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理财产品篇1
2004年9月,光大银行首家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之后各大银行也争相推出各自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一时间人民币理财成为一个流行的新话题。
从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看,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销售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大家都知道投资是有风险的,其实理财也有风险,为此中国银监会因此要求各家银行必须向投资者明示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风险,并且不能承诺“保底”收益率。这无疑给刚刚兴起的人民币理财热泼了点儿“冷水”。银监会的这一举措也说明人民币理财产品也是有一定风险的,那么这些风险究竟隐藏在哪里?
一是投资产品的风险。受法律法规和金融***策限制,人民币理财产品都是以投资收益稳定的央行票据、金融债等为“卖点”,而且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向投资者传输央行票据的“高收益”和“低风险”,甚至“无风险”概念。一些金融机构为了争夺客户,甚至不惜代价,用较高的预期收益率来吸引投资者,再加上一些金融机构缺乏相应的理财和管理经验,市场风险相应增加。其实央行票据与国债一样,虽然有国家信用作为支撑,但并不是没有市场风险的。债券的供给量、物价指数、利率和汇率变动等都可能导致风险的产生。
2005年3月17日起,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由1.62%降为0.99%,从而导致债券市场与货币市场利率下滑。由于人民币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这两个市场,因此其收益率随之下降。去年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一年期产品预期收益率曾达到3.15%,2005年春节后推出的产品却只有2.7%左右。随着预期收益率进一步下降,这类产品的吸引力也大打折扣。从这一情况看,应当说我国银行在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设计理念上还很不成熟,缺乏科学合理的产品定价方法。
二是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受我国金融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的制约,银行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十分突出。如果不能准确界定理财产品的性质,就有可能使理财业务与信托业务、储蓄存款业务的界限不清,一旦出现法律纠纷,则面临诉讼威胁,并且还可能受到有关监管部门的处罚。我国商业银行是一级法人制。银行作为受托方,与委托方签署的委托合同必须是法人与委托方签署的法律文件。但有的分行不具备签约主体的条件却行总行之实,存在法律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理财业务时,应当准确界定理财业务所包含的各种法律关系,进行严格的法律合规性审查,明确可能会碰到的法律和***策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切实防范法律风险。
三是利率和汇率风险。人民币理财产品相对于股票、期货等投资来说风险要小,但其仍然受到“利率”和“汇率”的风险影响。若遇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大幅度提高,那么理财产品的客户将损失利率提高的机会收益。另外,如果人民银行利息再次提高后,储蓄存款客户可立即取款进行转存,而选择人民币理财的投资者则不能取款,加息后高于理财收益的部分就不能得到。
除了利率风险外,目前市场上还有双币理财产品出现,同时募集人民币和外币,因此,银行理财产品还受到汇率变化的影响。虽然目前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但升值压力巨大,一旦汇率出现变动,也将对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产生重大影响。
合理抗险
投资有风险,理财也不例外.消费者在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时,要充分注意到在资金流动性和抗加息上存在风险。一般来说,以往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大都无法提前支取,现在即使有的产品赋予了提前终止条款,投资者也会在收益上有所损失。同时,一旦央行再次加息,投资者只能按预定合同获得收益,无法享受到加息后新利率可能带来的更高收益。当然,也不排除当某家银行经营出现困难时,它所销售的理财产品也可能出现兑付危机。
理财市场的日益壮大不仅要依靠银行不断推出新的理财产品,更重要的是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提高理财意识。专家指出,正确的投资理念必须纠正两种做法,一种是有些人把余钱全部放在银行,甚至错误地把存款视为投资,而实际上存款却在不断缩水。专家提示,存钱不等于有钱,钱应该像水一样流动起来,才有可能不断增值;另一种是有人在投资某个领域,如股票市场获益后就不再考虑其他投资工具,最后有可能因无法抵御风险而亏损。个人理财倡导合理分配资产,分散投资,最大化地规避风险,让资金在有价值的投资品种间适当流动,从而保证稳定较高的收益。
怎样选择人民币理财产品?
人民币理财产品种类繁变。到底该如何挑选?专业人士介绍说,虽然目前市场上各类产品名称不同,销售方式各异,但仅针对人民币理财产品而言,其收益率还是不相上下的。因此,专家建议,投资者在购买产品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比较:
一要比灵活性。特别是购买较长期限产品的客户,不可忽视银行是否提供质押或者是否可以提前赎回,以确保在急需资金时,能维护自己的权益。有的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可进行质押贷款,贷款利率按银行存款质押贷款利率执行,不另行上浮,手续齐全,1至2天即可放款。
二要比收益率。由于银行将理财产品筹集的资金主要投向银行间债券市场,其收益一般都高于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但也有一个上限。购买产品时,投资者不妨多长个心眼,如果发现某类产品的收益率高于这个合理的区间,要考虑避免因小失大。另外,部分银行以组合理财的方式销售产品,其实这样的理财方案中储蓄存款和理财产品各占一定比例,无形中就降低了产品收益率。同时也有一些银行虽不进行配比销售,但要收取一定的产品管理费。因此,投资者在购买时一定要弄清产品情况,分清产品收益率。
人民币理财产品篇2
《卓越理财》: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风险何在?
万里祥:人民币理财产品的主要风险是:
1、利率风险:人民币理财产品一般都有一个预期利率,如工行六个月期限的“稳得利”理财产品,投资5―10万元,预期年利率是1.98%,如果在六个月之内,人民币六个月的存款利率上调到1%,那么该理财产品即使达到预期1.98%的年利率(6个月是0.99%),也要损失0.01%的利率风险。
2、信用风险:体现在银行除了将理财产品主要投资在风险较小的债券类基金和信托基金上,有的还要投资在企业债券上,这就要冒一定的企业债券如不能按期兑现的信用风险。
3、流动风险:是指投资者无法按合适的价格及时地卖出或买进某种金融产品的可能性。简单说就是在人民币理财产品规定的期限内,不能随意取出投资款,否则要受损失。如工行三个月期限的“稳得利”理财产品,预期年利率1.78%,如不到三个月取出,只能保证本金而得不到利息。
《卓越理财》:人民币理财产品还有哪些潜在风险?
