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需求篇1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我国的中小企业跟随中国经济一同成长,据《中国中小企业年鉴2011》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总数达到4300多万家,占到企业总数的99%,对GDP的贡献超过了60%,创造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占对外贸易总额的60%,对税收的贡献比例达到50%,这些成就足见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当中的特殊地位。与此对应,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表1所示,据2008-2011年《安徽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底,安徽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已达1178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达到15352.91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699.17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5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82.45亿元,占比达到58%。在对外贸易方面,2011年全年中小企业完成出货值540.57亿元,占比达到43%。在取得的成绩面前必须看到,受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后危机时代安徽省中小企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否则会导致很多企业的衰亡。
1.1创新能力和动力不足
由于创新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同时需要承担较高的风险,很多中小企业往往望而却步,选择了仿制策略,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安徽省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产品附加值低,处在过度竞争的领域,随着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很多中小企业出现了生存危机。
1.2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安徽省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低、制度不健全、财务不规范等情况,很多都是家族式企业,在经过创业期之后,弊端开始显现。大多数企业缺乏科学的长远战略规划,都是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思想。
1.3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原因,加上中小企业实力有限、经营的失败率相对较高、财务不规范、信用度不高等原因,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远高于国有大型企业,融资成本高,渠道狭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2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分析
2.1安徽省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中小企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生力***的作用,但融资难的阴影一直没有散去,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壮大。尽管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诸如财***税收、信贷***策等,但融资难依然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在国家宏观调控的***策环境下,很多商业银行都对信贷规模进行了控制,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进行了严格控制,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存贷比已经逼近75%的监管红线,实际上无钱可贷。以铜陵市为例,据2011年人民银行铜陵中心支行调查显示:65.2%的企业认为从银行融资困难。贷款难度增加就会导致贷款周期的延长,在铜陵,金融机构贷款周期普遍从先前的1个月延长到3个月。随着贷款利率的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在实际操作中情况更加严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一般规定:对企业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30%不等,其中对中小企业上浮30%,铜陵市的地方金融机构如铜陵农商银行(原铜都农村合作银行)对中小企业最高上浮达到60%,同时贷款的手续费名目繁多,这导致企业实际获取的贷款额的减少[1]。为了缩短贷款周期,很多中小企业开始向物华、鑫源、威斯达、海纳、上峰等17家小额贷款公司融资,仅2011全年就发放贷款30.5亿元,这些民间借贷年息达到40%,远超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融资成本加上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水涨船高,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压缩,从“微利时代”进入“无利时代”,经营难度增大。供应链上下游单位的融资压力普遍加大导致企业资金回收期变长,为了保证现金流的通畅而从民间融资,经营风险增加。
2.2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
(1)信贷需求普遍具有“短、小、频、急”等特点。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是解决资金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从而保证企业资金链的通畅。中小企业的生产周期较短,对1年以上5年以下的中期和5年以上的长期贷款需求并不旺盛,需求主要集中在6-12个月的短期贷款,金额较小,贷款频率较高[2]。(2)中小企业要求贷款审批流程简化高效。安徽省中小企业贷款主要是解决资金的燃眉之急。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经营范围狭窄,受季节性等因素影响较大,业务量不稳定,生产经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市场需求的分析和预测能力较弱,偶然性的一笔大订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1年的经营业绩,因此它们对融资的及时性和高效性要求较高,希望审批周期在1个月以内,个别甚至要求1周内资金到位。目前银行机构贷款审批程序复杂、手续繁多,从申请到放款最少两三个月,长则达半年之久,实际贷到的资金往往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了解决短期资金的缺口,企业被迫通过民间融资,但无异于饮鸩止渴。因此中小企业迫切期望银行业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简单高效的融资服务。(3)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行业性和阶段性特征明显。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具有不同的融资特点,对融资产品的需求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需要不同的融资渠道,这要求金融机构做好客户细分,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从融资角度可以把中小企业分为加工制造型、服务业型和科技型。加工制造型的中小企业对融资需求具有额度相对较大、周转率低、风险高等特点,贷款期限相对较长;服务业型企业对融资产品的额度要求低,主要是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周期较短,贷款频率较高,风险相对要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较多,对流动资金需求较大,具有“轻资产、高发展、重创意”的特点,缺乏有力的担保手段,很难受到传统融资产品的青睐,这类企业除了通过传统融资渠道外还需要通过风险投资基金来共同融资。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也具有不同的融资需求,在企业的初创期主要靠自筹资金和风险投资,只需要通过商业银行进行少量的短期融资;进入到成长期,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是生产成本和营销费用,当进入到规模化发展阶段,生产设备、土地和产品研发的资金需求陡然增加,自有资金很难满足需求,中长期的银行贷款需求迫切;进入到成熟期,主要以公开上市、大股东参股、员工认股和银行筹集等方式进行融资,融资的方式和渠道丰富多样。(4)中小企业对信贷产品的需求具有多样性特征。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组成了一个庞大的信贷市场,随着其深入发展,对融资产品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90年代起步时期的信贷形式主要为存贷款、商业汇票等,如今信贷产品的形式丰富多样,如担保、承兑、信用支持、保函和信用证等。面对中小企业个性化的融资需求,现有的信贷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它们的需求,有的商业银行创新融资模式,陆续推出了“投联贷、供应链融资、信用贷、商标贷、专利贷”等一系列信贷产品迎合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3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的营销启示
3.1用细分策略解决同质化竞争现象
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从规模上看中小银行很难获得综合成本优势,所以差异化是中小银行的战略性选择。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生存环境造就中小银行的同质化发展现象,同质化的低效竞争使其缺乏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银行业在产品服务、客户群、战略选择上都存在同质化现象,很难满足顾客的独特利益。在大金融时代,恰当的市场定位是中小商业银行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关键,目标顾客群、竞争区域和核心业务是市场定位的核心要素,只有通过这些要素的传播才能使银行树立别具一格的形象。首先是目标顾客的差异化。中小银行不要盲目和银行巨头去抢大客户,可以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专业化的融资服务,从行业和发展阶段的特点来进行产品设计,进而多层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例如河北银行为中小企业推出了“成长阶梯金融服务方案”,从发展阶段分为“创业亨通、展业亨通、宏业亨通”,分别为资产规模较小的创业期客户、资产规模迅速扩张的成长期客户和金融需求较多的成熟期客户提供融资产品,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次是服务区域的差异化。中小银行追求的不是在较大市场取得较低的市场占有率,而是在细分市场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作为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应该实行经营的专业化。中小银行多为地方金融机构,立足区域市场,熟悉区域人文环境,契合度较高,它们更容易了解客户信息,能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便于开展关系营销。中小银行更多的是服务地方经济,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才等各种资源,在面临外来强大竞争对手的时候,这种地缘优势能够使其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国外的中小银行也都具有这种特定的市场功能,美国的社区银行和信用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当地居民和企业,为他们提供融资、住房贷款和消费贷款等服务;德国储蓄银行和信用合作银行通过吸纳个人存款为当地居民、个体户和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日本的地方银行如相互银行主要为当地居民和小型企业开展银行的日常业务,服务于大银行的空白点[3]。再次是金融产品定位的差异化。中小银行受限于自身的实力不应该像大银行那样开展“大卖场”般的综合业务,而应该有自己突出的特色业务。
3.2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
