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学篇1
[关键词]心理特性 应对措施 学生
[中***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160-01
21世纪,我们应该培养具备很强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才”的同时,同样重视培养学生的 “德”,这两方面都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学习工程测量的学生,其心理特性突出表现在能力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心理差异所形成的人格的基本规律。国家职业标准对职业者各方面的能力有一个客观的和规范的要求,那么它对于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是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的。怎样在中职教育中应用国家职业标准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心理素质,成为目前中职教育的重点课题。中职学校的社会地位在高校扩招后呈下降趋势,因为中职学生源于高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与进入上一层次学校的学生相比,是学习和品德行为上相对差些的学生。无论从学生本身,还是从家长和社会的角度,都有着轻视中职学校学生的偏见,且中职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表现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消极的心理状态是很多中职生抱有的心态。长此以往,消极的心态会导致行为上的不拘小节和放任自流。这种现状说明,中职生的心理问题应该被特殊关注,因为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精神面貌,也直接关系着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经说:“取得成就的因素不在于智力、学历等,而在于是否具备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等健康心理品质”。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贯穿于中职学生在校学习的全部时间。同理,作为中职学校的工程测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相当普遍地存在着,且导致的原因复杂,应引起中职学校的重视和解决。
一、学习工程测量学生所呈现的不良心理特性
近几年来,各职业学校学生的厌学情绪逐年加剧。这一方面表现为每年的退学率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在校学生学科及格率较低以及平时学习的态度较差。特别是工程测量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定向不明确,基础课程枯燥、乏味,使得绝大多数学生都出现不良的心理品质,如职业动机的被动性和盲目性而导致厌学、逃学、退学。学习是学生时代的第一件大事,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与学习的过程紧紧相伴。中职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与黄金时期,因为这一时期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直接联系着。而这一时期工程测量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其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诸如以下几方面:
学习目标迷茫。学习目标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但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工程测量专业的学生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导致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对于学习成绩只求能够及格,没有更高的要求。他们课上学习的注意力不集中,课后,缺乏自学,不能够积极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
学习的实用化倾向明显。在学习中不注意打牢基础知识,特别在意操作能力,以至于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很不上心,觉得学这些没什么必要,等于在浪费时间,还不如用这些时间来锻炼锻炼自己的操作本领,造成部分学生动手模仿能力突出,计算、验算、分析等能力明显缺失。
学习方法不得当。不少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就缺乏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到职业学校学习仍然处于学习无术的状态,不知道采用怎样的学习策略更有效。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够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比如理论课的积累、实训课的实践能力培养等等,不懂得如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绩进行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习效率不高,由学习效率不高到提不起学习兴趣,最后发展到厌学、弃学、逃学。
学习焦虑情绪形成学习的心理障碍。想把学习成绩搞好,但是没有相应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每天都在课堂上读书,在家得对父母谎称能好好学习,在学校得应付老师能好好学习,对学习有着一种迫不得已、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这类学生性格孤僻,行动迟缓,但是善于觉察到别人不易觉察的细小情节,具有一定的内倾性。
突发事件增多。从整体上来说,学生的文明程度有所提高,组织纪律也有所加强。然而,在工程测量实验课和实训课程中有些学生出现一些行为异常的现象和非理性的行为。对于这类学生的管理教育,如何转化把学生自觉的行为由“他律”成为“自律”,并转化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学生的自卑心理严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是保持心理健康并逐步走向成功的最基本条件。工程测量的学生普遍有一种失败的心理状态,他们往往自暴自弃,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这些学生的个体心理问题、人格问题被综合反映出来,表现为缺乏自信、自尊、自爱、自强和学习困难、自控自律能力差。
学生的成才观念淡薄。学习工程测量后,许多家长对子女又重新燃起了希望,而学生中却普遍存在着一种“为家长读书”的现象。使得独生子女中的以“自我”为中心、孤独、离群、脆弱等种种负面心理特征充分显现出来,表现出与家长和学校的希望完全相反。
二、加强工程测量专业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打好家庭教育的基础,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摆脱心理障碍
家庭是孩子的终身学校,父母是孩子终身的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与家庭教育必然联系着,每一个心理不健康或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或多或少地都与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环境有关。作为家长不仅要爱孩子,更要学会教育孩子,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做到:树立同等重视智育、德育、体育的教育观念;身教与言教并重;重视对孩子精神生活的引导;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不将自己的教育目标强加给孩子;经常和学校取得联系,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起来;及时分析孩子的心理状态,将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强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认真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理应得到学校的重视,学校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从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着眼,调动学校多方面的力量,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推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领导重视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要体现于把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的系统中,抓计划、抓落实。在工程测量学专业开设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经常性的心理辅导、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咨询和实施必要的心理***。在工程测量教学中,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实验课、实训课的活动中。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共互动的教育网络,使得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扎实有效的开展。
三、结束语
工程测量专业学生的心理问题有着自己的特性,引导和提高工程测量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之能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离不开家庭、学校的教育和引导,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环境熏陶人,不良的社会环境会演变学生的心理特性为心理问题。全社会都应关心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和扶持中职学校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一个有益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为学生的成长千方百计地创建一个“保护网”,过滤掉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有害物质,及时消除一切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使得中职学校的学生能够得到家庭和社会的足够重视,摆脱掉成长路上的心理障碍。强调中职学校必须坚持“以德治教,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既重视对学生的专业培养,也要重视对学生意志品格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
[2]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心理测量学篇2
关键词:心理测量学;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204-02
自从1905年比奈和西蒙发表世界上第一个儿童智力量表以来,心理测量学的发展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相关领域,显示了其旺盛的生命力和丰富的实用价值。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心理测量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系统地进行心理测验问卷的编制和使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为将来从事相关的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事测评以及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传统的心理测量教学模式较为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心理测量的实践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有所欠缺[1]。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教育技术***和学科研究的不断进步[2],心理测量学的教学改革也应该从该学科的课程特点和当今社会需求出发,以现代学习理论作为指导,辅助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最终实现“教”与“学”的进步和超越。
一、教学内容方面的探索
1.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并伴随着积极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是学生学习与成材的动机源和催化剂。心理测量学课程中包含了很多的统计学原理、公式以及大量抽象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因此,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对于心理测量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抵触和恐惧心理,成为心理测量学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可从生活中的心理测量实例入手,增加趣味性较强的案例分析,以生动的形象思维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到抽象的概念学习中,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并最终将理论知识再回归到日常生活中,促使学生进行深度的专业思考。例如,在教学实践的探索过程中,尝试在导言部分首先引入学生所热衷的趣味测验,例如“神奇的Q测验”、“从唱卡拉ok的姿势看个性特征”等,然后组织学生对心理测量的概念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教师总结概括,从而引入心理测量的专业概念学习;在导言结束的部分,给学生布置访谈作业,分别采访身边的老人、父母、同龄人、小朋友四个不同的年龄群体,了解他们对心理测量的看法和认识,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热情度。
2.弱化统计计算过程,加强统计软件的实操训练。心理测量学的理论框架部分,包括经典测验理论、信度和效度、项目分析、常模等,这些内容是心理测量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但这些章节中会出现大量的统计学原理和计算公式,使得部分统计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容易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讲授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强调对基本概念和方法的重视,通过丰富生动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其内涵,对于其中所涉及到的统计学公式及数学运算过程,可以适当放宽对学生的要求。例如,在信效度的评估、项目区分度,以及常模分数的导出等教学内容中,加强学生数据统计思路和统计软件操作能力的训练,在熟练使用统计软件的基础上能够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如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因素分析等)进行相关的评估和计算。鼓励学生使用SPSS软件来完成相关章节的课后习题,并在课堂上演示其具体操作过程,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在不断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加强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心理测量学作为一门应用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性课程[3],在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强调对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将理论框架的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能够有效启发学生***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体会心理测验学习的乐趣,领悟心理测验的基本流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涉及“心理测验的编制与实施”内容时,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恋爱幸福感”或“婚姻幸福感”的问卷编制任务,并选取小样本被试进行施测,运用之前所学知识对自编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分析评估,制定出测验常模。通过这一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得学生对测验的编制和实施有了感性的认识,并将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合到整个实训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测验信度、效度、常模等概念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编制问卷的能力。对于各类经典心理测验,例如韦氏智力测验、16PF、MMPI、EPQ等,在教师讲解清楚基本施测要点和计分方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要亲自寻找被试者,对其进行施测,并提供完整的测验结果和分析报告,在课堂上汇报和讨论。通过该实践环节的教学,帮助学生熟悉常见心理测验的内容、施测过程和解释方法,锻炼学生***使用测验的能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将来的科研和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4.参考国外教材,补充前沿进展,扩展学生视野。专业课程的学习,离不开高质量的教材和参考书目。因此,教师需要在心理测量学领域进行大量而广泛的阅读,并充分了解掌握所教学生的能力水平,选择出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目。在国内,戴海崎等人编著的《心理与教育测量》一书作为心理测量学的经典教材和考研必看书目,享有较高的专业声誉,保证了知识传授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与此同时,还可以参考国外的一些经典教材,如美国Ronald Jay Cohen &Mark E.Swerdlik编著的《Psychological Testing and Assessment》、Anastasi & Urbina编著的《Psychological Testing》、Lewis R. Aiken & Gary Groth-Marnat著的《Psychological Testing and Assessment》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所选教材的内容框架,适当补充国外教材中的有趣案例,适量介绍最新的心理测量学理论和研究进展,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心理测量的应用问题,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讨论,帮助学生了解心理测量学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二、基于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改革