万里祥:人民币理财产品除存在上述三个主要风险之外,还有潜在的通货膨胀风险和事件风险等。
通货膨胀用来表示现金的实际购买力,它能影响到整个市场的预期收益大小。大部分债券的票面利率在存续期间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当通货膨胀的幅度大于债券的票面利率时,将使得债券现金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这个时候债券的价格会下降,收益率会上升。这种由于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就称为通货膨胀风险。
事件风险是指某些突发事件的发生对证券价值的影响,如灾难、公司重组、市场游戏规则的变化、***府的***策变动等等。如进行外汇理财,还会有汇率风险。
《卓越理财》:时间风险体现在哪里?怎样规避?
万里祥:时间风险将由利率风险和流动风险体现出来。要想规避时间风险,首先将自己能用于投资的资金分成二类,一类进行较长期投资的,可选择资本市场的金融投资工具(如一级市场的原始股票和二级市场的上市股票)。另一类进行短期投资的,可选择货币市场的金融投资工具(如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和短期***府债券)。
人民币理财产品篇3
关键词 人民币理财产品 标准化设计 运作管理
2006年12月11日,中国遵守加入wto承诺,同意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人民银行随即颁布《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确认了外资法人银行的人民币业务经营权,部分外资银行于是在第一时间递交申请将其分行改制为法人银行。由此可见,人民币业务全面开放将给国内金融市场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国内银行将面临不断加重的外来压力。根据专家预测,人民币理财产品将成为中外资银行竞争的新焦点。本文将通过对人民币理财产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人民币理财产品标准化设计和规范化管理的思路,以期为国内银行在新形势下发展人民币理财业务提供参考。
1 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1.1 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
我国人民币理财产品业务始于2004年9月光大银行率先推出的“阳光理财b计划”。随后,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相继推出了各自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由于人民币理财产品相比同期存款利率有着较高的收益率和免缴利息税的特点,所以这些人民币理财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追捧。面对发展前景良好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迅速做出反应,加入了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至此,国内人民币理财业务如火如荼地全面铺展开来,截止2004年末,国内人民币理财产品业务已达到了300亿元的规模。
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的初探成功带动了人民币理财产品新一轮的竞争。进入2005年,从各家银行推出的产品上看,品种更加丰富,选择也多样化,收益率降低但门槛有所提高。民生银行的人民币“保得理财二期”产品包括3个月、1年和3年三种期限的6个品种,并首推客户可提前解约的条款。2004年年底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1年期产品综合收益率为3.3%;而从2005年1~5月,1年期产品的收益率已经从3.1%降到2.75%。由于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相关管理规定提高银行理财产品的准入门槛,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门槛提高到5万元以上。接下来的2006年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较前一年收益率明显提高,具有更强的流动性,是结构型产品主导的市场,资金投向有朝着混业经营发展的趋势。
1.2 人民币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
进入2006年之后,人民币理财业务争夺战趋于激烈,各家银行不断推出新产品。然而,在人民币理财产品热销背后,就产品本身性能和运作管理而言,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外资银行的加入,这些问题如不加以解决,将影响国内银行的竞争力。
(1)产品定位模糊。目前,国内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大多是存款(表内负债业务)与理财服务(表外信托业务)的组合体,而在对产品的管理上则多数采取了“表外业务表内化”的处理。银行的目的是在增加资金参与理财计划的同时又不失去存量资金(负债),但这一做法混淆了表内与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核算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和规范化的解决,这会导致银行风险的增加,不排除银行变相挪用委托资金的可能性,从而产生高息揽储之嫌疑。
(2)流动性、灵活性较差。目前,大部分人民币理财产品不能提前退出或终止,虽然银行也推出了部分可以提前终止的理财品种,但提前终止往往带来一定预期收益率的下降;急需资金的投资者也可以采用质押贷款的方式来获取资金,但要同时承担质押贷款利息,并且将损失部分的收益。此外,由于人民币理财产品的不可转让性,使得人民币理财灵活性大大降低,一旦投资者购买了理财产品将很难退出,当资本市场上出现更好的投资机会时,投资者只能“坐失良机”。
(3)产品信息、风险披露不透明。对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银行有责任向投资者披露持有资金的投资方向和资金运用模式,并全面揭示潜在风险。如果信息披露不充分,投资者受到银行的不实宣传的错误引导,容易使得二者陷入法律纠纷,并损害到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吸引力。然而,信息的全面披露也有可能使得银行陷入两难境地:如果客户面对的是非固定收益的产品,则他们关心的将不仅仅是银行信用问题,还会考虑利率风险问题。银行必须对债市投资的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问题作出全面的揭示。由此,银行信息披露上对监管部门履行得较好就会造成对投资者的不公。
(4)产品形式单一,创新不足。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至今,各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存在高度的趋同性,特别在资金的投向及产品的收益率方面都比较相似。这种同质性可能是由于人民币理财产品自身附带技术含量比较低,相比起其他理财产品更易于复制的结果;此外,由于受到地区性监管部门的限制,新产品的开发也存在一定阻碍,导致了人民币理财产品内容形式的单一、缺乏个性化的创新点。
(5)产品运作缺乏规范化管理。银行由于缺乏对人民币理财产品规范化的管理,容易混淆理财产品与其他类业务定义以及明细分类,产品的具体运作难于定位;缺乏对风险的严格管理,有可能引发投资收益出现所谓“保底”问题。现在多数银行实行承诺保底收益,但银行作为承担资产受托和管理角色,预期收益率并不代表着一个可靠而真实的收益,因此有可能出现市场上各家银行在预期收益率上的恶性竞争。为此,银监会已向各家银行明确提出“产品收益率不能盲目攀比”、“人民币理财产品不能搭售存款”、“明确风险提示”三方面要求以规范市场。
2 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标准化设计
当前,市场对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需求十分旺盛,银行在产品的后续供给上除了要保持“量”的供给,更应该强调“质”的提高。当务之急是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产品设计与运作管理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促进人民币理财市场进入一个规范有序的繁荣发展阶段。
2.1 产品外观要有现代化的包装形式
