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篇1
混凝土三维细观分析中界面过渡区的网格划分方法李曙光 李庆斌 (4)
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评价方法与两个主要的技术指标黄智山 胡琼 杜卓铮 (6)
再生骨料混凝土等高变宽梁抗剪强度试验研究刘丰 白国良 柴园园 吴淑海 (14)
GFRP管钢筋混凝土组合构件抗弯承载力计算陈百玲 秦国鹏 王连广 (17)
预应力混凝土矩形截面梁弯曲破坏过程的有限元分析陈连姝 牛季收 张黎明 (21)
基于有限元法的混凝土固化期温度场分析卢玉林 魏佳 梁永朵 王丽 (23)
基于结构徐变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刘数华 顾庆 刘昌清 (26)
混凝土早龄期裂缝与约束度研究郭磊 黄志全 吉顺文 (28)
高温后掺防腐剂C35高性能混凝土剩余抗压强度试验研究王珍 张泽江 祝杰 (32)
混凝土加强钢筒的抗爆性能试验研究李文杰 曾庆良 胡永乐 胡昊 柳贵东 (35)
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的疲劳损伤研究刘永胜 童谷生 熊智文 (38)
正交法分析透水混凝土的基本性能陈爱玖 刘耀 王静 盖占方 (40)
行业资讯
北京近期预拌混凝土最低指导价格表 (13)
新加坡***李显龙看好三一国际化 (37)
国内首条自主研发干混砂浆生产线正式运营 (48)
江苏淮安加快“禁现、推散”步伐 (48)
建设部关于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公告 (54)
原材料及辅助物料
辅助胶凝材料对碱矿渣混凝土限制膨胀率的影响杨长辉 梅琳 (42)
混杂纤维混凝土疲劳性能试验研究陈猛 郭莎 卢哲安 任志刚 邹尤 (46)
氯氧镁水泥交流阻抗研究李成栋 余红发 (49)
硅灰增密-解密方法的研究汪发红 钱觉时 李宁 (52)
含早强剂的矿物掺合料在水泥体系中的作用机理研究陈琴 万惠文 谢春磊 贾雪丽 (55)
减水剂、缓凝剂与引气剂的协同效应对硫铝酸盐型膨胀剂效能的影响张圣菊 王新刚 何廷树 (57)
道面水泥混凝土粗集料分形特征翁兴中 王文杰 ***明杰 张元农 (60)
快硬水泥锚固剂的试验研究王晓翠 王晓利 (62)
再生混凝土抗渗性能的试验研究张大长 徐恩祥 周旭洋 (65)
化学物质对碱-矿渣水泥凝结时间和强度性能的影响张烁 潘志华 (68)
粉煤灰基土壤聚合物微观结构分析李克亮 蒋林华 蔡跃波 (71)
矿渣微粉和激发剂对水泥性能的影响赵顺湖 包先诚 何廷树 王福川 (74)
道面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试验卢昌鑫 刘文录 翁兴中 (77)
掺合料及引气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黄维蓉 杨德斌 周建廷 (80)
粉煤灰的表面改性及其对水泥浆体强度和干燥收缩的影响李诗杨 邓敏 莫立武 (83)
温控型混凝土膨胀剂研究李乃珍 谢敬坦 雷亚光 张立新 张志征 刘翠华 (87)
石灰石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熊远柱 万慧文 (89)
预拌混凝土
聚羧酸系减水剂用于双掺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温国梁 白梅荣 (92)
泵送混凝土施工通病成因分析与预防措施郑国龙 (94)
混凝土制品
现浇混凝土屋面板初应变对顶层墙体的影响丁婷 王懿 丁圣果 (96)
实用技术
严酷环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材料——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耐久性能研究进展胡春红 赵铁*** 苏卿 (101)
大体积高强混凝土承台的温度控制与监测分析万惠文 谢春磊 徐文冰 王威 熊远柱 (104)
高透水混凝土路面消减城市热岛效应计算分析王从锋 刘德富 (108)
提高跨海桥梁混凝土电阻率的措施易承波 欧阳东 易宁 (111)
氨基系高效减水剂合成工艺的研究综述李宪*** 郝建英 王芳芳 赵爱琴 何廷树 (114)
大面积多层地下空间侧墙早期应力仿真分析及裂缝控制欧阳东 易宁 萧澎伟 潘攀 李晓铭 鲁刘磊 (118)
混凝土新型超缓凝减水剂的研制查文珂 李素芳 方建*** 李桃凡 何德强 赵雅楠 (121)
泡沫混凝土强度及应变研究祝捷 谢永祥 (124)
粉煤灰泡沫混凝土轻质墙材研究夏清 叶昌 张海峰 孙东东 (127)
“当量法”设计双掺矿粉、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的研究及应用陈才元 陈宏俊 (129)
高寒地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填筑施工技术探讨张兰华 贾蕴翔 黄伟奇 (133)
建筑物维修中混凝土裂缝修补与加固处理何贵中 王瑞华 (135)
地面工程若干质量问题剖析与对策王常洪 曲哲 郑丽娜 李志然 张希文 王殿*** (138)
工艺与设备
耐久性试验中的模拟持续加载系统滕海文 黄颖 黄峰洲 霍达 (140
再接再厉,开创我国混凝土行业发展的新局面——中国建筑业协会混凝土分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戴显明 (1)
中国建筑业协会混凝土分会召开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 (I0002)
行业资讯
中国建筑业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京举行 (5)
三一月产泵车超600台 500亿冲刺无悬念 (50)
格雷斯公司在中国西部设厂 (53)
理论研究
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高温爆裂试验研究刘红彬 李康乐 鞠杨 王会杰 王金波 田开培 危松 (6)
高透水性混凝土消减城市热岛效应试验分析研究王从锋 刘德富 (9)
高温差环境下水泥混凝土道面温度应力试验研究李永毅 沈哲 梁峰 李澎 张罗利 (11)
混凝土立方体与圆柱体劈裂抗拉强度尺寸效应研究周红 车轶日 陈庚 宋玉普 (13)
混凝土筏板基础水化热研究吴献 回国臣 穆春龙 张黎黎 杨昆 郎东莹 (16)
全补偿型混凝土膨胀剂及其对高强混凝土干缩的补偿李乃珍 谢敬坦 雷亚光 张立新 张志征 刘翠华 (21)
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泡沫混凝土制备工艺对其强度的影响李龙珠 唐惠东 孙媛媛 (23)
预拌干料贮存期对喷射混凝土抗拉强度影响的试验与分析张经双 马芹永 韩兴腾 (25)
渗透结晶型裂缝自愈合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及其机理黄伟 王平 尹万云 陈德鹏 (28)
混凝土箱梁桥温度效应计算与分析崔秀琴 冯仲仁 黄毅 (31)
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评价的智能方法莫轻兵 (35)
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轴向直接拉伸试验保证措施研究高栋 徐世烺 (38)
混凝土早期弹性模量的预测RBF模型徐智棋 陈邦红 徐智龙 (41)
高性能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变形性能和耐久性研究盛黎 (43)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多指标多模式评价模型陈涛 (45)
氯盐对改性混凝土的侵蚀研究韩菊红 王岩 郭进*** 张超 (48)
高温对混凝土抗拉强度与黏结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王峥 宋玉普 (51)
酸性硫酸盐侵蚀下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唐咸燕 楼胜俊 何智海 (54)
基于微平面理论的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卢鹏程 (58)
原材料及辅助物料
AMCI迁移型防腐阻锈剂的性能研究贺奎 王二坡 王万金 夏义兵 李海峰 王靖 (61)
纤维素醚-水泥水化特征及机理评述马保国 欧志华 蹇守卫 柯凯 (64)
一种新型有机阻锈剂的阻锈效果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王中华 汪冬冬 孟庆超 (68)
高温作用下新型化学锚栓极限抗拔承载力试验研究邢国起 (71)
改性有机硅涂料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张伟 史琛 项志敏 宋学锋 李振周 (73)
高性能聚羧酸类保坍剂的研究与应用张新民 虞亚丽 卢建新 (76)
粉煤灰对混凝土抗冲磨性能的影响刘冬梅 (80)
二级配骨料钢纤维混凝土断裂性能研究石国柱 徐晓勇 (82)
粉煤灰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陈爱玖 潘丽云 王静 盖占方 (84)
固硫灰兼用做水泥混合材及缓凝剂的研究柳瑞翠 曹凯 刘子全 慕喜才 王国川 (88)
电解锰渣作为水泥矿化剂的研究*** (90)
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杨箴立 (94)
试验方法对掺合料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影响的分析王应生 牛荻涛 宋华 刘俊 (96)
预拌混凝土
低碳,对预拌混凝土业发展的思考李国臣 (99)
石屑在预拌混凝土中研究与应用袁天海 刘志茂 孙克平 郭明明 (103)
客运专线铁路高性能混凝土单位用水量控制另本春 (106)
锂硅粉对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秦拥*** 罗玲 徐虎 张德娟 (108)
预拌砂浆
复合激发剂对大掺量粉煤灰水泥砂浆早期力学性能的影响吴纯超 杨海龙 孔祥明 宋常友 胡永腾 (110)
煤矸石砂浆的孔结构与强度的关系陈炜林 张金喜 金珊珊 陈春珍 杨荣俊 (113)
超早强支座砂浆凝胶体系的配制研究查炎鹏 盛喜忧 王万金 贺奎 王晓忠 (118)
实用技术
宜昌某工程回弹专用曲线的建立分析研究陈北量 孙超 (122)
巷道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支护结构的数值分析与工程应用黄伟 马芹永 周仁战 (125)
超细矿渣粉在特细砂水工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赵玉青 仝玉萍 闫雪莲 邢振贤 (129)
论无黏结预应力筋在反力架中的监理重点吕韬 孙金坤 (132)
700mm厚BDF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施工程华安 (134)
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整体式保温隔热建筑研究代学灵 崔秀琴 李珠 张泽平 魏增宝 (137)
生活垃圾填埋场垂直防渗浆材的试验研究代国忠 靖向*** (139)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抗压强度试验研究马乐为 罗峥 阎文 詹海雷 王海 丁铁锋 郝源 (142)
加载水平对杂散电流和盐溶液共同作用下钢筋锈蚀影响的模拟试验研究滕海文 杨森茂 舒正昌 黄颖 (1)
逆推混凝土软化曲线及其断裂能的研究赵志方 李铭 赵志刚 (4)
有限元计算在多年冻土区混凝土灌注桩温度场分布李文利 张鹤 赵炜璇 巴恒静 (8)
钢骨-方钢管高强混凝土柱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陈颖 朱美春 (11)
基于不同意义断裂韧度的混凝土有效裂缝扩展量计算模型王学志 黄志强 董锦坤 刘钧玉 朱朝艳 (15)
海洋环境下高性能混凝土柱的承载力试验研究朱方之 姜福香 赵铁*** (19)
混凝土随机骨料结构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邱志章 王宗敏 (22)
养护条件对混凝土早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宋东升 张巨松 邓嫔 (25)