基于问题情境的学习是将学习“抛锚”于具体问题之中的一种情境化了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主张问题是学习的起点,注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小组合作和教师的指导或促进在学习活动的作用[4]。重视基于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情感需求,鼓励师生进行积极的问题探究、讨论和交流,提出富有思考价值和有深度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质疑,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心理测量来源于现实生活,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教师可以巧设一些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到心理测量的研究问题上来,有助于学生新知识的生成。心理测量学课程是面向大三上学期的学生开设,很多大学生会在这个时期重新思考和定位自己的大学生活,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教师可以从这一现实情境出发,组织学生来讨论“你认为怎样才算是成功的大学生?”“大学生生成功的评判标准是什么?”“高考状元们的未来是否一定是成功的?”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中,教师可以引导出关于测量中的“实证效度”、“效标”等相关概念及其特点,让学生从生活实际或是亲身经历中加深对这些抽象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理解,感受到心理测量的应用价值,从而更加投入地进行专业学习。
2.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传统的心理测量教学方法容易给学生带来抽象、难懂、枯燥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的发展。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积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出学生对心理测量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将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最大动力。例如,关于“心理测量学的建立与发展”章节中,会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学思想起源和实践探索。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接收者,教学效果非常有限。根据问题创设的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教师事先准备教材中所提及的七巧板、九连环等智力玩具(还可以补充魔方、橡皮泥等),将其带至课堂分发给学生,先让学生自由玩这些玩具,然后在快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思考“刚才玩玩具的过程中,你可以看到哪些和心理测量相关的东西?”“从一个人玩玩具的过程中,你可以观察到他的哪些行为和心理特点?”在总结学生们的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心理测量的应用,心理测量和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此时,学生的探索不再是被动的,学生是中心,教师是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教师的提问设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变得趣味无穷,课堂变成了学生求知的乐园。
3.创设协作探究的问题情境。“协作探究”的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所教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或小组之间开展研究型学习,合作探索、共同讨论、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心理测量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应的知识点,创设协作探究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在各章节结束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与该章节知识相关的最新研究文献,在小组内部进行学习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总结,撰写初步的研究综述并提炼制作成PPT,最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与分享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在协作探索的过程中,学生要对教材中呈现的知识充分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从文献搜索、组织讨论、撰写综述、制作PPT到最后的课堂汇报,小组成员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增强情感体验,深化对心理测量学知识的学习,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三、考核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探索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和组成部分,是督导学校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测和评价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以及取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方法性、技巧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心理测量学课程来说,传统的单一考试方式不能充分反映出学生心理测量学的学习水平和运用能力。根据学习原理和教学评价的主导思想,对心理测量学的考核应采取多角度考核的考评体系。首先,传统的期末考试应予以保留,试卷采用客观题和主观题结合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等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应用的能力。其次,还要对学生平时的课堂出勤率、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作业和小组作业的完成情况、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等进行综合考察。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根据平时考核和试卷考核的不同权重予以确定。多元化的考核评价能够促使学生重视平时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有利于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的全部过程。综上所述,心理测量学的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环节进行了多元化的尝试和探索,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心理测量学课程及其他心理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积累了直接的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吕航,杜文东.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发展状况及对策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6):981-983.
[2]闫巩固,彭广强,高喜乐.心理测量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5,59(1):90-95.
[3]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M].2011年修订版.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1
心理测量学篇3
【关键词】心理测量孤儿教育教学
一、前言
孤儿学校是一种规模较大的集养育与教育功能为一体的儿童福利机构。吉林省孤儿学校是我国两所规模较大的孤儿学校之一。2010年吉林省孤儿学校在校生已达千人,新生人数约占到了总人数的30%,而这些新生来源复杂(福利院弃婴、父母因病或意外双亡、服刑人员子女等)。入学新生差异较大,从新生报名入学开始如何在短时间之内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离不开科学心理测量数据的有力支持。
二、心理测量在孤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1.心理测量在孤儿招生工作中的作用
在吉林省孤儿学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有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中职生,心理测量在针对这两类学生所展开的招生工作都有重要的筛选和鉴别作用。
对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的生源,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的学龄儿童,可以从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运动与协调能力、知觉转换能力、数学准备、情绪与社会性、学习品质、言语与语言等8个维度来制定《儿童入学成熟水平诊断量表》,以此考察儿童的入学成熟水平。利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若所编制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处于心理测量标准的可接受范围内,可以作为评定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测量工具。通过心理测量可以大幅度提高招生工作的质量,避免了招生工作传统地面试谈话主观性较强,缺乏客观依据的弊端[2]。义务教育阶段其他年级生源,也可以通过相应的量表对他们进行学习能力、气质类型等方面的心理素质进行了解。
对于报考中职的学生则可以通过相应的职业倾向性量表,来判断最适合其的专业。
2.心理测量在新生入学后的作用
孤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幸的过往经历,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孤儿教育之所以属于“特殊教育”,就是因为学生“心灵残疾”的特点。了解入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筛查出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避免很多恶性事件的发生,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并且也为孤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个以培养孤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新思路。
3.心理测量在孤儿职业指导中的作用
初高中学生都面临着升学或就业的压力,本着教育孤儿“成人、成才、成事”的理念,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认识自我,做好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心理测量充分发挥了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社会中职业的变化、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反观自身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了解适宜自己发展的职业群。以便在中学阶段有意识地发展自己,提高竞争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做好业务能力和思想精神上的准备。实践证明心理测量不仅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而且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及学生的身心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2008届初三毕业生甲、乙两人,他们的理想都是医务工作者,与职业个性都相适应,学习成绩差别也不大。但甲对难度大的数学题感觉很吃力,而乙则比较顺利,虽然智商均属中等,但是也有一定差异。甲经过该生班主任、生活辅导教师和孤儿亲属反复思考,升人高中再上大学潜力不足,结合实际情况,报考了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乙选择升入高中,将来继续上大学学医。事实证明,这两位学生的选择是明智的。在毕业生填报志愿之际,心理测量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心身特点,扬长避短合理填报志愿、确定人生目标,增加自觉性、避免盲目性,提高竞争力。
在职业指导中,我们普遍采用了心理侧量技术,这对于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加快其社会化进程,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心理测量有其局限性,它还不能完满地反映人的心理各方面,对其使用不当还会带来消极影响。但实践证明,它在职业指导中仍然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它将职业指导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德育教育融为一体,使职业指导进入一个更深的层次,为学生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三、心理测量在应用中的问题与建议
1.问题
⑴心理测量结果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心理测量进行过之后都未能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及相关教师,常常被束之高阁,未能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⑵对某些筛查出来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关注不够
通过心理测量能够得知哪些群体处于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但是仅仅停留在了掌握此种情况的程度。由于心理教师往往都是身兼两职,精力有限,没有更深层次地挖掘这些群体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也未能及时提出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2.建议
⑴开展新生入学后的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设心理健康团训活动、宣传展板等方式,帮助新生了解孤儿学校生活,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正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积极应对,尽快适应孤儿学校生活。
⑵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团体辅导
根据孤儿学生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如情绪人格问题、人际关系障碍等,组织具有相同心理困扰的孤儿开展团体辅导,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和支持,提高自信心,缓解负性情绪,改善人格,学习与他人沟通的技巧。
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使孤儿亲属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改善亲属与孤儿孩子的教养模式,增进情感交流,对于培养孤儿积极健康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还应鼓励孤儿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磨砺意志,不断增强自身的耐挫能力。
⑷加强对重点孤儿的跟踪服务及对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将确实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孤儿作为重点关注对象,跟踪服务,帮助其进行心理调适,顺利完成学业。对于一些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学生如父母突然过世后来校的新生、低年级小学生等,可以根据他们心理问题产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程家福,王仁富,武 恒.简论我国心理测量的历史、现状与趋势[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10(15):102.
