及膈肌的保护,但由于外伤的暴力也很容易使脾脏发生破裂而引起体内出血。脾脏为人体腹部内脏中一个最容易受损伤的人体器官,发生率达到占各种人体腹部外损伤的20%到40%[1],而外伤性脾破裂也是外科比较常见急诊病历,患者大多由于受到外伤后,而感觉腹部有疼痛前来就诊,也多因为会合并一些全身其他脏器的损伤,而掩盖腹部的伤情,给外伤性脾破裂的急诊诊断造成一些困难,急诊超声显像检查可以提供比较迅速、可靠的急诊临床诊断依据。本文通过现将我院近年来20例外伤性脾破裂的有关资料进行总结如下。对2010年1月到2010年10月到本院进行急诊***的15例外伤性脾破裂的患者进行超声波诊断,对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很好的急诊诊断正确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到2010年10月到本院进行急诊***的15例外伤性脾破裂的患者进行超声波诊断,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最大的57岁,最小的18岁;损伤原因全部为左上腹受到撞击,坠落或者挤压伤;15例受检者均为急诊病例,超声检查时间为受到外伤后的半小时到8小时不等。
1.2方法
1.2.1 超声检查方法超声检查取患者仰、侧卧位,多切面进行探查,观察脾形态小,包膜完整性,以及内部的血管结构是否出现中断,和回声均匀与否,脾实质内是否有异常的回声,腹腔内是否有液性暗区,测量液性暗区的厚度,观察液体的多少,注意隔下以及胸腔内是否出血,和腹部的其他实质性脏器肾、肝、胰有无异常等[2]。
1.2.2急诊临床表现外伤性脾破裂的急诊临床表现为由于内出血以及血液对患者腹膜引起的刺激疼痛为主要特征,并和出血量以及血速有直接关系。患者的出血量大而且速度比较快的,很快会发生低血容量性的休克,并伤情十分危急;而出血量比较少同时速度比较慢的患者症状就要轻微一些,除了出现左上腹的轻度疼痛之外没有其他的明显体征,临床不易诊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脾脏破裂引起的出血量越来越多,就会出现休克前期表现,会引发休克[3]。因为血液对人体腹膜刺激而会有腹痛,起初疼痛在左上腹,慢慢会涉及到全腹,但以左上腹疼痛最为明显,并同时伴有腹部的压痛和反跳痛以及腹肌紧张。因血液刺激人体的左侧膈肌,会有左肩的牵涉痛,进行深呼吸时,这种牵涉痛会发生加重,实验室检查会发现患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的压积发生进行性的降低,提示出现内出血。
2结果
本组15例急诊患者超声诊断为外伤性脾破裂的患者中,脾包膜下血肿2例,中央型破裂3例,脾蒂撕裂伤1例,真性脾破裂9例;出现合并伤的有左肾破裂2例,肝破裂2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腔内出血,先经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后行手术***,全部证实出现外伤性脾破裂以及其他的合并伤,急诊超声诊断正确率达到100%。
脾破裂的超声像***放入表现和脾破裂的大小,受伤到受检查的时间有直接关,根据脾破裂损伤程度以及部位的不同分为四型:第一种,脾包膜下血肿2例,脾脏在外侧面,在脾脏表面轮廓和脾包膜之间,有形态比较规则的无回声,在内部有散在分布细微弱回声。第二种,中央型脾破裂,脾脏内局限性出现血肿3例,观察脾脏的体积增大,其病变区会呈低回声,并形态不规则[4]。第三种,真性脾破裂9例,患者脾脏的形态失常,并脾包膜线不清,同时脾实质的回声紊乱,出现密度不均,同时腹腔内有积液。第四种脾蒂撕裂伤1例,超声发现其脾周围以及脾门部的腹膜后出现血肿。
3讨论
外伤性的脾破裂患者的病情非常危急,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明确的诊断,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对于出现闭合性的脾破裂可借助超声诊断对患者的脏器损伤程度进行判定,并紧密的结合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例如血压、脉搏、血色素等体征以及腹腔内的积液量观察,来决定对患者采取手术或者非手术的***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是脾蒂撕裂伤出现腹腔积血比较多时,用超声进行直接的诊断比较困难,因为脾蒂的撕裂伤患者脾脏的大小正常,并包膜完整、内部的回声均匀,会被误诊其他脏器发生破裂。本组15例急诊超声诊断的外伤性脾破裂的患者,超声检查结果和手术检查的重合率为100%,并具有优点、简便、无损伤、迅速、不受病情限制的优点,并且能对损伤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的合并伤做出准确的判断。所以超声检查应该作为急诊外伤性脾破裂的第一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蒲朝霞,苏凡荣,超声诊断脾破裂21例分析[J],实用医学进修杂志,1999,27(4):242―242
[2]韩世英,超声诊断脾破裂[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5):104―104
体外诊断篇10
关键词 基层卫生院;小儿外科急腹症;临床诊治
