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篇1
人们一般都担心自己的血中胆固醇增高,都知道它可促进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实际上,血清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比胆固醇更危险的促动脉硬化的脂类,它增多后可在血管内皮细胞下形成堆积,可被巨噬细胞吞食而产生泡沫细胞,破坏正常的血管内皮细胞,还与积累的脂类构成动脉斑块的脂质核心并可促进动脉的炎症。目前认为动脉硬化的过程就是一个慢性炎症的过程。因此,我们更应该比重视胆固醇更重视LDL-C。
如今,测定LDL-C已是医院检验中的常规项目,测定结果也比过去准确得多。那么,我们血中的LDL-C含量有多少才好呢?在1997年,我国有关专家联合制定了《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将LDL-C的含量低于3.12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定为合适范围;3.15~3.61毫摩尔/升(121~139毫克/分升)为边缘升高;3.64 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以上为升高。2002年,我国进行的大规模血脂水平调查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群中的LDL-C含量逐步升高。而且,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富裕农村高于贫困农村。根据这一情况,2007年中华医学会多个有关学会联合研讨,结果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指南中将血LDL-C调整为低于3.37毫摩尔/升(130毫克/分升)定为合适范围;3.37~4.12毫摩尔/升(130~159 毫克/分升)为边缘升高;4.14毫摩尔/升(160毫克/分升)以上为升高。可见新的指南将三个水平的判定标准都提高了。这是因为人群中的LDL-C水平均有升高。我们应该以这一新标准作为临床判断。
根据血LDL-C水平和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45,女≥55岁)、吸烟、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肥胖和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家族史,可进一步判断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危险程度。指南中将危险程度分为低危险性(低危)、中危险性(中危)和高危险性(高危)三类。判断时,如LDL-C在边缘升高范围,则
1. 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不足3个者为低危。
2. 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有3个或更多者为低危。
3. 有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1个或更多者为中危。
4. 有冠心病及相等的疾病者为高危。
如LDL-C在升高范围,则:
1.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不足3个者为低危。
2.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有3个或更多者为中危。
3.有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1个或更多者为高危。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篇2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直接测定法;间接换算法;偏差
[中***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223-02
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是导致动脉硬化、冠心病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目前临床测定LDL-C水平的常用方法有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换算法。我们观察到这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存在偏差,可能会导致分析偏倚甚至判断失误。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和分组:从我院2008年对657名离休老干部进行体检所收集的血脂测定数据,包括TC、TG、LDL-C和HDL-C的测定值。在TG
1.2 血脂测定方法:TC、TG采用氧化酶法测定,试剂来自日本协和株式会社;HDL-C采用化学修饰酶法测定,LDL-C采用直接法测定,试剂来自日本第一化学株式会社。Lp(a)采用免***比浊法测定,试剂来自上海申峰公司。同时,利用TC、TG和HDL-C的测定结果,按Friedewald公式计算得出同一份血清的LDL-C值,换算公式为:LDL-C(mmol/L)=TC-HDL-C-TG/2.2。所有标本血脂水平的直接测定用欧宝XL-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质控满意。
1.3 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P
2 结果
在TG
3 讨论
流行病学研究、多中心协作调查及临床疗效观察需要对不同人群的血脂水平作比较,临床上需要制订和实施统一的高脂血症防治指南,这些都必须在血脂测定标准化的基础上进行。血脂测定标准化要求实验室之间对血脂项目的测定结果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可比性,要求技术指标如不准确度、不精确度和总误差等达到规定的目标。我国中华医学检验学会于1996年制订了相应的规范,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这样才能为诊治血脂异常提供可靠的依据。
直接法测定和间接换算血清LDL-C的含量,这两种方法均是目前临床测定LDL-C水平的常用方法。按照标准化地要求,当血TG水平低于4.52mmol/L,两种方法均可以选择。我们观察到这两种方法的同步测定结果存在明显的偏差。对于同一份血样的测定结果,因为这两种不同方法测定值的偏差而导致对高脂血症的判断出线不一致。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篇3
血清总胆固醇
血清总胆固醇是最早被认识到与心血管疾病存在密切联系的血脂指标。如何判断您的总胆固醇是高还是低了呢?我们国家参照了美国的做法制定了相应的总胆固醇标准:2007年由国内诸多心血管病专家联合发表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将总胆固醇水平做了定义(见下表)。