心理测量学篇4
关键词 心理测量 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
1概述
心理y量是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为确定出的数量化的价值。广义的心理测量不仅包括以心理测验为工具的测量,也包括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等方法的测量。心理测量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1间接性
心理属性是内在的不可直接测量到的特质,但可表现为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外显行为,测量的实施者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测量这些外显行为,并由这些行为推断心理属性。
1.2相对性
对人的行为进行比较,没有绝对的标准,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所谓心理测量就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与所在团体的大多数人的行为或某种人为确定的标准相比较。
1.3客观性
客观性是对一切测量的基本要求。测量的客观性实际上就是测验的标准化问题。测验使用的项目,说明、言语、态度、评分、分数转换、解释等都需要标准化。
2心理测量在教育上的作用
2.1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因材施教的理论依据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长久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要充分的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了解不同学生的人格类型。心理测量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心理测验能够客观的反应出学生人格类型以及认知风格,促使教师与学校更好的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使学校培养更具方向性。
2.2为教师教育提供了量化指标
心理测验可以用于评价一种新的教育措施、新的教育思想等,还可以运用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此外,测验还可以用于评教师的综合能力,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个性、班级管理水平等多个方面,借助测验,有利于教师了解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2.3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科学诊断
在教育实践中,心理测量可以用来测验发现学生适应不良(困扰或挫折、高压力或焦虑)和学习困难的真实原因。了解这些不良适应和学习困难到底是智力上的原因,还是由于知识掌握的缺陷从而为采取适当的帮助提供依据。
3现状与问题
3.1教师缺乏专业性
目前在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很大一部分没有经过专业的心理测量,他们对于心理测量的了解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在使用心理测量的工具时,并不能很好的遵守心理测量的相关规定。另外,为了保证测验的有效性,以及对被试的身心保护,教师必须严格遵循心理学的相关伦理学规定,被试的隐私及施测结果需要严格保密,不能随意地泄露给他人或者相关机构。
3.2心理测验工具的选择不当
心理测验是经过测验编制程序完成标准化用以测量心理特性的工具,是心理学工作者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按照一定的系统程序,给人的心理特性以数量化的过程。目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常用的测验表主要有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等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量表(MMPI)、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评定量表(16PF)等人格状态测肆勘怼Q∮貌煌的测验工具,得到的测验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4建议与措施
4.1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在接受过心理测量的相关培训,对某特定测量和评估方法有适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后,方可实施该测量或评估工作;应尊重学生对测量与评估结果进行了解和获得解释的权利,在实施测量或评估之后,应对测量或评估结果给予准确、客观、可以被对方理解的解释,努力避免学生对测量或评估结果的误解;在利用某测验或使用测量工具进行记分、解释时,或使用评估技术、访谈或其他测量工具时,须采用已经建立并证实了信度、效度的测量工具。
4.2选择合适正确的测验工具
与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往往会涉及使用心理测量表,心理测量表帮助教师更好判断学生心理问题。心理测验量表主要选择依据学生心理问题,首先选择心理量表要具有指向性。学生有明显焦虑情绪选择与情绪有关量表;其次确定非情景性症状性质应启用人格问卷探索症状人格因素。第三寻找早期原因选用病因探索性量表(SCL-90),查找两年来是否有重大生活事件发生或是否有应激叠加效应发生等排除疾病而使用量表等。总之心理诊断使用心理量表应当有定针对性应围绕已形成初步印象或来访者某些特殊表现来选用。
参考文献
[1] 金谕.心理测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6.
[2] 郭旭.心理测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述评[J].理论前沿,2014(5):236- 237.
[3] 钱印霞.心理测量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中的应用与思考[J].青春岁月,2015(5):131-132.
[4] 牟新博.浅谈心理测量在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科教导干,2010(9):184-185.
[5] 马智群,任素洁.心理测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特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2015.
心理测量学篇5
论文摘要:随着心理测量技术的发展,心理测量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根据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介绍心理测量在该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西方工业***后,对劳动力的需要急剧增加,劳动分工日益精细,对人才培训、人员选拔和职业指导的需要大增。同时,精神病***的实践和教育实践中对弱智儿童的鉴别,这些都成为心理测量学蓬勃发展的现实需要。1904年,比奈与西蒙合作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 比奈一西蒙量表,用于测验和鉴别智力落后儿童,从此科学心理测量开始存在并不断快速发展。目前心理测量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根据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介绍心理测量在该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1 心理测量的概念及其特征
心理测量是指依据某种心理学理论,通过一定的操作程序,对个体的能力、人格或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或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心理测量是一门科学,它有自己的一套严谨、系统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而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一种具体方法和手段,它是利用量表,对某一特定个体素质进行测量的一种手段。一个科学而有效的心理测验,必须具备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心理测量具有下面的一些特征:
(1)心理测量的间接性
心理特质与客观的物理现象不同,心理特质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我们不能对心理进行直接的测量,对心理的测量只能是一种间接的测量。根据心理学特质理论,某种内在的不可直接测量的特质,可表现为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外显行为。因此,心理测量只是测量了一个人对测验项目所进行的行为反应,心理学家对测量结果进行推论,从而间接了解人的心理属性。
(2)心理测量的相对性
对人的心理或行为进行比较,没有绝对的标准,而只能选取群体中的其他人作为标准。所以心理测量的结果通常参照每个人处在一个群体中的位置,而位置具有相对性。例如,测得一个人智力的高低,就是与其所在总体的人的智力标准相比较而言的。同时,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3)心理测量的客观性
客观性是一切测量的基本要求。测量的客观性实际上就是测验的标准化问题。心理测量是一门科学,因此它的测量结果应该是客观的。它的每一个步骤,无论是测验项目的收集与选取,测验的信度与效度检验,施测过程,数据的处理与结果解释,均按照标准化的程序来进行。
2 心理测量的分类
通常按照心理测量功能分类
(1)能力测验
从心理测量的观点来看,可将其分为实际能力与潜在能力。实际能力是代表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能,是学习的结果。潜在能力是个人给予一定的学习机会时,其行为能达到的水平。通常测量潜在能力的心理测验又称之为能力倾向测验。能力测验又可分为普通能力测验和特殊能力测验。普通能力测验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测验。例如“瑞文推理测验”,“斯坦福一比奈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等等。特殊能力测验是测量在某个特殊领域的能力。
(2)成就测验
用于测验个体在接收学习后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例如学校的学科测验,或者某种标准化的资格认证的考试。成就测验多是测量有计划的或者比较确定情境(例如学校)中学习的结构。
(3)人格测验
人格测验主要用于测量性格、气质、兴趣、态度、动机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人格测验又可以分为自陈量表、评定量表和投射测验。例如:埃森克人格问卷、MMPI、16PF、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等等。
3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
在现代企业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理测量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
(1)心理测量在职业选择中的应用
美国心理学家斯特朗曾就兴趣与职业上的成就之间的关系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他说:“能力与兴趣的关系恰似摩托艇的马达与驾驶员之间的关系相似。马达相当于能力,它决定小艇的速度,驾驶员则相当于兴趣,他决定小艇的方向。小艇前进的距离便是成就。成就是由马达与驾驶员的综合作用决定。兴趣与行为结合起来﹐便成为促进行为的力量。”
基于此,他于1927年编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个职业兴趣测验“斯特朗职业兴趣量表”。 继斯特朗之后,坎贝尔主持了该量表的修订后改名为“斯特朗—坎贝尔兴趣问卷”。该量表是一个应用很广的职业兴趣量表,不但能为人们提供职业方向,而且还能对职业转换和职业发展提供参考意见。测试结果可以与不同性格类型、不同职业群的常模作比较,以此了解自己在工作类型、职业兴趣、培训专业等各个方面感兴趣的程度,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以及可能的成功领域。
(2)在企业招聘中作为选拔录用的测试工具
心理测验可以在短时间内准确的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个人能力和其他个性心理特点,为员工招聘提供一个客观的度量标准,使得员工招聘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20世纪40到50年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开始越来越重视人职匹配的问题,于是心理学家开始寻求方法评价应聘者的“岗位适合度”。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心理学家对应聘者进行一系列纸笔测验,通常包括个性心理问卷、能力倾向测验、投射性测验。根据不同的职业选拔需要,心理学家从众多心理测验中选择合适的进行施测。如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的言语测验可以作为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言语理解和人际沟通能力的衡量工具。利用投射测验,如主题统觉测验考察应聘者的工作动机和与工作有关的生活态度。利用各种人格问卷,如卡特尔16PF测验,埃森克人格问卷EPQ,测量应聘者的人格特征,作为职业匹配依据。
(3)评价中心技术(Assessment Center,AC)在员工素质测评中的应用。
自从1952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首次使用评价中心技术并取得理想效果后,该技术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强调多种心理测验技术的综合运用,采用不同类型的工作情境模拟技术选拔人才、培训人才,目的在于创设一个较为真实的模拟工作环境,从多角度考察对象。评价中心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有公文筐测验、无领导小组讨论、模拟面谈、角色扮演、管理游戏等等。
其中,公文筐测验是模拟工作事件公文处理的纸笔测验,用于评价综合分析、统筹规划、决策能力、信息处理等能力。无领导小组讨论主要通过团队互动进行测评,评价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团队合作、影响力、语言表达等人际交往能力。角色扮演和管理游戏则是通过让应聘者扮演某种管理角色或者模拟某种工作事件,目的在于反映真实环境下应聘者的工作表现,了解应聘者的心理特征和个人素质。
(4)心理测验在员工心理健康方面的应用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较为突出的趋势是,现代企业越来越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于是各种心理健康测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应用比较广泛的心理健康问卷有: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抑郁状态量表、康奈尔医学指数(CPI)、心理适应性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等等一系列心理健康量表。现代企业员工因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和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员工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甚至导致员工自杀事件发生。应用心理健康问卷能够及时发现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员工,及时进行干预。
参考文献
[1] 金瑜.心理测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戴海崎,张峰,陈雪枫:心理与教育测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3] 林仲贤,丁锦红[J].心理测验的含义及其应用.中国临床康复,2004,(3).