矿物掺合料的掺入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影响的评价与研究孟振亚 刘加平 刘建忠 郭飞 陆加越 张守治 (28)
硫酸盐环境下再生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安新正 易成 刘燕 张结太 (31)
锰渣-Ca(OH)2-H2O体系火山灰反应程度研究韩静云 宋旭艳 郜志海 (34)
对剥壳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受弯构件裂缝的研究钱大行 (37)
预应力CFRP布加固组合梁反拱变形计算霍君华 王连广 (39)
受弯构件安全性能储备二系数表达法研究潘永灿 荀勇 (42)
新型大断裂应变FRP约束混凝土圆柱的轴压性能龙跃凌 戴建国 (44)
考虑应变率效应的混凝土损伤特性试验研究王乾峰 姜袁 马莉 梅世强 (48)
缓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张拉摩阻力试验及浅析付强 舒竹柏 周红梅 刘婷 (51)
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侵蚀模型及验证薛鹏飞 毛达岭 项贻强 金立兵 (54)
基于模糊理论的在用RC桥梁耐久性评估任更锋 徐岳 邹存俊 (57)
变应力作用下混凝土徐变分析谭景文 向中富 燕南 魏强 (61)
改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研究蔡迎春 代兵权 (63)
橡胶粉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与温度应力分析研究覃峰 黄琼念 包惠明 何壮彬 (65)
行业资讯
石家庄开始市区禁止现拌砂浆 (36)
北京市混凝土协会召开预拌混凝土价格座谈会 (150)
广东召开2010年第二季度混凝土价格信息座谈会 (150)
混凝土泵挑战世界新纪录 (150)
原材料及辅助物料
新型有机硅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对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唐文睿 缪昌文 丁蓓 (69)
有机混凝土阻锈剂的研究兰明章 孙启华 (72)
纤维对混凝土早期塑性开裂的影响张建峰 罗平 周世华 (76)
混凝土减水剂研究现状和进展郭登峰 刘红 刘准 (79)
木质素磺酸钙接枝对硅酸盐水泥水化影响研究雷永林 霍冀川 (83)
再生混凝土粗骨料质量等级模糊综合评估方法王思源 朱平华 姚荣 王欣 邓贤枝 (87)
碳纤维钢渣混凝土压敏、温敏性能试验分析卢召红 房君安 张云峰 (90)
再生骨料的分类研究郝永池 杨晓光 薛勇 (92)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抗渗性能的研究吴刚 李希龙 史丽华 王*** (95)
聚羧酸减水剂中使用引气剂的研究陈峭卉 梁晖 徐卓涛 (98)
预拌混凝土
自养护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研究张德思 薛峰 陈会凡 (102)
C35、C50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研究王海娜 王科元 金南国 (104)
绿色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祝明桥 唐磊 何利雄 蒋伟中 (106)
预拌砂浆
砂浆试样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研究王少杰 刘福胜 段绪胜 卢华 刘潇璐 (110)
应用人工砂预拌砂浆增稠保水材料的研制及其应用性能谢慧东 张云飞 刘征涯 颜世涛 (113)
混凝土制品
《清水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与质量验收标准》简介黄清杰 蔡亚宁 (116)
地铁隧道管片蒸养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张勇 周华新 崔巩 刘建忠 (119)
实用技术
纤维增强水泥基功能复合吸声材料的研制与性能周栋梁 潘志华 (122)
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结构体系研究刘霞 叶燕华 王滋*** 孙仁楼 卢吉松 (124)
无缝施工技术的应用与规范化李乃珍 王振华 金治锋 华力*** 谢敬坦 雷亚光 张立新 (127)
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优化及智能分析刘富玲 (129)
水工混凝土结构的检测与分析刘超英 戚诚华 付磊 (132)
大体积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温度检测和应力计算林永秋 苏晓樟 孙林柱 (135)
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施工技术研究刘耀东 卢立海 徐金华 (139)
特细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验吐尔洪·吐尔地 曾力 刘志栋 高珍 (141)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邹丽华 董东 (145)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技术开发与应用王斌 黎思幸 (147)
水泥基材料混沌分形特征与耐久性唐明 杨帆 陈哲 (1)
基于神经网络预测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的分布许晨 赵羽习 金伟良 (6)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性评价的交流阻抗法丁建江 孙凯 陈春雷 郑建*** (9)
无损检测法评判早龄期混凝土内部结构特征的研究丁沙 水中和 袁新顺 (12)
钢筋保护层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高明赞 干伟忠 (16)
缝高比对碾压混凝土名义断裂韧度的影响王学志 毕重 任莉莉 翟诚 朱朝艳 (21)
边缘检测算子及其在裂缝***像中的应用张士萍 刘加平 (25)
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与耐久性评估王睿 王信刚 齐瑞文 (28)
基于分形理论的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研究胡海霞 章青 丁道红 (31)
低碳纤维掺量智能混凝土的电阻率研究庞文彬 侯作富 陈强 谢世涛 (34)
混凝土箱梁桥日照温度场的研究崔秀琴 冯仲仁 黄毅 (37)
G-N法在桥梁混凝土管桩极限承载力预测中的应用何春林 雷莉 (41)
在役钢筋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评估胡桂娟 付春松 袁秋平 常岩*** (43)
基于多相水化模型的水泥水化动力学研究吴浪 宋固全 雷斌 (46)
广义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及补偿效率李乃珍 谢敬坦 (49)
电解质溶液对电化学除氯效果的影响郑秀梅 高小建 巴恒静 (53)
行业资讯
6S店遍地开花 三一再掀行业*** (24)
齐齐哈尔大力整顿建筑砂石开采 (57)
中国建筑业协会混凝土分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混凝土行业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表彰大会即将召开 (94)
冀东水泥联手冀东发展集团加码混凝土业务 (100)
贵州治理混凝土搅拌车撒漏现象 (100)
沈阳开展预拌混凝土质量专项检查 (117)
原材料及辅助物料
再生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研究陈宗平 余兴国 柯晓*** 薛建阳 (58)
轻骨料吸水返水特性及其对轻骨料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季韬 庄一舟 梁咏宁 林旭健 陈永波 朱荣*** (61)
废瓷粉掺量对水泥净浆水化性能的影响江南宁 杨元霞 赵兴英 (64)
水化反应增强剂对道路混凝土早期强度及早期开裂性能的影响李益进 何凡 孙鑫鹏 (66)
缓释型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研发与应用盛喜忧 王万金 贺奎 郑丽丽 (68)
助磨剂对高效减水剂在水泥颗粒表面吸附量的影响李宪*** (71)
掺磷渣粉与粉煤灰碾压混凝土性能研究张建峰 杨华全 王迎春 董维佳 (74)
混凝土再生骨料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吕智英 (77)
矿物掺合料对粉煤灰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张林春 张爱莲 邓宏卫 (83)
胶凝材料对塑性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影响宋帅奇 高丹盈 严克兵 胡良明 (86)
掺GL-B4型高效引气减水剂在混凝土中的抗冻性能试验研究杭美艳 张锦霞 张凤霞 (89)
WG-高效抗腐蚀剂提高给排水构件耐久性研究黄沙 罗建成 刘航 张铭亮 (91)
硬石膏掺量对快硬型修补砂浆性能的影响刘成健 张振秋 葛仲熙 (95)
粉煤灰在自密实混凝土中的应用探讨崔俊 卫帅帅 王莉 侯旭*** (98)
无
利用机制砂配制C60级自密实钢管混凝土曹中良 杨建辉 (101)
预拌混凝土
《无锡市预拌混凝土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汪涛 许晓峰 沈东 (104)
浅谈智能可视化技术优化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赵永刚 (107)
新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强度分析刘富玲 (112)
混凝土制品
轻骨料预应力混凝土板冲切强度的研究杨秋宁 毛明杰 (115)
纳米SiO2在纳米粉煤灰混凝土夹心砌块中的研究蒋荣 宋国芳 (118)
实用技术
天津津塔4m厚基础底板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分析程峰 (121)
重庆长江大桥复线桥水泥的质量控制及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王瑞燕 王俊如 向中富 窦广陵 (124)
预应力CFRP加固技术的研究及工程应用陈华 张鹏 邓朗妮 (126)
建筑地下室混凝土连续外墙裂缝成因与防治研究黄子春 张武廷 (129)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快速测试方法的现状及展望董素芬 黄智德 (131)
超声回弹综合法在橡胶混凝土中应用试验研究林凤兰 李丽娟 朱江 朱志文 齐建林 (134)
农村公路路面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黄维蓉 胥吉 何兆益 (137)
聚丙烯复合纤维与聚丙烯纤维的抗裂效果对比及应用张勇明 李建江 赵伟 沙慧慧 朱瑾 (143)
混凝土冻融耐久性量化分析苏昊林 王立久 (1)
掺合料混凝土在不同硫酸盐环境中的性能分析刘俊 牛荻涛 宋华 (3)
混凝土孔体积分形维数及其与氯离子渗透性和强度的关系张建波 文俊强 王宏霞 叶家元 张文生 (7)
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试验及其神经网络预测研究刘华良 顾杨圣 石建*** 屈慧琼 付强 (10)
基于R***的混凝土抗冻性研究朱志远 岑国平 董宗戈 杨锐 刘庆涛 (13)
氯离子侵蚀耐久寿命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苏卿 万小梅 赵铁*** (16)
矿渣微粉高性能混凝土的抗侵蚀试验研究慈*** 刘健 王建祥 (21)
基于虚拟裂缝模型的钢筋混凝土最大锈胀力模型卢鹏程 (25)
西园隧洞混凝土碳化概率模型研究彭玉林 龚爱民 林志祥 宋天文 (27)
磷酸锌改性钢纤维与水泥基界面的黏接强度试验研究孙敏 闻荻江 (29)
简化权重成熟度法预测混凝土早期强度罗启灵 邢锋 韩宁旭 王玉 (39)
离心钢管混凝土柱力学性能研究卢方伟 周鼎 董永 (43)
城市污水环境下混凝土构筑物特殊防护后耐久性分析预测刘廷滨 赵建昌 (46)
