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篇1
恶性肿瘤的临床***中,以细胞毒性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是重要的方式。但由于该药物多缺乏选择性,导致对肿瘤细胞杀伤的同时,对快速增值的正常细胞也存在一定的杀伤作用[1]。因此,相关研究认为,化疗会使机体的免***功能受到损伤,对抗肿瘤免***应答产生不利的影响。为分析抗肿瘤化疗与肿瘤免***的关系,本研究以在我接受***的肿瘤患者为例,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经临床病史影像病理诊断后均确诊为恶性肿瘤,同意接受抗肿瘤化疗。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34-81岁,平均年龄(49.5±6.7)岁,肿瘤种类为肺癌14例,直肠癌7例,恶性淋巴瘤9例,鼻咽癌5例,胃癌15例。
1.2 方法
入选患者均进行抗肿瘤化疗,在化疗前后,在患者清晨空腹的情况下,采取静脉血,检查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NK细胞(CD3/CD16+56+),使用液相平衡竞争放射免***分析法测定IL-2、IL-6。
1.3 统计学处理
经统计学软件SPSS19.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s),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检验,若P
2.结果
2.1 ***前后入选者免***细胞情况比较
***后患者的免***细胞CD3+、CD4+、CD4+/CD8+、NK均高于***前(P0.05)
2.2 ***前后IL-2、IL-6情况变化
IL-2***后高于***前,Il-6***后低于***前,***前后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中,肿瘤是其中的一种,对于肿瘤的临床***,抗肿瘤化疗药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力,因此成为了常用的***方法[2]。而抗重力化疗与肿瘤免***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以我院患者为例,对抗肿瘤药物***前后,免***免***指标进行分析,发现T淋巴细胞群中CD3+、CD4+、CD4+/CD8+、NK均高于***前,这是因为,当CD4+细胞是免***应答的主要反应细胞,活化、增值和分化为效应辅助细胞,产生IL-2、TNF等淋巴因子,或者分化成杀伤T细胞,或产生B细胞辅助效应,促进体液免***免***功能,表现出强大的抗肿瘤效应。CD8+对靶细胞发生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能够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结果中的显示肿瘤患者在***后,肿瘤细胞大量的坏死,生成了免***抑制因子,肿瘤免***功能得到恢复[3]。而NK细胞通过释放细胞毒性杀伤靶细胞是清除肿瘤细胞的防线,本研究中患者***后CD3+上升后的免***应答增加了NK细胞的活性,因此,NK细胞有所上升。IL-2是辅T细胞分泌的因子,能够保证T细胞的存活和增加,IL-2的增加刺激T细胞的生长,具有较强的免***调节作用,而IL-6则能够促进多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增加肿瘤细胞的活动性,使肿瘤细胞转移或浸润,其升高时表示肿瘤诱发机体产生了免***抑制,而本研究中***后IL-2升高,IL-6降低则表现出抗肿瘤化疗后,增加了免***调节,降低了免***抑制,进而提高了抗肿瘤化疗的效果。
C上所述,抗肿瘤化疗与肿瘤免***关系密切,临床中对患者的肿瘤免***状态了解,能够提高患者抗肿瘤化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睿,高石磊,王娟,马洪玉,赵芳. 化疗联合免******对急性白血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15(20):3499-3500.
抗肿瘤篇2
【关键词】肿瘤血管抑制因子综述
近年来中药或有效成分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研究非常活跃,也具有明显的广度和深度。
1中草药研究动态
1.1去甲斑蝥素范跃祖等观察了去甲斑蝥素(NCTD)对胆囊癌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NCTD可有效抑制、破坏胆囊癌肿瘤血管生成,进而抑制胆囊癌的增殖与生长。其机制可能与NCTD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直接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改变血管内皮细胞PCNA/凋亡比、下调血管生成因子VEGF、Ang2和上调血管抑制因子TSP、TIMP2表达有关[1]。
1.2小檗碱小檗碱(berberine)为黄连(毛茛科植物)、黄柏等(芸香科植物)植物的一种生物碱,作为抗菌药已有悠久的历史。初步研究表明它在体内、体外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和杀伤作用[2]。娄金丽等研究小檗碱对bFGF活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作用的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小檗碱对bFGF活化HUVEC的增殖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用药后细胞周期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对细胞形态、细胞内钙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小檗碱对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小檗碱能明显抑制bFGF活化的HUVEC增殖,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使细胞在G0G1期的比例明显增多;使细胞核浓缩、甚至裂解成碎块,同时使细胞内钙增多;并诱导活化HUVEC发生细胞凋亡。结论:小檗碱可能通过将bFGF活化的HUVEC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抑制活化HUVEC的增殖;诱导活化HUVEC细胞发生凋亡等机制,阻止新生血管形成,发挥其抗肿瘤作用[3]。
1.3白藜芦醇白藜芦醇是广泛存在于葡萄、花生和多种药用植物中的一种多酚类化合物,目前至少已经在21个科,31个属的72种植物中发现了白藜芦醇。早期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具有保护心血管,调节血脂、抗病原微生物、护肝等多种生物学作用。自从Jang等于1997年系统报道了白藜芦醇的抗肿瘤作用后,迄今已发现白藜芦醇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起始,促进,发展三个阶段,而且可以抑制肿瘤血管形成。1.对内皮细胞的作用,能够直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迁移及诱导其凋亡,从而抑制血管的生成。2.对血管生长因子及受体的调控,可以通过下调各种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及受体的水平,近而抑制血管的形成。3.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影响,白藜芦醇能够直接抑制MMP2的表达及活性,同时体外实验发现白藜芦直接抑制HUVEC细胞分泌MMP2溶解明胶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的生长,管形的形成.4.抗凝作用,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可以通过抗凝作用阻止血管的生成。5.对黏附分子的影响,白藜芦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激活的人HUVEC和人单核细胞产生ICAM1及VCAM1,降低细胞之间的黏附能力。6.对环氧化酶的影响,白藜芦醇使肿瘤组织环氧化酶2(COX2)MRNA的表达减少,从而抑制肿瘤的血管的形成。7.对INOS的影响,研究表明白藜芦醇通过抑制巨噬细胞中脂多糖诱导的NFKB而减少胞质蛋白稳定的MRNA水平[4]。
1.4姜黄姜黄主要活性成分是姜黄色素和挥发油,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脂和抗肿瘤等多种作用。近年来,姜黄活性成分的抗肿瘤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是姜黄中的三种主要色素,混称姜黄色素。李剑明等研究证明,3种姜黄色素单体能够抑制内皮细胞生长,表明抑制血管生成是其抗肿瘤的主要机制之一[5]。
1.5逆癌酮以往研究发现丹参酮具有抗肿瘤作用。逆癌酮是以丹参酮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制剂。作者以逆癌酮对A549细胞系和PLA801D细胞系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体外状态下,逆癌酮可下调肿瘤细胞VEGF、CD44V6的表达水平,上调PLA801D细胞的nm23H1的表达水平。提示逆癌酮有抗肿瘤血管生成效应[6]。
1.6海参实验研究证实,海参的活性成分具有抗凝血、抗肿瘤、增加免***力及抗病毒等作用。胡人杰等发现海参与可的松合用有极为明显的抑瘤增效作用。肝素与可的松合用具有肿瘤血管生成抑制作用,而海参的化学结构、生物活性与肝素有相似之处,故推测海参与可的松合用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7]
1.7乌三颗粒乌三颗粒主要功效为益气养阴、软坚散结。石锦萍等进行了乌三颗粒对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干预的研究。作者采用免***组化染色法、病理彩色***像定量分析法,对小鼠S180肉瘤组织进行了MVD、VEGF、bFGF表达的检测。结果显示,乌三颗粒能明显下调MVD、VEGF、bFGF的表达,表明乌三颗粒对肿瘤血管生成有明显的干预作用,这可能是乌三颗粒抗肿瘤的重要机制之一1.8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g3是中药人参中的四环三萜皂苷,其分子式为C24H72O13。研究表明,人参皂苷Rg3体外对小鼠腹水肝癌细胞(MM1)、黑素瘤B16FE7细胞、人小细胞肺癌细胞(OC10)和人胰腺癌细胞(PSN1)的浸润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人参皂苷Rg3对高转移性小鼠黑素瘤B16FE7细胞肺转移及Balb/C小鼠结肠癌细胞肺转移具有抑制作用。其抗肿瘤转移机制与其抑制肿瘤细胞浸润、黏附和抗血管生成的活性有关[9]。
1.9大豆异黄酮选用人***癌细胞株MCF7裸鼠异种移植,探讨大豆异黄酮及其主要有效成分金雀黄素对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及其血管生成的影响,通过观测移植瘤的重量、出瘤时间、成瘤率,同时,应用免***组化技术观察MVD。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内可见形态不规则,且无明显管腔的新生血管,血管分布以肿瘤组织的边缘处为多见,各组微血管计数金雀黄素组最少,出瘤时间及成瘤率各***组都明显减少,以金雀黄素组最为明显,其次是高黄酮组和低黄酮组。根据实验可以看出,大豆异黄酮的主要有效成分金雀黄素能减少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裸鼠移植瘤在体内生长[10]。
1.10鲨鱼软骨提取物近10年来,不同的实验室从不同的鲨鱼软骨中获得了相对分子量大小不
一、生物活性也有差异的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SCAIF)。它们都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生物活性和对荷瘤小鼠的确切抑瘤效果。2000年和2001年,有学者从我国沿海鲸鲨软骨中提取分离子两种高度纯化了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SCAIF1和SCAIF80,它们对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具有显著抑制活性。对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均呈剂量依赖关系[11]。
抗肿瘤篇3
中老年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虽然恶性肿瘤的滋生与年龄没有必然联系,
>> 肿瘤专家谈抗癌(十六) 肿瘤专家谈抗癌(五) 肿瘤专家谈抗癌(三) 肿瘤专家谈抗癌(一) 肿瘤专家谈抗癌(八) 肿瘤专家谈抗癌(十) 肿瘤专家谈抗癌(十七) 肿瘤专家谈抗癌(十四) 肿瘤专家谈抗癌(十五) 肿瘤专家谈抗癌(十一) 肿瘤专家谈抗癌(十二) 肿瘤专家谈抗癌(六) 肿瘤专家谈抗癌(九) 肿瘤专家谈抗癌(四) 肿瘤专家谈抗癌(十八) 安全驾驶经验谈(十六) 市场专家系列之十六宋则 肿瘤专家聚会吃啥抗癌餐? 从“三十六计”谈小学语文教学 陈鑫谈推手三十六病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科技 > 肿瘤专家谈抗癌(十六) 肿瘤专家谈抗癌(十六)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癌症为什么多见于老年人?