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简单的理解就是将客户手中闲置资金集中投向不同理财渠道,使投资者能拿到高于存款储蓄的收益。在这个过程里,银行其实扮演是一种“经销商”的角色,而并非产品的“开发商”,即银行通过打包包装金融市场上某个产品,加一定的盈利率出售给投资者。因此,产品的畅销与否首先就与产品的包装形式是否能吸引投资者的眼球相关。在人民币理财产品推出初期,许多银行就是依靠预期高收益率的外包装加上保底的承诺吸引了顾客。然而,随着国内投资者对理财产品认识的深入,这种简单且不规范的包装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笔者认为,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设计需要突出现资理财的理念,充分考虑现代人的理财动机和需求,寻找与时代同步的兼具人性化的产品外观包装形式,信托凭证就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形式。
2006年理财市场上出现了由人民币理财产品和信托相结合的新型理财品种。如兴业银行的“万宝利”与民生银行“非凡理财”。两个产品期限均为1年,收益率较近期市场1年期产品平均收益率高20~30 个基点,不缴手续费,投资者自行申报纳税。此类新型人民币理财产品以信托产品为基础资产,开创了银行与信托的新结合。
以信托包装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是银行和信托的新型结合体。其优点在于:①扩大了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渠道。原有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方向与货币市场基金类似,渠道比较单一,其收益易受到货币***策的影响。而对于新产品,银行则直接将信托产品列为理财的基础资产,扩大了投资的领域;②增强了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流动性和灵活性。新型产品拥有信托产品的质押贷款功能,能够办理质押贷款,具有较强流动性,解决了资金需求变动的问题;③提高了产品收益率并能规避部分风险。由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产品能带来比传统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更高的收益,而银行与信托公司相比存在较高的信誉度,在新产品中,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承担代客投资,银行与信托的结合使得新产品的收益率具备银行高信用的担保。因此,低风险的信托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可能成为的将来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上主导产品。
2.2 产品性能要满足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要求
目前银行对于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竞争大多打的是价格战,也就是以收益率高低来争夺客户。但是随着人们对理财产品认识的加深,多数投资者除了考虑收益率高低之外,也已经将安全性和流动性因素摆放到了重要位置。2005年初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投入市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基本上是预期收益率偏低、起购点高的产品,但也在短期内销售一空。可见,银行在进行人民币理财产品设计时,只有迎合市场对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需求才能在未来的理财市场占领一席之地。
产品安全性设计要求银行规范其投资运作和信息监管,防止出现信用风险。同时,银行要进行灵活的期限设计,以满足不同层次投资者的需求,并加大产品的流动性。例如赋予投资者提前终止权,可以加大投资者支配资金的空间,随时捕捉利率提高的机会收益。若遇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大幅度提高,选择人民币理财的投资者则可以取款转存,获取加息后高于理财的部分收益。
目前多数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投资模式类似于货币市场基金,通过产品发售,商业银行将募得理财资金投入债券市场与货币市场,银行通过投资央行票据、短期债券、债券回购等传统业务来获取收益,再将其中的一部分分配给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而信托凭证形式的新型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来自银行和信托公司联手定做的信托产品,此类产品收益的保证来自“回购式信贷资产转让信贷计划”,即银行将其目前尚未到期的部分优质信贷业务转让给信托公司,而信托公司则利用投资者的闲钱买进这部分信贷业务,同时,信托公司和银行签定回购协议,一年后银行溢价回购这部分信贷资产,溢价部分就形成了信托计划的收益。
2.3 产品服务要适应网络时代的特征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冲击了市场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发展,它要求银行充分运用网络和信息资源,对理财产品的服务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主要包括网络帐户管理、客户群分类管理和网络理财平台的打造。
对银行而言,通过网络建立客户帐户并将不同客户群体分类管理,可以在产品售后更好地利用网络来管理帐户、跟踪投资者对产品的需求状况和满意程度等,同时,使得银行对目标客户的需求更加明确。对客户而言,网络理财平台可以提供给他们更快捷的理财信息,使得他们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理财平台选择可行的人民币理财投资方案;采取更简便的交易方式,避免繁琐的柜台交易过程。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高速流转、产品创新迅速更迭和服务人性化的时代,因此,人民币理财产品服务要把握时代特点,在自己的网络平台上更快、更新、更准确地将产品推向市场。
2.4 产品表现要具备突出的品牌个性
打造良好的产品品牌形象是理财产品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步。为了在竞争中取胜,银行应注重产品的品牌效应,推出有鲜明特色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创造差异性,以获得和巩固属于自己的目标市场。设计个性化的品牌形象,最重要的是品牌定位,就是为产品的最终购买者定位。细分市场客户群体,增加个性化理财产品,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变化,不断创新人民币理财产品和投资渠道,提高技术含量和服务水平。人民币理财品牌所体现出来的个性特点,诸如收益稳健型产品、低起购点型产品、流动性产品等,通过各家银行的品牌个性推广和宣传,能在客户心中打下印记。
3 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规范运作与管理
人民币理财产品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产品拥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国内银行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的市份额,不仅要在产品上推陈出新,而且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管理制度,提高人民币理财产品资金的运作效率。
3.1 建立***的资产管理机制
针对人民币理财产品业务定位模糊、表内与表外业务混淆的问题,银行需要建立一套***的资产管理业务的组织构架和科学的管理机制,***核算人民币理财产品所形成的资产。***账户能有效控制资金运作的内部风险,妥善解决或减轻不规范的资产委托管理业务所带来的隐患。
3.2 建立健全专家理财制度
人民币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好的理财服务要求银行拥有一支优秀的理财专家团队。理财人员应具备渊博的经济和法律知识,全面了解银行、证券、保险、房地产、外汇、法律等方面相关知识,拥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才能够帮助客户做好理财产品的筛选。由专业的理财人才组成理财团队,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再加上详尽的制度规划,就形成了一个健全的专家理财制度。在理财制度下,银行理财人士细分客户群,进行差异化管理,针对不同的投资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方案,由此能提高顾客满意度也能提高银行效率。
3.3 加强行***监管力度