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已是大势所趋,银行业客户下沉不可避免,中小企业客户将是未来银行业市场的蓝海,这一目标客户群的融资需求特点是抵押不足、担保缺失、存款少、贷款多、融资急,行业内谁能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额度、速度、便利度”并为特定融资需求量身设计产品,谁就能占领这块细分市场。由于历史问题的积累,我国银行业存在内在的脆弱性,不利于产品创新,加上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和现行金融监管制度抑制了银行的创新动力,高存贷利差使银行利润丰厚,长此以往,形成创新惰性。随着银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中小银行形成了一定的生存压力,使其意识到需要细分市场,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但是目前市场细分不到位,产品特色不明显,普遍存在定位不鲜明、产品设计粗线条等问题,很难满足目标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对“二八定律”认识教条化,认为“关键客户”是“大客户”而非“最有价值客户”,于是把眼光紧盯那些垄断行业和大型国有企业,与大型银行展开直接的竞争,却忽视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在银行客户下沉的新环境下,加快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创新将是大势所趋,需要为客户特定的融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除了通过完善行业法律法规、放松金融管制、提高社会信用度等措施外,更主要还是需要银行内部建立起完善的产品创新体系。中小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产品创新体系。首先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到产权清晰、治理结构合理,重塑创新主体,强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当然***府部门也要杜绝“越殂代疱”的现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其次要做好企业创新战略规划。创新和营销是现代企业的两大核心职能,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金融产品的生命周期日趋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将是企业经营的一项重大决策。中小银行应该成立新产品开发部门,专门负责金融产品创新,根据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和发展定位来制定具体的实施步骤,整合内外部资源,提高创新效率。再次就是可以引入模块化理论来创新管理模式,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为此可以引入产品平台管理,建立金融产品库,便于管理者对每一项产品的盈利状况、市场反馈、营销服务、未来发展态势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和评估,在此基础上构建模块化产品创新体系,将金融产品按不同类别划分为多级标准化模块,在需要时从中抽取适用的模块进行组装设计,推动产品快速上市,减少产品的复杂性,减少开发层次的相互依赖,提升产品质量,节省开发资源,最终提高产品创新的效率[4]。例如,民生银行不断创新业务模式凸显差异化,2012年初推出了资源整合型业务“投联贷”和“撮合投”。“投联贷”是以信用、股权质押、VC/PE保证或类保证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的短期融资业务;“撮合投”是为中小企业客户和股权投资机构之间的股权投融资交易提供的居间财务顾问服务。民生银行改变传统的业务思路和贷款条件,深入分析客户用资需求及关联资源,理解乃至唤起客户的现实及潜在诉求,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业绩。
3.3基于企业价值链视角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中小银行可以运用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来审视自身的运营体系,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重构内部价值链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不断优化产品组合,推陈出新。营销部门要准确掌握客户信息和需求状况,增强客户的满意度,为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与员工以契约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适时把产品竞争提升到品牌竞争,推行CIS战略并进行整合营销传播。其次要重构买方价值链,增强满足目标客户需求的能力,通过数学模型并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深入分析客户信息,挖掘客户价值,以此找到供需双方的利益契合点,尤其是客户索求的价值点,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方案。再次要重构上下游价值链,尤其是渠道价值链,拓展基层网点和业务范围,在网络时代尤其要完善电子渠道,渠道是市场扩张的基础,是赢得市场份额的基石。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在银行业的典型应用就是“供应链融资”。供应链理论是价值链理论的演变和发展,是由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最终用户共同构成的网络结构系统,每个成员都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中小企业往往是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配套而存在,由于实力、经营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造成融资困难。例如,邮储银行经过对中小企业客户调研发现:“缺乏有效信用纪录、自有资金不足、抵押资产缺乏”等是它们融资时遇到最多的问题。为此于2012年推出“供应链金融”业务,引入核心企业、仓储监管机构等主体,对供应链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等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创建“1+N”或“M+1+N”的金融服务模式,具体开设了“动产质押业务、应收账款质押业务和保兑仓业务”,助力中小企业成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2年华夏银行也推出了供应链金融品牌“融资共赢链”。可见,价值链理论能为中小商业银行打造核心竞争力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3.4建立中小商业银行战略联盟
为了更好地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中小银行可以建立战略联盟。首先通过联盟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不规则性所带来的暂时资金短缺。小银行一个贷款不能超过资本金的10%,通过“联网”也可以参与到一些大项目当中;其次是可以分散经营风险。通过联盟有助于达到财务、经营和管理的协同效应,提高资金实力,不同机构之间资金可以调剂余缺,资金配置更加合理,同时提高联盟整体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再次可以构建新的竞争秩序。组建战略联盟增强资金实力,可以重塑公众信心,打造自己的品牌,为自己的客户所认知、依赖和喜好,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过去相互挖客户的恶性竞争中走出来,专心培育自己的忠诚客户,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态势;第四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和交叉销售。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具有阶段性和行业性特征,战略联盟的建立可以实现跨地区中小商业银行之间的地区性互补和业务互补,更好地为原来不熟悉的行业、地区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更重要的是可以共享联盟内的客户资源和渠道资源,通过交叉销售扩大市场份额[5]。
4结语
融资需求篇2
关键词:农户融资需求;贫困村;收入分层
中***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7-0108-02
农户融资难问题,是农村金融领域长期存在但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难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也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我国***府在农村金融领域进行了若干次改革,出台了一系列优惠***策,但农村金融市场的开发深度、农户融资制度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户对资金的需求。对于金融机构涉足更少的贫困地区,融资难的问题更为严重。
要解决农户融资难的问题,首先必须对农户的融资需求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才能够“对症下药”。不同收入层的农户融资需求有不同的特点。若能据此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则能够更好地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本文基于对湖北省罗田县两个贫困村的典型调查,将农户按照收入水平分为低收入层、中收入层、高收入层,分别分析各层农户融资需求的现状及特点,最后总结出农户融资需求面临的问题,以期对解决贫困村农户融资难问题提供启示。
1 调研地点简介
罗田县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面积2144平方公里,行***村412个,人口62.3万,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本次调查选取罗田县的两个贫困村——凤山镇上石源河村和白庙河乡刘氏祠村作为样本。调查中,每个样本村随机抽取35个农户,两村共70户。
2 贫困村不同收入层农户融资需求状况
农户因其收入状况不同,融资需求也有所不同。为便于分析,本文将所有农户按收入进行分类:年收入2万以下定义为低收入农户,2-10万定义为中等收入农户,10万以上定义为高收入农户。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来源一般为传统农业,农户数比较集中;而高收入农户一般为大型养殖业和规模化种植,所占比例极低。
2.1 低收入层农户融资需求状况
低收入层农户主要从事简单农业生产,生产规模较小,对资金投入的需求较低,因此生产性融资需求较少。由于收入来源少、不稳定,生活水平低,这类农户的融资需求更多集中于生活性需求,如修建房屋、子女上学、婚丧嫁娶、医疗等。从融资途径来看,低收入层农户主要向亲朋好友借款,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比例较小。原因主要有:从正规金融机构借款程序较复杂、难度大;低收入层农户不愿承担或承担不起较高的利息成本。低收入层农户在农村中所占比例高,他们生活状况的改善对农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这类农户的融资需求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2.2 中收入层农户融资需求状况
中收入层农户除了从事简单农业生产外,还经营种植业或养殖业。中收入层农户需要资金投入较多的是用于扩大种植业或养殖业的规模。以养羊为例,一般情况下只有在需要扩大规模或生产调整时,如建设标准羊圈、更换羊的品种等,才会需要较大量的资金,此时自有资金的积累不足,需要借助信贷资金,以保障种植业或养殖业更好的发展。此外,一些经济林种植,生产周期长、成本高,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此时,中收入层农户会向亲朋好友借钱,同时也会争取向正规金融机构求助。但由于种植业或养殖业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收入不够稳定,从正规金融机构借款的难度也不低。
2.3 高收入层农户融资需求状况
有部分农户通过经商或进行大规模种植业或养殖业获得较高的收入,成为高收入农户,但这类农户在农村的比例很低。高收入农户的生活基本不存在问题,融资需求主要为生产性,且所需金额较大。向亲朋好友借款已经很难满足他们的融资需求;而向正规金融机构筹资也存在困难,主要有:高收入层农户从事大规模种植业或养殖业或经商,对资金需求大,但缺乏商业银行苛刻的抵押担保要求,较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信贷资金;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额度限制,使得高收入层农户能筹集的贷款额度也只是杯水车薪。
3 贫困村农户融资需求存在的问题
3.1 生活性融资需求和生产性融资需求并存,资金供给难以瞄准
首先,从农村融资的宏观层面来看,在农户不同收入层次中,生活性融资需求和生产性融资需求并存,低收入农户以生活性融资需求为主,高收入农户以生产性融资需求为主。其次,从各个收入层次的微观层面来看,同一收入层次农户的融资目的也出现交织状况,生活性融资和生产性融资并存。在农业长产季节以生产性资金需求为主,例如购买机械、农药、化肥,在农闲季节以生活性资金需求为主,例如婚丧嫁娶。在生活性资金需求与生产性需求交织并存的情况下,农村资金供给难以专款专用,生产性资金供给被挪作生活性用途,难以达到发展农业生产的效果。
3.2 金融供给与农户资金需求不相适应
农村金融供给主体注重对经营性资金的支持,对农民生活消费需求明显支持不足,而在低收入农户中,主要以生活性需求为主;在期限上,偏重于短期临时资金需求,对于中长期资金需求则难以满足。另外,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手续复杂,所需时间较长,不能及时满足农户和个体私营户的资金需求。调研两村中低收入农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家庭收入完全依赖于传统农业,很难获得贷款;少量规模化生产的农户侧重于长期高额贷款,但由于缺乏等量的抵押以及农村金融服务的不完善,导致其需求也不能获得满足。
3.3 农户融资缺乏有效的制度引导,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由于正规农村金融产品不能再期限、金额、目的上满足农户的融资需求。很多农户将资金供给寄希望于民间借贷,虽然很多地方的民间借贷利率比较适中,有的直接通过帮工以及还对方人情的方式付息。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货币增值和投资意识也不断加强,很多民间借贷已经开始脱离亲戚朋友纽带的约束,开始以市场化方式运作农户手中的资金,表现为利率高于银行利率,甚至出现非法集资的现象。同时,我国在民间借贷的制度建设方面几乎是空白,导致民间借贷的风险急剧加大。根据在凤山镇的调查,很大部分的农户日常资金需求都是通过民间借贷来满足的,虽然目前并未因风险导致损失,但其风险依然危急着农户融资的安全与稳定。
参考文献
[1]黎红梅,翟中伟,谢熹.不同收入层农户的借贷需求分析_基于湖南益阳市岳家桥镇农户的调查[J].海南金融,2010,(7).