心理测量学篇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ki.16723198.2017.09.030
随着世界信息一体化,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在竞争中生存并持续良性的发展除了经济因素更需要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人才队伍。这就需要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人力资源管理归根结底是管理人的活动,运用心理测验工具可以辅助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培养体系。
?奈颐堑某錾?开始,测验已无处不在。医生查看我们的脉搏和血液,是一种生理机能的测验,读书时学校组织的考试是对我们知识技能的测验,工作后招聘方对我们的面试,是对我们工作技能的测验。从小到大,我们经历着无数的测验。心理测验是通过测量工具或技术,量化行为,帮助我们更深层次的理解并预测行为。人类的行为可分为多种类型,有些是外在显现的,还有一些隐秘的。合理的运用能力模型和测评工具,能衡量甄别员工深层人格特质、行为习惯等无法短时间内观察到的特质,为人才选拔提供参考依据。
1心理测验的发展历程
1.1我国古代心理测量思想的发展
我国有顾问记载的最早的测量思想可以追溯到《周易》。《周易》所蕴含的阴阳观念,对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乃至心理学思想的产生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后来的古代思想家采用阴阳之道来解释人的心理活动。代表性的有孔子、孟子、荀子等。孔子将人的智力分为上、中、下三类,近似于现代心理学家将人的智力分为“低常”、“正常”、“超常”,虽然这一主张缺乏科学的论证依据,但是对后面的心理测量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
1.2近代心理测量的萌芽
1987年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冯特的心理实验目标就是研究人类的行为趋势,关注的是人类行为的共同点。后来英国的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在冯特的心理实验基础上开创了定量研究的方法,尝试了心理调查量表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首次应用。而另一位心理学家卡特尔则对心理测量做出更为突出的贡献。卡特尔结合了他的老师冯特的实验心理学与心理测验,开创了美国心里测量学的先河。
1.3现代心理测量的蓬勃发展
20世纪初,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发表了包含30个项目的智力测量量表,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后来心理学家们又编写了各式各样的量表,比如明尼苏达个性调查表,罗夏克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桑代克测验量表。历经几代心理学家的不断摸索,心理测量学不断的发展成熟。
2心理测验的分类及常用工具
心理测验一般分为人格测验、职业兴趣测验、情境测验、智力测验等。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常用到的测验有人格测评、职业兴趣测验、情境测验。
2.1人格测评
人格指是指人类内在的,与生俱来的生理特质,所以在心理学中人格也被称为特质。人格理论最早起源于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是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卡特尔。奥尔波特认为特质分为两类:常见特质和个人特质。常见特征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常见,是群体性特质;个人特质是指个体所具有的独特特质。个人特质又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征,次要特质。首要特质是最典型的特质,无时无刻伴随着人的行为倾向。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人独特性的重要特征,也叫核心特质。奥尔波特认为每个人大约是5-10个中心特征,例如果敢、善良、忧郁;次要特质是在一般情况下往往不会表现出来,通常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不同的人格特质造成人们做事的不同风格。有的人做事严谨,有的人则做事马虎,有的人遇事敢于果敢的判断并付诸行动,有的人则遇事优柔寡断。不同的做事风格带来不同的工作业绩。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引导人们发挥自己的能力给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而科学的人格测验可以有效的辨别人们的特质及处事风格,为合理配置人力资提供依据。
大五人格测试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常用的人格测验工具。近十年来,大五人格模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被许多研究所证实和支持,也被众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认为是人格测试的最好模型。
心理学家诺曼在20世纪8年底提出了人格五因素模型,后来被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的研究。所谓的“大五”指的人格五因素,即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尽责性。这五大人格因素中神经质主要指负面情绪,例如焦虑、害羞、忧郁、愤怒等。外向性指的热情、开朗,有活力,擅长社交,勇于冒险。开放性指对经验持有乐于接受,积极探究的态度。宜人性指利他、信任他人,谦虚温和。尽责性指勇于承担责任、自律谨慎。心理学家认为人格与人们从事的职业类型及工作中的业绩紧密相关。大五人格测验可以是人力资源招聘与选拔环节的预测支撑。例如具有宜人性、外向性的人更适合从事行***事务性的工作,具有尽责性的人更适合管理类的工作。而团队的领导者则需要具有积极地情绪,敢于在关键时刻做决策。
2.2职业兴趣测验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尤其是新生代员工的大量涌入,他们身上带有明显的群体特征:学习能力强、规则感低、心理素质普遍较差。根据职业兴趣测试的结果结合这批年新生代的心理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招聘、培训方案变得越来越重要。
MBTI理论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里格斯和她的女儿迈尔斯。她们认为一个人的个性可以从四个维度、八个方向进行分析,其中两两组合,可以组合成16种人格类型。MBTI理论被广泛的应用于人才选拔、冲突管理训练、人际沟通训练,职业生涯发展等领域。MBTI职业兴趣测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主要用于了解受测者的行事风格、性格特点、职业适应性等,从而为选拔和培训提供合理建议。
2.3情景测验
情景测验又称为评价中心法,起源于世界大战中美国情报局心理专家在选拔管理人员中使用的方法。战后被广泛用于企业挑选管理人员。情境测验是通过情景模拟来选拔人才,这种情景是事先设置好的特定的场景,由被测试者模拟,专家和人力资源管理者针对被测试者在模拟的环境下的行为表现进行记录、评价。常见的情景测验有公文筐测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测试指交给被测试者一堆文件,要求其在限定的时间内处理完毕。这些文件都是某职位日常需要处理的文件,被测试者要像处于该职位的人员一样,认真阅读文件,做出处理,并且解释原因。无领导小组讨论指把被测试者分为一个小组,给他们一些材料或者任务并要求讨论后提供解决措施。评价者通过观察小组成员的表现,判断及领导能力如何。
情境测验在人力资源管理的选拔阶段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可以较为全面和真实的测试面试者的工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但是因为测评的结果往往较为主观,需要考评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观察能力。
3心理测验应用中的问题及建议
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是管人,人类的智力、情绪、人格等都是抽象的概念,我们既看不着也摸不着,但通过科学的心理测量技术可以将这些指标量化,这就是心理测量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意义。但是心理测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3.1测验结果的保密性
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对应聘者或者员工进行心理测验后是否需要张榜公布?公布后是否侵犯了应聘者的隐私?在很多企业中对于心理测量尚未制定严格的保密制度,有的甚至在测评后将结果张榜公布,以显示测评的公平公正。一般来说心理测验的结果应该是要保密的,不得私自外泄。不仅测量结果保密,测量中相关材料也需要统一保管,不能随意扩散。
3.2测验者的技能要求
心理测验属于专业的测评工具,需要测评者具备较高的技能,否则不仅会影响测评过程,更为影响测评结果的判断,而在我国心理学尚处于发展阶段,很多管理人员尚不具备心理学知识储备,使心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大大降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不仅要了解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更要掌握心理测验的标准,使测验结果尽量标准化、客观化。
心理测量学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档案
【abstract】build the mental health file, have importance to reinforcing tall duty student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work.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discuss the main step, measure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that the mentality file builds mainly.