目前,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市场监管相对薄弱,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人民币理财产品运作进行规范。因此潜藏着较大的风险因素。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各家银行做出保底收益的承诺,在收益率上采用“预期收益”的模糊字眼,相互竞争盲目攀比,容易引发风险。虽然根据现行的监管规定,包括券商、期货经纪、信托等门类的委托理财都不允许承诺最低收益,但对于人民币理财在相关的信息披露、账户***等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法规来规范。因此,市场期待着行***监管加大力度以使得人民币理财市场进入一个规范有序化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高焰.从人民币理财产品看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j].金融经济,2006(10)
2 胡斌,胡艳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特点及机遇[j].新金融,2006(5)
3 蒋涛.人民币理财产品莫蹈券商覆辙[n].数字财富,2005-01-10
人民币理财产品篇4
[关键词]工商银行 人民币个人理财产品 现状 发展对策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股市大幅缩水,屡次的宏观调控也使房地产市场受到震荡,通货膨胀的预期使黄金价格不断攀升,我国的个人投资理财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场金融震荡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投资偏好也由原来的“高风险高收益”逐渐转变为“追求回报同时控制风险”,这样的改变使近年来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受到热捧。工商银行是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拥有中国最大的客户群。因此,本文以工商银行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从该银行2009-2011年到期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中随机抽取了638个样本,研究工商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概念及分类
Mengchun Ding,Hongxin Lin(2009)指出个人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通过分析和研究潜在的目标客户群而设计发行的,将从客户手中募集到的资金按照合同约定的要求投向相关的金融市场或者购买相关的金融产品,最终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将投资收益(或损失)分配给参与计划的投资者的一类理财产品。
根据币种不同,一般包括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币理财产品两大类,本文主要选取人民币理财产品作为研究对象。在目前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中,根据不同的投资期限可分为短期产品(1年以内,不包括1年)、中期产品(1~3年,包括3年)和长期产品(3~5年);根据客户获取收益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保证收益理财产品和非保证收益理财产品;根据投资领域的不同,可以分为债券型、信托型、资本市场型、挂钩型及QDII型产品等。
二、工商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现状分析
工行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数量纵多,本文按照2009年~2011年到期的理财产品数量和40%的抽样比率,根据随机数表共随机抽取了638个样本,其中2011年到期的样本473个,2010年到期的样本93个,2009年到期的样本72个。从对样本的分析情况来看,表现为:
1.产品超短期化特征明显,超短期产品的预期收益有所上升,产品到期收益达标率有所下降。
表1 2009年~2011年到期产品——按期限划分
数据来源:根据和讯银行数据整理
近三年来工行发行3个月内的理财产品所占比重持续升高,由09年的57%上升到10年的72.04%和11年的71.46%,同时,预期收益持续上升,由2009年的2.75%上升到2011年的4.36%。然而,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达标率却在逐年下降,各种期限类型的理财产品收益达标率都呈下降趋势,其中4~6个月理财产品的收益达标率下降最多。
2.信贷类和其他理财产品所占比重下降,债券类和混合型理财产品占比上升,各类理财产品的收益达标率普遍下降。
表2 2009年~2011年到期产品——按投资对象划分
数据来源:根据和讯银行数据整理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3年来,债券类和混合型理财产品占比有所上升,信贷类和其他理财产品所占比重下降。2011年到期的理财产品债券类和混合类共占72.94%,票据类、打新股和类基金的发行量几乎为0。另外在2011年到期的理财产品中债券类、信贷类和混合型产品的达标率相对较高,但与2009年相比,各类理财产品的收益达标率普遍下降。
三、工商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
1.产品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
截止2012年一季度末工行已累计发行理财产品3081款,虽数量众多,产品种类却不丰富。期限不超过3个月的超短期产品占发行总量的七层以上,债券类和混合类产品占发行总量的七层以上,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占到总发行量的93.65%,产品种类还是比较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而同期花旗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见下表),不同期限、不同投资对象、不同收益类型的产品均有涉及。
表3 花旗银行2009年~2011年发行产品
数据来源:根据和讯银行数据整理
2.缺乏对到期收益的严格管控机制和披露机制
如前所述,与工行逐年上升的发行量不相适应的是各类理财产品的收益达标率逐渐下降。而且将工行与建行、 兴业、招商、平安、北京、渣打、东亚七家银行2011年到期产品收益违约率进行对比,发现:2011年到期产品中工行到期产品总数最多,达1164种,违约数量也最高,达120种,违约率为10%,在八家银行中排在第三位。虽工行的违约率并不是最高的,但因其产品数量多,一旦有产品出现违约,其涉及范围广、影响不可忽略。出现这样的结果说明工行对自身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缺乏严格的管控机制。
而且在该行数据整理的过程中发现工行未对其到期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进行严格完善的披露。这个问题不仅在工行存在,在其他银行理财产品的披露过程中也普遍存在。据银率网不完全统计,东亚银行披露率最低只达30%,渣打银行只有44%,兴业银行只披露了54%的产品信息,北京银行有65%。
四、工商银行人民币个人理财产品发展对策
人民币理财产品篇5
整体来看,非结构性外币理财产品的发行主体全部是国内银行,这部分中资银行发行的外币理财产品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有接近78%都是保本型(即保证收益和保本浮动收益型),在投向上以债券与货币市场工具为主。除了直接投向境内外外币货币与市场类工具或相关资产外,还有不少银行发行的外币产品通过外汇兑换为人民币,同时利用衍生工具锁定汇兑风险,转换成人民币的本金投向国内的货币与债券市场工具或者货币与债券市场工具与非标债券类资产的组合。因此,从产品设计上来看,人民币汇率、外币发行国利率以及国内人民币市场利率水平会成为影响外币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因素。
外币低利率决定外币投资收益维持低水平
从外币发行国利率水平来看,今年以来,除了欧洲央行分别在6月和9月各降息10个基点外,包括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在内的主要外币发行国均维持利率不变。各国利率水平维持在低位决定了投资者持有的外币资产所能获得的收益率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
从整体收益率来看,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固定收益类(扣除结构性产品,下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从1月的5.75%下滑至10月的5.14%,降幅超过10%;外币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从1月的3.50%下滑至10月的2.43%,降幅超过30%。
本币汇率持稳令外币理财产品收益受限