[2]王凤芝.建议开设中长期贷款满足不同收入农民多样化融资需求黑龙江金融[J].2011,(6).
[3]刘卫锋.基于农户融资需求视角的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研究[J].经济纵横,2009,(2).
融资需求篇3
威廉・彼得・汉密尔顿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指股市的运行轨迹长期而言与经济是相适应的。之所以称为“晴雨表”,是因为股市里的微观个体一企业的运营情况能够反映整体的经济情况,企业的利润周期和经济增长周期密切相关,投资者可以通过预测经济增长、探索经济周期规律来预测股市的运行趋势。
然而,股市之于经济,经济之于股市,不仅仅是“反应”晴雨表这么简单。他们之间也有直接联系的纽带,用来统一产业资本定价和金融资本定价。这个纽带就是融资和分红,也包括回购、减持。经济的周期性决定了融资需求也是具有周期性的。在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中:复苏、繁荣、衰退、萧条,企业对于融资的需求和融资渠道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四个阶段分析如下:
在经济由萧条进入复苏的时候,基准利率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此时股市的估值也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之上,换句话说,就是股市融资的成本很高,此时企业往往会先选择贷款融资,表现为贷款需求的增加多于融资的增加,而由于实体投资机会欠缺,此时宽松的货币***策会导致股市有一个大幅的上涨;
在经济由复苏进入繁荣的时候,由于贷款需求的增加,实际贷款利率会逐步抬升,而股市的估值逐步抬升至平均水平,融资成本有所下降,成本优势开始显现,股市的融资需求会逐步增加,但这并不会改变市场运行的方向,因为整体经济的利率水平并没有高到企业资金短缺,需求增长快于成本增长,此时反而是利润恢复增长的时候,股市的上涨随利润改善而上涨,通常表现较为震荡上行,但斜率已经较前期平缓;
在经济由繁荣进入衰退的时候,在繁荣顶部,高通胀情形下由于企业对资金需求急剧增加,贷款利率已进入较高的状态,股市融资成本趋降,企业选择股市融资的偏好急剧上升,利润的衰退和供给的增加同时导致市场进入熊市初期的单边下跌状态;
在经济周期由衰退进入萧条的时候,面对实体需求的减少。贷款市场和股票市场的融资都较为萧条,但逐步下降的利率正在酝酿下一轮需求的产生。而过低的估值会引发一个公司回购股票的行为。
历史数据来看,以日本为例:80年代后,经济进入一轮新的景气周期,从1983―1989年融资额分别为7420、9150、7630、8025、28984、45444、85290亿日元,呈大幅攀升之势,尤其是1987年的融资额较前一年大幅攀升3倍,造成市场形成一定的回调,但未改变向上的趋势,直到1989年的融资(占市值1.35%,前面六年占比均在1%以下)与基准利率的攀升造成了股市下跌的开始。1990~1995年,融资额锐减:33994、7510、3871、7460、8398亿日元。
美国的数据:1990―2000年,融资额逐年增长,尤其是1995―2000年,融资额分别为317、369、384、499、1049、1125亿美元,其中1999年相对1998年大幅增长1倍以上,市场也没有改变向上的运行趋势,直到2000年的加息,此时融资额占总市值接近1%,此前在0.5%左右(与日本统计口径不太一致,纵向比较解读较好)。2001年后融资额锐减。
中国的数据中,2006~2007年归结为上轮经济周期的复苏繁荣阶段,2006年市场融资2575亿人民币,市场仍然实现了1.3倍的上涨,而此前融资最多的年份是2001年的1551亿元,直到2007年下半年后,通胀显现,利率抬升,加上中石油等大盘股的发行,市场趋势掉头向下。在经济基本面逆转的情形下,大盘股的发行或许只是压弯大盘的最后一个稻草而已。
总结而言,股市融资也是存在周期性的,股市融资周期是滞后于股市周期、同步于利率周期的。其对于股市周期的作用在于趋势没有改变的时候,减缓上升或下降趋势(如果回购的操作交易成本较小),原来趋势趋弱的时候加强拐点的出现。
从资金供需的角度而言,正是由于融资周期的存在,使得股市的波动不会长时间脱离基本面,而这也可以作为(FED模型)的解释:股市的估值长期围绕长期国债收益率(代表利率)的倒数波动。在这个逻辑关系中,其实如果各个变量的变动是渐进的、可预期的,则市场的波动也是逐步的,什么时候会出现大幅波动?利率的突然抬升或是超预期的抬升,会使得股市的融资压力突然增大,又或是股市融资发行是受到管制的,发行价格不能随市场估值而变动,供给释放不够均衡。反之也是如此。
融资需求篇4
关键词:产业集群;集群企业;融资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产业集群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性已为理论和实践所证实。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终究与其“细胞”成员——单体企业的竞争力紧密相关。然而,我国绝大多数产业集群是从乡镇、街道兴起,由中小民营企业结网成群而成。这些企业基础差、底子薄,在成长过程中普遍遇到资金短缺问题,并已经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王组强(2005)、李源新和许慧莹(2006)、杨汉波(2005)及王碧秀等人(2004)对浙江、广东、福建等地产业集群融资状况的调查研究表明,集群企业普遍感到资金不足,外部融资难。
外部融资难导致集群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内源性融资,即通过增加留存盈余、追加业主投资等方式筹措资金。这种融资“偏好”的必然结果是集群企业资本结构中自有资金比重偏大。李源新和许慧莹(2006)、陈秀莉(2006)、魏守华和邵东涛(2002)等人的研究表明广东、福建、浙江等地集群企业的白有资金比重都超过60%。这种现实的资本结构强化了不少学者关于自主融资是集群民营企业主要融资方式的认识。但实际逻辑并非如此。正是由于集群企业难以从外部市场获得资金,因此只能靠内部积累来满足发展需求,但这种融资对策牺牲了企业应有的成长速度。因此,克服集群中小企业外部融资难是我国发展集群的现实命题。本文拟在剖析影响集群企业资金状况的外在因素基础上,探索缓解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的有效路径。
二、国内外文献回顾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是个全球性问题,理论界也给予了大量研究。但产业集群环境下的企业融资研究刚刚起步。综观已有的集群企业融资文献,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首先,许多学者剖析了产业集群给集群企业带来的融资优势,如魏守华、邵东涛(2002),张炳申、马建会(2003),赵秀芳、周利***(2003),郭席四(2006)等,这些研究主要认为相比较于单体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降低了集群企业融资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而减少了融资交易成本、提高了融资效率,研究视角偏重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与利益。其次,部分学者运用调查分析等方法对产业集群的融资现状展开实证研究,如王组强(2005)、李源新和许慧莹(2006)、杨汉波(2005)及王碧秀(2004)、郭斌和刘曼路(2002)等,研究结论主要是集群企业获取外部融资难,内源融资是集群企业筹集发展所需资金的主要手段。最后,已有研究大多对如何解决集群企业融资难问题做了对策分析,如郭斌和刘曼路(2002)认为只有引导民间金融组织规范化运作,建立定位于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民营金融机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杨汉波(2005)则从银行角度探讨如何与集群企业开展融资交易并合理控制交易风险等。显然,金融机构改革和信贷行为调整对改善集群企业债务融资具有重大意义,但不是唯一解。
西方的集群融资表现出了和国内不同的特征,研究方法上以案例研究为主。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ja-runee wonglimpiyarat(2006)在分析硅谷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力过程中,发现风险资本和***府的融资创新项目是硅谷成功的催化剂。这主要是因为硅谷产业本身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征,能吸引全球各地的风险资本。而我国的产业集群大多是传统加工、制造产业,因此绝大多数产业集群难以应用硅谷的融资模式。英国学者anna spadavecchia(2005)通过对意大利南、北两个产业集群的案例研究发现,***府支助(state subsidies)是集群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支助形式包括软贷款(soft loans)、补贴(grants)、财***补助(fiscal subsidies)等,并反驳了学术界关于集群企业融资完全依靠自主融资(relied entirely 0n self—financing)的主流观点。意大利的产业集群主要是制鞋、纺织及服装,技术要求和进入门槛较低,这和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产业集群相似。但我国集群企业融资中几乎看不到***府支助,因此对于起步更低的我国集群企业而言,实际上更渴望***府支助,这无疑是令人遗憾的。瑞典学者joakim winborg和hans land—strom(2000)从管理学角度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中小企业在融资实践中广泛应用的步步为营融资法(fi—nancine bootstrapping),他们通过对瑞典900家中小企业进行访谈、问卷调查,总结了包括延迟法(dela—ylng bootstrappers)、关系导向法(relaionship—onen—ted bootstrappers)等六类的步步为营融资法。与集中于外部市场融资的已有财务经济学研究成果相比,joakim winborg和hans landstrom则着重从财务管理学角度分析此问题,这对我国集群企业融资理论研究与实践都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可以说,相比较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府支助薄弱是集群民营企业资金短缺及融资难的重要原因,并主要在税收***策和信贷***策两方面存在不公平待遇。因此,本文一方面将沿着税收、信贷两条路线研究集群企业融资的***府支助机制;另一方面从集群企业加强协作角度探索如何建设步步为营融资机制。
