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末总结第1篇
本学期班主任工作本着以教学为主,很抓纪律卫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圆满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一、早自习利用晨会总结前一天的学生表现情况以及学生中的纪律卫生,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和总结,目的是让新的一天能不断的进取,克服工作和学习上的不足,为新的一天的学习生活指引航标。这半年的我班基本杜绝了迟到早退现象,能按时按点的,按部就班的上好课和晚自习,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思想上还不稳定,还不够成熟,尤其进入高二的学习,内容难度加大,对于象我班的程度较差的学生来说难度更大,往往因为学习不能立见成效而慢慢消沉。为了让学生树立信心和学习斗志,我主要做了这些工作:
1、班会早会对学生进行成绩和程度的分析,正确看待自己所处在的学习上的位置,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开开心心的迎接每一天的学习生活。
2、个别谈心,这很重要,对于不同的学生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所做所想,这样会使教育能抓住切入点,教育才能有效果,从本学期来看的确收效很大。使班级纪律卫生明显好转,文明班级率最高。
3、寻求与家长的密切配合,三方沟通,正确的评价学生的成绩和存在的缺点和错误,使学生敞开心扉,把自己要说的说出来,解开他们的思想包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积极配合科任老师的课堂教学工作,解决好科任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稳定教学次序。
四、加强寝室的管理工作,本学期到寝室检查不下十五次,对存在的卫生纪律方面的问题能及时解决,女寝要好一些,男寝还存在问题,总的来说有很大的进步。
高二下学期期末总结第2篇
本学期班主任工作本着以教学为主,很抓纪律卫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圆满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一、早自习利用晨会总结前一天的学生表现情况以及学生中的纪律卫生,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和总结,目的是让新的一天能不断的进取,克服工作和学习上的不足,为新的一天的学习生活指引航标。这半年的我班基本杜绝了迟到早退现象,能按时按点的,按部就班的上好课和晚自习,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思想上还不稳定,还不够成熟,尤其进入高二的学习,内容难度加大,对于象我班的程度较差的学生来说难度更大,往往因为学习不能立见成效而慢慢消沉。为了让学生树立信心和学习斗志,我主要做了这些工作:
1、班会早会对学生进行成绩和程度的分析,正确看待自己所处在的学习上的位置,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开开心心的迎接每一天的学习生活。
2、个别谈心,这很重要,对于不同的学生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所做所想,这样会使教育能抓住切入点,教育才能有效果,从本学期来看的确收效很大。使班级纪律卫生明显好转,文明班级率最高。
3、寻求与家长的密切配合,三方沟通,正确的评价学生的成绩和存在的缺点和错误,使学生敞开心扉,把自己要说的说出来,解开他们的思想包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积极配合科任老师的课堂教学工作,解决好科任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稳定教学次序。
四、加强寝室的管理工作,本学期到寝室检查不下十五次,对存在的卫生纪律方面的问题能及时解决,女寝要好一些,男寝还存在问题,总的来说有很大的进步。
高二下学期期末总结第3篇
一、认真钻研教材,继续探索英语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中努力探索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运用视听媒体,采用听说法、讨论法、表演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注重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加强学法指导。例如:如何记单词,课文朗读技巧,对话、叙述原则等。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 在语言教学中注意文化知识的渗透。根据教学内容介绍了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风情习俗和有关文学常识。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1、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 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新课程改革不是纸上谈兵,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必须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在课改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愿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4、自我提高方面