高强混凝土强度预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及应用崔海霞 (49)
基于投影寻踪回归的混凝土抗渗性能研究崔俊 卫帅帅 王莉 侯旭*** (52)
无
辽宁省预拌砂浆推广工作现场会在沈阳召开 (31)
预应力空腹式钢骨混凝土梁徐变效应分析慕光波 王连广 (32)
含铝物质抑制碱-硅酸反应研究王晓燕 封孝信 白瑞英 高水静 范树景 (35)
三一重工为上海中心底板浇筑提供特级服务 (51)
巴斯夫为2010上海世博会提供可持续建筑材料 (75)
三一再次出击第29届宝马展 (82)
北京市混凝土协会关于当前混凝土市场价格调整的建议函 (131)
《工程机械使用与维护丛书》正式出版 (137)
三一重工四川6S店助力灾后重建 (141)
原材料及辅助物料
纤维素纤维对渡槽C50混凝土的性能影响李北星 周芳 王长德 夏京亮 龙昌 (54)
可再分散***胶粉用NMA-苯丙***液的合成及性能周利庄 司徒粤 蓝仁华 夏正斌 陈焕钦 (57)
稻草纤维/镁水泥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曹旭辉 朱祥 钟春伟 王路明 (61)
大掺量锰铁合金渣混凝土的试验研究王一靓 陈平 刘婷 刘荣进 (64)
高性能再生混凝土骨料取代的优化设计周璇 曾志兴 (67)
硅烷膏体防护剂在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中的应用戴建才 李建中 施苏萍 (70)
高硫粉煤灰磷矿渣复合材的制备及其混凝土性能研究谢祥明 (73)
玄武岩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唐明 杨欢 (76)
全轻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李长永 钱晓*** 赵顺波 (79)
预拌混凝土
硫酸盐环境中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廖乃凤 邓德华 黄波 杜火文 钟磊 (83)
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孙仁楼 叶燕华 刘霞 卢吉松 (87)
旬阳水电站混凝土配合比及性能试验高珍 曾力 吐尔洪 (89)
基于粉煤灰掺量的双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王冬梅 (92)
预拌砂浆
流态砂浆爆炸固化过程数值分析杜荣强 王海亮 (94)
丙***改性水泥砂浆试验研究程红强 杜晓刚 侯超普 (98)
加气混凝土特细砂抹灰砂浆的配制杨晓燕 (101)
水泥砂浆硅烷表面改性电学评价初步李荣鹏 路新瀛 (103)
混凝土制品
张拉控制应力对预应力空心板延性的影响崔秀琴 冯仲仁 (105)
加气混凝土复合夹芯保温砌块物理力学性能研究刘平 孙奇 (108)
水泥轻舟赛的起源与发展状况研究沈卫国 李明忠 张涛 李旭巍 (111)
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空心板受力性能试验研究许成祥 马进*** (114)
实用技术
带约束拉杆矩形钢管混凝土研究与应用现状龙跃凌 蔡健 (117)
基于免***算法的武汉地区建筑混凝土回弹测强曲线研究袁智 詹宏昌 邹霖 (121)
混凝土建筑工程缺陷修补技术探讨周开庆 王福 (123)
干拌自密实混凝土试验性能研究罗梅芳 (126)
我国村镇混凝土住宅工程质量的现状和展望何化南 熊开兵 李云贵 (129)
大体积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控制技术刘冬学 (132)
冲击回波法检测波纹管灌浆质量的研究及工程实践王伟 水中和 王桂明 余睿 (134)
混凝土篇2
[论文摘要]混凝土质量的好坏,既影响结构的安全,也影响结构物的造价,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
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合成材料,其抗压性能好,抗拉性能差,在结构中主要用于承受压力,是主要的建筑材料,用量极大。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决定着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各种因素,避免出现质量通病,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一、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温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
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石强。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2cm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所以混凝土公式内没有反映砂种柔效,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保证砂石的质量要求,并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实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予在养护、气温高低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冬季要保温防冻害,夏季要防暴晒脱水。现冬季施工一般采取综合蓄热法及蒸养法。
二、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平均强度及其标准差的关系
混凝土标号是根据混凝土标准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减去1.645倍标准值确定的。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确定均有95%的保证率,低于该标准值的概率不大于5%,充分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从此推定,抽样检查的几组试件的混凝土平均强度一定大于等于混凝土设计标号,其值大小取决于施工质量水平。通过公式计算可以看出,施工人员不但要使混凝土平均强度大于混凝土标号,更重要的是千方百计的减少混凝土强度的变异性,即要尽量使混凝土标准差降到较低值,这样,既保证了工程质量,也降低了工程造价。
三、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混凝土质量控制包含两个基本内容:(1)使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2)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泥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实际上控制标准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由实验室通过实验确定,除满足确定、耐久性要求和节约原材料外,应该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因此要实验室设计合理的配比,必须提供合格的水泥、砂、石。水泥控制强度,砂控制细度、含水率、含泥量等,石控制含水率及含泥量等。只有材料达到合格要求,才能做出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才能使施工得以正常合理的进行,达到设计和验收标准。
2.正确按设计配合比施工。按施工配合比施工,首先要及时测定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次,要用重量比,不要用体积比,最后,要及时检查原材料是否与设计用原材料相符,这要求供方提供两份同样材料,一份提供给实验室,一份给工地,工地收料人员应按样本收料,如来料与样本不符,应马上向上级汇报,及时更改配合比(材料不合格不收料除外)。
3.加强原材料管理,混凝土材料的变异将影响混凝土强度。因此收料人员应严把质量关,不允许不合格品进场,另外与原材料不符及时汇报,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质量。进行混凝土强度的测定,以28天强度为准,为结构安全和质量保证提供可靠数据。
4.混凝土的运输质量控制。(1)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避免产生分层、离析现象,浇灌时仍能保持原有的坍落度。(2)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运转次数、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注入模板。混凝土入模最短时间为温度20~30℃时不超过1h,10~20℃时不超过1.5h,5~9℃时不超过2h。(3)混凝土运输工作应保证混凝土的浇灌工作顺利、连续进行。(4)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应严密、不漏浆、不吸水。冬季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免冻结。夏季将容器漆成白色,以减少容器所吸收的阳光辐射热。在夏季宜以1h的运输距离为例,处在白色容器中的混凝土,其温度要比一般深色容器中的至少低1℃。(5)夏季混凝土拌合物需要较长距离的运输时,可用缓凝剂来控制凝结时间,但应保证缓凝剂掺量正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控制好各个环节,对每个工程进行具体分析,严格遵守施工规范的要求,通过科学的管理,达到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目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应该从各个方面采取控制措施,以确保整个工程质量,以保证企业信誉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祥国、谢秋生,小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施工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8):247.
混凝土篇3
关键词: 混凝土 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检测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commercial concrete,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stantly increasing demand, the demand of admixture, the more and more widely; High grade varieties of concrete corresponding appear, this also need to various concrete additives material performance better, more functional perfect, in order to meet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concret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uthor's practical analysis of the concrete air-entraining agent of understanding, definitely the concrete air-entraining agent will gradually meet concret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endency, more adapted to the future of the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development needs.