但需注意的是,总胆固醇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胆固醇在体内不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才能运输。胆固醇与不同的蛋白相结合,通过高速离心的方法可以人为地将其分为高密度、低密度、中间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前通常检测并报告高密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而有趣的是,这两类胆固醇又被称为“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坏”胆固醇,体内的胆固醇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大量动物实验及解剖学证明,引起冠心病的粥样斑块中的主要成分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所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为降脂***的首选指标,如同总胆固醇一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有自己的分层标准(见下表)。
如果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为药物降脂***目标,在糖尿病伴心血管病患者中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2.07毫摩尔/升以下;而糖尿病患者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2.59毫摩尔/升以下。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又被称为“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映了机体将胆固醇运输至肝脏处理的能力。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反映了机体处理胆固醇能力的降低,导致胆固醇的体内积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被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大量研究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降低10毫克/分升,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可能增加2%~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篇4
一、单纯血清总胆固醇(TC)升高:医学上将这种情况称为高胆固醇血症,较为常见。可继发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肝内外胆管梗阻、肝病、痛风、皮质醇增多症等,但最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患者。
血液中过多的胆固醇可渗透到动脉壁内膜,并沉积在内膜中,可使管腔狭窄。如侵犯到***动脉,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严重的可引起心肌梗死。因此,高胆固醇血症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二、单纯血清三酰甘油(甘油三酯,TG)升高:糖尿病患者常见此项异常。其他如痛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肝肾疾病、透析中的尿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胰腺炎、糖原累积症等,也均可引起血三酰甘油增高。由于高三酰甘油血症者血中一种体积很小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容易穿入动脉内膜,沉积在动脉壁上,从而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同时,三酰甘油升高者呈现的高血凝状态,容易促使***动脉内血栓形成。因此,单纯性血三酰甘油升高是引起冠心病的非常危险的***因素。
三、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
血总胆固醇与三酰甘油同时升高,医学上称为混合型高脂血症,有时可在同一家庭成员中发生,称为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出现这种血脂异常,如同时有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常提示有较强的动脉粥样硬化倾向。多见于冠心病、糖尿病患者。
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主要作用是携带、运送胆固醇。其颗粒较小,容易透过动脉内皮细胞间隙,进入动脉内皮,变成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较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四、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下(常伴有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将外周组织中的胆固醇带到肝脏,合成胆汁酸排泄出去,使胆固醇不会沉积在动脉壁上,因而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常见此项水平低下。一般地说,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每降低0.03毫摩/升,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增高2%~3%。
五、血清载脂蛋白AI(APo-AI)水平低下(常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载脂蛋白AI缺乏,可使血浆中某些促使胆固醇代谢的酶活性降低,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发生。反之,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样,若血载脂蛋白AI水平较高,则可增强其对动脉内壁的保护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篇5
首先,高胆固醇血症不一定会使***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胆固醇在体内形成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致动脉粥样硬化,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却可阻止胆固醇参与致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甚至可从动脉粥样硬化病损处去除胆固醇,这已为许多动物实验所证实。所以总胆固醇浓度高,还应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如前者升高则应积极防治,如后者升高则这些人易发生冠心病危险性低于一般人群。
