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1。后召而复之,2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3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4,食客三千有余人,先生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5,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结辔6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7,事有固然8,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朝趣9市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10朝而恶11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12士而徒13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译文】
自从齐王因受毁谤之言的蛊惑而罢免了孟尝君,那些宾客们都离开了他。后来齐王召回并恢复了孟尝君的官位,冯去迎接他。还没到京城的时候,孟尝君深深感叹说:“我平常喜好宾客,乐于养士,接待宾客从不敢有任何失礼之处,有食客三千多人,这是先生您所了解的。宾客们看到我一旦被罢官,都背离我而去,没有一个顾念我的。如今靠着先生得以恢复我的宰相官位,那些离去的宾客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我呢?如果有再见我的,我一定唾他的脸,狠狠地羞辱他。”听了这番话后,冯收住缰绳,下车而行拜礼。孟尝君也立即下车还礼,说:“先生是替那些宾客道歉吗?”冯说:“并不是替宾客道歉,是因为您的话说错了。说来,万物都有其必然的终结,世事都有其常规常理,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孟尝君说:“我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冯说:“活物一定有死亡的时候,这是活物的必然归结;富贵的人多宾客,贫贱的人少朋友,事情本来就是如此。您难道没看到人们奔向市集吗?天刚亮,人们向市集里拥挤,侧着肩膀争夺入口;日落之后,经过市集的人甩着手臂连头也不回。不是人们喜欢早晨而厌恶傍晚,而是由于所期望得到的东西市中已经没有了。如今您失去了官位,宾客都离去,不能因此怨恨宾客而平白截断他们奔向您的通路。希望您对待宾客像过去一样。”孟尝君连续两次下拜说:“我恭敬地听从您的指教了。听先生的话,怎敢不恭敬地接受教导呢。”
【注释】
1.去:离开。
2.(huān):冯,即冯谖(xuān), 战国时齐人,孟尝君门下的食客之一。
3.文:孟尝君叫田文,这里是称呼自己。
4.失:失礼。
5.废:废黜,指被罢官。
6.辔:缰绳。结辔指收住缰绳。
7.至:终结。
8.固然:本来的样子。这里指常规常理。
9.趣:同“趋”。
10.好(hào):喜欢。
11.恶(wù):厌恶。
12.怨:怨恨。
13.徒:白白地。
【启示】
人犯错误容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不难,最难做到的就是能够直面自己的错误。孟尝君在得知自己对门客们的认识是错误的时候,当时的他已经被官复原职为宰相了,但他没有摆官架子坚持自己错误的观点,而是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并且对指出自己错误的冯连拜了两次,这样敢于承认错误、愿意听取别人意见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有的时候明知道自己错了还顾着面子不肯承认呢?看看这些历史上的名人们的做法吧,敢于承认错误是一个非常好的美德,承认了错误不但不会被嘲笑,反而会被尊重,被赞扬,同时对自身的人格素养也是一个飞跃性的提升。
【故事】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它们与周处被义兴的百姓称为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都欢天喜地地庆贺。没想到周处最终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我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