在外币利率水平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引发外币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的因素集中在人民币汇率和国内市场利率水平两个方面。包括美元、澳元、欧元等在内,人民币兑主要外币的汇率都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第一季度,人民币兑各主要币种整体呈现下行走势,这使得美元、澳元以及欧元等外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出现短暂反弹,整体外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也从1月的3.50%上升至3月的3.85%。而从第二季度开始,人民币兑主要币种逐渐持稳,兑部分币种开始反弹,这使得银行在运作外币理财产品过程中采用衍生工具锁定汇率风险的成本增加,从而令外币理财产品收益受限。
人民币外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显现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本币市场资金面的宽松致使人民币固定收益类资产的平均预期收益率逐步下滑,这使得投资于国内人民币债券与货币市场工具、非标债权类资产的理财产品本金收益率下滑,尤其是外币产品发行集中的6个月以上期限的市场资金价格(Shibor)从6月开始转跌,进一步拖累外币理财产品收益率。
6月以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由盘整转为快速下行,导致美元外币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跌势加剧,再加上美元外币理财产品在外币理财产品中的发行量占比接近6成,使得外币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率持续走低。从第二季度开始,在经历央行4~5月两次定向降准后,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势头显著放缓,使得二者收益率出现显著差异。
从未来汇率的走势上来看,由于美国已经结束量化宽松***策,因此美元兑人民币走势很可能从此前低位反弹,而部分国家继续维持量化宽松***策可能使得这些国家的外币兑人民币汇率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而在国内宏观***策方面,由于对央行进一步定向降准甚至全面降息的预期逐渐升温,人民币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率可能脱离前基本持稳的状态转向下行,两方面因素影响将使得外币理财产品表现出现分化,澳元、欧元、英镑等外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在这些国家基础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可能受到上述负面因素的影响继续走低,而美元理财产品受到美元汇率反弹的影响,下滑程度可能小于其他外币品种。
30%
今年前三季度外币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从1月的3.50%下滑至10月的2.43%,降幅超过30%
人民币理财产品篇6
人民币理财产品即由商业银行自行设计并发行,将募集到的人民币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产品。其实质是以基础资产未来现金流为基础,在资本资金市场上发行信托受益权凭证等进行融资的过程。
投资期限长短
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的基础资产主要为银行间市场国债、***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央行票据、企业债、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及金融市场上信托计划等,近年来其投资对象又扩展到股票等投资品种。在投资者承受一定风险的条件下,商业银行扣除相应费用后以高于存款利率和略低于基础资产原价格的价格分拆转手,把本金和收益让渡给投资者,使投资者得到较高收益。
从2004年人民币理财产品诞生至2007年3月底,各家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人民币理财产品已达到380多款。这些产品在投资期限、产品的收益和产品性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这些差异正是适应了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应运而生的,投资者应当根据对资产流动性的需要、风险偏好和资产总量等因素,合理的选择适当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进行投资。下面将市场上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做一归纳汇总,并分析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特点。
根据个人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不同,我国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种。
短期产品为1年以内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中期产品为1年(含)到3年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长期产品为3年(含)至5年的理财产品。具体如表1所示:
“高矮胖瘦” 四大类
按照产品设计思路和运用金融工具的不同,可以将产品分成四类,分别是债券型、信托型、结构型及QDII产品。债券型人民币理财产品是银行将募集的资金投资于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券等收益稳定的市场,经过一定期限后投资者可获得收益,并获得原额本金的产品。对商业银行来说,操作和管理的难度低,但资金的投资渠道有限,影响了收益率。信托型的理财产品也被称为银信连结理财产品,投资于商业银行或其他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机构担保或回购的信托产品,也有投资于商业银行优良信贷资产受益权信托的产品。结构型产品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一种投资组合,是将固定收益与选择权产品相结合的一种投资方式,是一种传统的投资方式与金融衍生品的组合。结构型产品又分为股票挂钩型、利率挂钩型、汇率挂钩型、指数挂钩型及信用挂钩型。QDII产品,即所谓合格的境内投资机构(Qualified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代客境外理财,是指取得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将客户手中的人民币资金兑换成美元,直接在境外投资。这四类产品如表2所示:
睁大眼睛选
当然,除了上述分类方式外,还有更多的其他类型的分类方式,如按照发售地区的不同分为仅在某一地区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在全国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按照是否可以赎回分为可赎回人民币理财产品与不可赎回人民币理财产品;按照投资起点的高低分为,高起点、中起点和低起点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按照是否有保底收益,又可分为保底收益与不保底收益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加以合理选择。比如,如果需要流动性较强的产品,则可以选择期限较短或可赎回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如果需要寻求较高的收益,则可以选择投资于专门将股票作为投资品种的产品;如果要稳定的收益,则可以选择保底的或者投资于债券或央行票据的人民币理财产品。
对于投资于人民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来说,往往最关注应该就是投资收益率的问题,而收益率的高低进一步就取决于所投资的方向,即所投资的是央行票据还是债券抑或是股票。在投资方向既定的情况下,收益率的高低就取决于管理人的投资能力和所处的宏观经济形势如何。目前,投资于高风险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受股票市场的波动也呈现震动情况,这属于一种系统性的风险。
***山东中烟工业公司财务部;
***强山东枣庄学院;
人民币理财产品篇7
关键词:商业银行 储蓄 人民币理财外币理财
同样将钱存在银行,收益却要比同期储蓄高出30%,人民币理财产品一露面就备受市民关注。这个“类储蓄”的产品一出,可以预见,其他银行推出类似产品是早迟的事,一旦人民币理财遍地开花,会不会就此让传统储蓄“下岗”?