Key words: mix proportion design of the raw materials for the test
中***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混凝土中掺入引气剂后,引入大量均匀、稳定而封闭的微小气泡,这些微小封闭气泡互不连通、均匀稳定分布在混凝土中,当孔隙内自由水冻结时,气泡被压缩,可大为减轻冰冻给孔隙带来的膨胀压力;溶解时这些气泡可恢复原状,因此孔隙内自由水反复冻融也不致对孔壁产生很大的压力。这些气泡在混凝土中起类似滚珠的作用,可使混凝土的流动性大为改善,提高了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泌水和离析。由于和易性改善,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在胶凝材料总量不变的情况,可以弥补部分由于引气而致的强度损失。当前我国只有在水工和港工混凝土设计规程中,有明确掺引气剂的要求。
然而,随着混凝土技术发展的需要,引气剂也开始在其他场合使用。《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 标准中3.2 要求,混凝土在泵送前,要进行混凝土的可泵性分析,为增加混凝土的可泵性,混凝土中也可适当掺加引气剂。引气剂在使用过程中,应谨慎。目前常常出现对混凝土引气剂、混凝土引气辅助组分混淆使用的现象,导致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方面出现不良结果,所以,选取使用引气剂也是重要的工作,必须进行大量试验,拥有足够的数据,才能正确地选择和应用。下文采用江苏省某污水水处理厂工程,通过对AE 引气剂进行大量的试验,得到了较多的有效数据,最终,将AE 引气剂的掺量选为占胶凝材料质量的0.02%。AE 引气剂应用到此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是AE 混凝土引气剂的不同掺量对混凝土各项性能的比对试验。
1原材料情况
混凝土原材料性能指标见表1~表6。
表1 P·O42.5 水泥复检性能指标
表2 Ⅱ级粉煤灰复检性能指标 %
表3 粗骨料(碎石)复检性能指标%
表4 细骨料(砂)复检性能指标
表5 萘系减水剂复检性能指标
表6 AE 混凝土引气剂复检性能指标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下述混凝土配合比主要应用在该工程中的池壁部位。此混凝土配合比是依据JGJ55、JTJ270、施工***纸技术说明等相关标准、规范及技术要求,且通过大量配合比试验后,得出的此部位配合比(表7)。
表7 混凝土配合比kg/m3
此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的主要目的就是采用上述合格的原材料,根据AE 引气剂的不同掺量应用在同一混凝土配合比中,考察混凝土各项物理性能指标发生的变化,从中确定AE 混凝土引气剂的最佳掺量。试验序号1、2、3 的AE 混凝土引气剂掺量分别为:0.015%、0.020%、0.025%。
3 混凝土试验
3.1 混凝土试验依据
①《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0-2002 ;
②《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1-2002 ;
③《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
④《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98。
3.2 混凝土工作性能和试验结果
表8 经时损失后混凝土坍落度保留值
根据表8 中试验结果可得出:试验1 中混凝土引气剂的掺量过低,引入混凝土中的气泡相对较少,对混凝土的保坍方面作用极小;试验3 中混凝土引气剂的掺量过高,未加稳泡剂,引入混凝土中的气泡相对较多,未起到稳泡作用,反而在90min 后消泡过快,在保坍方面也不理想;试验2 中混凝土引气剂的掺量适中,表面张力作用为佳,整个试验过程中,混凝土的保坍效果均良好。所以,混凝土引气剂都有一个最佳掺量,发挥作用良好,方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表9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养护条件:标准养护)
根据表9 中的试验可得出:试验1、试验3 两组配合比可以看出,混凝土引气剂的掺量高与低,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含气量,最终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明显的影响。有大量试验资料证明,混凝土引气剂的掺量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很大,在超出最佳掺量时,混凝土中每增加1% 的含气量,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就会降低10%。
表10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 Q/C
在表10 中的试验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试验以电通量来表示,根据表10 中的试验可得出:混凝土引气剂的加入,对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影响也是很大的,虽然,试验1、试验2两组试验中得出的数据均满足要求,试验3 中得出的数据与1000C 相差也不大,但比较后,我们可以看出,试验2 中的数据还是较好的。
当混凝土抗冻融循环次数为300 次时,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数据如下:
表11 混凝土抗冻融性能试验 %
表11 中试验均按照GB/T50082 标准中的混凝土快速冻融法的要求进行严格试验,根据上述试验可得出:试验1 中的混凝土质量损失率超出5% ;试验3 中的混凝土质量损失率也超出了5% ;只有试验2中的混凝土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等指标能达到要求,AE的掺量是合理的。所以,混凝土引气剂在抗冻融混凝土中发挥的作用较大,不仅与其自身引入的气泡大小、气泡间距有关,也与引气剂的最佳掺量息息相关。
表12 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
表12 中混凝土抗渗试验采用逐级加压法,对其混凝土进行抗渗试验,根据上述试验数据可得出:试验1、试验3 得出的数据也符合设计抗渗等级P8 要求,但试验2 中得出的数据要远远高于1 和3 的混凝土抗渗指标,这也说明,混凝土引气剂的最佳掺量值对引入混凝土气泡与混凝土的密实度是有很大关联的,只有引入的气泡集中,气泡大小均衡,混凝土的密实度自然会有所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指标也会随之提高。所以,混凝土引气剂的掺量高与低,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密实度,对混凝土抗渗性能有直接影响。
4 检测结果
该引气剂应用在此工程中,实际检测数据如表13 所示。此工程中应用了AE 混凝土引气剂后,通过大量的混凝土试体检测、实体检测。试验数据均达到相应的技术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表13 检测结果
注:表中部分检测项目中的养护条件为标准条件下养护。
5 结论
混凝土引气剂对混凝土的硬化前、硬化后的性能影响极大,只有通过大量试验,数据优化后,选取最佳掺量,才能使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才能满足工程的技术要求。混凝土引气剂的使用顺应混凝土技术发展的趋势,适应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需要,混凝土引气剂的开发、推广和应用意义深远,它应是今后发展高性能混凝土的必备外加剂,使用过程中,选取混凝土引气剂的最佳掺量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缪昌文;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冯乃谦;高性能混凝土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8
混凝土篇4
素混凝土与网喷混凝土分别是:
1、素混凝土——由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素混凝土是针对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而言的。
2、网喷混凝土就是有布置钢筋网的面上喷射混凝土。一般为高强度水泥浆,或加中砂、粗砂和不大于15mm碎石颗粒,便于喷射。主要是做墙面防护用,防冲刷塌方。
(来源:文章屋网 )
混凝土篇5
【关键词】高强混凝土;建筑材料;力学性能
混凝土是一种较复杂的非匀质材料,原材料不同的混凝土,强度差异较大。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的混凝土为高强混凝土。现在所指的高强混凝土是指用常规的水泥、砂石为原材料,使用一般的制作工艺,主要依靠高效减水剂或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矿物材料,使新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在硬化后具有高强性能的水泥混凝土。
1 高强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区别
1.1 材料配比方面
高强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在材料配比上主要有两点区别,即:水灰比低和组分多。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加混凝土的密实程度,改善骨料和水泥浆体之间的性能,从而达到高强度和耐久性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配制高强混凝土不一定必须使用高强度水泥。一般选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即可。因为我国水泥的强度等级是按照规定的水灰比成型水泥砂浆,养护至规定龄期来确定的。化学外加剂和矿物外加剂的使用,使得用较低强度等级水泥配制高强度混凝土有了可能。
在外加剂中,常用硅灰。硅灰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SiO2纯度高且具有火山灰活性。其作用为:①起超细填充料的作用。②在早期水化过程中起晶核作用,并有较高的火山灰活性。
1.2 力学性能方面
按强度划分,混凝土可简单地分为普通混凝土和高强度混凝土。
高强度混凝土致密、抗渗和抗冻性均高于普通混凝土,因此在有腐蚀的环境,易遭破损的机构,尤其基础设施工程,多采用高强混凝土结构。另外,高强混凝土徐变系数小,弹性模量高,受压时持久强度系数(持久强度与暂时强度之比)和出现微细裂缝的应力比值(与极限强度之比)都很高。高强混凝土中受压钢筋和受拉钢筋都可以有较大的设计强度。此外,高强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较强,在混凝土早期具有较低的水化热,硬化后期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高性能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能够更好地满足构造要求,能够最大限度地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减少了构件截面和混凝土的用量,体现了技术经济效益。
然而高强混凝土也有自身的不足之处。
随着高强度的逐渐提高,混凝土的延性和脆性都会变差。高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随强度的增加幅度比其抗压强度的增加幅度小,所以二者的比值也越来越小,在设计时应考虑此问题。高强混凝土的配制技术要求严格,环境温度、浇筑、养护、运输等因素对其质量均有影响。另外,高强混凝土的耐火性以及后期强度增长比例等均要比普通混凝土差。
2 高强混凝土的耐久性
耐久性主要包括混凝土的抗冻性、渗透性、碱-集料反应、和钢筋的锈蚀等。
在寒冷地区,混凝土的破坏往往与冻融环境作用有直接关系。抗冻性可以间接地反映混凝土抵抗环境水侵入和抵抗冰晶的能力,因此,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是衡量混凝土耐久性的一项重要指标。
碱-集反映是指混凝土中碱与集料中的活性组织之间发生的破坏性膨胀反应,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预防高强混凝土发生碱-集反应可控制混凝土中单方碱含量或者加入大量的矿物外加剂来代替水泥,从而使混凝土的耐久性增强。
硬化后的水泥呈碱性,在酸性物质的侵蚀下很容易导致外露,松散,以致破坏。另外,混凝土表面是多孔的,内部结构中也有很多微小的通道和孔洞,其它物质容易进入,导致混凝土结构破坏。因此在高强混凝土中掺入高效活性矿物质掺料,使水泥石的结构更加致密,并阻断可能形成的渗透路径,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3 高强混凝土的施工
⑴快速施工。高强混凝土水泥细度大,硬化速度快,且坍落度损失快。因此应尽量缩短施工时间。
⑵保证密实度。在施工过程中可采用高频振捣器,根据结构界面尺寸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来保证施工土的密实性。在震动成型时采用高频电磁振动器并加减水剂,既能振动粗细骨料又能振实水泥,同时降低水灰比。对于干硬性混凝土,可使混合物液化,便于施工。
⑶分等级浇筑。对于不同等级的混凝土交汇处的施工,宜先浇筑高强混凝土,再浇筑低等级混凝土。
4 强混凝土的应用
由上述高强混凝土的特点容易知道,高强混凝土的主要应用对象为高层房屋结构和大跨结构,重荷载作用多的以及易遭受侵蚀作用的建筑物。
4.1 高层房屋建筑
现代建筑中,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高层建筑底部承受很大的压力,因此对于混凝土的要求很高。采用高强混凝土可以减小韧压比,并能缩小柱子的截面尺寸,增加建筑使用面积。另外,高强混凝土徐度小,弹性模量高,可减少柱子压缩量,增加柱子刚度。高强混凝土在受弯时,有较高的抗裂强度和抗弯刚度。对于房屋建筑中的大跨楼板很实用。美国的太平洋中心大厦就是高强混凝土的应用。
4.2 大跨桥
高强混凝土在大跨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增加其使用寿命,并降低将来的维修费用。高强混凝土几乎不透水,而混凝土遭受侵蚀几乎都离不开水。对于大跨桥的桥墩,长期浸在水中,采用高强混凝土,能有效地提高桥墩的耐久性。另外,高强混凝土有效的降低了自重。对提高刚度,减少桥墩,增大桥跨,增加桥下净空高度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全桥长为932m,跨度为190m+552m+190m的中承式连续桁系杆拱桥。下层桥面中间为双线城市轻轨。该桥采用高强混凝土,满足桥的安全储备。
5结语