对于胆固醇正常的冠心病人,或具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家族史、男性、绝经期后妇女等两个或两个以上危险因素者,也应检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者,其冠心病危险性增加,应积极防治。
甘油三酯升高过去认为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研究表明,单纯甘油三酯升高,如无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肥胖、活动少、糖尿病,无总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则不是一个***的危险因素。
降血脂药物都有副作用,所以对于轻度高脂血症应首先采用非药物***,合理控制饮食。专家认为饮食疗法配合积极的体育锻炼、戒烟和忌酒是***高脂血症的主要疗法。所有的高脂血症都应根据标准体重减少饮食的总热量,增加植物纤维的摄入量。低热量饮食由于能减少肝脏中甘油三酯的合成,从而能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水平。植物纤维素食量增加,对刺激肠蠕动并促使胆固醇排泄有益,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使血中甘油三酯水平下降,减少脂肪堆积的机会。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篇6
同样都是胆固醇,为什么在高密度脂蛋白中的就是好的而在低密度脂蛋白中的就是坏的呢?这主要就是因为各自结合的蛋白不同。由此可见,“坏”和“好”主要取决于各类与脂类相结合的蛋白,这些蛋白就被称为载脂蛋白。
体内目前有数种载脂蛋白,而细分亚类之后更有数十种之多。各类载脂蛋白作用不同,而临床上应用最多关注、最多的是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
载脂蛋白A1是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结构蛋白,载脂蛋白B是低密度、极低密度、中间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结构蛋白。所以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样,载脂蛋白A1是好的载脂蛋白,而载脂蛋白B是坏的载脂蛋白。载脂蛋白A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一定相关性,对于临床来说越高越好;而载脂蛋白B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一定相关性,对于临床来说越低越好。
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与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交叉,那是否测了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不要再测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了呢?越来越多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了这种看法的错误。
以载脂蛋白B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例,如果我们把载脂蛋白B看成一个人,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人带着的帽子,两者结合就形成了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低密度脂蛋白(一个带着帽子的坏人)。那怎么才能把坏人从人海中找出来呢?可以找坏人戴的帽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可以找坏人本身(载脂蛋白B)。由于长期以来临床上习惯去找坏人戴的帽子,开发的药物或***措施都针对于帽子,那狡猾的坏人则有可能脱下帽子。这样表面上坏人的数量减少了实际上危险依然存在。所以,同时检测载脂蛋白及脂蛋白胆固醇并了解其比值,就能够帮助我们全面地了解体内血脂代谢的情况。
甘油三酯
最初的研究认为,含有甘油三酯(TG)的脂蛋白体积大无法进入血管内皮,故甘油三酯与引起心血管疾病的粥样斑块形成无关。
但一类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病人中,心血管疾病高发的事实让人们逐渐认识到甘油三酯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且研究显示,体内高甘油三酯往往与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胆固醇饮食、吸烟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相关联。
我国定义的甘油三酯的危险分层标准为:
>2.26毫摩尔/升定义为高危;
1.70~2.25毫摩尔/升之间定义为临界高危;
尤其要注意的是,甘油三酯受饮食因素、生理因素影响极大,检测前应禁食12小时以上抽血,同时要注意24小时内应无剧烈的运动,至少两周内保持一般的饮食习惯及体重稳定。如异常应在两个月内进行多次检测,但两次检测至少相隔一周。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浓度的有效手段,烟酸及贝特类药物也能有效降低血清甘油三酯。
脂蛋白a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篇7
1.降压药 硝苯地平是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具有较好的降压及扩张血管等功效。但是人们若长期服用此药,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水平就会明显增高,从而可引发血脂异常。此外,复方降压片也会使人体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水平升高。因此,人们在服用这类药物期间,应严密监测血脂的水平,一旦发现血脂水平异常或血液黏稠度增高,则应立即到医院进行诊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其他药物进行***。
2. 利尿剂 双氢克尿噻和氯噻酮是临床上常见的利尿剂,这些药物可使人体内血清总胆固醇的水平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升高。临床研究表明,人们如果每天服用双氢克尿噻50~150毫克,连续服用3~6个月后,其甘油三酯的水平就会比服药前增高43.2%,其胆固醇的水平会比服药前增高29.3%,其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会比服药前增高17.8%,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会比服药前增加10%,而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则会比服药前降低12%。此外,人们若是长期服用利尿剂,还会使血液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加,并能加速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合成,从而可使其血液中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升高,而使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降低。因此,人们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利尿剂。长期使用利尿剂的患者还可使用调脂药物进行***。