三、影响集群企业融资能力的因素分析
融资是资金需求的行为反应。除企业的运营质量、管理水平等内部因素之外,集群企业所处的中观和宏观环境也极大地影响企业的资金流,如税收***策、信贷***策及区域内的产业协作状况等。
(一)税负制约集群企业内部融资能力
税内及税外规费直接增加集群企业的财务负担,削弱企业现金流。由于历史等各方面原因,长期以来我国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的税收待遇不同,税负不均和税负过重大量分流了广大中小集群企业的资金。王组强(2005)对浙江省内500家集群企业进行的调查研究及福建省社科联王碧秀组织的对福建省106家集群内民营企业的调查研究表明,两省五成以上的民企觉得税收及税外规费负担重。相比较而言,福建省民企的税内外负担又比浙江省重,这也是浙江产业集群发展更快更好的原因之一。
税收***策是个利益分配工具,直接反映民企所享受到的重视及支持程度。然而与国企、外企相比,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民企税负偏重问题。王碧秀等人(2004)的调查研究发现,民企除了缴纳33%的企业所得税外,还要交纳个人收入调节税;国家对企业购买国产设备抵扣所得税的***策优惠,往往将民企排除在外;所得税减免的起算时间,外企是从获利年度起算,民企则是从开办日期起算;有限责任公司性质的民企在增资时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外企不仅不需交个人所得税,还返还一定比例的企业所得税。此外,各种达标费、赞助费、培训费、报刊费等税外规费很多。有的民企每年向***府各部门缴纳的费用多达几十种,有的上缴的税外规费甚至超过税收。在税收方面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使家底原本就薄弱的民营企业更加不堪重负,内部资金积累能力受挫。
(二)股票市场和风险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基本被堵塞,制约集群企业从外部市场融通权益性资金的能力
我国证券市场由于发展时间短及其他历史原因,证券市场种类少、进入门槛高,广大集群企业基本被堵在门外,难以从主板市场融通权益性资金。2004年5月深圳中小企业板开市,但除了对申请上市企业规模的要求有所降低外,其他与主板市场的要求几乎一致,绝大多数的中小集群企业仍被拒之门外。同时,设立风险资本市场的宏观条件、运行机制也不成熟,风险资本难以进入产业集群。可以预见的是,集群企业难以从权益市场上融通资金状况在未来较长时期内难有太大改变。
(三)信贷***策不合理,支信贷缺失,制约集群企业从外部市场融通债务资金的能力
信贷***策是集群企业重要的外源性融资机制之一,然而现行的信贷融资机制基本上是适应国有企业外源性融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信贷市场的垄断者,主要服务对象并非广大民企,因此集群企业贷款难就是一个合乎实际的顽疾。这种情况况下,本应有各种专门用于扶持中小集群企业创立、发展的支贷款,如软贷款、优惠贷款、财***补助等,我国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更严峻的是,中小集群企业从银行贷款往往面临更苛刻的要求,以至于有的企业觉得银行歧视民企。如,有的银行向中小集群企业收取贷款差额补偿金或贷款滞付金以规避利率管制;中小集群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信用贷款、技改贷款,而且抵押贷款过程中费用高、期限短,贷款审批程序复杂。从贷款主体上看,我国货币市场缺乏面向民企的私营银行或中小银行,也缺乏面向中小集群企业的***策性银行,更未见为促进集群企业成长的各种扶持基金或基金会。因此,我国当前间接融资渠道对于广大集群企业而言,也是极其狭窄的。
现有融资中介服务不完善,加大了中小集群企业融资难度。各银行为了降低贷款风险往往要求中小集群企业提供贷款抵押或信用担保,由于集群民企普遍存在可供抵押的资产少,所以对第三方担保的需求和依赖性大。但实际情况是我国目前缺乏有效的中小集群企业担保机制。
民间融资成本过高,不利于集群企业积累资金,中小集群企业难以从外部权益资金市场和债务资金市场融通资金。为了解决企业设立、发展所需资金,许多中小企业往往被迫进行地下融资或民间高利贷融资。陈小红、刘剑(2003)、王碧秀(2004)等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亲友借款”、“民间融资”是民企重要的融资方式,导致民营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地下金融也越“繁荣”。然而,地下融资往往利率高、缺乏法律保护,有的企业因此背负承重财务压力,一旦遭遇产品价格下跌或材料价格上涨等经营风险,往往就会致企业于死地。
(四)集群企业间协作程度不高,限制了集群内部交易性融资能力
集群企业共处一条产业链上,生产具有要么上下游相互承接,要么是相互竞争,彼此间的采购、销售、设备租借及资金结算等业务频繁发生。如果企业间协作关系良好,那么可以使用延期付款或提前收款、共享设备或技术等方式缓解资金短缺而带来的资源不足问题。然而,我国产业集群协作关系普遍较差,削价竞争、信息或技术封锁、互相挖墙脚等现象毫不鲜见。更严峻的是,产业链不配套而使集群内企业无法进行交易性融资,进而限制了集群企业的融资弹性。集群企业是同一产业链上的各个结点,一家企业的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往往会波及链条上的其他结点企业,最终可能导致产业链断裂,引起集群经济的萎缩、崩溃。因此,建立健全适合集群企业实际情况的融资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企业融资的***策需求分析
(一)建立扶持集群企业成长的税收***策,减轻税内、税外负担,增强集群企业现金流
税收***策调整应包括税负公平和减轻税负两方面内容。税负公平是指民营集群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经济主体应享有和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相同的税收待遇。目前我国民营集群企业还是“二等公民”,由于身份不同,使其在所得税减免、税率优惠等方面遭受不公平待遇。如,所得税率及所得税减免***策内外资企业差异大,是导致沿海许多民企业主通过投资移民改变企业所有制性质的主要原因。因此统一税负是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减轻税负则是在税负公平的基础上优先支持集群企业,如在税基、税率、减免待遇等方面向集群企业倾斜,尤其是清理、整顿各种摊派、规费等税外负担。美国***府在推动硅谷信息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就有针对性地免除了风险资本退出的资本利得税,这极大地增强了硅谷吸引风险资本的能力。由于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及固定性特征,减轻集群企业税负就能象增强企业造血功能一样直接增强企业内源性融资能力,长期改善企业的资金状况。
(二)建立切实可行的支助信贷项目,设立中小企业***策性银行,完善集群企业外部信贷融资机制
集群企业的信贷优势及如何改善国有银行面向集群企业信贷机制的研究已较丰富,不再赘述。但在我国当前扭曲的金融格局下,要让广大中小集群企业都能轻松通过正常的信贷融资通道获取资金绝非易事。首先应当借鉴意大利融资模式,大力发展支助信贷项目,设立各种全国性、区域性的信贷基金,有针对性地解决集群企业资金不足问题。如,设立扶持集群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研发信贷基金,或设立扶持集群企业技术改造的技改信贷基金,或专门用于支助集群企业将专利技术商业化的信贷基金。美国***府在扶持硅谷信息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先后设立了小企业创新研究(sbir)、小企业技术转移项目(sttr)、高端技术项目(atp)、高端防御研究机构(dar—pa),duai use,合作研究与发展协定(cradas)、小企业管理(sba)、制造和扩张项目(mep)及人类技术(mantech)等八项创新融资项目,这些项目在不同方面极大地促进了硅谷信息产业的升级发展。
其次,在集群所在地设立区域性银行,直接为集群内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结算、理财、咨询等金融服务。如1983年,美国***府在硅谷设立了硅谷银行,为硅谷信息产业集群内的各个企业提供信贷和与金融服务,充分发挥了产业集群信贷融资优势。我国***府也可以在发展较成熟、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所在地,设立专门服务于产业集群企业的区域性银行。这一方面可以打破国有银行垄断局面,另一方面,促进金融领域的市场竞争,有利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金融秩序。
第三,条件成熟的区域,地方***府可以设立专门为集群中小企业服务的***策性银行,使那些发展潜力大的集群不至于夭折在初始阶段。
最后,针对集群经济发达地区往往是地下金融发达地区现象,***府可以考虑采取相关措施将地下资金阳光化,逐渐引入民营银行或民营金融机构机制,这样减少集群企业地下融资的成本和风险。
(三)完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运行机制,促进担保业务发展
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还处于起步期,其运作机制、法律规范都不成熟,需要各相关部门积极引导。近年来,尽管有的地方***府针对中小企业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旨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但由于担保公司数量少、注册资本偏低、申请门槛过高等原因也未取得预期效果。如,晋江是福建省产业集群最发达的地区,2000年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但直到2004年的四年里,累计为企业担保贷款只有22笔,2003年只为一家企业担保。因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需要积极探索、不断完善。
(四)推动步步为营融资法的广泛实施