形形的理财产品围绕储蓄资源的争夺战正在日益升温,其热销首先得益于人们对银行信用的认可度。尽管储蓄存款依旧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但是储蓄资金的被分流却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少银行的网点出现了储蓄同比负增长的局面。
央行最近一份问卷调查显示,有68%的被调查者觉得储蓄存款利率低,无一人认为利率高,居民持有储蓄存款尤其是定期储蓄存款意愿明显下降。今年以来,凭证式国债、人民币理财产品、货币市场基金越来越火爆,在居民投资纷纷选择这些理财产品的情况下,城区居民的投资理财意识显然更强,因此城区储蓄分流的趋势也相对快。储蓄存款的分流趋势直接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构成了压力。
作为国内首家获银监会批准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银行,光大银行继成功推出外币理财产品A计划后率先推出一款面向个人客户的全新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
作为国内首家获得外汇衍生交易资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成为第二家获得人民币理财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在全国范围内推出“民生财富・人民币保值理财”产品。
继光大、民生之后,中信实业银行又将人民币理财收益率推向市场“最高峰”―――年期10万元以上额度收益为3%且无需配比任何储蓄,成为第三家推出人民币理财业务的银行。
招商银行12月1日加入开办人民币理财业务***团,推出一款“人民币债券理财计划”产品“客户拥有提前终止的权利”成为招行此次推出的人民币债券理财品的最大特点。
2004年末以来,由股份制银行发起的“人民币理财”大战导致四大行不少存款都成了中小股份制银行人民币理财大餐的一部分,不少储户拿着其他银行的存单取款到发行银行认购人民币理财产品,因此,原本无动于衷的四大国有银行显然也不能再沉默。热卖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正成为中小银行争夺存款的利器。据有关粗略统计,自去年人民币理财产品首现市场以来,目前全国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市场余额已达300亿元。
刚刚发完一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的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以前年底是银行吸收储蓄的黄金季节,明里暗里用尽各种手段吸收存款,竞争特别激烈,吸储成本也较高。而2004年末由于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的火爆,各分行、支行的行长们都松了一口气,指标大都超额完成,市场份额也得到提高。
人民币理财产品作为发展中的一个新事物,监管层对股份制银行们抱着一种先松后紧的态度。去年,股份制银行在销售时所用的保本保息概念成为吸引广大投资者的一个卖点。12月初,银监会发出通知,不允许商业银行在宣传中提出保本保息概念,并提醒投资者需注意投资风险。此后,一些银行纷纷使用了预期收益率的字眼。
有业内人士指出,市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追捧不能掩盖其先天的不足和后天的隐含风险。记者了解到,业内对人民币理财到底是委托理财类产品还是储蓄类产品尚存在分歧。依照现行监管规则,包括券商、期货经纪、信托等门类的委托理财都不允许承诺最低收益,而对于人民币理财在相关的信息披露、账户***等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法规来规范,相对于其他理财产品,显然很不公平。如果是作为储蓄类产品来看,那么其实质就是银行的吸储手段。
从去年年投资人民币理财至少有来自两方面的风险:一是在投资期间,央行上调人民币存款利率,当存款利率高于产品收益率时,投资者等于损失了部分存款利息;二是银行自身的经营风险,当某家银行出现经营困难时,它所销售的理财产品可能出现兑付危机。根据惯例,银行在发售理财产品时不能承诺保底收益和固定收益。虽然人民币理财产品所募集的资金以收益稳定的央行票据和银行间债券为投资对象,但银行作为一个商业主体,不可避免地存在经营风险,因此从这方面来说,储蓄虽然利率低,但却是明码标价、收益在起存的时候就是得到保证的。
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是基本确定的,也就是银行所称的预期收益率。而这一预期收益率在理论上也是有相对保障的。
这是因为,银行在设计发行理财产品时一般先期已购买了相应的投资品种,可以计算出到期理论收益率。所以一般而言,如果没有特殊事件发生,通过投资产品久期与投资品种久期基本匹配的原则,对国债、央行票据等按照买入持有的操作策略,原先的预期收益是相对有保障的。
人民币理财不再只是单纯地相互比较预期利率高低,品种多少、付息方式、售后服务等,都成为各家银行争抢客户的招数。人民币理财已出现了如下新特点:
(一)品种多
从一开始的一年期、两年期到现在的最短3个月,最长3年。
(二)流动性强
初始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没有可提前终止或者随时解约的规定,现在已增加,方便了投资人资金的流动。
(三)付息方式多样化
而今的理财产品不再只是到期才付息了,像民生此次的产品付息方式有两种,3个月和1年期产品为到期还本付息,3年期产品则为按年付息、到期还本。
再来看看外汇市场,自中国银行第一个发售外汇理财品之后,各家银行已纷纷推出了期限不同、收益不同、条件不同的外汇理财产品,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扩大和稳定客户群,提高客户资金收益率。当然,各家银行也冠以了不同的引人注目的名称,比如中国银行的“汇聚宝”、农业银行的“汇利丰”、兴业银行的“万汇通”、招商银行的“外汇通”以及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等。
在选择外汇理财产品时,投资者必须向银行了解清楚对每个产品的构成、收益实现的条件、风险和制约行为。
首先,目前各家银行推出的产品最终收益有固定和不固定之分,按照收益挂钩的对象,可分为汇率挂钩型、利率挂钩型和金价挂钩型等,那么客户如何获知收益的高低呢?前提条件就是对挂钩对象的判断。比如:为什么现在有许多客户抱怨去年买的理财产品太亏?实际上他们当时忽略了一点,就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正从60年低点逐步回升。事实上,在一年多时间里,美联储基准利率已从1%升至近4%。因此,建议投资者选择产品时一定要注意对产品挂钩条件以及挂钩对象的判断。
从收益实现来看,在产品协议中,一般都有收益取得的方式。这些看似简单,但同样很重要。收益取得方式可分为利随本清和按期付息,对于小额资金的客户可能区别不大,但资金量大的客户就有一个再投资过程,他可以用取得的收益再投资于其他项目。有些银行为鼓励客户大额购买,一般会比小额资金提高0.2%的收益率,如果你的资金接近优惠线的时候,别忘了再增加一些购买额。因此,建议投资者既不要对收益看得过重,也不要忽视本该属于自己的收益。
从产品风险角度来看,虽然目前所有的产品都打着保本的旗帜,但有些产品细算起来并不保本,这类产品主要是“货币互换型”,其模式一般为:当A货币与B货币的汇率在某个时间点没有达到约定水平时,A货币则可得到C收益;但达到约定的水平时,A货币在获取C收益后则被转换为B货币。看似收益不错,但这种转换都是在A货币相对于B货币贬值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投资者必须要考虑到A货币可能贬值的幅度与C收益的比较,如果差距较大,对客户来说明显是不利的。因此,建议客户对风险度的把握上还需听听专家的观点。