高强混凝土的核心技术在于高强混凝土的配制,而我国虽然在此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和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应继续努力研究,争取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姚燕 王玲 田培 高性能混凝土【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2]丁大均 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3]张松 谈高强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13) 21-23
混凝土篇6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近20年来,钢管混凝土结构逐渐被应用于建筑结构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结构中,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钢管高强混凝土和钢管超高强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也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一般的,我们把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以下的钢管混凝土称为普通钢管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以上的钢管混凝土称为钢管高强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100以上的钢管混凝土称为钢管超高强混凝土。
钢管混凝土结构是由混凝土填入钢管内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组合结构。由于钢管混凝土结构能够更有效地发挥钢材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各自的优点,同时克服了钢管结构容易发生局部屈曲的缺点。近年来,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新施工工艺的产生,工程应用日益广泛。钢管混凝土结构按照截面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圆钢管混凝土结构和多边形钢管混凝土结构等,其中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和圆钢管混凝土结构应用较广。
1.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众所周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但抗弯能力很弱,而钢材,特别是型钢的抗弯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弹塑性,但在受压时容易失稳而丧失轴向抗压能力。而钢管混凝土在结构上能够将二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可使混凝土处于侧向受压状态,其抗压强度可成倍提高.同时由于混凝土的存在,提高了钢管的刚度,两者共同发挥作用,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承载能力。钢管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兴的组合结构,主要以轴心受压和作用力偏心较小的受压构件为主,被广泛使用于框架结构中(如厂房和高层)。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迅速发展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和施工性能,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承载力高、延性好,抗震性能优越
钢管混凝土柱中,钢管对其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使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钢管内部的混凝土又可以有效地防止钢管发生局部屈曲。研究表明,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高于相应的钢管柱承载力和混凝土柱承载力之和。钢管和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钢管内部混凝土的破坏由脆性破坏转变为塑性破坏,构件的延性性能明显改善,耗能能力大大提高,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
塑性是指在静载作用下的塑性变形能力。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试脸表明,试件压缩到原长的2/3,纵向应变达30%以上时,试件仍有承载力。剥去钢管后,内部混凝土虽已有很大的鼓凸褶皱,但仍保持完整,并未松散,且仍有约5%的承载力,用锤敲击后才粉碎脱落。抗震性能是指在动荷载或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吸能性。在这方面,钢管混凝土构件要比钢筋混凝土构件强得多。在压弯反复荷载作用下,弯矩曲率滞回曲线表明,结构的吸能性能特别好,无刚度退化,且无下降段,和不丧失局部稳定性的钢柱相同,但在一些建筑中,钢柱常常要采用很厚的钢板以确保局部稳定性。但还常发生塑性弯曲后丧失局部稳定。因此,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也优于钢柱。
1.2 施工方便,工期大大缩短
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时,钢管可以做为劲性骨架承担施工阶段的施工荷载和结构重量,施工不受混凝土养护时间的影响;由于钢管混凝土内部没有钢筋,便于混凝土的浇注和捣实;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时,不需要模板,既节省了支模、拆模的材料和人工费用,也节省了时间。
1.3 有利于钢管的抗火和防火
由于钢管内填有混凝土,能吸收大量的热能,因此遭受火灾时管柱截面温度场的分布很不均匀,增加了柱子的耐火时间,减慢钢柱的升温速度,并且一旦钢柱屈服,混凝土可以承受大部分的轴向荷载,防止结构倒塌。组合梁的耐火能力也会提高,因为钢梁的温度会从顶部翼缘把热量传递给混凝土而降低。经实验统计数据表明:达到一级耐火3小时要求和钢柱相比可节约防火涂料1/3一2/3甚至更多,随着钢管直径增大,节约涂料也越多。
1.4 耐腐蚀性能优于钢结构
钢管中浇注混凝土使钢管的外露面积减少,受外界气体腐蚀面积比钢结构少得多,抗腐和防腐所需费用也比钢结构节省。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形式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施工难易程度、施工工期和工程造价都有很大的影响。圆钢管混凝土受压构件借助于圆钢管对其内部混凝土有效的约束作用,使钢管内部的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使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但是圆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难度大,施工成本较高。相比之下,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较为方便,但钢管混凝土受到的约束作用较小,结构的承载力较低。
1.5 施工方面
钢管混凝土柱的零件较少,焊缝少,构造简单,柱脚常采用在棍凝土基础上预留杯口的插人式柱脚,因而工厂制造比较简单,同时构件自重较小,运输和吊装也较易,施工很简便,而且钢管馄凝土柱采用板材卷制,板材厚度都不大,一般在40m以内,无论工厂焊接和现场进行对接,都没有什么困难。同时,与钥筋混凝土柱相比,钢管混凝土柱的外皮钢管具有钢筋的功能,兼有纵向钢筋和横向箍筋的作用,所以管内没钢筋,省了钢筋下料和绑扎钢筋等一系列工艺,又由于柱外皮钢管本身就是耐侧压的模板,同时也省了支模和拆模等工序。近年来,泵送砖相当普遍,现场浇灌并无困难,我国创造并广泛使用的高位抛落不振捣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更简化了现场灌混凝土的工序,简便了施工。也有在管柱下部开临时浇灌孔,用混凝土泵自下而上灌注混凝土的方法,既快,又保证浇灌质量。而且,在浇筑后,钢管内处于相当稳定的湿度条件,水分不易蒸发,省去浇水养护工序,简化了混凝土的养护工艺。
在钢管构件的制作、安装要求方面:①钢管混凝土柱用的钢管,焊接、制作要求较高。一般应优先采用螺旋焊管,无螺旋焊接管时,也可以用滚床自行卷制钢管,但卷管的方向应与钢板压延方向垂直且对管的内径有一定的要求。焊接时除一般钢结构的制作要求外要严格保证管的平、直,不得有翘曲、表面锈蚀和冲击痕迹。特别是它对钢管内壁的除锈要求。可能会增加钢管的制作周期;②在构件制作过程中,钢管的对接是一个难点。结构要求焊后的管肢要平直,这就需要在焊接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特别注意焊接的顺序以及考虑到焊接变形的影响。管肢对接焊接前,对于小直径钢管应采用点焊定位.对于大直径钢管应另用附加钢筋焊于钢管外壁作临时固定联焊。在钢管对接焊过程中,如发现点焊定位处的焊缝出现微裂缝,则该微裂缝部位必须全部铲除重焊。为了确保联接处的焊缝质量,在现场拼接时,在管内接缝处必须设置附加衬管。对于格构式柱要求往的肢管和各种腹杆的组装连接尺寸和角度必须准确。特别是腹杆与肢管联接处的间隙,应采用自动切管机按照相接面管的直径和角度切割成空间相交曲线的管端。如无自动切割机时应按板金展开***进行放样切割。在高层建筑中常常采用变径的钢管,变径管的对接就又是一个施工难点,变径处节点构造较为复杂,无疑会影响到施工的进度。
2.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之前,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圆钢管混凝土结构。从60年代后半期以后,开始比较系统地研究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目前,圆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很多国家制定了相应的设计和施工规范或规程,如欧洲标准EC4(1996)、德国标准DIN18800(1997)、美国标准ACI319-89、SSLC(1979)和LRFD(1997)、日本标准AIJ(1980,1997)。在我国,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圆钢管中填充素混凝土的内填型圆钢管混凝土结构,最早开展研究工作的是原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土建研究所。1968年以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冶金部冶金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也先后对钢管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工作性能、设计方法、节点构造和施工技术等方面展开了系统的研究。进入80年代后,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对构件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得到了实用的设计计算公式。与此同时,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也在迅猛发展,涌现出很多新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钢管混凝土结构的优势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近十几年来,我国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已经先后有国家建材局、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总后勤部颁布发行了有关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规程。为钢管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钢管混凝土结构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型建筑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中。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我国对于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工作开展得较晚,1985年郑州工学院开始进行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研究,其后同济大学等单位也进行了方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我国的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规程尚在制定中。
3. 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应用
早在19世纪80年代,钢管混凝土结构就已经出现。例如,1879年英国赛文(severn)铁路桥的建造中采用了钢管桥墩,在钢管中灌了混凝土以防止内部锈蚀并承受压力。前苏联乌拉尔的伊谢特铁路桥采用钢管混凝土构件做拱形桁架的上弦和上部建筑的柱子,省钢25%。1961年比利时建造船坞时,采用钢管混凝土构件做桁架的压杆和立柱,比钢结构节省钢材40%。法国巴黎居民区的第一座摩天大楼采用了钢管混凝土框架柱,比钢结构节省钢材40%。前苏联在一些吊车栈桥(跨度达48m)中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比全钢结构节省钢材12%-28%,降低造价28%,比钢筋混凝土结构省钢9%,降低造价56%。日本、瑞士等国在输电跨越塔中采用了钢管混凝土结构,也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钢管内浇注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现场的施工操作显得繁琐,钢管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性能方面的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到80年代后期,由于泵送混凝土工艺的发展,解决了现场钢管内部浇灌混凝土的工艺问题,加上现代高强混凝土需要用钢管约束来克服其脆性。因此,钢管混凝土结构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被认为是高层建造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