中老年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虽然恶性肿瘤的滋生与年龄没有必然联系,但就大多数肿瘤来说,其发病的危险性一般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
从20~60岁人群的发病统计资料看,常见肿瘤的发病率随年龄每增加10年上升2.7倍。普通人群的肿瘤发病率,在20岁时是每10万人中有7.5人;到60岁时,则上升至每10万人中有1000人。如以5年内可能患癌的概率计算,一个25岁的青年人,这种概率仅为0.14%;而一个65岁的老年人,此概率可上升到7.14%。后者是前者的几十倍。
从世界范围看,美国老年人占全国人口的10%,但全美50%以上的癌症都发生在这些老年人中。在我国,情况也大致如此。因此,专家们达成共识,认为老年人群中的常见恶性肿瘤确实比较多见、高发。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抵抗力、免***力下降。老年人全身各器官生理功能衰退,特别是免***系统监视、抑制和杀灭癌细胞功能的衰退,以及对致癌、促癌物质易感性的大大增加,是最重要的原因。人到中年后,人体细胞免***功能,特别是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巨噬细胞等功能的衰退,导致机体不能及时识别、清除初发的肿瘤细胞,使得变异细胞较容易地突破免***系统这一天然屏障,因而得以孳生和发展。另外,有研究发现,同样剂量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致癌、促癌物,对青少年可能不发生作用,对老年人却可能促发细胞的异化,引起癌变。
2.环境污染。人类癌症的80%~90%直接或间接与污染、恶劣的环境因素有关。老年人生存时间久,长期陷于致癌物质的重重包围中,机体受致癌物长期刺激,反复作用,毒性积聚,经数十载漫长岁月的催化,最终致癌。这个致癌过程,医学上叫作致癌隐伏期。老年人的致癌隐伏期经累积后比青年人长得多,当然就容易患癌了。
3.老年人癌前病变多。如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肝炎、肝硬化、宫颈糜烂和黑痣等,若迁延日久得不到彻底***,就有可能恶变成癌。
4.心理因素。某些老人到了晚年,考虑较多,常受家庭问题困扰,往往为经济压力或子女的未来牵肠挂肚,思想负担较重。若有家庭矛盾、财产纠纷,则老人更处于漩涡中心而难以自拔。这些困扰或烦恼必然会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降低机体免***力,为诱发癌症创造条件。
5.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特别是有长期吸烟,酗酒,熬夜,吃烟熏、腌制、煎炸、烘烤食品或强刺激性食物等生活习惯的老年人,较易诱发肺癌、食管癌、胃癌和肝癌等恶性肿瘤。
专家建议,为预防或减少癌症发生,老年人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摒弃不良生活方式。戒烟,少饮酒,少食动物脂肪、红肉和熏、腌、煎、炸、烘、烤等食品。多饮绿茶,多食胡萝卜素、维生素、纤维素(“三素”)食品。厨房应通风,避免摄入过量油烟。
第二,少静多动,心情舒畅。适当锻炼娱乐,增强体质,愉悦身心,保持乐观开朗、豁达宽容的心情。
第三,定期体检,清除隐患。一般每年应做1~2次防癌体检,若有癌前期病变,更应突出体检重点,按医嘱定期门诊随访、复查,以防恶变,万万不可大意。
老年人如能明白和注意以上各点,那么,即使到了年逾古稀,乃至耄耋之年,会也照样保持身健体壮,耳聪目明,精神焕发,不仅癌症与其无缘,就连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也敬而远之了。 何谓夫妻癌,其发生原因是什么?
所谓夫妻癌,就是夫妻俩几乎同时或先后发生了癌症。这确实屡有所闻。于是,使人不得不怀疑癌也有传染性。但根据专家们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可以十分肯定地说:癌是不传染的。如果癌有传染性,那肿瘤医院就应该像传染病医院那样,把肿瘤病人隔离起来。肿瘤医院的医务人员长期、密切地同癌肿病人打交道,迄今为止并未发现被传染的情况。即使有些外科医生在为癌症病人手术期间,不小心割破了自己的手指,也从未发现因此而传染上癌症。
抗肿瘤篇4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说过:“人的情绪是自己疾病的良医。”笔者作为一名临床肿瘤医生,亲手诊治了大量肿瘤患者,亲眼目睹在同样的医疗条件下,一些有与肿瘤抗争的坚强意志的患者,往往比那些被肿瘤吓得不知所措的患者***效果好得多。如果精神被摧垮了,即使再好的***也是枉然。所以,绝不能低估心理因素在肿瘤***和康复中的作用。作为医务人员和家属,应该及时发现和纠正病人的心理问题,促进病人向良好情绪转化,调动病人的一切主观能动性,发挥病人的潜能,与肿瘤抗争。同时,还应该努力为病人创造一个幸福、和睦、相互谅解的环境,不仅使病人在生活上得到关心体贴,而且在精神上还能受到宽慰和呵护。只有这样,才能使病人尽早从疾病的苦恼中解脱出来,坦然地接受***,这样,医疗的作用也才能被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那么,癌症患者要有什么样的心理才算健康呢?
