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呈现】
微笑可以驱散冷漠的坚冰,微笑可以带来人心的温暖,微笑可以缓解压力的负累。时至今日,微笑弥足珍贵。
请以“微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原文展示】
笑之三种 (40分)
广东佛山三中高三(15)班 官心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最美好的微笑。
也有一种祸国的笑。
先说最典型的“烽火戏诸侯”,昏庸的周幽王为得褒姒的一笑竟点燃烽火,召来诸侯,却只是一场闹剧。最后,一“火”倾城。又有李隆基与杨玉环因要在人间化作“比翼鸟”,使唐后期国内动荡,最后化作地下的“连理枝”;商纣王的妲己,《封神榜》中写她是个妖狐,亡国因她而起;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因暴***,因享乐,为阿房女建造“阿房宫”,最终化为灰烬;屈原对之忠心耿耿的楚王,为迎杜若一笑,为她花费巨大的“细腰宫”;曹操深爱着蔡文姬的远略,她避开了曹,也避开了一场战争;夫差为被传为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修“管娃宫”,为美人之笑而失江山……
也有一种曼妙的笑。
宋词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声不闻声渐消”,墙外的行人是无法看到墙里佳人的模样的,但这纯纯净净、清清爽爽的笑是无法让人拒绝的。诗人没有正面描写佳人的容貌、衣着,从侧面入手写一个素不相识甚至没有见过面的女子银铃般的笑声,让每一个读者想入非非,可见得笑作为人们最自然的流露胜于世俗的千言万语。王昌龄的《采莲曲》,“菱叶萦波荷毡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诗中最妙的字应该是“笑”,一个笑字写出了少女的姿态,表情和活泼可爱的性格。遇到她中意的少年郎,心中荡起的屡屡情思都在这笑中溶解了,抛洒在空气中,流入那少年的心头。
还有一种尴尬的笑。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内地企业家到香港办事,他住的别墅到停车场要经过一段“S”型草地。其实路很短。那天,他出门晚了,一急便从草地上穿过,这时一位警察走了过来给他开了一张罚单,处罚280元。他愣了,根本没想到这是“事”。钱无所谓但面子丢失了。对于一个处处受宠的领导来说太不可以接受了。但现在没有人帮他,因为这是香港,一个内地大老板,一个香港警察。他哀叹,只有靠自己了。他尴尬地笑着,赶忙递上一支好烟,低三下四地说:“对不起,我错了,有急事……”那警察也笑了。虽然他听不懂老总那“土洋结合”的普通话,但他知道对方已认错了,于是就让他开走了。
较之三种微笑,我很喜欢第二种。
【望“文”问切】
散文写作的要义是“形散神不散”,所谓“形散神聚”,就是这个道理。先要确定文章的“神”,即文章的中心。在考场作文中,中心要集中,要鲜明,不能散乱。
1.全文连写三种微笑,笔墨平分,有相反的,有交叉的,想都写好,结果却都没写深、写透,只是抓住了一些皮毛而已,“形散神也散”。
2.没有围绕文章的“神”进行深入的“定向”分析,只是一些现象的罗列,写成了典型的“观点加材料”的拼凑文章,结果“汤是汤,水是水”,材料的热量没有充分地“燃烧”。
3.选用材料的无序性。如果说写前两种微笑还主要是针对古代女子的微笑在展开,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的话,那么第三种微笑所用的材料就直接破坏了整篇文章在选材上的同类性,读起来让人感觉是在打补丁,变成了简单的材料大会演,显得零散、破碎。
4.局部的材料列序上,也显得很凌乱,比如第三段,一会儿是先秦的,一会儿是唐代的,转而又到了先秦,思维混乱,有东扯西拉、任意盘点的嫌疑。
5.情感的严重缺失。散文写作的最高境界是既能以情感人,又能以理服人,从而产生感染人的效果。本篇文章由于前面四种病症,导致情感无法顺意表达。
【升格建议】
围绕第二种“曼妙的笑”,选择同类材料,以时间为线索,写出形散神聚的文章。
【升格作文】
该珍视的微笑 (58分)
佛山三中高三(15)班 官心
古诗人写女子,常常囿于伤春闺怨。这有时代渊源,自不必说。可也有一些清新俊朗的过隙之风,在写青春红颜之时,一笑一颦,摇曳多姿;一举一动,心驰神注。这种纯生活化的场景如今已在逐渐丧失,真是弥足珍贵啊!
想起了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紧跟一首“菱叶萦波荷毡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莲花有禅意,我想诗人写此诗时更多的是对清灵生活的怀想,“荷叶”“荷花”“荷风”“采荷女”“荷叶罗裙”还有“荷塘爱情”。一个“乱”字,一个“笑”字,有谁不怦然心动呢?又想起皇埔松的《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少年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少女对爱情的渴望,显得多么含蓄隽永!就在那样一个湖光空明的上午,就在那样一个荷叶、荷花招摇的荷塘,一个小女孩儿将内心的笑意打在红晕的脸上,让人顾盼神飞。一任船儿漂荡,还无由地抛洒些莲子,有谁知道,有谁知道啊?!她是多么意恋于那个少年郎,小小的心中如丝如缕的情思,就在那样一个不为人知的上午,像阳光一样撒向年轻的心空!
感念于此,我们就不难明白唐人崔护的失落了。他只因“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邂逅,心中就氲氤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我们可以想象于素淡桃花中给诗人送水的那个笑意微微的妙曼女孩,就在那么短暂的几秒钟里却给诗人带来了怎样的情感激荡!同样的,我们也就不难明白苏轼“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原因了。本来就是春末夏初时节,心里有着“枝上柳绵吹又少”的怅惘,却出现了这样一副情形――“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声不闻声渐消”。是的,诗人是无法看到墙里佳人的模样的,可是那荡秋千时发出的清清朗朗的笑声,以及能够拥有如此笑声的曼妙女孩,是无法拒绝与抵抗的,甚至直到今天,墙里佳人的笑声还在我们每一个读者的耳边梦幻般地响起。时间跨越了上千年,可是崔护们、苏轼们和现今的我们,却在时空位移的同一时刻,都认定了这一清灵优雅的精神憩园。是不是冥冥之中有着既定的预约?还是我们的人性深处拥有对清丽无邪、天真灵动的本能追求?
心灵一旦放松,我们会发现原本无味的生活,会因为这些曼妙红颜的参与一下子生动起来。红颜是具象也是象征,是本体也是喻体。在笑意微微之曼妙红颜的背后,潜隐着诗人对生活的美好追求,也在不断充实着今人的精神家园。当我们在信息社会摸爬滚打而精神逐渐委顿的时候,读一读这些文字,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这些活脱脱的女孩儿,在这些清隽灵动的微微笑意里,在她们情感最为自然的流露中,该有多少我们应该诊视或吸纳的生命光泽呵!
【点评】升格文通篇以古代诗词及相关诗人选材,来表达“古代女子值得珍视的微笑”这一“神”,切合了题旨中“微笑弥足珍贵”这一立意点。文章的线索明晰,语言清丽细微,与诗词风格一致,不是全用材料,而是在重要位置用相关的段落或者深入的议论来结构,很好地驾驭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