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宁,专栏作者。为多家报刊撰写专栏文章,关注教育、技术。
19世纪初,织布机在英国大量出现,这让不少工人害怕自己的工作不保。1811年,诺丁汉一些工人组织起来,捣毁了几家工厂的60多台织布机。他们在寄给工厂主的信件中署名“卢德王”或者“卢德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卢德运动”。“卢德运动”后来又蔓延到其他城市,造成了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导致了新技术被延迟采用,最终英国***府以“破坏机器”的罪名将17名工人处以绞刑,才将事态平息。
从那以后,“卢德运动”逐渐指代那种抵制新技术、对抗社会发展的倒退行为,引申出来的“卢德主义”也成了保守、落伍的代名词。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顾一切地抵制技术,甚至破坏技术的极端人士已经少之又少。但对技术应用中的负面作用,对技术的滥用造成的不良后果进行批判的声音却一直都没有停息。他们甚至接过了“卢德主义”的大旗,以“新卢德主义者”自居。在美国,这个群体以作家、学者、记者等人文知识分子居多,他们不时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发出自己的声音。
其实,这些声音也不都是尖刻、偏激的,也有不少温和、理性的声音,他们的观点还是很值得我们倾听的。特别是作为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教育信息化也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归纳起来,他们对教育信息化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的信息化决策。很多学校的信息化过程并没有真正认真考虑到教育规律和教育成本,不过是在“进步”的名义下,领导者出于担心学校的落伍,而轻率做出的决策。一些短视的商人们也把学校当作大规模推销产品的目标,学校已经成为他们巨大的市场。二是学校的信息化管理。他们批评不少学校存在着信息化工具滥用的情况,无所不在的监控让学校变成了一座“数字监狱”,让每个人都有一种无从躲避、芒刺在背的感觉,丧失了心灵上的自由。三是具体的教学方面。他们批评了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工具在课堂上的过度应用给学生带来的负面作用。例如,用计算机程序化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用影像化的虚拟经验代替了学生对真实世界的体验,用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等。
在很多人听来,这些声音或许有些刺耳。这是因为多年来,我们很少听到批评技术的声音,对技术的反思在我们的文化里一直比较缺乏。在对学生进行的技术教育里,一般也不包括反思技术的内容。而在美国,大家对技术的批评已经习以为常。不但在教育中进行技术反思是学生技术素养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上,更有着新卢德主义者们强大的反思、批评技术的声音。各种文学、艺术作品对技术也毫不客气,经常对新技术进行讽刺与挖苦。其实,仔细想来,这正是技术发展的一种良性生态,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制约的声音也很多,有效防止了技术一家独大,为所欲为。
由此,对于教育技术人,大可不必把反对和批判的声音视为洪水猛兽。特别是那些热衷技术的人士,时不时听到些批评的声音,只要不是恶意破坏,虽然稍显刺耳,却可以防止我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和过分滥用,我们应真心欢迎才对。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新卢德主义者与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