步步为营融资法(financine bootstrapping)是指不以在外部长期市场上举债或增加新股东的方式来满足资金需求。实际上,大多数的小企业经营者都在用各种各样步步为营法,而不是外部融资。joakimwinborg和hans landstrom归纳了六类常见的方法,不同方法体现了不同的资源需求导向或是内部需求的不同情况。第一类是业主融资法(owner financingmethod),指直接或间接地从业主或管理人员(own-er/manager)及其亲戚处获得资源,如支付亲戚职员低于市场水平的工资,使用经营者私人信用卡支付公司费用,推迟支付经营者工资等。第二类是最小化应收账款(minimizaiton of accounts receivable),通过加速收款或延迟付款等方式尽量减少应收款占用额。第三类方法是联合使用法(joint utilization),如通过和其他企业共享资源或租赁设备来缓解资源不足问题。第四类方法是延迟支付(delay payments),通过延迟支付货款或设备款尽可能地延长资金使用时间。第五类是最小化股票投资(minimization 0f capital investedin stock),也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股票投资,避免资金被套劳,也避免从事高风险投资挤占企业正常运作所需资金(王碧秀的研究现实我国民企基本避免股票投资)。第六类为津贴融资(subsidy finance),企业通过向公共组织申请补助,获取所需资源。harrisonand mason(1997)发现95%以上的企业或多或少地应用了步步为营融资法。我国中小集群企业在实务中广泛应用了以上大多数方法,特别是业主融资法、最小化应收账款法及延迟支付法和最小化股票投资法,但联合使用法和津贴融资应用面应较小。应鼓励联合使用法在产业集群内的推广使用,充分发挥产业相同或相近所带来的设备、技术、人员、信息等生产要素在集群内的使用效率,通过联合使用契约解决企业资源短缺问题。
集群企业的这些***策需求,需要有相应的主体代表他们与***府等相关部门进行反映、沟通、交流协商甚至讨价还价。所以,产业集群内应设立代表产业集群利益的集群委员会来履行这一职责,以便产业集群融资机制尽快建立并完善起来。
注释:
①王碧秀2004的调查显示43.3%的民企觉得银行歧视民企。
参考文献:
[1] 王组强,集群式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实证分析——以浙江为例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5(12):78-87
[2] 李源新,许慧莹,县域产业集群融资状况调查[j],南方金融,2006(7):62-64
[3] 杨汉波,基于产业集群的企业融资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5(5):238-240
[4] 王碧秀,民营经济的崛起与发展——福建百家民营企业调查[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145
[5] 陈秀莉,石狮市民营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融资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j],福建金融,2006(1):47—49
[6] 魏守华,邵东涛,从企业融资的角度看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以嵊州领带产业集群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6):18-21
[7] 张炳申,马建会,改进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对策分析[j],经济经纬,2003(5)
[8] 赵秀芳,周利***,中小企业集群的信贷融资优势——从信息不对称理论角度分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4):82-85
融资需求篇5
关键词:农业;中小企业;融资
【中***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256-01
一 农业中小型企业融资需求
1.农业深加工产品市场广阔,企业生产规模小难以满足
国内马铃薯人均消费量截止至2010年,为20公斤左右,其中超过20%为深加工消费,并呈逐年增长趋势。西方国家马铃薯人均消费量巨大,其中德国达到57公斤,近年来,我国的马铃薯出口量迅速增长。其中出口的深加工消费产品主要为薯条、薯片、土豆泥,国内的深加工消费产品主要为淀粉、粉丝、粉条等。
然而面临广阔的深加工市场,我国的马铃薯生产主要满足于鲜食消费,大量深加工消费依然由国外进口满足,主要原因在于:国内马铃薯加工企业规模小、分散化程度高,因此,基于扩大规模,实现效益目的的农业中小型企业,对融资有着强烈需求。
2.农业深加工技术力量薄弱,难以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在走访调查中,定边县的众多生产企业,对马铃薯生产环节都只是简单的清洗、搅碎、分离、加热等缺乏技术含量的生产环节,生产的产品也主要是饲料、淀粉、粉条等低端市场产品;企业生产管理,通常也停留在传统十数人的机械生产,未有完整的激励、绩效等人员管理。
产品技术研发,通常需要较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需要研发符合市场消费者需求的高附加值农产品,通常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市场调研和推广;2.现有生产流水线落后,而研发或购买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生产设备,也需要较大资金投入;3.引进先进管理技术、管理人员,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都需要充足的资金进行支持。
二 农业中小型企业融资渠道有限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中小企业流动资金来自于银行贷款的仅为12%,多数贷款主要来自农业银行、农村合作社,其他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极少支持农业中小型企业。
1.客观原因
我国资本市场对农业企业的支持较小,鉴于农业企业的各种特征,通常难以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投资者青睐,如其投资数额大而投资回报率低,农业生产企业利润通常较薄,而投入成本通常较大;投资回收期较长,通常与农业生产周期有密切关联;投资风险较大,农业企业受天气、自然灾害、市场波动性影响高于其他行业。而且,农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无论在主板或中小板上市的比率,仅占不到1%,作为国家的支柱行业,显然这种融资现状是难以接受的。
近年来活跃于市场上的风险投资和私募投资,极少投资在农业生产型企业,主要在于其追求能够在较短时间实现资本增值、资本退出,这与农业企业的特点截然相悖。在定边县的众多马铃薯加工企业中,其初始融资主要来源于合伙投资,后续投资一方面靠合伙人追加投资,另一方面主要靠***府补助,以及小部分民间借贷,基本没有来源于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的融资来源,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产业的深加工发展。
2.主观原因
农业生产企业,通常缺少足够抵押资产,获取贷款。一般情况下,中小型农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较为陈旧、落后,所用于生产的土地使用权也因为在农村地区,因此资产价值较低,难以获得足额贷款。
银行等信贷机构,通常对企业的规模有一定限制,而急需获得贷款的中小型企业又不能达到相应规模,难以跨过借款门槛。加上此类规模企业,缺少足够的担保机构,愿意为这些企业进行担保,故而从银行贷款难上加难。
相较于其他行业的生产、获利模式,农业中小型企业面临的风险,远大于其他行业或者大型农业企业,通常与一些特定的农产品收成相捆绑,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难以通过分散化分散风险。
此外,企业自身在财务制度上也相当欠缺,账簿设置不完整、财务报表缺少统一科目、会计人员素质较低、未能遵守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等问题,也成为了中小型农业企业难以获得融资的重要原因。同时,这类企业几乎没有书面化、制度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相当薄弱,加剧了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阻碍了企业获得融资资格。
走访中,一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富含有机物,一直免费给周边的村民用来灌溉农田。若废水经过沉淀池沉淀、烘干,可制成有机肥料用于出售,副产品还可做酒精、饲料,剩下的废水仍可用于灌溉,达到废水充分利用。该企业的经理称"很想建一个沉淀池",但之前已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主要设备改造,自有资金无法满足需求。虽然被视为定边县马铃薯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但经理称无论是日常经营还是设备升级、扩建,都无法从***府得到优惠或补助。而由于银行贷款门槛高,该厂的土地又是集体土地,不能用于抵押,也无法申请到银行贷款。
在调查中,定边县的众多马铃薯加工企业中规模普遍在300-500万之间,生产线较为落后,生产规模较小,如淀粉产量一般在1000-3000吨,粉条、粉皮生产线,年产量达1500吨。在走访过程中,各企业均无法提供规范完整的财务报表,因此难以做出财务分析。从获得的少数企业的消费明细表来看,在记账科目与项目类型名称方面,都缺乏统一的规范,对相同存货、资产的确认、计量均存在较大差异,缺乏可比性。在部分走访企业中,出现为了节约成本,出现经理一人同时承担总经理、会计、出纳、技工多职的问题,违背了内部控制的诸多重要原则。
三 解决农业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若干建议
鉴于农业发展中的诸多特点,解决农业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措施有别于其他行业,具体体现在:
1.更多发挥***府主导、扶持作用
根据市场机制,由投资者和商业银行自由选择,现有的农业中小型企业难以获得融资渠道,可能出现恶性循环,即企业规模难以扩大,产品落后,效益不高,更加难以获得融资,需要由***府拨款、***府担保、贴息贷款等形式,重点扶持具有发展潜力、资金缺口主要是由于扩大规模、更新技术产生的企业。此外,还可以加大***府对这类企业的直接投资和税收优惠。
2.金融机构设立专门针对农业中小型企业的贷款***策