从制约条件来看,在大多数产品里都有“客户无权提出赎回”的条款,但这一点常被投资者忽视,客户购买的心理大多是收益越高越好,却忘记了收益高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甚至于有些客户为保证高收益,还存了大量的3年期和5年期品种。当急需用款时,才发现理财产品不具备传统储蓄产品可提前支取的便利,即使同意办理质押贷款,但还需支付高额贷款利息。因此,建议客户在选择产品时一定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总之,外汇理财产品虽好,也是因人而异,投资者既要考虑到资金的需求状况,也要比较与银行传统储蓄产品以及投资产品的差异,真正购买到称心如意的外汇理财产品。
在众多理财产品中,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与同期同档次储蓄存款利率相比,收益率一目了然。外汇理财产品则不然。特别是涉及不同币种之间需要转换的,其收益率通常需要经过一定的换算。再加上外币储蓄利率是部分放开,各家银行本来差别就很大,直接与某银行同期同档次相应币种储蓄存款利率比较,并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如果涉 及转换汇率,则对普通的个人投资者来说,会显得更加繁琐与陌生。
人民币理财产品篇8
“我手中的欧元怎么办呢?”今年初至5月中旬,人民币对欧元己累计被动升值14.5%。也就是说,如果有1万欧元在手,从去年12月到现在,大约缩水1.9万元人民币左右。那么,对于手持欧元的朋友来说,如何从容地变忧为喜,就需要技巧了。
手中有欧元的怎么办
――继续持有
也就是半年时间,欧元兑人民币由“10字头”跌进“8字头”。欧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大起大落,让持有欧元的人损失惨重。李女士因儿子去年从德国留学回来,手头积攒了1万欧元的现汇,也没怎么去打理,最近一看汇率,大吃一惊:去年12月时,1欧元现汇还能换10元左右的人民币,可现在,只能换8元多的人民币了,白白损失了约1.9万元人民币。
“就好像股票被套牢了一样,欧元现在就是这种态势。”中国银行理财专家建议欧元持有人,“由于已深度套牢,如果不急着用钱也不必急着结汇,可以等欧元反弹时再结汇,以减少损失。”
专家认为,虽然对后市走势有很多不同意见,但目前来说,无论是欧元还是英镑,只要是欧洲货币都应保持观望。因为,伴随欧元快速下跌的,还有英镑和瑞郎。自去年12月初以来,英镑和瑞郎对人民币汇率分别贬值11.23%和10.25%,手头拿了英镑和瑞郎等外币的,同样损失惨重。
欧元理财产品如何选购
――暂时不购买
由于欧元近半年以来一路跌势不改,国内发行的欧元理财产品收益也不甚理想。据统计,在上半年到期的欧元理财产品中,许多产品并未达到预定的年化收益率。
据普益财富统计,5月7日至5月27日,共有310款理财产品到期,仅有三款理财产品未实现预期收益,都是欧元挂钩产品。其中一款挂钩于欧元兑美元的产品投资期仅为18天。从产品说明书中看到,该产品设定了一个汇率区间,若投资期内,挂钩汇率没有突破区间范围,则产品获得2.5%的年化收益率,否则仅为0.1%。然而,产品投资期内正值欧洲债务危机深化阶段,欧元大幅贬值,欧元兑美元汇率跌破区间范围,因此产品到期仅获得0.1%的年化收益率。另两款未实现预期收益的欧元理财产品,期限分别是15天和31天,最终收益为0.1%和0.36%。
据了解,目前国内多家银行都已经停发了欧元理财产品。即使发行了欧元理财产品,也多是保证收益的外币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也不高,通常为1.25%,六个月期年收益率为2%。
因此,中国银行理财师建议大家目前不要去购买欧元理财产品。因为,目前希腊债务危机仍没有全面缓解,欧元汇率或将持续下跌,应该谨慎。
澳元理财产品怎么样
――同样要小心汇率风险
与同期收益率不尽如人意的欧元理财产品相比,澳元类理财产品成了“香饽饽”。因为澳洲央行连续加息,而且澳元类理财产品收益较高。比如某银行外币理财1010期澳元产品,投资期限为6个月,保本型产品,预计年化收益率达到4.8%。
但是,理财专家提醒,澳元理财产品收益率虽高,但其实是指其抗汇率的风险能力相对较高。即使是保本类的外汇理财产品,通常都不会保汇率风险的。比如一款产品年收益率为4%,如果汇率跌了4%,则相当于收益为零;当然,如果汇率升了4%,则相当于赚了8%。
理财专家提醒投资者,由于外汇市场波动频繁,在购买外汇理财产品时也应充分了解产品特性和相关风险,看是否适合自己,同时要避免外币汇率波动可能造成的换汇成本提高。从澳元来说,尽管澳元此前走势非常强劲,但不代表未来澳元还会持续走高,如果金融市场波动、风险加大,或者全球资源需求下降,都有可能打击到以澳元为代表的商品货币。
最后,要告诫投资者,如果目前手中持有的是人民币,就没有必要兑换成美元或者澳元去投资,以规避人民币升值的风险。况且相比人民币理财,外币理财现在不占优势。目前,银行发行的一年期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普遍高于预期收益率在2%左右的美元理财产品,况且人民币目前面临升值预期,因此持有其他外汇资产都不如持有人民币资产划算。
炒外汇――风险相对较高
目前,合法参与外汇投资的方法有几种,包括通过“外汇宝”实盘单边做多、购买挂钩汇率的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间接参与,更直接的方式则是用人民币汇兑自己所看好的外币,放做外币存款。“外汇宝”业务只要去银行柜台就可以操作,主要是根据国际外汇市场上外汇汇率的频繁波动,采取低买高卖的方式,在不同的货币间转换并赚取一定的汇差或利差,以达到保值、盈利的目的。
此外,还有些银行可以进行外汇保证金交易,原本可以以小博大,但为了降低风险,现在的保证金比例是一比一,其优势就是可以在汇率下降时“买跌”。
人民币理财产品篇9
在连涨了近9年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反常地贬值了。今年2月以来,受到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策(QE)以及部分发达国家经济回暖的影响,国内一直沉寂的外币理财市场回暖,以美元为代表的外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走高。
人民币贬值引猜疑
当市场上还自信地一致认定,人民币破6只是时间问题的时候,人民币却突然意外地贬值了。自2月18日人民币开始贬值以来,截至2月的最后一天,盘中最低6.1808。而三月公布的一系列数据同样不容乐观。
3月10日,中国央行将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较前一交易日大幅上调111个基点,创2012年7月以来最大涨幅。2014年3月8日刚刚公布的中国2月出口数据意外大幅下降,远低于预期。央行授权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4年3月1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6.1312,较前一交易日上升0.18%。3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201。人民币对美元从年初至3月初已经下跌了1.54%,这个幅度超过了2013年全年涨幅的一半。
市场担忧人民币贬值形成趋势,有经济学家认为一旦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人民币还会大幅贬值。面对人民币意外贬值引发的各方猜测,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剑阁3月19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香港论坛上表示,中国去年外汇储备实际已达到4.2万亿美元。李剑阁称,人民币可兑换已经提了二十年,近期的人民币贬值令炒家提前出局有利汇改,但人民币不会趋势性贬值。
广东中行外汇分析师胡年丰对媒体表示,从技术上看,即期汇率在6.20、6.25附近都是较大阻力位置,而如果跌至6.25的话,市场的贬值预期可能会加剧。“不过长期来看,人民币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基础。”
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陶冬分析称,近期人民币贬值有市场的因素,也有央行的容忍,但贬值的时间不会太长。“因为一旦人民币升值预期出现改变,资本外流会特别严重,预计在贬值稳定之后,人民币或略微向上,年内有1%的升幅。”