在思想方面,坚持以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为指导,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和各种网上培训课程,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在工作之余,我认真阅读各类教育教学著作,杂志和刊物,总结自身教学。课后我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高二下学期期末总结第4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过程性评价;定量研究
一、背景
过程性评价由克利斯文在《评价方***》中首次提出,是一种通过诊断教育方案和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反馈信息以提高教育质量的评价方式。其目的不是对学习者分等或鉴定,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进一步提高所必需的特殊的学习上,是有别于终结性评价方式的一种在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杨瑞萍,刘斐:2011)人们也意识到终结性评价的种种弊端,因此近些年来过程评价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课程要求》也对教学评估做了要求,把对学生的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许多院校也一改过去单一的终结性考试评估方式,采用平时测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过程性评价。测试是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学与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成功的测试不仅能够肯定学生已取得的进步,而且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对教学有良好的反拨作用。(肖文艳,陈二春,2009)但是关于过程性评价对于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学生对于过程性评价态度的定量研究却非常少,因此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究学生对大学英语进行过程性评价的态度与观点,从而给教师制订过程性考核方案提供一些数据与理论上的指导与支持。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上海体育学院2013级四班的40位学生,他们在这个学期在每个单元学习过后都会进行单元测试。本研究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以下问题:学生希望平时测试与期末考试在总评成绩中的占比是多少?在对于过程考核的态度上,男女生是否有差异? 学生成绩的好坏与他们对于过程性评价的态度之间是否有相关性? 平时测验效果是否影响学生对于过程考核的态度。
三、结果分析
1.关于期末考试成绩应在总评中的占比问题。45%的学生认为应占40%左右,37.5%的学生认为应占60%左右,10%的学生认为应占20%左右,仅有7.5%的学生认为应占80%左右。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期末卷面的成绩在考核中的比例不应多于60%。
2.性别与期末考试总评占比呈中度正相关。性别与期末考试总评占比呈0.439的中度正相关性,显著性为0.005,非常显著。这一相关性表明: 男生希望期末考试的成绩在期末考核总评成绩中的占比比女生希望得更少。也就是说男生更希望平时成绩在考核总评成绩中的比例能更大些。
3.四级考试成绩与期末总评占比呈中度负相关。四级考试成绩与期末总评占比的相关性为-0.447,为中度负相关,显著性为0.037,为显著相关。这一负相关性结果表明,四级考试成绩越高的学生越觉得期末卷面成绩应在整个期末考核成绩中少占比例,也就是说英语水平越高的学生越希望平时成绩应该多占一些比例。
4.单元测试对自己是否有用的变量与期末总评占比的变量之间呈中度负相关。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为-0.444,为中度负相关,显著性为0.004,非常显著的相关性。这一结果表明,认为单元测试对自己有用的学生更希望期末卷面成绩占考核总评更小的比例,也就是说认为单元测试对自己有用的学生更希望提高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
四、结论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大学应加大过程考核的力度,加大平时成绩在学期考核成绩中的比例而减小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学生对于加大过程考核的态度是赞成的,其中男生、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与从单元测验中获益的学生更愿意平时成绩在期末总评中占更大的比例。这说明男生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很难用一次考试表现出来,而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与平时为了考好小测验而多花时间并得到提高的人也认为自己的水平应该通过教师长期的观察来给予评定,如果用期末成绩来评定的话对他们来说不太公平。
学生对于过程考核的态度进一步证明了过程考核中平时考查与测验的重要性。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应弱化期末考试在平时总评中的占比权重,加大平时的考查力度,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英语教学的评价机制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高二下学期期末总结第5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期末自动转账 思考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综合学科,以培养学生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实际动手能力为目的,现在大多数高校都采用用友ERP-U8.72财务软件作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软件,以企业相关案例进行实验。在近几年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综合性和前后连贯性很强的一些业务的处理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其中以自动转账功能的运用最为明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总结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并找出了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会计电算化期末自动转账的意义