针对中小型农业企业的特点,金融机构应专门设立“资格认证”和“不同标准”发放体系,适当放宽对农业中小型企业的抵押、规模要求,降低对这类企业的准入门槛。同时,应通过税收等优惠,鼓励其他投资者加大对农业企业的投资,放宽民间借贷,拓宽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
3.强化农业中小企业的自我内部建设
针对农业中小企业自身,应进行多方面建设,包括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统一财务报表科目、进行规范的会计操作与处理。另一方面,应该有效进行精细化成本管理,对于企业未来投资进行合理预算和规划,从而有效的获得融资资格,并且能够妥善运用所获资金。
参考文献
[1] 黄修杰,杨景锋.广东省农业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09(2):141-144
融资需求篇6
“目前IT融资租赁市场中,美国融资比例占据IT整体支出的11%,而中国只有3%。”IBM全球融资部大中华区总经理郑笑非以数据展示了中美IT融资租赁市场目前的差距。的确,融资租赁对中国IT市场来说略显陌生,IBM全球融资部在中国也不如IBM硬件、软件和服务部门知名度高。然而,它却是全球最大的IT融资解决方案提供商,为IBM贡献9%的利润,客户数量超过12.5万家,全球《财富》100强中有超过75%的企业都是IBM全球融资部的客户。
今年,IBM全球融资部成立三十周年,在中国开展业务十周年。综观中国IT融资市场十年发展历程,郑笑非认为,近年来循环经济的提倡为融资服务带来新的增长点。“为什么我们仅做IT融资租赁,就可以有360亿美元的资产,重要原因是我们对整个IT的循环经济有充分的了解。”
第一,中国企业的采购模式和业务模式在转变。未来中国企业利用IT融资租赁、厂商账期,以及第三方融资机构的机会会越来越多。以租赁模式为例,它与循环经济息息相关。企业熟悉的分期付款、委托贷款购买IT产品方式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相结合的采购模式,而租赁则将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开。第二,企业拥有IT资产,也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废旧IT资产如何合理处置,如何安全移除相应数据,废旧品如何回收都是社会责任问题。第三,循环经济概念。IT资产折旧后如果交给IBM全球融资部这样的专业机构,IBM可以将设备再生产再利用,产生循环经济效益。
IBM全球融资部主要开展三大业务:客户融资、商业融资和全球资产续用服务。其中,全球资产续用服务成为新的增长点,它能够帮助企业处置闲置的IT设备,并遵循环保与法规的要求,再生产,再利用,将循环经济充分落实。比如,IBM***认证的再制造设备(ICPE)以高性价比为客户提供IBM硬件解决方案,用于支持云运算、开发测试、灾备,以及按原型号设备的数量扩充,并提供短期租赁,以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需求。
“中国企业的采购模式和业务模式都在转变,融资服务可以使企业的总体拥有成本最低,性价比最高,可以帮助企业更为妥善地管理风险,并安全、合规、环保地处置IT资产。”郑笑非表示,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式、激烈的市场竞争、普遍紧张的IT预算现状,依托于IT投资高折旧率、技术更新速度快和资产管理成本高的特点,融资租赁在中国会有更为广阔的市场。
融资需求篇7
市中小企业促进局:
根据安中企发〔〕04号文件安排,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组织企业积极参与调研,分行业、有重点的圆满完成了此次调研活动,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汇报总结如下:
一、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县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县国民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力量。中小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产品的产业化,产品竞争力日益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的发展。
二、我县中小融资需求的主要特点
1.资金需求持续性强,频率高。由于目前中小企业技术更新快,产品不断升级换代,中小企业需要持续不投入资金,用于研究开发活动和购置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及时进行技术更新,以保持持续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2.融资需求时效性强。中小企业不具有市场垄断地位,对于市场变化敏感度较高,投资项目有较强的时效性。
3.单次融资量相对较小。尽管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强烈,需要持续资金支持,但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抵押物小,单次需要融资资金额并不太大。
三、我县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结论与建议
1、中小企业获得间接融资支持的程度较低
调研中发现,中小企业一方面由于发展时间短、经营风险高、业绩不稳定等原因,大都无法获得银行信用贷款支持,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用于生产经营有形资产规模相对较少、金额相对较低,资产总体流动高,可用于抵押、质押方式贷款的资产规模较少,无法满足各类金融机构、融资担保机构对于融资安全性的基本要求,从而也无法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抵押、质押贷款。
2.对中小企业的投资支持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
我县投资方式单一,今后对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同时运用中介担保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对中小企业科学的投资支持方式。
融资需求篇8
关键词:物流行业;融资需求;操作方案
中国物流业发展虽然较快,但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尚未解决。“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社会化的物流需求不足,物流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解决。2008年下半年以来,又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物流市场需求增速放缓,服务价格大幅下跌,物流企业经营出现严重困难。本文通过对整个物流行业融资需求分析,提出了物流行业融资的关键领域与具体操作方案。
一、中国物流行业总体融资需求及重点
(一)物流产业的总体融资需求
根据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6—2007) 《2006年物流金融业发展回顾与2007年展望》公布显示:2007—2015年中国各地区物流产业资金需求总量及2007—2015中国各地区物流产业资金需求总量的百分比见文献[1~2]。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增量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银行贷款增量;另一部分是上市公司融资增量,由这两部分相加得到资金需求增量的总量。
1.总量分析。据文献显示,在2007—2015年之间,中国现代物流产业金融资金需求总规模预计达到7.67万亿元,其中物流产业的银行各项贷款总需求3.14万亿元,物流产业上市公司市价总值增加的总需求为4.53万亿元,直接融资(上市方式)与间接融资(银行贷款)的增量比例接近约为3∶2。
2.地区分析。据文献显示,在东部地区的资金需求量结构中,上市公司市价总值占63.25%、银行贷款占36.75%,说明东部地区直接融资的比例比较大。中部地区上市公司市价总值占54.74%、银行贷款占45.26%,说明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差不多。西部地区上市公司市价总值占43.45%、银行贷款占56.55%,说明间接融资的幅度更大。
(二)中国物流行业融资需求的重点
1.物流节点基础设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建设。以各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和物流服务市场需求为依据,依托综合运输网络,加强物流节点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货运场站、货运枢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配套服务系统和公共物流信息网络平台。
2.运作型物流企业。运作型物流企业是指以物流相关业务为核心业务的企业。一是该企业必须从事运输 (含运输、货物快递)或仓储等基本业务;二是企业能够对物流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一体化的组织和管理,最终满足客户需求;三是企业必须建立与物流服务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
优先支持运作型物流企业的行业重点:要重点支持关系国计民生且目前仍为薄弱环节的农产品物流、食品物流、冷链物流和医药物流,促进这些行业物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银行重点支持运作型物流企业的业务内容:要重点支持运作型物流企业的核心能力建设,尤其是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支持物流企业进行收购、兼并与重组,支持物流企业运用各种现代物流技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3.平台型物流企业。平台型物流企业是指以物流企业作为物流基地(园区、中心)的主导企业,该企业负责该物流基地(园区、中心)的规划、运作和管理等主要任务。通常,该平台物流企业以某一物流园区基地为依托,联合物流基地(园区、中心)内的广大物流企业,共同服务于城市和区域的生产与商贸物流。
二、解决物流行业融资问题的操作方案
(一)运作型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的融资操作方案