1.要有求生意志,即要有继续活下去的信念。求生是人的天性,但求生欲望和求生意志不是一回事。求生欲望是一种本能,而求生意志却并非与生俱来,它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病人的意志和性格。有的人意志坚强,性格勇敢,坚韧不拔,能忍受常人忍受不了的痛苦和磨难。因此,能在别人可能放弃生存意志的情况下坚持斗争,使***获得成功。美国《星期六邮报》曾报道,一位中年男子得了癌症,当时他的妻子正在怀孕,他决心要活到孩子出生的那一天,结果这位男子20年后还活着。这个真实的例子说明,具有明确生活目标的病人必定会有更强烈的求生欲望和意志,因而能更好配合医生的康复措施,并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第二,家属、亲朋好友和医务人员的鼓励。这将会增强病人的斗争意志,特别是其他病人在历尽艰辛后战胜肿瘤的事迹,更能鼓舞患者的求生意志。如上海市癌症俱乐部的群体抗癌活动,就是一种集体榜样的力量,相互支持、彼此鼓励的良好形式。
抗肿瘤篇5
关键词:抗肿瘤;烯二炔类;糖肽类;蒽环类;苯并二吡咯类;核苷类;β-内酰胺类;苯醌类
【中***分类号】R9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009-03
抗瘤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学物质,其种类繁多,已应用于临床的有10余种。丝裂霉素、阿霉素、莱霉素、柔红霉素等天然来源的抗肿瘤抗生素以及经化学修饰的同类物,已成为肿瘤***的较常用药物。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认识的深入,一些结构新颖、作用机制独特的抗肿瘤抗生素不断涌现,这些抗生素抗肿瘤活性强、选择性高、毒性较低,显示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下面综述了烯二炔类;糖肽类;蒽环类;苯并二吡咯类;核苷类;β-内酰胺类;苯醌类等几类抗肿瘤抗生素的研究状况,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内容。
1 烯二炔类抗肿瘤抗生素
烯二炔(enedinye)类抗肿瘤抗生素,由放线菌产生,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强烈的杀伤作用,且作用迅速,是迄今发现的活性最强的抗肿瘤类抗生素药。
1.1 烯二炔类抗肿瘤抗生素分子结构与抗肿瘤活性的关系:就目前已确定的几个结构而言,烯二炔类抗肿瘤抗生素可进一步分成九元环烯二炔(NCS,kedarcidin和CLO27)和十元环烯二炔(Calicheamicins,Esperamicins和Dynemicins)2种类型,其结构均由蛋白质和发色基团2部分组成。烯二炔是这类抗生素共有的结构部分,是裂解DNA的活性中心,当其芳构化后,药物活性会大幅下降。而其他结构部分不尽相同,各自发挥着其功能[1]。
九元环烯二炔类抗[4]生素由蛋白质和发色基团以非共价键结合而成,呈水溶性,蛋白质和发色基团分别在分子稳定性和抗肿瘤活性中各司其职。蛋白质部分约由110个高度保守的氨基酸组成,有2个分子内二硫键,通过折叠形成的三维构象有一个深深的凹槽,发色团结合于凹槽中;该凹槽虽不参与DNA的裂解,也无抗癌活性,但对发色团有稳定和保护作用,使发色团免遭外来化学物质的破坏及物理因素的影响,并携带发色团到达肿瘤部位,有的蛋白质还具有氨肽酶功能。发色团由烯二炔活性中心、萘甲酸(或氮氧萘甲酸)和氨基糖3部分组成,烯二炔活性中心为1,5-diyne-3-ene组成的9元环结构[3]。分子药理学研究证实,CLO27发色团主要引起双链DNA序列的选择性断裂,其断裂位点主要在GTTAT/ATAAC[2]。甄永苏[1]等研究表明,CLO27分子单独的发色基团对癌细胞有很强的杀伤作用,效力与天然完整的CLO27相近;而CLO27单独分子中蛋白质部分活性很低。(半数有效抑制浓度)与天然完整的CLO27相差1O个数量级;若将发色基团与蛋白质部分混合,两者可重新结合而产生重建的CLO27,其活性与天然C1027相当。发色团与蛋白质部分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和稳定性,所以BSA(牛血清蛋白)不能置换C1027的蛋白质部分而夺取其发色团[4]。邵荣光[3]等研究表明,CLO27被链霉蛋白降解成3~5ku的较小肽段后仍具有活性,说明分子质量为3ku的C1027肽段就能起到保护发色团的作用,同时也说明蛋白质部分不是不可改变的,而是可以裁剪的,但小于3ku的肽段对发色团的保护作用会大大减弱。对NCS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显示,萘甲酸部分能插入到DNA碱基对中,氨基糖辅助激活发色团,而烯二炔部分可引起DNA裂解[3]。
十元环烯二炔类[2]抗生素无蛋白质部分,其稳定性较九元环烯二炔类好,呈脂溶性。其是多组分物质,有Calicheamicins等7种组分;其结构包括1个烯二炔(活性中心,起“弹头”作用,裂解DNA)、1个低聚糖片段(携带“弹头”到达肿瘤细胞)和1个烯丙基三(四)硫化合物(激活装置,激活活性中心)等。Esperamcins家族在化学结构、生物活性和作用方式等方面与Calicheamicins相似;Dynemieins家族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是由蒽环类抗生素的蒽醌发色团与1个烯二炔部分结合构成的。
1.2 烯二炔类抗肿瘤抗生素的抗肿瘤活性:除NCS外,烯二炔类抗肿瘤抗生素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浓度均在pg/ml水平左右,其抗肿瘤活性较阿霉素强1000倍以上。体外试验结果显示,C1027对胃癌BGC一823细胞的IC为1.5×10-17mol/L,同样条件下,阿霉素、氨甲酰喋呤和顺铂的IC分别为2.0×10-9mol/L,1.5×10-8mol/L和2.0×10-8mol/L,表明C1027对癌细胞有很强的杀伤作用,按IC比较,其活性较其他3种药物强8~9个数量级。掺入[H]胸苷后的测定结果表明,C1027(0.001Fmol/1)在10min内就显示出对肝癌BEL-7402细胞的DNA合成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而阿霉素(10/xmol/1)与丝裂霉素(10Fmol/L)在30min后才表现出抑制作用。甄红英[1]等利用鸡胚尿囊膜模型研究发现,C1027有很强的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低剂量的C1027(0.01,ug/鸡胚)即可抑制鸡胚尿囊膜血管的生成,且可以抑制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鼠肺细胞膜bFGF受体的结合,其IC为2.3×10/g/mol;毒性剂量比较发现,C1027(0.1mg/kg)和丝裂霉素(1.25mg/kg)对小鼠Lewis肺癌转移抑制率分别为98%和78%(9/6),对皮下肿瘤抑制率分别为86%(9/6)和50%(9/5)[2]。说明C1027是一种很强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可能以bFGF受体为作用靶点,抑制血管生成,并阻断小鼠Lewis肺癌的自发性转移。C1027低剂量时能抑制肝癌BEI-7402细胞的N-ras基因表达,并能引起N-ras基因的损伤[2]。用Southern杂交法研究C1027(10mol/L)时发现,N-ras基因的外显子较内含子对C1027更敏感;对一些小鼠移植性肿瘤如白血病P388、黑色素瘤B16等,0.5~1.5g/kg的Calicheamicins,0.1Ag/kg的Esperamicins,30~60g/kg的Dyne-micins或2.0~3.3g/kg的Kedarcidin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2]。
1.3 烯二炔类抗肿瘤抗生素在导向药物研制中的作用:目前,以单克隆抗体为载体的抗肿瘤导向药物研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并且越来越受到医药研究者的高度重视。烯二炔类抗肿瘤抗生素对肿瘤细胞具有极强的杀伤作用,可用作高效“弹头”药物[5]其中。C1027因其强烈的细胞毒性,已成为抗肿瘤导向药物的首选“弹头”之一。2000年,美国FDA批准的Mylotarg是由CD33分子的单抗与Calicheamicin连接的偶联物,已获准用于***急性复发性髓性白血病口,该偶联物对移植于裸鼠的人***癌、骨髓瘤和卵巢癌均有显著疗效,尤其是对卵巢癌,其可使肿瘤完全消退[1]。甄永苏[4]等通过新的交联方法(SPDP)制备的C1027与抗胃癌小鼠单抗3H或抗肿瘤大鼠单抗3AFab片段(分子量之比均为1:1)的强化偶联物,可使C1027的抗肿瘤活性大大提高[1]。裸鼠体内试验表明,游离时以0.05和0.1mg/kg剂量给药C1027对胃癌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49%(P
2 糖肽类抗肿瘤抗生素
糖肽类抗肿瘤抗生素主要指博莱霉素(Bleomycin,BIM)族抗生素[17],包括博莱霉素(主要成分BLMA2和BLMB2)、博安霉素(Boanmycin,BNM,BIMA5、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e,BIMA5)、博宁霉素(主要成分为BIMA5和BIMA6)和培洛霉素(Peplomycine,PEP;BIM的衍生物)等。BLM族抗生素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可以解释为BLM进人体内后与Fe2+形成Bleomycin-Fe2+。复合物,使氧分子形成氧自由基(包括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与DNA的脱氧核糖反应,引发DNA降解、断链,阻止DNA复制,从而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在体内氧化酶的作用下,Bleomycin-Fe2+可形成Bleomycin-Fe3+,后者在含巯基的化合物作用下可还原为前者,此循环作用可不断破坏肿瘤DNA的复制。
2.1 临床应用:临床上[17],BIM主要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用于***各种肿瘤,如食管癌、癌、恶性淋巴瘤、头颈部鱼鳞癌、***癌及皮肤癌,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较阿奇霉素和丝裂霉素强,对结肠癌HT-29的抑制率明显高于丝裂霉素和氟尿嘧啶。另外,其在非恶性肿瘤疑难症的***中也有明显效果,如***银屑病的总有效率为90%;对尖锐湿疣的治愈率达97.67%;对翼状胬肉和眼睑黄色素瘤的有效率均为100%;对血管瘤的有效率为92.3%;对鼻息肉的有效率为93.5%等。Aebeck等试验表明,BIM与齐多夫定(AZT)、RTV或印地那韦(Indinavir)双药共同使用,可大大提高BIM对HIV-1在外周血淋巴细胞(PBI)中复制的抑制作用;BIM与雅得里亚霉素(Adriamycin,ADM;或称阿霉素)和长春新碱(ABV)联用进行化疗,对与艾滋病相关的卡波济肉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有一定疗效。这两方面的研究表明,BLM与AZT或ABV等抗病毒药物联用,可提高其***艾滋病的疗效。虽然BLM对多种G+菌和G-菌也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但因其毒性较大,故不宜作普通抗生素使用。