3.β受体阻滞剂 心得安是临床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临床研究发现,人们若是连续两个月服用心得安,其体内甘油三酯的水平就会明显升高,而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则会降低。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长期服用此类药物。不过,人们如果能用吲哚洛尔等具有内源性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代替心得安,则不会对血脂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这类药物还能有效地提升人体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
4.糖皮质激素 这类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哮喘和关节炎等病症。虽然有研究证实,人们在短期内服用糖皮质激素不会对血脂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是人们如果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就会使脂肪堆积在人的面部和背部,并能使其体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升高。因此,人们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这类药物,并避免长期使用。
5.苯妥英钠 苯妥英钠是临床上应用较早的一种抗癫痫药,具有抗焦虑和抗心律失常等功效。可是人们如果连续服用此药3~6个月,人体内胆固醇的水平就会升高19%。因此,人们应避免长期服用此药,如果一定要使用苯妥英钠进行***,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同时服用降脂药物。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篇8
最近,张阿姨体检时查出血脂高,低密度脂蛋白3.64毫摩尔/升,甘油三酯2.1毫摩尔/升。她本来就高血压,现在又增加了一个高血脂,怎么越来越烦了!她急忙去找医生,迫切想要了解血脂的那些事。
高高低低的血脂
血脂是血浆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以及包含磷脂、糖脂、固醇和类固醇等类脂的总称。但是,由于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因此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所以,血脂异常,实际上表现为脂蛋白异常。
脂蛋白按密度分类,依次分为密度最小但富含甘油三酯的***糜微粒,其次是极低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因此,临床上依此进行分型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而高胆固醇血症又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总胆固醇升高,如果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升高就是混合型高脂血症。
其实,血脂并非所有的项目越低越好,所以严格地说,不叫高脂血症,而是血脂异常。因为脂蛋白胆固醇里有好也有坏,比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有很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主要工作就是将胆固醇转运到肝外组织,多余的会沉积在血管壁,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当然高了不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却相反,它可以将外周组织包括动脉壁在内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也称为“胆固醇的逆转运”。目前认为这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机制,当然低了不好。而甘油三酯与脂蛋白结合形成的是***糜微粒,颗粒较大,无法进入动脉壁内,一般不致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但是水平过高,却极易引起急性胰腺炎,所以也需重视。
最不能忽视的低密度蛋白胆固醇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仍然是最主要因素;甘油三酯不是主要危险因素,但如果高到5毫摩尔/升以上,那么急性胰腺炎的风险就会剧增,就要以降低甘油三酯为主要目标。除此之外,都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首要目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疾病的作用更像“温水煮青蛙”,影响是默默的、长期的,而一旦有了某种条件的影响,它就会像火山喷发一样,危害巨大。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长期升高,会钻入动脉壁沉积成斑块,斑块突出血管壁,造成动脉管腔的狭窄。长此以往,由管腔供应的脏器会因为供血不足造成损伤,如冠心病,就是***动脉供血不足造成的。这只是血脂异常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形式,其实,更可怕的后果是不稳定斑块造成的血栓事件。
对医生来讲,不稳定斑块是个谈之色变的词。因为它意味着血栓,意味着脑梗死、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之后,斑块会以两种形式存在,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具体的区别就是斑块成分的异常。稳定性斑块,有厚厚的纤维帽,内部是较小的脂质池,所以比较稳定,不易破裂;而不稳定斑块的纤维帽比较薄,脂质池却很大,一旦遇到一些应激的因素,或是血压升高,血管局部狭窄形成湍流和切应力变化,内膜下的组织暴露在血液中,在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下形成血栓,血栓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造成血管腔急性闭塞。如在脑血管就是脑梗死,如在心脏就是心肌梗死。如果堵塞的是心脏最粗大的左主干,就会造成猝死,这是血栓最大的危害。