小儿外科急腹症是基层医院外科较为常见的急症。由于小儿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无法对发病过程进行准确的叙述,加之小儿急腹症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临床较易误诊或漏诊,致使患儿错过最佳***时机,严重影响患儿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针对这种情况,2011年3月-2014年5月收治急腹症患儿进行回归性分析,主要探讨其临床诊断及***方法,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3月-2014年5月收治急腹症患儿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2~12岁,平均7岁。入院经临床症状和相关检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36例,肠梗阻10例,肠套叠5例,胆囊并结石3例。患儿发病至入院就诊时间3 h~4 d,平均(2.5±0.1)d。所有患者均表现出腹痛、压痛;部分患者表现为反跳痛及腹膜刺激征。临床检查:血常规检查46例,WBC>10×109/L,45例中性>0.7;X线检查5例,伴有肠管气液平;B超检查42例,结果呈阳性32例。
诊断方法:①医护人员要详细询问患儿病史,对患儿发病时间、腹痛部位、性质、饮食关系、腹痛程度、病变是否转移及诱发加重因素等进行全面认真的问诊;②密切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对入院前症状、体征要询问清楚,如果患儿无法自诉,应与家长沟通,获取准确的临床信息,检查过程中动作要轻柔细致,多次反复检查后进行对比分析;③要进行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水电解质、血常规、尿常规、B超、X检查等,做到必要、快速、简单、经济,及早诊断及时***。
***方法:临床***小儿外科急腹症大多为手术***,对以下患儿需行手术***。①腹痛症状加重,有明显腹膜刺激征,原因不明,果断行剖腹探查术;②腹腔脏器病变严重,无明显手术禁忌的患儿;③明确诊断需急诊手术的患儿;④肠梗阻疑似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及肠管坏死的患儿。本文选取的54例患儿均给予手术***。
结果
临床误诊情况:54例患者手术前后诊断相符的患者33例,诊断正确率61.1%(33/54),其中误诊21例,误诊率38.9%(21/54),见表1。
临床疗效情况:本组54例患者均行手术***,其中治愈41例(75.9%),有效11例(20.4%),无效2例(3.7%)。术后发生切口感染4例(7.4%),经引流、调整用药及Ⅱ期缝合均治愈,其他50例患儿均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均康复出院。
讨论
小儿外科急腹症较为普通,但其的临床特点较为特殊,首先是病情进展快,因为小儿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机体免***力和抵抗力均较差,较易造成病情转移或临床症状加重。其次是临床***型性表现,小儿机体发育快且不成熟,而且机体免***力低下,发病后其临床症状、体征及病理变化不平衡。最后是患儿病史叙述不明确,小儿急腹症病史大多由患儿家长代诉,而由于家长疏忽或不够重视,导致依患儿病史做出准确诊断的几率大大降低。
正是由于上述几种普遍且特殊的临床特点,才导致小儿急腹症在临床诊断中经常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误诊病例21例,误诊率38.9%,这样较易导致患儿错过最佳***时机或行不必要的手术***。肠系膜淋巴结炎较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这主要因为回肠末端、回盲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较为丰富,回盲部小肠容物较易停留在回肠末端,而肠内细菌、病毒及毒素被回盲部淋巴结吸收,从而导致误诊。患儿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较易发生误诊误治。笔者体会:①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表现为痉挛性疼痛,阵发性腹痛范围大且持续时间短,疼痛程度不剧烈;②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是一种安全、无创、经济、便捷及准确率高的临床疾病检查和诊断手段,可清晰显示肠系膜淋巴结根部及右下腹有多个低回声结节状阴影,边界清晰。上述两点体会对于小儿急腹症的鉴别诊断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其临床表现出腹痛、黑便等症状,临床较易误诊,相关报道显示其误诊率高达85%以上。本文研究中,有5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均于术后才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笔者认为基层卫生院应掌握小儿外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结合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进行有效诊断,以保证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漏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