【key words】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w student; mental health file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随着高校扩招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策的出台,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快速发展。面对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高职学生比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有必要在高职新生入学之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全面普查并将其结果进行存档,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这将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效帮助。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已成为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课程。
高职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心理档案内容的确立、心理测试工具的选择、学生各种资料的获取和分析。
1 心理档案内容的确立
心理档案主要揭示学生心理状况与心理特点,心理档案包括团体资料与个人资料两种。
团体资料是学生个人资料的总体情况,反映的是学生心理、行为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群体特征的资料,一般以学校、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其价值在于对学生总体状况的把握和加深对学生个体状况的认识。具体来讲团体资料主要包括一个团体单位内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的结果、学业情况、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其他心理测验的结果。
个人资料则是指反映学生个体各方面特征的资料,它一般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亦即学生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生活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学校学习情况、个人行为表现等;二是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主要包括人格特征分析、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心理特征、职业能力倾向类型等。
2 心理测试工具的选择
心理测试工具的选择是建立心理档案的关键。为保证测试的科学性,探讨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规律,在测试量表的选择中,应针对要测试的内容,充分考虑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并尽量选择本土化的量表。以下列举一些信度和效度较高,使用较多反应良好的测试心理素质的量表:
2.1 大学生人格问卷。用来对新生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全面调查,筛查出新生中心理可能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
2.2 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测评,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及其严重程度。
2.3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该测验通过对十六种相互***的人格特质评价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主要用来全面评价学生的人格状况及其特征。
2.4 大学生需求调查问卷。该问卷是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编制的需求调查问卷,主要用于了解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有关需求及其程度。
2.5 埃森克个性问卷。主要用来测试学生的气质特性与气质类型。
2.6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或卡特尔联合性智力测验。主要用于测量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
2.7 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主要用于诊断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特点。
2.8 学习适应性量表。主要测量目前学生学习的适应状况。
2.9 人际交往量表。包括学生和家庭的关系、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等。
2.10 职业咨询测验。主要了解学生对各种职业的态度及择业趋势。
3 学生各种资料的获取与分析
3.1 组织准备阶段。
3.1.1 工具准备和人员培训。在测评工具方面可采用清华紫光thomer-ш h光标阅读仪、wjz心理测量软件、数据统计软件spss11.0问卷,并且要对参与测评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心理普查工作培训。
3.1.2 召开会议,具体落实。召开有学生处、教务处、心理咨询中心以及各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相关人员参加的专门会议,布置并落实普查事宜。
3.2 正式施测阶段。
基本做法:以院系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首先进行10分钟的心理卫生知识的讲解和心理测评说明,以打消学生的顾虑,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测评的必要性。
3.3 数据统计阶段:
3.3.1 数据采集。将有效问卷认真整理后,按院系和统计要求,录入数据,收集的数据用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和wjz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3.2 分析筛查。提取所有学生的测量结果并依据量表的筛查标准对学生进行分类,将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同学筛查出来。
3.4 主动干预阶段:
3.4.1 个别访谈,鉴别诊断。收集各院系的新生课表及新生信箱号码或电话号码,采取给学生本人打电话或发邮件的方式,直接向被筛查出来的学生发出访谈邀请。平均每人需要20-30分钟对其是否有心理问题、问题类别、严重程度等进行鉴别分类,以便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3.4.2 跟踪服务,提出转介。依据访谈结果,对需要进一步咨询辅导的学生制订详细的咨询方案。并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跟踪咨询服务,对有精神***症、严重的神经症及自杀倾向的学生,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提出转介专业医疗单位诊断、休学回家***等建议。
3.5 建立档案阶段。
对新生的所有资料,包括学生的自然情况、测试结果、访谈情况、干预措施归档,装订成册,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分文字档案和电子档案两种),为以后的主动干预、咨询与心理教育工作做好资料储备。要遵守保密原则,每位学生的心理档案保留到该生毕业离校。
3.6 总结反馈阶段。
形成报告提供给相关人员和部门,对学生的心理测评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学生整体的心理特点提出方案。对筛查出来的个体,视程度的轻重,在遵守保密原则的条件下,将学生的情况反馈给相关院系的负责人员,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最后,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①认真填写档案。凡是通过量表测查的结果,要连同测试日期、量表类型、结果分析、教育建议等一并填写进《心理测量登记表》,妥善保管。②建立心理档案要努力克服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吸纳多方面的意见,不断学习心理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与智能品质,切不可武断、草率了事。③在判断学生有无心理疾患时,不能根据一次测试,也不能单看某一个量表,尤其不能只凭某一项指标就武断地下结论,而必须有专家综合考评、科学解释、做出评定,决不容许有一丝轻率。④研究问题时,要注意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既要分析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又要注意个别学生存在的特殊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⑤学生心理档案在教育和人才选拔中仅起辅助作用,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某一方面,切不可以偏概全。⑥学生的心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常随其年龄、环境而改变,切不可对学生产生成见。
参考文献
[1]卢邵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建立心理档案问题探讨[j].理论界,2006~04
[2]吴桂敏.高校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理性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03
心理测量学篇8
就有了心理活动,便有了研究人类心理的需要。在中国的文化典籍中,记录了不少文人学者在知人识才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几千年的文明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测量思想,研究和挖掘我国古代心理测量思想,对于弘扬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加强心理测量的应用性研究,促进当今心理测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心理测量含义的解读
在我国古代,没有心理测量一词,也没直接论述心理测量的文字。但对人的心理及特点的测度,在远古时期就有了。早在商周时代就已经有了《周易》,它以卜卦方式,预测自然现象和人的生死祸福。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中说,“知人则哲,能官人。”意思是说,只有聪明睿智的人,才能了解别人,才能用人得当。《礼记?学记》中的“知其心,长善而救其失也”则指出,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的不同类型及心理上的个别差异,才能“长善救失”。“知人善任”、“知人善教”的论述,间接地揭示了心理测量的重要性。孟子相信人的心理是可知的,“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这里的权、度指的都是测量,物既能测,心即可测。直接指明了人的个别差异测量的可能性,包含着十分明确的心理测量思想。孔子认为,人的心理是可以在言语和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只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便可洞察一个人内心的底蕴。这说明人的心理及特点是可以通过外部表现探测的。汉魏时期的刘劭提出了心理观察的一条基本原理,即“观其感变,以审常度”,意思是说在心理观察中所得到的只是一定条件下行为的样例,它虽然不是行为的全部,但具有代表性(常度),可以对人的心理特征作出有效的推测。这与现代心理测量的某些理论不谋而合。我国古代一直十分注重知人识才,也留下了许多这方面的材料和方法,有些方法就带有心理测量的性质,可以说是现代心理测量方法的雏型。