不过,这种情况也是可防可控的。首先,发现血脂升高,要根据它有没有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来决定它的***方法和***目标。此时,需要做一个颈动脉超声检查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这是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如果超声发现血管已经有动脉粥样硬化了,血脂就要严格管理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最好能降到1.8毫摩尔/升,这样才能有效减缓甚至遏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排除继发性血脂异常
血脂与血压一样,也有原发性和继发性。因为有一些全身系统性疾病,比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也会造成脂代谢异常,或者某些药物的影响如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以及糖皮质激素等都可能会导致血脂异常。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篇9
甘油三酯不高血脂就不高吗
很多高血压患者一提到高脂血症,就会想到甘油三酯(TG)高。他们拿到血脂化验的报告单往往就只看这一项,如果甘油三酯不高,就会认为自己的血脂不高。
其实,目前各大医院的血脂检查主要包括4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其中低密度脂蛋白含较多的胆固醇,容易在血管壁沉积,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它最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高密度脂蛋白就像是我们血管里的清洁工,它负责把胆固醇从全身送回肝脏这个化学工厂里重新加工处理,如果它出了问题,我们可以想象全城的环卫工人罢工时会带来多大的麻烦。所以说,血脂异常不仅仅是高甘油三酯血症,它还包括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偏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偏低的情况。
有了这些关于血脂的基本知识,高血压患者就可以初步判断自己是否存在血脂异常了。
高血压患者何时开始调脂***
也许您已经注意到了,在各项血脂化验的结果后面都有一个正常范围参考值(不同化验室可能参考值不一样):总胆固醇 5.18?6.18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 3.37?4.13毫摩尔/升,甘油三酯1.76?2.26毫摩尔/升, 高密度脂蛋白 1.04?1.55 毫摩尔/升。以它为标准,我们可以知道自己的血脂水平如何。但这个参考值是对于那些没有心脑血管风险、相对健康的人群而定的标准。如果您有心脑血管病风险因子:大于45岁的男性、大于55岁的女性、吸烟、肥胖、有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或是已经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那么对于您来说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要求降得更低一些,也就是说高血压患者不能简单地看化验单上血脂的正常值来判断自己是否存在血脂异常。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判断自己的血脂水平高低,血脂高到什么水平要开始服调脂药呢?根据最新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送您三把有用的尺子来量一量。
如果您没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病风险因子小于3个,那么这把尺子应该量到总胆固醇6.21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4.14毫摩尔/升,这就是这两项血脂的正常高限。总胆固醇超过6.99 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超过4.92 毫摩尔/升,就应该开始使用调脂药物***了。如果您有高血压同时还有一个风险因子,尺子就放在总胆固醇5.20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3.41毫摩尔/升这里。总胆固醇超过6.21毫摩尔/升, 低密度脂蛋白超过4.14毫摩尔/升就应该开始服用调脂药物***了。
如果您有冠心病或糖尿病,那么要求更严格,总胆固醇4.14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2.60毫摩尔/升,超过这个水平就应该服用有效的调脂药物。所以说不同的高血压患者,他们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正常范围要求也不一样。
调脂药只调脂吗
目前市场常见的调脂药有他汀类(立普妥、来适可等)、苯氧乙酸类(非诺贝特、吉非罗齐等)、烟酸类、胆酸螯合剂和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的依折麦布。其中他汀类调脂药可以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除了这些调脂作用外,他汀类调脂药还有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能很好地预防心脑血管的并发症。
所以,按以上标准,高血压患者即使血脂不高,或是服用调脂药后血脂达标,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继续服用他汀类调脂药物。
(刘建平教授每周一下午在仁济医院东院有特需门诊,每周二、五上午在同仁医院有专家门诊)
降脂食物面面观
大蒜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新鲜大蒜能够大大降低血液中的有害胆固醇的含量。大蒜的降脂效能与大蒜内所含的物质――蒜素有关。大蒜的这一有效成分有抗菌、抗肿瘤特性,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糖和血脂等。
苹果 含极为丰富的果胶,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还具有防止脂肪聚集的作用。苹果中的果胶还能与其他含胆固醇的物质和维生素C、果糖、镁等结合成新的化合物,从而增强降血脂效能。
燕麦 含极为丰富的亚油酸,占全部不饱和脂肪酸的35%?52%,维生素E的含量也很丰富,而且燕麦中含有皂苷,可以降低血浆胆固醇的浓度。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篇10
【关键词】 血脂;测定;种类;意义