2.2 研究展望:BLM族抗生素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同时其对正常细胞也有毒性。因此,若将BLM族抗生素与单克隆抗体耦联,则能增加其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结合,增强其在体内的抗肿瘤作用。
3 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
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的化学结构中均具有蒽环,且环上还有1个以六元环为基础的侧链与1个氨基糖。继1957年分离到第1个环蒽类抗肿瘤药物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UR)不久,出现了第2代产品阿霉素(Adriamycin,ADM)。阿霉素[12]自20世纪70年代进入临床试验以来,因具有抗瘤谱广、临床疗效高、对乏氧细胞有效的显著特点,已成为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的代表,临床上主要用于***癌、恶性淋巴瘤、胃癌、肺癌等实体瘤的***。试验证明[12],此类药物可与DNA发生交叉联结,部分断开DNA的双螺旋结构,与DNA键结合后可抑制DNA聚合酶和核酸的合成。另外,蒽环类药物可稳定DNA酶和高二聚体拓扑异构酶Ⅱ的亚型结构,对DNA的双链结构有破坏作用。
3.1 近几年新开发的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
3.1.1 4-脱甲氧基-3-脱氨基-3-吖丙啶基一甲磺酰基一柔红霉素(NPU-159548)NPU-159548是去甲氧柔红霉素的一种衍生物,在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在能使骨髓抑制的毒性剂量下,其对心脏的毒性低于柔红霉素,且对肾脏没有影响[12];并能克服传统的常用抗肿瘤药物***后所表现出的耐药性问题,在***一些用传统***方法难以凑效的肿瘤时,可作为首选药物。
3.1.2 3-去氨基-3L吗啉代-3L去氧代-10羟基一盐酸洋红霉素(MX2)MX2是亲脂性的吗啉代蒽环类化合物,其毒性较低,并能通过血脑屏障,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抗脑肿瘤的化疗药物。其抗肿瘤活性与多柔比星相似。体内外试验证明,其可抑制恶性胶质瘤细胞的生长[12]。
3.1.3 1,4-蒽醌1,4-蒽醌可阻止核苷转运,抑制DNA合成,诱导DNA***,减弱L1210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和繁殖能力。1,4-蒽醌(毫摩尔范围内)在体外抗白血病肿瘤细胞活性和减弱肿瘤细胞对多种药物耐药的敏感性方面有相当大的优势[11]。
3.1.4 DA-125DA-125与DNA有很高的亲和力,可抑制拓扑异构酶Ⅱ的活性,能通过生成强氧化物而诱导细胞凋亡。
3.2 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的心脏毒性: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的心脏毒副反应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性,这严重地限制着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宋希日[11]等研究表明,在用氨苷菌素(Aminosidine,AMD)、柔红霉素(Daunomycin,DNR)、嘌呤霉素(Achromycin,ACM)等抗肿瘤抗生素***淋巴瘤、***瘤、肺癌等多种实体瘤的同时,配伍右旋苯异丙胺(Dextroamphetamine,DEX)或右丙亚胺-187(I-CRF-187),可明显减轻心脏的毒性反应,而对其抗癌活性没有影响。刘平[11]等指出,DEX和Probucol可能是目前减轻AMD心脏毒性最有前途的药物。Lopez报道,预计AMD累积量≥300mg/m、EPI(Epichlorohydrin,环氧氯丙烷)累积量≥480mg/m。时,可以从化疗开始就使用DEX,对晚发、迟发心脏毒性都有改善。Venturini等报道,在临床应用AMD前30min内,按DEX与AMD剂量为10∶1或20∶1的比例静脉注射DEX,能较好地保护心脏且不影响***。研究表明,Probucol能完全控制AMD引起的心肌病的发展[12]。
3.3 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新剂型的研究
3.3.1 肽一药物结合物:蒽环类药物与肽链耦合而获得的肽一药物结合物可与肿瘤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其对肿瘤的选择性***作用。例如,将短肽N-丙氨酰基-L-亮氨酰基-L-丙氨酰基-L-亮氨酰基与多柔比星结合为一种前体药物,在体外,将MCF-7/6肿瘤细胞及MRC-5正常成纤维细胞分别置于前体药物和普通多柔比星中,结果发现:MCF-7/6肿瘤细胞在前体药物中积聚的多柔比星浓度较MRC-5正常成纤维细胞高14倍,而在普通多柔比星中,前者仅略高于后者[12]。
3.3.2 用脂质体包封药物:研究证实,将脂质体技术应用于肿瘤的化疗,可显著增加药物的抑瘤效果,通过脂质体给药后可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特征,如增加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增加淋巴系统的导向性、降低正常组织的血药浓度等。脂质体可分为隐性脂质体与普通脂质体2种,吕万良[12]等在比较了多柔比星隐性脂质体与普通脂质体的抗肿瘤活性后指出,多柔比星隐性脂质体给药组的肿瘤抑制率较普通脂质体高,且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延长。
4 苯并二吡咯类抗肿瘤抗生素
微生物来源的苯并二吡咯类抗肿瘤抗生素包括CC-1065,DUM-SA,Pyrindamycin和Gilvusmycin等4类共9个品种[16],其具有新颖的化学结构,可通过分子中独特的环丙烷基团与DNA发生特异性共价结合,使DNA链更加稳定,从而抑制其解旋以达到抗肿瘤的目的,是迄今为止抗肿瘤活性最强的抗生素之一。
4.1 抗肿瘤活性:据报道[6],此类抗生素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和选择性。几乎对P388白血病都具有活性,是很有潜力的一类***白血病的药物。CC-1065对P388的活性是阿霉素的400倍,是放线菌素D的80倍。DUM-SA抗P388活性是DUM类药物中最强的,约是DUM-C的10倍,是DUM-B的近30倍;DUM可抑制对阿霉素有耐药性的肿瘤细胞的生长。
4.2 前药研究:Upjohn公司于1992年开发的Carzelesin是CC一1065的前药类似物,对B16黑色素瘤的***效果尤其明显,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且无内脏蓄积毒性,目前在欧洲已进入Ⅱ期临床研究。Reynolds等研究表明[13],保留CC-1065的a亚基而改造b、C亚基,可提高其活性并降低毒性。1994年合成的KW-2189为DUM-B。的衍生物,是DUM-B。分子中9位-OH中的氢被4-甲基哌嗪酰基取代所得,其水溶性好,性质更稳定,抗P388白血病的活性是DUM-B的近30倍,对肝、肾等无蓄积毒性。新西兰Auckland大学目前正在研究开发DUM-SA的类似物,即试***将DUM-SA9位上的-OH替换为-NO/-NH,以大大降低其毒性,故其是很好的候选前药,将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5 核苷类抗肿瘤抗生素
核苷类药物作为病毒类疾病的主要***药,在临床上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有关核苷类抗肿瘤抗生素的报道并不多见。我国宋普球等从四川省成都市郊区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放线菌,暂定名为放线菌9705,其活性成分具有抑菌活性和较强的抗肿瘤活性,特别是对神经系统肿瘤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10];有关其进一步的分类鉴定、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及纯品对各种肿瘤细胞的GI值、抗菌谱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云南霉素(Yunnanmycin)是从我国云南省关坪自然保护区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的株链霉菌(Streptomycesalbulus2321)产生的抗肿瘤活性物质,经理化性质与鉴别研究,确定云南霉素是新的胞嘧啶核苷类抗生素,其分子结构包括胞嘧啶、氨基己糖(酸)和肌氨酰丝氨酸二肽3部分。云南霉素在体外杀伤肿瘤细胞主要是通过引起细胞G0/M期阻滞、S期抑制并诱导细胞凋亡来完成的。体内试验表明,云南霉素对小鼠肝癌22、结肠癌26和肉瘤180等有较显著的疗效[10]。作为新的抗肿瘤抗生素,云南霉素有可能应用于肿瘤的***。
6 β-内酰胺类抗肿瘤抗生素
张维西等于l983年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土壤分离的链霉菌(StreptomyceshygroscopicusG0069)的发酵液中,获得了G0069A,G0069B及G0069C3种棒烷化合物,体外试验发现G0069具有抗肿瘤活性[8]。经研究确定,G0069A分子具有氧青霉烷的母核结构,并有缬氨酰丝氨酸二肽的侧链,其化学名为3-(缬氨酰-3-丝氨基)-7-氧挂-4-氧杂-l-氮杂杀环3,2,03-庚烷,或称棒烷肽,系p-内酰胺类物质。薛玉川等用体外MTT法和动物移植性肿瘤模型,研究了G0069A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G0069A对多药耐药性肿瘤细胞显示出较高的杀伤活性,与阿霉素、长春新碱无交叉耐药性;G0069A经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在小鼠可耐受的剂量范围内,对肉瘤180和肝癌22的抑制率分别达87%和74%。G0069A是第1个报道的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来源的棒烷肽类抗生素。据报道,化学合成的G0069A衍生物亦具有抗肿瘤作用[8]。值得注意的是,G0069A的侧链为二肽,即缬氨酰丝氨酸,而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核苷类抗生素谷氏菌素(gougerotin)、云南霉素(yunnanmycin)和云谷霉素(yungumycin)的侧链为肌氨酰丝氨酸二肽。因而可以推断,某些具有寡肽侧链的化合物可能具有抗肿瘤活性。故在寻找抗肿瘤活性物质时,他们是潜在的、值得注意的对象。