2.古代心理测量形式及发展
在商周时代,我国就通过庠序培养,采用层层选拔和考课的方式选拔人才,这在古诗文中随处可见。不仅中原地区如此,边远地区也采用类似的方式,《国语》中就有考度莅中之说。到了汉代常常采用察举的方式,不仅有举贤良方正、孝廉,还有察举,并且每年或隔年还有随计吏入京举才以及自举的行为。汉魏六朝时期,流行品评人物的风气,由于没有现代测量手段和工具的支持,因此没有上升为系统的理论,但经验十分丰富,有时还和相术联系在一起。如相者称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嫌自己其貌不扬,伪作侍从,北朝使者却指出他才是真正的英雄等等。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皆是品评人物的专家,由评人还发展到品物、品文,并产生了系统的文学评论思想。隋炀帝大业年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补充官吏的需要,开科取士,并在朝廷中设“文才秀美”科,即进士科,揭开了我国古代选举和考试历史的新篇章,标志着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开端。唐代完善了这一制度,把智力测验引入考试。当时考试大致分为贴经、口义、墨义、策问和诗赋,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为现代考试测评题型开创了先河。此外,还注重举止仪表的考察,采用面试方式,甚至由皇帝亲自主持面试(殿试)。宋元明清的科举大多承袭前朝,无重大改变,直到因不适应时代要求而于1905年被废止。
我国古代选制度,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完备的人才选拔制度,同时,所使用的方法也为世界考试和测量带来了巨大的启示。民间流行的智力游戏,很早就在我国出现,如唐、宋年间的叶格子戏、七巧板等等。人们推测七巧板是从宋代的燕几***演化而来的。从文化继承角度看,我国古人的观察和实践丰富了现代心理测量学的内容,为现代心理测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从不同维度对古代心理测量的考察
(1)从测量目标、方法方面来看
我国古代心理测量目标十分宽广,具有综合化的倾向。
科举考试中,人的智能是一个重要的测评目标。科举考试注重于考生的***治见解、行***工作能力和文学艺术的独创能力的考察,以满足统治阶级治国安邦的需要。这些测量目标,从历代科举所开设的考试内容和所使用的考试方法上是不难看出的。然而,我国古代的心理测量目标虽涉及面比较宽广,但零乱而不系统,并且偏重于人的情绪和品性。
其次,从测评的方法来看,我国古代心理测量的方法呈现出多元化倾向。
诸葛亮“知人性”七法中的前四法(问、穷、咨、告),是借助于言语,以问答的方式来观察、测量人的心理,显然是问答法。七法中的后三法(醉之、临之、期之),从现代测量理论上看,就是给予某些情境刺激以观测所诱导出的心理与行为的反应,这属情境法范畴。
(2)从测验的计量方式看
现代心理测量理论重视测验结果的数量化,而我国古代的心理测量则以定性考察为主,这也是人们评价我国古代心理测量仅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门科学的依据之一。但考察史料,不难发现,先哲虽然不重视量化,可还是有一些量化方面的探讨,属朴素的量化思想。古代没有准确的计量工具,人们常用活动本身的某些数量指标作粗略估计。
(3)从影响测量客观性的因素上作些探讨
心理测量学篇9
(贵州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贵州 贵阳 550025)
摘 要:心理健康普查是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研究发现,贵州省高职院校对新生心理健康普查都比较重视,但仍存在对心理普查的目的存在认识偏差、普查量表的常模陈旧、普查结果存在误差、普查档案保存不当、心理普查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建议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和选修课程、开展日常心理咨询、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规范并合理使用学生心理档案、强化心理危机干预.
关键词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普查;现状分析
中***分类号:B849;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088-03
近年来,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各界关注.为能准确掌握新生心理特点,及时发现新生心理问题,新生心理健康普查成为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从心理量表的选择、施测和结果处理等方面对贵州省15所高职院校近三年的新生心理健康普查情况进行调查,总结了近三年来贵州省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的模式并分析探讨了有待解决的问题.
1 调研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我们随机抽取贵州省高职院校中的15所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实地走访、问卷等方式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人员进行结构式访谈,收集到了15所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的相关情况和数据.
2 调研结果
2.1 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的基本情况
本调研中的15所高职院校分布于贵州省的全省各地,其中5所位于贵阳市.调查中了解到,其中11所学校近三年来坚持了每年一次的新生心理普查,具体的普查时间有每年的新生***训之后一周的,有每年的国庆之后的,还有第二年的上半年的.有两所学校采取的是抽查,比如警官职业技术学院,他们采取的是以区、队为单位进行抽查.还有两所学校因为多种原因的影响,并未进行一年一次的新生心理普查,其中一所直到今年才开始进行该项工作,还有一所只有去年做了心理普查.
2.2 心理健康普查量表的选择与施测方式
调查的15所高职院校的新生心理健康普查都是使用自陈式心理量表.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贵州省15所高校在近三年的新生心理普查中,问卷使用率由高到低分别是UPI,60%,EPQ,53%, 16PF,47%,SCL-90,40%.其中6所学校使用的是单一的测试量表,其余的9所均采用的是多个量表,比如SCL-90和EPQ、6PF三个结合使用的有4所学校,仅仅使用16PF和EPQ的有2所学校,UPI和其他量表结合使用的有2所学校,还有一所学校曾使用过职业倾向测试量表.总体来看,各学校都是采用的比较成熟的心理量表.
从心理量表的施测方式来看,有的高校使用传统的纸笔测试,有的高校使用电脑进行网络测试,有个别高校采用答题卡.不管是哪种方式,都采用团体施测的形式.从统计数据来看,73%的学校今年已经开始使用电脑进行测试.
2.3 存在的问题类型与问题检出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心理普查发现:近三年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人际关系、情感方面(恋爱)的处理、焦虑和抑郁以及学习与生活的不适应等.其中几乎所有的接受调查的对象都谈到学生在普查中突出的问题为:自卑、人际交往以及情感处理.
其次,在近三年的心理普查中,问题检出率各学校基本上都在10%-15%左右,只有两所学校各有一次超过20%.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状态还是比较好的.此外,调查中,有教师也反映,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家庭教育对其的心理影响较大.运用SCL-90进行测试时,因子分达到4分以上的,该生都有一段特殊的成长经历,其家庭也往往具有特殊性.
2.4 心理普查结果的处理
在调查中发现,各高校对心理普查结果的处理方式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将普查结果用邮件或信件形式秘密交给每一位同学,对普查中心理异常的同学,比如UPI中的第一类和第二类同学,SCL-90中因子分大于3的,或是EPQ的T分在43.3-56.7之外的学生进行回访和约谈,属于这种处理方式的共有6所院校;二是将普查结果的总体情况向有关部门汇报,然后交由各学院自行处理,属于这种方式的有5所院校;三是对普查中有疑义的进行重新测试,有3所院校进行了该项工作;四是对测试结果束之高阁,仅仅在每年的工作总结会中公布一下数据,使用这种方式有4所学校.以上四种处理方式,有些学校是采用两种方式结合进行的.
2.5 心理普查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
在对新生开展心理普查工作时,绝大部分学校的从业者不具备心理测验及量表的专业知识.调查结果显示:从普查者的身份来看,15所高校的测试人员都是由这样的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二是辅导员或学生管理部门的思***工作者;三是学生代表,这些学生一般是学校的心理信息委员或者班干部,也有4所学校包含了心理社团的成员.教师成员中有少数取得了部级心理咨询师证,极个别心理学专业的老师懂得心理测验知识,了解心理量表的使用,但由于不是经常使用,所以在使用时也不是很熟练.而对于参与工作的学生有3所学校进行了专门的短期培训,这些学生基本掌握量表的操作,绝大部分的学校是没有专门的培训的,学生只了解基本的操作流程.
3 讨论与建议
3.1 对心理普查的目的存在认识偏差
有学者指出高校开展心理普查工作主要目的是“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包括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行为方式、个性特点、心理健康状况、职业倾向等等,是服务于全体大学生而不是少部分大学生的,是促进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潜能开发、心理发展的,而不是仅仅为了发现极少数的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或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1]但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贵州省的高职院校心理普查还停留在了解新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筛查心理障碍和心理危机者等重点关注对象,只服务于“极少数”大学生的阶段,与真正的普查目的相差甚远.
其次,从调研结果可以发现,目前贵州省高职院校的新生心理普查工作并未真正受到重视.一年一次的新生入校,应对其心理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对所有学生有的放矢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是,调查中居然有一所学校至今为止仍未开展任何形式的心理普查工作,还有一些学校心理普查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试及数据处理人员的安排都存在随意性.
3.2 选择的量表常模陈旧,适用性不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贵州省各高职院校近三年使用的心理测量的量表主要是UPI、SCL-90、EPQ、16PF,这些量表都是自陈式量表,有些具有明确的测试时间范围(比如一周之内),有些常模过于陈旧或取样太少,有些是存在其他问题的.需要谨慎选用和把握,并尽量避免可能的失误.比如常模老化,筛查标准不一致等,以全国各高校常用的SCL-90为例,该量表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后经金华、吴文源、张明园等主持的全国协作组在1987年对国内13个地区1388名正常人进行采样并制定了成人常模.量表应该有较高的权威性,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目前有适用于所测人群的当下常模,适合所测人群和所测目的.因此,再拿该常模来做比较,对当今学生的普查结果解释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也就值得商榷.