外币理财成投资宠儿
3月15日晚,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央行决定扩大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自2014年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意思就是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可在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2%的幅度内浮动。同时,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当日美元最高现汇卖出价与最低现汇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当日汇率中间价的幅度由2%扩大至3%。这意味着,一天之内不同时间去银行兑换外币,价格可能会差别很大。
随后,不少银行的外币理财产品收益开始飙升,成为理财市场的热点,投资者们不禁将目光转向了外币理财市场。经梳理发现,近段时间市场上高收益的外币理财产品还真不少。
截至3月20日,各银行大部分短期美元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在3%左右,仅有部分在1%~2%。但工商银行调高到了4%以上,兴业银行产品预期收益率达到4.9%,最高的是中信银行达到了5.7%。值得注意的是,成都某银行发售的一款固定收益型澳元理财产品,收益高达7.2%。
“这7%收益的还有吗?”“这5.1%的理财怎么买?”某支行大厅内,几位中年大妈围住银行理财经理不断发问。仅简略了解了某款外币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后就直接签约购买的投资者也不在少数,俨然市场上已经掀起了一股认购外币理财产品的投资热潮。
中信银行理财客户经理表示,以往外币理财收益率都较低,去年收益率还多维持在2%-3%,今年才涨上来的,目前的银行理财、互联网理财收益均在下滑,外币理财的收益率还是很好的。
经查询部分商业银行网站发现,如客户经理所言,许多银行近期发售及在售的外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较去年均有大幅提升,同时在外币理财中,与美元相关的理财产品较前期涨幅较大。
投资忌人云亦云
人民币这波意外贬值催热了外币理财产品,让投资者按捺不住投资热情。但值得注意的是,前文提到,不少专家都指出人民币贬值不会成为长久趋势。另一方面,面对外币理财市场这番火热繁忙的景象,相关工作人员提醒投资者:投资切忌盲目跟风,多了解情况之后再决定是否买入。
农业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外币理财产品是与外币挂钩的,这意味着受外汇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大。在过去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局面下,不少投资者往往买入人民币、卖出美元。此次扩大汇率浮动幅度后,人民币汇率向下的空间也随之扩大,不论购买外币理财产品、还是换汇,收益面临的风险也加大。
随着浮动区间的扩大,人民币可能在几天之内就出现几十、上百基点的波动。市民在选购人民币理财产品之前,还需要及时掌握国内外的经济动向,了解外币理财产品收益的不稳定性,以此来选择买进还是卖出,切勿盲目跟风或听取片面之言,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不要轻易试水。
中信证券分析认为,在现阶段央行选择扩大汇率的波幅主要原因是目前是人民币汇率自由化很好的窗口。在经济低迷的状况下,任由人民币贬值一方面能够刺激出口起到稳增长的作用,且放宽人民币波动空间使得热钱流出不会对流动性造成负面影响,至少使得其不会成为遏制经济的因素。
人民币理财产品篇10
辞旧迎新之际,且回顾一下2014年银行理财的表现,好为我们2015年的投资提供借鉴。
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2014年收益表现
平均收益率4.75%,较2013高0.51%,
3-6个月期限产品收益不断下滑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截至12月20日,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在2014年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27%,相比2013年的平均值4.75%,全年整体高出0.52个百分点。其中,非保本浮动收益类型的理财产品,2014年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47%;保本浮动收益类型的理财产品,2014年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64%;保证收益类型的理财产品,2014年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60%。
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2014年收益表现
平均收益率5.95%,较2013高0.58%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截至12月20日,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在2014年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95%,相比2013年的平均值5.36%,全年整体高出0.59个百分点。其中,非保本浮动收益类型的理财产品,2014年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7.1%;保本浮动收益类型的理财产品,2014年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84%;保证收益类型的理财产品,2014年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18%。
长期限理财产品占比,较2013年增加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截至12月20日,2014年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投资期限121天,相比2013年的平均值延长12天。
外币理财产品2014年收益表现
整年走出下滑趋势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截至12月20日,2014年外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2.91%,而2013年外币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仅为1.85%。虽然从数据上看,2014年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较2013年高出不少,但是从2014年的收益率走势来看,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整体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2014年3月份外币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达到峰值3.43%,随后在一路下行,进入11月份,其收益率平均值已然低于2013年同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人民币理财产品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