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债台高筑,却可以一夜铸就。国内高校2500亿元的债务,虽非一朝一夕堆砌起来的,但是,之多也不过七八年的光景。这种负债速度,比国有企业的负债速度和规模,要迅速多了。
合并也好,扩招也罢,大学需要硬件建设,硬件建设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没钱搞建设,商业银行成了高校大兴土木的“钱袋子”。问题是,举债搞建设的高校,是否将贷来的每一分钱都用在了钢刃上了呢?
频现“大学门”事件
在高校债务窟窿浮出水面之前,有关中国高校患上了“群体性烧包征”的说法,已经很多。“群体性烧包”的证据,是“大学门”事件――一个又一个用钱堆砌出来的奢侈型大学大门。
2006年,有好事者搜集了国内一些高校新修建的大门照片,以及传说中高昂的造价数字,集中放在网上“展示”。一时间,响应者众多,各地网友纷纷“慷慨解囊”,将自己拍摄的大学校门照片,跟帖在后面。其中,有几所高校的大门,因为奢华得比较离谱,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
譬如,山东聊城大学校门,在网络上被称为“高校最大、造价最高的大门,造价居然达8000万元”。
聊城大学宣传部部长刘树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责网上的消息纯属谣言。刘树山说,“校门的真正造价是300万元”。该校门是一个门馆合一的建筑,大门共有两层,一层是大门、门卫室、停车场,二层是1000多平方米的校史展览馆。大门总共140多米长,两层楼高,总建筑面积不到2000平方米,大门的28根柱子象征着聊城大学28年的历史,“就是用金子也要不了8000万元”。
300万元一个校门,便简朴了吗?对于一个处于地级市的不知名的大学而言,如此气派的大门,搁在聊城,难免有些刺眼。成为媒体追踪采访的对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中国高校大门排行榜”上,据传造价达500万元的合肥工业大学的校门,也颇为吸引眼球。
然而,和广东工业大学的大学城校区的校门相比,合肥工业大学的校门,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只有亲眼看到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的正门,才知道什么叫大,什么叫浪费。据说,单是正门的水泥柱,每根的造价都要几十万元。像这样用来装饰用的柱子,不下几十条之多。
前面的广场,比足球场还大,地面全部用大理石铺的。大正门东面一点是个小正门,够该校一个年级照毕业照。有资料介绍,整个校区占地面积2402.52亩,一期工程校舍面积32.1万平方米。很多地方都是浪费做公园,人工堆了三个小山头……
此外,南昌大学的校门,也颇是奢华。校方承认的造价是600万元,而一份出自于重庆科技学院新校区建设考察团全体成员之手,名为《南昌大学、浙江大学等学校新校区建设考察报告》中有关南昌大学新校区的情况是:“整个校园注重园林与水体建设,园林景观共投入1亿多元。三座广场(校前区广场、校大门广场、卧龙广场)及广场上的喷泉、雕塑等景观建设共投资8000多万元。三座雕塑(和平女神、贝莲喷泉、中华正气龙)投资800多万元。两座人工湖,水体面积200多亩,加上护堤、湖旁道路及景观建筑等共投资4000多万元”。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一掷千金的大学校门,不难知道,高校背负的债务中,奢侈浪费的成分占了多少。一些高校间,讲外表的排场和比奢华,已经远远甚于比内在的学术底蕴和办学质量。
显然,这是一本念错了的竞争经。当局者迷的高校,可曾从梦中惊醒?
审计警告成了耳旁风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高校普遍面临的债务危机,除了银行和掌管学校财务秘密的当权者心知肚明,还有哪个部门最清楚呢?
2004年9月3日的《北京青年报》,转载了《扬子晚报》的一则消息: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日前在第二届计算机审计国际研讨会上表示,目前少数高校的财务管理有失控现象。今年6月份以来,国家审计署就进驻全国19所重点高校,对2003年度的财务收支、收费等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基建工程款、校内院系所办学收费、校办企业资金运作,是此次审计的重点项目。此次被纳入审计的高校包括北大、清华、大连理工等。***说,高校审计主要是针对部属院校。
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审计尚在进行当中,具体结果还没出来。对于当时备受关注的大学城建设问题,***说,对大学城的审计主要是看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不过由于教育效益的周期较长,大学城使用最终效果如何,短期内是很难评价的。审计部门对大学城的审计,不仅在于资金的使用,还包括部分大学城的占地规模是否过大、大量贷款是否存在金融风险、建设大学城在中间环节是否有违规操作或非法牟利等行为。
然而,审计署官员的警告,在高校里并没引起太多的重视,大学城建设,依然加速进行。2005年5月,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对4城市高教园区开发建设情况的审计报告,其中包括浙大的紫金港校区。审计报告称,大学城的修建中,存在依赖银行贷款过重的情况,4市高教园区建设计划投资中的银行贷款占近三分之一,截至2003年底,实际取得银行贷款152.76亿元,占已筹集到建设资金的59.42%。
巨额债务与基建腐败
因为大规模的基建,高校在欠下巨额债务的同时,还陷入了腐败丑闻的泥潭。有的高校的财务负责人,在“功成名就”之时,以辞职的方式,离开了高校,其中原委,不言自明;有的则没来得及脱身,已经被检察机关盯上:譬如,2002年至2006年,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周世波在武汉音乐学院场馆改造、综合教学楼兴建以及新建学生公寓等工程的招标和建设中,先后12次收受贿赂29万元,倒在了工程上……延安大学原校长惠延德,在榆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任***书记时,插手基建工程,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就收受了62万元的资金。此案成为2005年陕西高校级别最高、涉案金额最大的腐败案件。
一些大学在建大学城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学领导与房地产开发商、建筑承包工程公司的钱权交易。2004年,一位省级检察院的领导和笔者谈起高校腐败现象时认为,高校已经列为检察机关重点监控的领域之一。
话音未落,2004年年底,在南京市人民检察院公布的年度十大案件中,高校基建腐败案就占了4件。事实上,当年检方查办的发生在教育系统中的职务经济犯罪案件远远不止4起,而是19起。南京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根据群众举报,连续组织查处了南京财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在新建大学城基建过程中发生的10件10人职务犯罪大要案件,其中,涉案50万元以上的重特大案件6起。另外,建邺区人民检察院还查办了南京信息大学等5所高校在教材采购中发生的5件5人受贿案件。
以南京市反贪局侦查二处查处的案件为例,2004年3月,在查办一起国土部门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时,检察人员顺藤摸瓜,通过对行贿人的一步步突破,共挖出了9起发生在南京高校基建部门的职务犯罪案件:
刘代宁,南京财经大学原副校长,受贿161万元;
方慕钰,南京财经大学基建处原处长,受贿155万元;
冯小龙,南京中医药大学基建处原处长,受贿102万元;
李兴荣,南京理工大学基建处原处长,受贿97万元;
陆志宏,南京理工大学基建处原副处长,受贿139万元;
,南京师范大学基建处原处长,受贿39万元;
高校基建腐败牵涉到大学城内80%以上的高校。“对基建引发的腐败,***府和司法部门想了很多方法,很难收到满意效果。”一位参与多起高校腐败案侦查的检察官说。
这还是有证可查的受贿金额。高校“穷”得不干净,同样是被社会所诟病的原因之一。■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大学门”事件和奢华欠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