3.3 结果的解释和处理受多种因素影响,普查结果准确率不高
调查中反映出,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学生在操作电脑时的熟练程度,用纸笔测试的,他人在将数据输入电脑时的失误等等.还有以下三种情况严重影响结果的正确性:
一是被试的合作程度.在测试的过程中,由于测验量表中有比较多的文字描述不是太明确,所以学生在理解题意时可能出现不理解题意或误解题意.其次由于多数学校心理健康普查、建档的资料是不向学生开放的,故有一些学生会不认真地填写,更有甚者,或是对心理测验重视不够或是害怕测验结果对自己不利,就胡乱填写或提供虚假的信息.还有极少部分学生本身有心理问题,害怕被人知道,于是在做测试时,隐瞒真相,比如做SCL-90时,呈现的结果是所有分数均为1.0或1.0以下,做UPI时,分数为0.不仅他们本人的测验结果是错误的,还会影响到整体的结果.
二是主试人员的专业水平.从上面的调查数据分析中可知,目前的心理普查工作人员是不具备专业水平的,因此在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失误.
三是问卷有效性的判断和处理.比如,一些UPI测试中0分和SCL-90中各因子分都在2分以下的心理健康的学生,却往往发现后来出现心理障碍或者自杀行为.这说明测试忽略了潜在的心理危机,无法解决学生出于心理防御,在作答时故意隐瞒自己症状的问题.对这部分学生,我们认为需要安排访谈和投射测验等方式重新进行心理评估.
3.4 普查档案的保存不当,未能合理使用
由于电脑测试需要投入较多的经费,因此目前贵州省的高职院校还没有全部使用,有一些正在积极的建设中.有的学校在使用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有不少学校因为服务器管理问题导致心理普查数据丢失.
此外,每年经过紧张的安排和工作,新生心理普查、访谈工作完成后,对于普查数据便少有更新.接受调查的学校只有2所学校在大二大三时还做过抽查.心理健康普查只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第一步,可是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人员编制的限制以及经费的紧张,贵州省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经费进行全部学生心理档案的更新,往往只有当学生出现心理危机主动求助或出现危机事件时才查阅档案,或进行档案更新.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获得的普查数据,往往就此成为“死档案”,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2]甚至还有一些学校因为特殊原因,比如学校或办公地搬迁,主要管理人员的更换,出现档案遗失的问题.
3.5 测评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
开展心理测试的工作者需要具有相应的资质和能力.包括具备心理健康和心理测试等方而的专业知识,熟悉各类量表,正确使用指导语,熟练掌握spss,SAS等统计软件.但调查结果表明,很多高校的心理测评人员缺少专业的培训,对测评的过程及结果无法进行正确的分析.测试过程中不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对心理测量的作用和意义不能正确地认识,严重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高职院校的新生心理普查虽然还存在诸多问题,但目前心理测量仍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继续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和选修课程、开展日常心理咨询、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强化心理危机干预,结合高职院校“实践性强、动手能力强”的办学特色,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建档工作的理性思考[J].应用心理学,2009,15(1).
(2)蔡宝鸿,罗云星,桂莉娜.广东省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普查模式研究[J].教育导刊,2011(10).
(3)孙昊哲,王红.北京市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
心理测量学篇10
论文摘要: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出现了一定的偏差,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学科建设滞后、理论基础薄弱,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评价标准构成了理论研究层面的原因;而心理测验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不科学,心理测评的操作过程不规范,心理测评的评价指标混乱则构成 了实践操 作层 面的原因。
科学评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高校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然而,随着相关研究的日渐增多和深入,我们却发现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越来越令人困惑。大学生中究竟有多少人有心理不适,其主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研究者给出的答案差异极大,甚至相互对立、相互冲突。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而言,有的研究认为不足 10%,有的在20%~30%,有的则高达 60% ~70%¨’。这种研究上的分歧,事实上已经造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认识上的混乱,极大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及实践的发展。因此,及时对其进行反思与匡正,不仅是学术上的慎重选择,也是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需要。
一、 问题与反思——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价混乱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理论研究层面的问题;二是实践操作层面的问题。
1.理论研究层面的问题
(1)学科建设滞后,理论基础薄弱,基本概念曲解混乱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理论研究的不成熟。从目前心理学的发展看,心理学本身许多基本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善解决,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学则存在更多问题。由于学科建设滞后,理论水平偏低 ,导致心理健康研究中一些基本范畴,如心理健康、心理异常、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界定模糊,至今没有得到科学的诠释和规范使用。究竟心理健康(问题)的本质是什么,研究者的理解是不同的。即研究者不是在同一语境下理解心理健康 (问题)的,他们属于不同的话语群体。这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混乱的根本原因。
“作为学术研究,概念的界定、辨析是最基本的工作。因为,概念不仅是思维的工具——有了概念才能作出判断、形成命题、进行论证 ,也是学术探索的成果——在对概念作出的界定和使用中包含着论者的学术主张,概念的演变往往标志着学术思想的演变。一切研究成果不但在概念中积累,而且理论也借概念和范畴而发展” 。可以说,基本概念的日臻完善准确,标志着相应学科的日益成熟;而概念界定模糊混乱甚至曲解,必将导致对事物本质认识的随意性,最终妨碍它的科学发展。因此,进行心理健康研究,首先必须科学界定心理健康等基本范畴,只有这样,研究者才能有共同的语境和论域,才能有效地开展对话和交流,才能避免一些争执和误解。
(2)缺乏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标准体系
要评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首先必须要有区别与鉴定心理健康(或异常)的标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健康标准一直是国内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目前,我国学者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有六种:统计学标准、社会学标准、主观经验标准、生活适应标准、医学标准和心理学标准。由于研究者在研究中所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研究结果出现相互矛盾、甚至相互冲突的现象也就成为必然。受多样化评价标准体系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也是纷繁多样,远未达成共识。究竟学生出现什么样的心理或行为可以界定为心理健康(或异常),研究者的认识是不同的。这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混乱的又一重要原因。
2.实践操作层面的问题
(1)心理健康评价工具存在的问题
第一,心理测评工具的选择随意性强,差异大。目前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常用的测验工具主要是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和与心理健康有关的人格量表。前者如症状自评量表 scL 0、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 自评量表 SAS等;后者如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量表 MMPI、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卡特尔 l6项人格 因素评定量表 16PF、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心理健康测查表 PHI等。其中使用最多的是 sCL90.其次是 MMPI、EPQ、UPI等。
采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必然得到不同的测量结果。相关研究显示:以 UPI和 SCL 9O对同一群体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 UPI的阳性检出率远远高于 SCL904 J。另一研究采用 SDS和 CES—D对同一组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SDS的抑郁症状检出率为 17.38%,远远低于 CES—D的检出率43.93% 。由于心理测评工具使用混乱,导致心理测评的结果相互矛盾。表面上看,这些研究似乎针对的是同一个问题,而实际上它们来源于不同的测评工具,其结果是不具备可比性的。只有采用标准化的测验工具,进行标准化的测量及评价 ,其研究成果才能与他人及文献进行比较 。
事实上,每一种心理测验工具都有自己特定的理论基础和适用范围。如果缺乏对其理论基础、测验内容及用途等的正确理解,必然会导致测验工具的滥用。以 scI9O为例自 1986年建立 中国常模后,sCL90得 到了广泛 的应用在所有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中,运用 SCL90研究的文献占到70% ~80%。但由于缺乏对其理论、用途和内容的正确理解,近年来在该工具的使用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scL90是否适用于判断、比较大学生等正常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已受到质疑。研究者指出:scL90作为准则参照测验,其设计的初衷主要是用于衡量门诊及部分住院病人的 自觉症状和严重程度。它能较好地反映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变化,但并不适于判断比较普通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显示:scLJ90用于正常人群心理健康测量时,其信 度高,但实证 效度差。相关研究 显示:以scL90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几乎所有的指标均高于常模。因此,以 scL90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估工具是值得商榷的。
