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材剖析(人教版)
一、课标解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的课标要求:运用地***等资料简述亚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运用地***和其它资料归纳亚洲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并简要分析相互之间的联系。活动建议:开展学习交流、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选择某一教材中没有介绍过的区域,组织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然后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出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在适当时间以适当方式(如墙报、***片展等)予以交流和展示。
本章节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 、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到具体地理区域学习中,而且也为学生继续学习后面的相关地区和国家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技巧。本节课标要求的核心内容:教会学生通过对地***和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出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而掌握研究区域自然特征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从教材内容看,本节共分为“世界第一大洲”、“地形和河流”、“复杂的气候”三个框题。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既相互***又相辅相成。
第一框题“世界第一大洲”的主要内容:亚洲在世界范围中的地位(三项世界之最);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与其它大洲的分界线;亚洲的地理分区;七大洲的面积比较等内容。教材在开篇就导入“亚洲在许多方面值得亚洲人自豪”这一重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点,学生通过对***6.3的分析和对亚洲所跨经纬度的计算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初步感知,一种健康向上的对亚洲的热爱之情以及身为亚洲人由衷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的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本框题的教学应重在利用地***,引导学生对“亚洲的地理位置”的分析和判读。学习时可从亚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三个角度入手,特别是读***查找、复习和记忆亚洲周围濒临海洋和大洲的位置及名称,以便为后续章节学习具体区域做好知识铺垫。
第二框题“地形和河流”的主要内容:亚洲的地形***;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和亚洲地形剖面***。其中的“亚洲地形***”是本节的重点***像知识。分析亚洲的地形地势时,要结合分层设色地形***、地形剖面***和河流流向来理解,引导学生掌握判读地形地势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教师可以把“亚洲地理集锦”作为学生读地形***的目标索引,鼓励他们在地形***上查找不同地形区的位置,并将阅读材料中的文字描述和地形***上的颜色、***例、注记相对应,使学生在拓展课外知识的同时进一步熟悉和掌握阅读地形***的方法。
第三框题“复杂的气候”的主要内容:亚洲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亚洲气候类型***”、“亚洲四地年内各月气温或降水量分布***”等多幅地理***像。教学时重在对地***的合理和有效利用。教师首先应教给学生读气候***的方法和步骤,使他们会读***、读懂***。然后再进一步引导他们通过对比分析、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方法自主发现上述地理***像中隐含的地理知识和规律,最终达到学习和掌握亚洲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的目的。还有,在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师勿忘引导学生把分析亚洲气候特征的思路和技巧应用于其它大洲(如非洲)气候特征的分析上,及时进行知识的梳理、迁移和拓展训练。
本节教学难点为亚洲的地形地势及其对河流分布的影响、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成因。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的主要难题就是:如何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和地形剖面***判读亚洲的地形地势和河流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读***、识***、析***,提取和整合地理***像信息的意识和技能。另外,气候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作为世界第一大洲——亚洲其气候复杂多样,学生只需初步了解其成因即可,无需深究和剖析。课堂应重在引导学生分析季风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力,明确其有利和不利条件,把课堂理论与生活实践密切结合,提高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提升地理学科的魅力指数。
本节教材从亚洲地理位置和范围的学习入手,进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等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初步了解分析区域自然环境思路和步骤的同时,也有机会尝试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学生读***、识***、析***、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明确地***这一重要学习媒介在地理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为灵活运用和轻松学习做好必要准备。
本节教材知识结构体系如***1。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和相关资料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初步掌握使用分层设色地形***和地形剖面***的方法;学会归纳、总结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结合气候类型***和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进而分析出大洲的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通过对比、归纳,合作、交流等学习模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交流和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正确的思维习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亚洲的良好情感和正确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以及提出有效地理问题、获取地理新知的能力,最终收获追根溯源的探索意识。
四、***表利用
人教版教材在本节配备了12幅地理***像,为对比分析、归纳总结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河流和气候等知识提供了方向和条件。教师若利用好相关***表,恰当设问和引导,按***索骥,便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具体的地***类型、序号、名称及应用详见表1。
五、活动建议
七年级学生虽然经过前期地理课程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学习方法,但对于本章节综合性较强的内容而言,自主学习起来仍困难重重。所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地***探究法、归纳总结法、触类旁通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教学活动实施建议如下。
活动一:第1、2题重在训练和培养学生从地***获取知识的能力,也是对旧知的复习和巩固过程,进而对知识进行迁移和拓展。在引导学生
从地***中分析亚洲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时,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读***方法的指导,以学生个别回答为主,及时进行评判、表扬和帮助。第3题活动难度较小,目的是为了证明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由学生自主完成即可。第4题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在相邻关系中对方向判定的考察和正确引导。
活动二:第1题一方面是指导学生结合***例在分层设色地形***上找到不同地形区的位置,另一方面也教给学生描述地形区的语言、思路和方法(即确定地形区的位置和海拔,然后通过读***总结出一个区域的地形特征)。教学过程在关注亚洲自身地形特征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对学生进行学法的培养,这样才能为后面的知识迁移和拓展练习做好充分准备。第2题可运用小组合作讨论法、读***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等学习方法,最终得出亚洲 “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形地势特点。另外,教材还提供了“北美洲沿北纬40°地形剖面***”,意在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利用地形剖面***分析一个陌生区域地形地势特征的技巧,同时也可实现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完成对其它大洲自然特征的简要分析和了解。
活动三:第1题提供“亚洲气候类型***”和“亚洲四地年内各月气温或降水量***”等地理***像,旨在培养学生从地***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读***、识***、析***,并通过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自我发现地理现象和规律,尝试合作讨论和解惑释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产生这些规律和问题的原因,把分析问题的方法应用于对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特点的了解上,也就是完成第2题的活动任务。让学生有机会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思维成果,真正做到愿学—乐学—学有所获。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材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