期末自动转账是财务软件中一项强大的特殊功能。不同于传统手工转账,而是根据会计期末工作的特点,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优势,将繁琐的期末手工转账转化为信息化自动转账。它的运用更适应现代高节奏的企业财务工作特点,以最简便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财务的要求。
二、会计电算化期末自动转账的流程
会计核算期末结账前,有许多成本、费用需要结转,转账分为外部转账和内部转账。外部转账指将其他子系统(如薪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存货核算等子系统)生成的凭证转入总账系统中;内部转账是在总账系统内部通过设置凭证模板自动生成的凭证。下面以用友ERP-U872财务软件为例对自动转账的应用进行介绍。
(一)自定义结转
会计月末时,经常需要重复做一些转账业务,比如:结转各种费用、计提折旧、计提借款利息等。自定义转账就是在转账设置时由自己设计一个凭证模板,包括凭证的摘要、借贷方科目、方向及金额计算公式等。
在总账系统中,选择“总账―期末―转账定义―自定义结转”命令,进入“自定义转账设置”窗口,在此设置“计提短期借款利息”的转账凭证。设置成功后,选择“期末―转账生成”命令,单击“确定”按钮,系统自动生成转账凭证,保存后凭证左上角显示“已生成”字样,这是自动转账凭证的标志。
(二)销售成本结转
销售成本结转是月末根据商品销售数量和商品的平均单价计算各类商品销售成本并进行结转。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比较复杂,特别是企业销售多种商品,又必须分别计算各种商品的销售成本时,若采用销售成本结转功能模块,可以准确、快速地实现销售成本的自动转账。
在总账系统中,选择“总账―期末―转账定义―成本结转”命令,进入“销售成本结转设置”窗口,只要选择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三个科目对应的科目编码并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完成设置,进入“销售成本结转设置”窗口,操作方法与自定义转账生成基本相同,只是转账类型选择“销售成本结转”。
(三)汇兑损益结转
汇兑损益结转用于期末自动计算外币存款、外币现金、外币结算的各项债权债务账户的汇兑损益,并在转账生成中自动生成汇兑损益转账凭证。
在总账系统中,选择“期末--转账定义--汇兑损益”命令,进入“汇兑损益结转设置”窗口,系统列出所有具有外币核算的会计科目。输入“汇兑损益入账科目”,并对需要计算汇兑损益的科目进行选择,单击确定按钮即可。操作方法同上,选择转账类型“汇兑损益结转”和外币币种。
(四)期间损益的结转
期间损益结转是月末将所有损益类科目的余额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中,以便计算当期经营成果。在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中,企业期间损益结转业务原理一致,共性较强,因此软件开发商已在系统内部设计好结转规则,用户只需输入“本年利润”科目的编码,系统即可自动定义该凭证模板。
在总账系统中选择“总账―期末―转账定义―期间损益结转”命令,进入“期间损益结转设置”窗口,选择本年利润科目。转账类型应选择“期间损益结转”。
四、期末结转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期末自动转账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实验时,由于对转账设置和生成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不够了解和注意,在实践环节经常出现错误,致使上机操作无法正常进行。现对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如下:
(一)自定义结转公式错误
进行自定义结转定义时,需要设置分录公式,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公示设置错误”的提示。这是由于公式理解错误、公式设置格式错误导致的。公式设置作为自定义转账设置的关键环节,就算一点小失误,都会造成自动转账生成的凭证与应得到的正确结果大相径庭。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取数函数和不同公示的设置讲解。
(二)销售成本结转无法正常进行
进行销售成本结转设置时,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集中出现两种错误:一是提示“库存商品科目、商品销售收入科目、商品销售成本科目的科目结构不同”,造成设置不成功;二是提示“收入科目贷方余额>库存科目期末数量余额”,造成无法生成转账凭证。出现上述原因在于“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这三个科目的结构不相同及期初余额没有录入库存商品的数量。销售成本结转设置要求科目结构必须相同,即所有明细科目一致且都是数量核算,将三个科目增加明细账时可以使用会计科目维护中的“成批复制”功能,它可以准确、快速地实现上述要求。此外,在数量核算下,期初余额中必须录入库存商品数量及手工录入“确认销售收入”的凭证时必须输入产品的销售数量,才能在月末自动生成销售成本结转凭证。
(三)汇兑损益结转数据错误
汇兑损益结转的设置需要两个汇率:记账汇率和调整汇率。月初操作时,在“基础档案--财务--外币设置”中设置记账汇率,月末汇率发生变化,在外币设置处设置调整汇率,调整汇率与记账汇率的差额,即可作汇兑损益凭证。有些同学在汇兑结转时没有数据生成,是调整汇率没录入,到“外币设置”中录入即可。