我国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已有近40年的历史。1966年钢管混凝土结构应用于北京地铁车站工程,70年代又在单层工业厂房、重型构架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近10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钢管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高层建筑工程、地铁车站工程和大跨度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卓有成效地应用,推动了建造技术的发展。在我国,钢管混凝土结构主要应用于以下的领域中。
3.1 高层建筑工程
在高层建筑结构中,钢管混凝土柱具有很大的优势: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的特点,既可以取代钢筋混凝土柱,解决高层建筑结构中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底部的“胖柱”问题和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柱的脆性破坏问题;也可以取代钢结构体系中的钢柱,以减少钢材用量,提高结构的抗侧移刚度。钢管混凝土构件的自重较轻,可以减小基础的负担,降低基础的造价。全部采用钢管混凝土柱的工程可以采用“全逆作法”或“半逆作法”进行施工,从而加快施工进度;钢管混凝土柱的钢材厚度较小,取材容易、价格低。其耐腐蚀和防火性能也优于钢柱。钢管混凝土柱不易倒塌,即使损坏,修复和加固也比较容易。
3.2 大跨度桥梁工程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建造能够跨越江河、海湾和山谷的,安全、经济且轻盈美观的大跨度桥梁。在我国,钢管混凝土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拱桥结构中,也开始应用于斜拉桥结构中。
转贴于
在拱桥结构中,钢管混凝土构件主要用来承受轴向压力。拱桥的跨度很大时,拱肋将承受很大的轴向压力,采用钢管混凝土构件是非常合理的。另外,钢管可以做为桥梁安装架设阶段的劲性骨架和灌注混凝土的模板。因此,钢管混凝土被认为是建造大跨度拱桥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复合结构材料。自1990年在四川省旺苍县建成跨度为115米的我国第一座钢管混凝土拱桥以来,在10来年的时间里,我国已经建成了100多座钢管混凝土拱桥,其中跨度在100米以上的就有30多座,尤其是重庆市万县长江公路大桥,跨度达到420米,一跨过江。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在钢管混凝土拱桥建设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建造技术。
近年来,在斜拉桥和梁式桥中也开始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同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例如,广东南海市紫洞大桥、湖北秭归县向家坝大桥和四川万县万洲大桥都采用了钢管混凝土空间桁架组合梁式结构,减轻了结构恒载,提了结构承载力利用系数,同时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合理的施工工艺,简化了施工程序,减少了施工设备,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工程造价。在对广东南海市紫洞大桥主桥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主桥采用钢管混凝土空间桁架组合梁式结构与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结构方案相比较,可以节省混凝土44%,节省预应力钢材62%,增加普通钢材23%。加上施工设备、临时设施和施工工期等方面的因素,主桥的经济效益就更为可观。钢管混凝土空间桁架组合梁式结构适用于多种桥型,如系杆拱桥结构、特大跨径斜拉桥结构、特大跨径悬索桥结构等,推广其应用必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 地铁车站工程
地铁车站是我国最早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工程项目。早期的地铁车站是深埋地下的多跨结构,用明挖法施工;采用钢管混凝土柱主要是利用其承载力高的特点,以减小柱子的截面尺寸,有效地利用空间。近年来,在城市中心地区修建的地铁车站多为浅埋式的、具有综合功能的多层地下建筑。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以尽量减少对城市正常生活的干扰以及对地面交通和邻近建筑的影响。盖挖逆作法,是先施工地下结构的顶盖,在顶盖的保护下进行开挖,按照从顶到底的顺序进行施工。为此,必须在土方开挖前设置好顶盖的中间支撑柱,钢管混凝土柱将施工阶段的临时柱和结构的永久柱合二为一,因此是最好的选择。90年代以来,北京地铁的复八线工程中,采用盖挖逆作法建成了“天安门东站”、“大北窑站”和“永安里站”;在建中的南京地铁的“三山街站”也是采用的盖挖逆作法进行施工。
3.4 单层和多层工业厂房柱
单层工业厂房的柱属于偏心受压构件,为了充分发挥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很多工程中的柱子设计成格构式组合柱,如双肢柱、三肢柱和四肢柱,把偏心弯矩转变为轴心力。如1972年建成的本溪***二炼钢轧辊钢锭模车间采用了四肢柱;1980年建成的太原***第一轧钢厂第二小型厂的下柱采用双肢柱;1982年建成的吉林种籽处理车间采用了三肢柱;1980年建成的武昌造船厂船体结构车间采用了四肢柱。与钢筋混凝土柱和普通钢柱相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显得特别轻巧,节约钢材,施工简便,同时刚度好。单层工业厂房中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时,钢管中混凝土的浇注可以在全部主体结构安装完成后进行,所以大大缩短了工期。如1992年建成的哈尔滨建成机械厂大容器车间,从破土动工到竣工只用了15.5个月;同年该厂又建成了容罐式汽车车间,主体结构的施工仅用了半年时间。
80年代初,我国开始在多层工业厂房中采用钢管混凝土柱。多层工业厂房柱基本为偏心受压单管柱;如1984年建成的上海特种基础科研所的科研楼,1985年建成的柳州水泥厂窑尾加热车间。
4.钢管混凝土结构研究的发展方向
4.1 高强度材料的应用
采用高强混凝土可以减轻结构自重、降低工程造价。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其延性下降,这阻碍了它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将高强混凝土灌入钢管中形成高强钢管混凝土,由于受到钢管的约束作用,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其延性将大为提高,而其构件的承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因此,高强钢管混凝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国内外对高强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研究表明;高强钢管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普通钢管混凝土有所不同,其设计不能套用普通钢管混凝土构件的设计公式。而我国现行的钢管混凝土设计施工规范和规程只适用于普通钢管混凝土结构,因此必须加大高强钢管混凝土的研究力度,尽快制定出相应的设计施工规范和观察。
4.2 节点动力性能的研究
节点是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部位,也是施工的难点。对于钢管混凝土节点,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和整个工程的造价。钢管混凝土节点可以分为两种;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和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目前,国内对于钢管混凝土节点静力性能的研究较多,而对于节点动力性能的研究报导还较少。
4.3 耐火性能的研究
我国还没有制定针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防火规定。对于已经建成的钢管混凝土结构,有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要求外包混凝土,有的按照钢结构的要求涂防火材料,都没有统一规定和科学的依据。近年来,国内学者就钢管混凝土的耐火性能问题进行了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应尽快编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钢管混凝土结构防火规范。
4.4 钢管混凝土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研究
在对采用钢管混凝土柱及钢筋混凝土柱的框架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并从理论上分析比较了两种结构的动力性能,得出了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明显优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结论。但目前对钢管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基本构件方面,而对于钢管混凝土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的研究还不多。应开展这方面充分的研究,以提供合理的抗震设计参数,便于工程应用。
4.5 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
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中,钢管对于其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作用相对较弱,但是它具有节点形式简单,便于施工等优点。国外学者对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制定了相应的设计规程,在工程应用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国的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规程尚在制定中。
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相比,钢管混凝土结构是一种相对年轻的结构形式。随着其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完善,新型施工工艺的产生和高性能材料的应用,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
4.6 钢管混凝土施工方面的研究
钢管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中也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在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方面:①当钢管混凝土柱与混凝土梁连接时,就必须借助于柱上的牛腿和加强板。如果用暗牛腿、会给浇注混凝土带来不便,影响施工进度;②当钢管混凝土柱与无梁盖连接时,尤其是采用升板法施工时,板与柱的连接构造是相当复杂的,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进度;③为了能够充分发挥钢管混凝土的承载力,钢管混凝土的连接应尽可能地将连接力可靠地传递到核心混凝土上。常采用柱顶盖板、柱脚底板和层间隔板、穿心板等来实现。当然前提条件必须是应保证管内混凝土的密实,做到这一点也是不易的。横隔板和上、下柱的连接是比较萦琐的,尤其是对于小直径管,特别不便于施工。穿心板的制作也很麻烦,而且还会妨碍管内混凝土的浇注和振捣。一般仅在大直径钢管混凝土中使用。
4.7 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方面的研究
实际上,随着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的应用愈来愈广泛,钢管混凝土还常用于结构的受拉部位,如钢管混凝土空间桁架的下弦及受拉腹杆、大跨度拱桥的水平拉杆和挡土墙的锚杆等。因此,本文提出了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结构,即对钢管混凝土构件施加预应力,以提高结构的承载力。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结构不仅有效地拓展了钢管混凝土的应用范围(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不再局限于轴心受压短柱,可扩展到结构的受拉部位),而且改善了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也充分发挥了组合结构的优势。另外,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结构用于斜拉桥的斜拉索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可改善结构的动力性能,减小斜索垂度的影响,提高索的耐久性和抗腐蚀能力。
4.8薄壁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篇7
【关键字】混凝土;纤维;机理;性能
混凝土一般是由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和水经过凝结硬化而形成,有时也包含活性掺合料、惰性掺合料、外加剂等组分。由于混凝土是弹性模量较高而抗拉强度较低的材料,所以若混凝土在受约束条件下发生收缩而产生的拉应力大于其抗拉强度,则会导致产生裂缝。近代科学关于混凝土强度的微观研究以及大量工程实践所提供的经验都说明,混凝土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裂缝是一种人们可以接受的材料特征,科学的要求应是将其有害程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纤维增强混凝土(下面简称纤维混凝土)是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有效技术措施之一。纤维混凝土可以看作是混凝土与相对较短的、离散的、不连续纤维复合而成。纤维的掺入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混凝土强度,其主要作用是控制纤维混凝土的开裂,并在水泥基体开裂后,改善材料的性能。纤维在开裂期间通过桥接作用,为纤维混凝土提供开裂后的延性。尽管纤维混凝土与整个混凝土生产市场相比所占份额仍然较小,但它在北美仍然具有20%的年增长率,每年世界上混凝土使用的纤维已达到300000吨以上。目前纤维混凝土主要应用于混凝土路面(60%)、喷射混凝土(25%)、预制构件(5%)和其它一些特殊结构中。
1、纤维的种类
混凝土掺加的纤维包括:不同形状和尺寸的钢纤维、聚合物纤维、玻璃纤维和天然纤维等.
