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分注重资历与阅历的建筑界,2002年1月,一位年仅33岁的年轻人出任了2008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五年过去了,这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最年轻的副总建筑师、从河北乐亭走出去的“鸟巢”中方总设计师李兴铜,以他的出色工作,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建筑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2003年,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与瑞士赫尔佐格和德默隆公司联手,共同设计国家体育场的竞标方案。李兴钢被派驻到瑞士作为中方负责人与对方合作。
在瑞士工作时,李兴钢必须与远在万里的北京工作小组密切配合,完成一项项工作。瑞士与北京的时差有七个小时,这七个小时被他和他的中国同事巧妙地利用起来。
每天早上瑞士时间9时,李兴钢先与瑞士同事讨论,再通过电话与北京同事沟通。然后开始在瑞士这边绘制草***,一直工作到当地时间晚上九时,再用传真把草***传到北京,此刻正是北京时间凌晨4时左右。
当北京的同事们清晨上班时,李兴钢的草***已经映入眼帘。同事们马不停蹄地将草***绘制成电子格式、再将电子化的***纸传回西半球时,瑞士那边一个明媚的早晨也正好开始。
“我国各种工程建设数量众多,突飞猛进,为我们这一代建筑师提供了舞台和机会。但同时我们也面临很大挑战,想赶上进度,拥有一定的量,同时又想把它做得精到,选择只有一个就是一累。”这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最年轻的副总建筑师坦率地说。
其实许多熟悉他的人部知道,李兴钢的“累”是自找的――他对建筑太痴迷了,建筑已经成为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连谈恋爱都排在建筑之后。
“他是累并快乐着。”一位同事这样笑着评价他。
“不极端是建筑师的性格”
李兴钢没有艺术家式的长发,也没有张扬的花衬衫,更没有激进的言辞,甚至在讲述庆祝“鸟巢”在国家体育场竞标中胜出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时,他也是用平静的语调说了句――大家在一起吃了一顿饭,庆祝了一下――就再无下文,似乎一切都是那样的水到渠成。
“我不是一个极端的人。”颇有些书卷气的李兴钢这样概括自己,在他看来这才是一个建筑师职业的性格,“建筑师不是艺术家,艺术家是不妥协的。”
2004年5月,出于“节俭办奥运”和“优化设计方案”等方面的考虑,北京市暂停“鸟巢”施工,等待方案调整。
“作为一个设计者,原来的设计方案要进行修改,特别是一个很重大的修改,当然谁都不会太情愿。”李兴钢笑着“实话实说”。
“但建筑师做一个建筑和画家画一幅画,雕塑家做一个雕塑是不一样的,它不是个人化的事情,它是需要社会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来帮你实现作品。”在大学上建筑概论的时候,第一节课老师就告诉李兴钢和他的同学――建筑与***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多方面密切相关,任何一方面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建筑,“所以建筑要被修改,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必然的。”李兴钢对此很想得开。
2004年12月,方案调整后,“鸟巢”终于复工。李兴钢全程参与了鸟巢的“瘦身”。瘦身后的“鸟巢”去掉了可开启的屋顶盖。
“瘦身后的‘鸟巢’与瘦身前一样,能抵抗8级地震。”李兴钢说,“事实上,我们的设计修改完成得很好,在去掉一部分原来要求的功能(如可开启屋盖)的基础上降低造价后,‘鸟巢’几乎完美保持了原来的设计理念,‘鸟巢’还是‘鸟巢’。”在他看来,这才是一个成熟的建筑师应有的职业态度。
“努力使自己设计的每个建筑都更精到!”
谁能把一个不起眼的“售楼部”,打造得不同凡响?李兴钢似乎就有这种魔力。一些很平常的小房子经过他的手,总会给人带来意外的惊喜。
2001年他主持设计的北京兴涛展示接待中心,在全球数百件建筑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2002年度“世界建筑奖”的44个提名奖之一,是历史上很少的中国建成项目获得学术性的国际主流建筑奖项,但这个大奖作品其实就是一个只有800平方米的售楼部。
2007年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当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位列其中。
“你自己感觉难度最大的设计是哪一次,”
没想到,面对这个问题,李兴钢给出的答案不是“鸟巢”,不是获得2001年度首都十佳公建方案奖的北京西直门交通枢纽,也不是北京兴涛展示接待中心,而是母校乐亭县第一中学的校园规划。
“在拆除平房建楼房的同时,如何保留老校园留给我的记忆,的确颇费脑筋。”李兴钢笑着说,虽然那是免费设计,虽然身为“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但他对母校深厚的感情,使他在设计时颇感压力。
“努力使自己设计的每个建筑都更精到!”这就是李兴钢的设计理念。当他第一次审视自己矗立在大地上的作品时,第一眼看到的总是遗憾之处,“每一个作品总有遗憾”,而这些遗憾可能是别人永远也注意不到的。
在工作中不仅苛责自己,还往往苛责别人的李兴钢,2003年,在瑞士为“鸟巢”工作时,做了一件让整个工作团队都颇为吃惊的事。
这个一贯温文尔雅的中国设计师竟然为了一个设计问题,和一位瑞典的女设计师拍着桌子,用流利的英语大声争论。
虽然最终李兴钢向这位女设计师道了歉,但至今他都认为拍桌子不对,但为工作争论本身并没有错。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作为“鸟巢”的主设计师,是两位盛名之下让人感到难以接近的建筑大师,李兴钢这个“小字辈”和他们工作时,依然也会用挑剔的眼光审视他们。
有一次大家和赫尔佐格先生讨论起方案中的一个细节。赫尔佐格一边听李兴钢的建议,一边随手画了一幅草***。而李兴钢则兴冲冲地把草***拿过来,按照自己的想法,任上面又进行了勾画,丝毫没意识到四周的气氛突然变得有些奇怪。
后来李兴钢才得知,赫尔佐格先生在世界建筑界中的地位是如此崇高,以至于他的每一幅作品包括草***在内都要被收藏起来,留待将来专门结集发表。工作室的同事向来是小心翼翼地不去触碰他的草***。他这才隐约记起――当时赫尔佐格大师好像也愣了一下,但随即就不在平地继续在草***上勾画,与大家热烈地讨论开来。
而今虽已“贵”为“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当被询问近期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个的时候,李兴钢给出的回答仍然出人意料――“一个旧建筑改造的小房子”。
他说,“对我职业生涯来说,走近‘鸟巢’,更要跨越‘鸟巢’。它只是我们和外国设计师一起合作完成的作品。如果有人问,中国建筑师***完成过什么国际性的、世界公认的建筑。答案是没有。这是我们这一代设计师甚至下几代设计师要面临的任务。在我的职业生压里我希望去面对它。”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李兴钢:“鸟巢”中方总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