(四)期间损益转账生成的金额错误
损益转账定义设置正确,生成凭证后发现数据与实际不符,期末转账业务的数据大多来源于账簿,在生成期末转账凭证前必须先将其他业务登记入账。造成错误的原因是在处理期末转账业务前,必须将其他经济业务审核并记账,相关转账凭证才能生成,否则就会导致取数错误。正确的方法是首先将本月填制的所有凭证审核记账,其次生成期间损益结转凭证,这样生成的凭证数据才不会出错。
五、结论
教学过程中期末处理自动转账,可以提高会计系统的工作效率。但在设置和生成过程中不注意数据间的关系和转账生成顺序,会造成凭证无法生成或生成数据错误,影响后续工作顺利进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充分了解程序,掌握操作要点,力争全面掌握这一重要功能,进一步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高二下学期期末总结第6篇
关键词:平时成绩;正态分布;相关性
一、引 言
目前,大部分职业学校在对学生期末考核时,均是实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即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按一定的权重分配,计算求出学生总评成绩。一般,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40%,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60%。理论上,平时成绩应该与期末考试成绩呈现相同的趋势,即一个学生平时成绩高,其掌握实际知识的能力就会高,相应期末考试成绩也应该高,反之亦然。两者之间应有比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那么,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能否真正反映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呢?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二、研究过程及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统计对象为楼宇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护专业的15位教师所授的15门不同课程成绩(根据抽样原则选取)。具体情况见下表1:
表1 统计对象
2.研究材料。本抽样的研究材料为09楼宇52班不同学期的15位教师上传到学校成绩统计系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实操过程及结果、作业次数及效果、自我评价等。若是以信息性、诊断性和鼓励性的评语形式给出的,按规定最终要以百分制的分数表达出来。
3.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比较法。在不进行任何干预和通知的情况下,随机抽取期末成绩报告表,对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进行比较分析。所收集的数据通过Excel和SPSS13.0进行统计、归类、比较。
(1)分析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分布情况。美国教育家卡罗尔提出:如果在某一学科中,学生的能力倾向是正态分布的,并且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完全一样的教学(教学的数量和质量,可用于学习的时间都一样),那么在适当的成绩测量中,最终结果将呈正态分布。
对于学生考试分数的合理性判断,目前较好的仍然是以正态分布为评判原则的评价方法。如果成绩符合正态分布,则考核合理。本次研究的15门课程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正态分布曲线如下***1,每科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画在一张***上进行对比,共获得15张分布***形:
由***1可以看出,数学、语文、电力拖动、建筑CAD、机械制***、安防技术等六科成绩的正态分布曲线形状较好。分布***的高峰位置在中心,左右基本对称,曲线分布较广,且平时成绩分布曲线与期末成绩分布曲线较为吻合。说明这几科的任课老师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很了解,学生成绩能够准确反应其平时学习效果,平时表现好的学生期末成绩也很高。同时,分布曲线比较平缓,说明成绩的区分度较高,可以给学生一种有付出就有收获的信号,能够激励学生学习动力。老师的教学效果及对学生的评价较为真实合理。
英语、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照明配电、给排水、消防技术、制冷技术等七科成绩分布曲线相似。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基本呈现偏态分布,曲线陡峭,成绩集中在平均分左右,说明成绩不能够严格区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效果,不能给学生以激励作用。同时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分布曲线分离严重,平时成绩总体偏高,说明二者之间相关性较低。在期末总评价时,为保证及格率,教师存在刻意拉高平时成绩倾向,其教学效果及评价方法不够理想,需改进。
机械知识和电梯原理两科成绩分布呈现相似的趋势,平时成绩分布曲线平缓,平均分较低。期末成绩曲线陡峭,平均分相对较高,分数集中在平均分左右。这说明期末试卷较易,不能够将学生区分开来,反应不错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效果。为了平衡学生的总成绩,任课教师只能肆意降低平时成绩。两科的任课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及掌握知识情况不够了解,按自己的思维进行评价,与实际不相吻合,需加以改进。