7 苯醌类抗肿瘤抗生素
此类抗生素包括格尔德霉素(GeIdanamycin,GA)、17-烯丙胺-17-脱甲氧格尔德霉素(17-ally-lamino-17-demethorygeldanamycin,17-AAG)、HerbimycinA和Macbecin等[17]。1970年DeBoer等研究发现,GA具有抗菌、抗血原虫及抗肿瘤作用;l997年,TaoPZ等又发现其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这些特点显示GA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关于GA衍生物对实体瘤的***作用,现已在美国NCI进行了I期临床实验。增殖调节的失控是肿瘤细胞的典型特征。
近年来[17],癌细胞中Ras基因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s,MAPK)途径颇受关注,其主要对胞外增殖信号产生效应;Ras基因突变及MAPK的过度激活均与肿瘤发生有关,多种针对Ras-tO-MAPK信号通路的激酶抑制剂已经进入临床应用。Ras下游效应器之-是Raf-1,其具有调节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功能,Raf-l在肿瘤发生中起广泛作用,在许多人类肿瘤中发现有Raf突变。Raf-l是热休克蛋白90(Heatshockprotein-90,Hsp90)的客体蛋白之一,其功能需要Hsp90的参与。而苯醌类抗生素可以特异性地结合Hsp90,破坏Hsp90-Raf-l复合物,促进Raf-l降解而使之去稳定化,阻断Raf-1-MEK1-MAPK的信号传递,从而抑制细胞增殖产生抗肿瘤作用[17]。据报道[17],在大量消耗Raf-l的情况下,GA可抑制低浓度(5nmol/L)紫杉醇诱导的亚二倍体细胞的累积,从而间接促进G-M细胞的累积和G0/G细胞的减少。另外,低浓度GA可增强顺铂、丝裂霉素C、阿糖胞苷和阿霉素的细胞毒性,增强顺铂对人肝癌细胞的G-M阻断作用[17]。日本学者曾报道,GA衍生物可使Rauscher白血病病毒的感染能力下降。研究l显示,Hsp90是丙肝病毒NS2/3蛋白酶活性的必需因子,GA可在体内体外阻止NS2/3的裂解从而抑制了丙肝病毒的复制。此外,GA可使Hsp90/Cdc37功能失活从而阻断Cdk9复合物的形成,最终影响HIV-1的转录[17]。总之,以Ras-tO-MAPK信号转导抑制剂的抗肿瘤抗生素的发现为契机,信号转导抑制剂可能会成为人类对付肿瘤的新手段。
8 结语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抗肿瘤抗生素的研究和应用已越来越广泛,让病患受益非浅。但迄今为止,仍然未能找到一个可以完全治愈肿瘤的药物。特别是很多抗肿瘤抗生素都对人体的正常细胞有毒副作用。这说明寻求广谱高效抗肿瘤抗生素的研究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未来抗肿瘤抗生素研究的主要趋势应该是:一是研究要破解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信号转导通路或过程,为靶向***提供基础,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定向制备抗体药物,实现靶向给药。二是进一步加强前药研究。增强药物对肿瘤细胞选择性的杀伤作用,减小其在体内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三是加强多药耐药性(MDR)研究。目前认为MDR是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毒性损伤的最重要的自我保护防御机制,是肿瘤细胞耐药的常见形式。寻找一些高效、低毒、能用于临床的MDR逆转剂,与抗肿瘤抗生素合用,增强抗生素的抗肿瘤作用。四关注肿瘤纳米技术产品。利用纳米载体聚合携载化疗药物的纳米技术是逆转肿瘤细胞MDR的新手段。
总之,研发广谱高效抗肿瘤抗生素的任务还很艰巨。期待能早日找到高效低毒的可以根治恶性肿瘤的抗肿瘤抗生素。
参考文献
[1] 甄永苏.抗肿瘤抗生素与癌症靶向***[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6,31(2):65-68
[2] 陈彩霞.新抗肿瘤抗生素NC0604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
[3] 邵荣光,甄永苏.烯二炔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J]中国处方药,2006,(12).
[4] 高瑞娟,李电东,甄永苏.烯二炔类抗肿瘤抗生素力达霉素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6,(13).:324-327
[5] 李丽,顾觉奋,吴梧桐.烯二炔类抗肿瘤抗生素单克隆抗体导向药物研究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2005,(04):371-375
[6] 顾觉奋,戴.苯并二吡咯类抗肿瘤抗生素的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06,(04):325-328
[7] 沈依群,赵敏.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及控制耐药性的策略[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5(03):425-428
[8] 韩红娜,刘浚.青霉烯类β-内酰胺抗生素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7(02):228-291
[9] 甄永苏,薛玉川,吴淑英,张胜华,尚伯杨.新抗肿瘤抗生素云南霉素Ⅲ.抗肿瘤作用[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4,(04):168-171
[10] 张方博,刘秀均,陈淑珍,吴淑英,甄永苏.抗肿瘤抗生素云南霉素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J]医学研究杂志,2011,(06):330-333
[11] 沈炜明,胡洁.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3,24(6):269-271
[12] 吕万良,齐宪荣,孙华东等.盐酸多柔比星隐形脂质体给药后在小鼠组织中质量分数的测定[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5,31(5):467-468
[13] 顾月,顾觉奋.抗肿瘤的苯并二吡咯类抗生素-单克隆抗体结合物[J]药学进展,2008,(04)311-315
[14] 杨春娥,李宏力,高苏莉.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现状与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4(01):256-259
[15] 宋普球.核苷类化合物产生菌的筛选及其活性组分研究[D].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6
抗肿瘤篇6
关键词:NSAIDs 诱导 抗肿瘤 COX-1 COX-2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一类解热镇痛抗炎的药物, 通过阻断前列腺素PGs的合成 ,从而实现抗炎止痛解热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多见于其非COXs依赖性途径,即NSAIDs抑制肿瘤的活性可能与其作为环氧合酶-2抑制剂无关的众多途径 ,希望借此能找到新药***的靶位。
NSAIDs主要作用机理
1 COX-2依赖性途径
环氧合酶是PG合成的关键酶,在体内有两种异构体,即COX-1 和COX-2
1.1 COX-2 的过表达导致PG的增加 PGs是一种较强的免***抑制剂,能抑制免***系统的监视作用,有利于癌细胞免***逃逸[1],抑制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局部免***作用
1.2 COX-2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使DNA受损的细胞生存期延长
APC、 ras、p53等基因的突变均使COX-2 的表达水平增高,从而催化合成大量的PG,导致细胞增殖 1.3 COX-2具有过氧化酶活性 可催化氨基酸形成具有诱变作用的丙二醛,直接激活癌基因或引起 p53等抑癌基因突变 。COX-2 的过氧化酶活性对底物作用的非特异性,有可能在催化PGG2生成PGH2的同时 ,将非活化的致癌物与DNA作用 产生基底内收 ,从而影响抑癌基因导致肿瘤产生 1.4 COX-2能通过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和管腔的形成 刺激血管形成,为肿瘤生长和转移提供必需的营养 。PGS合成增加,COX-2上调产物均会促进细胞的增生和血管的形成并抑制免***监视 ,都有利于恶性组织细胞的生长 1.5 COX-2具有促进血行性传播的作用 NSAIDs的抗血管生成作用主要通过抑制COX-2的活性 ,进而减少PGE2、TXA2 等PGs的生成 ,同时阻断VEGF、bFGF 等的释放而实现 2 非COX -2依赖性途径
NSAIDs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并不完全依赖COX-2,还有其他***的途径,甲氨磺先对HT-29和S/KS细胞系的抗增殖作用有剂量依赖性,它不影响细胞的周期,即使没有COX-2蛋白的表达也能够诱导细胞的凋亡。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 2.1 通过抑制核因子NF-κB 核因子κB对宿主反应和激活基因表达有重要控制趋化作用 、生长因子、细胞黏附分子和一些畸形反应蛋白基因在健康或病理状态时的表达,可抑制凋亡是基因表达 、信号通道变化的关键点 。NSAIDs通过抑制核因子NF-κB核内移位的作用来诱导肿瘤的凋亡。NF-κB也能拮抗化疗药对肿瘤的促凋亡和抑制增殖作用,在NF-κB受抑制的情况下 ,化疗药更能有效发挥作用 ,因此有效的抗肿瘤药应包括NF-κB抑制剂 2.2半胱天冬酶活性的途径