1.1 钢纤维
钢纤维是一种短小、长度不连续、长径比大约20-100、有多种截面形状的钢质纤维。它可以由割断钢丝、切削钢片或钢材经加热熔融后抽丝而成。钢纤维通过沿着长度或在末端呈现特形状态,以此加强水泥基材和纤维的粘结力。
1.2 玻璃纤维
玻璃纤维是从熔化的玻璃中抽丝而得,通过加热的铂槽底部或套管抽成细丝,一般以短切纤维方式使用。
1.3 合成纤维
合成纤维是随着石化工业和纺织工业发展而产生的人造纤维。用于水泥混凝土中的合成纤维类型有丙烯酸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碳纤维、尼龙纤维、聚乙烯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合成纤维能够减少塑性收缩裂缝和沉降裂缝,有助于改善混凝土断裂后的性能。
1.3.1 聚丙烯纤维
聚丙烯纤维是最常用的合成纤维之一,它具有化学惰性、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的特点。一般将聚丙烯纤维制作成一定长度的圆柱状纤维束,或横截面为矩形的纤维丝。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可以减少塑性收缩裂缝,阻止混凝土中集料沉降,减少毛细管通道。混凝土遭遇火灾时,聚丙烯纤维可减少混凝土剥落。
1.3.2 丙烯酸纤维
丙烯酸纤维可用于取代石棉纤维生产水泥板和屋面瓦。丙烯酸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开裂后具有较高韧性和延性。
1.3.3 芳族聚酰胺纤维
芳族聚酰胺纤维具有高的抗拉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还具有高达160℃的强度保持力、200℃高温的尺寸稳定性、优越的抗静力、抗动力疲劳和抗徐变性。可用来生产具有各种直径的纤维束。
1.3.4 碳纤维
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模量及高硬度等特点。碳纤维对大部分化学物质是惰性的,其典型产品是纤维束,在掺入混凝土之前,碳纤维束一般应预先分散、以利于水泥浆渗透,最大限度地提高纤维的效率。
1.3.5 尼龙纤维
尼龙纤维是由尼龙聚合物纺纱制得,然后通过挤、拉加热转化形成一种定向、结晶的纤维结构。尼龙纤维具有高抗拉强度、高韧性和良好的弹性恢复力。低掺量尼龙纤维比聚丙烯纤维和聚脂纤维具有更好的增强作用。
1.4 天然纤维
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人们开始对天然纤维以及其制作的混凝土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椰子纤维、剑麻纤维、竹纤维等植物纤维可用于生产混凝土制品。但是未经处理的天然纤维,其配制的混凝土容易发生体积变化从而存在耐久性方面不足。
2、混凝土中的纤维及其作用机理
纤维在混凝土中的作用受纤维的种类、长短、体积含量、分布方式等影响。混凝土一般需要较大数量的短纤维来桥接大量微观裂缝以避免较大的应力集中,短纤维的均匀分布能够增加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在更高荷载作用下需要长纤维来桥接宏观裂缝,长纤维的存在显著降低拌合物的工作性且其掺量应小心确定。低体积含量(<1%)的纤维用于减少收缩裂缝,它们一般用于易产生较大收缩裂缝并且具有较大暴露面积的板和路面中。中等体积含量(介于1-2%)的纤维能增加断裂模量、断裂韧性及抗冲击性。可用于喷射混凝土或其它需要吸收能量的建筑物,用来提高抗分层、***和疲劳的能力。高体积含量(>2%)的纤维导致复合材料的应变硬化。
纤维一般在混凝土中沿整个截面分布,纤维分布方式受成型方式影响。通常喷射成型时纤维多是二维分布,而预拌混凝土施工成型时纤维是三维分布。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不仅取决于纤维和混凝土的性质,而且还取决于它们间的粘结。对于合理设计的纤维混凝土,其破坏的主要模式是内部的纤维被拔出,这会比纤维断裂消耗更大的通量,并使纤维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不同纤维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并不相同。钢纤维的粘结主要由粘结力、摩擦力和机械啮合力组合而成。很多玻璃纤维和水泥反应,受到碱的侵蚀而导致粘结力的减弱。有机纤维的粘结主要表面为机械啮合力。增加纤维-基体的粘结力的最常用方式是使纤维沿长度方向异型或末端呈现异型结构。
3、纤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配制纤维混凝土必须确保纤维在混凝土中分散均匀,避免纤维隔离或团聚成球。当纤维长径比、使用体积和粗集料粒径都较大时,这个问题更加严重。纤维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长期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
3.1 纤维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众所周知,普通混凝土加入任何种类纤维都会降低其工作性。工作性能的损失与混凝土中纤维体积浓度几乎成正比。通常可以通过增加砂率、提高胶凝材料用量和增加火山灰材料来补偿混凝土工作性能。必须通过反复试验才能确定。具有较低坍落度的纤维混凝土在现场也可以有很好的工作性。此外纤维还能减少泌水和改善拌合物内聚力,明显增加新拌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
3.2 纤维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使用纤维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纤维对力学性能的最重要影响是提高裂缝后期的延性,即韧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此外,纤维的加入也可以提高混凝土抵抗磨损、疲劳和气穴破坏的能力。研究人员发现纤维可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地震能力,也可提高混凝土梁柱的抗剪性能。
3.3 纤维对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
纤维体积掺入量较少对混凝土的徐变特性或干燥收缩影响很小,但是纤维在减少塑性收缩方面很有效果。由于纤维混凝土一般具有较高水泥用量和低水灰比,所以充分振捣密实和养护的混凝土,只要纤维能被水泥浆体保护,那么将具有很好的耐久性。
混凝土篇8
关键词:混凝土相对湿度Boltzmamn变量质扩散系数
产生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混凝土表面的干缩应力或湿差应力.混凝土表面的湿度梯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湿差应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湿扩散速度.由于混凝土的湿扩散速度(以质扩散系数Dm表示)强烈地依赖于混凝土本身的湿度状态[1],且由于混凝土的含湿状态难以准确地测量,所以,长期以来,混凝土湿度控制方程的求解进展缓慢,混凝土的表面裂缝问题在理论上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本文利用混凝土内部的相对湿度H与混凝土的体积含湿率ω(或重量含湿率)在一定湿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H=f(ω)=Kω+B(见***1)[2],在等温环境下,测试了第一饱和状态下混凝土与碾压混凝土向非饱和空气介质传湿的全过程,得到了相对湿度从70%到100%范围内,两种混凝土的质扩散系数,为进一步研究混凝土的温湿度耦合作用打下基础.
***1混凝土材料相对湿度与重量含湿率
1混凝土湿度扩散方程与Boltzmamn变量
文献[3]研究了多孔介质温湿度耦合控制方程.在特定尺度意义下,混凝土是一种典型的多孔介质.忽略重力的影响,并将孔隙中蒸汽压力与毛细吸力转化为温度与湿度的函数后,混凝土的湿度扩散方程可以简单地表示为[3]:
(1)
式中:Dm为在没有温度变化的情况下混凝土湿份迁移的质扩散系数,单位:m2/h,它是混凝土散湿能力与保湿能力的综合表示,表明物体内部湿度趋于一致的能力,它实际上是含湿度的函数,即Dm=Dm(ω),正是由于这一关系,使得式(1)成为了经典的非线性微分方程,使理论解法几乎失去可能;Dt为温度变化引起湿份迁移的质扩散系数,简称热质扩散系数,单位:m2/h℃.为了使问题得到简化,假设介质与环境的初始温度是均匀的,且在等温环境中湿分扩散引起的混凝土温度改变可以忽略不计[3],那么式(1)可变为
(2)
基于混凝土湿分表示的线性假定,H=Kω+B,式(2)的另一种表达式为:
(3)
相应地,Dm=Dm(ω)变成Dm=Dm(H).一种求质扩散系数的方法是Bruce和Klute在研究土壤的入渗问题时提出来的[4].其基本思路是:在一维情况下,假定混凝土干燥前沿的推进速率反比于τ1/2,那么,单位面积混凝土的累计散湿量I就正比于τ1/2,即I=Sτ1/2.其中,S为混凝土的干燥度.事实上,按物理意义,从τ0时刻到τ时刻,单位面积混凝土的累计散湿量(H1为τ时刻混凝土的相对湿度,H0为τ0时混凝土的初始相对湿度,x为测点离散湿表面的距离),于是
(4)
其中Boltzmamn变量η=xτ-1/2,也就是根据复合函数求导规则,可将式(2a)变成:
d/dη(DmdH/dη)+1/2ηdH/dη=0(4)
显然,H=H(η)或η=η(H)均是式(2a)的解.由式(4)经代数运算即可以得:
混凝土篇9
下面主要讲解砼下料、振捣、收面、施工缝处理、结构缝施工注意事项,槽身下八字砼浇筑注意事项。
关键词:混凝土;下料;施工工艺;振捣
Abstract: The defects of concrete mainly displays in: cellular, pitted surface, displacement, draping, roots rotted, sandstone revealing, dog hole-like, etc. The main causes are: lax sealling causes roots rotted; irregular joints causes the displacement; cleaning not enough of drape template liquidation or mortar mucosal causes pitted surface; bubble can not be popped out when concrete vibrating causes cellular; template concrete mortar sinking caused by excessive vibration causes scales grain on concrete surface, sand and gravel leakage; the wrong utilization of concrete material, concentrate gravel or the wrong vibrating on the special parts such as the two below seam of wall corner, edge corner, and the steel intensive parts cause dog hole-like.