由于中国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且大多数物流企业都存在贷款难的问题,银行可以借鉴成熟的中小企业贷款模式来解决物流企业融资问题。具体可从创建物流企业贷款平台和担保平台入手,把地方***府的组织协调优势、银行的融资优势以及群众组织的民主监督制约优势结合起来,构建贷款模式的核心要素“两台一组”(贷款平台+担保平台+群众组织),如***1所示。
***中:贷款平台指在银行培育和指导下按银行要求承担或协助承担客户开发、评审、组织民主评议和贷后管理职能的机构;担保平台指在试点地区与银行有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为银行物流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担保机构,主要是各地***府组建的物流企业***策性担保公司;群众组织指银行推动地方***府成立的物流企业信用促进会、信用协会等组织,配合银行推动信用建设。
按照债权债务关系,结合现有的中小企业贷款实践经验,银行可采取三种模式:
1.统
贷模式,即由地方***府授权的借款平台统借统还,借款平台以委托方式通过金融机构向物流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借款平台承担项目的开发、受理、评审和贷后管理等职能。
2.直贷模式,银行直接与物流企业签订借款合同,物流企业直接对银行承担还款责任,由管理平台负责贷款项目的开发、受理、评审和贷后管理。
3.物流贷款分工链模式。该模式是充分利用大型物流企业(机构)的商业信用和内部融资能力,银行将一笔大额资金贷给某一大型物流企业(机构),再由这个物流企业对其他物流企业发放贷款。该模式的关键要建立对大型物流企业(机构)的评审体系和调动其积极性。开行首先要对拟承贷大额贷款的大型物流企业(机构)的资信状况进行评级,确定对大型物流企业(机构)贷款的风险溢价,按照信用级别给予其风险溢价贷款。该物流企业(机构)负责事前筛选、事中管理监督和事后评价,并负责贷款本金及利息回收,同时,承担向开行按期还本付息的义务。
(二)平台型物流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操作方案
平台型物流企业基础设施融资的基本思路如***2所示。首先,利用已有的物流园区联盟平台,由各级***府辅助行业协会牵头发起,按条、块(业务领域+园区企业)结合的方式,构建一家股份制的、有限责任的、物流产业的担保公司(法人公司)。选择10~20家物流领域的龙头企业作为发起人,注册资本可以在现金2万~300万元/股,然后每家再提供1 000万元规模的担保额度。总盘为现金5万~6 000万元、担保额度3亿~5亿元,后续以此公司为载体开展工作。担保公司是一个董事会领导下的实业公司,各地行业协会以专家顾问身份参与,经营团队可以公开面向社会招聘。邀请参加的龙头企业应该是符合规划发展方向的,涉及物流各个领域的大公司。担保公司既是经济实体又是***策管控部门,对投资的收益、安全性承担义务和责任,不改变现行的作业身份和程序,不混淆角色。
议事方式是定期、审查制。日常办事机构和决策机构权限分离。可以聘请专家委员会参与审查(这是协会的特殊好处)。既审查项目的***策性又审查业务的可行性,在银行贷款前增加一次业务考察。开行还是***策性银行,增加行业协会和行业专家对项目可行性评审,用经济利益共担的方式规避风险,用市场的方式管理企业。
银行要支持以物流联盟为载体的物流担保公司的建立,通过向担保公司注入专项资金,扶持担保公司的发展。
三、结束语
物流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资金是保障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物流行业主管部门和商业金融机构应紧紧围绕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与产业***策的实施,发挥***府职能作用和银行的金融导向作用,适时调整信贷投向重点、引导社会资金流向,以融资推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促进现代物流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2008—2009)[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
冯耕中,等.2006年物流金融业发展回顾与2007年展望[r].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6—2007).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何枭吟.中国物流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j].改革与战略,2007,(2).
丁俊发.“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国物流业的发展[r].2007年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暨第十三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
融资需求篇9
关键词:农村金融;民间金融;金融监管
中***分类号: F832.3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7.019
1 农村金融现况及存在的弊端
1.1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不完善
伴随着我国各大银行改革措施的实施,对于农村金融资源本就匮乏的特殊地区而言,存在着经营网点被撤销;农村金融的资金流越来越少;以至于有萎缩趋势的现象。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农村经济也在不断进步,最初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已经不复存在,农村副生产线的产业进一步发展,这使得农村金融也慢慢向有层次的、有差别的服务需求靠拢。农村的中小企业和一定规模的养殖户对贷款的需求逐渐增长,对于农村这种特殊群体往往更迫切需要国家的金融支持。在经济利益上具有一致性的主体对货币交易等服务也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但例如农村这种弱势产业,巨大的风险性让金融投资者站在盈利的角度上难以满足农村金融产业的金融需求,这使得农村资源配置的完善难上加难。
1.2民间金融的快速起步
农村民间金融定义为农村金融体系之外所发生的金融交易关系的总和,其既包括低层次无组织的民间借贷关系,又包括高层次有组织的通过各类金融机构进行的金融活动及交易关系。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并不平衡,各种问题也时常发生,由于交替作用,国有民间金融的退出为民间金融奠定了基础,给予其一定的发展空间。民间金融的出现是我国时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有很多原因,目前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制度尚不完善,这给民间金融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民间金融并不被***府承认,所以民间金融一味地被打压、被禁止。另外,由于农村的资金流通受阻,供给无法做到一致,必会给其留下发展空间,所以这并不是整治能解决的。农民借款渠道只能进行私人借贷,而且大部分农民贷款形式并不正规,借款比例远多于放贷。民间金融的出现弥补了我国在农村金融发展这一领域的留白,推进了农村金融的发展,是农村金融的拓荒者。
1.3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满足不了农村金融发展需求
我国最大的农村金融机构就是信用合作社,但是如今的信用合作社已偏离了原本的为农民服务的初衷,这使得本就困难的农村金融发展更加艰难,由于产权结构不明确,持股股东不仅享受不到各种优先权和股利分红,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根本起不到实质作用,久而久之,农民的信任度逐渐下降,农村金融的发展受到阻碍,合作金融的原则也并不存在,农村金融机构也无法起到应有作用。
2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提议
总体来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尚不完善,金融市场效率低下,若想找到好的解决办法,则需要深入内部,深化改革制度,改变当前金融环境,让其合法化,健全农村金融发展体系,真正的深入到农村群体中去。
2.1民间金融合法化
农村的经济与城市相差巨大,农民以小农经济为主,由于市场制度不完善,商业信贷风险高,国内的金融机构不愿意转向农村这一领域,所以想要改变农村金融机构,满足金融服务需求,应加强引导、监督、合法化。并且适当的让民间金融有发展的空间,起到互补互助的作用。正规金融机构若无法满足农民需求,r民必然转向民间金融这一并未合法化的体系。法律并没有对民间融资做出明确规定,但民间金融仍有发展的余地与空间,仍在进行各种民间金融交易。虽然我国民间金融还未合法化,但纵观发达国家,他们通过合理的制度与法律,使得民间金融与正规机构互补互助、相得益彰,起到了很好的合作双赢的效果。
2.2 推动农村小额贷款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额信贷在我国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之一。只要有条件,就可以摸索和调查农民的需要,发起小额信贷组织。现如今,在农村资金流动受阻,金融体系不完备,开展小额信贷则可以成为满足农村资金需求主要的方式。
2.3健全农村金融市场制度
对于现行的农村金融市场制度,一是加强监管民间金融,使得交易透明化、合理化;二是保证农村金融健康发展,国家要加大调控,提高农村金融的效率。农村金融发展的离不开***府部门的支持,***府部门应在承认农村金融组织的前提下,从完善法律、制度、***策入手,在严格市场准入条件、提高准备金率和资金充足率及实行风险责任自负的情况下,引导和鼓励民营的小额信贷银行、合作银行、私人银行等多种形式的农村民间金融健康发展,达到合法、公开、规范,并纳入到农村金融体系中加以监管,以增加农村金融的服务供给,满足农民多层次的融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文东,卫柯臻.目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石林农村资金互助社为例[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2] 王斌.新时期我国农村金融问题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19).
