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两个人以及他们的故事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人生。
一位是德国的莱妮·丽劳斯塔尔女士,她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自小喜欢演员这个职业。20岁那年,因为天生丽质加上杰出的演技,她被当时的纳粹头目相中,“钦点”成战争专用宣传工具。几年之后,德国战败,她因此受牵连,被判入狱四年。刑满释放后,她想重回自己喜爱和熟悉的演艺圈。然而,尽管她才华横溢,演技出众,可由于历史污点,主流电影媒介处处对她小心提防,避而远之,大好金色年华就这样付诸东流。一晃十几年过去,她的身份,仍然走不出刑满释放的影子,没人敢用她,没人敢收容她,甚至,没人敢娶她,她依然独来独往,形单影只。
她的五十岁生日就这样悄然而凄然地来到了。那一天,她大醉一场,醒来后,突然做出了谁都意想不到的决定:只身深入非洲原始部落,采写、拍摄独家新闻。这之后两年,她克服重重困难,顶住生理、心理上的压力,拍摄了大量努巴人生活影集,这些照片,一举奠定她在国内摄影界地位。她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眼睛里依然充满了那种逼人的锐气,令人感觉她的人生似乎才刚刚开始,自己依然十分年轻。
还有山东一位曾经担任副省长的黄可华先生,他63岁从副省长位置上退休以后开始学习摄影。他放下架子,虚心学习,踊跃参加各种媒体征文活动,背着一架相机到工厂、街道、农村采风,短短4年时间,他的“意象瞬间”摄影作品就走进了法国的卢浮宫和意大利的威尼斯,成为第一位在卢浮宫展出作品的中国摄影家。《人民摄影报》用8个整版介绍他的“山、水、荷、羽”系列摄影作品,在全国摄影界产生巨大轰动。
在参观他的摄影展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敢相信,这些作品出自于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之手。更不敢相信,这位痴迷摄影的老人曾是副省级高官。人们看到的黄可华先生,红光满面、目光锐利,俨然是一个三四十岁的摄影记者。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人的一生有四个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健康年龄和社会年龄,生理年龄是不可改变的,每年都在按部就班地增加一岁。可是其它三个年龄却是可以随着兴趣、爱好、追求、活力和激情的改变而变化的。
国际上有一个通行寿命标准,寿命等于成熟期的5至7倍者为长寿。按这个标准,我们完全可以活到150岁左右,可是,我们为什么几乎都没有达到这个寿命呢?原因就是,有些老头老太,在岗位上站如松,行如风,一旦退休后,认为自己不再为社会所需要,无所事事,整天守在家里看电视,腰就佝了,气也短了,脸也黑了,免***力迅速下降,各种疾病就集中爆发了。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是老死的,而是病死的。
沙丁鱼是一种生命力脆弱的鱼类,一旦离开大海,没等到港口,就会死亡。但是瑞典渔民发明了保鲜法,他们捕来沙丁鱼后放入一条它们的“天敌”——小鲨鱼,沙丁鱼于是疯狂逃窜,结果渔民到达港口后,船上沙丁鱼仍然鲜活。
显而易见,无论是人还是机器或者是鱼类,都不能没有“活力”和“动力”。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一个简单的真理。事业和追求就是青春永驻的密码。一个没有了追求,觉得自己不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即便生理年龄再年轻,也是一个老气横秋、行将就木的人;反之,如果退休之后的老人依然有鲜明的目标,依然保持旺盛的激情和追求,不论生理年龄多老,依然能拥有宝贵青春。