Here will mainly explain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about concrete utilization, vibration, surface finishing, construction seam processing, structure seam construction, slot below seam concrete casting.
Key words: concrete; material utiliz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vibrating
中***分类号:TU3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倒虹吸涵管倒“八字”部位的质量缺陷
倒虹吸涵管倒“八字”部位是倒虹吸涵管施工的一个难点,也是外观质量的一个控制要点。由于倒“八字”模板为倒向悬空模板,且“八字”部位为双层钢筋,对混凝土浇筑形成一个封闭困难的施工部位,混凝土中气泡的排除非常困难,振捣不到位,容易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气泡、麻面,甚至有漏振现象;如果过振,又容易造成混凝土泌水,混凝土表面石子影响外观质量;由于该部位为悬空模板,在振捣“八字”混凝土时,容易造成混凝土浆体沿模板底角溢出,造成“八字”底角烂根。针对混凝土质量缺陷,我们改善了施工工艺,加强了细节控制,基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1、底板混凝土浇筑要首先保证底板混凝土先出面,在底板混凝土完成后,不要马上进行“八字”混凝土浇筑,而是暂停一段时间(滹沱河工程混凝土初凝时间是3个小时,一般在1.5小时后进行“八字”混凝土铺筑),在铺设第一层混凝土时应进行基面处理,要用振捣棒沿模板周侧进行提浆处理,加强施工缝间结合。
2、“八字”部位第一层混凝土浇筑
在完成基面处理后,进行“八字”第一层混凝土铺料浇筑。
2.1采用串筒进行布料,混凝土料要均匀铺设在墙体中间部位,严禁将串筒冲向“八字”,铺设厚度应控制在30㎝左右(平仓振捣后达到20㎝)
2.2混凝土铺料一定要找平,找平后再进行振捣,“八字”部位振捣采用30棒斜向加密振捣,在振捣的同时,在模板外侧采取人工用橡胶锤铺助振捣,铺筑振捣应比振捣棒振捣延后2分钟,应由下向上敲,要均匀。铺助振捣应特别注意“八字”底脚。
2.3“八字”第一层浇筑完成后应保证平整,振捣人员应精心记住层面位置,为下一层混凝土浇筑做好准备。
3、“八字”第二层混凝土浇筑
第二层混凝土浇筑施工与第一层浇筑基本相同,但注意一下几点:
3.1两层浇筑间歇时间越短越好。
3.2第二层振捣时注意振捣棒不要插入下层太多,应有意识控制在5㎝左右,外面铺助振捣时,也应注意上下层结合的问题,但第二层振捣完成后,铺助振捣应由下向上全“八字”面振捣一次。
4、“八字”上层混凝土浇筑
“八字”上层混凝土浇筑是有效保证“八字”部位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工序,“八字”上层混凝土铺设厚度不宜太薄,应控制在40㎝左右,应加强振捣,但不要扰动“八字”混凝土。
二、墙体混凝土收仓出面20-30㎝麻面控制措施
墙体混凝土收仓出面后由于表层混凝土承压较小,混凝土出现假凝现象,造成混凝土顶部20-30㎝出现麻面现象。在施工时一定要注意在混凝土收仓出面后,混凝土初凝前要进行二次振捣,振捣时机应控制在混凝土收仓后2个小时左右(滹沱河倒虹吸涵管现场混凝土初凝时间一般为3个小时),二次振捣过后,应用木抹子将收仓面找平。经过这样处理,基本避免了麻面的出现,保证了施工质量。
三、施工缝错台控制措施
施工缝部位如果处理不好出现错台、挂帘、砂浆缝等质量缺陷。我们在倒虹吸涵管混凝土施工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1、模板安装方面:一般在下层混凝土浇筑时予埋加固螺栓,在进行下次模板安装时,在施工缝边侧粘贴双面胶条,再用原来位置的模板按原位置再次安装到位,用对拉螺栓上紧,组装模板间夹用海绵条,保证模板接缝严密。
2、在墙体收仓出面时,应保证收仓面水平,误差不大于1.5㎝,收仓时要特别注意在钢筋保护层外侧采用拉线方法找平,确保收仓边缝线整齐。在施工缝凿毛时,要注意钢筋保护层外侧凿毛应由外向里进行,最边层1㎝不要凿,应采取刚毛刷将混凝土***皮打掉。
3、在混凝土铺筑时,应在老混凝土面上铺筑砂浆,施工缝边侧砂浆一定要控制厚度,不要大于3㎝,而且要均匀铺设。混凝土浇筑时,应采取人工平仓,将和易性好的混凝土投放在模板边侧。保证在拆模后接缝质量达到标准,避免出现砂浆缝。
混凝土篇10
关键词:混凝土;干缩;影响;因素
Abstract: Concrete is not saturated air volume due to the loss of water caused by contraction, known as drying shrinkage of concrete (shrinkag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shrinkage of concrete.
Keywords: concrete; shrinkage; influence; Factors
混凝土处于未饱和空气中,由于水分散失而引起的体积收缩,称为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干缩)。干缩是一种体积效应,但在结构设计中,一般只考虑长度方向的变量。所以通常以干缩的线应变(称干缩率)表征干缩变形的大小。本文讨论了混凝土的干缩问题。
1.混凝土干湿行为特点
混凝土干燥后,产生收缩变形;若再放入水中或较高的湿度环境内,将发生膨胀;但并非全部初始干燥所产生的收缩,都能为膨胀所恢复,即使长期置于水中,也不可能全部恢复。因此,干缩可分为可逆收缩和不可逆收缩两部分。不可逆收缩部分,在继续干缩潮湿循环过程中不再产生。由于不可逆收缩部分的存在,使经过第1次干燥一再潮湿后的混凝土的后期干燥收缩减少,改善了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
2.混凝土干缩机理
混凝土干燥时的体积变化,不等于失散水的体积。混凝土干缩是由于其中硬化水泥浆中的毛细管失水及失去C-S-H凝胶内的物理吸附水时而造成的。据估算,完全干燥的硬化水泥浆体,干缩率可达10000×10-6,实际已测得值为4000×10-6;混凝土中骨料可认为不产生干缩,混凝土的干缩率大约在(200~1000)×10-6范围内。混凝土的干缩实际上是水泥石的干缩。
2.1毛细管失水造成的水泥石收缩
干燥初期,大孔与大毛细管(r>100nm)失水。在水泥石含水量减少的同时,体积不会减少,即不收缩。这个干燥阶段相当于干燥恒速期。
大毛细孔内的水,除了孔壁上吸附结合水外,都是自由水。周围空气为任何相对湿度时,这些自由水都可以蒸发。因为半径大于100nm的毛细孔中的饱和蒸气压,实际上与平面上的饱和蒸气压没有差别。
2.2水泥石中水化物失水造成的收缩
如前面所述,产生弯月面的毛细管中的水,随着干燥,弯月面半径变小,毛细管压力增大,从而产生收缩变形。但是,当相对湿度低于40%~45%时,弯月面已不稳定,毛细管压力不能继续存在,不再产生由此引起的收缩变形。空气相对湿度小于45%时,失去水化硅酸钙晶体结构层间水。托勃莫来石凝胶的层间水蒸发,使水泥石大大收缩。空气相对湿度越小,温度越高,托勃莫来石凝胶层间水失去越多,水泥石的收缩也越大。
3.影响混凝土干缩的因素
3.1水泥组成和细度
A.M.内维尔在混凝土的性能一书中指出:由波特兰水泥、高铝水泥以及磨细的纯单矿物铝酸钙制得的浆体均有基本相同的收缩。这就是说,收缩的基本原因必须从胶凝体的物理结构,而不是化学组成和矿物成分的特征去说明。水泥的组成对混凝土的收缩影响很小。
水泥的细度的影响:试验证明粒径大于75μm的较粗水泥颗粒,不易水化,起着微骨料的作用,能抑制水泥浆体收缩。较细水泥颗粒也不会提高混凝土的干缩。
3.2混凝土用水量的影响
可由拌合物的用水量预估出收缩的量级,但是用水量本身并不认为是主要因素。用水量对收缩的影响主要是指它减小了骨料的体积,从而减少了对干缩的抑制作用。
3.3骨料的影响
对混凝土干缩的影响,最重要的是骨料。
(1)骨料用量的影响
(2)不同水灰比下骨料含量的影响
试验表明:不同W/C混凝土中骨料含量对收缩影响为:水灰比≤0.4的高性能混凝土,砂、碎石的体积含量60%时,混凝土的干缩值≤1000×10-6。
(3)骨料最大粒径的影响
如果将骨料最大粒径由6.3mm增至152mm,骨料的体积含量由60%提高至80%,收缩将减小至1/3。
(4)骨料品种和弹性模量的影响
(5)轻骨料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轻骨料通常导致较高收缩,主要因为这种骨料的弹性模量较低,因而对水泥浆固有收缩的抑制作用减弱之故。那些含有较大比例细颗粒(小于75μm筛孔,NO200号筛)的轻骨料,其收缩就要更大一些,原因是细颗粒导致较高的空隙含量。
4.养护和放置条件的影响
潮湿养护混凝土的干缩>蒸养混凝土干缩>蒸压养护混凝土干缩。延长潮湿养护期限,可以延长干缩进程,但对混凝土最终干缩影响甚小。
收缩是长期持续进行的,甚至在28年之后还能观测到变化。但收缩的速率随时间而急剧降低。2周内的收缩、3个月内的收缩和1年内的收缩分别为20年收缩的14%~34%、40%~80%和66%~85%。
参考文献
[1] 张明征.高性能混凝土的配置与应用.[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 冯乃谦.高性能混凝土结构.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吴中伟、廉慧珍.高性能混凝土.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