融资需求篇10
关键词:金融 调控
2007年次债危机时,美国房地产贷款余额与GDP的比率高达90%,远高于其他国家30%-40%的水平。应对危机,美联储多印发了数万亿美元的钞票,中国货币供应量的余额也高达危机前的2倍,若再次推动宽松的货币***策,可能陷中国经济于更不稳定的境地,频繁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放松货币***策来“刺激”经济增长,是危机拯救的思路。
危机时期,企业、私人有效投资意愿低迷,高失业率造成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消费支付能力不足,有效消费需求减少,经济增长乏力。这时候***府可以通过适量透支货币,调整金融结构,创造有效投资需求,并非简单印钞票发货币。
一、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主要是因为***策调控导致无效投资下降。
经济放缓并非由于流动性不足。今年5月中旬银行间市场发行5年期债券,债券利率为4%多,仅比1年期3.5%的存款利率高出不到1个百分点,显然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今年l~4月投资同比增长20.2%,比1~3月增速回落0.7%。其中房地产投资回落4.8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长最高曾经达到37%,远高于平均投资增长,制造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和经济的不稳定;铁路运输同比出现43.6%的增长,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和油气开采的投资增速也有不同程度的回落,是房地产调控以及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结果,铁路运输投资下降,也与铁路发展总体思路的调整有关。
货币数据也从另一角度显示了有效投资需求不足。5月份,Ml同比增长3.5%,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Ml低增长显示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资金没有存入银行成为“存款”,再由存款转化为贷款,而是直接投入不同领域成为投资资金。这与当前民间流动性充裕、投资活跃的情况吻合。二是显示银行信贷的有效需求不足。较低的Ml增长显示有效投资需求不足,信贷到存款的转换缓慢。这也可以揭示两个重要问题:第一,在房地产调控和地方***府融资平台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后,银行信贷增长疲软,说明无效投资需求在银行信贷和经济增长中占比较大,第二,经济增长放缓并非流动性不足,盲目地增发货币,很容易使其流入无效投资领域,导致经济累积更大问题。
二、储蓄率高达52%、投资、消费失衡世界独一无二
金融结构失衡的问题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治背景。一个重要原因是要素市场未能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需要我们继续深化改革,打破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市场长期存在的体制。
2011年第三产业仅占全部GDP的43%。这与发达国家73%左右、中等收入国家53%左右的比例差距不小,甚至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
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7万亿元,其中最终消费为22.5万亿元,资本形成为22.9万亿元,净出口为1.2万亿,储蓄率高达52%。即使按照45%的储蓄率计算,目前中国一年的总储蓄也超过21.5万亿元,按现行汇率折算约3.4万亿美元。
储蓄首先是用于工业投资,占到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40%。但是早在2009年,24个工业行业中,21个已经产能过剩。其次,我们也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交通、通信占到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12%左右,已经出现局部过剩。第三,我们的城市建设占很大比重,其中仅房地产就达到25%左右,普遍存在着明显的反复拆建问题。第四,农村投资占比不高,每年3万多亿元,然而,浪费的比率一点也不低。农民自己建房,反复拆建的问题甚至更加严重。第五其他服务业,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不到20%。
人均养老金是美国的千分之一。中国人口比美国人口老化得多,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3.7%,积累的养老金目前全部加在一起只有约3万亿元,占GDP的比例不到7%,人均2300元。而根据OECD(经合组织)的统计,2010年美国养老金规模占GDP的73%,人均3.5万美元。这一比例在英国为87%,加拿大61%,智利67%。
过去十几年,我国的最终消费对GDP的年平均贡献率只达到44.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费贡献率相对较低,甚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三、直接融资的比重过低,金融市场结构问题多
企业多,融资难,资金多,投资难,中国提供给国际经济使用的储蓄资源就有近2000亿美元,超过了国内农业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
首先是金融业内部结构失衡。2012上半年,社会融资总规模中贷款及承兑票据占80%,只有不足20%来自股票和债券融资。从社会融资存量看,2011年底银行贷款余额占54%,企业股票市值和债券余额仅占到26%,美国和英国(直接融资为主导)分别为73%和62%,德国和日本(间接融资占主导)分别为39%和44%。从居民个人金融投资的角度看,银行存款占总额的64%,股票、债券、基金等投资比例不到14%,而美国的居民金融资产中,股票、基金和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养老金合在一起,达到了近70%的比例。
其次,在资本市场内部,也存在着结构失衡。一是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2011年底股票市值约为公司债余额的4.5倍,而大部分成熟市场中,公司债的规模往往大于股票市场。二是股权融资市场层次单一。美国有纽交所、纳斯达克、场外报价市场和粉单市场、灰色市场等几个层次,大致呈金字塔状。而我国市场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代办转让系统正好呈现“倒金字塔”形。三是期货及衍生品发展不足。成熟市场的期货、期权、掉期等衍生工具品种十分丰富,交易规模很大,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很高,而我们的衍生品市场发展还很不够。四是投资者结构很不合理。A股市场的专业投资机构持有市值的15.6%,而发达市场这一比例大致为70%。更为不合理的是交易结构,A股市场个人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比26%,但却完成了85%的交易。
第三,面向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存在结构性失衡。在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大企业、***府相关企业占有的金融资源较多,中小微企业和创新企业获得的很少。
四、利用直接融资创造有效投资需求
发达国家中,市场化并购完成的交易额,常常占到GDP的5%以上,甚至超过10%,我国却只有1%左右。股票、债券,以及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等等,提供了一套融资方和投资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小型微型企业需要的是时间稍长一点的本金、债务融资,这种服务只能由基础的直接融资来提供。
完善民生保障,从根本上要求资本市场能够充分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将占到全体人口的12%,而社会保障和养老体系建设严重不足,社保资金和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面临投资渠道狭窄和体制建设落后等挑战,保值增值压力巨大,需要通过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科学合理地参与资本市场。
依靠技术创新和内需,使经常项目顺差回归到合理区间,使汇率接近均衡利率。要求加快完善社会保障***策,坚持扩大内需的经济***策,促进居民消费经济转型意味着追求更加文明的增长。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当把文化发展有效融入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不断提高软实力,为经济转型提供更好的人文环境。
致力在全球市场有效配置资源,不断提高开放水平,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从战略和***策上促进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认真落实国家促进民营资本发展的***策,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五、利用资本市场创造有效投资需求
中国保险行业全球第6名,共同基金排在全球10强之外,我们的资本市场不够强大成熟。要坚定不移地深化发行和退市制度改革,抓紧实施主板、中小板的退市制度改革方案。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积极推进统一监管的场外市场,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及衍生品市场,认真做好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推出石油期货和国债期货,拓宽居民理财的渠道。狠抓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只有上市公司的质量靠得住,股票市场的基础才能扎得牢。培育机构投资者,引进各种专业化的机构投资者,为企业年金、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和养老金参与资本市场提供公平高效的平台。建设成熟理性的市场文化,加强中介机构建设和资本市场司法制度建设,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强化惩戒机制,健全诚信体系。
六、利用民间资本创造有效投资需求。
如果有效需求创造与金融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实际上任何行业任何地区都潜在着巨大的有效投资需求。
从能源约束的角度看,中国目前GDP单位耗能是美国的7倍,日本的10倍,通过高耗能的粗放的增长模式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变,将创造出巨大的有效投资需求。
从环境约束的角度看,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和消费”,而不仅仅是扩大生产规模,同样可以创造出巨大的有效投资需求。
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投资。我国的服务消费非常低端单一,特别是在网购物流、健康保健、社区养老、家***护理等领域存在着巨大的需求。
中小企业对经济的贡献度超过60%,吸纳了80%以上的就业,因此对经营稳健的中小企业的扶持,也是短期内创造有效投资需求的重要方面。另外,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技术领域,集约化农业领域,天然气的开发和使用等领域,都存在巨大有效投资需求。
民间投资的有效性大大高于其他投资主体。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社会利润总额增长1.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 9.9%,外资港资台资企业增长13.2%,但是私人企业增长为20.6%,私人部门的投资有效性大大高于其他部门的投资。
七、把握社会公平创造有效投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