(2)研究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相关性。利用SPSS13.0对每门课程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相关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之间是否有正相关趋势。根据分析结果可以考察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之间是否具有正相关关系、相关程度如何、相关关系是否显著。根据线性回归分析可以进一步验证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具体统计结果见表2所示。
根据统计学可知,相关系数r的含义如下:r>0为正相关,r
截距a表示在没有自变量x的影响时,其它各种因素对因变量y的平均影响;回归系数b表明自变量x每变动一个单位,因变量y平均变动b个单位。
由统计列表可知,15门课程的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呈相关趋势的有12门,占80%,不相关的3门,占20%,无负相关课程。其中显著相关的7门,占总体的46.7%,低度线性相关的5门,占总体的33.3%。
高二下学期期末总结第7篇
为激励教师做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奖励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老师,特制定本奖励办法。
一、经费来源及发放对象
本奖励办法中涉及的奖励经费来源于校长基金(即财***下发的教育教学管理考核奖经费),针对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并取得优秀教学效果的文化课专任教师。
二、发放办法
(一)基于联合体考试和区域统考的增量奖励办法
1.针对各次联合体统考,具体到各班级、各学科,通过计算几次考试学生的学业提升情况,给予每位教师分等级赋分,一学年统计一次总分,每年12月份结算发放。
2.参考计分考试名称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计分:期中考试和入学成绩比较计分;
第二次计分:期末考试和期中考试成绩比较计分;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计分:期中考试和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计分;
第二次计分:期末考试和期中考试成绩比较计分;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计分:上学期期末考试和期中考试成绩比较计分;
第二次计分: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比较计分;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计分:期中考试和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计分;
第二次计分:期末考试和期中考试成绩比较计分;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计分:上学期期末和高三一模成绩比较计分;
第二次计分:高三一模和期末考试成绩比较计分;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计分:上学期末和高三二模成绩比较分析;
第二次计分;高三二模和高三下期中考试(或高考成绩)比较计分;
3.增量计算方法:
(1)班级均差=班级平均分-联合体平均分;
(2)班级均差百分比=班级均差/联合体平均分;
(3)班级增值=本次均差百分比-上次均差百分比;
4.增量等第计分办法
按两次考试班级学科平均分和联合体(高一必要时从级段采样)平均分绝对差值的百分比的增量n,分五个等地,A等 n>=0.05,计5分;B等n>=0.02,计3分;C等 -0.02<n<0.02,计0分;D等n<= -0.02,计-2分,E等n<=-0.05,计 -4分。 任教的第二个班级,计分按等地分值0.5倍累加计算,第三个班级按等地分值0.2累加计算,正值计分从增量高往增量低计算,负值计分从增量低到增量高计算(即采用按差距趋大计算);
班级总分增量按等级分值的0.5倍计,赋予班主任,级段总分按等级分值的0.5倍,赋予级段长。
某学科因故无法参加统一考试而无法比较增值的,该次计0分。
5.出现教师变换情况,则按最近1个月实际任教老师赋分,若最近任教老师任教时间长度少于2周,且比上一位老师时间短的情况,则按任教时间长的老师给予赋分,下同。
6.奖励额度及办法
第一种情况:考试采样次数不全时,以某次为参考。
(1)班级某科增长趋势为正,并超过4个班级,按1:2:X分三个等级,分别奖励提取总额的1/300;0.8/300;0.5/300,给予各科任课老师;若正趋势数少于4个班,则按增量从高到低,以1:1:1的比例分三个等级给予等额度奖励;若正向趋势为0个班,则无奖励。
(2)班级总分增长趋势为正,并超过4个班级,按1:2:X分三个等级,分别奖励提取总额的1/200;0.8/200;0.5/200给予班主任;若正趋势数少于4个班,则按增量从高到低,以1:1:1的比例分三个等级给予等额度奖励;无正向趋势,则无奖励。
(3)全段某学科具有正向趋势的,按备课组内300元/人,给予奖励。
(4)级段增量为正的,奖励提取总额的1/150给予级段长;增量为负的,没有奖励。
(5)同一老师有多个班级任教的,按2个班级计算,第二个班级按0.5倍累计奖额。第二种情况:考试采样次数全,考察四次比较结果。
根据各次等第计分的办法,汇总等第分值,分三个等级,按第一种情况比例,1.5倍额度给予任课老师班主任以及级段长奖励;
(二)基于学业水平考试A率和通过率的奖励方案;
1.参考教师所任教的班级学考通过率和A率两项奖励,先确定班级基础,再确定班级奖项及额度。
2.班级学科基础确定:学考前约2个月的某次考试为依据,级段后5%确定为学考通过危险学生(通过目标);前10%为学考优秀生(A目标);分配指标到具体班级。
3.根据指标,有危险学生在班级,最终能通过的,每班奖励**元/班给任课老师;
4.根据指标,A率超过指标的,每增加一个A,奖励**元/生,奖励给任课老师;
(以上定额,可根据奖励金总额,按百分比奖励)
三、以上奖励,按提取总额**万元计算;结余部分,按前勤高三教师:高二高一教师 1:1的权重发放。
四、本方案解释权在校长办公会议,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必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