第二,测验工具本身不完善。心理测验工具是人们构建的结果,测量对象与工具之间并不具有同一性。理想的测验当然是包含所有能反映测量特质的行为,但事实上即使是再好的测验,也只能反映测评对象的部分属性,而且描述的只是现状,并不能揭示现象背后质的原因。因此 ,心理测验本身具有不完全、不稳定 、不精确的特点。
而在我国,心理测验存在更大问题。由于起步较晚,目前我国常用的测量工具多是从西方引进的。西方的量表产生于西方的文化土壤,其本身并不成熟,即使在解释其 自身的心理、行为上还存在许多问题 ,而在其他国家 ,则存在更大的局限性。相关研究显示:以 MMPI和 EPQ用于中国人样本 ,结果发现中国人测谎一项得分特别高。这一结果并不表明中国人更会 自我掩饰,研究发现 MMPI和 EPQ的测谎题对西方人可以起到测谎的作用,而对中国被试则是无效的,它只是另一项人格或临床的指标。在自我概念的跨文化研究中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Bond发现,中国人 自我概念的得分总是低于西方人0 ;White&Chan也发现,即使在 中国文化价值中较重视的一些因素,中国人自我概念得分仍低于西方人” 。研究者指出,这一结果并不意味着中国人自我概念差 ,它反映的只是一种文化的差异而已。
中西方文化有很大不同,许多西方量表并不适合中国人 ,对量表仅做一些语言上的修订便应用到临床和实践中是不科学的。“去文化”的研究范式必然导致不科学的研究结果。
(2)心理测验的操作过程不规范,缺乏标准化目前,评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本方法有心理测验法、观察法、会谈法、产品分析法等,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心理测验法。而心理测验实质上是对行为样组的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标准化是指测验的一致性,即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及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所有被试的测量条件相同,所获得的测评结果具有可比性。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实践情况看,心理测验的实施极其混乱,无论是测试环境、测试手段、操作技术、指导语还是研究取样等都缺乏标准化。
(3)心理测评结果的处理和解释存在问题
第一,心理测验的评价指标不统一。标准化测验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计分、评分的标准化。客观统一的评价标准,才能保证所有被试的测评结果具有可比性。而当前,在心理健康测评中,心理测验的评价标准极其混乱。以 scL-_90为例,该工具的阳性筛查标准就有多种:①因子分标准:有的以至少一项因子分兰1为标准,有的则以至少一项因子分 ≥2或 至3为标准;② 以总分或总均分(GSI)为标准:有 GSI至1.28(GSI室 X±1.96)或 GSI至 1.09(GSI至 X±1.50)几种 ;③复合标准:以总分或总均分和至少一项因子分超标为标准 :如 GSI 1.22或至少一项因子分 2。不同的评价标准必然会得出不同的测评结果。相关研究显示:以 SCL一90对大学生测量 ,如果以至少一项因子分至 1为筛查标准,则阳性检出率为 29.2%;以 GSI 1.09为标准,则阳性检出率为 16.6%;以 GSI至 1.22或至少一项因子分耋2为标准,则阳性检出率为 4.4%_I 。
第二,常模老化。常模是测验分数相互比较的标准,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常模过时、样组分布偏态、样组规模过小等都会影响测验结果的解释。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评定中使用的测验工具大多存在常模老化的问题。如scL—90、EPQ的常模修订于 1986年;MMPI、16PF的常模修订于 1988年。根据心理测验的理论要求,常模应在样本组和时间上有代表性,一般应每五年进行更新,及时修订常模对科学解释测验结果有重要意义。
二、应对与变革——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评定科学性的现实途径
1.夯实研究基础——加强理论研究,进一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学的学科发展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自2O世纪 8O年代建立以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总体上看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尤其是,我们至今仍未形成适合本土的、***的心理健康教育学学科体系,这已成为制约心理健康研究及实践最为重要的因素,所以,构建科学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学学科体系,建立必要的学术规范已势在必行。
所谓的学科体系,是指“学科研究对象的结构模式和反映研究对象各组成部分客观逻辑关系及其运动、变化、发展的系统理论” 。学科体系的形成不仅是学科***的标志,而且也是学科领域 内相关研究科学化、专业化的必要保证。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所涉及的基本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研究对象的确立;二是研究方法的确立;三是理论体系的构建。
未来心理健康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应注意遵循以下两条基本原则:“一是要有比较完善、严密的概念、术语和范畴体系。二是各概念系统、基本命题和框架结构之问必须按一定的逻辑构成有机整体,而不是机械堆积或拼凑而成。”我们认为,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必须对一些基础性、关键性的问题展开全面探讨,如基本的范畴、术语,学科对象、学科性质、学科边界等,各学科积极参与,众多学者的积极讨论、交流,必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学的科学发展。
2.优化研究队伍——提高研究人员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心理测评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只有那些接受过专业训练且具备一定心理测量经验的人员,才能保证测评工作的科学性及测评结果的应用价值。由于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当前,高校从事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员极其短缺且良莠不齐。有些人员的专业能力差,职业道德和知识产权的意识非常薄弱。所以,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建立相应的行业准入制度已势在必行。
3.提升研究水平——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评定工具的本土化建设
引进国外成熟的心理测量技术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一味地盲目照搬,缺乏批判力的移植复制,只能使我们离科学越来越远。正是出于对当前心理测评领域“过度西化”、严重忽视文化差异的“文化迟钝”、“文化色盲”现象的不满,学者们发出了心理测量本土化的呼声。
西方的心理测验,体现西方的世界观、价值观,当它用于本土社会时,它是有效的,而当它用于其他文化语境时,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认识上的曲解和误读。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是}肖除文化差异 ;二是编制中国 自己的心理测验,其实质就是本土化问题 。本土化不是另起 “炉灶”,另建一套体系,也不是搞狭隘的民族主义,拒绝与世界学术对话,其最终的目标是以本土文化为依托,积极吸取和改造西方心理科学的合理成分并不断创新,在遵守基本学术规范的前提下,构建中国特色心理测验工具,并最终为世界心理学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当前 ,在这方面我们已陆续开展了一些研究,如针对一些高校滥用心理测验工具的现象,***组织专家编制了“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评价量表”,目前在积极推广中。
4.实施科学管理——推进心理测评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
在发达国家,心理测量等行业管理已纳入法制化轨道,有严格的心理学准入制度,对心理测评人员的资格认定,测验的编制使用,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等都有严格规范。比如,美国心理学会(APA)与教育测量理事会(AERA)等共同制定了《教育与心理测验标准》,使美国的心理测评从混乱走向有序。我国目前尚缺乏这样一个标准。尽管中国心理学会早在 1992年就出台了《心理测验管理条例》和《心理测验者的道德准则试行条例》,对心理测验的控制和使用、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 、职业道德等做了规定,但实际上形同虚设 ,现阶段,我国的心理测验的使用还处在一个十分混乱的状态。可以说心理测评行业管理的瘫痪状态,法制化建设的滞后,是导致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混乱的根源。所以,当前应尽快将心理测验纳入法制化轨道,并尽早出台行业标准。只有这样,我国的心理测评才能从混乱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获得健康 、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申继亮,彭华茂."-3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02,(1):14~20.
[2]张志勇.情感教育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413~424.
[3]师晓宁,刘晓红,徐燕,等.心理测验在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4):281~283.
[4]王建中.UPI与 SCL一90对 同一群体的比较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3):1l7.
[5]刘贤辰,唐茂芹,陈琨 ,等.SDS和 cEs—D对大学生抑郁症状评价结果的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1):19.
[6]解学慧.心理测量本身及其在应用中的问题 [J].心理科学,2007,(2):422~424.
[7]单茂洪.正确使用SCL一90、16PF量表测查心理健康水平[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2):81—82.
[8]王金道.SCL一90量表使用的现状及检测心理健康的异议[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51~52.
[9]张志勇,罗珊红.大学生 SCL一90测查结果的比较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2):77~78.
[10]Eysenek SBG,Chan J.A comparative study of personality in adults and children:Hong Kong VS England[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82,(3):153~160.
[11]Bond MH.How language variation affects inter~cu1.tural differentiation of values by Hong Kong bilinguals[J].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3,(2):57~66.
[12]White,Chen J.A comparison of self—concept scoresof Chinese and White graduate students and professionals[J]. Journal of N on—White Concerns in Personnel and Guidance,1983,(4):138~141.ter,2000,(3):l~l1.
[13]毛富强,毛冠名,李 洁.研 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初步评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