半胱天冬酶以酶原形式存在,是细胞开始凋亡的标志。细胞色素C与Apaf-1共同作用上调半胱天冬酶 -9 的表达,而半胱天冬酶-9正向调节半胱天冬酶-3和半胱天冬酶-8的表达。NSAIDS诱导的凋亡与半胱天冬酶有关 ,但引发半胱天冬酶活性增加的机制还未明确 ,有可能与细胞色素C的活性增加有关 2.3 对其他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NSAIDS可上调c-myc 和野生型p53的表达 ,抑制促细胞更新的重要基因bcl-2而诱导癌细胞凋亡。NSAIDS还下调生长因子的表达而促进细胞凋。NSAIDS可调节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影响生长因子活性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与分化 2.4 磷酸戊糖途径和活性氧 活性氧ROS是抑制肿瘤生长的重要因素。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 及此途径合成的还原型辅酶II(NADPH)可抑制ROS的促凋亡作用。NSAIDS诱导凋亡时,细胞ROS活性增加。ROS的增加可能是由于NSAIDS干扰线粒体能量代谢,特别是氧化磷酸化,它含有的羧基能把氧化和磷酸化分离,也可能是抑制G6PDH和其他脑 、心和组织的磷酸戊糖途径 。2.5 通过诱导RECK基因的途径 RECK是最近发现的一种新型机制金属蛋白酶抑制剂MMP,在肿瘤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目前认为其能在转录后水平抑制至少三种 MMP:MMP -2,MMP -9 及 MT1 - MMP,进而抑制肿瘤的血管形成及转移。NSAIDs可以上调RECK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MMP活性[2]。由于RECK为膜锚定糖蛋白,因此应用免***荧光染色技术检测细胞表面RECK的表达。结果表明,在NSAIDs***后,RECK蛋白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加。而且NSAIDs诱导的RECK高表达与MMP-2活性下降有关。NSAIDs在体内及体外均发挥着强大的抗血管形成及抗转移活性。NSAIDs还能通过不同的途径调节 MMP的活性,检测 NSAIDs提高 RECK的表达水平以抑制 MMP活性的可能。
结论:虽然NSAIDs在预防肿瘤的发生、抑制肿瘤的生长、转移及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肯定效果,但至今其临床应用仍然受限,主要是由于许多问题尚待解决。因此关于 NSAIDs的抗肿瘤药物研究应包括 :1弄清NSAIDs对人体抗肿瘤的各种具体的机制 2找到或合成安全、不良反应小的抗肿瘤药 3大范围长期随访临床随机试验的病人
参考文献:
抗肿瘤篇7
海藻
餐桌上最重要的抗肿瘤饮食莫过于海藻类食品,包括有紫菜、海带、羊栖菜、发菜等,都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优点。海藻除了它的高营养价值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海藻的功能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甲状腺肿大、降血压、降血脂、抗凝血、预防便秘、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更重要的是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在清朝《疡医大全》中以海藻、昆布、海带等制成的制剂,现今仍用于医治甲状腺癌。人们常食用的紫菜,它含有人体必需的所有氨基酸,而且比例较合理,特别是含硫氨基酸的蛋氨酸含量高,大大超过一般蔬菜中的含量,甚至超过牛奶和鸡蛋中的含量。尤其不可忽视的是,紫菜中含铁较多,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人体如果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女性由于生理原因,往往造成缺铁性贫血,多食海藻能有效补铁。专家认为缺碘可引起甲状腺肿大,还会诱发甲状腺癌、***癌、卵巢癌、子宫颈癌、子宫肌瘤等。因此,建议妇女多吃些海藻食品。
蘑菇
蘑菇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的矿物质,含硒和丰富的维生素D,能增强人体免***力,是一种有益健康并能抗癌的食品。最突出的是香菇中所含的香菇多糖具有很强的抗癌作用,原因是香菇多糖能增强细胞免***和体液免***,有类似于补气的作用。特别是猴头菇,已开发成猴菇菌片,用于预防和***胃癌、食道癌等。也可以用肚片炒猴头菇,取干猴头菇30克,熟猪肚260克,韭菜80克,香油、胡椒粉、料酒各适量。将猴头菇浸泡去苦味,香菇泡发后切片和肚片同炒,具有助消化,补虚损,健脾胃的作用。另外,牛肝菌对于癌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抗肿瘤篇8
【关键词】 天然抗肿瘤药 作用机制 死亡
引言
据国家卫生部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恶性肿瘤全国患病率达到1.15‰,良性肿瘤全国患病率达到0.93‰。今后我国每年的现有肿瘤患者人群正以每年约60万人的速度膨胀。
我国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发始于50年代末期,迄今为止,我国抗肿瘤药物已发展到7大类,160多个品种。在这几类常用抗癌药物中,最具特色的要数天然类(植物类)药了,由于其确切的疗效和较小的毒副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和肿瘤患者的青睐。
究其原因,天然类抗肿瘤药及其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调节机体免***功能、抑制肿瘤血管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等。
1 诱导肿瘤细胞分化
植物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的基本特点在于不是杀伤肿瘤细胞,而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为正常细胞或接近正常细胞甚至抗肿瘤细胞。
多种植物药活性成分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包括苷类、黄酮类、多糖类等。黑豆中提取的多糖成分加入用单核细胞制备而成的条件培养基,可诱导u937细胞分化,人参成分g-rh2作用于肝癌smmc-7721细胞,结果显示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趋于正常。
诱导细胞分化是三七皂苷抗肿瘤的一个重要途径。李晓红等[1]采用硝基蓝四氮唑还原试验,发现三七总皂苷在形态及功能方面可诱导nb4细胞的部分分化,进而抑制nb4细胞的增殖。
2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细胞在特定信号诱导下的主动死亡过程,受多种基因调控。肿瘤细胞的迅速生长、扩散、转移与细胞凋亡过弱或过强有关。调节tnf的植物药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理之一。
目前已有多项实验证明,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可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周期阻滞,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高超等[2]研究表明,用不同剂量的白花蛇舌草***u14宫颈癌荷瘤鼠后,肿瘤生长均可受到一定程度抑制,其抑瘤率随白花蛇舌草浓度升高而呈上升趋势。白花蛇舌草对u14细胞端粒酶活性的下调和诱导其凋亡有一定关系。
3 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
微血管生成是实体瘤生长、浸润和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肿瘤微血管生成已成为抗肿瘤***的新靶点。抑制肿瘤细胞诱导的微血管内皮增殖,抑制微血管内皮细胞(mvec)黏附分子(am)的表达,从而抑制mvec的分化。
参麦液是一种***急症的中药急救制剂,但参麦液在抗肿瘤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研究表明参麦液对小鼠多种移植性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良好的量效关系[3]。徐莉[4]等研究表明参麦液能抑制mmp-2的基因表达并显著抑制mmp-2蛋白以活性形式存在,增强timp-1的基因表达。结论:参麦液可能通过抑制mmp-2的基因表达和增强timp-1的基因表达而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使肿瘤组织内微血管的生成速度减慢,进而使肿瘤内的微血管密度降低,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4 调节机体免***功能
研究证实,从植物药中分离得到的一些多糖类药物(如枸杞多糖、黄芪多糖、参多糖等)具有显著的免***增强作用和抗肿瘤作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调节机体免***功能:(1)激活t、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mφ)、自然杀伤细胞(nkc)、等免***细胞;(2)促进机体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如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等;(3)激活补体系统;(4)促进抗体产生。
胡玲等[5]实验研究发现,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具有可诱导性,清热解毒的白花蛇舌草可能上调小鼠活体腹水h22肝癌细胞hsp70的表达,增强h22肝癌细胞的免***原性,从而诱导产生特异性主动免***作用。
5 展望
天然类抗肿瘤药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已有很大进展,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如诱导凋亡、分化及抑制端粒酶活性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对现象的观察及个别指标的检测上。从植物中提取抗癌药物不仅疗效可靠,还可为设计更理想的新药提供新的化学结构。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可新为抗肿瘤药的研制与开发提供新的动力。
参 考 文 献
[1]李晓红,董作仁,郝洪岭等.三七皂苷对nb4细胞促凝活性及诱导分化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63-64.