血脂是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的总称。血浆中的脂类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磷脂、游离脂肪酸等,它们在血液中是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主要以血浆脂蛋白的形式存在。血脂成分中的胆固醇大部分是人体自身合成的,少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甘油三酯恰恰相反,大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少部分是人体自身合成的。血脂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物质,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但血脂的含量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临床上把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称为高血脂,也称血脂异常。高血脂与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粘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从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中风等。此外,高血脂还可引发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老年痴呆等疾病。也有研究表明高血脂可能与癌症的发生有关,因此检查血脂是十分必要的。医生建议普通人最好每2年检查一次血脂;40岁以上的人每一年检查1次血脂;高危人群和高血脂患者要听从医生指导定期复查血脂。
临床血脂测定的项目主要有:甘油三酯(TG)测定、总胆固醇(TC)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LDL-C)、载脂蛋白A1(ApoA1)测定、载脂蛋白B(ApoB)测定等。
1 甘油三酯(TG)测定
甘油三酯属中性脂肪。人体储存了大量甘油三酯,一部分由肝脏生成,另一部分由食物中得来。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饮食中的脂肪被消化吸收后,以***糜微粒的形式循环于血液中,***糜微粒中的80%以上为甘油三酯。TG水平与种族、年龄、性别以及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等)有关。
现在有研究者认为甘油三酯也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当其升高时也应该给予饮食控制或药物***。甘油三酯升高可见于各种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痛风、梗阻性黄疸、胰腺炎等。甘油三酯降低可见于低脂蛋白血症、营养吸收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过度饥饿等。
2 总胆固醇(TC)测定
TC水平因生活条件(饮食、运动等)而异,随年龄上升。中青年男性略高于女性,老年女性高于男性。胆固醇升高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但如果作为一个诊断指标来说,它还不够特异,也不够敏感,所以不能作为诊断指标,只能作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常用做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发病估计、***观察的参考指标。
胆固醇(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胆固醇升高可见于各种高脂蛋白血症、梗阻性黄疸、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时。此外,吸烟、饮酒、紧张、血液浓缩等也都可使血液胆固醇升高。妊娠末三个月时,可能明显升高,产后恢复原有水平。胆固醇降低可见于各种脂蛋白缺陷状态、肝硬化、恶性肿瘤、营养吸收不良等。
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
和其他脂蛋白相比,HDL含蛋白量最多(>50%),其主要的载脂蛋白为APOA-Ⅰ、A-Ⅱ、及少量的APO-C、E;磷脂是其主要的脂质,还有少量的胆固醇、胆固醇酯和甘油三酯。通过HDL的转运可将蓄积在外周组织的胆固醇运送入肝脏,然后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通过胆道进入肠道,减少血浆中游离胆固醇的浓度,降低组织胆固醇的沉积,从而限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也就是说,血浆中HDL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呈负相关的关系。高浓度的HDL-C有助于防止罹患冠心病,而HDL-C值低的个体,尤其伴有甘油三酯浓度升高时,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所以HDL-C可用于评价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HDL-C升高还可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HDL-C降低可见于急性感染、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等。
4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
LDL是一个球形分子,其主要的载脂蛋白为APOB-100(约占蛋白的95%)。LDL是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正常人空腹时血浆中胆固醇的三分之二是和LDL结合。血清LDL-C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高脂、高热量饮食、运动少和精神紧张等也可使LDL-C水平升高。LDL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多种脂溶酶的作用下,VLDL胆固醇转化成LDL-C,此过程在肝脏中完成。血浆中的LDL主要由肝实质细胞通过LDL受体来清除。LDL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重要因素之一。LDL-C是测定LDL中胆固醇量以表示LDL水平。
由于LDL-C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所以多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对于评估罹患***动脉综合征的风险,LDL-C的浓度检测是最具有临床意义的指标,也是血脂异常防治的首要指标。LDL-C升高可见于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梗阻性黄疽、慢性肾功能衰竭、Cushing综合征等。LDL-C降低可见于无β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消化吸收不良、肝硬化、恶性肿瘤等。
5 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测定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