[2]高超,刘颖,蔡晓敏等.白花蛇舌草对u14宫颈癌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 2007, 22(6): 557-559.
[3]刘鲁明,钱华,陈震等.参麦注射液抗肿瘤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1996; 2(4)∶11-19.
抗肿瘤篇9
静脉配置中心是医院中常见的机构之一,主要是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药学方面的支持,该机构在职业药师的指导与监督下依据临床规定的相关标准对静脉营养药物、细胞毒性药物以及抗生素药物进行配置[1].为了进一步了解抗肿瘤药物的常见危害,我院抽取了88份来自静脉配置中心的抗肿瘤药物常见危害的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至年12月88份来自静脉配置中心的抗肿瘤药物常见危害的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药剂使用不当45份,溶剂用法不合理24份,给药速度不合理9份,药物使用方法不恰当4份,给药顺序不当2份,给药剂量不合理1份,其他原因3份(主要为医嘱记录错误所致危害)。
1.2研究方法
依据相关参考文献、专业书籍以及法定药物的说明书等资料,指导临床护理人员科学使用抗肿瘤药物。同时回顾分析本次抽取的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88份的使用情况及相关资料,详细记录/,!/与分析存在不合理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科学的措施。
2、结果
2.1抗肿瘤药物危害原因分析
在选取的88份抗肿瘤药物危害资料中,抗肿瘤药物药剂使用不当45份(51.14%),抗肿瘤药物溶剂用法不合理24份(27.27%),抗肿瘤药物给药速度不合理9份(10.23%),抗肿瘤药物药物使用方法不恰当4份(4.55%),抗肿瘤药物给药顺序不当2份(2.27%),抗肿瘤药物给药剂量不合理1份(1.14%),其他原因3份(3.41%)。
2.2抗肿瘤药物溶剂错误情况及正确溶剂
在应用抗肿瘤药物***时,发生溶剂错误的主要药品//正确溶剂分别为:①紫杉醇:----//0.9%氯化钠5.0%葡萄糖;②依托泊苷:5.0%葡萄糖//0.9%氯化钠;③卡铂:0.9%氯化钠//5.0%葡萄糖;④奥沙利铂0.9%葡萄糖氯化钠或氯化钠//5.0%葡萄糖;⑤吡柔比星:0.9%氯化钠//5.0%葡萄糖;⑥吉西他滨:5.0%葡萄糖//0.9%氯化钠。
2.3抗肿瘤药物剂量不合理及正确剂量出现因剂量使用不合理的抗肿瘤药物//正确剂量分别为:①依托泊苷(0.1g):250mL或100mL//500mL;②紫杉醇(3.0g):250mL//100mL;③吉西他滨(1.6g):500mL或250mL//100mL.
3、讨论
在应用抗肿瘤药物进行***时,常常会出现溶剂不当等危害现象。如果抗肿瘤药物溶剂发生错误,那么就会使得抗肿瘤药物的药理作用出现变化,从而改变了药物原本的结构,最终导致抗肿瘤药物本身的溶解度下降,最终诱发患者出现用药不适等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奥沙利铂也被叫做草酸铂,该药物能够和氯化钠溶剂中含有的氯离子发生取代反应,并且还会发生水合反应,进而使得二胺二氯铂及相关杂质被生成出来。在这种状况下,如果采用奥沙利铂药物对肿瘤患者进行***,选择5.0%的葡萄糖溶剂是最佳用量,而不能采用0.9%氯化钠溶剂[2].除此之外,如果选择吡柔比星对肿瘤患者进行***时,医疗人员应当严格执行该药的使用说明书,依据说明书的指导进行合理用药,可以使用5.0%葡萄糖来防止药物溶液中的pH性质发生变化,导致药物溶液变得浑浊。而对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药物***时,医护人员需要注意说明书中有关注意事项,并且选用0.9%氯化钠溶剂将该药物溶解;而采用紫杉醇对肿瘤患者进行***的时候,医护人员需要遵照说明书中的规定选择5.0%葡萄糖溶剂溶剂药物[3].
由于不同抗肿瘤药物的化学性质、作用机理以及药动力学都存在差异,并且给药速度的快慢都会对最终的***效果产生影响,甚至会诱发患者出现一系列临床不良反应。因此,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溶剂量,如采用吉西他滨药物对肿瘤患者进行***时,医疗人员应当选择500mL或250mL的溶剂量[4],但需要依据说明书要求在30min以内静脉滴完。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增加药物使用频率、延长滴注时间等都会使药物的毒性得到强化。鉴于此,临床用药人员在采取该类药物***时,最好选择0.9%氯化钠溶液100mL充分稀释后再行滴注处理[5].不仅如此,在应用抗肿瘤药物***时,不同的给药顺序都会导致危害现象的发生。科学的用药时间安排以及给药方法选择对肿瘤疾病的***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会改变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所以合理安排用药顺序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将药物***最好的效果发挥出来[6].
总之,针对抗肿瘤药物常见危害这一问题,临床药物需要与医院静脉配置中心的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从而降低药物危害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种华.护士在静脉配置中心的常见危害及防护对策[J].全科护理,2011,11:1007-1008.
[2]成芳,赵冰封,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肿瘤药物的职业暴露危害及防护[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3,05:388-390.
[3]马秀凤.静脉药物配置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研究[J].中外医疗,2014,02:47-49.
[4]刘美芹,张冬梅.在静脉配置中心配制细胞毒性药物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0:130-132.
抗肿瘤篇10
1给药剂量
药物不同剂量产生的药理作用也不同。一般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药物浓度越高,作用越强。但有些药物超出一定范围以外,药物作用不但不会继续增强,反而毒性增大。抗肿瘤药物铂类衍生物的肾毒性多呈剂量依赖性,小剂量单次使用肾毒性很小,大剂量或多次应用的肾毒性加大。如顺铂肾毒性与剂量呈正比,单次剂量5Omg/m少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规剂量(50-100mg/ m)时即可出现肾功能不全。随着剂量增加,肾毒性相应增加。卡氮芥150-200 mg/ m即有肾毒性,更大剂量还可产生肝毒性和肺纤维化。目前将化疗药物经动脉导管灌注病变部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尤其在肝癌的姑息***中,但药物的剂量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及加重有关,过大剂量化疗药物对肝细胞形成直接损害。肝细胞损伤是肝纤维化的重要启动因素,损伤或坏死细胞对周围非实质细胞不断刺激导致体内胶原纤维合成亢进,而降解被抑制。另外,药物的作用还促使各种细胞因子增加,促进了胶原纤维的形成。在不明显影响抗肿瘤作用的情况下,适当减少化疗药物的用量可能不会影响预后,还能够较好的保护肝脏功能,明显的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研究表明部分传统的化疗药物在小剂量、反复多次的给药方式下,反映出很强的阻止血管生成作用,起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有学者就把这种小剂量、高频率的给药方式称为小剂量化疗(节律性化疗)或者抗血管生成化疗。这是因为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杀伤或抑制增殖中的肿瘤细胞DNA合成和干扰微血管的正常功能,对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均起到作用,内皮细胞具有较高的修复能力,在较长的化学药物***间隔期内,内皮细胞可获得修复。而采用小剂量、高频率的给药,可以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增殖,同时也可减轻化疗药物的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毒副作用。葱环类抗肿瘤药物多次给药较单次给药心脏毒性反应发生率要低。因此在使用抗肿瘤药物时不应单纯追求通过剂量来达到效果,而应严格把握剂量尽可能达到既有***效果,又能减小不良反应发生。
2给药途径
抗肿瘤药物最常见的给药途径有静脉给药、肌内注射、口服。大多数化疗药物有极强的刺激性,长时间静脉滴注可导致静脉炎。常用于******癌***的多柔比星、表柔比星、吡柔比星有很强的心脏毒性,静脉推注会加重其毒性,通常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了提高肿瘤所在部位的药物浓度,降低全身性药物毒副反应,抗肿瘤药物注射剂还可采用一些特殊的给药途径,如腔内给药、鞘内给药等,临床大都依据患者情况、肿瘤发生部位、化学药物的理化性质等因素来制定化疗方案和给药途径。如***胃癌常规化疗药物的常规给药方法,极大限制了药物的***作用。应用缓释药物系统以及采用腹腔灌注给药的方法,不仅对肿瘤组织产生靶向作用,而且能够控制药物释放的速率,缩短药物到达肿瘤组织的时间,延长药物与肿瘤的作用时间,使药物几乎完全释放,最大程度发挥对肿瘤的***作用,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对给药途径的选择也十分重要,选用不当既达不到***效果,甚至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3联合用药
抗肿瘤化疗中极为常用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疗药物,其目的在于增加疗效,降低毒性以及消除和延迟耐药性的发生。联合用药有使用几种不同药物的序贯疗法,也有同时采用几种药物的联合疗法,但并非所有的联合用药都比单种药物***为优,如奥沙利铂有着一定的血液毒性。单独用药时,可引起贫血、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当与5-氟脲嘧啶联合应用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血小板减少症等血液学毒性呈显著增加。对消化系统,可引起恶心、呕叶、腹泻。这些症状有时很严重。当与5-氟脲嘧啶联合应用时,这些不良反应显著增加。因此联合应用化疗药物应遵循以下原则:从抗肿瘤作用生化原理考虑,从药物的敏感性考虑,从细胞周期增殖动力学考虑,从药动力学关系上考虑,从药物的毒性考虑。
3. 1多种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有报道多西他赛和顺铂联合应用,在减少顺铂用量的情况下,化疗有效率及中位生存期均明显优于单用足量顺铂,其原因可能为:顺铂用量的减少也减轻了其不良反应,患者更容易耐受化疗,营养状况也更容易得到改善,从而使机体的免***功能增强。另外,多西他赛可能有抑制肿瘤细胞清除顺铂2DNA复合物的作用,增强顺铂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对顺铂起到协同促进作用。姚宇锋等报道:多西他赛联合洛铂作为晚期***癌的挽救化疗,取得较好的效果。多西他赛为紫杉类药物,通过促进微管双聚体装配成微管,同时防止去多聚化过程而使微管稳定,阻滞细胞于G2和M期,从而抑制癌细胞的有丝***和增殖。而洛铂为铂类衍生物,其作用主要通过阻止肿瘤DNA复制,阻止细胞***而起到作用。两者联用既起到较好协同抗肿瘤作用,还使铂类衍生物特有的肾毒性,耳毒性及对造血系统的影响等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3. 2联合用药的顺序两种及以上抗肿瘤药物联用时,除增加疗效外,有时药物之间还可能产生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任海霞等网报道,顺铂与异环磷酞胺合用时,环磷酞胺的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和肾毒性等不良反应会大大加重,如果必须联合应用,应先用异环磷酞胺再用顺铂。顺铂与紫杉醇联合应用,顺铂可使紫杉醇的排泄减慢,故应先用紫杉醇再用顺铂。
4相关代谢酶
药物代谢都是通过转化为无活性物质,也可能从原来没有药理活性的物质转变为有活性的代谢物,也可生成不同活性的代谢物或有毒物质。这类过程均是由于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或非微粒体酶的作用。抗肿瘤药物也是通过代谢活化途径,代谢解毒途径来起到化疗作用。
4. 1抗肿瘤药物的代谢活化抗肿瘤前体药物在体内通过药物代谢酶代谢为具有抗肿瘤药理活性的代谢物。如细胞具有选择性活性的口服抗肿瘤药物,卡培他滨本身无细胞毒性,但可在肿瘤组织中通过肿瘤相关性血管因子胸腺磷酸化酶的作用转化为具有细胞毒性的52氟脉嚓吮(52Fu),具有能够模拟持续输注52Fu的抗肿瘤作用和潜在的肿瘤部位优先活化的特点,使肿瘤组织中的52Fu浓度高于正常组织,一方而明显提高了疗效,另一方而最大程度降低了52Fu的不良反应。环磷酞胺和异环磷酞胺也是进入体内被肝脏或肿瘤组织内存在的过量的磷酞胺酶或磷酸酶水解,变成活化作用型的磷酞胺氮芥而起到抑制DNA的合成,也可干扰DNA的功能。
4. 2代谢解毒途径肝脏是药物的主要清除器官,肝脏清除分成肝脏代谢和胆汁排泄两种方式。肝脏富含药物I相代谢和II代谢所需的各种酶,其中以细胞色素P450酶最为重要。细胞色素P450酶是由各种各样的P450酶所组成的一个酶体系,根据其结构不一及氨基酸的排序的相似性,可以分为不同几个大类,每个大类又可以细分成几个小类。在人体中最重要的药物代谢酶有CYP1A2, CYP2A6, CYP2B6, CYP2C8,CYP2C9、CYP2C19、CYP2D6, CYP2E1、CYP3 A4和CYP3 AS。P450酶存在有明显的种属差异,药物在动物和人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是不同。多态性是P450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导致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P450酶具有可诱导和可抑制性。即P450酶的量和活性会受到药物(或其他外源物)的影响,可能会影响药物本身的代谢,并可能会引起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此外经CYP3 A4代谢的抗肿瘤药物还有替尼泊贰、环磷酞胺、异环磷酞胺、他莫昔芬等。烷化剂环磷酞胺(CAP)、异环磷酞胺(IFO)在人体内主要通过CYP3 A4和CYP2 B6两条途径代谢,经CYP3 A4代谢产生4主经基活性代谢产物发挥抗肿瘤作用,而CYP2B6使其N位脱氯乙基化形成具有神经毒性而无抗肿瘤活性的代谢物。CYP1A2参与抗癌药他莫昔芬的代谢。CYPl A2具有多种单核普酸多态性(SNP) ,但是这变异体对酶活性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研究表明,男胜肝脏CYPl A2的活性比女性高。他莫昔芬是激素依赖的***癌***的主要药物。除了CYPl A2外,CYP2A6,2B6,2D2E1及3 A4也参与他莫昔芬的代谢[00。其中CYP2C8催化紫杉醇的6班化。CYP2 C9参与替加氟、他莫昔芬、托瑞米芬、伊马替尼、环磷酞胺、异环磷酞胺等的代谢。
5时辰药理学
时辰药理又称时间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生物周期性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同一药物同等剂量因给药时间不同,作用也不一样。应根据机体对药物反应的节律性等因素来制定最佳的给药时间和剂量,真正做到按时给药,合理用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周期调节的节律是抗肿瘤药物时辰药理学的关键所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有着不同的生物钟,肿瘤细胞在0:00- 4:00时生长旺盛,生物活性最强,药物对其杀伤力最大,而对处于睡眠状态的细胞几乎没作用。针对其特点在这个时间段用药,既能杀灭肿瘤细胞,同时也避开了对白天生长较快的正常细胞的伤害,更好起到了化疗作用。有资料显示30余种抗肿瘤药物在不同时间给药,药物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都不同,有非常明显统训一意义回。除细胞生长时间外,患者不同时间段身体状况都会对抗肿瘤药物产生不一样的效果。除烷化剂外,无论抗代谢类抗肿瘤药,还是抗生素抗肿瘤药或植物类抗肿瘤药都有非常明显的时辰效应。如氟脉嘧啶、甲氨蝶吟、氟脱氧尿普、阿糖胞普、琉吟等,患者对上述药物的在夜间或睡眠期有着较好的耐受性最佳。长春瑞宾的血液毒性及临床疗效与其用药时间有密切关系,以19:00毒性为最低,7:00毒性为最高多柔比星18:00给药毒性最小,而肿瘤抑制、缓解率均比别的时间给予同剂量要高。对肺癌患者静注依托泊普研究,血药浓度在9:00时明显要比21:00高其他有时辰药理学用药特点的有顺铂、卡铂、草酸铂、伊立替康、米托葱醒、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顺铂在6:00给药对胃肠道及肾毒性较其他时间小,疗效较好,如肿瘤抑制率、完全缓解率和治愈率均比当日内其他时间点给同样剂量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